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校长在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讲话(全文完整)

时间:2023-12-07 15:39: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校长在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讲话(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校长在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讲话(全文完整)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四年时光弹指一挥,毕业季如约而至,今天我们济济一堂,在此隆重举行*大学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同时还有*余名2022届毕业生跨越山河与母校重逢,我谨代表*大学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成长成才辛勤付出的各位老师和家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每一届毕业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这两届同学大学生活多半时间都在经历疫情,而你们顾全大局、勇于担当,克服困难、完成学业,你们非常了不起!你们在学校的这四年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经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经济社会版图,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历史性交汇,我们已身处“变化是唯一不变”的时空坐标,如何积极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浪潮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如何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永葆日新月异的生机和活力,我想这莫过于创新。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天,在你们即将背起行囊、扬帆远航的这一刻,或者在经历过一年的职场遇到了些许困惑,我想与你们分享几点关于创新的理念和方法,为你们的人生新征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我们要树立怎样的创新意识

首先,拥有打破常规的观念和思维,是创新的底层逻辑。很多时候人们从事某份工作、接受某项任务,往往总是强调此前是否“学过”,若没有学过就很犯怵。殊不知,在创新的维度上,知识并非最重要的,思路和胆识才是灵魂。我校**教授大学在清华大学学的是“工程热物理”,但来我校工作后跨界从事制冷研究,在“制冷与低温”专业搞的又是与生物相结合的“低温生物医学技术”。从组建我国第一个低温生物工程研究室,到研制大型低温生物显微镜填补国内空白,再将低温保存技术应用于医院临床,*老师突破了生命王国的一个个“冷门”。为了拓宽专业范围,*老师后来又把“冷冻”和“食品”结合起来搞起了“食品冷冻冷藏”,以此为“星星之火”点燃了此后我校“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燎原之势”。*老师正是在不同领域的“切换”,成就了从0到1的突破、从1到多的跨越。同学们走向社会面临的都是新课题、新任务、新要求,请你们无所畏惧地钻研与实干,养成不迷信已有知识和成果、不走寻常路的习惯和思维,在做中学,在做中创,坚信自己即使是在从未接触过的陌生领域,也能开辟出与众不同的新局面。

其次,做个“有心人”,时刻保持高度敏锐性。创新有时候就是窗户纸,一捅就破,但如果没有敏锐度,就很难捅破。今年3月*路校区校史馆开馆之际,我校校友**院士回到母校重温青葱岁月。*院士从我校前身国立高机毕业后分配到工厂工作,当时电表车间每日很重要的工作是制作漆包线圈,其中扁平的单层线圈因为形状不对称,只能工人手工绕,每15分钟才能绕一只,还要边绕边观察漆包线的密集度,稍有差池便要拆掉重绕。***由大学学的螺杆原理联想到,为什么不使用螺杆进动的方法来缠绕线圈呢?利用螺杆的转动,把漆包线靠在螺杆的螺纹牙上,螺杆转动时漆包线随之进动,线就紧密排列起来了;
至于漆包线排列均匀紧密的问题,只要选择适当的螺距和螺杆转动的速度就可以了。***发明的扁平线圈绕线车,把一个工人绕一个扁平线圈的时间缩短到了2分钟,生产效率提高了7.5倍。如果不是高度敏锐地捕捉到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工人劳动的需求,就不可能促成周学长的发明创造,因此,创新与否取决于我们是否有一双敏锐的善于发现的眼睛。

二、我们能有哪些创新的方法

法无定法、不一而足,创新的方法我总结了三种:

一是“需求驱动法”。以色列被称为“创新的国度”,他们认为“需求是创新之母”。创新往往就生长在需求的空白点上,发现需求、创造需求是一种关键的创新方法。比如,医用缝合针是手术缝合皮肤用的必备工具,进口手术缝合针价格每根超过100元,而国产同类产品在10元上下。然而,在国内临床上,医生大部分采用进口针,因为国产针存在易弯、易断等问题。一根针背后折射的正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的迫切需求,我校工程技术团队从这一需求出发,仅用了2个月就拿出解决方案,既破解了以往国产针强韧性差的问题,又使制作成本降到仅为进口针的一半,这个项目已经孵化成立了公司,正在走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之路。与手术缝合针一样,医院对临床工程技术的需求层出不穷,正是在需求驱动下,近年来学校推动医工携手立项了300多个项目,研发出手术高频电刀、超声切割止血刀、气道插管镜、一次性柔性冷冻消融针等一系列医工交叉创新成果。

二是“升级维度法”。一张纸上有两头面对面相向而立的驴,无论你用什么办法,都不可能使其同向而立,只因为它们是处在一个二维空间里;
但是,如果把一头驴从面上取下来,在三维空间中调转一下,再放回纸面上去,两头驴就同向而立了。同样的,在我们所处的三维空间里,你不能把左手套戴到右手上,也不能把右手套戴到左手上,不管你怎么扭来扭去,左手套永远是左手套,右手套永远是右手套;
但是,如果把一只右手套拿到四维空间去,用适当的方式旋转一下再放回来,它就会变成一只左手套。当我们卡在固有模式里,不妨升级维度,站上更高维的视角,你或许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豁然开朗,爱因斯坦不就是跳出三维、站上四维才创立“相对论”吗?在当前虚实融合的智能时代,若你在物理空间里无法求解,也可以增加一个虚拟空间的维度,让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为你插上创新之翼,帮你提高效率、打开脑洞。

三是“跨界融合法”。创新既有单个节点、某个局部的创新,又有网络化、集成式的创新,在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时代,后者越来越被强调,因而创新要善于借他山之石、他人之力,在沟通交流间迸发新点子,在突破界域后开辟新蓝海,在精诚合作中创造新价值。在大家眼里,机器人是不是都是钢筋铁骨的形象?但在我校机器智能研究院,有一款智能仿真人形机器人,它具有高度写实的皮肤和丰富的表情模拟能力,同时具备智能语音和眼神追踪交互功能,在沟通中,配合灵活的双臂手势,简直就是一个非常有亲和力的大活人。研究院携这款机器人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创作舞台剧,让机器人担任角色来表演,是不是标新立异、让人耳目一新呢?让我们满心期待一下这一“科艺融合”的创新之作吧。而我相信,你们若是能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去打破学科与学科、领域与领域、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界限,定能催化诸如科艺融合这样的“化学反应”,走进另一重无人之境。

三、我们需要怎样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我们身处“两个大局”,应对复杂形势与风险挑战,国家尤其需要一支实现民族自立自强、增进人民福祉的创新主力军,特别要在颠覆性创新、原创性创新中,开辟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艾连中教授团队自2017年开始对接云南玉溪,以科技创新赋能当地土特产酸角,将原本只卖0.2元一斤的酸角原料加工成罗望子多糖等食品添加剂,价格可以提升到500至600元一公斤,并打造了完整的国际化产业链,使得云南大山资源转化成了可持续发展产业。同学们是扛起祖国建设大任、最具创新活力的新时代青年,更应心怀国之大者、树立坚定强国志,扎根中国大地、涵养赤诚家国情,把你们的专业所学与聪明才智应用于制造强国、乡村振兴、生命健康、国家安全、数智转型等重大战略领域,为国之大计、民之所需创新创造,解决真问题,产出真成果。

同学们,“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进位争先、寻求突破的根本在于创新。创新意味着对原有认知和实践的改写甚至颠覆,是一项充满未知和挑战的艰苦活动,常常需要坐冷板凳,经历无数次失败与挫折,最终还未必一定成功。当你们走出校园身处浮华喧嚣的世界,我希望你们始终坚守非功利的初心和“不成功便成仁”的胆气,把“创新”铭于心、践于行,在荆棘处蹚出新路,在无人区开疆拓土,一往无前地创人生、创时代、创未来,在新的赶考之路上,闯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创造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新辉煌。

最后愿同学们不念过往、不惧将来,再接再厉、未来可期!

推荐访问:本科生 典礼 校长 校长在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