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艺术设计的表现特征是3篇

时间:2022-11-08 10:10:03 来源:网友投稿

新形势下艺术设计的表现特征是3篇新形势下艺术设计的表现特征是  艺术设计的特征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设计的种类、材料、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除了能满足最初的功能性需求,设计产品也开始有了更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形势下艺术设计的表现特征是3篇,供大家参考。

新形势下艺术设计的表现特征是3篇

篇一:新形势下艺术设计的表现特征是

  艺术设计的特征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设计的种类、材料、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除了能满足最初的功能性需求,设计产品也开始有了更高层次的设计追求。长久以来,对艺术设计的定义有着许多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来自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定义赋予了艺术设计多元性的特质,同时又使艺术实际学科具有实践性、体验性和实验性的特征。使原本的实用性、科技性、艺术性、经济性、文化性、时代性等特征更加充分,完整。关键词:科技性;艺术性;经济性;文化性;实践性一、艺术设计的科技性:设计与科技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无论在设计的初始期,还是在当今设计的高速发展期,在纷繁复杂的设计产品中,始终包含着科技的成分。尤其在现代设计史上,新的科技因素融人到设计活动中,可以带来整个设计行业的革命。试想没有电梯的发明,怎么能有各式摩天大楼的相关设计?没有电子科技的进步,数字化设计又何从发展?19世纪中叶,欧洲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这场始于18世纪60-80年代的工业革命,宣告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时代开始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而设计活动在此背景下,紧跟着科技发展的前进步伐,凸显了其重要的时代性。

  (一)科技进步——设计的基础保障:从古至今,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会为设计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人类设计活动提供了物质材料、规律原理、方法技巧等多方面的帮助。(二)科技人才——设计的重要部分:这里提及的科技人才,主要是指具有科技应用能力或相关思维模式的设计人才。设计师不仅要有独特的设计视角,也应该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同时对科技发展现状保持敏锐的感知能力。很多具有科技应用能力的设计师是为了缔造人类设计历史而存在的,一次完美的设计抵得上一次卓越的发明。由于他们的存在,使很多曾为极少数人服务的高端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三)科技创新——设计的动力源泉: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会为各领域相关的设计活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而设计活动的生命力就体现在科技创新所提供的巨大能量场中。设计师在设计活动中不断尝试,促进了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设计师不断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思想,为设计活动提供了灵活的设计方法。而创新性,也为设计发展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标准。设计要长足发展,必须要不断创新,不断吸取新鲜血液。二、艺术设计的艺术性:众所周知,设计不同于纯艺术。前者的社会实用性很强,后者则更注重非功利性。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设计活动中包含着艺术性的特点。技术与艺术的发展具有同源性,在人类早期的设计活动中,往往是技、艺结合的。《庄子·天地篇》中记载:“能有所艺者,技也。”技艺一词中包括工匠的技能和艺术活动的技巧两层含义,而技、艺又是相通的。回顾人类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是设计与艺术有着漫长的交融期,艺术与设计的产生都与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人们为设计或艺术做定义时,可以发现两者有着相似的发生期,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带动了设计与艺术的共同进步。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并经过界定划分之后,艺术与设计各自有了相对明确的概念和范畴,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始终没有完全断开过。具体而言,设计与艺术一样受到审美规律、审

  美创造、审美接受等方面的影响,很多作品中也或多或少体现了设计者艺术化表达的倾向。在漫长的设计历史中,很多设计师也是其所处时代的艺术家。他们在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领域中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设计的历史中,艺术的身影始终没有远离过。

  (一)创造的主体——艺术家与设计师

  1、双重身份2、双重责任(二)艺术的眼光——设计与艺术表达

  1、艺术与设计的品质2、艺术审美规律的遵从(三)艺术的掌控——设计与艺术思维:设计产品的艺术性还表现在对艺术思

  维的利用上,设计者善于运用艺术思维进行设计规划,并始终把艺术表现作为重要的观照层面。对艺术思维的借鉴,用艺术思维方式进行设计,这也是设计活动中的重要方面。艺术思维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维形式,它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形式。无论是艺术的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设计者都能巧妙地运用到设计过程中,很多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从设计师构思之初,就被深深地烙上了艺术的印记。即便是在提倡“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设计时代,也依然能看到很多设计师为了追求艺术审美性从思维模式上所做出的种种努

  力。

  1、设计与艺术形象思维2、设计与艺术抽象思维3、设计与灵感三、艺术设计的经济性:设计与经济紧密联系,不仅表现在经济影响设计,同时也表现在设计影响经济。经济发展可以保证设计活动的顺利进行,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这些都是设计活动的重要保证因素。设计活动无法脱离经济因素而存在,经济发展可以促进设计材料的充足、设计内容的丰富、设计手法的多样。另一方面,相关的设计活动也可以促进一个企业(早期的制作作坊)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经济进步。因此,设计与经济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经济利益与设计目的

  1、经济与设计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领域逐渐扩大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合理的设计活动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经济效益。从一定角度上讲,经济发展状况也制约着设计活动的进行。规范的市场、有序的竞争可以促进设计活动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限制设计活动的顺利开展。2、设计与经济的效益:设计活动是人类的造物活动,它能创造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产品的设计是企业经济效益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设计创意,可以给产品销售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在古代设计中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不明显,设计活动所能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显现得不是特别充分。但即便如此,人们也可以发现,任何一项精心的设计都能带来不小的经济收益。如何做到降低生产成本,使用最少的材料投入,减少人力、物力,却能获得更多经济回报,这是商品经营者需要考虑的,同时也是设计者要注意的重要方面。

  (二)商品属性与设计发展:从器物到设计,当我们将设计产品当作商品在市场中进行买卖流通时,其经济性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在手工业时期设计产品可以给设计者带来经济利益,前提是设计的产品能被受众认可并购买。在工业社

  会,设计能为企业、社会、国家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效益。很多时候,在产品的设计上付出一定的资金投入,可以对整个产品价值的提升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1、消费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对于设计产品的“经济性”的考虑都是设计师必须面对的重要因素。这里所说的“经济性”首先表现在产品的实用性、功能性上。设计产品不同于纯粹的艺术品,它应该满足人们在某些方面的实际需求。任何经过精心设计的产品,都应有其实用性,满足人们的具体实用要求。例如建筑设计作品首先要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能遮风挡雨、躲避猛兽。无论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还是简陋的农舍,其本质的实用性、功能性都是一致的。消费者在接受设计作品时对其进行优劣评判,首先是考虑到产品是否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正如列宁对玻璃杯实用功能的阐释那样,当我们将玻璃杯当作“饮用工具”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知道它的形状是否是圆桶形,它是不是真正用玻璃制成的,……重要的是底上不要存裂缝,在使用这个杯子时不要伤了嘴唇,等等”。产品的使用者首先关心的是杯子作为“饮用工具”时的实用性、功能性。2、品牌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往往是先从对商品的认识开始的,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是确定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地位的有效途径,很多时候,品牌已成为人们选择商品的重要依据。事实上,品牌是企业或品牌主体(包括城市、个人等)的一种铭牌,它的存在使企业产品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因为人们对品牌的偏好大部分是从视觉中获得的,所以树立良好的品牌视觉形象是十分必要的,在品牌的作用下,经营者(主体)和消费者(受众)彼此的心灵被刻上烙印。当然,烙印或深或浅,或美好或缺憾,如何把握就在于该品牌的影响力、竞争力的强弱。3、时代性:设计活动的商品属性还体现在设计产品与时代发展的紧密相连,设计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息息相关,设计产品常常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优秀的设计产品离不开设计者对时代发展的敏锐感知力,因此从一开始设计的时代性就被根植在设计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中。四、艺术设计的文化性(一)设计与文化:文化因素的融入使设计可以更深刻表达出设计作品的深层含义,同时也展现出设计作品多层次的精神内涵。另外,设计作品需要面对受众的品评,在一定意义上设计作品体现了设计者的审美倾向。受众在接受作品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设的审美见解。因此,设计作品也具有审美文化传播的责任导向作用。1、文化符号:设计的深刻表达:设计者对设计产品的定位,往往会体现出其将自身所积累的丰富文化经验在器物设计过程中进行的对应与诠释。

  (1)造型文化:任何设计产品的造型,都包含着设计者、制作者具体而明确的产品定位。在早期手工业时期,产品的设计造型中便融入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设计产品的造型已经成为一个时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象征,从设计作品的造型符号中,文化的信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2)装饰文化: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装饰在设计活动中有着要的地位。人们逐渐开始对日常生活用品或生存环境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并试图使装饰对象更具艺术感染性。因此,装饰成为一种反映文化的设计符

  号与重要载体。经过装饰,设计作品审美效果更加突出,艺术价值也提高了。古典装饰中,很多纹饰都体现了不同历史文化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文化倾向。如我国新石器时期的很多彩陶装饰纹样由具体的动物、植物

  形象衍生出抽象的几何符号纹饰,这是人类把对自然的再现与模仿转化成抽象化、符号化的表达。几经千年的演变,时至今日,再来审视这些彩陶器具上的纹饰,依然可以体会出其背后所蕴含的那些深刻丰富又不失神秘的文化内涵。

  (3)色彩文化:色彩,也是设计文化性的一种展示。就物理学而言,色彩本身不带有快感性。然而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在天然的色彩环境中认识、使用色彩,并开始研究、调和、开发色彩,色彩逐渐被赋予审美、心理、文化等各种意义。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不同的色彩,成为诠释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在设计作品的色彩背后,充满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地域、民族、宗教等众多因素都会影响设计过程中人们对色彩

  的运用。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设计者对色彩的认识有所差异。在很多设计领域中,色彩的渲染成为设计语言的一部分,服饰、建筑、产品等设计领域均离不开设计者对色彩的感受与展示。色彩已经成为人类特有的

  社会文化现象,丰富着设计活动,也使设计对象更加完善。2、文化内涵:设计的精神内核

  (1)文化信息的传递:设计作品中往往会将一些文化信息传递出来,种种风土人情、生产力关系、经济状况通过设计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

  (2)文化要素的重组:在设计活动中,文化信息在被传递的同时也在被重组。不同设计领域可以尝试使各种文化要素彼此调和、相互吸收、融

  会贯通。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很多设计师尝试在设计活动中将文化要素进行重组,以使设计产品能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同。在文化要素重组的过程中,既能传承民族精髓,又能实现融合世界的丰富多样的设计理念。文化要素的重组,有利于设计产品适应全球化市场在单一的设计领域中,僵化和惰性影响着设计活动自身的发展,融合、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同一领域,甚至是借鉴相关不同领域的文化要素,可以给原来的设计领域带来新鲜的血液,为设计活动的利进行另辟蹊径。3、文化引导:设计的责任导向:人们对审美和艺术有着不同程度的追求,设计作品不仅能体现出设计者对社会文化的理解感悟,也能对接受者产生文化引导的作用。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对设计作品精神层面的消费也逐渐显现出来。

  (1)精神的消费:设计作品在对消费者文化引导的层面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不断进步,设计与文化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设计作品不仅在生产、生活等物质层面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即实现设计

  作品的功能性),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们实现自我确达的精神消

  费品。

  (2)社会的体察: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生理、安全是较低层次的需

  求,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早期社会,对设计产品的需求多集中在这

  个层面社交、尊重是较高层次的需求,最终获得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高层次的需求越来越明显。针对

  不同设计产品,人们的需求会有所不同,设计产品往往需要面对形形色

  色的接受者,而文化性是设计作品贴近受众内心需求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不同于自然的人性存在,文化使人在自然存在的基础上变为一个社会性存在,一个类的存在”。作为类的存在,人总是存在于一种文化环境中,并努力营造文化氛围、传承文化精髓。设计产品对文化的体察,同时也是对社会的体察。所以,设计产品应该时刻关注着社会的需求,包括低层次与高层次的各种需求。(二)案例分析1、流水别墅:流水别墅是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F·L·赖特设计。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用现代的造型手法,很好的营造的古典静谧的意境。是贝聿铭对于苏州古典园林现代版的诠释。3、北京奥运会会徽:会徽为一个小巧篆书“京”字图案,形似一个奔跑冲刺的运动员,又如一个载舞之人欢迎奥运会的召开;既代表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同时又极富中国东方的神韵。4、上海世博会会: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人合臂相拥,可抽象为“你、我、他”的广义人类,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5、BattyBlue洗手盆:除去水龙头的BettyBlue,确确实实是一张简单的桌子,但安上水龙头之后,它既是洗涤盆,也是一张桌子。我们不会看到传统的洗面盆及去水口,但若细心留意,以釉钢完成的平面便是洗涤处,用过的水会从桌子的四边流走。更特别之处,我们是不会看到隔器,因其去水渠已经巧妙地藏在支撑脚内,令整个设计更加完美。6、木猴:这款木头小猴可以说是将木製玩具发挥到极致的设计品,可以摆出各种不同可爱的姿势,可站可坐、还可倒掛在树上、吊单槓等,随你的想像来摆设。采用柚木与林巴欖仁(Limba),在丹麦由技术高超的木匠手工製作,可爱的造型加上灵活的肢体变化,在丹麦人心中是知名度最高的「宠物」之一,无论我们拿来当摆饰或是纯粹把玩,都可以感受到它的魔力。五、艺术设计的实践性艺术设计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理论与实践是同时存在的。我们把学术界的看法称为理论或者原理,这些理论是具有实践性的。例如,大一新生就经常会问什么是艺术设计,对他们而言“艺术设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教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会阐述很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设计的概念,这些概念让学生更加迷惑。学生们就会自己找寻方法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获得新知识,这种以解决某个问题为目的的学习也就是实践性学习。艺术设计课程具有的实践性首先体现在实践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从第一门课程的开设到最后毕业论文的完成,学生们都在不断地实践着。

  

  

篇二:新形势下艺术设计的表现特征是

  新形势下民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及发展

  作者:焦子云来源:《大经贸》2019年第7期

  焦子云

  【摘要】民艺是民间文化的灵魂,特色鲜明、风格独特,技艺独到精湛,内涵寓意美好。在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民艺面临着如何继续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民艺和现代设计的融合和发展模式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研究,分析总结出民艺与现代设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新形式。

  【关键词】民艺传承现代设计融合与创新

  一、民艺在现代设计中活跃长存的原因

  1、民艺来源于民间,是民间文化的灵魂。其形形色色的种类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是民艺体系中最显著的特色。民艺是一种祖辈传承下来的质朴的设计形式,这种直率、真实、健康的物性曾在某个阶段最大程度的满足了人们各个方面的使用需求。而设计在现代工业浪潮的猛烈撞击下,人们的物欲被机械大生产带来的便宜、易购的产品满足后,开始出现了新的供需矛盾。新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现阶段设计水平整体低下的矛盾。出现了这一矛盾使得人们意识到自身对物质的需求从来就不能仅限于物质本身,一件产品一旦只有物质方面的时代阶段性特色,那么当这阵风潮吹过,留下的是被浪费的物质资源和被丢弃的只有物象的产品。

  2、传统民艺特色鲜明、风格独特。民艺大多产生于生产或生活过程中,具有健康、灵动的美感。多使用丰富的色彩来展现劳动人民的活泼和积极。形式古朴有韵味,造型简单实用。民艺是自然的器具之美,满足器物的基本功能并点缀着匠心独运的艺术形式。不繁杂、不花哨,与青山绿水、乡野村舍完美而和谐的统一。

  3、技艺独到精湛,内涵寓意美好。民艺其自身保留着人类最为美好的朴质情感,它是在人们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生活真谛,再结合民艺造型及形式的亲民化,手工制作注入的时间和精力,更是成为一种远远超乎于物象的存在。民艺被祖祖孙孙代代相传,更多传承的是传授过程中相处的岁月与时光,传承的是这份人与人之间美好的过往。你会发现,商场购买的千元品牌服装在你心底的价值和含义远不抵母亲在你年幼时亲手为你缝制的小布兜。民艺之所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就是因为这是一代一代岁月的迁徙痕迹,蕴藏着人类心底最柔软的情感。关怀和爱的注入使民艺成为真正能够满足人们内在需求的产品。

  二、民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危机问题

  1、民艺的传承方式与现代科技发展的脱节。民艺因为其生产力滞后的原因,技艺大多属于手工艺口耳相传的传承,传承的形式要求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本的特色和技法。这种传承方式遇到现代工业的冲击后被人们一时遗忘于荒野之际。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迅速,带来的经济商业化竞争日益激烈。而传统民艺的工艺、形式与现代科技的落差则造成了其严重的脱节掉队。久而久之,鲜有人知,如同濒危动物面临灭绝,传统民艺的现状也岌岌可危。

  2、民艺缺乏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的方式。早期民艺作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曾被刚进入经济时代,挖掘商机的经商者看中,但是由于其缺乏文化保护的情怀和自身经营成本的限制,造成了民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方式过于粗糙、浅表和生硬。另一方面还破坏了民艺自身的地域保护特色,比如早期的旅游纪念品,不管去哪里都是同样的造型、同样的东西。

  3、民艺缺乏新的设计力量来重新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民艺一直传承于民间群众中,受到自身专业和能力的限制,发扬民艺的同时在民艺基础上创新的能人,少之又少,这也是造成民艺落后与现代社会的主要原因。民艺缺乏新的设计知识和方法的注入,缺乏新人才的精力投入。一颗即将枯死的老树唯有注入新鲜的水分。养料才能重新出芽,重新成长。

  三、民艺是现代设计的创意源泉

  民艺作为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主要是通过再生和再造两种形式。一是再生,就是将民艺的文化精神进行传承和发展,发扬民族情感设计,从民艺中汲取物质的文化和精神内涵,进行再创新。二是再造,即将民艺的物象特征特点进行新的物化,针对民艺中的传统符号、传统工艺、传统材料等再设计、再利用。

  1、经过民艺的创新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创造新的社会价值和产品价值。民艺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拥有多样化、多元化的产品设计前景。早期的国产动画片中,民艺就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葫芦兄弟》,布偶动画片《阿凡提》、《神笔马良》都是传承民艺和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经典作品。

  2、民艺丰富的情感内涵,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设计的内在需求。现代社会人们对设计除了物质需求还有内在的精神需求,就像吃食物能让人感觉幸福满足的是食物中的诚意和情感一样。设计的内在如同一个物象的精神和内涵,传达的是情感和微妙的人与物之间的直觉感应。只有那种难以言明的感受才能满足我们文明时代,人们对外在和内在的多层次需求。民艺就是这其中的关键,就像姥姥为自己的孙子缝制虎头帽、虎头鞋。妻子为自己的丈夫缝制利于安眠的蚕沙枕。器物之中注入都是满满的情感和爱。

  3、民艺促进现代设计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同时,传承并发展民艺精髓。民艺与现代设计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民艺给予现代设计新的灵感和创意,促使现代设计不断涌现满足人们内心需求的产品。同时现代设计也以新时代的方式传承和发展民艺。使民艺在新环境下吸收新力量、新养分茁壮发展。

  四、现代设计与民艺的融合与创新

  1、新政策带来的民艺发展新环境。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民族文化的创新融合,下达新政策帮扶民艺的传承和发展。在这样的新环境下,民艺有了国家和政策的支持,才有了走出乡村、走出城市、走向世界的道路和力量。我国政府近年来提倡传承民艺的人群自主创业,充分迎合当下科技和经济的东风,顺风发展。民艺迎来了百年不遇的新形势,在艺术和设计的领域中如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完善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系结构和脉络,发扬光大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

  2、新理论带来的民艺设计新活力。英国工业设计革命之后,我国设计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开始迅速发展,受到德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工业设计的影响,我国开始注重设计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大批出国学习交流的设计师回归祖国带来新的设计知识和设计方法。网络信息发展迅速,各国友好往来,交流频繁。国际领域的设计理论和知识带来了民艺再创新的源动力,能够借鉴各国不同民族民艺的发展和传承方式,给予我们多样化的启示和启发。

  

篇三:新形势下艺术设计的表现特征是

  浅谈新形势下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法与

  发展

  一、国内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法

  国内数字媒体制作手法仍然处在一个摸索借鉴的艰难转折期。依赖直接的计算机编程手段来实现,许多逼真的三维动画角色的设计、动态网页设计的Java语言、Xml数据库语言、Maya角色动画设计的Mel语言等都要运用到计算机编程。由此来看,目前的数字当然也可以利用“艺术家+程序员”强强合作的方式来实现。随着计算机高度智能化和程序员对自然语言的深入理解,未来的计算机说不定可像人造机器人、变形金刚一样在艺术家的指导下从事“自主开发”的艺术创作活动,那时,数字艺术手段将会实现质的飞跃。

  二、时下最流行的三种创作方法

  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交互式数字媒体艺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媒体艺术,构成了时下最基本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数字媒体艺术在操作方法、作品的内容形式、普及程度和影响面上均有所不同。

  (一)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是指用某一公式或算法

  这个公式或这个算法中带以不同的参数,来直接产生一个系列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此类作品的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主题比较抽象、图案赏心悦目,可在服装设计和工业品设计等领域大显身手。这种方法的使用者主要是一些对计算机编程语言较为熟悉,具备理工科背景的艺术家所采用的方法。分形艺术和非真实感绘画渲染是目前最有代表性的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分形(Fractal)”这一术语其实最初是源于数学范畴,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对于这个词,巴洛克的解释为不圆的珠子,分形指的是无规则、几何所不能描述的无规则的几何对象。比如,复杂的生命理解、流光溢彩的都市霓虹灯,与几何图形相比,显得如此不规则和支离破碎,这些极不规则的对象简单来说就是分形。分形艺术展现着无穷变

  化的抽象图案,蕴藏着宇宙的奥秘,可通过计算机编程产生,许多数学家、几何学家和艺术家沉迷其中。这些图案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有很大的价值(如说明宇宙的演化和生物有机体的特征),而且可以直接应用到服装、印染、喷绘和装饰设计中。

  (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借助软件来实现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已为创作活动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光电鼠标等外设工具,操作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艺术家借助这一界面和程序,进行更加专业化、更直接的应用。中国对3D很感兴趣,但是观望的居多,愿意真正大胆尝试的却不多,而整体技术经验也很欠缺。数字影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既要能熟练操作各种软件设备,又要能研发各种人物形象。

  (三)人工智能化的数字媒体艺术

  所谓智能化,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不借助人机界面控制,计算机可自行根据带有反馈功能的软件,自主完成视觉艺术的创作。计算机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不需要操作者给出提示或是不给任何提示,或编程人员加以部分操控计算机绘画过程,或不需要任何人工指令输入,完全是计算机的自主行为,是人工智能的产物。

  三、数字媒体的发展、应用发展方向和影响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发展方向

  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需要依靠新媒体的发展技术,需要将艺术本身的内容和技术水平进行有力的整合,以新型的数字化形式吸引受众,将人们从单一的被动接受到艺术品鉴赏的双向互动。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在文化产品输出上,艺术品将和数字化技术进行更加良好的融合,从数字图书到多媒体互动性报纸再到可以进行双向交流的网络视频游戏等等;在传播渠道上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将借助新的媒体技术进行再传播,同时在文化企业管理层面上也将出现更加深层次的改变,创新性技术将和媒体和艺术进行进一步融合以实现数字媒体的多元化经营。

  (二)数字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表现在:丰富了创作形态,扩展了内容表现空间,提高了创作效率

  二、数字媒体的发展性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数字媒体发展将会具有更多的层面,同时更加国际化。在充分结合本土化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求的发展,同时结合各种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和各种新型的载体,从而设计出更加有吸引力的艺术创意产品。专业方向主要面向CG行业。大家通常能够联想到的是类型动画、影视、视频类游戏创作和广告设计这几个主要方向。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成熟数字化媒体市场,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数字化媒体只是出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但是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广大的消费市场,以此推出具有本土化和雄厚文化底蕴的新型数字化媒体艺术品。

  三、结束语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的潘云鹤教授利用人工智能方法研究的计算机美术软件及自动创作的作品获得了国际计算机界和美术界的广泛好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CMU人工智能教授H.A.Simon认为该软件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计算机美术程序”。随着人类对于认知科学的进一步深入,加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数字媒体艺术必将在未来数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对于数字信息化媒体这种新型的载体来讲,媒体艺术的创造工作不仅是一种收获更是一种挑战,新型的媒体艺术创作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参与平台,艺术自此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杨白春学,而是跟日常使用的语言和其他载体一样成为了一种可以进行交流的新型文化传播方式。使用新型的数字化设备可以拍摄一张照片、录制一首歌曲或者转换一段视频,通过不断更新换代的新型技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这就使得艺术创作更加贴近群众,极大地增强了艺术品创作的社会性。与其说新型的媒体技术为未来的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不如说它为大众打开了一个可以参与艺术创作的窗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进行对历史的探寻和对未来的畅想,这将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助力。只有当艺术产品真正来源于生活和人民群

  众,才能使得艺术产品获得更多的受众,促进我国的现代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杨天明,薛立克.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美术大观,2007,03:96-97.

  [2]熊莎.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模式[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102-103.

  作者简介:

  朱容辰,男,(2000.09—),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推荐访问:新形势下艺术设计的表现特征是 艺术设计 新形势下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