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9篇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方案 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__-2025年)》(冀政办字〔20__〕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方案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__-2025年)》(冀政办字〔20__〕9号),加大《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__-2021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快区域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以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立健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围绕“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瞄准科技创新短板,聚焦经济社会急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全面创新体系,为建设创新型新华提供强力支撑。二、总体目标创新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规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创新主体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9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700家,创新条件更加优越。建成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市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以上,市级及以上孵化器1家,院士工作站6家。创新产出大幅度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6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以上,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升。
创新管理持续优化。积极争取省级以上各类项目和奖励。建立科技创新领导机构,研究部署全区科技工作,落实上级各项科技政策并制定配套实施措施,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形成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工作任务(一)加强区域创新发展顶层设计。1.完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创新发展战略,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突出特色和优势,结合本区资、产业、生态和创新基础,完善全区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和特色楼宇,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2.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研究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和发展举措。3.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计划。围绕落实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强科技工作组织谋划,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强力抓好落实。(二)推进产业技术创新。1.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围绕“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聚焦产业变革方向,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大数据、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大发明专利授权资助力度,引导企业和相关单位创造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2.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支持具有一定创新优势的企业建设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开展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积极推动企业普遍建设研发机构。引导行业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高校、科研机构及高端人才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争创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立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3.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
展,加强组织指导,以龙头企业牵头,联合省内外优势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和支持申报省级备案联盟。
(三)培育壮大创新主体。1.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机构作用,举办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申报流程培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帮扶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2.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通过协助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等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拓展等服务。按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加快落实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3.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投资审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四)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1.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鼓励企业通过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开展技术交易、技术评价、技术转移、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等业务,鼓励相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强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等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2.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根据企业、产业技术需求,经常性组织专家开展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技术成果推介等活动,形成常态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机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3.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按照省、市有关规定要求加强财政科技资金引导,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加快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建设。加强与省、
市相关创投基金沟通合作,争取联合设立子基金。加强与省、市级金融机构沟通合作,支持金融机构依法设立主要服务,支持金融机构设立主要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分支机构。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协调或引导企业有效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篇二: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三大建设”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三大要素
[“三大建设”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三大要素为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和《湖南省县市区科技
服务与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1年)》,保靖县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建设创新型保靖”战略,县政府高度重视,围绕县委重大战略决策,结合县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重大需求,以提高科技服务与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化,为实现富民强县提供有力科技支撑。重点突出“三大建设”,即机制、队伍与平台建设,加快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强化机制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成立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科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抓好行动计划的各项日常工作。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保靖县科技服务与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1年)实施方案》,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明确了方向。将各项指标进行分解,纳入年度文明建设综合目标进行考核。同时,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保靖的决定》,每三年召开一次全县科技奖励大会,奖励一批科技兴县功臣、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科技兴县先进个人、先进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带头人和科技民营企业;加大科技进步奖励力度,设立保靖县新产品新技术奖,“对取得有效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得到转化,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县政府一次性给予8万元奖励;锌锰企业现有工艺通过技术改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县政府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
二是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针对重点科技领域和重点发展产
业中人才匮乏紧缺的实际,未来3年,聘请20名知名专家作为县政府科技顾问,选拔培养50名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1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建立200名高级科技人才后备队伍。同时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建设好保靖黄金茶特色产业省级科技示范基地为契机,以推进保靖黄金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建设为重点,建立“政府+科研院所+特派员+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开发模式,形成种、产、销、研各环节分工协作的保靖黄金茶市场经济产业开发链,从而有效促进产业的发展。
到2021年,计划发展保靖黄金茶示范基地5万亩,力争将保靖黄金茶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
三是搭建合作服务平台,促进高新产业发展。把推进产学研结合作为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主要抓手,全县10余家企业与北京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省茶科所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合作项目达20余项。力争今后三年建设保靖科技推广中心,完善以科技网、人才网等网站为依托的科技网络体系,扶持20个重点企业建立开发中心,培育1至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化与推广80项重点成果,培育30家产学研结合紧密的科技创新重点企业。
到2021年,力争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高新技术达到8个,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产品总值达到15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总增加值的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重点建设10至15个县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和,力争建成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县、特色产业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示范县,努力争取科技进步考核达标并进入先进县行列。
篇三: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县域科技创新的“新昌路径”廉军伟
【期刊名称】《决策》
【年(卷),期】2017(000)007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廉军伟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经过10年多努力,新昌县先后实现从山区欠发达县到全国百强县、从全省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级生态县的跨越,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在浙江省县域科技创新图谱上,地处浙江省东部的一个小小山区县逆势而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新昌县。经过10年多努力,新昌县先后实现从山区欠发达县到全国百强县、从全省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级生态县的跨越,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那么,新昌县是怎样走出科技创新路径?体现出哪些样本价值?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新昌县,全县外出靠一条高速和国道,是个资源要素十分匮乏的典型山区小县。早期发展走要素驱动之路,更是让其一度位列县域“谷底”,并且产业高污染对当地环境破坏严重。痛定思痛,新昌开始谋求转型。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比对,新昌县确立起“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突出“资源不足科技补”的发展思路,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环节。
作为创新资源小县,如何集聚创新资源是新昌面临的首要任务。为此,新昌县积极推动和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其作为集聚创新资源载体,吸引各类创新资源。在政府层面,新昌高新园区规划建设南岩科技城,构建工业设计基地、科技孵化器、公共检测中心、众创空间等科技创新平台,创建省级制冷设备、智能纺织印染装备、汽车零部件等检测平台,为区域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方面的相关服务。在企业层面,新昌县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增强企业科研力量。目前,全县拥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90多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4家。同时,新昌县将企业研究院作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源泉,大力扶持县域优势龙头企业设立企业研究院。以此集聚整个企业研发资源,为科技研发人员提供科技研发的必备条件,吸引科技研发人才集聚。而依托企业研究院,龙头企业的科技研发创新活动可以在全县范围内辐射扩散,有利于提升全县产业的整体创新水平。为推动企业研究院发展,新昌县出台《新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重点企业研究院培育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全力推动企业研究院的发展。目前,全县已拥有浙江医药药物研究院、万丰奥特机械科学研究院、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精细化工研究院、浙江省新柴研究院、浙江省五洲新春轴承研究院等9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数量居全省前列。实际上,从新昌县区位条件、城市生活配套条件来看,新昌在引进科技人才方面具有先天弱势。但中心城市的科技资源丰富、科技研发机构集中、科技研发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因此,新昌县结合这一特点,充分加强与中心城市的联系,在中心城市设立县域县外研发中心,为新昌县企业所用。新昌与杭州国家级高新区所在地滨江区政府沟通,在滨江设立新昌研发大楼,提供租金补助,引导本地企业入驻,为中小型、成长型企业解决研发场地等问题。目前已有6家成长型企业的研发中心进驻,已集聚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80余人。
同时,新昌县还积极支持到海外地区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目前,新昌企业共建立海外研发中心11个。在上海、杭州等智力富集地区建立研发中心26个。在县域发展中,深化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区域协同创新重要途径之一。为更好地破解产学研合作之间的问题,新昌县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起紧密的产学研机制,构建“企业出题、高校选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项目组织机制。新昌县每年还组织开展大型科技对接活动,支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合作。先后组织“新昌•上海”、“新昌•洛阳”、“新昌•首都高校(科研院所)”、“新昌•中国科学院”等大规模、高层次的科技合作对接活动,建立“洛阳轴承研究所新昌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大学新昌技术转移中心”和“绍兴文理学院新昌技术转移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与美国肯塔基大学等10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定向合作机制。新昌企业与国内外1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对于县域科技创新来说,创新环境是科技创新培育的“土壤”,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作用。为此,新昌县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实施试点任务县领导领办制,并列入部门乡镇工作绩效考核。同时建立科技指导员制度,由县政府各级部门副职及以上领导干部担任科技指导员,入驻全部规上企业。此外,新昌县出台完善创新创业、促进科技进步的多个政策,形成了涵盖科技工作各方面、多领域、较全面的政策体系。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各级财政逐年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每年安排3亿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战略性产业发展,每年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近3亿元。实行科技经费竞争性配置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创新科技金融机制,科技金融合作日益紧密,引进了多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实施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新型科技金融手段。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优化县域科技创新环境,在全县上下形成追求科技、崇尚科技、发展科技的良好氛围。
小县城,大科技。插上科技创新“翅膀”的新昌县,实现了经济腾飞的大梦想。截至2016年,新昌全县共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6家,引进国千、省千人才8名,申请专利35107件、授权12427件,新增省级以上新产品1096件,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4.21%,新产品产值率50.8%,主要创新指标位居浙江省前列,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也是浙江首个县域综合性科技改革试点。围绕科技创新的一系列举措,新昌县域经济产生蝶变。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8.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713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到6.1:50.0:43.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49.6%,工业强县综合考评保持浙江省前列。三花控股、万丰奥特跻身浙江制造业百强,新和成、浙江医药跻身浙江技术创新企业十强,上市公司增加到8家,总市值突破1300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增加到55家,规上企业增加到223家。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亮点,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补齐县域科技创新短板,培育县域转型发展新动能,直接影响区域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新昌探索出的一条科技创新新路径,让人欣喜、使人振奋,为当下全国县域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鲜活样本。一方面,从新昌县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看,大部分的实施举措都是围绕破解科技创新资源不足的问题而谋划实施。如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县外设立研发大楼等。因此,县域科技创新要把吸引和利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作为重中之重。对于那些区位条件好、城市功能也比较好的县域,可以将吸引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作为重要方向,大力吸引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而对于那些区位条件一般,城市功能配套也不完善的县域,要将柔性引才作为重要方向。同时,创新资源集聚需要平台和载体,县域要集中资源政策,谋划若干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
另一方面,在推动县域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新昌充分发挥政府在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全县上下形成重视创新、尊重创新的发展氛围,让创新的思想深入到企业生产活动中,植入到企业家的思维头脑中。为此,县域要从企业需求出发,加快完善推动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制度,如针对企业吸引人才、创新平台建设、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全力支持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动。同时,政府要在社会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建立宽容失败、容错免责的创新机制。
篇四: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21-2025年)》(冀政办字〔2021〕9号),加大《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1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快区域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以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立健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围绕“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瞄准科技创新短板,聚焦经济社会急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全面创新体系,为建设创新型新华提供强力支撑。二、总体目标创新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规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创新主体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9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700家,创新条件更加优越。建成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市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以上,市级及以上孵化器1家,院士工作站6家。创新产出大幅度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6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以上,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升。创新管理持续优化。积极争取省级以上各类项目和奖励。建立科技创新领导机构,研究部署全区科技工作,落实上级各项科技政策并制定配套实施措施,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形成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工作任务(一)加强区域创新发展顶层设计。1.完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创新发展战略,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突出特色和优势,结合本区资源、产业、生态和创新基础,完善全区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和特色楼宇,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2.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研究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和发展举措。3.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计划。围绕落实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强科技工作组织谋划,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强力抓好落实。(二)推进产业技术创新。1.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围绕“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聚焦产业变革方向,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大数据、物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大发明专利授权资助力度,引导企业和相关单位创造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2.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支持具有一定创新优势的企业建设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开展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积极推动企业普遍建设研发机构。引导行业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高校、科研机构及高端人才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争创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立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3.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加强组织指导,以龙头企业牵头,联合省内外优势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和支持申报省级备案联盟。(三)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1.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机构作用,举办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申报流程培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帮扶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2.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通过协助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等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拓展等服务。按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加快落实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3.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投资审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四)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1.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鼓励企业通过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开展技术交易、技术评价、技术转移、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等业务,鼓励相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强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等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2.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根据企业、产业技术需求,经常性组织专家开展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技术成果推介等活动,形成常态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机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3.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按照省、市有关规定要求加强财政科技资金引导,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加快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建设。加强与省、市相关创投基金沟通合作,争取联合设立子基金。加强与省、市级金融机构沟通合作,支持金融机构依法设立主要服务,支持金融机构设立主要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分支机构。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协调或引导企业有效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五)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篇五: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沧州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到2022年,全市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7%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以上,技术交易总额达到34亿元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
日前,沧州市印发出台《沧州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2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新动能,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沧州市提出,在三年行动计划中,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环境,实现科技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等8个方面的新突破。到2022年,全市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7%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以上,技术交易总额达到34亿元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
夯实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实施技术创新平台提质增量计划,到2022年,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总数达到51家;新增院士工作站6家,总数达到25家;新增产业技术研究院5家,总数达到7家;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6家,总数达到60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总数达到15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项以上,突破一批产业共性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强民生领域科技支撑,精准布局科技惠民项目和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每年选派70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精准脱贫。提升军民融合双向转化能力,共建军民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加强
科技创新领域开放合作,到2022年,建设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2个。
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打造供给侧改革新动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等7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河间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北航科技园等项目建设,推动沧州开发区和黄骅汽车产业园、华北(沧州)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向千亿级目标迈进;打造大型复合功能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加快5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与推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开展共性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到2022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将稳定在98%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93%以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兴服务、工业设计、智慧物流等新业态。
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入库后备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量工程,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左右,加快落实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实施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力争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30%。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构筑成果转化新高地。加速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建设各具特色的协同创新载体,落实与天津滨海新区、东丽区、红桥区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沧州现代产业基地、渤海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任丘石化产业基地三大对接平台;加强与雄安新区、京津院校、科研单位精准对接,实现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推进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
提升合同登记站服务能力,到2022年,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将达到10家,技术交易总额将达34亿元以上。
着力推动区域创新,构建联动创新新格局。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启动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跃升工程,到2022年,省级创新型县(市、区)试点将达到5个以上。支持沧州高新区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北航科技园、海归留创园建设,打造高端智能装备和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支持中捷高新区通航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建设。
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引进培养创新英才和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对带技术、带成果、带资金到沧州市进行创新创业的给予资助支持,建立高端人才智库,开展咨询论证、专题调研、规划指导等工作,并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创新驱动新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到2022年,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将分别达到16家、52家、32家。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提升全市专利授权数量和质量,到2022年,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以上。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支持科技创新;推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设立市级科技创新券,支持科技企业购买科技服务。倡导创新文化,组织高规格、高水平的院士沧州行系列活动、科技成果展、创新大赛、周、专利周等活动。(记者戴绍志)
篇六: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创新型XX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统筹科技资源,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市关于加大科技资源统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和《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XX的重要意义XX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和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重点区域。增强县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XX,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优化产业结构、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增强发展新动力、构筑发展新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引领和支撑我县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全县各级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紧紧围绕富民强县主题,以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目标,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XX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充分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转存量资源为增长优势,实现各类创新资源有效融合,推动科技与产业密切结合、创新水平与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以创新的领先推动经济率先发展,
1/17
.
不断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把创新作为县域发展的主导战略,全面推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企业管理创新,使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力量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在动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夯实创新基础,强化科技支撑,扶持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的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国知名品牌,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市场占有率较大的新产品,建成在一些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产业上具有领先优势的创新型县区。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经济区发展规划》机遇,把创新型XX建设作为县域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实现创新驱动为导向,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统筹科技资源,优化创新环境,聚集创新人才,实施创新工程,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建成创新动力强大、创新实力雄厚、创新效益明显的创新型县区,走在省市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前列,奋力在关中—经济区率先崛起。
2/17
.
(二)基本原则1、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在鼓励原始创新的同时,着力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在政府引导创新的同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市场需求,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3、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把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障,为科技创新提供在动力,建立并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形成自由宽松、富有活力的创新环境。三、主要目标创新型XX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利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依托、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立完善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共享服务机制,使科技服务企业、社会和民众的水平明显提高;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支柱产业集群,努力把XX科技工业园建成全省一流的创新型园区,把我县建成全国新型砖瓦机械装备制造业研发和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
3/17
.
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基地、新型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集中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聚集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等全面创新,基本建成创新型县区。
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投入占到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每10万人口年度专利授权量达到25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5件以上;万名就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数达到500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检测中心达到10家;研发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0%以上;研发国家级新产品5项以上,开发新产品100项;工业“三废”治理达标率达到95%以上,万元GDP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农村安全饮水普与率达到96%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四、主要工作容(一)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快工业领域科技创新
坚持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打造支柱产业优势突出、园区经济活力凸显、骨干企业支撑有力、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新格局,强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突破。
4/17
.
1、以科技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加快壮大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是我县装备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持之以恒地推动装备制造业的科技研发,每年推出30-50件专利产品,3-5项引领同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支持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和省级技术标准的制定,始终使我县装备制造业处于全国和行业领先水平。依托省新型砖瓦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与企业研发中心,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新型砖瓦机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联盟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施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我县新型砖瓦机械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设计与研发载体,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拳头产品,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与省市科技资源中心合作,建立连接国际、国的新型砖瓦机械数据库,为企业研发和发展提供服务。扶持宝深、皇城、皇城玉全、关压、平阳、沃升等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全国同行业、全省的领军企业,带动我县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石油机械、工程机械、专用设备、汽车零部件等制造业,形成科技领先、特色鲜明的装备制造业与配套产业集群。以太白酒业、恒兴果汁、老牛面粉、陕丰淀粉、宝牧业、福罗瑞斯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大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提升以粮、果、畜、菜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深加工产
篇七: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X〕43号),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加快我省县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在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培育县域发展新动能,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全社会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到2030年,构建起县域工业、农业、服务业技术创新体系,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创业活力有效释放,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更加友好,基本形成县域现代化经济体系。二、重点任务(二)编制县域创新发展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根据县域经济发
展实际,结合“十三五”总体发展规划和脱贫攻坚规划,编制本地区县域创新发展规划,按照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确定主导产业培育方向,提出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科技需求清单,明确研发投入强度、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项目招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等年度目标任务并加以落实。省级科技计划对与科技需求清单相关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三)加快推进创新型市县建设。鼓励各县(市、区)创新科技政策、管理、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和模式。鼓励各县(市、区)以建设创新型市、县、区为目标,围绕主导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强化体制机制创新,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推进科技示范小镇、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和专业小镇建设,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动资源型县域经济向生态型、创新型转变。
(四)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县域龙头企业或产业联盟联合在陕高校,建立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管理主体、需求主体、市场主体的“四主体一联合”校企新型研发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结合县域产业和资源禀赋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区建立教授、博士工作站,专家大院,试验示范
站,支撑县域主导产业发展。支持各县(市、区)建立本地主导产业装备、技术、人才需求库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织实施,省内各级科技计划优先给予支持。
(五)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县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创新服务合作模式。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围绕各地主导产业,牵头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承接人才、平台、技术、成果的平台。支持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各县(市、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县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经认定运行良好的创新联盟,由省级科技部门以后补助的形式予以支持。
(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省各高新区、县域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农业(科技)园区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产业链、价值链。加大县域民营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培育一批掌握行业“专精特新”技术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支持各园区组织区内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争取国家重点项目。
(七)促进县域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治理、水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力度,强化重点地区生态保护
与修复。围绕重大慢性病防控、人口老龄化应对等人口健康重大问题,加强疾病防治技术普及推广,加快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创新网络向县域发展。开展社区服务综合技术集成与应用,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八)加速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各县(市、区)建立科技成果转移的线上平台和线下机构,支持县级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联网运行,在全省范围内实现项目、人才、平台、成果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省级科技计划在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上给予后补助支持。
(九)集聚创新创业人才。重视企业家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树立创新光荣、创新致富的社会导向,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创新收益和财产权,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发展的良好环境。提升县域人才管理服务能力,在推广“科技镇长团”“博士服务团”等模式的同时,发挥好乡土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加强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村创新创业进程。
(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各县(市、区)依托园区、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建立专业化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或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复
转军人、本地籍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X省科技管理服务一体化云平台等创新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技术咨询、检验检测、研发设计、小试中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专业化服务。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对运行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给予后补助支持。
(十一)创新驱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实施科技扶贫行动,强化科技创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引领作用,针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科技短板,加大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实际,加强先进、成熟、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和集成示范,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技能素质,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以创业式扶贫带动产业发展,实现精准脱贫。
(十二)推动园区协同发展。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支持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将部分区域委托市场化程度高、管理水平先进的机构进行管理,对托管园区充分下放事权,鼓励其先行先试,总结经验、输出模式。对园区进行分类指导,推动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局面。
(十三)加大科学普及力度。把县域科学普及摆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科普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坚持
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重大科普活动,面向县域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普及和信息服务,提高县域中小学科普教育质量,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
三、保障措施(十四)构建县域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X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在县域转移转化的法治环境。加大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普惠性财税政策落实力度,激励县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县域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监督评估机制,加强政策落实部门协调配合,完善政策实施程序,切实扩大政策覆盖面。(十五)开展创新驱动示范县建设。由省级科技部门制定评价体系,遴选一批创新驱动发展环境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强,全社会科技投入高,公民科学素质较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浓厚,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县(区)作为全省创新驱动示范县。省、市各相关部门加大对示范县的指导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省县域创新驱动发展。
篇八: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2020科技创新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立足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高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借鉴xx等地创新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实践能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二、发展目标立足我校实际,着眼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创新,立足普及,培育特色、打造品牌,普遍提高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把创新教育打造成我校的亮点。三、具体措施:采取有力措施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强化学生科技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生投身科学的重要工作。1、成立创新工作室为使科技创新教育健康有效、有序、高质量的开展,创新工作室由分管业务的副校长主管,工作室设主任一人,专职教师一人,兼职教师3人。创新教育领导:杜有权(副校长)工作室主任:2、加大投入,确保创新科技教育落到实处。为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提供场所,把现有的通用技术实验室与科技创新实验室进行整合,投资购置必要的工具和仪器。实验室命名为“科技创新与通用技术实验室”。3、开设“xx一中创新教育大讲堂”,每周周二和周五下午由创新教师作“创新教育讲座”一次,时间为两小时。参加学生为高一和高二学生,每次九个班的学生参加。4、聘请xx省xx四中专职创新教师、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全国十佳创新名师李昌旺老师,定期为各年级师生举办创新教育专题讲座,指导创新教育的实践。5、选派创新教师参加全国各类创新教育培训会,为教师购置大量关于创新的书籍、资料和创意作品模型制作仪器设备以提高教师创新教育实践技能;在全体教师中普及创新教育观念,在提升教师创新素养的同时真正把创新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6、完成创意表4000多件,争取申请国家实用型专利100件。7、设立优秀科技创意作品展专栏,定期展出学生的优秀创意作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科技创意作品大赛;组建学生创新社团,让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定期召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班会,1
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认识创新和展示创新;推荐优秀创意作品申请国家专利,并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学生予以奖励。8、12月举办“校园科技创新文化节”,展出优秀科技创新小制作作品和优秀创意成果,并评比奖励。9、设立科技创新成果展厅,设置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成果展示柜,主要陈列学生的科技小发明与小制作作品,使展厅充满着学生永不枯竭的梦想和乐趣。
xx一中科技创新工作室20xx年12月
2
篇九: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县科技局年度科技工作总结及下一步科技惠民工作计划一、xxxx年工作总结xxxx年,县科技系统深入实施“科技争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列入x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培育单位。
一是创新实力实现不断跃升。x-xx月份,宁海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xx.xx亿元,同比增速xx.x%,预计全社会研发费用突破xx亿元,占GDP的x.x%;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xx.xx亿元,全年预计突破xxx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x.x倍,年均增长xx.x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xx.xx亿元。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xx家,预计到年底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超过xxx家,实现三年翻番目标。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xxx家、市科技型中小企业xxx家,累计科技型中企业有效家数达xxxx家,比十二五末增长x倍。
二是创新平台能级不断提升。省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顺利推进,省级模具综合体建成试模中心、智能模具战略合作中心、研发设计、加工检测、展示交易及技术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中心,累计引进大院名校xx个、服务机构xx家,集聚人才团队xxxx个,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xx余项。市级文体综合体建成激光打印机检测中心、光刻实验室等服务平台,累计促成文体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技术合作合同xx项,解决文具产品改性材料升级、智能办公用品关键模块研究、文教配件表面精密成型、精加工等技术难题xxx余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扎实推进,弗兰采维奇材料研究所铜钛合金系列产品等多个国际领先技术项目正处于产业化阶段。x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成立包振民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获批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市重大专项项目。
三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推荐沃特汽车、永信汽车申报省级企业研究院(累计xx家),新申报双宇光伏与LED照明研究院等市级企业研究院x家(累计xx家);新申报
博超模具、科瑞特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x家(累计xx家),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中心xx家(累计xx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x家。东方日升与中科院xx材料所联合承担的≥xx%量产型钝化接触晶硅太阳能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等x个项目进入市“科技创新xxxx”重大专项(其中“xxx”产业集群发展支撑引领计划和关键核心技术应急攻关项目各x项)。以“研产对接、创新赋能”为目标,成功举办“百日百场”院企对接系列活动,组织八校模具专家宁海行、文体产业长三角合作交流会等科技合作交流活动xx余次,推介科技成果xxx项,促成合作意向xx余项,挖掘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xx余项。实现技术交易额x.x亿元,同比增速xx%。国琅机器人等x个项目获得中国创新挑战赛(xx)需求企业奖。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浙大xx理工学院新签订产学研协议,成立技术转移中心。
四是创新创业生态明显优化。xx有限公司的帕诺马廖夫•亚历山大、xx有限公司的比罗乌斯•阿纳托利荣获市“茶花友谊证书”。《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管网系统和水下穿越管道智能检测系统研发及技术服务》项目入选xxxx年度xx市“泛xxxx计划”。获得省科学技术奖x项、市科学技术奖x项;新提名推荐省科技奖x项、市科技奖xx项,获奖及申报项目数量位居县市区前列。科技金融累计贷款家数xx家,金额xxxx万元。
二、xxxx年工作思路
xxxx年,围绕实施人才和创新“栽树工程”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强县目标,以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为主线,以创新主体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具体实施五大计划,切实发挥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作用,加快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xxxx年全县科技工作主要目标: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xx亿元,占GDP比重达x.x%;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xx%;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xxx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达到xxx家。
(一)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增量扩面”计划。一是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发挥科技资金导向作用,引导研发资金投向“xxx”产业研发创新,不断完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企业研发投入作为享受各级产业政策的必要条件,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推广企业研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有效破解研发项目管理难、费用归集难、核算难等难题。力争企业R&D经费年均增长xx%以上。二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定向突围行动”。聚焦“xxx”工业体系和重要产业链,梳理相关领域重大研发需求,滚动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支持推进技术(产品)国产替代,积极承接实施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研发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一批战略创新产品,力争在重点领域新兴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市科技创新xxxx重大专项x项以上,引导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研发强度。三是全面落实鼓励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抵扣等支持研发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将享受减免税收优惠的经费持续投入研发创新。力争xxxx年加计扣除政策享受企业数达xxx家以上,减免税收额达x.x亿元以上。
(二)实施“全链覆盖”创新平台建设计划。一是加快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突出“公共服务”功能导向,强化政府引导,吸引企业主体、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专业机构积极参与,提升现有综合体服务功能,按照各综合体规划方案,持续推进模具、文体用品、生物医药等综合体建设,新布局打造一批新兴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二是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提速发展。加大政策精准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已落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新引领作用,加快xx弗兰采维奇材料研究所、x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支持配合xx弗兰采维奇研究所做好高端铜合金材料等重点项目应用推广,力争各类产业研究院成为承载并能辐射宁海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平台。三是推进各类众创空间建设。结合县内产业规划布局,提升众创空间专
业孵化水平,链接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工程化生产、创业孵化等服务功能。提升科创中心、电子商务、软通乐业等省市级众创空间孵化功能。力争拥有县级及县级以上综合类(或专业类)众创空间xx家以上。
(三)实施创新型企业“育苗造林”计划。一是加快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着眼于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后备梯队规模,完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推动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新创业。争取新培育国家科技型企业xxx家以上,新认定县级科技型企业xx家以上。二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健全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建设。结合“三服务”活动,精准推送科技政策,规范科技咨询服务机构,加强高企培训辅导服务,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xx家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家数突破xxx家。三是提升科技型企业研发能力。按照“有研发场地、有研发投入、有研发人才、有研发项目、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有标准”,鼓励支持各类科技型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省市重大创新任务,建设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等高水平研发载体。力争新认定县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xx家以上,市级及市级以上研发机构xx家以上。
(四)实施科技合作深度对接计划。一是创新科技合作机制。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优质创新资源,支持开展跨区域研发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推进与x、x、x、x等“科技飞地”合作试点,努力打造集双向流通、资源共享、研发集聚为一体的新型异地研发载体建设,破解高层次人才难引难留的困局,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宁海转化。二是加快引进培育创新人才。梳理科技人才引进方向,建立“四库”导航引才机制,联合中介机构精准对接,从“项目库”“专利库”“论文库”“成果库”中招才,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海外工程师等“高精尖缺”科技创新人才。力争新引进海外工程师xx
名以上。三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办好各类科技合作活动,以县域主导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分领域分产业组织开展模具、文具创意设计、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专场科技合作对接交流会。新发布推送各类科技成果xxx项;挖掘企业技术需求(难题)xx项;技术交易额达x亿元以上。
(五)实施农业“科技惠民计划”。一是加强现代种业、农产品精加工等领域的技术攻关。重点支持种养殖技术、装备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加强良种、良田、良机、良法的集成配套技术引进示范推广。争取实施各级各类农业科技项目xx项以上,其中重点攻关xx项以上。二是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完善科技特派员平台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派团队科技特派员和个人特派员服务三农作用,推广应用农村适用新技术、新品种xx项。三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鼓励农业科技园区和各级各类星创天地积极探索工作机制,组建专家队伍,组织对接活动,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链条,为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提供全方面的服务。力争建设国家、省市县星创天地x家以上。
推荐访问: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跃升 科技创新 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