抗疫情一线医生的事迹简介4篇抗疫情一线医生的事迹简介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五篇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五篇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1今年步汉爆发了新型肺炎举世恐慌 抗击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疫情一线医生的事迹简介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抗疫情一线医生的事迹简介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五篇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五篇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1今年步汉爆发了新型肺炎举世恐慌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五篇]
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1今年,武汉爆发了新型肺炎,举世恐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十七年前的今天,非典爆发,全国上下皆陷入恐慌。如今战争再次爆发,我们必将众志成城,同仇敌忾。
多少人不幸感染,生命垂危;又多少人勇敢上前,不畏牺牲。
病毒在武汉瞬间蔓延开来,无数市民相继中招。而且病毒已传向了全国各地,目前全国共报告新型肺炎病例1345例,死亡41例。这些数字令人震惊,看到这些数字,我们不禁发自肺腑地说一句: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尽管这样,我们也不曾退缩。一位即将出院的新型肺炎患者高兴地说:家人的鼓励和支持,给了自己战胜病魔的信心。尽管他仍戴着口罩,但仍掩饰不住他内心的喜悦。
成功治愈的消息无疑给了人们天大的喜悦:肺炎是可治的!这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病毒的信心,这件事意义重大!一位老记者说。
1/8
在治愈成功的捷报传来时,还有一则更暖人心的消息传来:钟院士乘车抵达武汉。没错,就是抗非英雄钟南山院士!亿万人民高呼:他来了,他来了,他来了!
医者心父母心,医生们在此时此刻像个战士一样挺身而出,纷纷前往武汉去救治病人。他们放弃了假期,也不顾忌了自己的性命,义无反顾地奔向武汉。一位有着20多年工龄的医生在申请书中这样写到:不记报酬,无论生死。一句话,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士气概可见一斑。
记者采访了一位在武汉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记者问:你会有什么感受吗?护士回答:在走进监护室前肯定会有点紧张,甚至有点恐惧,但进去后就不会有这些心情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穿上了白大褂,就有一份医者的责任感在心中,就不会害怕了。面对提问,护士坚定地说,双眸中闪着坚毅。此时此刻,她正披着白褂,握着拳,喘着气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有战士在前冲锋陷阵,我们一定要做好后勤防护工作。千万要少外出,出门要带口罩,抵住病毒的进攻,让我们的战士无后顾之忧。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相信,我们一定能很快取得战争的胜利!
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2铁娘子落泪:回到医院内心才平静
2/8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严丽,从医22年。因为行事果敢、性格爽直坚毅,她是急诊科医护团队眼里的铁娘子。武汉发现新型肺炎后病人骤增。急诊科下夜班后,严丽还要去支援发热门诊,白天黑夜连轴转。
说不怕是假话,但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春暖花开。严丽说,面对新疾病,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失去信心。
穿上隔离服,坐在一个地方,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坐诊10到12个小时,是坐发热门诊的常态。呼吸也会受影响,时常感觉胸闷呼吸困难,说话明显费力。写病例也会变慢。
1月5日,严丽发现自己发烧了。当时最害怕的不是自己发烧,第一反应是我去过哪里,有没有可能给别人带来危害。严丽说,非典时,她还年轻,老师们怎么说,她就怎么执行。如今,她成了那个说的人。
所幸严丽患上的并非新型肺炎。退烧后第三天,严丽返回工作岗位。病人太多,医生很紧缺。我多休息一天,同事们就要多承担一些,而他们已快到身体极限了。
三个月前,为了兑现对丈夫和孩子的承诺,严丽提交了休假申请,获得医院批准。疫情严峻,但考虑她是肿瘤患者,开过4次刀,长时间连轴转没有休息,科室建议她按原计划正常休假。
3/8
20日,严丽带着丈夫和孩子来到机场。临近登机时她却改变主意,决定重回医院,与同事们一起继续抗击新型肺炎,去机场的路上心就慌慌的,回到医院内心才平静。
孩子不理解,抱着我哭,说我从来就没有兑现过承诺。严丽说,不是觉得自己高尚,只觉得一线医护人员紧缺,自己一辈子没当过逃兵。这一次也不能离开。
备注:同济医院第二批志愿报名一下就报满了。我是一个有25年工作经历和15年党龄的党员,如有需要,我申请加入医院的各项新型肺炎治疗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有医生写下这样的申请书!
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3呼吸科女医生:不告知丈夫写下请战书
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本来处处都是战场!在一封抗击新型肺炎的请战书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女医生张旃副教授这样写道。
本次新型肺炎疫情以来,她一开始就奋战在一线,并随手记录下所行所思。
4/8
周日夜班要兼顾发热门诊和二楼留观室。凌晨5点到上午10点45分,一共24个医疗电话。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之中,体力也是极大的消耗。
张旃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II科,在本次疫情暴发前已治愈出院了两批近10个病人。根据她的记录,这些病人来的时候基本都有呼吸困难的症状。经精心诊治,大都10到14天明显好转出院。此时,专家已高度警惕,要求患者出院后居家隔离。
周二上班,我戴上了N95口罩查房。我一般不戴N95,因为戴上后呼吸没那么顺畅。周二白天感到身体疲乏无力,但无其他症状
繁重工作之余,张旃不忘结合临床思考。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死亡几千万人。多年后总结,固然有病毒本身原因,更多是当年过于恐慌,病人拥至医院。呼吸道变异病毒不是第一次侵袭人类,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恐慌没有必要。
1月18日,随着疫情全面发展,作为科室党支部书记的张旃,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写下请战书。
我申请长驻留观室,对病人进一步分检,这样可减轻其他医生负担,病人也可获得延续性治疗,留观室床位也可以流动起来。
写下请战书之时,张旃注明,此事没有告知自己的丈夫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担任神经外I科副主任的李明昌教授。
5/8
备注:人民医院已组建起3组共35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治梯队。全院人员放弃春节休假,专家团队和应急救治梯队人员春节期间随时待命。
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4隔离病房里的拄拐大夫:把对女儿挂念压在心底
饶歆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在重症监护室工作9年,负责重症隔离病房的工作。
数天前,他的脚崴了一直没有好,7天前他来到重症隔离病房工作。在被问起为什么不休息时,他说:这么紧要的时刻,怎么能休息呢,岗位上要有人啊!
在他看来,隔离病房工作与普通重症监护室的工作无异,但防护服加大了工作难度。比如,对一个体重75公斤的病人翻身,平时需要3-4人,在这里则需要2倍人力;对患者穿刺插管,视野严重受限,没有高超技术无法完成
脚崴了一瘸一拐,他就柱上拐杖上岗。他单脚受伤,同事们却称他为双拐医生。
6/8
原来,为了防止将病毒带出重症隔离病房,病房里所有物品都不可以带出。为了方便,他在隔离病房里放了一根拐杖,上班时用。隔离病房外也放了一根,下班后用。
饶歆有一个7岁的女儿。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后,他好多天见不到女儿,工作间隙经常想女儿。但他知道,虽然严密防护,但病毒传播途径并不清楚,他怕自己成为传染源。爱她就少见她。饶歆说。
备注: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参战,只有两三天时间,各种设施完全配备到位,中南医院托管的发热定点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22日晚10点正式开诊。中南医院近百名专家到该院坐诊,当晚接诊百余位发热患者。夜渐深沉,人们睡去,而医务人员的战斗仍在进行
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5
最美面罩姐姐:现在是一秒也不能停
疫情发生以来,病例数在持续增加。最近几天,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发热门诊每天门诊量在500人左右,高峰时达800人。发热门诊经过两次扩充,面积已扩大到原来的五倍。
就诊人数剧增,医院也增派医护人员。有些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慌和长时间排队情绪不稳定。发热门诊护士喻银燕和同事们挨个对患者进行疾病科普,维持秩序。讲到最后,嗓子都哑了。
7/8
在发热门诊,穿着厚重的三级防护隔离服,要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长时间在防护隔离下,喻银燕汗水蒸发成水珠打在防护面罩上,被网友称作最美面罩姐姐。
疫情暴发使发热门诊短时间聚集许多病患和家属。她也碰到过病人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不理解,甚至责难。她虽觉得委屈难受,但从不因此影响工作
大家都没怨言,只想把病看好。我觉得再累也值得,如果以前我们说忙得一分钟都不能停,现在我们会说忙得一秒都不能停。喻银燕说。
备注:当听说医院的病人要被转送到红十字会医院集中治疗,需要医护人员过去时,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纷纷主动请缨参战。报名参战的名额,一会儿就在护士长这里报满了。内科30多名党员组成了抗击新型肺炎党员突击队。护士长王伟仙理解大家的选择,她说:越是危险时,医务人员越是冲在最前面。并不是不怕疾病,而是义不容辞,必须迎难而上。
8/8
篇二:抗疫情一线医生的事迹简介
医生抗击疫情先进事迹(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个人事迹、英雄事迹、先进事迹、名人事迹、感人事迹、爱国事迹、劳模事迹、好人事迹、其他事迹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modelessays,suchaspersonaldeeds,heroicdeeds,advanceddeeds,celebritydeeds,touchingdeeds,patrioticdeeds,deedsofmodelworkers,deedsofgoodpeople,andotherdeeds.Howtowrite,staytuned!
医生抗击疫情先进事迹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他们虽逆风而行,却向阳而生、绽放光彩。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医生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生抗击疫情先进事迹1隔离病房里的“拄拐大夫”:把对女儿挂念压在心底饶歆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在重症监护室工作9年,负责重症隔离病房的工作。数天前,他的脚崴了一直没有好,7天前他来到重症隔离病房工作。在被问起为什么不休息时,他说:“这么紧要的时刻,怎么能休息呢,岗位上要有人啊!”在他看来,隔离病房工作与普通重症监护室的工作无异,但防护服加大了工作难度。比如,对一个体重75公斤的病人翻身,平时需要3-4人,在这里则需要2倍人力;对患者穿刺插管,视野严重受限,没有高超技术无法完成……脚崴了一瘸一拐,他就柱上拐杖上岗。他单脚受伤,同事们却称他为“双拐医生”。原来,为了防止将病毒带出重症隔离病房,病房里所有物品都不可以带出。为了方便,他在隔离病房里放了一根拐杖,上班时用。隔离病房外也放了一根,下班后用。饶歆有一个7岁的女儿。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后,他好多天见不到女儿,工作间隙经常想女儿。但他知道,虽然严密防护,但病毒传播
途径并不清楚,他怕自己成为“传染源”。“爱她就少见她。”饶歆说。
备注: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参战,只有两三天时间,各种设施完全配备到位,中南医院托管的发热定点医院武汉市
感监控、后勤保障、舆情防控、统筹调度等工作。1月中下旬至今,医院462名干部职工自己动手先后组建了两个隔离病区,并组织完成了住院楼4个病区和5个职能科室的搬迁工作。
除夕夜,553名常住病人中出现了百余例发热和不同程度的CT影像肺部炎性改变。基础疾病导致的情绪不稳,致使他们难以配合隔离,使得防控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鉴于该院的特殊性,武汉市政府及防控救治指挥部给予高度重视;武汉市卫健委先后两次委派专家到医院指导防控救治工作,并协助该院将6名确诊病例和30名重症疑似病例转入定点医院救治;武汉市财政局协调划拔资金1270万元,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纷纷向该院捐赠了医用防控物资和生活物资。
在如此有力的应援下,优抚医院迅速启动战时程序,突破常规,紧急抢购病床240张、呼吸机3台、高频制氧机2台、防护服20000套,大量药品、检测试剂逐渐到位,保证了防控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高强度的防控救治工作中,该院医护人员也出现被感染的情况。为稳定职工情绪,避免恐慌,院党委主动走进病区,深入一线,与中层干部开展了广泛的交心谈心活动,抓住一切机会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以身作则,整个春节班子成员无一人休假,24小时坚守,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天天到岗加班。院职工们以基层支部、科室或个人的名义纷纷向党委提出到一线战斗的申请。
在刚刚开设的隔离病区里,一群90后、95后20多岁的年轻人,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病房中穿梭,汗水已将衣服湿透,他们却没有一
个叫苦喊累。他们总是相互鼓劲、互相打气,“还挺得住吗?”“我没事、扛得住。”“加油,我们能赢!”没有什么能打倒他们。
精神科一区科室主任朱倩芸,一直坚守在防疫战役的
个小时,是坐发热门诊的常态。“呼吸也会受影响,时常感觉胸闷呼吸困难,说话明显费力。写病例也会变慢。”
1月5日,严丽发现自己发烧了。“当时最害怕的不是自己发烧,
医生抗击疫情先进事迹4“最美面罩姐姐”:现在是一秒也不能停疫情发生以来,病例数在持续增加。最近几天,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发热门诊每天门诊量在500人左右,高峰时达800人。发热门诊经过两次扩充,面积已扩大到原来的五倍。就诊人数剧增,医院也增派医护人员。有些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慌和长时间排队情绪不稳定。发热门诊护士喻银燕和同事们挨个对患者进行疾病科普,维持秩序。讲到最后,嗓子都哑了。在发热门诊,穿着厚重的三级防护隔离服,要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长时间在防护隔离下,喻银燕汗水蒸发成水珠打在防护面罩上,被网友称作“最美面罩姐姐”。疫情暴发使发热门诊短时间聚集许多病患和家属。她也碰到过病人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不理解,甚至责难。她虽觉得委屈难受,但从不因此影响工作“大家都没怨言,只想把病看好。我觉得再累也值得,如果以前我们说忙得一分钟都不能停,现在我们会说忙得一秒都不能停。”喻银燕说。备注:当听说医院的病人要被转送到红十字会医院集中治疗,需要医护人员过去时,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纷纷主动请缨参战。报名参战的名额,一会儿就在护士长这里报满了。内科30多名党员组成了抗击新型肺炎党员突击队。护士长王伟仙理解大家的选择,她说:“越是危险时,医务人员越是冲在最前面。并不是不怕疾病,而是义不容
辞,必须迎难而上。”医生抗击疫情先进事迹5呼吸科女医生:不告知丈夫写下请战书“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本来处处都是战场!”
在一封抗击新型肺炎的请战书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女医生张旃副教授这样写道。
本次新型肺炎疫情以来,她一开始就奋战在一线,并随手记录下所行所思。
“周日夜班……要兼顾发热门诊和二楼留观室。凌晨5点到上午10点45分,一共24个医疗电话。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之中,体力也是极大的消耗。”
张旃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II科,在本次疫情暴发前已治愈出院了两批近10个病人。根据她的记录,这些病人来的时候基本都有呼吸困难的症状。经精心诊治,大都10到14天明显好转出院。此时,专家已高度警惕,要求患者出院后居家隔离。
“周二上班,我戴上了N95口罩查房。我一般不戴N95,因为戴上后呼吸没那么顺畅。周二白天感到身体疲乏无力,但无其他症状……”
繁重工作之余,张旃不忘结合临床思考。“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死亡几千万人。多年后总结,固然有病毒本身原因,更多是当年过于恐慌,病人拥至医院。呼吸道变异病毒不是
1月18日,随着疫情全面发展,作为科室党支部书记的张旃,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写下请战书。
“我申请长驻留观室,对病人进一步分检,这样可减轻其他医生负担,病人也可获得延续性治疗,留观室床位也可以流动起来。”
写下请战书之时,张旃注明,此事没有告知自己的丈夫——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担任神经外I科副主任的李明昌教授。
备注:人民医院已组建起3组共35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治梯队。全院人员放弃春节休假,专家团队和应急救治梯队人员春节期间随时待命。
篇三:抗疫情一线医生的事迹简介
抗击疫情医生事迹隔离病房里的拄拐大夫:把对女儿挂念压在心底饶歆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在重症监护室工作9年,负责重症隔离病房的工作。数天前,他的脚崴了一直没有好,7天前他来到重症隔离病房工作。在被问起为什么不休息时,他说:这么紧要的时刻,怎么能休息呢,岗位上要有人啊!在他看来,隔离病房工作与普通重症监护室的工作无异,但防护服加大了工作难度。比如,对一个体重75公斤的病人翻身,平时需要3-4人,在这里则需要2倍人力;对患者穿刺插管,视野严重受限,没有高超技术无法完成脚崴了一瘸一拐,他就柱上拐杖上岗。他单脚受伤,同事们却称他为双拐医生。原来,为了防止将病毒带出重症隔离病房,病房里所有物品都不可以带出。为了方便,他在隔离病房里放了一根拐杖,上班时用。隔离病房外也放了一根,下班后用。饶歆有一个7岁的女儿。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后,他好多天见不到女儿,工作间隙经常想女儿。但他知道,虽然严密防护,但病毒传播途径并不清楚,他怕自己成为传染。爱她就少见她。饶歆说。备注: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参战,只有两三天时间,各种设施完全配备到位,中南医院托管的发热定点医院武汉市
的指印,是他们对抗疫情的决心。接下来的几天里,院办里来自临床各部门的请战书纷涌而至。
武汉市优抚医院地处武汉市发展大道187号,是武汉市最早的一家精神病医院,值得一提的是,该医院与武汉最早期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华南海鲜市场相距仅20米不到。据该院介绍,2021年1月11日,住院患者中出现首例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例,鉴于该院紧邻华南海鲜市场,属于疫情重点防控区域,该院当即对发热病患采取就地隔离措施。
随着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例逐渐增多,该院医护工作人员也先后出现发热症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该院
在刚刚开设的隔离病区里,一群90后、95后20多岁的年轻人,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病房中穿梭,汗水已将衣服湿透,他们却没有一个叫苦喊累。他们总是相互鼓劲、互相打气,还挺得住吗?我没事、扛得住。加油,我们能赢!没有什么能打倒他们。
精神科一区科室主任朱倩芸,一直坚守在防疫战役的
篇四:抗疫情一线医生的事迹简介
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英雄事迹1我们来认识广东省中医医疗队队长张忠德。17年前,他冲锋在抗击非典的一线,在救治重症患者时不幸感染,从生死线上走过一回。如今,56岁的张忠德又一次站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仔细询问,认真观察。张忠德查房时一再叮嘱医护人员要关注细节。42床的患者刚入院时病情严重,无论是气喘还是肺部影像都不乐观。张忠德团队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一周之内患者的情况就出现了明显改观,现在已经可以正常下床活动和交流了。
从1月24日除夕当天离开广州,张忠德和团队在武汉已经奋战了40多天。他带着广东省中医医疗队接管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三个病区的187张床位,全力救治病患。由于和患者走得近,大家也更喜欢叫他“德叔〞。他还会努力模仿湖北口音,逗患者开心。
中西医协同治疗是张忠德诊治时的法宝之一,除了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他总会充分吸纳西医的现代医学手段。
在张忠德和同事们的细心照顾下,越来越多的患者情况好转并且治愈出院,目前他们病区出院人数已超过180人。
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英雄事迹2“国家之使命,不容辜负,我等你回来!〞1月27日,正月初三,妻子白钰的这条VX朋友圈,让刚到武汉的邢正涛格外暖心。“定不负使命不负卿。〞邢正涛说,“在这一刻,大家与小家,紧紧连在了一起。〞
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1988年出生的邢正涛与
1992年出生的白钰,因医结缘,因疫暂别。“正月初二得知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大家都报了名,穿上这身白衣,就意味着使命与担当。〞邢正涛说,“我爱人也报了名,但最后不在名单上,她为此还闹了脾气。〞在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136名队员中,男性护士只有16人,邢正涛正是其中之一。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是邢正涛新的战斗岗位。“医疗队分成11个组,每4小时一班。〞邢正涛说,“大家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穿好防护服,整理需要带进隔离病房的各种必需品。〞“正常的治疗和生活护理要胆大,敢于向前;病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情况要心细,随时掌握。〞邢正涛说,住进隔离病房的患者,经常会产生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同样非常重要,“比方通过聊天,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给他们比划加油手势,但都要因人而异,注意时机、方式,尽量不刻意。〞“一定要做好防护,千万别大意。〞每天,身在北京的白钰都会叮嘱丈夫,“他刚到武汉的时候,我担忧得很,整夜睡不着,后来看到各种防护措施都做到了位,便放心多了。〞“战胜疫情,挽救生命〞,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也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邢正涛出征武汉后,白钰轮岗到医院急诊大厅分诊台工作。测体温、量血压、了解病情、辅助分诊……丈夫邢正涛也是千叮万嘱,“急诊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医护人员就是你,一定要做好防护。〞
互相打气,共同抗疫。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前,邢正涛特意请同事
将妻子与他的名字并排写在了防护服上,同时写上了大大的“我爱你〞三个字。“这是我们最浪漫的战地情书。〞邢正涛说,夫妻俩虽身处两地,但一直并肩战斗。
每当坐上班车,不管前往隔离病房,还是返回驻地,短短10分钟的车程,第一次来武汉的邢正涛,总是对着窗外看个不停。“我觉得武汉真的很美。〞他说,“等胜利了,我一定带着白钰来看樱花,吃热干面。〞
虽然因疫暂别,但白钰与丈夫心意相通,“等疫情散去,我们一起去武汉。〞
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英雄事迹3在抗击疫情的一线,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患者体征的轻微变化,还是一个造成污染的漏水点,都有可能潜藏着危机。每一次化险为夷的背后,都有一个关于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的故事。赵童:那一刻我只想着救人要紧正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查房的人叫赵童,是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几天前,看到这位8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情绪低落,他和主治医生反复询问,但老人始终表示自己只是有些乏力。赵童判断老人表现出的体征只是冰山一角。经初步诊断,老人虽仅有腹胀表现,但符合“急腹症〞特点,急需进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肠梗阻或肠穿孔等危及生命的病症。没想到刚做完CT回到病房,老人的情况突然恶化,各项指标开始
报警。目前老人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在赵童和队友们的努
力下,他们负责病房的大局部危重症患者已经转为轻症,30名患者治愈出院。
胡晟民:用年轻的肩膀担起责任医务人员想方设法救治患者,消防员们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以赴。洪湖市人民医院老院区是当地7个定点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由于排污系统设备老化,医疗废水无法处理和排出,外溢风险很大。洪湖市消防救援站的7名90后消防员组成了“医疗废水输转党员突击队〞,承当起每天医院的医疗废水清运、处理任务。正和队友一起爬上6米高储罐罐顶的小伙子叫胡晟民,今年刚满22岁,他的爸爸和爷爷都是消防员,从小耳濡目染,如今接过接力棒的他,每次任务也总是冲在前面。设备连接好,抽水开始,这也是最容易出现漏水和喷溅的时候,之前还发生过意外。后来胡晟民和队友们顺着水线找到了水带上一个极小的漏水点,才排除了隐患。从那以后,他们在抽水作业时也更加谨慎。强忍着恶臭味,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抽水作业,近20吨医疗废水全部抽进了环保污水运输槽车,胡晟民和队友们再将这些医疗废水输转到9公里外的污水处理点进行处理。而这样的输转,他们每天要重复两到三次。截至目前,胡晟民和队友们已累计输转医疗废水500多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英雄事迹4
我们来认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山东医疗队的主治医生郭海鹏,他出生于医生世家,一家人五代从医,他说,用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是家训,更是责任。
正在用不太标准的武汉话跟刘爷爷交流的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郭海鹏,刘爷爷今年86岁,在外院治疗近一个月,因为病情加重被转到这里,医疗队会诊后,决定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被老人一口拒绝。
对话中,郭海鹏得知,此前老人曾有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经历,但过程中感到不舒服,对此有了顾虑。但缺氧问题又急需解决,郭海鹏反复劝说,刘爷爷终于放宽心同意试一试。3秒钟,医护人员快速置换鼻导管和加压面罩。
尽管郭海鹏的武汉话并不标准,但他温暖的话语还是大大缓解了老人紧张的情绪,刘爷爷很快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氧饱和度也从原来的80多提高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齐鲁医院两个病区,收治的是30多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年龄最大的94岁。每天进入病区,问诊、体检、查血气、心电图检查,他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做了十几年的ICU医生,他说,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已成为一种本能。
郭海鹏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就读于武汉大学,疫情发生后,郭海鹏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医疗队。而其实他刚刚结束在美国哈佛大学三年的博士后培训,回国还不到三个月。
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英雄事迹5
在重症病房,白衣战士们仍在日夜坚守。(3月18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吉林省援鄂医疗队的一位护士长高岚。
对高岚来说,这天是个好日子,她要为25床的患者撤掉呼吸机。这位77岁的老人已经插管治疗17天,终于脱离危险要恢复自主呼吸了。
都知道给患者插管时异常凶险,但拔管时的危险系数其实一点也不低。由于不能使用镇静剂等药物,患者是保持清醒的,因此拔管时患者更容易咳嗽,大量携带着病毒的分泌物就会喷溅出来。
真正的考验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刚刚拔管的患者很容易因为喉头水肿导致无法呼吸,高岚和床旁待命的麻醉师、ECMO团队,随时要做好抢救和二次插管的准备。
拔管操作一切顺利。接下来,护士们就要24小时轮流守候在老人床旁,为老人叩背排痰,详细检查每一项监护指标。
重症患者大多有根底疾病,除了气道的护理,哪个床的患者需要检查下肢静脉血栓,哪个床新生了疱疹,高岚都记在心里,悉心照料。在护士们的眼中,高岚就是这样一个兢兢业业又细致周到的人。
今年50岁的高岚从事护理工作已经30年,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斗,2021年,又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战斗中火线入党。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一线,带着着100人的护理团队整建制接管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
过去的一个多月,高岚所在的医疗队已经成功从生死线上拉回35位患者。现在,尽管患者们恢复得越来越好,但高岚紧绷的神经一刻
也不敢放松。
推荐访问:抗疫情一线医生的事迹简介 疫情 事迹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