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推进会上汇报材料,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工作部署,精准谋划、大胆布局,建立发展产业园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招商政策落地生效,集群发展步入正轨
本次调研共走访高新技术企业*家,涉及有色金属、航空航天设备、汽车零部件、光电子设备、新型建筑材料、工业陶瓷制造等行业,同时走访科技局、产业园管委会等相关部门,详细了解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紧跟时代发展要求,政策落地筑巢引凤。**市围绕产业链布局,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年)》等文件,因地制宜确定九大产业链作为发展方向,提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具体工作计划;
出台《财政金融支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十条措施》,保驾护航招商引资工作;
在园区建设、人才引进、企业服务、审批流程优化等多个环节制定相应政策措施,确保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依托一系列政策,**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研发、**转化”见效成势,高新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可谓是“种下政策梧桐树,引得高企凤凰来”。
(二)着力发展重点行业,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市围绕“以建促升、对标创建”的总要求,全面开展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一区三园”(**省级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创建格局和发展构架基本成型。****年,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家,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达**家,省级“瞪羚”企业*家。根据全市高质量发展规划,高新技术企业有序进驻各产业园区,商业航天科技创新产业链项目、高端铝基材料制造产业创新链、中医药产业创新链、光电子项目产业链等九大产业链逐步发展融合,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步入正轨。
(三)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助力科创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实施以来,企业与市级层面积极探索,先后与**交通大学、**大学、**建筑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工业大学、**石油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高校科技研发优势,不断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技研究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家、国家级星创天地*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家。****年以来,专利授权数量逐年增加,****年*-*月,**市共获得专利授权***项,其中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专利***项,外观设计专利**项。
二、因时因势布局建设,三大优势助力发展
**市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过去长期依靠煤炭、金属、水泥等自然资源粗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起步较晚,但随着发展理念的转变与相关政策的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具有的优势不断显现。
(一)享受时代发展红利,持续抢占后发优势。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现代物流等行业飞速发展,以往内陆城市与东南沿海城市之间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平衡程度随之减弱,更随着各项政策逐步向西部内陆城市倾斜,人才、技术流动加快,技术壁垒被逐渐打破。**市抓住时代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一是汲取先进地市经验,北京、上海、苏州等地产业集群发展较快,为**市产业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有效降低了发展过程中的试错成本;
二是技术领先,**市招商企业大部分为近两年成立的初创企业,创始人员普遍为技术型人才,拥有先进技术成果,创业热情较高,同时由于成立时间较近,生产设备先进,制造工艺领先。以某芯片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掌握全国唯一技术工艺,市场竞争力十分明显;
三是市场开发前景较好,传统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城市随着长时间的发展,内部竞争趋于白热,而原本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市场潜力巨大,**市立足**中部,对周边省市辐射力较强,市场资源丰富。
(二)依托本地资源禀赋,提供强大内源动力。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市工业基础完备,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源动力。工业基础方面,有色金属、水泥制造等传统制造业历史悠久,制造工艺、设备、工厂成熟,吸引了一大批下游相关高新技术企业投资设厂,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为高端铝制品、汽车配件、新型建筑材料等产业链纵深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自然资源方面,**市煤、电、有色金属、矿山资源丰富,有助于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以某高端铝制品企业为例,可以直接在园区内购进铝液,节省了大量物流及铝锭熔炼成本;
文化资源方面,**市作为药王故里、千年瓷都,在产业文化、品牌宣传方面具较大优势,相关企业依托当地深厚文化底蕴,可以抢占宣传先机,快速打开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又可以进一步吸引更多相关企业,促进中医药加工、科技陶瓷产业集群形成,加深市场对当地品牌认可度,形成良性循环。
(三)园区基础设施健全,营商环境满意度高。针对九大产业链建立“链长制”,**根据产业集群发展要求,统筹协调产业链发展相关服务工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园区建设方面,大力发展产业园区基础建设,建成多个标准化厂房,园区内交通道路,地下管网均已铺设完成,水电气供应可充分保障企业正常生产;
政策帮扶方面,为入园企业提供土地、资源、金融、税收等政策优惠,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免费的标准化生产厂房,协助其建立现代化流水线,成立基金对符合条件企业进行奖励激励;
生产服务方面,坚决落实“一企一策”,成立工作专班一对一服务企业,在企业生产、资质审批、人才招聘等方面提供定制化服务,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生活保障方面,不断提升园区内物业管理水平,为企业外地员工建立人才公寓、食堂等配套,开通公交专线,保障员工基本生活需求。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入驻企业对营商环境感到满意。
三、产业发展任重道远,存在问题亟须解决
(一)产业链条有待完善,补链拓链势在必行。目前**市各条产业链布局仍处于初级阶段,上下游企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善等现象仍然存在。如某制药厂生产所需的中草药原料需求无法直接在园区内得到满足,需要从外地进行购买,又如某汽车轮毂制造企业由于生产参数与本地的汽车制造厂不匹配,只能选择外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效率。在走访企业和有关部门中我们发现,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在构建产业集群初期,高新企业入园的主要动因是享受政策优惠,受产业集群吸引较少,同时园区为了尽快提升产业园入驻率,在招商时缺乏针对性,部分引入企业定位相似重叠,产业链延引不够;
二是规划不到位,**市目前有多个大型园区,在招商过程中存在竞争关系,导致部分园区盲目引入了与其主导产业链关系不大的企业,无法有效达到补链拓链的目的;
三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这类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资本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衔接上下游,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的行业影响力,吸引产业链相关企业入驻,提升园区企业关联度。
(二)市场环境难以预测,企业资金出现缺口。与发达完善的产业集群相比,**市目前产业园区的形成更多依赖于优惠政策,而非企业自发聚集,缺乏相应的民间资本参与,各园区内普遍缺少规模较大的投资公司。企业资金健康运行面临四方面制约因素。一是变现能力较低,园区内大部分企业属于初创公司,核心技术距离全面市场化还需要一定时间;
二是园区内企业大多从事高新设备生产业务,前期需要大量资金购买设备,成本压力大;
三是企业订单不足,部分行业竞争激烈,与大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一般需要两年左右时间,此前企业基本运营、员工工资发放、研发投入压力巨大;
四是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与疫情反复等非预期事件频发,给企业生产活动带来不确定性。面对这些问题,融资渠道单一的企业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缓解资金压力,但常出现融资额度不够、审批门槛较高、贷款利率较高等问题。
(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经营利润遭到挤压。调查显示,企业普遍反映经营利润较低,影响链上企业利润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三。一是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目前部分企业生产技术与行业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另一部分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无法达到大规模量产,加之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不够高,缺少附加值,在交易中议价能力较低;
二是品牌知名度较低,企业成立时间较短,在市场上缺乏知名度,同时由于认证时间较短,难以进入大客户供货商名单,部分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经营,选择为其他品牌代工,利润空间较小;
三是缺乏专业经理人,大部分企业创始人为技术型人才,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缺少经验,对市场经营敏感度较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脱颖而出。
(四)创新资源后劲不足,引才留才痛点仍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市场需求时刻变化,产品功能快速迭代,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仅靠一项技术长久生存,源源不断的创新资源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需。调研显示,**市企业目前面临创新资源难以支持发展的困境。一是产学研一体化不够深入,虽然校企合作不断推进,但**市本地科研资源相对匮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承载力较低,同时,创新转化平台不够成熟,产学研一体化结合度低,成果转化慢;
二是技术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与发达城市相比,**市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较弱,且毗邻省会**,受人才虹吸效应影响明显,同时现阶段求职者看重大企业的工作平台,并且对于工作地的医疗、教育、生活配套要求较高,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为困扰企业的痛点。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统筹招商补链拓链,科学谋划纵深发展。在当前产业链条基本成型的背景下,需要改变“以量取胜”的“粗放式”招商方式,坚决落实“全市一盘棋”原则,统筹规划补链拓链工作,引导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向纵深发展。一是详细梳理全市各产业园区、产业链条现有企业情况,找出产业链的薄弱、缺失环节,关注产业链延伸方向,建立意向企业名录库,有的放矢进行招商;
二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支持高技术水平企业发展,培育打造一批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发展,带动产业集群共同升级;
三是建立企业沟通平台,引导企业间加强合作,统一上下游产品工艺、参数,努力引导产品优先园区内部消化,充分发挥产业园区效率优势。
(二)推进投资体系建设,拓展企业融资渠道。要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回归产业集群市场属性,服务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吸引资本,鼓励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与银行、保险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不同机构合作,提升融资能力;
另一方面要严格防范风险,加强对金融资本监管力度,建立市场化风险投资机制,为初创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也为获得投资的企业提供营销宣传、市场推广等方面增值服务,帮助企业更快发展。
(三)补齐短板发挥优势,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扩大经营利润需要企业围绕核心技术不断补齐短板、发挥优势,提升产品附加价值。一是要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技术研发,提高产品技术性能,继而提高产业集群技术水平;
二是要坚持品牌创建,企业要进一步优化营销生产售后各环节,加强品牌市场知名度;
政府要注重区域品牌创建,通过推介会、网络宣传等方式为产业集群赋予**品牌;
三是要提升企业经营,鼓励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管理。
(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切实解决人才问题。重点关注“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努力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短期要进一步加强相关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联系,加快科研成果市场化进程,继续吸引学校、机构在本地建立实验室,丰富创新资源。长期要依托产业集群效应,着力加强本土高等院校建设,提升现有院校教学质量,做到学校、产业双向促进。一是要通过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通过不断优化本地居民生活环境,创造创新、宽容的企业文化氛围,留住人才;
二是要加强企业资源与信息共享,以某半导体制造企业为例,企业通过与人才交流中心合作,主动联系在外从事相关工作的本地人才回乡工作,缓解了企业的人才缺口问题;
三是要建立人才培育机制,要引导企业培养人才,向企业提供稳岗补贴,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学费减免、生活补贴等方式吸引学员,签订人才培养计划,防止人才流失。
(五)转变思路筑牢根基,勇敢探索**道路。建立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集群要放眼长久,从实际出发,转变理念,筑牢发展根基。一是发挥自身特色,发达城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但也不可全盘复制,具体工作实施上也不能亦步亦趋;
二是要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各产业园区承载与服务能力,杜绝片面追求企业规模、产品范围,引导企业建立正确的发展观念;
三是要紧盯发展方向,关注市场蓝海与细分领域,做新、做专、做精,实现弯道超车,实现具有**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