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论文8篇

时间:2022-11-06 10:25:13 来源:网友投稿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论文8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论文  浅谈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研究我国江苏省服装贸易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论文摘要:纺织服装一直是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论文8篇

篇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论文

  浅谈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研究我国江苏省服装贸易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论文摘要:纺织服装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要而且多变的市场。每年服装出口量位居世界首位。这是因为我国从国情出发,适应了国际市场的需求,满足了国际市场对中低档服装的需求。但是,该市场受国际影响很大,行业效益对国际市场竞争影响也很大。所以,中国服装业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许多困境。本文系统,我国服装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装贸易的行业特征,产业关联度,行业外向度和市场需求,指出我国服装贸易的不足之处,得出我国服装行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国际竞争策略。

  论文服装主要困境品牌经营一、我国服装经济运行现状(一)发挥产业集群地区优势,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特点服装产业集群区具有极强的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并以特有的高产业效率,低成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和订单。同时,产业集群地区较好的服装产业基础,快捷的信息,世界一

  

  流的生产厂房设备和政府的支持,也是这些地区成为海外投资的热点,产业集群地区服装生产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二)适应市场国际化,产业升级的需要,骨干企业的经营方式正在调整

  为了适应市场国际化和产业升级,一些大企业将生产经营,资本运营结合起来,开始在国际投资上加大资本融资,逐步实现资本国际化,并聘请发达国家设计师,工艺师,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专家,管理专家来工厂认职。

  (三)休闲风推动了市场细分和产品结构的多元化,系列化趋势

  正装休闲化已经成为我国服装的一个主流,同时,品牌多元化在近年来的服装行业内也.哨然成风,这是我国国内大众衣着消费向高品质,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产品差异化的需求,有利于改变我国服装也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的局面,不仅给大企业创造品牌,提高竞争力带来了有利的时机,同时市场细分也给众多小企业争了一席之地。

  (四)设计队伍的成长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时装业的发展服装企业在竞争中成长的大批优秀青年设计师逐步走向成熟,如今已成为中国时装业发展的骨干。这对摘掉以往中国服装只是加工好的帽子,从而提高附加值,将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五)服装行业的团队意识有所增强在集群区内体现了企业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团队意识到需求,已初步形成企业间的密切关系,组织意识和合力作用。同时,在大行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较强的大局观念,能形成统一意识。不少企业既珍惜自己的竞争力,又珍惜来自群体的无形资产,团队意识是服装产业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二.我国服装出口的困境服装加工属于看样下订单的行业,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造成订单分散,竞争加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出口产品数量上升,价格下跌。我国服装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虽然初见成效,但出口市场的集中度问题依然存在,加之部分企业因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致使某类产品大量涌入进口国,不仅大大增加了进口国反倾销的概率,同时也导致我国出口服装产品价格无法上场。(一)缺乏品牌优势一个成功的企业要从品牌上去获取利润,而不是只赚取低廉的生产加工费。是缺乏品牌优势,我国服装产品价格卖不上去的重要原因,是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营销策略不得当,单纯依赖大路货,低价位战略等打入国际市场。(二)新的对华限制

  

  目前,中国服装业的国际依存度高达50%以上。据测算,中国服装出口每下降1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就要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就会有3万多人失业。服装行业不仅要从外贸出口的金额,更要从考虑就业因素来评价美欧设限带来的影响,通过提升质量,技术,品牌等综合优势,确保国际竞争力,保持稳定的国际市场份额。

  欧XX家正在通过一定的方式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随着中国人世和纺织品配额的逐渐取消,欧盟,XX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制定一些针对中国纺织服装进口的政策。

  1.市场保护措施为了应对中国入世,欧洲委员会实施了一项只针对中国产品的新规则,包括设立过渡性的市场保护机制。根据我国人世协定书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规定,假如中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出口的产品数量增加,并扰乱或将要扰乱市场,有关成员国有权激活市场保护机制。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大,价低,很容易被认为是扰乱市场秩序,或从数量上占有太大的市场份额被认为是对其他成员国的产业产生实质性的损害。2.服装出口附加值太低且面临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在出口中,中国服装业一直以自己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为主,而科技含量高,利润高的纺织品服装较少。近些年来,又

  

  面临来自自由贸易区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严峻性。目前,欧盟自由贸易区内有52%是内部贸易,北美自由贸易区内有38%是内部贸易。

  三.解决我国服装出口的对策l、实施品牌化战略,强化品牌保护意识。品牌最能体现民族工业的特点,不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且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驰名品牌既是出口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也是守住国内市场的护身符。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应增强品牌保护意识,特别要保护国有名牌。加强品牌在境外的注册工作,使名牌产品获得法律保护,这是保护国产品牌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国内,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特别是市场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的名牌决不能在与外商的合资过程中轻易放弃。2、充分发挥营销中的政府职能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关系到国家形象的改善和知名度的提高。因此,在企业对外贸易的品牌营销中,政府有关部门应有明确的观念和政策导向,为企业创建国际名牌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l、把发展出口名牌产品纳入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扶持有市场、有前途的民族品牌产品。

  

  2、加大实施名牌战略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名牌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有关法规和政策,阻止外商以合资等手段吞食我国品牌,督导我国品牌境外注册,保护国有无形资产。

  

篇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论文

  在全球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尤其在战略论证分析时依据企业的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客观评价既要综合分析企业内部条件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又要考虑对各东道国经营环境差异的适应性低成本原材料来源和全球规模经济效率全球性竞争条件在一个东道国采取的战略行动可能在其他东道国中产生的影响等通过一体化领导对分散于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进行统一协调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DOC)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诚信声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年月日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摘要]论文通过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以及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运作的现状,找到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动因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的背景中,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对策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Thinkingofourcountry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toexplorethe

  internationalmarket

  [Abstract]Thispaperfiguresoutcausesandproblemsthatwillbefaced

  withwhen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developinginternationalmarketing,throughtheanalysisofinternationalanddomesticeconomicdevelopingsituationintheeraoffinancialcrisis,andproposesstrategiesandCountermeasurestodeveloptheinternationalmarketfor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underthebackgroundthattheglobaliseconomyrecoveringinthepost-financial-crisisera.

  [Keywords]post-financial-crisisera;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market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目录

  1引言.......................................................12中小企业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23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必要性与面临的突出问题............4

  3.1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43.2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必要性和动因......................4

  3.2.1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必要性............................43.2.2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53.3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分析........................53.3.1国家政策支持.......................................53.3.2经营机制灵活.......................................53.4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面临的突出问题..................63.4.1外贸信息渠道不畅...................................63.4.2企业自身资源有限....................................63.4.3融资困难............................................64实证分析...................................................75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与建议............................95.1.制订长期战略决策.......................................95.2加入国际分工协作........................................9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5.3选择合理经营区位........................................95.4建立产业集群组织........................................95.5采取差异化的战略.......................................105.6以独立贸易为主的跨国经营...............................105.7加强培养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105.8拓展电子商务...........................................106结论......................................................12致谢........................................................13参考文献....................................................14论文评定表..................................................15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1引言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经济真正融入了世界经济的主流,参与到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目前,随着我国贸易顺差屡创新高,开拓国际市场是我国诸多企业的必选之路。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必须与世界经济接轨,走国际化经营的路子,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吸收了80%左右的就业,提供了全国外贸出口60%以上的货源,其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和40%。[1]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因素如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正逐步被知识、信息、人才所取代。在信息时代,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只要拥有了知识、信息、人才,企业就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这就使得中小1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成为可能。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不出国门即可进行跨国运营。

  因此,要持续地分析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难,研究搜集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和建议,以便应对万变的国际市场,让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1]朱宏任,中国(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2010年1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2中小企业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

  20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欧元区、日本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降到2.5%,2009年更是出现了二战以来首次的负增长。

  面对危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包含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大国的20国集团(G20)取代原有的七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协调的重要组织。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积极倡导下,金融危机后,20国集团先后召开了3次首脑峰会,并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刺激世界经济增长的行动计划,刺激本国经济,以配合全球应付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联合干预下,这些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到2009年下半年,各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2009年第3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了2.8%,中国增长了8.9%,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国际原油价格也在2009年10月回升至80美元一桶,创下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由2009年的-1.1%上升至3.1%,世界银行也预测2010年全球GDP的增长将达到2.7%。

  但全球经济的发展是否彻底走出了低谷,目前的复苏能否持续下去,仍然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内部的不良资产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据统计,全球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潜在损失高达3.6万亿美元,至今尚有一半未暴露出来。这些金融体系内的不良资产一旦全部暴露出来,市场上再有一些风吹草动,可能会急剧恶化。2009年迪拜世界宣布推迟支付三十几亿美元的债务,马上就影响了全球的金融市场。还有希腊政府的信誉被降级,它的国债被降级,也一下子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这都说明全球金融体系虽然大体稳定下来,但是十分脆弱。

  第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运用正在走向极限。首先是财政政策的运用。各国的财政赤字都创造了二战以后的最高记录。欧洲、美国、日本,各个发达经济体的财政状况都非常不好。据美国穆迪氏投资服务公司统计,2007年到2010年,全球公共债务将增加约15.3万亿美元,其中八成来自西方七国集团。当前部分欧盟成员国的公共债务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50%。截止2009年9月25日,全球政府债务总量创新高,达到36.237万亿美元,增速也达到13.21%,因此,各国想用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已经力不从心。其次是货币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各国普遍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方式,但目前,各国的利率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利率已经非常低了,如美国的利率降到0—0.25。因此,再运用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大。

  第三,发达经济体面临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美国2009年10、11月份的失业率高达10%,是2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虽然2010年1月份的失业率稍有下降,但仍高达9.7%。美国劳工部2010年2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22000人,至496000人,为2009年11月14日以来的最高水平,且远高于市场人士预期的减少13000人的水平。此外,持续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也有所增加。欧元区仅在2009年11月份就新增失业人口10万人,总失业人数达到了1570万人,2009年12月份失业率在欧元区成立十年之后首次升至10%。根据欧盟委员会2009年12月份发布的预测数据,欧盟27国的失业率在2010年将上升到10.3%,总

  2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失业人数将达到2800万人。发达国家失业问题解决的前景非常不乐观,特别是这次失业涉及到一些结构性的问题。结构性的转换使得将来的就业前景非常困难。就业是民生的根本,失业率大幅增加,将会继续打击发达国家的消费,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经济复苏变得更加缓慢和艰难。而在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贫困国家,高涨的失业率正有促使社会动荡的风险。

  第四,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倾向。在世界经济尚未复苏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经贸组织报告显示,2009年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了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公开出台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如美国2009年初通过的838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即规定,必须使用本国制造的产品。

  第五,美元汇率加剧动荡。美国长期进行负债经济运行,大量对外发行国债,并且美国社会福利支出消耗掉了大量财政收入,政府债务日积月累,使得它成为当今对世界其他国家负债的冠军。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后10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总规模将达到约9.05万亿美元。这种状况将加剧美元汇率的动荡,从而影响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1]。

  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正常的融资渠道,在上游能源原材料大幅攀升,用工、融资等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生产经营比较困难”。

  中小企业存在“温水煮青蛙”的困境。生存成本上扬使得资金吃紧后,营销支出进一步缩水,而这对品牌弱势造成业务拓展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讲,无非于饮鸩止渴[2]。

  “未来很长时期,中国经济都将处在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局面下,博取微薄利润粗放发展的中小企业将被残酷淘汰。”研究中小企业的专家陈乃醒警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复杂的时代特征使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面临六大困境:(1)招工融资难。(2)准入门槛高。(3)税费负担重。(4)企业利润薄。(5)转型压力大。(6)发展环境差。根据《2010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显示,73%的受访企业表示“人工成本上升”是“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比2009年提高了11.7个百分点,排在所有16个选项的第一位[3]。

  3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3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必要性与面临的突出问题

  3.1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我

  国中小企业约在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提供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正成为我国创新的主力军。目前,中小企业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不少中小企业已经从早期的加工、贸易等领域,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目前中小企业在不少地方已形成产业群,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协作的基础,成为大企业配套的供应商。很多中小企业向“专、能、特、新”方向发展,是创新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小企业对外开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据统计,中小企业在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家居用品及轻工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相当大比重;在电子通信设备产品、生物技术等高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出口比重也逐步提高。3.2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必要性和动因3.2.1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必要性

  国际化是中小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中小企业在低技术含量的行业里,国际竞争力非常强。更重要的是,由于外资、内资大量投入,某些低技术行业生产过剩。过剩之后的出路是出口或对外投资,而我国出口大幅度增长,挤占了一些国家的市场,使得某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严重,因此,走出国门、对外投资是必然出路。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国内也面临竞争压力。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跨国公司母公司约有6.5万家,共拥有约85万家国外分支机构,形成一个庞大的生产和销售体系,控制了全球产出的50%、世界贸易的60%和技术转让的70%以及国际直接投资的90%以上。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新技术新工艺的70%以上为全球最大500家跨国公司所拥有,这些跨国公司均在中国登陆。随着我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份额中比例的扩大,他们把更多的制造和研发业务放到中国,这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是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强大抵御风险能力的超强巨型企业。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产生的成本优势日渐削弱,在核心技术、管理能力、资金实力、规模效益等方面的劣势却日益明显。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潮流冲击下,每一个企业所面对的都将是“国际市场”,在经营时所遵循的准则和惯例都将是“国际准则”和“国际惯例”。在国际市场上,跨国经营须针对不同的东道国市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战略。所谓“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单一战略模式在跨国经营中是行不通的。在跨国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尤其在论证分析时,要考虑对各东道国经营环境差异的适应性,低成本原材料来源和全球规模经济效率,全球性竞争条件,在一个东道国采取的战略行动可能在其他东道国中产生的影响,通过一体化领导对分散于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进行统一协调。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比国内市场上更激烈,需要协调、平衡的因素和关系更多。成功的跨国经营企业内部管理都比较完善,有高效的经营、生产和质量控制等部门,其国内经营管理已经进入正常的运行轨道,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可以集中主要精力对付外界环境的变化。在此情形下,企业必须把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放在全球经济总体

  4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发展中去,制订全球化经营战略。

  3.2.2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通过调研民建中央调研组认为,危机往往意味着契机,复杂的时代给我国中小企

  业带来多重发展困境的同时,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最基本动因,不会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改变的,不同的

  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具体原因千差万别,出于各自不同的考虑,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驱使。但是,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从根本上说都是出于整体战略的考虑,即为了寻求更大范围的竞争优势。最基本的有以下几点:3.2.2.1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

  企业从事国际化活动最直接的动因是开发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在需求偏好和消费习惯上有趋同的倾向,这使得企业有可能将产品和服务推向更广阔的市场。3.2.2.2寻找低成本的资源

  企业在海外市场寻找更优质和更低廉的资源,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低成本优势。可以带来低成本优势的资源主要包括原材料、劳动力和技术。3.2.2.3打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的根本性的原因。企业将经营活动领域从单一的国内市场扩展到海外市场,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学习新的技术、管理经验,积累对顾客需求的认识,由此打造出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3.3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分析3.3.1国家政策支持

  首先,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得到中国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包括简化审批手续,下放审批权限,加大对境外投资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等。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也在企业跨国兼并中态度积极,一些并购已明显体现出国家的战略利益。

  其次,超过万亿的外汇储备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再次,中国入世后,与大多数国家签有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这为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和良好的政策支持。第四,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外国投资者持欢迎态度,并提供比较宽松的投资环境。如管制政策松动、投资和贸易体制的自由化、资本的自由流动、活跃的市场中介、新兴的金融工具等为跨国经营提供了方便。

  3.3.2经营机制灵活一是具有规模小适应性强的优势。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

  投入资金少,布局条件要求简单,能广泛地分布于各种环境,甚至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也能生根发芽。中小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组织结构简单,有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投资决策迅速,营销方式有较多的自主权,对市场变化反应灵敏。在

  5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经济萧条时,容易进行技术、产品及经营方式等多方面的调整,一旦市场好转马上就能恢复生产,具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能有效地抵御经济波动,保持市场活力。

  二是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在生产技术、经营、人员素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我国的企业在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以及机电、小规模制造业方面具有传统的比较优势,这种传统产品和成熟生产技术在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相似或略低于我国的区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3.4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面临的突出问题3.4.1外贸信息渠道不畅

  当今我国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主动独立与国外客户联系的能力较弱,往往被动地等待外商或代理商上门联系。虽然大部分中小企业具备了上网条件,理论上具备了拓展全球业务的条件,但是对于如何能够在浩如烟海的、贸易政策、政府干预措施、经济和人文等各个方面,借助国际商务咨询公司的力量,进行细致入微的全面了解。然后制定本企业的对策,即市场前景良好则开拓,否则主动放弃。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不少中小企业对贸易伙伴国现任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以及对某行业国际贸易的态度关注不够,给国家和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事例不胜枚举。

  3.4.2企业自身资源有限不少中小企业受自身资源条件的限制,在从事国际贸易方面,有一定的局限。主

  要体现在:①企业管理体制不合理。大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的民营管理模式,缺少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市场运行机制效率低能,生产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反应不灵,对环境风险承受能力较差;②缺乏国际贸易法规与国际贸易惯例方面的专门知识和经验。在国际贸易资源中快速寻找到本企业所需要的有效的客户信息,还存在很大的盲区。因为企业独立开展国际贸易的时间较短,业务信息网络资源缺乏,在与外商的联系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及时掌握对方的需求,也就不能做出相应的回应。

  3.4.3融资困难融资困难一直是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金融危机

  的爆发又为这一难题增加了新的影响因素,使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无法扩展市场,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这既有企业自身素质、资产规模、信用水平等内在原因,也有担保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不完善如金融信贷条件高、创新产品少、上市直接融资门槛高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6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4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案例珠三角地区典型的新创企业一一东莞勤上光电公司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金融危机后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优势及面对的问题。

  (1)勤上光电公司初始创业与演化成长情况1993年,勤上光电公司(下称:勤上)创立于东莞市常平镇,主要从事五金配件的生产销售。创立者李旭亮先生从建材学校毕业后先被分配到一家国营中外合资企业公司,做了一名普通技术员。几年的技术、管理以及贸易政策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特别是国际市场通行的交易规则,为他以后进行国际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个偶然的机遇,李旭亮先生认识了Everstar的中国区主管。双方决定合作开发一种叫铁架装饰灯的项目,由Everstar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和研发方向,勤上负责研发和生产,此项目开创了将五金与灯饰结合在一起的先河,填补了世界灯饰市场的空白。用铁架装饰灯技术制造的圣诞灯具出口美国市场大获成功。1998年,勤上即开始进行低功率和中功率LED的研发和应用,产品出口欧美等地区;2002年起,勤上在城市亮化工程中大量使用LED光源,成功将LED光源应用在圣诞树、灯画、电动鹿、装饰灯等圣诞产品领域,产品畅销国际市场。2004年,勤上公司通过大功率LED研发与应用开始产业战略转型。2007年初,清华大学和勤上公司实现“产、学、研”联合,共同组建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应用研究院,在大功率LED封装以及替代普通照明应用的开发和路灯、射灯等产品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其中自主研发的LED路灯经测试各项技术指标完全达到国家一级公路使用安全标准,同期建立于大功率LED封装厂,成为国内最先实现大功率LED规模量产的企业,已获国家专利技术50余项;同时,勤上公司和清华大学共同规划出以LED照明、LED装饰灯、太阳能LED照明为核心产业的研发方向,并将其纳入拟上市公司——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如今,勤上公司以LED照明、LED装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为新发展时期的核心业务。

  勤上集团拥有畅通的国际营销通道及遍布全国各省市的国内市场网络,不仅成立了北美分公司等国际业务部门,而且与Wal-Mart、家乐福、HOMEDEPOT、TARGET等全球排名前20位的大型零售巨头及麦德龙、吉之岛等知名零售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勤上产品直接进入其卖场进行销售,畅销远销欧洲、北美等国际市场,其中户外装饰灯、储物架排名全球前两位,烧烤炉排名全球前五位;在占据国际市场通道优势的基础上,以LED照明、LED装饰灯、太阳能LED照明为核心产品的主营业务也将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开辟分公司,同时发展特许加盟、连锁经营旗舰店,成为行业第一。

  截至2009年底,勤上集团已有员工28000多人,许多核心技术骨干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现在拥有厂房面积30多万平米,国家级光电研究中心一个,形成了以光电产业链、五金产业链、燃气具产业链为三大基础产业链,产品涉及LED照明、LED装饰灯、太阳能LED照明、储物架、烧烤炉、金属线材、钢管、电线电缆、燃器配件、模具制造等多个领域。拥有国家国际专利共221项,发明专利占行业总授权发明专利的45.45%。

  直到现在广东省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不但没有受到波及,反而能重生脱颖,频创辉煌。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他们能贯彻落实科学发

  7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展观,尽早进行企业的转型升级。(2)由上述对勤上公司创业成长的案例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和启示:①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初创时期的勤上公司生产销售五金配件,与Everstar

  合作生产的创新产品“铁架装饰灯”的圣诞灯饰畅销美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美国市场的高昂价格带来的价差优势使得企业利润高达50%。

  ②国外庞大的市场。2004年,在中小功率LED照明产品依然收益良好的情况下,勤上公司主动转型,开创性地开始大功率LED应用的研发,至今已成为国内最先实现大功率LED规模产量的企业。

  ③打造核心竞争力。目前勤上已拥有国家国际专利共221项,发明专利占行业总授权发明专利的45.45%,这个成绩几乎创造了国内半导体照明行业核心专利之最。

  启示:在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特别是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背景下,新创企业在可持续竞争力提升方面往往会面临战略定位不准,市场短视,管理和行动迟缓,难以适应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状况。通过对勤上公司研究表明,为避免陷于危机,要求企业家团队持续提升国际战略眼光和竞争主动性,根据国际产业演化的趋势和动态战略及时调整产业方向,提高企业核心产品在国际细分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将赖以生存的异质性资源转化为战略性资源;并通过寻求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而且在企业的战略选择上也是很重要的。

  8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5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的分析以及案例的启示,提出以下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和建议:5.1.制订长期战略决策

  战略决策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的决策。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重组要求中小企业必须重视、研究和制订长期战略决策。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对外投资所占资源的比重要比大企业大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他们总是希望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这是扩展自身规模的必要过程。他们会避开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的长期目标,侧重能很快带来收益的短期项目。这样一来,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产生一定的收益,投资回收快,但从长期看,企业投资缺乏长期目标,很难把握未来可能出现的机遇,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不仅不能扩大市场占有率,甚至已有的市场都可能失去。因此,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已有的和新获得的比较优势培养竞争优势,不断地提高自身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获得长足发展。5.2加入国际分工协作

  中小企业以其某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网络,这是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全球化经营的捷径和重要策略。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不仅可以迅速发展和壮大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可以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升级和优化,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使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迅速达到国际要求,并积累全球化经营的经验,培养一大批掌握世界先进科技的人才和熟悉现代企业运作的综合管理人才,提升逐步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5.3选择合理经营区位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目标市场应该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从总体上来看还不高,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相比有明显差距,但较之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企业,却具有明显的相对先进性,因此,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和产品优势,找准市场切入点,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区位进行投资。选择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相似且需求结构也类似的区域进行投资,便于中国相对优势的发挥,同时,也有利于中国的“产业梯度转移”。我国中小企业的中档技术产品,很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使用。因此,国内中小企业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到发展中国家去创办跨国公司。同时,中小企业要善于寻找“产业空隙”,在对外投资时选择大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效益”而不愿或难以涉足的市场,为大企业提供原材料,生产零部件,提供维护和其他配套服务。有能力的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自身经营灵活的特点,挤进高新技术产业,跳出长期在传统产业中过度竞争的市场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开始活跃起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沿海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我国的中小企业要进行跨国经营,不能照搬原有的国内经营模式,其跨国经营策略的选取,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即中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只有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5.4建立产业集群组织

  9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生产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而采取产业集群,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弱弱联合,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困难,改变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的不利地位。产业集群是一群独立自主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组织。这样集群的产业网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通过精细的专业化分工与紧密协作,对外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团队,从而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企业间通过建立集群组织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企业间缺乏协作、地区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5.5采取差异化的战略

  由于中小企业一般投入产出规模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一般较低,从而导致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低下。特别是很大一部分企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的行业,无力实施低成本战略,因而采用差异化战略是明智之举。通过挖掘其他产品的不足,填补缺陷,提升其使用价值,从而生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是开发空白市场,挖掘别人忽略的市场空间,生产某种独特的有价值的产品,将自己与其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使企业获得溢价。在国际市场上,全球化经营须针对不同的东道国市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战略。单一战略模式在跨国经营中是行不通的。在全球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尤其在战略论证分析时,依据企业的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客观评价,既要综合分析企业内部条件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又要考虑对各东道国经营环境差异的适应性,低成本原材料来源和全球规模经济效率,全球性竞争条件,在一个东道国采取的战略行动可能在其他东道国中产生的影响等,通过一体化领导对分散于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进行统一协调。5.6以独立贸易为主的跨国经营

  我国中小企业比较普遍的状况是缺乏核心竞争能力,资本又比较有限,防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体制也不完善;但也有部分中小企业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如拥有在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科技知识和技术,有一定的融资能力、体制比较灵活等。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状况,以独立贸易为主的跨国经营可采取两种经营策略。一是国际网络商务经营。二是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的跨国经营。5.7加强培养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

  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一批既熟悉国际惯例和市场环境,又具有在海外从事经营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是我国企业集团走向国际市场跨国经营取胜的关健。发展我国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应制定国际化经营人才培养计划,增加教育经费,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材内容,以企业国际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没有一批高素质人才,就难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我国应采取多样形式加快培养这类人才。首先,可以加快发展高等院校的经贸类专业,增开适应跨国经营的课程,提高经贸专业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增加海外经营人才的战略储备。其次,进一步加强海外企业在职人员和后备派出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外语水平。另外,还可以聘请有经验的外国人在我国的海外企业任职。5.8拓展电子商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电子商务的方式实现管理和营销,形成了一个电子商务的经营和市场环境,这是一个全

  10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新的竞争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电子商务是全球商务操作模式发展的长期趋势,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面对大企业的规模成本优势以及地域通路的局限性,电子商务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11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6结论

  经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动因、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要加快扩大生产,国际化经营已成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的必然选择。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针对自己的缺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选择适合自身模式的发展战略。抓住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实现企业在组织制度、技术开发、产品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是我国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国际水平的一条捷径。

  12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致谢在毕业论文接近尾声之际,我要诚挚地感谢我的导师刘新荣老师,感谢他对我的

  悉心指导。从一开始的毕业论文选题、研究思路与方法、参考文献的查找以及后期论文的修改,直至最终定稿,无不凝结着导师辛勤的汗水。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值得我敬佩和学习。

  其次,我很感谢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让我顺利走完本科三年。在此谨向所有曾向我传道授业的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再次,很感谢同窗三年的各位好友同学,因为有他们,我的函授大学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

  最后,非常感谢毕业论文评阅老师,感谢您不辞辛苦对我们的本科阶段做最后的考核。由于本人理论功底有限,文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

  13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参考文献[1]王健.跨国公司的现实和潜在影响[J].宏观经济研究,2009.[2]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0.[3]张意轩.试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9.[5]尹宇明,陶海波.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利弊分析和政策建议[J].商业时代,2010.[6]钟正岩.积极推进利用外资方式、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的两个创新[N].国际商报,2008-01-04.[7]樊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思考、学习与实践(汉口),2009.4[8]林叶.综合商社-企业国际化、集团化的生长点、国际贸易问题,2008.3[9]裴平.跨国公司经营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滕维藻.跨国公司战略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1]谢康.中国跨国公司的创立及其发展趋势、世界经济研究,2008.6[12]阿丹.我国对外投资面临的机遇及其对策选择、亚太经济,2008.1[13]陈俊荣,李博婵。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研究[J].开发研究,2010(4)

  14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论文评定表

  评语:

  指导教师意

  评定分数见

  (签章)

  年

  月日

  学

  院

  负

  责

  人

  意

  (签章)

  见

  年

  月日

  15

  

  

篇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论文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2010届毕业生论文题目: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战略研究

  姓

  名:江瑾玭

  学

  号:200630332148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指导老师:

  06国贸(1)班

  王

  世

  群

  完成时间:

  2010年5月14日

  摘要

  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日益突出。江西省两大资源型城市萍乡、景德镇,素有“江南煤都”、“千年瓷都”称号,都曾因资源而闻名、富有,现在却也因资源枯竭而陷入发展的困境。目前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作为东部近邻,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可以抓住机遇,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尽管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却有待分析。因此研究萍乡和景德镇的现状、问题,分析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劣势,进而如何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解决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问题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文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相关理论与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的视角出发,在总结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东部地区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作为东部近邻的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独特的

  区位优势,成本优势以及政策优势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但是,江西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本身有又隐含了产业转移成本高、产业配置能力不足、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等不利因素,阻碍产业转移的脚步。

  最后,本文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了扬长补短解决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的对策建议。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和东部产业转移的需要,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发旅游业,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投资环境。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萍乡景德镇东部产业转移

  THEANALYSISANDSTRATEGYOFJIANGXIRESOURCESEXHAUSTEDCITYTOUNDERTAKETHEEASTERNINDUSTRIALTRANSFORMATION

  Abstract

  Nowadays,resourcesexhaustedcityof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issueshavebecomeincreasinglyprominentinChina.TherearetworesourcescitiesPingxiangandJingdezhen,whichknownas"Southofcoalcapital","Millenniumporcelaincapital"title.Theybothhavebeenknownasresources,rich,butnowtheyalsorunoutofresourcesanddevelopment.AtpresenttheeasternpartoftheTheindustrialstructureadjustmentandupgrade,industrialtransfercontinuestoaccelerate.AsEasternneighbor,Jiangxiresourcesexhaustedcitycanseizetheopportunitytoactivelyundertaketheeasternindustrialtransformation.Althoughundertakingtheeasternindustrialtransformationwillpromotetheeconomicdevelopmentofresourcesexhaustedcity,however,thefeasibilityofithasyetbeenanalyzed.Therefore,analyzingthesituation,problemsand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undertakingtheeasternindustrialtransformationin

  JingdezhenandPingxiang,andthensolvingthedevelopmentproblemoftheresourcesexhaustedcityinJiangxihaveimportantacademicvalue.

  Thisarticlefocusesontheviewoftheresourcesexhaustedcity’stheoryandindustrialtransformation’theory,OnthebasisofconcludingthedepletedsituationinJiangxiresourcesexhaustedcity,thisarticlethoroughlydiscussthefavorableandunfavorableconditionsofresourcesexhaustedcitytoundertaketheeasternindustrialtransformation.Intheresultswecansee,land,laborandothercostadvantagesGraduallylostinEasternregion,asEasternneighborJiangxiresourcesexhaustedcitiehastheuniqueregionaladvantage,costadvantageandpolicyadvantagetoundertaketheeasternindustrialtransformation.However,Jiangxiistheunderdevelopedareasincentralregion,therewillbehighcostofindustrialtransformation,lowindustryconfiguration,imperfectmarketeconomicsystemect.thoseNegativefactorswillHinderthepaceofindustrialtransformation.

  Finally,accordingtothefactorendowmenttheory,thisarticleproposecountermeasuresofbringingoutresourcesexhaustedcity'sstrengthstomakeupforitsweaknessestosolvetheissueofundertakingtheeasternindustrialtransformation.Combiningitsstrengthswiththerequirementoftheeasternindustrialtransformation,Jiangxiresourcesexhaustedcityshouldactivelydevelopmodernagriculture,acceleratetheprocessofindustrialization,Exploittourism,effectivelychangegovernmentfunctionsandimprovetheinvestmentenvironment.

  Keywords:resourcesexhaustedcity,Pingxiang,Jingdezhen,theeasternindustrialtransformation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目录

  4

  绪论

  5

  1.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现状

  7

  1.1萍乡市煤炭资源枯竭现状

  7

  1.1.1萍乡的基本情况

  7

  1.1.2萍乡煤矿的枯竭现状

  7

  1.2景德镇市高岭土资源枯竭现状

  8

  1.2.1景德镇的基本情况

  8

  1.2.2景德镇高岭土的枯竭现状

  9

  2.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

  10

  2.1产业递进缓慢、产业结构单一

  10

  2.2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稳定压力激增

  10

  2.3因矿业开发造成城市生态系统脆弱,严重影响着城市可持续发

  展

  11

  3.对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分析

  12

  3.1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12

  3.1.1区位优势

  12

  3.1.2成本优势

  13

  3.1.3政策优势

  13

  3.2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不利条件

  13

  3.2.1产业转移成本高

  13

  3.2.2产业配置能力不足

  13

  3.2.3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14

  3.2.4投资软环境滞后

  14

  4.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15

  4.1建设现代化农业,力争成为农副食品基地

  15

  4.2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

  15

  4.3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16

  4.4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投资环境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绪论

  1研究背景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由于政府职能与国家体制的不同,国外集中讨论的是社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几种办法,国内主要要解决“继续发展”问题,但是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障碍,并且在理论上也无法解释资源枯竭型城市可以走出困境。江西省萍乡市和景德镇市因煤而兴、因瓷而荣,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但它们相继出现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单上。随着资源的枯竭,困扰萍乡市和景德镇市的发展的众多问题日益暴露,大量产业职工失业、国有资源型企业面临着破产转制、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地方财政入不敷出等等问题,已成为困扰今日发展的顽疾。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为赢得竞争的优势,抢占产业结构的制高点,东部发达地区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转移为手段,进行大规模的结构重组和升级,从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浪潮。东部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产业转移,对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东部产业转移能够弥补源枯竭型城市资金的不足,并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化其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因此,本文没有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一定能够实现的价值目标,而是在对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出发,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并提出对策建议。

  2目的与意义

  资源型城市是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与其资源产业生命周期是一致的。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任何地区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都会经历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这种生命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城市的发展轨迹,即由于受不可再生资源储量的制约以及资源开采过程的影响,资源型城市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资源开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区际产业转移对转移区域双方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对发达区域而言,它是区域产

  业结构调披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域产业竞争优势转换升级的有效方式。对欠发达区域而

  言,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启动与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的可行战略,可以帮助欠发达地区经济融入到发达地区及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加快发展。

  因此,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而研究如何借产业转移的力量,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目标,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根据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以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尝试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优劣势,以求为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一些观念和思路,对于解决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走出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3行文思路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综合运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等学科知识,通过前往案例地区调研,始终围绕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这条主线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全文将从对江西资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现状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进行分析,并在文章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各章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简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了简要说明;

  第二部分对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情况和资源枯竭的现状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介绍了由于资源的枯竭,景德镇和萍乡的城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第四部分使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利弊条件进行探讨;

  第五部分针对利用东部产业转移解决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得出最后结论,希望能对萍乡和景德镇的发展有借鉴作用,并有益于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践。

  图片来源:根据江西地图制作

  1.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现状

  美国地质学家胡贝特将资源产业的发展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开发期、成长期、稳产期、衰退期。由于长期形成的粗放式、以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为主的发展模式使得资源型城市出现了“矿竭城衰”的局面。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晚期或枯竭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己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或者在现有探明可采储量条件下,以当前的采掘技术水平和开采能力,剩余资源可采储量最多只能维持5年开采的城市[1]。萍乡和景德镇就是这种依靠不可再生资源发展的城市,目前正处于衰退期。

  1.1萍乡市煤炭资源枯竭现状

  1.1.1萍乡的基本情况萍乡地处湘赣边界,为江西省省辖市,全市面积3827平方公里,人口185

  万。境内40%的土地面积有煤炭资源的蕴藏,煤炭资源分布广泛。自清末汉冶萍公司设立,对煤炭资源大规模机械化的开采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建国以来,萍乡的煤炭开采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1950年至2007年共生产原煤2.8亿吨,对国家的价值贡

  献达200多亿元。此外,还为全国重点矿区开发和建设输送了熟练技术工人和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为全国的煤炭事业做出了贡献。

  萍乡因煤立市,因煤兴市,围绕煤炭的开发逐步形成了煤炭采选、矿山机械、冶金、建材、陶瓷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萍乡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08全年全市生产总值3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连续六年实现13%以上增长。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更是有了质的飞跃,三次产业结构也越趋合理。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化见表1.1。

  表1.1萍乡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2001-2008)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20013155.813.1

  200231.356.112.6

  20033157.511.5

  200430.856.612.6

  20053157.711.3

  200630.559.69.9

  200729.861.19.1

  20082962.58.5

  资料来源:根据萍乡市2002——2009年统计公报整理所得1.1.2萍乡煤矿的枯竭现状

  1.煤炭资源不断衰减。2008年萍乡已累计探明煤炭资源总量7.52亿吨,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占可开采储量的70%。剩余可开采煤炭近四成为劣质煤,基本处于地层深部,开采难度越来越大。按现有生产能力开采,萍乡在10年之内就会因煤炭资源的枯竭而造成大批矿井报废或关闭。

  2.开采规模逐渐缩小。由于萍乡的煤炭资源进入枯竭期,地下开采日趋困难,煤炭企业生产形势每况愈下。一是产量逐年萎缩。萍乡市原煤开采量由历史最高点1994年的1600万吨下降到了2007年的995万吨;二是矿井逐年关闭。萍乡市煤矿数量从90年代中期的1116家急剧衰退到2007年的132家;三是采掘业主要指标占全市的比重明显下降。据统计从采掘业的发展来看,近几年无论是产值还是从业人员数占全市工业产值和全部工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都呈明显下降趋势。

  图1.1萍乡采掘业产值和从业人员走势图(2005-2007)资料来源:根据萍乡市统计年鉴(2005-2007)整理所得

  1.2景德镇市高岭土资源枯竭现状1.2.1景德镇的基本情况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早在1700年前的东汉晚期,景德镇就有了一定规模的瓷业生产。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因所制御瓷为宋真宗皇帝所喜爱而赐名为景德镇。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全市土地面积5256平方公里,总人口150.8万。历史上,景德镇境内瓷土矿资源分布广泛,近30%的土地面积蕴藏有瓷土矿资源。解放初期,江西省的出口创汇99%来自景德镇的制瓷业,1982年之前,

  景德镇48%的财政收入上交省里,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一直以来还为全国重点陶瓷开发和建设输送了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全国的陶瓷事业做出了贡献。

  景德镇因瓷而名,因瓷而兴,围绕高岭土的开发逐步成为中国资本主义最早萌芽的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陶瓷产业在继承中创新发展,现在已形成了日用陶瓷、陈设艺术陶瓷、工业技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和特种陶瓷等门类齐全的大陶瓷格局以及包括原辅材料、陶瓷生产、内外贸易、科研设计和教育等配套完整的陶瓷产业体系。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三次产业的都实现可观的增加值,在此基础上产业结构也有一定的调整。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化见表1.2。

  表1.2景德镇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2003-2008)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200337.154.18.8

  200437.653.98.5

  200537.752.58.8

  200636.654.19.3

  200733.557.59

  200832.158.49.5

  资料来源:根据景德镇市2004——2009年统计公报整理所得

  1.2.2景德镇高岭土的枯竭现状1.高岭土不断衰减。清乾隆间就开始对高岭土资源大规模开采,至今已有三

  百多年历史。从“一五”时期开始,国家先后在景德镇兴建了大洲瓷土矿、宁村瓷石矿、画眉垅瓷石矿等大中型瓷矿。1972年后,光大洲高岭土就平均年产精选高岭土8000吨。目前景德镇累计探明的瓷矿资源总量约为1340万吨,但现在可开采的储量不足100万吨,瓷土矿产量也从2005年的9.5万吨,下降到2007年的8.8万吨。

  2.开采规模逐渐缩小。由于资源的枯竭,瓷矿制瓷业生产形势每况愈下。一是产量逐年萎缩。上世纪80年代的巅峰时期,景德镇的瓷土年开采量达到35万吨,随着矿产资源的减少,2007年瓷土矿的开采量已经降到8.8万吨;二是瓷器生产企业逐年关闭。随着光明、人民、建国、红星等“十大瓷厂”停产,景德镇市遍布街头的国营陶瓷制造企业数量急剧减少。在1995年到2007年间,从316家减少到157家。三是主要生产指标占全市的比重明显下降。据统计,从2005年至2007年,景德镇瓷矿制瓷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和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都在不断下降。

  图1.2景德镇瓷业产值和从业人员走势图(2005-2007)资料来源:根据景德镇市统计年鉴(2005-2007)整理所得

  2.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对资源具有高度的依赖性。所以资源型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见表2.1)[24]。随着资源枯竭威胁的来临,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萍乡和景德镇的经济发展一般会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表2.1不同阶段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特征和存在问题

  不同阶城市发展特征

  段

  存在问题

  工矿业起步、矿业人口聚集、矿区

  起步期

  投入产出严重失衡

  镇形成

  成长期工矿业发展、城市化加快人口剧增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急剧恶化

  资源开采处于鼎盛、财政资金积累

  成熟期

  开采条件恶化带来效益威胁

  加快

  衰退期资源枯竭、主体产业停滞

  城市经济脆弱、大量工人下岗待业、财政困难

  2.1产业递进缓慢、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是紧紧围绕其所在区域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进行的,

  对资源依赖性较高。在产品结构上,资源型城市以资源的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呈粗放型特征,而且产业结构单一;在所有制结构上,资源型城市国有经济比重大,国有经济在各种经济成分中占有绝对优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迟滞。萍乡和景德镇的经济、财政都严重依赖资源型产业,萍乡主要是围绕煤炭的开发利用形成的煤炭采选、煤化工、冶金、陶瓷、水泥等产业;而近年来来景德镇的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不再是单一的陶瓷产业;但陶瓷产业仍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支柱产业,从事陶瓷生产员工的总量仍然很大,资源的枯竭直接影响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据统计,2006年,萍乡资源型及其伴生产业产生的增加值达73.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高达90%;景德镇2006年陶瓷产业产生的增加值达11.05亿元,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14%,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92%。

  虽然,资源型产业在资源型城市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资源型开采和初加工产业的前后关联度低,对其他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带动力或推动力不足,若不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其必然会随着资源开采规模的扩大和开采时间

  的延长而逐渐走向枯竭,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逐渐失去依托,从而使整个城市经济呈现出结构性危机,进而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稳定压力激增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资源型城市暴露得比

  较充分。由于资源性行业的不稳定,原有专业人才流失严重,技术水平得不到有效改进和提高,职工素质不断下降。由于资源的枯竭,相关企业普遍进入衰退期,生产经营困难,人员包袱沉重,大批工人下岗失业,且工人技术单一,就业渠道狭窄,一旦下岗失业就很再找到合适工作,从而致使家庭经济来源急剧下降,生活步入困境。据统计,萍乡煤炭系统共有在册职工15.94万人,其中在岗4.7万人,离退休人员2.5万人,下岗8.71万人,另有大集体职工近2万人基本不在岗,煤炭系统下岗人员占全市下岗人员、失业人员的64.66%,由于现有煤矿的剩余服务年限大部分不足10年,近几年,煤尽井关的现象日趋明显,现有的几万在岗煤矿工人也将面临下岗失业;而景德镇的陶瓷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也从2005年的20.1%、2006年的17.3%下降到2007年的11.2%。虽然陶瓷个体私营企业吸收了一部分下岗工人,但是景德镇城市人口50万,据官方资料显示,景德镇市共有陶瓷工人15万人,其中下岗或转岗49000人,占总人数的32.7%以一家三口计算,有30万人口和陶瓷行业紧密关联,超过城市人口的一半。足以见得,资源的枯竭激增了社会稳定的压力。

  2.3因矿业开发造成城市生态系统脆弱,严重影响着城市可持续发展一是固体废弃物和酸雨的污染严重。伴随煤炭开采产生的大量的煤矸石堆积

  如山,目前萍乡全市累计堆存量近亿吨,占用土地面积达8000余亩。粉尘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破坏,萍乡的青山煤矿附近地区2005年8月份降尘量曾达380吨/平方公里。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酸雨,1998年萍乡就被国务院划定为全国酸雨控制区;景德镇市每年产生的陶瓷废浆、废渣达550万吨以上;按照平均废品率5%的保守数字计算,景德镇每年产生的陶瓷废品就数以万计了。在陶瓷产区,陶瓷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非常普遍。陶瓷废物乱倒乱放,不仅污染环

  境,堆塞河道,侵占耕地,引发有关区域的内涝,妨碍城市的景观,对中国瓷都的形象有非常大的影响。况且这些陶瓷废物属于难降解物质,对整个生态环境影响非常深远。而由于燃料燃烧和陶瓷特殊生产工艺,景德镇大气污染又造成了严重的酸雨污染。二是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萍乡市由于多年的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水下跌,造成全市近20万亩农田灌溉受到影响,每年损失近4000万元,近50万人的生活用水出现困难,全市矿区周边受影响的土地面积达4755.84公顷,林地面积4553.46公顷;景德镇2006年浅层地下水水位下降了2.5米,由于陶瓷工业生产集中开采地下水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与2005年相比,萍乡、景德镇的水质呈恶化趋势。含量增加的主要水质指标为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铁、锰等,且60%以上的监测点为较差—极差水。

  三是地面塌陷和地裂时有出现。由于开采历史长,矿井顶板承载能力下降,导致萍乡所有矿区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面塌陷和地裂缝,造成大量的农田基本设施毁坏和建筑物墙体开裂。通过对全市矿区采煤沉陷区调查统计,全市矿井沉陷面积达87.7平方公里,引起地表最大下沉值达11.11米。大量房屋及基础设施受损严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根据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评估报告,市划定两个地质灾害易发区:西湖——黄坛崩、滑、流易发区鹅湖——瑶里崩、滑易发区,都曾是瓷土矿开采区。其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是矿山采空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3.对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产业结构进入调整与升级阶段,大量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江西作为东部近邻,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萍乡和景德镇更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挖掘比较优势,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城市转型,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下面本文着重从比较优势理论的角度对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展开分析。

  3.1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3.1.1区位优势江西有赣江、京九铁路、浙赣铁路、国道、高速公路,东西南北均畅通无

  阻。“天”字型高速公路框架将为内陆省份江西构筑一个融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的“8小时经济圈”,中西部的其他各省中,没有一个省具有这样好的交通条件[6]。

  从宏观区位分析,景德镇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闽东南“金三角”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和京九铁路经济带结合部的中心地区:从纵观区位分析,它是赣皖浙相邻地区的中心,是江西省昌九景“金三角”,景鹰“银三角”的联结部;从交通运输分析,皖赣铁路、九景衢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206国道、景德镇机场、景鹰高速公路十分便利,构成了现代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萍乡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地处赣、湘结合部,毗邻长株潭、对接长珠闽,是江西对外开放的西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江西实现中部地区率先崛起中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性作用。境内浙赣铁路、沪昆高速穿境而过,320、319国道纵横交错,市中心城区距湖南长沙黄花机场仅120公里,构架了与浙、湘、闽、粤互联的“八小时经济圈”。这样好的交通条件为萍乡和景德镇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及经济辐射,建成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和休闲旅游的后花园提供了便捷条件。

  图3.1江西省铁路地图

  3.1.2成本优势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成本优势,即基础设施费用

  低。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较低,投资回报率较高。首先,基础设施费用低。例如,在江西修高速公路,1000米只需要2000万元,如果在浙江和广东,都超过4000万元,在上海,超过6000万元。从这方面看,江西只有沿海发达地区1/2到1/3的低成本。其次,原材料成本低。由于江西在水、电、土地、矿产资源等基本生产要素方面供应相对充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江西在这方面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江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3%,平均水价仅为上海的50%、广东的60%;电力供应即使是用电负荷最高的去年夏季,全省也未出现拉闸限电,目前平均电价只有浙江的80%、广东的70%;而由于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建筑材料如黄沙、水泥等价格较低。再次,劳动力成本低。江西南昌制造业员工月平均工资仅是沿海发达地区的60%—70%,江西一些地方平均地价至少比沿海便宜三分之一。

  3.1.3政策优势国家对资源枯竭城市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用以扶持它们探索地区发

  展的新方向、新模式。国家于2008年和2009年先后确定了两批共44个资源枯竭城市和地区,萍乡和景德镇分别是第一批和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它们的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主要包括财税金融、矿产开发和土地利用、社会发展扶持、产业发展扶持等方面。景德镇这次被审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就将获得总金额将超过5亿的专项资金。

  为了更进一步促进产业转移,商务部即将出台一系列包括土地和资金支持政策来促进中部崛起。具体内容包括7个大类,包括支持中部地区设立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促进加工贸易向中部地区梯度转移、支持中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支持中部地区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支持中部地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支持中部地区企业“走出去”、支持中部地区开展投资和产业转移促进活动[7]。而为了鼓励东部沿海出口加工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商务部表示将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赋予其保税物流、便利通关等政策,对重点承接地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在这个背景下,借国家和地方扶持的东风,根据地方优势承接东部产业专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捷径。

  3.2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不利条件虽然东部产业转移趋势不可阻挡,江西省具有相当有利的条件。尽管如此,

  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萍乡和景德镇承接产业转移的问题。

  3.2.1产业转移成本高江西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存在劳动力价格优势和土地价格优势,这两个优势

  可以使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从而使产品具有比较价格优势。但是,当上述两者价格的降低不足以弥补由于欠发达地区物流成本较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上升、规模经济下降所带来的成本上升时,仍然会引起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降低产品的竞争优势,阻碍产业的转移。

  3.2.2产业配置能力不足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江西,工业化进程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

  的初中期转化过程中,很多产业部门还未得到有效发展,产业配套能力严重不足。任何产业都不能脱离其他产业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只有那些能为发达地区转出产业提供良好协作配套能力的地区,才最有可能成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基地。在东部地区,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较大、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如广东顺德的家电产业、福建晋江的制鞋产业、浙江的服装产业与中小家电产业等。这种产业集聚效应使得在产业链上的一个有限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快速方便,对企业生产环节的配套支持、成本的降低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会限制产业的转移,即便某些企业转移过来,但由于中间产品外购成本过高也难于集群植根。

  3.2.3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熏染,以及资源型产业长期以国有形式为主,萍

  乡、景德镇人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相对薄弱。这同时是经济社会转型的隐形成本,它加大了转型的难度。

  区域经济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利益增长,其中包括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双重利益。由于受到利益分配的影响,企业与地方政府行为一直具有双重性:企业既希望摆脱地方政府的直接干预,又寻求地方政府的庇护;地方政府想给企业松绑,又希望企业行为不要脱离行政意图。这种双重性导致了区域市场的相对不完善与发展缓慢、区域性经济调控不尽合理的现象。目前,萍乡和景德镇这种地方政府为主的格局尚未打破。由于区域市场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性调节因素,区域市场不完善将使江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受到很大的限制。

  3.2.4投资软环境滞后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西的总体软环境建设虽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与周

  边较发达省市相比,仍然处于后发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这也阻碍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步伐。江西投资软环境滞后主要在于5个环境建设的滞后,即文明的法治环

  境建设滞后;开放的政策环境建设滞后;诚信的人文环境建设滞后;高效的办事环境建设滞后;舒适的人居环境建设滞后。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重招商轻安商;二是失信违约、后任不理前任事;三是办事效率低;四是吃拿卡要等。当前,萍乡、景德镇的地方政府仍保留着一些计划经济时代“管”字当头的思想观念,“宏观调控、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意识欠缺,政企、政事、政社不分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现象致使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让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面临巨大困难。

  4.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而是多种。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地区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地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由价格差异导致了区域分工。因此,我国的矿产资源以伴生为主原来赖以生存的主要矿产面临枯竭时,如萍乡和景德镇,从开源的角度讲必然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从而可以转向其它具有相对优势的资源。因此,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扬长补短,加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4.1建设现代化农业,力争成为农副食品基地长期以来,江西是农业大省,有优良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具有发展现代

  化农业的的优势。而东部地区市场广阔,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大。萍乡和景德镇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适宜各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它们应该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加大资金、政策、人才的扶持力度,调整好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利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力争成为东部的农副食品基地。为此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关于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框架(如图5)。

  图5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框架

  4.2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萍乡和景德镇有很多产业部门还未得到有效发展,产业配套能力严重不足,

  从而限制了产业的转移。因此,加快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是实现萍乡和景德镇振兴崛起的紧迫任务。萍乡和景德镇的工业结构调整须以高新技术开发为目标,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整体提升工业竞争力。首先,要做大做优支柱产业。坚持把产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高成长、高效益、高税收、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来,转移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前景、有效益的产业项目上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规模经济和优质经济。要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聚集发展的原则,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快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其次,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品信息化改造,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力促进水泥建材、工业陶瓷、煤炭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换代,努力提高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加速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然后,要大力培育新型产业群。充分利用资源、技术和区位优势,依靠技术创新,在产业延伸、产品拓展中壮大新型材料、冶金、机械、医药、化工、食品等产业。在此基础上,加快信息产业、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3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

  高级化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08年萍乡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29%景德镇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1.2%,但与东部及沿海省市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在承接东

  部产业转移时,必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发展和提升服务业,着力提高对经济社会服务水平。

  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日益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萍乡位于江西省西部,是一座有1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和秋收起义策源地,是江西重要工业基地,素称“江南煤都”。它的旅游资源丰富,集历史、文化、自然、人文、宗教与民俗风情为一体,呈全方位立体之势,旅游开发前景非常广阔.景德镇市旅游资源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互为一体,具有非季节性和很强的商业性,旅游内容十分丰富。悠久的制瓷历史,独特的陶瓷文化,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瓷都拥有的得天独厚、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所以萍乡和景德镇可以抓住产业转移的机会,因地制宜,借助政府扶持,完善服务设施,拓展服务领域,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

  源,加快建设特色旅游区、生态旅游区和红色旅游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4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投资环境“宏观调控、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意识欠缺,政企、政事、

  政社不分等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障碍。所以,资源型城市必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职能的重心逐渐转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8]。

  在强化社会管理与优化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政府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政府要大力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管理观念,增强以知识、技术、人才、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意识;树立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履行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为市场经济运行创造和维持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二是要进一步开创“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效益、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萍乡和景德镇政府应该把政府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塑造环境品牌方面来,把培育市场主体、监管市场运行、

  维护公平竞争、搞好社会保障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使萍乡和景德镇拥有低交易成本、低行政成本、高效益的投资环境。三是要完善有关承接的政策规定,加快体制接轨。我们要根据东部地区在财政返还、规费收取、土地批租和工商登记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尽快制定与其基本相近的有关政策,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方便。

  结论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我国城市类型中极具特色的一类,表现出独特的发展规律。突出的

  特点是呈现问题在前,研究解决问题滞后。尽管国外的资源型城市有不少转型的成功经验,

  但由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的年代、社会背景、经济政治文化差异等原因,在实践

  中不能照搬国外经验。值得庆幸的是,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

  注,国家政府对此极为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的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把“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对资源衰退和枯竭的困难地区经济转型实行扶持措施”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以江西省萍乡和景德镇为例,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转型方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本文在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了大量真实的数据进行分析,力求在准确反映萍乡和景德镇的真实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战略方案,确保实施有效转型。主要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成果:

  (l)本文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现状分析入手,抓住资源型城市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资源的高度依赖、产业结构单一、资金及技术短缺短缺。并在国内外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产业转移的研究现状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较为系统的分析讨论了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利用东部产业转移这一机遇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2)根据分析,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可以利用自身的区位优良、劳动成本低、政府政策优惠等优势来吸引转移的产业,但是明显的产业转移成本高,产业配置能力不足,市场经济体尚不完善,投资软环境滞后等不利条件也成为了阻碍因素。承接产业转移不仅可以缓解资金压力,而且可以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及技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接替产业发展,因此有必要改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投资环境。

  (3)提出了利用东部产业转移促进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相关对策和建议。江西资源枯竭型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应该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发旅游业,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投资环境。充分有效地利用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影响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

  本文尚存在不足,以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中,会继续研究,以期得到更科学合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姜春海.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三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6,(5):82一87

  [2]张米尔,刘玉劲,西部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8):102一105.

  [3]陈凡,邢怀滨.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分析框架[N].东北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184一187.

  [4]干建平,陈元朝.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24(2):48一50.

  [5]景德镇市统计信息网

  [6]张孝锋,万谊娜.对江西承接产业转移若干问题的思考[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9月第5卷第3期:8

  [7]孙小林,周呈思.商务部再推7项优惠政策支持中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2009-04-28

  [8]金建国,李玉辉.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政府管理创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5期:136

  [9]萍乡市2001—200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0]李晓菊,刘叶.四川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10期

  [11]侯敏,刘昭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选择实证研究———以抚顺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6年01期

  [12]牛国元,易静华,刘艳华.资源枯竭型城市石嘴山市产业发展方向选择[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9年01期

  [13]汪德和,罗来武.地方政府与地区发展[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4.1–12

  [14]周文斌.中部与东部的互动——论江西对接长珠闽的战略[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09–113

  [15]YingLiu:TheFutureDevelopingMentalityExploreonFollowingSubstitutionIndustriesinResource-ExhaustedCitiesatOldIndustrialbasesinNortheast.BusinessandManagement.2010Vol.5,No.3

  

  

篇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论文

  为了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水平学校也可以多与国外高校展开合作与交流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国外交流交换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亲身融入到国外的文化氛围与经济氛围之中更好地感受不同的文化使学生在踏入社会后能够在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环境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让自己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各国之间的贸易经济来往以及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国高等教育的跨文化教育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一个涉及国际性经济与贸易的专业,也需要进行跨文化教育与跨文化交流。虽然我国近年来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育论文,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各国之间的贸易经济来往以及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国高等教育的跨文化教育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一个涉及国际性经济与贸易的专业,也需要进行跨文化教育与跨文化交流。虽然我国近年来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的高等学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但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与对策进行简要地探讨。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足跨文化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跨文化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研究也有几十年,但是我国的跨文化教育也就仅仅二三十年,对于文化教育来说,这些时间还是比较短的,研究还是不充分的。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虽然经历了几十

  年,也有很多理论家都对其有自己的深入研究,但是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还是不够系统、不够成熟。我国的跨文化教育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应中国国情、适应中国教育现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还缺乏相应系统成熟的理论对我国的教育进行指引与统帅。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专业,是一个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专业,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各国的经济贸易实际情况,也需要过硬的实践能力,要把握全球的经济脉搏,了解各种经济政策法律,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足,没有建立起系统化专业化的成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跨文化教育理论体系,这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的现状,也是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中的一个基础性的问题。2跨文化教育在专业培养中缺位在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育培养中,仍然缺乏必要的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比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仍然是明显不足。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培养计划中,将学生的专业素养、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趋向于越来越全面化,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重视。但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中仍然缺乏跨文化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缺乏跨文化教育课程,很多跨文化教育的课程都是作为选修课让学生选择,而且师生对选修课的学习都不如必修课那

  么重视。这样缺乏跨文化教育课程设置,对跨文化教育不够重视的教育环境中,势必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战略视野和跨文化教育意识的高素质的国际经贸人才。3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缺乏在高等院校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近乎没有,师生对跨文化的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很多学生也是只求修满必要的学分,不挂科就好。也不会自主地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地理历史,以及外国现在的经济环境经济政策与法律,缺乏跨文化教育意识,不能认识到专业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缺乏国际视野、缺乏对多元化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适应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压力,无法准确把握全球化经济中的商机。

  4跨文化教育的师资不足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我国文化教育水平,这些势必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条件,是培养未来国家栋梁的中坚力量。因此,要培养出具有跨文化教育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就需要有一支具有跨国教育意识,具有跨国教育能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不够发达的原因中,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就是跨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足。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缺乏足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他们的跨文化理论素养、知

  识积累也是比较缺乏的。不能很好地将国外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以及现有的经济贸易政策法律法规贯彻到课堂中,不能将国外的多元化文化很好地融合在课程中,不能够将中外、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无法满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需要。二实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的对策1加强对跨文化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理论是指导实践前行的纲领性标杆,只有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跨文化教育理论体系,才能指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实践更好地开展,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成就。我国虽然对跨文化教育研究已经几十年了,也有很多学者投身其中对其有大量的研究和贡献,但是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研究理论太过繁多琐碎,无法很好地融通整合成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系统。这是我国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只有解决了理论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引实践,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多元化的竞争环境,能够具有国际视野与达到战略高度。因此,首先要在跨文化教育中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取过去研究成果的精华,弃其糟粕,并且适当借鉴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进行发展改进,将所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融合,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要加强跨文化教育的力度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要加强跨文化教育的力度,增加跨文化教育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比重。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既要增加跨文化教育的学科安排,多设置一些学分比重较大的跨文化教育课程。比如关于国外的地理历史、文化习俗、政策法规与现在的经济贸易现状的一些课程,让跨文化教育贯穿在平时的课程教育中,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交流中适应生存,能够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信仰与习惯,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现状与贸易政策法规。为了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水平,学校也可以多与国外高校展开合作与交流,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国外交流交换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亲身融入到国外的文化氛围与经济氛围之中,更好地感受不同的文化,使学生在踏入社会后能够在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环境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让自己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3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意识支配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只有有了正确的意识形态,才能更好地指导行动。要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水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让学生提高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目前很多学生还是比较缺乏必要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对跨文化教育知之甚少,甚至觉得跨文化教育无足轻重。他们只觉得只要完成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表上必须修满的学分就好了,选修课也是只挑容易过不容易挂科的课程去学习,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是自身专业的需要。对于跨文化教育,很多学生只学习了一些国外的基本的历史,还有就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等,比较少

  深入地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现有的经济贸易政策法规,不能很好地将国外的文化与国内的文化很好地融合消化,不能在以后多元化文化碰撞中很好地适应。因此,学校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微信、微博上加大对跨文化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加跨文化教育的课程比重、学分比重,请国外的专家为学生讲解国外的文化、经济,让学生提高对跨文化教育的认识,提高跨文化教育意识。4培养高素质的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一所学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能否培养出能够支撑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学校的硬件,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师资力量。如果一所学校各种硬件设施都是先进豪华的,但是老师的教学水平却是非常低,那么学校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还有很大欠缺,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学校的老师现在很多都是以教学为副业,以科研和外接项目为主业,将很多的精力都用在发表文章与承接外面的项目上,在教学上的精力就减少了。老师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也不够,自身的跨文化教育的知识面与跨文化教育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即使老师有这个为同学提供更好的跨文化教育的心,也没有这个时间与能力。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授课老师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增加自身的跨文化教育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只有有了跨文化教育意识与教

  学能力的老师,才能带领学生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增加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水平。总之,跨文化教育在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足、跨文化教育在专业培养中缺位、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缺乏以及跨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的跨文化教育力度,加强对跨文化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培养高素质的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

  

  

篇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论文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范文一: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持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是在这一繁荣的背景下,逐渐凸显出了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源的不断减少,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如果不注意加强保护,那么极有可能在今后的几十年间会造成不可再生资源的最终枯竭,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使用,如果不合理的应用资源,那么我国的经济也不会得以继续发展。

  一、国际贸易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当前无论是我国还是发达国家,主要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就是环境问题。所以在国际的贸易中就体现出环境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在贸易交往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资源,如果没有资源,就难以发展经济。所以国际间的贸易体系中的重点就是环境。为了将这一问题落到实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明确的体现出保护生态环境在贸易中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大力破坏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不仅是为我们自己考虑,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提供一个能够生存的环境。

  二、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现实发展的矛盾

  1.经济发展加速了资源的不平等性

  在当前国际间的大环境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环境问题。虽然在全球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这一趋势是以资源作为代价的。如果没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继续无视下去,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就很难与环境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我国正在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之所以这一策略适用于我国,是因为不同国家的资源消耗

  

  量是不同的,发达国家的人口较少,资源的消耗量也相对较少,而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纵使我国资源丰富,但是资源的消耗量也相对较大,因此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呈现出一种不平等的趋势,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阻碍。

  2.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本不公平分配

  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国情,因此对于经济的发展以及规模上都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国家为提高经济的发展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呈现出一种不公平的现象。在发达地区的资源投入量明显要低于发展中国家。因为不仅仅是人口的因素,在其他方面还将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其注重科技的投入,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实现效率的提高。但是我国主要仍然以劳动力为主,高科技的设备使用率不高,由此造成最终效率上的差异。这不利于我国加入全球化生产的行列,更为重要的是所获得的资本主要向西方的发达国家传播,由此造成差距逐渐拉大,甚至出现及不公平的现象。

  三、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原因

  1.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的短期目标冲突

  当前,国际贸易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经济角度来说,国际间往来日益密切,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也因此提高了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供求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二,我国是一个人口资源丰富的国家,加强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促进国际贸易的生态化发展,有助于我国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解决人口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因而也就有效的降低了因贫富差距大造成了社会矛盾。其三,环境资源与生态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环境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能够为我国经

  

  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在今后可持续道路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2.WTO对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发展缺乏协调政策

  我国在进入WTO后,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更加密切,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全球的经济也被带动了起来,但是人们并没有对全球化经济具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因而造成国际贸易生态化不能与全球化经济进行有效的衔接,二者具有相对独立性,这会对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要找出合适的落脚点,就能够有效的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的连接,使二者形成一种密切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能有效的缓解生态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四、对策建议

  1.优化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的协调发展

  开展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是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贸易形势,国际间的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可以有效的促进国家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但是不难看出,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其实也凸显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急功近利的色彩愈发明显。人类社会的生活中,并不是仅仅具有经济这一个重要的内容,而是多元化的融合,其中还包含了环境、社会等一系列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紧密联系的内容。因此,加强社会、环境以及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的重点内容,反过来也能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遵循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则

  在国际贸易往来的过程中,法律法规的作用十分明显。因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

  

  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急于求成就很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作出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尤其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众多的诱惑,如果不采用法律法规进行约束,极有可能会因为错误的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对社会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国际市场的公平公正,也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在不影响各国之间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国际市场规范的统一标准,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贸易往来,能够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问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忽视了对于生态的保护,因为生态环境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如果缺少了资源的供应,那么我国的经济就很难得到进一步发展。

  范文二:提单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的作用

  引言

  海运提单是国际海运货物运输当中比较常见的重要单证,其随着海运的发展而发展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我国在国际贸易实务当中对提单风险的有效规避,主要采用提单欺诈防范及法律救济两个层面加以应对,我国由于在进出口的贸易额上不断增大,所以海上运输就成为重要的贸易运输方式,而提单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单据。由此看来,加强对其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国际贸易实务中提单的种类及主要作用分析

  1.1国际贸易实务中提单的种类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中提单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提单上的收货人记载就能够分为记名提单以及指示提单和不记名提单。其中的记名提单主要就是提单的正面收货人一栏对特定人或者是公司都有着明确的记载,这一提单在流通性上有着很大的限制。而在指示提单层面主要就是在提单的收货人一栏有着某某人指示等字样的提单,在国际贸易当中使用相对比较广泛。还有就是不记名提单,这一类型的提单主要就是对收货人没有特别的记载主要就是表明持有人等字样,所以在国际贸易中的流通性层面比较强,但是风险较大[1]。另外,按照货物装船与否也能够分为已装船和收货待运提单,以及按照提单上货物不清洁的有无情况能够分为清洁和不清洁等种类。

  1.2国际贸易实务中提单的主要作用分析

  提单在国际贸易实务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比较大,主要体现在是承运人和托运人就货物运输达成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一种证明,但并非是合同的本身。这也是承运和托运人间达成合同内容的证明,提单上有着相应的内容。提单也是承运人对货物交运保证的凭证,在卸货港要将货物及提单交给持有提单的人进行收货。而在托运人层面来说,就有着货物收据的功能,合法提单下提单持有人就是货物所有人。不仅如此,提单也是承运人收货并将货物装船的证明,它不仅能够对收到货物的种类数量及标志等情况进行证明,同时对收货的时间也能证明。

  2.国际贸易实务中提单的主要风险分析

  提单虽然在国际贸易实务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自身的风险也比较大,主要就是伪造提单的风险。有的不法商人通过信用证的特征来伪造提单骗取货款,没有按照合同来装货或者是没有装货,这样就对客户造成很大的损失。其中的空头单证就是比较常见的伪造提单,也就是承运人或者是代理人等签发的伪造提单,在伪造提单的法律效力层面来说从我国的法律规定上是无效的,其

  

  带来两个重要的问题,承运人是否有权交货以及是否有义务交货。另外就是提单的预借风险以及倒签风险,在倒签风险类型上比较重要,这主要是在货物装船之后签发的,这就会比实际装船日期为签发日期的提单要早[2]。签发倒签提单尤其在时间上比较长就能推断承运人未使船舶尽快的派遣,承运人也会由于货物的运输时间发生迟缓而承担相应的责任。而预借的风险是在货物还没有完全装船就已经有承运人开始接管。这些风险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对于承运人来说都会给自己带来损失。还有就是无提单放货的风险,在当前的海运迅速发展背景下,提单已经成为物权的凭证,在提单风险中的无单放货风险主要就是没有整本提单,在船舶到达港口之后承运人接受收货人提单副本及保函提货请求。在还没有将正本的提单收回后就已经放货,这样就造成了损失。除了以上的几种风险之外,还有记名提单风险以及提单遗失风险,三分之二提单风险以及电放提单风险、多份提单风险等等[3]。

  3.国际贸易实务中提单风险防范策略实施

  

  中。

  

  

篇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论文

  最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欢迎参考~

  篇一:最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中国地缘战略的影响

  【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运行对我国具有战略意义,对我国的地缘经济利益和东亚区域竞争造成重大而复杂的影响。以自贸区战略为依托的国际竞争越来越区域化和综合化,对我国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战略有着深远影响,我国应将自贸区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自201年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文缩写为CAFTA)已经正式运行了三年多,这是世界上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下文缩写为FTA),它的创建和运行意义重大。CAFTA不仅会促使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发展实现双赢,有助于这一地区尽快从金融危机中复兴,而且对于整个东亚地区的一体化也是个有利的契机;它不仅影响了我国在东亚地区的地缘经济关系,而且对我国的宏观战略和国家利益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主要从地缘经济学的视角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现代地缘政治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地缘经济学,即从地缘视角将经济事务与政治事务相联系,研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取代军事对抗和政治关系作为国际关系主轴的理论,成为地缘经济学的主体理论。[1]164在这里的地缘概念其实是指民族国家以国家领土作为地理含义上的竞争单位。可以说,地缘政治学家研究的是宏观地理概念上的国际关系,而地缘经济学家研究的是微观地理概念上的国际关系。[2]402地缘经济学理论的着眼点并不是单纯的国际经济问题。它试图从地缘关系的视角来探讨特定地理空间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及政治利益的互动,并为各国的区域经济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它所研究的问题是,一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保护国家的自身战略利益和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它所关注的主要是国家的经济利益、经济权力和经济安全。本文以地缘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研究CAFTA对中国的宏观战略和地缘竞争的重大意义。

  CAFTA对我国区域宏观战略的重大影响

  CAFTA的建成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内贸易,减少我国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推进我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避免因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而严重打击我国的贸易出口,增强我国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并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CAFTA将使中国和东盟结成一个统一市场,经济发展前景良好,并且双方实行优惠的投资政策,力促投资自由化,改善了投资环境,必将释放双方相互投资的潜力,也有利于增强发达国家的投资信心,更好地吸引区域外的国际直接投资。近年来,随着CAFTA的建设进程,中国和东盟的相互投资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正以每年6%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东盟对中国的投资也保持稳定增长。[3]13据东盟专家组估计,CAFTA的建成将减少中国和东盟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积极促进区域外贸易向区域内的转移。双方自贸区的建设也有利于中国获得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一些物资和资源。比如东盟国家贮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橡胶、木材和锡、铁、煤、镍、铜等矿物资源,使我国得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从而减轻了我国在国际能源和资源市场上面临的巨大竞争压力。这些将有助于减少我国对欧美经济体的过度依赖,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主权;同时也可有效增强我国和东盟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促进地区的蓬勃发展。

  CAFTA是中国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有益尝试和良好开端。CAFTA的成立带动并促成了日本、韩国与东盟之间、中韩之间的自由贸易谈判的波动效应,刺激了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引发了东亚地区的一体化浪潮。一方面,CAFTA有助于构建中华经济圈,促进我国与东亚其他地区的经济互动增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外开发和和平崛起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我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又有利于双方应对北美、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CAFTA的发展前景可能是整个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届时将形成东亚、北美和欧盟三大区域间的地缘经济竞争,战略意义颇为深远。

  CAFTA的建设将促进中国国内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涉及到三大政策体系:CEPA(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PECO(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其一,CEPA、PECO和CAFTA这三大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体系可以形成连接南部中国和整个东盟的经济大动脉,这是区域经贸一体化的崭新格局,并且这一经济现象越来越引人注目,经济效果越来越明显清晰,战略意义越来越不可忽略。[4]4其二,由于云南、广西等西部省区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桥头堡,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CAFTA的建设将促进这些西部省区的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为其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有助于确保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实施。而且,云南和广西是地处我国边疆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关系到边疆的安全与稳定,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其战略意义也不容小觑。

  CAFTA在南海问题、能源问题和台湾问题等重大而敏感的地缘战略议题上,对于维护中国经济与政治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其一,有利于避免扩大南中国海争端,维护我国的海洋资源权益。中国与东盟的一体化建设,显然有助于双方在南海问题上缓解紧张局势,共同开发资源。其二,拓展我国资源的进口渠道,开辟稳定的国际能源战略通道。这有助于破解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和能源瓶颈难题,也有助于破解我国在海上能源通道安全

  上的马六甲困境。正是由于东盟国家扼守我国海外进口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所以与东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和平崛起的地缘经济环境。[5]11其三,发展与东盟国家间的紧密友好关系,有助于钳制台湾的南进战略,摧毁台湾当局实质外交的政治图谋,同时也向台湾展示了中国大陆的经济影响力,促使其积极发展与大陆的经贸关系。自从CAFTA建成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CEPA谈判开始有了新的进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篇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论文

  并且因特网的edi技术随着不断改良成本越来越低成本的降低为很多国家普及互联网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而电子商务正是在这样全球互联网用户激增交易信息交易成本不断降低的前提条件下诞生的而其巨大的跨地域交易能力使得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并间接的服务与社会的方方面面

  浅谈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得以全面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提高国际地位。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篇一:《国际经济贸易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摘要】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已经连续几年成为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因此,我国也随着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但是,目前的全球经济市场正在经历着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逐渐加大以及以服务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逐渐占主导地位的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思考如何制定准确的对外贸易战略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和实施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主的对外贸易模式。本文着重讨论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性选择等主要内容并希望以此来使得自身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有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对外贸易战略;战略选择一、引言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强势发展使得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它的影子。这一点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自从有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国家都可以进行经济往来和资金往来,这就是目前为什么形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原因。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成果是各个国家在相关的规定下实行相对自由的贸易往来,跨国之间的资金投资和资金融通等涉及到经济利益的往来活动。从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到经济领域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卷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当中,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形式。世界各国如果想要参与到国际贸易活动来并实现资源的更加优化的配置的话就必须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为世界各国带来的发展的福音。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贸易的活动也与日俱增,由此产生的贸易顺差也是稳步积累并使得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中的贸易自由化步伐加快。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出口大国,并且在近10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在经济总量方面,我国目前已经是经济总量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所以,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必须认识到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处。在参与全球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全球性的自由对外贸易带来的利润和成本。争取在整个对外贸易的活动中能利用这个契机实现更多的经济利润,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要注意将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以带来更长远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实现长期的经济利益。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要注意整个过程中的对外贸易的安全。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经济市场,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要遵循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做到逐步转向以服务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尽早实现贸易多边化等内容。要做到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接轨才能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一直稳步发展。

  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稳步发展根据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缓,取而代之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的强劲。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我国目前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行了相关的市场经济改革以及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轨道的逐渐吻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在近10年以来都是以每年10%左右的增长率来实现着我国的GDP的增长。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光是我们国家,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势头也是稳步向前。相对于这一点来说的话,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相对比较缓慢。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在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之前就已经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阶段。在后期的经济建设中,由于在同一时期内他么的起点较我们来说相对

  较高因此难以实现跟以前相同的经济增长速度。全球性的对外贸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二)对外贸易的发展道路相对曲折自从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全球性对外贸易中的运用以来,世界各国的对外的贸易发展速度得到了稳步提升同时带来的世界贸易的总量也逐年增长。从上世纪到2000年这短短的将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世界贸易的发展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世界贸易总额在2000年这一年间就达到64560亿美元,增长率为12.5%。但是,世界贸易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世界上的任何大事件都会对世界贸易产生致命的打击和绝处逢生的鼓励。例如美国在2001年出现的恐怖袭击事件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而在那一年,世界贸易的总量与前面相比也的确有下滑的趋势和结果。在世界性事件的影响持续一段时间以后,世界贸易又逐步恢复到以往的水平并出现上升的势头。在2004年结束的时候,世界贸易的总量又达到以一个全所未有的制高点。这一年的增长率达到了20%以上。对国际贸易影响巨大的一个事件应该是大家都很熟悉的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这一事件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还体现着经济危机为全球性世界贸易带来的损失。虽然经济危机的在世界各国的努力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其留下的余波式的影响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完全停止。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对外贸易也在2010年左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所以,根据上文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道路是非常曲折的,这种曲折取决于当前的世界经济的整体环境。然而,全球性的经济氛围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也就注定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三)多变贸易进程的缓慢要实现国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实现贸易自由化。这跟经济市场的市场化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实现了贸易自由化才会使得世界各国在世界贸易的活动中都能享有同等的权利,这样才会最大限度的实现各个国家的资源优化配置。所以说,实现国际经济贸易的自由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努力的方向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存

  在着自由贸易的说法也就自然存在着贸易保护。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存在着贸易保护就会阻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是其存在也是有一定的原因。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趋势加强,当时的超级大国美国经济发展领先于日本、西欧,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其经济份额在国际市场中占到了最大的比例,因此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话语权就会越来越强势。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各国争夺市场的斗争越来越加剧。最后就造成了护主义兴起,损害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为了对世界贸易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以及监督管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就形成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个负责对世界各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实行监督和管理的机构。当这个机构成立以后,其责任除了解决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以及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之外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那就是组织新多边贸易谈判。由于各个国家对贸易市场的竞争等导致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和贸易冲突的加剧使贸易谈判面临诸多困难。虽然有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个全球性的监督和管理机构的努力,但是多边贸易体制的谈判进展缓慢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成果。但是这并不难否定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存在以及世界各国对国际经济贸易的需求的加剧使得贸易自由化和贸易全球化一直都是各个国家追求的最终目标。目前世界贸易组织在以前多边谈判中涉及的困难问题诸如:农业问题、农产品、非农产品、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技术转让、贸易便利化等问题进行进一步谈判。目的是协调各成员国的立场,寻求各国一致同意的解决办法并最终实现实际贸易一体化和自由贸易。

  (四)服务贸易的崛起目前的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同传统的强调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不同。目前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第三产业例如服务业和金融业等发展。在全球性的国际经济贸易中也面临着同样的趋势。从时间上来看,全球经济贸易向服务业的发展势头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具体的特点就是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增长,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关于服务贸易组成部分问

  题上,运输与旅游所占比重较大,这两者在所有的服务贸易的总量中可以占到60%左右的比例。在2010年的时候,关于服务贸易发布了相关的统计数字。其具体内容是: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量36950亿美元,其中运输服务出口7850亿美元,占总量的比重为23.2%;旅游服务出口9400亿美元。虽然世纪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已经转向了以服务贸易为主的发展模式并且其发展的速度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但是服务贸易的发展中也存在着问题于缺陷。具体的内容表现如下: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来看的话,不同的国家以及国家的不同区域的贸易增长速度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亚洲、独联体、非洲、拉丁美洲增长较快,北美、欧洲增长较慢。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经济贸易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是还是西方发到国家在国际经济市场中占到了主导地位。通讯、银行、保险、电信等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中附加价值较高的部门。在这些新兴服务贸易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仍是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三、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以及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活动的频繁度的提高使得我国的贸易自由化的速度得到了不断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在我国的实施也使得我国的贸易体制得到了相应的改革和逐步完善。带来的成果就是我国的国际贸易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化的贸易进程的加快。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总量的加大以及贸易自由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面临着如何选择贸易战略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基本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混合外贸战略。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即90年代初期的时候,国家经济部门提出商品贸易与资金、劳务合作与交流相互渗透和相互协调发展的“大经贸”战略。加入WTO之后,我国面临的就是如何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和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2010年在现在的这几年间,我国对外贸易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2011年的时候,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仅次于美国。目前我国在对外贸易的战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适合当前形势的具体的对外贸易战略的创新与选

  择的问题中。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和创新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国际经济贸易的自由化和实现我国的经济增长。

  四、对外贸易战略的实施方式我国目前是一个贸易顺差极大的国家,这意味着我国的出口的贸易总额基本上占到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的总额。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的进口的缺失。虽然我国是一个极大的贸易顺差国,但是我国的出口主要依靠的是低价的劳动力的出口以及中国制造的出口。对于先进的核心技术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类的出口是微乎其微的。出口顺差的形成也主要是依靠国内的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形成的。而且对于中国制造类的出口不仅没有为我国带来高额的利润还使得我国耗费了原材料以及环境污染作为代价。因此,要真正实现我国的出口顺差的话要逐步形成以核心技术为主要出口产品的出口模式,这样才会为我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带来真正的优势。从上文的描述中,我们应该以反面的思考方式来面对我国的出口的外贸战略的选择。即我姑应该逐步重视进口的对外贸易。我国之所以存在出口占到了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这一局面,我们应该思考的是:难道我国的消费者真的是对于国外的商品没有需求而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其中涉及到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的问题以及消费意识和消费手段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通过刺激消费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同时促进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同样会带来经济的增长。这里的进口不仅仅指的是产品的进口,也包括原材料、知识和技术以及人员等的进口等方面。而且进口还可以增强我国同世界各个交流的经验,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的国民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掌握其他国家产品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有才会有学习和竞争才会使自身的发展得到提升。我们应该明白进口贸易是一国对外贸易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安全应考虑的重要方面,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进口在可以进一步满足国内的市场从而引进先进的消费理念以及促进出口的发展等作用。因此,进口战略应考虑发挥进口促进国内技术水平提高及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目前,我国应提高对进口的重视程度。第二

  个重要的战略的选择就是要明确我国的优缺点。我国的主要缺点就是核心技术还依赖于进口,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缺失,而此类产业的发展涉及国家整体工业体系的完善,因此,对这类产业应加以保护。以美国为例,他们国家的有点就在于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开发上,这种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能使自己在国际经济贸易中通过小的成本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升自己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所以我国需要的就是培养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努力培养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只要有了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才会使得我国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五、总结虽然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在近几年来都取得了优秀的成果,但是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上还需要我们付出相应的努力才会逐步实现我国的贸易的自由化以及合理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模式。在战略的选择上要注意加强进口以及注重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切实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自由化。

  【参考文献】[1]朱玉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发展研究,2013,01期:19-23.[2]谷帅.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4,28期:19-23.[3]董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10期.[4]陈曦.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财经界(学术版),2014,23期:15-15.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篇二:《浅谈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为电子商务的兴起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并且电子商务以其独有的商业模式快速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随着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商业触角已经延伸到国际贸易的相关领域,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经济贸易;B2B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新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全球商业往来中电子商务成为时下热门话题。自从个人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诞生以来,短短20年之间相关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已经影响了到了几代人。电子数据通过光纤的飞速传播,在上千公里的范围内读取只需要几十毫秒。并且因特网的EDI技术随着不断改良成本越来越低,成本的降低为很多国家普及互联网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而电子商务正是在这样全球互联网用户激增、交易信息、交易成本不断降低的前提条件下诞生的,而其巨大的跨地域交易能力使得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并间接的服务与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英文ElectronicCommerce简称EC,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进行的数字化交易,而商品由物流进行运输的新型商业模式。与上世纪90年代末传入我国,当年的电商巨头ebay为我国普及了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并且很快本土企业跟进了相关业务,有阿里巴巴、京东等都是从那些年代成长起来的。并且大量的本土电商企业结合我国的实际发展国情,为我国的电子商务概念进行了重新的界定,也增加了很多符合我国要求的服务,如:快捷支付、安全认证、物流极速达等。使得电子商务的概念得到了延展,并且在很多领域开展了新的商业往来,如: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个人(B2C)个人对个人(B2C),基本涵盖了社会经济领域的各种交易类型。二、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2.1在促进经济贸易量方面的影响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全部由网络上完成,而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通常都很大。而电子交货的手段通过国际物流的帮助实现了点对点的快速沟通与交易,极大的弥补了空间与时间跨度巨大的缺陷,提高了交易效率。并且客户之间的沟通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类软件都可以完成,省去了高昂的电信通话费用,这样无形中又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繁荣。交易过程成本的下降自然而然的会拉动

  国际贸易量的快速增长。例如:今年以来海淘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外的优质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电商也积极拓展国际经济贸易消费市场,满足客户需求,横向上拓宽了集团的业务领域,优化了企业的商业结构。

  2.2国际贸易运输方式改变的影响电子商务除了提高了国际经贸业务的往来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经济贸易的交易方式与货物运输方式。跨国订单的出现使得国际运输物流公司的业务量激增,传统的各级经销商大量进货,逐步消化的方式已经渐渐成为历史。很多国家的订单都是直接从当地的工厂发货,由国际物流公司进行跨国运输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这样节约了不同国家中间环节的仓储、商检、保险、海关等费用,也因为产品均有本地发货从而有效保障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消费者的体验。最后通过跨国直接发货的产品交易模式节约的成本可以有效降低产品零售价,让利消费者,让消费者拿到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例如:很多大型的快消品公司均采用原产品发货,国际物流运输的方式,美国本土的百威啤酒、南非的米勒啤酒以及阿尔卑斯矿泉水等国际快消巨头纷纷推出了原产地产品的全球送达服务。2.3电商对国际贸易交易方式方面的影响传统的跨国贸易方式需要双方的代表选定谈判地址,双方代表均需要到场进行磋商,虽然当时的国际电信行业发展已经能够保证电话会议的顺利开展。但这样的交易方式缺乏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可能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微妙的影响。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彻底改变的这一情况,对于需要双方高度重视的交易过程可以采取视频的方式谈判,这样在谈判过程中也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双方的肢体语言以及表情,从而采用不同的策略保证谈判的成功。而关于其他后续的交易往来,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以及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补充,大量的跨国企业如:我国的海尔、华为以及国外的欧莱雅、联合利华等都广泛开展了上述的交易模式,保证交易质量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交易效率。2.4电商对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管理模式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管理方面也有诸多优势,通过所有产品订单的

  数字化。然后设计合理的计算机软件来形成自动化的订单管理方式,这样极大的节约了交易成本以及人工成本,并且计算机自动化的管理方式也能够提高交易效率,同时杜绝了人工出错的可能性。例如:联合利华集团在全球普及订单数字化管理软件系统之后,使得订单出错率大幅下降,并且能够达到下单到发货过程在30分钟以内完成,改善了用户体验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的兴趣极大的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国际经济贸易的交易及管理方式。优化了原有的资源配置,使得更多的公司能够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来拓展原有的业务,提高公司的整体业务量,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1]吴百福,李正方.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宋玲,杨卫东.电子商务——21世界的机遇与挑战[M].北京:电子商务出版社,2010.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篇三:《低碳经济给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前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多使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便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注重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引入更多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然而各国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发展中多注重从国民经济或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着手,未将国际贸易受低碳经济模式的影响考虑其中,使低碳经济为贸易发展带来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从国际贸易发展角度分析低碳经济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低碳经济的相关介绍对低碳经济的概念,根据以往学者研究以及经济学理论内容,可将其理解为利用多种手段包括开发新能源、制度与技术创新等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提高的经济发展模式。其首次提出可追溯至英国关于能源的白皮书,将能源使用现状以及气候变化情况融入其中。从低碳经济的目标看,主要集中在降低排放、能源节约、减少污染等,

  确保能源的利用更为高效。在低碳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下,其自身也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具体包括:第一,全球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是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尤其金融危机在2008年爆发后低碳经济的全球性特征表现更为突出。第二,收益具有多重性特征。低碳经济模式的引入下要求改变以往完全局限于追求经济增长的单一发展模式,而要求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共同提高,实现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1]。

  二、低碳经济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表现出的问题(一)能源利用方面作为能源大国,低碳经济模式下充分暴漏出我国现行能源结构方面的问题。从长期发展中可发现我国在能源使用方面居于主位的主要以煤资源为主,其在能源结构比例中占据80%左右,且在发电方面尽管风能的利用逐年升高,但火力发电仍为主要形式。同时在新型能源开发方面,我国技术手段的应用较为落后,这些都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主要难题。(二)贸易壁垒问题低碳经济模式下出现的贸易壁垒成为影响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的贸易壁垒主要指现行许多国家外贸交易中提出的绿色贸易,要求进口产品应保证符合保护资源、环境等理念,对不符合绿色技术指标的产品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但我国在出口过程中大多产品本身不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如纺织品或机电产品等,很难满足发达国家制定的产品绿色标准,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贸易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另外,当前国际贸易中也存在影响我国产品竞争优势的破关税,其主要指许多国家对于进口商品采取的政策,若产品涉及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增加进口关税,使我国产品低成本优势受到很大的冲击。(三)贸易竞争力的削弱我国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占据较大的优势,出口商品具有价格低廉等特征。然而在低碳经济模式引入下,国外许多国家除采取关

  税方面政策外,开始构建相应的低碳准入制度,要求产品生产中需充分利用低碳技术,确保贸易产品满足低碳标准。然而我国在产品生产方面本身倾向于高碳产品,且在技术应用水平方面较低,企业在低碳技术的应用下将直接造成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而获利较少,产品原有的贸易竞争优势逐渐削弱,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发展中低碳经济带来的优势(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更依托于第二产业,使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产品所占数量较多,而其他服务性或一般性贸易比例较低。而在低碳经济模式下更注重发展低碳工业与集约型经济模式,且许多低排放、低污染的服务业也将得到发展,有利于加速我国贸易的不断转型。同时,许多企业也利用低碳模式带来的契机进行技术的革新,不断将新型低碳产品向国际市场推出,有利于带动我国低碳产业的整体发展。(二)技术能力与贸易竞争地位的提升低碳经济模式下要求我国经济发展中注重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低碳技术的应用使产品在出口过程中所受到的贸易壁垒或关税政策影响得以减少。其中技术的引入势必会改造传统高碳生产技术,对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在国际贸易方面技术含量因此得到提升。另外,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模式,可为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尤其对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其在制定相应国际贸易规则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并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我国在参与过程中将使自身国际地位得以提升[2]。四、低碳经济时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具体路径低碳经济模式下,为使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并充分利用低碳经济带来的优势,首先应进行相应低碳标准的制定。如国外许多国家采用的碳标签方式可成为我国借鉴的主要内容,对于减少贸易壁垒与关税影响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现行碳交易相关法规应不断完善,从法律角度确保产品知识产权得到保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应注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可采取相应的技术扶持政策,如国内许多地区推出的低碳产业基金,其对

  于低碳技术的应用可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最后,低碳经济下我国应做好与周边国家适时沟通合作,减少因贸易壁垒或关税政策等带来的不利因素[3]。

  五、结论低碳经济模式既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也创造许多发展的优势。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应正确认识低碳经济的内涵,分析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低碳经济带来的优势,通过低碳标准的完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适时沟通合作,使我国对外贸易中更具优势,满足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猜你喜欢:

  

  

篇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浅析国际经济贸易与分工

  摘要:国际贸易的发展由来已久,在当今各国经济贸易紧密联系的前提下,国际分工的形式逐步深化,由传统的货物流动逐步发展到服务、劳务、科学技术的交流,因此积极参与到国际分工当中去并且积极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了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基础。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对外开放政策

  国际贸易顾名思义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是以经济学家鼻祖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代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叫对外贸易foreigntrade,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就称作为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的逐步形成,某种产品在某个国家之内出现了生产剩余,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合理的配置资源,这就使国家之间的贸易产生了可能。当今各国要想不断维持经济发展的状态必然要参与国际分工,通过对外贸易与各国之间交流,取长补短。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一、国际贸易的种类

  1.按照商品流向可以分为进口贸易importtrade、出口贸易exporttrade和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当一国某种产品参与到世界该类产品的竞争中去的时候,如果该产品高于世界平均价格那么这种产品就流入这个国家,称为进口贸易;反之如果该产品的的价格低于世界平均价格,那么该国就会输出这种产品,谓之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交往过程中还会出现一种情况A国往B出口商品,但是往往会先到C国国境,那么这种贸易就是国境贸易。

  2.按照商品的交易形态可分为有形visible和无形invisible贸易,有形商品包括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具体实物,例如:汽车、手表、服装等等;无形贸易包括服务贸易、技术转移、劳动力转移等等。

  二、国际贸易的特点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着一些不同的特点。首先,国际贸易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转移,在操作流程方面要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涉及的业务部门比较广泛,包括运输、银行、保险、海关、商检等部门;其次国际贸易的风险要比国内贸易的大,因为交易双方身处不同的地理位置而且局里相对遥远,双方彼此

  的资信情况较难掌握,而且国际贸易交往过程中所受的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较强,因为国际运输通常使用海运的方式;再次,国际贸易受双边贸易政策的影响,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虽然有统一的、各国认同的贸易政策,但是一些国家为了达到本国经济目的往往还是采取不同贸易政策,阻碍或鼓励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的作用

  1.增加外汇储备ForeignExchangeReserve,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通过国际贸易参与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增加一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可以稳定、促进国内经济,保持本币相对稳定。

  2.加强国际间合作,有利于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表现,各个国家通过对外开放有利于加强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增加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3.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有利于了解本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产品功能,促使本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完善。

  4.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本国居民生活水平。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可以使国际上先进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为居民提供使用,提供生活便利;同时对外贸易又是各个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特别是经济大国,例如中国就是长期以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

  四、国际贸易分工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1.自然条件。不同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决定了这个国家先天所占有的资源,例如中东地区盛产石油,南非盛产钻石等等;当一个国家缺乏某种自然资源可以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因此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

  2.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因素影响。每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所扮演的角色,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以出口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原材料、半成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五、国际分工的类型

  一按不同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分为垂直型分工、水平型分工和混合型分工

  1.垂直型分工就是指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过与经济发达程度较低的国家之间从事的贸易活动,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出口一些办加工的初级产品,然后出口到发达国家进行精细加工,使产品逐步完善更加精良或将零部件组装成制成品,然后彼此互为市场,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借以学习先进技术逐步发展自己。

  2.水平型分工就是指经济发达程度相似的国家之间从事的贸易活动,或是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工或是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例如德国与美国都是工业发达程度

  较高的国家,以汽车工业为例两国的生产技术水平相类似,但是为了丰富市场选择,通过竞争可以使产品不断更新升级。

  3.混合型国际分工就是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共同参与的形式,例如日本作为一个亚洲发达国家同中国或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属于垂直型贸易分工,而日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就属于水平型国际分工。二按不同产业结构的产品划分分为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

  1.产业内贸易就是指相同的工业部门之间的交易,比如同一产品的不同零部件之间的交易,一种产品的关键核心部件往往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而一般性的零部件由发展中国家生产,然后通过部门之间的贸易获得利益。

  2.另外一种就是产业间贸易,是指不同产业部门之间进行的专业化分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之间的交换,例如中东国家多以石油换取发达国家的高级工业产品。

  六、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推荐访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论文 贸易 经济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