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概论11篇艺术品市场概论 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品市场概论11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艺术品市场概论
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摘要:艺术品是最顶级的奢侈品,它不仅代表着荣耀、成功、实力与地位,更是文化和品味的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日渐强调投资收益的社会大环境下,艺术品投资的概念渐渐从启蒙意识发展到人们普遍的共识。关键词:文物;艺术品;收藏;鉴赏当前,我国艺术品市场、古玩市场、收藏市场空前繁荣,引发了一股收藏热,人们开始大规模地涉足艺术品收藏、投资收藏界和投资界。收藏不仅仅是个人爱好,更成为一种事业,一项产业。这个目前已浮出水面但尚未完全见阳光的民间收藏文物活动日益成为热点。一、文物艺术品的定义1.文物。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当代中国根据文物的特征,结合中国保存文物的具体情况,把“文物”一词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2.艺术品。艺术品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商品。一件艺术品的价值是通过流通才得以体现。在流通中体现价值,提高价值,实现价值的巨大飞跃是艺术品的特性。艺术品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上,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来完成艺术品本身具有的文化意义。3.艺术品的特点。原创性:艺术品不像普通的工业品那样批量生产,它是艺术家灵感与创造力的结晶。艺术品是不可复制的,每一件艺术品都有特定的制作者和鲜明的创作特点及艺术意义,是集精神、物质于一体的综合产品。具有艺术家风格的代表作是艺术品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值的条件。艺术性:艺术品的原始用途是为审美而创造的作品,其艺术质量包含着文化质量、思想内容和制作工艺等,蕴涵其中的是高超的文化艺术性。价值不确定性:艺术品的价值见仁见智,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面世之后若干年都无价值可言,但某些作品却一问世就价值连城。历史性:艺术品成为后人了解历史进程的证物,凝结了某一个时期的一般人类劳动。以文物艺术品为例,其价值就体现在可供教育借鉴和科学研究。二、艺术品收藏的现代意义1.收藏品的经济价值。经常关注新闻媒体的朋友会经常听到或是看到,某某古代珍品被拍卖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而其拍卖方在收藏之初的成交价却远低于当前拍卖价的新闻报道。不难看出,收藏行为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投资行为,且收藏珍品若是具有独特的价值,必是可以换取丰厚的财富回报。2.培养艺术品收藏家的兴趣爱好与提升其自身的文化修养。艺术珍品如古玩、玉器、字画等都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尤其是距今年代越久可供收藏的珍品,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可谓是价值连城。诸如中国古代的一些出自名人之手的书画真品,收藏家将其收藏,不仅是表达收藏家对创作珍品名人的敬仰之情,还体现出收藏家的文化素养。或许,从其物质材料的角度来看,古代的石料、玉料等可能远不如当今高科技开发的材料,但其精神文化价值,却非同凡响。3.纪念往事或是纪念历史。例如在2004年5月5日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一亿四百万美金的天价成交的毕加索代表作《手拿烟斗的男孩》。如此高昂的拍卖价,刷新的世界名画拍卖史的最高记录名震一时。但直到后来,通过媒体的曝光,世人才看到天价成交幕后的“真相”――这幅画不仅是出自名家之手,其背后还深深隐藏着一个跨世纪的爱情故事。
三、文物鉴赏1.鉴赏的定义。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2.文物鉴赏的方法。赏析文物的方法很多,无论择何种方法,从何种角度来赏析,都能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愉悦或满足。我们不仅要熟悉掌握赏析文物藏品外观和表象的方法,更要学会赏析文物藏品的深刻思想内涵和内在信息的技巧和手段。思维和联想是赏析文物的最基本方法。客观事物最早是经过人们的视觉而被人们感知的,这种感知直接作用于大脑,就会引发我们的思维和联想。我们就是要运用这一细致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形成对文物藏品的理性判断,从而给其下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器物的表象的观阅,来达到探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内在信息的目的。3.文物鉴赏的意义。文物是和艺术相关的,从人类文明刚开始起步到现在,只要有文明存在,就有文物伴随而来。西方有西方的文明,东方有东方的文明,不同时期同一地域也会有不同的文明存在。文物就是对这些文明的一种具体的表述。我们通过文物,对文明慢慢地进行了认识。虽然认识的范围有限,但是鉴赏文物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对于文物的鉴赏,有两方面的益处。一个是表象,一个是深层。在表象上,我们通过文物可以了解一个社会的形成,发展和没落,也可以更加深刻的明白很多伟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深层上,在情感上,文物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文化价值,还有情感上的升华。有的宏伟,有的亲切,有的感伤,有的自豪。面对着多种复杂的情感,以及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也是我们鉴赏文物价值的又一层面。四、结语中国的民间收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的收藏热潮正是太平盛世的重要标志。民间收藏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亿万群众的精神追求,我们的民间收藏事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我们的收藏组织、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篇二:艺术品市场概论
复旦大学第二专业、第二学位培养方案《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二专业培养方案(经济学院)
一、
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知识,具备国际经济专业知识
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外经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
专业与学分要求
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预修8学分以上高等数学(上、下)或数学分析(上、
下),并修满本教学计划规定的42学分,成绩合格者可颁发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二专业证书。
三、
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程36学分
课程名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会计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国际贸易
世界经济概论
比较经济学
国际金融
国际经营
国际经济学
货币经济学
国际经贸英语(精读与翻译)
课程代码968.033.1969.001.1968.037.1968.028.1968.035.1968.019.1968.020.1968.034.1968.025.1968.036.1968.023.1968.022.1
学分333333333333
周学时333333333333
开课学期111222233334
开课院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
2.专业选修课6学分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分
计量经济学
968.031.13
发展经济学
968.021.13
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
968.016.13
投资学
968.026.13
国际贸易实务
968.017.13
国际营销学
968.018.13
财政学
968.032.13
国际经贸英语(商务沟通)968.024.13
注:专业选修课第4学期所开课程由所在系决定。
周学时33333333
开课学期44444444
开课院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系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经济学》第二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要求: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
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能熟悉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调查、经济研究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专业及学分要求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预修8学分以上高等数学(上、下)
或数学分析(上、下),并修满本教学计划规定的42学分,成绩合格者可颁发经济学(第二)专业证书。
三、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程36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968.033.1
微观经济学
968.037.1
会计学
969.001.1
宏观经济学
968.028.1
国际贸易
968.035.1
财政学
968.032.1
货币银行学
968.030.1
统计学
968.029.1
国际金融
968.034.1
当代中国经济
968.001.1
资本论
968.002.1
产业经济学
968.010.1
2.专业选修课6学分
学分
3
33333333333
周学时
3
33333333333
开课学期
1
11222233344
开课院系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经济学系经济学系经济学系经济学系经济学系经济学系经济学系经济学系经济学系经济学系
课程名称发展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农村和农业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外国经济思想史
课程代码968.038.1968.006.1968.007.1968.008.1968.011.1968.012.1968.009.1
学分3333333
周学时3333333
开课学期4444444
开课院系经济学系经济学系经济学系经济学系经济学系经济学系经济学系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注:专业选修课第4学期所开课程根据师资力量由所在系决定。2008年9月(秋季)执行。
《新闻学》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新闻学院)
一、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原理、党和政府有关新闻
宣传的方针政策,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接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掌握采访、写作、编辑业务技能和社会活动能力;熟悉中外新闻传播历史、现状及发展规律。
二、学分要求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下列规定的30学分专业必修课和10
学分专业选修课。
三、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程(30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新闻学概论
913.001.1
新闻摄影
913.003.1
广播电视新闻
913.012.1
传播学概论
913.002.1
新闻采访与写作
913.021.1
马恩新闻思想
913.015.1
当代世界新闻事业
913.011.1
中国新闻传播史
913.023.1
新闻编辑与评论
913.020.1
媒介管理与经营
913.016.1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913.006.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913.005.1
史
学分332332233222
周学时332332233222
开课学期133211322444
开课院系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
2、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摄影专题
913.018.1
各国新闻法规
913.004.1
影视艺术
913.022.1
公共关系实务
913.007.1
人际传播
913.017.1
广播电视与当代社会913.013.1
大众传媒与文化
913.009.1
大众传媒与政治
913.010.1
广告策划与创意
913.008.1
网络传播基础
913.019.1
学分2222222222
周学时2222222222
开课学期3323134422
开课院系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新闻学院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广告学概论
913.014.12
21
*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师资力量进行实际调整开课学期
《法学》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新闻学院
一、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能力。
二、学分要求: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下列规定的43学分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法学基础理论宪法中国法制史行政法民法I刑法I国际法刑法Ⅱ刑事诉讼法民法Ⅱ民事诉讼法商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导论
课程设置
课程代码927.001.1927.009.1927.014.1927.013.1927.006.1927.011.1927.002.1927.010.1927.012.1927.005.1927.007.1927.008.1927.004.1927.003.1
学分33333432343333
周学时33333432343333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2008级《博物馆学》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我国主要文物种类和重培养要求
要文物实例;了解文物修缮、保管的知识和方法。
学分要求
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应修满下列规定的20学分专业必修课和20学分专业选修课。
1、专业必修课程(16学分)
2、专业选修课程(24学分)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分周学开课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学周开课
时学期
分学学期
时
博物馆学935.002.12
概论
2
2中国绘画史
224935.013.1
考古学导935.004.12
论
2
1中国青铜器
224935.015.1
民俗学概935.006.12
论
2
2中国陶瓷史
223935.017.1
文物保护935.009.12
技术
2
4中国钱币学
223935.014.1
专业英语
(博物馆935.020.12
2
3中国玉器
224
学)上
935.019.1
专业英语
(博物馆935.020.22
2
4古籍与版本
224
学)下
935.003.1
文物学导935.027.12
论
2
4中国书法史
223935.016.1
文化遗产935.028.12
导论
2
3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222
935.012.1
考古学思想史
935.005.1223
世界博物馆概论
935.026.1222
艺术品市场导论
935.029.1227
科技考古导论
935.030.1225
展览内容策划
935.031.1224
博物馆信息化
935.032.1223
博物馆藏品管理
935.033.1224
田野考古学
935.034.1225
历史考古学
935.035.1224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科技传播与科技决策》第二专业培养方案(哲学系)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传播学知识背景,熟悉科学技术的历史和当代科技的最
新进展、科技传播机制以及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熟练掌握新媒体及网络媒体应用技能,熟悉我国新闻传播政策法规,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能够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哲学、科技传播学原理、媒介经营管理策略与原则,接受传播学研究方法、网络媒体技术以及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训练;具备较扎实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思维和科研能力、文字写作、口语表达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国际沟通能力;具有较为宽广的专业和职业发展可能性,富于创新精神,并能成为胜任新技术、新媒体发展以及相关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专业人才。二专业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第一专业的基础上,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40学分主干课程方能毕业。三课程设置(一)文理交叉基础课程(12学分)应在本类文、理课程中各修满6学分,共12学分。在修读第二专业之前,已在原专业中所修的专业必修课程,如与本类课程所列的课程名称相同,可免修本类的相应课程。本类免修学分最高限定为6学分。
课程名称
学周学第二专业开课学期开课院系
分时
课程代码
高等数学D
44
916.001.1
2
数学系
普通物理B
33
916.002.1
1
物理系
普通化学
44
916.003.1
3
化学系
现代生物科学导论33
916.004.1
1
生科院
环境学
33
916.005.1
4
环境科学院
社会学导论
33
916.006.1
2
社政院
公共行政学
33
916.007.1
2
国关学院
公共关系学
22
916.008.1
1
新闻学院
哲学导论
22
916.009.1
1
哲学系
史学导论
33
916.010.1
3
历史系
文学概论
22
916.011.1
3
中文系
管理学导论
22
916.012.1
4
管理学院
(二)专业教育课程(28学分)1、专业必修课程(18学分)
课程名称
学周学
分时
科学、技术及其思23
第二专业课程代码916.013.1
开课学期2
开课院系哲学系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想简史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科学社会学
22
科学技术哲学22
现代科学技术与社22
会发展
科技管理与科技决22
策
媒介经营与管理22
传播学概论
33
科技采编与评论22
网络检索与数据库22
建设
916.014.1
916.015.1916.016.1
916.017.1
916.018.1916.019.1916.020.1916.021.1
1
哲学系
3
哲学系
2
哲学系
4
哲学系
4
新闻学院
1
新闻学院
3
哲学系
3
计算机科学系
2、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应在下列五类课程中修满10学分,在修读第二专业之前,已学同名课程可免修,最高免修学分为2学分)
课程名称
网络传播基础新媒体传播与发展
应用心理学科学传播与科学普
及管理哲学科学与文化生命伦理学科技与宗教
生态学
学分
2222
22222
周学时2222
22222
可持续发展导论2
2
第二专业课程代码916.022.1916.023.1916.024.1916.025.1
916.026.1916.027.1916.028.1916.029.1916.030.1
916.031.1
开课学期开课院系
2
新闻学院
3
新闻学院
1
哲学系
4
哲学系
3
哲学系
2
社科部
4
社科部
1
社科部
2
环境科学
系
4
社科部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对外汉语》第二专业培养方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一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汉语和汉文化的基本知识,掌握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习得理论的基本知
识,具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所必需的理论素养、基本能力和实践经验。
二学分要求选择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本教学计划规定的40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程
3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
三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程(30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语言学概论
993.001.1
现代汉语
993.002.1
古代汉语
993.003.1
中国古代文学(上)993.004.1
中国古代文学(下)993.004.2
中国现当代文学
993.005.1
中国文化通论
993.006.1
教育心理学
993.007.1
跨文化交际理论
993.008.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993.009.1
对外汉语教学原理
993.010.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993.011.1
专业英语
993.012.1
教学实践
993.013.1
学分24222222222222
周学时24222222222222
开课学期11234221332344
开课院系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语音与语音教学
993.014.1
词汇与词汇教学
993.015.1
语法与语法教学
993.016.1
汉字与汉字教学
993.017.1
汉语与中国文化
993.018.1
教材与教法
993.019.1
语言测试与评估
993.020.1
学分2222222
周学时2222222
开课学期3333444
开课院系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英汉双语翻译》第二专业培养方案(外文学院)
一、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英汉、汉英互译的技能,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及
其历史文化背景,具有跨文化交流的沟通和组织能力,能承担一定难度的口、笔译任务。
二、学分要求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应修满40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程30学分,专
业选修课程6学分,另从人文类基础课程II组外文学院开设的课程中选修4学分。
三、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程(30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英语听说与译述
912.001.1
英语综合阅读
912.002.1
翻译概论
912.003.1
英语写作(上)
912.004.1
英语写作(下)
912.004.2
英汉互译技巧I
912.005.1
英汉互译技巧II
912.005.2
英汉视译I
912.006.1
英汉视译II
912.006.2
交替传译
912.007.1
学分3333333333
周学时3333333333
开课学期1112323234
2、专业选修课(6学分)课程名称译文比较与评判英美短篇小说选读英美散文《圣经》与英国文学
课程代码912.008.1912.009.1912.010.1912.017.1
学分3333
周学时3333
开课学期4434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3、人文类基础课程II组(4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世界文学导读
912.011.1
美国文学史选读
912.012.1
英美报刊
912.013.1
美国历史与文化
912.014.1
英美文学通论
912.015.1
现代欧美戏剧名篇赏析912.016.1
学分222222
周学时222222
开课学期春秋秋季春季春秋春秋春秋
说明:1、招生要求:已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或有相当英语基础的本科生,须通过外
文学院设立的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2、招生人数:40人,单独开课。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公共事业管理(社会管理方向)》第二专业培养方案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较全面的社会政策和公共管理学理论、较熟练的公共政策分析
和研究能力、适应广泛参与公共事业管理并具备行政工作和决策参与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和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知识,熟悉公共管理学的相关学说,善于分析有重大影响的理论和政策;掌握研究分析社会动向的方法和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决策参与能力、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毕业生能够在政府机关、大型企业、公共媒体、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教育科研部门及相关行业从事社会调查与研究、政策分析与评估、发展规划与管理、研究与预测等方面的工作。
二、学分要求
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预修4学分或4学分以上的高等数学,并修满教学
计划规定的41学分,包括专业必修课程33学分和选修课程8学分。达到规定要求者发
给复旦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管理方向)第二专业证书。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934.016.1管理学概论
3
3
2
934.017.1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3
3
2
934.018.1公共安全管理
3
3
3
934.020.1公共政策概论
3
3
1
934.021.1公共经济学
3
3
1
必修课
934.022.1934.023.1
公共事业管理学社会学概论
3
3
2
3
3
3
934.024.1非政府组织管理
3
3
1
934.025.1人口与发展
3
3
4
934.026.1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3
3
2
934.027.1城市管理与城市规划
3
3
4
934.029.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2
2
4
选修课
934.030.1934.031.1
中外政府比较就业市场管理和政策
2
2
4
2
2
3
934.034.1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
2
1
934.036.1
GIS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2
2
3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课程聘请政府官员和知名专家介绍重要公共项目决策过程和相关科研成果。
《外交学》第二专业培养方案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国际政治学、外交学、国际法、
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外交和外事工作的理论及实际知识,外语流利,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外交、外事、对外宣传、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国际政治、外交学、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外交与外事工作的管理、政策与实际操作知识;接受外交政策研究、外交与外事管理、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战略、外交体制与政策及外交实践;掌握跨国公司、跨国非政府组织及外国人员管理的相关制度、政策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二、学分要求
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40个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28个学分,专业选修课12个学分。达到规定要求者授予复旦大学外交学(第二)专业证书。
课程代码
917.001.1必917.002.1修课917.003.1
917.004.1
课程名称
外交学国际关系导论当代国际关系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学分
2333
周学时2333
开课学期
1111
备注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917.005.1国际法
3
3
2
917.006.1国际组织
2
2
2
917.007.1国际谈判
2
2
2
917.008.1外交与外事管理
2
2
3
917.009.1专业外语(上)
2
2
2
917.009.2专业外语(下)
2
2
3
917.010.1大众传媒与外交
2
2
4
917.011.1跨文化沟通
2
2
4
917.012.1宗教与国际关系
2
2
3
917.013.1美国政治与对外关系
2
2
3
917.014.1欧盟政治与对外关系
2
2
3
917.015.1韩国政治与对外关系
2
2
3
选917.016.1俄罗斯政治与对外关系
2
2
3
修917.017.1课
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
2
2
4
917.018.1拉美国家政治与对外关系2
2
4
917.019.1917.020.1917.021.1
港台政治与行政国际安全与军备控制信息安全与国际关系
2
2
4
2
2
4
2
2
4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教育学第二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非教育专业学科背景,又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专门知识,视野开
阔,富于创新精神,能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中学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才。同时,致力于为教育学科和相关学科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能够结合所学第一专业学科知识,掌握学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教育行政管理能力。三、学分要求
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40个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20个学分,专业选修课20个学分以上。达到规定要求者授予复旦大学教育学(第二)专业证书。四、教学计划
课程性质必修必修必修选修选修必修必修选修选修选修必修必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
课程代码
982.001.1982.002.1982.003.1982.008.1982.009.1982.004.1982.005.1982.018.1982.019.1982.020.1982.006.1982.007.1982.010.1982.011.1982.012.1982.013.1982.014.1982.015.1982.016.1982.017.1
课程名称
教育学中外教育史心理学概论伦理学教育研究方法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比较教育学社会学导论课程论
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
学习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政策与法规高等教育评价高等教育学
人力资源管理与教育
教育财政学
高等教育管理导论
学分
33323323333322222222
周学开课
时学期
3
1
3
1
3
1
2
1
3
1
3
2
2
2
3
2
3
2
3
2
3
3
3
3
2
3
2
3
2
3
2
4
2
3
24
2
4
2
3
备注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声乐(合唱)》第二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较为深厚的音乐理论、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较为扎实的音乐专
业基本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同时使其具有深厚文化修养、良好心理素质和科学思维方式,注重一专多能、全面发展。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合唱)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掌握各种类型的演唱曲目,培养良好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实践能力。三、学分要求
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40个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30个学分,专业选修课10个学分。四、教学计划
课程代码904.001.1904.002.1904.003.1904.004.1904.005.1904.005.2904.006.1904.006.2904.006.3904.007.1904.008.1904.009.1904.010.1904.011.1904.012.1904.013.1904.014.1904.015.1904.016.1904.017.1904.018.1904.019.1904.020.1904.021.1
课程名称
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合唱训练(一)合唱训练(二)歌唱艺术欣赏及技法(一)歌唱艺术欣赏及技法(二)歌唱艺术欣赏及技法(三)钢琴基本技法合唱指挥法表演与形体训练艺术实践交响音乐赏析校园歌曲赏析与创作歌剧艺术西方经典音乐中国民乐文化中外音乐审美审美教育导论钢琴作品赏析爵士乐赏析音乐理论基础与实践普通话语音正音
学分
222233222322322222222222
周学时
222233222322322222222222
开课学期
春秋春秋
1212春秋231214春秋春秋春秋春秋春秋春秋春秋春秋春秋春秋春秋
备注
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复旦大学“第二学士学位”培养计划
《会计学》“第二学士学位”培养计划(会计学系)
一、
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会计专业知识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
学分要求:
选本专业为第二学位的学生必须预修8学分以上高等数学(上、下)或数学分析(上、下),并修满本教学计划规定的61学分(含预修8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程40学分,专业必修课13学分。按照成绩合格并取得其第一专业学位证书者,可授予(复旦大学第二学位)证书。
三、
课程设置:
1.专业基础课程(40学分)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导论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上)中级财务会计(下)成本管理会计审计中级财务管理税法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毕业论文
课程代码
968.037.1968.028.1969.002.1969.001.1942.001.1942.001.2942.002.1942.005.1942.010.1942.004.1969.003.1942.003.1942.015.1
学分3333333333334
周学时33333+13+13+1333334
开课学期1211233442245
开课院系
会计系会计系会计系会计系会计系会计系会计系会计系会计系会计系会计系
2.专业必修课(13学分)课程名称
税务会计国际会计保险学
课程代码
942.007.1942.006.1942.011.1
学分232
周学时232
开课学期353
开课院系会计系会计系会计系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会计专题研究会计职业道德财务表报分析
942.012.1
2
2
942.009.1
2
2
942.008.1
2
2
4
会计系
1
会计系
5
会计系
注:下列课程为修读二专业前已预修学分转换课程(10学分)。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下)数学分析(上)数学分析(下)
课程代码
942.013.1942.013.2942.014.1942.014.2
学分5555
周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修读二专业前已预修学分转换课程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汉语言文学》“第二学士学位”培养计划(中文系)
一、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汉语与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文学理论素养和
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受到有关文学历史发展、文学理论批评的原则、方法等多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同时对人文和社会科学有相当的了解,具有从事文学与文化批评鉴赏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实际写作能力。
二、学分要求:选本专业为“第二学位”的学生必须修满本教学计划规定的60学分,其中
专业必修课程44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按照成绩合格并取得其第一专业学士学位证书者,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复旦大学第二学士学位)证书。
三、课程设置:1.专业必修课程:(44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语言学概论
911.002.1
中国文学传统
911.006.1
美学
911.003.1
现代文艺赏析
911.005.1
文学概论
911.012.1
古代汉语
911.007.1
现代汉语(上)
911.001.1
现代汉语(下)
911.001.2
诗骚精读
911.009.1
鲁迅精读
911.016.1
中国文学批评史
911.017.1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911.014.1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911.014.2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911.014.3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911.015.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911.015.2
比较文学导论
911.008.1
《文心雕龙》精读
911.010.1
《论语》精读
911.011.1
现代西方美学
911.013.1
世界文学导读
911.004.1
毕业论文
911.018.1
学分2222232222322222222224
周学时2222232222322222222224
开课学期324253121273453463264
开课院系中文系
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2.专业选修课程:(12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断代文学研究*
911.019.1
中国文学流派研究*
911.020.1
中外作家研究*
911.021.1
文化新诗学*
911.022.1
佛教文化与文学*
911.023.1
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研究911.024.1
京派海派文学研究*
911.025.1
中国现代影视剧研究*911.026.1
台港澳文学研究*
911.027.1
总计
学分22222222260
周学时222222222
开课学期春秋春秋春秋春秋春秋春秋春秋春秋春秋
开课院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中文系
方案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
篇三:艺术品市场概论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周宪这样看艺术1.艺术从来就被看成是一种手工劳作,它与机械化流水线的成批生产的工业品截然不同2.艺术因为是艺术家个人手工制作的,所以,艺术作品的生产总是和特定的个体及其时空境况有特殊的联系。3.艺术作品应该是美的,应有足够打动人的美的形式和外观,尤其是造型艺术作品。4.艺术作品应该表达出作者的某种思想或者意图,这是我们据以评判艺术作品是否成功的一个要素。5.艺术这个概念最初的含义就是指某种技能或技巧。
对传统艺术的看法
传统艺术与现代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有着根本的不同,那就是传统艺术具有一种特殊“韵味”,亦即艺术作品生产的此时此地的独一无二性。比方红楼梦或者蒙娜丽莎,是特定时代的艺术家特殊视角中的特殊的世界。
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差异性
现代主义是一个新的艺术创作观念和表现语言体系。它否认了传统艺术原则,不认为艺术的主要目标是由对客观事物的模仿和共性理想美的显现相结合,而是强调艺术主要是主观创造的产物,是个性表现的产物。因此,它在画面面貌上表现为强烈的个性形式和表现性。因此,在现代派艺术家的作品中,以客观对象为原型的作品往往鲜明表现出了作者的艺术加工,如简化、变形、夸张、分解、组合等;而从主观意趣出发的作品,则更多地具有抽象构成、几何化处理等特点。现代主义的作品由于强调通过形式的创新性、“陌生化”来彰显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因而一般较少使用主题性、情节性题材去表现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容,而多是通过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静物、风景等来创造具有视觉特点的艺术形象。
杜尚的《喷泉》创新性表达在哪里
杜尚用便池制造了一次“艺术事件”,尽管那件著名的道具并不因此就具有了货真价实的艺术价值,但它的意义显然外在于它自身。杜尚的挑战的姿态、创新的观念,撼动了传统的艺术价值体系,我们历来天经地义的关于艺术的种种观念被打破,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到底是什么。
论语中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美国的艾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
世界↓作品
艺术家欣赏者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辨,使人一目了然。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品本身。由于作品是人为的产品,所以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词来表示,我们却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宇宙。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
为什么说杜尚的喷泉质疑和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观念。有何启示。艺术史意义?
这样,“艺术”和“古董”得以区分开来,同时也和“技艺”区分开来了。它与生活平等交流,并直指人心,贯穿思想。艺术家们在尝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作为媒介来传递他们对于艺术提出质问的各种观念。这时候,艺术开始变得出乎预料和看起来难以捉摸。尽管你并不一定喜欢它,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艺术和你的生活越来越近了。如同维特根斯坦将哲学引向了语言、生活的自由天地,杜尚将绘画引入艺术的自由之境:他的思想在于彻底叛离古希腊式的“技艺”思想,将艺术带入一个更真实也更广阔的境地:艺术不再是描画幻影,而是直面真正的物和人生;不再是用艺术表达永恒,而是取消一切永恒;不再是单纯地表达意义,而是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意义捉迷藏,质问意义有何意义!
关于艺术起源的各种学说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以及“模仿说”、“心灵表现说”等等。游戏说:又名“斯宾塞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早期人类的游戏活动。这一理论出现于18世纪,其相关理论家有康德、席勒和斯宾塞。原始人的游戏和后世的艺术有许多共同特征:闲暇性、无功利性、假定性、愉悦性。游戏说有一定道理,游戏与艺术确实有许多相通之处,尤其是符合“无功利性”这一艺术的本质性特征。艺术与游戏的不同之处:游戏通常只是消遣自娱,艺术却不仅仅是消遣闲暇。评价:艺术和游戏在深层次上终究不是一样的活动。
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巫术活动。巫术说出现于20世纪。主要理论家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和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古代人试图与神秘力量沟通,希望由此控制自然或者通过祈求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产生了巫术活动。巫术活动需要绘画、雕刻、面具、歌舞等等都是艺术的雏形。巫术与艺术最大的差异是功利性和非功利性。
模仿说认为艺术出自人类模仿外物〔自然或人生〕的本能。主要理论家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模仿说重视艺术和现实关系,而忽略了艺术家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表达出某种局限性。
艺术的他律性和自律性
艺术从来不会在真空中发展,总要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甚至是非常强力的推动或者制约。影想艺术发展的社会动力主要有经济、政治、宗教、道德等等。经济发展常常决定着许多社会元素的变动,但对于精神创作活动——艺术来说,经济的决定作用并不明显。艺术发展和经济发展常常不是同步关系,艺术发展有时快有时慢,甚至有时与经济生产呈反方向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艺术是上层建筑中的最远离经济基础的文化活动,独立性较强,经济的发展要经过政治、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很多中介环节才能影响到艺术生产。总的来看,现代社会中经济对艺术的影响比古典时代要大,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商业发达,市场通过消费需求、流通方式等引导或左右了不少艺术家,促使他们根据手中的需要去创作畅销作品。但艺术的创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要依赖艺术家的审美体验、灵感、想象力等,因此艺术不会完全被经济、市场制约。
宗教和艺术的关系宗教对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在政教合一的年代或国家。总的来看宗教在艺术的开端时代对文艺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大,那时艺术与原始巫术、原始宗教尚混茫未分,宗教故事中蕴含的种种奇幻的形象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大量的题材。在宗教势力强盛的时期〔如西方中世纪、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集团往往也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他们以自身强力的政治和经济力量组织大规模的艺术创作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如达芬奇壁画、云冈石窟雕塑等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但宗教在近现代更多时候则对艺术起阻碍作用,如限制艺术的题材,遏制艺术家的思想自由,影响了艺术的健康、自由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宗教在人类文化中的影响越来越弱。随着宗教的没落,现代教育家蔡元培等人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即以艺术继承宗教的超越性追求,为人们寻求生存意义提供启示,展现对生命的终极关心。
篇四:艺术品市场概论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周宪这样看艺术1.艺术从来就被看成是一种手工劳作,它与机械化流水线的成批生产的工业品截然不同2.艺术因为是艺术家个人手工制作的,所以,艺术作品的生产总是和特定的个体及其时空境况有特殊的联系。3.艺术作品应该是美的,应有足够打动人的美的形式和外观,尤其是造型艺术作品。4.艺术作品应该表达出作者的某种思想或者意图,这是我们据以评判艺术作品是否成功的一个要素。5.艺术这个概念最初的含义就是指某种技能或技巧。
对传统艺术的看法
传统艺术与现代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有着根本的不同,那就是传统艺术具有一种特殊“韵味”,亦即艺术作品生产的此时此地的独一无二性。比如红楼梦或者蒙娜丽莎,是特定时代的艺术家特殊视角中的特殊的世界。
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差异性
现代主义是一个新的艺术创作观念和表现语言体系。它否定了传统艺术原则,不认为艺术的主要目标是由对客观事物的模仿和共性理想美的显现相结合,而是强调艺术主要是主观创造的产物,是个性表现的产物。因此,它在画面面貌上表现为强烈的个性形式和表现性。因此,在现代派艺术家的作品中,以客观对象为原型的作品往往鲜明表现出了作者的艺术加工,如简化、变形、夸张、分解、组合等;而从主观意趣出发的作品,则更多地具有抽象构成、几何化处理等特点。现代主义的作品由于强调通过形式的创新性、“陌生化”来彰显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因而一般较少使用主题性、情节性题材去表现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容,而多是通过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静物、风景等来创造具有视觉特点的艺术形象。
杜尚的《喷泉》创新性体现在哪里
杜尚用便池制造了一次“艺术事件”,尽管那件著名的道具并不因此就具有了货真价实的艺术价值,但它的意义显然外在于它自身。杜尚的挑战的姿态、创新的观念,撼动了传统的艺术价值体系,我们历来天经地义的关于艺术的种种观念被打破,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到底是什么。论语中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美国的艾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
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辨,使人一目了然。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品本身。由于作品是人为的产品,所以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词来表示,我们却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宇宙。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
为什么说杜尚的喷泉质疑和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观念。有何启示。艺术史意义?
这样,“艺术”和“古董”得以区分开来,同时也和“技艺”区分开来了。它与生活平等交流,并直指人心,贯穿思想。艺术家们在尝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作为媒介来传递他们对于艺术提出质问的各种观念。这时候,艺术开始变得出乎预料和看起来难以捉摸。尽管你并不一定喜欢它,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艺术和你的生活越来越近了。如同维特根斯坦将哲学引向了语言、生活的自由天地,杜尚将绘画引入艺术的自由之境:他的思想在于彻底叛离古希腊式的“技艺”思想,将艺术带入一个更真实也更广阔的境地:艺术不再是描画幻影,而是直面真正的物和人生;不再是用艺术表达永恒,而是取消一切永恒;不再是单纯地表达意义,而是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意义捉迷藏,质问意义有何意义!
关于艺术起源的各种学说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以及“模仿说”“心灵表现说”等等。、游戏说:又名“斯宾塞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早期人类的游戏活动。这一理论出现于18世纪,其相关理论家有康德、席勒和斯宾塞。原始人的游戏和后世的艺术有许多共同特征:闲暇性、无功利性、假定性、愉悦性。游戏说有一定道理,游戏与艺术确实有许多相通之处,尤其是符合“无功利性”这一艺术的本质性特征。艺术与游戏的不同之处:游戏通常只是消遣自娱,艺术却不仅仅是消遣闲暇。评价:艺术和游戏在深层次上终究不是一样的活动。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巫术活动。巫术说出现于20世纪。主要理论家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和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古代人试图与神秘力量沟通,希望由此控制自然或者通过祈求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产生了巫术活动。巫术活动需要绘画、雕刻、面具、歌舞等等都是艺术的雏形。巫术与艺术最大的差别是功利性和非功利性。模仿说认为艺术出自人类模仿外物(自然或人生)的本能。主要理论家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模仿说重视艺术和现实关系,而忽略了艺术家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体现出某种局限性。
艺术的他律性和自律性
艺术从来不会在真空中发展,总要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甚至是非常强力的推动或者制约。影想艺术发展的社会动力主要有经济、政治、宗教、道德等等。经济发展常常决定着许多社会元素的变动,但对于精神创作活动——艺术来说,经济的决定作用并不明显。艺术发展和经济发展常常不是同步关系,艺术发展有时快有时慢,甚至有时与经济生产呈反方向发展。这主要是因为艺术是上层建筑中的最远离经济基础的文化活动,独立性较强,经济的发展要经过政治、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很多中介环节才能影响到艺术生产。总的来看,现代社会中经济对艺术的影响比古典时代要大,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商业发达,市场通过消费需求、流通方式等引导或左右了不少艺术家,促使他们根据手中的需要去创作畅销作品。但艺术的创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要依赖艺术家的审美体验、灵感、想象力等,因此艺术不会完全被经济、市场制约。
宗教和艺术的关系宗教对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在政教合一的年代或国家。总的来看宗教在艺术的开端时代对文艺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大,那时艺术与原始巫术、原始宗教尚混茫未分,宗教故事中蕴含的种种奇幻的形象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大量的题材。在宗教势力强盛的时期(如西方中世纪、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集团往往也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他们以自身强力的政治和经济力量组织大规模的艺术创作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如达芬奇壁画、云冈石窟雕塑等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但宗教在近现代更多时候则对艺术起阻碍作用,如限制艺术的题材,遏制艺术家的思想自由,影响了艺术的健康、自由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宗教在人类文化中的影响越来越弱。随着宗教的没落,现代教育家蔡元培等人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即以艺术继承宗教的超越性追求,为人们寻求生存意义提供启示,展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道德对艺术发展的影响道德对艺术的发展影响也很大,尤其在古典时代。如西方哲学家柏拉图主张艺术表现真善美,中国古代艺术家以“文以载道”为使命。在多数时候,当一个社会先进的伦理观念、道德准则往往随着历时的变迁而改变,有时,狭隘落后的道德观会限制艺术的题材,闭塞艺术家的精神境界,影响艺术作品的生命力。譬如中国自宋代起树立的对妇女贞节要求极其严酷的贞操观,出现很多歌颂守节的列女传故事,不仅在当时扼杀了女性的生命活力,更是被历史的浪潮卷走,不再得到人们的欣赏。总的来说,艺术经常无可避免的要表现人们的伦理生活,但艺术不等于道德教条,不能把文艺当成道德课本,简单的用现行标准去评判社会生活,相对于社会道德条规,艺术将以更为丰富的方式呈现人的个性,以前瞻性的视野、用曲折潜隐的力道提升人的精神,张扬人最优秀的本质力量,这才是艺术特殊的伦理意义所在。什么是自律性除了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律性的发展脉络,即艺术在形式、创作方法、题材等方面形成了内部的历时继承性,在相当程度上不受外来社会因素得以影响。表现在常见母题(包括爱情母题《罗密欧与朱丽叶》、成长母题《红与黑》等)、艺术形式、创作方法上。诗哲之争哲学代表:柏拉图,控诉文艺,排斥诗人、诗歌。柏拉图以著名的“三种床”为例阐明他的哲学观。世界上有三种床,木匠制作的床,诗人写的床,床之所以为床的理念(床的本质)。诗歌代表:亚里士多德,他说过: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他批判的继承了老师的学问。柏拉图一直认为,在现象世界的背后,存在一个不更真实的理念的世界,而现象本身是不真实的,是瞬息万变无法理解的。文艺不仅模仿现实世界的外表和现象,而且更能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和本质。历史和诗歌的差别不在于诗人用韵文,历史家用散文。而是历史家描述已发生的的事,诗人却描述可能发生的事。诗比历史更哲学更严肃。因为诗所说的多半带有普遍性,而历史所说的则是个别的事。文学是真实的,而且,这种真是不是日常真实,也不是历史的真实,而是一种本质的真实。
理解艺术所具有的虚拟性、真实性、形象性、情感性以及娱乐性等基本特质。感性的形象普列汉诺夫曾讲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展现。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艺术形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失去感性的形象这一基本特征的作品,不能称为艺术作品。艺术形象是生动鲜明独特可观的,又是艺术家对生活亲身体验,有所发现并加以提炼、概括、虚化的产物。如古希腊雕塑《米洛的维纳斯》女性的优雅和青春几乎都体现在这座无懈可击的雕像上。情感的体验《毛诗序》认为,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都是来自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指出情感的抒发。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说。黑格尔强调情感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所在,又称“缘情说”。符号论美学代表人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将情感(指广义的情感,亦即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成诉诸人的知觉的东西。
艺术的功能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形式,其最核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审美体验功能。就艺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影响而言,一般认为,在艺术的诸种功能中,最主要的还是以下几种。1.无功利的超越性功能,就艺术功能的超功利性层面而言,着重突出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对人类的精神世界产生的影响,主要强调艺术的无功利价值。艺术是非实用的,其价值不在于物质层面。而在于超越性的精神层面。比如电视剧作为声光化了的艺术作品,与电影一样,给现代人提供了虚幻的慰藉。对一个实用主义者来说,艺术或许是无用的。艺术让我们更好地感知世界与生命,这一点比任何物质的满足都要重要得多。2.社会认知功能。譬如原始社会的艺术对于了解原始社会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受伤的野牛》,生动的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生存状况。更是展现了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知识。3.教育和宣泄功能。从欣赏者的角度看,艺术可以通过美的形象发挥教育感化作用。《音比如乐之声》这样的片子可以帮助陶冶人性,作品彰显的人性光辉、诠释的人间大爱可以让邪恶望而却步。4.审美愉悦功能。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情感的传达。如《米洛的维纳斯》是一尊残损的雕像,但没有人认为她是不美的,在现实生活中,身体的残缺被认为不美,但在艺术世界里,却给了人们审美想象的空间,提供了一种即接近生活而有区别与生活的特殊情感体味。后三者是就艺术功能的社会功利性方面而言的。或侧重社会生活这一要素,探讨艺术之于社会人生的价值,或突出艺术家这一要素,侧重艺术之于创作者的作用。或突出艺术欣赏这一要素,侧重于艺术之与欣赏者的意义。
罗丹曾说:在艺人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他的著名雕塑《欧米埃尔》又名《丑与美》,取材于法国15世纪著名诗人维庸的《美丽的老妓女》。展现了一个曾经美丽的妓女,在人老色衰、不堪回首的暮年,对自己皱缩的身体的哀叹。你如何看待?《欧米埃尔》,就是表现了一个年老色衰的妓女的形象。这个作品给人视觉上的感受是非常丑陋、恶心,但是,内涵却十分丰富、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不管哪种美都是靠自身感觉体现出来的。只要是能满足欣赏者的情感需要,那么就是有审美的体验。
人品与艺品的关系
问艺品与人品谁轻谁重?没有轻者,一样重要!前者是艺术价值的体现,后者是人格价值的彰显。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文人士大夫是通过艺术的形式抒怀寄情,表达自己的性情、志趣、乃至人生理想的,因此,艺术不仅是外在的美感表现,更是内在的人性传达。后来人评价艺术作品的高下,也往往是将作者的整体人格与其作品共同考虑的,画品、诗品、书品与人品的关系密不可分。1563年,佛罗伦萨成立了第一个艺术学院,确立了三大视觉艺术与手工行会脱离的独立体制。1.这标志着视觉艺术从被视为低级的手工活动的行业领域超越出来,取得与诗歌和音乐一样的“科学”地位。2.艺术家也才由工匠而转变成具有独立地位的艺术创造者。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认为: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波普艺术的最著名的创始人之一安迪沃霍尔认为:未来每个人都能当15分钟的艺术家。你怎么看这句话?
尝试对这一变化做语义学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他的意思是说,我们将更快地成为“名人”,不用等“未来”那么久,15分钟内就能速成;而其隐而未宣的另一结论则是,对应于成为“名人”所需时间的缩短,我们作为“名人”的时限也在缩短,就像你出现在“超级女声”或“梦想中国”的海选中那样,刚一露头,刚开口唱上一句,刚被荧屏前的观众嘲笑一句,镜头就已经切到下一位参与者了。我们都是“速成名人”,不过,我们也都是“速溶名人”,乍现后就消逝了。即使是颠覆的面具下仍是传统的面孔,不过是一个速食文化的产物罢了。即便是一个在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时代,仍然有着大师与伪艺术家的区分。
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若干思想倾向、艺术主张、美学趣味、创作风格等基本一致或近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组成的艺术家群体。比如20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的“未来派”就是由意大利诗人马利纳蒂最早提出和组织的,他在1909年发表《未来第一次宣言》,1910年又有一批画家发表《未来派画家宣言》与之相对应。从而形成了在艺术史上颇有影响的未来派艺术群体。
艺术法则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所极力提倡并严格遵循的三一律原则是什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统一。本雅明在他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中,重点分析了由于技术力量的全面渗透,它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形式。
艺术分类的方法
第一种:按照审美主体的感知方式,艺术可分为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听觉艺术、(音乐等)、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想象艺术(文学)第二种:按照艺术形象的存在状态,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第三种:按照艺术形象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第四种:按照艺术形象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艺术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戏剧影视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第五种:按照艺术形象的创造方式,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
美术的定义
美术是采用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的众多艺术类型的综称,包括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现代工业设计等等。美术是最古老的的艺术门类之一。
中西方绘画的异同
共同点:都是绘画,绘画就是运用线条、色彩、块面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设色、造型等手段,在二维平面创造视觉形象的艺术形式。不同点:中国画表现神情风骨,追求神似。西方肖像画注重质感,追求逼真的风格。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包含笔墨情趣、散点透视、计白当黑、诗书一体。油画是西方绘画的主要形式,油画的审美特征:崇尚逼真,色彩丰富,易于保存(中国画保存不易)。
雕塑
雕塑的形式大体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雕塑的审美特征有是四点:实体的生命感、可视可触、寓动于静、材质之美。
书法
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书法也是源于中国,最具有东方艺术神韵的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特的民族艺术,这与汉字的结构特点有关,也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紧密的联系。汉字起始于象形文字,具有一定的图案性、表现性和造型性。书法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魂。笔墨纸砚是主要工具。书法中的一点一画、一揖一让。无不渗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意蕴和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就是“儒、道、释”三家合一。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空灵都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从而提升了书法的艺术境界。书法艺术的基本元素有结体、笔法、墨法和章法。审美特征概括为抽象性和表现性。
现代设计艺术,也叫工业设计或设计艺术。
20世纪初,包豪斯工艺美术学校建立标志着工业设计的出现。代表人物有校长、著名建筑艺术家格罗皮乌斯。包豪斯工艺美术需诶下被人们称之为“现代设计的摇篮”。设计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手工工艺在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延伸,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因素。人性化和宜人性是设计的灵魂。建筑法国大文豪雨果把建筑称为“石头的史书”。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认为:“人们惯于把建筑称为世界的编年史”建筑艺术的主要艺术特征有如下几点:实体与空间的结合,节奏与韵律美(建筑是流动的音乐)、民族性与象征性音乐奥地利音乐家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贝多芬被尊为“乐圣”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如下:抒情性和表现性。舞蹈中国古典舞的典范:古代宫廷舞《霓裳羽衣曲》和现代《丝路花雨》芭蕾舞是西方古典舞的主要形式。《天鹅湖》《睡美人》等都是芭蕾舞的经典之作伊莎贝拉-邓肯是现代舞之母舞蹈的审美特征有如下几点:动作性、抒情性戏剧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
最常见的戏剧分类,是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把戏剧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三大类
鲁迅先生认为: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以看做悲剧的一个简明的定义悲剧分类命运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性格悲剧社会悲剧《茶花女》鲁迅先生认为: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可以看做喜剧的一个简明的定义喜剧名作有阿里斯托芬的《云》、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莫里哀的《悭吝人》、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果戈里的《钦差大臣》等荒诞派戏剧代表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兼有悲喜剧两种不同元素的戏剧形式又叫悲喜剧。
作为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人们通常把戏剧的剧本、演员、导演和舞台美术看做戏剧的四个要素。戏剧理论家把表演风格归纳为三个体系:前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以及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戏剧的审美体征:戏剧动作、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曲世界戏剧共有总共有三大独立的发展系统,古希腊戏剧、古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戏曲源于先秦时代的乐舞和俳优,后演化为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北宋出现杂居,南宋温州的永嘉杂居标志着戏曲的成熟,到元代,杂居达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峰。明传奇继续在杂居的基础上发展,到清代,京剧以及各种地方戏种空前繁荣,到清代,京剧以及各种地方戏种空前繁荣,形成了不同的声腔系统和表演风格。京剧四大徽班奉召进京演出,被视为京剧的诞生之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如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昆剧主要剧目《琵琶记》《牡丹亭》《长生殿》等
对传统戏曲的看法?举例说明。
可以继续发扬,但可以加入一些新的东西,或者从传统戏曲中找到灵感,来创新。最可怕的就是一成不变,文化要传承,但更要赋予它时代的文明。这就是最好的发扬!戏曲作为中国5000年文化的结晶,历经老一辈的忘我创作,这值得我们称颂,中央电视台单独开设戏曲频道不无道理。对于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这个问题我觉得中国戏曲要在剧目上有所创新。这样才能使中国戏曲长盛不衰。被称为“东方歌剧”中国戏曲远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经过了多年的磨砺和筛选留下的精华,它应该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曲好的曲子跨越了年代的门槛,被一些后人继续传承下去,其中的一些精神也被人们广为传颂。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则是经过无数代的艺人不断丰富的探索与发展,比如《霸王别姬》《牡丹亭》等、戏曲长盛不衰,几十年来保持着它的地位与活力。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够相比的。戏曲艺术是前辈艺术家们的汗水与辛勤凝聚而成的,他象征着中国传统艺术创建者的精神品质,面对人生的态度,是艺术者们共同的结晶,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将这一种可贵的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演绎戏曲的行列中来,突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可贵,让后人们将其更好地演绎出来。摄影、电影、电视作为新兴的艺术门类,乃是现代影像技术的直接产物。1839年,法国画家和物理学家达盖尔发明摄影技术。德拉罗什感慨:从今天起,绘画死了。如何理解?摄影对绘画产生了直接的冲击。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有纪实性、光与影的艺术。电影的审美特征:运动的画面、声画结合、时空自由
电视和电影的异同
相同部分:运动的画面、声画结合、时空自由、追求逼真性不同:观看环境不同,篇幅长度不同,电影时长有限,电视理论上无限长。画面不同,小幅和大幅画面。画质要求和美学原理都不同
媒介革命对艺术的影响何在?
第一次媒介革命:口语,口语把声音和其所指的对象分离开来,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思维发展,增强了人类的交流能力,是人类从野蛮的动物群落进入文明的人类社会的重要标志。口语时代具有漫长的历史,人际传播是这个时期的主要传播方式。那个时代诗乐舞密不可分。身体是重要的艺术媒介。人人都是艺术家。第二次媒介革命:文字,文字的诞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文字能够把人类的思想和感情记载下来,使人类的文化创造可以更好地传承下去。文字时代精雕细琢,讲究押韵和格律的诗取代了口传时期的歌谣。成为最主要的语言艺术。第三次媒介革命:印刷,造纸和印刷术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印刷术使文字媒介可以无限复制,时空的障碍不复存在,印刷术极大的打破了权贵阶层对于知识的垄断,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繁荣。印刷时代最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是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而报纸的异军突起使长篇小说有了新的载体。艺术也在文化的版图中占据了显要的位置,伟大的艺术家作为“天才”被后世敬仰。第四次媒介革命:电讯,电报技术以及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无线电、电话、留声机、电影电视等新媒体技术,将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电讯时代,信息以光速传播,空间距离可以忽略不计,地球变小了。摄影、电视、广播、电视等媒介技术起初都是以别的艺术形式为内容,后来纷纷喧宾夺主,自立门户,成为一门新的艺术形式。艺术依赖媒介,媒介成为艺术。媒介导致了艺术形态的变异。媒介文化的图像转向第五次媒介革命:网络,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深刻的媒介革命,新的网络媒介则把此前所有的媒介都一网打尽,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声音和图像全部转化成自己的“内容”。催生出网络艺术。网络艺术的特征远程性、虚拟性、互动性、流动性(流媒体)
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好的艺术作品在创作时是没有什么既定规范可循的,越是优秀的佳作,越是难以按常规去揣想复制。但是从宽泛的视野看来,凡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通常会符合一些基本规律。譬如比例均衡、节奏和谐、统一中又有变化,等等,这与人的生理感觉、审美接受惯性有关。古典时代的作品大多数都讲究工整、匀称、协调,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对称与平衡:对称指事物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称或对应,建筑艺术就特别讲究对称,例如中国古代民居,从门前的石狮到门窗、对联,进门后的左右厢房、走廊等,莫不对应齐整,给人安稳谐和之感。平衡是均衡、平均之意。对于视觉艺术来说,在一个视觉形象或者一个视觉空间内,中心轴左右两部分的要素应当在大小、明暗、轻重等方面保持均衡,能给观赏者带来愉悦的感受。例如黄金分割率就是人们最喜欢的长方形宽和长的比例。达芬奇的多幅作品都符合黄金分割率。比如蒙娜丽莎的脸部。反复与渐变:在一个整体结构中,同一单位的要素重复出现,称为反复。《诗经-蒹葭》就是一首在反复吟咏中略有变动的佳作,全诗三段,大部分字句都一样,只在每句末尾变换一两个字,诵读时既有回环往复、情意绵绵之感,又不会觉得过于单调。渐变是逐渐强化/弱化或等级变化的反复。渐变形式多样,有数量上的增减,也有排列次序的变化。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塔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它们一般底层最高最宽,往上就一层层的变小变窄,直到顶层变得很尖。调和和对比:在一个形式结构中,各要素的质(形状、色彩、音色、动作等)量(大小、高
低、强弱、快慢等)虽然不同,但差别不显著,称为调和。如果差异显著则为对比。例如在视觉艺术中,用红色与蓝色搭配蓝色与绿色搭配最容易取得调和的效果。而对比效果在诗句里经常出现,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出的形体对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色彩对比。两种明显对立的因素组合在一起,收到相反相成的审美效果。统一与单纯:统一也成为协调,就是在复杂的结构中,有一个共同的要素来统和各部分,使其成为首尾一贯、繁而不乱的整体。如电影《云上的日子》讲述了四个小故事,看起来毫不相关,实际上由一明一暗两条线串起来。使整部电影笼罩在统一的情调中。单纯是指利用简单纯一的形状、线条、声音、文辞或情节为主要甚至唯一元素的形式。伊朗电影《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全片线索单一,仅围绕一双小鞋子展开。在极其简单的情节里体现了童真之美,展现了儿童心中的至纯至善,感人至深。
艺术内容指的是什么?
就是指艺术的形式体系所具有的的含义,或者说是作品通过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等。艺术的内容主要包括题材和主题两大部分。
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一般认为,艺术作品是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构成的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能截然分开。而且,内容和形式的划分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对而言的。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有机形式主义内容永远是依附于一定形式的内容,形式永远是表现某种内容的形式,离开了内容,形式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离开了形式,内容便无从显现。内容对形式起决定作用。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品格。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是德国著名的接受美学家伊瑟尔在上世纪60年代所提出的的重要概念,所以隐含读者是相对与现实读者而言的,使之作品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文本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比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快要消灭的一代的悲剧”就此作品的主旨,罗曼罗兰指出,“我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并不是写给文人们看的。“但愿他直接接触到那”些生活在文学之外的孤寂的灵魂和真诚的心。”召唤结构在德国,伊瑟尔还提出了“召唤结构”的概念,他认为审美对象有一种能动的召唤性,它向欣赏者敞开它的世界,在吸纳和魅惑着欣赏者去探寻它的秘密。比如《蒙娜丽莎》,似乎绘画和欣赏者进行着隐秘的精神交往。
对话性艺术的生命就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在邀请和召唤,欣赏者在探寻和理解,这就构成了“对话”。而艺术的意义就在这“对话”中迸发出来。
法国文艺理论家罗兰巴特就将作品区分为“可读的文本”和“可写的文本”。可读的文本就是指作品的创作遵循既定的成规和大家最熟悉的符号形式,意义指向非常清晰和确定,在欣赏者的欣赏经验中可以“一览无余”“清澈见底”、,无需付出多少创造力即可理解。可写的文本则完全不同,作品的外观完全打破既定的常规的通俗的形式,其意义指向也非常暧昧、含混和多义,需要欣赏者深入地琢磨和思考以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如同在对作品进行“重写”。可写的文本将意义从作者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赋予了欣赏者更多的创造自由和意义的权力。诗歌大概就是最具有可写的文本性质的。
如何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为他们被读者再创造。艺术欣赏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人类的知觉特点上,我们的知觉可以自觉调整,当然,也是一种创造行为。形式塔心理学原理也常用在“完型”过程。所以我们能够从电影有限的画面展示以及割裂的动作性中获得逼真的幻觉感。除了人的知觉特点外,对作品的深层意蕴和感情生发上,欣赏者也会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如“空白、留白、写意、兴味”等精神。一方面是因为像莎士比亚这样伟大艺术家的作品中蕴含的无限再创造的潜力,但另一方面,即便面对同样一部作品,每个欣赏者又会因为各自不同的趣味、经验、价值取向、人生阅历、文化背景甚至性别差异等各方面原因而产生出各自不同的欣赏感受。
创造即欣赏
因为艺术观念和创作手法的先锋性而遭遇阻碍的作品不胜枚举,像法国印象画派作家马奈的经典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开始时候引起一片激愤之声。后来被公认为艺术史上现代派绘画的开端之作。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欣赏体验。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对于西方人来说,展现了大量的新奇的东方气质的视觉景观,而印度本土对此感受则定然两样。在不同时代和历史的语境中,对作品的解读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面貌。《雷雨》自1933年诞生开始,在每一个时代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定义。可见欣赏者所创造的的“第二文本”多么丰富多样。不同的性别视角对同一作品也会带来不同的欣赏体验。如《色戒》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但美国女性影评人协会却把它评为07年度十大耻辱影片。导致对同一作品产生千差万别的“第二文本”的原因非常微妙复杂,不可穷究,在这个问题上只能留下更多的空白,让欣赏者自己去反思和审视。第四堵墙是现实主义时期产生的戏剧概念,意思是演员在舞台上要建立其充分的戏剧幻觉,遗忘观众的存在,与观众之间建立起一堵“虚拟的墙”,觉得自己实在真实的有四堵墙的房子里一样。
什么是审美态度?
审美态度被认为是体验或观照对象的一种特殊方式。据说这种态度独立于任何与实用性、经济价值、道德判断或特殊个人情绪有关的动机之外,它关心的只是“为自身的原因”来体验对象。
篇五:艺术品市场概论
网易云课堂讲课材料赵冠群整理
阐释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艺术在本质上是社会的审美的认识。艺术品具有风格、品味等属性,一旦艺术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艺术品就表现出一定的价格,带有商品属性。第一,艺术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生产,审美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艺术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和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在审美创造中,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它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识物化或对象化到艺术作品中,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了精神消费的产品即艺术作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这正是艺术作为精神生产和艺术作品作为精神产品的实质或本质。达芬奇第二,艺术的商品属性,就是艺术品作为劳动产品和交换物双重属性的统一,缺一不可。艺术是劳动产品,艺术家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如贾岛写诗歌,“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王羲之练习书法勤奋,洗笔砚水池尽黑。创作艺术的这种劳动绝大部分是精神劳动。但是,艺术品只有进入市场进行交换,换取相应的报酬,艺术作品才是商品。如故宫博物院藏王献之《中秋帖》,本是王献之写给友人的一封信,蕴含着高超的行书技巧,也是一件传世的艺术精品,从宋代以后都是皇家秘藏之宝,民国时期被溥仪偷盗出宫,后流传至香港。新中国政府拨款将其买回
网易云课堂讲课材料
赵冠群整理
来,只有在这种购买的过程中,《中秋帖》才带有商品属性。现在是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也是国宝之一,是无价之宝,因为不会放在市场上交易,所以现在没有商品属性。第三,作为商品的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一)艺术品的使用价值精神需要。不同于其他衣食住行等商品,艺术品主要是为了满足接受者的审美需要。所以艺术品种蕴含的精神创作,是艺术品价值的本源。精神性和审美是艺术永远的生命线,是本质属性,所以一个艺术品,我们应该强调它的审美价值、精神价值。马克思经济学中认为,能够交易的东西往往都有无差别的劳动。艺术品里面也蕴含着无差别劳动,就是人在上面赋予了大量的时间、大量劳动。这个劳动和这个时间是什么?就是精神生产,是艺术家花费大量的精神、大量的心思才制造出来的艺术品。艺术品的价值主要的参考它的精神价值、审美价值。(二)商品价格受到市场规律、社会风尚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候艺术作品的精神价值会跟它的价格出现偏离,为什么?因为接受者的欣赏角度不一样。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理解艺术作品中美。而且有时候可能出于的接受的目的不一样,有时候一些接受者接受艺术作品也是为了收藏,等待升值。这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梵高是后期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但是他的作品在生前并没有卖出去,而他死后,随着社会审美认识的提高和风尚影响,梵高的作品在市场上收到追捧,画作
网易云课堂讲课材料
赵冠群整理
往往上千万美元交易,时时打破拍卖纪录。(三)市场因素对艺术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可以促进艺术再生产,一方面有可能是艺术生产成为商人的雇佣,牺牲创造性、审美性。艺术的再生产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艺术品交易后,往往能支持艺术家、艺术生产机构的继续创作。美国的好莱坞体制,讲电影的拍摄、发行、评论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巨大的盈利,支持的电影技术的不断创新,从黑白到彩色,从2D到3D,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电影,为世界电影艺术贡献了大量的经典,另一方面流水化的生产,扼杀了编剧、导演、演员的艺术独创性,电影内容的套路化,表现形式的模式化非常严重,牺牲了艺术的创造性和审美性。所以,在市场化和文化产业化的今天,正确认识艺术本质,认识艺术的商品属性,对于今天的艺术家和艺术接受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六:艺术品市场概论
艺术概论论文3000字篇一:艺术概论论文艺术的意义TheMeaningofArt徐佳琪11079218摘要试图探讨艺术的意义问题,首先要从否定“艺术是什么”这一传统的形而上
学的提问方式开始;在中止这一提问的前提下,才能追问艺术之所以存在的意义;这种追问必须要建基于人的艺术活动之上,进而才能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活动等传统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从人的心灵出发,将艺术的意义问题归结到对心灵的思考。
关键词意识形态模仿说艺术家艺术活动正文一、艺术的审美艺术是没有边界的。艺术是可以自由创造的。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里,总是在不经意间忽略大自然瞬间的美丽。只有艺术才能够捕捉到它的永恒。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人类思维着的头脑是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可以理解为人类以心灵关照世界整体的方式,也是人类进行艺术生产的方式。我们考察艺术,认识一书的本质。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征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型的劳动。艺术审美是人类对痛苦的现实的超越,对天真,自由的天性的回归。艺术的真谛深蕴于人类对生命自由的理想状态的渴望,对自身完善的追求之中。艺术的实质是人类的本质的,自由的生存状态的幻想形式。艺术的精神就是永不枯竭的自由生命。
1
人类在按照美学的规律创造世界和自身的实践活动时,也是人类对痛苦的现实的超越。人的生命是灵与肉的统一,也是自由意志与自然规定性的统一。这种二重结构说明了人类的肉体必须服从自然的规定性,而人的灵魂则永远追求自由的超越。所以,人生常常面临着现实和理想的矛盾,这是人的生命运动和人生辩证法。这种内在的矛盾性使人的生命系统永远的处在不平衡的状态,因此每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都会体验到巨大的痛苦,这种痛苦是生命本体意义上的痛苦,是人生的体验。而对生命自由的追求,就成了生命系统非平衡的调节。通过这种调节,人们获得了一种愉悦感。艺术审美就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我调节机制。
二、什么是艺术?谈到艺术,我们毫不犹豫地可以说出一系列艺术作品,同时我们可以举出无数的艺术家。但是,当我们真正追问是什么使他们成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问题,艺术的内在本质究竟是什么时,我们又变得茫然起来。艺术是什么?对于此,前人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而且接着他们的思考,我们仍可以继续回答下去。在前人已经提出的所有解释中,任何一种解释都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任何一种解释也并不是有道理,我们即使将所有的解释加在一起也还无法说明什么是艺术。对艺术的本质问题的追问的不可置否性,在现代艺术中显示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显示着并不具有实体的艺术,也就是这种没有的存在,如何在人的心灵中变现为实体的艺术活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很显然,面对“什么是艺术”这类问题,我们并不是要放弃对艺术的追问,而是要改变这种本质主义的追问方式,必须首先思考艺术之为艺术的心灵特质,放在对人的艺术活动的考察上,使我们的思考直接从“什么是艺术”的问题前的问题开始。通过艺术活动的分析,进而从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接受等所有的艺术活动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艺术与心灵的关系中去寻求艺术的意义。三、艺术和艺术作品探讨艺术问题,通常我们首先从分析艺术作品入手。根据经验,我们很容易判断出艺术品与非艺术品,我们在聆听音乐、欣赏绘画、阅读小说、观看舞蹈等艺术活动中,不假思索地认为它们都是艺术品,而且我们会有意识地去评判它们的艺术水平的高低。但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我们凭什么说它是艺术品或是非艺
2
术品,如果作为艺术品,它们的水平高下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判断的基准在于什么?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的艺术“模仿说”是雄霸西方千年的艺术理论,模仿说被作为经典的艺术理论在东西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实际上这一理论是直接以艺术作品为逻辑起点来探讨艺术的。①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作为艺术的艺术品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这种模仿也就是不真实的、虚幻的。另一位哲人亚里士多德则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也就肯定了模仿它的艺术的真实性。后来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也继承了艺术模仿说,直到17世纪,古典主义艺术家们还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的原则,以再现现实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文艺可以说是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虽然,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崛起,在各种全新观念的冲击下,这一理论遭受严重的挑战而变得如此不堪,但在我国当代的一些僵化和陈旧的艺术理论中还有极大的市场,以一种变形了的“反映论”艺术观的面目出现。这一理论探讨的是艺术的本质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从艺术作品的问题开始的,分析了艺术作品和自然、理念、事物的关系。模仿说把艺术与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从艺术作品产生的源泉来把握艺术本质。然而,其根本问题在于,一方面它把艺术局限于“模仿”世界的认识论范围;另一方面,它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根本的问题也就在于把对艺术的探讨以艺术作品为逻辑起点,这样自然就把艺术的问题置换为艺术作品的问题。显然,严格地讲,艺术和艺术作品是有差别的,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含混了起来。
艺术模仿说以艺术作品与世界的关系为其探讨的主要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艺术的这种无限多样的自由创造性,因为它一味地强调艺术和现实世界的完全的符合。但事实情况是,艺术就是艺术,它和现实就是不一样的,绘画中的颜色在现实中我们可能根本见不到。小说总归是一种编造的故事,但它们却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使人神情激荡,思绪飞扬。为什么又会如此呢?显而易见,用艺术作品和现实之间的这种生硬的关系来说明这些问题,已显得极为力不从心了。这样,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又向前迈进一步,把探索的目光聚焦于艺术作品的现实来源,也就是艺术的制作者,即艺术家。四、艺术和艺术家
3
艺术家,通常认为,就是艺术的制作者。艺术首先是艺术家制作出来的物品,自然地,是艺术家使艺术成为艺术,没有艺术家,艺术似乎是不可能的,艺术家以及他的艺术制作活动是艺术的主导因素。逻辑地看,艺术活动首先是艺术家的制作活动,艺术作品也是艺术家的制作活动的最后结果。
首先,艺术活动是以艺术家为主体的活动,我们绝对不否认艺术家对艺术制作活动的意义,正因为艺术家的存在以及艺术家的制作活动的水准的高低,就自然决定了艺术作品的产生和水准的高低,否则那些非凡、伟大的艺术作品是不会产生的。但是,我们把问题拓展开来看,如果说,艺术家的制作的结果是艺术作品,推而广之,就是艺术。那么,是什么使得艺术家的制作得以成立?也就是说成为艺术作品,成为艺术,是他赋予的他的制作品的风格,还是情感,还是其他?这些都无法说明这一问题,而且会使问题再一次陷入到循环论证中而无法自拔。进一步的问题也就是,在艺术家的制作活动开始之前或进行中,他是否明确或已意识到他正进行着艺术活动,是否明确他的制作的结果将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其他,如果是这样,那他已经就是按照艺术的模式和规则来进行艺术产生,那么,艺术的创造性又怎样灌注其中,艺术家的主体性又如何体现出来呢?这些问题又涉及到了艺术的意义问题,这就促使我们从其他方面而不是从艺术家出发去探究。显然,从艺术家为逻辑起点来探讨艺术的意义,认为艺术家就是艺术的立法者,艺术家使艺术作品得以成立的观点,同样使得问题简单化了。②不难发现,艺术创造并非艺术家为遵守规则而遵守规则,实际上只是为了某种艺术创造才去遵守这样或那样的规则,艺术家不是遵循了某些规则而成就了艺术。因此,需要有另一种线索来研究艺术家是如何赋予艺术品的艺术性或者艺术质量以及艺术规则的艺术质量。
其次,艺术是一种以情感为主的活动,情感的激荡构成了艺术活动的基本意篇二:艺术概论论文艺术概论论文《蒸汽朋克的艺术》班级:14广告一班姓名:张宇翔学号:14010920xx29
4
题目:蒸汽朋克的艺术摘要:蒸汽朋克是什么?蒸汽朋克是一种兴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幻想流派。“蒸汽”代表了人类历史上蒸汽工业最发达的时代和地区,即十九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那是大英帝国的巅峰年代,弥漫着奢华、优雅、浪漫和无穷的想象力,工业齿轮的隆隆声响彻云霄,蒸汽作为主要动力来源,推动科技迅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世界、认知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极大拓展,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遐想。而“朋克”则意味着拒绝对传统和权威的妥协,象征着一种标新立异、创造自由乌托邦的精神内核。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碰撞在一起就诞生了蒸汽朋克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蒸汽朋克与当代社会俯拾皆是的信息技术几乎绝缘,通过幻想创造出这样的典型场景:一切现实或未来信息时代的科技成果,完整存在于蒸汽时代,且拥有信息时代产物的功能。其本质就是在工业革命科学的基础上,呈现现实中不存在的空间,通常是一个平行于十九世纪西方的架空世界。从狭义来讲,蒸汽朋克可以被简单定义为: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加上蒸汽驱动的现代科技的世界观。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流派,虽然诞生时间并不久,但蒸汽朋克正在被主流文化所认同,其影响力正慢慢渗透到当代社会的很多方面,尤其在娱乐界和工艺领域最为深远。关键词:电影、蒸汽朋克、动漫、艺术、流行正文:一、机器中的极致美学叛逆与怀旧的水乳交融,造就了蒸汽朋克电影独树一帜的机器美学,大工业时代的机械风格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蒸汽朋克艺术家们对当代特色的数码产品带点不屑一顾,后者遵循实用简洁的设计原理,被打磨得光滑无暇,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千篇一律的苍白,缺乏产品本身精雕细琢的审美享受,而这正是蒸汽朋克美学的长处。由于其代表的科技比当代基础,其中的机械设备——包括交通工具、武器、建筑和其他道具——通常造型古朴、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以蒸汽锅炉或原始的电能为动力,螺旋桨、齿轮、活塞、轴承、旋钮、管道共同组成眼花缭乱又极具
5
序列美感的连锁装置,透着令人匪夷所思的想象力。一经启动,锅炉中升起腾腾热气,活塞错落有致地起伏,精准咬合的大小齿轮互相带动旋转,那是一幅大工业时代盛世图景的完美再现。遍览蒸汽朋克电影,小到《回到未来3》的狙击步枪,《微光城市》的电厂仪表盘,大到《明日世界》的悬空飞船,《钢铁苍穹》的纳粹母舰,无不洋溢着对机械质感的强烈赞美。
二、蒸汽朋克的特点一幅十九世纪科技的风情画蒸汽朋克往往依靠某种假设的技术,营造出一个虚拟社会。而为了缅怀那个逝去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这种新兴艺术多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业时代的风格,展现一个平行于19世纪英国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蒸汽朋克十分强调平行世界或是未来世界里的技术和文化,同时又吸纳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科技元素,因而其中展示的科学技术比当代更基础和实在,通常会充斥造型古旧,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但又功能现代的机械装置、交通工具甚至武器。以蒸汽锅炉为原始动力,机械传动、齿轮、旋钮、管道、压力筏等元素大量出现,显示了对机械质感的赞美,很多设计观感前卫,想象力令人匪夷所思,在刻意营造虚拟性的同时,透出强烈的创造性和怀旧感。三、发展所有以蒸汽朋克为领域创作的小说的基本场景都趋向于科技超出理解,并且从任意角度来讲都成为了一种魔法的那个瞬间。继续探讨之下即可发现,维多利亚式的伦敦提供了这种变革发生的历史机遇。在那时,不仅仅有着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大发现,更在于那时工业革命的产品第一次成为日用品大量生产,并从此告别孤独的发明家而进入公众领域。这告诉我们为何如此多的蒸汽朋克小说的角色都是“孤独发明家”原型:布雷洛克《侏儒》(Homunculus)与《开尔文爵士的机器》(LordKelvin’sMachine)中的伊格纳西奥·纳布多博士(Dr.IgnacioNarbondo);保罗·德·菲利普《维多利亚》(Victoria)中的科兹莫·考博斯维特(CosmoCowperthwait);钱那《帕迪诺街车站》(PerdidoStreetStation)中的伊萨克·丹·德尔·格雷姆勒布林(IsaacDanderGrimnebulin)。19世纪后期的伦敦英雄处在孤胆精英和大公司生产两者的风口浪尖,一个最有代表性的转变事例就是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和他的门罗公园实验室(MenloParklaboratories)。这些形象所拥有的不仅仅是一个可笑的名字,因为他们(至少开始)控制着那些能够使用机器咒语的现代魔法师。
6
到目前为止,蒸汽朋克文本依然一遍遍地重复描述失控的可能性。因为科技的发展超出了个人的范围。它们假定一种神秘的力量,作为机械达尔文主义的反映,以因果律塑造与控制故事。纳布多控制世界的计划必然会被反对;试图设计出第一台原子能列车引擎的考博斯维特害死了他的双亲(“当他们重新站立起来,只见蘑菇云的残迹高入云天”)。格雷姆勒布林,仅仅因为教一个人飞行而产生的旧式傲慢,在巴斯兰格(Bas-Lag)城(一个从任何意义上来讲都可以完美解读为伦敦的变形的城市)释放出了拉夫克拉夫特式的恐怖。因此,那个几乎被遗忘了的怪人、差分机和分析机(AnalyticalEngines)(后者是现代计算机的先驱)的研究者查尔斯·巴贝奇[2](CharlesBabbage)成为这个流派的偶像,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一方面来说,在蒸汽朋克中科技成为魔法;另一方面看来,其中的魔法却又成为了一种高科技,由此读者对于流派类型稳定性的期待受到了挑战。这一现象可追溯到更广泛的领域,在弗雷茨(J.G.Frazer)的《金枝》(TheGoldenBough)中,”魔法原理”依照魔法规律的分类学分门别类。”如果我们对作为魔法的基础的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它们或许会表现出自恰性,(因此)结果与原因同类。”也因如此,幻术操作在巴斯兰格成为一种单独的科学(《帕迪诺街车站》和《伤痕》(TheScar)),而鲍尔斯《阿努比斯之门》和《怪异之潮》中(OnStrangerTides)的魔法操作者不能接触裸露的地面,因为泥土有着类似于魔力的接地装置
的作用。然而蒸汽朋克的真正意义在于这两者共存的方式:科技如何成为魔法,魔法怎样被科学规范。这种张力是蒸汽朋克的核心所在。
四、蒸汽朋克运用在服装中蒸汽朋克,立足于维多利亚风格,不论穿着者身材如何,蒸汽朋克装束都能让其光鲜亮丽。不说身材有好坏之分,只是我们发现,20世纪的服装设计的只能让很少一部分人显得好看,特别是苗条的女人和身材高大、肩膀宽阔的男人。维多利亚和爱德华时期的服装则有弹性得多,高矮胖瘦都合适。蒸汽朋克风格还能把人们从压抑个性的时髦中解脱出来。结语:蒸汽朋克是一种深邃且复杂的艺术,它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影视剧与
7
动漫当中,并且它的出现,或多或少都影响了一派又一派的艺术家,又使其艺术核心影响了众多衍生艺术派。其艺术精髓深刻而又隽永,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与钻研,总之,朋克蒸汽是一门精美的艺术。
篇三:艺术概论结课论文河北科技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姓名:张勇学号:100501234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专业:机械102班艺术的精神姓名:张勇学院:机械学院专业:机械102班学号:100501234人的精神生活不妨用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形来表示,并将它平均分割成若干等分。顶上为最窄小部分,底部面积最大,也最深广。整个三角形缓慢地、几乎不能觉察地向前和向上运动。今天的顶点位置,明天将被第二部分取代,今天只有顶点能理解的东西,明天就成了第二部分的思想和感情。——《艺术中的精神》康定斯基虽然康定斯基作为一个艺术理论家,他的部分观点相当主观甚至自相矛盾,但是作为一名艺术大师,这里的话则是十分准确的概括了艺术或是精神生活,甚至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我不认为他是叫我们如何去创造艺术作品,它实际上是在提高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精神的理解,在不同文化下艺术将以怎样的特点表现。艺术作品本身是有一定价值的,但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艺术作品的精神。在第一节课上老师问我们什么才可以称为艺术。有人答道“街舞”,老师告诉我们“街舞”不是艺术,“街舞”更倾向于体育。老师为何会这样讲呢?因为街舞没有其所要表达的精神,徒具其表,无有其神。决定一幅画真正价值的不是用的多名贵的纸,也不是用的多好的笔,而是其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那个时代的艺术
8
精神。艺术表达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是艺术表达的艺术精神却是独树一帜的。虽然人们对艺术起源认为有五种学说:1.“模仿说”2.“游戏说”3.“表现说”4.“巫术说”5.“生产劳动说”但艺术精神却只源自一心。
有人认为艺术概论只是教授我们如何去看画,如何去听曲,其实不然,一幅画的好坏不在于这幅画表达的好坏,而在它背后所代表的时代,代表的现象,代表的文化。这个时候我们就得思考,当我们得到这些知识,我们该把它用在哪里,如何去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一课,但这又像学习哲学的人到最后只能把自己的知识重新回归原点一样,学习到的艺术理论知识最后也会帮助你去更加深刻的体会艺术的精神,提升一个精神层次,借此你可以让自己的绘画作品超越单纯的描绘,而具有精神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甚至是超越时代的价值。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那些太过古怪的事就是无法接受,即使是你明白这些东西很有可能是未来艺术发展的雏形,怎样才能够站在金字塔的高端,这并非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得到的。一个光影的变动,并非如那些评论家说的那么有道理,画家在绘画时简简单单得根据自己的感觉这样加上了一笔,然而却有了那些奇妙的效果,这种感觉,就是艺术家作为一个精神层面对世界,对感情的交流。这就是艺术的精神。
每个艺术作品的存在都有精神的伴随。比如看电影不能只看画面,而应看其中要告诉我们的内在含义--即精神。比如电影《雷锋不在的日子》,那一次看电影的场景我难以忘记。在看的时候,有的同学关注的是大卡车的破旧和那时候人们的“傻”,而有的同学则看的是雷锋的事迹,雷锋的精神。这部电影是艺术,但有的人看不到真正的艺术,看不到真正的美。还有电影《天堂的颜色》,一开始我只是时不时看看,后来感觉画面漂亮就仔细看了看。我只在其中看到了表面,当老师最后点评时,我才明白这部电影真正的美,真正的艺术之所在——爱。没有精神的作品不能被称为艺术,正如没有思想的人就是芦苇一样。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艺术精神就是那龙的点睛之笔。
另外,课堂上老师为我们讲过艺术的流派。这些流派就代表着每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有些人告诉我这些空对空的对话没有任何的意义,去研究一个流派的发展不如多做一幅画,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基础的技法与知识固然重要,然而当你要超越普通,需要的就不仅仅是技法与基础知识作为基础,还要有厚重的文
9
化。事实上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艺术枯竭的时代,几乎所有的艺术表现已经出现了它令人作呕的一面。艺术不是娱乐,当它过分的倾向于通俗化的时候,它的内在精神被众人一览无余的时候,它也就失去了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艺术应该是引导社会进步的旗帜,但当艺术内在精神匮乏的时候,艺术就会变成了大众的玩物,变得毫无价值。我们应该改变这种低俗艺术,让有高尚内在精神的艺术指导社会的进步,促进社会和谐。
总而言之,艺术作品离不开精神,精神依托于艺术作品。我们欣赏艺术,不该只看表面,更应仔细领略其中的情感精神,用之指导自己的人生,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使自己超越自我。
10
篇七:艺术品市场概论
艺术概论-重点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周宪这样看艺术
1.艺术从来就被看成是一种手工劳作,它与机械化流水线的成批生产的工业品截然不同2.艺术因为是艺术家个人手工制作的,所以,艺术作品的生产总是和特定的个体及其时空境况有特殊的联系。3.艺术作品应该是美的,应有足够打动人的美的形式和外观,尤其是造型艺术作品。4.艺术作品应该表达出作者的某种思想或者意图,这是我们据以评判艺术作品是否成功的一个要素。5.艺术这个概念最初的含义就是指某种技能或技巧。
对传统艺术的看法
传统艺术与现代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有着根本的不同,那就是传统艺术具有一种特殊“韵味”,亦即艺术作品生产的此时此地的独一无二性。比如红楼梦或者蒙娜丽莎,是特定时代的艺术家特殊视角中的特殊的世界。
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差异性
现代主义是一个新的艺术创作观念和表现语言体系。它否定了传统艺术原则,不认为艺术的主要目标是由对客观事物的模仿和共性理想美的
显现相结合,而是强调艺术主要是主观创造的产物,是个性表现的产物。因此,它在画面面貌上表现为强烈的个性形式和表现性。因此,在现代派艺术家的作品中,以客观对象为原型的作品往往鲜明表现出了作者的艺术加工,如简化、变形、夸张、分解、组合等;而从主观意趣出发的作品,则更多地具有抽象构成、几何化处理等特点。现代主义的作品由于强调通过形式的创新性、“陌生化”来彰显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因而一般较少使用主题性、情节性题材去表现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容,而多是通过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静物、风景等来创造具有视觉特点的艺术形象。
杜尚的《喷泉》创新性体现在哪里
杜尚用便池制造了一次“艺术事件”,尽管那件著名的道具并不因此就具有了货真价实的艺术价值,但它的意义显然外在于它自身。杜尚的挑战的姿态、创新的观念,撼动了传统的艺术价值体系,我们历来天经地义的关于艺术的种种观念被打破,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到底是什么。
论语中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美国的艾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
世界↓作品
艺术家欣赏者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辨,使人一目了然。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品本身。由于作品是人为的产品,所以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词来表示,我们却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宇宙。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
为什么说杜尚的喷泉质疑和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观念。有何启示。艺术史意义?
这样,“艺术”和“古董”得以区分开来,同时
也和“技艺”区分开来了。它与生活平等交流,并直指人心,贯穿思想。艺术家们在尝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作为媒介来传递他们对于艺术提出质问的各种观念。这时候,艺术开始变得出乎预料和看起来难以捉摸。尽管你并不一定喜欢它,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艺术和你的生活越来越近了。如同维特根斯坦将哲学引向了语言、生活的自由天地,杜尚将绘画引入艺术的自由之境:他的思想在于彻底叛离古希腊式的“技艺”思想,将艺术带入一个更真实也更广阔的境地:艺术不再是描画幻影,而是直面真正的物和人生;不再是用艺术表达永恒,而是取消一切永恒;不再是单纯地表达意义,而是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意义捉迷藏,质问意义有何意义!
关于艺术起源的各种学说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以及“模仿说”、“心灵表现说”等等。游戏说:又名“斯宾塞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早期人类的游戏活动。这一理论出现于18世纪,其相关理论家有康德、席勒和斯宾塞。
原始人的游戏和后世的艺术有许多共同特征:闲暇性、无功利性、假定性、愉悦性。游戏说有一定道理,游戏与艺术确实有许多相通之处,尤其是符合“无功利性”这一艺术的本质性特征。艺术与游戏的不同之处:游戏通常只是消遣自娱,艺术却不仅仅是消遣闲暇。评价:艺术和游戏在深层次上终究不是一样的活动。
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巫术活动。巫术说出现于20世纪。主要理论家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和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古代人试图与神秘力量沟通,希望由此控制自然或者通过祈求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产生了巫术活动。巫术活动需要绘画、雕刻、面具、歌舞等等都是艺术的雏形。巫术与艺术最大的差别是功利性和非功利性。
模仿说认为艺术出自人类模仿外物(自然或人生)的本能。主要理论家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模仿说重视艺术和现实关系,而忽略了艺术
家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体现出某种局限性。
艺术的他律性和自律性
艺术从来不会在真空中发展,总要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甚至是非常强力的推动或者制约。影想艺术发展的社会动力主要有经济、政治、宗教、道德等等。经济发展常常决定着许多社会元素的变动,但对于精神创作活动——艺术来说,经济的决定作用并不明显。艺术发展和经济发展常常不是同步关系,艺术发展有时快有时慢,甚至有时与经济生产呈反方向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艺术是上层建筑中的最远离经济基础的文化活动,独立性较强,经济的发展要经过政治、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很多中介环节才能影响到艺术生产。总的来看,现代社会中经济对艺术的影响比古典时代要大,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商业发达,市场通过消费需求、流通方式等引导或左右了不少艺术家,促使他们根据手中的需要去创作畅销作品。但艺术的创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要依赖艺术家的审美体验、灵感、想象力等,因此艺术不会完全被经济、市场制约。
宗教和艺术的关系宗教对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在政教合一的年代或国家。总的来看宗教在艺术的开端时代对文艺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大,那时艺术与原始巫术、原始宗教尚混茫未分,宗教故事中蕴含的种种奇幻的形象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大量的题材。在宗教势力强盛的时期(如西方中世纪、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集团往往也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他们以自身强力的政治和经济力量组织大规模的艺术创作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如达芬奇壁画、云冈石窟雕塑等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但宗教在近现代更多时候则对艺术起阻碍作用,如限制艺术的题材,遏制艺术家的思想自由,影响了艺术的健康、自由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宗教在人类文化中的影响越来越弱。随着宗教的没落,现代教育家蔡元培等人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即以艺术继承宗教的超越性追求,为人们寻求生存意义提供启示,展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道德对艺术发展的影响道德对艺术的发展影响也很大,尤其在古典时代。如西方哲学家柏拉图主张艺术表现真善美,中国古代艺术家以“文以载道”为使命。在多数时候,当一个社会先进的伦理观念、道德准则往往随着历时的变迁而改变,有时,狭隘落后的道德观会限制艺术的题材,闭塞艺术家的精神境界,影响艺术作品的生命力。譬如中国自宋代起树立的对妇女贞节要求极其严酷的贞操观,出现很多歌颂守节的列女传故事,不仅在当时扼杀了女性的生命活力,更是被历史的浪潮卷走,不再得到人们的欣赏。
总的来说,艺术经常无可避免的要表现人们的伦理生活,但艺术不等于道德教条,不能把文艺当成道德课本,简单的用现行标准去评判社会生活,相对于社会道德条规,艺术将以更为丰富的方式呈现人的个性,以前瞻性的视野、用曲折潜隐的力道提升人的精神,张扬人最优秀的本质力量,这才是艺术特殊的伦理意义所在。
什么是自律性
除了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律性的发展脉络,即艺术在形式、创作方法、题材等方面形成了内部的历时继承性,在相当程度上不受外来社会因素得以影响。表现在常见母题(包括爱情母题《罗密欧与朱丽叶》、成长母题《红与黑》等)、艺术形式、创作方法上。
诗哲之争哲学代表:柏拉图,控诉文艺,排斥诗人、诗歌。柏拉图以著名的“三种床”为例阐明他的哲学观。世界上有三种床,木匠制作的床,诗人写的床,床之所以为床的理念(床的本质)。诗歌代表:亚里士多德,他说过: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他批判的继承了老师的学问。柏拉图一直认为,在现象世界的背后,存在一个不更真实的理念的世界,而现象本身是不真实的,是瞬息万变无法理解的。文艺不仅模仿现实世界的外表和现象,而且更能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和本质。
历史和诗歌的差别
不在于诗人用韵文,历史家用散文。而是历史家描述已发生的的事,诗人却描述可能发生的事。诗比历史更哲学更严肃。因为诗所说的多半带有普遍性,而历史所说的则是个别的事。文学是真实的,而且,这种真是不是日常真实,也不是历史的真实,而是一种本质的真实。
理解艺术所具有的虚拟性、真实性、形象性、情感性以及娱乐性等基本特质。
感性的形象
普列汉诺夫曾讲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展现。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艺术形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失去感性的形象这一基本特征的作品,不能称为艺术作品。艺术形象是生动鲜明独特可观的,又是艺术家对
生活亲身体验,有所发现并加以提炼、概括、虚化的产物。如古希腊雕塑《米洛的维纳斯》女性的优雅和青春几乎都体现在这座无懈可击的雕像上。
情感的体验《毛诗序》认为,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都是来自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指出情感的抒发。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说。黑格尔强调情感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所在,又称“缘情说”。符号论美学代表人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将情感(指广义的情感,亦即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成诉诸人的知觉的东西。
艺术的功能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形式,其最核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审美体验功能。就艺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影响而言,一般认为,在艺术的诸种功能中,最主要的还是以下几
种。1.无功利的超越性功能,就艺术功能的超功利性层面而言,着重突出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对人类的精神世界产生的影响,主要强调艺术的无功利价值。艺术是非实用的,其价值不在于物质层面。而在于超越性的精神层面。比如电视剧作为声光化了的艺术作品,与电影一样,给现代人提供了虚幻的慰藉。对一个实用主义者来说,艺术或许是无用的。艺术让我们更好地感知世界与生命,这一点比任何物质的满足都要重要得多。2.社会认知功能。譬如原始社会的艺术对于了解原始社会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受伤的野牛》,生动的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生存状况。更是展现了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知识。3.教育和宣泄功能。从欣赏者的角度看,艺术可以通过美的形象发挥教育感化作用。比如《音乐之声》这样的片子可以帮助陶冶人性,作品彰显的人性光辉、诠释的人间大爱可以让邪恶望而却步。4.审美愉悦功能。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
种情感的传达。如《米洛的维纳斯》是一尊残损的雕像,但没有人认为她是不美的,在现实生活中,身体的残缺被认为不美,但在艺术世界里,却给了人们审美想象的空间,提供了一种即接近生活而有区别与生活的特殊情感体味。后三者是就艺术功能的社会功利性方面而言的。或侧重社会生活这一要素,探讨艺术之于社会人生的价值,或突出艺术家这一要素,侧重艺术之于创作者的作用。或突出艺术欣赏这一要素,侧重于艺术之与欣赏者的意义。
罗丹曾说:在艺人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他的著名雕塑《欧米埃尔》又名《丑与美》,取材于法国15世纪著名诗人维庸的《美丽的老妓女》。展现了一个曾经美丽的妓女,在人老色衰、不堪回首的暮年,对自己皱缩的身体的哀叹。你如何看待?
《欧米埃尔》,就是表现了一个年老色衰的妓女的形象。这个作品给人视觉上的感受是非常丑陋、恶心,但是,内涵却十分丰富、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不管哪种美都是靠自身感觉体现出来的。只要是能满足欣赏者的情感需要,那么就是有审美的体验。
人品与艺品的关系
问艺品与人品谁轻谁重?没有轻者,一样重要!前者是艺术价值的体现,后者是人格价值的彰显。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文人士大夫是通过艺术的形式抒怀寄情,表达自己的性情、志趣、乃至人生理想的,因此,艺术不仅是外在的美感表现,更是内在的人性传达。后来人评价艺术作品的高下,也往往是将作者的整体人格与其作品共同考虑的,画品、诗品、书品与人品的关系密不可分。
1563年,佛罗伦萨成立了第一个艺术学院,确立了三大视觉艺术与手工行会脱离的独立体制。1.这标志着视觉艺术从被视为低级的手工活动的行业领域超越出来,取得与诗歌和音乐一样的“科学”地位。
2.艺术家也才由工匠而转变成具有独立地位的艺术创造者。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认为: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波普艺术的最著名的创始人之一安迪沃霍尔认为:未来每个人都能当15分钟的艺术家。你怎么看这句话?
尝试对这一变化做语义学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他的意思是说,我们将更快地成为“名人”,不用等“未来”那么久,15分钟内就能速成;而其隐而未宣的另一结论则是,对应于成为“名人”所需时间的缩短,我们作为“名人”的时限也在缩短,就像你出现在“超级女声”或“梦想中国”的海选中那样,刚一露头,刚开口唱上一句,刚被荧屏前的观众嘲笑一句,镜头就已经切到下一位参与者了。我们都是“速成名人”,不过,我们也都是“速溶名人”,乍现后就消逝了。即使是颠覆的面具下仍是传统的面孔,不过是一个速食文化的产物罢了。即便是一个在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时代,仍然有着大师与伪艺术家的区分。
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若干思想倾向、艺术主张、美学趣味、创作风格等基本一致或近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组成的艺术家群体。比如20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的“未来派”就是由意大利诗人马利纳蒂最早提出和组织的,他在1909年发表《未来第一次宣言》,1910年又有一批画家发表《未来派画家宣言》与之相对应。从而形成了在艺术史上颇有影响的未来派艺术群体。
艺术法则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所极力提倡并严格遵循的三一律原则是什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统一。
本雅明在他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中,重点分析了由于技术力量的全面渗透,它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形式。
艺术分类的方法
第一种:按照审美主体的感知方式,艺术可分为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听觉艺术(音乐等)、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想象艺术(文学)第二种:按照艺术形象的存在状态,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第三种:按照艺术形象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第四种:按照艺术形象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艺术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戏剧影视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第五种:按照艺术形象的创造方式,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
美术的定义
美术是采用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的众多艺术类型的综称,包括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现代工业设计等等。美术是最古老的的艺术门类之一。
中西方绘画的异同
共同点:都是绘画,绘画就是运用线条、色彩、
块面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设色、造型等手段,在二维平面创造视觉形象的艺术形式。不同点:中国画表现神情风骨,追求神似。西方肖像画注重质感,追求逼真的风格。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包含笔墨情趣、散点透视、计白当黑、诗书一体。油画是西方绘画的主要形式,油画的审美特征:崇尚逼真,色彩丰富,易于保存(中国画保存不易)。
雕塑
雕塑的形式大体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雕塑的审美特征有是四点:实体的生命感、可视可触、寓动于静、材质之美。
书法
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书法也是源于中国,最具有东方艺术神韵的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特的民族艺术,这与汉字的结构特点有关,也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紧密的联系。汉字起始于象形文字,具有一定的图案性、表现性和造型性。书法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魂。笔墨纸砚是主
要工具。书法中的一点一画、一揖一让。无不渗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意蕴和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就是“儒、道、释”三家合一。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空灵都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从而提升了书法的艺术境界。书法艺术的基本元素有结体、笔法、墨法和章法。审美特征概括为抽象性和表现性。
现代设计艺术,也叫工业设计或设计艺术。20世纪初,包豪斯工艺美术学校建立标志着工业设计的出现。代表人物有校长、著名建筑艺术家格罗皮乌斯。包豪斯工艺美术需诶下被人们称之为“现代设计的摇篮”。设计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手工工艺在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延伸,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因素。人性化和宜人性是设计的灵魂。
建筑
法国大文豪雨果把建筑称为“石头的史书”。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认为:“人们惯于把建筑称为世界的编年史”建筑艺术的主要艺术特征有如下几点:实体与空间的结合,节奏与韵律美(建筑是流动的音乐)、民族性与象征性
音乐奥地利音乐家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贝多芬被尊为“乐圣”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如下:抒情性和表现性。
舞蹈中国古典舞的典范:古代宫廷舞《霓裳羽衣曲》和现代《丝路花雨》芭蕾舞是西方古典舞的主要形式。《天鹅湖》《睡美人》等都是芭蕾舞的经典之作伊莎贝拉-邓肯是现代舞之母舞蹈的审美特征有如下几点:动作性、抒情性
戏剧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最常见的戏剧分类,是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把戏剧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三大类
鲁迅先生认为: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以看做悲剧的一个简明的定义悲剧分类命运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性格悲剧社会悲剧《茶花女》
鲁迅先生认为: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可以看做喜剧的一个简明的定义喜剧名作有阿里斯托芬的《云》、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莫里哀的《悭吝人》、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果戈里的《钦差大臣》等
荒诞派戏剧代表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兼有悲喜剧两种不同元素的戏剧形式又叫悲喜剧。
作为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人们通常把戏剧的剧本、演员、导演和舞台美术看做戏剧的四个要素。戏剧理论家把表演风格归纳为三个体系:前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以及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戏剧的审美体征:戏剧动作、戏剧冲突、戏剧情境。
戏曲世界戏剧共有总共有三大独立的发展系统,古希腊戏剧、古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戏曲源于先秦时代的乐舞和俳优,后演化为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北宋出现杂居,南宋温州的永嘉杂居标志着戏曲的成熟,到元代,杂居达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峰。明传奇继续在杂居的基础上发展,到清代,京剧以及各种地方戏种空前繁荣,到清代,京剧以及各种地方戏种空前繁荣,形成了不同的声腔系统和表演风格。京剧
四大徽班奉召进京演出,被视为京剧的诞生之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如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昆剧主要剧目《琵琶记》《牡丹亭》《长生殿》等
对传统戏曲的看法?举例说明。
可以继续发扬,但可以加入一些新的东西,或者从传统戏曲中找到灵感,来创新。最可怕的就是一成不变,文化要传承,但更要赋予它时代的文明。这就是最好的发扬!戏曲作为中国5000年文化的结晶,历经老一辈的忘我创作,这值得我们称颂,中央电视台单独开设戏曲频道不无道理。对于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这个问题我觉得中国戏曲要在剧目上有所创新。这样才能使中国戏曲长盛不衰。被称为“东方歌剧”中国戏曲远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经过了多年的磨砺和筛选留下的精华,它应该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曲好的曲子跨越了年代的门槛,被一些后人继续传承下去,其中的一些精神也被人
们广为传颂。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则是经过无数代的艺人不断丰富的探索与发展,比如《霸王别姬》、《牡丹亭》等戏曲长盛不衰,几十年来保持着它的地位与活力。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够相比的。戏曲艺术是前辈艺术家们的汗水与辛勤凝聚而成的,他象征着中国传统艺术创建者的精神品质,面对人生的态度,是艺术者们共同的结晶,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将这一种可贵的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演绎戏曲的行列中来,突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可贵,让后人们将其更好地演绎出来。
摄影、电影、电视作为新兴的艺术门类,乃是现代影像技术的直接产物。1839年,法国画家和物理学家达盖尔发明摄影技术。德拉罗什感慨:从今天起,绘画死了。如何理解?摄影对绘画产生了直接的冲击。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有纪实性、光与影的艺术。
电影的审美特征:运动的画面、声画结合、时空自由
电视和电影的异同
相同部分:运动的画面、声画结合、时空自由、追求逼真性不同:观看环境不同,篇幅长度不同,电影时长有限,电视理论上无限长。画面不同,小幅和大幅画面。画质要求和美学原理都不同
媒介革命对艺术的影响何在?
第一次媒介革命:口语,口语把声音和其所指的对象分离开来,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思维发展,增强了人类的交流能力,是人类从野蛮的动物群落进入文明的人类社会的重要标志。口语时代具有漫长的历史,人际传播是这个时期的主要传播方式。那个时代诗乐舞密不可分。身体是重要的艺术媒介。人人都是艺术家。第二次媒介革命:文字,文字的诞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文字能够把人类的思想和感情记载下来,使人类的文化创造可以更好地传承下去。文字时代精雕细琢,讲究押韵和格律的诗取代了口传时期的歌谣。成为最主要的语言艺术。第三次媒介革命:印刷,造纸和印刷术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印刷术使文字媒介
可以无限复制,时空的障碍不复存在,印刷术极大的打破了权贵阶层对于知识的垄断,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繁荣。印刷时代最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是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而报纸的异军突起使长篇小说有了新的载体。艺术也在文化的版图中占据了显要的位置,伟大的艺术家作为“天才”被后世敬仰。第四次媒介革命:电讯,电报技术以及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无线电、电话、留声机、电影电视等新媒体技术,将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电讯时代,信息以光速传播,空间距离可以忽略不计,地球变小了。摄影、电视、广播、电视等媒介技术起初都是以别的艺术形式为内容,后来纷纷喧宾夺主,自立门户,成为一门新的艺术形式。艺术依赖媒介,媒介成为艺术。媒介导致了艺术形态的变异。媒介文化的图像转向第五次媒介革命:网络,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深刻的媒介革命,新的网络媒介则把此前所有的媒介都一网打尽,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声音和图像全部转化成自己的“内容”。催生出网络艺术。
网络艺术的特征
远程性、虚拟性、互动性、流动性(流媒体)
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好的艺术作品在创作时是没有什么既定规范可循的,越是优秀的佳作,越是难以按常规去揣想复制。但是从宽泛的视野看来,凡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通常会符合一些基本规律。譬如比例均衡、节奏和谐、统一中又有变化,等等,这与人的生理感觉、审美接受惯性有关。古典时代的作品大多数都讲究工整、匀称、协调,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对称与平衡:对称指事物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称或对应,建筑艺术就特别讲究对称,例如中国古代民居,从门前的石狮到门窗、对联,进门后的左右厢房、走廊等,莫不对应齐整,给人安稳谐和之感。平衡是均衡、平均之意。对于视觉艺术来说,在一个视觉形象或者一个视觉空间内,中心轴左右两部分的要素应当在大小、明暗、轻重等方面保持均衡,能给观赏者带来愉悦的感受。例如黄金分割率就是人们最喜欢的长方形宽和长的比例。达芬奇的多幅作品都符合黄金分割率。比如蒙娜丽莎的脸部。
反复与渐变:在一个整体结构中,同一单位的要素重复出现,称为反复。《诗经-蒹葭》就是一首在反复吟咏中略有变动的佳作,全诗三段,大部分字句都一样,只在每句末尾变换一两个字,诵读时既有回环往复、情意绵绵之感,又不会觉得过于单调。渐变是逐渐强化/弱化或等级变化的反复。渐变形式多样,有数量上的增减,也有排列次序的变化。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塔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它们一般底层最高最宽,往上就一层层的变小变窄,直到顶层变得很尖。调和和对比:在一个形式结构中,各要素的质(形状、色彩、音色、动作等)量(大小、高低、强弱、快慢等)虽然不同,但差别不显著,称为调和。如果差异显著则为对比。例如在视觉艺术中,用红色与蓝色搭配蓝色与绿色搭配最容易取得调和的效果。而对比效果在诗句里经常出现,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出的形体对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色彩对比。两种明显对立的因素组合在一起,收到相反相成的审美效果。统一与单纯:统一也成为协调,就是在复杂的结
构中,有一个共同的要素来统和各部分,使其成为首尾一贯、繁而不乱的整体。如电影《云上的日子》讲述了四个小故事,看起来毫不相关,实际上由一明一暗两条线串起来。使整部电影笼罩在统一的情调中。单纯是指利用简单纯一的形状、线条、声音、文辞或情节为主要甚至唯一元素的形式。伊朗电影《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全片线索单一,仅围绕一双小鞋子展开。在极其简单的情节里体现了童真之美,展现了儿童心中的至纯至善,感人至深。
艺术内容指的是什么?
就是指艺术的形式体系所具有的的含义,或者说是作品通过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等。艺术的内容主要包括题材和主题两大部分。
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一般认为,艺术作品是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构成的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
可能截然分开。而且,内容和形式的划分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对而言的。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有机形式主义内容永远是依附于一定形式的内容,形式永远是表现某种内容的形式,离开了内容,形式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离开了形式,内容便无从显现。内容对形式起决定作用。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品格。
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是德国著名的接受美学家伊瑟尔在上世纪60年代所提出的的重要概念,所以隐含读者是相对与现实读者而言的,使之作品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文本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比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快要消灭的一代的悲剧”就此作品的主旨,罗曼罗兰指出,“我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并不是写给文人们看的。”“但愿他直接接触到那些生活在文学之外的孤寂的灵魂和真诚的心。”
召唤结构在德国,伊瑟尔还提出了“召唤结构”的概念,他认为审美对象有一种能动的召唤性,它向欣赏者敞开它的世界,在吸纳和魅惑着欣赏者去探寻它的秘密。比如《蒙娜丽莎》,似乎绘画和欣赏者进行着隐秘的精神交往。
对话性艺术的生命就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在邀请和召唤,欣赏者在探寻和理解,这就构成了“对话”。而艺术的意义就在这“对话”中迸发出来。
法国文艺理论家罗兰巴特就将作品区分为“可读的文本”和“可写的文本”。
可读的文本就是指作品的创作遵循既定的成规和大家最熟悉的符号形式,意义指向非常清晰和确定,在欣赏者的欣赏经验中可以“一览无余”、“清澈见底”,无需付出多少创造力即可理解。可写的文本则完全不同,作品的外观完全打破既定的常规的通俗的形式,其意义指向也非常暧昧、含混和多义,需要欣赏者深入地琢磨和思考以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如同在对作品进行“重写”。可写的文本将意义从作者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赋予了欣赏者更多的创造自由和意义的权力。诗歌大概就是最具有可写的文本性质的。
如何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为他们被读者再创造。艺术欣赏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人类的知觉特点上,我们的知觉可以自觉调整,当然,也是一种创造行为。形式塔心理学原理也常用在“完型”过程。所以我们能够从电影有限的画面展示以及割裂的动作性中获得逼真的幻觉感。除了人的知觉特点外,对作品的深层意蕴和感情生发上,欣赏者也会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如“空白、留白、写意、兴味”等精神。一方面是因为像莎士比亚这样伟大艺术家的作品中蕴含的无限再创造的潜力,但另一方面,即
便面对同样一部作品,每个欣赏者又会因为各自不同的趣味、经验、价值取向、人生阅历、文化背景甚至性别差异等各方面原因而产生出各自不同的欣赏感受。
创造即欣赏
因为艺术观念和创作手法的先锋性而遭遇阻碍的作品不胜枚举,像法国印象画派作家马奈的经典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开始时候引起一片激愤之声。后来被公认为艺术史上现代派绘画的开端之作。
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欣赏体验。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对于西方人来说,展现了大量的新奇的东方气质的视觉景观,而印度本土对此感受则定然两样。在不同时代和历史的语境中,对作品的解读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面貌。《雷雨》自1933年诞生开始,在每一个时代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定义。可见欣赏者所创造的的“第二文本”多么丰富多样。不同的性别视角对同一作品也会带来不同的欣赏体验。如《色戒》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但美国女性影评人协会却把它评为07年度十大耻辱影片。导致对同一作品产生千差万别的“第二文本”的原因非常微妙复杂,不可穷究,在这个问题上只能留下更多的空白,让欣赏者自己去反思和审视。
第四堵墙是现实主义时期产生的戏剧概念,意思是演员在舞台上要建立其充分的戏剧幻觉,遗忘观众的存在,与观众之间建立起一堵“虚拟的墙”,觉得自己实在真实的有四堵墙的房子里一样。
什么是审美态度?
审美态度被认为是体验或观照对象的一种特殊方式。据说这种态度独立于任何与实用性、经济价值、道德判断或特殊个人情绪有关的动机之外,它关心的只是“为自身的原因”来体验对象。
篇八:艺术品市场概论
第一章演出市场基础知识第一节文化市场概论考点1.文化的界定在我国比较通用的定义有三种:
一是把文化与文明同样,意指人类全部创建成就的总和。二是经济相当于物质文明,文化相当于精神文明。三是特指广播影视音像、新闻第一版、文学艺术等领域。考点2.市场的含义
市场由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构成。市场的主体是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市场的客体是各样商品和服务。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基本手段的经济局势,是商品生产充散发展的产物。考点3.文化市场的观点
在我国,一般把文化家产定义为生产经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行业,主要内容包含演出业、图书报刊业、广播影视业、娱乐业、音像业、艺术品经营业、网络
文化业、文物拍卖业、文化旅行业等门类。文化市场能够区分为演出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电影市场、书报刊市场、艺术品市场、文物市场等多种种类。
考点4.文化市场的商品经济属性1.文化商品和其余商品同样拥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互换价值。行一定切合市场经济规律。
2.文化市场的运
考点5.市场体制的三个基本因素价钱体制、竞争体制和供求体制是市场体制的三个基本因素,此中价钱体制居于
核心地位。
考点6.文化市场的社会制度属性1.我国文化市场是以国办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市场。2.我国文化市场是政府导向型的有序竞争的市场。
3.文化市场的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知足人民民众日趋增添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效益是其最高准则。
第二节演出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1.中国古代表演艺术存在三个基本形式
1.以宫廷、官府、官僚、贵族以及地主富豪家庭奉养为主的官方表演艺术。
2.
以巫术、传教为主的宗教表演艺术。3.以风气风俗为主的民间表演艺术。
考点2.演出市场的形成
1.百戏是古代对散在民间的乐舞、杂技、武术等等各样表演艺术的统称。
2.
北宋汴京、南宋杭州等地出现了大量表演各样伎艺的场所,即所谓“勾栏”“瓦
肆”。
3.明清两朝,各样地方戏曲大量产生。也出现了一大量以演出为糊口手段的艺人戏班,并形成了行业组织。
4.鸦片战争此后,西方话剧等艺术形式传入我国,上海、北京等地接踵建起了一批拥有现代化演出设备的剧场(如1866年上海建成的兰心剧场)。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后,在对旧有的民营剧团进行“改人、改戏、改制”形
成了以国有艺术表演集体和剧场为主体的计划演出体系。6.改革开放此后,演出市场从头恢复了活力和活力。跟着文化体系改革的深入,演出市场正体现出广阔的远景。考点3.演出市场的现状从演出市场主体来看,初步形成了演出集体、演出公司与演出场所三类演出经济实体分工配合协作反战的主导格局;从演出种类来看,营业演出代替计划演出成为整个演出活动的主要布类;
从演出的构造、布局与局势来看,文雅艺术与民族优异艺术的演出场次和观大家次大幅度增添,平常艺术演出持续保持激烈的发展势头,外国来华演出与国内演出集体出国演出健康发展,促使了中外文化交流。
第三节演出市场基本制度考点1.我国演出市场三大基本制度营业性演出同意制度、演出经纪制度、演出合同制度考点2.营业性演出同意制度包含双方面,一是对营业性演出单位的主体资格推行同意制度,二是对营业性演出活动推行同意制度。考点3.演出活动同意制度对演出项目的同意,对演出内容的同意,对演出经营行为的同意,对演出活动安全保证的同意。考点4.演出经纪制度
建立演出经纪机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演出经纪活动既不是演出产品的生产者行为,也不是演出产品的花费者行为,而是从是演出策划、组织、联系、制作、营销或许中介代理服务的经济实体。
从事营业性演出的居间、代理活动为职业的个体演出经纪人,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个体演出经纪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20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存案。第四节演出市场法例考点1.反不正当竞争法1.虚假宣传2.互相抬价或压价3.演出前廉价批售余票考点2.合同法
1.采纳欺骗手段签订虚假合同2.合同内容不规范3.违约责任执行难第五节演出概论考点1.演出市场观点
演出行业生产经营者即各种营业性演出单位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演出市场主体。演出市场客体是指各种营业性演出节目,包含音乐、喜剧、舞蹈、杂技、魔术、马
戏、曲艺、木偶、皮影、朗读、民间文艺、模特、衣饰等。考点2.演出的基本因素1.演员2.观众3.演出场所4.服饰衣饰、道具、背景5.灯光、舞美、音响考点3.舞台的主要构造主舞台,是剧目的主要表演区;侧台,在主舞台的左右双侧是演出上下场的准备过
渡区,也是推拉台左右形成的必需空间;后舞台,在主舞台后边的延长区,为一些特别剧节目的需要供给更大的设计和表演空间。考点4.演出的主要特点1.演出是非物质形态的艺术品2.演出是现场表演的舞台艺术品3.表演者艺术生产过程也是观众花费赏析的过程4.演出自己的时效性和花费集体的有限性5.生产经营者和花费者都没法获取所有权考点5.营业性演出的意义营业性演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经过以下方式为民众举办的现场文艺表演活动:1.售票或许接受资助的;2.支付演出单位或许个人酬劳的;3.以演出为媒介进行广告宣传或许产品促销的;4.以其余营利方式组织演出的。考点6.按艺术品中进行演出分类1.单调艺术品种演出依照艺术品种的不一样演出能够分为:戏剧类、音乐类、舞蹈类、杂技类、曲艺类、歌剧类、舞剧类、音乐剧等类演出。2.组台演出组台演出能够分为两种。一种是同一艺术品种有多个演出集体和个人参加的演出,另一种是由不一样艺术门类和多个演出集体和个人参加的综艺演出。考点7.依据演出规模进行分类1.按观大家数演出分类一般千人以下的演出场所均可视为中小型演出。2.从演职人员规模演出分类从参加演出的演职人员规模数目也就是演出声势,可分为大、中、小种类的演出。
篇九:艺术品市场概论
新编艺术概论第一讲艺术、艺术学与《艺术概论》•提及艺术,通常我们会想到美术、音乐、以及舞蹈、戏剧等等。然而,以艺术为后
缀或将艺术作为定语的词汇要丰富广泛得多。
•比如时装艺术、摄影艺术、美容艺术、烹饪艺术、社交艺术、谈话艺术、园林艺术、
茶艺,艺术设计、艺术体操、艺术人生等。
•艺术的概念也由此变得不确定起来,外延变得如此之大的艺术,其内涵是更加丰富、
深化了呢,还是被含混、瓦解了呢?
•传统实用艺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发展,尤以设计艺术为突出表现,生活
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生活化,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空前地需要“设计”并不断被“设计”的时代。
•近百年来,一方面传统艺术不断革新、平稳发展,另一方面新兴艺术不断涌现、迅
疾扩张,不停地拓展自己的疆域,构建着新的艺术版图。
•
一、艺术的字义寻解
•“艺”
古文字为“兿”,本字为“埶”,是一个跪着的人双手扶着一棵草木状的植物或
一只手撒种的形象。
•《说文》:埶,种也。•这个含意耐人寻味
明确指出艺术的“种植”意味。
•首先,将艺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艺术是人的一种生产劳动•其次,艺术是人类的一门技艺,须具有专门的技术、技能•三是指出了艺术培植(种植)生命的特点,暗含了创造生命的意思。•在西方,早期艺术的概念也被界定为人类特有的技艺技能。英文“艺术”ART,其语
源为希腊语techne、拉丁语ars,本义为“使自然界的事物适应人类生活用途的技能”。
1
德语为dieKunst,本义为技术、技艺,人工制品。
••
可见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ART”还是“艺”,在其词源学上,皆指与农业耕种活动相关的技术与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这一认识后来逐渐产生了分化。二、艺术的含义确认
•
艺术含义的确认既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又是一个融入了特定文化背景的内涵。
•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艺术”含义的历史形成:•《周礼》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此时具有了更为显著的精神性•“六艺”的显著特征在于突出了艺的非实用性,进而产生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
的儒家观点。
•君子志于道,居于礼,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艺成为了完善君子人格的重要方式,也具有了更加道德化的内涵。•艺术划分为“完美的艺术”和“不完美的艺术”两类。•苏珊·朗格:亚里士多德“不由自主地采用了现代人还在沿袭的FINEART这个笨拙
的字眼,试图将艺术与非艺术做以区别”。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对西方艺术观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在上古的泛艺术种类中挑选了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
何学、天文学、音乐等七种类型,将其纳入了经院哲学的知识体系。
•这七种被选定的艺术,不仅符合中世纪神学所须的必要条件,更显示了西方历史传
统崇尚理性、崇尚明晰的知识、确定的秩序的文化价值观,这与中国将艺术与礼仪、道德、人品、自然天性密切联系的文化传统形成鲜明对比。
•艺术含义的关键•其一,艺术含义的形成是与自觉的生命活动相一致的•其二,艺术含义的形成是与自由的创造活动相关联的,艺术本基于艺(精神化的生
2
命活动),表征为术(技、技术、技能)
•其三,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意味着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发生了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材料的多样与观念的变化,艺术的形式、风格及门类在不断产生
变化。从人类艺术与艺术学研究发展的历史来看,作为“艺术学”研究对象的“艺术”,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
三、艺术学的学科创立
•“艺术学”
正式出现于美学家德国康拉德·费德勒1867年的论文《论造型艺术作品
的评价》其后,在以下著作中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强化:,
•费德勒《艺术活动的起源》•格罗塞《艺术学研究》•德索瓦《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乌迪茨《一般艺术学原论》•综合以上观点,“艺术学,顾名思义,即为研究艺术的科学”
科学。这是艺术学的目的,同时也是艺术学的意义”。“艺术学就是研究关于艺术的本质、创造、欣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作用和种类的原理和规律的
•纵向:•艺术学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艺术史(Kunstgeschichte)•艺术理论(Kunsttheorie)•门类艺术学(Einzelkunstwissenschaft)•横向:
包括门类艺术学科和分支艺术理论两大部分,门类学科如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学、电影学等,分支理论如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文化学、艺术教育学、艺术管理学、艺术市场学、艺术法学等。
3
•艺术学教育应具备以下条件
•其一,艺术学学术研究范式的变化呼唤研究者知识结构与学习者学习范式的变化。•其二,艺术学研究的特殊性呼唤艺术学必须脱离对美学等学科的依附,获得独立的
学科建构。
•第三,从具体的门类艺术与艺术技法中突围。
四、《艺术概论》的课程性质
•《艺术概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五、当代社会对大学艺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思考题
•艺术的含义是什么?•艺术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艺术学有哪些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按照什么标准划分的?•艺术概论有哪些主要内容?第二讲
一、探讨艺术本质的三种经典理论
艺术的本质探讨
•(一)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想家之一
:英译:Plato希腊语:Πλάτων(约公元前427年-前
347年)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
1831年11月14日(德国柏林)
出生:1770年8月27日(德国斯图加特)去世:
4
学派/流派:黑格尔主义主要领域:逻辑学、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形而上学、认识论、政治学
•中国南北朝的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
家。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宋代理学家朱熹:•(1130-1200年)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汉族人。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二)主观精神说
代表人物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启蒙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
典哲学创始人。同时,他也是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
•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
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是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反应,直到下一个世纪——20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5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
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它们成为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言志的诗情性灵说•提倡个性表现、张扬主体精神
•(三)模仿说•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的本质在于,它能达到比它模仿的现象世界还要真实的程度,所以他说,
艺术家所以不同于历史学家,就在于他们不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
一1889)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把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发展到空前的高度。
•“凡听羽,如鸟在树;凡听宫,如牛鸣窍中;凡听商,如离群羊……”
——《管子》
•“存形莫善于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陆机—张璪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
法。二、揭示艺术本质的核心理论基础
•(一)艺术生产理论的提出
6
•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
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艺术生产”
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
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艺术生产理论的启示••••
第一,艺术起源问题。第二,艺术特性问题。第三,艺术发展的独立性问题。第四,艺术系统问题。
三、艺术的本质
••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门,与科学、道德和宗教,同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努
力的结晶。就时间发展而言,有文明就有艺术,有人类就有艺术。在一般人心目中,艺术就是美,美就是艺术。一幅画,一篇文章,一首乐曲之
所以成为艺术,乃因具有美的价值。反之,艺术品之所以有美的价值,是因为艺术家根据美的原则,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通过具体的技巧创造出来的。因此凡含有技巧与思虑的活动及其产品,皆可以称之为艺术。
•
艺术的定义或概念的分歧,是艺术家创作意向复杂与艺术风格多样化的表现,
也是艺术欣赏人口增多,艺术生活化的写照。不同的艺术定义或概念,也表示不同的审美观点,所以不同的艺术风格需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或探讨。尤其是需要将艺术的种类考虑在内。艺术的定义:
•
艺术是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的活动或产品。它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意念的
7
形象来传达内容,含有美的价值或符合美的原则,并能引起观赏者的知觉活动与审美反应。
•这一界说包含下列主要概念:
•艺术是艺术家与鉴赏者的沟通活动•艺术表现形式有形象的和意象的两种情形•艺术必须含有美的价值或符合美的原则•艺术创造的过程,只有包含了艺术观赏者的接受活动与认知行为,才可以算得上是
完整的过程。思考题
•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探讨有哪几种主要观点?•谈谈你对“艺术”概念的理解。•谈谈你对艺术的本质的理解。第三讲
一、形象性
艺术的基本特征
•形象性是艺术存在的独特形式,也是界定艺术特征时一个最被普遍认同的看法。•形象性所以成为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主要是由于比之于其它的人类精神性活
动,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活动是用形象实现的。虽然,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有着各不相同的表现形式(如美术的视觉形式,音乐的音响手段,文学的文字语言),但它们均以形象的塑造为指向。
•艺术的“形象性”:三个统一
•客观与主观的有机统一
•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8
•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
•艺术欣赏中,首先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
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为了将这一伟人的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罗丹重读了一遍巴尔扎克的主要著作,收集当世人对大作家音容笑貌的描述,研究了法兰西剧院的巴尔扎克半身塑像,又到巴尔扎克的故乡都兰尼等地体现生活。在此基础上,罗丹又以现实生活中的相似者为模特儿塑造了七个巴尔扎克裸体人物,又将巴尔扎克写作时常穿的僧侣黑袍塑加在裸体上,就这样花费了七年时间,最后完成了“巴尔扎克像”。在众多可以选择的方案中,他选取了代表巴尔扎克气质的方案。•由此可见,罗丹的创作态度是何等的严肃。罗丹本人对自己的这件作品也十分
满意:“我的巴尔扎克像是一座石殿,这是真正的纪念碑……这是我一生的总结和巨大发现”。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
•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与此同时,艺术形象又必须具有普遍性
和概括性。
•艺术形象的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
个性并体现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二、主体性
•
如果说从外部展现艺术鲜明特征的是形象性,那么,主体性就是体现了艺术
内在规定的基本特征。这是界定艺术特征的一个较新的提法,然而,它又是揭示了艺术的人文形态的一个重要属性。
•(一)人的主体性与艺术主体性
•(二)主体性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
•首先,从艺术的创作活动来看,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人,是艺术家,人成为艺
9
术家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从事了一种充分展示人类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生产劳动,其显著特征在于其区别于动物的“主体性”。
•艺术创作中的这种主体性,集中表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
其次,从艺术作品中看,强调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其物化结果自然也就打上了艺术创造主体的鲜明烙印。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俞平伯
•徐悲鸿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对马的骨骼、
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厂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徐悲鸿的马是中西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是极为成功的。
•韩幹是唐朝著名的画马名家,《照夜白图》是他存世的作品。“照夜白”是匹名马,
它是唐朝皇帝玄宗李隆基特别喜爱的坐骑。从它的名称就可以知道,这是一匹浑身雪白的骏马。画面构图比较简单,一匹马和一根木桩。但是画幅却非常有气势。韩幹用并不很多的笔墨就将这匹烈马的形和神,描绘得恰如其分,给观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这幅《照夜白图》现在收藏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秋郊饮马图,卷绢本重工笔,纵23.6厘米•元赵孟俯画马风格:师其意不师其形。
,横5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最后,从艺术欣赏活动看,艺术欣赏的主体性在欣赏活动中尤其表现为欣赏者的个
人性、艺术欣赏的差异性和欣赏活动的多样性。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形成了每个欣赏者在审美感受上鲜明的个性差异,使艺术欣赏不能不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
三、审美性
•(一)艺术审美性的内在属性与外在表现••黑格尔
•
因为艺术美是源于人的心灵,也就是有其自觉性,所以可以也必将是完美的,相形之下的自然美,由于缺少了心灵,只是自发生成表现出来的,不可能是自觉的,比如晚霞虽美,却只是片刻的存在,只有自觉的人(艺术家)才可能将之化做永恒,所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因此,比之艺术美,自然美永远是“残缺的”。审美作为艺术的根本特征,表现为艺术美,其主要体现为内容美与形式美。内容美与形式美不能混同于艺术美的内在属性与外在表现.
•
(二)区别于内容美的艺术美
•(三)区别于形式美的艺术美•
形式的美(包括对形式的审美)与艺术美之间是不能相互涵盖的。因为艺术的美固然相当多地表现为形式美,但这种形式美是具有审美思想的艺术家的创造。
•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克莱夫·贝尔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SydneyOperaHouse
地理位置:澳大利亚悉尼市贝尼朗岬角歌剧院规模:悉尼歌剧院整个建筑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设计师:约恩·伍重
11
(四)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思考题
•艺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结合具体的艺术样式,谈谈你对艺术形象性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艺术样式,谈谈你对艺术主体性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艺术样式,谈谈你对艺术审美性的理解。
第四讲
一、探讨艺术发生的关键问题
艺术的发生机制
•
厘清艺术发生起源问题是深化艺术本质认识的另一个关键课题。如果说对艺术
基本特征的把握是认识艺术之貌的话,对艺术发生起源的探究就是了解艺术之根,它们无疑都将不断增加我们对艺术这棵最为迷人的生命之树的理解,也就是对“艺术是什么”这个亘古弥新的问题的进一步解疑。
•艺术起源的研究,不但是材料的,而且是理论的;不但是历史的,而且是哲学的。•所谓艺术的起源,不是问艺术在时间上产生于何时,而是问:在什么情形下,在
什么条件下,艺术才成为艺术。
•
实际上,不论从个体的需求、艺术的起源与发展、社会的进化与文化的发展来
看,艺术与生活密切关联。艺术是生活的一部份,生活上的任何环节,都与艺术结
12
合。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可从艺术起源、发展及其对生活的贡献等三方面来了解。二、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1、模仿说•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生来就有模仿外物的本能。艺术的创作不外模仿本能的发挥。
•虽然现代艺术重视创造,模仿自然与人生的写实风格仍然到处可见。•
2、游戏说
•
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
一斯宾塞理论”。
•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击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
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他是歌德的挚友,死后和歌德葬在一起,《欢乐颂》的词作者。代表作:美育书简,最先提出完整的美育理论体系。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日),英国哲
学家。他为人所共知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所提出一套的学说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
13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
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这一观点由康德的观点发展而来,它强调了艺术创作的非功利性,但却无法解释物
质匮乏时期的艺术创作。
•3、自我表现说•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艺术就是这种本能或冲动的表现。•近代美学或美术心理学更承认“潜意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夏加尔及达利等超现实主义画家的作品,便是以描写潜意识的幻境为题材的艺术创
作。
•
以上三种学说,说明艺术发生或起源于人类内在需求,没有预设的动机,更没
有实用的目的。但无论是游戏、模仿或自我表现,其冲动皆由生活情境所引起,而其行为的发生也是生活情境的一部份。4、装饰说
•
席勒及格罗塞等学者,认为装饰是人类原始的基本欲望与本能。原始的装饰,
兼具审美与实用的功能。例如头饰、发饰、颈饰、腰饰、纹身等,除了引人注意外,也表示身分与地位。采用动物骨、牙为饰品,则有纪录英勇事迹的意义。而文身、黥墨等,则表示能忍受痛苦的勇气,并用以吓唬敌人。
5、宗教说
•在原始人的心目中,巫术有着极大的功利价值,模拟巫术、接触巫术、交感巫术是
原始人企图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
•原始文化中的石柱、祭坛是自然崇拜的宗教仪式遗迹,图腾、石刻、木刻、图像等,
是神鬼、英雄或祖先偶像崇拜的产物。所以有学者认为一切艺术生于宗教的祭坛。
14
6、劳动说
•恩格斯的观点,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产生了艺术需要,也培育了人类的审
美意识。
•史前社会,平日狩猎技术的练习,部落之间战争前的准备,采用打猎与战斗的动作,
配合呼喊与歌唱助兴或助威,进而结绳、绘图以记事,都说明艺术与劳动生活的密切关系。
思考题
•简述艺术起源的主要学说及主要内容。•你是如何理解模仿说的?•你是如何理解游戏说的?•谈谈你对自我表现说的理解。•你如何看待劳动在艺术起源中的作用?第五讲
一、审美认识功能
艺术的社会功能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孔子
草木之名。
•艺术的认识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作用;••
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乱世佳人
•二是对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具体物质的自然世界的认识作用。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
•艺术的认识特点是通过对现象的、个别的、偶然的对象进行形象化、艺术化、审美
化的感知、体验,并融入个人性的主观性的思想、情感、想象、理解去契合、感悟对象的本质、必然和永恒性。二、审美教育功能
15
•儒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乐相济
•亚里士多德•
理想的人应该是在理智、情感、欲望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因而,艺术的功能也应相应地表现为教育、净化、快感的全面实现。
•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基础的:
第一,以情感人;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第二,潜移默化;第三,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艺术教育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方法下具有相同的功能
三、审美愉悦功能
——贺拉斯
•愉悦历来是人们看重和肯定艺术作用或功能的一个突出方面,同时又是人们容易
片面看待或曲解误读艺术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
柏拉图还因此研究了人类的三种快乐:最基本的是食色快感;进而是混同了痛感
的快感,如悲剧;更高的快感,柏拉图称为真正的快感,是对纯粹形式的愉快,也可以称为对形式美的快感,如对美的色彩、几何形、声音等。
•康德更明确地将这些不同的快感归•
纳为生理的、道德的、审美的三类快感。
•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
悦目、畅神益智;
•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音乐疗法•高山流水(筝曲)
16
•梁祝(俞丽拿小提琴协奏曲)•二泉印月(二胡)•
审美愉悦是一种复杂的审美现象与体验,因此他常常会以一种复杂的形式出现,无论是生理的、社会的还是审美的愉悦,通常不会以一种单一的形态出现,而是复合了多种要素。
•
总之,正是通过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愉悦功能,艺术发挥了其独特
的作用,也正是在这种作用下,艺术的形态才得以保存,艺术的传统才得以承续,艺术的特质才得以发扬光大,人类的文明才会薪火永续。思考题
•如何理解审美的认识功能?•如何理解审美的教育功能?•如何理解审美的愉悦功能?
第七讲
一、材料与艺术的材料
艺术的媒材介质
•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由特定的物质构成的,
因此理所当然,艺术也是由自然界的各种物质构成的。
•材料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具象的:可以直接造成成品的东西,如建筑的砖瓦、泥沙、纺织的棉纱等;•抽象的:提供著作内容的事物,如搜集材料;可供参考的事物,如档案材料;•人:比喻适合做某种事情的人才,如他是一个天生唱歌的材料。•1、物质的材料•物质的材料是包含了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与矿物的材料在内的各种物质,可分为
有机物与无机物。
•动物的材料:人体、象牙、兽骨、蚕丝、羊毛、皮革等;
17
•植物的材料:木、竹、棉、麻等;•矿物的材料:石、土、水泥、石膏、玻璃、金属、石化原料、电光
2、艺术的材料:
•所谓艺术的材料,实际上就是被艺术家运用进艺术创作过程或艺术作品的物质的
材料。
•大凡艺术都有其相通之处。各门类艺术的理念、精神与审美价值等,均具有相通
之处,甚至是共同的。否则,时代、民族、地域与文化之整体意义的艺术,便难以成立。而作为整体意义的艺术,材料是大家所共有的,也是各门艺术彼此区别的唯一根因。
•艺术材料的属性:•其一,首先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其二,材料是艺术家审美观念与艺术鉴赏者情感体验的具象承载者,•其三,艺术的材料不仅是物质的存在,同时更是审美的存在。艺术的材料是一种美
学的元素,具有其审美的功能。二、材料是艺术得以存在的物质表征
••
正如生命的形成依赖于有机物的存在一样,艺术的存在也总是以一定的材料
为其外在表征。如果没有具体的艺术材料,那么就不会有艺术的存在。这样表述,也许会引起人们的争议,比如说行为艺术,比如说观念艺术,是
否需要具体的艺术材料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对行为艺术的发生及发展的简单梳理中获得答案。行为艺术
•是一种艺术家用思维和行为过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行为艺术在本质上可以定
义为一种自由的生命活动。
•现代行为艺术兴起于西方,其鼻祖是一名叫科拉因的法国人。1961年,他张开
双臂从高楼自由落体而下,这被称作人体作笔。
•行为艺术采取很夸张的表现手法,用行为来表达人对世界的看法,这些行为均不是
人在正常状态下应有的行为。
18
•
由此可见,即使行为艺术,也有其具体的艺术材料,只不过这种材料并非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一般的物质材料,而是将人的身体作为了艺术表现的材料与工具。如果没有了具体的材料,艺术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西方和中国都以动物的毛来制笔,材料其实是相同的,都利用毛的“虹吸”
现象来储存水分或油分。但是,中国的毛笔一般都把毛按短排列成圆锥状,形成一十尖尖的“锋”。这
个“锋”在长久的中国书法和绘面中就发生了美学上的重要功能。东西方的笔同样,在西方,因为把动物的毛排列成平头的形式,比较适于做块状面积的涂抹,绘画作品就和中国以“锋”来处理“线条”的性格不同。
•
因此,对材料的讨论,一方面要照顾到物层性,另一方面则必兼顾美感的要
求,两方面的配合,才是艺术的材料。
绘画载体
•
除了笔以外,中国和西方的绘画载体也很不一样。西方中世纪在墙壁上、
木板上画画,文艺复兴以后,逐渐用布或用纸,但以西方绘画名作来看,大多是画在布上。绘画载体
•
中国在早期也在墙壁上画画,后来用绢、帛,也都是纺织品,大约到宋以
后,以纸做载体的绘画才普遍起来,此后纸就基本成为中国绘画的主要材料,但和西方绘画的用纸有明显的不同。“布”和“纸”,是物质材料,也同时是一种美感材料。
••
西方绘画用布,承载以油调和的颜料,在画布上有堆积的块状效果;中国绘画
用纸,承载以水沾墨的毛笔,在纸上立刻散开,有渲染透明的效果。因此,西方绘画中的布、油、颜色,是为了以物质达到美感上浓重、强烈、激
动的结果;中国绘画中的纸、水、墨,则是以物质达到美感上空灵、淡远、平静的
19
结果;艺术的物质材料,在选择上,是服务于美学上的最终目的。
••
如果仔细观察,同样是纸,在西方和中国的情感表现很不一样。西方绘画的用纸,例如我们用来画水彩的纸,渗透性不强,常常水分聚在
纸上,不能被吸收。但是,中国的棉纸或宣纸,纤维的质地有很多空隙,毛笔沾水,一接触,水分就被纸吸收,造成很多水痕。而这些水痕常常成为中国水墨画最美的部分。
••
传统中国画中的“墨”具有传奇色彩,唐代人已经提出“墨分五彩”的说法。水和
墨可以在纸上产生许多不同质地的变化。墨常常被称为“松烟”、“桐烟’。制墨时先燃烧松树或桐树,然后搜集木材燃烧
升起的黑烟,把烟聚集,再添加胶或香料制成;因此,在砚台上磨墨,是重新在水中找回植物原来生命中的精华。这样去理解中国书画中的墨,就会发现,它不只是物质,也已成为一种美学的生命了。
•
三、材料是不同艺术特征形成的重要条件
•
在艺术史上,我们常常会发现各类艺术门类及风格的差异,如果仔细加以
考察与思考就会发现,这些艺术门类及风格之间差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艺术材料的差异,也就是说,艺术材料性状、质地的不同,基本上决定了艺术门类的不同、风格的差异以及个性特征的区别。
••
材料固然不能决定艺术美的水准与价值,却能严重影响甚至决定其人文素
质与品格。比方“大江东去”与“小桥流水”之艺术水平本无高下、美丑之分,然而却因
材料及其时空构成的区别,欣赏者从中可以发现其美感的素质、品格及意味的不同。如在艺术门类上,之所以会形成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戏剧、电影、电视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尽管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各自使用的材质媒介的不同。
•
即使是同一题材的艺术作品,如果材料用泥土、木材或青铜,由于其取材的
20
差异,必然会传达出来自材料素质之深层的不同韵味。
••
即使同一门类的艺术形式,由于其使用材料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风格与
个性。比如西方文化在对石材的认识与使用中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与雕塑文
化;而中国人则是在对木材的体认与感悟中发现了宇宙的奥秘。
•对于不同材料使用的不同,形成了中西方艺术风格及特征的本质差异。•当然,中西方艺术形成巨大差异,尤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原因,然而值得
注意的是,中西方艺术的本质差异,与其所使用的不同材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建筑艺术,之所以会形成西方传统建筑高大、硬朗、坚毅、阳刚、壮美与中国传
统建筑宽广、柔婉、温馨、阴柔、优美等总体艺术风格的巨大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使用的石材与木材这一不同媒材的差异。
三、材料是不同艺术特征形成的重要条件
•西方:石材:硬朗-坚毅-阳刚-高大-壮美
东方:木材:柔婉-温馨-阴柔-宽广-优美
•
由此可见,材料又制约甚至决定各门艺术不同的艺术技巧与技法。中国传统的
书法、水墨画,如果离开了墨、毛笔与宣纸之类的艺术材料,便不复存在。各门艺术所必须采用的技巧、技法,首先不是受审美理念等召唤,而是受制于材料的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
四、材料决定了艺术家独特的创作风格
•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家通过一定的材料来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也就是
它借助材料来感悟生活、表达情感、体验生命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所以艺术家总是通过具体的艺术材料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体验及对自我的创造力的发现与肯定。
21
•从这一点来看,宇宙之间存在的任何一种物质,都有声音、形状、体积、色彩或质
感,都可以是艺术的材料。
•经由人敲击弹奏的金石或丝弦,可以变成音乐;经由人用刀斧处理的石头、木头,
可以变成雕塑;经由人采集的植物成矿物的颜色,可以用来绘画。
•艺术的材料,存在于大自然之中,经由人类的艺术去启发,物质会一一发展出美学
的品质。
•
著名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曾经面对一块纯白的大理石凝视很久,然后说:“大
卫已经在里面了,我只要把多余的部分去掉。”这是他26岁时说的话,一年之后,这块石头就变成了人类美术史上的杰作——雄伟尊严的《大卫像》。
•
据说,中国古代有一个非常懂音乐的人,看到有人在燃烧桐木,火焰中被烧的
木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他大吃一惊,知道这是上好的制琴的材料,便立刻把这根一端已经烧焦的桐木从火中抢救出来,用它制了一张琴,果然琴音高亢清纯,这张琴后来被称之为“焦尾琴”。
•
艺术材料的发现,本身即是一种迷人的审美过程。我们到海边游玩,常常
喜欢拣拾被海水长年冲蚀的石头,当我们一个一个把玩石头时,也就在经验石头的形状、体积、质感,其实也就和在欣赏雕刻一样。小孩子有时高兴起来,会拿筷子敲打杯、碗、碟、盘,丁当作响,这时,他也可能是在发现物质的音乐性。
五、艺术材料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
•
纵观人类文明史,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艺术材
料被不断发现与肯定的历史。五、艺术材料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
•对自然界石材的审美发现,形成了史前时代旧石器时代的艺术;•对陶器的审美发现,形成新石器时代的艺术形式;•对金属材料的审美发现,形成了奴隶社会以青铜器为主的重要艺术形式;•对瓷器的审美发现,成为了中国艺术甚至中国文化的重要表征;
22
对丝绸的审美发现,不仅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成为了今天许多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
•艺术的发展中,材料有了很大的突破,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一切存在的物质或非物
质都被尝试用来做新的表现材料。
•当然,物质的背后,真正重要的还是心灵;别具慧眼,就可以在一块石头中看到伟
大的雕刻;别具慧耳,就可以在风动竹篁的声音中听到萧笛之美。
•物质材料等待着艺术的心灵去一一点醒,仿佛古老的点石成金的传说,冥顽的物质,
就会一一被赋予尊贵的生命。思考题
•请结合艺术的媒材介质,试举例分析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主要异同。•请结合艺术的媒材介质,试举例分析视像艺术与传统艺术的主要异同。
第八讲
一、艺术品的形式要素
艺术的形式要素
•
在每一物件中线条和色配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特殊关系。某些形与形之关系激
起美感情绪。这种关系及线与色的配合,也就是具有美感能感动人的形式,叫作“有意味的形式”,是所有视觉艺术的共同品质。——克莱夫·贝尔——孔子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艺术的形式即艺术品的组织或结构。艺术品的形式,由素材所构成。内容透过
素材构成形式,没有形式秩序的“构成”是杂乱的,缺乏美感的形式。就创作过程而言,形式由素材的组合而生,进而规范素材,产生表现意义。就欣赏而言,形式统摄内容与素材,是艺术品的整体表现。
•
就其本质而言,形式不仅是我们接触艺术的首要元素,同时它也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了艺术自身的魅力及其对人类的感召力,因为从本质上说,艺术是为了满
23
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所以艺术的第一要素是创造美,而所有的美之所以成为美,首先皆源于其形式。二、艺术的形式要素
•(一)点••
点在几何学上是最小的不可分割单位,它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没有固定大小。通常指的是用笔或其他工具在平面物体上面留下的痕迹;当笔接触平面后没有
空间的位移,否则就成了线;点的形态一般比较小,否则就成了面;点是线与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线•
线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要素之一,它既是两个点的连接形态,也是点的空间移动的结果。因为线一般具有一定的纵向的时间的绵延性而鲜有横向的空间的拓展性,所以人们也常常习惯将其称之为线条。
•
线不仅表现于事物的平面轮廓,也表现于事物的立体外表、形体、质地与
运动之中。线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直线、虚线、曲线。
•(三)面
•一般而言,艺术学中的“面”主要有三种含义:•其一,线的移动轨迹,即在二维空间中平铺展开的部分;•其二,物体的表面形态,如脸面、体面、头面、面貌、面相、对面等;•其三,物体的外部轮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形或体。它既是事物的外部轮廓,同时
也是人类的视觉感受到的抽象物。
•艺术作品中的面还含有不同的空间方位:•其一,在二维平面上,占有不同空间形态的面,也就是说面的大小,会有不同的表
达效果;
•其二,面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表现为不同的位置。在绘画艺术中,同样形态的面,
展现于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效果;
•其三,整个艺术作品的空间位置及摆放方式,如绘在画面或纸上的面、建筑物的外
24
在形状、人的衣服等,都是存在于空间;
•其四,同样形状的面的不同明暗、色彩,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四)色•
一般也称之为色彩或颜色,是人类对自然界一种物理现象的认知及命名,具体指自然界不同形状、质地的事物反射不同波长的可见光而引起的人类最基本的视觉感受。一般我们根据颜色的不同波长,将其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色之间是连续变化的。三、艺术品的美感形式
•
所谓“有意味的形式”,就是艺术品的各部分,有秩序而和谐地组合在一起。
这种组合,也许很简单,也许很复杂,主要以素材的一种或数种特性为基础。反复使用同一种或类似的素材,最易获得整体和谐的效果,但是,也容易单调乏味。复杂的组合,产生各种变化,较有趣味。但是没有组织的色与光,会引起视觉混乱,使人头昏眼花;没有秩序的鼓噪音响,震耳欲聋,使人心浮气躁。统一中有变化的组织才有“意味”,才是艺术。
•(一)对称与平衡•
对称(symmetry)的形式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之一,主要指事物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称或对应,如建筑艺术空间上的和谐布局,音乐艺术时间上的节律协和等。
•平衡(balance)就是均衡、平均、和谐之
意。在一个视觉形象或一个视觉空间里,中心轴左右两部份的要素质量虽不同,但在感觉上却有相等的重量感。
•(二)反复与渐变•在一个整体结构中,同一单位的要素重复出现,称为反复(repetition),也称之为
重复。
•渐变(gradation)是逐渐强化(弱化或等级变化的反复。•(三)调和与对比
25
•
在一个形式结构中,各要素的质(如形状、色彩、音色、动作等)量(大小、
高低、强弱、快慢等)虽然不同,但差别不显著,称为协调、调和、融合,或者音乐上的和声(harmony)。如果差别显著,则为对比(contrast)。
•(四)比例与节奏•
在一个形体结构中各部份的关系,如线的长短、形的大小、宽窄、高低,色彩的浓淡,色调的明暗、强弱等,称为比例(proportion)。
•节奏(rhythm)又称韵律或律动,音乐艺术的构成要素与表现手段之一,主要指各
种音响以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是由声音的长短强弱所构成的有秩序的运动感觉。
•(五)统一与单纯•统一(unity),也称之为协调,就是在复杂的结构中,有一个共同的要素来统合各
部分,使其成为统一、整齐、和谐的整体,以免杂乱无章。
•单纯(simplicity):利用单纯的色彩、简单的形状、线条、声音、文辞或动作表现
的艺术品,形象结构简单、整齐,能表现平静、温和、朴素、率直的感觉。
第九讲
一、艺术鉴赏及其特点
艺术的品鉴赏析
•(一)鉴赏与艺术鉴赏•鉴赏:鉴:即鉴定、鉴别;赏:即赏析、欣赏•艺术鉴赏:就是包含了对艺术作品的鉴定、鉴别、赏析与欣赏的一种综合活动,它
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是指鉴赏者以艺术作品为对象,积极调动自己的审美鉴赏经验,用心灵对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的整体认识、理解、体验和创造过程。
•(二)艺术鉴赏的特点
•1、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2、艺术鉴赏活动带有强烈的个体特征•3、艺术鉴赏活动充满情感愉悦•
26
二、艺术鉴赏的条件
•(一)鉴赏主体的能力•1、一定的文化知识素养•
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是艺术鉴赏的一个必要前提,如果鉴赏者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不了解艺术作品的内在规律,鉴赏时就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对艺术作品就会出现看不透、听不透,甚至看不懂、听不懂的情况。
•
用接受美学的观点看,在鉴赏任何一部具体的艺术作品之前,作为接受者的主
体,并非一块白板,而是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特定文化心理结构的有实践能力,已处在一种先在理解或先在知识的状态下的主体。只有有了这种先在知识,新的东西才有可能被接受。
•2、一定的生活阅历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以作者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个体的生活经验,常常会在大脑里留下深刻的痕迹,当艺术描绘的情景与鉴赏者曾经体验过的生活有某种“类似性”时,就会唤醒观者深藏心底的感情,从而发生共鸣,产生不可言喻的强烈情感体验。如果鉴赏者缺乏对社会现实生活的阅历,没有一定的鉴赏体验,就会产生一种隔膜感,难以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作品,从而会影响艺术鉴赏的深度。思旧赋并序-向秀
•(序)
余与嵇康、吕安居至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27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3、健康的审美趣味
•
鉴赏者的审美情怀在某种程度上制约艺术鉴赏活动的走向,因为艺术鉴赏活动首先是个体的活动,鉴赏者的审美趣味会直接影响到艺术鉴赏的质量。
葬花词
•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细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窗。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著处。手把花锄出绣窗,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哪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28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其骨,一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4、特定的审美状态•
审美鉴赏的完美状态不同于现实生活状态,是一种摆脱了世俗功利目的的精神状态,它包括鉴赏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特定的心理状态和特有的审美方式。审美态度的出现,是鉴赏者进入艺术鉴赏过程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鉴赏客体——艺术作品的特征
29
•
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形象或声音,总是对我们的直观能力发生作用,
而不是对我们的逻辑能力发生作用,因此,当我们看见一件艺术品,我们身上只产生了是否有益于社会的考虑,这样的作品就不会有审美的快感。——普列汉诺夫
••
作为鉴赏客体的艺术作品,必须具有未定性,给鉴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只有
处于这样的未定状态,艺术本文的存在才有意义。作为鉴赏客体的艺术作品一定要从艺术符号中提供更多的意味,这正如中国古代文论所说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
三、艺术鉴赏的过程
•
艺术鉴赏的过程,也就是鉴赏者感知、理解艺术意象,体验和品味艺术与
人生经验的过程。艺术鉴赏作为鉴赏者和艺术作品相互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是鉴赏者对饱含情感意念的艺术作品的观照、体验、悟解的过程。(一)形象感知阶段
•
艺术鉴赏过程始于感官观照。鉴赏艺术作品,鉴赏者首先凭感知器官接触
艺术品,当艺术作品的物质载体和媒介的结构、质料、节奏、韵律等外在形式与人的生理心理产生某种同构对应关系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吸引,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愉悦感。
•
审美直觉的灵敏与否取决于鉴赏者的审美心理积淀,也与鉴赏者的审美期
待密切相关。审美期待是一种“临美心理”状态,是鉴赏者在审美经验和审美动机的基础上,完成了日常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变,实现暂时超越现实的精神准备阶段。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0
•(二)沉醉化的情感体验•
鉴赏者在审美感知觉的推动下,以想象为中心,灵活地展开理解、联想与移情,设身处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体验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获得深刻的精神愉悦。
•(三)精神超越阶段••
精神超越实质上是在对艺术世界品味、体验基础上的哲学思考,是对艺术作品深层的理性的揭示和内在意蕴的再创造,是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结合。在因想象产生的情感体验之后,鉴赏者会对艺术形象做一情感判断、艺术悟解,
最后进入心灵澄明的彻悟境界,它是艺术感觉与哲学智慧在艺术鉴赏中相互交融的产物。
•
综上所述,从艺术感知——直觉的印象,到体验——沉醉化的情感回味,
再到超越——实现形象对人格的陶冶与整合,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有序的鉴赏心理活动轨迹。这三个阶段是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三者共同构成了审美心理动态、复杂的完整过程,并推动着审美心理的进一步运动和变化。
思考题(第八讲)
•艺术品的形式要素有哪些?•结合具体的艺术样式,谈谈你对对称与平衡内涵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艺术样式,谈谈你对反复与渐变特征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艺术样式,谈谈调和与对比的关系。•结合具体的艺术样式,说一说比例与节奏的内在联系?•结合具体的艺术样式,谈谈你对统一与单纯内涵的理解?
思考题(第九讲)
•什么是艺术鉴赏?•艺术鉴赏的特点是什么?•艺术鉴赏对主体的能力有什么要求?
31
•艺术鉴赏的形象感知阶段有什么特点?•艺术鉴赏的沉醉化的情感体验阶段有
什么特点?
•艺术鉴赏的精神超越阶段有什么特点?
第十讲一、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历史源流
美育、艺术教育与当代社会
•
•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历史源流现在,国家与教会、法律与习俗都分裂开来,享受与劳动脱节,努力与报酬脱
节。永远束缚在整体中一个孤零零的断片上,人也就把自己变成一个断片了。耳朵里所听到的永远是由他推动的机器轮盘的那种单调乏味的嘈杂声,人就无法发展他生存的和谐,他不是把人性印刻到他的自然本性中去,而是把自己仅仅变成他的职业和科学知识的一种标志。——席勒《美育书简》
•二、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32
•
艺术教育的任务与目标在于:首先,普及艺术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素
养;其次,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次,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不仅具有提升社会成员个人艺术素养与审美观念的作用,同时
也含有更深层次的作用。
•首先,无论中外社会,艺术教育及其社会成员艺术素养的提高,不仅是社会个体
全面素养提高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条件。
•
其次,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在以人为本观
念的实施中,个人艺术素养的提高既是以人为本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
第三,艺术教育的普及与艺术素养的提高,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审美能力,而审
美能力的提高,是减少整个社会急功近利之风,使之向健康理性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
第四,艺术教育的普及与艺术素养的提高,可以带动和促进社会相关文化产业的
发展,从而为社会发展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就为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
第五,艺术素养的提高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而社会
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是理想社会赖以构建与存在的前提条件。思考题
•你如何理解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你认为美育与当代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谈一谈你所在的大学,有哪些具体的校园美育活动?
33
篇十:艺术品市场概论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周宪这样看艺术1.艺术从来就被看成是一种手工劳作,它和机械化流水线的成批生产的工业品截然不同2.艺术因为是艺术家个人手工制作的,所以,艺术作品的生产总是和特定的个体及其时空境况有特殊的联系。3.艺术作品应该是美的,应有足够打动人的美的形式和外观,尤其是造型艺术作品。4.艺术作品应该表达出作者的某种思想或者意图,这是我们据以评判艺术作品是否成功的一个要素。5.艺术这个概念最初的含义就是指某种技能或技巧。
对传统艺术的看法
传统艺术和现代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有着根本的不同,那就是传统艺术具有一种特殊“韵味”,亦即艺术作品生产的此时此地的独一无二性。比如红楼梦或者蒙娜丽莎,是特定时代的艺术家特殊视角中的特殊的世界。
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差异性
现代主义是一个新的艺术创作观念和表现语言体系。它否定了传统艺术原则,不认为艺术的主要目标是由对客观事物的模仿和共性理想美的显现相结合,而是强调艺术主要是主观创造的产物,是个性表现的产物。因此,它在画面面貌上表现为强烈的个性形式和表现性。因此,在现代派艺术家的作品中,以客观对象为原型的作品往往鲜明表现出了作者的艺术加工,如简化、变形、夸张、分解、组合等;而从主观意趣出发的作品,则更多地具有抽象构成、几何化处理等特点。现代主义的作品由于强调通过形式的创新性、“陌生化”来彰显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因而一般较少使用主题性、情节性题材去表现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容,而多是通过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静物、风景等来创造具有视觉特点的艺术形象。
杜尚的《喷泉》创新性体现在哪里
杜尚用便池制造了一次“艺术事件”,尽管那件著名的道具并不因此就具有了货真价实的艺术价值,但它的意义显然外在于它自身。杜尚的挑战的姿态、创新的观念,撼动了传统的艺术价值体系,我们历来天经地义的关于艺术的种种观念被打破,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到底是什么。论语中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美国的艾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
世界↓作品
艺术家欣赏者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辨,使人一目了然。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品本身。由于作品是人为的产品,所以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和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词来表示,我们却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宇宙。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
为什么说杜尚的喷泉质疑和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观念。有何启示。艺术史意义?
这样,“艺术”和“古董”得以区分开来,同时也和“技艺”区分开来了。它和生活平等交流,并直指人心,贯穿思想。艺术家们在尝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作为媒介来传递他们对于艺术提出质问的各种观念。这时候,艺术开始变得出乎预料和看起来难以捉摸。尽管你并不一定喜欢它,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艺术和你的生活越来越近了。
如同维特根斯坦将哲学引向了语言、生活的自由天地,杜尚将绘画引入艺术的自由之境:他的思想在于彻底叛离古希腊式的“技艺”思想,将艺术带入一个更真实也更广阔的境地:艺术不再是描画幻影,而是直面真正的物和人生;不再是用艺术表达永恒,而是取消一切永恒;不再是单纯地表达意义,而是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意义捉迷藏,质问意义有何意义!
关于艺术起源的各种学说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以及“模仿说”、“心灵表现说”等等。游戏说:又名“斯宾塞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早期人类的游戏活动。这一理论出现于18世纪,其相关理论家有康德、席勒和斯宾塞。原始人的游戏和后世的艺术有许多共同特征:闲暇性、无功利性、假定性、愉悦性。游戏说有一定道理,游戏和艺术确实有许多相通之处,尤其是符合“无功利性”这一艺术的本质性特征。艺术和游戏的不同之处:游戏通常只是消遣自娱,艺术却不仅仅是消遣闲暇。评价:艺术和游戏在深层次上终究不是一样的活动。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巫术活动。巫术说出现于20世纪。主要理论家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和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古代人试图和神秘力量沟通,希望由此控制自然或者通过祈求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产生了巫术活动。巫术活动需要绘画、雕刻、面具、歌舞等等都是艺术的雏形。巫术和艺术最大的差别是功利性和非功利性。模仿说认为艺术出自人类模仿外物(自然或人生)的本能。主要理论家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模仿说重视艺术和现实关系,而忽略了艺术家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体现出某种局限性。
艺术的他律性和自律性
艺术从来不会在真空中发展,总要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甚至是非常强力的推动或者制约。影想艺术发展的社会动力主要有经济、政治、宗教、道德等等。经济发展常常决定着许多社会元素的变动,但对于精神创作活动——艺术来说,经济的决定作用并不明显。艺术发展和经济发展常常不是同步关系,艺术发展有时快有时慢,甚至有时和经济生产呈反方向发展。这主要是因为艺术是上层建筑中的最远离经济基础的文化活动,独立性较强,经济的发展要经过政治、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很多中介环节才能影响到艺术生产。总的来看,现代社会中经济对艺术的影响比古典时代要大,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商业发达,市场通过消费需求、流通方式等引导或左右了不少艺术家,促使他们根据手中的需要去创作畅销作品。但艺术的创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要依赖艺术家的审美体验、灵感、想象力等,因此艺术不会完全被经济、市场制约。宗教和艺术的关系宗教对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在政教合一的年代或国家。总的来看宗教在艺术的开端时代对文艺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大,那时艺术和原始巫术、原始宗教尚混茫未分,宗教故事中蕴含的种种奇幻的形象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大量的题材。在宗教势力强盛的时期(如西方中世纪、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集团往往也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他们以自身强力的政治和经济力量组织大规模的艺术创作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如达芬奇壁画、云冈石窟雕塑等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但宗教在近现代更多时候则对艺术起阻碍作用,如限制艺术的题材,遏制艺术家的思想自由,影响了艺术的健康、自由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宗教在人类文化中的影响越来越弱。随着宗教的没落,现代教育家蔡元培等人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即以艺术继承宗教的超越性追求,为人们寻求生存意义提供启示,展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道德对艺术发展的影响道德对艺术的发展影响也很大,尤其在古典时代。如西方哲学家柏拉图主张艺术表现真善美,中国古代艺术家以“文以载道”为使命。在多数时候,当一个社会先进的伦理观念、道德准
篇十一:艺术品市场概论
当代艺术市场现状探析2200字摘要:目前,中国的艺术市场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当代艺术的兴起和繁荣,加速了中国当代艺术生态链的整体发展,从而催生了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经纪人、收藏家和公众等共生的艺术生态链。作为当代艺术一个环节的艺术市场在推动艺术发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因为在中国起步较晚,目前没有真正成形,还存在在着自身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艺术市场现状探析
艺术市场一般指艺术品买卖的场所和领域,艺术品进入市场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历史进程而发生的,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当它在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时,它所带来的社会变化是非常深刻的。这时,艺术品开始不可避免的进入市场。
艺术的生命是通过流通实现的,“秘不示人”的艺术品是僵死的东西,缺乏真正的活力,因而生命也不能长久。流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化式流通,也就是交流。非赢利目的的艺术展览、艺术陈列和艺术沙龙等就属于这一种。另一种是商业式流通,即通过买卖造成艺术品占有权的转移,从而达到艺术品传播的目的。具体来说,艺术市场的本质特征就是交换、调节和竞争。
现代社会艺术市场在展现与推动艺术发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起作用的社会里,艺术市场是使艺术品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重要普遍的方式。通过经济方式的交换,艺术品的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可以现实的发挥出来。艺术市场使艺术受众的范围扩大,它使更多的人可能得到艺术品,获取享受艺术、欣赏艺术的机会,打破了艺术为少数人服务的局面,占有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权利。艺术市场使艺术变得更加丰富,更有活力,市场杠杆的作用,促进艺术品种类、风格的多样化,以适应市场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艺术市场从经济、商业的角度检验、确证艺术家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推动艺术家的创作。另外,艺术市场使艺术家增加了向社会亮相的机会,对于艺术展览、学术性展览等非商业化方式具有一种补偿机制。
艺术市场一方面扩大了社会各界与艺术的联系,使人们对艺术发生了更深的兴趣,另一方面,它又拉开了艺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引起了艺术创造的客观化。也就是说艺术市场天然的具有两重性,它的正面效应是艺术受众范围的扩大,依据金钱的条件,新的渴慕者就可以经常的拥有艺术品,把艺术从神圣的殿堂拉向了世俗人间。它的负面效应是它制约了艺术创作和艺术消费,并且常常是不正确、不公平的对待艺术品审美价值。艺术市场的买卖很多时候把艺术品当成了只具有交换价值的东西,艺术品的本质属性、根本属性,即艺术作品满足人们特殊精神需要的那种属性,在市场交换中不一定处在它应有的决定性地位上,而是取决于特定艺术家、艺术风格或种类在艺术市场上的经济价值。
总的来说艺术市场在中国还不成熟,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还没有做到相互配套、协调动作。此外,不仅不少艺术消费者的市场知识和市场观念尚不明确、健全,而且许多艺术品生产者对艺术品商业价值,经济内涵的认识和态度也还不明朗、不够正确,尤其是艺术品经营者们,出版商、画廊经理、艺术经纪人等他们整体素质和作为这一行业从业人员应有的总体水平和素质都还不如人意。艺术市场存在一些无序状态,艺术品和原创作品不分,随意定价,假货泛滥,人为哄抬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我们既要遵照国际艺术市场的基本规则,又要从中国现实以及当代艺术品的现状出发,否则难以真正健全和发展中国的艺术市场。
首先,应从宏观上规范艺术市场,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加强鉴赏力度,确立具有鉴定权的机构,改变艺术市场混乱的局面。艺术家也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对消费者负责,主动净化艺术市场。鉴赏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鉴赏艺术,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艺术市场步入有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其次,建立适合中国发展的艺术经纪人制度。近年来艺术市场持续火热,但是,专业化、规范化的艺术经纪人却十分稀缺,致使很多优秀人才和作品无人问津。这种艺术市场不健全、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就产生了对艺术经纪人的巨大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经纪和社会法制建设的发展,艺术管理和经纪必然走向专业化。
再次,注重全民的艺术素质的培养,在高校里开展艺术鉴赏课程,逐渐培养全民的艺术修养水平。
今天的艺术市场已不仅仅是一个提供创作者基本的生活和创作条件的途径,而更多地是充当了一个遴选者、评判者的角色,进入市场,就要遵循市场的规则,市场越强大,对艺术创作的制约力便越强。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国艺术市场在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下,必将成为快速发展的朝阳行业。“艺术品如同阳光、空气和水,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需要”,让我们共同期待艺术市场的繁荣和兴盛更快更好的到来。
参考文献:[1]李万康,艺术市场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2]刘玉,文化市场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8[3]大运河,中国油画拍卖情报,厦门,鹭江出版社,2006-8(责任:罗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