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交流材料

时间:2023-11-20 13:11: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交流材料,供大家参考。

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社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重大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现代社区建设全过程,以基层治理提升年专项行动为抓手,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社区样本,着力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奋力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突出统领统合,构建一体贯通治理架构

  组织体系是基层治理的“骨架子”。**坚持党建引领现代社区建设,系统构建权责明晰、功能合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现代社区建设始终。

  一是“四张清单”带全局。现代社区建设涉及城乡发展、服务、治理、党建等方方面面,必须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实践中,**坚持发挥党组织思全局、谋大事、抓改革、促发展的统领作用,建立由书记担任组长的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以党建力量整合要素资源、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机制重塑,建立现代社区建设重要指标、重要政策、重大改革、重点攻坚项目“四张清单”,推动“八大改革”“十二大行动”,形成了12家牵头单位、40个参与部门通力协作的生动局面,推动凝聚抓现代社区促基层治理的最大合力。

  二是“四级联动”强主轴。基层治理是一场整体战,一级连着一级、一环扣着一环,必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和工作体系。**坚持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书记齐上阵,建立四级党组织书记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领办项目制度,市委书记带头动员部署、调研指导、批示督办,带动区、街道、社区书记把抓好现代社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从严督查考核,建立“三晒三评”责任落实机制,不定期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实地督查,建立末位约谈制度,督促整改提升,把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压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

  三是“四类齐抓”优管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社区呈现的形态千差万别,遇到的问题各有不同,更加需要分类管理、精准施策,把握共性又突出个性,避免一个方子治百病。**以市委名义出台深化城乡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按照类型将全市2869个城乡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产业社区、国际社区4大类7小类。对城市社区,重点在统筹资源、提升服务上下功夫;
对农村社区,重点在优化环境、推进转制上下功夫;
对产业社区,重点在园区统领、家庭与企业互动上下功夫;
对国际社区,重点在强化引导、共建共融上下功夫。

  二、突出重塑重构,挺起街道社区治理龙头

  加强党对现代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是要抓住镇街村社党组织这一主轴,主轴有强大的驱动力,各方才有高效的执行力,才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党旗一挥、一呼百应的统筹力。

  一是“上统下分”让镇街部门既有权责又有合力。聚焦挺起镇街这个龙头,统筹推进大部制改革、“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等重点改革举措,按照“1+4+X”模式调整优化街道内设机构,全市156个街道(镇乡)的机构数量由1583个精简为969个。推进75%以上的执法力量下沉街道,建立基层编制周转制度,打破基层干部身份界限,推行街道(镇乡)行政人员与事业人员统筹使用、街道(镇乡)与部门派驻机构人员编制统筹使用,赋予街道更大资源统筹权、综合管理权、应急处置权,让看得见和管得着汇聚在一起,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五定改革”让社区治理既有章法又有活力。聚焦破解社区分类不精细、权责不对等、组织不严密、力量不均衡、保障不充分等“五不”问题,首创社区“五定”体制改革,对全市711个城市社区和2158个农村社区实施编码赋分,划定一般、较大、特大3类城乡社区,科学核定功能职责、分配任务资源、安排员额力量。研究制定城市社区4大类97项、农村社区5大类105项的“基本功能+N项特色功能”清单,严格落实下沉事项联席会审制度,做到“清单之外无事项”。特别注重对6000户以上、人户分离占比高、治理难度大的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的精细化管理,采取拆分过大社区、优先配强力量、细化网格设置、开发数字应用等方式,形成见微知著、以小破大的工作格局。

  三是“网格智治”让基层治理既有温度又有战力。聚焦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网格过大、负荷超载等问题,持续优化网格设置,重新定义网格职能,全市设立1.26万个网格、5.71万个微网格,落实政治引领、矛盾化解、风险排查等8项网格职能,健全日常巡查走访机制,遭遇突发事件快速响应,确保工作无死角、管控无遗漏。建立网格党组织,由书记兼任网格长,每个网格均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一名兼职网格员、一名网格指导员,整合基层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工作力量,形成“1+3+N”网格团队,确保平时看得见、战时豁得出。

  三、突出联建联动,打造多元融合治理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就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联建联动,更好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聚力形成党群同心、全民同行的新气象。

  一是党建联建引导基层组织同向发力。抓党建、强社区,不是党组织单兵突进的“月明星稀”,而是党建统领各方并进的“月朗星灿”。**制定出台党建联建“二十条指引”,在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不改变原有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功能形态前提下,推出龙头带动型、社区共建型、项目牵引型等“7+N”种类型联建模式,推进组织化联结、制度化运行、实体化支撑、项目化履职、品质化管理,着力把每个联建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工作中,特别重视实质作用发挥,通过规划联定、项目联促、服务联享、治理联动,链接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企业,推动联建单位联在一起、干在一起。

  二是“众家治社”引导自治组织协同用力。党建引领不是简单维持秩序,而是党组织领导下做到大家事情大家办,激发共治的原动力。**坚持把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在建立健全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众参与上大做文章,深化拓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亮明身份、编入网格,常态化开展“走亲、解忧、问效到一线”活动,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率超过95%。全面推行“物居业”三方联动治理模式,建立健全“村民说事”“圆桌夜谈”“小板凳工作法”等协商议事机制,推动实现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带头干、抢着干。

  三是“五社联动”引导社会组织一起出力。社区工作重千斤,社会组织挑八百。**坚持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完善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组织孵化机制,建好用好社会组织学院和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向非公企业“筹民资”、向社会组织“筹服务”、向社会公众“筹爱心”,引导社会组织成为党的左膀右臂,增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实效。

  四、突出提标提能,夯实现代社区治理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聚焦现代社区建设薄弱环节,坚持政策向基层倾斜、编制向基层下沉,不断强化基层治理的人财物技保障。

  一是“千人招聘”建强骨干队伍。加快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核心是人,必须组建一支稳定的专业力量来承担治理任务。**紧盯强社区、促就业两大目标,大力实施“千人大招聘、万员驻社区”行动,2022年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2434人(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682人),招聘总数是2021年的3.6倍,实现每万常住人口18人配置标准。探索专职社工薪酬待遇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挂钩机制,建立全周期培养发展体系,每年拿出15%比例的街道(镇乡)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名额面向优秀社工招录,让社工岗位有干头、有看头、有奔头。

  二是“数字赋能”助力精准管理。数字化改革是现代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开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钥匙”。**贯通市、县、乡三级数据通道,打通50多个市直部门数据壁垒,全要素归集至**城市大脑,迭代升级县级社会治理中心、镇街“基层治理四平台”和村社“智管家”应用,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视频指挥全覆盖。

  三是“五级矩阵”提升服务效能。党群服务中心是城乡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实体支撑,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现代社区建设的“栽树工程”来抓,积极开展5A争创行动,打造五级党群服务矩阵,推动形成覆盖城乡、上下联动、功能集成的“15分钟党群服务圈”。把党建、治理、服务等功能整合进党群服务中心,集约利用区域资源,组团开展专业服务,打造融党建服务、公共服务、市场服务于一体的社区“邻里中心”,点亮提升城乡品质、服务基层群众的“红色灯塔”。

推荐访问:体系建设 城乡 治理 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