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情绪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想到情绪,随着带娃的不断深入,自认为自己对情绪了解比较透彻了,无非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上火频次,多用理性去思考问题,不要大吼大叫,尝试温柔和善地语气去说话,同时也能有效关注他人的情绪。
如果再往深入地想,就是尽量让自己做一个情绪积极的人,能够在遇到问题时能正面思考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而不是一遇到事情总是指责别人,将问题放大,却忽视核心焦点是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带着好奇和疑问看完《情绪》后才知道自己所知道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这本书帮助我理清了情绪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以及可以从哪些地方有效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最难能可贵的是从育儿角度分析了一些情绪提升方法。
很早就给贝尔进行情绪概念的输入,遇到哭泣时告诉是伤心、难过了,遇到开心时喜悦、开心、兴奋了,遇到害怕时是恐惧等等。第一次说,是在构建情绪体验,引导他体验每个感官细节。
现在不需要沟通交流,贝尔一看到其他小朋友什么动作或表情,就知道小朋友的情绪如何,从而为自己接下来的行为做准备。情绪概念的输入为贝尔对情绪预测打下基础,贝尔会根据自己已知的经验和感受从而赋予行为之意义。
比如,现在贝尔有一个固定的玩伴弟弟,第一次和弟弟玩时,贝尔不知道弟弟抢滑板车时是直接搂着肩膀倒地,所以第一次委屈的大哭,当时贝尔体验了这种情绪后,他自己所做的反应是记忆。第二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时,贝尔的反应居然是立刻起身,让给弟弟,因为相比保护自己的玩具,自己的安全更重要。第三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时,贝尔的身体记忆和情绪反馈是直接用手和弟弟保持一手臂距离,并用语言告诉弟弟:这是我的,不要抢,不可以,会打你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不仅是地域饮食和风俗的不同,更是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比如借钱,我们一般都是觉得不错的朋友或亲戚借钱,就直接借就可以了。但是有些区域是必须要打借条,并按照银行利息给予结算。也许在我们看来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可能因此结下矛盾的种子,但是对他们来说却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为双方都认可借钱需打借条并按照银行利息计息的方式,所以文化的认可让彼此都能平和接受这种处理方式。
我的表妹比我小四岁,从小感情格外好。从她选择信仰基督教并从事教会工作后,一回家总会被各种反对声包围。有次我和她聊天,她觉得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投身信仰事业,这就够了。现在人最缺的.就是幸福力,知道自己要什么,并能为之努力奋斗就是一种幸福。当很多人总是用物质、家庭等有形的东西来看待时,表妹也觉得很无奈,并为此和亲人发生很多次争执或矛盾。尊重信仰,也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
文化源自自然选择,对我们自己产生影响,但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变得只认死理,不知变通了。而最好的防御就是好奇心,抱有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地域的特点,为理解对方的语言和行为或情绪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十里风俗大不同”,先了解对方的地域文化,再去相处时可能会更加和谐。
理解万岁,很朴实的一句话,却包含着无限深情。我总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在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而在于意愿多强烈,并愿意为此去了解对方所处的环境、文化、习俗和信仰。很多时候产生矛盾、距离,多半都是因为只想到自己,而忽视对方。
情绪不是一个单向选择,我们也在为他人行为承担一定责任,行为塑造了他人情绪概念和行为,简言之,情绪是相互作用并影响的结果,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本书中点出了情绪的本质:责任让我们知道自己才是唯一能改变事情的人。
每当遇到矛盾时,我们总容易从他人身上找问题,认为是别人的行为导致自己所产生的后果。所以都希望对方去改变来适应自己,而不是调整自己去适应周围的人或环境。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不良影响已经对成年后的自己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时,我们所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接受再教育,自我不断学习和成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出阴影,活出自己,也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放下对原生家庭的不满,感恩父母的养育并原谅他们的不当教育方式才是子女最大的教养。
构建每一次情绪体验都是投资,需要培养那些让自己想要重复构建的体验。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就努力去打造他。做积极的事情,强化关于积极正面概念,将这种积极体验重复延续并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把这段话再压缩一下,就是乐观心态。我们都喜欢同阳光乐观的人交谈,因为他们身上总是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正视问题,但更相信会完美解决。
相反,悲观心态的人总是放大问题,充满指责、抱怨,好像全世界都和他作对,但是在抱怨的澡泽里不出来,把每个问题都当成世界末日去对待,甚至上升到人格,用词怎么恶毒怎么来。
有句话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有时积极的能量总是能让我们更多地看到希望,而不是挫折。
有次贝尔不小心摔倒,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可能屁股真的有点疼,看起来要哭了。
我:贝尔,哇,你的屁股好勇敢和机智啊,它保护了你的头和背没被磕到哦。赶紧给你的屁股点个赞吧。
贝尔一听,竖起大拇指给自己的屁股点个赞,然后自己如同勇士一样又没事了。
没有人愿意和总是抱怨、消极、悲观心态的人一起相处。身处多变的时代,我们现在缺的不是奋斗意识,而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信念。现在是由过去的自己打造的,未来是由现在奠定的,与其花时间去抱怨、指责,不如用更多地时间去提升自我。
情绪能力高,一个最有效的方式是学习情绪词汇并能准确应用,做个情绪体验收藏家,积极改变情绪概念系统,让情绪词汇更加丰富。
一般看到笑,总会想到开心、兴奋、高兴,但是如果在和孩子描述情绪时,更贴切地尝试不同词汇:皆大欢喜、笑逐颜开、眉飞色舞、乐不可支、得意忘形、神采飞扬等等,对孩子来说,越丰富的情绪词汇,越有利于孩子情绪概念的认知和预测。
但是对于词汇量实在有限的家长来说,怎么破?可以选择一周固定几个情绪词汇(最好是日常可能出现的场景),不断重复运用,加深孩子对情绪词汇的理解和情绪概念的引入。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和孩子日常对话时总喜欢使用儿化语言:吃饭饭、坐小板板、骑车车。遇到孩子哭了,会说:宝宝哭了,最后孩子也只是学会这种说话方式,一般遇到这样的情况,不难判断孩子的情绪控制也会比较难的,因为如何转换和消解自己无从理解。
昨晚和2岁8月的贝尔在睡前阅读《该洗澡啦!小山药》时,其中一片段是山药讨厌洗澡,给贝尔看山药讨厌的表情。
我:小山药讨厌洗澡,因为会湿漉漉、黏糊糊的,还会痒。那你讨厌什么啊?
贝尔:我也讨厌山药洗澡。(做出讨厌的表情)
我:我讨厌洗头,因为掉头发。(做出讨厌的表情)
和贝尔的日常交谈我更愿意以成人语气去交流,所以现在贝尔对情绪的理解和语言表达也是非常成人化的。
我喜欢阅读,从和作者对话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就是让自己认知提升的过程。遇到好的书籍,如同遇到一个好知音,能解开心中的不悦,并给予答案,让自己在阅读中不断升华提炼自己。
如果说阅读和不阅读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想就是不阅读的人永远是停留在自我,只有和自己相同或同类的才会靠近,最终也只是不变的自我。而阅读却让人能成为海绵,不断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收获成长,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库。
贝尔原来自己吃饭时,总是会出现饭粒撒地上、敲碗筷等行为,直到贝尔在图书馆自选了绘本《恐龙吃什么》时,这种情况彻底终结。只因为绘本上的恐龙能做到的事情,贝尔觉得自己也应该要做到,并以此为榜样。
不要说孩子小,阅读有什么意义?现在的所有阅读都是在积累对书的亲近感,让他明白书能给予答案和帮助,更能给予力量和方向。也让他在日常出现问题时慢慢学会思考和冷静,不再只会用哭和求助来表示。
现在老年养生五要:运动活动、充足睡眠、饮食健康、接触绿植、朋友常聚。而这五点也正是帮助情绪积极正面的有效方式,而这也是我开始崇尚并努力做到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自己情绪更平和了,即便遇到问题或恼人的事情也比较能有效化解或慢慢疏散了。
遇到心情不佳,就是想发脾气时,怎么办?勇于承认自己的情绪不佳也很好。毕竟血气方刚,毕竟熬夜了还要早起上班,毕竟要打游戏没时间去运动,毕竟吃烧烤就是够味,毕竟工作压力大在外有点憋屈。是啊,那就勇敢说出来:对不起,我现在心情不好,等我冷静下再说。千万别在生气的时候口不择言,因为生气如同喝酒,最见人品,不要等伤了人而不自知。
孩子为什么总是更容易笑,更容易忘记不快,现在看来不就是因为在过着老年人养生般的生活么?
情商为何物?以前认为懂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是情商高的表现,现在才发觉:能做自己,并能给别人带来积极正能量的人才是情商高的特点。用《情绪》这本书来总结就是:有效管理情绪、控制情绪并接纳他人情绪。
脾气不好,说白了就是给自己随意发火而不需要控制的借口。我们是自己情绪构建的建造师,作为高级动物的我们,修炼情绪是终身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