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一、项目背景
基于高等院校文科专业普遍存在培养模式单一、培养机制僵化、实训实习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文科毕业生人文素质低、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比较弱,高素质文科人才匮乏,现行文科人才培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才需求之间供需脱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文科毕业生因缺乏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在就业时面临诸多难题,这是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育部积极推动高校教学应用转型改革,提出工作科学的理念,即工作科学是由工作需求驱动,对劳动者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一般规律和通用方法的总结。倡导构建工作科学的理论体系,并对大学生进行工作科学教育。圆通制教育在高校推广科学工作标准,对大学生进行工作经验培养和工作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科学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工作科学和科学工作标准的提出,为高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教育部与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动实施“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指导下,应用圆通制科学工作研究成果,由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1000所高校合作建设校内“科学工作能力实训示范基地”,合作成立圆通科学工作院;
与科技园区以及行业大型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圆通科学工作站”作为新型校外实习实训工厂,并以此为载体,面向学生提供涉及100个行业的工作岗位体验、科学工作训练和工作能力等级认定,同时培训10000名以上高水平指导教师,开展科学工作标准体系研究。百千万工程体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理念,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培养“治国兴业”的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新文科建设、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提高文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新版方案萃取百千万工程项目申报建设规范、丰富教学改革、学生就业率优质高效等方面的突出经验,坚持问题导向,试点先行,充分调动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成为产教融合与高校改革精品工程,实现高等院校与科技园区产教融合无缝对接。通过百千万工程建设,推动高等院校理论知识教学与经验能力训练多元化发展;
支持“双一流”高校加快“新文科”体系建设;
支持地方本科院校加强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
支持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改造管理提升;
打造支撑高校发展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将百千万工程培养岗位精英人才的资源优势,技术方法优势,做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性保障工程进行建设。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精准对接行业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以工作科学和科学工作标准为理论基础,加强产教融合,以创新行业、高校、政府协同育人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工作能力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改造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与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为培养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的“治国兴业”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系统调研和分析我国农民工作文职化、工人工作文职化倾向,深入研究文科人才培养改革的特点,区分知识、经验与能力培养的特性,完善文科工作经验教学规范,坚持方案设计的针对性、系统性、协调性,积极推进工作科学研究、学科专业改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职业发展、行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坚持创新发展、网络协同。应用圆通制科学工作原理研究成果,基于中国工作标准数据库与中国工作能力等级评价数据库,构建工作科学理论体系,深入推动拓展完善科学工作标准原创数据库系统功能,建立行业、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协同育人的国家产教融合网络体系,推动文科人才培养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需求导向、构筑生态。以行业工作岗位能力需求、高校改革发展需求、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为导向,破解文科人才培养链条的难点,链接项目骨干高校、重点行业、主流人才交流平台,构建服务文科人才终身职业发展的生态体系。
——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认真总结对主流行业和文科改革认识深刻、改革意愿强烈、应用效果好的院校,加强宣传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逐步由院校自愿改革试点向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加强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推动学校加强项目研究和应用,示范引领区域发展,以点带面,搭建覆盖面广、协同性强的文科人才培养改革协同创新网络体系。
三、目标任务
(一)以“百千万工程”为载体,与专业深度改造对接,推进“新文科”建设与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改革。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到2025年分批次合作建设1000个校内具有“体验、实训、评价”三位一体的“科学工作能力实训示范基地”、“产教融合服务大厅”,建立线上线下圆通科学工作院;
配套建设校外产业园区与大型企业标准化“圆通科学工作站”等实习实训工厂,满足学生在校内校外实习实训与工作能力训练,逐步实现文科专业实训全覆盖,提升实训质量和水平,有条件的实现专业共建。
(二)以“百千万工程”为载体,与工作科学研究对接,创新工作科学理论与实践体系,分批次培养10000名高水平文科指导教师。保障“新文科”建设及应用型文科改革人才师资需要,通过加强工作科学研究,构建工作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建立以“百千万工程”为载体的“知行合一,工作经验传承系统”,实现文科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经验的分类教学,以培养社会岗位精英人才为手段,以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加强国家治理体系所需工作能力研究和训练教材开发研究,满足新文科与应用文科实训基地教学与指导需要。
(三)以“百千万工程”为载体,与行业岗位工作能力提升对接,开展行业岗位工作标准的开发及行业人员科学工作能力培训。加强近百项新兴行业和新型职业的工作标准研究,依托各高校和科技园区建立的基地开展一定规模的相关行业在职人员的科学工作能力培训,围绕农民工作内容文职化和工人工作内容文职化特点,积极开展“智力扶贫大接力,亿万农民百项技能培养工程计划”和“促科学工作,亿万工人百项技能培养工程计划”,全面推进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提升,为毕业生职业发展提供持续支持。
(四)以“百千万工程”为载体,与职业成长服务对接,建立岗位工作能力提升终身服务体系。基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百千万工程”项目院校,提供不同层次的岗位工作能力训练,满足社会高技能人才需求,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能力阶梯;
建立基于工作能力评价的智能化、开放式人才交流网络,面向社会联通企业和学生、链接国内知名就业网站的人才交流平台,为项目合作院校毕业生与企事业单位搭建无缝连接的就业服务和人才选聘服务。
四、主要措施
(一)建立校内“体验、训练、评价”三位一体的科学工作能力实训基地
按照教育部要求,各省教育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分批次指导相关院校合作建设校内“科学工作能力实训基地”,包括:科学工作体验中心、科学工作训练中心、科学工作能力等级评价中心,解决学生“想干什么岗位”、“岗位干什么和工作怎么干”、“岗位工作干的怎么样”的问题,达到“会一事、精一岗”的目的。合作成立圆通科学工作院,通过教学方案改革,科学系统的开展工作经验教学与工作能力训练。
1.科学工作体验中心
(1)建设目的。在校内进行岗位工作认知体验,主要解决学生的职业发展定位,即“想干什么岗位”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行业、单位和职业分工,系统了解工作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工作岗位,使学习更有目标和动力,避免毕业生首次就业多次跳槽的岗位体验损失。
(2)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脑力劳动体验区、农业劳动体验区、工业生产体验区和工作志愿测评室四部分。体验中心建设所需场馆改造、计算机、投影、环境布置等硬件由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设计指导,院校安排建设完成,软件部分由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3)建设目标。学生通过观看、体验、操作、对比、感悟,明晰自己的志向和爱好,体验者跨出“体验馆”,就能够明确个人志向,准确回答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
2.科学工作训练中心
(1)建设目的:主要解决学生“岗位干什么和工作怎么干”的问题。基于学生体验选择的就业岗位,应用圆通制工作标准训练教学法,开展通用工作标准和专业工作标准训练,快速掌握具体工作怎么干,积累相应岗位工作经验。
(2)建设内容:企事业单位行政、人事、财务等部门工作岗位需要掌握的通用工作能力训练、行政(岗位群)训练、人事(岗位群)训练和财务(岗位群)训练的基地环境内容。
(3)建设目标:学生进入训练中心环境,完成对岗位精选的十五项工作标准强化训练,具备该岗位3年以上社会工作经验量。
3.科学工作能力等级评价中心
(1)建设目的:对学生岗位工作能力训练结果进行评价,主要解决“岗位工作干的怎么样”的问题。由圆通工作能力等级评价中心等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与认证,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国工作标准研究院颁发岗位工作能力等级证书,帮助用人单位了解学生在什么岗位具有哪些工作经验,帮助学生提高对口就业率。
(2)建设内容:评价中心提供测评学生工作经验和能力的实际环境和完成测试所需要的条件,包括计算机评价环境、圆通工作能力等级评价系统环境、实际测试验证环境等。
(3)建设目标:通过评价,对毕业生工作经验和能力进行准确量化,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二)建立“校内产教融合服务大厅、校外圆通科学工作站、终身职业技能服务平台”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工作协作平台
目前产教融合工作涉及行业部门众多,校内校外单位众多,需要科学将校内师生开展产教融合业务需求分类整合,校外企事业单位产教融合资源有效聚合,把校企之间需求与供给进行科学匹配;
将教师和学生实习需求、就业需求、兼职需求、研究需求与社会单位散乱的产教融合业务需求进行规范化统计和统一管理,转变为学校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商业化服务模式,就能产业化、长期化,从根本上解决产教融合问题。
1.产教融合服务大厅
(1)建设目的:通过校内建设产教融合服务大厅,汇集校内各部门、各院系师生以及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就业、实习实训、教师合作研究等方面的需求信息;
将传统师生个人联系就业与实习转变为学校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商业化服务,起到有序整合院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作用。
(2)建设内容:建设产教融合服务大厅,满足校内师生和校外机构需求登记与服务交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成为面向各类企业提供各类产教服务的主要联络载体。包括个人服务交流室、企业服务交流室、政府服务交流室等会工作网软硬件应用环境,与全国产教融合各个节点校区和园区形成网状结构。
(3)建设目标:通过会工作网,将院校人才孤岛与园区产业技术孤岛的拉通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完美结合。
2.圆通科学工作站
(1)建设目的:由政府教育局、人社局支持建立校外以服务大学生就业和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职能的校外新型基地。科学工作站能够批量接收学生实习实训与见习就业,能够支持开展文职岗位工作训练、验证和应用,提供学生兼职见习等勤工俭学工作;
以服务师生产教融合业务为目的,建设校外科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科学工作站,并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内容、管理模式进行升级换代。
(2)建设内容:建设科学工作站软硬件环境,提供学生适应实习实训单位、就业单位工作要求的训练环境、食宿环境,包括所需训练、测评、验证工作的实际环境等。能够满足大学生及职工个人工作能力水平提升训练服务及评价报告;
通过科学工作站能够有组织、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对应合作大学实习委托。
(3)建设目标:介绍就业岗位、见习岗位服务与管理,帮助指导个人提升工作业绩水平。科学工作站是文职岗位标准化实习实训工厂,能够按班级批量接收安排学生实习实训,兼职见习,增强学生与就业单位粘性,实现就业直通车服务功能,提高毕业生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水平,优化学生就业质量。
3.终身职业技能支撑平台
(1)主要目的:通过建设“会工作网”,建立大学生终身职业技能支撑平台,将学生及就业者实习实训、工作经验训练、能力证书申请、单位服务等工作,按照教育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与文职岗位工作经验的特点常规化,日常化,满足院校师生与企事业单位网上教学、移动办公的需要。
(2)建设内容:建设“会工作网”标准配置与院校特色内容,选择特色服务内容,建设网上训练、网上评价认证、网上交流服务、网上标准研究等一揽子软件模块功能,搭建筑梦树岗位精英人才市场,面向院校、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订制服务,满足院校对毕业生终身职业技能支撑平台管理需要。
(3)建设目标:实现师生与用人单位网络移动办公需要,实现就业网络直通车服务功能。建立院校专业之间、实训基地之间、校企之间、师生之间管理服务和网络协同的平台,构建面向行业岗位能力需求、院校人才培养改革、师生成长服务的多点互动的网络协同平台。平台提供学生从在校接受工作训练到毕业后在各岗位从事工作相关的历史档案记录与服务管理,为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及终身职业成长提供服务。
(三)开展“精英培养、能力评价、名师评选”三位一体的经验教学运营活动
充分发挥百千万工程线下线上科学工作建设软硬件环境条件和应用价值,形成基于大学生工作经验与工作能力科学培养、科学实践与科学应用的科学工作生态圈。通过开展全国性项目合作院校大学生岗位精英培养计划,全面倡导大学生“会一事、精一岗、通一行、识百业”的理念,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经验的要求,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人人成为岗位精英;
通过开展大学生工作能力竞赛活动,增加学生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情;
通过开展全国文科改革名师评选活动,激发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培养一代新人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1.开展大学生岗位精英培养计划活动
(1)活动目的: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岗位精英班,训练学生掌握“会一事、精一岗”的工作标准,显化与没有经过工作科学训练的学生区别,显著提高竞争力。
(2)活动内容:教育部百千万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统一组织开展大学生岗位精英培养计划活动,实现文职岗位知识理论教学与工作经验训练教学改革,建立“知行合一 工作科学经验传承系统,按照《文科工作经验教学规范》(见附表),全面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我国高校新文科建设及文科应用转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活动效果:通过百千万工程管理办公室统一组织开展大学生岗位精英培养计划活动,广泛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学生工作经验与工作能力培养,为合格学生颁发圆通制岗位工作能力等级证书,满足学生个性化职业志向的需求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精准岗位经验需求,培养一批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合格人才。
2.开展大学生工作能力竞赛活动
(1)活动目的:大学生工作能力大赛着眼于大学生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水平提升,以工作标准为基点,以工作过程为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工学相结合,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练。提升大学生通识、通用工作能力,展现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工作、科学工作、快乐工作的精英风采。
(2)活动内容:由百千万工程项目院校,组织开展文职岗位和文科专业大学生工作能力大赛,基于中国工作能力等级评价数据库开展教职工工作能力等级评价活动。
(3)活动方式:校内竞赛采取“班级赛-院系赛-校内决赛”三级选拔参加全国决赛选手,每个院校参赛专业(岗位)可选派一支或多支代表队参加全国决赛。
(4)竞赛赛项:按照院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行业经验特点组织设计。诸如:通识工作经验、通用工作经验、创新工作经验、创业工作经验以及行政类专业(工作岗位)、人事类专业(工作岗位)、财经类专业(工作岗位)、营销类专业(工作岗位)、教育类专业(工作岗位)、文史类专业(工作岗位)、研发类专业(工作岗位)等近百项文科专业或工作岗位。
(5)竞赛形式:一个个圆通制工作标准将一项项文职工作表现的淋漓尽致,体现脑力劳动工作技能的科学性和趣味性,通过线上线下竞赛模式,按照统一安排组织班级赛、院系赛、校内决赛、全国总决赛等。学生们通过个人赛、团体赛和表演赛,认识在校内完成大学生工作经验积累的科学方法。
(6)活动效果:习近平主席说: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通过项目院校启动仪式、演练、培训、选拔赛等不同层级不同专业工作标准竞赛工作,让同学们认识文职岗位工作科学,丰富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水平,获取岗位工作能力等级证书,体会科学工作与快乐工作的精髓。
3.开展全国文科改革名师评选活动
(1)活动目的:为了加快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完成百千万工程培训10000名以上高水平文科教师的任务,由全国科学工作能力建设平台联席会与中国工作标准研究院,开展年度全国文科改革名师评选活动,表彰在新文科建设、文科应用转型改革、百千万工程建设、工作知识与经验教学、工作能力训练、文科课程改革、工作标准课题研究等领域的先进典型,促进全国高等院校文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提高文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活动内容:评选活动每年进行一次。全国文科改革名师评选候选人经过单位和专家推荐、民主测评、会议评审,评选出年度全国文科改革名师若干名,对全国文科改革名师获得者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荣誉奖励,纳入全国优秀人才专家库进行管理。鼓励支持名师深入研究工作科学,实施高水平文科人才培养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学。邀请参加全国巡回文科教学改革研讨会以及教师培训授课活动。
(3)活动效果:为百千万工程快速推广选拔优秀领军人才,支持全国文科改革名师获得者领军建立全国区域性文科人才实训师资培训基地,鼓励各地将名师获得者纳入各地人才专家库。通过名师评选活动,让社会了解文职岗位工作技能的精彩和科学特点,展现当代优秀教师研究工作科学、提升工作能力的风采,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奉献更多智慧。
五、加强项目管理与团队建设,提升百千万工程品牌影响力。
几年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持续加强百千万工程项目管理与团队建设,百千万工程项目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已经成为教育部最具影响力的产教融合项目和高等教育改革项目,获得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参与。圆通科学工作院与圆通科学工作站成为“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优选教育合作项目,并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国际性行业论坛等方式不断扩大项目影响力和辐射力。项目多方合作机构通过加强全国科学能力建设平台联席会活动组织与协调能力,今后不断加强百千万工程技术水平和教学运营水平。通过加强圆通制产教融合机构建设交付与运营管理能力,不断加强对项目合作院校的社会资源支持力度与创新发展能力。
六、合作模式
经教育部百千万工程项目管理机构遴选后,项目合作院校与教育局合作园区单位基于“产教融合、服务大局、优势互补、共创共享”的原则,结合申报院校的实际,共同确立合作模式。
(一)科学工作院(站)建设合作
申报院校及政府教育局指导科技园区提供满足职业教育所需场地硬件环境条件及建设资金。合作方按照约定投入基地软件开发资金及软件环境投资,并根据学生数量和资金状况选择不同建设内容及规模。校内基地建设包括科学工作体验中心、训练中心、评价中心、课题研究中心、筑梦树人力资源市场、产教融合服务大厅等;
校外基地建设包括园区科学工作站、网上科学工作院与终身职业技能支撑平台建设等。
百千万工程项目在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中具有突出整合作用,申报院校及教育局指导的科技园区应当充分重视扩展百千万工程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产教融合型行业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价值,积极合作开展对企业的服务工作,加强基地软硬件环境建设,为全面提高学生通识工作经验与通用工作经验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合作价值效果突出,院(站)需要扩大专业群及岗位群建设的,在总结成果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持续扩大合作规模,形成产教融合网格化模式。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对双方合作建设内容及进度进行审查和监督。
(二)科学工作院(站)运营合作
合作双方共同组建基地管理团队和教学团队,学校任命圆通科学工作院(站)主任、圆通科技派出执行主任。
校方负责人将岗位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纳入学校专业培养计划,每年培养岗位精英班学生不低于毕业生5%,并逐年增加培养比例,鼓励学生获得岗位工作能力等级评价证书;
将院(站)日常运营经费纳入实践教学预算;
完成校内人才和院校安排专职人员对接合作项目,统一协调、管理、运营基地各方面业务;
圆通科技股份派出专业师资协助校方进行院(站)管理和技术指导,主要负责学校培养合格获得岗位工作能力等级证书毕业生的就业推荐与实习实训单位联络,协助开展标准研究、师资培训、竞赛活动、名师评选活动、对外交流培训等活动。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对双方合作培养方案内容及进度进行审查和监督。
(三)课题研究合作
科学工作标准研究课题和课程教材开发项目由“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在教育部指导下统一发布,项目申报的对象限于百千万工程项目院校,研究者采取工作标准课题研究与学生工作能力训练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以研究促进教学,以教学推动研究。持续给予经费支持,保证合作研究成果能够良性教学应用循环,在计划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与教材开发,并保证工作标准的先进性。
(四)合作协调措施
1.组织机制保障。项目院校应组建校内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负责,小组成员包括并不限于合作专业所在的二级学院、规划处、教务处、国资处、实训中心、就业中心和圆通制教育派出人员等,保障校内资源和资金能够及时到位,项目实训计划、研究计划能够严格按照申报书和协议书执行。
2.专业师资保障。项目院校应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足够的师资力量,并保持师资力量的稳定性。项目院校要加强科学工作体验课程、训练课程、人才测评课程与院系专业师资团队的融合,支持合作双方积极开展专业共建、3+1(3年理论+1年实践教学)合作培养等。圆通制教育要持续提供师资训练指导和技术支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满足开展学生工作能力训练和能力等级评价所需要师资条件。
3.实训内容课程化保障。院校教务处等部门通过改革专业实训内容,支持院系将《文科工作经验教学规范》规划的课程,结合专业特点,纳入专业培养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引导毕业生参加校内校外工作标准训练,积极开展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水平测评对比分析,通过实际效果对比,引导院系加快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4.资源保障。通过百千万工程引导项目院校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提供科学工作能力培训和工作能力等级评价等服务;
根据院校地域特点,形成基于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科学工作生态圈,打通院校与社会之间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与进修的通道。
5.资金保障。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资金及日常实训运营所需资金,按照实训工作量纳入院校财务预算。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通过先进技术校企合作发展平台为项目提供持续政策咨询及相关教育金融服务支持;
基地积极开展校外在职人员工作能力训练及非教学计划规定的岗位兴趣班,按照规定标准收取培训费用;
基地通过申请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专项资金支持、科研经费等形式,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和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七、项目院校遴选、评估与验收办法
(一)遴选对象
教育部指导各省市全面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产教融合型行业建设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支持百千万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全国科学工作能力建设平台联席会与区域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分期分批将所属高等院校纳入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鼓励“双一流”高校积极申报建设网上圆通科学工作院和校外圆通科学工作站,支持地方重点本科高校和文科人才培养改革意识较强的地方本科院校优先申报建设。列入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院校、省市转型改革试点院校、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教育之弦”卓越创新联盟成员优先。
(二)遴选条件
申报院校需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法人单位,能够按照项目要求投入相应资金和资源,由校长作为项目申报和实施的责任主体,在报送纸质材料中提供申报院校办学许可证复印件、其他证明性材料等相关附件,并按相应规定加盖公章和签字。申报院校需按照要求如实、完整地填报各项内容。
(三)遴选方式
遴选采取“院校申报、校企对接、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由百千万工程项目领导小组、联席会专家综合研究确定。
(四)项目院校建设、评估与验收
院校入选后校企双方及时签订合作协议,对项目院校申报审批后按申报书开展建设,由项目管理机构组织项目专家,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管理、监督与评估。评估验收通过的项目院校,将被认定为“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实训示范基地”。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1.项目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教育部成立“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导小组。旨在设计并指导百千万工程的整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加强项目申报、遴选、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1)制订百千万工程的整体规划、战略布局;
(2)审核确定百千万工程建设院校名单和退出院校名单等;
(3)审核确定百千万研究计划课题项目和研究经费等;
2.项目管理机构组成及职责
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项目院校“全国科学工作能力建设平台联席会”(以下简称“联席会”)作为学术机构。
项目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能为:
(1)制定并发布百千万工程年度实施方案;
(2)支持全国科学工作能力建设平台联席会年度学术工作计划;
(3)对“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评估。
(4)完成规建中心安排的相关工作任务。
联席会主要职能为:
(1)组织联席会成员对百千万工程项目院校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项目进行评审、评估和验收,提交专家报告;
(2)负责百千万工程项目相关专业问题的咨询与服务;
(3)组织项目院校开展多个层级、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班、研讨会、大学生工作能力竞赛、文科改革名师评选等品牌推广宣传活动。
推荐访问: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百千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