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户外劳动者“爱心站点”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为进一步做好环卫工人、出租车驾驶员、交通警察、城管队员等户外劳动者的关爱服务,特别是做好对快递和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就业群体的关爱服务,自****年起,**市总工会积极开展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和爱心服务点(以下简称“爱心站点”)建设活动。截至****年底,全市已建成“爱心站点”****家,年均为***万人次以上户外劳动者提供各类免费服务,不仅提升了全市户外劳动者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而且更加彰显了**这座城市的人文关怀,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一、**市“爱心站点”建设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爱心站点”的建设方式。**市“爱心站点”建设主要采用自建和共建两种方式, 突出共建共享。自建指工会自筹资金依托各类工会帮扶服务中心等自有阵地单独建立;
共建指工会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事业单位、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和政务中心等共同建设、运营、管理。目前共建的主要形式有:一是依托城管、住建、交通等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政府兴建”模式;
二是依托临街商户、超市、酒店、医院、爱心企业、各类金融网点、旅游景区、公园游客中心等资源开展的“社会助建”模式;
三是依托市、区县、街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开展的“集成共建”模式。
(二)“爱心站点”的运行管理。**市“爱心站点”建设管理采取三级负责制:一是站点管理员负责制,由每个站点明确直接管理人或团队,保障站点能够提供日常管理和服务。二是区域站长负责制,街道工会、园区工会或环卫公司负责人等,为所属各站点的区域站长,进行站点日常工作指导和监督管理。三是总站长负责制,由各区县、开发区工会分管副主席(副主任)为所属地区站点的总站长,负责检查督促全区站点的建设计划、选点布局、运行管理等事宜。
(三)“爱心站点”的考核奖励。**市“爱心站点”按照各站点的场地设施、物资配备、人员管理、服务质效等进行星级创建达标和考核管理,并结合考核结果给予表彰奖励。爱心驿站的考核分为二星、三星、四星、五星(最高等级)四个等级,爱心服务点的考核分为一星、二星、三星(最高等级)三个等级。其中,二星、三星级爱心驿站,一星、二星级爱心服务点由区县、开发区工会考核验收,每年评定一次;
四星、五星级爱心驿站,三星级爱心服务点由区县、开发区工会推荐,市总工会考核验收,每两年评定一次。
二、**市“爱心站点”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一)整合资源合力,拓宽渠道全域覆盖。**市总工会创新提出“工会自建、政府兴建、社会助建、集成共建”的建设思路,整合内外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建成了各具特色的“爱心站点”,在户外劳动者较集中的区域,实现了站点“十五分钟服务圈”全覆盖。从建设方式来看,工会自建**家,政府兴建***家,社会助建***家,集成共建***家,形成工会组织与政府公共服务站点,临街商超、酒店、医院、景区公园服务大厅以及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类资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从站点分布来看,主城区建成***家,周边区县建成***家,各开发区建成***家。
(二)探索模式创新,服务触角不断延伸。除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如厕、饮水、休息等基础服务外,部分站点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大力开展户外劳动者关爱行动、集中入会、法律宣传、义诊等特色服务,得到了广大户外劳动者的认可和好评。比如,新城区锦翔炝锅鱼爱心驿站坚持在冬至、腊八、春节、夏至等重要时节,邀请周边户外劳动者到饭店聚餐;
碑林区光大银行爱心驿站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环卫工人关爱活动,为户外劳动者赠送米面油等慰问品;
莲湖区桃园路街道第一中心社区爱心驿站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等活动,为职工群众发放各类维权宣传资料和法律法规书籍。
(三)开展广泛宣传,站点影响持续扩大。为了便于开展服务,提升站点形象,**市总工会为各“爱心站点”统一设计了户外标识、服务项目展板、站点文化墙等,提高了人群对“爱心站点”的关注度。组织各“爱心站点”积极开展“上门式”宣传活动,主动向户外劳动者发放“爱心站点”服务手册、慰问信函等,广泛宣传介绍站点位置分布、服务内容等,提升了“爱心站点”的知晓率。同时,通过最美“爱心站点”评选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扩大了“爱心站点”的影响力,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爱户外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三、**市“爱心站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爱心站点”设置与区域内户外劳动者人数没有完全对称,还存在“忙闲不均”的现象。有些站点人流量较大,作用发挥较好;
有些站点因地理位置偏僻、户外标识不明显、人流量较小等原因,利用率较低。二是“爱心站点”开放时间与区域内户外劳动者的需求没有完全匹配。大部分“爱心站点”的开放时间集中在工作日的*时至**时,但随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增加,部分户外劳动者工作时间有所延长,“爱心站点”的服务时长,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三是“爱心站点”的活动内容还不够丰富。虽然各“爱心站点”能够积极开展送温暖、送清凉、送岗位、送技能等活动,但组织的特色活动还不够丰富。
(二)日常维护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调研走访发现,部分“爱心站点”还存在对《**工会爱心驿站(服务点)建设管理办法》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一是标准化建设不完善。由于“爱心站点”分布在不同场所,受实际使用面积、布局规划、装修风格等因素制约,导致站点内的配套设施、标识悬挂位置等没有实现统一。二是日常维护工作不到位。一些“爱心站点”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导致“爱心站点”的日常维护工作连续性不强,出现设备维护、消耗品增添、环境清洁、服务情况登记等不及时的问题。三是硬件设施配备不充足。虽然站点内基本设施能够按照爱心驿站“八有”、爱心服务点“六有”基本建设标准落实,但随着户外劳动者需求多样性的变化,站点针对区域性、季节性以及服务人群特点等配备的物品、设施还不足。
(三)社会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爱心站点”的知晓率还不够高。环卫工人、交警、城管等户外劳动者对“爱心站点”的位置和功能比较了解,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就业群体对“爱心站点”了解还不够多,还存在“不清楚、找不到、不敢进”的问题。二是宣传方式单一。目前对“爱心站点”的宣传,多数依靠开展活动、发放宣传册等方式,通过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户外劳动者关注较多的新媒体发布宣传信息较少。
四、关于进一步发挥好“爱心站点”作用的建议
随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推进,广大市民群众也包括户外劳动者、新业态就业者等群体在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下一步“爱心站点”建设中,不仅要提供物质层面的关心,更要提供精神层面的关怀,进一步增强“爱心站点”服务方式的创新和内涵延伸。
(一)丰富“爱心站点”的服务内容。延伸“爱心站点”服务触角,进一步做好生活救助、政策咨询、职业培训、安全防范和职业病预防讲座等拓展服务,不断满足户外劳动者的综合性需求。探索在部分有条件的“爱心站点”开展法律爱心服务活动,鼓励爱心律师进站入点开展服务,加大“**工会法律服务平台”小程序的推广力度,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免费法律服务,拓宽他们的维权渠道。定期组织召开座谈调研,了解户外劳动者和新业态就业群体在就业、医疗、生活、子女上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解决现实问题,将“爱心站点”打造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通道。
(二)强化“爱心站点”的日常管理。落实管理责任主体,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日常运行管理,根据不同的建设类别,确定管理主体,可采取共建单位负责管理、工会购买服务、服务对象自主管理等多种形式进行管理。一要进一步完善“爱心站点”动态考核制度。奖优戒劣、能上能下,对建设标准规范化好、作用发挥明显、服务效能高的站点予以命名表彰,对管理不到位、运行不规范的站点予以撤销。同时,要针对快递和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就业群体工作特点,充分利用菜鸟驿站、物流场所休息站、商场超市客服中心等场所搭建服务站点,进一步发挥“爱心站点”使用功效。二要进一步丰富“爱心站点”硬件设施,根据户外劳动者需求变化,适时增添充电充气工具、雨衣雨伞、无线网络(WiFi)等服务设施,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应”,将“爱心站点”打造成展现城市文明的新平台。
(三)加大“爱心站点”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大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宣传“爱心站点”功能作用,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矩阵,提升“爱心站点”知晓率。持续推进站点地图上线工作,利用手机导航解决户外劳动者“不清楚、找不到”的问题。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鼓励各区县、开发区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优势,打造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示范站点,并通过开展观摩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将“爱心站点”打造成联系服务户外劳动者的新纽带。
(四)发挥“爱心站点”思想引领阵地作用。在“爱心站点”开展工会各类关爱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劳模工匠进站点”活动,让广大户外劳动者近距离地接触劳动模范、感受劳模精神,引导广大户外劳动者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转化为激励自己奋进的不竭动力,努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出更多的贡献。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鼓励各区县、开发区在有条件的“爱心站点”搭建“党建角”等个性化服务区,定期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广大户外劳动者,特别是新业态就业群体进一步感受党的为民初心,引领他们增强政治认同感、职业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将“爱心站点”打造成传递党的声音的新阵地。
推荐访问:劳动者 调研报告 爱心 关于户外劳动者“爱心站点”建设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