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20篇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镇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进行访问调查了解,下文是yjbys准备整理的关于农村人居环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2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镇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进行访问调查了解,下文是yjbys准备整理的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年来,我镇力求高标准规划设计,严要求科学统筹,在大力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以农村建筑、城镇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改善为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特别是今年,我镇紧紧围绕市委五五战略、县委办好两件大事,统筹城乡建设美丽家园的目标任务,以超常的力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镇位于**县北部,南枕**山麓,北连**,东至**,**四面环山,沟壑纵深,气候适宜,环境宜人。全镇国土面积16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总人口13700人,农业人口12723人,耕地面积21万亩,林地面积5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3%。平均海拔1534m,年降雨量为610毫米,无霜期120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谷子、马铃薯、小杂粮等。
境内交通便捷,汾屯线、王关线穿镇而过,具有黄金三角之称;境内矿产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铝矾土等,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930万吨,铝矾土资源储量1000万吨,发展潜力巨大。工业作为**的主导产业,现有煤炭企业5个,年设计生产能力达480万吨,铝矾土厂1个,建材厂3个。属于我县北部工业区。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理清思路,审时度势,以经济建设为主线,以多元发展为原则,以引资上项为手段,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在机遇中实现了崛起。
村庄改造力度势头强劲。我们按照由各村自行组织,镇政府全力支持的村庄提升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其中,古寨村综合改造项目,已投资1000余万元,涉及周边绿化、污水排水系统建设、所坝和防洪渠修建、旧房拆迁等民生项目;铁水沟村综合改造工程于5月底开工,投资300余万元,对居民房屋外立面加固、进行新型环保节吊炕推广、污水排水系统建设等,目前各项工程也基本完工。农民培训工作持续跟进。积极为长期在村的农民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实施了农民就业培训工程,实现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环境整治工作强势推进。全镇总投资200余万元,对**、红莲、铁水沟、虎限、后沟、前西、太山沟、南坪、大栅、松树、前军、古寨、贾郭、王凤等14个村进行了危房改造;大栅村投资80余万元新修14公里的出村路;岩进石、道北、坡底、虎限、神灵、前西等16个村,都完成了节能路灯的安装。城镇建设阔步前行。铁水沟村投资200余万元在全镇率先进行了美好家园建设,收到良好效果。**、后沟等村累计投资4525万元,完成211户美丽乡村改造工程;古寨村投资180万元,实施街巷整治,集中搬迁居民47户。生态绿化工作蓬勃发展。大栅、松树、西沟三村总投资75万元,种植了2500亩生态林;铁水、口头、大栅、古寨、松树、西沟、红莲七村总投资684万元,种植了经济林1200亩;铁水沟村投资60万元,种植了2000亩的油松;后军村投资120万元,种植了4000亩的油松。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结构不合理。由于我镇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我镇形成了工强农弱三产缓的尴尬局面。天干少雨,春秋短暂,地少贫瘠等自然因素导致农业成为我镇发展的短板,山大沟深,交通网闭塞,观念落后等因素制约着我镇三产项目的发展。
二是交通不发达。汾屯线、王关线是我镇经济发展的主动脉,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物流业的兴起,现有公路已经不能满足现状。此外,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现行村庄道路延沟而建,呈放射性状态,路路不相连,村村不互通,严重制约了群众的日常出行和经济发展。
三是饮水不安全。通过调研发现,**村、红莲村及个别村,饮用水基本上都不达标,至今饮用的都是浅表层水,由于煤矿的开采,浅表层水已经受到污染,解决饮水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此外,**村、红莲村一带缺水比较严重,给当地百姓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四是就业不稳定。据调查,我镇目前仍有一部分闲置人员。虽然有五大主体企业,但都处于基建状况,需要人员不是太多。尽管我镇也在积极鼓励农民创办合作社,但收效其微,更多的还是依靠政府给予解决,给我镇的维稳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五是村镇建设落后,基础设施较差。**村作为镇政府所在地,街道建设落后,水、电、绿等基础设施较差,旧街较窄而且门面房杂乱无章,高低不一,规格不一,布局不合理,而且涉及户数又多,改造拆迁存在很大困难,新区规划还没有完成,加上集体经济簿弱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镇镇区的建设和发展。
三、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任务
加快城镇一体化建设进程。
在今后五年内,我镇将着重打造四区一枢纽城镇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全镇百姓享受舒适的高品质生活。
一枢纽:即以**村为中心,以红莲村、松树村为外延,拓宽城镇空间发展布局,依靠交通便利等优势,重点建设现代商业物流集贸枢纽,加快商品货物流通,带动、带活商品经济的发展。
四区:即以后沟村为中心的北片区、以古寨村为中心的南片区、以西沟村、铁水沟村的西片区、以王凤村、贾郭村的东片区。四区以各自产业为主导,发挥产业优势,凝聚核心力,拓展竞争力,在小循环中发掘潜力,在大循环发挥优势,逐步实现强村帮弱村、富村帮穷村、大村帮小村、先进村帮落后村、优势村帮劣势村的良好局面。
未来五年,我们将不断完善中心镇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绿化、环卫保洁、给水排水等方面的功能配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强化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更多农民向城镇集聚。
推进民生事业普惠化进程
教育事业。按照教育强镇目标,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年内完成**小学建设。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全镇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双百目标。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确保良好育人环境,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医疗事业。结合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意见,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强卫生人员培训,健全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加大扶贫救助力度,进一步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确保群众生命健康。
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建设,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开展村镇和户评比活动,引导农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篇二: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全市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进展,掌握基层农民对人居环境工作的期盼和满意度,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20XX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农村经济调查队通过专访交流、会议座谈、实地参观、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市5个乡镇的6个村和120个常住户开展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常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做法1、积极发动,做好舆论宣传。一是利用常规宣传阵地造声势。充分利用标语横幅、乡村画墙、广播电视、手机微信群、《致农村群众的一封信》、“小手牵大手”等形式广泛宣传,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调研问卷汇总结果显示,120位常住被访者中100%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有所知晓和了解,其中了解渠道中有80%是通过乡村干部政策宣传,有61%是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二是创新宣传形式,促环保理念入脑入心。各地开展乡村夜话、百姓大舞台、地方戏曲、快板民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让清洁卫生、环保文明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根植于群众
心中。2、注重借鉴,创新工作思路。受访的5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组织了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前往宁乡、浏阳、鼎城、汉寿等附近区县市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先进经验。在相互学习和借鉴过程中,常德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三项基本原则和农村垃圾的两个“三化”整治思路(三项原则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引领,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工作机制的“三化”即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常态化监督;垃圾处理机制的“三化”即减量化产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全市各地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探索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3、优化考评,强化责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市、县、乡、村各级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全面建立了市对县、县对乡、乡对村、村对户的逐级考核评比机制,一月一评比,一季一考核,考评结果通报公示,媒体曝光。坚持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结果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市形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得到了扎实有效推进。(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成效
1、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群众满意度较高。20XX年下半年以来,常德市启动村庄清洁行动,按照“一规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即一规:集镇、村庄规划全覆盖;一拆:依法依规拆除空心房;二改:改厕和畜禽标准化圈舍改扩建;三清: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沟渠塘坝、清理畜禽粪污;四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的工作要求,全市上下积极投入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整顿治理,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从调研时实地察看情况,农村大面基本实现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横流,墙面清洁无有碍观瞻的小广告,小喷绘等;黑臭水体得到基本治理,水面无漂浮物等;农户房前屋后卫生保洁良好、杂物堆放整齐、道路沟渠除杂基本到位。受访群众普遍认为农村人居环境相比以前得到了有效整治,调查问卷中所列“村里变化最大”10项中前四位分别是“生活垃圾可以处理好”、“村里变整齐有序,绿化好,更漂亮了”、“村里道路变好变宽,出行方便了”、“村民使用卫生厕所,臭味基本消除了”,农村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提升。93.3%的被访群众对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表示“满意”,5%的表示“较满意”,无人表示“不满意”。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逐步完善,模式不断创新。村级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发挥协会作用,对全村居民按户打分,通过张榜每月一公布,再利用“村村通”广播进行通报,奖
勤罚懒,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调研所到的6个村都有可回收垃圾收购点,农户(或村级保洁员)可以进行简单的分类,将可利用可回收的垃圾交售到固定地点,换取现金或抵扣卫生费用。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模式正由过去的“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转变为“户集、户分类、户处理”的分类减量处理模式,垃圾乡级中转运输则由本地政府购买服务解决。3、农民主体地位显现,村民自治能力提升。全市乡村自发成立村级卫生协会(理事会),发挥其主导职能:一是更充分深入的发动群众,宣讲政策,传播卫生环保知识,指导垃圾分类处置等等;二是开展组织农户开展评比活动,对农村保洁实行自治监督管理;三是通过协会收取保洁卫生费,筹措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弥补资金缺口。所调研的6个村皆成立了由有威望、办事公道、群众认可的老党员、退职村干部、乡贤、群众代表等组成的卫生协会(理事会),协会财务账目独立且公开。目前,常德市80%以上的村(居、社区)已经组建了成立卫生协会(理事会),通过协会的带动和引导,全市农村居民的卫生清洁意识有了大幅提升,同时农户主人翁意识也得到了增强,提高了农户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群众的主体作用日益显现,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升。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1、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不足。相关部门普遍反映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缺乏项目支撑和资金投入,工作推进还有较大难度。问卷调查“你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时,所调研的6个村全部来自“乡级及以上政府”“村集体”“村民自筹”。然而市、县、乡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大部分的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民自筹资金也只是杯水车薪,相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需资金来说投入明显不足。在调查问卷中“你认为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困难”有81.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投入不够,缺钱”。2、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集体企业发展不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较为普遍。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部分需要劳动力投入时(如不适机械作业的沟渠清淤、零散垃圾清理等),适龄劳动力就显得十分缺乏。在调研过程中,受访对象皆为村干部随机通知村部附近的村民,在120个调查样本中,平均年龄53岁,50岁以上的村民占总样本的60%,年龄普遍偏大。3、农村保洁队伍建设薄弱。一是保洁员数量较少。如果按照每50户或是每300人配备一名专职保洁员的标准,大部分的村镇很难达到此标准,保洁员的数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量。二是保洁员队伍不稳。所调研的6个村的保洁员平均年工资在5000—12000元之间,过低的工资待遇、
篇三: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通过公开竞聘方式对新一轮保洁员实行竞争上岗对原来保洁工作不积极辖区内环境污染整改不及时的保洁人员实行劝退再通过全村公开竞聘村民自愿报名村民代表评议村两委初审等程序招聘能让群众信任责任心更强的保洁队伍同时保障保洁员工资落实确保保洁员队伍长期稳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共同打造宜居和谐幸福的高川20xx月份乡党委向县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发出调研通知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调查问卷要求每人走访5户以上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4日前由乡人大集中收集走访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答复汇总20xx月11日乡党委组织了部分县乡两代表一委员城建所农业办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通过座谈听汇报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调研农村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五篇
【篇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今明两年“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去年以来,区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我区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区政协组织委员对两个镇乡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查看了刘西村、张丁庄、刘唐保等10个村的人居环境现状,邀请区住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城管等部门参与调研座谈。通过开展座谈、走访群众等方式,对我区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全区两个镇乡共有行政村55个,除去6个搬迁改造村,还有49个村人居环境需要重点治理和改造提升,其中女织寨乡14个,稻地镇35个。近年来,区委政府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清洁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有机结合,采取购买服务、饮水安全工程,通村公路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一系列项目建设,增加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农村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由外包公司对49个村实行全时段、全覆盖清扫保洁,运转三个月共清运生活垃圾4.9万方。污水治理谋划长效措施。大洪桥、刘营庄等6个平改村、城中村生活污水已纳入城镇管网;荷花坑、和平街等4个城中村污水部分纳入城镇管网;今年计划对5个村进行管网改造。境内陡河排污口已封堵50余处,5家涉水企业均配备排污设施。农村改厕有计划推进。2014年以来,分三批次启动41个村12915户10607座旱厕改造工程,完成省、市达任务。乡村绿化硬化初见成效。各村主街道基本硬化,主要道路两侧绿化率达到25%,亮化达到“间距不超过60米”标准。二、存在问题路南作为城市中心城区,与其他县区相比,农村数量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总量不大,但这项工作却远落后于兄弟县区,工作进展迟缓,农村建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群众生产生活观念等方面,是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一)思想认识盲点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工作中,主要还是依靠以上率下、组织推动式展开,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部分村没有将其摆在优先位置,导致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配置的资源、力量相对偏弱,村基建投资、环境整治、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虽然村民热情在逐步增加,但由于理念、传统习惯、技能素养等各方面制约,部分农民认为环境治理是政府的事情,不愿投工投劳投钱,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二)村庄规划编制欠缺。调研发现,农村住房布局凌乱,农村房屋建设存在盲目性、自发性和无序性等诸多问题,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很多环境卫生死角。一是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普遍存在。目前,全区49个村均无完整的规划建设编制,大部分村存在违章建筑、私搭乱建现象。经过近几年拆迁整治虽有好转,但除了“一区三边”、“三改一通”等政策性治理之外的违建还有很多,农村畜禽养殖、门前屋后、沿街商户等违建面积,比目前已拆的20万平米面积要大很多,特别是曹家庄、张丁庄等4个转移支付村,整体布局散乱,环境无章无序,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扔乱倒,人居环境质量处于全区最下游。二是建筑垃圾堆积量巨大且与日俱增。据测算仅稻地镇建筑垃圾堆存量多达7万余方,日均新增建筑垃圾约100方。按外包公司日清生活垃圾200方估算,该镇每天约有1/3的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绝大多数村庄出现建筑垃圾乱堆乱放、围村堵街现象。
(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一是污水处理欠账大。全区需要治理和改造提升的49个村中,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城镇网管的仅2个,仅占4%;部分纳入的4个,占8%,且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稻地镇各村均自排自处,全区近90%的村没有污水管网设施。陡河沿岸6村污水私排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乡村道路破损严重,年久失修。女织寨乡吉越路、警侯路两条道路路面坑洼,警赵路2.3公里路面全线破损;稻齐路翻修工程一年多未竣工,稻胥路修补后出现新破损,老唐柏路路面不平;所有村庄气代煤改造后路面不同程度受损,未能及时补修。(四)农业垃圾日益增多,面源污染严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普及发展,很多群众不再使用传统的农家肥种植,而是完全依靠农药杀虫、化肥催肥养苗、地膜提速增效等短平快的方式。加之环保意识不强,施药后随手将包装物就地乱扔,河道、灌溉沟渠、田边地角农药包装袋和塑料瓶屡见不鲜,化肥农药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对土壤、水源甚至人、畜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隐患。三、原因分析(一)工作机制缺失。一是统筹谋划不到位,综合治理工作难以持久。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量大面宽,成因复杂,绝非易事,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责任不够落实、措施不够经常、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更有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我区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多是遇有上级检查验收时才突击整治,村干部普遍有突击应付心态,措施简单、标准偏低,与省市要求差距较大。当前整治工作大多停留在道路硬化亮化、路面清扫,墙面粉饰层面,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筑垃圾清运、面源污染治理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二是约束激励机制不足,村民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人居环境整治主要依靠政府推动,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缺乏内生动力,自觉参与意愿及能力不足。(二)经费保障不足。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对政府资金依赖性强,去年财政投入的685万元,仅能满足乡镇生活垃圾的治理成本,随着各村建筑垃圾的增多,农村环境治理成本将会更高,目前只靠财政单一投入不能保障农村环境治理的需要,投融资渠道不畅,结构性投资缺口较大。乡镇村在投资治理方面还缺少主动举措,投资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惠民政策方面,稻地镇划归路南后,原有的惠农政策存有一定落差,如每年4万元农村公共运行经费以及土地流转、打井办电等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很大程度影响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积极性,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有规划却无法有效实施。(三)群众意识不强。一是临时应对的思想严重。对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区、镇乡干部热情高,农民“等靠要”,出现“干部进村自己干,农民站在路边看”
现象。极少数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对群众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也不够。村干部责任心强的村内治理得较好,村干部责任心差的村环境卫生状况令人堪忧。二是长期以来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没有养成回收处理垃圾的习惯,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污水乱泼,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四)舆论引导缺失。对农民群众的环保需求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缺乏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缺乏接地气的宣传媒介。比如,群众日常普遍能接触到的电视、广播、手机等媒介,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的相关内容涉及较少甚至没有,群众从思想上就不认为农村环境卫生是大事,进一步加深了农民对农村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在农村没有形成一种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和自觉习惯,加剧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难度。四、几点建议(一)注重科学规划。完善49个村建设规划编制,切实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指导各村认真执行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土地使用、村容村貌、居住环境、活动场所、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方面的整体性长远规划,避免村镇建
设治理的随意性。(二)加快补齐突出短板。要以完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把道路、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让广大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三)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在资金使用上,重点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引导产业发展、支持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同时,财政要逐步增加资金投入,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帮扶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农民投入资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更好。(四)加大环保宣传。群众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垃圾污染环境的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健康教育,使卫生健康理念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动群众自觉投身到环境治理活动中来。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好各种宣传媒介,在舆论引导上下功夫,着力细小,贴近群众,让农村群众天天听“整治”、日日见“整治”,耳濡目染地在整治过程中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篇二】农村环境整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基层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沙柳街道加强村庄
规划布局,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整洁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注重加强农村基础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让群众都参与进来,为沙柳的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街道组织900多名党员积极参与村庄建设、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一、主要做法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方案,从“全域建强、全域提升”出发,深入分析辖区环境现状,探索新的模式,切实发挥每名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和群众的参与热情。(一)抓宣传,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利用节假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多次召开街道党员干部大会,会后发放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13000多份,全街道形成了抓生态环境卫生的浓厚氛围,切实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二)抓整治,促进农村环境转变。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街道主要领导带头,全体机关干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参与活动的党员群众达1万人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集镇范围保洁、清溪公园环境整治实行市场化承包,聘用卫生监管员2名,购置分类垃圾桶1000余只,清运垃圾7000余吨。
(三)抓机制,确保人居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强化对村级组织和保洁员的责任考核,健全长效保洁制度。对辖区17个行政村环境卫生责任考核,落实专人负责,实现门前三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垃圾清运能力。街道垃圾实行循环不停清运,做到日产日清。二、问题分析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目标,要落实这一要求,环境卫生存在群众参与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推进绿色家园建设的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一些村民对“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缺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较差,生活观念依然较落后。(二)农村生活污染增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节假日、农忙期间生活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三)公共设施配套薄弱。大多数村设置垃圾池的标准不高,垃圾桶数量不足,垃圾桶损坏了没有更换导致桶内污水流出这个问题在我街道多数村存在。(四)乱堆放现象依然突出。农村房前屋后、路边随处可见乱推的柴草、农家肥;少数附属设施存在乱搭乱建现象,这
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五)管理机制不完善。村民自治存在薄弱环节,村规民约不够完善或执行不好;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六)环境治理成本高,街道财政压力大。垃圾处理从清扫、收集到运出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要花钱,费用都比较高。街道每天均产生将近13吨垃圾,每吨垃圾从收集、运到县垃圾处置点平均花500元左右,一个月要花1.5万元,村级保洁工资支出42.5万、河道保洁工资10万、公路保洁支出10万,加上相关配套设施投入,街道全年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超过100万元。三、对策建议(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环保意识。一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倡环保工作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清洁村庄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环境保护要从孩子抓起,要教育孩子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行动,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广大农村的环保义务宣传员,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活动为我
们的环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大力实施绿化工程行动计划建设,进一步推进绿色家园建设。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绿色普安行动计划”,实施好退耕还林等工程,切实抓好普安绿色村庄创建计划,保持村庄山水生态格局与自然环境协调,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森林等自然资源,培育和提升农林牧渔田园式生产景观。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绿化美化庭院。在路旁沟边、村庄周围、田间地头造林绿化,减少土壤裸露,真正实现绿化、美化目标。(三)大力实施净化工程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基础上的“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做到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采用政府补助、村集体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三是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每村根据实际至少落实1名以上保洁员专门负责垃圾的收集、清运工作。四是落实河长制,保护河、湖、塘等原有水生态环境。五是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回收
利用,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规范处置农村工业固体废物及建筑垃圾,实行污染物集中处理。六要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内容。【篇三】根据省、市统计局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红安县统计局组成专班,深入到部门、农村和农户进行实地调研,选取七里坪镇的柏林寺村、许张家村、方西河村10户村干部、农村住户进行入户调查问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村基本情况柏林寺村、许张家村、方西河村的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为100%、95%、95%;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为49%、70%、50%;使用卫生厕所的比率分别为51%、75%、65%;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乡级及以上政府,小部分来源于村集体、村民自筹、企业或社会团体;近三年都开展过植树造林等绿化行动,农民建房除许张家村没有统一规划外其余两个都有,柏林寺村是国家级特色村落,是住建部定点扶持的村,许张家村、方西河村都不是特色村落。(二)农村住户调查情况抽中的10户农村住户都是男性,年龄位于35-50岁占70%、50-60岁占20%、60岁以上占10%;文化程度初中占50%、
高中或中专占10%、小学占10%、大专及以上占30%;认为村容村貌的变化很大占100%,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满意占100%,认为近两年本村美的变化主要在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生活污水得到处理、改厕成效显著占100%,乡风淳朴文明、有长远发展规划,治理有效、村里污染源或企业排污治理效果好的占60%;认为家乡生活质量提高最大体现在乡村绿化景观美了的占100%、房子大了占80%、村里道路变好变宽了占80%;认为本村人居环境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村庄建筑布局较乱,农房设计水平低占90%、村内设施没人维护占10%;针对上面的问题,认为本村亟待解决村庄规划布局占90%、增派专人维护设施占10%;为美化环境,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维护公共设施等愿意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占100%,愿意每年付费50-100元占60%,每年100-200元占30%;建议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占60%,提高养老保障水平40%。二、取得的成效和典型做法红安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大会召开后,各地以拆危拆旧为重点,掀起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潮。据初步统计,截至5月底,全县共投工投劳16万余个;拆除危旧房3.3万间,新增土地增减挂钩面积5182余亩;募集资金6400万元;村庄绿化植树近180万余株;整治门前塘610口,新建便民小道668736米,新安装路灯
11066盏;35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全部完成规划设计,成效显著。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做法。(一)整治工作全面“动”起来城关镇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四边四化”行动、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一方面在“治理”上发力,常态化开展农村清扫保洁、河塘沟渠清理、“厕所革命”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另一方面在“增绿”上攻坚,集中购买爬山虎绿化藤对山体进行复绿,购买花籽,在路边、塆边、山边、村部边种植。太平桥镇党委选择“啃最硬的骨头”,将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放在本镇周家田塆召开,迅速促成该塆成立村民理事会,发动全塆捐款10万余元,清垃圾,拆旧屋,修池塘,铺村道,搞绿化全面推进。(二)内生动力快速“燃”起来一是对标先进比着干。二是关键对象带头干。三是村民理事会发动干。四是变换方式创新干。(三)拆危拆旧整体“火”起来一是村组干部带头拆。二是在外能人首先拆。三是以房易房加快拆。四是发动乡邻帮忙拆。(四)资金筹措多途“活”起来资金缺口是本次调研过程中基层反映比较集中的困难之一,部分村组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保证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一是激发群众捐。二是发动能人捐。三是争
取单位捐。四是以建代捐。(五)美丽乡村示范“带”起来城关镇小丰山村整合三个产业特点,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荷花美景为看点,以莲子、红苕为卖点,以采摘、电商等为引点,打造集生产-观光-采摘-购物-电商等多元合一的旅游名村和产业强村。永佳河镇党委、政府通盘布局美丽乡村示范点,持续着力打造叶河村,在“檀八”公路两边打造十里桃花农业观光长廊,融红色旅游、花果采摘于一体,融传统教育和实地体验于一体,通过美丽乡村点打造,带动和辐射周边村的建设,既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又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村民增收致富的目标。三、存在问题(一)整村规划成本较高。县内专业设计公司做整村规划,村平要10万元左右;请县外大专业设计公司一般要花20—50万元,绝大部分村无法承受。(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非建设成本耗费较大。在调研过程中,基层普遍反映项目管理费用较高。如:七里坪镇柏林寺村200万元的美丽乡村共同缔造建设项目,第三方公司做项目实施方案收费约8000元,华信工程造价公司做预决算收费约8万,分七个标段招标支出8000元,工程监理费支出3万元(实际由本村刘教授公司免费完成),纳税支出12万元,其他涉及事项支出4万元,各项费用共计支出28.6
万元,占到项目总费用的14.3%,据我们了解,各村情况基本类似。(三)部分项目奖补标准偏低,缺乏明确资金来源。一是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村里拆除旧房及整理土地的成本约为8000元/亩,县奖补到乡镇、乡镇奖补到村的标准偏低,村实际收益不大,影响了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积极性。二是“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20XX年新建标准为3.5米宽,县级补助资金为每公里20万元,今年新建标准为4.5米宽,县级补助资金不变,据测算,每公里存在缺口资金约16万元。三是村级拆危拆旧。各村拆危拆旧产生机械拆屋清场费用,每间拆除成本约400元,目前,基本上由所在村赊欠记账,对于集体经济薄弱村,拆旧的资金有压力。(四)农村生活垃圾未按要求进压缩站、运力不足。一是各村收集的垃圾没有按要求转运。有的乡镇把转运工作交到各村负责,又没有督办考核的硬措施,导致垃圾长时间堆积、没有统一进压缩站,偷倒乱倒、临时填埋的现象还存在。二是压缩站未全面运行、转运车辆不足。目前,全县建成农村垃圾压缩站33座,其中正常运行的有27座,其余6座未启用,致使部分村垃圾不能就近及时进站压缩;全县目前配备的农村垃圾转运车辆只有6台,平均每车每天要从不同的压缩站到周家凹填埋场跑7个来回,工作时间9小时,运力明显不足,影响压缩站的垃圾及时清运。
四、对策及建议(一)科学制定规划规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自然为美,以修复为主,留住记忆,留住乡愁。整合县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等部门专业设计队伍,以美丽乡村示范点规划为基础,选择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资源禀赋的村先期制定20—30种村庄规划,其它村以此为参照,采取因地制宜,洋土结合的方式,制定各村建设规划,控制规划成本。(二)优化建设项目管理。一要简化流程。适当放宽对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要求,简化项目审批流程,降低相关非建设成本。二要规范监管。建议出台《红安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格承包商遴选办法》,加强对合格承包商施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监管,防止假借资质,层层转包。(三)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一要适当提高奖补标准。建议县级层面加大对农村土地增减挂钩奖补标准,激发基层积极性。适当提高“四好农村路”奖补标准,弥补资金缺口。二要因村制宜发展集体经济。继续统筹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大力度发展集体经济,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村级党组织发展力和组织力。三要鼓励引导撬动社会资本。要持续为人居环境整治造势,力求赢得更多社会人士支持和参与,献计献策、捐款捐物,构建政府
主导、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格局。(四)规范农村垃圾清运。一要鼓励“镇转运”环节引进市场化服务机制。由乡镇统一购买服务,将垃圾转运承包给物业公司,乡镇负责对物业公司进行监督、考核、奖惩。二要进一步细化城管执法局和乡镇的职责分工,村级负责垃圾进各塆垃圾池,乡镇负责垃圾进中转压缩站,城市执法局负责各压缩站垃圾进周家凹填埋场,确保农村生活垃圾能进站,可压缩、运得走。【篇四】据XX县人大代表石鼻代表小组20XX年度活动安排,石鼻代表小组针对石鼻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调研。代表们深入集镇及全镇16个村,通过看现场、问群众、听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仔细分析了当前农村环境的基本情况,广泛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对环境综合治理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评估,研究讨论了整治意见建议。对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20XX年以来,石鼻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美丽南昌・幸福XX”文件精神,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聚焦重点难点,大力开展“美丽石鼻·幸福家园”环境整治行动,投入480万元进行农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镇配置200个钩臂式垃圾箱并遍及国、省道、各村小组,坚持
每周对全镇环境卫生进行“大比武”评比,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地对我镇区域内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构建了镇、村、组、农户四级共抓共建共享的城乡建管格局,全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石鼻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擦亮了“美丽石鼻”名片。(一)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治计划方案,下设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日常工作。同时相应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或部门一把手任组长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的一把手作为卫生综合整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制订环境卫生规章制度,配备卫生专干,各村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其他村两委会班子为成员。(二)建章立制、明确具体责任,严格考核制度一是研究制定了《石鼻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保洁员工作职责》、《门前“三包”责任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细化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具体细致安排各类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职责,制定了农村环卫保洁制度,组建了农村保洁队伍,在全镇范围内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石鼻镇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小组,每周对各村的环卫整治工作进行考核,每周开展一次全镇环境卫生考核评比,由第三方进行考核评分。对考核组巡查到
的问题,各责任村要及时进行整改。(三)宣传引导、提高居民素质农民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体,教育农民树立良好的环境卫生观念,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是环卫整治的关键一环。石鼻镇组织镇领导、蹲村干部深入村组,利用村民大会、村干部会议等有利时机,制作横幅、印刷标语、以及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意义,使其能够主动参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从而营造人人动手,户户整治,村村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统一广大干群思想,形成工作合力。在全镇中小学开设垃圾分类和卫生行为习惯教育课堂,提高中小学生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共知共识,采取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长们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治理。(四)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经费落实情况。按照“以县为主、乡镇为辅、省市奖补”的原则,石鼻镇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投入。县级财政安排300万元用于设施设备建设经费和运行保障经费,镇里也安排18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到农村人口每人每年50元标准。2.保洁员队伍建设情况。目前,全镇共配备农村保洁人员97名,配备比例接近3‰,保洁员统一配发工具,做到每人“统一着装、一把扫把、一把铁锹、一辆保洁车”;保洁区域进
行网格化划分,采取村干部与保洁员共同负责的模式进行管理。3.环卫设施建设情况。目前主要以建设垃圾转运设施和村庄垃圾分类收集、清运设备为重点,全镇共配备勾臂式垃圾箱200个,建设垃圾中转站3座,向全镇农户发放垃圾桶10000多个,基本实现垃圾清转运全覆盖。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一)农民环保意识薄弱,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环保宣传的影响,农民环保意识有所提升,但是总体来说农民群众传统生产生活陋习依然长期存在,部分农民公共卫生意识淡薄,对环境整治工作不重视,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卫生习惯差,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综合整治资金短缺,农村环卫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县、镇都加大了环境卫生治理的投入,但因为原有基础差,很多村只有少数垃圾池,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地区居住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投入大,特别是垃圾分类对基础设施要求高,需要统一配置标准化分类收集桶和户分类小桶,以及垃圾密闭转运需要采用密闭箱体和压缩式中转设备等。村级积极薄弱,工作经费短缺制约着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三)保洁员整体素质偏低。保洁员招聘过程中大多结合扶
贫等公益性岗位,所招聘保洁员很大一部分为五保户、低保户等,甚至有些为残疾人,这些群体整体素质偏低,工作效率较低。三、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建议措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的和谐稳定。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村落后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一是在全镇范围内张贴、悬挂环境卫生保护宣传标语,村口、街道交叉口等显眼地方增设固定性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并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育村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在全镇中小学开设垃圾分类和卫生行为习惯教育课堂,提高中小学生对环境卫生保护、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共知共识,采取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长们自觉参与环境卫生保护。(二)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环卫设施配套。一方面政府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项目的申报力度,多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各村可以以集资、募捐等形式获得
更多的资金和物力的支持,同时也可采取村队或政府出钱,农户出力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加大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三)强化保洁员队伍建设,落实责任。一是加强保洁员岗位培训。安排专业人员对全镇保洁员进行职业道德、垃圾分类处理、卫生保洁、再生资源回收等岗位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水平和责任感。二是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通过公开竞聘方式对新一轮保洁员实行竞争上岗,对原来保洁工作不积极,辖区内环境污染整改不及时的保洁人员实行劝退,再通过全村公开竞聘,村民自愿报名、村民代表评议、村两委初审等程序,招聘能让群众信任、责任心更强的保洁队伍,同时保障保洁员工资落实,确保保洁员队伍长期稳定。【篇五】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共同打造宜居、和谐、幸福的高川,20XX年3月份,乡党委向县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发出调研通知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调查问卷》,要求每人走访5户以上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4月5日前由乡人大集中收集走访、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答复汇总,20XX年7月11日乡党委组织了部分县乡“两代表一委员”、城建所、农业办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通过座谈、听汇报、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月、提升月活动,是县委、县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工作。作为农业大乡,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深感责任重、压力大,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倾全力。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强化措施,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月份以来,全乡在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共发放倡议书6200份,悬挂条幅86条,发动群众义工5830余人次,共出动大中型车辆1328辆,全乡33个村累计清除垃圾55195㎡,累计拆除路障及残垣断壁129处,完成绿化面积2500平米,动用车辆335台次清除12公里长的交通道路垃圾300㎡,动用车辆31台次清除14公里长的河道干渠垃圾4300㎡,共发放垃圾桶1600多个,垃圾中转站已正常运行,村村建立了保洁员队伍,配备了垃圾清理车,全乡有5个村在县级考核验收中评为优秀等次。二是抓住重点,保证乡域环境洁净优美。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抓好宣传工作,利用横幅、标语、宣传单、大喇叭等多种形式,每天不间断地向群众进行宣传和动员。二是坚持分类施治。对全乡33个村采取分类施治、各个击破的办法,在国省主干路沿线的村及307国道、廊泊路沿线、乡域内河流区域实行分片包段责任制,坚
持分工负责,加强综合施策、协同治理,重点打造了闫辛庄、蒲码头等精品示范点。三是严格督导检查。根据《沧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包村干部和包片领导每天驻村督导各村自清进度,每日三点前汇报自清户数、垃圾处理量等工作进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到位。三是建立机制,力促环境整治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我们制定了《高川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了农户环境卫生要求、保洁员保洁标准、垃圾清运员工作标准和乡村干部环境卫生整治职责,用制度来保证环境整治的成果。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垃圾暂存点,由村两委推荐保洁员,经乡政府批准后上岗,并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工资,保洁员负责对村内的所有街道进行日常清扫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二、高川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一)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二)农村基础条件差。一是农村长期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
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二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乡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三是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乡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三)综合整治经费得不到足够保障。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乡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都需要足够资金才能保障正常运转。(四)长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
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三、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一)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第一,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第二,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拓宽宣传途径。可以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细化出以“讲文明,爱卫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将其纳入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日常课程安排中去,让学生充当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让他们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通过他们进而带动父母长辈自觉参与到全乡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第三,以典型促发展。可以在开展农村环境卫
生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和推广典型,促使我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二)科学规划,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村庄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第一,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工作,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乡建设规划,结合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第二,尊重村民意愿,号召全民参与,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性。村庄的整治与规划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使整治规划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认识。在整治规划与方案中,要广泛了解村民的需要。农民是村庄整治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推进村庄整治工程的过程中,没有村民们的广泛参与是难以正常进行的,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设计出村庄整治的最好规划与方案。(三)拓宽资金渠道,建立整治投入机制。在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方面,长效管理要想顺利进行,除了要有完备的长
效管理制度,重要的是要有长效管理的资金来源。为此建议:第一,政府主导。政府对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以填补资金运转难的空缺;第二,部门帮扶。尤其是环境、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提供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第三,村民参与。要想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村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就必须让村民加入到整治的全过程中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卫生保洁费制度,使村民形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保障长效管理走得更远。(四)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又是约束的保证。建立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是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第一,继续强化领导机构管理。在巩固原有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备好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引导村民自觉对门前占道及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保洁。第二,强化考核,实行滚动式管理。要对村建立
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进行考核评比,乡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对各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跟踪互查。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村,由政府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村责令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谈话。第三,设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意见箱”。在乡主干道或者各村垃圾集中处理地段安放意见箱,广集民智,向村民取经,并对能提出实用性意见的村民进行嘉奖表彰,在无形中营造“爱护家园,全民参与”的氛围。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提高对农村垃圾问题的认识,加大投入,同时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建起覆盖农村的良好环境管理体系。
篇四: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关于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1关于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为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进展和成果,反映农民的满意度和期盼,地方统计调查局课题组进行走访调研并开展问卷调查,形成本文。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与特点,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与特点调查显示,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满意和较满意的村民达92.5%。农村总体呈现出水净、村美、人和、民富的宜居、宜业、宜养、宜乐的美丽乡村新风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美村意识深入人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造福广大农村民众的重要举措,被越来越多的村民知晓并支持,美村意识深入人心。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生活垃圾分类,更为农村居民广泛认同、积极参与。调查显示,98.6%的受访村民表示知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政策,99.0%的村民反映所在村有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96.2%的村民知晓垃圾应该分类。
(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通过环境整治,农村居民喝上了清洁安全的水,用上了清洁的能源,走上了干净的路,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雨天一身
2泥、晴天一身灰、宅旁臭水沟、垃圾柴火满地堆的现
1
象,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被调查村中,生活垃圾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卫生厕所使用比率在90%以上的村分别有210、183和202个,占比分别达到90.1%、78.5%和86.7%。91.4%的村3年来一直开展植树造林等绿化行动。94.4%的村参与创建美丽庭院,其中近六成村的村民参与创建比例超过10%。
(三)美丽经济活力迸发千万工程不断深化,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激发美丽经济活力。一是农村产业多样性,体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向。在受调查村中,村干部认为本村的主要产业是农林牧渔业的占84.1%,乡村旅游、养生养老产业的占38.2%,工业的占26.6%;二是收入来源多渠道。主要收入来源是打工的认同率最高,为91.4%,其次是农林牧渔业,为69.1%,第三是经营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为33.5%。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渠道。以丽水市为例,有90%的被调查村认同经营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与打工收入并列第1位,其次是从事农林牧渔业收入,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创业人才多样化,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科技、资金进乡村,青年、乡贤回农村的两进两回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调查显示,54.5%的村有青年、乡贤返乡创业,43.8%的村引入社会力量、工商资本合作
3发展。(四)乡风文明展现新貌长期以来,我们将乡村文化设
2
施完善有机融合于人居环境整治之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增设了文化礼堂、图书室、体育健身场所等文体设施,增加了乡村文化供给。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调查显示,有98.5%的村民愿意为改变村里的环境出一份力;有85.1%的村民愿意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其中,愿意每年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100元以下的村民占70.9%,愿意付费100~200元的占9.2%。村民对本村环境十分关心,在本次调查中提出意见建议近1800条,涉及村容村貌、文化传承、村规民约到乡村经济、乡村治理等方方面面内容,积极为实施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二、村民对高水平提升人居环境有新期盼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以来,农村面貌一新,农村居民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对于继续高水平、全方位推进人居环境提升仍有强烈期盼。
(一)期盼规划引领调查显示,三成村民认为村庄建筑布局较乱,农房设计水平低,期望有统一、长远的村庄规划。在开放式问题答复中,
4涉及村庄规划、布局方面的有280多条。在回答您认为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变化最大的是哪些的9个选项中,认为是村里有长远发展规划,整体布局变好了的只占9.6%,列倒数第2位。调查发现村庄规划主要有3个方面不
3
足,一是规划水平低、落地难。村庄数量多、布局散乱。村内布局便利性、安全性、科学性等统筹考虑不足,功能分区不明,设施分布不合理等。二是规划滞后,居住区杂乱拥挤,农房设计水平低,式样老旧,功能不优,未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乡村人文元素彰显不够。有些村缺乏对地域特点、文化特色的挖掘,跟风模仿、千村一面,田园风光、乡土气息、自然生态不够凸显,美感和浙派建筑文化品位缺失。
(二)期盼管治融合调查中,许多村民对加强人居环境的管理和维护有着自己的期盼,超过300条的意见建议涉及到人居环境的管护。调查发现,人居环境的管治融合还不到位,存在重项目建设、轻长效管理的现象。一是全过程的管控缺位。虽然有94.0%的被调查村开展了垃圾分类,然而前段细分类、后端一锅烩的现象仍然存在,村民对该项工作效果表示质疑。农民建房、建造三隔池,只有建设前的审批、缺少建设后的验收,建造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污染隐患。与此同时,未批先建、少批多建、乱搭乱建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管控存死角,未能全覆盖。人居环境
5整治目前的注意力大多放在农村户籍居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上,对外来人口、生产垃圾和污水管控不力,导致外来人口较多和生产企业多的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较差。三是文明养犬呼声强烈。
(三)期盼资金支持建易管难是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突
4
出难题。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次性投入普遍力度较大,效果也十分明显。但要持续维持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后续资金支持不可或缺,这也是农村居民的重要期盼。
1.后期维护费用高。根据走访调研情况,各村的建设资金多由各级政府分担,而后期维护费用需由村里自行解决,环境保洁、公厕维护、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几项维护的年花费在几十万元到百万元左右,被调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平均仅为104万元,不足以支持村内各项开支。2.资金来源单一。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总体看资金来源单一,渠道不多。调查显示,98.7%的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和村集体,没有来自企业或社会团体的资金,五成以上的村民认为政府财政投入不够、缺钱是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最主要困难。各地均认为目前仅靠财政单一投入不6能保障农村环境治理的需要,后续的维护资金来源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瓶颈。(四)期盼质量提升1.垃圾分类仍处于初级阶段。一是垃圾分类工作涉及部门多、层面多、环节多,部门间缺少合理分工,容易造成监管力度不足和形成监管死角,远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二是农村生活垃圾仅分为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类,因此存在可回收物和有毒有害垃
5
圾混装的现象,造成可回收物回收困难,不利于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调研中发现,有的村想将可回收垃圾单独处理,由于缺乏支持而搁置。
2.设施条件还需进一步完善。调查显示,在您最希望村内环境的哪些方面得到改善的选择中,村民选择率最高的是生活垃圾处理更及时、干净,占比为49.3%,远高于其他选项,希望生活污水处理更及时、干净的,占32.2%。超过四分之一的村民要求整修、硬化村里道路和增加绿化美化。3.整治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工程,受访的村干部对今后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议。数据显示,在对问题本村认为应当从哪些方面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多选,最多选3项)的7应答中,认同率最高的是村庄风貌提升,为58.8%,其次是修编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为52.8%,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卫生厕所提标改造、道路、交通、饮水、电网、网络电商、综合服务等设施提档升级等三方面提升的村都在四成以上,要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健康体育、养老保障等服务城乡均等化的为35.6%。三、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思路和对策(一)宣传引导,让美村成为村民自觉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要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更要提升村民美村意识、
6
改善人居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等方面的软环境。村民是人居环境提升的主体,要通过宣传引导,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激发村民的责任心、荣誉感和幸福感,让美村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同时,要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的引领作用。调查显示,超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村镇干部是其了解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政策的主要渠道,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解读能力和转化能力,可以让政策更加深入民心。
(二)健全机制,让美丽乡村建设和管护成为常态一是建立多元协同参与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整合全社会资源构建多方协同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政府、村民组
8织、企业团体、村民乡贤等各方优势,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各展所长、各尽所能。二是建立主体落实和制度落地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明确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主体、监督考核主体和指导维护服务主体,出台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人居环境整治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常态。三是建立政府主导、村庄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为环境整治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统筹各级各方资源,创新投融资机制,增强资金投入能力,发挥好政府投资的撬动、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捐资、投资、合作保护等方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尝试将住户付费相关模式纳入村规民约,弥补保洁资金不足。
7
(三)科学规划,提升人居环境人文元素一是要挖掘人文元素。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要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全力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增添乡村文化底蕴、乡愁魅力。二是要保留地方特色。在规划设计中,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汁原味,让村庄形态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走出一条特色化、景区化、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四)多方联动,让美丽乡村成为激发产业兴旺的新动能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转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使美丽乡村成为激发乡村产业兴旺的新动力。一
9是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二是要把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打造成两进两回的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是要把人居环境整治与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增加收入来源,使美丽乡村成为乡村经济的源头活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8
篇五: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汇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汇报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提高环境整治实效。近期_______街道人大工委组织辖区内人大代表对街道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通过考察街道会计服务中心、爱卫办等部门工作采取以实地走访调研、听取汇报、开展工作座谈会等形式在了解掌握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街道实际将暂未列入拆迁计划的17个自然村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年度计划。并结合_______片区综合环境提升工作部署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1.召开专题会议。全区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出动员部署后街道
2.成立工作专班。街道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村(社区)负责人为组员的工作专班
加强对全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着力构建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靠前指挥、责任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
3.制定工作方案。街道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问责办法将此项工作纳入村(社区)年度考核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地见效。
(二)压实工作责任全面统筹推进街道坚决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项部署要求抓实工作举措对标_______片区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1.积极开展“三清一改”。7月份以来街道以宣传上再发动、行动上再发力为重点深入推进”;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8个村(社区)积极宣传、广泛动员共出动人员18400余人次清运垃圾9500余吨清理村内河塘沟渠、排水沟200余处清理小广告7000余处有效改善提升了村庄环境面貌。
2.大力实施“三大革命”。一是加快推进厕所改造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完成530座区下达任务完成率100%;完成了新建集镇2座一类公厕、农村2座二类公厕和改造农村2座3类公厕的设计、选址工作。二是加强污水处理建设近期将在东流村新建3台处理能力在500吨/日的污水处理设施在_______铺社区新建一台处理能力
在100吨/日的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开展各村(社区)水环境提升工作对区域水体进行清淤清杂。
三是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电动保洁车75辆入户垃圾桶6200多组实行农户分类+保洁员上门分类收集模式8个村(社区)均已实行实现垃圾分类服务外包。3.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对_______4个自然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预计投入资金1829万元用于环境整治工程、污水建设运维和长效管护资金。目前该项整治工程招投标工作已经结束区交建集团于8月底已进场施工。目前累计共投入437.41万元2021年底将全部完成。同时根据_______片区综合环境提升工作要求街道对位于_______核心区的_______5个自然村和_______铺社区的西林(西林、上庄、小丁家)村实施一般环境整治。街道已于7月4日、5日与区交建集团召开两次对接会并做好矛盾调处和服务保障工作区交建集团于7月6日已进场施工。目前已新建停车场21个、广场4个、花坛等景观小品70个。上述8个村已完成雨污分流设计后库、黄盖头、西林(西林、上庄、小丁家)将先行实施雨污分流东流、山南、下埠头暂缓实施。二、存在主要问题长效管养机制不够健全。环境整治成效缺乏长效管养要在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监督检查、台账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三、几点建议1.健全长效管养机制。各村(社区)要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切实维护整治成果提高村民及外地居民
环保意识。2.加强调度积极沟通。街道要与区交建集团积极对接定期召开工程调度会加快推进现场施工确保今年底能全部完成。3.加强环境整治督查。要切实发挥由纪工委、作风办和相关部门组成的督查组作用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治跟踪问效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地见效。
篇六: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指明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根据安排,笔者就相关问题在家乡进行调研并形成以下报告。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现实情况
(一)河道沟渠水塘
乡镇的河道较以往垃圾遍布两岸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河道两岸、田地的沟渠附近不再到处是白色的塑料袋、洗过蔬菜和衣服后抛下的垃圾,水塘里漂浮的白色垃圾也基本上看不见踪影。对于上述情况的改善,主要是1至2个小的自然村聘请1名保洁员,大的自然村甚至聘请2名保洁员,每周1至2次对河道内的垃圾进行打捞、捡拾岸边的白色垃圾等,对沟渠附近的垃圾及时清理。因鱼食料会对水塘造成污染,以前承包所签订的合同已经终止了的,不再允许私人承包鱼塘。
(二)居民生活垃圾
居民生活垃圾也不再是像以前随意丢弃,如今进行了妥善安置。现在镇政府给每家每户都发放了一个垃圾桶,放在各家门口,居民将家中的垃圾集中放在自家门前垃圾桶内,聘请的保洁员每天会将居民生活垃圾收拾到大的垃圾箱,最后定期由垃圾车将大垃圾箱的运走。现在村民的家门口变得干净很多,夏天也看不到满天飞舞的蚊蝇。
(三)家畜家禽养殖
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已经不容易看到,超过100栏的猪场,将不允许建在水库附近,水库的水质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并且强制要求猪场必须建设化粪池。家畜家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很大一部分都作了农家肥。鸡在山上养,粪肥大部分都集中卖个了他人作农家肥或在树下掩埋。
(四)居民环境理念
该乡镇居民现都感受到了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带来的益处,他们也在逐步提升自己的爱护环境的理念。辖区内各村加大宣传力度,每个村委会都安排一个干部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村里各显眼处都张贴宣传标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河底的垃圾打捞难度大。现在河两岸垃圾很难看到,但河底的废弃物却不少,虽有一定程度的打捞,但是打捞这些垃圾费时费力费财,难度很大。
(二)居民的垃圾分类理念淡薄。虽然垃圾定点投放取得了一定初步成效,但目前基本上未在垃圾分类领域进行宣传,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依然处于粗放管理阶段。
(三)乡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各行政村村内巷道硬化参差不齐、标准不一、衔接性差,甚至有小部分行政村巷道基本没有硬化,影响村民出行;厕所革命也未完全推开,旱厕依旧占很大部分;文体基础设施在行政村一级很难见到。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些建议
(一)强化领导,发挥行政推动优势。要实现快速推进、快速见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推动的力度。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应及时制定适宜方案、加强督查指导、注重宣传教育、加大政策扶持、落实相关责任。
(二)以人为本,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群众是农村的主人,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要把组织发动群众作为第一抓手,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因地制宜,切实把握整治整点。村与村之间特点不同,情况各异,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整治中注意引导各乡镇立足村情、村貌、村需指定不同目标、推进力度和推进措施。在具体实施中,要牢牢把握卫生、道路、河塘、民房、路灯、杆线、绿化、场所等八大要素。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我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居环境也将得到长效管理和不断完善,逐步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安排,7月3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哈薇带领调研组对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的重点是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调研期间,实地察看了谯城区牛集镇、魏岗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情况,听取了市住建委、市美丽办、市城管执法局、谯城区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情况汇报。从总体情况来看,调研活动富有实效,既看到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垃圾整治情况。我市农村垃圾处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模式进行运作,2017年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约26万吨,集中清理陈年垃圾5.8万吨,完成15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整治。2018年我市13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全市已建设有害垃圾回收点1057个,回收有毒有害垃圾3225吨。今年以来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共接收农村生活垃圾2.3万吨,确保了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全接收,且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改厕工作情况。2017年我市共完成10.2526万户农村改厕。2018年省厅下达我市6.4万户改厕任务,市政府岗位目标任务为10万户(每县区2.5万户),目前已开工31035户,完成进度占比31.04%。其中谯城区6900户,完成进度占比27.60%;涡阳县9850户,完成进度占比39.40%;蒙城县7055户,完成进度占比28.22%;利辛县7230户,完成进度占比
28.92%。
(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情况。1.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全市80个集镇污水处理设施,涡阳县20个、蒙城县16个、利辛县22个、谯城区22个。已开工建设35个;纳入城市管网的5个;已建成运营26个(其中需扩建7个)其中涡阳县建成2个,蒙城县建成10个,利辛县建成4个,谯城区建成10个;未建成14个。2.建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全市40个建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14个,其中涡阳县4个,蒙城县6个,谯城区4个。14个污水处理设施中6个采用改厕式、8个采用管道+站式污水处理技术。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全面“清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
2013年5月全市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以来,全市所有村庄和沿线沿边,全面开展多年积存垃圾清理工作。一是高标准。按照“垃圾全面整治、农村全面覆盖、设施全面配套”的总要求,围绕农村环境“无暴露性垃圾、无水面垃圾漂浮物、无乱贴乱画、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无公共场所垃圾”的六无目标,重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二是配设施。按照“农村人口300-5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1.81万人,“每个自然村至少设1个垃圾收集点和1辆垃圾收集车”的标准建设近6万个垃圾收集点、购置2.1万辆收集车,为农村垃圾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夯实了基础。同时,为减少农村生活垃圾运转频次和二次污染,试点推广“不见垃圾桶·垃圾不落地”。三是推分类。2017年,在全市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施垃圾源头分类。采取可利用废品市场回收、有毒有害垃圾政府有偿回收、厨余无害垃圾堆肥填埋等方式,构建了适合当地的“农户分类”“有害回收”“无害填埋”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目前,全市已建设有害垃圾回收点1057个,回收有毒有害垃圾3225吨。四是重长效。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以奖代补,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4000万元,五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10亿多元,确保农村清洁工程能长期开展。采取抽样暗访、日常督查、委托第三方测评等方式进行督查,建立了农村清洁工程“一月一测评、一月一通报”的督查制度,年终综合考评结果作为市级专项资金以奖代补的重要依据,确保农村保洁取得常态长效。目前,全市已建立了稳定的农村保洁队伍、行之有效的农村保洁机制,在广大农村全面消除了成片成堆垃圾。
(二)抓住关键“改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水平。
把改厕工作作为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工作。一是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各县区结合实际,坚持群众自愿、试点先行的原则,有效实施三格式和窨井式两种模式,不断推动农村改厕工作提档升级。二是加快推进改厕进程。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有力有序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落实落细。2017年我市共完成10.2526万户农村改厕;2018年省下达我市6.4万户改厕任务,市政府岗位目标任务为10万户(每县区2.5万户),目前已开工3.1035万户,完成进度占比31.04%。三是探索实施粪污治理。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积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四是充分利用资金支持。农村改厕县区级每户补助500元,市级每户补助300元,省级每户补助400元,合计1200元/户。改厕资金的充分利用,助推了此项工作的纵深开展。
(三)突出重点“治污”,强化农村人居环境基础。
结合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美丽乡村建设,抓住乡镇政府驻地和示范中心村这两个关键,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是规划布点先行。编制县域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建立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布点体系,在选点布点上,优先选择乡镇政府驻地、省级中心村、列入“十三五”农村环境整治任务的建制村及重点流域周边、水源地重点地区及环境敏感区的村庄,重点打造敏感地带村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二是因地制宜处理。结合区位、人口等因素,坚持因“地”施策,科学选择处理模式。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通过以下两种模式进行建设,一是建设污水处理厂(站),如古井镇污水处理厂、许疃镇污水处理厂、高炉镇污水处理厂等,日处理规模2000-3000吨,其他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500-1500吨左右;二是城区近郊的乡镇直接接入城区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如谯城区十八里镇、蒙城县双涧镇。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及建制村通过管网+污水处理站、管网+大三格式化粪池、户用改厕等三种模式进行。自然村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主要采用户用改厕模式,与扶贫相结合,优先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进行户用改厕。三是统筹协调推进。乡镇政府驻地、省级中心村和建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省美丽乡村建设同步部署、同步施工、同步督查、同步考核,统筹使用资金,确保污水处理厂(站)建设运行按序时进度推进、如期完成目标。目前,全市80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已全部启动建设,建成运营26个,2018年底基本全部投入运营;省级中心村、建制村污水处理设施分别建成72个、80个,分别在建85个、40个;2017年完成改厕10.2526万户,2018年截至目前完成改厕3.1035万户;养殖场治污设施覆盖率达98%。这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问题
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系统谋划有待提升。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还基本处于探索实践阶段,任务还十分艰巨。我市各级相关部门在系统谋划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思维、整体谋划和长远观念。
(二)群众参与度急需提高。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机制还不健全,农民群众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比如,有的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淡薄,认为垃圾清理是环卫工人的事,存在垃圾随意扔的现象;有的个别农户厕所建成后,基本没使用,还是继续老传统用厕方式;有的个别农户对污水处理的意识还不强。
(三)保障机制有待健全。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
(四)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很不足,长效保障资金等仅靠政府单方投入压力较大。
四、几点建议
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及存在问题,就如何抓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垃圾治理、改厕、污水处理“三大革命”,加快补齐短板,积极推动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二)坚持科学谋划。农村环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一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农村主要污染问题,主要污染源,根据污染特征,加大力度优先整治。二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建设等不同实际,合理确定整治任务目标,分步分类实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比如,要将整治和投资的重点放在规划保留的村庄,非保留村庄主要以环境提升、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要为主,避免以后村庄撤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三要注重文化保护,要根据不同村庄的自然环境、民俗习惯和历史文化等,在环境整治中重点加强保护和修复。
(三)健全保障机制。一要健全政府投入机制。政府应发挥独有的动员组织优势,进一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运行费用的资金保障工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易地扶贫拆迁、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好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环境保护治理和环保项目建设等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责任目标,纳入环保督查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环保日常监督考评,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三是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争取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要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强化工程跟踪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实效性及资金拨付的规范性。
(四)营造良好氛围。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要提升“硬件”,“软件”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提升“软环境”,持续提升农村环境水平的重要保障。一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二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篇七: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乡村居住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x月x日至x月x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带领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x、x、x、x等县区,采取实地察看、现场交流、调查问卷、座谈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人民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来打,坚持以创建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五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合力推进。落实五级书记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形成全市一盘棋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一是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多次召开市县乡三级动员会和现场观摩推进会。二是在市农业农村局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在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设立基础设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规划五个专项推进办公室,建立了月督查、季排名、年度考核,以及部门包县指导、行业垂直指导、信息调度、明察暗访等多项工作制度。三是克服财政困难,强化资金保障。x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x亿元(其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x亿元,“厕所革命”资金x亿元),中央、省级和市级投入分别达到x亿元、x亿元、x亿元。各县(市、区)也通过项目整合和预算安排,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乡
镇、村组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广泛动员企业参与、农民出资和投工投劳,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出资投劳占比达x%以上。
(二)规划统领分类施策,集中整治打造样板。一是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体系,编制《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导则》《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总体纲要》《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示范村规划》,为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遵循。二是完成x个行政村村庄分类,确定集聚提升类村x个、城郊融合类村x个、特色保护类村x个、搬迁撤并类村x个。三是以“八清一改”为重点,接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x%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以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村庄为重点,统筹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巷道硬化工程,刚性治标,系统治本,建设重点达标村x个,示范样板村x个。全市涌现出x区赵家岸村、x县黄连河村、x县苜渠村、吴起县南沟村、x区西营村等一大批文化旅游型、产业带动型、自然山水型示范村,累计建设绿色家园村庄x个村,其中x个村庄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x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全市x个建制村硬化路通畅率达到x%,x区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累计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x处,受益人口x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消毒设备安装率达到x%以上,分散工程消毒措施x%,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x%自然村通动力电,用户供电可靠率达x%。村庄林木绿化率x%。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二是以资源化利用促回收,以回收促收集,以收集促分类,累计建成县级垃圾处理设施x个,镇级垃圾处理站x个、中转站x个,配备村庄保洁员x人,设立村级垃圾兑换点x处,x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占行政村总数的x%。x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站建成投产,x区被列入全国生
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三是对全市农村x万常住户厕所现状、改厕意愿、改厕计划分类造册登记,逐户建立档案。累计改建卫生厕所x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x%。x区、x县、x和子长市分别被确定为省级“厕所革命”示范县和重点县。四是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x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x个,污水治理村和有效管控村庄分别达到x个和x个,占比分别达到x%和x%。x区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五是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量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x%。x县琦泉生物质发电厂和金亿来废弃地膜、反光膜加工厂建成投产,年加工处理果树废弃枝条、废弃地膜、反光膜万吨以上。
(四)建管举措行之有效,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巩固,探索务实整治方法,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各县(市、区)充分发挥示范村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上示范向面上展开,涌现出x县x等一批示范带。x区北过境沿线整治为解决城乡结合部村庄难题提供了经验。x、x探索形成“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五统一户厕新建模式和沼气池改建模式。x镇示范推广单户、联户污水处理模式。x区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在茶坊等村示范推广生活垃圾堆沤有机肥技术。x、x等县将村容村貌提升与古村落保护开发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产品、贫困村变旅游村,实现环境改善与产业增收双赢。x县引入x公司,在x个乡镇探索农村厕所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甘泉县将“门前四包两禁止”制度向农村延伸推广,落实属地乡镇、村组队干、农户三级管护责任。在全市范围内借鉴推广吴起县周湾镇小口则村按月收取卫生保洁费用、x县交口河镇“十户一长”“巷道长”网格化卫生管护、x区沿河湾镇“三长合一”(村长、路长、河长)等有效做法,管护及运行长效机制正在建立。
二、存在问题
(一)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滞后。还有x个行政村未制定村庄规划,一些村规划前瞻性不够,未能将环境整治与传统村落保护、农耕文化传承、主导产业配置有机结合,少数地方存在大拆大建现象。尤其是村庄绿化美化方面,没有完全做到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有的地方简单照搬城市模式,乡村特色不明显。
(二)整治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一些县(市、区)对整治工作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把精力用在打造少量“样板”上,城乡结合部、三产集聚村、偏远拐沟村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整治统筹联动不紧密,部分村庄街道、巷道公共环境较好,但农户院落、公路边沟、果园及设施大棚周边生产环境整治措施还不到位。
(三)村庄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许多农村外出进城人员较多,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导致垃圾、污水、厕所等基础设施民用民管的制度难以落实,存在利用率低、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现象。一些县区简单推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机制,对一些相对偏远、人口少的村组来讲,存在不切合实际、劳民伤财、不可持续的问题。
(五)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突击性、运动性特点比较明显,巩固提升的长效管理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尤其是环境卫生反弹现象时有发生。样板村、重点村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面上总结推广不够。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靠要思想严重,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领。要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x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按照村庄发展有目标、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和完善村庄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多规合一”,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重点对村庄人口总量、设施布局、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生态保护、村集体经济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确保通过整治达到空间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公共服务便利、田园风光优美、生活富裕和谐的目标。
(二)坚持加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需要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市、县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中省资金、项目争跑力度,研究完善本级财政配套资金支持措施。继续坚持涉农资金整合捆绑、统筹使用,用足用活现有强农惠农政策,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优化财政供给结构,进一步加大奖补力度。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探索建立市县财政+社会资金+群众自筹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模式,拓宽投入方式,多渠道破解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制约瓶颈。
(三)坚持标本兼治。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净化人居环境。坚持整治与保护、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不大拆大建、不重复建设。村庄绿化美化要以当地树种、乡土特色、自然风貌为主,不求园林化,但求生态化。要深入分析农村人口流动变化趋势,充分兼顾脱贫攻坚、产业开发、移民搬迁、生态建设等因素,合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统筹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造,坚决防止造成资金投入偏差和浪费。要把产业开发作为重要依托,持续做大特色产业、做强集体经济,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经济保障和人力支撑,实现人居环境靠农民整治、优美人居环境让农民享受。
(四)坚持示范带动。借鉴x区佛道坪村、赵家岸村,x区南沟村,x县黄连河村等典型模式,突出地域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特色,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型、产业带动型、自然山水型的典型样板,做到“县县有品牌、乡乡有样板、村村有特色”。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加快示范辐射带动,坚持由点到线、由线向面、全域推进,努力实现“点上精致、线上美丽、面上干净”的整治目标。
(五)坚持常态治理。通过完善政策、建立制度,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度保障机制。夯实各级领导和乡村干部责任,强化督查考核、表彰问责,建立督查督导机制。推行门前“三包”和网格化管理,配套村规民约,建立村庄保洁机制。推广垃圾兑换银行,探索源头减量,形成切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机制。明晰污水处理设施产权、使用权、维护权,形成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常态化运维机制。
(六)坚持合力推进。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村庄规划、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五个专班及其成员单位的协同作用,及时召开各类现场推进会议,总结推广基层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融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加强先进典型、工作成效等方面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持续加强农民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切实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共建共享共受益的目标。
篇八: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2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1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各项工作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为引领,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紧紧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重点,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农村面貌较大改观,农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一、基本工作情况1、垃圾治理全面开展。按照农村垃圾治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要求,加大对设施设备的修建投入力度,引进福龙马、首创等环卫公司开展了城乡一体化保洁,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每年累计清理、转运生活垃圾20万余吨,已有效治理行政村282个,占比100%,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同时,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置,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采取"两次四分法"将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垃圾进行初分,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再分,垃圾的产量减少70%,极大地减少了垃圾运输成本和处理成本。
2、厕所革命重点实施。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确立政府主导、乡镇规划、农户参与、企业实施的运营机制,走出了一条"政府+企业+农户"的农村改厕新路子。科学选择改厕模式,在污水管网覆盖地区使用完整下水道式水冲厕所,在污水管网覆盖不到的地区推广三格化粪池式厕所,累计完成农村卫生
厕所改造103310户,普及率达到85.2%,实施整村推进改厕123个,占比42.6%。积极开展粪污共治,探索管网终端配备太阳能污水处理设施、砖混大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等无害化处理方式。
3、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因地制宜,采取截污纳管、建人工湿地、修生态沉淀池等方式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已建成运营污水处理厂6座,保证了城区、主要集镇及周边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后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进行排放,有效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结合"河长制"推进工作,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强化河道综合治理,不断把污水治理工作引向深入。
1
4、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通过规范建房、硬化亮化道路、绿化田园、净化村庄环境等多种措施协调推进,促进村容村貌改观。积极开展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建设,让村庄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
二、存在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系统谋划有待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宽,牵扯部门多,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还不完善,各级相关部门在系统谋划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思维、整体谋划和长远观念。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于历史原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非常薄弱,环境治理设施差,垃圾处理、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开展了城乡一体保洁,基本解决了"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等问题,但现有垃圾处理场处理能力不足,农村垃圾仍存在出口问题;全县农村污水还存在乱排乱放现象。农村通组入户道路普遍没有硬化,村村通道路路面较窄、建设标准低,急需修复加宽;(三)群众参与度急需提高。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机制还不健全,农民群众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比如,有的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淡薄,认为垃圾清理是环卫工人的事,存在垃圾随意扔的现象;有的个别农户对污水处理的意识还不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识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善。(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当前,在农村普遍存在"上热下凉"问题,县乡干部热情高,农民"等靠要",缺乏内生动力,不愿投工投劳,动辄向政府索钱索物,出现"干部进村自己干,农民站在路边看"现象。(五)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很不足,长效保障资金等仅靠政府单方投入压力较大,资金缺口大。近年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了相应设施和人员,但与目前农村的现实状况和工作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农村厕所改造,标准改造一户有墙、有顶、有
2
硬化(含瓷砖)、有门、有窗、有照明、有洗手池的三格化粪池厕所大体需投入3000元;采用管网水冲式厕所改造模式,村外建设大型砖混三格化粪池进行处理,通过试点每户改厕费用约在8000元以上,改厕成本很高,资金筹措难,县乡财政目前实难承担。
三、下步建议1、进一步强化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建立"三级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各级党政"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促,层层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
2、持续统筹谋划乡村建设涉及面广,要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统一谋划,统一建设,统一推进。各部门既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又要加强协同配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3、继续加大投入加强财政资金投入保障,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县乡财政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集中用于乡村建设。
4、全面补齐短板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没有全面铺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户厕改造宣传不到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将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2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理念在农村居民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农村居民拥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幸福感的实现载体。年初,中央、省都对此项工作作出了安排,8月份,我市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9月上旬,市政协组织五个调研组,分赴我市八县两区,并到山东、安徽、湖北等相邻省份,深入到乡村一线,通过实地调研、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农村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管护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总体向好,农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一)治理垃圾全面开展。按照农村垃圾治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四个环节的要求,加大了对设施设备的修建投入力度,共配置垃圾桶8
3
万余个,修建垃圾池近2万座,购置各类垃圾收集运输车辆近8千辆。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置,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比如新县在新集金河村、陈店梅花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采取"两次四分法"将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垃圾进行初分,然后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再分,垃圾的产量减少了70%,极大地减少了垃圾运输成本和处理成本。
(二)粪污治理分类实施。推进"厕所革命",排查摸底,建立台账,对验收合格厕所进行补助,引导群众主动改厕。坚决防治畜禽污染,督促环保基础较好的规模养殖场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依法关停不达标的养殖场;禁止农户家庭畜禽粪污随意堆放,做好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场、进入合作社、进入市场的引导工作。
(三)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因地制宜,采取截污纳管、建人工湿地、修生态沉淀池等方式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比如,淮滨县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收集县城区及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日处理生活污水4万吨,处理后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进行排放,有效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同时,各县区结合"河长制"推进工作,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强化河道综合治理,不断把污水治理工作引向深入。
(四)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通过规范建房、硬化亮化道路、绿化田园、净化村庄环境等多种措施协调推进,促进村容村貌改观。比如,商城县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村容户貌"12345678"集中整治大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在脱贫攻坚为引领下,不断提升工作成效。
(五)管护机制逐步完善。各县区均成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督导,乡镇成立专门部门,对接落实工作,有制度、有方案、有队伍、
有经费的管护制度正逐步形成。目前,全市通过直接购买或实施ppp模式,每年投资6亿元以上,引进了38家公司,创造了4万多个公益岗位,平均比例约占农村总人口的4‰,基本实现保洁服务全覆盖。
二、存在问题(一)要素欠缺,投入不充分。改善人居环境,既要投入大量资金到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又要总体统筹协调各乡村打造自己的特色,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强有力帮助。现阶段,一是缺少建设资
4
金。政府财政投入无法做到全包全揽、面面俱到,各村镇之间竞争激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僧多粥少"的现象;全市统筹宣传不够,没有一个完整的宣传计划,城市投资者对农村现实情况了解不多,环境治理项目吸引力低,社会资本投入有限;农民收入普遍不高,自有资金投入能力不足。二是缺少建设人才。一方面农村很多年轻人为了赚到更多的钱,选择到城市打拼,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生活,适龄劳动力缺乏;另一方面限于公共服务不完善等因素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农村人才缺失,尤其是污水处理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三是缺基础设施。道路、房屋、排污排水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环保设施、教育设施等各个方面,仍然相对滞后。比如,排污管网配套不足,截污纳管集中处理率偏低,人工湿地、生态沉淀池修建数量较少,部分排水渠设计不合理,排出的污水也是流入农田和村庄外围的宅基地,带来二次污染。
(二)力度不均,推进不平衡。一是党政推进和群众参与不平衡。各地党政能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建立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出台实施方案。但是部分农民群众由于生活习惯,对改善环境参与度不高,维护环境卫生的自律意识不够,爱护村庄的基础设施设备的意识薄弱,存在"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二是具体工作和长效机
制不平衡。一些"专项行动"、"重点工程"成效显著,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思路和操作办法,缺乏长效的管护机制,特别是合理的付费机制。三是乡村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原因各村的环境状况不一样,整体来看,南部山区县情况较好,北部平原县问题突出。在行动过程中,基础相似村镇因重视程度不一样,反映在工作成效上也差别明显。有的村工作组织有力、思路清晰、措施得当,亮点纷呈;有的村工作相对滞后,领导干部重视不够,把此项工作当成临时工作应付检查,推动力度不足,广度深度不够,短板弱项明显。部分村镇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塑料地膜等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逐年积累危害土壤生态环境;部分村镇把水产养殖作为主导产业,换水清塘时往往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河流和土壤污染;部分村镇存在大量不按要求治污的散养户,甚至出现"畜进人退"的现象。
5
(三)整合不足,系统不完善。一是缺少科学规划。部分乡镇规划缺乏前瞻性,编制滞后于建设发展的实际,建设项目不在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导致在规划审批中,因缺乏法定依据,制约了项目的后续建设。部分乡镇规范缺乏立体性,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规划和部分村建设规划,但未结合特色产业、山水资源、革命老区等优势制定发展规划。二是缺少部门合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基层不少公共服务部门还属于垂直管理,习惯于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缺乏沟通配合,对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要求不一,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三是缺内生动力。美丽乡村最终需要产业来带动和支撑,如果没有产业带动,那么建到最后也将会是一个空壳村、空心村。目前我市农村普遍都存在着主导产业弱,产业组织化和发育程度低,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
(四)疏于管理,保持不到位。环境治理改善涉及面广,直接经济效益不高,在长效管理中存在困难。一是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县区还没有完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主要依靠村、镇自行管理,以致出现"中阻梗"。比如随着陈年垃圾清理和日常卫生保洁工作的全面覆盖,乡镇中转垃圾量剧增,由于中转运力不足,处理不及时,垃圾外溢情况突出。二是购买服务岗管理难。政府通过直接购买服务或实施ppp模式,委托企业对农村垃圾治理进行管理过程中,一些乡镇在与中标服务公司签订合同之后,监督、管理和服务没跟上,缺乏督查考评措施。三是动员群众保持难。一些农村地区群众习惯了农村安逸平静的生活,对国家出台政策不够理解,不愿意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配合程度不够。比如,一些农村外出人员返乡后,填塘埋田、大拆大改,修建了一些偏离农村风格的房屋,破坏了村庄原有风貌和自然环境;一些村镇除了主干公路沿线外,其余地方存在垃圾乱丢、杂物乱堆现象,特别是一些偏远的村落,陈年垃圾处理问题依然严峻。
三、意见建议(一)规划引领、产业支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合理的规划作为指导,规划不仅是长期发展的遵循依据,也是近期投资的成本考量。要立足农村自然文化资源禀赋,随行就市、量力而行,要强化整体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科学确定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方案、投资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同时,要明确乡村环境改善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6
理念的现实体现,要注重发挥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乡村环境改善并非"烧钱",农村环境治理带来的良好生态环境,能催生农家乐民宿、养老养生、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等绿色文化旅游活动,推动农村众创空间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动广大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要把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和产业发展协调推进,狠抓"多彩田园"示范工程创建,把投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价值,做好跟进扶持,
发展农业保险,为农村产业保驾护航。(二)增强合力,健全机制。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首篇文章,在全域范围内,加大投入,全力推进。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真正让公共财政投入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二是理顺部门责权关系,相关部门应积极整合项目,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健全农村环境投资回报机制,吸纳社会资本。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社会捐资、民间投资等方式,集聚更多的资源、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环境改善中来。将本地区的优势资源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外推广,让投资者清楚地"看"到乡村发展的优势资源,投资乡村建设的经济回报,主动到农村投资建设,形成循环资金链,使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三)明确责任,加强督导。一是进一步强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领导机构。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建立乡、村、组三级卫生保洁网格化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具体责任人和片区责任保洁员,切实加强对各责任辖区的环境卫生日常化监管。并鼓励各中标服务企业乡级办公地点与其同设置,以便于沟通协调和监督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督查、协调、考核工作机制。采取抽查、督查等办法,提升考核实效,加强考核成绩运用,奖优罚劣。建立政府购买岗位激励机制,建议中标环卫企业设立绩效工资,由乡、村两级和中标环卫企业每月对保洁员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评,核发绩效工资,以增强保洁员责任感和积极性。三是进一步明确标准。建议出台《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包括垃圾收集处理标准、污水收集处理标准、村庄环境清洁标准、住房饮水用电安全标准、长效机制建设标准等方面,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更客观全面。(四)提升素质,营造氛围。村容村貌的改善与农民素质提升紧密相连,环境治理需要走入群众内心。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编写宣传材料、
7
书写固定标语等方式,教育和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遵守村规
民约、实行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应当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采纳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的合理意见,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此外,还建议大力开展帮扶及帮建活动,动员和发动各级部门及各级干部深入村屯、农户家中了解民情民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美丽乡村共享共建的良好格局。
8
篇九: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情况报告范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情况报告范文以"八清一改'为重点,接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x%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下面是网给大家带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情况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x月x日至x月x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带领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x、x、x、x等县区,采取实地察看、现场交流、调查问卷、座谈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近年来,市人民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的首场硬仗来打,坚持以创建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五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合力推进。落实五级书记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形成全市一盘棋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一是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
长的领导机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多次召开市县乡三级动员会和现场观摩推进会。
二是在市农业农村局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在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设立基础设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规划五个专项推进办公室,建立了月督查、季排名、年度考核,以及部门包县指导、行业垂直指导、信息调度、明察暗访等多项工作制度。
三是克服财政困难,强化资金保障。x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x亿元(其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x亿元,"厕所革命'资金x亿元),中央、省级和市级投入分别达到x亿元、x亿元、x亿元。各县(市、区)也通过项目整合和预算安排,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乡镇、村组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广泛动员企业参与、农民出资和投工投劳,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出资投劳占比达x%以上。
(二)规划统领分类施策,集中整治打造样板。一是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体系,编制《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导则》《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总体纲要》《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示范村规划》,为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遵循。二是完成x个行政村村庄分类,确定集聚提升类村x个、城郊融合类村x个、特色保护类村x个、搬迁撤并类村x个。三是以"八清一改'为重点,接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x%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以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村庄为重点,统筹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巷道硬化工程,刚
性治标,系统治本,建设重点达标村x个,示范样板村x个。全市涌现出x区赵家岸村、x县黄连河村、x县苜渠村、吴起县南沟村、x区西营村等一大批文化旅游型、产业带动型、自然山水型示范村,累计建设绿色家园村庄x个村,其中x个村庄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x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全市x个建制村硬化路通畅率达到x%,x区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累计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x处,受益人口x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消毒设备安装率达到x%以上,分散工程消毒措施x%,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x%自然村通动力电,用户供电可靠率达x%。村庄林木绿化率x%。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二是以资源化利用促回收,以回收促收集,以收集促分类,累计建成县级垃圾处理设施x个,镇级垃圾处理站x个、中转站x个,配备村庄保洁员x人,设立村级垃圾兑换点x处,x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占行政村总数的x%。x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站建成投产,x区被列入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三是对全市农村x万常住户厕所现状、改厕意愿、改厕计划分类造册登记,逐户建立档案。累计改建卫生厕所x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x%。x区、x县、x和xx市分别被确定为省级"厕所革命'示范县和重点县。四是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x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x个,
污水治理村和有效管控村庄分别达到x个和x个,占比分别达到x%和x%。x区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
五是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量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x%。x县琦泉生物质发电厂和金亿来废弃地膜、反光膜加工厂建成投产,年加工处理果树废弃枝条、废弃地膜、反光膜万吨以上。
(四)建管举措行之有效,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巩固,探索务实整治方法,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各县(市、区)充分发挥示范村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上示范向面上展开,涌现出x县x等一批示范带。x区北过境沿线整治为解决城乡结合部村庄难题提供了经验。x、x探索形成"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五统一户厕新建模式和沼气池改建模式。x镇示范推广单户、联户污水处理模式。x区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在茶坊等村示范推广生活垃圾堆沤有机肥技术。x、x等县将村容村貌提升与古村落保护开发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产品、贫困村变旅游村,实现环境改善与产业增收双赢。x县引入x公司,在x个乡镇探索农村厕所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甘泉县将"门前四包两禁止'制度向农村延伸推广,落实属地乡镇、村组队干、农户三级管护责任。在全市范围内借鉴推广吴起县周湾镇小口则村按月收取卫生保洁费用、x县交口河镇"十户一长'"巷道长'网格化卫生管护、x区沿河湾镇"三长合一
'(村长、路长、河长)等有效做法,管护及运行长效机制正在建立。二、存在问题(一)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滞后。还有x个行政村未制定村庄规划,一些村规划前瞻性不够,
未能将环境整治与传统村落保护、农耕文化传承、主导产业配置有机结合,少数地方存在大拆大建现象。尤其是村庄绿化美化方面,没有完全做到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有的地方简单照搬城市模式,乡村特色不明显。
(二)整治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一些县(市、区)对整治工作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把精力用在打造少量"样板'上,城乡结合部、三产集聚村、偏远拐沟村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整治统筹联动不紧密,部分村庄街道、巷道公共环境较好,但农户院落、公路边沟、果园及设施大棚周边生产环境整治措施还不到位。(三)村庄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许多农村外出进城人员较多,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导致垃圾、污水、厕所等基础设施民用民管的制度难以落实,存在利用率低、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现象。一些县区简单推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机制,对一些相对偏远、人口少的村组来讲,存在不切合实际、劳民伤财、不可持续的问题。(四)整治资金投入短缺。财政投资仍然是主要资金来源,但受财力制约,市、县两级
财政投入难以保证,奖补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垃圾污水处理、农村公路养护、环境卫生保洁等长期性刚性投入缺乏制度性保障。中省专项资金争取力度不够,且主要分布在各行业部门,整合难度较大,不能充分发挥聚集效应,资金管理使用的精细化、科学化、绩效化水平还需提高。
(五)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突击性、运动性特点比较明显,巩固提升的长效管理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尤其是环境卫生反弹现象时有发生。样板村、重点村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面上总结推广不够。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靠要思想严重,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三、几点建议(一)坚持规划引领。要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x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按照村庄发展有目标、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和完善村庄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多规合一',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重点对村庄人口总量、设施布局、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生态保护、村集体经济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确保通过整治达到空间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公共服务便利、田园风光优美、生活富裕和谐的目标。(二)坚持加大投入。
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需要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市、县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中省资金、项目争跑力度,研究完善本级财政配套资金支持措施。继续坚持涉农资金整合捆绑、统筹使用,用足用活现有强农惠农政策,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优化财政供给结构,进一步加大奖补力度。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探索建立市县财政+社会资金+群众自筹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模式,拓宽投入方式,多渠道破解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制约瓶颈。
(三)坚持标本兼治。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净化人居环境。坚持整治与保护、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不大拆大建、不重复建设。村庄绿化美化要以当地树种、乡土特色、自然风貌为主,不求园林化,但求生态化。要深入分析农村人口流动变化趋势,充分兼顾脱贫攻坚、产业开发、移民搬迁、生态建设等因素,合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统筹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造,坚决防止造成资金投入偏差和浪费。要把产业开发作为重要依托,持续做大特色产业、做强集体经济,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经济保障和人力支撑,实现人居环境靠农民整治、优美人居环境让农民享受。(四)坚持示范带动。借鉴x区xx村、xx村,x区南沟村,x县xx村等典型模式,突出地域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特色,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型、产业带动型、自然山水型的典型样板,做到"县县有品牌、
乡乡有样板、村村有特色'。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加快示范辐射带动,坚持由点到线、由线向面、全域推进,努力实现"点上精致、线上美丽、面上干净'的整治目标。
(五)坚持常态治理。通过完善政策、建立制度,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度保障机制。夯实各级领导和乡村干部责任,强化督查考核、表彰问责,建立督查督导机制。推行门前"三包'和网格化管理,配套村规民约,建立村庄保洁机制。推广垃圾兑换银行,探索源头减量,形成切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机制。明晰污水处理设施产权、使用权、维护权,形成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常态化运维机制。(六)坚持合力推进。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村庄规划、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五个专班及其成员单位的协同作用,及时召开各类现场推进会议,总结推广基层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融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加强先进典型、工作成效等方面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持续加强农民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切实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共建共享共受益的目标。
篇十: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二)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抓好各项重点整治任务落实。一是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截止目前,配置勾臂式垃圾箱1129个、垃圾桶34.9万个、垃圾运输车262辆、垃圾中转站23座,村保洁员983人。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收运处理模式,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达100%。整治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22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全部核实销号。二是稳步实施厕所革命。对全县所有农村户用厕所、公共厕
所现状进行了摸底,己完成4495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桃花江镇、灰山港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马迹塘、武潭、修山、鸬鹚渡等四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完成了80%以上工程。整治城镇黑臭水体6处、农村黑臭水体32处。四是全面提升村容村貌。2022年建成自然村水泥路91公里,改造农村危房3398户,开展国省干道沿线清草除杂暨秩序整治,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营造整洁有序、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五是有效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完成32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与粪污资源化利用,265个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制定化肥负增长方案,推广绿肥翻压还田1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0万亩,翻耕二化螟灭蛹36.9万亩。六是持续推进乡风文明提质。开展了“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线索推荐”等创建活动。
及情况报送、重要事项及时调度,以及督查检查、考核验收等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指导各乡镇建立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形成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充分发挥村体作用。广泛开展宣传
活动,采取开设专栏报道、印发工作动态刊物、发放宣传手册和倡仪书、创作快板、召开屋场会、入户宣讲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努力营造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总体上看,我县建立起县政府统筹、县级部门牵头、乡镇具体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体系,但相关工作机制还需健全完善。比如,各部门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资金使用效益未达到最大化;农村公路无专项养护资金,管护机制和责任落实不到位;农村垃圾收运管理机制不完善,垃圾收运不及时。
(二)基础保障仍有所欠缺。一是经费保障不足。目前,县、乡镇两级财政投入有限,涉农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多渠道投入机制还不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缺口较大。投入机制不健全,特别是乡村垫资实施会造成新一轮乡村负债。二是保洁员队伍有待加强。部分村保洁员年龄偏大、责任心不强、指导农户进行垃圾分类的效果不佳。三是配套设施薄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展缓慢,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难解决。垃圾收运设施设备不足,
特别是垃圾转运车辆较少。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污水管网不完善,雨污没有分流,污水收集处理率还不够高。
(三)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仍较为突出。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宽,全县黑臭水体治理缓慢,目前,仍有部分河段、沟渠、山塘因垃圾堆沤水体发黑发臭。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全县畜禽禁养区内有养殖场(户)626个,养殖场粪污直排现象非常严重。建筑垃圾乱倾乱倒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较为突出。柴草乱堆、垃圾乱倒、畜禽散养、乱搭乱建等现象还很突出。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动物粪便、冲洗圈舍的
污水和农户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问题较为普遍。村级公共区域卫生死角多。农村改厕进展缓慢,整治实效性有待提高。
(四)社会舆论氛围不浓厚,群众参与度不高。对农民群众的环保宣传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高,未能深入人心、引起共鸣,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推进绿色家园建设的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部分群众对“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发挥主体作用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工作意见建议(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作统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要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推进办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健全牵头部门
抓总统筹、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的工作机制,形成部门协同作战的强大工作合力。
(二)坚持规划引领,注重示范带动。要坚持科学规划,高质量开展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要坚持因地制宜,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辐射带动全县各村开展整治工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
(三)突出重点难点,集中全面整治。一是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要切实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要摸清全县农村黑臭水体底子,制定治理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并尽快实施。要重视养殖业污染问题,加快推进禁养区养殖场的退养,科学调控适养区养殖场的数量与规模,指导养殖场建设好粪污治理设施,确保全县每个养殖场排放达标。二是要突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要加强垃圾分类处理,普及垃圾分类处理知识,指导农户搞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加强村级公共区域卫生治理,特别是要搞好公路沿线清
草除杂工作。要加强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选用身体健康、年龄合适、认真负责的农民担任保洁员。健全完善农村垃圾收转运体系,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和中转站,购置足够的垃圾转运车辆。要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垃圾“出口”问题,确保城乡生活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三是要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实现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全覆盖;针对居住比较分散的农村居住户,探索建设适合分散户
用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四是突出农村厕所治理。要加快厕所改造建设进度。要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在城镇污水管网可以延伸覆盖和实施污水集中处理的村,推广水冲式厕所,其他地区以化粪池、便池、冲洗设备等“两池一洗”为主要内容,建设卫生厕所。要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有效衔接,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四)健全长效机制,夯实基础保障。一是健全资金投入机制。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要鼓励农民投工投劳,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提高县级财政保障力度,将村保洁员工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购置运行维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结合,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积极探索引入市场化、社会化管护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主体参与等方式,将农村垃圾清运等服务外包,走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三是健全考核机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整治资金拨付挂钩,以考核为抓手推动环境改善。对工作推进不力、整治效果不佳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约谈、责令整改、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五)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环境保
护的各类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逐步改变其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生活习惯。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激励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农民主体责任,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加强村组干部学习培训等形式,使农村环境整治政策家喻户晓,让村民亲身感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变化和好处,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
篇十一: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建议农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建议一、当前农村环境整治面临的问题。(一)农村生活垃圾不断增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种类、数量也持续增多,大部分未经处理及垃圾分类,就随意丢弃、倾倒,成为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地及细菌、疾病的传染,给当地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_年_月起,镇农村垃圾清运由县执法局统一招标的
污水都是顺着自制排水沟流到田里,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造成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地下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二、主要原因分析^p。(一)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不少村民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相关部门宣传教育未能全面进村入户,达到家喻户晓的效果,导致农民参与环境整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二)环境监管力量不足。镇村两级分别建立了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设立相关负责人,但因农村具有范围广、地势多样、人员分散等特点,宣传教育及监控管理等难以全面普及和随时管控。(三)环境整治投入不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及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村级卫生队伍、环卫人员等需加强,在加上缺乏有效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三、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建议。(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环卫队伍建设。各级党组织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制定和完善环
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积极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工作,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建议县执法局加强对
金,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并公开透明资金使用方向。
篇十二: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月中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率调研组,赴()实地调研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调研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和实地察看等方式,深入乡村,现场查看农村生活垃圾清扫、污水处理、河道保洁和农村改厕等工作情况,并听取有关方面工作介绍和意见建议。
一、主要情况。(一)坚持聚焦民生,高位推进乡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市委、市zf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强化了保障措施,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新安江流域水体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突出全要素谋划、全覆盖保洁、全链条监管、全流域治理,实施全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重点推进新安江流域等水域保洁服务,开展了覆盖水陆空的立体环卫作业,并积极探索智慧化管理模式。通过zf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营方式,引进中环洁公司负责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清扫、转运等日常处理,祁门等*个区县中心转运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覆盖全市乡村常驻人口*万人,保洁范围涵盖*个乡镇*个行政村(自然村)以及*条河流。同时,建成运行全国首个市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
二是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全市累计完成改厕*户,其中自然村改厕*户,中心村改厕*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三是有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乡镇zf驻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个,*个已建成和在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四是强化资金投入保障。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去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亿元。发挥财政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亿元,有力保障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坚持探索创新,建设具有*特色的美丽新乡村。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突出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建设农民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
一是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立足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围绕扩面提升、干群共建、乡村活化、投入绩效、美丽经济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新路径。目前全市*个乡镇zf驻地建成区完成整治,建成和在建省级中心村*个、市县级中心村*个。
二是“百千工程”成效显著。去年以来,坚持“以清开局、以拆破局、以整提升”,突出问题导向、示范引领,通过召开户主会、引导村民投工投劳+适当务
工补贴等形式,采取分三阶段、分重点评估验收的办法,完成*年度*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重点示范村*个。
(三)坚持农民*主体,鼓励引导农民共建共享美丽家园。突出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地位。强化政策引导,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户主会等形式,将各级zf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及意义、目的、内容、成果宣传到位,让农民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远景,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增强其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自觉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去年以来,累计组织干群*万人次参与整治,收回侵占村集体土地*万平方米,献计献策近*余条,主动让出土地*多块、捐款近*万元、捐物*余件、投工投劳近*万余次,不仅拉近提升了农民群众参与度,而且融洽了干群关系,提升基层干部威望。
强化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涉及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应先征求群众意见后实施。强化富民增收,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力争每个农民在建设发展中受益,将农民群众的力量凝聚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存在问题
(一)污水项目效益仍需加强。部分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施工不标准,接户率不高,有的接户率不到*%;部分管网存在错接、漏接现象,改厕与污水治理
项目衔接不畅,有的设施损害后未得到及时维护,终端运转不正常等,影响整体工作水平。同时,*年度省级中心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度较慢,后期若不加快进度,将影响整体验收工作。
(二)垃圾保洁水平仍需提高。虽然中环洁公司接手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后,在硬件方面投入较大,效果较好,但也存在差距,一是保洁质量有待提升。部分地区保洁队伍保洁标准不高,支巷和河道垃圾清扫不到位,有的乡镇不得不另外派人进行二次清扫。二是清扫转运不够及时。垃圾运输车辆调度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偏远地区垃圾转运较慢,存在垃圾堆放现象,特别是节假日垃圾堆放量大。三是保洁队伍力量不足。有的乡镇反映,中环洁公司运营后,对原来的保洁员队伍进行了缩减,比如,王村镇原有保洁员*人,后期留用的仅有*人,造成了保洁力量不足。
(三)资金保障力度仍需加大。全域农村环境整治任务较重,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乡镇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资金缺口。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全市财政增收压力突显,市、县、乡镇配套资金压力较大。
(四)改厕工程进度仍需加快。一方面,今年前期由于受疫情、改厕排查整改等因素影响,全市整体新改厕进度较慢,其中,屯溪区由于依托亚行污水处理项目,推行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招投标和施工,但因该项目因程序繁琐、周期较长,导致改厕进度偏慢,目前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低于*%,距离一类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乡镇对改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前期改厕过程中存在一些施工质量不达标、改厕后未及时竣工验收等问题,目前已按照省里要求正在整改。
三、工作建议
一要统筹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市zf及相关部门要继续总结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PPP项目运行经验,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合作方式和内容,督促项目运营公司提升保洁质量,优化力量分配,扩大覆盖范围,最大化发挥社会购买服务的效益。要落实乡村在垃圾保洁工作中的属地管理责任和作用,既要厘清项目运营公司和乡镇工作职责范围,也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配合,不断优化保洁队伍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垃圾保洁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切实调动乡村参与垃圾保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十三: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全市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进展,掌握基层农民对人居环境工作的期盼和满意度,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20XX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农村经济调查队通过专访交流、会议座谈、实地参观、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市5个乡镇的6个村和120个常住户开展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常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做法1、积极发动,做好舆论宣传。一是利用常规宣传阵地造声势。充分利用标语横幅、乡村画墙、广播电视、手机微信群、《致农村群众的一封信》、“小手牵大手”等形式广泛宣传,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调研问卷汇总结果显示,120位常住被访者中100%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有所知晓和了解,其中了解渠道中有80%是通过乡村干部政策宣传,有61%是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二是创新宣传形式,促环保理念入脑入心。各地开展乡村夜话、百姓大舞台、地方戏曲、快板民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让清洁卫生、环保文明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根植于群众心中。2、注重借鉴,创新工作思路。受访的5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组织了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前往宁乡、浏阳、鼎城、汉寿等附近区县市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先进经验。在相互学习和借鉴过程中,常德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三项基本原则和农村垃圾的两个“三化”整治思路(三项原则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引领,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工作机制的“三化”即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常态化监督;垃圾处理机制的“三化”即减量化产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全市各地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探索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3、优化考评,强化责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市、县、乡、村各级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全面建立了市对县、县对乡、乡对村、村对户的逐级考核评比机制,一月一评比,一季一考核,考评结果通报公示,媒体曝光。坚持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结果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市形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得到了扎实有效推进。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成效1、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群众满意度较高。20XX年下半年以来,常德市启动村庄清洁行动,按照“一规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即一规:集镇、村庄规划全覆盖;一拆:依法依规拆除空心房;二改:改厕和畜禽标准化圈舍改扩建;三清: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沟渠塘坝、清理畜禽粪污;四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的工作要求,全市上下积极投入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整顿治理,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从调研时实地察看情况,农村大面基本实现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横流,墙面清洁无有碍观瞻的小广告,小喷绘等;黑臭水体得到基本治理,水面无漂浮物等;农户房前屋后卫生保洁良好、杂物堆放整齐、道路沟渠除杂基本到位。受访群众普遍认为农村人居环境相比以前得到了有效整治,调查问卷中所列“村里变化最大”10项中前四位分别是“生活垃圾可以处理好”、“村里变整齐有序,绿化好,更漂亮了”、“村里道路变好变宽,出行方便了”、“村民使用卫生厕所,臭味基本消除了”,农村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提升。93.3%的被访群众对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表示“满意”,5%的表示“较满意”,无人表示“不满意”。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逐步完善,模式不断创新。村级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发挥协会作用,对全村居民按户打分,通过张榜每月一公布,再利用“村村通”广播进行通报,奖勤罚懒,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调研所到的6个村都有可回收垃圾收购点,农
户(或村级保洁员)可以进行简单的分类,将可利用可回收的垃圾交售到固定地点,换取现金或抵扣卫生费用。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模式正由过去的“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转变为“户集、户分类、户处理”的分类减量处理模式,垃圾乡级中转运输则由本地政府购买服务解决。
3、农民主体地位显现,村民自治能力提升。全市乡村自发成立村级卫生协会(理事会),发挥其主导职能:一是更充分深入的发动群众,宣讲政策,传播卫生环保知识,指导垃圾分类处置等等;二是开展组织农户开展评比活动,对农村保洁实行自治监督管理;三是通过协会收取保洁卫生费,筹措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弥补资金缺口。所调研的6个村皆成立了由有威望、办事公道、群众认可的老党员、退职村干部、乡贤、群众代表等组成的卫生协会(理事会),协会财务账目独立且公开。目前,常德市80%以上的村(居、社区)已经组建了成立卫生协会(理事会),通过协会的带动和引导,全市农村居民的卫生清洁意识有了大幅提升,同时农户主人翁意识也得到了增强,提高了农户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群众的主体作用日益显现,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1、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不足。相关部门普遍反映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缺乏项目支撑和资金投入,工作推进还有较大难度。问卷调查“你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时,所调研的6个村全部来自“乡级及以上政府”“村集体”“村民自筹”。然而市、县、乡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大部分的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民自筹资金也只是杯水车薪,相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需资金来说投入明显不足。在调查问卷中“你认为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困难”有81.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投入不够,缺钱”。2、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集体企业发展不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较为普遍。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部分需要劳动力投入时(如不适机械作
业的沟渠清淤、零散垃圾清理等),适龄劳动力就显得十分缺乏。在调研过程中,受访对象皆为村干部随机通知村部附近的村民,在120个调查样本中,平均年龄53岁,50岁以上的村民占总样本的60%,年龄普遍偏大。
3、农村保洁队伍建设薄弱。一是保洁员数量较少。如果按照每50户或是每300人配备一名专职保洁员的标准,大部分的村镇很难达到此标准,保洁员的数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量。二是保洁员队伍不稳。所调研的6个村的保洁员平均年工资在***-*****1元之间,过低的工资待遇、繁重的工作任务、超负荷的劳动强度、严要求的考核压力导致保洁员队伍人心不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保洁员中途“撂挑子”。三是保洁员年龄偏大,后继乏人。很大部分的村级保洁员为村里带有照顾、保障性质的低保、五保、残疾等弱势群体,且年龄偏大,保洁队伍被戏称为“老弱病残”。又因工作环境“脏乱差”、部分群众对保洁工作认识有误区、工资待遇低等因素导致农村青壮劳动力充实到保洁员队伍中去有困难。
4、少数群众对环境卫生认识不高,参与意识不强。部分群众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随地乱丢垃圾习以为常,建筑垃圾随意遗弃。甚至有的个别农户卫生厕所建成后,基本不使用,还是继续传统用厕方式。在调研问卷中“你认为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困难”有35%的受访者认为“村民卫生意识不够、习惯不好”。还有少部分群众认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涉及要自己出钱出力的时候,积极性不高,对村卫生协会(理事会)收取费用表示抵触,不配合。在调研问卷中有2.5%的村民表示“不愿意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
三、建议和意见1、加大各级财政投入。财力保障应继续以政府主导、集体补充、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保证整治工作的资金需求。积极争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统筹安排、
形成合力。进一步规范、用活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筹资筹劳,通过“以奖代投”、“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措施,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继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二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三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针对极少数认识不到位的群众要做好思想工作,解开思想疙瘩,争取其主动投身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大潮中来。
3、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能搞“一阵风”,要坚持建管结合,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要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农民主体责任,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积极探索建立农户付费、村集体补贴、各级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完善卫生长效保洁制度和垃圾清运监督制度,明确保洁人员职责。要严格落实考核奖惩,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持续发挥作用。
@#
篇十四: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2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1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各项工作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为引领,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紧紧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重点,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农村面貌较大改观,农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一、基本工作情况1、垃圾治理全面开展。按照农村垃圾治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要求,加大对设施设备的修建投入力度,引进福龙马、首创等环卫公司开展了城乡一体化保洁,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每年累计清理、转运生活垃圾20万余吨,已有效治理行政村282个,占比100%,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同时,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置,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采取“两次四分法”将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垃圾进行初分,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再分,垃圾的产量减少70%,极大地减少了垃圾运输成本和处理成本。2、厕所革命重点实施。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确立政府主导、乡镇规划、农户参与、企业实施的运营机制,走出了一条“政府+企业+农户”的农村改厕新路子。科学选择改厕模式,在污水管网覆盖地区使用完整下水道式水冲厕所,在污水管网覆盖不到的地区推广三格化粪池式厕所,累计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03310户,普及率达到85.2%,实施整村推进改厕123个,占比42.6%。积极开展粪污共治,探索管网终端配备太阳能污水处理设施、砖混大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等无害化处理方式。3、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因地制宜,采取截污纳管、建人工湿地、修生态沉淀池等方式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已建成运营污水处理厂6座,保证了城区、主要集镇及周边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后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进行排放,有效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结合“河长制”推进工作,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强化河道综合治理,不断把污水治理工作引向深入。4、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通过规范建房、硬化亮化道路、绿化田园、净化村庄环境等多种措施协调推进,促进村容村貌改观。积极开展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建设,让村庄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二、存在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系统谋划有待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宽,牵扯部门多,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还不完善,各级相关部门在系统谋划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思维、整体谋划和长远观念。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于历史原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非常薄弱,环境治理设施差,垃圾处理、
1
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开展了城乡一体保洁,基本解决了“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等问题,但现有垃圾处理场处理能力不足,农村垃圾仍存在出口问题;
全县农村污水还存在乱排乱放现象。农村通组入户道路普遍没有硬化,村村通道路路面较窄、建设标准低,急需修复加宽;
(三)群众参与度急需提高。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机制还不健全,农民群众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比如,有的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淡薄,认为垃圾清理是环卫工人的事,存在垃圾随意扔的现象;
有的个别农户对污水处理的意识还不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识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善。
(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当前,在农村普遍存在“上热下凉”问题,县乡干部热情高,农民“等靠要”,缺乏内生动力,不愿投工投劳,动辄向政府索钱索物,出现“干部进村自己干,农民站在路边看”现象。
(五)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很不足,长效保障资金等仅靠政府单方投入压力较大,资金缺口大。近年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了相应设施和人员,但与目前农村的现实状况和工作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农村厕所改造,标准改造一户有墙、有顶、有硬化(含瓷砖)、有门、有窗、有照明、有洗手池的三格化粪池厕所大体需投入3000元;
采用管网水冲式厕所改造模式,村外建设大型砖混三格化粪池进行处理,通过试点每户改厕费用约在8000元以上,改厕成本很高,资金筹措难,县乡财政目前实难承担。
三、下步建议1、进一步强化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建立“三级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各级党政“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促,层层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2、持续统筹谋划乡村建设涉及面广,要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统一谋划,统一建设,统一推进。各部门既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又要加强协同配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3、继续加大投入加强财政资金投入保障,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县乡财政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集中用于乡村建设。4、全面补齐短板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没有全面铺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户厕改造宣传不到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将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2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理念在农村居民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农村居民拥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幸福感的实现载体。年初,中央、省都对此项工作作出了安排,8月份,我市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9月上旬,市政协组织五个调研组,分赴我市八县两区,并到山东、安徽、湖北等相邻省份,深入到乡村一线,通过实
2
地调研、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农村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管护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总体向好,农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一)治理垃圾全面开展。按照农村垃圾治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四个环节的要求,加大了对设施设备的修建投入力度,共配置垃圾桶8万余个,修建垃圾池近2万座,购置各类垃圾收集运输车辆近8千辆。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置,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比如新县在新集金河村、陈店梅花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采取“两次四分法”将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垃圾进行初分,然后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再分,垃圾的产量减少了70%,极大地减少了垃圾运输成本和处理成本。(二)粪污治理分类实施。推进“厕所革命”,排查摸底,建立台账,对验收合格厕所进行补助,引导群众主动改厕。坚决防治畜禽污染,督促环保基础较好的规模养殖场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依法关停不达标的养殖场;禁止农户家庭畜禽粪污随意堆放,做好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场、进入合作社、进入市场的引导工作。(三)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因地制宜,采取截污纳管、建人工湿地、修生态沉淀池等方式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比如,淮滨县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收集县城区及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日处理生活污水4万吨,处理后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进行排放,有效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同时,各县区结合“河长制”推进工作,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强化河道综合治理,不断把污水治理工作引向深入。(四)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通过规范建房、硬化亮化道路、绿化田园、净化村庄环境等多种措施协调推进,促进村容村貌改观。比如,商城县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村容户貌“12345678”集中整治大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在脱贫攻坚为引领下,不断提升工作成效。(五)管护机制逐步完善。各县区均成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督导,乡镇成立专门部门,对接落实工作,有制度、有方案、有队伍、有经费的管护制度正逐步形成。目前,全市通过直接购买或实施ppp模式,每年投资6亿元以上,引进了38家公司,创造了4万多个公益岗位,平均比例约占农村总人口的4‰,基本实现保洁服务全覆盖。二、存在问题(一)要素欠缺,投入不充分。改善人居环境,既要投入大量资金到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又要总体统筹协调各乡村打造自己的特色,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强有力帮助。现阶段,一是缺少建设资金。政府财政投入无法做到全包全揽、面面俱到,各村镇之间竞争激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僧多粥少”的现象;全市统筹宣传不够,没有一个完整的宣传计划,城市投资者对农村现实情况了解不多,环境治理项目吸引力低,社会资本投入有限;农民收入普遍不高,自有资金投入能力不足。二是缺少建设人才。一方面农村很多年轻人为了赚到更多的钱,选择到城市打拼,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生活,适龄劳动力缺乏;另一方面限于公共服务不完善等因素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缺乏对高层次人才
3
的吸引力,农村人才缺失,尤其是污水处理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三是缺基础设施。道路、房屋、排污排水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环保设施、教育设施等各个方面,仍然相对滞后。比如,排污管网配套不足,截污纳管集中处理率偏低,人工湿地、生态沉淀池修建数量较少,部分排水渠设计不合理,排出的污水也是流入农田和村庄外围的宅基地,带来二次污染。
(二)力度不均,推进不平衡。一是党政推进和群众参与不平衡。各地党政能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建立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出台实施方案。但是部分农民群众由于生活习惯,对改善环境参与度不高,维护环境卫生的自律意识不够,爱护村庄的基础设施设备的意识薄弱,存在“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二是具体工作和长效机制不平衡。一些“专项行动”、“重点工程”成效显著,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思路和操作办法,缺乏长效的管护机制,特别是合理的付费机制。三是乡村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原因各村的环境状况不一样,整体来看,南部山区县情况较好,北部平原县问题突出。在行动过程中,基础相似村镇因重视程度不一样,反映在工作成效上也差别明显。有的村工作组织有力、思路清晰、措施得当,亮点纷呈;
有的村工作相对滞后,领导干部重视不够,把此项工作当成临时工作应付检查,推动力度不足,广度深度不够,短板弱项明显。部分村镇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塑料地膜等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逐年积累危害土壤生态环境;
部分村镇把水产养殖作为主导产业,换水清塘时往往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河流和土壤污染;
部分村镇存在大量不按要求治污的散养户,甚至出现“畜进人退”的现象。(三)整合不足,系统不完善。一是缺少科学规划。部分乡镇规划缺乏前瞻性,编制滞后于建设发展的实际,建设项目不在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导致在规划审批中,因缺乏法定依据,制约了项目的后续建设。部分乡镇规范缺乏立体性,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规划和部分村建设规划,但未结合特色产业、山水资源、革命老区等优势制定发展规划。二是缺少部门合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基层不少公共服务部门还属于垂直管理,习惯于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缺乏沟通配合,对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要求不一,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三是缺内生动力。美丽乡村最终需要产业来带动和支撑,如果没有产业带动,那么建到最后也将会是一个空壳村、空心村。目前我市农村普遍都存在着主导产业弱,产业组织化和发育程度低,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四)疏于管理,保持不到位。环境治理改善涉及面广,直接经济效益不高,在长效管理中存在困难。一是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县区还没有完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主要依靠村、镇自行管理,以致出现“中阻梗”。比如随着陈年垃圾清理和日常卫生保洁工作的全面覆盖,乡镇中转垃圾量剧增,由于中转运力不足,处理不及时,垃圾外溢情况突出。二是购买服务岗管理难。政府通过直接购买服务或实施ppp模式,委托企业对农村垃圾治理进行管理过程中,一些乡镇在与中标服务公司签订合同之后,监督、管理和服务没跟上,缺乏督查考评措施。三是动员群众保持难。一些农村地区群众习惯了农村安逸平静的生活,对国家出台政策不够理解,不愿意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配合程度不够。比如,一些农村外
4
出人员返乡后,填塘埋田、大拆大改,修建了一些偏离农村风格的房屋,破坏了村庄原有风貌和自然环境;
一些村镇除了主干公路沿线外,其余地方存在垃圾乱丢、杂物乱堆现象,特别是一些偏远的村落,陈年垃圾处理问题依然严峻。
三、意见建议(一)规划引领、产业支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合理的规划作为指导,规划不仅是长期发展的遵循依据,也是近期投资的成本考量。要立足农村自然文化资源禀赋,随行就市、量力而行,要强化整体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科学确定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方案、投资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同时,要明确乡村环境改善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现实体现,要注重发挥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乡村环境改善并非“烧钱”,农村环境治理带来的良好生态环境,能催生农家乐民宿、养老养生、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等绿色文化旅游活动,推动农村众创空间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动广大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要把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和产业发展协调推进,狠抓“多彩田园”示范工程创建,把投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价值,做好跟进扶持,发展农业保险,为农村产业保驾护航。(二)增强合力,健全机制。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首篇文章,在全域范围内,加大投入,全力推进。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真正让公共财政投入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二是理顺部门责权关系,相关部门应积极整合项目,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健全农村环境投资回报机制,吸纳社会资本。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社会捐资、民间投资等方式,集聚更多的资源、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环境改善中来。将本地区的优势资源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外推广,让投资者清楚地“看”到乡村发展的优势资源,投资乡村建设的经济回报,主动到农村投资建设,形成循环资金链,使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三)明确责任,加强督导。一是进一步强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领导机构。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建立乡、村、组三级卫生保洁网格化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具体责任人和片区责任保洁员,切实加强对各责任辖区的环境卫生日常化监管。并鼓励各中标服务企业乡级办公地点与其同设置,以便于沟通协调和监督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督查、协调、考核工作机制。采取抽查、督查等办法,提升考核实效,加强考核成绩运用,奖优罚劣。建立政府购买岗位激励机制,建议中标环卫企业设立绩效工资,由乡、村两级和中标环卫企业每月对保洁员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评,核发绩效工资,以增强保洁员责任感和积极性。三是进一步明确标准。建议出台《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包括垃圾收集处理标准、污水收集处理标准、村庄环境清洁标准、住房饮水用电安全标准、长效机制建设标准等方面,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更客观全面。(四)提升素质,营造氛围。村容村貌的改善与农民素质提升紧密相连,环境治理需要走入群众内心。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编写宣传材料、书写固定标语等方式,教育和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遵守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应当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采纳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的合理意见,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此外,还建议大力开展帮扶及帮建活动,动员和发动各级部门及各级干部深入村屯、农户家中了解民情民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美丽乡村共享共建的良好格局。
5
篇十五: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某某市人大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调研报告某月某日至某月某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某带领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某某、某某、某某等县区,采取实地察看、现场交流、调查问卷、座谈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近年来,市人民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来打,坚持以创建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五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合力推进。落实五级书记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形成全市一盘棋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一是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多次召开市县乡三级动员会和现场观摩推进会。二是在市农业农村局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在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
1
资源局设立基础设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规划五个专项推进办公室,建立了月督查、季排名、年度考核,以及部门包县指导、行业垂直指导、信息调度、明察暗访等多项工作制度。三是克服财政困难,强化资金保障。某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某亿元(其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某亿元,“厕所革命”资金某亿元),中央、省级和市级投入分别达到某亿元、某亿元、某亿元。各县(市、区)也通过项目整合和预算安排,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乡镇、村组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广泛动员企业参与、农民出资和投工投劳,某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出资投劳占比达某%以上。
(二)规划统领分类施策,集中整治打造样板。一是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体系,编制《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导则》《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总体纲要》《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示范村规划》,为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遵循。二是完成某个行政村村庄分类,确定集聚提升类村某个、城郊融合类村某个、特色保护类村某个、搬迁撤并类村某个。三是以“八清一改”为重点,接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某%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以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村庄为重点,统筹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巷道硬化工程,刚性治标,系统治本,建设重点达标村某个,示范样板村某个。全市涌现出某区赵家岸村、
2
某县黄连河村、某县苜渠村、吴起县南沟村、某区西营村等一大批文化旅游型、产业带动型、自然山水型示范村,累计建设绿色家园村庄某个村,其中某个村庄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某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全市某个建制村硬化路通畅率达到某%,某区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累计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某处,受益人口某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消毒设备安装率达到某%以上,分散工程消毒措施某%,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某%自然村通动力电,用户供电可靠率达某%。村庄林木绿化率某%。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二是以资源化利用促回收,以回收促收集,以收集促分类,累计建成县级垃圾处理设施某个,镇级垃圾处理站某个、中转站某个,配备村庄保洁员某人,设立村级垃圾兑换点某处,某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占行政村总数的某%。某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站建成投产,某区被列入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三是对全市农村某万常住户厕所现状、改厕意愿、改厕计划分类造册登记,逐户建立档案。累计改建卫生厕所某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某%。某区、某县、某和某某市分别被确定为省级“厕所革命”示范县和重点县。四是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某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某个,污水治理村和有效管
3
控村庄分别达到某个和某个,占比分别达到某%和某%。某区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五是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量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某%。某县琦泉生物质发电厂和金亿来废弃地膜、反光膜加工厂建成投产,年加工处理果树废弃枝条、废弃地膜、反光膜万吨以上。
(四)建管举措行之有效,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巩固,探索务实整治方法,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各县(市、区)充分发挥示范村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上示范向面上展开,涌现出某县某等一批示范带。某区北过境沿线整治为解决城乡结合部村庄难题提供了经验。某、某探索形成“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五统一户厕新建模式和沼气池改建模式。某镇示范推广单户、联户污水处理模式。某区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在茶坊等村示范推广生活垃圾堆沤有机肥技术。某、某等县将村容村貌提升与古村落保护开发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产品、贫困村变旅游村,实现环境改善与产业增收双赢。某县引入某公司,在某个乡镇探索农村厕所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甘泉县将“门前四包两禁止”制度向农村延伸推广,落实属地乡镇、村组队干、农户三级管护责任。在全市范围内借鉴推广吴起县周湾镇小口则村按
4
月收取卫生保洁费用、某县交口河镇“十户一长”“巷道长”网格化卫生管护、某区沿河湾镇“三长合一”(村长、路长、河长)等有效做法,管护及运行长效机制正在建立。
二、存在问题(一)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滞后。还有某个行政村未制定村庄规划,一些村规划前瞻性不够,未能将环境整治与传统村落保护、农耕文化传承、主导产业配置有机结合,少数地方存在大拆大建现象。尤其是村庄绿化美化方面,没有完全做到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有的地方简单照搬城市模式,乡村特色不明显。(二)整治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一些县(市、区)对整治工作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把精力用在打造少量“样板”上,城乡结合部、三产集聚村、偏远拐沟村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整治统筹联动不紧密,部分村庄街道、巷道公共环境较好,但农户院落、公路边沟、果园及设施大棚周边生产环境整治措施还不到位。(三)村庄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许多农村外出进城人员较多,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导致垃圾、污水、厕所等基础设施民用民管的制度难以落实,存在利用率低、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现象。一些县区简单推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机制,对一些相对偏远、人口少的村组来讲,存在不切合实际、劳民伤财、不可持续的问题。
篇十六: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调查报告篇一:农村环境质量状况调查报告辽宁省盘锦市胡家镇农村环境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学校:渤海大学学院:新能源学院专业年级:微电子学12级1班学号:12197学生姓名:孙雨阳辽宁省盘锦市胡家镇农村环境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前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条件”。而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推进农村基础建设和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使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我于2021年8月3日至8月8日对盘锦市胡家镇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坚信“美丽中国,不是梦!”调查时间:2021年8月3日至8月8日调查地点:辽宁省盘锦市胡家镇一、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调查目的:通过走访、实地考察以及大量的问卷调查等,旨在了解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能够更加客观的找出农村环境的问题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二)调查对象:在调查期间,我分别走访了农村村民、返乡学生、农村学校教师以及农村基层干部。
(三)调查方法:走访、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政府提供资料等。
(四)调查表的总体设计:我从个人的角度到社会的角度以及政府的角度来对
调查问卷的问题精心设计,我认为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变化并不是个别人或个别组织能够改变的,而是我们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伴随而来,环境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的共同努力。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的主要结果1、胡家镇概况盘山县辖镇。1958年建东风公社,1961年更名胡家公社,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15公里。绕阳河西岸,西沙河东岸,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2.4万。沟海铁路、305国道过境。辖东胡、西胡、姚家、二夹、毛家、坨子、甜坨、白家、朱家、粱家、拉拉、黑鱼、塘坊、张家、刘家、田家、红星、红蜂、红旗、红岸、园林、种子队2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
企业有商贸、运输、建筑、电器制造、粮食加工和饮食服务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特产绒鳌蟹。
下面这两个图片分别是胡家镇的主产水稻、特产绒螯蟹图1——胡家镇农业主产水稻及特产绒螯蟹2、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10份,回收问卷104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91%。问卷的
图3——空垃圾桶和随处可见的垃圾由这两张对比的图片我们不难发现垃圾桶内空空荡荡,沟渠旁边的垃圾清晰可见,那么村民为什么不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内,而是一如既往的将垃圾随处扔掉?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访了几位村民,通过几位村民的陈述,他们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专班,对农村环境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中发现,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一、目前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垃圾越来越多,没有配套的处理处置办法。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垃圾还出现了毒害化的新趋势。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烂变质的剩菜剩饭、瓜皮菜叶、秸杆等生活类废品,现在又增加了塑料袋、废电池、农用膜、农药瓶、灯管、破衣烂鞋、生活污水、建筑垃圾等有毒有害垃圾混合体,特别是大量使用的塑料袋,随手乱丢,一旦刮风就会满天乱飞,五顔六色,一片狼籍。同时,由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批量产生的禽畜粪便以及宰杀后的废弃物无法消化,也成了有害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农村垃圾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污点”。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垃圾的处理方式采取直接露天集中堆放或简易填埋,不仅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更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即时和潜在的危害。随意堆放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垃圾腐败过程
篇十七: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精品文章《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3篇(1)》
【篇一】2020年以来,xx镇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为契机,按照锦绣xx、美丽花园的总体发展要求,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高质量继续加大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推动力度,切实把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集中清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发动群众相结合,思想上xx、安排上同时、行动上同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现将上半年的情况汇报如下:一、针对组织保障和政策宣传存在的问题,强化学习,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1.以组织保障为基础,强势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镇结合实际,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常务副组长,以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由三位班子分管,制订下发了《xx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方案》《xx镇改水改厕工作实施办法》《xx镇拆违拆临奖惩办法》等。2.以宣传为引导,迅速掀起全民参与整治的浓厚氛围。一是做镇村干部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到陈坊实地观摩、召开动员会议、示范村水南、艾家实时带动,镇村干部形成环境整治共识,各村都积极行动。二是召开各村乡贤、五老、在外创业人员整治座谈会,通过座谈会,起到了小会撬动镇村环境大整治的效应,让他们认识到
精品文章
乡村振兴首要是环境整治。三是分片召开群众大会。环境整治需要全民参与,大整治化解为群众各家门前三包,村民自行做好房前屋后垃圾清理和破危房屋、废弃畜禽圈舍、旱厕拆除及秸秆的清理,
二、针对基础保障和实施举措存在的问题,夯实基层建设,做到真刀实枪加油干。
1.环境整治在提升工作。一是全面推行以党政主要领导履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责任为目的的林长制,建立覆盖到村级林长制组织体系。二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镇村河长组织体系。三是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严格落实421管护模式,制定各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配备配强保洁队伍,聘请保洁员61名(含竹桥旅游区的4个)1名垃圾清运司机和一名现场管理员,配备不锈钢板车61辆,勾臂式垃圾箱70个,实行保洁区域网格化管理。镇、村以及公司三家联动,同步推进,半年来多次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专项整治集镇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墙面广告专项整治双陈河周边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水库退养水质还原等各类专项整治,对问题突出的重点部位,反复整治。
2.改水改厕再普及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xx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镇自202x年开展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以来,认真落实xx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工程来
精品文章
实施。202x年我镇共改厕122户,其中贫困户55户,普通农户67户。2020年初我镇再次对全镇农户使用厕所情况进行摸排,摸排出使用旱厕和无厕的农户共474户,1—5月份改厕54户,6月份改厕303户,7月份改厕70户,截止7月底我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达到90.08%,目前还有47户农户未完成改厕任务。这些未完成改厕任务的农户争取在今年9月底完成。
3.拆临拆违力度再加大工作。一方面以申报2020年新农村建设点的竹桥xx村、xx村和xx村为示范点,对村内猪栏、牛栏、厨房、杂房及废旧闲置房进行拆除;另一方面在对新新农村建设点拆违拆临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对过往新农村建设点进行巩固提升,避免出现反弹现象。今年以来拆除猪牛栏、危旧房、空心房共计1202x平方米。
4.最美1+5创建再扩面工作。年初,县委、县政府在陈坊积乡召开的全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现场推进会上发出了创建锦绣xx、美丽花园、创评最美1+5总动员令,并且在4月份召开的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对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岸线、美丽通道、美丽森林公园创建典型进行了表彰。这一块是我们的短板,只在美丽通道上勉强拿了一块牌子。5月份开始我镇实行抓点、促线、带面的原则,以竹桥和艾家两个村为试点,以竹桥—官边—柏林—艾家为重要线,以全镇各村为覆盖面,进行再全面提升,要求各村在8月底全部清除村庄空地杂草、乱堆乱放和乱搭乱建等。
三、针对资金保障和项目监管问题,全力督查验收,做到惠及群众出成效。
精品文章
【篇二】对于这次调查工作,xx市地调队领导高度重视,市队派员参加调查,县队工作人员直接调查,参加座谈会,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现将这次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自我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在垃圾、污水处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调查结果显示:1、垃圾处理情况100%的行政村实现了生活垃圾每日清理、清运和集中处理;100%的行政村雇有保洁员;100%的行政村没有陈年垃圾;44.4%的行政村实现了垃圾分类;100%的行政村农作物秸秆得到有效利用(粉碎还田或由专门收储单位回收)。2、厕所粪污处理情况有71.3%的农户使用卫生厕所;自202x年以来新建的房屋中有98.6%的建有配套的卫生厕所;自202x年以来,有70.4%的行政村新建了公共卫生厕所;85.2%的行政村的卫生室有卫生厕所;81.5%的行政村村委会有卫生厕所;77.8%的行政村学校建有卫生厕所。3、污水处理情况有18.5%的行政村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有14.8%的行政村部分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还有66.7%的行政村没有实现生活污水
精品文章
集中处理。有11.1%的行政村有正常使用的污水处理设施;有7.4%的行政村
正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还有81.5%的行政村没有污水处理设施。4、村容村貌建设情况有100%的行政村村内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100%的行政村村内
主要道路、公共活动场所周边安装了照明设施;88.9%的行政村村庄周边、道路两侧以及公共场所周边进行了绿化;63.0%的行政村202x年以来新建了体育健身场所。
二、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评价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评价较高,有92.6%的行政村认为本村人居环境整治整体变化很大,改善明显;只有7.4%的行政村认为变化一般,略有改善。三、存在的问题1、资金落实不到位目前,有些农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已经完成,资金却一直没有落实到位,存在拖欠施工方的情况;有的乡镇,上级承诺的以奖代补措施,也一直没有兑现。xx县某村202x年建设的污水管网,一直到现在还未验收、未运行,拖欠施工方有80多万元。2、项目资金少,只能建设村中很小的区域现在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由于上级每年的资金有限,各村只能轮流申报,申报上以后,实施下来也只能建设村中很小的区域范围,其余部分只能等以后逐步建设。
精品文章
3、在投资建设上,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的差距较大近几年,由于脱贫攻坚一直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贫困村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都享受到了特别的照顾和优惠。林州市某贫困村近几年投入的资金达800多万元,而周边其他的非贫困村投入的资金也就数十万元,而且这些资金都是村集体自筹资金。xx县某贫困村近几年投入的资金达1600多万元,而周边其他的非贫困村每年只能轮流申报建设项目,一次也就数十万元。4、某些项目建设上要求上报的材料多而繁琐调查中有村干部反映,在厕所改造项目中上级要求对村中每户村民厕所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都需要进行拍照和相关资料整理,为完成这些上报材料给他们增加了很大的工作负担。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减少一些繁琐的上报材料。四、目前的需求1、建设排污管道和设施在调查中,村干部和群众最强烈的需求就是希望能够修建排污管道和设施,进一步将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建设的更加宜居、美丽。2、能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农村后续的人居环境建设目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项目和资金只能满足村民对主要道路和环境的改善,还有部分村中心区域以外的地方仍然破旧不堪,环境很差,需要有持续的资金继续投入,完成后续的环境改造和建设,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3、建设集中供暖工程
精品文章
【篇三】202x年以来,我区严格按照省、市要求,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抓紧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推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经过调研,我们认为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也开始逐步显现,下阶段整治工作建议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立足区域实际,通过逐步夯实工作基础、加强规划引领、形成科学管理机制、整合全社会力量,统筹结合,确保打赢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首仗。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状目前,我区主要是以实施六大行动为抓手,统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农村生活垃圾。制定了《xx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大农发〔202x〕3号),给各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备共拨付196.6万元。二是农村厕所治理。大力开展厕所革命,202x年完成改厕任务471户,目前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83.74%。三是污水治理。在区内全面开展清淤清废行动和沿河农村黑臭水体的摸排,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强化运行监督管理,已完成中心城区的建设路、御湖路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及五一西路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验收。四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完成xx内湖水域禁航禁捕、禁投禁养工作,大湖水质逐步改善,202x年总磷指标有7个月检测结果退出劣Ⅴ类,小块区域出现iii类iv类水体。五是村容村貌。202x年顺利通过创建省级卫生城区(镇)省级考核评估验收,全年共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3个、市级卫生镇3个、市级卫生
精品文章
村6个,灭蝇、灭蟑达到国家标准b级,灭蚊、灭鼠达到国家标准c级;目前已完成空心房摸底并初步制定实施方案,已建成通村组公路34.393公里。六是乡风文明提质。全区三沿六区可视范围内乱埋乱葬、大墓、豪华墓摸底登记造册,设置公告牌,各镇公益性公墓选址已确定、正在进行规划方案设计;制定并下发了《xx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方案》,建立了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和乡村党员干部移风易俗分片包干责任制,党员干部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承诺书的签订率和公示率均达到100%;成立了农村法治及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各种法律知识。
二、存在的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足和问题明显存在。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镇、村推动力度不大,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起来。二是环卫基础设施进展缓慢。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工作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工作任务推进不畅。存在垃圾分类减量不到位、未建设采用pe固定床生物膜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的片区污水处理厂、暂未实施空心房整治、未完成区、镇、村级及公路沿线所有敞开式垃圾池拆除等问题。四是村落空心化、老弱化和村集体经济弱化。许多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空心化现象严重,且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者,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五是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群众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文明卫生习惯还未形成,主动参与意识不高。
精品文章
三、意见建议一是夯基础、出重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水文章。各镇集镇区及9个示范村各建设1个采用pe固定床生物膜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的片区污水处理厂。做好房文章。集中开展空心房整治,拆除残垣断壁,完成村庄整治;实施农村公共空间整治工程,重点整治集镇乱搭乱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靠、杆线乱拉乱接等现象。做好地文章。建立农户初分减掉40%的生活垃圾量,保洁员细分回收30%的再生垃圾,村里精分减少30%的有害垃圾的垃圾分类减量三分三减新模式。二是点示范,面联动,绘好美丽乡村建设全域图。打造果蔬小镇小龙虾小镇等各具特色小镇,创建美丽乡村,改造或建设具有湖乡风貌特色的农民住房和民宿,着力打造城乡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业态创新升级的乡村振兴样板镇村,以点带面,形成一片多线、一线多点湖乡+农垦+生态的乡村旅游精品旅游线路。三是明奖惩、聚合力,打好齐抓共管组合拳。一方面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突出考核奖惩。建议建立专账专户,对每个村安排3万元启动资金或引导资金;实行以奖代投,创建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给予每个示范村6万元奖励,各镇奖励15万元;在全区开展评选活动,评选出一、二、三类村(社区),对一、二类村(社区)给予奖励,激化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强化宣传,引导全员参与。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清洁家园社会实践活动;在xx电视台开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专栏,有
精品文章
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宣传一批好典型、曝光一批脏乱差,总结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实行农户、门店包庭院整洁、包生产废弃物收集处理、包垃圾分类减量的门前三包责任制,并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成员,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内容仅供参考
篇十八: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尽管我乡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要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农村的真正“美丽”,还需下大力气,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
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县垃圾清运工作由专业保洁公司负责总体运行,我乡积极配合,各自然村均设有的垃圾收集箱,有专职保洁员,保洁公司的垃圾清运车按期转运,垃圾清运处理体系日渐完善。过去那种塑料袋,随手乱丢,一片狼籍,刮起风来五颜六色、满天乱飞的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垃圾清理工作初步得到群众认可。随着土坯房拆除工作的全面完成,旧式老式旱厕基本拆除,过去村庄那种随处散发粪臭的情况彻底消失。
二、问题依旧存在虽然近年来我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农村环境卫生总体状况仍然形势严峻,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垃圾处理体系不够科学。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垃圾处理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垃圾清运阶段,缺乏科学配套的垃圾处理体系。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烂变质的剩菜剩饭、瓜皮菜叶、秸杆等生活类废品,现在又增加了塑料袋、废电池、农用膜、农药瓶、灯管、破衣烂鞋、生活污水等有毒有害垃圾混合体,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垃圾出现了毒害化的新趋势,垃圾科学处理势在必行。
2、污水不能集中排放处理。家畜家禽粪便、衣物洗涤废水随意排放,大部分污水挥发、渗透,直至形成沉积,污染周边的水源、土壤、空气,
成为畜禽疫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许多河道、池塘水沟散发恶臭,对农村人居环境依旧造成威胁。
3、散埋乱堆现象依旧存在。农村各种颜色的垃圾不见了,以前一些不经意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以前,农村做饭一般用灶烧柴,而现在许多农户另外添置了液化汽,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减少了用柴量,许多柴草都被闲置,这一根那一堆,零零散散,和杂物一起随意放置,时间久了到处都是;再就随着土坯房工作的整体推进,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堆放在原处,加之时间一久,杂草丛生,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体美观。
4、村庄规划落后。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受项目资金的限制,许多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仅仅停留在村内主干道、巷道、水渠的修建阶段,村庄整洁度不够高,整体形象不够好,整体规划不完美,随意搭建的现象依旧存在,离乡村美丽的标准距离甚远。
三、几点建议1、提升文明新风。从多方面入手改变农村生活不良习惯,一是各村深入各村民小组组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培训动员会,使群众做到自觉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搭乱建,不随意堆放,维护好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二是在春节、“五一”劳动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参与有意义的健康活动,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需求。
3、规范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一严格规范建房审批手续,农民建房要严格按程序申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和宅基地用地手续,未取得建房手续的,不许开工建设。二是全面清理村内废弃建筑、残墙断壁,统一集中处理。三是提高村庄绿化水平。以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村庄周围和农家庭院绿化紧密结合,扎实抓好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绿化。
4、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形成长效机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考核细则,明确具体事宜、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强化督导考核,加大人居环境整治交叉检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科学化,确保脏、乱、差现象不反弹,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
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民众的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形成秀美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
篇十九: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2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深入落实XX、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XX项工作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学习推XXX“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为引领,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紧紧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厕所、农业生产废弃物XX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重点,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农村面貌较大改观,农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一、基本工作情况1、垃圾治理全面开展。按照农村垃圾治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要求,加大对设施设备的修建投入力度,引进福龙马、首创等环卫开展了城乡保洁,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每年累计清理、转运生活垃圾20万余吨,已有效治理行村282个,占比100%,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同时,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置,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采取“两次四分法”将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垃圾进行初分,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再分,垃圾的产量减少70%,极大地减少了垃圾运输成本和处理成本。2、厕所重点实施。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确立府主导、乡镇规划、农户参与、企业实施的运营机制,走出了一条“府企业农户”的农村改厕新路子。科学选择改厕模式,在污水管网覆盖地区使用完整下水道式水冲厕所,在污水管网覆盖不到的地区推X三格化池式厕所,累计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03310户,普及率达到85.2%,实施整村推进改厕123个,占比42.6%。积极开展污共治,探索管网终端配备太阳能污水处理设施、砖混大三格化池、人工湿地等无害化处理方式。3、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因地制宜,采取截污纳管、建人工湿地、修生态沉淀池等方式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已建成运营污水处理厂6座,保证了城区、主要集镇及周边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后均达到XX一级a标准进行排放,有效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结合“河长制”推进工作,持续开展XX行动,强化河道综合治理,不断把污水治理工作引向深入。4、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通过规范建房、硬化亮化道路、绿化田园、净化村庄环境等多种措施协调推进,促进村容村貌改观。积极开展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建设,让村庄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二、存在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系统谋划有待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宽,牵扯部门多,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农村人居环境综合
治理工作还不完善,XX级相关部门在系统谋划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思维、整体谋划和长远观念。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府投入机制、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于历史原因,不平衡不充分,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非常薄弱,环境治理设施差,垃圾处理、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开展了城乡一体保洁,基本解决了“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等问题,但现有垃圾处理场处理能力不足,农村垃圾仍存在出口问题;
全县农村污水还存在乱排乱放现象。农村通组入户道路普遍没有硬化,村村通道路路面较窄、建设标准低,急需修复加宽;
(三)群众参与度急需提高。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机制还不健全,农民群众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比如,有的群众环境卫识淡薄,认为垃圾清理是环卫工人的事,存在垃圾随意扔的现象;
有的个别农户对污水处理的意识还不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识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善。
(四)农体作用发挥不够。当前,在农村普遍存在“上热下凉”问题,县乡干部热情高,农民“等靠要”,缺乏内生动力,不愿投工投劳,动辄向府索钱索物,出现“干部进村自己干,农民站在路边看”现象。
(五)投入压力较大。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很不足,长效保障等仅靠府单方投入压力较大,缺口大。近年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投入了大量,配备了相应设施和人员,但与目前农村的现实状况和工作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农村厕所改造,标准改造一户有墙、有顶、有硬化(含瓷砖)、有门、有窗、有照明、有洗手池的三格化池厕所大体需投入3000园;
采用管网水冲式厕所改造模式,村外建设大型砖混三格化池进行处理,通过试点每户改厕费用约在8000园以上,改厕成本很高,筹措难,县乡财目前实难承担。
三、下步建议1、进一步强化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建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XX级党“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促,层层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2、持续统筹谋划乡村建设涉及面广,要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统一谋划,统一建设,统一推进。XX部门既要按照职责分工,XX司其职,又要协同配合,整合XX类XX,工作合力。
3、继续加大投入财投入保障,统筹整合XX类涉农,加大县乡财投入,积极引导资本参与,集中用于乡村建设。4、全面补齐短板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没有全面铺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户厕改造不到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将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2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念在农村居民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农村居民拥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幸福感的实现载体。年初,XX、省都对此项工作作出了安排,8月份,我市结合实际情况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9月上旬,市协组织五个调研组,分赴我市八县两区,并到山、XX、等相邻省份,深入到乡村一线,通过实地调研、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农村垃圾治理、厕所污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管护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总体向好,农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二、存在问题三、意见建议
篇二十: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写作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农村人居地理环境整治,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控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尽管我乡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要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季曼岭,实现农村的真正“美丽”,还需下大力气,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
一、乡村人居环境现状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县工作由专业保洁公司负责总体运行,我乡积极配合,各自然村均设有公共的污泥收集箱,有专职保洁员,保洁公司的垃圾清运车按期转运,垃圾清运处理体系日渐完善。过去那种塑料袋,随手乱丢,一片狼籍,刮起风来五颜六色、满天燃着的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垃圾清理工作初步得到群众认可。随着土坯房拆除工作的全面完成,旧式老式旱厕基本拆除,过去村庄那种随处散发粪臭的情况彻底消失。
二、问题依旧存在
虽然近年来我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党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农村环境卫生总体状况仍然形势严峻,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1、收运体系不够科学。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了一些成效,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垃圾处理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垃圾清运阶段,缺乏科学配套的垃圾处理体系。过去,农村主要是一些易腐烂变质的剩菜剩饭、瓜皮菜叶、裂稃等生活类废品,如今又增加了塑料袋、废电池、农用膜、农药瓶、灯管、破衣烂鞋、生活污水等有毒有害垃
圾混合体,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垃圾出现了祸害化的新趋势,垃圾科学处理势在必行。
2、污水不能开始集中排放处理。家畜家禽粪便、衣物洗涤废水随意排放,大部分污水挥发、渗透,直至形成沉积,污染周边的水源、土壤、空气,成为畜禽疫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许多河道、池塘水沟散发恶臭,对农村人居现状边远地区依旧造成威胁。
3、散埋乱堆现象依旧存在。农村各种颜色的垃圾不见了,以前一些不经意的之前问题就凸显出来,以前,农村做菜一般用灶烧柴,而现在许多农户另外添置了液化汽,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减少了用柴量,许多柴草都被闲置,这一根那一堆,零零散散,和杂物一起随意放置,时间久了随处都是;再就随着而要土坯房工作的整体推进,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堆摆放在原处,加之时间一久,杂草丛生,影响农村人居周围环境整体人居美观。
4、村庄规划落后。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不受项目资金的限制,许多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仅仅停留在二环村内主干道、巷道、水渠的修建阶段,村庄整洁度不够高,整体形象不够好,整体规划不完美,随意搭建的不良现象依旧存在,离乡村美丽的标准距离甚远。
三、几点建议
1、提升文明新风。从多方面入手改变农村生活不良习惯,一是各村深入各村民小组组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培训动员会,使群众做到自觉努力做到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搭乱建,不随意堆放,维护好干净整洁整洁的住环境。二是在春节、“五一”劳动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参与有意义的生殖活动,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
方式成为农民内在需求。
3、规范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一严格规范建房审批手续手续,农民建房规划要严格按程序申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和承包地用地手续,未取得建房手续的,不许开工建设。二是全面清理村内废弃建筑、残墙断壁,统一集中处理。三是提高村庄绿化水平。以植树美化农村自然环境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村庄周围和农家花圃村子绿化紧密结合,扎实抓好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整体规划工程建设。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绿化。
4、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形成长效机制。制定农牧区人居环境考核细则,明确具体事宜、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强化督导考核,加大人居环境整治交叉检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执法检查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科学化,确保脏、乱、差现象不反弹,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边远地区人居环境。
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清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民众的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形成秀美宜业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
推荐访问: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人居 调研报告 环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