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党课讲稿6篇

时间:2022-11-10 17:15:11 来源:网友投稿

生态文明党课讲稿6篇生态文明党课讲稿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安全  (党课讲稿)  前言1972年,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倡建立了世界环境日而且每年都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党课讲稿6篇,供大家参考。

生态文明党课讲稿6篇

篇一:生态文明党课讲稿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安全

  (党课讲稿)

  前言1972年,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倡建立了世界环境日而且每年都有一个主题,以此来推进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美好的地球。201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口号为“为生命呐喊”。而中国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结合改善环境和促进绿色发展的主题,我就选择了“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的内容。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生态在日常生活中,“生态”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比较高。最早,生态是植物学、动物学下的一个分支,现在的生态学已经超越了植物学和动物学的范畴,成为一个连接人们的生活、环境、全球变化,甚至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一个最通用的词汇。那么,最早的生态是什么含义?所谓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每一个生物都有一个生态位,这个生态位就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1-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比如我们周边的植物、动物、房屋、土地、空气、水、光线等要素。这些要素中,既有有机就要素,也有无机要素。所以,人类的生态系统就是人类与周围的有机环境和无机环境构成的整体。3.生态平衡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就是指生产、消费、分解这三个环节要相等。比如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各种草木、花卉等是生产环节。而消费者就是里面的动物,包括各种鸟类、畜类等,当然也包括里面的人。它的分解系统是指微生物。微生物对于动植物以及动植物残存的尸体进行分解,再还原到生态系统中。4.人工生态系统现在,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很少了,很多都是人工生态系统。也就是说,由于人类活动的参与,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是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我们平时说的维护生态平衡,一般是指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它包括七个环节:管理、生产、交换、消费、分解、还原、再生。当这七个通量相等了,人工生态系统也就平衡了。那么,什么叫不平衡?现在所谓的生态不平衡就是指生产过

  -2-

  剩、消费超前、分解不足。5.生态伦理我们在研究生态文明或者绿色发展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

  念,就是生态伦理。生态伦理是指人类处理自身及其周围的动物、环境和大自然等生态环境的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比如,我们如何对待植物?如何对待动物?如何对待我们自己?这就是生态伦理的问题。只有建立了生态伦理,我们才能够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延伸到人与周围环境的伦理关系,才能够分清楚什么东西是我们该保护的,什么东西是我们该利用的,该利用到什么程度。

  二、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尊重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地进行公共管理,进行地区、国家乃至全球意义上的制度建设,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形成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意义上,文明是公共管理,那么生态文明就是对生态资源的公共管理。生态文明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摆在首位,合理地调节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变换与信息交换和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按照生态规律进行生产,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考虑经济的再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在生态文明观念指导下,人类迈向生态文

  -3-

  明社会的实践和活动,是一场以生态公正为目标、以生态安全为基础、以新能源革命为基石的全球性生态现代化运动,涵盖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路径就是充分利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尤其是要利用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包括互联网、互感网、智慧能网),在最少耗费物质、能量和人力的前提下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十七大时将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提出,到十八大时就要求,把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政治任务来完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一个目标——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二个坚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三个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四大任务——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可以说,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有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十八大以后,又修改了环境保护法。新环保法和老的不一样。过去,一个地区发展项目往往是项目“一边上马,一边立项,一边环评”,现在则是环评前置,先要进行环境评价,如果环境评价不过关,这个项目就不能够“上马”。而且还要进行环境事故的终生追责。比如这一届领导在环境方面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并不会因为你的退休、离岗就不追究责任,这叫终生负责制。而且如果一个地方的环境出现了污染,在环境部门提出

  -4-

  整改之后,如果你没有整改,则要按日计罚,罚款没有上限,直至到你整改好为止。新《环保法》是实现绿色GDP的根本保证。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对于人民的福祉和民族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发生了变化,绿色执政成为主要特点。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与方针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生态文明不仅是基本的国策,同时也写进了十八大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基本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篇二:生态文明党课讲稿

  “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党课讲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阐述、强调、谋划,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进一步昭示出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标志着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揭示了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对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并且完整、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什么、方针是什么、途径是什么、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切实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一、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处于对等的地位,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人应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人类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人类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二、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决定着发展的脚步能走多远。进入新世纪以来,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矛盾凸显,我国已经到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同时,长期以来我国发展方式粗放,“两高一资”企业比例较高,造成一些地区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超越和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使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必须将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资源放到国家发展全局考虑,通过开源节流、节约集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保护优先,既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一直是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难题。一些地区曾经不顾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肆意开发,导致水体或土壤严重污染,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等。当前,急需贯彻保护优先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自然保护与合理利用及开发、生活和生态之间的关系。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开发建设活动的约束条件,严格环境准入,控制人为活动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极为重要的敏感区域,必须加强保护,建立长效机制。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要把利用自然能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很多地方对自然生态的索取1

  大大超出了其承受能力,以致自然生态系统不堪重负、严重失衡。利用自然能力恢复是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做法。大自然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可以依靠自然本身力量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休养生息是近几年来我国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其本质就是让生态系统自然修复。经过几年实践,许多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我们应该总结推广这一经验,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要实现两个目标,今后GDP年均增速仍要达到7.1%左右,这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只有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节约环保与调整产业结构、生态保护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等结合起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才能确保实现发展目标。三、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全党未来的奋斗目标。从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被作为其他4项建设赖以承载的基础。这一战略布局的深化,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增强。五大建设是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补充。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五位一体的新布局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应协调推进,不能顾此失彼。比如,经济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但如果其他几个方面跟不上,特别是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跟不上,就会造成短板效应,制约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固有发展理念的束缚,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措施并没有被完全贯彻执行,在一些地方,甚至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GDP增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如何让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伴随良好的生态?这就要靠生态文明建设。当生态文明成为发展的导向,传统的发展理念、模式、制度、方法,都应当也必须在生态文明的要求下进行调整,应当用生态文明的标准来重新衡量和评价。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加顺利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也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关键和基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化和创新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坚持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形势使然,也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所在。探索和实践环保新道路越主动、越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就越明显、越持久。当前,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已经明确,任务已经确定。全国环保系统应乘势而上,有所作为,勇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要全力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切实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让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研究出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除了物质的丰富之外,还应包括拥有绿色家园、健康生活。党的十八大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良好的现实难题,而且将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绿色崛起。美丽中国,天蓝、地绿、水净,未来一定可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如何理解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哪些新要求?今后五年该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相关热点问题,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系列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表述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报告一大亮点就是在独立篇章里系统地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报告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自然恢复为主”意味着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要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报告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容。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及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报告提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概念?当前为何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他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当前之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此外,要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背后有体制政策、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自然观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普遍存在,自然的价值还不被承认。“要从源头上、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坎,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杨伟民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在实现我们这一代发展的同时,也要顾及后代的生存发展,这样才能保障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永续发展下去。报告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必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三大战略格局”。——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资源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对节约集约利用能源、水、土地都提出明确要求。如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报告从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增加生态产品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这是首次提出来的,是一个根本性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仅仅是号召和观念转变还不够,需要我们的制度进行改革、改变,形成适应生态文明理念要求的制度。

  3

  

  

篇三:生态文明党课讲稿

  “两山理论”与乡村绿色产业发展

  (党课讲稿)

  前言各位上午好。今天上午我们围绕乡村振兴中的乡村绿色发展和大家讨论一些问题。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其中乡村生态建设可以说是乡村振兴中的挑战性最大,难度最大的一个方面。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事关乡村振兴全局的一件大事。可以说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如何落地上,面临着两个具体的空间,一个是在城市,如何落地?一个是在乡村,如何落地?其实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如何要落地,我们会发现生态文明建设从乡村开始,具有城市不具有的许多新后发优势。所以我们在讨论乡村绿色发展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一个大背景,乡村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的优势。其实在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早在2005年,主席在浙江省工作期间,考察余村的时候,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可以说当初主席提出的两山理论,基于乡村绿色经济发展而提出的。这种两山理论,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在浙江省已经成为一个落地的事实。其实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围绕生态

  -29-

  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对绿色经济的发展,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早在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就发布了一个报告,迈向绿色经济,那么这副报告的发布,可以说从世界范围来讲,绿色经济开始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共识。但是我们会发现早在2005年比联合国早六年,就已经提出了以两山理论为核心的绿色经济的思考。而且主席作为浙江省的省委书记,他不仅仅提出的是一个理论,而是在浙江有多年的实践。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整个关于生态文明思想中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后发优势乡村搞生态文明,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值得我们关注。首先,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在乡村。影响和决定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中有一个革命就是新能源革命,以太阳能为主要重要资源的新能源革命,太阳能这种资源和工业文明时代所使用的石油煤炭这种资源相比较有两大特点,一是太阳能是一种分布式能源。有人的地方就有太阳能,让原来的煤炭和石油不可能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煤炭和石油。所以太阳能是一种更加公平更加分布惠及所有人的一种新能源。可再生的新能源的第二个特点是它可以直接使用,我们用煤炭石油等等发电,它必须集中发电,集中效率越高,使用效率也高。但是我们头顶上的太阳能,我们通过多晶硅,目前已经发行

  -29-

  的柔性发电材料,可以直接把我们头顶上的太阳能转化为当地当下使用的能源。那么光伏发电所具有的分布式直接使用的这种特性,恰恰是乡村在利用太阳能上具有城市所没有的优势。有人的地方就有太阳能,人越少的地方,人均利用的太阳能风能等等,包括水能的资源也越多。而且这种资源不像石油煤炭一样,集中在大城市才能够输送到农村,这种太阳能在乡村可以直接使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生态文明时代,可再生能源,更喜欢乡村。其实乡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在目前的中国已经充分的显示出来。可以说如果我们把先有的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行基层在一个村里边推进,那么今天中国的农村完全能够实现能源的可再生能源的自给自足。我们今天遍布中国农村的太阳能热水器,它的主要的市场在农村,可以说我们中国的乡村的农民,现在就可以过上一种可再生能源自租的比城市更加文明,能耗低,污染少,甚至没有污染的生态文明的生活。我们的农民可以用屋顶太阳能热水器洗澡,用沼气做饭,用屋顶光伏发电看电视。可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些太阳能加上沼气都已经解决了农民的生活用电,生活能源问题。在农村,农民出门可以骑很廉价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农民再吃上自个种的有机食品,出门看的是青山绿水。你说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农民农村的生活难道比城市的生活行落后,我们发现恰恰它不是一种落后,而是比城市更早就过上了一种能耗低、健康生态的生活。

  这也就是为什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讲,中国5000年的乡村文

  -29-

  明,工业文明衰,生态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成本最低,优势最大在乡村。生态文明时代,我们面临着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乡村开始,这单从可再生能源来看,我们就发现乡村具有城市没有的优势。

  自然资本是乡村绿色产业发展新优势有的人也会提出说乡村虽然有新能源的优势,但乡村的经济怎么发展?乡村未来的经济,这也是城市没有的优势。就是所讲的两山理论,乡村具有城市所没有的,发展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独特的优势,乡村发展绿色产业,这种独特的优势,就在于乡村具有城市没有的一个庞大的发展生态经济的新资本,什么资本?自然资本。我们今天的乡村占全部人口不到50%,但是乡村占据着90%以上的国土,我们这个国家的青山绿水,90%以上都在乡村。可以说乡村是离自然最近,拥有自然资源最多的地方。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绿色经济,乡村同样具有优势。也就是在主席2005年考察余村的时候,余村的事实就告诉了我们这些,原先的余村,搞的是有污染的水泥厂,石料场。这样一种产业虽然给农民也带来了收入,但是带来的是环境污染,带来的是这些污染产业给人们带来的许多疾病。但是从2005年之后,浙江的余村关掉了这些煤矿矿山、水泥厂之后,并不是说乡村没有出路了,在倒逼下,他们搞起了农家乐,搞起了乡村,利用当地的一条小渠的漂流,而这些产业带动他们是乡村,使渔

  -29-

  村不仅得到了环境的改善,同样也得到了一种新的收入和财富。当然这个财富已经不是原来的污染的财富,而是绿色的财富。

  其实在中国乡村的发展,发展的绿色产业,我罗列了一下,至少有十类产业在乡村可以发展。第一个是生态有机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高品质没有污染,没有农药的有机产品,需求非常大。在目前同样的农产品,如果是真正有机的产品,比常规的产品价格要高到2到5倍。可以说有机农业是目前乡村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

  第二个就是利用乡村山水资源的乡村生态旅游业乡村旅游业。最近几年发展势头非常快,已经成为许多乡村发展的主导产业。

  

篇四:生态文明党课讲稿

  同时各居要呼吁辖区居民树立良好的就餐习惯向餐饮浪费说?不?争做绿色节约的监督员同时要求辖区餐饮企业张贴相关宣传标语完善烹饪量化标准鼓励推出?小盘菜?和?一人食?提升餐饮供给方式和质量为消费者按需配餐按量点餐提供便利

  2020年党支部主题党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题党课讲稿

  2020年党支部主题党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题党课讲稿近日,xxxxx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

  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为深入贯彻落实xxxxx重要指示精神。今天,由我给大家上党课,党课的题目是党员干部要做勤俭节约排头兵。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和共勉。

  一、清醒认识餐饮浪费现象,把勤俭节约贯穿工作始终

  中科院公布的一项从20xx年至20xx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反观我们周围,餐饮浪费现象大量存在,不少居民在餐饮消费中片面追求上档次,用餐往往只点贵的,不选对的;在婚丧嫁娶等聚餐活动中,点得多、吃得少依然大量存在;在一些单位、学校的食堂,食物浪费现象触目惊心

  1/5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属于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粥一饭,当念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党从一穷二白走向伟大复兴,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征程中的宝贵财富。党员干部作为执政骨干和中坚力量,能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影响个人道德修养,更关系到国家、民族、政党的兴衰存亡。

  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更要增强节俭意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杜绝浪费粮食行为,机关干部职工带头在单位落实餐饮节约、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的各项措施,积极投身节约型机关建设,把节约理念贯穿食堂就餐、公务活动就餐等各个方面,把好钢都用在刀刃上,着力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取得实效,确保完成街道(xx)全年工作重点任务。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以身作则强化勤俭节约的理念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三餐之盘,定要一干二净。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粮食既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关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刹住餐饮浪费之风,离不开持之以恒的正面引导。

  2/5

  近年来,我们持续开展了从节约零食,从娃娃抓起系列宣传活动,到勤俭节约先进单位和示范家庭创建,再到大中小学文明餐桌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评先进、贴海报、曝光负面案例等方式,在辖区营造起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接下来我们仍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勤俭节约的理念入脑入心。各居要结合垃圾分类新要求,科普餐饮浪费危害;让城市居民体验农活,感受粮食来之不易;用短视频等形式,将宣传片做出新意多一些接地气、入人心的传播,就能在润物无声中影响观念、弘扬正气。

  同时各居要呼吁辖区居民树立良好的就餐习惯,向餐饮浪费说不,争做绿色节约的监督员,同时要求辖区餐饮企业张贴相关宣传标语、完善烹饪量化标准、鼓励推出小盘菜和一人食,提升餐饮供给方式和质量,为消费者按需配餐、按量点餐提供便利。同时鼓励餐饮企业在点餐环节,对顾客履行提醒义务。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发力,在辖区推动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风尚。

  整治浪费之风,党员干部应该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正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行动是最好的引领,榜样是最好的宣传。党员干部自觉遏制公款餐饮浪费等不良行为,带头践行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做新时代勤俭节约的排头兵,树立以俭养德的风向标。

  三、用建章立制的手段、抓常抓长的心态制止餐饮浪费

  3/5

  今天,我们拥有的这份家底,是几代人筚路蓝缕、拼搏奋斗才攒下的,决不能在挥霍浪费中白白断送。正如xxxxx所指出的,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因为无论是面对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国情,还是面对宏伟的奋斗目标、复杂的内外环境,都需要我们加紧制材料止餐饮浪费的有关规定、用经常抓、长期抓的心态和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办国办先后印发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文件,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了很大改观,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在一些地方,餐饮浪费行为时有反复。这提醒我们必须持续更新细化的规章制度,填上制度漏洞,织密操作规范,才能切实管住奢靡浪费现象,让制度要求内化为行为习惯。

  制度能否取得实效,监督是关键。要将制度的手与监督的眼统一起来落细落实。一些制度之所以不能落实,往往是因为违规行为未被及时查处和惩戒。除了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履职外,还需推动社会各方共同监督。让大家共同成为文明用餐的监督员,对餐饮浪费现象该曝光的曝光、该点名的点名,就会早日形成不想浪费、不能浪费、不敢浪费的风气。

  最近我看到许多单位进行了光盘行动再升级、十人九菜、文明餐桌、打包送礼等活动。我觉得实操性很强,我们可以学习这些先进经验,落细落实于

  4/5

  日常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让制度细起来、执行动起来、惩戒强起来。制止餐饮浪费,不能刮一阵风,而要久久为功,不仅要抓长,还要抓常。督促党员干部及辖区居民形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实现制度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xxxxx指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xx作为现代社会的微型单元,他的文明风尚组成了社会的良好风气,党员作为先进代表,行为举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作为街道及xx的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党员是勤俭节约的排头兵,xx是厉行节俭的主战场的理念,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切实把制止餐饮浪费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使辖区的后续发展更有后劲、更有支撑、更有活力。

  今天的党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5/5

  

  

篇五:生态文明党课讲稿

  总体上我们不乏建设美丽中国的自觉但我认为似乎少了一些自信虽然对美丽中国建设的认识足够高相关理念目标标准也不输一些发达国家有的甚至世界领先但一遇到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或是否定过去的发展成就或是无视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我认为这些都是不自信的表现

  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党课讲稿)

  前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美丽”一词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用专门章节加以论述。美丽中国是指中国大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水净土净、环境优美、生态安全、宜居宜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美好生活的需求,可视为生态文明的外在直观表现。美丽中国建设的大政方针、主要目标、基本路径,党中央已经明确,这里我依据个人的学习,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七点思考。一、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把人与自然关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这是对生态文明内涵的高度理论概括,也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通常我们理解的“自然”是指地球生态圈,这是地球数十亿年演化的结果。在人类产生于地球生态圈的演化过程中,人类的进化发展只是自然演化洪流中的一支小小的涓涓细流。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类是自然界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存繁衍依赖于自然,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而人类

  -1-

  的一切活动又都或大或小、或强或弱地影响自然。如果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超过自然的承受能力,轻者将得不偿失,重者将遭到自然的报复和惩罚,甚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走弯路。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伤害自然最终也会伤及人类自身。但要特别指出的是,人类对自然的尊重、顺应、适应和保护,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自然,为了自身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人居主体地位;在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中,人类是主动一方。一方面,人类开发利用自然,把自然资源转化为能够满足自身生存需求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人类通过对自然的顺应和保护,满足自身对环境美好、生态安全、健康生活的需求。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根据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可以把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控制在自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二、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健康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在发展决策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权重。我国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

  -2-

  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认识到实现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增强国家总体经济实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为了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支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既是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路径。

  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等,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既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也是美丽中国建设之路,更是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的贡献。

  -3-

  经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高度重合,有的本身就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全面认识问题,才能顺利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三、制度和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美丽中国建设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是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的一场革命。制度和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加快生态环境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总体上,我们不乏建设美丽中国的自觉,但我认为似乎少了一些自信,虽然对美丽中国建设的认识足够高,相关理念、目标、标准也不输一些发达国家,有的甚至世界领先,但一遇到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或是否定过去的发展成就,或是无视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我认为这些都是不自信的表现。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大规模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我国人口基数大,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人民消费结构仍在升级之中,资源能源消耗总量近期还难以降下来。节能减排、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长期坚持不懈,扎实推进,方能达成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生态环境是公共物品,具有高度的外部性。美丽中国是集生态环境产品之大成,其效益跨越区界、省界乃至国界,不同的阶

  -4-

  层、群体、个体对生态环境质量有着不同的诉求,受到的影响和支付的成本也不相同,即使同一阶层、群体或个体,在不同时期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诉求、受到的影响、支付的成本也不总是一成不变的,有时甚至是对立的。建设美丽中国,各个地区面临的主要矛盾、建设条件、必须完成的任务不同,获得的生态环境收益与支付的建设成本也不总是相互匹配的。美丽中国建设中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要求我们在提高全民生态意识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监管体制、机制。其中,核心是调整、协调、重构美丽中国建设中的相关利益关系,实现建设成本与收益相互匹配,责权利相统一。

  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由于几十年持续快速发展,高强度消耗资源,“三废”排放日积月累,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挑战,治理污染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直接关系亿万群众的民生和健康,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大任务,也是一大难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认为应把握以下五个要点:第一,治理污染要优先于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规律的认识还是初步的,仍有诸多的未知。我认为,把近几十年气候变暖完全归结于人类活动,依据并不十分充分。气候变化不等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必须从国内着力治理,要坚决遏制这种环境污染。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大量的制成品净出口为国外承担了部分排放,我国排放

  -5-

  与增长脱钩、排放总量迎来拐点还需要较长时间。应对气候变化更多的是国际政治博弈或国际经济竞争问题,各国应该承担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对于“共同但有区别”怎么界定,各国有各国的解释。我国是实施领跑还是跟跑,这要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估,在不同领域采取不同战略,如在绿色产业转型、发展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采取领跑或弯道超车战略,可能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第二,因源施策。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所导致的污染,才是我们需要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

  第三,防治并重。采取措施果断关停并转污染成本不可承受的“三高”产业,转移高排放企业到环境容量较大地区,同时,推动技术革新节能减排,提升资源效率。传统产业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和环保产业发展,促进绿色消费风尚的形成,等等。这些既是对污染存量的治理或减排,也是在源头上对污染的有效防御。

  第四,治理污染的基础在技术进步。污染是人类生产生活排放超出环境承载力的结果。减排是治理污染的中心和主题,而减排的基础在技术进步。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减排增效,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清洁能源体系的建立依赖于技术进步,热干岩、可燃冰的开采利用离不开技术进步,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要车好、油好、路好、人好,本质上也是技

  -6-

  术进步。技术进步的基础在人才队伍建设,在于发挥人才内在的创新

  创造积极性,为此,各级政府都在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鼓励创新的政策,等等。

  第五,治理污染要积极,目标要稳妥。生态环境质量与自然资源本底技术条件、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等具有对应性和高度相关性。

  五、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美丽中国建设的外在直观表现是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层内涵则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具有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因而有着更高的要素配置效率和更低的交易成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农村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城市规划水平、建设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发展理念也在与时俱进,推进城镇化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城市、环保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宜居城市、智慧城市等,把“城市病”的危害降到最低,无限地接近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和谐的理想状态。六、以人居环境整治助推乡村振兴过去我们认为农村只是生产粮食、生产农产品,但现在我们

  -7-

  有了新的认识,农村还是国土生态安全屏障,为城市生态安全提供基础支撑。

  农村为城市提供生态环境支撑,是当代城乡分工体系的一大新的功能。以人居环境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我认为要在以下两方面着力:

  第一,农村居民点的环境整治。首先,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治理。一些地方实行农村生活垃圾由村级收集,乡(镇)级运输,县级处理这种治理模式。

  其次,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街道、农房改造和农村居民点的绿化美化。这里涉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水电路气等。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村人口自主选择进城落户,与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政策上的统筹安排,特别是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进行城乡统筹。

  第二,农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这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成就和重大进展。平原地区强调绿化造林,实施基本农田保护,有计划地推进休耕轮作,实行粮食、经济作物、饲用作物、草种四元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农药施用强度,推广生物防治、生态修复、有机旱作农业、雨养农业等,优化农产品结构升级,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山区要退耕还林还草,荒山荒坡绿化,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大地植被恢复工程。草原地区要以草定牧,轮禁轮牧,改善草

  -8-

  原生态系统。禁止一切污染物排放河湖水体,全面提升水质和水安全。

  乡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量大面广,投资巨大而见效缓慢,往往一届政府进行了极大的努力,也很难见到明显的收益,这就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严格管控。

  七、生态移民是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的探索我国的地理、地形、地貌有它的特点,西高东低,呈现阶梯状,山地、高原、丘陵构成地形地貌的主体,并且有相当大的部分属于环境恶化、生态脆弱地区。我国的西北地区和内蒙古高原的地形地貌加上大气环流,决定了这些地方干旱少雨、植被稀少以及沙漠化、荒漠化的趋势。西南地区崇山峻岭,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我们常说,西南地区主要是工程性缺水,西北地区主要是资源性缺水。当然,人口和产业密集地区又面临水质性缺水问题。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秀美山川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项艰巨任务。区域性的生态退化、环境脆弱有自然气候、地理、地形、地貌的原因,也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密切相关。首先是人类的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比如陡坡开荒种田、草场过度放牧、林地滥砍滥伐、过度提取地下水、地上水截流不当等,这些都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实际上,这是人地关系尖锐、人的生存压力所致。只要有人类活动,就会有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人类活动是人口数量的函数,人口越多,密度越大,活动强度也越大,对

  -9-

  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也就越剧烈。生态移民是以恢复生态、保护环境为目的,通过减少人类活

  动强度,使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获得自我恢复能力,实现人与自然资源配置平衡。生态移民有国家政策引导和必要的扶持,是以自主自愿为前提分期分批完成的区域性移民,以城市为主要迁入地,以青壮年进城就业、子女进城就学为先导,最后完成举家迁移。生态移民既不同于工程性移民,也不同于异地务农扶贫搬迁,是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的探索。实施生态移民与脱贫攻坚高度融合,既可以收脱贫之效,又能使贫困地区自然生态系统获得休养生息、自我恢复。

  此外,我们进行沙漠化、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如对水源地、湖泊、湿地的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等,也有生态移民和优化人口布局的举措相配合。

  谢谢大家。

  -10-

  

  

篇六:生态文明党课讲稿

  基层党员干部党课讲稿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区就是在城市联系群众的最基层单位,就是党和政府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只有抓好社区针眼,穿针引线、瞄准针尖、针针到位,才能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实好,才能把黎民百姓的期望福祉谋划好,从而真正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国家政策的实际落实当中,基层社区干部往往冲锋在前,因此党和政府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形象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党组织的形象如何,取决于社区服务态度好不好、工作动力足不足、奋斗激情够不够、发力方向准不准。社区书记作为党在社区建设中的排头兵、领头羊,担负着社区工作的组织、实施、推动的职责,其工作能力和处事水平也深刻影响着社区党组织的形象。在新形势、新常态下,当好一名社区书记,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门学问。

  一、俯身实干,谋定而动,以准确的定位点燃工作的激情习总书记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基层工作是与群众休戚与共的大事,社区书记必须准确定位,俯下身子,和群众打成一片、心手相连。我认为,社区书记应该做好四个角色的定位:

  (一)要做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如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攻坚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有了,百姓满意了,就是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最好反馈。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不仅要精准到扶贫对象,还要精准到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这些精准目标的达成,不是靠一句话、一笔钱、一份文件就可以落实的,靠的是社区干部的冲锋引领,靠的是基层工作的扎实推进。社区书记作为社区一把手,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百姓所系,责无旁贷,必须带头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组织推进村居社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必须在发展社区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康中处于中心地位;必须带领社区干部做好发展规划,制定目标,创新理念,壮大社区经济,改

  善社区容貌。

  (二)要做解决群众困难的贴心人。社区书记在工作岗位上,代表的是党委政府,面对的是居民群众。只有把群众放到心上,群众才会让你坐到台上。如果心无百姓,远离群众,不贴心,不上心,社区工作就无法开展,老百姓就不能满意,不能高兴,更不能答应。

  做解决群众困难的贴心人,必须心怀感恩之情。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们履行着党的民生使命,不能忘本,不能忘记群众。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心怀感恩才能理解群众、关心群众、爱护群众。

  做解决群众困难的贴心人,必须心存责任意识。要杜绝懒、散、慢、庸、僵、劣、假、怕的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锻造底线思维、民本思维,落实好一个个民生政策、惠民措施。

  做解决群众困难的贴心人,必须心系百姓疾苦。作为社区的人民公仆,社区书记要把服务困难群众当做第一责任,把倾听困难群众的呼声当做第一信号,把解决困难群众的需求当做第一动力,把提升困难群众的满意度当做第一目标。

  (三)要做建设美丽家园的缔造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尚美之道,千古之风。对于老百姓而言,美不仅在于艺术,更在于生活中的人居环境和文化氛围,因为这是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直接来源,也是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上,对群众生活环境整治做了重大部署,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其前提就是建设社区的美丽家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增多,给社区环境整治带来了很大压力。社区书记作为基层工作的先驱者,必须把好攻坚克难第一关,以坚强的推动力、正确的方向感和高度的责任意识,做好建设美丽家园坚实的缔造者。

  缔造美丽家园,要正确规划,突出特色。社区书记要牢牢树立掌舵意识,找准美丽家园定位,突出社区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建设和百姓同根的家园,避免出现千村一形、万城同色的急功近利之举。同时要有机借鉴,总结经验,从而推动美丽家园建设的快速发展,将家园建设成有特色、有灵性、有艺术的生活环境。

  缔造美丽家园,要注重环保,构筑绿色。建设美丽家园必须以低碳环保为基础,展开污染物治理、资源合理利用、循环经济、园林绿化以及垃圾有效处理的具体举措。可利用资源是取之有尽、用之易竭的,只有采取节能以及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才能保证能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供应。社区书记要更加重视绿色环保产业,不仅仅要招商引资,还要招商选资,更要招商有质,构筑社区绿色生态产业链条。

  缔造美丽家园,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社区发展的进程中,许多干部和群众提高了节能环保、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但是仍然有一部群众甚至干部对自身的环保意识要求很低。社区书记在缔造美丽家园的具体工作中,要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积极主动地加入到美丽家园的建设进程中,严以律己,用实际行动带领社区其他干部和广大群众,切实提升干部群众的认知理念,让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并顺应自然,做到绿色出行以及绿色消费,让绿色成为一种时尚,从而养成勤俭节约、自我约束的良好生活习惯,为创建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要做维护基层稳定的急先锋。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逐渐涉及深水区,这既是发展的黄金期和改革的攻坚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和问题的多发期。改革和发展说到底都是为了百姓的生活,因此改革的矛盾也绝大部分暴露在基层。社区支部在基层第一线,可谓任重而道远。要想发挥社区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牢牢维护住基层的稳定平安,就要社区书记做好维护基层稳定的急先锋,急百姓之所急,先干部之所先,深入问题前沿,主动排查矛盾,尽力减少纠纷,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社区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的

  社会环境。

  社区书记必须做到及时沟通,尽快反应。要畅通与群众沟通的渠道,通过设立民情信箱、社区书记民情热线、建立民情信息联络员等方式,对所在片区群众反映的诉求、意见和建议迅速了解,及时反馈,尽快处理。要保持主动性,深入居民楼栋,到背街小巷,进房前屋后,收集信息,征求民意;要保持敏感性,特别是居民中带倾向性的苗头,要及时反应,尽快处理,防止问题数量积压、性质转变;要保持前瞻性,对社区矛盾隐患要超前思考,前瞻思维,防患于未然。

  社区书记必须做到落实机制,扎实推进。要落实好社区问题周期排查制度,化解问题苗头,拔除矛盾萌芽。要深入推进社区治安联防统筹管理,带领社区干部、党员、居民村民代表,建立十户联保、小组联防、村村联动治理机制,扎实做好平安社区建设,完善治安重点地区排查细则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机制。要见微知著,及早发现社区矛盾,切实处理问题,维护基层稳定。要善于联系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在工作中把握主动,在群防群治中维护稳定。

  社区书记应该做到全面排查,妥善处理。要布置安排好社区干部设岗定责的全面排查机制,对社区干部及党员划分责任片区,点面结合,着重排查学校、工厂、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安排好街巷治安巡视,确保治安状况良好,让群众安心。对发生的各类不稳定事件,社区书记一定要及时、主动了解情况,把握事件的性质、目的、趋势。对合理的诉求应主动解决,避免让群众产生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误区;对过高要求应耐心细致做好心理疏导;对以上访为名制造事端、煽动组织闹事的违法人员,要及时收集、固定、移交证据,依法处理。

  二、垒石成山,脚踏实地,以切实的目标引领工作的动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社区作为社会中的基层细胞,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中的跬步、小流。作为社区书记,要咬定目标、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一)要设定阶段一个小目标。每个支部书记都要充分认识自己所在岗位的重要性,明确岗位职责和具体内容,正确行使职权,强化责任担当。要善于将长期目标阶段化,抽象目标具体化,概念目标清晰化,为社区的发展设置阶段目标,明确今年干什么,明年干什么,三年之内干什么,五年之后要达到什么样子。同时必须严格执行,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停步,及时做好发展目标的宣传,让群众有方向、有希望、有盼头。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社区书记只有踏踏实实将每一个小目标完成好、落实好,才能做出轰轰烈烈的大成就。

  (二)要团结带领两委一班人。领导领导,领路指导。只有把社区两委班子领好路、导好向,把两委建设成为一班坚强堡垒,把社区干部培养成为精兵强将,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合力,才能形成创优争优的风气,才能完成服务民生的使命。拿破仑有句名言: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羊,胜过一只羊带着一群狮子。民间有俗语:靠着上级帮钱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事实证明,只要两委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形成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当前,确有一部分社区两委班子存在不团结、不和谐的问题。有的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有的明里添柴,暗中抽薪;本就不及战斗堡垒,还搞堡垒里的战斗;有的会上不说,会后乱说,会上一张蓝图,会后另搞一套;还有的纠缠于个人恩怨,甚至以人划线,拉帮结派。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社区两委的战斗力,导致软弱涣散。

  社区书记要带好一个班子,就必须顾大局,讲团结,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受得住大家的批评,虚心吸取群众的智慧,不能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必须注重工作方法,讲究领导艺术,做到不专断、勤通气、多协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

  同时,要加强两委教育管理,规范完善考勤学习制度,因势利导,做到有爱心、存热心、持耐心和留细心,定期组织业务规范用语、业务规范流程的培训和教育,

  及时发现干部情绪,防止同群众起冲突,将两委管理成高质、齐心、敢为、热情的服务团队。

  (三)要不落下一户困难群众。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更指出要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作为党和政府在城市和农村工作中的基础,社区就是扶贫脱贫工作精准到户的终点线。落下一户困难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就会冷了老百姓的心,淡了老百姓的情。社区书记要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现实获得感,关注低保社保、住房保障、社会救助、弱势帮扶等和群众休戚相关的民生问题,带头学习政策,正确理解政策,广泛宣传政策。执行政策要确保公平,让符合政策的群众充分享受,不符合政策的人群及时退出,不拿政策送人情,不把民生作交易。政策落实要不打折扣,确保及时,足额到位,确保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四)要争取不断带来新变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社区工作也要常创常新。老百姓很实在,只要村支部书记在任期一届能办成几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来,就是一个称职的支部书记。可如果年复一年,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百姓就会有意见。社区书记要争取给辖区不断带来新的变化、新的内容、新的气息,让社区群众感受到社区生命的活力。

  一要主动进取,用好点子带动社区发展。有些社区思想落后,长期停留在等、靠、要阶段,给社区发展带来很大阻力。书记要坚持因地制宜,从本地资源找优势,通过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结对帮扶、引进项目等好点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全村致富奔康新形势。

  二要扎实办事,用硬底子改善社区条件。书记要办好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硬事,如惠农政策落实、村级道路改造、水利设施修复、困难家庭救济、五保老人扶养以及扩大就业、推广科技等各项基础工作,通过改善硬底子,来为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新变化。同时,社区搞建设、办事业,要尽力而为,度量社区经济、

  环境的承受能力,在合理的范围内实施,做到不冒进、不盲目。

  三要高度负责,用宽肩膀挑起社区重担。书记在推进社区发展进程中,要做到承受责任不推诿、碰到困难不退缩、遇见难事不躲避,在上级交办任务时,有主动担当的热情;在谋划决策社区事项时,有敢于担当的魄力;在群众请求解决困难问题或矛盾时,有善于担当的办法,以宽大的肩膀为社区重担承力,给社区带来领导作风新变化。

  三、科学发展,自然和谐,把握正确的原则保障发展方向我们常说,做一个好的干部,大事要讲原则,小时要讲风格。对于社区书记来讲尤其是如此。作为社区发展的带头人,要做好引领群众致富、建设先进社区,只有把握住科学的大原则,以原则保障发展,用规划带动发展,才能让社区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为此,社区书记必须牢牢要把握好四个原则。

  (一)既要心系乡亲,又要放眼世界。习总书记说: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我党一直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三大法宝之一。回顾当年红色岁月,如果不是革命前辈心系乡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乡亲们就不会支持我们,老百姓就不会帮助我们,也就开创不了小米加步枪打赢了飞机加大炮的奇迹。社区书记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耐下性子,把老百姓放在心里面。放下架子,就是要走近群众,闲话家常,少一些文件上的套话,多一些板凳上的谈心;俯下身子,就是要身处乡亲中间、站在地头田间,直面群众生活百态,才有机会倾听到群众的意见建议,才能真切看到群众的困难疾苦,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耐下性子,就是要学会沉潜、避免浮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时刻把百姓冷暖挂在心上。

  在心系乡亲的同时,社区书记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内自省,还应该打开思路、放眼世界,向兄弟社区、先进省份,乃至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学习。目前,有些发达国家将最优质的人力物力资源倾注在社区,使得社区服务成为增加社区集体财力、

  锻炼人才的最佳场所。现阶段,我们的社区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同时空间也很大。社区书记要整合辖区资源,精确社区底数,善于用足国家扶持政策,引入中介机构开展社区服务,带领干部群众一同推进社区经济改革,激发社区发展活力,推动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向管理科学、运转协调、分配规范的经济实体转型。

  (二)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绿水青山。社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区书记挖掘发展优势、明确发展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因此,书记要以优化发展环境为前置目标,因事因地施策,引导居民用开放、包容、共赢的理念,谋划社区发展,让外来的资金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同时要充分依托辖区的单位力量,充分利用政府对社区的政策优势,壮大社区集体的经济实力,对接城乡产业转移。尤其是城市中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民生工程项目、重要产业发展项目,社区书记要积极教育引导居民支持重点建设,配合拆迁安置,落实帮扶措施,优化施工环境。通过带领居民村民配合项目建设,来赢得短期工作经费支持和长期社区发展后劲。

  对于社区来说,发展经济是大事要事,但也要注意科学决策、合理施策。习总书记说,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说的是一句惠及子孙后代的重要思想。作为社区书记,不能仅仅关注项目带来的短期收益,更要关注社区的整体规划、环境发展和生态建设。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对资金的使用、产业的选择、项目的研判都要认真严格、细致把关,要把保护环境、绿色发展作为社区发展中的千秋大业来干,坚决不做贻害子孙的缺德事,坚决不做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的糊涂事。

  (三)既要遵纪守法,又要民约村规。社区是社会的基层细胞,发生矛盾纠纷也是家常便饭。社区书记在社区管理工作中,要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比如《村民组织法》《土地管理法》《民事诉讼法》等,积极推动群众法律知识教育,让老百姓可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来解决社区中的相关问题。同时,还要把各项社区工作放在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之内,特别是要加强对干部

  的法律法规培训和监督,防止出现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的现象。

  但是,由于法律具有普适性,必然就存在局限性,特别是每个社区各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区位特征和特殊情况,因此在法律之外还需要社区内部能够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社区书记必须制定好、利用好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民约村规、社区公约。要倡导孝悌友爱,号召居民村民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形成和谐互助的良好风气;要倡导诚信忠厚,提倡居民村民遵守诚实守信、亲仁重义、从善弃恶,形成诚信守德的高尚情操;要倡导奉公守法,针对社区治理的各类事务,要求人们在日常事务中遵纪守法,共同打击违法行为,形成秩序井然的安全环境。

  (四)既要挖掘开发,又要保护文脉。社区体量弱、范围小,因此社区的发展往往不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而是从有到优的再造。作为一把手,社区书记必须着眼于利用原有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如教育、医疗、行业、土地、河流等资源,深入挖掘一批可改可用、可拓可兴的优质资源,延伸资源的服务方式,让这些旧资源能适应新技术、新常态,从而为社区居(村)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由于一些社区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在开发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传承保护、合理开发,很容易出现过度破坏、毁损生态、盲目复制等问题。只有传承好这些文化和特色,社区的发展才更有竞争力,干部群众才更有凝聚力。社区书记必须结合本地特色,精心规划布局,带领社区干部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抓好历史文物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工作,留住文化风貌,激发文化活力,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彰显社区文化,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上下齐心,形成广大群众共同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基层党员干部党课讲稿》

  

  

推荐访问:生态文明党课讲稿 党课 讲稿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