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11篇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1
通过认真学习新发展理念,我感到受益匪浅,获益良多。个人体会如下:
首先,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第一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其次,要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上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第三,要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人类发展活动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第四,要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第五、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要用好辩证法,抚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又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要创新手段,守住底线,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同时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守土有责、主动负责、敢于担当,积极主动防范风险、发现风险、消除风险。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也应该遵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正确的轨道前行。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2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创新作为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协调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3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建议的精髓和主线,也是本次全会的亮点和重大贡献。
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正是按照xx的要求,建议突出理念先行、理念引领,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核心,在谋篇布局上突破了既往和常规。
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是我们还不是经济强国、创新大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xx指出,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没有创新发展,我们就难以摆脱过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xx今年3月6日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就明确指出,老常态的路子、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他借用一句流行词说:“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为国家的兴旺发达提供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是强国之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我们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创新拓宽道路。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我们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根基,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自2019年开始,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认为,“过去是美国打喷嚏全球经济就感冒,现在还应该加上中国一打喷嚏,全球经济也感冒”。但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经济增长也不完全等于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发展质量、效益和后劲亟待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和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这些既会使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成为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短板。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xx在对建议所作的说明中特别强调,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他还以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为例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建成不分地域、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分民族的全面小康。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等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兼顾各方,均衡全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创新。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特别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推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提升。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协调的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之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和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化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要求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求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体现了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它集中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思想,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胜之道。
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人类的共识、全球的使命,也是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持续大力推进的一项重要事业。特别是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措施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强度、力度有目共睹。2019年初,被称“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实施。对于“美丽中国”“绿色化”的一系列探索,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奇姆·施泰纳如此评价:“中国在生态文明这个领域中,不仅是给自己,而且也给世界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朝着绿色经济的转型。”
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仍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搞不好还可能演变成社会政治问题。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共享,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格局,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坚持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前,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与形势要求相比,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还不够高,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需要加快弥补。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能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积极参与地区、国际合作和竞争,坚持内外需并重、进出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重,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
在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与世界其他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地惠及世界,寓中国发展于世界发展繁荣之中。
在制定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全球经济治理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加快设立亚投行等重大战略部署。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使之更加公平公正。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要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坚持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是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人民群众在这方面的意见也比较突出。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既需要把“蛋糕”越做越大,也需要把“蛋糕”越分越公平。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充分调动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国家发展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特别关注和关心困难群众,坚持精准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危济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必须牢固树立,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坚持这五大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将深刻改变我国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格局、发展力量,深刻影响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将深刻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推动建立更为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4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建议的精髓和主线,也是本次全会的亮点和重大贡献。
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正是按照xx的要求,建议突出理念先行、理念引领,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核心,在谋篇布局上突破了既往和常规。
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是我们还不是经济强国、创新大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xx指出,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没有创新发展,我们就难以摆脱过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xx今年3月6日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就明确指出,老常态的路子、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他借用一句流行词说:“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为国家的兴旺发达提供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是强国之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我们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创新拓宽道路。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我们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根基,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自2019年开始,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认为,“过去是美国打喷嚏全球经济就感冒,现在还应该加上中国一打喷嚏,全球经济也感冒”。但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经济增长也不完全等于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发展质量、效益和后劲亟待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和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这些既会使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成为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短板。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xx在对建议所作的说明中特别强调,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他还以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为例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建成不分地域、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分民族的全面小康。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等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兼顾各方,均衡全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创新。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特别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推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提升。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协调的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之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和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化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要求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求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体现了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它集中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思想,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胜之道。
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人类的共识、全球的使命,也是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持续大力推进的一项重要事业。特别是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措施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强度、力度有目共睹。2019年初,被称“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实施。对于“美丽中国”“绿色化”的一系列探索,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奇姆·施泰纳如此评价:“中国在生态文明这个领域中,不仅是给自己,而且也给世界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朝着绿色经济的转型。”
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仍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搞不好还可能演变成社会政治问题。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共享,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格局,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坚持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前,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与形势要求相比,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还不够高,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需要加快弥补。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能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积极参与地区、国际合作和竞争,坚持内外需并重、进出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重,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
在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与世界其他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地惠及世界,寓中国发展于世界发展繁荣之中。
在制定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全球经济治理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加快设立亚投行等重大战略部署。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使之更加公平公正。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要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坚持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是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人民群众在这方面的意见也比较突出。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既需要把“蛋糕”越做越大,也需要把“蛋糕”越分越公平。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充分调动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国家发展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特别关注和关心困难群众,坚持精准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危济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必须牢固树立,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坚持这五大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将深刻改变我国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格局、发展力量,深刻影响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将深刻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推动建立更为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5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创新作为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协调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6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我们要补齐理论上的短板。近年来,我们国家创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跃升,创造了人类史上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奇迹。而这些实践告诉我们,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角度,充分认识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重要地位、巨大作用,用新发展理念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步调一致地加快现代化建设。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本领。首先,在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稳扎稳打、与时俱进。同时,要创新手段,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最后,要守住底线,积极主动、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立即调整、行为坚决纠正,一些错误做法更要彻底摒弃,让新发展理念在各地方、各部门的实践中得到精准、高效的落实。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发扬斗争精神。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道路上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们要敢于斗争,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以改革攻坚、勇于碰硬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添动力、谋求突破。要善于斗争,讲究斗争艺术和策略,全面提高斗争本领,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推动变革创新、改革发展。
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面对向更高发展阶段跃升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肩负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光荣使命,更加积极主动作为,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xx“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创新作为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协调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8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9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10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五大新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
新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引领企业在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障,通过对新时代发展理念的学习,同样也给我们深化团场国资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目前,国资国企改革正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也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知行合一,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上下功夫,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弯道超车、提速跨越,全力以赴把国资国企改革抓细抓好,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国企改革取得新成效,争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排头兵”。在今后的国资工作中,我们要运用既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又要通过深化改革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才能更好的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厚植发展优势。
第二、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制胜法宝。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支撑。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团场国有经济存在的问题,聚焦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来调整存量结构,通过以商招商等方式来优化增量投向,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要统筹兼顾当前与长远,当前需要立足于团场国有经济目前或者底子薄弱,还没有形成战斗力;或者大而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或者强而不优,缺乏知名品牌力的现实情况;长远需要联系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变化情况,抓准改革的经济机遇、政治机遇,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决策。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性、系统性思维,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推行的改革举措要客观准确、经得起检验。注重国有企业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打好国有企业改革“组合拳”;坚持整体推进,讲求整体效果。
第三、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团场国资国企改革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能否坚定信念、凝聚共识、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直接决定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在新发展阶段,要把国有企业改革重要举措落实落细。一是在突出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上下功夫。持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真正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进市场化用工,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加快实施更加多样、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的激励措施;二是在突出抓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上下功夫。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企业功能定位,合理配置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的监督,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始终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上来,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本领,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扎实推动xx企业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11
通过认真学习新发展理念,我感到受益匪浅,获益良多。个人体会如下:
首先,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第一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其次,要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上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第三,要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人类发展活动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第四,要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第五、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要用好辩证法,抚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又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要创新手段,守住底线,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同时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守土有责、主动负责、敢于担当,积极主动防范风险、发现风险、消除风险。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也应该遵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正确的轨道前行。
推荐访问:全党 心得体会 全面贯彻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教师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答案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注意把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