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深刻把握新时代党建设总要求【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党的建设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系统环境方面,与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在系统内部方面,各种要素相互联系、整合运转、互动共进。综观党的百余年历史,从毛泽东首次提出“伟大的工程”,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赋予执政党“伟大工程”新的时代内涵,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概括“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次历史飞跃形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征程中,紧紧围绕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的赓续探索,不断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作出新的历史定位,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重塑推进不同时期“伟大工程”的实践路径,确保了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也步入新征程。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必须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正确认识时代风云变幻和党的历史定位转变,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演进、时代特征、科学内涵、历史定位、理论主题和体系结构的认识,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演进和时代特征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伟大工程”是一个涵盖众多范畴的系统性整合概念,包括特定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背景、时代氛围,以及党的历史方位、政治路线、组织状况等各种主客观要素。把党的建设提升到“伟大工程”的高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践创举,是以党的建设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以从严治党推动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提出及理论内涵
毛泽东是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的缔造者。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引用了“工程”一词,从哲学视角提出任何“工程”都“需要一个长的努力过程”,需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螺旋式发展进程,具有典型的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特征。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首次独具匠心地把“工程”概念移入党的建设之中,形象地把“正在进行之中”的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这个时期的伟大工程亦可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形象比喻,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体现着鲜明的时代要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的组织已经从狭小的圈子中走了出来,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这些都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出新的挑战。与此同时,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浴血奋战中,日益深化着对中国社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的认识,并逐渐积累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系统理论和实际经验。正是在此基础上,毛泽东以“伟大的工程”来形容党的建设的系统性、艰巨性、复杂性,强调全面开展党的建设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必须把党的建设提高到党的工作大局和中国革命全局的高度来整体认识和系统推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特定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伴随长期的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发展,“伟大的工程”聚沙成塔、凝聚成形。在理论体系上,“伟大的工程”以领导革命战争、夺取政权来定位党的历史方位,以“建设什么样的党、为什么建设党、怎样建设党”为理论主题,要求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展开,必须遵循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民主集中制,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和完善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始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其作出定型、完善和发展,实现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第二次历史飞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党已经实现由领导革命的党向执政党、领导计划经济的党向领导市场经济的党的历史方位转变,在这个背景下,邓小平开始系统思考党的历史方位转变和党的建设转型等重大问题,并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等问题,开始从执政高度思考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在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正式阐明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概念,明确提出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进入新世纪,胡锦涛进一步揭示了执政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强调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成功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到新世纪新阶段。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样是有着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全面改革开放为历史背景,紧紧把握世纪之交世界政党政治巨变、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的时代特征,以执政党建设作为新的历史定位,以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为理论主题,直面“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在党的建设布局上,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三)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新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立足新的时代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新概念。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概念范畴。这一理论概括深刻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建设新的历史定位和实践特征,彰显了“新时代新的伟大工程”在党和国家工作整体布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党建部分标题,为新时代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党的建设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范畴,“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党自身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从毛泽东对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的提出,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阐释,再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阐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逻辑延伸,清晰地呈现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深化发展的内在联系,深刻体现了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时代发展和历史方位转变对党的建设系统化、科学化提出的新要求,深刻揭示了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梦想与伟大工程有机整合、互动共进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标志着我们党对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水平、达到了新境界。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新的时代发展和执政党历史定位变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从历史和时代中汲取经验智慧,以勇于自我革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新的时代发展提出的使命要求
新时代的鲜明时代特征集中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这是时代发展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使命和中心任务。与伟大梦想、伟大事业相承接的是新的更加艰巨的伟大斗争。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环境波谲云诡,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我国深化改革发展亟待突破“瓶颈”,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仍然凸显,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依然存在。这些都要求全党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敢于直面新的困难和挑战,把握斗争规律,敢战能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新的伟大斗争应对百年变局。
新的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斗争对新时代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新的更高的使命要求。新时代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艰巨复杂,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重申,复兴征程千难万险,前途命运全系于党;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布局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缜密思考、谋篇布局、顶层设计,要求执政党必须以更高境界、更好作风、更强本领、更优状态,真正展现出新气象新作为。立足新的时代特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深邃洞察时代风云、把握发展大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不断增强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本领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新的伟大梦想、伟大事业,进行新的伟大斗争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执政党历史定位变化的客观需要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在党执政历史定位新变化,即从执政到长期执政历史方位转变下,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的伟大工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因此,从长期执政的视角对党的历史方位作出新的定位,科学阐释“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积极探索“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路径,已经成为新的时代征程党必须应答的全新时代课题,“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正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正确回应。
执政考验是执政党面临的所有考验中最大的考验,长期执政进一步增加了这种最大考验的风险系数。从执政考验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这里所揭示的“四个不容易”深刻反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历史兴衰规律,深刻阐明了执政党面临的新的严峻考验。执政不易,长期执政更难。执政本色就是一把“双刃剑”,长期执政使执政的风险考验递增,更容易出现思想僵化氛围滋长,精神懈怠情绪蔓延;
官僚主义沉渣泛起,为民宗旨日渐淡化;
特权裙带之风凸显,消极腐败屡禁不止等种种问题,最终导致执政权力异化、执政地位丧失。20世纪末苏东等长期执政的工人政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教训警示我们,如果对长期执政的风险掉以轻心,工人阶级政党同样会重蹈丧失政权的覆辙。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三)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
如何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应对长期执政考验,破解长期执政危险,习近平总书记从新的视角给出新的答案——勇于自我革命。延安时期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窑洞对”,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历史上“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周期率时,提出了“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的设想,找到了一条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实践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则是从我们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特别是长期执政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就是党的自我革命。敢于揭示矛盾,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杰出的政治基因和最鲜明的政治优势,“既是我们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如果说毛泽东提出的“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侧重解决的是长期执政的外在压力,那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勇于自我革命则是侧重解决长期执政的内在动力问题,二者相得益彰,不可或缺,体现了内因和外因有机统一、互动共进的辩证关系。
以勇于自我革命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全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针对长期执政可能出现的各种顽症痼疾,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在思想上决不能懈怠,不能有丝毫松劲歇脚、疲劳厌战情绪;
必须以眼睛向内的态度持之以恒推进从严治党,以坚韧不拔的勇气整体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引领社会革命。从这个意义讲,在长期执政背景下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传承弘扬党的勇于自我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通过党的建设系统工程内部整治打破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必然选择。
三、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主题和体系结构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一个系统整合、结构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认真总结百余年管党治党基本经验和长期执政基本规律,精准提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中的原创性新思想新举措,科学诠释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理论和实践主题。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为首要原则和逻辑起点;
以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按照新时代党建总体布局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为重点,以勇于自我革命为动力,以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整体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守初心使命、人民衷心拥护、经受风浪考验、焕发生机活力、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两个坚持”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首要原则,也是整个系统工程运行的逻辑起点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两个坚持”,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纵贯整个体系的核心范畴,是推动系统运转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领导是执政兴国的根本政治原则,整体推进新时代“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紧扣这个“国之大者”,把住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的“方向性问题”,始终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充分展现,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指导方针,也是不能背离的基本原则,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这里的“两个坚持”与“两个全面”相互贯通。习近平总书记借用古语“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形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全面、全方位、全覆盖的过程,既要以全局性视野、全方位思路、全覆盖方式、全过程角度去整体布局,更要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纵穿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覆盖到执政兴国的各个领域,融入到深化改革的各层面和全过程。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紧紧围绕“两个坚持”展开,时刻不能游离、须臾不可偏离。
(二)“一条主线”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和“魂”
按照系统思维的观点,主线是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并贯穿系统运行全过程的一条主线,是链接系统网络之“纲”,贯穿体系网络之“魂”,具有“牵一发动全身”之效。在新时代党建总体布局中,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执政党的“两大核心建设”,是具有方向性、全局性、稳定性、综合性特征的建设,是嵌入整个系统工程各方面要素的原点,党的各方面建设都必须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展开,向着主线的要求延伸。“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整体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有紧紧抓住和牢牢把握这条主线,才能紧扣全面从严治党之“纲”,牵住党建总体布局之“牛鼻子”,才能有效激活党的生机活力,推动各方面建设,带动各方面工作,实现党的建设系统工程的“纲举目张”。
(三)“政治统领”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轴心要素
在党建总体布局中,政治建设事关党的政治方向,涵盖党的政治领导、政治路线、政治原则,是牵涉全局、影响深远的根本性建设。整体推进新时代“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和界定党的政治建设的概念范畴,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变传统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为“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突出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构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和轴心的党建新格局,是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内涵的重大调整和创新。把政治建设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统领地位,就是要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原则、政治标准贯穿于党的各方面建设之内,融入党的各项工作之中,以党在政治素质的全面增强引领带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整体提升,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四)“理论奠基”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环节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建总体布局中的基础性建设,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传统。思想理论具有前瞻性和先导性,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教育全党,就会取得什么样的工作业绩、呈现什么样的实践效果。思想理论建设为党的各项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起着“思想铸魂”“理论奠基”和“强基固本”作用。整体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全党,加强思想建设,夯实“凝心铸魂”奠基工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强化理想信念宗旨,引导全党自觉做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忠实践行者。
(五)“整体推进”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鲜明特色
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长期执政的实践,按照系统整合原理,整体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融入其中,是新时代党建总体布局的客观要求。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理论建设为先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把握政治原则、突出政治标准,树立科学的识人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建设堪当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整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其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质量提升。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细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严字当头、刀刃向内,锲而不舍深化整治“四风”,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纠治禁而不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摒弃特权思想,根除特权行为,以常抓不懈的韧劲、严抓不弃的耐心,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绷紧纪律之弦不放松,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严守底线,从思想上筑牢遵纪守法的纪律防线。
(六)“依规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保障机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整体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强化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以党章为根本的党的制度体系建设。特别是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勇于自我革命要求,刀刃向内、眼睛向内,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用好监督、巡视、问责“三把利剑”,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责权统一、权威高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
完善巡视制度,深化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有效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形成知责明责、履责尽责、督责问责的工作闭环,用好问责利器。要提高制度协调性,提高制度执行力,真正把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推荐访问:党课 新时代 党建 党课:深刻把握新时代党建设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