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生活智能化建设“一高三化”实施方案(范文推荐)

时间:2024-02-07 14:39: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全市生活智能化建设“一高三化”实施方案(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年全市生活智能化建设“一高三化”实施方案(范文推荐)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一高三化”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消费需求,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总体思路,深化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丰富互联网数字技术的生活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城市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升级和扩大信息消费,带动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实现生活智能化推动消费变革的目标。

  二、建设原则

  (一)需求拉动、以人为本

  坚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改善市民生活,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培育经济新增长点。通过生活智能化改造、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支撑民生服务方式优化和消费领域业态创新,丰富服务应用场景,为市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民生服务,提升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

  坚持政府引导,强化政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逐步开放城市数据资源。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用各方协作,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完善的信息消费生态体系。

  (三)融合创新、服务经济。

  推动服务业态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与民生服务业融合创新,催生民生服务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与产业“双升级”。

  (四)安全可靠、规范发展。

  加强对民生服务领域的数据监管,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数据安全责任意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数据安全策略,注重数据安全与创新驱动平衡发展,促进智慧应用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三、总体目标

  到20xx年,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高品质民生服务体系,打造一个以优良信息消费环境为保障,以一个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载体,通过实施十项智能化提升工程、两项重点支撑举措,提升全市生活智能化水平,促进信息消费的“11X2”民生服务新格局。

  一个优良信息消费环境:到20xx年底,全面提升城市、农村镇区光纤接入能力,对重点公共服务场所的免费WiFi(无线热点)实现高质量全覆盖,实现移动支付在各类生活缴费服务场景的全覆盖。一个综合服务平台:以“i银川”APP作为唯一核心载体,汇聚整合全市各部门、行业数据,统一各领域的公共服务应用,提升网上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水平。十项智能化提升工程:发挥市场化机制,通过实施社区、旅游、交通、教育、医疗健康、就业、公共文化、创城、工会、都市圈等领域十项智能化提升工程,积极融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建设,实现区域资源汇聚和产业融合提升,行业大数据资源得到极大丰富,实现一批规模化、商业化民生服务应用,成为拉动消费需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引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两项重点支撑举措:通过提升市场监管智能化水平、打造服务业新业态两大举措,保障产业良性发展,聚合产业优质资源,提高信息消费供给水平,不断扩大信息消费规模。

  四、重点任务

  (一)优化信息消费环境

  1.网络覆盖优化工程

  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20xx年底前,实现城区千兆光纤全覆盖,农村镇区光纤接入能力达到300兆。进一步完善免费WiFi覆盖。积极探索通过市场化方式,鼓励企业参与WiFi和物联网建设,争取20xx年底前实现医院、旅游景区、酒店、商场、车站、公园、广场等重点公共场所WiFi高质量全覆盖。

  牵头单位:市网信局、市卫健委、市文旅广电局、市商务局、市公交公司、市园林管理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中国电信银川分公司、中国移动银川分公司、中国联通银川分公司、宁夏广电

  2.移动支付推广工程

  拓展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加强与各移动支付平台深入合作,不断扩大各项生活缴费的移动支付覆盖范围,20xx年底前,实现全市范围内水、电、气、暖等缴费服务窗口聚合支付全覆盖;
在商场、旅游景点、酒店、餐厅等重点消费场所推广应用人脸识别收银设备,通过与微信等支付平台对接打通,实现无需出示会员卡自动积分功能,持续提升“消费在银川”品牌效应。

  牵头单位:市市政管理局、银川中铁水务公司、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宁夏哈纳斯天然气公司、市文旅广电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二)提升民生服务智能化水平

  1.“i银川”APP提升工程

  深化“i银川”APP生活服务场景。归集个人信用信息,建立个人信用评分机制,依托信用体系提供社会化服务预约、公共资源租借等功能;
持续整合水、电、气、暖等线上缴费功能,开通统一认证缴费入口;
推动文体便捷服务,将全市各主要运动场馆、公园信息接入“i银川”APP,实现一键查询、快速预定、便捷导航等功能;
丰富气象服务内容,为农户、景区提供“点对点”直通式服务,为农户保险理赔提供气象依据;
对接“12345”便民服务平台系统,结合社区网格化信息采集,实现家政、开锁、搬家等社会化服务网上预约、支付、评价等功能,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场景的生活便民服务。扩展政务服务版块功能。进一步整合部门、行业数据资源,集成电子身份证、电子医保卡、电子驾照等证件,强化统一身份认证功能;
实现现行救助政策申领条件、程序及救助标准等信息的实时查询功能,提高救助政策知晓率与可及性,推进阳光救助;
实现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明细信息查询、退休职工提取公积金、公积金业务预约办理功能;
扩大审批服务事项线上办理范围及缴费方式,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深度对接“我的宁夏”APP,实现底层数据共享、功能互补,通过打造集政务、公共、社会、民生、商业等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综合门户,构建城市服务生态体系,实现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标。到20xx底,“i银川”APP服务用户达到50万人。

  牵头单位:市委网信办、市网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市政管理局、银川中铁水务公司、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宁夏哈纳斯天然气公司、银川市热力公司、市体育局、市气象局、市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市公安局、市医疗保障局、市交通局、市民政局、市公积金中心、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2.社区服务智能化提升工程

  提高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通过市场化机制,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社区基础设施提升中,老旧小区逐步实现门禁车牌识别智能化,新建小区打造业主手机APP进小区、访客动态密码开门等功能;
逐步配套24小时无人售货柜、智能取药柜、智能快件箱等便民服务设备;
在小区电梯、楼道、居民家中等场景安装人脸识别、安全智能报警系统等;
对现有小区监控设备进行整合,为广大车主提供车辆安全停放保障。20xx年底前,全市打造100个智慧社区,各县(市)区要重点打造1-2个示范社区,全面提升居民智能化生活体验感。提升社区智能化服务水平。20xx年底前,依托“i银川”APP,整合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综合执法信息等平台社区服务资源,加强网格化管理信息采集,为市民提供全市小区、物业公司、小区周边配套等基本情况,实时更新并提供小区评比、均价对比、房屋交易、居民留言等功能;
引入社会化智能管家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维修、家政、配送、缴费、养老等综合服务,实现网上预约、远程定位、在线沟通、商家抢单等功能,通过社区智能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增加居民生活便利程度,直接降低百姓生活成本。

  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委、市邮政管理局、市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市综合执法监督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

  3.旅游智能化提升工程

  加速智慧景区建设助推游客体验升级。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休闲旅游领域融合应用,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游购物店完成免费WIFI系统、智慧票务系统、智慧营销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信息咨讯系统建设,与OTA旅游电商企业平台全方位合作。20xx年完成50%以上重点景区、星级饭店智慧运营和信息化建设任务,2021年实现100%全覆盖。打造全域旅游综合平台满足游客全方位需求。开发上线银川市文化旅游云平台(APP),建成集产品推广、服务预定、网上结算、实时查询、导游导览、流量监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旅游服务平台,逐步完善智能终端应用、景区地理信息导识、旅游团队服务、网络宣传创新、运行监测管理等服务系统建设。以平台为突破口,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切实把文化旅游全业态纳入平台,打造多条精品智慧旅游线路,融入多元的文化内涵,将智慧服务打造成独特的旅游优势。20xx年底前,平台建成上线。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市文旅集团、各县(市)区政府

  配合单位:中国电信银川分公司、中国移动银川分公司、中国联通银川分公司、宁夏广电

  4.交通智能化提升工程

  助力市民智慧出行。结合5G新技术推广应用,改造完善市内公交车站免费wifi;
完善公交出行信息服务,为市民提供实时准确的车辆到站预报、运行线路拥堵信息、车辆乘客拥挤信息等综合信息;
实现全市客运联网售票,提供多元化售票服务入口。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将全市经营性停车场数据纳入银川市静态交通管理系统,推广“i银川”APP智慧停车服务,提供停车数据实时发布及诱导服务,试点推行停车位预约,利用ETC推进停车缴费无感支付,到20xx年底,全市经营性停车场智慧停车服务覆盖率达到50%。

  牵头单位:市交通局、市交警分局、市公交公司

  配合单位:市网信局、银川城投公司、各县(市)区政府、中国电信银川分公司、中国移动银川分公司、中国联通银川分公司、宁夏广电

  5.教育智能化提升工程

  提升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水平。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学校管理、教师教育、学生学习资源体系,共研共享京银优质教育数字资源,通过云端交流桥梁,实现“教”和“学”双优。通过“双优云桥”工程,面对银川市中小学的师生及管理人员,计划20xx年覆盖12所基地学校、14所种子学校,20000余名学生、600多位教师。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有效提升各类学校和教学点出口带宽,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20M,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10M,使所有学习者都能便捷地获取所需的数字资源。

  牵头单位:市教育

  配合单位: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县(市)区政府、中国电信银川分公司、中国移动银川分公司、中国联通银川分公司、宁夏广电

  6.医疗健康智能化提升工程

  全面提升居民就医体验。实施“银川健康广场”二期项目建设,通过微信小程序,在统筹市属医院及三区两县一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号源、床位等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互联网医疗资源共享库,推行门诊、床位和大型设备检查的精准预约,实现智能分诊、在线问诊、结果查询、实时结算等全流程服务,并与“i银川”APP实现无缝对接。推进药品购买途径多元化。实施“银川市处方审核流转平台”二期项目建设,扩大业务对接范围,统一审核各医院、社区和互联网医院的处方,群众可自主选择药店和购买方式,从而有效降低药价,提升群众看病买药就医体验。

  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配合单位: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

  7.就业服务智能化提升工程

  提升人力资源信息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建设人力资源市场数字化平台,依托人力资源产业园和“i银川”APP,搭建园区智能化人力资源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现有银川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厅为依托,建设先进的银川市人力资源综合服务数字管理系统,促进互联网与人力资源融合。到20xx年底,完成平台建设。促进“灵活就业”发展。打造一站式智能劳务云平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灵活就业者和灵活用工企业提供用工的智能匹配、线上工资结算等一站式服务,为就业者提供高效、精准、低成本“灵活就业”提供便利。到20xx年底,试点打造1-2个一站式智能劳务云平台。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加快打造智能化人才线上服务平台,重点做好“一云”、建好“三库”、搭好“四平台”,进一步拓展人才认定、评选及人才项目线上申报等各项功能;
运用“银川人才云”平台,聚集在银各类高层次人才及知名企事业单位法人等上网注册,逐步完善“银川人才云”数据库;
打通企业招聘人才通道,提供智能化人才速配功能,使企业与人才互选更加便捷、高效。到20xx年底,平台录入人才总数超4.2万人次,服务人才和企业超10万次。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委人才局

  配合单位:市网信局

  8.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提升工程

  加快文化资源数字化应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门户网站及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微信公众平台,展示银川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
建设银川市数字文化馆平台,实现在线互动、在线与在场互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20xx年底前,完成银川市文化艺术馆数字文化馆建设。打造智能化媒体融合生态圈。推进银川市媒体深度融合,加快新闻媒体生态圈平台、媒体生态圈信息数据中心、VR融媒体实验室、微报刊生产系统和云上5G直播系统建设,全力打造图文+音视频为特色的融媒体产品,从做平台、做内容逐渐发展到做产品、做品牌,丰富群众文化消费渠道。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市新闻传媒集团

  9.创城服务智能化提升工程

  营造创城“人人参与”氛围。以“i银川”APP为活动载体,对接“12345”便民服务平台,持续优化创城“随手拍”功能,发动文明巡查员、志愿者和广大群众通过手机记录不文明现象,实现诉求线上流转、督办及公开,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推动志愿服务参与智能化、便携化。积极拓宽志愿服务参与渠道,将志愿服务向“i银川”APP、志愿银川、文明银川等微信公众号平台拓展;
丰富志愿服务线上功能,实现创建文明城市、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任务“随时随地”认领及监督验收。

  牵头单位:市文明办、市网信局、市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10.工会服务智能化提升工程

  以银川工会微信公众号平台为基础,打造职工个人线上服务中心,构建职工互联网生态服务体系。创造职工岗位成才良好环境。打造职工自修室,引入全总职工书屋数据资源,开设面向职工的免费线上书屋;
对接社会上的各类考研、公考、考证、考职称等在培训资源,筛选引入线上培训教育课程,为职工提供便捷自习提升平台。创建职工普惠服务新模式。开设职工普惠超市,洽谈合作商家,争取以宁夏工会会员卡为前提的定向价格折扣,真正以职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定向普惠服务。到20xx年底,银川工会新媒体服务平台升级建设完成。

  牵头单位:市总工会

  11.生活智能化都市圈提升工程

  加强智慧都市圈建设,主动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积极参与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建设。推动区域数据共享。打通国家、自治区、地市三级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探索与黄河“几”字弯区域城市数据共享模式,面向应用场景提升数据质量,推进都市圈民生服务从基本服务、业务服务向数据服务转变。推动区域服务APP建设。强化“i银川”APP区域辐射能力,以数据的全区共享为核心,将服务覆盖银川都市圈三市一基地,并逐步向黄河“几”字弯区域城市延伸,打造可交互、可运营的城市级公共服务平台,为都市圈市民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民生服务。推进互联网数字经济区域化发展。加强与黄河“几”字弯区域产业合作与交流,推动服务都市消费需求的都市型产业协同发展,扩大旅游、健康医疗等产业对区域城市影响力。进一步发挥银川大数据产业创新联盟带动作用,扩大联盟成员范围,逐步覆盖都市圈企业,加强政企对接和行业交流,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牵头单位:市委网信办、市网信局、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文旅广电局、市卫健委、各产业园区

  12.市场监管智能化提升工程

  提升餐饮单位智能监管水平。以“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为抓手,运用银川市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系统和移动执法终端开展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到20xx年底,完成不少于2轮次动态量化等级评定任务。推进菜市场智慧化监管服务。在市辖三区合理规划布局,重点在城市居民相对集中、辐射人口多的区域支持市场化新建或改造提升便民智慧菜市场,完善市场产销协作、检验检测、质量追溯、电子标签等服务功能,为消费者提供整洁、放心、便利、智慧的购物环境。加强食品溯源体系建设。通过专家实地鉴定登记、加工环节、冷链物流等多渠道全维度构建从种植/养殖+生产+流通的现代化标准追溯体系,实现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责任可追究,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到20xx年底,完成葡萄酒、枸杞等农副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打造家政服务业信用监管体系。建立全市家政企业基本信息、信用档案、家政服务员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记录、信用档案等数据库,加强对家政服务业的监管力度,全面提升市民对我市家政服务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保障市民消费安全。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针对商业领域出现的零售商户单用途预付卡市场交易乱象,采取交易账户监管和信用评估等手段,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和关联整合,建设银川市消费监管服务平台,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保障市民消费安全,提升消费满意度,增加市民生活质量。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配合单位:市金融局

  (三)推进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1.构建服务业数字转型生态

  通过加大数据资源开放力度及加快前沿技术应用,推进民生服务领域数据市场化应用,丰富民生信息服务和增值服务,促进民生改善、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成立大数据资产管理及运营公司,建立以数据运营为目的的数据产业生态,通过数据市场化应用,打造医疗健康、征信等数据服务场景。加快区块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引入区块链技术,提升市场监管、物流服务水平;
鼓励旅游景区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提升游客文化体验,培育消费增长热点。提升专业化、精细化、定制化民生服务软件供给能力,积极培育本地化应用软件和平台服务企业,加强民生领域成果转化扶持。加强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园聚集能力,重点聚焦民生服务领域,引进智能手机终端产业、光电显示产业、智能家电终端产业、智能汽车终端产业等电子消费项目。到20xx年底,全市打造5个民生服务领域前沿产业示范项目。

  牵头单位: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产业园区

  配合单位: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广电局、市科技局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新业态

  通过现代服务业新业态的培育和引进,重点在医疗健康、教育、金融、物流等领域形成产业资源聚合,促进民生服务智能化水平提升,引导培育信息消费。推动形成“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充分发挥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核心区优势,利用互联网医院聚集效应,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落户,打造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扩大服务供给。衍生壮大“互联网+教育”相关产业。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落实“首都带首府”京银合作战略,衍生创新“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培育一批内容研发和制作的教育相关企业,吸引教育相关行业龙头落户银川,促进教育配套产业聚集发展,鼓励教育机构、企业、协会等建立银川互联网教育研究中心,打造全国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互联网+教育”品牌。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融资平台作用,发展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创新智慧物流发展。鼓励企业搭建物流信息服务平合,优化物流资源配置,积极推广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创新社区新型配送模式,提高物流效率。发展电子商务。引入平合应用商,大力推进城市共同配送试点、“互联网+生鲜流动直通车”等项目;
构建覆盖全市乡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标准化、品牌化和电商化,以电子商务助力脱贫富农。促进数字创意消费。拓展网络和新媒体业务,加快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及开发利用,培育以数字化产品、网络化传播、个性化服务为核心的网络视听产业,举办高品质电子竞技大赛,促进网络游戏产业健康发展。到20xx年底,培育服务业新业态企业50家以上。

  牵头单位: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金融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广电局、各县(市)区政府、各产业园区

  配合单位: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推进生活智能化总体工作,组织研究解决信息化应用建设中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作为生活智能化推进工作牵头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协调推进。各部门按照责任分工,进一步细化项目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协调配合,组织推进各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持

  研究制定支持民生服务市场化改革的配套政策,建立完善服务业扶持政策,引导关键生产要素向民生服务领域产业集聚,着力解决企业在技术改造、人才短缺、融资困难等方面的难题。对能够产生经济效益、适于市场化运营、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民生服务项目,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统筹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破解建设资金瓶颈。

  (三)强化管理考核

  建立生活智能化推进工作考评机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将工作推进成效纳入相关部门和县(市)区绩效考核体系,定期进行指导检查,推动实施方案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全市生活智能化水平。

  (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深入开展宣传,积极推广民生服务领域最新产品和成功应用,扩大示范带动效应。支持举办各类专业论坛、专业会展等活动,引导相关企业、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参与政府民生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形成全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颁布的主动性,让企业多渠道了解政策,同时加强对政策落地情况的跟踪检查。



 

推荐访问:全市生活智能化建设“一高三化”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智能化 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