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研讨会6篇海峡两岸研讨会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The12thCross-straitSymposiumonEnvir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峡两岸研讨会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海峡两岸研讨会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第二轮通知The12thCross-straitSymposiumonEnvironment,ResourceandEcologicalConservation
2011年7月2~9日,南昌
自2000年首届两岸三地水土资源保育与生态环境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大学召开以来,两岸三地的学者们先后在中华大地的北京、台北、香港、乌鲁木齐、花莲、林芝、广州和武汉等地举办了十一届学术研讨会。借助这一学术交流平台,两岸三地的学者有机会进行更加广泛和密切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在增进彼此间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大大地促进和提高了两岸三地水土资源保育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学术水平,并培养和造就了大量年轻学者和科技工作者。
根据2009年武汉第十届研讨会组委会和全体代表的决议,决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在江西召开。通过一年多的筹备,本次研讨会承办单位与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领导就会议的主题、规模、时间等内容进行了多次交流和协商,确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7月2~9日在**市召开。现就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研讨会主题与专题
——资源—环境—生态前沿成果为和谐发展服务。1.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理论与实践2.湖泊、河流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3.生态工程建设的新理念、新形式与功能提升4.流域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5.资源—环境—生态和谐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法律、政策、文化、教育)6.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评估与应对措施体系
二、会议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
三、会议承办单位
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四、会议协办单位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地理学系**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江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江西省水土保持学会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江西省生态学会
五、会议安排
1.会议时间:2011年7月2日报到2011年7月3日~4日学术会议2011年7月5日上午会间考察(见附件3)2011年7月5日下午~8日会后考察(见附件4)2011年7月9日离会(离会:线路1考察代表7月9日离会;线路2考察代表7月7
日离会)
六、费用
参会代表缴纳会议注册费800元/人(会议资料、会场租用、会间考察等费用);随行人员和学生500元/人;食宿自理。
会议将资助15~20名两岸三地参加会议并作会议发言的在校学生(免除会议注册费用、食宿费)。
七、召集及联系人
召集人:
**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牛德奎ndk2157@sina.com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蔡强国caiqg@igsnrr.ac.cn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地理学系
卢光辉andrewlo@faculty.pccu.edu.tw
**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伍世良slng@cuhk.edu.hk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李定强dqi@soil.gd.cn
联系人:
**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牛德奎ndk2157@sina.com
电话:********手机:********QQ:*********
**大学园林与**学院刘苑秋liuyq404@163.com
手机:********QQ:*********
**大学园林与**学院郭晓敏gxmjxau@163.com
手机:********QQ:********
八、回执及论文递交要求
1.参会回执截止期:2011年6月10日;2.论文摘要截止期:2011年6月10日。会前汇编论文摘要集。3.论文全文递交期:2011年7月2日~4日。会后拟选择优秀论文在《应用生态学报》专栏或专刊发表。格式参照《应用生态学报》。会务组委会将对发言学生撰写的参会论文进行评奖并颁奖。
特别提醒:
(1)因关系到与宾馆、旅行社签署食、住、行等相关预订合同和会议材料编撰,请大家务必按截止时间返回回执和论文摘要。
(2)会务组7月2日9:00~22:00在南昌昌北机场、南昌火车站接机接站,请代表将到站车次和时间、到港航班等信息于赴会前一周以邮件或电话方式告知会务组联系人。提前或推后到达的代表请自行前往会议地点。
(3)会后考察线路1的代表于7月8日中餐后由景德镇返回南昌,车程约3.5~4小时(约18:30到达);线路2的代表于7月7日中餐后由井冈山返回南昌,车程约4.0~4.5小时(约18:30到达);代表可根据该行程安排返程计划。如需会务组代订车票、机票、住宿的请提早联系。
附件:①回执表、②《应用生态学报》简介、③会间考察行程安排、④会后考察行程安排
附件1:第十二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
第二轮通知回执
姓
名
性别
职
务
职称
单
位
通讯地址及邮编
联系方式电话:
手机:
E—mail/QQ
普通标间(220元∕间)()
住宿要求豪华标间1:340元()豪华标间2:390元()
是否合住是(
)否()
会后考察
线路1(
)
线路2()
论文题目
同行人数
返程票预订要求
备
注
附件2:
《应用生态学报》简介
《应用生态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综合
性学术期刊,于1990年创刊(月刊)。主编:韩兴国本刊刊载应用生态学相关论文,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海洋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和综述性文章等。本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GJF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文摘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BIOSISPreviews、Medline、BA、CA、EA、AJ、IM、ZR、CBST、TOXCENTER、IOTECHNO、CAB等国内外十多家权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曾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篇二:海峡两岸研讨会
第十四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召开苟俊华【期刊名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年(卷),期】2013(025)005【总页数】2页(P110-111)【作者】苟俊华【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
第十四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7月12日至1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地理学会、云南省生态学会、中国地理学会跨境流域与区域合作研究组等单位承办,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地理学系、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协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资源—环境—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来自海峡两岸三地60多个单位从事地理科学、环境资源、生态保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教学和管理的专家与学者220名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其中来自香港、台湾
的专家和学者代表45名。
会议开幕式由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院长、云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何大明教授主持,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刘绍怀教授出席大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词,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理事长、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蔡强国研究员、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副理事长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理学院院长卢光辉教授、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副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伍世良教授、中国科学院海峡科技交流中心张松林主任等海峡两岸三地专家和领导致辞。会议邀请了香港大学李焯芬院士做大会主旨报告、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何大明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林健枝教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九林院士、台北教育大学蔡元芳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张虎才教授、台湾东华大学陈紫娥教授、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研究所欧晓昆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陈守泓助理教授、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周顺桂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高焕研究员等作大会报告。报告题目依次为“中国水资源与水环境”、“亚洲大陆跨境水安全问题”、“水土保持与全球变化”、“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进展与展望”、“流域土砂运移趋势分析-以楠梓仙溪为例”、“高原湖泊环境现状与重大生态安全问题”、“应用等高线地形图评估山棕寮地滑”、“云南的多样性与环境问题”、“台湾西南部沿海地区农业土壤改善措施探究”、“城市污泥资源化与能源化利用新理论与新技术”、“澜沧江流域数据集成与共享系统研究”。
除大会报告外,还设立了4个专题会场及3个青年学术论坛会场。会议的专题包括:(1)资源合理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2)流域综合开发与河流健康,(3)生态系统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4)环境变化监测与评价,(5)退化环境保护、恢复和重建,(6)生态系统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7)灾害发生机制、监测预警与减灾。在
3个青年学术论坛会场中,邀请资深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评选出优秀研究生论文,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以鼓励海峡两岸三地青年学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大会共交流学术论文133篇,其中学生专场交流学术论文49篇,评选优秀论文25篇。为进一步加强和增进海峡两岸三地学者和专家之间的交流,会议期间安排了石林国家级地质公园的相关考察与交流活动。并于7月13日晚,举行了海峡两岸三地学生联谊活动,在欢歌笑语中来自海峡两岸三地的青年学者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在会议闭幕式上,出席会议的专家为青年学生优秀论文颁奖,参加会议者对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中肯意见与建议。经与会代表协商讨论,初步确定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2014年在湖南张家界召开。自2000年首届两岸三地水土资源保育与生态环境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以来,两岸三地的学者们先后在中华大地的北京、台北、香港、乌鲁木齐、花莲、林芝、广州、武汉、根河、临沂和昆明等举办了十四届学术研讨会,借助这一学术交流平台,让两岸三地的学者有机会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和密切的学习,在增进彼此间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也提高了两岸三地水土资源保育、生态环境建设与防灾救灾方面的学术水平,更竭力地培养大量年轻学者和科技工作者。
篇三:海峡两岸研讨会
2022海峡两岸财金趋势研讨会(第四屆財務金融及財金未來學術暨實務研討會)
(TheForthConferenceonBankingandFinanceandFinancialTrend)
日期: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星期一、二、三)
地點:淡江大學校本部(淡水校園)、台中逢甲大學校園&台北台灣大學校園
會議議程(Program)
題目: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现状、问题及对策發表人:王聪((中国)暨南大学金融学系主任)評論人:殷孟波(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及院长)題目:我国信贷融资中隐性合约对租值的分割發表人:殷孟波(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及院长)翁舟杰(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生)評論人:王聪((中国)暨南大学金融学系主任)10:35-11:50場次貳:資本市場與證券投資資本市場與證券投資主持人:張倉耀(逢甲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及所長)題目:TheIPOAuctionPuzzle發表人:陳軒基(元智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吳勝景(元智大學財務金融學系講師)評論人:郭敏華(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題目:政策调控股价指数走势的效应分析發表人:陈永生(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及金融市场学教研室主任)評論人:羅仙法(逢甲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題目:利率變動對投資人行為的影響-以台灣股票市場為例發表人:郭敏華(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陳芬英(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助理教授)陳靖(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研究生)評論人:陳軒基(元智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題目:以斜率趨勢指標為技術分析交易策略在台灣股票市場之應用發表人:羅仙法(逢甲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蘇玄啟(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博士生)評論人:張倉耀(逢甲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及所長)10:35-11:50場次參:行為財務與資產投資主持人:洪坤(國立東華大學企管學系教授)題目:自信強化效應-以法人投資評等宣告為例發表人:郭敏華(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張詠棕(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研究生)評論人:陳麗雯(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助理教授)題目:董事會監督效率、
基金績效與基金經理人更迭關係之研究-以台灣投信業為例發表人:陳麗雯(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助理教授)李權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研究生)評論人:廖俊杰(文化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助理教授)T-608I-601
題目:不完全约束下的金融分析与信号误导發表人:曾志远(西南财经大学經濟學院講師)評論人:聶建中(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及所長)題目:市場擇時與資本結構---熱市及冷市效應發表人:聶建中(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及所長)廖俊杰(文化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助理教授)陳家妤(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博士生)評論人:洪坤(國立東華大學企管學系教授)11:50-12:5012:50-14:20午餐(Lunch)場次肆:金融機構與管理金融機構與管理主持人:沈中華(國立政治大學金融學系教授)(艾森
豪獎&中國長江學者)題目:非利息性收入對銀行績效之門檻效果分析發表人:王麗惠(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吳曼華(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助理教授)蕭絜心(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研究生)評論人:聶建中(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及所長)題目: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發表人:戴淑庚(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教授)张亦春(厦门大学国家级金融重点学科学术总带头人暨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評論人:王麗惠(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題目: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资本市场实证研究--基于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發表人:郑鸣(厦门大学金融系教授)赫凤杰(厦门大学金融系博士研究生)評論人:沈中華(國立政治大學金融學系教授)題目:ForeignBankinAsianMarketDeterminantsofLocationChoice發表人:沈中華(國立政治大學金融學系教授)(艾森豪獎&中國長江學者)評論人:郑鸣(厦门大学金融系教授)題目:对中国信托业市场定位的理论反思發表人:翟立宏(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兼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評論人:
戴淑庚(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教授)12:50-14:20場次伍:金融創新與財務工程金融創新與財務工程主持人:林蒼祥(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及台灣財務工程學會理事長)題目:PricingAverageInterestRateOptionswithaLIBORMarketModel發表人:吳庭斌(政大金融學系博士班候選人)I-601覺生國際廳
理與財務會計主持人:莊忠柱(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教授兼管理學院院長)題目:財務報表重編與獨立董監制度關連之研究發表人:齊德彰(中國文化大學會計學系助理教授)呂學典(中國文化大學會計學系研究生)評論人:莊忠柱(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教授兼管理學院院長)題目:企業適用資產減損公報因素之探討發表人:謝佩珊(私立文化大學商學院會計學系研究生)評論人:齊德彰(中國文化大學會計系所助理教授)題目:券商分析師樂觀盈餘預測與利益衝突發表人:林問一(逢甲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賴紀誠(中正大學企管所博士生)評論人:詹乾隆(東吳大學會計學系所教授兼所長)題目:ISO90012000年版認證與財務性績效間之關係發表人:陳佩瑄(中國文化大學會計研究所研究生)評論人:李沃牆(真理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題目:臺灣上市公司庫藏股票買回宣告效果與買回目的之研究T-608
發表人:齊德彰(中國文化大學會計學系所助理教授)詹乾隆(東吳大學會計學系所教授兼所長)蔡宗儒(國立宜蘭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研究生)評論人:林問一(逢甲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14:20-15:50場次柒:財經法律:主持人:李炳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前國大代表)題目:大陆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其控制發表人:郭峰(中央财经大学财经法律研究所所长及中国建设银行监事会监事)評論人:李炳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題目:兩岸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產生機制之研究發表人:楊敏華(嶺東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副教授)(前國大代表)評論人:陳麗娟(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副教授)題目:從歐洲單一市場的資金自由流通論兩岸金融共同市場建構之可能性發表人:陳麗娟(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副教授)評論人:鄒忠科(淡江大學歐洲
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題目:由公司治理看台灣公司法之發展─以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機關職權為中心發表人:陳彥良(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評論人:楊敏華(嶺東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副教授)題目:中國大陸公司法修正之研究發表人:李炳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前國大代表)邱光妤(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評論人:郭峰(中央财经大学财经法律研究所所长及中国建设银行监事会监事)14:20-15:50場次捌: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市場主持人:何宗武(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題目:DoesNikkei225VolatilityIndexTakePrecedenceoverItsUnderlyingIndexbeyondthePerceptionofFearGauge-ATestBasedonSTVEC
M-GJRGARCH發表人:盧陽正(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及所長)方豪(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博士生)張健偉(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評論人:林俊宏(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題目:SourcesofWelfareGainfromStockMarketLiberalization:EvidencefromSomeLainAmericanCountries發表人:吳甦(AssistantProfessor,UniversityofKansas,USA)評論人:何宗武(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題目:ExpectedReturnsandVolatilityinEmergingMarkets:AnalysisofstochasticI-601覺生國際廳
volatilityinmeanmodel發表人:何宗武(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評論人:吳甦(AssistantProfessor,UniversityofKansas,USA)題目:最优货币区理论、欧元区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發表人:康书生(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乔(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評論人:聶建中(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及所長)題目:美國存託憑證與其標的股價格動態傳輸之不對稱性與預測效果發表人:林俊宏(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王淳玄(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洪裕發(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研
究生)評論人:康书生(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14:20-15:50場次玖:風險管理與交易機制風險管理與交易機制風險管理主持人:古永嘉(國立台北大學企管學系教授)題目:台灣綜合證券商內部控制執行之評估發表人:杜玉振(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所副教授)林民德(銘傳大學應用日語學系講師)曾秀貞(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所碩士生)評論人:葉立仁(實踐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題目:非參數統計方法應用在信用風險模型發表人:鍾麗英(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系副教授)李詩政(元智大學會計學系助理教授)郭台達(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系研究生)評論人:杜玉振(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所副教授)題目:新巴塞爾資本協定與中國銀行改革探討發表人:程耀緯(醒吾技術學院講師,西南財經大學博士候選人)評論人:古永嘉(國立台北大學企管學系教授)題目:升降單位對資訊交易機影響發表人:蔡錦堂(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金研究所助理教授)趙焜永(台北商業技術學院研究生)評論人:鍾麗英(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系副教授)題目:香港金融治理與港幣的穩定發表人:吳鯤魯(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評論人:蔡錦堂(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金研究所助理教授)15:50-17:15場次拾:兩岸政策與財經發展兩岸政策與財經發展主持人:許振明(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覺生國際廳T-608
題目:中國大陸金融發展及其加入WTO開放金融市場之承諾發表人:
許振明(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
評論人:涂登才(銘傳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題目:
DoesNoiseCreatetheSizeandValueEffects發表人:劉俊
(AssociateProfessor,DepartmentofEconomics,U.C.SanDiego,USA)評論
人:林建甫(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15:50-17:15場次拾貳:其他兩
岸財務金融相關議題:主持人:聶建中(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系
主任及所長)題目:香港與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比較發表人:陳彥如
(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研究生)唐代彪(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
究所副教授)評論人:胡援成(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首席教授)題
目:海峽兩岸創業投資公司擴張期評估準則之探討發表人:張文龍(弘光
科技大學餐
旅管理系兼任講師)評論人:马建春(山东经济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題目:大陆新农村金融体系建构研究:基于金融功能范式發表人:马建春(山东经济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路艳(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評論人:翟立宏(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兼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題目:MultiRiskPremiaModelofBankStockReturns:AnIntegrationofCAPMandAPT發表人:SureshSrivastava(Professor,UniversityofAlaska-Anchorage)林月能(國立中興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助理教授)洪坤(國立東華大學企管學系教授)評論人:林霖(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及所長)題目:自然资源祸因的制约因素分析—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门槛实证研究發表人:胡援成(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首席教授)肖德勇(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評論人:聶建中(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及所長)17:15-17:3017:30-18:50茶點時間(CoffeeBreak)互動學術與實務座談(淡江校本部覺生國際會議廳)兩岸互動主題:「貌」離「神」合的兩岸金融互動—現況與未來「貌」離「神」合的兩岸「貌」離「神」合的主持人:韋伯韜中華公共財務協會理事長(前中華民國主計長韋伯韜--中華公共財務協會理事長前中華民國主計長前中華民國主計長)韋伯韜與談人:李紀珠國會立法委員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李紀珠—國會立法委員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李紀珠國會立法委員(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张亦春--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张亦春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建设银行监事会监事)郭峰--中央财经大学财经法律研究所所长(中国建设银行监事会监事中央财经大学财经法律研究所所长中国建设银行监事会监事殷孟波--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殷孟波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姜旭朝--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院长SuWu–UniversityofKansas,USA覺生國際廳覺生國際廳T-608
*:全程中文或英文發表,共12場次,57篇中英文學術論文;另有
兩岸財金趨勢實務演講及學術座談各一場次。12月25日(14:00-16:00)
及12月27日(15:30-17:00),另於台中逢甲大學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各分別進行兩場「海峽兩岸財金現況與趨勢論壇」及「兩岸財金趨勢與國
家發展論壇」,兩岸學者專家各約20人次交流座談。
篇四:海峡两岸研讨会
2011湖南双峰•海峡两岸首届曾国藩学术研讨会综述今年是晚清重臣曾国藩诞辰200周年。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两岸关系》杂志社、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湖南省旅游局、娄底市人民政府主办,台湾中华湖湘文化发展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双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1湖南双峰•海峡两岸首届曾国藩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9月2至4日在曾国藩家乡双峰县举行。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曾国藩家乡举办的第三次曾国藩学术研讨盛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向大会发来贺信或题词。提交论文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海峡两岸的学者专家共130多人,会议收到论文128篇。众所周知,曾国藩故居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旅游景区,曾国藩研究现已成为学术界中的一门显学,这次研讨会是在相当高的起点上举行的。在此基础上,与会学者就曾国藩研究领域中的许多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现就学术研讨成果综述如下。一、关于曾国藩与对外开放郭平兴在《曾国藩之于西学文献阅读》一文中认为:曾国藩所处之时代,正值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而此时西方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无论是生活方式、生产技术、1社会思想等都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曾国藩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西方文化,比一般的守旧士大夫有不一般的思维,在他的影响与支持下,一大批的西学文献得以在中国刊刻、流传,推动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人投身于近代科学事业中去,并由此而产生了诸多重大影响,无形之中,曾国藩成为中国近代西学文献的一个重要的倡导者与推动者,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西学文献阅读、传播高潮的到来,奠定了中国近代许多学科的基础,推动了由“中体西用”到“全面学习西方”的转变,对近代中国科技知识的启蒙和传播影响深远。郦波《论曾国藩的“五到五勤”说与洋务实践》一文详细分析了曾国藩的“五到五勤”说,即“眼到眼勤”、“心到心勤”、“身到身勤”、“手到手勤”、“口到口勤”,认为曾国藩能摆脱传统儒家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经验主义认识习惯,从“五到五勤”入手,放眼世界,学习创新,勇于实践,这才有了鼎故革新的洋务运动。朱华、位红涛在《曾国藩科学救国思想论》一文中认为曾国藩积极践行“科学救国”思想,倡导并推动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这不仅增强了清王朝的军事与财政实力,延长了清王朝的寿命,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西方科技,逐渐放弃了走科举仕途的道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这种转变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台湾学者李娇莹在《综论曾国藩的洋幕》一文中通过对曾国藩洋务幕府的人才招募、机构设立以及研发内2涵与成果的考察后,指出曾国藩的洋务幕僚对曾氏个人乃至社会、经济、国防与教育都深具贡献,特别是促使曾氏突破了用夏变夷观念。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但仅只停留在“师夷技”,曾国藩则在20年后力主购买西洋的船炮,并主张“师夷智”,此“智”之内涵远高于“技”,不仅包括坚船利炮,还包括了科学知识、技术及多面向的学术思想。这项突破性的任务,已具有带领中国迈向文化学习更高层次的“制度面”及“思想面”的推力,对于打破中国传统思想的盲点,开启学习西方的风气上,对中国现代化脚步的加速有绝对的贡献。不仅仅如此,曾氏洋幕运作的过程中,带动了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传播的高潮,也渐渐带动民间投资企业的风气,中国社会的鄙视技艺、重义轻利的保守观念,亦因此而渐渐改观,开始重视机器制造技术,有了谋富求利的商业观念。二、关于曾国藩的军事思想与实践台湾学者对于曾氏的军事思想与实践这方面研究较多。葛建业在《曾国藩的治军思想》一文中认为,曾氏原为一介书生,其治军思想的形成有二:一是他奉诏帮办湖南团练与组建湘军时,审视“绿营”的积弊,速谋改正;一是他研究当时敌人的兵势、地理条件,发展出一套有效的战略战术,力体躬行。他的带兵练兵与用兵之道,是随时代与兵势而转移,是从研究发展的创获而精练,是以不拘泥成见不墨守成3规专注效率而遣将用兵,故能击败兵力雄厚于己的太平军,稳住清廷江山。邓定秩在《曾国藩的治军思想与风范》中概括曾国藩用兵在战略上强调据守要地,巩固后方,积极进攻,各个击破;在战术上主张“稳扎稳打”,讲求“主客奇正”,以寡击众,开创水陆联合作战的先河。胡光东在《曾国藩之为学治事与治军修为》中总结曾氏军事成功之道是“忍”,首先就是坚忍,其次就是忍耐。所以曾国藩所率之湘军独立不惧怕,坚忍不拔,是充满活力的战斗群体。严光平在《湘军崛起与洪杨之乱敉平析述》中总结太平军失败与湘军致胜的原因有四:一就军略言,太平军只顾向前,不顾后方。湘军自统帅曾国藩胡林翼以降,皆属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之士,于后方安危,丝毫不予放松,此为胜败之首要关键;二就政策言,太平军只顾攻城,不顾治地;只顾掠食,不顾抚民;三就人才言,太平军骁勇善战之悍将固多,然具政治才干者却颇匮乏。曾国藩待取得朝廷信任之后,更运用其敏锐眼光,拔擢身具才谋者,湘军各级干部皆能发抒所长,各尽其才,此亦属胜败关键之一;四就主义言,太平军之种族主义已为其神权主义遮覆而退色失效,其所持神权主义,亦不合于国人主流观念。反之,湘军之名教主义在中国已有数千年根基,加诸曾国藩、罗泽南等鼓舞激励,自非太平军所倡之神权主义能抗衡。犹为甚者,洪秀全之神权主义皆为虚晃伪假之说,曾国藩之名教主义,却系真实一致。换言之,前者只是利用4
神权、假托神旨、对于神义并无真实之信仰,徒仅藉此满足个人私欲;后者是诚心诚意维持名教,并非假藉名器,妄达一己目的。洪杨起事,不特于汉族无益,曾氏不出,洪杨也不可能治好国,洪杨可原也实可恨,曾氏可敬也实可原。大陆学者邵华在《试论嘉道时期湖南社会经济机构对湘军兴起的影响》中分析了嘉道时期湖南社会经济结构,认为嘉道时期湖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湘军的兴起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嘉道时期湖南社会经济的特点迫使湖南社会中小地主阶级和农民寻找出路,投身湘军,同时湘军丰厚的军饷和战争中能够掳掠私财也吸引着他们,更有改变门庭获得军功的机会,所以他们人人争拔濯,冀自效。张云、韩洪泉在《试论曾国藩的军事指挥艺术》中指出曾国藩的军事指挥艺术有四个特点:一是以上制下、居高控远的战略决策;二是以活济呆、稳慎徐图的战役指挥;三是以主待客、奇正结合的战术原则;四是以水辅陆、呼吸相顾的协同思想。曾国藩的军事才能,更多地体现在他高远的战略眼光、卓越的治军才干、稳健的战术思想和突出的协调能力上,他处处谨慎、务求踏实的作战风格,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军事指挥才能的发挥。同时,他在军事上的许多挫折与朝廷的遥制和瞎指挥不无关系。彭昊《论曾国藩“奇正互用”的治军之道》一文从道家与兵家密不可分的关系着手,探讨了曾国藩军事思想的又一来源,认为曾国藩吸收黄老道家“以奇用兵”的思想,5提出并实践了“奇正互用”的军事原则,重视雕剿游击之法,充分体现出以道补儒的思维方式,在战争中成长为具有独特战略眼光的军事家,其治军之道在中国军事史上影响深远。成赛军在《曾国藩与晚清海防述论》一文中分析了曾国藩海防思想形成有三个原因:一是经世致用、开放纳新治学观的逻辑发展,二是倔强刚毅的内在性格使然,三是对外来侵略冲击的应力回应。认为曾国藩提出的“师夷智”是近代海防论重兴的思想基础,曾氏在臵办船炮、输入海防知识、推动海军建设、打造海防团队力量上作出的诸多努力,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海防建设的发展。史滇生在《曾国藩与晚清海防》中认为曾国藩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海防建设方针,遣人赴美国购买“制器之器”,建立“江南制造总局”,倡导建立轮船水师,主张中国向西方国家购买舰船,并力主中国政府掌控所购舰船,反对外国干涉中国海防事务的努力,对晚清海防海军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孙君恒、王新在《曾文正公的礼仪论》中指出曾国藩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在湘军中推行儒家礼仪原则和规范,将孔、孟的仁、礼思想贯穿于官兵的头脑中,以“内仁外礼”的形式表现出来,曾氏视此为以礼治军的核心内容,他把封建伦理观念和尊卑等级融合在一起,将军法军规与家法家规结合起来,用父子、兄弟、师生的关系,弥补军中上下尊卑等级的不足,来减少军中官兵之间的摩擦和抵触情绪,这种以儒家仁义礼治湘军的6效果是十分明显,对于湘军内部人际关系的定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关于曾国藩的修身用人行政之术沈葵、祖建在《湘皖两地近代名人群体的文化比较——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例》一文中认为:曾国藩对儒学的追求渗透于他的价值核心,贯穿于他一生的精神世界中。曾氏笃守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格守“三纲五常”,以礼自治,以礼治人,其家书、家信折射出他确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曾国藩待人以“仁”为准则,对子女言传身教,对同僚以宽厚为上,对君主忠诚不二,对自己严于律己,处事行为以诚信忍耐为要。这些无不体现出曾国藩个人文化修养的高尚底蕴。张永春在《晚清理学对墨学的吸纳与排斥——以曾国藩等理学家为中心的分析》一文中认为在个体道德修养方面曾国藩援墨入儒,强调墨家的勤俭精神,并兼老庄之静虚,训诫家人和下属勤苦俭约。显然,曾氏的内圣外王之道包含着鲜明的墨家色彩,远非儒家思想所能涵盖。李育民在《曾国藩的修身思想析论》一文中研究得出曾国藩的修身思想有:一、积诚为慎,修德砥行。曾氏完整地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关于“诚”的思想,视“诚”为一切事务的根本和修身的基本之道,而慎独最能体现“诚”,一个人能做到慎独,就能达到修身的最高境界,为此曾氏订立了“敬、恕、诚、静、勤、润”六字课心课身之法;二、无7好快意之事,常存省过之心。曾氏严格按着“慎独”的要求,时时自省改过,谨小慎微,防微杜渐,铸就自己的品格;三、取人为善,不忮不求。曾氏注意获得“诚意”及修身的方法,请师长、亲友、僚属随时规谏自己,非常重视同僚部属的意见,师法一古人或今人之贤者,按照自己所要求的诚身之道,战战兢兢,持之以恒,死而后已。汪树民、朱坚真在《曾国藩与官场规则》一文中认为曾氏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思想上认识到官场规则存在的价值及主动适应的必要性,自此对同僚和气、谦虚、礼节周到;对皇帝不再直言不讳,学会打太极;注意笼络人心;治军不再一味从严,而是宽严相济。所以这些,曾氏貌似随大流,实则依然有风骨。张超在《从曾国藩的成功看专制王权的自私野蛮》一文中认为长期浸染于孔孟程朱之学的曾国藩在“修齐治平”的道路上,把湖湘文化的功利实用与程朱理学的性命道德结合地恰到好处,克服权力自我膨胀的天性,只做事不揽权,时时警醒自己不可疏忽主奴之别。而且,他后来的圆融也与一般世俗的油滑机智不同,仍以质朴方刚为基础,历经万般磨难仍不改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初衷,极力践行“勤劳朴拙”、“花看半开”、“持虚保泰”的处世之道,并能严格贯穿于为人处事和做官治家之日常生活中而不敢有半点苟且之心。通过卑身退让和主敬慎独来避祸保身,再加上曾容忍异己的“雅量”而终能获得同侪和属僚的爱戴,这些构成了他8保全身家的另一种力量。他是一名“清醒的忠臣”,在与专制权力野兽的博弈中,既能安享尊荣,又能洁身远祸。但是,他的政治修为或许有工具意义,但绝不能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否则,纪念愈多,奴性愈浓,社会愈恶,与文明的精神相去
就愈远。张涛在《浅议曾国藩对吴汝纶的影响——以用人思想为例》中分析曾国藩在陶冶培育幕僚、门生上毫不师心自用,发挥人之所长,因势利导,抑扬月旦,事既得办,人亦以成,凡在兵事、饷事、吏事、文章有一长者,无不优加奖励,量才录用,一时才俊,网罗殆尽。指出曾国藩的人才观的核心思想有:一人才有无与是否得用,关系到国家政事与风俗教化;二人才既如此重要,则用人不可不慎,故有转移人才之道,有培养人才之方,有考察人才之法。懂得人才之重要,才会充分尊重人才的意志,发挥所能,尽展鸿图,而不是牢笼一世英雄,全都按照一人想法行事,才会让人才在为我所用的同时,自我也能日有进益,取得双赢共进的效果。四、曾国藩的文学思想研究曾光光的《曾国藩与“桐城中兴”》一文,探讨了曾国藩中兴桐城派的缘由:一是源于他在文学、学术思想上与桐城派的契合;二是出于借桐城文章以宣传程朱义理及洋务的政治考虑。文章指出,曾国藩围绕洋务需要对桐城派古文理论9进行了诸多改造,在道统、文统两方面为晚清桐城派打开了学习西学的门径。经过改造后的桐城派古文,体现出强烈的“中体西用”的洋务色彩,不仅成为宣扬“义理”、卫道护教的工具,也成了宣传“经济”、学习西方的手段,有利于调动起对传统伦理秩序及文化恋恋不舍又冀西学以自强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从而团聚在曾国藩周围,形成了一个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文学派别“桐城——湘乡派”。台湾学者汪长松在《曾国藩与晚清文学》一文中,亦肯定了曾国藩在晚清派别—湘乡文派形成上的贡献,同时从主气、遵道、文章四象、古文八字、行气与用字等方面分析了曾国藩在文学上的主旨,并以晚清文学名人及自己亲身经历为例,强调了曾国藩对世道人心影响之大。李志茗的《论曾国藩幕府刻书》一文,认为曾国藩起先只是为了表彰先贤、倡导节义才在幕府中设局刊刻《船山遗书》。收复金陵后,目睹江南经籍荡然,士人读书无从购觅的状况,遂有刊刻经史以振兴文教,重建和恢复江南文化秩序的自觉意识。曾国藩由被动到主动的刊书实践看似不经意,但实则是其广求远视、开通明变意态的必然结果,由此他收获了宏敷文教,嘉惠后学的声名。五、关于曾国藩的评价台湾学者张京育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在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中国现代化运动和革命运动中,湖南人扮演10了超乎寻常的角色。就时间和影响力来说,这一运动的带头羊无疑是曾国藩。曾国藩对晚清的政治、军事、外交、学术、教育都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姜涛在《曾国藩和他的时代》一文中指出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理学家——旧式的正统学问家。他为残破的中国迎来了“同治中兴”的局面,但也从而苟延了风雨飘摇中的满清王朝的统治;他竭力维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也提倡中国的现代化,赞许向西方学习。在他身上,各种矛盾的现象交织,充分体现
了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他的是非功过,很难用一个标准简单地予以评价,而他的政治和思想文化遗产,也很需要我们积极地予以消化吸收和批判继承。何晓明在《政治对手文化同道——曾国藩洪秀全合论》一文中将曾国藩洪秀全作对比,认为两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终结式的人物,洪秀全代表了“草根”阶层,其思想集两千年农民战争、农民革命思想之大成,尤其是《天朝田亩制度》的提出,将几千年来始终占据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自耕农的社会理想和政治要求以最完美系统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曾国藩代表了传统士大夫阶层,集儒家修齐治平学说之大成,他在中国传统文化系统里的显赫地位与标杆意义,不仅仅在于其完整周严的学理品格,更在其彻头彻尾的实践功夫。随着传统文化的人格化体现的终结式人物的生态条件一去不返,曾国藩、洪秀全“空前绝后”文化地位的形成,实乃时世的因缘,个人的幸会。11曾国藩与洪秀全都是近代中西文化会通的前驱先路人物,无论曾国藩、洪秀全在主观方面有无自觉意识,从客观效果看,他们确实起到了为近代中西文化会通开辟通道的历史作用。洪秀全以开放的文化襟怀和无畏的创造精神,开启了在意识形态层面吸纳西学之先河。曾国藩从“务实”“力行”的意义层面去理解西方文化的长处,办洋务,图自强,实际上开启了近代中国在物质层面实行现代化的步伐,充当了在近代中西文化会通方面的前驱先路角色地位。曾国藩与洪秀全的文化品格都对近代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台湾学者彭圣师的《曾国藩简评》在回溯历史上对曾国藩评价的基础上,对曾国藩作了一分为二的评价,他认为曾国藩在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忠君、爱国上是值得敬佩和效法,但在民族大义上,曾氏镇压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使腐败的满清王朝多延续了47年,造成列强对中国侵略瓜分的局面,同时亦为曾氏在推行洋务运动时,未能从西方引进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制度抱有遗憾。王盾在《经世致用继往开来——曾国藩总体价值评判探讨》一文中认为,在学术思想价值之评判上,曾国藩是近代理学经世派的主导者;在伦理教育之价值评判上,曾国藩道德、伦理、教育所形成的人格品行导向对当前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在文化、文风的价值评判上,曾国藩作为理学经世派集大成者,作为传统12文化道德、伦理、教育的继承与弘扬者,其文论、文风也渗透于晚清时代变革的美学情趣与价值理念中,在一定程度上刻划了时代巨变轨迹,其文学理论在近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若干有影响力的作品;在事功价值评判上,曾国藩作为开一代风气的洋务派首领,对促使士大夫从封建迷梦觉醒,转向富国强兵,起来启蒙务实作用,天津教案应从弱国外交切入,不能将所有责任加在经办谈判者一人头上,关于镇压太平天国的罪责问题,需要从历史的角度予以审视。成晓军在《应当还历史的曾国藩以真相——谨与梁绍辉先生商榷》一文中指出对曾国藩这样复杂历史人物的评价,首先应当站在近代历史背景和时代
环境下,通过全面分析考察,指出他与他的前人和同时代人相比提供了什么新的东西。今天我们研究曾国藩,首先必须站在当时所处的时代立场,去分析评判他所起的历史作用,这才谈得上客观科学评价曾国藩;其次还应站在今人的视角指出曾国藩生平思想言行中的消极作用,缺点甚或过错;第三是还应站在当时所处时代和今日所处时代两者相结合的立场,去梳理、总结和分析、考察造成曾国藩功过是非的深层的思想文化因素在哪里。还曾国藩以真相,首先应当还历史的曾国藩以真相。(尹晓奔,湖南省双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篇五:海峡两岸研讨会
..海峡两岸工程管理研讨会方案
(Ver1,2002.4)
1.主题:海峡两岸工程管理的比较分析
2.时间:2002年8月15日~16日(共二天)
3.地点:同济大学逸夫楼
4.规模:30~40人
5.发起单位: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同济大学)中华大学营建管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华大学)
6.技术委员会
丁士昭吴卓夫余文德王广斌
教授教授副教授副教授
同济大学中华大学中华大学同济大学
7.组织委员会:
余文德
副教授
中华大学
王广斌
副教授
同济大学
何清华
博士
同济大学
会议组织由同济大学负责。
8.日程安排每天会场报告人数为11人,每人报告时间为20分钟,提问时间为5分钟。报告人
数总共为24人。
序号12
345
6
日期
时间
8月15日9:00-9:45
9:45-10:10
10:10-10:3510:35-10:5010:50-11:15
11:15-11:40
活动
报告人主持人
主题报告
吴卓夫丁士昭
报告报告
上海建委代表台湾
Coffer
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分析报告
王广斌台湾
..
..
7
11:40-12:05WTO对中国建筑何清华
业的影响与对策
8
12:05-2:00Lunch
9
2:00-2:25PM报告
台湾余文德
10
2:25-2:50
中国承发包模式乐云
比较分析研究
11
2:50-3:15
报告
台湾
12
3:15-3:30PMCoffer
13
3:30-3:55
中国建设监理制高欣
度分析
14
3:55-4:20
报告
台湾
15
4:20-4:45PM项目管理文化分孙继德
析
1
8月16日9:00-9:45
工程管理的数字丁士昭吴卓夫
化和信息化
2
9:45-10:10报告
台湾
3
10:10-10:35项目总承包理论冒怀功
和实践
4
10:35-10:50Coffer
5
10:50-11:15报告
台湾
6
11:15-11:40报告
上海
7
11:40-12:05报告
台湾
8
12:05-2:00Lunch
9
2:00-2:25PM报告
上海王广斌
10
2:25-2:50
报告
台湾
11
2:50-3:15
报告
上海
12
3:15-3:30PMCoffer
13
3:30-3:55
报告
台湾
14
3:55-4:20
报告
上海
15
4:20-4:45PM报告
台湾
9论文印刷上海和台湾的会议论文分别分本印刷。
..
..
10费用估算
会场费
餐
费(包括工作午餐和宴会)
论文印刷费(各自承担)
其
他
初步确定每人收取会费为300元。不足之处由同济大学和中华大学共同承担。
..
篇六:海峡两岸研讨会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一、工作目标
通过在淮安高质量举办第29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力争将本届研讨会办成全国科协系统影响力最强、学术层次最高、系列成果最为丰硕的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会议之一,也将促进淮安市海智工作高质量发展。
预期成果组织以江苏、淮安交通建设成就为重点的成果展示,广泛宣传“十三五”国家交通发展巨大成就,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搭建两岸专业人员开放交流平台;搭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合作桥梁,推动长三角都市圈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形成专家建议上报中国科协、国台办;组织两岸人才专业考察、专家建言献策,提出淮安发展枢纽经济、建设枢纽城市的对策建议;遴选一批高质量论文,出版有正式刊号论文集;拓展和推动两岸青年人才科技交流、文化融合。
二、工作举措
(一)全方面争取支持。保持与中国科协、省科协、相关主承办单位的密切沟通和联系,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力争使研讨会能得到更多省、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积极争取中国科协领导和省市相关领导的支持。活动拟邀请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理事长、省政府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史和平担任名誉主席,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执行副主席孙春雷、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执行副主席马兴发和台北市交通安全促进会理事长邱裕钧担任大会主席。认真落实陈之常市长“要围绕会议主题,在交通年度工作中予以重点推进,让与会代表可感知”的批示精神,逐条细化落实。
(二)全身心求实效。为确保本次活动的效果,深入研究历届研讨会的机制和成果,围绕淮安“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发展定位,提出召开圆桌献策会议、合作项目签约的建议,也提出了遴选主旨报告专家、完善活动主题和主要板块活动的设想,得到了省科协的重视,并在论坛方案中予以体现。同时,我们将宣传工作纳入全市外宣大盘子统筹,在信息发布、体制创新等环节,集聚全国、省级媒体资源,凸显淮安的交通优势,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激发和放大活动效应。
(三)全景式谋协调。研讨会将按照“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原则,协调做细做实筹备工作,确保在淮安举办一届高质量研讨会。加强与省市科协及市相关部门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对接好各项筹备工作,活动报批、资源汇聚、上下对接等各项筹备工作将有序推进。按照中国科协、省科协相关领导的要求,做好专业展览、疫情防控等相关工作的推进。进行项目化推进,明确责任,挂图作战。
(四)全方位抓落实。本届研讨会精心组织实施研讨会的各板块活动,全方面集聚海峡两岸专家智慧,搭建两岸专业人才开放合作平台,谋划淮安枢纽城市的对策、发展路径,持续推动淮安现代产业创新发展。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一是举办开幕式和主题报告会。拟邀请中国科协、省科协、淮安市领导致辞;拟邀请两岸3位左右重量级专家作主题报告。
二是举办4个专业分论坛。都市圈交通一体化论坛,将围绕都市圈综合交通、城乡交通一体化、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和站城融合主题开展。智慧赋能现代交通论坛,将围绕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交通大脑技术及存适性、智慧物流系统建设和数字赋能交通治理开展主题研讨。公交优先绿色出行论坛,将围绕人文交通发展实践、公交优先发展策略、慢行交通出行优化和出行服务信息共享开展主题研讨。都市交通青年论坛,将围绕两岸青年专业人才成长、两岸文化融合开展专题研讨。
三是举办科技成果展示和专业参观。将组织与会专家参观江苏交通发展成果展示;组织台湾及市外嘉宾参观淮安交通建设成就。
四是组织专家建言献策圆桌会.将组织相关专家围绕淮安市交通发展征求与会两岸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
五是举办闭幕式。各分论坛交流汇报成果;第30届研讨会举办地推介。
三、工作进度
1-3月份,研究商讨研讨会主题、内容和组织架构,确定研讨会方案。
4月份底前,完成调研、细化研讨会方案,研究确定研讨会主题、内容和组织架构,形成研讨会方案。
5月份底前,开展论文征集,印发论文征集通知,在海峡两岸同步开展论文征集工作。
6月份,组织论文评审、专家邀请,对征集到的论文进行评审,确定交流论文,编撰论文集,邀请演讲嘉宾。
6月份,完成会议报批,向江苏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报批、中国科协的项目经费申报等工作。
5-8月份,做好活动筹备,协调做好活动的各项筹备工作,重点做好嘉宾的邀请和参会人员的组织。组织国内专家,先期来淮开展相关主题专题调研,优化、协调做好江苏、淮安交通成就成果展览展示,遴选优化专业参观观摩点及装备,认真做好相关会务和疫情防控方案。
8月,组织召开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