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精神文明5篇贵州省精神文明 购买者4单选题根据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规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不文明行为举报投诉查处制度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信箱等及时受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贵州省精神文明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贵州省精神文明
购买者4单选题根据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规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不文明行为举报投诉查处制度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信箱等及时受理查处不文明行为1、(单选题)根据《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规定,任何单位和公民不得组织食用或食用()野生动植物。
A.国家保护B.省级保护C.珍稀、濒危D.所有2、(单选题)根据《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规定,公民应当文明就医,(),配合开展诊疗活动,不得侮辱、谩骂、威胁、殴打、挟持医务人员。A.懂得就医利益B.尊重医学规律和医务人员C.明白医学规律D.懂得医学常识3、(单选题)根据《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规定,商品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文明服务,自觉履行法定和约定义务,保障()合法权益。A.受益者B.消费者C.使用者D.购买者4、(单选题)根据《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规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不文明行为举报、投诉、查处制度,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信箱等,及时受理、查处不文明行为。A.县级B.地市级C.省级D.乡镇5、(单选题)根据《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做好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A.引导B.领导C.协助D.指导6、(多选题)《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坚持()的原则。A.突出重点、协同推进B.政府主导、社会共治C.统一领导、分工负责D.引导、鼓励、教育与处罚相结合7、(多选题)根据《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规定,公民应当文明上网,不得()。A.编造、发布和传播虚假信息B.发布低俗淫秽信息C.发布家人亲戚照片D.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8、(多选题)根据《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规定,公民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遵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及其他文明行为规范。A.大局意识B.法治意识C.国家意识D.社会责任意识9、(多选题)根据《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规定,公民应当维护公共秩序,要做到()。A.等候服务依次排队B.不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C.观看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服从现场管理,注重观看礼仪D.文明开展广场舞等娱乐、健身、宣传活动
10、(多选题)根据《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规定,学校应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禁止()学生。
A.教育B.侮辱C.谩骂D.体罚11、(多选题)《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应当遵守广告管理规定,不得制作、发布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广告。A.广告主B.广告发布者C.代言人D.广告经营者12、(多选题)《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等媒体应当积极宣传文明行为和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倡导文明理念,弘扬良好社会风尚,监督不文明行为。A.网络B.电视C.广播D.报刊13、(多选题)《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文明单位建设?()A.规范经营行为,诚信守约,照章纳税B.规范执法行为,公正文明执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C.建设健康单位文化,教育职工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言行举止文明D.完善单位规章制度,科学、民主、规范管理14、(多选题)《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公民外出旅游应当遵守旅游管理规定,尊重当地()。A.宗教信仰
B.风俗习惯C.日常习惯D.文明利益15、(多选题)贵州省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履行哪些职责?()A.组织开展文明行为先进典型宣传活动B.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文明行为促进工作C.制定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规划、计划D.督促有关单位查处不文明行为16、(判断题)根据《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规定,公民应当文明生活,自觉遵守文明丧葬的礼仪,文明殡葬、祭奠,不随意焚烧、抛洒祭奠物品。A.对B.错17、(判断题)《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对B.错18、(判断题)根据《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规定,餐饮、住宿等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服务质量标准提供服务,保障食品及其他用品安全、卫生。A.对B.错19、(判断题)《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文化娱乐等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经营场所管理,但也不能阻止顾客提供低俗、淫秽、色情等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A.对B.错20、(判断题)贵州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依法记录单位和个人不文明行为,对其参与相关活动依法予以取缔并拘留参与者。
A.对B.错
篇二:贵州省精神文明
论构建和谐贵州摘要:构建和谐贵州是贵州各族人民的重大使命,对全面建设贵州小康社会,加快贵州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深远意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要搞好各方利益协调,要正确处理好农村问题及搞好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贵州民族文化产业,推动贵州各民族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协调发展。
关键词:和谐贵州;科学发展观;利益协调;新农村建设;统筹中国分类号:D616.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06)06―0165―05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也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结合贵州民族地区实际并发挥其优势,实现各民族和谐发展,是贵州各民族共同的重要课题。构建和谐贵州,要充分认识到贵州民族利益协调、农村问题、城乡问题、民族文化、民族关系等因素,并且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追求最佳的效果来促进和谐贵州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民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方式,努力形
成各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风气,方能构建贵州和谐民族关系及和谐贵州。
一、构建和谐贵州的科学理论思想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刻领会和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精神的实质,自觉用以指导构建和谐贵州实践,是当前贵州各族人民的重要任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弘扬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加快贵州各民族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构建和谐贵州的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贵州的根本指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了贯彻十六大精神,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强调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做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且要实现“社会更加和谐”这一重要目标。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这就决定了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也是构建和谐贵州的根本指针。(二)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构建和谐贵州,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科学地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的长远奋斗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和解决贵州社会问题的时候,决不能超越贵州的客观实际。可以这样说,构建和谐贵州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只能分阶段、有层次地循序推进。只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求真务实,团结奋斗,开拓前进,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达到预定的目标――实现贵州的和谐。
二、搞好构建和谐贵州中的利益协调
构建和谐贵州要把贵州各民族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的利益问题摆在突出位置,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选择,切实解决贵州各民族人民的利益需要。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当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利益协调。利益协调是构建和谐贵州的题中应有之义。利益是社会结构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纽带,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利益对应着特定的社会关系,是“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源”,是“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惟一纽带”。利益协调是构建和谐贵州的必要手段;利益协调的力度影响着贵州和谐的程度;利益协调在和谐贵州的构建中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应科学地把握好利益关系的协调。(一)要科学把握和谐贵州构建中利益协调的基本要义。利益协调就是要根据现实社会中出现的不和谐状况,按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化解利益矛盾,公平公正地分配社会利益,为各个社会阶层,尤其是中、下阶层的人们提供更多的全面发展和向上流动的机会。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协调是理性的,内涵是丰富的,具有明显的法治和制度特征。虽然也有强制性的面,但这种强制不是对强势群体合法正当利益的打压与剥夺,当然,更不是在各个阶层之间搞折中调和,和谐社会下的利益协调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使之协调,就是由政府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实施重大的发展战略,使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和阶层之间的利益得到协调,一个是互相协调,主要是指社会各阶层之间在政府的主
导和适当干预下,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相互之间提出利益诉求,协商解决利益矛盾,使利益关系更加合理化。(二)要始终遵循和谐贵州构建中利益协调的根本原则。协调利益关系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原则。在协调利益关系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人民群众迫切期待什么,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建设什么;人民群众最不满意什么,反感什么,就改进什么,改掉什么。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实施各项方针政策的依据。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就是要重点关注两个利益群体。对强势利益群体,要采取保护、引导、调节等政策,即依法保护其创造财富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合理调节其过高的收入;对于弱势利益群体,要采取保障、培训、帮扶等政策,即努力完善保障体系,不断加强培训力度,切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要优先解决当前矛盾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大,事关每一个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全稳定的问题,如教育机会不公、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大病看不起的问题,社会保障缺口多的问题,等等。(三)要精心设计和谐贵州构建中利益协调的制度体系。在协调利益关系时,不论是“使之协调”,还是“互相协调”,都需要制度的保障。在影响利益协调的各种因素中,制度是
关键。作为规范人类偏好及选择行为的各种规则的总和,制度可以规定人们追求利益的范围和尺度,可以影响人们追求利益的行为和方式。同时,制度带着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它的影响不在于一时一地的事件或利益,而在于长期的、整体的规范作用。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作为具体的某一项制度,其影响和作用往往是单一的,微弱的,甚至由于制定制度的部门不同,制度之间还会互不相容。制度只有作为一套完整的体系出现,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才能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和推动力。利益协调的制度体系应涵盖公共利益的实现、利益分配、利益整合、利益诉求、利益补偿等五个方面。从目前来看,我们虽然制定了不少的制度,也形成了一些机制,但与人们对利益协调的迫切要求相比,
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制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尚不完备,驱动作用和协调作用尚不明显,法制的权感性和威慑力尚不强大,司法的公司度和执行力还有待提升。这些都是影响利益协调的直接因素,这些问题不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将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和发展。
三、正确处理好构建和谐贵州中的农村问题以及搞好贵州新农村建设
贵州农村大量社会矛盾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农村的和谐,
而且会影响到整个贵州的和谐。因此,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农村社会矛盾,而且要正确处理好农村社会矛盾。(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化解农村经济利益的社会矛盾,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社会矛盾的解决,构建和谐贵州提供了物质基础。当前农村出现的各种矛盾,大多数是由物质利益冲突引起的,与农村经济落后有直接关系。要解决农村社会矛盾,构建和谐新农村社会,最根本的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必须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农业发展是贵州各民族崛起的基础,农民富裕是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的基础,农村进步是贵州实现现代化社会的基础。只有实现贵州城乡协调发展,坚持贵州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繁荣才能最终达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贵州奠定基础。(二)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化解农村思想文化领域的社会矛盾,实现农村乡风文明的和谐发展。农村中大量的思想文化领域的社会矛盾,要通过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加以解决。因此,解决好农村社会矛盾,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没有精神文明是不行的。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农村生活的现实和农民的思想状况,不断对农民进行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教育,尽快建立有农村特色,适合基层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
村规民约,形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公民道德风尚。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农村思想文化领域的社会矛盾,实现农村乡风文明的和谐发展。(三)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化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实现新农村和谐的民主管理。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一是坚持把党支部的领导、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依法治村相结合。这是因为党支部的领导是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保证,农民群众当家作主是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目的,依法治村是农民成主政治的基本形式。所以,在农村民主管理的发展中,三者一个都不能少。二是对村级重大事务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这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根本所在。三是推进农村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化,保证农村民主管理的健康发展。四是提高农民民主素质。民主素质包括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和民主习惯。这些需要教育和引导,使农民民主意识得到提高,民主习惯得到形成,法制观念得到加强,知法、懂法、学法,并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五是做好村民自治,农民群众对村里的重大事务实施民主管理。村民对村务民主管理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村务公开,保证村民对村务民主管理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村务公开,保证村民对村务有知情权。在此基础上,才能谋取谈得
上参与权、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即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贵州农村形成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为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农村村民自治的内容和形式还要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化解矛盾,实现贵州新农村和谐民主管理。
四、构建和谐贵州中,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统筹贵州城乡协调发展,即包括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又包括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观念、政策和体制的诸多变革,需要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市场的诸多手段,多方并举,配套组织,扎实推进。只有实现贵州城乡协调发展,坚持贵州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繁荣才能最终达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贵州奠定基础。(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一是要抓好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立足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整体性,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来考虑城乡的架构、生产力的分布、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一体来
规划,达到城乡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对于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大公共事业项目、重大社会发展项目,尤其要通过科学规划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程度,形成分工明确、梯度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结构体系。二是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惠农支农促农机制。遵守“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政府新增财务在使用上要大幅向“三农”倾斜。三是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财政支持,完善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逐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要实行社会救济,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和规范救济制度。(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统筹城乡培训就业。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和谐贵州发展的进程,尽快提高农民素质是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实现贵州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向农民投资最主要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学校正规教育。政府要尽快对农村实行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品,免费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义务教育经费从理论上讲应完全由政府财政负担,让农村儿童接受正规教育,从小就懂得做“四有”新人,从起跑线上不输给城市儿童。二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要创新培训机制,使
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当前,贵州省对农民技能培训任务艰巨,要通过合理定位、明确利益,分别运用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企业机制,充分发挥各种培训组织的积极性和优势,增强对农民培训能力,使农民能够多渠道选择接受培训的方式,提高技能。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权益不受侵害。
五、大力发展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加快贵州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
(一)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贵州算是一个民族文化大省,因此贵州必须重视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而不仅仅只是发展一般的文化产业。贵州民族文化产业是贵州经济结构中以区域民族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资源开发、产品生产、市场流通、文化服务等产业化运作而获得利润,从而使文化资源拥有者的生活得到改善,促进贵州民族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经济文化一体化活动。其意义在于,通过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可以使少数民族群众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从而使其真正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唤醒并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及其自信心和自豪感,反过来提升他们保护本民族文化的积极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文化保护
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
(二)深
入挖掘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推进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文化是民族分野的标志,是民族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支柱。贵州各少数民族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浓郁的宗教信仰。各民族的文化中既有与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成份,也有其不适应的成份。从生产方式上来分,贵州民族地区的文化类型可以分为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商贸文化以及现代工业文化等;从宗教信仰来分,又可以分为道教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各种文化既具有相互适应和协调的一面,又有相互冲突的一面。在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必须重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一是挖掘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珍视和平,追求和谐的文化精神。二是充分挖掘各民族传统文化中注重生态平衡、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传统。贵州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中,都有注重保持生态平衡的文化资源,实际上就体现了一种生态平衡的思想。三是要挖掘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理性资源,实现民族文化和现代化的协调。因此,必须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促进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三)正确认识不同民族和不同区域的发展差距和发展趋势,努力缩小各民族的发展差距,实现民族关系的和谐。不同区域和不同民族的发展差距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要引导各民族成员看到我省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之间发展差距存在的长期性,也要看到任这种差距长期拉大对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不利影响,从而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区域和民族发展差距问题。要教育各民族成员进一步深刻认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也互相离不开的真理,既要看到缩小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发展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又要进一步树立和坚定缩小民族和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民族发展差距的重要性。当前,要进一步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大政府财政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既要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又要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资源开发;要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注重人力资源开发,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的理性化转型,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只有逐步缩小了不同区域和不同民族的发展差距,贵州和谐的民族关系才能有可靠的基础。(责任编辑:周真刚)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篇三:贵州省精神文明
贵阳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8.05•【字号】筑人大字〔2021〕7号•【施行日期】2021.10.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筑人大字〔2021〕7号《贵阳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规定》经2020年12月25日贵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2021年7月29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2021年8月5日
贵阳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规定
(2020年12月25日贵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2021年7月29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城市精神,引导和促进文明行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根据《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前款所称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是指相关责任主体依据职责,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标准和要求开展的城市建设以及相关的管理活动。第三条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应当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遵循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倡导与治理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奖励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第四条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应当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贯穿本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行全面、协调、常态和长效的推动机制。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应当符合省会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第五条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工作机构履行下列职责:(一)制订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规划、计划和各类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二)建立和完善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工作机制;(三)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协调、督促、考核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四)组织评定、表彰、宣传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典型;(五)督促有关单位和部门查处不文明行为;(六)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计划,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工作任务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管理委员会应当按照规定职责做好其管理范围内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辖区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文明城市建设推进相关工作,开展文明行为的宣传、教育和引导。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规划、计划,确定文明城市建设年度目标、任务和要求,并组织实施。
综合行政执法(城市管理)、公安、市场监管、教育、民政、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生态环境、发展改革、文化和旅游、商务、卫生健康、大数据、应急、金融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机制,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参与文明城市建设。
第八条国家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工作者、先进模范人物、社会公众人物、窗口行业工作人员、文明引导员等,应当在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文明城市建设需要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规划、建设和管理。
管理单位应当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使用。
鼓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参与其管理或者服务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工作。
第十条倡导全社会践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家庭美德,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的个人品德。
第十一条本市重点整治下列不文明行为:(一)行人违法横穿道路、翻越道路隔离设施;(二)驾驶非机动车不按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行驶,驾驶机动车乱停靠、乱插队、乱鸣笛、不礼让行人;(三)高空抛物、高空坠物;(四)乱贴、乱涂、乱发小广告,违规设置户外广告;(五)乱丢、乱倒生活垃圾,乱倒、遗撒、违规堆放建筑垃圾;(六)饲养畜禽等不采取安全和卫生措施,在禁止区域遛犬;(七)在小区公共空间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栽乱种;(八)违规占道经营;(九)随地吐痰,不按规定要求佩戴口罩;(十)从事产生噪声的生产经营活动、文体娱乐活动等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工作机构可以根据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的实际,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范围内适时对重点整治的不文明行为作出调整,并向社会公布。第十二条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工作机构应当根据重点整治的不文明行为,制定重点整治工作方案,并推动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按照重点整治工作方案,实施重点监管,
增强整治实效。第十三条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工作机构定期召开文明城市建设工作
联席会议,检查、通报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情况,督促、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文明城市建设联动执法工作机制。第十四条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文明城市建设以及检查考核的实际需要,
确定测评点位,设立点位长,并在显著位置设置公示牌,明确点位长职责。第十五条新闻媒体应当根据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需要,制定宣传工作计划,
倡导文明新风,传播文明理念,褒扬先进事迹,曝光不文明行为,营造全社会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城市主次干道、商业大街、社区(小区)、客运场站、公交线路(站点)、机场、广场、公园、景区景点、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宾馆饭店、银行网点、建筑工地等场所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公益广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新风尚。
每年3月5日所在周为本市文明城市建设宣传周。第十六条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工作机构应当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弘扬贵阳绿丝带志愿服务精神,建立志愿者服务记录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法通过购买服务、政策支持等方式,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文明城市建设志愿活动。志愿服务组织应当为志愿者参与文明城市建设志愿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第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并可以向12345热线平台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投诉、举报。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其工作场所、营业场所或者服务区域内发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劝阻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12345热线平台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接诉即办的原则,处理投诉、举报。第十八条鼓励高校、科研单位等开展文明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提供决策咨询。第十九条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工作机构定期对全市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开展监测和评估;测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其他责任单位,可以对本区域、部门、单位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进行自评。自评结果书面报送同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工作机构。监测、评估、自评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开展。监测、评估、自评应当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明确的内容、标准和方法等进行。第二十条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工作机构对不履行文明城市建设职责问题突出的区域或者单位,可以发出整改令;对整改责任不落实、整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可以发出督办令,并督促整改达标。整改令、督办令应当明确存在问题、整改内容、完成时限和第一责任人。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和奖励。第二十二条在对不文明行为的整治中,需要实施行政处罚的,由相关执法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有关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中不履行本规定职责或者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二十四条本规定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关于《贵阳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规定》的说明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2020年12月25日,贵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
会议通过了《贵阳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决定报请批准。现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的必要性(一)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决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要求的具体体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推动文明行为、社会诚信、见义勇为、尊崇英雄、志愿服务、勤劳节俭、孝亲敬老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推动提高立法精细化水平,促进社会文明建设。”省委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争创文明城市。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明确要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把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对于我市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持续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加快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二)是坚持高标准要求、加快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设文明城市,是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市正以省会城市所应有的政治担当,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推动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通过立法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着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现代文明城市,是“强省会”的题中之义,有助于营造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谱写新时代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三)是总结文明城市建设经验,建立文明城市治理的常态长效机制的需要。《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19年版)》将有立法权的城市推进文明立法的情况纳入测评范围。我市在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和贯彻执行《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的过程中,着力发挥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等责任主体的动员、组织、推动作用,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对此,有必要加以认真总结,并根据我市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需要,通过立法提炼、上升为普遍适用的制度规范,以形成文明城市治理的常态长效机制,从而在更高层面上促进我市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四)是巩固、拓展文明城市建设成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建设新期待的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艰苦努力和奋力拼搏,我市于2011年12月20日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随着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大力推进,社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一些易反复、易反弹或易回潮的“顽症”和长期解决不掉的老大难问题,依然反映强烈,期待依法整治。通过立法积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着力运用法治方式牵引带动,倡导、鼓励文明行为,防范、纠正不文明行为,对于巩固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提高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法制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制定过程文明城市建设立法是市委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孙登峰、李忠等领导同志亲自统筹协调,部署开展调查研究,逐步明确立法的方向和目标,纳入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立法计划。从4月中旬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牵头进行立法调研,历时3个多月,形成了立法调研报告和《规定》的草案文本。7月31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向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82次主任会议汇报了立法调研及相关工作情况,建议将文明城市建设立法工作从立法调研转入立法审议,增列进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立法计划的审议类项目。8月27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提出的关于《规定》草案的议案进行了初
次审议。会后,常委会法工委根据审议情况,对草案作了相应修改,并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相关调研:一是在贵阳日报、贵阳晚报和贵阳人大网公示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二是行文征求市委办公厅及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厅及市司法局等市政府相关部门、市政协办公厅、市监察委、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各区(县、市)文明办的意见;三是召开专题研讨会议,组织市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咨询专家对草案的架构和规范设置进行深入研讨;四是赴云岩区、乌当区等地查看文明测评点位及其工作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当地政府、文明办、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及人大代表、市民代表的意见;五是赴合肥市、长沙市等城市学习考察,借鉴外地城市的先进经验。根据调研情况,法工委于11月26日组织市精神文明办、市司法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大数据局、市应急局、市财政局等,根据各方意见及外地经验,对草案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法工委对草案再次修改,形成了草案二次审议稿,并就此书面征求了省人大法制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意见。
12月9日,市十四届人大法制委召开第28次会议,对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统一审议,建议常委会二审后表决通过。12月16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90次主任会议听取了法制委关于草案修改和统一审议情况的汇报,决定在向市委报告后将草案二次审议稿提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12月24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了法制委关于草案的审议结果的报告,并分组对报告和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次日,会议根据审议情况,对草案二次审议稿作了个别修改后,表决通过了草案。
三、需要说明的事项按照不重复上位法规定、有几条写几条的原则,《规定》把握重点、难点进行
规范,不分章节,共二十四条,依各条文内在逻辑关系依次排列。(一)关于立法目的。第一条开宗明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
为立法目的予以确立,使之成为贯穿全篇的总纲,从而发挥规定立法的价值取向,统领各项制度设计的作用。同时,突出贵阳市的城市品格,明确要积极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城市精神,引导和促进文明行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二)关于工作原则。第三条根据我市领导和组织实施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的体制机制实际,明确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应当坚持党委领导、文明委协调、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遵循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倡导与治理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奖励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三)关于管理体制。第五条至第七条明确了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工作机构、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管委会、群团组织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在推进精神文明城市建设中的职责和目标任务。
(四)关于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责任落实与保障措施。一是第八条规定公众人物在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中应当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二是第九条规定加强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三是第十三条规定联席会议、联动执法工作机制,督促、协调解决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中的有关重大问题;四是第十五条规定宣传保障措施,并明确每年3月5日所在周为本市文明城市建设宣传周;五是第十六条规定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将我市的志愿服务特色品牌“绿丝带”予以明确。
(五)关于整治重点。第十一条一方面在第一款根据现实需要,有针对性地列举了重点整治的各类不文明行为,另一方面因时因势,兼顾重点整治的不文明行为随文明城市建设推进而可能发生的变化,在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
工作机构可以根据推进工作的实际,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范围内适时对重点整治的不文明行为作出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六)关于法律责任。除上位法外,《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贵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贵阳市公园和绿化广场管理办法》《贵阳市城镇养犬规定》等20余部本市地方性法规,已经针对许多不文明行为设置了管理措施以及法律责任。因此,对于法律法规已经明确了处罚措施,不再重复规定,仅在第二十二条原则性地规定,在对不文明行为的整治中,需要实施行政处罚的,由相关执法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以上说明,连同《规定》,请一并审议。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贵阳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规定》的决议(2021年7月29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决定:批准《贵阳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规定》,由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关于《贵阳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规定》审议意见的报告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对《贵阳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的审议结果报告进行了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决定》的内容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意本次会议予以批准,同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的审议结果报告。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对这些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修改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将第三条中“坚持党委领导、文明委协调、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修改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
局”。2.将第六条第四款修改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文明城市建设
推进相关工作,开展文明行为的宣传、教育和引导。”3.删除第七条第三款中“其他国家机关”。4.将第九条第二款修改为:“管理单位应当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使用。”5.将第十二条第一款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修改为“并推动实
施”。6.将第二十条第一款中“并进行随机抽查”修改为“并督促整改达标”。7.《规定》的施行日期明确为“2021年10月1日”。此外,建议对《决
定》部分条款作文字技术处理。
省人大法制委员会2021年7月29日
篇四:贵州省精神文明
名校长先进事迹优秀校长先进事迹名校长先进事迹自任职以来,__同志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爱,充满了对少年儿童的赤诚之爱,这爱既滋润了孩子,也成就了他的事业,更升华了他的人生理想,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被授予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小学十佳新锐校长”、全国“学校管理创新示范校长”、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获得者、全国“爱国主义教育最佳园丁”、“中华杰出英模人物”、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系统先进工作者”、贵州省第八批“特级教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先进工作者、贵州省小继教第一阶段先进管理工作者、贵州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贵州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__市“劳动模范”、__市“十大杰出青年”、__市人民教育基金奖“优秀教师”、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工作者”、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对于他的业绩,《__电视台》多次在“乌蒙之星”栏目以《脊梁》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一、加强研究,提升自我任教之初,__同志就意识到,毕生心血将奉献给小学教育这份事业。担任校长以来,由于市实验小学规模较大(近3000名师生),他虽然没有上课,但一直坚持听课、进行教师培训和课题研
究。他现在不仅承担着__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的任务,还承担着国家教育质量创新管理决策顾问的任务,多次承担市、省、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评委的任务及__市小学高级教师评委的任务。与此同时,不仅完成了国家级课题子课题《开发和利用课件提高课堂效益的研究》任务,该课题并评为全国优秀子课题,其成果荣获全国和省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三等奖等,主论文被评为省级一等奖和发表,而且现在正承担和实施着市级课题2项,参与市级课题研究5项。几年来,他发表和获奖的教育科研及管理论文30余篇,__年以来,《全面加强学校管理积极推及素质教育》发表于__年《现代校长》第一期;《寻找丢失的羊》发表于《__教育》__年第二期;《加强税收文化建设促进税收将康发展》发表于《__日报》__年4月28日第三版;《赞凉都夸实小》发表于《少儿时代报》__年6月18日第八版。《全面加强学校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发表于《现代校长》__年第一期。课题成果《开发和利用课件提高课堂效益的研究》获全国结题成果三等奖、贵州省基础教育教学科研、教育教学改革试验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获省级三等奖、《全面加强学校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获全国二等奖、《浅论课堂教学的有效和有为》获全国、省、市一等奖,并被作为全国第八届学术年会研讨的三个议题中的一个议题,《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新时期德育内容的研究与探索》获省基础教育论文
一等奖、《刍议“以学定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获省一等奖、《课堂应成为学生的舞台》获省一等奖、《充分利用课件优化课堂教学》获省三等奖。
二、加强指导,提升教师几年来,在他及班子一帮人的积极工作下,学校坚信并一直践行着一个理念: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先教育好教师;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拥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并持续地发展,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学校实施了常规管理科学化(实行目标管理和量化考评),科研管理常规化(坚持把科研工作纳入常规管理,做到人人有课题,树立“人出课题,课题出人”的意识),课程管理强制化(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不随意增减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品牌建设人文化(以人为本,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师生共同成长,双向成才)的“四化建设”,并以制度建设为载体(以制度管人,以情感待人),以科学评价为基础(以能力用人,以实绩评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由“教书型”向“科研型”、由“科研型”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心智同步,德育为先;能力为首,乐学为先;习惯为主,创新为先)的战略发展计划。以科研网络为支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奖励条例为杠杆,以课改实践为归宿,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科研活动。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市级课题10余项。由他承担的全国教育规划重
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被评为全国优秀子课题,该课题同时荣获教育部新一轮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结题成果三等奖,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优秀成果三等奖等。近年来,学校教师多次在各级优质课评选中获一、二、三等奖,发表教学论文百余篇,50余人次获全国、省、市劳模、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
在抓好学校教师培训培养、教学研究、学校管理、自身提高的同时,他还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指导,由他指导、由张蜀南老师执教的语文课《自己去吧》获全国优质课评选二等奖、《小白兔和小灰兔》获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棉花姑娘》获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由他指导、袁野老师执教的作文课《编写动物童话》获全国作文录像课评选一等奖、语文课《口语交际——推荐一本好书》获全省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由他指导、吴明兰老师执教的《一面五星红旗》和《生命生命》分别获全省语文录像优质课评选二、三等奖。
三、加强管理,提升学校近年来,学校不断践行科学与民主管理,坚持“三个面向”、“两全方针”,办好有特色的实验小学(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色,学生有特色),不断完善“三园式”(获取知识的学园、健康成长的乐园、陶冶情操的花园)学校,加强了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
业务素质的提高,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化,师德教育经常化,业务学习系统化。开展了以学教育理论、深钻课标、教材、探讨教法与学法为主要内容的“四一”(每期备一节最佳教案;上一节最理想的达标课;每学年探讨一个教改项目;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活动及“说课”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鼓励各科教师成为教学骨干,教书育人行家。学校坚持“三个创新”:理念创新——育人为本,科研兴校,教学相长,双向成才。主动发展,和谐育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后劲,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围绕“校风正、治教严、教风硬、学风实、师资强、设备齐、环境美、质量高、有特色、有吸引的合格+特色”的示范性实验小学的目标,为少年儿童编织幸福的童年。管理创新——淡化结果,关注过程。常规管理科学化(实行目标管理和量化考评),科研管理常规化(坚持把科研工作纳入常规管理,做到人人有课题,树立“人出课题,课题出人”的意识),课程管理强制化(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不随意增减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品牌建设人文化(以人为本,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师生共同成长,双向成才)。方法创新——以制度建设为载体(以制度管人,以情感待人),以科学评价为基础(以能力用人,以实绩评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由“教书型”向“科研型”、由“科研型”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心智同步,德育为先;能力为首,乐学为先;习惯为主,创新为先。)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仅__年以来,学校就先
后被授予为“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全国学校管理创新模式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国家级、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十几年忘情工作,十几年不懈奋斗,沿着教改的道路,__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教育战线上谱写一曲耕耘者之歌。也许,这就是他,作为一名校长所感悟到的幸福和骄傲。
名校长先进事迹这个柔弱的女子撑起了一方教育的重任。宋芳蓉,女,中共党员,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坪希望小学校长。1973年8月生,土家族,原名肖天娇,大学本科学历。她15岁起走上小学讲台,已有17年教龄。从海拔1800米处的黄梁坪,沿着“上山碰鼻子,下山兜屁股”的崎岖山路,上核桃垭,再下谷底,便到了只有十几户人家的顶坪土家族生产居民点。宋芳蓉17年艰辛为师路的第一步,就是从这里的一个土家吊脚楼里迈出的。1988年,刚刚初中毕业的宋芳蓉考取了乡里的代课老师,被分配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后河乡顶坪单人教学点任教。由于这里教学条件艰苦,生活环境寂寞,老师来了又走。看到这样的情景,本来,宋芳蓉也打了退堂鼓,准备第二天就“打道回府”。可孩子们渴望的目光,使她转身又走回了吊脚楼。在顶坪吊脚楼的6年时光,是宋芳蓉最刻骨铭心的。吃的、
用的都要下山去背,100多里的山路,背一趟至少得用上半个月;用水要到3里外的“天坑”去挑,“天坑”又陡又滑,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危险。为了她和孩子都能够喝上水,宋芳蓉每天往返“天坑”6趟,把两缸水打满。
小学校长先进事迹材料5篇汇集小学校长先进事迹材料5篇汇集
单人教学点里,只有她1个老师。来上学的十几个孩子,最大的13岁,最小的才4岁半,从学前班到四年级5个班级,宋芳蓉既当老师,又当炊事员、保育员。虽然只有她1个老师,但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自然、思想品德,每科都不能少,而且需要准备4个年级的课。宋芳蓉想了个好办法:让不同年级的孩子背靠背坐着,一批一批地上课,她就一门一门地教,在讲台上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在教学中,她经常遇到难点,为了弄懂弄通,她一趟趟不辞辛苦地去离村30多公里以外的村中心小学向有经验的老师讨教。在她的努力下,学生各科成绩均在后河乡同年级中名列前茅。顶坪单人教学点后来担负起紧邻的栗子坪、黄梁坪的教学任务,学校更名为三坪小学。宋芳蓉被任命为校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省级贫困县,山里的孩子常常交不起学费,买不起课本。为了资助这些孩子,宋芳蓉开荒种地,寒暑假进城打工,扫过马路,洗过盘子,还卖过茶叶、蔬菜、福利彩票
等。由于长期在条件恶劣的高寒山区工作,宋芳蓉得了严重的风
湿病、关节炎、胃病和喉部息肉,多次摔倒在讲台上、山道上。但是,宋芳蓉承受了一切,她最大的希望,就是每个山里孩子都能上学,大山里能走出几个大学生。
宋芳蓉的坚持,不仅改变了大山里孩子的命运,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1996年,宋芳蓉荣获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7年获得首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1998年元月,获得世界消除贫困奖,同年3月,获得全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奖,并当选为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团中央委员。
名校长先进事迹以人为本育桃李以德育人馨满园——记于都县新陂乡板塘小学校长汤水发,中共党员,江西省于都县新陂乡板塘小学校长。这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几十年的老校长,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他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育导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汤校长走过的是一条执著追求、辛勤耕耘之路。他多次被评为县、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爱岗敬业,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几十年来,汤校长一心想着党的养育之恩,始终与党中央持续一致,团结在以胡锦涛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拥护党和国家
的路线、方针、政策。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的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用《谈话》精神指导自我的工作。他能做到对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
板塘小学的师生清楚地记得,2003年11月的一天下午,汤校长骑摩托车去乡中心小学参加校长会议,在路上为避让在公路上劳动的学生,自我不幸摔倒在地,导致右脚踝受重伤,无法行走。医生推荐他在家休息,但他心系工作,心系学生,所以他在家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来到了学校,手撑着藤椅艰难的登上二楼为学生上课,一向坚持了一个多月,全校师生无不为之感动,学生们感动得流泪,都争着要搀扶汤校长上下楼。还有,在2004年10月,汤校长因患肛瘘病到市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伤口未愈的他不顾医生的劝说又来到了学校,为学生上课,为学生批改作业,为学生。像他这样的事例真是举不胜举。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出色的学校总是跟一个出色的校长联系在一齐。从担任校长职务以来,要求老师做到的汤校长首先做到,要求老师不做的他从来不做。他坚持每周星期日下午到校,星期五下午放学离校。节假日和寒暑假,他更是牵挂着学校的平安,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用心血和汗水抒写着自我的工作业绩。汤校长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人师表、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品质让他在校领导班子中产生出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廉政方面他严格要求自我,从不利用职权为自我或家人谋私利。在公务活动中,做到合理开支,手续清楚。
科学管理,加强素质教育的落实在学校管理上汤校长有一整套经验。他对领导班子的管理模式是“统一步调,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他还拟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上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德育工作管理上他能够处于高屋建瓴的势态,强调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贴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实效性。在学校管理上,汤校长能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有一次,汤校长由于家事而上班迟到了,学校教师都不以为然,可他却在考勤本上登记,并在教师例会上公开道歉。学期结束时,按制度扣了自我一元钱。正是汤校长这种严于律自的做法,感召着学校的全体师生。甘为孺子牛,全心全意服务师生不言怨汤校长身为一校之长,不但不摆架子,待人处事公正民主,宽厚仁和,而且关心教师,乐意为教师排忧解难。情系师生,乐于助人,是对汤校长的真实写照。对教师的困难疾苦,更是热情帮忙,关怀备至。在生活上,汤校长更是给教师们一个无微不至的关怀。有一次,一位教师身患重病入住县城医院,汤校长不顾劳累亲身前往医院探望,问寒问暖,并多次安排学校行政人员、教师探望生病的老师,令生病的老师及其家人深受感动。某个冬天夜晚,一位教师发烧,汤校长明白后,立刻穿上衣服把他送到乡卫生院,待到回家时已经是深夜2时多了。还有。类似例子真是太多了,容不一一枚举。
汤校长对学生也倾注了无尽的爱。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他总会热心帮忙;哪个学生在纪律上有不良表现,他总会耐心教育。学校几位学生家庭十分困难,汤校长了解状况后,给学生们申请了困难补助,使这些学生的家长解决了燃眉之急。
从而汤校长赢得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好评,赢得了领导教学工作的主动权。使全校呈现出一派校风正、学风浓、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的良好风气,逐步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的跨越,从粗放管理到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迈进。
以人为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不仅仅要有精湛的业务,还要有高尚的师德。”这是汤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汤校长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30多个春秋。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使他深深懂得,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各种素质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因此,担任校长几年来,他在抓“师德、师能、师表”教育上狠下功夫,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修订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常学习。要求教师把每一个学生装进心中,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了爱国主义、群众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增强了爱岗敬
业、诚实守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职业职责感。职业道德素质有很大提高。在校园里,人人听到的都是欢声与笑语,讽刺、挖苦或歧视学生的言语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早已一去不返。
注重办实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汤校长每到一所学校都坚持做点实事,留点业绩的做事原则。因此,不管在哪一所学校都能找到他的业绩。在高田小学担任校长的五年间,汤校长协调村委会建起了“三室”综合楼,学校挤出经费建了校门侧围墙,建了自来水工程,搞了“三室”栏河装修、实验室装修、仪器室装修和“礼貌校园”建设等;在觉村小学的十多年的时光里,在争取上级拨款的同时,学校挤出经费新建了教学楼;在板塘小学的二年时光里,建起校门。所有这些都是汤校长秉着勤俭办事的结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汤校长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老骥伏枥,壮心不已。30多年风雨沧桑,将届退休年龄的汤校长依然心性不变。他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我的理想,守望著那个甜美的梦,谱写著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篇五:贵州省精神文明
“五个一工程”:多彩贵州释放新能量贵州在哪里?在西部,在西南,在长江、珠江上游。贵州在西南崇山峻岭与珠江中上游地带的衔接之处。
2007年9月7日晚,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北京揭晓。我省推荐申报的作品、20集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获优秀作品奖(在33部优秀作品奖中排名第3,作者欧阳黔森),小说《雄关漫道》(作者欧阳黔森);广播剧《心灵中的记忆》(编剧朱理敦;导演王波》;歌曲《醉苗乡》(李再勇作词,浮克作曲)分获入选作品奖。
能够同强劲有力的时代脉搏一起跃动,是一种幸运;能够与载入史册的历史际遇再次亲密接触,更弥足宝贵。“贵州省优秀作品的质量与数量正在升位,继续关注与表现民族健康生态与心态的作品多元化,新作辈出,显示出勃勃生机,代表了贵州文化未来的总脉。”业内专家这样说,贵州日渐壮大的“五个一工程”释放着新能量。
从“零”的突破到渐入佳境在1993年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我省选送的电视剧《难忘的经》获奖,这使我省在“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实现了“零”的突破。自1994年以来我省的获奖作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在不断提高。迄今共有18件作品在“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获奖。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时间跨度长(4年)、累计作品量大,评选作品量大,竞争激烈。全国参评单位70多家,要求电影票房不低于200万,电视剧收视率不低于2%。歌曲在省市播出,广播剧播出2次以上。申报作品数量戏剧、电影、电视剧(片)、广播剧及文艺类图书每项不超过3部,歌曲不超过5首。经认真评选,我省遴选出长篇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等18部作品报送中宣部参加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电视剧《雄关漫道》,由省委宣传部和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拍摄,并于2007年10月16日在中央
电视台播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最高奖“金星奖”、全国电视剧专业奖“飞天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奖。《雄关漫道》是我省文艺创作史上的一个突破,也是贵州在全国发出的最响亮的声音。作品集中表现了长征期间红军第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前身)在贵州等地的革命历程,不但生动反映了红军留在贵州的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也填补了反映红二方面军长征道路的影视艺术创作的空白。《雄关漫道》是继《长征》之后又一部在历史品格、文化意蕴和美学品位上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佳作。填补了我省长篇电视剧没有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空白。
在“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我省尊重市场规律和精神产品创作规律,着力打造艺术精品。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我省文艺创作欣欣向荣,文艺精品和人才层出不穷,形成了“多彩贵州”、红色文化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品牌,扩大了贵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了贵州良好形象。
同时,通过狠抓“五个一工程”精品创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省繁荣文艺创作的新机制、新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特别是把打造文艺精品与促进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互为支撑、互为推动,共享市场、共同提升,使精品文艺创作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呈现出抓作品、推人才,共谋贵州文化崛起的良好局面。
进步不小,差距仍大事实证明,由党中央倡导、中宣部具体组织实施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经过10多年的实践,社会影响日益深远,已成为弘扬先进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打造时代精品、引领审美风尚的重要平台,成为我们国家崇高的文化品牌。我省“五个一工程”从实现零的突破到取得较大丰收,进步不小,但和同属西部地区的云南、广西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北京、上海、广东等文化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云南省获得两个优秀作品奖和两个入选作品奖,广西自治区获得一个优秀作品奖和四个入选作品奖。
云南、广西两省区在“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取得的较好成绩,与两省区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下了大力气是分不开的。
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北京市共有14部作品榜上有名,囊括电影、电视剧、戏剧、歌曲、广播剧、文艺类图书所有6个类别的奖项。不仅赢得了满堂红,而且再次荣获组织工作一等奖,在全国各省市中取得了总分排名第一的佳绩。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则又一次获得“组织工作一等奖”。这与上海坚持精品、优品、新品的创作生产战略,不断催生精品力作分不开。
与云南、广西两省区相比,我省的差距不是很大,只要努力争取,就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过他们。北京、上海两市在文艺创作中优势得天独厚,无论经验、资金、人才等等,都是我们无法比拟的,但他们不断创新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需要我们根据贵州的实际,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才能实现赶超,走向前列。
文化添彩,山水如诗。各地都铆足了劲,展开大手笔的文化动作。把眼睛跳出文艺圈,我们还可以看到文化的力量已经辐射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文化不仅是娱乐,更成为地方政府着力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规划的制定,文化投资的逐步加大,都表明贵州文化事业迎来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氛围。
“多彩贵州”系列活动为我省文化事业的发展打了一针“兴奋剂”,贵州文化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贵州文化,正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
创作空间很大,但需要挖掘千百年来,多元文化积淀而成的贵州高原,丰富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与历史文化资源成了多年来文化舞台开采不尽的富矿,其深刻的内涵为贵州文明提供了天然的深度,那种“天人合一”的生活形态深深吸引了当代人的心灵。鲜明地保存着自己的特色,固守着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贵州文化依然在波阔水涌的文化源流中行进。
近几年来,我省按照“坚持导向、服务中心、打造精品、提升影响、推出人才”的思路,以“五个一工程”作品创作为龙头,千方百计抓精品创作。
加大投入,创造“出作品、出人才”的土壤。我省将打造体现贵州气派、树立贵州形象的文艺精品作为努力实现贵州文化崛起的重要举措来抓,建立了“贵州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拔出专款资助“五个一工程”重点作品的创作生产。从2007年开始,每年从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安排1000万元文艺创作专项资金用于精品文艺创作,安排100万人才培训资金用于文艺尖子人才的培训。
重点突破,深入挖掘民族民间和红色文化资源。以歌舞和影视创作为突破口,重点抓好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题材、农村题材、西电东送、长征等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创作。
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市场与艺术相结合的新机制、新途径。把打造文艺精品与促进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互为支撑、互为推动,共享市场、共同提升。依靠党政强力推动,整合行政、市场等不同方面的资源,用以解决资金、人才、技术和营销、推广等实际问题。
搭建平台,加大重点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搭建平台,翻箱倒柜发现、培养人才。结合重点项目的实施,寓编导、舞美等紧缺专业骨干人才的培养于精品打造之中。同时力捧成绩优秀的文艺人才,推出了“苗族歌后”阿幼朵,青年作家欧阳黔森等。一批为打造“五个一工程”精品作出突出贡献的文艺人才破格晋升职称。为个别文艺人才破格评定高级职称,多位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
通过狠抓“五个一工程”精品创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省繁荣文艺创作的新机制、新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使精品文艺创作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直接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文艺界也呈现抓作品、推人才,共谋贵州文化崛起的良好局面。
贵州的“五个一工程”发展还有很大的创作空间,但需要挖掘得更多、更深。
2007年“五个一工程”奖颁奖已经落幕,那些感动、温暖了我们的
镜头仍在记忆中盘旋。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盛典,期待贵州的“五个一工程”建设不断带给我们惊喜。
从“五个一工程”看贵州先进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建设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点,透过“五个一工程”建设路径,贵州精神文明建设求变图强的前行路线激越人心。贵州文化,正由往日的边缘地区向相关的亮度地区转变。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化曾长期处于后发展状态的贵州,就一直为改变现状而奋起追星赶月:一年一度的多彩贵州系列文化活动,成为“五个一工程”战略性建设的演练与前奏。已举办过十届并将继续举办下去的贵州“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成为贵州文化的交流“盛宴”。的确,看待贵州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可以浓缩在“五个一工程”上。为此,贵州人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力量和智慧的冲刺。更上层楼,贵州“五个一工程”建设还需多方支持,走向全国还需假以时日,需要众多参与者倾注更多热情与智慧。可喜的是,相关各方的热情与积极性都在不断提升。山峦举起改革的风帆等候着。贵州文化的塑造与“扩容”,承载了推动贵州进步的厚望。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正是从这个向度上,贵州文化在做出自己的判断与努力。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贵州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加速度。实施文化兴省战略,这不是一般号召,而是贵州新时期的战略抉择,这更是自信与自豪的表现。这更强烈地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贵州要在新时期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透视贵州文化体制改革落点,这不单纯是一两个词语的简单转换,而是必须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从200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发展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重大活动。省里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确定9个试点地区和8个试点单位,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文
化体制改革。贵州要走文化建省的差异化发展道路,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
手”来引导和规划,同时要让各种社会力量充分的介入进来。做大做强贵州的文化产业,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品,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政策等多种方式创新,调动和激励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经济要素向文化产业聚集,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培育新的文化业态,这样才能最终使文化产业成为贵州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方略已明。“得山而壮,得水而妍”,贵州文化产业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