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实现伟大梦想(完整)

时间:2024-03-04 18:2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党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实现伟大梦想(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党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实现伟大梦想(完整)

同志们:

“斗争精神”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发扬于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和奋斗实践。发扬斗争精神,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克难制胜的力量源泉和重要法宝。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要坚持敢于斗争。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他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列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充分说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性。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蕴含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发扬斗争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守正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需要而产生,又在斗争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斗争性,发扬斗争精神是其鲜明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发扬斗争精神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在党和人民事业推进中不断创新、完善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理念和斗争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存在辩证关系的理论蕴含着斗争意识产生的必然性和斗争精神的重要性。斗争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以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为基础,反映着社会存在的某些形式、内容和变化,又能够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化和发展而不断向更高的意识形态阶段演进。同时,斗争精神作为变革性的社会意识,满足了被变革社会的需要,具有产生的必然性。斗争精神不仅依存于社会物质发展程度,而且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主动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性的社会意识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创造性。斗争精神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高级形态,已经不仅仅是人的对象性的感性活动,它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想的飞跃,它一产生就明确指向亟待变革的社会现实,有着鲜明的目的性。我们应当充分肯定精神活动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进程中的能动作用。作为指引人们打碎旧秩序的精神力量,斗争精神在社会文明的改革量变和革命质变过程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引导着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斗争实践,改造旧世界。所以,在社会文明的物质和实践满足变革要求时,需要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推动变革的实现,这是斗争精神作为革命性意识的价值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局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发扬斗争精神,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意识层面树立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观念,切实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涵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意志和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斗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运动发展规律,强调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斗争关系普遍存在于矛盾的双方。马克思指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可见,辩证运动不是简单的量的积累,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促成了自然运动和社会发展,两方面关系缺一不可。如果只有统一而没有斗争,那么矛盾在量和质上都无法得到相对解决,事物就进入绝对静止状态。斗争是辩证运动的必备条件,只有坚持斗争精神,通过不断斗争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从社会历史角度来看,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抗的直接原因是无产阶级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必然结果,“在产生财富的那些关系中也产生贫困”,这种矛盾关系的解决必然要通过斗争才能完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强调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主要矛盾又有次要矛盾,这就决定了斗争的方向和过程具有复杂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发扬斗争精神不是教条的、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事物具体发展状况、事物内部矛盾的变化开展适时的、科学的斗争。同时,矛盾的普遍存在又决定了斗争是长期的,必须在纷繁复杂的矛盾变化中寻找到科学有效的斗争方法。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敢于直面矛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新时代新征程,我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十分复杂,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要在斗争本领的提升和斗争方法的创新上狠下功夫,冷静分析、科学研判各种矛盾和问题,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中不断化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现了发扬斗争精神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共产党宣言》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社会形态的更替又是通过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来完成的,这是一个合规律性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指出:“一个阶级刚刚开始同高于自己的阶级进行斗争,就卷入了同低于自己的阶级的斗争。因此,当诸侯同君王斗争,官僚同贵族斗争,资产者同所有这些人斗争的时候,无产者已经开始了反对资产者的斗争。”阶级对抗和阶级矛盾在阶级社会都是自始至终存在的。当社会矛盾积累到完全激化阶段时,反抗意志就会充斥整个下层阶级。斗争意识和斗争精神作为阶级对抗的产物,它能唤醒人们起来对抗并推翻剥削自己的上层阶级,促使阶级斗争胜利完成,促进社会形态转变。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决定了阶级社会中阶级对抗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必然性,但斗争过程一定是艰辛的。作为社会资源和经济利益既得者的上层阶级不会轻易拱手让出自己的既得权力,必定会通过强硬、虚伪的手段来欺骗和压制反抗阶级。恩格斯在评价19世纪初期英国工厂主们默认工联力量的存在和适时举行工人罢工时指出:“所有这些对正义和仁爱的让步,事实上只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可以使资本加速积聚在少数人手中,并且压垮那些没有这种额外收入就活不下去的小竞争者。”因此,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最坚定的斗争意志、最彻底的斗争手段以及应时而变的斗争策略才能撕碎资产阶级的虚伪面纱,并通过必要的经济斗争、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最终夺取无产阶级革命的完全胜利,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内的社会主要矛盾早已不再是阶级间的矛盾,不具有强烈的对抗性,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推进伟大斗争,有了新的斗争方向和斗争对象。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坚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深入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二、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传统。伟大斗争精神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但都推动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经困苦与波折,坚定不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多方面多形式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民主革命任务异常艰巨的背景下诞生,此后致力于团结带领工农群众投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大革命时期,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等,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意识,在全国掀起了群众性革命浪潮。毛泽东同志在评价湖南农民运动时指出:“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这种民族斗争意识的觉醒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能够在中华大地开展开来的重要前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长和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工农力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物资匮乏、兵源短缺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广泛建设革命根据地,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英勇的武装斗争。在军队和党内问题上,坚决同错误思想进行斗争,反对本本主义,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实践和艰苦奋斗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谱写了伟大斗争精神的内在基调。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实事求是地转变斗争策略,积极组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挽救民族危亡。这期间,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党灵活的斗争形式极大地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激发了全民族共同抵御外敌侵略的坚强斗争意志,为如何取得抗战胜利指明了斗争方向。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防共、限共、反共政策,毛泽东同志则强调要同他们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明确“只有坚持对顽固派的斗争,才能振奋精神,发扬勇气,团结干部,扩大力量,巩固军队和巩固党”。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发扬团结斗争精神中能够坚持底线思维,坚定不移同一切想要扼杀党、覆灭党、颠覆党的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保证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队和国防等各领域积极开展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畏挑战、发扬“赶考”精神,通过稳定物价、统一财政、完成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迅速巩固新生政权,为人民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共产党不惧帝国主义威胁和压迫,毅然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保家卫国。正是依靠着这种敢于斗争、不畏强敌的精神气概,我们不仅有力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嚣张气焰,而且提高了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声望,为我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间的和平发展环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坚决反对资产阶级侵蚀和影响,党中央接连发出《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坚决进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必须严重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的问题》《大张旗鼓地进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等指示,严肃查处刘青山、张子善等贪污案件,坚决同一切损害党的形象的腐败问题作斗争,在党政体系和社会层面掀起清正廉洁之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和人民以极高的斗争热情、极强的斗争意志投入社会主义建设,涌现出了钱学森、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典型,铸造了“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一系列精神,这是党和人民不忘斗争初心、不褪斗争本色的生动体现。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勇于发扬开拓创新的斗争精神,解放思想,重整旗鼓,通过党和人民实事求是地艰苦奋斗,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踏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文革”遗留问题,党中央痛定思痛,明确指出解放思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这种敢于自我革新的精神气魄,为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营造了积极的思想氛围。经济建设是新时期开展斗争的中心任务,发展生产力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邓小平同志还强调:“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正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得到空前解放,不断实现一个又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展现出党和人民极强的主动创造精神和莫大斗争勇气,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此外,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开展积极斗争。邓小平同志指出:“这个任务还没有结束,可能至少还要进行一个世纪的斗争。”表明了党和人民坚决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长期斗争的决心。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迎来新发展,新的风险挑战也不断出现。2001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伟大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进一步点明了发扬斗争精神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关系,翻开了新世纪发扬斗争精神的新篇章。2008年5月发生汶川地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奋力同自然灾害作斗争。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显示出了中华民族敢于同天地灾害作斗争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新的国内外形势和发展任务要求全党上下要深入发扬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他强调:“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直面矛盾问题,敢于变革,勇于斗争,“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决同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的风险挑战作斗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防止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言行,保证伟大事业顺利推进。在经济方面,面对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压力,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挑战,党和人民始终坚持正确的经济建设方向,不断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重要领域安全,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主动斗争、敢于胜利,就是要能够应对并战胜一切未知的困难和挑战。在社会领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党和人民尤其是一线医护人员从未因工作艰难而退却,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勇于奉献,迎难而上,共同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在党的建设方面,敢于自我革命、自我斗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党要管党、依规治党,坚定不移同腐败现象作斗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通过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总的来看,发扬斗争精神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勇夺斗争新胜利。

三、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实践需要

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新的斗争,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打开新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他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在新征程中,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斗争意志、更加高超的斗争本领,淬炼斗争思想,找准斗争方向,深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进行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斗争,就要保持清醒头脑、把准斗争方向。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攻破一道道难关,完成一个个目标,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斗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是新时代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又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将伟大斗争推向更高阶段的关键所在。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就是要求我们要善于拨开问题迷雾,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以清醒头脑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斗争是破解矛盾的手段,抓住矛盾主要方面又是高效率高质量解决问题的关键,广大党员干部应在斗争实践中锤炼斗争意志、提升破解难题能力。同时,在斗争中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守正确斗争立场、明晰正确斗争原则。立场和原则问题是马虎不得的,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党的肌体细胞,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敢于同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一切错误思想和言行作斗争,迎难而上,主动承担斗争责任。

进行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斗争,就要掌握斗争理论、淬炼斗争思想。斗争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不能简单地看作一种活动。高级形态的斗争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思想作指导,要通过理论学习和思想淬炼弄清为什么要敢于斗争、为谁而斗争、如何发扬斗争精神等一系列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实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的领导力量,党的一切斗争活动都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现实写照。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按照马克思主义斗争理论,在斗争实践中深刻领悟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前途和建设方向,切实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善于斗争。新时代党的创新思想充满了斗争智慧,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一条,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斗争定力和斗争能力,才能在未来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好地以伟大斗争完成党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把实现人的解放作为斗争的终极诉求,我们在斗争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致力于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斗争实践中团结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为创造幸福生活而斗争。

进行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斗争,就要改进斗争方法、提高斗争本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世所瞩目的发展奇迹,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善于组织开展与时俱进的斗争,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练就过硬的斗争本领。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面临新的任务、新的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改进斗争方法、提升斗争本领,从而才能更好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在伟大斗争中推进伟大事业就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斗争不是一意孤行,争强好胜,不讲策略。在矛盾问题面前,要善于运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要善于透过现象抓本质,把握斗争内在规律,科学预判矛盾的发展趋向,依靠灵活多变的斗争策略抢占先机、夺取胜利。社会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新阶段新任务需要有更加过硬的斗争本领,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强化增强斗争本领意识,清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切实在斗争实践中长才干、强筋骨,不断提升斗争本领的广度和深度,才能有底气、有信心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和解决未知的困难和风险。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艰巨的斗争任务,必须在实际工作不断增强斗争的时效性、灵活性和科学性,唯有如此,才能涉过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啃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硬骨头”。

进行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斗争,就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斗争意志。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纵观古今中外,民族兴亡寓于忧患安乐之中。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正是在忧患中逐渐觉醒,在不屈斗争中不断走向复兴。今天,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振奋人心的伟大成就,但不能就此松懈、丢掉斗志。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广大党员干部:“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国发展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居安思危方能阔步向前。我们要对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及人民根本利益的一切潜在风险和问题保持时刻警惕,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我们要增强见微知著能力,洞察并消灭一切可能阻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潜在隐患和顽瘴痼疾。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敢于拼搏、敢于斗争,关键是要保持住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谓任重而道远,没有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斗争意志是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的。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深刻学习革命前辈能吃苦、敢冲锋的斗争精神,永葆共产党员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提高斗争本领没有止境,发扬斗争精神永远在路上,唯有保持坚定斗争意志才能持续凝聚起高歌猛进的时代力量,奋力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彩篇章。

推荐访问:党课 发扬 斗争 党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实现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