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教师思想动态调研报告【完整版】

时间:2023-11-14 09:44: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对教师思想动态调研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关于对教师思想动态调研报告【完整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国家长远发展的高站位上,《建议》再一次明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 全面推进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要求,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的要求。全面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要抓紧抓实师德师风建设第一标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推动师德养成,这关系到教育覆盖面、教育维度和教育时效的问题。通过面向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对象——— 教师开展动态、科学、全面、聚焦的调查研究,能加强对高校教师思想动态的研判。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都明确了高层次人才、海外归国教师、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点人群,应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工作针对性。对这些重点教师群体的状况开展深入调查与研究,才能找到“痛点” “对症下药”,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效率。

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本身即是一种教育行为。教育活动应以“教育事实”为基础,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以服务于教育实践。这是教师思想动态调研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具有指向意义的理论依据。通过把握教师的思想动态,深刻剖析高校教师不同群体的态度观念、行为特征和价值诉求,对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阐明教师思想动态调研的应循原则,以对某高校教师开展的群体性调动态现状, 为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群体性策略提出建议。

一、教师思想动态调研的应循原则

教师思想动态调研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决策支撑,同时也是开展师德教育与研究的载体之一。以教师为特定群体的调研,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并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下进行。

(一)融合新时代要求的内容涵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他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旨归,提出“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大先生”等一系列期望要求。在此精神指导下,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从《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皆要求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第一标准”的要求从制度设计到具体落实层面得以全面贯彻。作为了解教师现状、引导思想走向的基础性、常态化工作, 思想动态调研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在内容涵盖上充分体现时代特征,从而增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因而,在思想动态调研中应融合新时代师德要求的内涵要义,严格落实“第一标准”,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关注高校教师的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通过调研指导工作实践、助推思想引领。

(二)以隐私性为前提的适度公开

与一般调查相比,针对思想动态的调查具有特殊性,相对智力、能力、知识,态度、观念、取向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受访者可能出于自我保护不愿明确表态,从而影响调查研究的效度。因此,在开展调查研究之前,应与受访教师间建立信任关系,并承诺保护教师个人隐私。一方面,明确调查结果运用的适度范围能保障个人信息的隐私安全
另一方面,通过合理依据来强调提供准确且完整答案的优先性。客观、全面地了解教师群体的思想状况是为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提供现实依据。遵循以隐私性为前提的适度公开原则,是为了达到确保精准度的科学性与结果可运用的实用性两者之间的平衡。

(三)兼顾群体差异性的指标分类

“一刀切”式的思想动态调研往往难以反映事实与问题的全面性。高校教师群体中的高层次人才、海外归国教师、青年教师、高年资教师等群体,在学校人才队伍体系中承担的角色不同,在思想政治素养上也存在差异。传统调研因在调研中难以兼顾群体差异,通常会采用个别访谈、群体座谈等方式以作补充。本次调研采用多种调研方式,力求在全过程纵向评价、全要素横向评价中, 从问题设计、答案选择、测量维度、分析方法上,统筹把握群体特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四)评估主客观状态的科学分析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教师 思想动态 关于对教师思想动态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