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论文12篇浅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论文 新背景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探析 作者:姚锦文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08期 摘要:为落实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教育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论文1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浅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论文
新背景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探析作者:姚锦文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08期
摘要:为落实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教育部提出了相关要求,要求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基于此,组建高水平专业群背景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入手:健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相关运行机制、完善团队中教师多元化能力素养提升、优化创新教师教学团队内部结构。
关键词: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8-0096-03
财政部、教育部提出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其中,建设一批“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出了三个目标:形成推进专业群建设需要的师资结构、推动专业群内模块化教学的有效实施、推动专业群提升服务行业社会的水平。截至目前,教育部共遴选出197所高水平专业群院校。结合对首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遴选名单的统计发现,在120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单位中,高水平专业群院校占74.17%。因此,如何结合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探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
(一)形成推进专业群建设需要的师资结构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需要一支数量均衡、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团队中有科学合理的年龄构成和专业构成,教师组成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课程的共享型教师,还包括细分核心课程的专业教师,以及指导实践的实习指导教师,并且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改以往按专业组建转而以专业群为组建单位。这样一个结构合理的团队顺应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带来的院校组织结构调整变化——由单个专业组建的二级院系变为按照某个行业相近或相关的职业岗位(群)进行组建的专业群。同时,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应当拥有能力出众的团队带头人,他们既要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又要具有实践创新意识、较扎实的专业教学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带领整个团队尽快适应高水平专业群带来的结构调整,带领整个团队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从而推动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
(二)推动专业群内模块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面对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现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做好专业与专业的对接与整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课程体系,形成模块化课程,并实行与之配套的模块
化教学模式改革。因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需要高水平结构化的,从而能够主动探索模块化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团队内的合理化分工,推动教法的改革以及教材的更新,完成课堂改革。在实行模块化教学模式过程中,通常是以职业工作过程的各个模块为依据组编新的课程。由于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所以教师结构应按照不同课程模块的组合进行调整,把同一方向、模块的教师组建在一起。明确团队教师的职责分工,团队中每位教师都要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包括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定课程标准、组构教学流程、重塑课程结构、制订专门的学习管理与评价方案等。模块化教学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应按照不同教学模块对教师进行分组,在同一模块内教师共同备课,集体完成课程设计、教案编写和教学组织等,这样有利于教师稳定专业发展方向。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不同模块的教师共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拓宽知识视野,也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三)推动专业群提升服务行业社会的水平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提升其服务社会的水平,就要使教学创新团队能够定位产业核心技术,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中不断融入先进技术,最终制订出符合产业、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的人才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要走进企业,与企业共同完成技术难题的攻关以及新产品的研发,科研成果也要能推动产业技术的不断升级。根据总体地区发展战略和对接产业的发展需求,贴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企业员工实现技术更新换代,使企业内的员工能够很快适应技术更新换代。另外,服务社会也可以是服务于农民或者失业人员,对他们展开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等,按照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他们自身具备的优势条件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学会一门技术,这样有助于提高社会就业率。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高水平专业群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的关键。
二、高水平专业群背景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落实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团队建设是国家政策的需要
国家在政策方面一直很重视教师的团队建设,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就有利于落实这一点,为实现教育强国的梦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好基础。2019年1月出台的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再次强调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此外,2019年6月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更是对于如何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指明了方向。所以,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满足国家政策的需要。
(二)落实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需要
当前组建高水平专业群需要满足其对于创新柔性化的组织管理模式的需要,要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团队,促进资源整合共享,发挥“1+1>2”的集聚效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就可以满足这一需求,教师教学团队的组建就是以专业群为核心将不同专业但是基础课程相同的专业教师组合在一起。没有了单个专业的限制,组建教师团队更多考虑的是某一个产业内核的专业群,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掌握产业中多个岗位的核心技能,符合当前产业升级和市场变化发展的需求。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还可以满足专业群对于搭建融合化的产教协同平臺的需求,校企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当中,能够贴近现实、顺应产业变化趋势、更好对接产业,将服务产业的功能落到实处。同时,在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中引入先进的工艺技术。为了更好对接产业与学校,可以建设一个共享的资源平台,以利于双方相互学习。在这一平台中,学校可以选取合适的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实现第一时间获悉行业动态,将最新的行业技术教授给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实践能力会有所提高,知识将不再停留在课本上,而是从行业中直接获知。这样教育下的学生适应能力强,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企业可以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实现职工的继续教育。在这个团队中能够实现教师的资源共享和创新交流,满足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需要。
篇二:浅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论文
“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破解路径
摘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我国职业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完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统筹现有资源,开展教学团队培训工作;注重考核评价,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从而打造出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资格认定
“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应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从教师认定标准、校企合作、考核体系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措施与路径。
(一)重视源头把关,完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需重视源头把关,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促进团队准入机制的完善。统一、科学的“双师型”教师内涵是制定教师认定标准的前提,也是影响“双师型”教师身份认同感的重要因素。“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多维度的诠释大多存在概念模糊,内涵外延过于宽泛等问题,导致团队在制定遴选成员时标准不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进程。应从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师德师风、综合素质五个维度去界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同时在进行内涵界定时注意避免忽视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
可以借鉴德、美、日等国家的成功经验,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认定标准。第一,要注重科学的认证内容。注重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思想品行及工匠精神。第二,认定期限不应过长或过短,设置符合实际情况的有效期限,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动态管理“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三,应注重规范
化的认定程序。第四,还要注重多元化的主体参与,让政府组织、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参与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制定与设计过程,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制定的规范性、公平性、科学性及有效性。
(二)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
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共同体内涵的外延发展,共同体这一概念被引入教育领域。校企
共同体”一般是指以合作为基础以共赢为目标,相互开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实体,是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其含义包括共同规划、共构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6项内容。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与以往相比,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之间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增长点显著增多,应以校企合作为纽带,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交流互动越来越频繁,彼此依赖程度也越来越深,二者间共建共享乃至休戚与共的关系也日益凸显。
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当从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用资源、
政府扶持等方面多措并举。第一,推进校企共同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及实训基地,促进校企人员深度合作。第二,健全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进入到职业院校或教学创新团队,以充实兼职教师资源库,完善兼职教师的准入、培养、激励保障机制,根据能力划分等级并予以同等待遇。第三,政府可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建设的企业予以奖励。第四,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校企合作。通过以上措施深化产教融合,逐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共赢。
(三)统筹现有资源,开展教学团队培训工作
职业教育与外界产业联系密切,应当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推进团队培训。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行业内领军企业和国内外信息类职业教育名校,组建
“信息通信技术职业教育国际联盟”,从而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与发达国家交流合作等方式加强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培训。
第一,加强国家级团队与省级、校级团队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立项院校之间的人员交流研究合作、资源共享。第二,利用现有的职业教育课程及资源,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第三,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及聘请企业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支持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第四,积极与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制定境外培训计划,分批选派教师及团队负责人去国外培训学习。
(四)注重考核评价,鼓励多元主体参与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建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多元参与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面对考核评价流于形式、结果利用率不高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应从坚持教师主体地位,转变考核评价理念;完善考核标准;多维度考核,如从资格、能力、素质、师德师风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进行考核评价;鼓励学校、行业、企业、学生、第三方机构多元主体参与考核过程;及时反馈考核结果。从而保证考核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利于调动多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保证评价过程及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有效性。考核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教师自我提升、促进团队的发展。应当加强项目督查指导,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将考评实际情况与教师评职称挂钩,将考评情况作为教师绩效分配的重要参考。考核评价主体需包括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教师、学生、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开始引入了一些第三方评价机构,这些机构包括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教
育评价协会等。
但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展仍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存在缺乏认证机制、监管机制、评价结果应用率不高等问题。可以学习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做法,如美国联邦教育部门定期对专业评价机构评审,并向院校公布合格、可靠的代理机构名单,各州的认证协会通过投诉热线、咨询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
澳大利亚的各州与领地注册/课程认证机构也严格把控评价专家资格;英国的国家资格证书授予机构也会有外部核查员进行检查评价。当前我国应重视并完善第三方机构认证、监管机制,提高第三方评价结果的利用率。
四、结语
“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至关重要,需从制定“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完善教师准入机制出发;要重视并发挥校企深度合作的作用,完善教师培训与管理机制;借鉴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做法,促进第三方机构的发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多措并举破解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2]黄蘋,陈时见.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J].教育科学,2020(2).
[3]霍丽娟.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1).
作者简介:王思谦(1985-),男,汉族,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生,铁人学院专业技术培训部教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和培训管理工作。
篇三:浅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论文
教学工作群体教学团队目标共享信息集体绩效协同效应中性有时消极积极责任个体责任个体责任与共同责任并技能随机的和不同的相互补充的人数可多可少不应过多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强调专兼结合实际上是根据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将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纳入教学团队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张光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400055)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科学组建团队,合理定位共同远景目标和绩效目标,建立健全内部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考核评价与淘汰机制。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对策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切实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重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并将把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事实上,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也是突破我国高职院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障碍,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一、教学团队的涵义和特点团队的概念是在企业管理中产生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界。20世纪70年代,团队教学开始应用于高等学校。我国的一些高校是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组建教学团队并进行团队教学实验的。所谓教学团队,是指由少数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远景目标、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或工作方法而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教学团队与一般的教学工作群体有明显的不同,它更强调要完成需要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并通过不同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团队队员努力的结果导致团队绩效远远大于个体绩效之和。二者比较如下表:教学工作群体目标协同效应责任技能人数共享信息中性(有时消极)个体责任随机的和不同的可多可少教学团队集体绩效积极个体责任与共同责任并存相互补充的不应过多
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强调“专兼结合”,实际上是根据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将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纳入教学团队,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这有利于改善“双师”结构,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特别是“双师型”队伍建设,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个高效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1、共同而清晰的目标。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非常明确共同的远景目标和业绩目标,对团队具有认同感,愿意为实现团队目标而调整个人关注的重心并与其他成员的相互协作。2、互补的知识技能。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具备实现共同目标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相互之间能够良好合作的个性品质。在成员组成上,要特别强调校企结合,有一定数量的来自企业行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3、相互的信任。团队的每个成员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每个成员对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深信不疑。4、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团队的每个队员的职责范围划分明确,但工作联系紧密,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每个人对团队共同目标和任务的完成都负有各自的责任。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5、良好的沟通。团队成员之间、团队成员与管理者之间都能以他们可以清晰理解的方式传递信息,大家畅所欲言,及时消除误会,达成一致。6、恰当而有效的领导。虽然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拥有一定的决策权,但团队仍需要的一个出色的负责人,指明团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协调团队成员的行动,引导团队成员为实现团队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但团队的领导者不应是团队的控制者,而应扮演教练和后盾的角色,为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7、内部和外部的支持。从内部条件看,团队应有健全而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等。从外部条件看,管理层应该给团队提供完成工作所必需的各种资源。二、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与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是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在我国兴起而在近几年蓬勃发展起来的。虽然它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丰富高等教育体系结构,顺应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形成了自身的体系框架。但总体看来,由于发展时间短、投入不足、自身基础薄弱等多方面原因,其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团队建设更是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当前,高职院校中在系部领导下的以专业教研室为基础的教学团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有的学校还停留在一种形式上的组建,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团队。其主要问题是:1、行政领导的意味太浓。系部主任对其所负责系部所有专业的教学进行总体管理和协调,直接管理对象为教研室主任。而教研室主任则对本专业的教学直接负责,并担负着对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职责。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较弱,团队内部和外部存在明显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教学目标或任务是上传下达的方式,削弱了教学团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2、协同效应不强。按专业化教学需要划分的相对稳定的系部等组织实体,无形之中形成了种种组织壁垒,抑制了教师在学校内部的自由流动,阻碍了教师实现跨系部的自由组合。教师无团队意识,专注于自己的教学,缺乏团队的协调沟通,因而虽有专业课程体系的搭建,却无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教学的合理分工和紧密合作,使得整个专业教学难成系统。3、结构不合理。除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外,更主要是“双师”结构不合理,来自行业和企业的兼职教师或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较缺乏。而有的学校把“双证书”、“双职称”作为判断和界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而忽略该教师是否真正具有较强的
操作技能或企业工作经历的作法也是有失偏颇的。4、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均较强的教师缺乏。在很多高职院校,来自学校的教师不了解市场,来自企业的教师不了解教学,这就出现了理论教学水平高却不能开展实践教学、实际操作经验丰富却不知如何驾驭讲台的尴尬现象。而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高水平教师的缺乏,也影响了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遴选。5、凝聚力不够。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团队,人员是按所教专业以行政编制的方式组合的,人员有时较多,知识技能不一定互补,而且目标定位松散,难以采取一致的行动;教师对团队目标的认同感不足,教师相互信任度不够,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团队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因而有的教师力求轻松,不愿探索,从而团队的集体绩效无法体现。6、相关机制和制度不完善。建立教学团队建设基础上的管理运行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相关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造成团队无活力,形同虚设。三、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思考高职院校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不只是形式上的组建,而更重要的是需要团队内部的激励、团队外部资源的整合、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支持。1、科学组建教学团队高职院校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必须注意以下四个关键要素:一是适度的团队规模。团队成员过多,在相互交流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意见也难达成一致,团队的凝聚力、责任感、信任度等都会受到影响。有关研究表明,教学团队一般控制在12人以内较为适宜。具体到一个教学团队的规模,应根据教学任务的难易和复杂程度而定,一般宜小不宜大。对于教师较多的系部,可以组建多个教学团队。二是合理的团队结构。要注意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学历、职称、个性特点上的优化组合。特别要注意团队成员在知识和技能上的合理搭配,即选择团队成员时要充分考虑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和决策的技能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方面能形成互补。对高职学院来说,引入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技术能手组建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不仅能有效地改善现有教师队伍实践技能不足的现状,同时能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员工互派,相互促进。把所有精英力量都组建在一个教学团队中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团队的力量来自成员间的协助与配合,团队的绩效取决于成员间的互补性。同时,这也不利于教学团队的教师梯队建设,不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三是高素质的团队负责人。教学团队负责人必须要在某一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成就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把握专业发展的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必须热爱高职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巧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必须品格高尚,具有吸引人、团结人、凝聚人的人格魅力;必须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四是和谐的团队文化。和谐的团队精神和文化能把成员的知识技能、积极性、创造性向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方向进行整合,以形成强大的合力。培养团队成员间相互信任、良好沟通、
在分工基础上的紧密合作是构建和谐团队的关键,应让自由精神、独立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成为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的基础。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团队内部冲突的管理,正确引导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决策的认知冲突,控制有损于团队绩效的情绪冲突。团队领导者应以尊重、沟通的态度协调、汇总成员的意见,使成员在相互尊重、彼此理解的友好氛围中奉献自己的才能。2、合理定位教学团队共同的远景目标和绩效目标教学团队的共同远景目标要能体现团队未来发展的远大目标,又能体现团队成员的共同愿望,为团队带来强大的内驱力,激发团队及其成员的创造力。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远景目标应与高职院校的战略目标协调一致。可以这样认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远景目标就是教书育人。共同绩效目标是团队存在的基,是团队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团队能否成功的关键。成功的教学团队要能把团队的共同远景目标转化为具体可行、可量化的绩效目标,并成为团队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从行为取向上来看,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成员是为了共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目标,着眼于促进课程系统的优化与教学内容的优化,着眼于解决长期困扰与高职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整体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建立健全教学团队内部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在教学团队的内部管理制度上,要确立学术权力的地位,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适当分离,扩大教学团队的管理自主权。团队负责人在改革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制定团队工作计划,决定团队成员的组成,调控内部经费,考核与评价成员,实施分配办法等方面均应有相当的自主权力。而学校管理层应从发号令者变换成为团队的指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与机制来为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积极整合教师资源,为教学团队的组建和发展构建平台。为此,学校要改革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淡化教师的系部所属关系,在全校范围内整合教师资源,从行业和企业中挖掘教师资源,鼓励组建跨系部(部门)、跨行业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使教学团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物质上的激励可以在专门的津补贴和奖金、职称评聘、外出培训、人才选拔、科研立项、年度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从精神上的激励,可以通过树立典型,加大宣传,全力营造团队建设的浓厚氛围,给团队以精神的优越感。在物质激励方面,要注意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不要让团队成员背着包袱开展团队工作,否则可能会起到相反的导向作用。对从行业和企业中聘入的团队成员,可考虑纳入学院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享受兼职教师的相关权利。5、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和淘汰机制在教学团队的考核评价机制上,要从重视个人业绩的绩效考核向更加重视团队长期价值考核转变,从重视过程管理向更加重视目标管理转变,从重视年度考核向更加重视聘期考核转变,从单纯的数量评价向更加重视质量评价转变,鼓励教师加入教学团队并为团队目标的实现而积极工作,发挥出每个成员的最大潜能。同时,要建立教学团队的淘汰机制,围绕教学团队
的远景目标和业绩目标,不断补充新的优秀人才,始终保持团队的活力。但这里所说的“淘汰”,是淘汰不适应团队发展要求、不能按时完成业绩目标影响了团队整体绩效、其它原因不适合继续在团队工作的成员。然而,推进高职院校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并不会一帆风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中的校企两支力量并非以学校为本的单向意志,而是以校企共赢为基础,共享教学资源,人才双向互动。但由于目前校企双方运行体制不同,话语体系不一致,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平衡点并不太容易找到,因此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学校热情或学校为主的层面,校企之间的真正深度实质性融合并没有广泛出现,这还需要政府通过建立法律和政策进行协调,还需要高职院校的自身努力和企业的自我觉醒。参考文献[1]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著,孙健敏等译.管理学(中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健敏等译.组织行为学(中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聂莉琼.深圳高等职业院校系部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6,(6).[5]徐平利.工学互动组合:重构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新思路[J].教育发展研,2007,(2A).作者简介:张光春(1973—),男,汉,四川南部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讲师,重庆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
篇四:浅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论文
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作为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团队协作的形式推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质量工程”阶段性总结情况看,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备受关注,高等学校普遍认为教学团队建设富有开创性,成效显著,意义深远,对于进一步创新高校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才培养模式,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
一、目的与意义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引导高校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建立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队伍的老中青结合,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团队建设是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一项富有开创性的工作,其意义是积极而深远的。1教学团队建设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在启动教学团队建设计划时明确提出:“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
1/9
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这一提法,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个人为教书育人主体的惯性思维,凸现了团队协作机制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深刻阐明了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通常认为,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但由于单个教师的精力有限,很难将教学改革深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分工日益密切的今天,团结协作的教师群体就成为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教学团队建设就是要引导高校整合教师资源,形成团队协作的教师群体组织,以团队合力推进教学改革。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学团队建设是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思路创新,是现阶段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2教学团队建设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往往被局限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而衡量高层次人才的标准通常只是单纯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这种片面性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高校教书育人的初衷。组建教学团队,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其成员队伍结构相对优化,知识素质技能互补、学科交叉,集中不同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教师分工协作,形成互补优势。一方面,引导教师树立“以本科教学为基本职责”的观念,推动团队中的教授为本科生授课,讲基础课,积极投入本科教学:引导青年教师为教授、副教授担任助教,学习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另
2/9
一方面,发挥老教师在师德师风和治学态度方面的带头作用,指导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帮、带”;老教师也需要在与青年教师资源共享中更新知识和观念,形成一种和谐宽松、共同学习、取长补短、信息共享的氛围,使教学团队成为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良好平台。
3教学团队建设是完善高校教学运行模式的有益探索。长期以来,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基本上形成了以教研室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功利性价值导向以及科研功能的日益强化,教研室承载的科学研究的职能不断凸显,“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影响使得教研室背离了开展教学研讨、提高教学水平的初衷。同时,随着高校内部组织体系的演变,教研室“升格”成为学院下设的虚体“系”,传统意义上的教研室已经不复存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学科知识的不断渗透,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传统的教师个人单兵作战的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个人知识体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也难以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打破教研室的教学组织模式,从单纯依靠个人能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转变到依靠团队从整体上提高教书育人效果。这实际上是教学工作中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彰显教书育人职能迈出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一步。
二、探索与实践
3/9
教学团队建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涉及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课程体系、实习实践、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学科竞赛等,都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切入点。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西北大学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课程体系丰富的优势,也正视办学资源相对紧张的现状,明确思路,科学规划,通过结对帮扶、项目协作、自由搭配的方式,以点带面,渐进式开展教学团队建设。
1将优势学科专业建设作为高水平教学团队的支撑。专业建设水平是办学实力的直接体现,教学团队建设应该充分考虑专业发展现状,将学科专业优势作为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的重要平台。我校作为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部分专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这为我们搞好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一方面,我们依托现有的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利用其良好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积累,优先支持基地专业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另一方面,我们打破专业界限,注重专业交叉与融合,在特色鲜明、口径宽的专业搞教学团队建设。将建设教学团队和发挥学科优势、培育专业特色结合起来,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2将基础课程(课程群)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重点。课程是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单元,基础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核心任务。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推进教学改革的创新性举措,首先应从课程建设尤其是基础课程入手,紧紧围绕本科人才培养的
4/9
要求,把课程建设作为核心内容,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充实更新课程内容,积极开展课程教改研究。教学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借鉴、交流,科学规划课程教学环节的教学要求和学时分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基础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创新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先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的课程群建设。课程建设搞好了,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篇五:浅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小议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及措施
建立有效的教师团队合作机制,是教学资源有机整合、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同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开发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增进学校各方面的协作和整体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教学团队建设的内涵
美国学者卡曾巴赫和史密斯(KatezenbachandSmith)1993年提出的团队定义认为“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远景目标、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这个定义是目前大多数人认同的定义。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
教育部《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文件中对于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结合以上内容,根据团队的概念和教学团队的要求我们可以得出,所谓教学团队,就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
2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就是要在教学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1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仅凭教师个人的学习和探索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通过团队学习实现教师的知识交流和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另一方面,老教师也需要在与青年教师的知识共享中更新观念和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创建教学团队,使教师在合作性的工作、创造性的劳动和不断学习中实现自己的精神需求,将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协调一致,使学校成为发挥教师智慧和创造力的舞台。
2.2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教学团队能大大扩展团队领导人的辐射作用,形成综合实力,有效促进课程系统的优化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没有团队,教师个人的能力是影响一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启发、补充和激励,不仅可以造就更高的个人效能,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间更积极的人际关系,创造一种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环境。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
3.1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提高教学团队的凝聚力
教学团队本质上是以团队带头人为龙头凝聚起来的有机体。团队带头人是整个教学团队的灵魂,能够以其深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和教学经验,敏锐地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现实需求,能够协调和凝聚教学团队成员的力量,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整个教学团队由弱变强,依托团队优势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团队带头人还应能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团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2构建合理的团队组织结构
建设合理的团队结构,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职称、个性上要有较强的互补性,这将直接决定团队的绩效。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学团队一定要注意教师梯队的建设,力争带好青年教师,团结凝聚一批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
3.3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
在团队内部要建立明确的活动规则,如明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以及团队协作的方式、沟通途径和处理矛盾的原则等。完善团队的运作机制,如带头人责任制,内部的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制度,教学和教改问题的定期学习、研讨制度,重大问题的民主协商制度,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团队自我评价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
3.4搭建教学团队组建和发展的基础平台
高效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同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教材建设相联系。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一方面为团队建设提供了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机会,更为建设成果提供了检验的平台。在教学改革方面,学院要为团队的实践平台提供政策倾斜,经费保障,保证团队的教学改革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团队成员必须在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上不断探索,紧密配合,创新思想,积累经验,提炼特色,力求进步。
3.5建立有利于教学团队建设和发展的评价考核机制
评价考核机制对教学团队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应充分认识教学团队的特性,建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教学团队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集
体目标的实现。基于这一特征,对教学团队的绩效评价,应改变重个人业绩考核为个人业绩与团队业绩并重的考核机制,由单纯的数量考核向更加重视质量评价转变。
学校要制定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给予物质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支持与鼓励,从而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
4结语
教学团队不同于简单的教学群体,它是以高水平团队带头人为核心,以团队骨干人员为支柱,才能互补、高效协作配合的教学人员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凝聚起来的有机统一体,是一种充满交流与合作、共享与共赢的有机合作模式。教学团队的建设是突破我国高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弊端,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
篇六:浅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论文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研究摘要:教学团队建设,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由此,针对如何建设高绩效的教学团队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质量一、引言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管理模式一般是每个教师承担1~2门课程,独立地自由授课,老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己任,这种分散的格局使得老师没有条件也谈不上去思索、去研究课程体系的改革,最多是考虑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不可能很好地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这种模式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何谓创新型人才?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顾峥等认为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是具有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开放性、智能结构的动态性、创新性和个性品质的进取性与个人能力的创造性;王丹认为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应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当下,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人力资源与智力支持,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单独完成,需要靠集体的力量,组建教学团队,依靠群体的合作,相互信任、团结协作,才能有效达成目标。何谓教学团队?卢绍娟等认为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田恩舜等认为团队是指一定的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以任务为导向,拥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高水平且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在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愈加迫切的形势下,“质量工程”首次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保证和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教学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举措和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高等教育院校应该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去规划和落实,建立团队合作制推动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主要就加强土木、水利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人力资源与智力支持,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跨世纪创造性人才,不仅应具备中国知识分子充分协作、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等优秀品质,更需要拼搏进取、敢为人先的竞争性品质。教师的个体特征是丰富多彩的,
在学识、经验、教学风格、教学态度以及对学生的认识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教师都有自身的局限性,这些都是教学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是全面完成人才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在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的双重要求下,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普遍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为其成员提供稳定的交流平台和高效的合作机制,才能担负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使命。
2.成就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改变松散的教师教学管理模式的需要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学习”,实现教师的知识交流与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没有有效地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年轻教师就无法稳定地寻求教学经验丰富、学识渊博、师德崇高的老教师的帮助,从而在专业成长上遇到阻碍,而年老教师无法把自己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发扬光大,同时可能失去获取相关前沿动态的高效渠道,从而导致潜在、优质的教学资源被稀释,有了教学团队,成员彼此协作与配合,他们在情感上互信,在年龄、知识结构和风格上互补,在专业成长上互进,在难题和困境面前互助,从而形成最大合力达成团队的共同愿景。从效率的角度看,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内部的沟通、整合,其成员之间可以互补技巧与经验,这样广泛的技巧和知识的结合,使得团队能够应付多方面的挑战。教学团队还需从事课题研究,在同一个课题研究中不
同成员承担着不同任务,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需要合作,小组的每个成员都需要积极工作,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否则就将影响总体任务的完成;小组成员还需定期进行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实现知识共享、思想碰撞、相互激励,创造性的火花就会迸发,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成员的合理组合,可以形成一股合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各自的积极性,能促进团队成员间更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团队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成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高校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1.明确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增强团队精神要建设高绩效的教学团队,激励团队成员充分发挥智慧和潜能、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通过建立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培育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同时采取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方式,以促进整个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转。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旨在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锻炼和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合作。以此为前提,确定教学团队学期与年度的教学改革和建设任务,设置不同层次的挑战目标,逐一达成,向长远的大目标前进。抓住一些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围绕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出版规划教材等,组建教学团队,充分发挥集体协作的优势,在实现重大改革突破的同时,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团队的水平和实力。
团队精神的实质就是团队成员凭着对团队的认可和忠诚而自主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高素质教学团队正是通过将较高素质的教师组合起来,“协作学习”,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及潜能,共享知识和信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最终达到实现共同目标的目的。使“协作学习”贯穿整个团队成长的全过程,培养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奉献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是高素质教学团队的灵魂。团队精神反映一个团队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反映团队“人本管理”的有效性,更反映成员对团队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篇七:浅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论文
浅析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白童(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教学团队建设是推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
重要组织形式。在探讨高校教学团队的涵义、特征及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策略,这对当前教学团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而教学团队建设则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为此,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该意见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高校“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及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这是“科教兴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一、高校教学团队的涵义与特征高校教学团队,是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其主要特征有四点:一是高校教学团队只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目标。共同的远景目标和业绩目标可以确定教学团队的基调和志向,激发团队的激情和向心力。二是高校教学团队主要是在同一专业或同一课程领域内的知识技能互补。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技能和个性不是随机的或是简单的不同,而是互补的。三是高校教学团队要有良好的沟通。教学团队的沟通方式是全方面的,鼓励成员之间畅所欲言,消除误解,达成一致。四是高校教学团队要有科学的分工协作意识。教学团队的成员虽然仍旧是本专业、本课程的教师,但团队内部倡导协作精神,培养科学的分工协作意识,教师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协作伙伴关系,教学团队对于其中每一个成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划分很明确,同时强调每个人对团队任务的完成都负有使命。二、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是教师间教学协作的需要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任何一名教师都无法单独完成,而需要靠集体的力量,依靠群体的合作,相互信任、团结协作,才能有效达成目标,才能培养教师团结协作的意识和技巧。教学团队的组建,为教师的紧密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学术交流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团队中,由于团队成员组成的异质性、互补性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特别是以教学名师为中心而形成的教学团队,可以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出一批批教学科研骨干力量。2、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是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需要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学科知识比较新而全、富有工作热情、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是推动高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由于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相对缺乏、方法相对简单、对高校教学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还不能把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因而在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水平等方面还与老教师存在差距。虽然许多高校推行了“青年教师导师制”,但还只是形式上的导师,没有真正担负起指导青年教师的责任。而青年教师的成长,离开带头人的“传、帮、带”,难以自主发展。长此以往,将会直接影响到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和协作的经常性,进而影响教学团队本身。教学团队的创建,无疑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3、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加深,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仅凭教师个人的学习和探索已远远不能适应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它必须通过团队学习实现教师的知识交流与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另一方面,老教师也需要在与青年教师的知识共享中更新观念和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创建教学团队,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人生的愉悦、创造的快乐,拥有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教师在合作性的工作、创造性的劳动和不断学习中实现自己的精神需求,将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协调一致,使学校成为发挥教师智慧和创造力的舞台。三、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策略1、创建不同类型的教学团队高校的教学团队,多数是为了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而组建的。有些单学科的课程,
大都可以由专业院系内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跨学科课程的教学则复杂的多,仅靠一个院系的教师是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组建跨院系、跨学校的教学团队。教学任务不是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而是完成一系列课程或者一个课程模块、系列专题讲座,甚至仅仅是一节课或者一个讲座,也需要由具有不同知识技能的教师组建一个教学团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学工作的需要,我们还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团队。2、打造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高绩效的教学团队规模一般都比较小,成员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为宜,否则就可能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难以形成凝聚力和相互责任感。具体到某一个教学团队的规模,应根据教学任务的难易和复杂程度确定,易小不易大,如果一个院系教师较多,而管理者又希望采取团队模式,可以组建几个教学团队。从教学团队的结构看,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需在知识技能、年龄、个性、职称上要有较强的互补性,这将直接决定教学团队的绩效。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学团队一定要注意教师梯队的建设,力争带好一帮青年教师,团结凝聚一批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的教学团队。3、出台教学团队发展的相关制度教学团队是教师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聚集在一起,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对队员进行管理,明确队员的权利与义务。因此,教学团队制度应该对队员的遴选与退出,团队运行规则,队员的岗位职责、权利与义务、考核聘任方式、队员听课制度、教学研讨制度等做出详尽的规定。教学团队作为学术组织,坚持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实行民主集中制,反对学术霸权。队员除享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外,还拥有队员的相应权利,对团队负责,履行团队义务,参加团队活动。4、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教学团队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是教学团队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人才培养成效的显现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的总结和升华更需要一个长时间过程,因此,教学团队建设需要不断的积累和探索。学校要给予教学团队充分的授权,如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在教学改革目标与模式确定之后,教学改革的进程不受外界干预,学校只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检测其成效,从而为教学改革创造相对自主的氛围。教学团队建设还应坚持开放、动态发展的理念,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趋势,不断吸收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在教学团队内部,要通过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方法,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机制和团队成员的末位淘汰机制;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建立教学改革
问题的定期研讨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还应建立学校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制度,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5、规范教学团队的管理措施首先,学术问题学术处理。在知识问题上,应该赋予教师学术权力,同时,教学团队应该享有教学改革权、经费使用权、资源配制权等。教学团队的学术事务应该由队员处理,行政权力不要过多干预。其次,政策倾斜。相对而言,学术团队容易出成果,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则难以在短期内见效。就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来看,价值取向明显重科研、轻教学,以至于一些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在科研领域。要扭转这种现象,势必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取得教学成果教师的奖励力度。第三,资源保障。教学团队的建设活动离不开物质资源,不论是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教研课题的实施都需要财力、物力的保障。因此,应该给教学团队提供物质资源,给予运转经费,并要制度化,减少随意性,以保障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参考文献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救学质量提高---中国高等教育[J].2007.52、李琳琳.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思考---商情(财经研究)[J].2008.23、赵宇.高校教学质量工程中的高效教学团队建设---经济师[J].2008.64、刘洪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科技信息[J].2008.365、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2009.16、赵楠、吴磊.浅谈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科技经济市场[J].2009.27、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扬州大学学报[J].2009.48、刘昌安、温勤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探析---中国成人教育[J].2009.49、董文良.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析---中国电力教育[J].2009.610、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理工高教研究[J].2009.811、王军、梁莉.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理论探究---管理观察[J].2009.17
篇八:浅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论文
创新型法律文秘教学团队建设研究邓玉萍【摘要】只有及时调整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结构内涵,及时提升教学团队的技能水平,全面实施创新型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才能培养出“三动”能力(动手、动口和动脑的能力)强和“三办”技能(办文、办会、办事技能)高的实用型、应用型的法律文秘专业人才。%Ontrainingpracticalandappliedtalentsofthelegalsecretarymajorwith"tripleabalities"(thatis,operationalabality,eabalityandorganizingability)and"tripleskills"(thatis,orificeskill,hostingskillandhandlingskill),weshouldadjustthestructureconnotationofhighervocationallegalsecretaryteachingteam,promotesitsskilllevel,andim-plementtheconstruction.【期刊名称】《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2页(P101-102)【关键词】建设“双师”团队;建立保障机制;锻造带头人;确立培养目标;发挥团队优势【作者】邓玉萍【作者单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0
高职法律文秘专教学团队在高职法律文秘专业学生完成专业课程、掌握专业技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素质高、技能强,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强技能的高职法律文秘专业学生。随着现代社会对法律文秘人才职业需求的不断调整,法律文秘教学团队也必须针对法律服务部门及中小企业的岗位群,及时调整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知识内涵,及时提升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技能水平,全面推进团队自身专业素质的养成,全面掌握“三动”能力(动手、动口和动脑的能力)和“三办”技能(办文、办会、办事技能),以形成创新型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特色。而要建设创新型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设一支梯队合理的“双师”型法律文秘团队是完成高职法律文秘专业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的前提基础。过去,我们过于强调法律文秘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过于强调法律文秘教学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导致一段时间以来,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成员多是由中文教师转化而来,文书写作的理论功底深厚,文书写作教学有理论深度,但是作为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成员必备的“三动”能力(动手、动口和动脑的能力)和“三办”技能(办文、办会、办事技能),则明显不足。过去,我们对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成员过于强调学历和职称,学士、硕士普遍,讲师、副教授、教授比比皆是,但是具有国家秘书职业资格的教师却凤毛麟角,具有国家司法考试证书和律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少之又少。而且,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成员绝大多数是专职教师,来自基层、来之实践部门的兼职教师屈指可数。导致部分高职法律文秘专业教师依然是靠一个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通过口头讲授、手工“耕耘”,完成法律文秘专业的教学任务。但是,随着高职院校的持续扩招,法律文秘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而且,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侵袭,法律文秘专业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范围广,传统的黑板上传授写作技能、教室里讲授办公技能,已难以满足高职法律文秘专业学生的求知欲望,
难以适应新时期法律文秘人才的能力需求。建设优势互补、勇于创新的法律文秘教学团队,完成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使命,已成为高职法律文秘教育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我们必须建设一支优质创新的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实现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合理构成,即高职法律文秘专业教学团队的成员不仅要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还要具有秘书职业资格,或律师职业资格,“双师”教师的比例至少要达到百分之五十。高职法律文秘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的年龄应实现老中青的梯次,兼顾经验,充满活力。高职法律文秘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的职称结构应实现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兼具的合理层次。高职法律文秘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的专兼职比例力争实现百分之七十比百分之三十的比率。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最基本的教学建设。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过去,高职法律文秘教师都是专职教师,都是在教室、在校园完成写作理论、秘书学概论、实体法程序法知识、办公实用技能、秘书礼仪等课程的。教师常常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设计课程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导致讲授的理论多,实际可应用的内容少。学非所用成了高职法律文秘教学的瓶颈。于是一些责任感强的教师主动到企事业办公室、律师事务所、法院等相关实践部门参观、实践锻炼,增加专业需求的感性认识,充实教学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一项工作若仅仅靠少数人个体的自觉,难以形成常态因此,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必须建立一个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为重点的专兼结合的教师管理制度,以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到实践部门锻炼,以制度鼓励实践部门的专家到学校任教,并以制度规范高职法律文秘教师的聘任、培训、考评机制。使中青年教师定期到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成为教师考评、聘任的重要依据。如此,中青年教师定期到企业办公室从事文秘办公技能实践锻炼,定期到法院、律
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参与实践过程,提高了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专兼结合的教师管理制度也鼓励引导业内专家、兼职教师定期为高职法律文秘专业学生开设专业实训课,为高职法律文秘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平台,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了事半功倍。作为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领军人物,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必须具有很强的教学科研能力。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必须具有丰富的高职法律文秘专业的教学经验,通晓高职法律文秘专业知识和技能,应该是高职法律文秘专业教学的行家里手。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必须具有很强的教研、科研能力,发表的教研、科研论文数量多,质量高,在业内受到普遍认可。应具有组织编写通用规划专业教材的水平和能力。应具有组织完成省级以上教研、科研课题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应具有组织编写通用规划专业教材的水平和能力。在专业教学、科研领域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必须具有丰富的高职法律文秘专业教学经验和文秘工作实践经验。应具有文秘工作的经历,熟悉办公室业务,熟悉秘书工作流程,掌握各项办公技能,善于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善于撰写各类应用文书、法律文书。是教学效果好、实践能力强的好教师。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应具有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水平和能力。能通过为实践部门提供智力支持、专业讲座、职业培训,实现服务社会的目标。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应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客座教授,为学生开设讲座、提供实践技能的指导。应具有主持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训练操作平台、为专业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场所的魄力和能力。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应具有结合校企发展方向及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制
定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以教授、副教授为教改科研领导核心的团队建设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中年教师定期进修,规定青年教师定期到基层单位实践锻炼。并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职称、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以实现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应具有团队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及时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一专多能的行业需求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及时主持团队成员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适时增设会计基础、礼仪与沟通亟需课程,以拓展学生就业空间,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引导学生以秘书职业资格证、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应变技巧,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迅速实现自我价值。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应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设置的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要求相一致,基础理论课程适用、够用,专业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结构合理,科学可行。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到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部门等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的实习操练,形成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素质、能力、技能“三位一体”的高效人才培养模式,开创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色。在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与设计方面,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应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提出适应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一条主线,三大模块”。一条主线:即以培养实际就业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三大模块:即以专业基础课与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核心课与专业技能操作实践模块和辅助技能模块等三大教学模块完成学生的能力整合。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在教学中须要求学生“一凭多证”,即毕业证、秘书职业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普通话等级证、初级会计师从业资格证等。开拓高职法律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拓宽他们的就业岗位群。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应努力成为学校、社会、企业合作的纽带。通过学校文化与
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将学校教学管理延伸到企业或社会,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应依托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可开设秘书职业资格考试考点、普通话测试考点,为应考者提供专业培训与专业服务。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成员应定期为实践部门开展技术服务,如法律咨询、应用文写作技能培训、法律文书制作培训、普通话测试辅导等。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成员所进行的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应展示出教学团队在本专业领域的领先水平,从而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总之,创建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改力度大、学历层次高、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程度高、且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创新型高职法律文秘教学团队是高职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之必须。如此,才能顺利完成高职法律文秘专业教学任务,才能圆满完成实用性、应用性法律文秘人才的培养。
篇九:浅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论文
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高人才培养质量为0标以高层次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n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双师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情况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加快学院的发展速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在学院统一组织筹划下,组建了教学团队。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是一支作风严谨、与时俱进、乐于奉献具有很强协作意识的团队,是我系一支重要的教学力量,多年来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了进一步提高无机非金属课程教学团队的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增强教学与科研能力,多年来我系按照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标准着力建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一、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高层次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双师”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二、基本原则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团队建设以深化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建立科学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完善的管理制度,创造宽松而严谨的教学与学术环境。在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中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
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当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采取措施激励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利用他们的优势,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2.团队建设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团队的建设紧密结合学校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来开展,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围绕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来组建教学团队。
3.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质量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注重师德建设的原则。团队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师德风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5.团队水平整体提升的原则。落实教学团队的教师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三、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难度很大、需要时间很长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而建立学习型组织又必需经由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的历程。我们在教师队伍的整体构建建设中,根据应用型高等学校教学特点,主要抓“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引进高职称、高学位人才,由于无机非专业高学术造诣和独立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的能力还不太强,因此引进高职称、高学位人才,以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2.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规划,通过实行帮带制度,使每位年轻教师由教研室指定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年轻教师学习、听课、辅导、准备与指导学生实验、参加课题研究等工作。对于教学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要及时安排教学任务,参加辅导答疑和实验室建设。继续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
3.教学观摩及经验交流:本教师队伍长期举行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会,对于青年教师主讲的课程,常常组织本教师队伍其他成员旁听,并随后举行讨论会,在会上大家提出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地方,并提供改进意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组织青年教师定期听取课堂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讲课,取长补短,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4.高度重视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实验室、企业等场所,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5.积极申报科研、教研课题:鼓励团队教师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学术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提高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经常开展科研、教学研究。通过课题的研制使全体教师在整体学术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上得到大的提高。
6.鼓励教师进修:通过教师的读博、社会实践、在职培养、对外引进学术资深的客座教授,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群体优化、学识水平高、素质优良、一专多能的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四、团队建设效果
1.团队情况,本团队成员现有9名,其中专任教师8名,兼职教师1名。团队成员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2.教学工作,本团队成员重视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多次参与教学计划的修订。每位成员在所研究的专业领域都有一定的深度,教学成绩突出,学生评价优异。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技能大赛、说课程比赛中多次获奖。
3、教学改革,树立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学习新的课程,体现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建立动态开放的课堂。结合会计改革和教学实际,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增删,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出实用性和专业性,注意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及知识的连贯性,并且对主干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课堂、自主学习的整体优化设计;有的放矢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无机材料工艺学》课程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法;《粉体工程》采用研讨式教学法等等,大量的实用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教学手段(95%)使用,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专业课程制作大量多媒体课件,建立了试题库,自编了实验教材和配套实习资料。
4.科研及社会服务:近年来该教学团队发表论文10余篇,完成5项科研课题,多次参加省、市级科研项目,特别是专业带头人做了大量实际工作。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013.10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lcome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可编辑修改-
篇十:浅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论文
创新型教学团队学术研究能力浅谈1创新型教学团队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1.1学术研究的创新特质符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本质要求
学术研究贵在创新。新是学术研究的本质和生命力,是一种敢于突破陈规的开拓精神,这与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创新特质不谋而合。当代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面对高技术发展对现代战争和军队建设的深远影响,以及我军军事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术研究要积极提出新思想、新观点、乃至新理论。因此,用学术的创新引领教学团队的创新,将教学团队建设根植于学术创新的沃土上,是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发展的必然。
1.2学术研究牵引着创新型教学团队的教学科研工作
教学研究、科学研究都属于学术研究的范畴,因此,学术研究成为创新型教学团队顺利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开辟了一条将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和渗透的道路,将教学与科研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3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是教员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创新型教学团队中,由于团队成员组成的异质性、互补性以及团队成员的互补关系,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交流合作。团队中良好的学术研讨、互动氛围,会有效地促进个体智慧和潜能的开发和释放,促进教员水平和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以名师、大师为核心、为灵魂形成的创新型教学团队,可以充分地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教员专业发展。
2提高创新型教学团队学术水平的方法
学术水平体现了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创新能力,学术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开展团队学术研究能力建设,应坚持科学管理、效益优先、民主自由、开放包容的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2.1选拔杰出的学术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是创新型教学团队的核心和灵魂。其必须在某一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洞察力,能够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未来方向,自觉地将学术研究与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2.2确立共同的学术目标
共同的学术目标是团队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团队成员的工作追求和行动方向;既要符合学科建设与团队发展的战略目标,又要适应国家科学发展和军队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团队瞄准国内、军内重大科学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选择和确定重大的研究领域和创新方向;二是有利于团队形成国内、军内同学科领域公认的一流研究群体和领军式的科学帅才;三是有利于促进院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2.3打好学术研究的基础
一是学术良知。学术是对真理的追求,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孜孜以求的精神;需要良好的人格修养;需要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要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引述或批判他人的理论或研究成果时,必须在求实、求是的基础上进行。
二是专业基础知识。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学术研究靠的是知识积累和传承,只有在长期教学、科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根基之后,才有能力从事学术研究。
三是恰当的方法。方法是学术研究的坚实基础。在当代,各种知识浩如烟海,要拓宽一个学科或方向的研究视野和学术创新是很难的。因此,学科交叉法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团队在组织、引导学术研究时要采用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方法,走出新路子,做出新成果。
四是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学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指整个团队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的统一行动。创新型团队能否发挥强大的协同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团队能否拥有和谐宽容的文化氛围。对于一个创新型教学团队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鼓励学术争鸣;要有创新和批判的精神,敢于质疑既有的结论,推动学科前沿的发展;要有合作精神,促进团队成员之间协同配合,愿意为实现团队的共同愿景和具体目标而奋斗;要培育严谨治学、积极向上的学风,为教员的专业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2.4构建和谐的人才环境
和谐的人才环境是增强团队学术活力,促进团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创新型教学团队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要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及“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观念;强调集体价值,尊重
个人发展,大力弘扬团结、民主、勤奋、奉献的团队精神,创新团队人才流动机制和学术动力提升机制。
2.5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有效的沟通渠道是学术交流与互动的必要条件。它包括团队内部与外部的沟通渠道和团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沟通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团队内部各要素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最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首先要培养团队提出学术新意的能力,学术新意的产生和交流是开展学术研究的第一步。团队成员能否经常提出学术新意,反应了团队学术氛围的活跃程度和成员发散思维的多元程度。其次,对于团队来说,良好的交流氛围是实现团队学术创新的重要环境,在交流基础上的互动是学术新意得以在团队层次上进一步发展并结合其他资源形成创新学术成果的关键。
2.6完善学术评价体系
完善现有的学术评价标准,打破以数量为标准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以质量为导向,可以使教员不再为学术成果的数量疲于奔命,进而能够静下心来潜心钻研,把创新作为研究的目标。同时,这样也从制度上遏制了学术失范的动因,进而改善学术研究环境。
篇十一:浅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论文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中共CJ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快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思路(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参照,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基础,按照“择优遴选、创建培育、校企合作、示范引领”的原则逐步推进,2020年立项建设4-5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到2022年,建成5-7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1-2个省部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又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关键,学校将逐步建立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体系。(三)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着眼打造品牌重点专业建设亮点,立项建设优先考虑专业教学团队组成结构优、学校专业(群)建设和校企合作基础好、专业(课程)建设成果显著等因素。二、遴选立项(一)立项条件1.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
1
“四个相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团队教师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在德育教育、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2.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成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0-15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骨干成员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不少于3名;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教师占30%以上。有优秀教师、水利职教名师(新星)、教学名师等,立项建设校级或省部级以上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或首席技师)工作室。
3.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
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教科研成果、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4.教学改革基础良好。在校级、省部级以上教学能力大
2
赛、教师讲课竞赛等教学能力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教学改革项目(成果)获校级及以上奖励。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水利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奖。积极参与或主持省级或行
业以上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含资源共享课程等)建设项目等。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参与申报或优化专业设置、编制专业教学标准,积极参加院校间巡讲或举办专题报告,5.专业建设基础优势明显。校企合作基础良好,有长期合作稳定的合作企业,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专业建设工作,积极承接国家或地方、行业企业科技攻关项目或研究课题。积极参与编制专业教学标准、1+X职业技能标准等专业相关文件。学生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省部级品牌特色骨干优质专业、承担省部级教师培训任务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的优先。
(二)申报立项1.择优申报各院部根据本单位教师队伍建设和重点专业(群)建设情况,择优推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填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书》,编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2.评审立项学校组织相关评审专家,根据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立项条件,遴选立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基础上,推荐省部级及以上教师教学
3
创新团队。三.建设任务(一)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1.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不断优化团队人员组成结构,
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技术、信
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诊断与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二)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1.以专业(群)建设为基础,完善校企合作、团队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三)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1.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
4
的能力要求,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
2.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四)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1.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2.开展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3.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4.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果,推广应用于其它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5
四.验收管理(一)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期三年(2020年-2022年);
(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考核验收以申报时提交的建设工作方案为依据,分为期中考核检查和期末验收评估两个环节。考核验收结果纳入《CJ单位、部门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团队负责人2年内不能再次作为负责人申报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三)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不得自行调整建设方案,需要调整建设方案的,由教学创新团队申请,所在单位同意,报教师工作部审核,方可调整。
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要有一个团队,怎么样建设?看看下面的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吧!营销团队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就是决定此次营销是否成功的保障,每个企业都会在团队建设方案上下一番功夫,通过营销的各个手段将自己的团队建设方案提上去。营销团队建设方案,即是介于组织与团体之间目前最流行的一种合作方式。其精髓是沟通、分工、合作、共同进步,以形成一个目标明确、有战斗力的团队。由于中国市场各个行业的不断整合,行业前列的集团公司在全国各地都建立销售分公司和营销中心,这驻外销售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成了大家都关注的问题。
6
目前,由于营销工作的特殊性和驻外销售队伍的团队建设没有很好地执行,区域市场内的业务工作,还是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层面上,团队合作失去了意义,甚至出现的1+1领导
无论怎样,任何组织模式都需要以领导核心。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区别是领导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带领大家走向成功。在营销团队的领导核心选择上要求更严格,因为团队核心的工作和领导风格将决定团队建设的方向。另外,在营销团队的管理中,很多是体现合作协调的管理,而不是行政管理。所以营销团队领导人需要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业务能力、团队建设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业绩突出的业务经理,每天不停地忙碌,业绩可能上来了,但其手下对工作不知如何开展,甚至把完成销售报表当作主要工作,这样团队的力量就没得到发挥。当该领导调动时,团队里很难找到合适的顶替者。另外有一种情况,区域经理每天忙于各种总部的报表和会议,很少参与业务工作,对下属的工作也没有很好的指导和监督,团队的建设没有得到执行。究竟营销团队核心该如何进行团队建设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3个方面入手:
7
1、树立核心形象与威信很明显,公司任命的区域市场负责人就是团队的领导核心。任命的依据是这个人的历史业绩,也可以理解为他的业务能力。有了业绩和能力,下一步就是把业绩与能力升华为威信。把你的工作经验传授给你的手下,尤其时那些业务新手。假如你的手下把你当作教练,他没有理由不尊重和接受你的指导。销售工作客户对业务员的抱怨是常常遇到的,这可能是工作做得不到位,或者是客户无理取闹。这时是你树立威信的好时机,去承担你手下可以原谅的失误和客户的抱怨。可在实际工作中,就有很多区域负责人在接到客户的抱怨时,不加思考地顺着客户的抱怨来责怪自己的手下。这是非常失误的。在工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有利于你树立威信。2、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对于沟通的力量,是不容置疑的。有意见、有矛盾,不说出来会积怨;出现问题相互推诿,可能出现更大的问题,这些都是沟通不够的表现。我一直都相信解决问题的办法肯定存在,假如大家有充
8
分的沟通合作。为什么会出现沟通障碍呢?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
因:A、领导核心官僚化,做事武断,认为自己总是对的。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业务能力比较强的领导核心身上。具体表现是团队成员对领导人的称呼上,假如只有5个
人的团队,成员对领导的称呼是什么“经理”、“主任”之类的。我敢肯定这个团队的沟通不是很顺畅,称“领导”、
“老大”次之,最好就是互相称姓名。我这里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联想”公司老总杨
元庆,为了更好地与“联想”的员工沟通,要求每一个员工不要称呼他老总,统一叫他的名字“元庆”。
可想而知“联想”的沟通会怎样顺畅。当然,我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团队都必须这样,可以根据你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方式来决定这称呼。B、建立沟通平台,一般销售工作有很多的例会,可以通过这种会议来进行很好的沟通。本人建议在销售会议中不仅仅是寻找市场出现的问题,还要多一些表扬与肯定的声音。另外,还可以每月约定时间来单独交流。听听团队成员的想法。C、多一些集体活动,很多外企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一方面可以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可以加深相互
9
间的了解。这也是团队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3、合理分工各尽其才在营销行业里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只有优秀的团队,没
有优秀的个人。而我的理解是:优秀的团队里,每个一人都优秀。经过20多年的市场经济,很多行业都进入了相对的品
牌消费时代,也就是说营销工作主要是在终端市场的精耕细作——勤。
在大的营销规划方面都有公司总部营销高层的工作指引。
这也是营销由“营销英雄”时代进入“制度模式”时代的标志。
在这种情况下,团队领导的日常工作就是对区域市场的销售任务进行规划、指导、监督。
但要发挥团队每一个成员的潜力体现到团队合作的高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一般来说,区域细分操作、分品类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两种分工模式。
但这不能发挥个人的特点,最好的方式就是“纵横分工”,即是在区域细分、分品类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业务特长而进行跨区域、跨品类合作。
比如现场促销活动、客户人员培训、销售数据整理等。
10
这就需要团队领导了解队员的特长,协调好队员的工作,以充分各自的才能。
二、制度建设与执行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建设可以规范团队的工作开展,以形成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制度的制定需要团队的共同讨论,而不是团队领导自己决定。它的内容包括:日常考勤制度、会议制度、各种台帐制度和激励制度。而且是可以执行的。我了解到有这么一个营销中心,它的日常工作要求每天(冬季)早上8:30准时到办公室,制定的依据是公司总部要求早上7:00起床,7:30晨读。我认为这是很难执行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要知道营销工作是介于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之间的工作。不要说遇到出差的情况,就是前一晚的业务应酬,就不能保证这个工作时间。可想而知这个制度的执行结果是什么。在这里我并不是说早上8:30上班是一个错误,而是说明制度的可执行性。在这里我阐述一下各种制度的目的和内容:1、考勤制度,目的是了保证工作时间。
11
内容包括办公室考勤与出差考勤。2、会议制度,目的是讨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提供学习平台。内容是周例会、月例会、公司例会。3、台帐制度,目的是对工作的监督与跟踪。内容是工作计划、工作日记和其他与销售工作相关的台帐。4、激励制度,目的是保持团队的工作热情。内容有正负激励之分,正激励一般有:公司高层的表扬与肯定;经济奖励;提升奖励以及公费旅游等。三、团队文化建设俗话说:态度决定人生的成功高度,而团队文化就像这人生的“态度”,它决定团队效力是否1+1>2。团队文化是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认同的前提下,形成一种积极、易沟通、学习的精神状态。团队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团队有共同的工作目标、集体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学习制度的执行情况。共同的工作目标是指团队全体成员愿意把自己的才能奉献给团队,以争取取得良好的业绩。而集体活动的开展可能让许多的销售经理忘记了,这是可以理解的,总部给你高薪是有高要求的。但这集体活动是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不可偏废。
12
其实这集体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很难,在每次例会后举行一场足球赛、篮球赛并不是过分的要求。或者一次OK、一次晨跑也是好的。但很多的团队领导宁愿跟商家喝到胃出血都不会组织一次集体活动。学习也是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习公司的销售政策、学习新品知识、学习彼此优势等。只有学习型的团队才能取得好的业绩。,因为学习的态度反映团队的精神面貌,是团队工作技能的保证,是沟通的需要。四、个人与团队共同进步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做销售的人都是生意人,不可否认加薪或者升职是工作的动力之一。一个优秀的团队,应给队员提供个人的发展平台。合理的人员流动,是非常必要的。从另一个方面看,业务工作有强烈的态度需求,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换一个工作区域未尝不是一个让激情再次燃烧的方法。假如,在你的团队有优秀的人才,团队就应给他激励的考核。在这个时候,团队的领导就应该向公司推荐人才,并给
13
予培训指导。一个优秀的团队应是个人与团队共同进步,个人在团队工作中,应把自己的职业规划跟团队业绩相结合。综上所述,营销团队的建设需要一个既有业务能力,又有团队建设意识的领导。团队负责人的工作风格将决定团队的发展。在这里,我主要强调的是团队的工作沟通水平和团队文化的建设。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工作中的乐趣是最重要的,它可以让人最大可能地发挥潜能,这是公司与个人双赢的结果。团队建设方案的注重点就是个人与团队共同进步,团队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与执行,树立核心形象与威信等等,这些都是团队建设方案的中心思想,也是团队建设方案必备的武器之一。Ⅰ、销售团队的架构及岗位职责一、架构:预计组建8人团队。销售经理1人,下设2个销售团队。每个销售组配备3-4人设组长1名。二、岗位职责:销售经理:1、在总经理领导下,和各部门密切配合完成工作。2、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处处起到表率作用。3、制订销售计划,确定销售政策。
14
4、销售人员的招募、选择、培训、调配。5、销售情况的及时汇总、汇报并提出合理建议。6、根据销售计划,参与制定和调整销售方案(策略),并负责具体销售方案实施。7、根据公司规定,定期对业务员进行考核。销售组长:1、在销售经理领导下负责具体销售工作。2、根据公司整体经营目标,参与制定销售计划,同时制定本组每月销售计划,掌握销售进度。3、定期组织汇报销售情况,编制销售报表,定期报送销售经理。4、主持周会和每日例会。5、每日确认各业务员当日业绩。6、销售日常管理工作。7、参与并制定销售工作流程和标准,组织员工研究确定。8、组织销售培训,支持员工对新的工作方法或流程的实践。销售代表:1、全力完成公司下达的销售指标,负责指定区域的市场开发、客户推广和销售管理等工作。2、搜集与寻找潜在客户,开发新客户,拓展与老客户的业务,建立和维护潜在客户档案。
15
3、制定自己的销售计划,并按计划拜访客户,4、熟悉产品知识,保证准确无误向客户传达产品信息,建立公司专业负责的良好形象。5、学习并掌握有效销售技巧,通过对客户专业化面对面拜访或接待,说服客户接受公司产品。Ⅱ、销售目标分解及计划的制定一、销售目标:公司根据季度销售目标制定月度销售目标,分解到每个销售小组,每个销售小组分解到每个业务员。每个业务员分解到每周甚至每天的目标。二、具体销售计划的制定:公司销售部不再区分工程部和渠道部,合并为两个团队,所有业务员可以自己发展渠道客户或工程客户,只要能完成公司制定的销售目标即可。Ⅲ、销售队伍的管理:制度完善一、常做业务培训:业务团队的最理想状态就是无论监督与否无论领导在与不在都会主动按照公司的要求去做事。业务团队做事与否并不在于工作的易与难,而是在于会不会做,知不知道该怎么做,因此经常的业务培训也就成了管理团队的首要工作,每个业务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因为只有团队成员精通了业务才有可能会去按照公司的要求去做。一、详细制定工作计划:业务团队下来渠道都要开展自己的业务,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按照月初或周初的工作计划逐一完成,完善的工作计划都完成了业绩自然也就出来了。
16
否则大部分业务都是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抓不到工作的重心,既费时又费力,还看不到成绩。
三、对工作进行过程控制:计划不是给领导看的,而是需要去执行的,不要以为你的计划做好业务就好了,事实上很多业务做计划就是为了应付领导,到月末总结时或简单概括一言了之或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推脱责任,所以领导者需要把他们的计划划分几个小时段去监督、控制。
四、不定期进行市场指导:培训、计划和工作过程控制只能保证自己业务团队是在按照公司要求做事,但事情做得到底怎么样还需要团队长经常指导和总结。
市场天天在跑,业务天天在做,看似每件事都做了,但效果不一定怎么样,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通过两种方式对业务团队进行指导与管控:其
一、定期面谈。其二、协同拜访。Ⅳ、销售人员工资待遇及销售提成管理制度方案一、目的:强调以业绩为导向,按劳分配为原则,以销售业绩和能力拉升收入水平,充分调动销售积极性,创造更大的业绩。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销售人员。三、销售人员薪资构成:“基本工资+绩效工资+销售提成”
17
四、销售人员薪资计算方式:1.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按月计算)销售人员试用期工资为基本工资加各项补贴。试用期考核合格进入正式工作期限,正式期限将以签订劳动合同之日的时间为准,试用期时间累计到正式入职时间,销售人员转正后享受绩效工资待遇:2.销售提成公司销售人员自主挖掘并有效跟进落实的项目,完成移动设备产品的销售或签订项目工程合同的,公司给予提成奖励。标准如下:(1)工程项目或销售利润率在100%以上(含100%),按该工程或销售公司收款的10%进行奖励;(2)工程项目或销售利润率在80%以上(含80%),按该工程或销售公司收款的8%进行奖励;(3)工程项目或销售利润率在60%以上(含60%),按该工程或销售公司收款的6%进行奖励;(4)工程项目或销售利润率在40%以上(含40%),按该工程或销售公司收款的4%进行奖励;(5)工程项目或销售利润率在20%以上(含20%),按该工程或销售公司收款的2%进行奖励;公司销售人员根据公司提供的项目信息进行有效跟进和落实,完成移动设备产品的销售或签订项目工程合同的,公司按上述提成奖励标准的50%给予提成奖励。提成发放方法:奖金提成分三次发放:(1)合同签订并收到首付款后根据工程项目或销售款发放提成比例的
18
40%;(2)设备交货验收且回款率达到50%,根据工程项目或销售款发放提成比例的50%;(3)收到全部余款后,公司财务部按照该工程项目或销售的最终利润(销售收入(不含税)—工厂成本—销售费用)核算总提成金额,扣除个人所得税和已发放的提成,结算剩余提成并发放。
有效项目信息应涵盖以下内容:项目需求;项目说明;项目核心负责人;规模预算;是否需招投标;项目审批程序;项目时限要求等书面的有效内容。
网络等公众媒体公开的项目信息不在此列。五、绩效考核办法1.绩效考核时间:以3个月为一个考核周期。2.绩效分级规定及绩效奖金发放比例级别ABCDE考核指标完成率100%80%以上60%以上40%以上40%以下结果优秀优良普通及格辞退/降级绩效奖金发放比例100%60%40%0说明:上述描述中所指“以上”均不包括数值本身,“以下”均包括数值本身。3.绩效考核细则销售人员业绩考核说明:(1)实习销售的实习期为两个月,实习期内成功签下一个订单并且通过经理考核即可转为初级销售,若两个月内完成考核但没有签单公司酌情考虑延长实习期,若实习期内没有通过绩效考核直接辞退。(2)初、中、高级销售每个季度通过本级别绩效考核即可晋升到更高一级销售,反之无法通过本级别绩效考核自动
19
降级到下一级销售。销售人员业绩考核表:客户分类说明:客户类别条件说明D类客户原始客户型
主要描述:首次接洽客户有合作意向。但需要继续跟进维持关系,无法确定成单时间。C类客户潜力客户型主要描述:该客户有一定潜力,销
售人员与该客户关系良好,预计4~6月内能成单。B类客户意向客户型主要描述:该客户有高端业主资源,
手里有单,可以主动跟业主介绍产品,在1个月内能成单。A类客户重要客户型主要描述:老客户,之前有合作成
功过,销售人员与该客户关系密切,并达成一定合作共识。能保证长期稳定成单。说明:所有客户类别由销售经理根据客户跟进表确定。六、业务人员责任范围1.业务员每周为六个工作日。如需节假日串休工作的,不发加班费。如当天未完成工作量,晚上需加班,不发加班费。(1)新客户开发与服务(2)旧客户维护与服务(3)新、旧
客户订单制作,生产交期控制与安排(4)应收账款跟、催、收(5)发挥公司整体合作精神(6)外发订单的制作及外发产
品的进度控管及品质控管(7)销售经理负责督导业务员所有以上工作范围及人事考核
2.业务员每月的有效信息不少于15个。
20
3.业务人员必须制定每周的工作计划,并在每周六与客户跟进信息报表一并上报销售组长。
4.业务人员每天要详细更新客户跟进信息报表,在每天上班签到后上报销售组长。
5、业务员必须及时向销售组长汇报业务开展情况。由销售组长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员的工作情况考评总结,并将部门的业务开展情况、部门下周的工作计划,在每周例会上呈报销售经理。6、业务员无论任何原因离职的,必须在公司规定的期限内进行业务交接,经销售经理复核,公司总经理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离职结算。
21
篇十二:浅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论文
另外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效果的优劣学生最具有发言权因此教学团队建设还要建立学生评教机制建立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团队内部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制度为教学团队教学单位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它直接面向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心创建优秀的基层教学管理创新团队将有效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目标及管理策略
教育部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其中一个重点建设的项目就是“教学创新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该项目要求,“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创新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这表明,加强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将成为我国改革高等学校教学、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从各高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经验来看,优秀的教学创新团队的确起到了促进教学、培养人才和团结协作的作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协作、促进知识系统和学科之间的有机连接起到重要的作用。建设好一支教学创新团队,不仅要有好的激励机制、教师群体的热情,更要有教学管理者的支持和扶持,纵观国内外优秀的教学创新团队,都是与教学管理者的协调和支持分不开的。本文从教学创新团队功能特征、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目标、教学创新团队质量标准人手做初步的探索。
一、教学创新团队功能特征1高校教学创新团队的建立首先应当明确教学创新团队的功能特征,根据不同的功能特征确立不同的管理模式。我们认为。教学创新团队的功能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同课程群教学创新团队例如,政治思想教育类课程,公共外语课程,公共计算机课程,工科院校的大学物理课,师范院校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医学院校中的解剖学课程等等,这类课程的特点是,基础性强、授课教师多、接受教育的学生多、开课学年低。如果设有同一
的管理和协调,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体系讲授,非常容易造成授课计划的混乱,授课内容和授课水平的巨大差异。
2,相同专业相近课程群的教学创新团队这类团队的特点是,课程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知识点有交叉覆盖、相关课程联系紧密。例如光学专业中的课程,如光学、激光、纤维光学、光通信、傅里叶光学、非线性光学等等。电子专业中的数字电路基础、模拟电路基础、高频电路等等。由相同的教学创新团队承担这一类课程群可以打破任课教师的课程独占,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全面了解和系统讲授,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全面培养,有利于在突发情况下教学工作的替代。3,交叉学科的关联课程群的教学创新团队当今科技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交叉渗透、协调发2展。许多重要的发明和技术创新就是在学科交叉中获得了发展的灵感和前行的动力。但是,以往按传统专业培养的教师。对其他专业和学科了解甚少,按着以往的系统和思路进行讲解,不能适应交叉学科的要求,如动漫专业,既要有较深的计算机知识,又要有专业绘画知识。而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合并关系。类似这样的专业还有许多,如建筑艺术、园艺专业、文科物理等等。对于这样的交叉学科,最需要一个具有全面了解学科特点,能够初步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教学创新团队。4,以科技创新实验创新教学创新团队,整合科研方向,将教学资源整合,更有利于大课题、大项目的承接,有利于科研工作的突破,从而能倡导团队合作的精神,营造群体协作的氛围,为教师学术研究合作精神的形成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二、建设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的管理策略
教学创新团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优秀教学工作群体,也可以是围绕某一重大建设项目有效整合的教学团体,或者是学校管理者基于发展目标确立的教学团队。无论是那一种形式,管理者都应该从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为教学创新团队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将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基地建设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作为教学创新团队成长和发展的平台或载体。
31,建设有利于创新教学团队发展的政策体系,促进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完善教学团队发展的相关制度与政策是保障教学团队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步骤。教学团队能否有机结合、有序运行,关键是能否建立一套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首先。学校要在整体教学改革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遴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学团队带头人,同时,在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过程中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校层面,要制定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给予物质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支持与鼓励。从而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其次,与学术团队相比,必要的经费保障是教学团队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政策层面都要高度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对于遴选出来的优秀教学团队应给予专门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教学团队建设要与现有的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并把是否拥有优秀的教学团队作为衡量这些项目建设成效的标准之一。从而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再者,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要有赖于教务、人事、财务等学校行政部门的协同配合,而且有赖于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专业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4
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教学团队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是教学团队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人才培养成效的显现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的总结和升华更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教学团队建设需要不断的积累和探索,不可急功近利。学校要给予教学团队充分的授权,如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在教学改革目标与模式确定之后,教学改革的进程不受外界干预,学校只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检测其成效,从而为教学改革营造相对自主的氛围。同时,教学团队建设还应坚持开放、动态发展的理念,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趋势,不断吸收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改革的实际需要,吸收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团队中来。在教学团队内部,要通过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方法,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机制和团队成员的末位淘汰机制,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建立教学改革问题的定期研讨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外,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效果的优劣,学生最具有发言权,因此,教学团队建设还要建立学生评教机制,建立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团队内部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制度,为教学团队的可持
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2,教学管理队伍建设5教学单位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它直接面向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心,创建优秀的基层教学管理创新团队,将有效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创新团队应当以科学规范、优质高效、开拓创新为目标,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完善的院(系)教学工作制度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对教与学进行有效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监控。此外,作为学校教学基层组织的教研室也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的组织保证,它是按课程或专业方向设置的教学组织,是直接承担计划、组织和检查教学以及师资培
养、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基层教学单位,也是教学改革立项、精品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工作的重要承载者。增强和发挥教研室的功能和作用,建设创新型的优秀教研室,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
3,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引导教学团队的特色建设课程建设同样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课程体系的建设及精品课程建设。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条件是具有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课程建设正是培育教学创新团队的有效载体。学校应当根据教学团队的类别,突出骨干课程的中心地位,把它打造成一门或多门精品课。再以骨干课程为龙头引领其他课程的同步发展。64,正确处理教学团队建设与学术团队建设的关系教学与科研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是高校生存与发展不可分割的“两翼”,但二者又各具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无论是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还是对资源的运用与占有来看,二者又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就两类团队的特性而言,学术团队注重的是专业一致性、科研项目的相关性、理论上的系统性和实验设施的先进性。相反,教学团队则更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一致性。相同专业相近课程群的教学创新团队和交叉学科的关联课程群的教学创新团队不可避免的需要不同专业的教师共同建设,这极易在学术上出现分歧,因此,在团队建设上更注重协调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学团队建设更要注重长期性。从人员组成以及资源利用上来看,学术团队与教学团队可能存在交叉与重叠,有些教师可能既是学术团队也是教学团队的带头人或成员,也有可能在职能分工特别是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职能要求存在一致之处。但教学与科研毕竟分属于性质不同的活动领域,二者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对其成员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明显有别,有些教师可能适合担任学术团队的负责人但不适合担任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反之亦然。纵观我们学院这几年的团队建设经验,关键问
题是,要在团队带头人的头脑中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管理者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教学团队建设放在事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
7健全学术团队与教学团队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按科研规律建设和管理学术团队,按教学规律建设和管理教学团队。同时,学校要加强统筹规划,使学术团队和教学团队共同推动学校教学与科研质量的提高。8
推荐访问:浅谈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论文 浅谈 机制 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