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用好传家宝,练好基本功,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总书记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将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努力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一、深刻把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内涵
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部分。其中调查指人们运用座谈会、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一些调查方法去了解事物真相的过程;
研究指对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加工,以此来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从而提出相应对策的过程。
那什么是调查研究呢?在《谈谈调查研究》中,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告诉我们的:“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
二、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党的二十大后,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指示,为调查研究赋予了时代意义。
(一)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重要传家宝
毛泽东是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先行者和倡导者,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调查研究,为了解决中国社会问题,他作了大量调查,先后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兴国调查》《才溪乡调查》《反对本本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文章,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等观点。邓小平也一直坚持调查研究,他直到88岁,还深入南方调研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程。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他明确提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调查研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规定,就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了第一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将调查研究上升到了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层面加以强调。纵观中国共产党100余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是特别注重调查研究的,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以及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与调查研究密切相关。
(二)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是保证决策科学可行的客观需要
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是离不开调查研究的。科学的决策从哪里来呢?其实决策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实际情况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的程度,取决于决策信息的多少,质量是否全面、真实、符合实际。而获取决策信息,了解实际情况,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到那些工作情况好的、发展先进的地方,同时也要到困难比较多、矛盾比较尖锐的地方,去听一听、看一看在办公室里面获得不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执行决策同样也需要调查研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调查、研究、实践是一个无限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要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来进行动态的监督和评估,对于那些确实能够在实践中推动工作、解决难题的决策要继续坚持下去;
但有些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要深入实际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对决策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调整,从而更好地推动决策的实施。
三、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继续坚持调查研究,提升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
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解决矛盾的过程。调查研究,重点在解决问题,难点也在解决问题。因此,调查研究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必须认真、较真。只有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敢于正视问题、认真查找问题,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才能认清事物本来面目,作出合乎实际的判断。
(二)掌握开展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
科学的规范和严格的程序保障,是保证调研成果客观可靠的基本前提。想要通过调查研究来保证决策的科学可行,就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
第一要确定调研主题。只有确定好调研主题,才能着手开始调研。那么如何确定主题呢?如果是领导交办的调研要与领导沟通或者与领导的秘书沟通,一定要明白领导的想法和目的,防止自己的认识与领导的期望出现偏差,导致调研的方向与领导的意图不一致。如果是自己选题,就要聚焦主业,主攻热点,做到“四个围绕”:围绕领导关心关注的问题选题;
围绕本单位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选题;
围绕涉及群众利益,受到社会关注的问题选题;
围绕新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选题。
第二要收集相关材料。通过听汇报、看材料是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的,“键对键”是代替不了“面对面”的,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才能扎扎实实的做好调研工作。那要如何通过调查来收集相关资料呢?一方面对于我们党以前积累的好传统和有效的老办法要继承并且发扬光大,比如访谈调查、现场考察、召开座谈会、蹲点调查以及文献调查等。2019年,中央派出了30多个蹲点调研小分队到基层一线去督导“减负”工作,他们不要陪同,也不听汇报,不看材料,反而是参与到了党政机关的日常办公、跟随调研检查,完完全全与当地的干部群众生活在一起,体验到了基层工作最真实的一个状态。他们一竿子插到底,不仅实地感受并且检验了基层减负的成果,也听取了基层一线的意见建议,有力地促进了减负工作开展。另一方面要积极适应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学习和掌握当前已经出现了的调研新方案,如网络问卷、在线视频调研等,针对不同的调研群体、不同的调研难度,去采取不同的调研策略,让人民群众能够充分表达心声心愿。
第三要分析调查资料。如何分析呢,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已经告诉了我们: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那具体该如何做?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下,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等现代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揭示出事物的发展规律,为问题的解决找到路径。
第四要精心撰写报告。调研报告是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结晶,也是最重要的书面结果,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要撰写好调研报告,就必须了解调研报告的结构。调研报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在撰写调研报告时,一定要把握好基本标准:一是材料要真实,要把情况说清;
二是要揭示规律,把道理讲明;
三是要提出对策,把建议谈透。
第五要注重成果转化运用。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要把调研成果运用到实践中。一方面,可以把调查研究的成果,也就是调研报告转化成能够解决目前所存在问题的决策意见和措施。这毫无疑问是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种转化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调查研究的成果特别是有创新性的成果,通过互联网、专题会议等相关渠道进行推介,从而使调研成果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三)完善坚持调查研究的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为了继续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开展各类调查研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各项制度,真正做到调查研究制度化、经常化。
要坚持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对本地区和本部门出现的关乎全局的问题,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到:不经调研不决策、不经专家论证不决策、不经集体讨论不决策的“三不决策”原则。为了克服和杜绝可能会出现的随意性决策以及其造成的失误,领导干部必须在制定决策的整个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调研程序,使调研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才能着力提升重要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调研机制。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拿出时间深入群众,并参与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就对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作出明确要求:“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牵头1个课题开展调研,同时,针对相关领域或工作中最突出的难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作为领导干部,对于这些要求,一定要认真执行。
要坚持调查研究考核评价机制。把调查研究工作成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树立强化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鲜明导向。第一,充分做好评价的组织准备,将调查研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在评优评先中加大占比权重;
第二,在充分吸纳专家综合论证意见的基础上,全面系统的编制评价报告,提交有关部门领导;
第三,充分运用成果,对取得优秀成果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认识到提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的重大现实意义,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儿、迎难而上,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能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不断战胜各种风险考验,让调查研究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