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8篇

时间:2022-11-06 09:50:14 来源:网友投稿

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8篇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文)  一、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领导不重视、工作难以开展“三资”管理工作,牵涉到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8篇,供大家参考。

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8篇

篇一: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文)

  一、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领导不重视、工作难以开展“三资”管理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既涉及到村民与村组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了村M与分管领导及乡镇领导的关系,同时也涉及到村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而如果领导不重视、不支持,作为监管第一线的农经干部来说,相当难以处理,签字报销的凭证,作为农经干部来说,如果存在争议,处理和不处理均会得罪领导或村组干部,而上级领导和村组干部的支持对“三资”管理工作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乡镇领导对“三资”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则会不闻不问,对管理工作经费不能及时拨付,对人员配备不能及时到位等等,严重影响了“三资”管理工作的开展。(二)人员配备不齐,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虽然县“三资”管理中心下发了相关的文件,要求各乡镇根据不同情况,配备不同的管理人员,条件不允许的乡镇,可以招聘合同制管理人员。但综合全县情况看,各乡镇情况差不多,事业单位的改革造就事业人员和公务员之间收入的严重不等,编制内人员不足,而县上虽然条件上可以允许各乡镇自行招聘,但也不能解决相应的经费问题。(三)村组集体资产发包不规范,导致部分收入流失土地、鱼塘、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是我乡村组集

  -1-

  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此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程序欠规范,个别村组主要干部搞暗箱操作,大部分村组进行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不进行招投标,甚至于相当部分资产就发包出租于村组干部或其亲戚好友手中。二是发包出租手续欠规范,致使违约等现象经常存在。口头合同多,书面合同少;即使签定了书面合同,也是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加之村组领导不愿得罪人,所以导致在合同期发生纠纷,均是集体一方受损。

  二、进一步加强村组财务管理的对策措施(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进一步提高乡XX委政府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可以成立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将村组“三资”管理纳入XX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村组干部考核的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与村组干部的奖惩挂钩。将工作较好的村组作为XX风廉政建设的示范村组,作好带头作用,以点带面的推动全乡的基层XX风廉政建设工作。(二)上级部门加强对“三资”管理的重视,解决“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人员严重不足问题提高财务人员待遇,缩小与公务员之间的差距,加强编制人员管理。完善村组财务人员使用和管理制度,改变现有人员参差不齐,流动性较快,报酬较低,工作较累等情况。建立并实施完

  -2-

  整有效的奖惩制度,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对积极参加工作或者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等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有显著贡献的财务人员,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激励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对工作不积极,或者因个人原因造成公共资产损失或重大经济事故的村级财务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以督促村财务工作人员工作细心,耐心。

  (三)规范村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想要建立完整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先落实好村组的资金监督体系。完整的资金管理监督体系是由资金来源管理,账务报销管理,逐级审批管理及票据理财管理等多方面财务管理制度组成的。村级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账目清晰完整,核算及时,入账及时。而且乡上要协调县级部门出台相应措施,规范村组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相应的标准及核定每年的定额,同时各村组分管领导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村组财务的管理,使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能够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四)清晰完整的财务台帐乡村“三资”管理的基础是资产的清算及清晰程度。要保证乡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相关单位应该组织由群众代表、村级干部及村民委员会和乡村集体经济负责人等不同阶层共同组成的资产清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乡村集体资产进行清理、核查。该小组不但要对集体资产进行定期的清算,还要对集体资

  -3-

  产不定期惊醒摸底清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乡村资产管理台帐,对所有账目进行登记造册,做到所有账目一目了然。在此过程中,如果有成员对资产的登记或者核实公示等存在异议可以逐级上报复审并由小组成员集体确认后上报上级部门进行核实。清算排查小组要以已有的村级账目为依托,逐一核实,逐一清算,做到账目与实物相一致。对已经存在或者历史遗留的账务问题及时解决、登记在册。所有账目都应当逐级提交上级财政部门进行核实。所有债权能清收的坚决予以清收,对已经形成坏账的要查明原因,写清情况,上报乡“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核准后予以核销。

  -4-

  

  

篇二: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前些年村级三资管理上较为混乱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村级财产损失严重比如违觃収包三资收益管理丌善收支挪用丌过败坐收坐支支出丌觃范财务丌公开戒公开避重就轻群众监督麻木村干部存在经济问题三资底数存在瞒报漏报私设小金库资源权属丌明清产核资登记丌实村级缺少与业癿财会人员非生产性支出比重过大招待费过高支出票据丌觃范白条报败等现象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篇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矛盾与信访事件频发,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基层党组织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通过乡镇经济责任及涉农专项资金审计、农村“三资”管理审计调查等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突出,亟需整治。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三资”监管机构履职尽责不到位,监管流于形式。

  1.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履职不尽责。各乡镇虽然均以文件形式成立“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但执行中存在部分单位未严格履行《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

  2.“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履职不到位、监管乏力。一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动态管理不及时,资产、资源台账登记信息失真,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二是农村集体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对农村财务监

  管流于形式,沦为村级财务记账员和会计凭证保管员,不能保证村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三是对村级资金使用情况监管不力。村级资金拨付使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通过村支书或会计个人银行卡进行结算;村级资金使用村支书既是审批人、经手人又是报账员,村级资金使用脱离监督。

  3.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履职不到位,机构形同虚设。一是乡镇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人员由财政所人员兼任,缺乏一定数量的专职、专业人员,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活动、建设项目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二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只有少部分通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发包,各乡镇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不按规定程序交易、发包,管理无序,资产资源收益流失现象严重。

  1.资产资源发包、处置不规范。一是未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由各村村支书自行发包、处置现象普遍。二是承包期限过长、承包价格明显偏低。三是超期不缴承包费、提前发包预收承包费、超过合同承包期限逾期发包等现象。

  2.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收益流失严重。一是部分村集体资源由于村民强占、权属不清或未按期足额缴纳承包费导

  致村集体收益损失。二是发包价格普遍低于市场承包价格,导致村集体资产资源收益流失严重。

  (三)农村集体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极不规范,违纪违规问题多发,乱象从生。具体表现为:违反《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建账、报账不及时;村集体收入不纳入“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代管专户统一管理,由村级自收自支;白条报账、借款列支、挪借集体资金、违规开支等问题突出;虚报工程支出套取村级建设资金;收入不上账、私设“小金库”现象屡禁不止;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村民权益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表现为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未通过招投标,或者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建设项目不通过乡镇产权交易平台违规自行发包;村支书本人或者亲属、无公司法人资质的社会个人违规承包项目工程;项目承包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项目违规转包分包;项目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工程质量较差;虚报工程量套取项目资金;工程项目支出票据不规范等。

  (五)村务监督委员会成为“橡皮图章”,村民民主理财有名无实。按照《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定,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村民民主理财,履行审核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审查集体经济组织开支

  并签字盖章、监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等工作职责。目前,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多数未经村民选举推荐产生,而由村干部指定;普遍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对财经法规知之甚少;年龄偏大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一些地方的民主理财小组签章都由村干部掌握保管,村务监督委员会成为“橡皮图章”,村民民主理财有名无实。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以上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存在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村集体“两委”成员素质良莠不齐,法纪法规意识淡薄;三是乡镇农村“三资”监管机构履行职能不够,执行力薄弱;四是各级主管部门、执法机关对农村“三资”监督处于“碎片化”“应急式”状态,未实行常态化监管,也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三、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近些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农村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矛盾与信访事件频发,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基层党组织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乡镇党委、政府和各级监管部门应切实转变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其存在问题

  的危害性,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二)强化措施,加强管理。针对部分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法律意识、财经纪律意识淡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很多漏洞与薄弱环节的现状,各乡镇人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制与财经纪律教育力度,牢固树立对国家法律法规、财经法纪的敬畏之心,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措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三)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乡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等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构应增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改变目前“监管乏力”“流于形式”的工作现状,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配齐人员力量,切实履职尽责,提高执行力。

  (四)部门协同,增强监督合力。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域依然存在各种违法违纪问题的现状,各级监管执法部门应改变“碎片化”“应急式”监督管理模式,加大工作协同力度,形成监督合力。尤其是要强化执纪执法与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严格依法依规处理,绝不姑息。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

  前些年村级“三资”管理上较为混乱,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村级财产损失严重,比如违规发包,三资收益管理不善,收支、挪用不过账,坐收坐支、支出不规范,财务不公开或公开避重就轻,群众监督麻木,村干部存在经济问题,“三资”底数存在瞒报漏报,私设小金库,资源权属不明,清产核资登记不实,村级缺少专业的财会人员,非生产性支出比重过大,招待费过高,支出票据不规范,白条报账等现象。

  农村集体“三资”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村干部长期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村税费改革前,很多村干部对农村集体“三资”观念模糊,甚至一部分干部不懂什么是“三资”,一些村干部经常把集体的当成个人的,致使村集体“三资”流失严重。税费改革后不再向农民收取各种税费,村级资金减少,但因为改革前“三资”管理不善,致使村级债务累累,有些村干部就认为资金少,债务多,无资金可管,后任不认前任账;二、对村集体“三资”监管不严。有些村干部认为,税费改革后财务制度逐渐健全,村干部无机可乘,致使思想上产生懈怠情绪,不愿管,情况复杂,怕得罪人,不敢管,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助长了管理混乱的歪风,给某些投机取巧的干部有機可乘,致使一些集体资产流失;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力量薄弱。由于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一些该登记的“三资”不

  登记、乱登记、错登记,办公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令一些工作无法开展;四、村支两委干部不团结。村支两委不能团结共事、做事不从大局出发,在集体资产、资源处置上优亲厚友或意见不一,造成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不到位。一些司法机关和村监委不能尽职履责,乡镇纪检部门疏于管理,处罚不到位,认为熟人之间不好拉下脸;五、群众监督不到位。群众思想麻痹,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愿去管,一些群众长期在外务工,鞭长莫及,在家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对村集体事情不懂也不问;六、一言堂现象严重。村支部书记一个人讲了算,其他人都不愿发表或不敢发表意见,一些大的开支项目及一些资产资源的处理也只是走个形式,一人表态,众人附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农业部2009年6月29日专门出台了《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对管理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做出了具体的意见及要求。意见中明确指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充分认识管理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建立健

  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有章理事,按制度办事。

  该意见颁布后,各地方政府先后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依托镇农经站,在原建立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基础上,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同时依托镇司法所建立农村项目竞标服务中心,形成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总协调,“三个中心”为依托,“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意见颁布十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成效显著,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加强服务,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管到位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但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长期工作,在“三资”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监管不严、开支不合理、收入漏记、坐收坐支、会计科目混淆、固定资产漏登、账外有账、集体资产资源流失、违规收取罚款、工程不招标或招标不规范等现象。针对“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及漏洞,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及各地“三资”管理措施,结合当地实际及本人近些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一、首先乡镇纪委、“三资”管理中心及村监委在监管和审批及管理上要密切配合,确保“三资”管理不出现漏洞,并成立审计组或请审计部门定期对“三资”进行审计;

  二、在资金管理上严把收入支出审批关,资金的来龙去脉一定要捋清,做到不该收的不收,不该给的不给,不坐收坐支、杜绝账外账。各村监委会要尽职履职,收入来源、审批手续、支出去向做到全程监管;

  三、会计做账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根据收入和开支情况合理编制会计凭证,会计科目要编制准确,防止固定资产等重要的科目漏登或错登。不能认为资金余额与账相符、报表平衡就万事大吉。随时掌握各村资金数额,按月编制会计报表,协助村监委把好资金出入关;

  四、资产管理主要建立资产台帐,详细登记每一项资产的数量、价值和管理使用情况,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规范资产、资源管理,做到账账相符,对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并将资产、资源使用情况定期向村民公开,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五、资源管理主要实现了对可利用资源登记造册,建档立案,逐项登记,对资源管理实施全程监督,便于随时查询。

  六、合同管理主要是建立"合同管理台帐",进行电脑录入,动态管理,通过台帐掌握各村合同的基本内容和合同金额,合同履行情况等,及时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等;

  七、统一招投标管理,对招投标过程进行记录和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促进资源使用合理;八、增强群众监督意识。选派法律意识强,有正义感的群众作为群众代表,对村务公开进行监督;向群众宣传什么是“三资”及“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共同爱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杜绝村集体资源的非法开采,争取集体收益的最大化。

  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是我们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及义务,需要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努力做好该项工作。做好“三资”管理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同时也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创造条件。是推动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前提。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

  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沙洋县为例,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开始,沙洋县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几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开通“村级财务公开内容自动生成”系统,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二是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三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2、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如在清理中发现,洪岭村固定资产账面总额170.1万元,有效资产151.4万元,账实不符达19.5万元,大多数为管理不规范造成。

  3、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4、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5、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

  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二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级资金主体部分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

  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等措施,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民主推选,每年一次。

  5、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政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联合制发“关于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

  6、建立村干部岗位补助财政直达个人帐户办法,解决村干部岗位补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三: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作者:赵志臣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2020年第11期

  赵志臣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台账管理不完善

  农村集体三资的涉及范围比较广,项目比较复杂,部分农村存在集体资金范围不清、具体资产资源不明以及管理混乱,很多管理台账未健全完善等问题,尤其是一些集体土地、惠农资金以及集体收益等项目,这些项目登记不全、不明细甚至存在未登记现象,还有一些台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农村集体三资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产权不清、闲置浪费以及流失严重和私自被挪用的问题。

  2、村务民主形式化

  一些农村干部没有深刻的认识到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村务公开工作做的不到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很多农村基层干部由于文化水平比较低,所以参与村务工作监督的积极性较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内容比较随意,民主制度比较形式化的现象,再加上村民对一些村级事务漠不关心,或者具有错误的认知,从而导致一些基层矛盾冲突。

  3、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

  目前,农村集体三资项目会计和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是由乡镇审计中心负责,而乡镇里的会计和审计人员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并不专业,而且还缺乏系统性的培训,使其专业素养以及业务技能较差,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从而影响着三资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4、监管存在较多盲点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相关司法机关缺乏相应的监督,受到职能限制和违规金额较小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司法机关不愿意介入农村经济管理中。二是相关纪检机关缺乏相应的监督,村镇干部经常在一起共事,在进行违纪问题查处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三是相关村民群众缺乏监督,很多村民的民主意识比较淡薄,没有集体观念,一些有知识、有能力的村民也大多走向了城市,农村留下的村民一般都没有劳动能力或者文化水平比较低,他们不了解民主监督,致使某些干部有了可乘之机。四是村监委会缺乏监督,有些农村的村监委会只是形式上的存在,缺乏作为,有些农村甚至未成立村监委会,致使监管不严影响管理效率。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策略

  1、健全三资管理制度

  以划分清晰、权能完整、流通顺畅以及严格保护为原则,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制度改革,优化集体三资管理体系,并且要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开展各项管理活动,不断的进行总结和探索,规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审评的办法,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例如:建立健全台账制度,强化农村集体财产清算制度,加强集体资产监督检查制度等。另外,还可以实行承包租赁管理,如果农村的集体资产需要对外进行出包、租赁,那么需要签订相关书面合同,进行统一编号、

  统一管理,合同中要明确承包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相关书面材料要及时归档,并且如实报备至上级服务中心,以便备案待查。

  2、规范程序,民主决策

  面对一些矛盾冲突问题,为了能够切实的保障基层农民的民主权利,一定要将农村集体资产、固定资产的处置列为村级重大事项,进行流程化和精细化管理,从强化程序的监督开始入手,所有村级重大事项的办理都要履行支部提议、村民决议、政府审核以及集中采购、公开公示的流程,并且每道程序都要在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没有经过村民决议的,政府不予以批准。另外,针对具体问题要出台相关规章制度,例如:农村集体三资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等,用制度约束人、权、事。

  3、加强队伍建设

  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监督和指导,加大经管人员的建设力度,首先,乡镇政府做好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工作,并且在经费上能够保障农村集体三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加大培训力度,可以进行集体培训,通过开展讲座进行岗前教育和继续教育,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培训,目的是提高项目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最后,重点岗位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例如:会计人员,要接受经济审计业务培训,全面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通过竞聘上岗的人员必须具有专业业务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素质强、专业技能强以及管理水平较高的管理队伍,有助于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质量。

  4、加强监督体系的建设

  首先,实现民主决策能够从根本上防治管理腐败现象,建立健全委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管理的民主性,不断的规范民主决策流程,包括集体资产的处理、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集体三资制度改革、集体三资管理经费的筹集等,都要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其次,政府要定期对村支部书记、财务人员等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强化其遵纪守法的意识,并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纳入岗位目标考核以及廉政考核中。最后,各级监管部门应改变传统的碎片化监督模式,要加大协同力度,强化执纪执法力度和奖优罚劣力度,对于违反相关制度和农村集体三资规章制度的管理人员要进行追责,严重违法违纪的人员要依法依规处理,对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坚持民主决议的优秀干部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从而带动其他干部的监督积极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所以要引起重视。

  (作者单位:125302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娘娘庙乡农经站)

  

  

篇四: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三资”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体制缺陷监管难深入。现行的“三资”管理实行的是资金与财务代管体制,村级自治,是“三资”使用的主体,而乡镇财政所是受村委会的委托,对其财务、资金代为管理。村集体负责人认为自己的钱自己开支,不受代理部门的约束,因此对本村财务支出的制约和监督有抵触情绪,有意无意放松财务管理或者躲避会计监督,导致村集体与财政所代理会计停留于简单的“报账与审核”关系,造成双方财务管理上脱节;村报账时,财政所代理会计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主要看村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却不知道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因此对其经济活动不可能深入监管。2.村级债务问题难处理。村级各项工程完工后,承包方按照招标合同价款一次性开具工程税票,村集体资金支付能力有限,税票入账后,下差工程款往往计入应付款项中,但农业部明文规定不允许村集体新增债务。村级专项资金又必须进行招投标专项使用,村集体为偿还之前大型工程的欠款,往往造成资金使用混乱。特别是通村公路工程,交通部门按照每公里15万元的指标下拨资金,而一公里的水泥路实际要花费24万左右,国家专项拨款不足,又无配套资金,不做白白浪费指标,做了势必要增加债务。还有的村干部不顾集体经济实力,脱离实际搞建设,导致村级举新债。3.人少事多监管难到位。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

  接面对千家万户,涉及面广,服务项目多,再加上代理会计工作任务重,“三资”中心主办会计一人管全乡镇所有村的账,需要经常与村集体沟通和对账,费时费力。由于精力不够,很多账上需要调账和转账的也都很难处理到位。财政所代理会计人员少,一个人承担多个村的代理记账工作,目前最多的承担了10个村的记账工作,不堪重负,导致“三资”监管乏力和监管不到位。少数财政专管员业务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怕得罪人,报账过程中把关不严、审核不到位,致使部分不合规的业务报账入账,造成了账面上的违规问题。

  4.制度办法执行难操作。《湖北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出台后,一些管理办法在乡镇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如由于各村集体现金余额库过大难消化等原因,难以执行备用金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导致村集体不按时报账,经济活动随意性大,甚至坐收坐支资金。

  二、对策建议1.分类处置,化解风险。清理发现少数村还有“包包账、断头账”。对现有包包账进行审计核实、分类处置、入账化解。采取锁定往年陈账余额,对当前年度收支进行监管。历史积压的包包账处理以后,从严管理今后的财务,每年开展审计检查,杜绝新的包包账出现,对出现新的积压不报账的从严查处。村级工程类支出因其时间跨度长、利益相关多、发生时间不连续等特点,成为监管的漏洞和腐败风险高危区。由财政和经管部门共同研究工程类支出报账审批流程,实行村级报账前移,凡是工程报账必须村委会、监事会、群众代表三方到面,实地查看确认,确保工程类报账真实规范。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目前各乡镇普遍存在部分报账员业务不熟、年龄大等情况,影响了村级会计工作和“三资”监管质量。对村级报账员实行任职资格审批和岗前系统培训,通过考试考核持证上岗。经管局、财政局及乡镇政府要协调配合,对村报账员、村主任和财政代理会计开展专业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首先要明确乡镇政府的主体责任。乡镇政府是“三资”监管的责任主体,要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纳入县对乡镇综合考评范围,切实履行乡镇“三资”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加强对辖区内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及交易工作的领导和实施,加大“三资”管理在村干部工作考核中的比重,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每年组织一次村级“三资”清理核查,对违反“三资”管理办法人员及时进行追究责任。其次要明确“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工作职责。代理会计核算、代管资金,加强预决算管理,监督村级资金收支和资产、资源的动态管理工作,协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监管。第三是要明确村报账员工作职责。办理村内日常经济业务,负责收入的收取、解缴、经费的支出和往来款项的清算工作,按季公开村级财务运行情况。第四是明确财政专管员工作职责。监督村级收支和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拍卖和处置工作;

  对专管村财务实行稽查审计,督促村报账员按季报账,及时向村民公布财务收支、资产、资源运行和变动情况。

  4.加强监督,严肃追责。纪检监察部门要督促主管部门健全“三资”监督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督促财政、农业、经管、审计等部门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计工作,对问题突出的可以通过下达监察建

  议书,督促主管部门限期整改。定期抽调熟悉财务工作的骨干基层纪检委员进行“三资”清理交叉检查,由各乡镇纪委对“三资”大清理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严格核实、按时公示、严格确认并及时上报。由县纪委监察局出台关于“三资”清理的纪律规定,对清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问责追责,对在“三资”监督管理中失职渎职的职能部门及相关责任人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加大村务公开力度,对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的典型按纪律处分条例第111条进行严肃处理,从而在源头上化解村级信访矛盾。

  

  

篇五: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一)资金管理不规范农村资金来源点多面广,管理难度较大。一般情况下,上级下拨的财政资金报账手续严格,上级检查较多,管理规范较多。但对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如资产资源租赁或出售收入、社会捐赠收入等坐收坐支甚至账外循环的问题监管不严,资金管理与核算出现漏洞,是农村干部违规违纪的重点。(二)资产管理不健全首先,资产登记不全面,特别是干部更换比较频繁的农村,有的对集体资产家底不清,存在少登记、漏登记现象。其次,账务更新不及时,新形成的公益资产、捐赠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登记与核算。已消失的资产,没有及时注销,仍挂在账面上。(三)资源管理不重视对集体所有的闲置土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资源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缺失。一是没有详细的登记入账,一些资源被闲置或被私人长期占用,使集体利益受损。二是对闲置土地、山地、林地等自然资源处置的随意性较大,有的闲置土地、林地、山地或水域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对外租赁或承包,期限30~50年,承包人在租期内或对外转包或改变承包性质用途,造成群众有意见、集体受损失、发展受影响。二、形成问题的症结

  (一)乡镇(办事处)重视不够乡镇(办事处)属于最基层政府,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在具体工作中,乡镇(办事处)普遍把扶贫开发、信访稳定、环保攻坚、招商引资、征地拆迁、财政税收等上级关注、考核严格的工作作为重点,聚力推进,而把“三资”管理只作为农经部门或财政所的一项普通业务。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关注不够,人员配备不齐,没有列入乡镇(办事处)重要工作范围,不能有效地为“三资”管理提供保障。财政所或农经站由于职权有限,又不参与农村集体组织具体的经济活动,不了解农村“三资”的具体变化,仅仅是按程序为农村集体组织发生的财务收支记账,充当了农村的代理会计和出纳,其代理职能明显,管理作用难以全面有效发挥。(二)“三资”家底不够清,基础工作不扎实一些村级组织会计基础薄弱,“三资”基本业务功底不扎实。一是“三资”家底摸得不清、登记不全,有漏登、少登、错登现象。二是重视程度不够。多数村委(社区)重资金,轻资产、资源,从而使“三资”管理变成“一资”管理。(三)“三资”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村级组织对集体资产或资源进行出租或出售时,受人为因素影响不招投标;有的村级组织在对集体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时随意性较大、主观意识强,擅自违规变更工程相关事项,加大工程支出;有的合同权利明显不公、期限过长,违背合同法规;有的资产收益不入账或部分入账,搞账外账,资金体外循环;有的票据不规范、手续不完善。(四)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受村级组织换届影响,一些村级组织财务报账员多次更换,财务手续移交频繁,甚至糊里糊涂移交,使“三资”管理工作缺乏持续性、连惯性。有的村级组织财务人员不懂财务,充其量是一个单据收集员,给“三资”管理工作规范化带来较大影响。

  (五)财务管理不到位一是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不到位。由于“三资”管理受上级农经部门和财政部门双重管理,存在都管都不严的现象,往往使检查监督的效果难以体现。二是农村村级组织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不到位。多数村把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尤其是监督委员会主任当作村两委干部使用,安排其承担服务中心工作,发放工作补助。监委会成员没有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责,使监督往往流于形式。三、建议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一)强化县、乡、村三级职能责任县级政府要明确农经或财政两家单位谁为县“三资”管理的牵头主管部门,避免多头管理。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明确专人专管,对村级“三资”管理实施重点指导和监管,列入对村级两委考评的重要内容。各村是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主体,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权责制度,安排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人员负责“三资”管理工作。通过明确县级部门牵头责任、乡镇指导和监管责任、村级的具体经济监督责任,建立责权明晰的管理格局。(二)抓制度落实,保障“三资”管理健康运行

  县、乡主管部门要重点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村务公开制度、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制度、集体工程项目公开招标制度、村务报账制度等,对农村“三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实施专项检查和督导,定期公开,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制度不落实、管理不规范的单位和个人,从严追责问责。

  (三)多渠道提升“三资”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县、乡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三资”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重点对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乡镇、村两级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提升整体“三资”管理水平。村级组织要选拔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年轻干部负责从事“三资”管理工作和财务,对于称职的农村财务人员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对村两委干部要加强“三资”管理重要性的学习教育,加强对“三资”管理制度的培训以及违规违纪追责的警示教育,从而提升“三资”管理相关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四)建立健全“三资”工作监督监管机制县政府、乡政府要强化对“三资”管理的监督监管,积极构建好民主理财、审计监督和监察问责“三位一体”的监督监管机制,让“三资”管理在阳光下运作,真正做到“三資”管理公开透明、规范有序。一是要落实农村民主理财制度。农村要建立完善的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定期进行民主理财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要推进审计监督,建议把农村财务列入审计监督范围,乡镇政府结合审计部门每年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换届前进行离任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要强化监督问责。对一些问题突出、违纪违法的村干部要及时移交纪检部门,执法问责,推进“三资”

  管理工作健康运行。

  

  

篇六: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

  作者:李晓娟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8年第16期

  农村三资管理主要是针对于农村的集体资产、资金和资源进行管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直接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农村三资的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提升对村干部的监管工作,确保相关的管理措施能够得到落实,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虽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制度缺乏全面性,对于资产保值增值制度和监督考核制度没有明确,这就增加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难度。虽然当前农村三资管理主要由经管站负责,但实际上经管站只具备协调作用,并对于实质上的管理职权。基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这也导致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效果并不理想。

  2.农村三资管理的财务管理不规范。在当前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账目不完善,直接用支出冲抵收入及挪用公款的现象。农村资产、资源登记中存在记录不准确及漏记的情况。在财务公开工作中,存在公开不及时及内容不真实的现象,财务公开流于形式,这使群众对农村三资管理的信任度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集体资产和资源的处置程序不完善。当前农村集体资产与资源承包和出租过程中存在严重违规现象,即使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也存不公平竞争的问题,合同要素不全及条款不明,甚至存在没有书面合同的情况。部分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违法违规对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进行处置,并谋取不正当利益,从而导致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严重流失,对农村集体利益带来严重损失。

  4.农村三资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在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缺乏民主化管理,往往由村支书及村主任私自决定,并没有经由村集体成员共同商讨。而且乡镇经营管理站也只是履行了代理记账的职责,并没有对农村业务开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漏报收入、私开单据及公款私用等情况,从而导致村民对村干部缺乏信息,村民与村集体组织之间矛盾不断激化。

  二、关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强化措施

  1.积极实现并完善农村三资动态管理。为了能够提高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水平,需要积极组建三资清产核资部门,并由其来执行清产核资工作,通过核实农村三资各个方面的情况,并进一步对齡情况进行了解,并在产权明晰后进行公示,使民众对具体情况更好的了解。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台账,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农村三资实施动态监管,及时针对于出现的变化进行记录,并做好公示工作,使民众能够对其进行监督,确保三资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在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还要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并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审批制度和公开制度,积极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在拆迁和征用农民土地时,需要确保赔偿措施的合理性,保证赔偿款能够如实的到农民手中,实现对农民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另外,对于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还要加强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全面提高清产核资工作的质量,对农村三资进行整体清算。

  2.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在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为了有效的提高资产、资源及资金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则需要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工作者的行为,并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标准和收支决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对年度财务收支标准进行规范,加强农村基块垒组织建设,强化对资金的图片紧夹,加快推动农村财务收支、民主理财、会计核算和财务公布等内容的规范化管理进程。在农村工程建设项目中实施招投标制度,规范开标和中标的内容,对招标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掌握。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的管理,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3.采用委托代理模式,推行“村财乡管”。政府部门应该在农村实行村会计委托代理机制,该制度能很好的村集体资产存量小、经济业务来往较少的特点,是当前农村管理中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在确保农村的“三资”的使用权、所有权、审批权以及监督权不改变的基础上,依靠乡镇农经部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相关的代理记账协议,通过健全的委托代理机制,加强农村集体资金和会计档案代理,对备用金数额进行严格的核定,落实“村财乡管”措施,弥补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4.加大对农村三资的监督力度。一要审计监督。针对于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主要是以农村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基础,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农村财务审计和专项审计,针对于农民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并对审计结果及时进行公布。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针对于农村集体资金来源及运行情况、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资产承包租赁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及全面监督。对于村干部任期和离任时的经济责任审计要作为审计的重点,及时向广大农民公开审计结果,接受群众的有效监督,审计结果作为基层村干部评价及任用的重要依据。二要民主监督。建立健全农村“三会两公一评”(“三会”即“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两公”即村财收支明细在镇村两级财务公开栏、宣传栏公开;“一评”即监委会成员与民主理财小组共同理财评议票据。同时通过阳光理财、清产核资等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及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使村民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工作中来,强化对财务收支合理性、票据真实性等工作的审核,确保正确行使村级权力。三要社会监督。加大农村财务公开的力度,对农村集体财务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和公开类别进行不断拓展和完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将村内公开与村外公开结合、定期与不定期公开结合、网上与公开栏公开结合,从而更好的对农村三资进行公开,使群众能够对三资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广泛接受不社会监督和质询,在保障群众参与权及监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村三资管理的水平。另外,建立农村定期咨询和约谈制度,由基层农村负责人面对面解答群众对财务收支的疑虑,强化村级财务民主评议;重大问题由乡镇纪委对村级责任人进行约谈,帮助农村干部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引导和支持农村负责人放心大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篇七: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尤为重要,应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如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管理混乱、形成损失、违法违纪,一定对追究责任、严肃处理,确立农经部门在“三资“管理工作中的地位,真正承担起“三资”管理工作的任务

  刘改玲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农村干部群众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是农村各种矛盾的集中点,事关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大局。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尤为重要,应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一、存在的问题1、资金管理不到位农村集体资金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对于上级安排的专项资金,由于检查严格,管理较为规范。但对自有资金、捐赠资金等,则存在管理松散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集体土地和集体收益的一些项目资金,不进行详细登记,存在公款私用,并设立“小金库”。甚至有些村的负责人存在违规经营现金的现象,时间长了必然导致非法占用、私自借出或挪作他用,还有白条入帐、坐收坐支,使用不规范票据等问题。再就是非生产性开支过高、过乱,并且随意性大,库存现金超限额。2、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不健全,台帐不完整,集体资产购置、处置等不按规定程序操作,随意性大。特别是对社会捐赠资产及倒闭后的集体企业资产,不纳入会计核算帐登记管理。购置大额资产不经过村民代表讨论,主要负责人一人说了算。购置手续不完善、处置随意、财实不符。有些村集体房屋资产产权不明、管理乏力。甚至把集体资产无偿借给别人使用。不按照相关规定和规章制度来进行资产的处置工作,缺乏合法的程序和流程,手续不规范,给农民的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3、资源管理不健全

  .

  有的村对村集体的土地等自然资源不进行彻底清查,登记不够清晰、完整。对土地资源漠不关心,导致有些土地被其他个人或私营企业长期无偿占有。很多村委负责人对本村辖区内的集体土地、国有土地分不清楚。由于资源性资产底数不清、底子不明,管理混乱,导致资源价值缩水,使用性质改变,损害了村集体的利益。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不健全,有制度难执行也是当前三资曾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一些集体建设项目不按建设招投标办法操作。有些经营项目不经民主讨论。有些村委存在“一言”现象,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不能起到监管的职能,村务、财务公开仅仅流于形式。村民无法真实了解村集体的部分事项情况。民主监督不力成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的主要成因。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农村集体“三资”的体外循环,容易造成集体利益的流失,有碍于三农工作的发展,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相关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

  二、解决“三资”管理问题的对策。

  1、明确职能划分、强化责任意识

  要明确划分新时期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能。乡镇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认识,指定专人负责“三资”管理工作,成为监管组织者。明确细划职责,建立健全责任制。农经部门要行使具体职责,统筹安排各村委会计、报帐员建立台帐,做好三资统计工作。村委会要做为监管主体,做好清产核资工作。财政、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通过统筹协调,充分发挥部门优势,针对各地特点制定监管模式,确保三资管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保证村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收益。高度认识“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将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2.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日常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制定三资管理监督审批制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制度、资產购置处置制度、清产核资监管制度、土地确权登记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积极构建信息平台,加快推进信息网络化管理,将三资实物、原始凭证通过拍图、扫描上传录入管理系统。实时传递、查询、监控资金、资产、资源数据的管理情况。如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管理混乱、形成损失、违法违纪,一定对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各级纪检监察部f-I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解决工作中的矛盾

  .

  和问题,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同时要注意调动和发挥纪检小组的监督作用,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顺利推进。3、提高队伍素质、加强村务公开要切实抓好农经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明确农经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定期对农经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确立农经部门在“三资“管理工作中的地位,真正承担起“三资”管理工作的任务。村委会要成立三资管理小组,完善三资管理工作。乡镇农经站配合村会计、报帐员做好每年两次的村级财务、村务公开,使农村“三资”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农村三资管理,一定要把上级要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创新管理方式,实施村村互审等机制,模清“三资”家底,让管理更加精准有效。4、创新监管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强化农村“三资”管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把村集体“三资”管理纳入“三农”工作总体格局,并与时俱进紧贴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布局,依托专业化力量、互联网创新手段,多措并举推进三资管理提挡升级,努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村级财务管理要在原有基础上,引入“第三方代管”和“第三方审计”新模式,做到集中核算、多方审核、出纳委派、会计互换记帐,实现村级财务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审核,透明操作。使三资管理相互牵制、多向监督。农村产权交易实行信息服务平台联网运作,有效厘清权力与市场的边界。村级资金结算由现金向刷卡进阶,实现现金结算可留痕、可查询和可迫溯,切实提高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各级相关部门要制定三资考评制度,定期考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职责履行及任务完成情况。每年要举行民主测评会,把考核评议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优胜劣汰,奖优罚劣。构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农村“三资”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对农村集体“三资“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保障三资安全,从而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篇八: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2015年第4期

  刘淑华

  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多,村级组织负责管理的修路、新农村建设、征地拆迁等方面的款项也明显增大。实行“村账乡(镇)管”,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预防农村职务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落实不够到位,诱发出一些村干部的违法违纪现象,疏远了党群关系,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及村民之间的和谐。

  一、存在问题及表现

  从近期部分地区通报的审计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资”动态管理不到位,账实不符。从账面上看,部分村存在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不符,主要是陈年老账未及时清理核对且未按程序审批后进行调账处理,实物下落不明情况较多。在资源性资产管理方面:部分村存在动态登记不到位情况,有的村存在出租、拍卖土地未纳入台账管理。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备用金管理不严,使用超过核定的额度。

  2.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不严,拨付审批程序不到位。有的村超审批额度使用资金;有的村审批程序不到位便拨款,有的村超额度未审批;还有部分村存在大额度专项项目建设事前无协议事后无主管单位验收。

  3.经济合同管理不规范。一是存在所拟经济合同不严谨,经济合同主要要素不全。有的签订的合同无标的额;有的未填写日期、金额;有的大小写不一致;还有合同不是单位法人代表签字等现象。二是经济合同兑现力度不够。有的村存在承包户长期拖欠经济合同承包款。三是个别村存在经济合同无“三资”交易所鉴证甚至暗箱操作。四是到期合同不及时续签。

  4.村级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居高不下。近年来,一些村干部打着争取上级资金扶助、外援资金以及洽谈招商项目等旗号,公私不分,用途不清,事由不明,混淆事实真相。造成部分村招待费开支数额超过10万多元,个别村年招待费还超过30万元。

  5.会计基础工作欠缺,财务手续不规范。部分村存在以下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是报账手续不规范,按照现有的农村财务报销制度规定,开支票据必须有经办人、证明人、村民委员会主任签字才能同意报销。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票据只有经办人、负责人而无证明人,有的票据只有负责人而无经办人和证明人;二是票据来源不规范,有的用汽油、柴油发票代替运输发票或施工发票;三是票据审核不严格,个别村、组干部为截留部分资金以及报销不合理费用而使用虚假票据,进行虚报冒领,造成假账、糊涂账,致使部分人从中谋取了不正当利益。四是原始发票为不合格或错误发票,如批量开支无清单、所附原始单据不全、不能充分证明该项经济业务、所附原始单据与经济事项不符等等。

  6.村务公开制度不落实,村民知情少。虽然政府都规定了比较完善的村务公开管理制度,但实际工作中落实不到位。一是村班子不重视。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主要来自上级拨入的一些款项,不再向农民收费,而且实行了“村账乡(镇)管”,一些村干部就认为没有必要再跟群众公示账务。二是公示内容不全面不细化,既使公示,也是避重就轻,大多只公示“村账

  乡(镇)管”账务上的收支情况,对详细的收支情况不作说明,村民即使看了,也是摸不着头脑。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未按严格的程序办理。有的村搞建设,事前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不听取群众意见,事后村民闹意见或反馈一些财务问题时,村干部却采取回避态度,置之不理,甚至采取压制措施。村监督委员会监督不到位,使得村级财务无法在阳光下运行。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产生,其主要是因为乡村两级对财务工作重视度不够,监管不到位以及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不高造成的。在实践中,乡(镇)政府重经济发展、地方稳定工作而轻财务管理工作,因为村民自治,乡(镇)一般在监管村级财务中有为难情绪,具体原因如下:

  1.乡镇对村级财务没有管严、管死。一是乡镇代管的村级账务大多是财政收入补助,对村的非财政性收入(承包费收入、村办企业收入以及村集体经济的房屋租赁收入等)没有管住;二是资源性资产未纳入账务中核算,使得无法对村的资源性资产收益进行监督,容易造成流失,引发腐败。

  2.由于制度的原因,乡镇农村财务代理中心对村级财务的核查难度较大。一是认为村集体是自治机构,不易多管,对村干部报上来的支出只是做账、报表。二是对一般支出只要票据正规,审批程序到位就准予入账。由于工作量大,实际支出难以逐笔核实,有时也使得一些不合理的支出“合理化”;三是在例行的对村财务审计监督时,也只是重点审计乡镇代管的村账面情况,账外的情况审计由于数量大、范围广、时间紧,难以做实。

  3.村监委会对财务监督职能缺失。现阶段村监委会对村财务工作监督流于形式,不去管也不敢管。村监委会本是村民们选出来代表大家对村委会的各项事务进行审查监督,但实际中,由于村民选举制度实施中的不规范,这些监委会的成员都是被人为内定了的,再加上其待遇由村委会负担,所以他们对村财务工作一般都是不管不问,审查监督职能完全缺失。

  4.个别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够。一是对“村账乡(镇)管”存在认识不清,部分村干部认为农村村级财务是村民自治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改变村所有权和支配权的提前下,实行“村账乡(镇)管”,完全是政府强制行为,加上财务规章制度、办事程序较为复杂,一些村干部把“村账乡(镇)管”当做一种负担和障碍,对这项制度不支持。二是为“官”动机不纯,部分村干部当“官”是为了给自己挣面子,图吃喝,利用职务之便赚取一些利益,如将自家花费混到村开支中一起报销、承包和变相承包村上工程建设项目等。三是霸权思想严重,搞“一言堂”,在村事务财务管理上听不进去其他村干部及群众的意见,自己搞独权,甚至利用自己的权势排挤他人。四是财经法律意识淡薄,有的村虽然设有会计、出纳人员,但他们只是充当了记账的工具,没有起到监督管理村财务作用。

  三、对策及建议

  由于以上的原因,造成村级财务管理不严、不全,诱发了部分村干部违法违纪,群众上访、缠访等事件的发生,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政府要加强对村级财务监管力度。一是乡镇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把村级财务管理当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大事来抓,认真落实“村账乡(镇)管”各项制度;二是规范财务管理手续,会计代理中心工作人员必须严把审核关,审查村级报来的每一笔收支单据的合理性、合法性、正确性及真实性,对不规范的票据坚决不予入账;对未经村监委会审核的票据坚决不予入账;除报账员外,其他人一律不得经手钱物。对不按规定报账、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的,除对责任人做出处理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三是充分发挥乡镇财政专管员的作用,对大额、非正常的财务开支进行核实证明;四是乡镇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对各村账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推荐访问: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对策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