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14篇

时间:2022-11-10 09:55:05 来源:网友投稿

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14篇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相信在全国各地驰援救助的抗疫英雄勇敢逆行之前都会经历小家与大家的艰难抉择他们剪去长发推迟婚礼来不及道别来不及伤感毅然决然选择后来自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14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14篇

篇一: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相信在全国各地驰援救助的抗疫英雄勇敢逆行之前都会经历小家与大家的艰难抉择他们剪去长发推迟婚礼来不及道别来不及伤感毅然决然选择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力驰援物资支援十天建成山医院雷神山医院x人民封闭一座城守护一国人的牺牲奉献让世人看到国家至上的精诚团结坚强脊梁汇集磅礴力量凝聚用实际行动书写大家与小家之间的抗疫答卷用四海为家共饮和的初心志辉映为国为民尽心尽责共筑的安全防线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再逆行为全球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人民解放军、科技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面对国际国内抗疫新形势、新问题,毫不畏惧驰援救助,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共筑全球疫情防控铜墙铁壁。这场全民抗疫、赢战疫情的背后,诚如总书记所言,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国家至上"的家国情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相信在全国各地驰援救助的抗疫英雄勇敢逆行之前,都会经历"小家"与"大家"的艰难抉择,他们剪去长发、推迟婚礼,来不及道别、来不及伤感,毅然决然选择后者。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力驰援、物资支援,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X人民"封闭一座城,守护一国人"的牺牲奉献让世人看到"国家至上"的精诚团结,坚强脊梁汇集、磅礴力量凝聚,用实际行动书写"大家"与"小家"之间的抗疫答卷,用"四海为家共饮和"的初心志辉映为国为民、尽心尽责共筑的安全防线,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再逆行"为全球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让世人惊叹,坚守"国家至上"的家国情怀,抗疫英雄倾情诠释在"小我"中追寻"大我"、彰显"大爱",在"大我"中守护"小家"、成就"小我"的动人诗篇。

  从"家门"到"心门",坚守"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从春节至今,救治防控、科研攻关、排查走访、宣传引导、捐款捐物每个人都在自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

  己的岗位上努力做着对的事。我们无法忘记在100多个日夜里,村(居)民家门前的第一道坚实"防线",时刻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这是无数下沉干部、社区志愿者、退役军人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民情怀,日夜坚守、枕戈待旦,温暖了群众"心门"。

  在经历迎战拐点、双"清零"、X"解封"的同时,党和国家再动员、再部署,要"两手抓"实现"两战赢",形成"家门前"到"就业路"的畅通渠道,保障不误农时、防止返贫。这是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心上的生动实践,倾听人民心声,回应民心所盼,解决民生所需,广大党员干部从"家门"到"心门",打造暖心惠民工程,铺就便民利民之路。

  设"卡口"寻"切口",坚守"生命至上"的赤子情怀。各省市、县区交通要道、社区村庄界限的一道道"卡口"、一遍遍排查,阻隔了病毒蔓延扩散之势,寻见抗疫胜利曙光。党和国家不计成本、不惜代价,把人命关天、及时救治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事,4万余名白衣战士同时间赛跑,科学有序实施诊疗方案,干部群众与病魔较量,监测预警、精准帮扶,是"生命至上"的赤子情怀让疫情防治寻到"切口",顺应战疫胜可期的全民期盼。

  从"卡口"到"切口",汇聚了无数"战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铮铮誓言,凝聚了同为"沧海之一粟"、同为"生命共同体"的卓越共识。从"卡口"到"切口",抗疫之路"雄关漫道",是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生态的共存价值追求引领全国人民跑出"加速度",实现伟大复兴的弯道超越。

  "至上"情怀饱含深情,唯有心里装着人民,将"至上"情怀融入血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

  液、浸润初心、落在当下,才能把民生事真真切切办到"民心里",才能让"国家至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真挚情怀掷地有声、响彻东方。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

  "人民至上"凝结了"紧紧依靠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磅礴力量。从今年的X"疫情防控"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时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重大疫情面前,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凝结起坚不可摧的强盛力量。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在抢救病患和防控工作上,不计成本不惜代价,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

  在这场战斗中,14亿人双手紧挽,以攻坚克难的锐气,以敢于斗争的勇气,一道道难关被闯过,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我国在"疫情防控"中迸发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每个中国人,都为生活在这样伟大的国家感到无比自豪。

  "人民至上"彰显了"不断造福人民"的服务理念和爱民之心。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从未改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我们的政府,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

  凡事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党和政府时刻把群众利益挂在心上付诸在行动上,专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怀的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时刻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党和政府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各级"党员干部"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让人民时刻感受到生活在幸福之中。

  "人民至上"激发了"牢牢植根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面对疫情挑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更加艰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还剩200多天,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村,当前已进入挂牌督战状态,"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和惩治腐败,坚持不懈整治"四风",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就是为了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大道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

  满县的废墟,满地的瓦砾,唯有弥漫在空气中的凄厉的哭喊声,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

  为这片死亡之海增添了些许"生气"。这是电影《人民至上》中的情景,看了让人心痛。

  5.12地震来临后,敬爱的爷爷赶赴现场,拿起喇叭,铿锵有力的讲话,谁知,大地又剧烈摇晃起来。余震来了,我紧张地盯着画面,身居要职的□爷爷却面不改色,依旧满目坚毅地挺立在原地讲话。创深痛巨,使人震惊,使人震撼,然而博爱是永恒的,博爱是可以传递的,博爱是像万缕金光照亮了天地,温暖着13亿中国人的心!爷爷视死如归的举动,使我终于明白: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电影中最让人难忘的一幕,就是当救援队救援一位12岁的小姑娘李月时,医护人员左右为难。因为小李月的梦想是当一位芭蕾舞演员,而残酷的现实是她的双腿被废墟严重的压住了。为了保住生命,无奈的医生为她做了现场截肢手术。天使的翅膀折断了,天使的眼睛黯淡了,点亮的烛光在风中熄灭了,通往天堂的道路变成了一团漆黑和迷茫。也许是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爆炸的汶川大地震,也许是抗震救灾中那80多位将军和13万官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的如天大爱,抚慰了小李月的无限悲痛,化为她心中胜过千万颗原子弹爆炸的力量。xx年残奥会,小李月以她那优美的舞姿,为悲伤的中国展现了:只要坚持不懈,什么梦想都会实现;只要民族精神不倒,什么苦难都阻挡不了中华儿女前进的脚步!

  5.12,我们失去了20多万间安居乐业的房屋,失去了1000多亿辛勤积攒的财富,失去了1.5万勤劳善良的汶川人民,整个汶川的通信、交通、工业变成了一张白纸。为什么我们眼中装满忧伤和泪水,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

  但却没有令人窒息的绝望?我们不仅收获了中国大地的呼喊和呻吟,而且收获了爷爷那沙哑、颤抖而坚定的声音,还收获了在庄重的国旗领导下的红、绿、白、橙、蓝五色救灾风景,还收获了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和人们脸上的泪水一起,沉重地垂下!

  我用盛满泪水的双眼,和激动得瑟瑟发抖的心,写下了观看影片的感想,同时我也读懂了一切皆可重来,唯有人民的生命不能,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人民至上。

  内容仅供参考

  

  

篇二: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做一个好老师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像于漪李吉林马芯兰殷雪梅孟二冬霍懋征叶志平谭千秋侯伯宇石秋杰张丽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那样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美好的德行引导学生以完美的人格影响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入学生的心田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不断增强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第一篇:四有教师心得体会: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做一个好老师,共同的特质必不可少,这就是总书记提出的四条标准。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有理想信念的老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做一个好老师,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不能只授业解惑而不传道,而是要把传道放在第一位,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一个好老师,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积极引导学生筑梦、追梦和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做一个好老师,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像于漪、李吉林、马芯兰、殷雪梅、孟二冬、霍懋征、叶志平、谭千秋、侯伯宇、石秋杰、张丽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那样,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美好的德行引导学生,以完美的人格影响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入学生的心田,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不断增强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总书记指出: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不论一个人离开学校有多久,老师的人格魅力都会永远铭刻在自己的心中,老师的人格力量都会成为激励我们追逐人生梦想的强大动力。

  师者为师亦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对老师不仅会听其言,更会观其行。好老师首先应该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人生标杆,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明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蜡烛。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奉献。好老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事业奋斗的志向,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古人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

  负大舟也无力。在信息时代做个好老师,犹如总书记所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潭水。有了这一潭水,教育学生才不会捉襟见肘,才能游刃有余。

  教育是一门科学,好的教育则是一门艺术。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有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努力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知、情、意的统一,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坚持知与行的统一,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努力使自己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知识引导人生,学习成就未来。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个人,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时代。在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的当今时代,做一个好老师,更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始终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的要求,以锲而不舍的学习研究,以源源不断的进取创新,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清泉。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心中有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用爱打开学生的知识之门,用爱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爱是责任和付出。爱学生,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爱是尊重、理解和宽容。爱学生,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让所有学生都健康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第二篇: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深入学习总书记教育思想

  (六)

  朱永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先发展教育,首先必须优先发展教师工作。

  总书记不仅对教师问题有非常丰富的论述,而且多次到学校看望教师,多次给教师写信,对自己的老师也有着尊敬爱戴的许多感人事迹,以实际行动充分体现出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敬重,以实际行动指出,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教师的本质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

  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的座谈中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2014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他希望教师肩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和责任,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2016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引导学生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意识到肩负的责任,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教师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对教师的工作性质做了重要定位:“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

  教育不是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外一个脑袋,而是培养真正的人的事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单纯传授知识越来越简单。但是,培养真正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呈现不同的难点,使得教师的工作具有显著的创造性、长期性和社会性特点。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师面对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既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掌握学生学习认知的科学规律,又要掌握其形形色色的个性,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一名好教师,需要像一名农民,埋首于三尺讲台,苦苦耕耘;需要像一名工人,既熟悉流水线上的每个环节,又能切实负责自己的教学;需要像一名哲学家,对人生的价值意义有着高屋建瓴的通盘思考;需要像一名设计师,能够把所有思考绘制为精确的蓝图;需要像一名工程师,能够把蓝图中描绘的一切美好,化作不断得到落实的细致行动;需要像一名发明家,面对行动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随时随地以新的方法及时解决;需要像一名艺术家,敏锐地发现美好,热情地鼓舞和讴歌„„总而言之,教育过程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生身心特点不断改变。人生没有彩排,教师的育人过程也时时刻刻都是“现场直播”,有很多因素是难以预料的,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育原理、利用教育智慧来处理各种偶发事件。

  教师工作的长期性,是由人的成长周期决定的。生命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好教师应对学生的终身教育负责,要为学生设计一生的发展规划,对学生产生长期的、连续的影响。好教师带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好分数,更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成长力量,是好品质、好习惯、好能力。

  教师工作具有社会性,其根源在于生命的成长是一个受家庭、学校、社区多方面影响的过程,三者不是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岛”,而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环岛”。就对学生的影响来说,三者没有轻重主从、高低贵贱之分。三者合作共育,才是教育最佳的状态。教师的舞台不仅在三尺讲台、一角课堂,还要争取各个学科、各个年级的教师通力合作,争取家庭与社会的配合,争取全社会的共同配合。

  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劳动,需要用整个身心竭尽全力地投入。教师不仅是

  在塑造学生的心灵,塑造人的生命,其实也是在塑造未来社会的形象,创造未来社会的品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树立“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标准

  怎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总书记提出了四条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他在北京八一学校与教师座谈时,又提出了四个“引路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这些讲话,不仅明确提出了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与条件,也为教师的培养和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2017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总书记在看望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的政协委员时说,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他希望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实践,不断攀登创新高峰。某种意义上,教师不仅是知识分子,而且是特殊的知识分子。总书记的这番讲话,也适用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理想信念,是源头活水,是好教师的不竭动力。

  总书记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通往未来的路,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总需要人去探索。一名好老师,应该把“传道”之“道”,蕴含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之中,用正确的方法诠释科学的理念,以自身的理解去诠释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世界文明,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建设者,用行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017年5月3日,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

  教师要树立哪些理想信念呢?2013年9月9日,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勉励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道德情操,是境界修为,是好教师的成长阶梯。

  良好的道德情操,会保证教师在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中,成为一个不断自我提升的人。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好教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真正的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上,同时发生在师生交流的任何一个时刻。教师的道德情操,彰显出榜样的力量,体现出生命对生命的灌溉、精神对精神的濡染。

  扎实学识,是行动利器,是好教师的实践工具。

  总书记说的扎实学识,包括了专业技能等教师从教需要的知识、能力与教育智慧。在信息社会,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学识就会寸步难行。信息化条件下的知识很容易获取,教师垄断知识、受教育者必须被动接受知识的关系已经不复存在。在各种高科技手段的辅助下,学生掌握某些新知识、新技能的速度甚至比教师还快,这种文化反哺是教师必须面对的时代特征之一。所以,教师在拥有扎实学识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复活知识的能力,在对学生们“授之以鱼”的过程中实现“授之以渔”的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的多元化、生活的多面性,导致教师在教育中所遭遇、所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教育智慧。如果仅仅掌握了知识,而不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不能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技巧,很可能会出现教师越卖力、教得越吃力的状况。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使师生双方都受到伤害。

  因此,好教师应该善于不断学习,学会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进行专业阅读,站在团队的肩膀上进行专业交往,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专业反思。要乐于阅读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乐于分享自我的成长收获,在践行中不断总结提升,把一线经验完善丰富为教育智慧,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逐渐成长为专家。

  仁爱之心,是幸福之本,是好教师的成就之根。

  仁者爱人。因爱人,而互爱,教育从而拥有了生命的温度。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不能成为经济上的大富翁,拥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但可以因为自己的成长而直接使学生们有更好的发展,而收获精神上的富足和愉悦。“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桃李满天下”的幸福感,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满足。

  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总之,一颗仁爱之心会保证教师良好的生命状态,会确保其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一个厌恶教育的人,肯定不可能成为好教师。一个能够从工作中发现幸福的教师,肯定会更乐于投身教育之中。天长日久,这种幸福感不仅会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激发教师创造更多幸福,也会成为教师理想信念的重要源泉。

  教师职业是一项寓神圣于平凡的工作。只要拥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就能更好地激活自身的潜力,出现把不利化为有利的可能。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努力,这样的生命,又怎能不奏出一支生命和教育的宏大交响乐呢?

  缔造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总书记对教育公平高度关注。他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解决教育公平和农村教育问题,发展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关键还是教师问题。为了缔造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总书记或是写信,或是探望,或

  是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2014年,一群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收到了总书记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总书记在回信中说:“我在西部地区生活过,深知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识,那里的发展需要人才。多年来,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像你们一样在西部地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总书记在信中勉励全国青年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2015年8月,“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给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他们一年的学习与工作情况。9月9日,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希望你们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扎根西部、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书记不仅勉励教师们扎根西部,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也非常关注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条件的改善。2015年4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计划明确提出,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通过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举措,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目前,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之中。一支专业素质优良、甘于自我奉献、乐于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必然是一支拥有专业实力和教育情怀的优秀教师队伍,是一支在教育的较量中能够赢得未来的教师队伍。期待这一目标能够早日实现。

  推动全社会用实际行动体现“尊师敬教”

  基于对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对教师的深厚感情,总书记在每年的教师节都亲自走访学校、慰问老师,用行动倡导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敬教”的良好风尚,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2013年第29个教师节,远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总书记专门写信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问候。他在信中希望“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2014年9月9日,总书记出席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2014年9月9日,总书记专门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提出“四有好老师”标准。2015年9月9日,总书记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教师回信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同时,总书记收到浙江大学张泽等49名教师的来信,他及时通过浙江省委转达了对浙大教师的节日祝贺,并回复来信。

  2016年9月9日,总书记来到自己的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师生,在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总书记不仅强调尊师敬教的重要性,也身体力行成为尊师敬教的表率。他曾说过:“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总书记专门看望了自己当年的老师。他与陈仲韩、陈秋影等几位老师一一握手,愉快回忆往事,还聊起其他老师、同学的近况。他说,当年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厉,现在回想起来,终生受益。一位教

  师对总书记说:“您给人民带来了幸福。”总书记答道:“是老师培养了我们。”在与师生代表座谈时,八一学校校长沈军发言说,欢迎首长回到母校。总书记说:“到这儿就没有首长了,都是学生。”

  总书记与自己的语文老师陈秋影的长期交往,早已在教育界乃至社会上传为佳话。总书记以自己的行动,体现出“尊师敬教”的风范。“敬教”体现出对教育本身的敬重,对教育价值意义的高度认可。教育是关乎人类未来的神圣事业,教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未来。因此,对教育怀有一份敬畏之心,才会更加对教师深怀一份尊重之情。

  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这是总书记对教育、对教师的寄语,也应该成为教师们自省的标准与自觉的行动,因为好老师作为民族的希望,不仅孕育着希望,也在实现着希望。

  (作者朱永新,系苏州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第三篇:教师学习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一三百六十行,行行皆不易。隔行如隔山,各行各有难。教师因肩负着“教书”—“授业”、“解惑”和“育人”—“传道”的双重责任,故使教师这一行业更显神圣和庄重。我们说其“伟大”也非故弄玄虚。有人说,世界上三种最亲密、重要的关系是:亲人、老师和同学(战友)。可见,教师实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又异常重要的职业。

  天下万物,芸芸众生,为师者亦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除非你甘于平庸,做一辈子的“教书匠”,以默默无闻、四平八稳为荣,否则,就应该在这个平凡、清苦的岗位上活出自己的风采和特色来。

  一个有理想、有能力的教师就应该做一个“有思想、有情趣、有特色、有成果”的“四有”教师。

  一、做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苏格拉底说:“人之可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人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就因为他是一种会思考、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教师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其思想和境界更应比同类“动物”更上层楼。人类文明史发展至今可谓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千花齐放,万家争鸣。仅以教育教学为例,各种思想、流派、理念、风格、教法、学法纷纭变幻,课堂改革新潮迭起。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主见和特色,很容易误入歧途,丧失自己。所以,一个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一个教育家首先是一个思想家。古代圣贤孔子则是很好的榜样,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贯穿中国整个教育史家,至今仍熠熠生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自身既是哲学家、思想家又是教育家,三人并称“希腊三贤”。

  我们虽无能、无力为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但可有能有力修一些哲学,有一些思想,立一些教育理念,概言之,就是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这是一个让广大教师忽视却也为此羞赧的问题。我们已习惯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是呀,人民教师在用烛光照亮他人前行道路的同时,可不能迷失了自己前行的道路!教师不只是一个举火者,而应该是一个举火在前,慨然前行的“向导”和“拓路者”;他手里举着的,不该是能量有限的蜡烛,而应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万能万通、永生不灭的“永动源”—只要有光有风有空气,乃至有雨雪雷电,这“永动源”就会熠熠生辉、光照万年亿年。

  教师的思想就是这“永动源”。支撑一个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能力的,不是基本功、方法、技巧等流之于表面的“技术”,而是为之提供无穷动力的教育思想,这恰比是“流”与“源”的关系,“末”与“本”的关系,“目”与“纲”的关系。

  一个以教育思想武装起来的头脑,既不会盲从,也不会盲干,更不会无为,他清醒周围的现实,更清醒如何以自身的思想、力量去影响、带动大批的人去影响和改变这一现实。他是教育界的普罗米修斯,是杏坛的基督。

  遗憾的是,大多数教师在忙碌、繁杂的日复一日的“教书育人”中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跟着潮流走,忙碌、消耗着自己,也迷失着自己;即使有一些思想,也因为懒惰,因为忙碌,而疏于整理、挖掘和实践,天天是学不完的理论,搞不完的教改,批不完的作业,应酬不尽的“检查”,疑问和思想被教养所代替,愿望和理想被琐屑所消磨,思想在哪里?在名家的说教里,在教参的规定里,在这种层出不穷的“式”、“段”、“步”、“法”中,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口中,唯独没在自己的大脑中。

  人为星辉,我为尘埃;但大狗叫,小狗也应有自己的叫声。教师有思想,教育才有意义,职业才会变成事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永远比墙上芦苇站得更直更久。

  二、人要有情趣

  情趣是一种色彩,一种标志,是让人迅速地识别你,也让你迅速地与他人区别开来的色彩、符号。遗憾的是,笔者在现实生活中很强烈地感受到,教师在广大群众的视觉里是严肃、认真、刻板的一类群体,是值得尊敬但不值得亲近、可爱的一类人。这虽与行业间的误解和媒体形象有关,但更与教师的客观表现有关。知识分的优雅、博学、从客、慈悲更应该引起社会的敬佩和亲近;但有时候,敬佩并不值得亲近,“敬而远之”自有其理。

  既要让大众“敬”,又要让大家“亲”,这是教师亲近社会和民众的一道必做题,这道题首先要从培植“情趣”解起。

  英国当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罗蒂在他的《后哲学文化》一书中说到:“所谓人类的进步,就是使人类做出更多有趣的事情,变成更加有趣的人。”梁启超认为趣味乃是“由内发的情感和外受的环境交媾

  出来”,“把我的生命和宇宙的众生进合为一”(《中国韵文里头表现的情感》)。在《关于趣味》一文中,他讲的“凡趣味的性质总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所以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向。”

  情趣来自丰富的内心和对外部事物细致、敏锐而准确的感知和描述。情趣是一种高雅的情感的外在体现,也是一种修养的物化。教师不应该只做一个刻板、认真的传教者,这样的传教者即使再认真、敬业,他只能获得职业上的认可和尊敬,而不能引起受业者灵魂上的震撼。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让学生“亲”,必先让学生对你有兴趣。为师者身上必先散发出迷人的“光”和“采”,才能产生“诱”和“惑”。一个情

  趣盎然、充满活力和风采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中举重若轻、事半功倍。可以讲,教师的情趣越高雅、越丰富,他的气场就越强大,他的魅力就越迷人。

  情趣的体现不拘一格。琴棋书画是雅趣,读书、歌唱、写作、收藏、体育、绘画等何尝没有雅致?做教师的就怕一天到晚板着脸孔,一派庄重肃穆,拒人于千里之外。那样一个干巴巴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永远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与热爱的。笔者高中时的班主任,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他身材高大,表情冷漠,眼神冷峻,让人不寒而栗;高中两年,同学们没见他笑过一次。上他的课时,大家都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生怕被提问到。毕业几十年过去,同学间和他来往的很少;虽然他也是一位正直的教师,但就是没有和他亲近的愿望。他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极热情地招待偶然登门拜访的学生,但依然无法消弭他与大家间横隔了几十年的拘谨与尴尬。他除了上课,很少见他有什么爱好;他严肃而自闭,庄重而孤单;说他生活缺少情趣,虽有些大不敬,却事实又如此。

  一个充满情趣,雅趣横生的教师想叫学生不亲近也难。教师在课堂上的神采飞扬固然能吸引学生,但如果在课下也能让学生见识到你最真实、丰富而精彩的一面和“多面”,学生们会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你?——想必那一定是羡慕、崇敬又神往的。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同理,人的情趣也源于业余时间,教师不应该只在讲台上风光,讲台下“走光”。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形成是与他的情趣成正关联的。

  教师学习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二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2014年9月9日,习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习总书记的讲话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

  在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征途中,如何做一名“四有”教师,当好学生的筑梦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思考的课题。

  要想当好学生的筑梦人,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有正确理想信念的老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是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四有教师心得体会:做“四有”教师,当好学生筑梦人四有教师心得体会:做“四有”教师,当好学生筑梦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要想当好学生的筑梦人,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老师的道德修养如何,往往折射在学生身上。只有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老师,才能屹立于三尺讲台,传播知识的福音,塑造学生的灵魂。古人云:“德领才、德蕴才、德润才。”因此,教师要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学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要想当好学生的筑梦人,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以前讲要给学生一碗水,你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你必须有一潭水。”这是习总书记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抓住各种机会及时补充新知识、不断增强业务能力,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一潭清泉,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不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帮助学生筑梦圆梦。

  要想当好学生的筑梦人,教师必须具有一颗仁爱之心。有仁爱之心,就是要像习总书记强调的“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

  四有教师心得体会:做“四有”教师,当好学生筑梦人心得体会。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要想有仁爱之心,教师必须热爱这个职业,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坚持做“四有”老师,我们才能更好的当好学生的筑梦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篇: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在教育的路上,老师是一群追逐者;在成长的路上,老师是一群学习者。时代赋予老师新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考力、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人。

  去年的教师节,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的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广大师生时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总书记对广大的培养目标指明了重要方向。

  理想信念源自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和崇高性。但理想信念并不是完全抽象的,更不是高深莫测的存在,而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相联系,并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最终实现。就此而论,教师理想信念的坚定,与教师的教学本职工作密切关联。古人讲:“贤希圣,士希贤。”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学生才有希望。首先做一名有思考力的教师,人与人的不同,在于思想的差异,而思想则主要来源于思考。一个人是否喜欢思考,做到常态思考,取决于他的思维习惯、问题意识和格局视野。教师的思考力,主要体现在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上,首先愿意拿出一定的时间集中在这个问题上,思考选取最佳的方法达到目标;其次,常时间集中关注在某一主题的研究上,持续推进,尽量寻找创新点;还有就是在常态教学活动中融入自己的思考,为每一次的发言做准备,为每一节课做设计,为每一次阅读做整理,为每一次实践做反思。

  其次做一名有创造力的教师。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思考不同,才能有创造。做为一名有创造力的教师,他所做的,都是经过思考的,他所使用的方法都是最简单有效的。不仅如此,他还要善于整合资源。他能够认识到: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在老师的日常工作中,常常是缺少创造。一节教案讲了五年,教材都变了,教案还在用。一篇讲稿,反复改了几遍,听众都变了,还在讲,内容仍停留在最初那个年代。经验永远是创造的羁绊,我们却舍不得扔。我们的工作质量需要通过创造去改善,我们的生活境遇需要创造去点亮。没有创造,就没有不同,没有创造,就没有杰出的表现。

  然后要做一名有执行力的教师。任何事只有做,才会有结果。如果只停留在计划和想的层面,永远也实现不了突破。执行力,是推进事物进展的关键,是实现由质变到量变的飞跃。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执行力是一种行动意识,是主动发展的反应。如果时间还充足,我们常常是拖延,并不是先将事情办好,然后优化质量。到了必须得干的时候,然后再不得不做,整个过程的心理负担都会很大。与其那样,真不如早点将事情办好。上级领导交待的事情,就要第一时间完成,这就好比编辑约稿,早点完成大家都省心,更何况早完成对于后期改进有回还、修正的余地。性急

  的人容易锻造成具有执行力的人,但一定要克服“不思考”,要三思而后行。将时间安排得有条不紊,就可以变性急为执行力。性稳的人,也要有提前意识,要为后期完善争取时间。最后是做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一个教师的最大影响力在于给学生以人生的影响,帮助他们完善知识、塑造性格、关注成长、懂得贡献、体味价值,要培养更多能够超越自己的人。如果多年以后,教的学生身上隐约可见他的影子,那么,他就是一个成功的老师!在一个地理老师的影响下,有一些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地质、水文、旅游等专业;一位语文老师的影响下,他的学生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一位英语老师多年以后听到了他的学生熟练标准的同声传异的声音。我们说,这样老师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的教学已经在学生中建立了影响,已经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建议。一位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正向引领。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懂得在方方面思考“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不让时光虚度,一直在做好“有意义的事情”,一直在思考“有价值的人生”。教师的发展理念决定了他对别人的影响程度,一个视野开阔的人,绝不会犯低级错误,这就好比登高望远。远识是由站位决定的。当然,目光短浅者也很难看得远,因为他既近视,又远视,别人看着难受,他自己也遭罪。建立影响最简单的方式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你不仅会收获友谊,更会得到同等份额的快乐!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人们有种种说法。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杯水”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长流不息的小溪水。”作为一名教师,即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也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更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荣誉,但必须有的却是广博的学识。当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流露着对知识的渴求时,甚至当看到孩子们的作文中写着对教师的无限信赖时,我想,在那时,教师更能真正领会到“学高为师”对他们的要求。

  作为一名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充分理解学生。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学习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也包括休息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等社会化的过程,特别要理解学生具有人格尊严的需要。教师充分的理解是师生间对话和沟通的导向,理解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相互探讨交流、交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宽容地关怀学生。教师的宽容是一种无私的仁爱,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宽容的关怀不是妥协,是教师用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宽容的关怀不是迁就,是教师施展教育的艺术,在适当的情形下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成长;宽容的关怀不是放纵,是教师自始至终把爱心融化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以关爱的心态分析学生的不足与过错,进而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与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达到育人的目的

  “人才与国相始终,千古兴亡鉴青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精辟概括了人民教师职业道德和良好素质、素养的基本内容;凝聚着国家、社会对人民教师职业的崇尚和敬重;集中体现、反映和寄托着学生、家长乃至时代对人民教师的更高要求和期望。

  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用爱打开学生的知识之门,用爱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爱是责任和付出。爱学生,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爱是尊重、理解和宽容。爱学生,“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让所有学生都健康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做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第五篇: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一)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做一个好老师,共同的特质必不可少,这就是总书记提出的四条标准。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有理想信念的老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做一个好老师,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不能只“授业”“解惑”而不“传道”,而是要把“传道”放在第一位,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一个好老师,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积极引导学生筑梦、追梦和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做一个好老师,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像于漪、李吉林、马芯兰、殷雪梅、孟二冬、霍懋征、叶志平、谭千秋、侯伯宇、石秋杰、张丽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那样,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美好的德行引导学生,以完美的人格影响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入学生的心田,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不断增强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总书记指出:“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不论一个人离开学校有多久,老师的人格魅力都会永远铭刻在自己的心中,老师的人格力量都会成为激励我们追逐人生梦想的强大动力。

  师者为师亦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对老师不仅会听其言,更会观其行。好老师首先应该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人格魅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人生标杆,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明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蜡烛。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奉献。好老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事业奋斗的志向,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古人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在信息时代做个好老师,犹如总书记所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潭水”。有了这“一潭水”,教育学生才不会捉襟见肘,才能游刃有余。

  教育是一门科学,好的教育则是一门艺术。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有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努力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知、情、意的统一,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坚持知与行的统一,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努力使自己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知识引导人生,学习成就未来”。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个人,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时代。在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的当今时代,做一个好老师,更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始终“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的要求,以锲而不舍的学习研究,以源源不断的进取创新,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清泉。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心中有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用爱打开学生的知识之门,用爱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爱是责任和付出。爱学生,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爱是尊重、理解和宽容。爱学生,“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让所有学生都健康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二)

  去年的教师节,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的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到北

  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广大师生时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这一殷切希望,为广大教师投身伟大的教育事业、传承社会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丰富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内涵,为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指明了重要方向。

  理想信念源自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和崇高性。但理想信念并不是完全抽象的,更不是高深莫测的存在,而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相联系,并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最终实现。就此而论,教师理想信念的坚定,与教师的教学本职工作密切关联。古人讲:“贤希圣,士希贤。”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

  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教师要带头坚持修身立德,增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教师的修身立德,是指广大教师通过修养自己的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其中,修身是本,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修身立德,不仅包含着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也包含着对待自己职业和工作的基本态度。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才能以师为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备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这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业务素质。一名理想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为了走在时代的前列,不做知识的落伍者,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不断汲取知识,扩大学识,做一个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善于更新知识结构,树立并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人们有种种说法。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杯水”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长流不息的小溪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更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荣誉,但我们必须有的却是广博的学识。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流露着对知识的渴求时,甚至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的作文中写着对我们的无限信赖时,我想,在那时,我们更能真正领会到“学高为师”对我们的要求。

  “人才与国相始终,千古兴亡鉴青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精辟概括了人民教师职业道德和良好素质、素养的基本内容;凝聚着国家、社会对人民教师职业的崇尚和敬重;集中体现、反映和寄托着学生、家长乃至时代对人民教师的更高要求和期望。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充分理解学生。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学习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也包括休息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等社会化的过程,特别要理解学生具有人格尊严的需要。教师充分的理解是师生间对话和沟通的导向,理解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相互探讨交流、交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宽容地关怀学生。教师的宽容是一种无私的仁爱,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宽容的关怀不是妥协,是教师用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宽容的关怀不是迁就,是教师施展教育的艺术,在适当的情形下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成长;宽容的关怀不是放纵,是教师自始至终把爱心融化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以关

  爱的心态分析学生的不足与过错,进而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与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三)

  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前夕,总书记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的讲话,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讲话中指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要弘扬高尚>师德,淡泊名利、言传身教,真正做到自尊、自强、自省、自律,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党员教师师德形象,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有晚,有先有后,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琐碎小事也会变得富有诗意,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还要有爱的艺术。

  三、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理念。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师德的最低标准。当代师德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超的教书育人之能,还必须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懂反思,讲合作,富有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努力使对教师师德的外在要求,变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

  四、常怀仁爱之心,培育有为新人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爱护、尊重、宽容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自尊,让所有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成长为有用之才。这是我们常说的:爱在细节,德在无人处。

  我觉得我们要把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贯彻到所有课程中去,教师要处处体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风范,因为教师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最终身难忘的。我的课堂教学氛围不错,但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要多学习,多探究,我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活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要有经验的老师来指导,来提高我们的上课技巧,使我们青年教师逐渐成长,最后成为各个学科中的精英和骨干。'

  

  

篇三: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关于人民至上的心得体会3篇: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篇一】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为民”的思想一直远流长,白居易的“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传递的都是心中有民的情怀和理念。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干部,人民的“勤务员”,如何用画笔勾勒出“为人民服务”的全貌,如何化好自己的“初心妆”,是各级党员干部需要时常扪心自问并勉励自己的头等大事。用德行画眉毛,做到“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唯公则灵。”各级党员干部们身处在不同的岗位上,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这个时候能否坚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能否用一生去践行寥寥13画的“廉”字,是各级党员干部的必修之功。明代著名学者薛瑄曾在《从政录》中将官员的廉洁分为三重境界: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简单翻译,就是真正明白是非,就不会随意收取不义之财;真正在乎自己的名誉,就不会拿取非己之物;敬畏法律,就不敢有非分之心。细细品味其中的警醒作用会对廉洁从政有更清醒的认识,“不妄取者”是廉洁自律的上乘境界;“不苟取者”是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不敢取者”是廉洁自律的一道底线。当今的党员干部,要想成为一名百姓爱戴、信任的好官,更要时常反省自我,才能一步一步向群众赞誉的高境界攀登。用体察画眼睛,做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为官数载,要想获得百姓的认可,还是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要始终心中装着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人民公仆杨善洲”,几十年如一日,头戴竹叶帽,身披蓑衣,脚踏草鞋,扎根大凉山,义务植

  

  树造林,在时代的大考面前,交出了一份“把荒山秃岭变成绿色丛林”的满意答卷,这是为人民所办的实实在在的实事,也是真正的功劳和成绩。选择泥泞、告别繁华、扎根基层、反哺家乡的驻村书记黄文秀,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同样诠释着共产党人为民办实事的初心使命。有时候,所谓的政绩并不需那么伟大,让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政绩;幼有所教、老有所养是政绩;黎民不饥不寒也是政绩。总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干出利民实绩的都是真正的政绩,也才会得到百姓的爱戴。

  用实干画嘴巴,做到“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我们的党徽上,一把镰刀和一把锄头相交,寓意着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但是干部千千万,有的人追求所谓的名利双全,有的人则在追求为国为民;有的人将百姓的痛楚置之不理,有的人则在“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由此可见,俯下身子、去走进百姓并倾听百姓的诉求和心愿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将百姓的诉求化为行动的力量同样不是人人可为。不论是当前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的持久战,党员干部们都要跳出“留名”“邀功”的圈子,要知道百姓真正需要什么,时常以新时代的“老黄牛”精神激励自己,抛去急功近利的浮躁懈怠,做人民的引导者、实干担当的带头者、为民服务的先行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奋斗精神,用一件件实事回应群众的心声。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党员干部们要画好自己的“初心妆”,以精致的“妆容”展示最美的一面,才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篇二】近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当好人民服务员,将群众利益“举过头顶”。如今汛情稍缓,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等不得、慢不得,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如何写好防汛救灾的“后半篇文章”作为

  

  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全方位摸排受洪水影响的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受损情况,拿出基础设施损毁项目恢复实施方案,争取资金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一村一策谋划好灾后农业生产工作,采取有效补救措施补种、补耕,降低农业生产损失,稳住农业“基本盘”。

  当好人民服务员,将担当作为“挺在胸前”。防汛工作不能有“洪水退后便是安”的松懈思想,要做到“防”字为先,组建由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组成的专业抢险排渍队,重点排查堤坝水库、农田房屋、分蓄洪区等受洪涝影响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薄弱点位,对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灾害的山体、陡坡进行24小时监控,坚决预防发生次生灾害。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凝聚防汛社会合力,形成“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全方位防汛体系,“铸造”防汛救灾的坚强战斗堡垒。

  当好人民服务员,将榜样精神“刻印心间”。坚持从防汛救灾第一线、脱贫攻坚第一线、疫情防控第一线、抗旱保收第一线培养、锻炼和识别干部,把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第一线中的表现情况,作为评价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注重从一线发现、挖掘先进基层党组织,选树优秀共产党员典型,充分运用好微信公众号、抖音、电视、广播等媒体工具,大力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感人事迹,把准舆论导向。拧成一股绳,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争当先进、勇往直前的热情,实现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参战”。

  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这注定不平凡的一年中,完成“双收官”“双胜利”的目标任务,就要拿出“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魄,以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作风,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自觉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篇三】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广大组工干部要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将人民作为自身干事创业、

  

篇四: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第一篇:四有教师心得体会: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做一个好老师,共同的特质必不可少,这就是总书记提出的四条标准。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有理想信念的老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做一个好老师,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不能只授业解惑而不传道,而是要把传道放在第一位,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一个好老师,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积极引导学生筑梦、追梦和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做一个好老师,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像于漪、李吉林、马芯兰、殷雪梅、孟二冬、霍懋征、叶志平、谭千秋、侯伯宇、石秋杰、张丽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那样,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美好的德行引导学生,以完美的人格影响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入学生的心田,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不断增强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总书记指出: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不论一个人离开学校有多久,老师的人格魅力都会永远铭刻在自己的心中,老师的人格力量都会成为激励我们追逐人生梦想的强大动力。

  师者为师亦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对老师不仅会听其言,更会观其行。好老师首先应该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人生标杆,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明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蜡烛。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奉献。好老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事业奋斗的志向,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古人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

  负大舟也无力。在信息时代做个好老师,犹如总书记所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潭水。有了这一潭水,教育学生才不会捉襟见肘,才能游刃有余。

  教育是一门科学,好的教育则是一门艺术。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有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努力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知、情、意的统一,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坚持知与行的统一,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努力使自己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知识引导人生,学习成就未来。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个人,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时代。在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的当今时代,做一个好老师,更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始终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的要求,以锲而不舍的学习研究,以源源不断的进取创新,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清泉。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心中有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用爱打开学生的知识之门,用爱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爱是责任和付出。爱学生,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爱是尊重、理解和宽容。爱学生,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让所有学生都健康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第二篇: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深入学习总书记教育思想

  (六)

  朱永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先发展教育,首先必须优先发展教师工作。

  总书记不仅对教师问题有非常丰富的论述,而且多次到学校看望教师,多次给教师写信,对自己的老师也有着尊敬爱戴的许多感人事迹,以实际行动充分体现出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敬重,以实际行动指出,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教师的本质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

  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的座谈中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2014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他希望教师肩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和责任,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2016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引导学生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意识到肩负的责任,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教师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对教师的工作性质做了重要定位:“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

  教育不是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外一个脑袋,而是培养真正的人的事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单纯传授知识越来越简单。但是,培养真正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呈现不同的难点,使得教师的工作具有显著的创造性、长期性和社会性特点。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师面对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既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掌握学生学习认知的科学规律,又要掌握其形形色色的个性,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一名好教师,需要像一名农民,埋首于三尺讲台,苦苦耕耘;需要像一名工人,既熟悉流水线上的每个环节,又能切实负责自己的教学;需要像一名哲学家,对人生的价值意义有着高屋建瓴的通盘思考;需要像一名设计师,能够把所有思考绘制为精确的蓝图;需要像一名工程师,能够把蓝图中描绘的一切美好,化作不断得到落实的细致行动;需要像一名发明家,面对行动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随时随地以新的方法及时解决;需要像一名艺术家,敏锐地发现美好,热情地鼓舞和讴歌„„总而言之,教育过程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生身心特点不断改变。人生没有彩排,教师的育人过程也时时刻刻都是“现场直播”,有很多因素是难以预料的,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育原理、利用教育智慧来处理各种偶发事件。

  教师工作的长期性,是由人的成长周期决定的。生命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好教师应对学生的终身教育负责,要为学生设计一生的发展规划,对学生产生长期的、连续的影响。好教师带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好分数,更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成长力量,是好品质、好习惯、好能力。

  教师工作具有社会性,其根源在于生命的成长是一个受家庭、学校、社区多方面影响的过程,三者不是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岛”,而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环岛”。就对学生的影响来说,三者没有轻重主从、高低贵贱之分。三者合作共育,才是教育最佳的状态。教师的舞台不仅在三尺讲台、一角课堂,还要争取各个学科、各个年级的教师通力合作,争取家庭与社会的配合,争取全社会的共同配合。

  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劳动,需要用整个身心竭尽全力地投入。教师不仅是

  在塑造学生的心灵,塑造人的生命,其实也是在塑造未来社会的形象,创造未来社会的品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树立“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标准

  怎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总书记提出了四条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他在北京八一学校与教师座谈时,又提出了四个“引路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这些讲话,不仅明确提出了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与条件,也为教师的培养和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2017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总书记在看望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的政协委员时说,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他希望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实践,不断攀登创新高峰。某种意义上,教师不仅是知识分子,而且是特殊的知识分子。总书记的这番讲话,也适用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理想信念,是源头活水,是好教师的不竭动力。

  总书记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通往未来的路,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总需要人去探索。一名好老师,应该把“传道”之“道”,蕴含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之中,用正确的方法诠释科学的理念,以自身的理解去诠释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世界文明,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建设者,用行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017年5月3日,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

  教师要树立哪些理想信念呢?2013年9月9日,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勉励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道德情操,是境界修为,是好教师的成长阶梯。

  良好的道德情操,会保证教师在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中,成为一个不断自我提升的人。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好教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真正的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上,同时发生在师生交流的任何一个时刻。教师的道德情操,彰显出榜样的力量,体现出生命对生命的灌溉、精神对精神的濡染。

  扎实学识,是行动利器,是好教师的实践工具。

  总书记说的扎实学识,包括了专业技能等教师从教需要的知识、能力与教育智慧。在信息社会,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学识就会寸步难行。信息化条件下的知识很容易获取,教师垄断知识、受教育者必须被动接受知识的关系已经不复存在。在各种高科技手段的辅助下,学生掌握某些新知识、新技能的速度甚至比教师还快,这种文化反哺是教师必须面对的时代特征之一。所以,教师在拥有扎实学识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复活知识的能力,在对学生们“授之以鱼”的过程中实现“授之以渔”的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的多元化、生活的多面性,导致教师在教育中所遭遇、所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教育智慧。如果仅仅掌握了知识,而不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不能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技巧,很可能会出现教师越卖力、教得越吃力的状况。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使师生双方都受到伤害。

  因此,好教师应该善于不断学习,学会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进行专业阅读,站在团队的肩膀上进行专业交往,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专业反思。要乐于阅读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乐于分享自我的成长收获,在践行中不断总结提升,把一线经验完善丰富为教育智慧,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逐渐成长为专家。

  仁爱之心,是幸福之本,是好教师的成就之根。

  仁者爱人。因爱人,而互爱,教育从而拥有了生命的温度。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不能成为经济上的大富翁,拥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但可以因为自己的成长而直接使学生们有更好的发展,而收获精神上的富足和愉悦。“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桃李满天下”的幸福感,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满足。

  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总之,一颗仁爱之心会保证教师良好的生命状态,会确保其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一个厌恶教育的人,肯定不可能成为好教师。一个能够从工作中发现幸福的教师,肯定会更乐于投身教育之中。天长日久,这种幸福感不仅会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激发教师创造更多幸福,也会成为教师理想信念的重要源泉。

  教师职业是一项寓神圣于平凡的工作。只要拥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就能更好地激活自身的潜力,出现把不利化为有利的可能。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努力,这样的生命,又怎能不奏出一支生命和教育的宏大交响乐呢?

  缔造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总书记对教育公平高度关注。他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解决教育公平和农村教育问题,发展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关键还是教师问题。为了缔造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总书记或是写信,或是探望,或

  是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2014年,一群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收到了总书记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总书记在回信中说:“我在西部地区生活过,深知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识,那里的发展需要人才。多年来,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像你们一样在西部地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总书记在信中勉励全国青年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2015年8月,“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给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他们一年的学习与工作情况。9月9日,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希望你们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扎根西部、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书记不仅勉励教师们扎根西部,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也非常关注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条件的改善。2015年4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计划明确提出,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通过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举措,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目前,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之中。一支专业素质优良、甘于自我奉献、乐于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必然是一支拥有专业实力和教育情怀的优秀教师队伍,是一支在教育的较量中能够赢得未来的教师队伍。期待这一目标能够早日实现。

  推动全社会用实际行动体现“尊师敬教”

  基于对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对教师的深厚感情,总书记在每年的教师节都亲自走访学校、慰问老师,用行动倡导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敬教”的良好风尚,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2013年第29个教师节,远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总书记专门写信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问候。他在信中希望“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2014年9月9日,总书记出席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2014年9月9日,总书记专门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提出“四有好老师”标准。2015年9月9日,总书记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教师回信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同时,总书记收到浙江大学张泽等49名教师的来信,他及时通过浙江省委转达了对浙大教师的节日祝贺,并回复来信。

  2016年9月9日,总书记来到自己的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师生,在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总书记不仅强调尊师敬教的重要性,也身体力行成为尊师敬教的表率。他曾说过:“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总书记专门看望了自己当年的老师。他与陈仲韩、陈秋影等几位老师一一握手,愉快回忆往事,还聊起其他老师、同学的近况。他说,当年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厉,现在回想起来,终生受益。一位教

  师对总书记说:“您给人民带来了幸福。”总书记答道:“是老师培养了我们。”在与师生代表座谈时,八一学校校长沈军发言说,欢迎首长回到母校。总书记说:“到这儿就没有首长了,都是学生。”

  总书记与自己的语文老师陈秋影的长期交往,早已在教育界乃至社会上传为佳话。总书记以自己的行动,体现出“尊师敬教”的风范。“敬教”体现出对教育本身的敬重,对教育价值意义的高度认可。教育是关乎人类未来的神圣事业,教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未来。因此,对教育怀有一份敬畏之心,才会更加对教师深怀一份尊重之情。

  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这是总书记对教育、对教师的寄语,也应该成为教师们自省的标准与自觉的行动,因为好老师作为民族的希望,不仅孕育着希望,也在实现着希望。

  (作者朱永新,系苏州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第三篇:教师学习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一三百六十行,行行皆不易。隔行如隔山,各行各有难。教师因肩负着“教书”—“授业”、“解惑”和“育人”—“传道”的双重责任,故使教师这一行业更显神圣和庄重。我们说其“伟大”也非故弄玄虚。有人说,世界上三种最亲密、重要的关系是:亲人、老师和同学(战友)。可见,教师实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又异常重要的职业。

  天下万物,芸芸众生,为师者亦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除非你甘于平庸,做一辈子的“教书匠”,以默默无闻、四平八稳为荣,否则,就应该在这个平凡、清苦的岗位上活出自己的风采和特色来。

  一个有理想、有能力的教师就应该做一个“有思想、有情趣、有特色、有成果”的“四有”教师。

  一、做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苏格拉底说:“人之可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人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就因为他是一种会思考、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教师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其思想和境界更应比同类“动物”更上层楼。人类文明史发展至今可谓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千花齐放,万家争鸣。仅以教育教学为例,各种思想、流派、理念、风格、教法、学法纷纭变幻,课堂改革新潮迭起。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主见和特色,很容易误入歧途,丧失自己。所以,一个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一个教育家首先是一个思想家。古代圣贤孔子则是很好的榜样,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贯穿中国整个教育史家,至今仍熠熠生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自身既是哲学家、思想家又是教育家,三人并称“希腊三贤”。

  我们虽无能、无力为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但可有能有力修一些哲学,有一些思想,立一些教育理念,概言之,就是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这是一个让广大教师忽视却也为此羞赧的问题。我们已习惯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是呀,人民教师在用烛光照亮他人前行道路的同时,可不能迷失了自己前行的道路!教师不只是一个举火者,而应该是一个举火在前,慨然前行的“向导”和“拓路者”;他手里举着的,不该是能量有限的蜡烛,而应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万能万通、永生不灭的“永动源”—只要有光有风有空气,乃至有雨雪雷电,这“永动源”就会熠熠生辉、光照万年亿年。

  教师的思想就是这“永动源”。支撑一个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能力的,不是基本功、方法、技巧等流之于表面的“技术”,而是为之提供无穷动力的教育思想,这恰比是“流”与“源”的关系,“末”与“本”的关系,“目”与“纲”的关系。

  一个以教育思想武装起来的头脑,既不会盲从,也不会盲干,更不会无为,他清醒周围的现实,更清醒如何以自身的思想、力量去影响、带动大批的人去影响和改变这一现实。他是教育界的普罗米修斯,是杏坛的基督。

  遗憾的是,大多数教师在忙碌、繁杂的日复一日的“教书育人”中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跟着潮流走,忙碌、消耗着自己,也迷失着自己;即使有一些思想,也因为懒惰,因为忙碌,而疏于整理、挖掘和实践,天天是学不完的理论,搞不完的教改,批不完的作业,应酬不尽的“检查”,疑问和思想被教养所代替,愿望和理想被琐屑所消磨,思想在哪里?在名家的说教里,在教参的规定里,在这种层出不穷的“式”、“段”、“步”、“法”中,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口中,唯独没在自己的大脑中。

  人为星辉,我为尘埃;但大狗叫,小狗也应有自己的叫声。教师有思想,教育才有意义,职业才会变成事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永远比墙上芦苇站得更直更久。

  二、人要有情趣

  情趣是一种色彩,一种标志,是让人迅速地识别你,也让你迅速地与他人区别开来的色彩、符号。遗憾的是,笔者在现实生活中很强烈地感受到,教师在广大群众的视觉里是严肃、认真、刻板的一类群体,是值得尊敬但不值得亲近、可爱的一类人。这虽与行业间的误解和媒体形象有关,但更与教师的客观表现有关。知识分的优雅、博学、从客、慈悲更应该引起社会的敬佩和亲近;但有时候,敬佩并不值得亲近,“敬而远之”自有其理。

  既要让大众“敬”,又要让大家“亲”,这是教师亲近社会和民众的一道必做题,这道题首先要从培植“情趣”解起。

  英国当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罗蒂在他的《后哲学文化》一书中说到:“所谓人类的进步,就是使人类做出更多有趣的事情,变成更加有趣的人。”梁启超认为趣味乃是“由内发的情感和外受的环境交媾

  出来”,“把我的生命和宇宙的众生进合为一”(《中国韵文里头表现的情感》)。在《关于趣味》一文中,他讲的“凡趣味的性质总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所以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向。”

  情趣来自丰富的内心和对外部事物细致、敏锐而准确的感知和描述。情趣是一种高雅的情感的外在体现,也是一种修养的物化。教师不应该只做一个刻板、认真的传教者,这样的传教者即使再认真、敬业,他只能获得职业上的认可和尊敬,而不能引起受业者灵魂上的震撼。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让学生“亲”,必先让学生对你有兴趣。为师者身上必先散发出迷人的“光”和“采”,才能产生“诱”和“惑”。一个情

  趣盎然、充满活力和风采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中举重若轻、事半功倍。可以讲,教师的情趣越高雅、越丰富,他的气场就越强大,他的魅力就越迷人。

  情趣的体现不拘一格。琴棋书画是雅趣,读书、歌唱、写作、收藏、体育、绘画等何尝没有雅致?做教师的就怕一天到晚板着脸孔,一派庄重肃穆,拒人于千里之外。那样一个干巴巴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永远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与热爱的。笔者高中时的班主任,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他身材高大,表情冷漠,眼神冷峻,让人不寒而栗;高中两年,同学们没见他笑过一次。上他的课时,大家都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生怕被提问到。毕业几十年过去,同学间和他来往的很少;虽然他也是一位正直的教师,但就是没有和他亲近的愿望。他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极热情地招待偶然登门拜访的学生,但依然无法消弭他与大家间横隔了几十年的拘谨与尴尬。他除了上课,很少见他有什么爱好;他严肃而自闭,庄重而孤单;说他生活缺少情趣,虽有些大不敬,却事实又如此。

  一个充满情趣,雅趣横生的教师想叫学生不亲近也难。教师在课堂上的神采飞扬固然能吸引学生,但如果在课下也能让学生见识到你最真实、丰富而精彩的一面和“多面”,学生们会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你?——想必那一定是羡慕、崇敬又神往的。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同理,人的情趣也源于业余时间,教师不应该只在讲台上风光,讲台下“走光”。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形成是与他的情趣成正关联的。

  教师学习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二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2014年9月9日,习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习总书记的讲话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

  在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征途中,如何做一名“四有”教师,当好学生的筑梦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思考的课题。

  要想当好学生的筑梦人,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有正确理想信念的老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是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四有教师心得体会:做“四有”教师,当好学生筑梦人四有教师心得体会:做“四有”教师,当好学生筑梦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要想当好学生的筑梦人,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老师的道德修养如何,往往折射在学生身上。只有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老师,才能屹立于三尺讲台,传播知识的福音,塑造学生的灵魂。古人云:“德领才、德蕴才、德润才。”因此,教师要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学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要想当好学生的筑梦人,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以前讲要给学生一碗水,你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你必须有一潭水。”这是习总书记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抓住各种机会及时补充新知识、不断增强业务能力,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一潭清泉,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不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帮助学生筑梦圆梦。

  要想当好学生的筑梦人,教师必须具有一颗仁爱之心。有仁爱之心,就是要像习总书记强调的“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

  四有教师心得体会:做“四有”教师,当好学生筑梦人心得体会。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要想有仁爱之心,教师必须热爱这个职业,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坚持做“四有”老师,我们才能更好的当好学生的筑梦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篇: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在教育的路上,老师是一群追逐者;在成长的路上,老师是一群学习者。时代赋予老师新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考力、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人。

  去年的教师节,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的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广大师生时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总书记对广大的培养目标指明了重要方向。

  理想信念源自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和崇高性。但理想信念并不是完全抽象的,更不是高深莫测的存在,而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相联系,并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最终实现。就此而论,教师理想信念的坚定,与教师的教学本职工作密切关联。古人讲:“贤希圣,士希贤。”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学生才有希望。首先做一名有思考力的教师,人与人的不同,在于思想的差异,而思想则主要来源于思考。一个人是否喜欢思考,做到常态思考,取决于他的思维习惯、问题意识和格局视野。教师的思考力,主要体现在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上,首先愿意拿出一定的时间集中在这个问题上,思考选取最佳的方法达到目标;其次,常时间集中关注在某一主题的研究上,持续推进,尽量寻找创新点;还有就是在常态教学活动中融入自己的思考,为每一次的发言做准备,为每一节课做设计,为每一次阅读做整理,为每一次实践做反思。

  其次做一名有创造力的教师。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思考不同,才能有创造。做为一名有创造力的教师,他所做的,都是经过思考的,他所使用的方法都是最简单有效的。不仅如此,他还要善于整合资源。他能够认识到: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在老师的日常工作中,常常是缺少创造。一节教案讲了五年,教材都变了,教案还在用。一篇讲稿,反复改了几遍,听众都变了,还在讲,内容仍停留在最初那个年代。经验永远是创造的羁绊,我们却舍不得扔。我们的工作质量需要通过创造去改善,我们的生活境遇需要创造去点亮。没有创造,就没有不同,没有创造,就没有杰出的表现。

  然后要做一名有执行力的教师。任何事只有做,才会有结果。如果只停留在计划和想的层面,永远也实现不了突破。执行力,是推进事物进展的关键,是实现由质变到量变的飞跃。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执行力是一种行动意识,是主动发展的反应。如果时间还充足,我们常常是拖延,并不是先将事情办好,然后优化质量。到了必须得干的时候,然后再不得不做,整个过程的心理负担都会很大。与其那样,真不如早点将事情办好。上级领导交待的事情,就要第一时间完成,这就好比编辑约稿,早点完成大家都省心,更何况早完成对于后期改进有回还、修正的余地。性急

  的人容易锻造成具有执行力的人,但一定要克服“不思考”,要三思而后行。将时间安排得有条不紊,就可以变性急为执行力。性稳的人,也要有提前意识,要为后期完善争取时间。最后是做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一个教师的最大影响力在于给学生以人生的影响,帮助他们完善知识、塑造性格、关注成长、懂得贡献、体味价值,要培养更多能够超越自己的人。如果多年以后,教的学生身上隐约可见他的影子,那么,他就是一个成功的老师!在一个地理老师的影响下,有一些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地质、水文、旅游等专业;一位语文老师的影响下,他的学生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一位英语老师多年以后听到了他的学生熟练标准的同声传异的声音。我们说,这样老师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的教学已经在学生中建立了影响,已经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建议。一位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正向引领。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懂得在方方面思考“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不让时光虚度,一直在做好“有意义的事情”,一直在思考“有价值的人生”。教师的发展理念决定了他对别人的影响程度,一个视野开阔的人,绝不会犯低级错误,这就好比登高望远。远识是由站位决定的。当然,目光短浅者也很难看得远,因为他既近视,又远视,别人看着难受,他自己也遭罪。建立影响最简单的方式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你不仅会收获友谊,更会得到同等份额的快乐!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人们有种种说法。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杯水”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长流不息的小溪水。”作为一名教师,即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也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更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荣誉,但必须有的却是广博的学识。当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流露着对知识的渴求时,甚至当看到孩子们的作文中写着对教师的无限信赖时,我想,在那时,教师更能真正领会到“学高为师”对他们的要求。

  作为一名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充分理解学生。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学习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也包括休息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等社会化的过程,特别要理解学生具有人格尊严的需要。教师充分的理解是师生间对话和沟通的导向,理解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相互探讨交流、交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宽容地关怀学生。教师的宽容是一种无私的仁爱,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宽容的关怀不是妥协,是教师用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宽容的关怀不是迁就,是教师施展教育的艺术,在适当的情形下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成长;宽容的关怀不是放纵,是教师自始至终把爱心融化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以关爱的心态分析学生的不足与过错,进而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与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达到育人的目的

  “人才与国相始终,千古兴亡鉴青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精辟概括了人民教师职业道德和良好素质、素养的基本内容;凝聚着国家、社会对人民教师职业的崇尚和敬重;集中体现、反映和寄托着学生、家长乃至时代对人民教师的更高要求和期望。

  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用爱打开学生的知识之门,用爱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爱是责任和付出。爱学生,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爱是尊重、理解和宽容。爱学生,“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让所有学生都健康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做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第五篇: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一)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做一个好老师,共同的特质必不可少,这就是总书记提出的四条标准。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有理想信念的老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做一个好老师,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不能只“授业”“解惑”而不“传道”,而是要把“传道”放在第一位,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一个好老师,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积极引导学生筑梦、追梦和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做一个好老师,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像于漪、李吉林、马芯兰、殷雪梅、孟二冬、霍懋征、叶志平、谭千秋、侯伯宇、石秋杰、张丽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那样,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美好的德行引导学生,以完美的人格影响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入学生的心田,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不断增强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总书记指出:“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不论一个人离开学校有多久,老师的人格魅力都会永远铭刻在自己的心中,老师的人格力量都会成为激励我们追逐人生梦想的强大动力。

  师者为师亦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对老师不仅会听其言,更会观其行。好老师首先应该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人格魅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人生标杆,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明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蜡烛。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奉献。好老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事业奋斗的志向,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古人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在信息时代做个好老师,犹如总书记所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潭水”。有了这“一潭水”,教育学生才不会捉襟见肘,才能游刃有余。

  教育是一门科学,好的教育则是一门艺术。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有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努力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知、情、意的统一,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坚持知与行的统一,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努力使自己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知识引导人生,学习成就未来”。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个人,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时代。在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的当今时代,做一个好老师,更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始终“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的要求,以锲而不舍的学习研究,以源源不断的进取创新,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清泉。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心中有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用爱打开学生的知识之门,用爱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爱是责任和付出。爱学生,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爱是尊重、理解和宽容。爱学生,“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让所有学生都健康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二)

  去年的教师节,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的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到北

  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广大师生时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这一殷切希望,为广大教师投身伟大的教育事业、传承社会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丰富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内涵,为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指明了重要方向。

  理想信念源自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和崇高性。但理想信念并不是完全抽象的,更不是高深莫测的存在,而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相联系,并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最终实现。就此而论,教师理想信念的坚定,与教师的教学本职工作密切关联。古人讲:“贤希圣,士希贤。”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

  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教师要带头坚持修身立德,增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教师的修身立德,是指广大教师通过修养自己的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其中,修身是本,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修身立德,不仅包含着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也包含着对待自己职业和工作的基本态度。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才能以师为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备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这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业务素质。一名理想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为了走在时代的前列,不做知识的落伍者,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不断汲取知识,扩大学识,做一个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善于更新知识结构,树立并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人们有种种说法。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杯水”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长流不息的小溪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更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荣誉,但我们必须有的却是广博的学识。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流露着对知识的渴求时,甚至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的作文中写着对我们的无限信赖时,我想,在那时,我们更能真正领会到“学高为师”对我们的要求。

  “人才与国相始终,千古兴亡鉴青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精辟概括了人民教师职业道德和良好素质、素养的基本内容;凝聚着国家、社会对人民教师职业的崇尚和敬重;集中体现、反映和寄托着学生、家长乃至时代对人民教师的更高要求和期望。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充分理解学生。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学习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也包括休息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等社会化的过程,特别要理解学生具有人格尊严的需要。教师充分的理解是师生间对话和沟通的导向,理解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相互探讨交流、交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宽容地关怀学生。教师的宽容是一种无私的仁爱,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宽容的关怀不是妥协,是教师用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宽容的关怀不是迁就,是教师施展教育的艺术,在适当的情形下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成长;宽容的关怀不是放纵,是教师自始至终把爱心融化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以关

  爱的心态分析学生的不足与过错,进而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与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三)

  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前夕,总书记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的讲话,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讲话中指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要弘扬高尚>师德,淡泊名利、言传身教,真正做到自尊、自强、自省、自律,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党员教师师德形象,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有晚,有先有后,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琐碎小事也会变得富有诗意,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还要有爱的艺术。

  三、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理念。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师德的最低标准。当代师德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超的教书育人之能,还必须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懂反思,讲合作,富有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努力使对教师师德的外在要求,变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

  四、常怀仁爱之心,培育有为新人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爱护、尊重、宽容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自尊,让所有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成长为有用之才。这是我们常说的:爱在细节,德在无人处。

  我觉得我们要把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贯彻到所有课程中去,教师要处处体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风范,因为教师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最终身难忘的。我的课堂教学氛围不错,但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要多学习,多探究,我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活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要有经验的老师来指导,来提高我们的上课技巧,使我们青年教师逐渐成长,最后成为各个学科中的精英和骨干。'

  

  

篇五: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稿二

  今年的两会上,有一句话被反复提及,那就是总书记所说的“人民至上”。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这句掷地有声的“金句”迅速刷屏网络,在广大网友中引发强烈共鸣。“人民至上”,短短四个字却说到了人民的心坎里。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本“大账”面前,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自己的“小算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X多年来的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而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万众一心、攻坚克难,与贫困群众一起找“穷因”、拔“穷根”、治“穷病”,引领贫困群众摘贫帽、换新颜,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人民至上”这四个字。今年两会召开前夕,为了解复工复产后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情况,总书记赴各地密集考察,而无论走到哪儿,总书记都把“人民至上”几个字放在心上。

  今年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选择不设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同样是“人民至上”理念的集中体现。因为唯有这样做,我们才能

  全力以赴稳就业、保民生,为贫困人口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体百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

  

  

篇六: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6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6“人民至上”凝聚了“紧紧依靠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磅礴力量。从今年的X疫情防控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时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

  “人民至上”彰显了“不断造福人民”的服务理念和爱民之心。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从未改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我们的政府,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凡事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党和政府时刻把群众利益挂在心上、付诸在行动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时刻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党和政府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各级党员干部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让人民时刻感

  

  

  

篇七: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6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6“人民至上”凝聚了“紧紧依靠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磅礴力量。从今年的_疫情防控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时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

  “人民至上”激发了“牢牢植根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面对疫情挑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更加艰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还剩20__多天,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村,当前已进入挂牌督战状态,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和惩治腐败,坚持不懈整治“四风”,反对和克服形式、官僚作风,就是为了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大道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篇八: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心得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5月22日上午,

  “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时间是奋斗历程的忠实记录者。2021年用将近半载的光阴,见证和呈现了中国人民非凡的奋斗奇迹,筑起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战疫丰碑。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艰险越向前。今年的“两会”,是历史上首次因公共卫生事件而延期,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却一脉相承,贯穿始终。变化的是会期,不变的是信心;变化的是议题,不变的是决心;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初心。

  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二字重千钧。“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如果将全面小康比作一幅壮美的画卷,那么,民生无疑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和最温暖的主题。“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需非常之人。迎着胜利的曙光,承载人民的期盼,深情凝视“收官之年”的全国“两会”,各级党员干部自当倍感触动、倍受启迪、倍增干劲!

  临难不避、实干为要,放在心头,扛在肩上!

  

  

  

篇九: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范文发言感想

  来自4面8方的人力驰援、物质支援,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某人民“封闭1座城,守护1国人”的牺牲奉献让众人看到“国家至上”的精诚团结,坚强脊梁聚集、磅礴气力凝聚,用实际行动书写“大家”与“小家”之间的抗疫答卷,用“4海为家共饮和”的初心志照映为国为民、尽心尽责共筑的安全防线,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再逆行”为全球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速度、中国效力、中国气力让众人惊叹,坚守“国家至上”的家国情怀,抗疫英雄倾情诠释在“小我”中追寻“大我”、彰显“大爱”,在“大我”中守护“小家”、成绩“小我”的动人诗篇。

  从“家门”到“心门”,坚守“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从春节至今,救治防控、科研攻关、排查访问、宣扬引导、捐款捐物……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做着对的事。我们没法忘记在100多个昼夜里,村(居)民家门前的第1道坚实“防线”,时刻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这是无数下沉干部、社区志愿者、退役军人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民情怀,昼夜坚守、枕戈待旦,温暖了大众“心门”。

  在经历迎战拐点、双“清零”、某“解封”的同时,党和国家再动员、再部署,要“两手抓”实现“两战赢”,构成“家门前”到“就业路”的畅通渠道,保障不误农时、避免返贫。这是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心上的生动实践,聆听人民心声,回应民心所盼,解决民生所需,广大党员干部从“家门”到“心门”,打造暖心惠民工程,铺就便民利民之路。

  设“卡口”寻“切口”,坚守“生命至上”的赤子情怀。各省市、县区交通要道、社区村落界限的1道道“卡口”、1遍遍排查,阻隔了病毒

  蔓延分散之势,寻见抗疫成功曙光。党和国家不计本钱、不惜代价,把人命关天、及时救治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事,4万余名白衣战士同时间赛跑,科学有序实行诊疗方案,干部大众与病魔较量,监测预警、精准帮扶,是“生命至上”的赤子情怀让疫情防治寻到“切口”,顺应战疫胜可期的全民期盼。

  从“卡口”到“切口”,会聚了无数“战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铮铮誓言,凝聚了同为“沧海之1粟”、同为“生命共同体”的出色共鸣。从“卡口”到“切口”,抗疫之路“雄关慢道”,是畏敬生命、畏敬自然、畏敬生态的共存价值寻求引领全国人民跑出“加速度”,实现伟大复兴的弯道超出。

  “至上”情怀饱含深情,惟有心里装着人民,将“至上”情怀融入血液、浸润初心、落在当下,才能把民生事真逼真切办到“民心里”,才能让“国家至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真挚情怀掷地有声、响彻东方。

  

  

篇十: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3篇

  教师学习为人民服务就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提高自得专业素养,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下面是

  命令主义等种种背离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甚至侵犯群众利益的思想和现象。

  二是我党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伴随着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管理和技术的引进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颓废的思想趁隙而入,一些封建主义的残渣也借机死灰复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都有所发展,并占有一定市场,有些人甚至公开宣扬“不要专门利人,只要专门利己”、“不爱讲为人民,只爱讲为人民币”、“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等等错误观点。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我们都是严峻的考验,我们要明确是非,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得各种各样得诱惑,也就是从根本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剥削阶级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出现任何背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行为和现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正确地贯彻党地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工作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的科学表现,维护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人民服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维护和贯彻,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形式主义的工作

  

  中,而是要取得实效,要使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发展起来,人民生活富裕起来,否则,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名空话。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问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核心问题。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利益问题上,我们只能获得制度和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和党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保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做到吃苦在前,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持反对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等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和现象,与腐败分子作坚决的斗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无论手中的权利大小,都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个人的资本,它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个人谋私的工具,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立足于本职工作,以求实的态度,从实际需要和现实出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

  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在今后人生道路上时刻记住并付诸实践的信念。

  

  教师学习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篇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是对党员提出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唯一宗旨。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党确立的最基本的思想,是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只有九个字,但其含义极其丰富,涉及多对关系:出发点与归宿,言论与行为,广度与深度,所能与所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基本观点;以热爱人民、勤奋学习,勤恳工作,甘当人民公仆的行为准则;以维护和发展人民根本利益,坚持真理,伸张正义,敢于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言行作斗争的神圣职责。中国共产党正是一直坚持这项原则才取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取得一次次的胜利。从解放前的张思德,从解放初的雷锋同志,到后来的孔繁森、焦裕禄。中共历史上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至始至终、坚定不移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取得了如此多伟大的成就。还有那些普通的民众,吴斌、张丽莉、高铁成、何遥、梁春霞、吴萍......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却与不普通的前缀连在

  

  一起:“最美司机”“最美女教师”“最美军人”“最美护士”“最美女孩”“最美妈妈”......这一个个“最美”的称呼,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由衷敬意,是这个时代拨动人心的明亮音符。

  我们感动,为“最美者”瞬间迸发的人性光辉。危难一瞬,生死之间,进退之择,也正是生命中最真切最本能的反应。他们在瞬间彰显的人性光辉,朴素无华,却将温暖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他们让我们相信,无论身处何地,无私与善良就在身边,关爱与勇敢就在近旁。这份人性中温润而灿烂的光泽,会呵护幼小的孩子,扶助孤苦的弱者,为社会增添关爱与力量。

  “最美”是“最美者”的人生书写。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美的”平民英雄。只要大家都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诚信友善、关爱他人,就能多增添一些温暖,多聚集起一簇道德之光;从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做起,热爱平凡的岗位,坚守自己的责任和操守,我们的社会就会走向健康和美好。他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更应该像这些“最美者”具有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将善意播撒,为人民服务到底。

  

篇十一: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党的108大以来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不让1个人掉队的精准扶贫向大众身旁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强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才能在960多万平方千米大地上书写下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3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供大家参考选择。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篇1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人民解放军、科技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面对国际国内抗疫新形势、新问题,毫不畏惧驰援救助,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共筑全球疫情防控铜墙铁壁。这场全民抗疫、赢战疫情的背后,诚如总书记所言,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国家至上”的家国情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相信在全国各地驰援救助的抗疫英雄勇敢逆行之前,都会经历“小家”与“大家”的艰难抉择,他们剪去长发、推迟婚礼,来不及道别、来不及伤感,毅然决然选择后者。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力驰援、物资支援,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X人民“封闭一座城,守护一国人”的牺牲奉献让世人看到“国家至上”的精诚团结,坚强脊梁汇集、磅礴力量凝聚,用实际行动书写“大家”与“小家”之间的抗疫答卷,用“四海为家共饮和”的初心志辉映为国为民、尽心尽责共筑的安全防线,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再逆行”为全球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让世人惊叹,坚守“国家至上”的家国情怀,抗疫英雄倾情诠释在“小我”中追寻“大我”、彰显“大爱”,在“大我”中守护“小家”、成就“小我”的动人诗篇。

  从“家门”到“心门”,坚守“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从春节至今,救治防控、科研攻关、排查走访、宣传引导、捐款捐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做着对的事。我们无法忘记在100多个日夜里,村(居)民家门前的

  群众与病魔较量,监测预警、精准帮扶,是“生命至上”的赤子情怀让疫情防治寻到“切口”,顺应战疫胜可期的全民期盼。

  从“卡口”到“切口”,汇聚了无数“战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铮铮誓言,凝聚了同为“沧海之一粟”、同为“生命共同体”的卓越共识。从“卡口”到“切口”,抗疫之路“雄关漫道”,是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生态的共存价值追求引领全国人民跑出“加速度”,实现伟大复兴的弯道超越。

  “至上”情怀饱含深情,唯有心里装着人民,将“至上”情怀融入血液、浸润初心、落在当下,才能把民生事真真切切办到“民心里”,才能让“国家至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真挚情怀掷地有声、响彻东方。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篇2“人民至上”凝聚了“紧紧依靠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磅礴力量。从今年的X疫情防控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时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

  在这场战斗中,14亿人双手紧挽,以攻坚克难的锐气,以敢于斗争的勇气,一道道难关被闯过,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我国在疫情防控中迸发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每个中国人,都为生活在这样伟大的国家感到无比自豪。

  “人民至上”彰显了“不断造福人民”的服务理念和爱民之心。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从未改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我们的政府,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凡事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党和政府时刻把群众利益挂在心上、付诸在行动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时刻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党和政府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各级党员干部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让人民时刻感受到生活在幸福之中。

  

  “人民至上”激发了“牢牢植根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面对疫情挑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更加艰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还剩200多天,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村,当前已进入挂牌督战状态,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和惩治腐败,坚持不懈整治“四风”,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就是为了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大道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篇3这是中国,期待一个新的十年;这也是中国,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这是中国,因生命的逝去悲痛;这也是中国,为生命不惜代价。无论何地,14亿中国人团结一心,为了960万平方公里山河无恙;无论何时,14亿中国人风雨同行,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代在变、质量在变、数据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为民的初心、实干的作风、务实的精神。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应时刻铭记党

  

  的执政之基源自人民,力量之源始于人民,要以为民的初心换取人民的真心,为民谋福换取人民的口碑。

  为民的初心不变。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都决不放弃”掷地有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字字珠玑,一言一语牵挂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一举一动彰显着以民为本的思想。人民群众是时代的缔造者、是繁荣的“开荒人”,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英雄。党自始至终都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不计生死,不计代价,同呼吸,共命运,谱写了新时代党群关系新篇章。

  实干的作风不变。作为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何处、身处何时,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的作风始终不能遗忘。一日三餐关乎人民幸福、关乎社会和谐。基层党员干部应时刻记在心、落在实,一点不能马虎,半点不能大意。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直接影响党在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必须提高认识,认真对待,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它是百姓的生命之“源”,必须抓细、抓紧、抓实,切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生活困难的群众应想尽千方百计帮助解决,一刻不能等,半刻不能拖,真正把“群众生活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做到位、落到实,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团结人民、凝聚人民、带领人民共创美好新生活。

  

  务实的精神不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基层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应始终秉承务实精神,手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尺,将务实的优良传统贯穿到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之中,一切工作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事关群众生活之事就是大事,必须亲力亲为,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不务虚功,不贪虚名,不耍花架子,不摆虚把式,不搞政绩工程,带领群众下真功夫、苦功夫,深挖贫困之根源,持续用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解决家门口就业,开通网上直销,以务实的精神帮助基层群众想办法、找出路,改善干群关系,化解基层纠纷,用好扶贫政策,探索出适合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帮助他们在脱贫达小康的路上跑得更快更稳更扎实,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是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永恒主题,是照亮工作前行的航标。基层党员干部唯有心里装着人民,将“人民至上”情怀融入血液、浸润初心、落在当下,才能把民生事真切办到“民心里”,让真扶贫、扶真贫不是空话、假话,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

  

  

  

篇十二: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范文感悟发言6-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发言6“人民至上”凝聚了“牢牢依托人民”克服艰巨险阻的磅礴气力。从今年的某疫情防控中,我们深入感遭到,中国共产党时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1位。在重大疫情眼前,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广大人民大众识大体、顾大局,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气力。我们坚持全国1盘棋,发挥集中气力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急需的资源、最早进的装备,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在抢救病患和防控工作上,不计本钱、不惜代价,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当。

  在这场战役中,14亿人双手紧挽,以攻坚克难的锐气,以勇于斗争的勇气,1道道难关被闯过,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整体战、阻击战,获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我国在疫情防控中迸发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范围、中国效力,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为生活在这样伟大的国家感到非常自豪。

  “人民至上”彰显了“不断造福人民”的服务理念和爱民之心。中国共产党1切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不管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不管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1点从未改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心、性质主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入总结。

  我们的政府,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凡事牢牢依托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党和政府时刻把大众利益挂在心上、付诸在行动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大众关心的实际问题,1件1件抓落实,1年接着1年干,时刻让大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党和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固建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延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各级党员干部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让人民时刻感遭到生活在幸福当中。

  “人民至上”激起了“牢牢植根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面对疫情挑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更加艰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篇十三: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要深刻认识所肩负职责任务直接或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因此需要摆正自身位置主动走下机关案头走进田间地头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了解实情到最困难的地方研究对策到工作推不动的地方去服务发展用群众话贴近群众心弄清群众盼的是什么听清群众议的是什么摸清群众缺的是什么把群众装在心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接地气知下情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才能真正筑牢引领基层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才能真正集聚起创新驱动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人才工作合力

  精品文章

  《人民至上心得5篇》

  【篇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卫生安全问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内容包罗万象。中国社会有着复杂、多元的治理需要,长期保持卫生安全稳定并非易事。我国之所以能成为疫情期间第一个保持稳定的国家,关键在于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并把握住了维护卫生安全的一些重要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安全大如天。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疫情期间,基层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针对人民群众的卫生安全需要开展工作,通过这次疫情,我国更加加深了卫生安全相关法律来保证人民的安全,保证人民的健康平安。正如xx谆谆告诫的,“每一次灾难过后,我们就应该变得更加聪明。”此次疫情的爆发,我国的卫生系统暴露了很多问题和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查漏补缺,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我们要针对此次疫情出现的问题,布下一个密集、缜密的人民健康防护网,需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着力下好平时功夫;基层工作中,更要借此次疫情出现的问题,建立有效的防护网,区域联动、人员调集,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社区防护体制……瞄准的是全

  精品文章

  局性、长远性、系统性,迫切需要各方面系统集成,合力落实。“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

  是最后一次。”唯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的力度,增强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才能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大力量。

  【篇二】5月22日下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会上,xx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番朴素而深刻的论述,充分彰显了“人民”在心中的千钧分量。人民之“重”,体现在“我将无我”的胸襟情怀中。“无我”即是“忘我”,忘掉一己之“小我”,是为了在担当奉献中成就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的“大我”,正如xx那句对祖国人民的深情告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不仅是党章中的明文规定,也是一辈辈共产党人舍身为民的生动注脚,更是百年大党一路劈波斩浪、奋勇前行的根本动力。不管是动乱年代的“捐躯赴国难”,还是和平年代的“组织有召必有应”,中国共产党人无论身处的境遇如何,只要人民有需要,只要组织有号召,一定会挺身而出。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挺身一线、坚守一线,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坚定的信念和行

  精品文章

  动,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的拳拳初心。人民之“重”,体现在真抓实干的惠民事业中。“治国有常,而利

  民为本。”新时代的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新时代的发展目标,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切实充满获得感和幸福感。xx强调,党员干部应该始终有这样的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人溺犹如己溺,人饥犹如己饥”,正是秉持着这种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打响脱贫攻坚战役,高举乡村振兴大旗,一步一步将全面小康的美好蓝图变成了现实。

  人民之“重”,体现在有呼必应的为民服务中。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的鲜明本色。“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汗洒雪域、情系高原”的孔繁森,“安徽人民的好儿子”沈浩……中国共产党人中从不缺乏这样深情爱民的好干部,他们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便把他们高举过头顶。xx曾说:“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推行“网格化”党建,无不旨在将群众服务、基层治理做深、做实、做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最便捷、最实在、最有力的服务。从“民有所呼、党政必应”到“党有呼唤、全民响应”,广大党员干部正以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最大限

  精品文章

  度地为新时代改革发展事业聚民心、汇民智、凝民力。【篇三】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一个主题词被反复提及,那就是“人民至

  上”。xx特别强调“人民至上”这一要求,短短四个字饱含深意、贴近民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牢固树立并践行“人民至上”是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让群众满意的重要前提,只有把人民群众摆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涵养起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信心和决心,才能在攻坚克难的重要关头答好“人民至上”这道新时代考题。

  将“因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兴”作为安身立命的“初心”。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立场,组工干部是党的干部,对群众感情深不深,直接反映自身党性强不强,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厚植讲党性的基础。要深刻认识所肩负职责任务直接或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因此需要摆正自身位置,主动走下机关案头、走进田间地头,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了解实情,到最困难的地方研究对策,到工作推不动的地方去服务发展,用“群众话”贴近群众心,弄清群众盼的是什么,听清群众议的是什么,摸清群众缺的是什么,把群众装在心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接地气、知下情、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才能真正筑牢引领基层、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才能真正集聚起创新驱动、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人才工作合力。

  将“聚人民之力、拜人民为师”作为推动事业的“信心”。组织

  精品文章

  工作的中心就是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而相信和依靠群众,则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实践证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看到无数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勇挑重担、出谋划策,这种全国动员、全民参与所凝聚起的强大力量,是我们能够有效控制疫情扩散的根本因素。因此,作为党的干部,组工干部更要坚持师从群众,把“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重要工作方法,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紧贴群众的意愿谋划工作,在选拔干部、考核干部、监督干部时,多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态度和感情,多到群众中了解干部的口碑和政绩;在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深化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领导基层治理时“广开门路纳谏”,经常了解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党员和党的工作的评价意见,努力在服务群众、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中提振百折不挠的信心、鼓舞愈挫愈勇的干劲,不断提升服务大局和履职担当的能力水平。

  将“想人民所想、为人民造福”作为评判成效的“决心”。“我们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组织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具体实践,组织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得怎样,工作开展得如何,效果好坏,最终都要由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承担这一活动的主体则是亿万人民群众,作为组工干部,理应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价值追

  精品文章

  求,作为衡量和评价工作的重要判别尺度,无论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还是制定政策、推进工作,都要多方听取意见,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要坚持围绕组织工作发展需要,从人民群众的期盼中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对组织工作的新要求,汲取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着力点,把群众不满意、意见大的问题作为改进自身工作的突破口,对照群众口碑检验得失、修正工作偏差、练就过硬本领,切实以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成效彰显组工干部的使命担当。

  【篇四】5月22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对于关注两会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来说,今年的报告颇有不同,仅1万字左右的全文,应系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的一次。“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报告虽短,但干货不少。从“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到“减免国有房产租金”;从“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到“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从“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到“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一系列细致的民生安排,回应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人民”二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依旧“火热”而“高频”,质朴而温暖。民生所指,国运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谋大事者必先观大势。打开时间的维度,2020年注定特殊且不凡。“两会”是中国特色

  精品文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活力的集中体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今年“两会时间”的开启,预示着中国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前景,也迸发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中国誓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最强音。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与优势,在于顺应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意愿。全国人代会开幕当天,xx来到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他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回望过去7年,每一次的全国两会,xx都要到人大代表团和大家亲切交流。对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他总是看得重、问得细、记得牢。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民生之重”从来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心中“牵挂之重”。

  “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时间是奋斗历程的忠实记录者。2020年用将近半载的光阴,见证和呈现了中国人民非凡的奋斗奇迹,筑起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战疫丰碑。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艰险越向前。今年的“两会”,是历史上首次因公共卫生事件而延期,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却一脉相承,贯穿始

  精品文章

  终。变化的是会期,不变的是信心;变化的是议题,不变的是决心;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初心。

  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二字重千钧。“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如果将全面小康比作一幅壮美的画卷,那么,民生无疑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和最温暖的主题。“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需非常之人。迎着胜利的曙光,承载人民的期盼,深情凝视“收官之年”的全国“两会”,各级党员干部自当倍感触动、倍受启迪、倍增干劲。

  临难不避、实干为要,放在心头,扛在肩上。【篇五】“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并落到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xx5月22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中受到热烈反响。人民,在xx心中“力重千钧”;人民至上,是他一以贯之、始终不变的执政理念和深厚情怀。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关头,xx再次强调人民至上这一执政理念,既彰显了我们党对人民始终不变的赤诚深情,又再一次诠释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着极其特殊的深意。这深意就是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立下了庄严的誓言:

  精品文章

  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广大人民,既是我们党执政的根基,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深深根植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正是这样一种至死不渝、毫不动摇的信仰和理念,才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战胜一切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xx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这个“根基”和“血脉”就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要牢牢守护好、践行好。即便走得再远,也要永远铭记我们是谁、我们要依靠谁、我们是为了谁。只有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才能真正取信于民、为人民所信赖。

  这深意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战胜险阻、谋求发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革命年代,无数英雄战士奔赴前线、英勇牺牲甚至未曾留下英名;改革开放时期,无数贤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建设发展倾尽心血与汗水;进入新时代,广大人民团结一心、集思广益,自觉投身于党和国家伟大事业之中,凝聚起催枯拉朽的磅礴伟力。尤其是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人民的力量更是凸显得愈加鲜明。就如当前我国疫情防控之所以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取得决定性成就,其重要原因就是人民力量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人民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但正是这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坚守、自律、支持、奉献、牺牲,才能构筑起最严密的疫情防控安全线,才创造了如今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人民,是我们成就伟大事业的根基,也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

  精品文章

  主体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在应对危机中掌握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这深意就是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人民至上,不仅要清楚“我是谁”“依靠谁”更要深刻明白“为了谁”“为了什么”,不仅要“坚持好”“发展好”,更要“落实好”“完成好”。正如xx所言,“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人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指标”。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群众关心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把为民造福的各项工作当作最紧要的工作来做,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想尽千方百计”缓解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生产生活所可能受到冲击和影响,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有序向前发展,让一系列“民生红包”真正惠及人民、直抵人心,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深意就是永远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在进行,即便在疫情防控条件下也要进行,这既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又极大彰显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厚度和深度。坚持人民至上的实现路径,就是

  精品文章

  要永远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只有与人民群众保持深入的、持久的紧密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时刻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才能有更强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加强烈,历史条件、现实环境也变得愈加险峻复杂,而同时面临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挑战”。要想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险阻,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国家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其首要的、根本的就是要紧密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与他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他们的烦心事、忧心事,以实际行动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才能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才能进一步夯实我们向前发展的坚实根基。

  内容仅供参考

  

  

篇十四: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范文两篇

  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同舟共济,一切依靠群众。“抗倭十四载,血战乾坤赤。”武器装备极端落后,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八路军能够得到相对可靠的后勤保障、能够创造一个个无法复制的战争奇迹,越打越多、越打越强,其诀窍就是: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赢得战争。民心所向,固若金汤。群众的拥护支持,构筑起抵御艰险的铜墙铁壁;军民的鱼水相依,激发了克难攻坚的战斗潜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依靠人民,无往而不胜;脱离人民,一定会失败。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历史的昭示。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心系人民群众、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人民才会坚定不移的跟党走,跟党一起奋斗,共同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员干部要奋力担当作为,持续推进利民政策。“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只要事关群众利益,哪怕是细枝末节,也需拿出百倍热情。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乡村振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民生政策,要想让这些利民政策落地生根,还需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真抓实干,奋力担当作为。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视作干事创业的“方向标”,做到群众的需求点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心就要转移到哪里;群众的期盼在哪里,我们的努力方向就要延伸到哪里。“行利民之事”不是简单喊喊口号,而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把利民意识转化为行动自觉,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的期盼摆在前头。对群众的诉求认真对待,

  对群众的困难尽力解决,对群众疑问及时解答。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在一件件利民惠民的政策中获得幸福感、满足感。

  党员干部要发扬奉献精神,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作为头等大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以“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气概,把一腔热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立足本职岗位,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勇于担负起一切急难险重的任务。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记牢公仆的身份,承担肩上的重任。坚决抵制不良作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用实干践行初心,用奉献落实使命。

  

  

推荐访问:教师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至上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