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题党课:如何提升共产党员党性修养,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党员的党性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曾经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养成宽阔的胸襟和眼界、高尚的思想情趣、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这是总书记对党性修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并强调党员干部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做好领导工作的智慧和能力的储备,把党对领导干部的党性要求转化为培养高尚品德和发扬优良作风的自觉性。两个“转化”体现着党性修养必须从理论层面过渡到实践层面的逻辑要求,指出党性修养的关键在落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理论,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正确与否和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志。
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组织纪律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按照党性原则所进行的自我教育改造和自我培养完善。党性修养作为关系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重要问题,受到历届中央领导的重视。
一、党性修养的理论倡导者:刘少奇
刘少奇同志曾说:“为了保持我们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的纯洁,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这是我党最早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史上的重要文献,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相结合,引导共产党员按照党的性质、时代要求,不断加强修养,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读本。此文于1937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作公开演讲,同年8月在延安《解放》周刊上连载,曾被列为中国共产党1942年整风远动的学习文件,1949年和1962年经作者修订后由人民出版社再版,收入《刘少奇选集》上卷,有多种外文译本。
刘少奇关于党性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有详述,归结起来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革命实践活动、共产主义理论教育和通过改正错误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来加强党性的修养和锻炼。
他认为,党员的本质改造,就是用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一切优良特性来改造自己,使自己具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及一切优良品质和美德。刘少奇的党性修养理论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了大量的理论养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代表性文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版于1920年8月在中国出版,160多年来,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据统计,它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已用19种文字出版了上百次,至今已用200余种文字出版。
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特征。《共产党宣言》说: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
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其理论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政党由具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根本意志,其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聚和升华——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
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它秉承和集中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其升华表现为:有科学世界观武装,有崇高理想和信念,有先进组织原则和严明纪律,有为实现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根本利益而奉献乃至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集中体现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每一名党员在入党时面对党旗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高度概括了我们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是否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理念,是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的必备条件,是激励我们在岗位上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二、革命精神的构建体系者:毛泽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建了党性修养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两个基本概念和两个基本层次。一个重要概念是党性,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党性修养。第一层次是党性原则,第二层次是党性修养。
首先提出党性概念的是列宁,他指出,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段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毛泽东发展了列宁对党性的界定,从思想方法的视角对党性做了深刻的论述,他指出,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在刘少奇提出“党性修养”理论的基础上,这一时期党性修养的目标侧重“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着力培养对强大敌人和暂时的巨大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对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无比忠诚坚贞,敢于冲锋陷阵、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要求“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
毛泽东认为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才能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他要求共产党员要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他告诫党员和干部,为人民服务要全心全意、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半心半意。
毛泽东认为,党性就是普遍性,个性就是特殊性。没有一种普遍性不是建筑在特殊性的基础上的。没有特殊性哪里有普遍性?没有党员的个性,哪里有党性?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比如讲政策上的统一,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的纲领以及各部分的纲领、整风、生产等,应在这些原则上,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这是共同的。至于每一个党员是不是不相同?当然不相同……总而言之,党员是有各种不同的个性,谁要抹煞各种不同的个性是不行的。抹煞各种差别,结果就会取消统一,抹煞特殊性也就没有统一性。
把党性与党员的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时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伟大创造。毛泽东作为党的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修养”联系在一起的共产党人,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用他的嘉言懿行忠诚地实践着并发展着共产党员的修养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光辉典范。
三、改革精神的理论完善者:邓小平
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继承了毛泽东党性修养思想的精髓,同时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传统的党性观念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从而丰富和完善了党性修养的思想,关于党员的修养问题的论述紧紧围绕“改革”二字展开。对党性的指导原则作出了特殊贡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远见卓识地确立了三条路线——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深谋远虑地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使党员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献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业,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实绩的先进分子”,“三个有利于”是衡量党员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求党员始终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基本目的,把“三个有利于”和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自身的根本标准,始终关心群众的疾苦,随时为群众排忧解难,用党的宗旨规范党员的言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绝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是邓小平党性修养思想的实践属性。勇于开拓,锐意改革进取是新时代建设者应有的品格,是党性强的标志。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必须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训练,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决策本领,“立足于本职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做一个头脑清醒的实干家”充分体现了邓小平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思想的实践属性。
四、创新精神的理论发展者:江泽民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国际国内的形势出现了种种新的变化,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现实问题摆在了新一代领导人面前,江泽民同志对党性修养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发展。
此时党性修养的目标侧重弘扬“创新精神”和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提出党性修养的新的指导原则,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就为党性修养增添了新的指导原则。
在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用整风精神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对党性修养赋予了新内容。“三讲”教育为新时期解决党内突出问题,使党员树立正确的立场,科学的发展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三个代表”成为衡量党员党性修养的新标准。新时期共产党员必须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主要领导人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与人类解放的目标衔接起来,在继承了发展毛泽东“三育”(德育、智育、体育)、邓小平“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将“全面发展的人”确立为现阶段共产党员乃至全国人民所要达到的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道德修养的目标,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评价尺度、是实现“三个代表”要求的逻辑引申。
五、和谐精神的理论创新者:胡锦涛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党中央在继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党性理论的基础上,着眼于新的伟大实践,围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深入研究胡锦涛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胡锦涛同志深刻阐明了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所以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的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一是勇于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干事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是着力加强自我学习,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三是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切实增强组织观念;
四是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胡锦涛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廉洁自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励,真正做到干干净净办事、堂堂正正做人。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党性修养的目标不完全相同。必须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和时代特征,进行目标创新。简言之,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党性修养的目标侧重体现“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党性修养的目标侧重体现“改革精神”;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党性修养的目标侧重弘扬“创新精神”和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加强党性教育,推动形成了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党性教育,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强调党性教育的目标是使党员干部“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进一步凸显了党性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全党先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今年的主题教育,进行集中性党性教育;
同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将党性教育融入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推动党性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现了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同志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希望在接下来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按照总书记的“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要求,严格按照标准部署落实活动,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步步推进,使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符合中央和省、市、区委的要求,扎实做好主题教育活动。
推荐访问:党课 共产党员 提升 专题党课:如何提升共产党员党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