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17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2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1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1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范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2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1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各项工作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为引领,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紧紧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重点,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农村面貌较大改观,农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一、基本工作情况1、垃圾治理全面开展。按照农村垃圾治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要求,加大对设施设备的修建投入力度,引进福龙马、首创等环卫公司开展了城乡一体化保洁,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每年累计清理、转运生活垃圾20万余吨,已有效治理行政村282个,占比100%,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同时,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置,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采取“两次四分法”将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垃圾进行初分,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再分,垃圾的产量减少70%,极大地减少了垃圾运输成本和处理成本。
2、厕所革命重点实施。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确立政府主导、乡镇规划、农户参与、企业实施的运营机制,走出了一条“政府+企业+农户”的农村改厕新路子。科学选择改厕模式,在污水管网覆盖地区使用完整下水道式水冲厕所,在污水管网覆盖不到的地区推广三格化粪池式厕所,累计完成农村卫生
厕所改造103310户,普及率达到85.2%,实施整村推进改厕123个,占比42.6%。积极开展粪污共治,探索管网终端配备太阳能污水处理设施、砖混大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等无害化处理方式。
3、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因地制宜,采取截污纳管、建人工湿地、修生态沉淀池等方式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已建成运营污水处理厂6座,保证了城区、主要集镇及周边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后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进行排放,有效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结合“河长制”推进工作,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强化河道综合治理,不断把污水治理工作引向深入。
4、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通过规范建房、硬化亮化道路、绿化田园、净化村庄环境等多种措施协调推进,促进村容村貌改观。积极开展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建设,让村庄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
二、存在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系统谋划有待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宽,牵扯部门多,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还不完善,各级相关部门在系统谋划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思维、整体谋划和长远观念。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于历史原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非常薄弱,环境治理设施差,垃圾处理、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开展了城乡一体保洁,基本解决了“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等问题,但现有垃圾处理场处理能力不足,农村垃圾仍存在出口问题;
全县农村污水还存在乱排乱放现象。农村通组入户道路普遍没有硬化,村村通道路路面较窄、建设标准低,急需修复加宽;(三)群众参与度急需提高。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机制还不健全,农民群众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比如,有的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淡薄,认为垃圾清理是环卫工人的事,存在垃圾随意扔的现象;有的个别农户对污水处理的意识还不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识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善。
(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当前,在农村普遍存在“上热下凉”问题,县乡干部热情高,农民“等靠要”,缺乏内生动力,不愿投工投劳,动辄向政府索钱索物,出现“干部进村自己干,农民站在路边看”现象。
(五)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很不足,长效保障资金等仅靠政府单方投入压力较大,资金缺口大。近年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了相应设施和人员,但与目前农村的现实状况和工作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农村厕所改造,标准改造一户有墙、有顶、有硬化(含瓷砖)、有门、有窗、有照明、有洗手池的三格化粪池厕所大体需投入3000元;采用管网水冲式厕所改造模式,村外建设大型砖混三格化粪池进行处理,通过试点每户改厕费用约在8000元以上,改厕成本很高,资金筹措难,县乡财政目前实难承担。
三、下步建议1、进一步强化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建立“三级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各级党政“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促,层层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
2、持续统筹谋划乡村建设涉及面广,要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统一谋划,统一建设,统一推进。各部门既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又要加强协同配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3、继续加大投入加强财政资金投入保障,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县乡财政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集中用于乡村建设。
一、基本情况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总体向好,农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一)治理垃圾全面开展。按照农村垃圾治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四个环节的要求,加大了对设施设备的修建投入力度,共配置垃圾桶8万余个,修建垃圾池近2万座,购置各类垃圾收集运输车辆近8千辆。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置,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比如新县在新集金河村、陈店梅花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采取“两次四分法”将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垃圾进行初分,然后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再分,垃圾的产量减少了70%,极大地减少了垃圾运输成本和处理成本。
(二)粪污治理分类实施。推进“厕所革命”,排查摸底,建立台账,对验收合格厕所进行补助,引导群众主动改厕。坚决防治畜禽污染,督促环保基础较好的规模养殖场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依法关停不达标的养殖场;禁止农户家庭畜禽粪污随意堆放,做好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场、进入合作社、进入市场的引导工作。
(三)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因地制宜,采取截污纳管、建人工湿地、修生态沉淀池等方式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比如,淮滨县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收集县城区及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日处理生活污水4万吨,处理后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进行排放,有效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同时,各县区结合“河长制”推进工作,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强化河道综合治理,不断把污水治理工作引向深入。
(四)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通过规范建房、硬化亮化道路、绿化田园、净化村庄环境等多种措施协调推进,促进村容村貌改观。比如,商城县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村容户貌“12345678”集中整治大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在脱贫攻坚为引领下,不断提升工作成效。
(五)管护机制逐步完善。各县区均成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督导,乡镇成立专门部门,对接落实工作,有制度、有方案、有队伍、
有经费的管护制度正逐步形成。目前,全市通过直接购买或实施ppp模式,每年投资6亿元以上,引进了38家公司,创造了4万多个公益岗位,平均比例约占农村总人口的4‰,基本实现保洁服务全覆盖。
二、存在问题(一)要素欠缺,投入不充分。改善人居环境,既要投入大量资金到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又要总体统筹协调各乡村打造自己的特色,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强有力帮助。现阶段,一是缺少建设资金。政府财政投入无法做到全包全揽、面面俱到,各村镇之间竞争激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僧多粥少”的现象;全市统筹宣传不够,没有一个完整的宣传计划,城市投资者对农村现实情况了解不多,环境治理项目吸引力低,社会资本投入有限;农民收入普遍不高,自有资金投入能力不足。二是缺少建设人才。一方面农村很多年轻人为了赚到更多的钱,选择到城市打拼,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生活,适龄劳动力缺乏;另一方面限于公共服务不完善等因素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农村人才缺失,尤其是污水处理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三是缺基础设施。道路、房屋、排污排水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环保设施、教育设施等各个方面,仍然相对滞后。比如,排污
管网配套不足,截污纳管集中处理率偏低,人工湿地、生态沉淀池修建数量较少,部分排水渠设计不合理,排出的污水也是流入农田和村庄外围的宅基地,带来二次污染。
(二)力度不均,推进不平衡。一是党政推进和群众参与不平衡。各地党政能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建立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出台实施方案。但是部分农民群众由于生活习惯,对改善环境参与度不高,维护环境卫生的自律意识不够,爱护村庄的基础设施设备的意识薄弱,存在“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二是具体工作和长效机
制不平衡。一些“专项行动”、“重点工程”成效显著,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思路和操作办法,缺乏长效的管护机制,特别是合理的付费机制。三是乡村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原因各村的环境状况不一样,整体来看,南部山区县情况较好,北部平原县问题突出。在行动过程中,基础相似村镇因重视程度不一样,反映在工作成效上也差别明显。有的村工作组织有力、思路清晰、措施得当,亮点纷呈;有的村工作相对滞后,领导干部重视不够,把此项工作当成临时工作应付检查,推动力度不足,广度深度不够,短板弱项明显。部分村镇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塑料地膜等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逐年积累危害土壤生态环境;部分村镇把水产养殖作为主导产业,换水清塘时往往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河流和土壤污染;部分村镇存在大量不按要求治污的散养户,甚至出现“畜进人退”的现象。
(三)整合不足,系统不完善。一是缺少科学规划。部分乡镇规划缺乏前瞻性,编制滞后于建设发展的实际,建设项目不在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导致在规划审批中,因缺乏法定依据,制约了项目的后续建设。
部分乡镇规范缺乏立体性,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规划和部分村建设规划,但未结合特色产业、山水资源、革命老区等优势制定发展规划。二是缺少部门合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基层不少公共服务部门还属于垂直管理,习惯于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缺乏沟通配合,对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要求不一,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三是缺内生动力。美丽乡村最终需要产业来带动和支撑,如果没有产业带动,那么建到最后也将会是一个空壳村、空心村。目前我市农村普遍都存在着主导产业弱,产业组织化和发育程度低,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
(四)疏于管理,保持不到位。环境治理改善涉及面广,直接经济效益不高,在长效管理中存在困难。一是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县区还没有完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主要依靠村、镇自行管理,以致出现“中阻梗”。比如随着陈年垃圾清理和日常卫生保洁工作的全面覆盖,乡镇中转垃圾量剧增,由于中转运力不足,处理不及时,垃圾外溢情况突出。二是购买服务岗管理难。政府通过直接购买服务或实施ppp模式,委托企业对农村垃圾治理进行管理过程中,一些乡镇在与中标服务公司签订合同之后,监督、管理和服务没跟上,缺乏督查考评措施。三是动员群众保持难。一些农村地区群众习惯了农村安逸平静的生活,对国家出台政策不够理解,不愿意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配合程度不够。比如,一些农村外出人员返乡后,填塘埋田、大拆大改,修建了一些偏离农村风格的房屋,破坏了村庄原有风貌和自然环境;一些村镇除了主干公路沿线外,其余地方存在垃圾乱丢、杂物乱堆现象,特别是一些偏远的村落,陈年垃圾处理问题依然严峻。
三、意见建议(一)规划引领、产业支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合理的规划作为指导,规划不仅是长期发展的遵循依据,也是近期投资的成本考量。要立足农村自然文化资源禀赋,随行就市、量力而行,要强化整体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科学确定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方案、投资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同时,要明确乡村环境改善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现实体现,要注重发挥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乡村环境改善并非“烧钱”,农村环境治理带来的良好生态环境,能催生农家乐民宿、养老养生、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等绿色文化旅游活动,推动农村众创空间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动广大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要把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和产业发展协调推进,狠抓“多彩田园”示范工程创建,把投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价值,做好跟进扶持,
发展农业保险,为农村产业保驾护航。
(二)增强合力,健全机制。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首篇文章,在全域范围内,加大投入,全力推进。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真正让公共财政投入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二是理顺部门责权关系,相关部门应积极整合项目,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健全农村环境投资回报机制,吸纳社会资本。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社会捐资、民间投资等方式,集聚更多的资源、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环境改善中来。将本地区的优势资源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外推广,让投资者清楚地“看”到乡村发展的优势资源,投资乡村建设的经济回报,主动到农村投资建设,形成循环资金链,使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明确责任,加强督导。一是进一步强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领导机构。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建立乡、村、组三级卫生保洁网格化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具体责任人和片区责任保洁员,切实加强对各责任辖区的环境卫生日常化监管。并鼓励各中标服务企业乡级办公地点与其同设置,以便于沟通协调和监督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督查、协调、考核工作机制。采取抽查、督查等办法,提升考核实效,加强考核成绩运用,奖优罚劣。建立政府购买岗位激励机制,建议中标环卫企业设立绩效工资,由乡、村两级和中标环卫企业每月对保洁员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评,核发绩效工资,以增强保洁员责任感和积极性。三是进一步明确标准。建议出台《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包括垃圾收集处理标准、污水收集处理标准、村庄环境清洁标准、住房饮水用电安全标准、长效机制建设标准等方面,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更客观全面。
(四)提升素质,营造氛围。村容村貌的改善与农民素质提升紧密相连,环境治理需要走入群众内心。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编写宣传材料、书
写固定标语等方式,教育和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遵守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应当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采纳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合理意见,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此外,还建议大力开展帮扶及帮建活动,动员和发动各级部门及各级干部深入村屯、农户家中了解民情民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美丽乡村共享共建的良好格局。
篇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写作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农村人居地理环境整治,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控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尽管我乡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要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季曼岭,实现农村的真正“美丽”,还需下大力气,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
一、乡村人居环境现状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县工作由专业保洁公司负责总体运行,我乡积极配合,各自然村均设有公共的污泥收集箱,有专职保洁员,保洁公司的垃圾清运车按期转运,垃圾清运处理体系日渐完善。过去那种塑料袋,随手乱丢,一片狼籍,刮起风来五颜六色、满天燃着的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垃圾清理工作初步得到群众认可。随着土坯房拆除工作的全面完成,旧式老式旱厕基本拆除,过去村庄那种随处散发粪臭的情况彻底消失。
二、问题依旧存在
虽然近年来我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党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农村环境卫生总体状况仍然形势严峻,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1、收运体系不够科学。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了一些成效,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垃圾处理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垃圾清运阶段,缺乏科学配套的垃圾处理体系。过去,农村主要是一些易腐烂变质的剩菜剩饭、瓜皮菜叶、裂稃等生活类废品,如今又增加了塑料袋、废电池、农用膜、农药瓶、灯管、破衣烂鞋、生活污水等有毒有害垃
圾混合体,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垃圾出现了祸害化的新趋势,垃圾科学处理势在必行。
2、污水不能开始集中排放处理。家畜家禽粪便、衣物洗涤废水随意排放,大部分污水挥发、渗透,直至形成沉积,污染周边的水源、土壤、空气,成为畜禽疫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许多河道、池塘水沟散发恶臭,对农村人居现状边远地区依旧造成威胁。
3、散埋乱堆现象依旧存在。农村各种颜色的垃圾不见了,以前一些不经意的之前问题就凸显出来,以前,农村做菜一般用灶烧柴,而现在许多农户另外添置了液化汽,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减少了用柴量,许多柴草都被闲置,这一根那一堆,零零散散,和杂物一起随意放置,时间久了随处都是;再就随着而要土坯房工作的整体推进,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堆摆放在原处,加之时间一久,杂草丛生,影响农村人居周围环境整体人居美观。
4、村庄规划落后。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不受项目资金的限制,许多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仅仅停留在二环村内主干道、巷道、水渠的修建阶段,村庄整洁度不够高,整体形象不够好,整体规划不完美,随意搭建的不良现象依旧存在,离乡村美丽的标准距离甚远。
三、几点建议
1、提升文明新风。从多方面入手改变农村生活不良习惯,一是各村深入各村民小组组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培训动员会,使群众做到自觉努力做到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搭乱建,不随意堆放,维护好干净整洁整洁的住环境。二是在春节、“五一”劳动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参与有意义的生殖活动,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
方式成为农民内在需求。
3、规范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一严格规范建房审批手续手续,农民建房规划要严格按程序申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和承包地用地手续,未取得建房手续的,不许开工建设。二是全面清理村内废弃建筑、残墙断壁,统一集中处理。三是提高村庄绿化水平。以植树美化农村自然环境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村庄周围和农家花圃村子绿化紧密结合,扎实抓好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整体规划工程建设。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绿化。
4、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形成长效机制。制定农牧区人居环境考核细则,明确具体事宜、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强化督导考核,加大人居环境整治交叉检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执法检查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科学化,确保脏、乱、差现象不反弹,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边远地区人居环境。
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清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民众的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形成秀美宜业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
篇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关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调研报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指明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根据安排,笔者就相关问题在家乡进行调研并形成以下报告。
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现实情况
(一)河道沟渠水塘
(二)居民生活垃圾
居民生活垃圾也不再是像以前随意丢弃,如今进行了妥善安置。现在镇政府给每家每户都发放了一个垃圾桶,放在各家门口,居民将家中的垃圾集中放在自家门前垃圾桶内,聘请的保洁员每天会将居民生活垃圾收拾到大的垃圾箱,最后定期由垃圾车将大垃圾箱的运走。现在村民的家门口变得干净很多,夏天也看不到满天飞舞的蚊蝇。
(三)家畜家禽养殖
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已经不容易看到,超过100栏的猪场,将不允许建在水库附近,水库的水质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并且强制要求猪场必须建设化粪池。家畜家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很大一部分都作了农家肥。鸡在山上养,粪肥大部分都集中卖个了他人作农家肥或在树下掩埋。
(四)居民环境理念
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河底的垃圾打捞难度大。现在河两岸垃圾很难看到,但河底的废弃物却不少,虽有一定程度的打捞,但是打捞这些垃圾费时费力费财,难度很大。
(二)居民的垃圾分类理念淡薄。虽然垃圾定点投放取得了一定初步成效,但目前基本上未在垃圾分类领域进行宣传,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依然处于粗放管理阶段。
(三)乡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各行政村村内巷道硬化参差不齐、标准不一、衔接性差,甚至有小部分行政村巷道基本没有硬化,影响村民出行;厕所革命也未完全推开,旱厕依旧占很大部分;文体基础设施在行政村一级很难见到。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些建议
(二)以人为本,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群众是农村的主人,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要把组织发动群众作为第一抓手,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因地制宜,切实把握整治整点。村与村之间特点不同,情况各异,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整治中注意引导各乡镇立足村情、村貌、村需指定不同目标、推进力度和推进措施。在具体实施中,要牢牢把握卫生、道路、河塘、民房、路灯、杆线、绿化、场所等八大要素。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我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居环境也将得到长效管理和不断完善,逐步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一)农村垃圾整治情况。我市农村垃圾处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模式进行运作,2017年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约26万吨,集中清理陈年垃圾5.8万吨,完成15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整治。2018年我市13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
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全市已建设有害垃圾回收点1057个,回收有毒有害垃圾3225吨。今年以来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共接收农村生活垃圾2.3万吨,确保了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全接收,且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改厕工作情况。2017年我市共完成10.2526万户农村改厕。2018年省厅下达我市6.4万户改厕任务,市政府岗位目标任务为10万户(每县区2.5万户),目前已开工31035户,完成进度占比31.04%。其中谯城区6900户,完成进度占比27.60%;涡阳县9850户,完成进度占比39.40%;蒙城县7055户,完成进度占比28.22%;利辛县7230户,完成进度占比28.92%。
(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情况。1.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全市80个集镇污水处理设施,涡阳县20个、蒙城县16个、利辛县22个、谯城区22个。已开工建设35个;纳入城市管网的5个;已建成运营26个(其中需扩建7个)其中涡阳县建成2个,蒙城县建成10个,利辛县建成4个,谯城区建成10个;未建成14个。2.建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全市40个建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14个,其中涡阳县4个,蒙城县6个,谯城区4个。14个污水处理设施中6个采用改厕式、8个采用管道+站式污水处理技术。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全面“清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
2013年5月全市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以来,全市所有村庄和沿线沿边,全面开展多年积存垃圾清理工作。一是高标准。按照“垃圾全面整治、农村全面覆盖、设施全面配套”的总要求,围绕农村环境“无暴露性垃圾、无水面垃圾漂浮物、无乱贴乱画、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无公共场所垃圾”的六无目标,重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二是配设施。按照“农村人口300-5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1.81万人,“每个自然村至少设1个垃圾收集点和1辆垃圾收集车”的标准建设近6万个垃圾收集点、购置2.1万辆收集车,为农村垃圾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夯实了基础。同时,为减少农村生活垃圾运转频次和二次污染,试点推广“不见垃圾桶·垃
圾不落地”。三是推分类。2017年,在全市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施垃圾源头分类。采取可利用废品市场回收、有毒有害垃圾政府有偿回收、厨余无害垃圾堆肥填埋等方式,构建了适合当地的“农户分类”“有害回收”“无害填埋”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目前,全市已建设有害垃圾回收点1057个,回收有毒有害垃圾3225吨。四是重长效。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以奖代补,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4000万元,五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10亿多元,确保农村清洁工程能长期开展。采取抽样暗访、日常督查、委托第三方测评等方式进行督查,建立了农村清洁工程“一月一测评、一月一通报”的督查制度,年终综合考评结果作为市级专项资金以奖代补的重要依据,确保农村保洁取得常态长效。目前,全市已建立了稳定的农村保洁队伍、行之有效的农村保洁机制,在广大农村全面消除了成片成堆垃圾。
篇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精品文章《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3篇(1)》
【篇一】2020年以来,xx镇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为契机,按照锦绣xx、美丽花园的总体发展要求,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高质量继续加大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推动力度,切实把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集中清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发动群众相结合,思想上xx、安排上同时、行动上同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现将上半年的情况汇报如下:一、针对组织保障和政策宣传存在的问题,强化学习,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1.以组织保障为基础,强势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镇结合实际,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常务副组长,以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由三位班子分管,制订下发了《xx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方案》《xx镇改水改厕工作实施办法》《xx镇拆违拆临奖惩办法》等。2.以宣传为引导,迅速掀起全民参与整治的浓厚氛围。一是做镇村干部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到陈坊实地观摩、召开动员会议、示范村水南、艾家实时带动,镇村干部形成环境整治共识,各村都积极行动。二是召开各村乡贤、五老、在外创业人员整治座谈会,通过座谈会,起到了小会撬动镇村环境大整治的效应,让他们认识到
精品文章
乡村振兴首要是环境整治。三是分片召开群众大会。环境整治需要全民参与,大整治化解为群众各家门前三包,村民自行做好房前屋后垃圾清理和破危房屋、废弃畜禽圈舍、旱厕拆除及秸秆的清理,
二、针对基础保障和实施举措存在的问题,夯实基层建设,做到真刀实枪加油干。
1.环境整治在提升工作。一是全面推行以党政主要领导履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责任为目的的林长制,建立覆盖到村级林长制组织体系。二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镇村河长组织体系。三是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严格落实421管护模式,制定各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配备配强保洁队伍,聘请保洁员61名(含竹桥旅游区的4个)1名垃圾清运司机和一名现场管理员,配备不锈钢板车61辆,勾臂式垃圾箱70个,实行保洁区域网格化管理。镇、村以及公司三家联动,同步推进,半年来多次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专项整治集镇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墙面广告专项整治双陈河周边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水库退养水质还原等各类专项整治,对问题突出的重点部位,反复整治。
2.改水改厕再普及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xx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镇自202x年开展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以来,认真落实xx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工程来
精品文章
实施。202x年我镇共改厕122户,其中贫困户55户,普通农户67户。2020年初我镇再次对全镇农户使用厕所情况进行摸排,摸排出使用旱厕和无厕的农户共474户,1—5月份改厕54户,6月份改厕303户,7月份改厕70户,截止7月底我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达到90.08%,目前还有47户农户未完成改厕任务。这些未完成改厕任务的农户争取在今年9月底完成。
3.拆临拆违力度再加大工作。一方面以申报2020年新农村建设点的竹桥xx村、xx村和xx村为示范点,对村内猪栏、牛栏、厨房、杂房及废旧闲置房进行拆除;另一方面在对新新农村建设点拆违拆临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对过往新农村建设点进行巩固提升,避免出现反弹现象。今年以来拆除猪牛栏、危旧房、空心房共计1202x平方米。
4.最美1+5创建再扩面工作。年初,县委、县政府在陈坊积乡召开的全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现场推进会上发出了创建锦绣xx、美丽花园、创评最美1+5总动员令,并且在4月份召开的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对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岸线、美丽通道、美丽森林公园创建典型进行了表彰。这一块是我们的短板,只在美丽通道上勉强拿了一块牌子。5月份开始我镇实行抓点、促线、带面的原则,以竹桥和艾家两个村为试点,以竹桥—官边—柏林—艾家为重要线,以全镇各村为覆盖面,进行再全面提升,要求各村在8月底全部清除村庄空地杂草、乱堆乱放和乱搭乱建等。
三、针对资金保障和项目监管问题,全力督查验收,做到惠及群众出成效。
精品文章
【篇二】对于这次调查工作,xx市地调队领导高度重视,市队派员参加调查,县队工作人员直接调查,参加座谈会,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现将这次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自我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在垃圾、污水处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调查结果显示:1、垃圾处理情况100%的行政村实现了生活垃圾每日清理、清运和集中处理;100%的行政村雇有保洁员;100%的行政村没有陈年垃圾;44.4%的行政村实现了垃圾分类;100%的行政村农作物秸秆得到有效利用(粉碎还田或由专门收储单位回收)。2、厕所粪污处理情况有71.3%的农户使用卫生厕所;自202x年以来新建的房屋中有98.6%的建有配套的卫生厕所;自202x年以来,有70.4%的行政村新建了公共卫生厕所;85.2%的行政村的卫生室有卫生厕所;81.5%的行政村村委会有卫生厕所;77.8%的行政村学校建有卫生厕所。3、污水处理情况有18.5%的行政村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有14.8%的行政村部分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还有66.7%的行政村没有实现生活污水
精品文章
集中处理。有11.1%的行政村有正常使用的污水处理设施;有7.4%的行政村
正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还有81.5%的行政村没有污水处理设施。4、村容村貌建设情况有100%的行政村村内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100%的行政村村内
主要道路、公共活动场所周边安装了照明设施;88.9%的行政村村庄周边、道路两侧以及公共场所周边进行了绿化;63.0%的行政村202x年以来新建了体育健身场所。
二、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评价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评价较高,有92.6%的行政村认为本村人居环境整治整体变化很大,改善明显;只有7.4%的行政村认为变化一般,略有改善。三、存在的问题1、资金落实不到位目前,有些农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已经完成,资金却一直没有落实到位,存在拖欠施工方的情况;有的乡镇,上级承诺的以奖代补措施,也一直没有兑现。xx县某村202x年建设的污水管网,一直到现在还未验收、未运行,拖欠施工方有80多万元。2、项目资金少,只能建设村中很小的区域现在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由于上级每年的资金有限,各村只能轮流申报,申报上以后,实施下来也只能建设村中很小的区域范围,其余部分只能等以后逐步建设。
精品文章
3、在投资建设上,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的差距较大近几年,由于脱贫攻坚一直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贫困村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都享受到了特别的照顾和优惠。林州市某贫困村近几年投入的资金达800多万元,而周边其他的非贫困村投入的资金也就数十万元,而且这些资金都是村集体自筹资金。xx县某贫困村近几年投入的资金达1600多万元,而周边其他的非贫困村每年只能轮流申报建设项目,一次也就数十万元。4、某些项目建设上要求上报的材料多而繁琐调查中有村干部反映,在厕所改造项目中上级要求对村中每户村民厕所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都需要进行拍照和相关资料整理,为完成这些上报材料给他们增加了很大的工作负担。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减少一些繁琐的上报材料。四、目前的需求1、建设排污管道和设施在调查中,村干部和群众最强烈的需求就是希望能够修建排污管道和设施,进一步将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建设的更加宜居、美丽。2、能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农村后续的人居环境建设目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项目和资金只能满足村民对主要道路和环境的改善,还有部分村中心区域以外的地方仍然破旧不堪,环境很差,需要有持续的资金继续投入,完成后续的环境改造和建设,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3、建设集中供暖工程
精品文章
【篇三】202x年以来,我区严格按照省、市要求,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抓紧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推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经过调研,我们认为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也开始逐步显现,下阶段整治工作建议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立足区域实际,通过逐步夯实工作基础、加强规划引领、形成科学管理机制、整合全社会力量,统筹结合,确保打赢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首仗。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状目前,我区主要是以实施六大行动为抓手,统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农村生活垃圾。制定了《xx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大农发〔202x〕3号),给各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备共拨付196.6万元。二是农村厕所治理。大力开展厕所革命,202x年完成改厕任务471户,目前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83.74%。三是污水治理。在区内全面开展清淤清废行动和沿河农村黑臭水体的摸排,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强化运行监督管理,已完成中心城区的建设路、御湖路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及五一西路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验收。四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完成xx内湖水域禁航禁捕、禁投禁养工作,大湖水质逐步改善,202x年总磷指标有7个月检测结果退出劣Ⅴ类,小块区域出现iii类iv类水体。五是村容村貌。202x年顺利通过创建省级卫生城区(镇)省级考核评估验收,全年共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3个、市级卫生镇3个、市级卫生
精品文章
村6个,灭蝇、灭蟑达到国家标准b级,灭蚊、灭鼠达到国家标准c级;目前已完成空心房摸底并初步制定实施方案,已建成通村组公路34.393公里。六是乡风文明提质。全区三沿六区可视范围内乱埋乱葬、大墓、豪华墓摸底登记造册,设置公告牌,各镇公益性公墓选址已确定、正在进行规划方案设计;制定并下发了《xx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方案》,建立了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和乡村党员干部移风易俗分片包干责任制,党员干部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承诺书的签订率和公示率均达到100%;成立了农村法治及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各种法律知识。
二、存在的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足和问题明显存在。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镇、村推动力度不大,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起来。二是环卫基础设施进展缓慢。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工作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工作任务推进不畅。存在垃圾分类减量不到位、未建设采用pe固定床生物膜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的片区污水处理厂、暂未实施空心房整治、未完成区、镇、村级及公路沿线所有敞开式垃圾池拆除等问题。四是村落空心化、老弱化和村集体经济弱化。许多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空心化现象严重,且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者,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五是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群众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文明卫生习惯还未形成,主动参与意识不高。
精品文章
三、意见建议一是夯基础、出重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水文章。各镇集镇区及9个示范村各建设1个采用pe固定床生物膜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的片区污水处理厂。做好房文章。集中开展空心房整治,拆除残垣断壁,完成村庄整治;实施农村公共空间整治工程,重点整治集镇乱搭乱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靠、杆线乱拉乱接等现象。做好地文章。建立农户初分减掉40%的生活垃圾量,保洁员细分回收30%的再生垃圾,村里精分减少30%的有害垃圾的垃圾分类减量三分三减新模式。二是点示范,面联动,绘好美丽乡村建设全域图。打造果蔬小镇小龙虾小镇等各具特色小镇,创建美丽乡村,改造或建设具有湖乡风貌特色的农民住房和民宿,着力打造城乡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业态创新升级的乡村振兴样板镇村,以点带面,形成一片多线、一线多点湖乡+农垦+生态的乡村旅游精品旅游线路。三是明奖惩、聚合力,打好齐抓共管组合拳。一方面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突出考核奖惩。建议建立专账专户,对每个村安排3万元启动资金或引导资金;实行以奖代投,创建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给予每个示范村6万元奖励,各镇奖励15万元;在全区开展评选活动,评选出一、二、三类村(社区),对一、二类村(社区)给予奖励,激化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强化宣传,引导全员参与。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清洁家园社会实践活动;在xx电视台开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专栏,有
精品文章
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宣传一批好典型、曝光一批脏乱差,总结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实行农户、门店包庭院整洁、包生产废弃物收集处理、包垃圾分类减量的门前三包责任制,并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成员,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内容仅供参考
篇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报告范文工作汇报,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以下是豆花问答网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问题整改情况
为认真抓好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聚焦突出问题,深入查找问题根源,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举一反三抓好整改。一是改厕工作。2022年以来,根据《关于印发市农村“厕所革命”突出问题整改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按照一户不漏原则,对2022年至2022年以来所有农户改厕工作进行了逐户逐项大排查,共排查71176户,发现问题1675户,通过建立问题、任务、标准、责任“四个清单”和问题整改工作台账,实行挂牌督办,销号管理,立行立改1675户。二是改水工作。需整改的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问题共14个,已完成8个,下剩6个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招标手续正在办理中。需整改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共46个,截止3月底,41个污水处理设施已完成整改,正在进行调试,准备验收销号,5个正在建设,预计9月底前完工。三是垃圾处理工作。自2022年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以来,严格按照“两分类、四处理”和“7个1”的生活垃圾分类收处和建设标准,在全县127个试点村民组和65个省市中心村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严格把控垃圾分类收处作业流程,通过设置可回收垃圾兑换超市(暂存点)、可腐烂垃圾沤肥点,逐步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同时将逐步扩大垃圾末端“资源化、
减量化、无害化”处置覆盖面,继续推动农村垃圾整治工作。四是农药(农膜)包装废弃物处置工作。2022年累计回收废弃农药瓶(袋)1988万个、废旧农膜2.6吨,无害化处置20.28吨,兑现补助资金584.8万元。2022年,将健全完善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且运行良好,回收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废弃物回收处置率力争达80%以上。
二、年度工作任务推进情况
三、改厕管护一站两体系建设情况
17个镇(园区)已成立农村改厕管护服务站,具体负责厕具维修、协助清掏等日常管护工作。同时借鉴和学习周边地区成功的农村改厕后续管护经验,积极探索管护运行机制。同时要求各供货安装企业在各镇(园区)组建厕具维修服务站,将改厕后管道、水箱、蹲便器或坐便器纳入维护范围,目前3家供货企业分片区在6个镇建立厕具维修服务站。
下一步将继续健全“一站两体系”机制,确保农户改厕建一户、成一户、满意一户。一是完善技术路径。通过截污纳管、联户或单户收集处理方式,实现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二是完善工作体系。以农户自行清掏为主,鼓励相邻农户互助清掏,发展“五小园”,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对不具备农户自行清掏和互助清掏条件的,以村为单位建立台帐,村管护站对清掏服务兜底,定期组织清运。三是专业化运营管理。在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坚持适当收费,市场化运作,不搞“大包大揽”,对贫困户等可以适当减免收费。以镇(台创园)为单位选择适宜数量的运营服务主体,从事农村户厕的维修管护和粪污清掏服务,拓展农村服务站点功能,及时受理和解决农户诉求;加强对运维管护主体的考核奖惩。全面实现专业化管护运营管理,真正使改厕民生工程变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四、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护情况
为强化污水处理监管和运维力度,针对集镇污水处理厂与配套管网,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确定运维单位,实行市场化管养,由县住建局与各属地政府共同监管;针对农村污水处理站(含生态湿地等处理设施),积极探索采用市场化与成立专业运维公司管养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整体打包,引进技术适宜、信用良好的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根据招投标合同规定的污水处理量、处理标准,给予社会资本合理回报。同时正在谋划成立水务集团,成立后将全面接管全县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管护工作。
下一步,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郭强书记、民生副市长讲话精神,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程管理,补齐“三农”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干干净净迎小康”。
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查报告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农村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南京市人民政府于2022年出台《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要求2022年—2022年,新建500个以上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35个左右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022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收官之年,南京市将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此,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于2022年3月23日至2022年4月23日在全市范围内就“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A、男(57.3%)
B、女(42.7%)2、您的年龄:
A、18-22岁(9.6%)B、23-35岁(50.3%)C、36-59岁(31.2%)D、60岁及以上(8.9%)3、您的文化程度:A、小学及以下(11.5%)B、中专、初中(21.7%)C、大专、高中(19.7%)D、本科及以上(47.1%)4、您的职业情况:A、在校大学生(5.7%)B、企业(34.4%)C、学校、研究机构(18.5%)D、政府及事业单位(27.4%)E、自主创业(6.4%)F、自由职业(7.6%)5、您目前居住的地方是在:
A、市区(44.6%)B、农村(36.3%)C、集镇(19.1%)6、您认为目前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污染情况如何A、非常严重(13.4%)B、比较严重(22.9%)C、一般(36.3%)D、轻微污染(20.4%)E、没有污染(7.0%)7、您认为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多选):A、生活污水(35.0%)B、生活垃圾(44.6%)C、工业污染(31.8%)D、猪牛羊等畜禽粪便(24.8%)E、公厕脏臭差(33.1%)F、农村道路狭窄、路况差(29.3%)G、村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27.4%)8、您知道南京市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吗A、知道(56.1%)
B、不知道(43.9%)9、据您所知,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多选):A、垃圾分类处理(51.6%)B、污水治理(58.6%)C、厕所革命(49.0%)D、村容村貌提升(37.6%)10、在您看来,南京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果(多选):A、生活垃圾及时处理,村庄环境不再脏乱差(33.1%)B、厕所环境有所改善,如厕更加干净、便捷、环保(38.9%)C、道路提档升级,村民出行更加便捷(42.7%)D、有序推进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治理,黑臭水体有所减少(32.5%)E、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情况减少,公共空间整洁有序(31.2%)F、村民卫生习惯明显改善,环保、健康意识增强(21.7%)G、规划栽种树木,美化农村环境(23.6%)11、您最希望农村人居环境的哪些方面得到改善(多选):A、农村道路建设(32.5%)B、垃圾分类处理(43.3%)C、农村公厕改建(39.5%)
D、公共空间环境整治(31.8%)E、污水治理(35.7%)F、乡村整体规划(31.8%)12、您认为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哪些不足(多选):A、垃圾站、垃圾桶过少且分布不合理(24.8%)B、垃圾清运不及时,散发异味(39.5%)C、农村道路建设推进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33.8%)D、农村道路建设标准过低,路面狭窄、交通标志设置不足且损坏严重(30.6%)E、公共空间环境无人清理,环境卫生差(28.7%)F、农村公厕改造提升进度相对较慢(24.2%)G、农村公厕改建缺乏配套措施,后续管理服务跟不上(27.4%)H、污水处理不及时、进度慢、效果差(33.8%)I、村庄绿化稀疏、不美观(18.5%)13、在您看来,就个人而言,目前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多选)A、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运维困难(31.2%)B、基层组织力不强,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落实不到位(38.2%)C、责任单位合力不够,工作机制不完善(34.4%)
D、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不够全面,不能做到因地制宜(39.5%)E、部分村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环保意识薄弱(41.4%)F、缺乏专门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人才(30.6%)14、在您看来,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多选):A、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40.8%)B、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8.9%)C、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44.6%)D、统筹兼顾,健全农村垃圾科学化处理体系(33.8%)E、建立奖惩机制,落实监督检查体系(42.0%)F、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38.2%)G、加强宣传,引导村民树立健康、卫生、科学的生活方式(36.3%)15、就您的体验而言,您对南京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做的工作满意吗A、非常满意(10.8%)B、比较满意(36.9%)C、基本满意(28.7%)D、不太满意(19.1%)E、不满意(4.5%)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人数157人,其中男性90人(57.3%),女性67人(42.7%)。接受教育情况:74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调查总数的47.1%,其余83人为大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调查总数的52.9%。年龄情况:18-22岁15人(9.6%),23-35岁79人(50.3%),36-59岁49人(31.2%),60岁及以上14人(8.9%)。职业情况:在校大学生9人(5.7%),企业54人(34.4%),学校及研究机构29人(18.5%),政府及事业单位43人(27.4%),自主创业10人(6.4%),自由职业12人(7.6%)。
在参与调查的157人中,44.6%的人目前居住在市区,36.3%的人目前居住在农村,19.1%的人目前居住在集镇。就自身体验而言,36.3%的人认为目前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污染情况非常严重或是比较严重,27.4%的人认为目前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污染情况是轻微污染或是没有污染。他们认为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因素是生活垃圾(44.6%)、生活污水(35.0%)、公厕脏臭差(33.1%)和工业污染(31.8%)。
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半数(56.1%)的人知道南京市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于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内容,知晓率比较高的是污水治理(58.6%);其次是垃圾分类处理(51.6%);排名第三的是厕所革命(49.0%);村容村貌提升的知晓率最低,占调查总数的37.6%。就参与调查者而言,南京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道路提档升级,村民出行更加便捷(42.7%);厕所环境有所改善,如厕更加干净、便捷、环保(38.9%);生活垃圾及时处理,村庄环境不再脏乱差(33.1%);有序推进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治理,黑臭水体有所减少(32.5%);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情况减少,公共空间整洁有序(31.2%)。
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而言,参与调查者最希望得到改善的是垃圾分类处理,占比43.3%;其次是农村公厕改建,占比39.5%;排名第三的是污水治理,占比35.7%。在参与调查者看来,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不足之处在于:垃圾清运不及时,散发异味(39.5%);农村道路建设推进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33.8%);污水处理不及时、进度慢、效果差(33.8%);农村道路建设标准过低,路面狭窄、交通标志设置不足且损坏严重(30.6%)等方面。与此同时,他们认为,目前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部分村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环保意识薄弱(41.4%);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不够全面,不能做到因地制宜(39.5%);基层组织力不强,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落实不到位(38.2%);责任单位合力不够,工作机制不完善(34.4%)。
对于如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44.6%);建立奖惩机制,落实监督检查体系(42.0%);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40.8%);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8.9%);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38.2%)。对于目前南京市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满意度为76.4%,表示“非常满意”的人占10.8%。
三、建议与意见:
关于如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参与调查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与意见:
第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提升环境整治成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第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根据南京各个农村的实际情况,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完善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第三,建立奖惩机制,做到奖罚分明,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村民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共创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环境。
篇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调研报告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多元发展为原则,以引资上项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在“机遇”中实现了“崛起”。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根据临农居办发【2017】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宣传和调研工作的意见》,县农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人居办专门组织人员对此进行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汾西县基本情况汾西县地处山西省中南部,西依吕梁,东临汾水,国土面积880平方公里,辖五镇三乡一个社区,总人口14万,汾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师家大院清代民居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晋商文化又一村的美誉;姑射山真武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休闲、养身、观光的天然“氧吧”;威风锣鼓气势恢宏,享誉华夏,坝系农业稳产高产闻名全国。二、“四大工程”概况及现状2017年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四大工程”计划总投资__.62万元,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9655.8万元,投资完成率为43%。所确定的22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的单位是:林业局实
施的“汾西大道”5.4公里的路旁绿化;僧念、南庄、神符三个村的道路绿化,佃坪乡—邢家要乡的公路绿化;卫生局总投资140万元的永安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和7个村级卫生所建设;文体局总投资36万元的8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全部到位;城建局实施的全县农村40辆垃圾清理车,8720个垃圾桶全部配发到村,配齐了327名乡村保洁员。正在实施的项目是:交通局总投资1900万元的细上村与和平镇公路硬化,现已完成600万元;水利局总投资220万元6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土建开工,4个村的管道铺设完工;教育局总投资408万元的和平中心幼儿园建设,已完成投资166万元;总投资315万元的僧念小学教学楼,已完成投资285万元,该教学楼主体已完成,附属工程包括门房、厕所、围墙等正在施工中。发改局总投资30万元的刘家庄红色教育基地修缮工程,现已完成25万元;卫生局总投资140万元的7个村的乡村医疗提质工程已完成,勍香中心卫生院的污水治理正在实施中。
8月20日上午,汾西县召开了“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推进会”。会上,政府副县长赵志红通报了全县“四大工程”的工作进展情况。张安文县长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项目工程进展情况与各成员单位进行面对面汇报、质询、答疑、互动,会议要求抓住有限时间,保证工程项目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稳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一)美丽乡村改造力度大1、省级绿色生态示范村和平镇申村的规划编制已完成。今年投资4万元村庄的绿化、美化已全部完成;投资20万元垃圾污水治理,目前已完成投资10万元,正在铺设管道和填埋垃圾;投资100余万元中药材示范种植500亩的产业基地已完工;投资16.8万元的危房改造已完工;投资125万元道路硬化、综合文化中心、医疗卫生所、便民服务店,已全部投入使用。2、市级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示范村僧念镇师家沟村的规划编制已完成。总投资200万元的文物古迹修缮工程和总投资4万元的村庄绿化工程已完成;总投资340万元的垃圾污水治理,已完成投资40万元,计划年底前完工。3、市级工矿一体化示范村永安镇太阳山村的总体规划编制已完成;总投资100万元的肉鸡产业现代化养殖项目已完成投资80万元;总投资128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正在招投标;总投资10万元的村庄绿化工程已完成投资7万元。4、5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各具特色,规划编制正在编制中,分别根据各村特点,按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正在实施当中。(二)城乡清洁工程进展快畜禽粪污处理点及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工程进展顺利。今年全县共投资450万元,其中,投资230万元在年饲养量5万只
到50万只规模不等的肉鸡养殖场中选择6个为畜禽粪污处理建设点,分别为永安镇太阳山村洪泰养鸡专业合作社、永安镇朱家山村洪盛养殖专业合作社、勍香镇胡峰村丰泽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平镇申村鑫之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团柏乡下团柏村大桦农牧专业合作社、社区管委会惠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这6个肉鸡场以年出栏2000只肉鸡为一个立方单位配套建设干粪池;投资220万元新建焚烧千吨的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六个规模肉鸡场中,永安镇太阳山村洪泰养鸡专业合作社畜禽粪污处理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其它5个肉鸡场均已开工建设。到目前为止,畜禽粪污处理点及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工程已完成了实际工程量的50%,形象进度达60%。为畜禽粪污处理点及无害化处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建设宜居宜业的农村人居环境奠定了基石。
(三)采煤深陷区和地理灾害治理情况总投资7154万元的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共涉及3个自然村296户,940口人,按照省文件精神可采用收购住房、给户资金、一村一制、一户一册、一人一发的办法正在制定实施方案;总投资2419.2万元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正在选址出台方案。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问题1、虽然我县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狠下功夫,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由于我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规划比较滞后,集镇及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标准不高。一些铺设污水管道的集镇和农
村,一般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加上沟渠的排水断面普遍偏小,常被垃圾堵塞,妨碍了排污管道的正常运行,导致污水处理不到位。
2、采煤沉陷区项目因用地指标有限手续上报审批速度较慢,影响项目开工建设,同时项目所涉及的僧念镇岭南村、立柱村位于整合后的山西煤运集团巨开元煤业有限公司矿区内,目前该矿整合五年未开工建设,企业承担的30%的资金经多次协调,难以到位,影响了农民搬迁的积极性,需要上级部门予以协调。
3、由于县乡财力薄弱,投入不足,制约了工程的有效实施,同时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意识不够强,有待进一步教育提高。
四、几点意见建议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实行“县级领导、乡镇主抓、村组实施”,多方共建,形成一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推进机制,不断健全投入建设机制。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民朋友由“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比如在申报建设点时,可考虑引入竞争机制,把群众热情高、干部力量强、农民筹资多的村点列为优先申报对象,要求建设点农民自筹资金达到一定标准,将其作为报点“门槛”,既解决资金“瓶颈”问题,由激发农民热情;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出发点,体现群众意愿;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要组织村民参与项目建设决策、管理以及项目后期管护,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在建设过程中,村干部要带头示范,广泛发动群众,引导全民参与,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依靠农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全体农民共享。
2、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科学规划、切实执行。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紧紧抓住统筹村镇规划、加强规划管理这个龙头,做到规划先行、优化选点布局、明确攻坚重点、加强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同时,要合理优化空间布局,遵循交通便利、群众基础好、经济基础强等原则,对交通主干道沿线村庄、集镇附近村庄、景区周边村庄可优先安排新农村建设点,重点抓好高速公路、省道等交通沿线的新农村建设,努力把交通沿线打造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打造亮点、展示风貌。美丽乡村既要满足农民现代生活居住要求,又要突出展示乡村特色文化风貌,保留乡村文化之魂。要加强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貌、一线一风格一特色,打造一批示范中心镇和精品示范点。在项目建设上,注重与村庄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改房要依照规划建设、改造,彰显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特色;改路要注重与村容村貌相融合,做到因地制宜,尽显乡村曲径通幽之美;改环境按美化、亮化、绿化村庄的标准进行,保持乡村的自然风貌和田园风光。要深入挖掘乡村民俗文化、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特色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
4、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以点带面、整村推进。要按照“三级联创”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突出环境整治重点,推进串点连线成片,增强中心村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以点带面、以线带面,实现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总之,实现村容整洁,建设环境优美新农村,需要基层政府在真正吃透中央政策精神的前提下,本着对广大农民和农村极端负责的态度,根据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尊重各地的传统、习惯和风格,制定出有的放矢的规划和实施细则,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具体落实到位。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四大工程”为突破,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咬定目标,细化责任,严格督查,跟踪考核,推动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建设工作稳步发展。
篇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一、主要情况。X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百千工程”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问题、目标和效果导向,基本做到垃圾清了,厕所改了,水沟净了,乡村美了,打造了一批“六有”美丽乡村新亮点,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明显改善。
(一)坚持聚焦民生,高位推进乡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强化了保障措施,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新安江流域水体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突出全要素谋划、全覆盖保洁、全链条监管、全流域治理,实施全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重点推进新安江流域等水域保洁服务,开展了覆盖水陆空的立体环卫作业,并积极探索智慧化管理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营方式,引进中环洁公司负责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清扫、转运等日常处理,祁门等X个区县中心转运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覆盖全市乡村常驻人口X万人,保洁范围涵盖X个乡镇X个行政村(自然村)以及X条河流。同时,建成运行全国首个市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X%。
二是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全市累计完成改厕X户,其中自然村改厕X户,中心村改厕X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X%。
三是有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乡镇政府驻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X个,X个已建成和在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四是强化资金投入保障。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去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X.X亿元。发挥财政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X.X亿元,有力保障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坚持农民主体,鼓励引导农民共建共享美丽家园。突出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地位。强化政策引导,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户主会等形式,将各级政府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及意义、目的、内容、成果宣传到位,让农民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远景,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增强其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自觉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去年以来,累计组织干群X.X万人次参与整治,收回侵占村集体土地X.X万平方米,献计献策近X余条,主动让出土地X多块、捐款近X万元、捐物X余件、投工投劳近X万余次,不仅拉近提升了农民群众参与度,而且融洽了干群关系,提升基层干部威望。
强化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涉及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应先征求群众意见后实施。强化富民增收,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力争每个农民在建设发展中受益,将农民群众的力量凝聚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坚持探索创新,建设具有X特色的美丽新乡村。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突出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建设农民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
一是“百千工程”成效显著。去年以来,坚持“以清开局、以拆破局、以整提升”,突出问题导向、示范引领,通过召开户主会、引导村民投工投劳+适当务工补贴等形式,采取分三阶段、分重点评估验收的办法,完成X年度X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个、重点示范村X个,《X市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工程”》做法由省委副书记信长星批示在全省宣传推广。
二是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立足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围绕扩面提升、干群共建、乡村活化、投入绩效、美丽经济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X特色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新路径。目前全市X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完成整治,建成和在建省级中心村X个、市县级中心村X个,X区、X区、X区、X、X县先后获得“X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黟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成功典型。
二、存在问题(一)污水项目效益仍需加强。部分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施工不标准,接户率不高,有的接户率不到X%;部分管网存在错接、漏接现象,改厕与污水治理项目衔接不畅,有的设施损害后未得到及时维护,终端运转不正常等,影响整体工作水平。同时,X年度省级中心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度较慢,后期若不加快进度,将影响整体验收工作。
(二)垃圾保洁水平仍需提高。虽然中环洁公司接手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后,在硬件方面投入较大,效果较好,但也存在差距,一是保洁质量有待提升。部分地区保洁队伍保洁标准不高,支巷和河道垃圾清扫不到位,有的乡镇不得不另外派人进行二次清扫。
二是清扫转运不够及时。垃圾运输车辆调度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偏远地区垃圾转运较慢,存在垃圾堆放现象,特别是节假日垃圾堆放量大。
三是保洁队伍力量不足。有的乡镇反映,中环洁公司运营后,对原来的保洁员队伍进行了缩减,比如,王村X有保洁员X人,后期留用的仅有X人,造成了保洁力量不足。
(三)资金保障力度仍需加大。全域农村环境整治任务较重,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乡镇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资金缺口。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全市财政增收压力突显,市、县、乡镇配套资金压力较大。
(四)改厕工程进度仍需加快。一方面,今年前期由于受疫情、改厕排查整改等因素影响,全市整体新改厕进度较慢,其中,X区由于依托亚行污水处理项目,推行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招投标和施工,但因该项目因程序繁琐、周期较长,导致改厕进度偏慢,目前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低于X%,距离一类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X%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乡镇对改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前期改厕过程中存在一些施工质量不达标、改厕后未及时竣工验收等问题,目前已按照省里要求正在整改。
三、工作建议。一要大力实施“百千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全市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面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要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坚持问题、目标、效果导向,因村施策,健全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综合村庄区位、资源、交通等
方面条件,充分发掘乡土风情、传统文化、传统村落、徽文化、地域特色,统筹好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新亮点。
要切实抓好以“五清一改”、农村“三大革命”为重点的自然村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X.X万户以上改厕任务目标,X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X%以上、其他区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X%左右。要持续递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要提升村庄规划设计水平,突出地方特色,以农村环境改善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足村民主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美丽经济发展。
要强化综合治理,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结合X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管护,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卫生面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和促进村民不断养成文明卫生健康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宜居村庄。要制定村规民约,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创建,让村民与市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篇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二)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抓好各项重点整治任务落实。一是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截止目前,配置勾臂式垃圾箱1129个、垃圾桶34.9万个、垃圾运输车262辆、垃圾中转站23座,村保洁员983人。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收运处理模式,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达100%。整治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22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全部核实销号。二是稳步实施厕所革命。对全县所有农村户用厕所、公共厕
所现状进行了摸底,己完成4495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桃花江镇、灰山港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马迹塘、武潭、修山、鸬鹚渡等四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完成了80%以上工程。整治城镇黑臭水体6处、农村黑臭水体32处。四是全面提升村容村貌。2022年建成自然村水泥路91公里,改造农村危房3398户,开展国省干道沿线清草除杂暨秩序整治,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营造整洁有序、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五是有效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完成32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与粪污资源化利用,265个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制定化肥负增长方案,推广绿肥翻压还田1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0万亩,翻耕二化螟灭蛹36.9万亩。六是持续推进乡风文明提质。开展了“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线索推荐”等创建活动。
及情况报送、重要事项及时调度,以及督查检查、考核验收等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指导各乡镇建立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形成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充分发挥村体作用。广泛开展宣传
活动,采取开设专栏报道、印发工作动态刊物、发放宣传手册和倡仪书、创作快板、召开屋场会、入户宣讲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努力营造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总体上看,我县建立起县政府统筹、县级部门牵头、乡镇具体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体系,但相关工作机制还需健全完善。比如,各部门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资金使用效益未达到最大化;农村公路无专项养护资金,管护机制和责任落实不到位;农村垃圾收运管理机制不完善,垃圾收运不及时。
(二)基础保障仍有所欠缺。一是经费保障不足。目前,县、乡镇两级财政投入有限,涉农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多渠道投入机制还不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缺口较大。投入机制不健全,特别是乡村垫资实施会造成新一轮乡村负债。二是保洁员队伍有待加强。部分村保洁员年龄偏大、责任心不强、指导农户进行垃圾分类的效果不佳。三是配套设施薄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展缓慢,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难解决。垃圾收运设施设备不足,
特别是垃圾转运车辆较少。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污水管网不完善,雨污没有分流,污水收集处理率还不够高。
(三)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仍较为突出。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宽,全县黑臭水体治理缓慢,目前,仍有部分河段、沟渠、山塘因垃圾堆沤水体发黑发臭。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全县畜禽禁养区内有养殖场(户)626个,养殖场粪污直排现象非常严重。建筑垃圾乱倾乱倒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较为突出。柴草乱堆、垃圾乱倒、畜禽散养、乱搭乱建等现象还很突出。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动物粪便、冲洗圈舍的
污水和农户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问题较为普遍。村级公共区域卫生死角多。农村改厕进展缓慢,整治实效性有待提高。
(四)社会舆论氛围不浓厚,群众参与度不高。对农民群众的环保宣传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高,未能深入人心、引起共鸣,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推进绿色家园建设的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部分群众对“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发挥主体作用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工作意见建议(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作统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要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推进办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健全牵头部门
抓总统筹、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的工作机制,形成部门协同作战的强大工作合力。
(二)坚持规划引领,注重示范带动。要坚持科学规划,高质量开展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要坚持因地制宜,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辐射带动全县各村开展整治工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
(三)突出重点难点,集中全面整治。一是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要切实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要摸清全县农村黑臭水体底子,制定治理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并尽快实施。要重视养殖业污染问题,加快推进禁养区养殖场的退养,科学调控适养区养殖场的数量与规模,指导养殖场建设好粪污治理设施,确保全县每个养殖场排放达标。二是要突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要加强垃圾分类处理,普及垃圾分类处理知识,指导农户搞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加强村级公共区域卫生治理,特别是要搞好公路沿线清
草除杂工作。要加强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选用身体健康、年龄合适、认真负责的农民担任保洁员。健全完善农村垃圾收转运体系,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和中转站,购置足够的垃圾转运车辆。要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垃圾“出口”问题,确保城乡生活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三是要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实现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全覆盖;针对居住比较分散的农村居住户,探索建设适合分散户
用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四是突出农村厕所治理。要加快厕所改造建设进度。要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在城镇污水管网可以延伸覆盖和实施污水集中处理的村,推广水冲式厕所,其他地区以化粪池、便池、冲洗设备等“两池一洗”为主要内容,建设卫生厕所。要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有效衔接,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四)健全长效机制,夯实基础保障。一是健全资金投入机制。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要鼓励农民投工投劳,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提高县级财政保障力度,将村保洁员工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购置运行维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结合,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积极探索引入市场化、社会化管护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主体参与等方式,将农村垃圾清运等服务外包,走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三是健全考核机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整治资金拨付挂钩,以考核为抓手推动环境改善。对工作推进不力、整治效果不佳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约谈、责令整改、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五)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环境保
护的各类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逐步改变其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生活习惯。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激励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农民主体责任,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加强村组干部学习培训等形式,使农村环境整治政策家喻户晓,让村民亲身感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变化和好处,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
篇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关于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1关于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为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进展和成果,反映农民的满意度和期盼,地方统计调查局课题组进行走访调研并开展问卷调查,形成本文。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与特点,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与特点调查显示,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满意和较满意的村民达92.5%。农村总体呈现出水净、村美、人和、民富的宜居、宜业、宜养、宜乐的美丽乡村新风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美村意识深入人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造福广大农村民众的重要举措,被越来越多的村民知晓并支持,美村意识深入人心。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生活垃圾分类,更为农村居民广泛认同、积极参与。调查显示,98.6%的受访村民表示知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政策,99.0%的村民反映所在村有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96.2%的村民知晓垃圾应该分类。
(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通过环境整治,农村居民喝上了清洁安全的水,用上了清洁的能源,走上了干净的路,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雨天一身
2泥、晴天一身灰、宅旁臭水沟、垃圾柴火满地堆的现
1
象,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被调查村中,生活垃圾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卫生厕所使用比率在90%以上的村分别有210、183和202个,占比分别达到90.1%、78.5%和86.7%。91.4%的村3年来一直开展植树造林等绿化行动。94.4%的村参与创建美丽庭院,其中近六成村的村民参与创建比例超过10%。
(三)美丽经济活力迸发千万工程不断深化,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激发美丽经济活力。一是农村产业多样性,体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向。在受调查村中,村干部认为本村的主要产业是农林牧渔业的占84.1%,乡村旅游、养生养老产业的占38.2%,工业的占26.6%;二是收入来源多渠道。主要收入来源是打工的认同率最高,为91.4%,其次是农林牧渔业,为69.1%,第三是经营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为33.5%。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渠道。以丽水市为例,有90%的被调查村认同经营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与打工收入并列第1位,其次是从事农林牧渔业收入,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创业人才多样化,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科技、资金进乡村,青年、乡贤回农村的两进两回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调查显示,54.5%的村有青年、乡贤返乡创业,43.8%的村引入社会力量、工商资本合作
3发展。(四)乡风文明展现新貌长期以来,我们将乡村文化设
2
施完善有机融合于人居环境整治之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增设了文化礼堂、图书室、体育健身场所等文体设施,增加了乡村文化供给。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调查显示,有98.5%的村民愿意为改变村里的环境出一份力;有85.1%的村民愿意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其中,愿意每年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100元以下的村民占70.9%,愿意付费100~200元的占9.2%。村民对本村环境十分关心,在本次调查中提出意见建议近1800条,涉及村容村貌、文化传承、村规民约到乡村经济、乡村治理等方方面面内容,积极为实施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二、村民对高水平提升人居环境有新期盼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以来,农村面貌一新,农村居民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对于继续高水平、全方位推进人居环境提升仍有强烈期盼。
(一)期盼规划引领调查显示,三成村民认为村庄建筑布局较乱,农房设计水平低,期望有统一、长远的村庄规划。在开放式问题答复中,
4涉及村庄规划、布局方面的有280多条。在回答您认为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变化最大的是哪些的9个选项中,认为是村里有长远发展规划,整体布局变好了的只占9.6%,列倒数第2位。调查发现村庄规划主要有3个方面不
3
足,一是规划水平低、落地难。村庄数量多、布局散乱。村内布局便利性、安全性、科学性等统筹考虑不足,功能分区不明,设施分布不合理等。二是规划滞后,居住区杂乱拥挤,农房设计水平低,式样老旧,功能不优,未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乡村人文元素彰显不够。有些村缺乏对地域特点、文化特色的挖掘,跟风模仿、千村一面,田园风光、乡土气息、自然生态不够凸显,美感和浙派建筑文化品位缺失。
(二)期盼管治融合调查中,许多村民对加强人居环境的管理和维护有着自己的期盼,超过300条的意见建议涉及到人居环境的管护。调查发现,人居环境的管治融合还不到位,存在重项目建设、轻长效管理的现象。一是全过程的管控缺位。虽然有94.0%的被调查村开展了垃圾分类,然而前段细分类、后端一锅烩的现象仍然存在,村民对该项工作效果表示质疑。农民建房、建造三隔池,只有建设前的审批、缺少建设后的验收,建造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污染隐患。与此同时,未批先建、少批多建、乱搭乱建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管控存死角,未能全覆盖。人居环境
5整治目前的注意力大多放在农村户籍居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上,对外来人口、生产垃圾和污水管控不力,导致外来人口较多和生产企业多的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较差。三是文明养犬呼声强烈。
(三)期盼资金支持建易管难是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突
4
出难题。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次性投入普遍力度较大,效果也十分明显。但要持续维持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后续资金支持不可或缺,这也是农村居民的重要期盼。
1.后期维护费用高。根据走访调研情况,各村的建设资金多由各级政府分担,而后期维护费用需由村里自行解决,环境保洁、公厕维护、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几项维护的年花费在几十万元到百万元左右,被调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平均仅为104万元,不足以支持村内各项开支。2.资金来源单一。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总体看资金来源单一,渠道不多。调查显示,98.7%的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和村集体,没有来自企业或社会团体的资金,五成以上的村民认为政府财政投入不够、缺钱是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最主要困难。各地均认为目前仅靠财政单一投入不6能保障农村环境治理的需要,后续的维护资金来源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瓶颈。(四)期盼质量提升1.垃圾分类仍处于初级阶段。一是垃圾分类工作涉及部门多、层面多、环节多,部门间缺少合理分工,容易造成监管力度不足和形成监管死角,远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二是农村生活垃圾仅分为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类,因此存在可回收物和有毒有害垃
5
圾混装的现象,造成可回收物回收困难,不利于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调研中发现,有的村想将可回收垃圾单独处理,由于缺乏支持而搁置。
2.设施条件还需进一步完善。调查显示,在您最希望村内环境的哪些方面得到改善的选择中,村民选择率最高的是生活垃圾处理更及时、干净,占比为49.3%,远高于其他选项,希望生活污水处理更及时、干净的,占32.2%。超过四分之一的村民要求整修、硬化村里道路和增加绿化美化。3.整治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工程,受访的村干部对今后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议。数据显示,在对问题本村认为应当从哪些方面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多选,最多选3项)的7应答中,认同率最高的是村庄风貌提升,为58.8%,其次是修编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为52.8%,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卫生厕所提标改造、道路、交通、饮水、电网、网络电商、综合服务等设施提档升级等三方面提升的村都在四成以上,要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健康体育、养老保障等服务城乡均等化的为35.6%。三、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思路和对策(一)宣传引导,让美村成为村民自觉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要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更要提升村民美村意识、
6
改善人居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等方面的软环境。村民是人居环境提升的主体,要通过宣传引导,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激发村民的责任心、荣誉感和幸福感,让美村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同时,要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的引领作用。调查显示,超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村镇干部是其了解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政策的主要渠道,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解读能力和转化能力,可以让政策更加深入民心。
(二)健全机制,让美丽乡村建设和管护成为常态一是建立多元协同参与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整合全社会资源构建多方协同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政府、村民组
8织、企业团体、村民乡贤等各方优势,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各展所长、各尽所能。二是建立主体落实和制度落地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明确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主体、监督考核主体和指导维护服务主体,出台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人居环境整治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常态。三是建立政府主导、村庄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为环境整治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统筹各级各方资源,创新投融资机制,增强资金投入能力,发挥好政府投资的撬动、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捐资、投资、合作保护等方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尝试将住户付费相关模式纳入村规民约,弥补保洁资金不足。
7
(三)科学规划,提升人居环境人文元素一是要挖掘人文元素。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要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全力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增添乡村文化底蕴、乡愁魅力。二是要保留地方特色。在规划设计中,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汁原味,让村庄形态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走出一条特色化、景区化、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四)多方联动,让美丽乡村成为激发产业兴旺的新动能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转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使美丽乡村成为激发乡村产业兴旺的新动力。一
9是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二是要把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打造成两进两回的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是要把人居环境整治与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增加收入来源,使美丽乡村成为乡村经济的源头活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8
篇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全市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进展,掌握基层农民对人居环境工作的期盼和满意度,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20XX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农村经济调查队通过专访交流、会议座谈、实地参观、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市5个乡镇的6个村和120个常住户开展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常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做法1、积极发动,做好舆论宣传。一是利用常规宣传阵地造声势。充分利用标语横幅、乡村画墙、广播电视、手机微信群、《致农村群众的一封信》、“小手牵大手”等形式广泛宣传,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调研问卷汇总结果显示,120位常住被访者中100%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有所知晓和了解,其中了解渠道中有80%是通过乡村干部政策宣传,有61%是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二是创新宣传形式,促环保理念入脑入心。各地开展乡村夜话、百姓大舞台、地方戏曲、快板民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让清洁卫生、环保文明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根植于群众心中。2、注重借鉴,创新工作思路。受访的5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组织了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前往宁乡、浏阳、鼎城、汉寿等附近区县市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先进经验。在相互学习和借鉴过程中,常德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三项基本原则和农村垃圾的两个“三化”整治思路(三项原则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引领,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工作机制的“三化”即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常态化监督;垃圾处理机制的“三化”即减量化产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全市各地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探索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3、优化考评,强化责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市、县、乡、村各级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全面建立了市对县、县对乡、乡对村、村对户的逐级考核评比机制,一月一评比,一季一考核,考评结果通报公示,媒体曝光。坚持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结果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市形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得到了扎实有效推进。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成效1、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群众满意度较高。20XX年下半年以来,常德市启动村庄清洁行动,按照“一规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即一规:集镇、村庄规划全覆盖;一拆:依法依规拆除空心房;二改:改厕和畜禽标准化圈舍改扩建;三清: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沟渠塘坝、清理畜禽粪污;四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的工作要求,全市上下积极投入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整顿治理,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从调研时实地察看情况,农村大面基本实现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横流,墙面清洁无有碍观瞻的小广告,小喷绘等;黑臭水体得到基本治理,水面无漂浮物等;农户房前屋后卫生保洁良好、杂物堆放整齐、道路沟渠除杂基本到位。受访群众普遍认为农村人居环境相比以前得到了有效整治,调查问卷中所列“村里变化最大”10项中前四位分别是“生活垃圾可以处理好”、“村里变整齐有序,绿化好,更漂亮了”、“村里道路变好变宽,出行方便了”、“村民使用卫生厕所,臭味基本消除了”,农村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提升。93.3%的被访群众对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表示“满意”,5%的表示“较满意”,无人表示“不满意”。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逐步完善,模式不断创新。村级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发挥协会作用,对全村居民按户打分,通过张榜每月一公布,再利用“村村通”广播进行通报,奖勤罚懒,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调研所到的6个村都有可回收垃圾收购点,农
户(或村级保洁员)可以进行简单的分类,将可利用可回收的垃圾交售到固定地点,换取现金或抵扣卫生费用。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模式正由过去的“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转变为“户集、户分类、户处理”的分类减量处理模式,垃圾乡级中转运输则由本地政府购买服务解决。
3、农民主体地位显现,村民自治能力提升。全市乡村自发成立村级卫生协会(理事会),发挥其主导职能:一是更充分深入的发动群众,宣讲政策,传播卫生环保知识,指导垃圾分类处置等等;二是开展组织农户开展评比活动,对农村保洁实行自治监督管理;三是通过协会收取保洁卫生费,筹措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弥补资金缺口。所调研的6个村皆成立了由有威望、办事公道、群众认可的老党员、退职村干部、乡贤、群众代表等组成的卫生协会(理事会),协会财务账目独立且公开。目前,常德市80%以上的村(居、社区)已经组建了成立卫生协会(理事会),通过协会的带动和引导,全市农村居民的卫生清洁意识有了大幅提升,同时农户主人翁意识也得到了增强,提高了农户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群众的主体作用日益显现,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1、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不足。相关部门普遍反映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缺乏项目支撑和资金投入,工作推进还有较大难度。问卷调查“你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时,所调研的6个村全部来自“乡级及以上政府”“村集体”“村民自筹”。然而市、县、乡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大部分的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民自筹资金也只是杯水车薪,相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需资金来说投入明显不足。在调查问卷中“你认为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困难”有81.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投入不够,缺钱”。2、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集体企业发展不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较为普遍。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部分需要劳动力投入时(如不适机械作
业的沟渠清淤、零散垃圾清理等),适龄劳动力就显得十分缺乏。在调研过程中,受访对象皆为村干部随机通知村部附近的村民,在120个调查样本中,平均年龄53岁,50岁以上的村民占总样本的60%,年龄普遍偏大。
3、农村保洁队伍建设薄弱。一是保洁员数量较少。如果按照每50户或是每300人配备一名专职保洁员的标准,大部分的村镇很难达到此标准,保洁员的数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量。二是保洁员队伍不稳。所调研的6个村的保洁员平均年工资在***-*****1元之间,过低的工资待遇、繁重的工作任务、超负荷的劳动强度、严要求的考核压力导致保洁员队伍人心不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保洁员中途“撂挑子”。三是保洁员年龄偏大,后继乏人。很大部分的村级保洁员为村里带有照顾、保障性质的低保、五保、残疾等弱势群体,且年龄偏大,保洁队伍被戏称为“老弱病残”。又因工作环境“脏乱差”、部分群众对保洁工作认识有误区、工资待遇低等因素导致农村青壮劳动力充实到保洁员队伍中去有困难。
4、少数群众对环境卫生认识不高,参与意识不强。部分群众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随地乱丢垃圾习以为常,建筑垃圾随意遗弃。甚至有的个别农户卫生厕所建成后,基本不使用,还是继续传统用厕方式。在调研问卷中“你认为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困难”有35%的受访者认为“村民卫生意识不够、习惯不好”。还有少部分群众认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涉及要自己出钱出力的时候,积极性不高,对村卫生协会(理事会)收取费用表示抵触,不配合。在调研问卷中有2.5%的村民表示“不愿意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
三、建议和意见1、加大各级财政投入。财力保障应继续以政府主导、集体补充、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保证整治工作的资金需求。积极争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统筹安排、
形成合力。进一步规范、用活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筹资筹劳,通过“以奖代投”、“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措施,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继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二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三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针对极少数认识不到位的群众要做好思想工作,解开思想疙瘩,争取其主动投身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大潮中来。
3、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能搞“一阵风”,要坚持建管结合,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要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农民主体责任,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积极探索建立农户付费、村集体补贴、各级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完善卫生长效保洁制度和垃圾清运监督制度,明确保洁人员职责。要严格落实考核奖惩,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持续发挥作用。
@#
篇十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2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深入落实XX、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XX项工作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学习推XXX“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为引领,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紧紧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厕所、农业生产废弃物XX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重点,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农村面貌较大改观,农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一、基本工作情况1、垃圾治理全面开展。按照农村垃圾治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要求,加大对设施设备的修建投入力度,引进福龙马、首创等环卫开展了城乡保洁,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每年累计清理、转运生活垃圾20万余吨,已有效治理行村282个,占比100%,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同时,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置,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采取“两次四分法”将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垃圾进行初分,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再分,垃圾的产量减少70%,极大地减少了垃圾运输成本和处理成本。2、厕所重点实施。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确立府主导、乡镇规划、农户参与、企业实施的运营机制,走出了一条“府企业农户”的农村改厕新路子。科学选择改厕模式,在污水管网覆盖地区使用完整下水道式水冲厕所,在污水管网覆盖不到的地区推X三格化池式厕所,累计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03310户,普及率达到85.2%,实施整村推进改厕123个,占比42.6%。积极开展污共治,探索管网终端配备太阳能污水处理设施、砖混大三格化池、人工湿地等无害化处理方式。3、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因地制宜,采取截污纳管、建人工湿地、修生态沉淀池等方式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已建成运营污水处理厂6座,保证了城区、主要集镇及周边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后均达到XX一级a标准进行排放,有效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结合“河长制”推进工作,持续开展XX行动,强化河道综合治理,不断把污水治理工作引向深入。4、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通过规范建房、硬化亮化道路、绿化田园、净化村庄环境等多种措施协调推进,促进村容村貌改观。积极开展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建设,让村庄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二、存在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系统谋划有待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宽,牵扯部门多,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农村人居环境综合
治理工作还不完善,XX级相关部门在系统谋划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思维、整体谋划和长远观念。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府投入机制、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于历史原因,不平衡不充分,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非常薄弱,环境治理设施差,垃圾处理、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开展了城乡一体保洁,基本解决了“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等问题,但现有垃圾处理场处理能力不足,农村垃圾仍存在出口问题;
全县农村污水还存在乱排乱放现象。农村通组入户道路普遍没有硬化,村村通道路路面较窄、建设标准低,急需修复加宽;
(三)群众参与度急需提高。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机制还不健全,农民群众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比如,有的群众环境卫识淡薄,认为垃圾清理是环卫工人的事,存在垃圾随意扔的现象;
有的个别农户对污水处理的意识还不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识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善。
(四)农体作用发挥不够。当前,在农村普遍存在“上热下凉”问题,县乡干部热情高,农民“等靠要”,缺乏内生动力,不愿投工投劳,动辄向府索钱索物,出现“干部进村自己干,农民站在路边看”现象。
(五)投入压力较大。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很不足,长效保障等仅靠府单方投入压力较大,缺口大。近年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投入了大量,配备了相应设施和人员,但与目前农村的现实状况和工作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农村厕所改造,标准改造一户有墙、有顶、有硬化(含瓷砖)、有门、有窗、有照明、有洗手池的三格化池厕所大体需投入3000园;
采用管网水冲式厕所改造模式,村外建设大型砖混三格化池进行处理,通过试点每户改厕费用约在8000园以上,改厕成本很高,筹措难,县乡财目前实难承担。
三、下步建议1、进一步强化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建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XX级党“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促,层层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2、持续统筹谋划乡村建设涉及面广,要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统一谋划,统一建设,统一推进。XX部门既要按照职责分工,XX司其职,又要协同配合,整合XX类XX,工作合力。
3、继续加大投入财投入保障,统筹整合XX类涉农,加大县乡财投入,积极引导资本参与,集中用于乡村建设。4、全面补齐短板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没有全面铺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户厕改造不到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将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2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念在农村居民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农村居民拥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幸福感的实现载体。年初,XX、省都对此项工作作出了安排,8月份,我市结合实际情况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9月上旬,市协组织五个调研组,分赴我市八县两区,并到山、XX、等相邻省份,深入到乡村一线,通过实地调研、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农村垃圾治理、厕所污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管护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总体向好,农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二、存在问题三、意见建议
篇十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践调研报告写作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尽管我乡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要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58报告网为您整理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践调研报告写作》,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尽管我乡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要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农村的真正“美丽”,还需下大力气,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
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县垃圾清运工作由专业保洁公司负责总体运行,我乡积极配合,各自然村均设有公共的垃圾收集箱,有专职保洁员,保洁公司的垃圾清运车按期转运,垃圾清运处理体系日渐完善。过去那种塑料袋,随手乱丢,一片狼籍,刮起风来五颜六色、满天乱飞的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垃圾清理工作初步得到群众认可。随着土坯房拆除工作的全面完成,旧式老式旱厕基本拆除,过去村庄那种随处散发粪臭的情况彻底消失。二、问题依旧存在虽然近年来我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农村环境卫生总体状况仍然形势严峻,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垃圾处理体系不够科学。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垃圾处理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垃圾清运阶段,缺乏科学配套的垃圾处理体系。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烂变质的剩菜剩饭、瓜皮菜叶、秸杆等生活类废品,现在又增加了塑料袋、废电池、农用膜、农药瓶、灯管、破衣烂鞋、生活污水等有毒有害垃圾混合体,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垃圾出现了毒害化的新趋势,垃圾科学处理势在必行。
2、污水不能集中排放处理。家畜家禽粪便、衣物洗涤废水随意排放,大部分污水挥发、渗透,直至形成沉积,污染周边的水、土壤、空气,成为畜禽疫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许多河道、池塘水沟散发恶臭,对农村人居环境依旧造成威胁。
3、散埋乱堆现象依旧存在。农村各种颜色的垃圾不见了,以前一些不经意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以前,农村做饭一般用灶烧柴,而现在许多农户另外添置了液化汽,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减少了用柴量,许多柴草都被闲置,这一根那一堆,零零散散,和杂物一起随意放置,时间久了到处都是;再就随着土坯房工作的整体推进,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堆放在原处,加之时间一久,杂草丛生,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体美观。
4、村庄规划落后。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受项目资金的限制,许多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仅仅停留在村内主干道、巷道、水渠的修建阶段,村庄整洁度不够高,整体形象不够好,整体规划不完美,随意搭建的现象依旧存在,离乡村美丽的标准距离甚远。
三、几点建议1、提升文明新风。从多方面入手改变农村生活不良习惯,一是各村深入各村民小组组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培训动员会,使群众做到自觉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搭乱建,不随意堆放,维护好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二是在春节、“五一”劳动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参与有意义的健康活动,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需求。2、提升农村垃圾处理体系。一是着手规划垃圾分类。目前,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已实行垃圾分类,其他城市即将全面铺开垃圾分类,作为垃圾来较多的农村,有必要将垃圾分类提上日程安排,尽早作好规划。二是雨、污水有序排放,雨水就近流入自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
三是治理农村河道池塘水沟。全面治理农村河道和池塘水沟,做好池塘水沟清淤,清除水面有害漂浮物,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基本达标。
3、规范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一严格规范建房审批手续,农民建房要严格按程序申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和宅基地用地手续,未取得建房手续的,不许开工建设。
二是全面清理村内废弃建筑、残墙断壁,统一集中处理。三是提高村庄绿化水平。以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村庄周围和农家庭院绿化紧密结合,扎实抓好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绿化。4、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形成长效机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考核细则,明确具体事宜、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强化督导考核,加大人居环境整治交叉检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科学化,确保脏、乱、差现象不反弹,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民众的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形成秀美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快捷搜索:实践调研报告人居环境农村
篇十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以市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将农村环保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清洁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示范从而产生集聚效应农村环境调研报告(9篇)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9篇)在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环境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农村环境调研报告1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事关村民福祉的实在民生。本文以xxxx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例,管窥当下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有关问题,并积极进行探索。xxxx镇是我市经济百强镇、市级中心镇,幅员面积132平方公里,辖28个村居、168个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8万余人,为全县第一人口大镇。近年来,较大的人口生产生活压力和较快的经济发展,一度对该镇环境卫生状况带来不小冲击,特别是老集镇所在地及其周边村居的脏乱差现象尤为突出。为此,xxxx镇将村镇环境卫生整治列为重要工作,深入发动、全民动员、以建促治,整体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一、基本做法(一)认识提高度。正确、统一的认识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前提。为此,该镇着力在提高认识上想办法。一是严考核。连续两年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纳入重点工作,对该项工作“逢会必讲、进村必看、每月必查、每季必评”。出台村居环境卫生考核评比细则,明确目标任务。与村居签定目标责任书,于今年上升到对村居工作考核“一票否决”。二是建机制。逐步建立“政府引导、村居主体、单位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即镇政府以奖代补,对国道326沿线村居、平江河、太平河等入境河流沿岸村居每年以奖代补1200元用于保洁清漂,并以召开现场会形式每季度评比一次,对工作开展较好的村居按人口多少进行1000—1500元的奖励,减轻村居在工作中的资金压力。具体工作由村居负责,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联动,每户每年自愿缴纳约60元的卫生管理费用,合力助推工作开展,工作推
进较为顺利。(二)主体扩广度。广泛、有力的参与主体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
整治工作的基础。为此,该镇着力在扩大参与主体上下功夫。一是强宣传。坚持宣传教育、引导监督相结合,通过入户宣传、文艺演出等方式,提高群众知晓率。充分发挥老年协会、老年健身队作用,精心编排文艺节目,弘扬文明风尚。二是促规范。各村居因地制宜,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行量化管理,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群众卫生行为。三是造氛围。积极进行正面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每季度评比一批文明卫生单位、村居、文明卫生户,营造村看村、户看户、学先进的比学赶超氛围。
(三)工作推深度。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根本。为此,该镇努力在工作推进上求突破。一是建设带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变农村面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大“一池三改”的实施力度,已建成沼气池2860口;引资2700万元动工建设天然气工程,铺设主管网23公里,将使6万余人用上清洁能源。二是创建推动。按照生态创建标准,坚持政府引导、村居自治、群众参与原则,采取“以奖代补”及“以卫生养卫生”方式,积极创建“美丽清溪”,溪西、大寨等6个环境优美的村庄脱颖而出,力争建成市级美丽村庄。实施绿化、净化、硬化、亮化“四化”行动,去年以来,全镇植树造林1842亩,清理河道、堰渠白色垃圾32公里,硬化乡村公路20公里、人行便道18公里,为11个村安装路灯628盏。三是管理联动。成立环卫工作所,建立环卫专抓队伍,在集镇聘请垃圾清运、保洁人员18名,各村居落实1-2名环卫人员。先后投入200万元,采购洒水车1辆、垃圾转运清运车11辆,安装果皮箱200个、垃圾箱30个,修建垃圾池186个。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村居容貌焕然一新,脏、乱、差现象根本改观。
二、主要问题该镇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断地探索中,也发现并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无专业规划。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无一蹴而就之法,也无一劳永逸之法。要想彻底解决当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缺资金、少场地、易反弹、垃圾处置不科学等具体问题,编制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管理方面的专业规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xxxx镇尚未启动相关工作,导致该镇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处于观望或是盲目状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项工作的持续、有效发展。
(二)缺专项资金。该镇有21个村居卫生基本实现了常态化管理,其经费支出情况为:每村平均1个保洁员,月均工资1200元,每年小计30.24万元;外加修建垃圾池、垃圾转运车及燃油费、专项整治费用,各村约为2万元,小计42万元;总支出约为72万元。收入情况为:按户均每年60元收费计算,除外出务工人员外,应收29.13万元,实收13.27万元。加上镇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政策,补贴资金约10万元,总收入为23.27万元。所以,21个村居有近50万元的资金缺口。
(三)基础配套弱。据估算,全镇每日新产生垃圾15吨,垃圾中转站日均转运垃圾7.5吨,意味着全镇约50%的垃圾采取深埋或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另外,该镇每日产生生活污水约为1800吨,且未实现雨污分流,约有60%的生活污水属于直排;正规划建设的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也仅为1500吨,建成后也只能解决集镇所在地及其周边部分村居的污水处理问题。
(四)协同管理难。比如在河道污染整治方面,该镇河道总长约86公里,太平河、平江河等河流途经该镇12个村居。今年来,该镇虽花费5万余元、先后两次对主要河道的积存垃圾进行彻底清理,但由于机制、意识等原因,部分企业、群众利用雨天、晚上、不检查之时等“特殊时段”偷排、漏排、私倒污染物的情况仍然存在,河道污染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三、工作建议(一)借力乡村旅游,助力“基础完备化”。旅游获誉“无烟工业”,在于其效果好、可持续,加之“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概
念的出台,加快我县旅游发展势所必然;xxxx镇乃至我县景点的特点在于散、小、多,走乡村旅游之路是最佳选择,而清洁卫生的乡村环境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要求。建议:一是借力我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之际,把村居环境卫生规划纳入正在编制的乡村旅游规划,对乡村环卫设施进行系统规划。二是抓住乡村旅游基础建设、农民新村建设、生态移民搬迁等机遇,逐步完善村居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并规划做好村居的绿化、净化、亮化、硬化等工作。在这点上,xxxx镇在今年首届油菜花节以及正在进行的“龙凤花海”景点打造中已有成功探索,星寨等村居的基础设施得以有效改善。三是加强项目论证,严格项目审批,规范项目建设,确保不增加新的污染源。
(二)拓宽资金渠道,力争“投入多元化”。按照“县乡财政补助一点,村级集体投入一点,农村居民自筹一点”的原则,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争取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项目资金。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投入在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建设方面的资金比例,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形式,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三是全面整合资源,在不增加村民负担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村居投入比重,将每个村十万甚至百万元计的土地复垦等村级集体资金划拨部分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使其使用合法合理、有为有效。四是吸收民间资本,逐步探索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市场化运作。
(三)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管理常态化”。一是定调,即按照“两违整治”的模式召开一次全县性的电视电话大会,并由广大干部职工带头开展一至两次全县性的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切实扩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在全县干群中的影响力。二是定责,即出台一套系统、规范、可操作的具体文件,配套出台相关考核政策,并将之纳入对相关单位和干部的考核,并实行“连续末位处罚制”,引起广大干部职工的“真正重视”。三是定向,即加快树立一批优秀典型,集中建设一批示范路、示范渠、示范小组、示范村,形成“样板效应”,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比学赶超、争创先进的风气和氛围,并通过
长久持续地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逐步改变村民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着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村环境调研报告2
农村环境卫生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为进一步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结合本人工作,对全办15行政村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仍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
一、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调查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办事处对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按照“户清扫,村收集,办拉运。”的新思路,逐步建立长效机制。二是农村改厕稳步推进。在市爱卫办大力支持下,大打了农村改厕攻坚战,改厕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虽然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农村环境卫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村干部认识不到位。有部分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加快经济发展上,认为环境卫生工作微不足道,可有可无,更谈不上组织和发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二是大卫生观念不强。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三是组织机构不全。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村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长效机制不完善。四是资金严重不足。比如农村改厕工作政府投入资金有限,而农户又不愿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等等。二、今后工作思路从我办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初步确立了今后工作思路。即:健全一个机制,抓好四项工作,实现一个突破。(一)健全一个机制。即:建立健全爱国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根据“户清扫,村收集,办拉运”的思路,逐步完善卫生管理体制。
(二)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改水改厕工作。旧村改造和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要突出户厕建设,让办事处的`改厕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二是卫生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村和社区活动,力争到20xx年底,创建创建省级卫生村2个、渭南市级卫生村(社区)3个、5个村和社区达到市级卫生村标准。三是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力争到20xx年,农村开课率达到90%,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0%,卫生行为形成率达到90%,公共场所禁烟率达到80%。四是除害灭病工作。以疾病防控宣传为重点,全面加大除四害工作力度,把四害密度控制到不足为害的程度。(三)实现一个突破。即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实现爱国卫生工作“全市闻名,全省领先,全国挂号”的新突破。三、主要措施爱国卫生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长期工作。为此,我们必须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做好我县的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把农村改厕、除害灭病、健康教育、卫生创建等重点项目列入财政预算。(二)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爱国卫生长效机制。爱国卫生工作,需要发动群众,需要集中整治,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要把垃圾填埋场、垃圾池、煤池建设作为硬仗,坚持不懈地打好打胜。同时,农村改厕要把握重点,严格标准,明确分工,责任到村(户);卫生创建要乡村有目标,年年有创新,从而,全面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向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迈进。(三)强化监督,严格考核爱国卫生工作。爱国卫生工作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新城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确定标准、分解任务、定期督查、严格考核、综合排队、及时通报,
从而扎实推进我办的爱国卫生工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出应有的贡献。农村环境调研报告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卫生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为进一步搞好农村环境卫生,近期,我们深入全县17个乡镇30个行政村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我们总体感觉是,虽然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仍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
一、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泽州县的基本县情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搞好爱国卫生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亮点也在农村。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始终坚持以东四义为典范,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全县爱国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调查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环境明显改善。连续三年大打了以清除四堆八乱为突破口的农村环境整治战役,精心组织实施了以建立健全爱国卫生长效机制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仅2003年就清除垃圾100余万吨,清运生活用煤10余万吨,石灰消杀1000余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000余处。二是农村改厕稳步推进。按照“行政村建公厕、行政事业单位改公厕、农户用卫生厕所”的指导方针,大打了农村改厕攻坚战,全县公厕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三是农村改灶初见成效。通过大力推广川底乡煤球火改造和南山村沼气建设经验,目前全县农户改灶率达到了70%以上。虽然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农村环境卫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领导认识不到位。有部分领导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加快经济发展上,认为环境卫生工作微不足道,可有可无,更谈不上组织和发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二是大卫生观念不强。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三是组织机构不全。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村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长效机制不完善。四是资金严重不足。比如农村改厕工作政府投入资金有限,而农户又不愿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等等。
二、今后工作思路从我县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我们初步确立了今后工作思路是大力实施“151”工程。即:健全一个机制,抓好五项工作,实现一个突破。(一)健全一个机制。即:建立健全爱国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根据“中心集镇建垃圾处理场,行政村建垃圾填埋场,自然村建垃圾池,农户建生活用煤煤池和乡村建环卫队”的工作要求,力争到2010年,全县卫生管理站达到20个,卫生专业队达到300个。同时,建成500个垃圾填埋场,5000个垃圾池和5000个煤池。(二)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改水改厕工作。中心集镇、经济条件好的行政村和重点旅游景区要突出公厕建设,五年内建公厕100座(无害化处理10座);旧村改造和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要突出户厕建设,五年内全县改建户厕5000座(无害化处理500座),力争到2010年,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5%,全县98%的人吃上卫生水,94%的人饮用上自来水。二是卫生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村镇和单位活动,力争到2010年,创建国家级卫生镇1个、卫生村5个、卫生单位3个;创建省级卫生镇10个、卫生村30个、卫生单位15个;全县60%的村和单位达到市级卫生村标准。同时,创建东四义式卫生模范村50个。三是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力争到2010年,全县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农村开课率达到60-80%,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卫生行为形成率达到70%,公共场所禁烟率达到80%。四是除害灭病工作。以疾病防控宣传为重点,全面加大除四害工作力度,把四害密度控制到不足为害的程度。
五是农户改灶工作。要千方百计指导和教育农民使用煤球火、沼气等炉灶,力争到2010年,全县改灶率达到80%以上。
(三)实现一个突破。即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实现爱国卫生工作“全市闻名,全省领先,全国挂号”的新突破。
三、主要措施爱国卫生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泽州小康社会的一项长期工作。为此,我们必须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做好我县的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十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规划,把农村改厕、除害灭病、健康教育、卫生创建等重点项目列入财政预算。要成立各级爱卫会,设立爱卫会办公室,组建环境卫生专业队,配备必要的环卫设施。特别是爱卫会成员单位要各尽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确保爱国卫生工作全面开展。(二)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爱国卫生长效机制。爱国卫生工作,需要发动群众,需要集中整治,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要因地制宜推广东四义“小扫天天有、大扫三六九”和南山村“三包”责任制经验;要充实和壮大乡村卫生专业队伍,配全环境卫生专用设施;要把垃圾填埋场、垃圾池、煤池建设作为硬仗,坚持不懈地打好打胜。同时,农村改厕要把握重点,严格标准,明确分工,责任到村(户);卫生创建要乡村有目标,年年有创新;农户改灶要上档升级再出成果;除害灭病要协调配合全面铺开,从而,全面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向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迈进。(三)强化监督,严格考核爱国卫生工作。爱国卫生工作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泽州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确定标准、分解任务、定期督查、严格考核、综合排队、及时通报,从而扎实推进我县的爱国卫生工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出应有的贡献。农村环境调研报告4
一、基本情况xx市位于xx省西北部,xx河中下游,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852平方公里,辖11镇3乡3个街道,90个行政村,34个社区,总人口31.4万人,二调耕地面积34.67万亩。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为农业投入品、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农作物秸秆和规模养殖场粪污。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农业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加之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控制难度大,已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瓶颈。二、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村环境整治的现状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静”的农村生态环境,我市坚持以“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为抓手,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造“10+n”和“七改一增两治理”行动计划,整合各部门专项资金,采用bt、bot、ppp等模式,拓宽环境治理投资渠道,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和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以及农作物秸秆、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大力开展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建设,垃圾收运系统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市着力健全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西鸿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启动日处理20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为减少原有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投入500万元对原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处理。投资3500万元,完成xx市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建设,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14座(其中城区2座、乡镇12座),配置转运车10台、勾臂式垃圾车48台、可卸式垃圾箱600个。积极探索乡镇生活垃圾源头处理模式,投资66.88万元,采购“分散式生活垃圾处理站”设备2台,在石堡乡、葫市镇开展生活垃圾就地处理试点工作,采购垃圾箱125个、垃圾钩臂车9辆,并分配至各乡镇、村,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能力。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全市17个乡镇(街道)和79个行
政村,乡(镇)覆盖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二)大力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
升按照省委关于“坚守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努力把xx河打造
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改革先河”的要求,我市从2014年起,采取bt、bot以及ppp等模式,大力实施城乡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作。
1.大力开展集镇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覆盖率达到100%。投资近1.8亿元,采用aao+mbr+紫外线杀毒工艺,建成大同、复兴、丙安、旺隆、元厚、葫市、长沙、官渡、长期等9个集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7300吨,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投资2200余万元,采取“生化+人工湿地”工艺,建成宝源、两河口、石堡、白云、丙安5个集镇人工生态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生活污水1500吨,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引进了xx金水源水务有限公司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第三方运行管理,确保了污水处理设施长期有效运转。全市17个乡镇(街道)集镇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
2.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和“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整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清洁工程、清洁小流域治理和xx河流域环保专项资金以及财政“一事一议”资金,采取人工湿地工艺、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系统和一体化净化器+人工湿地等工艺,在农村居民聚居点、高速公路沿线、xx河沿线和景区沿线,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作。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45套,在建农村污水治理设施8套。编制完成《xx市整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方案(20xx—20xx年)》,计划实施污水、垃圾治理项目221个,总投资43386.78万元。其中,污水治理项目128个,总投资42136.78万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93个,总投资1250万元。力争用3年时间,利用人居环境改造资金着力改善全市1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重点打造精品型村庄18个、提升型村庄30个、普及型村
庄52个,进步一完善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农村污水垃圾治理设施全覆盖。
(三)着力控制化肥、农药施用,确保总量实现“零增长”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强化日常监管、推广标准化生产等方式,不断提高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绿色生产意识,20xx年,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通过评定,列入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1.推广绿色疫病防控技术,实现农药使用“负增长”。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稻鱼共生、稻鸭共育模式和生物农药,在金钗石斛生产上推广应用农业、物理、生态调控配套生物农药,在蔬菜生产上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配套生物农药,在果园管理上推广养鸡放鸭、糖醋液诱杀、人工捡拾处理等措施。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品种农药,提高生物农药使用比例,达到农药减量控害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2016年,全市农药使用量16.17吨(折百量,按纯度100%计算),化肥施用量控制在250公斤(折纯)/公顷以内,同比下降6.9%,实现负增长。2.大力推广科学用肥,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根据《xx省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xx省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和《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规定(试行)》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涵盖种植型、工业型、生态型3种村庄类型的5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15个点位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每年按照20万亩的总体目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施用有机肥,指导农民科学购肥、用肥,2016年全市化肥施用强度130.5公斤/公顷,全市化肥施用强度实现稳中有降。(四)严管严控,着力提高畜禽规模养殖粪污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1.规模养殖场畜禽污染处理实现全覆盖。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通过市乡两级分级负责巡查、经
营主体建立完善台账等方式,对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进行常态化监管。目前,我市共有规模养殖场12家,年产生粪便26755吨左右,全部采用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和垫料平养等方法,通过将养殖粪污集中收集用于生产有机肥、堆肥、沼气池处理等方式,年综合利用25430吨以上,综合利用率达95.05%。
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结合生态市创建和森林防火工作要求,不断加大宣传和查处力度,严禁野外焚烧秸秆。通过免费发放腐熟剂等方式,推广秸秆腐熟还田还土技术,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又改良与培肥了土壤。目前,我市还在积极与有关企业接触,洽谈生物质发电项目,进一步拓宽秸秆综合利用途径。2011-2016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6%以上。
(五)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农村综合环境得到大幅改善1.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2009年至2016年,全市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5439户。20xx年,我市按照脱贫攻坚有关要求,投资3.5亿元,集中开展了农村危旧房屋整治,共整治各类危旧房821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431户,新修建597户,全面消除农村群众住房难问题。2.着力开展小康房建设。按照《遵义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房行动计划20xx年度实施方案》要求,投资800万元,完成复兴镇凯旋村、两河口镇盘龙村、葫市镇小关子村200户小康房建设任务。3.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6年,我市投资9000万元,打造完成天台镇凤凰村、复兴镇张家湾、两河口盘龙村、大同镇民族村、丙安镇三佛村、宝源乡玉丰村等6个精品型村庄。20xx年,计划投资8400万元,实施整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示范单元项目10个村庄,已在复兴镇凯旋村、旺隆镇富顺村等10个村全面开始实施,累计完成投资6831万元;计划投资13.76亿元,在葫市镇天堂村、官渡镇玉皇村等16个乡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点150个(其中,精品型18个、提升型40个、普及型92个),已完成投资10.97亿元。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脱贫攻坚集中整治、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和财政一事一议项目等方式,在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
(一)群众环保意识薄弱。群众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认识不到位,环保意识薄弱,未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地区的监督管理相对滞后。加之农村面源污染点多面广、牵涉部门多,多数地方几乎是监管死角。
(三)资金投入不足。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之我市群众居住分散,农业生产以户为主,建立完善处理系统和后续维护投入很高,地方财政难以承担。
四、对策与建议(一)切实提高群众素质。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环保知识宣传,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切实提高其生态环保意识,为建设美丽乡村夯实思想基础。(二)加大资金投入。各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的支持和杠杆作用;积极引进第三方投资、社会资本运营的ppp模式,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参与;统筹整合项目和资金,按照“渠道不变、整合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避免分散投入、重复实施等现象,实现项目效果的最大化。(三)建立完善农村环保监管网络。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结合“河长制”组织体系,建立专职机构、兼职人员、志愿者相互补充,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全覆盖监管体系,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监管的转变。为切实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建议上级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基层更大的支持:一是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美丽乡村建设
基础。二是规划建设区域性的农膜和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投入品包装物回收系统,提高农村生产垃圾处理利用率。三是建立农药、兽药、动物疫苗等有毒有害物质专业回收处置机构,避免对农村环境和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农村环境调研报告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据调查,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其中农业畜禽养殖和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一、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概况(一)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20xx年全市生猪出栏数达195.73万头、牛出栏数41.65万头、羊出栏数30.14万只、禽出栏数8733.71万只。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20xx年我市畜禽污水产生量约为4841万吨。畜禽粪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只能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养猪场未经规划建在乡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粪便要经自然晾晒15天,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遇有雨水天气,在村庄内四处横流,以致河流、沟渠及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不仅造成当地村民饮水困难,而且给村民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法治理的被动局面。(二)农药、化肥污染现状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20xx年,我市化肥使用量22万吨,农药使用量为4130吨。专家指出,过
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调查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呈平行关系,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其发病原因是农药残留的化学物质。
(三)农村生活污染现状首先表现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以保守估计,按每人平均每天产0.25公斤垃圾测算,我市农村每天将有425吨的垃圾产生。据统计,20xx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约为25184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128万吨。其次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城区的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不仅损害农民健康,危及农民生存,最终将危及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二、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监管不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既无规划,又缺乏环保监督检查力量,环保指标没有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未建立起以问责制为核心有效的监管机制,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管理上的缺位。二是由于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匮乏。据了解,在乡镇级还没有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乡镇的环境治理经费主要从县级环保治理基金和乡镇财政中支出。由于目前经费紧张,因此,用于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落实,乡镇环境治理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乡村环境的治理了。三是群众环保意识差,加之社会宣传不到位,使广大农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环保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污染防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20xx年底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或废水达标排放。
(三)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发挥基层土肥站、植保站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农村垃圾污染。一是对生活垃圾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力扶持建设化废为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推行“畜禽—沼—果(草、渔)”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废物综合利用和零排放。二是建设农村垃圾清运及集中处理系统,引导农民将生活垃圾堆放到指定场所,并及时进行垃圾集中处理或及时填埋。三是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对新建企业的环保评估结果和已建成企业的排放标准和实际排放情况要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未达标的要限期整改达标,决不姑息迁就。
(五)设立农村环境治理基金,专门用于解决乡镇乡村环境治理。该基金主要来源建议为:一是可从乡镇自来水水费中的水处理费筹措;二是可从乡镇级财政划拨出一部分用于环境治理;三是企业治理基金;四是县级环境治理基金划拨一部分;五是利用优惠政策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加入。农村环境调研报告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
清洁能源”。农村沼气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炊能革命、有机肥革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受到了我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一、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沼气池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和建设生态县的重要内容来抓,把沼气池建设、庭院经济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县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61个,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9处,年产沼气10.77万立方米,折标煤76.9吨。沼气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直接导致了农产品品质下降,人体健康受到危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沼液、沼渣肥效高,病虫病菌少,能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一个户用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25~30吨,可满足2~3亩无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用沼液喷洒作物叶面,可灭菌杀虫,肥壮秧苗,粮食能增产15%~20%,蔬菜能增产30%~40%。同时,农村沼气将畜牧业与种植业发展链接起来,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多渠道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沼气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保护了生态环境。三溪乡井南村是沼气建设示范村,建有沼气池26个,村民照明、做饭、洗澡都用上了沼气。他们说:“有了沼气池,不仅可以节省电费,还带动了养猪业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据专家调查测算,一个沼气池年产气量可替代燃烧薪柴1.5吨左右,相当于3.5亩薪炭林或6亩林地的年生长量,同时还可减少两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农村沼气,解决了农民“没有柴烧就砍树”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沼气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在建沼气池过程中,政府引导农民把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改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禽畜圈养,畜厕分离,有效地治理了农村的脏、乱、差,改善了村容村貌。以前村里猪粪猪尿横流,臭气熏天,但现在村里路面干净,
人和禽畜的粪便排入沼气池密封起来,空气清新了很多,蚊子、苍蝇也减少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县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但在建设及推广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1、认识程度不够。有些干部对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责任心和紧迫感不强;沼气知识普及不够,部分农户对沼气建设的好处还不太了解,持等待观望态度;七十年代建的旧式沼气池因应用技术科技含量不高,技术不够成熟,质量差,现已无法使用或者说有的在当时就是效果不好,在群众头脑中的不良印象一时还难以消除。2、自然条件不好。建一个沼气池需要二、三十个平方米的空地,而我县的村庄大都是依山而建,空间较少,比较拥挤,缺少建沼气池所需的场地;乡村外出人口多,家庭人口简单,饲养牲畜又不多,难以保证沼液量。3、后续服务不到位。一方面,新建沼气池农户缺乏经验,管理维护意识较差,故障池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导致少数农户使用情况不理想。另一方面,沼气服务机构不健全,配套物资供应不上,存在配套环节上的死角。4、技工素质不高。我县参加过市能源部门培训的沼气技术人员只有2人,而且还没有职业资格证书,技术力量相当薄弱,再加上有些农民技工的责任心不强,从而出现个别沼气池建设质量不过关,如管道安装不规范、不产气、漏气等现象。5、建设资金不足。虽然现在国家对沼气国债项目的补助力度较大,但我县曾在XX年对国债沼气项目进行可行性调查,调查显示我县沼气工程上国债项目的条件无法具备,所以争取不到中央的补助,只能靠群众自筹资金和少许的县补助,农户感到建设成本太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的建设和推广。三、对策建议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
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的目的、意义和内容。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参观、召开现场会、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沼气建设知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沼气工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把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要作为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农民为主、自建自用”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通过示范点、示范村的建设,辐射、带动沼气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在充分发挥农户自主投入主体作用的同时,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筹集沼气发展资金,即积极创造条件上国债项目,向中央财政争取一点、从公益生态林保护资金及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划出一点、各级财政安排一点、各有关部门投入一点、发动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捐助一点,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各级政府应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的规模和水平。
4、配套建设,综合利用。农村户用沼气要积极推动“一池三改”,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对圈舍、厕所和厨房进行改造,并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采取“猪—沼—果”、“四位一体”等能源生态建设模式,引导农户将沼气建设与种养业发展结合起来。在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要积极实施“一池三建”,将大中型沼气池与原料预处理设施、沼气利用设施和沼肥利用设施结合建设,并尽可能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农田、鱼塘等进行统一筹划、系统安排。通过各种配套建设,同时实现解决环境污染、生产清洁优质能源、环境治理和综合利用等目标,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沼气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健全体系,提高服务。建立相应机构和沼气服务站,面向农户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帮助搞好沼气池的设计、建设、安装,沼气配件的维修、供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推广等工作。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将品德高尚、技术过硬的农村泥瓦工吸收到沼气建设队伍中,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做好沼气技术入户工作,在项目村定期开办培训班,向农民群众讲解沼气知识,使其逐步掌握沼气技术,确保沼气池的使用率。农村环境调研报告7
国家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把环境治理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近年来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一、主要问题(一)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用于农业生产的农家肥料被化学肥料所代替,原先的垃圾多数是一些容易沤烂的生活垃圾,积攒一年的垃圾都会在春耕的时候运送到地里当肥料,现在种田都用化肥,很少有人使用农家肥,垃圾就越来越多。(二)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导致各种传染病时有发生。农民群众的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群体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沿袭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保留一些生活上的陈规陋习等,使不少农民群众易发生皮肤病、肠炎等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夏秋高温干燥、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因素,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三)城乡建设加快,配套建设滞后。污水不能集中排放、净化处理;生活垃圾不能集中填埋、焚烧,环境治理措施滞后。二、建议及对策(一)创新农村垃圾处理处置模式1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清除陈年垃圾,通过开展全面“大扫除”活动,我乡每月的16日定为“村居环境大整治日”,采取评级措施,有效促进“清洁工程”的整体平衡推进。积极推行散居农户自建垃圾填埋坑,集中居住区域实行固定垃圾桶,逐步建立村社区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联合考核”的长效保洁机制。雨、污水有序排放,雨水就近流入自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
2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消除农村露天粪坑茅厕。根据农户无卫生厕所的具体情况,指导帮助农户建造能有效处理粪便的卫生厕所,通过改厕,力争农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每个村都实现卫生室建设标准化。
3治理农村河道池塘水沟。全面治理农村河道和池塘水沟,做好池塘水沟清淤,清除水面有害漂浮物,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基本达标。
4提高村庄绿化水平。以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村庄周围和农家庭院绿化紧密结合,扎实抓好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绿化。
(二)制定工作措施,加大垃圾治理资金的投入力度垃圾处理长期被视为一项公益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下拨的农村公共服务资金。随着垃圾产量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垃圾处理的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只能满足垃圾的一般处理要求。一是要建立起垃圾收集转运的管理队伍;二是对于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垃圾清运工具、无处理垃圾专用场地等所有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铺垫,建议引起重视,加大此项工作经费的投入;三是由村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场,对垃圾进行填埋、堆肥或焚烧,要求每村每户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进行分类,不可回收的全部运送到集中处理场进行处理。(三)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工作,需要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广播、板报、标语的作用,让村民熟悉和掌握一些环境保护常识,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处理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人人参与环保活动,养成不随意丢弃垃圾的好习惯,共同把农村垃圾处理好。二是可以在农村的中小学中,加强环境意识方面的教育,使易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成为农村家庭中的环保先行军,潜移默化地改变整个家庭的卫生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提高对农村垃圾问题的认识,加大投入,同时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建起覆盖农村的良好环境管理体系。农村环境调研报告8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社区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整洁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始终把土地整治工作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土地置换安置小区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其城管局所驻的镇村也不例外,村有4259人,1065户,16个村民小组卫生脏、乱、差较为突出的小组有:河边、学堂下、胡屋坪、老安置地、新屋、老屋、火车站及邱屋、杨屋等。虽然工作队进驻后与镇、村一起不定期进行装运,但由于经费、人员等问题的困扰及村民素质的问题有待提高等客观因素制约着多项工作的总体推进。“三送”工作队就此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察到,农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本村河边小组(老一中对面)有一个村委的简易垃圾池,周边300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水冲走,由于车子进不去,给周边的村民带
来很大的健康隐患。(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大多数村只注意农民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
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用水。村处于城乡结合部,部分村民还未安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老屋小组黄日春等25户,要求安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工作队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压力不够,只能等到206国道改建后,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二、主要原因分析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一是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城市,对农村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相比,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二是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虽然每年村有5000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都要村委及“三送”工作队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关部门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进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目前我统筹城乡发展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各地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市政府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整洁势在必行。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和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二)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要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市、县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市、乡财政应对垃圾运输和养护保洁经费予以保证;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民自筹,
也可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四)重视抓好项目资源整合。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以市(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将农村环保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清洁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示范,从而产生集聚效应。(五)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安排,抓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六)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当前,应锁定有限目标,在统筹规划建筑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的同时,把垃圾集中处理作为新农村环境整治的切入点,加快推进覆盖市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处理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完善收运系统,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到城镇垃圾处理场处理或实行垃圾分片划区集中处理;在缺乏垃圾处理场的地方,鼓励农民开展简易、有效方式处理。农村环境调研报告9调查人:李xx课题背景: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展开之际,围绕城乡和谐一体
发展关注农村环境,为缩小农村发展短板提供可行性视角。调查范围:xx农村调查时间:20xx.9.29---20xx.10.3调查方式: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生存环境现状:生存环境总体优良,但成恶化趋势,随着工业郊区化和农村盲目
招商引资,大量高污染企业扎根郊区和农村。以xx,xx为例,主要交通线路烟囱林立,绿化极不到位。
植树补贴的刺激不够,森林覆盖率小有上升但质量下降。垃圾处理方式不完善,基本靠掩埋焚化,垃圾围村已经小具规模。能源来源成低水平多元化,秸秆燃烧没能有效减少。水资源逐渐短缺(部分支援城市),喝水难,浇水难,绝大多数河湖干涸,污染严重(以xx为甚)。子牙河专项治理不持续,不系统,资金利用率低。短板:技术短板,技术人员下乡不到位,无监管,无实效,存在吃吃喝喝现象。资金短板,财政对农村支持力度不够,某农业大县只给了50台农机购置补贴……现有资金利用不到位。政策短板,政策不落实,口惠而实不至。交通短板,公路损毁严重,维修滞后。人才短板,金凤凰不往回飞。前景及对策:政策回头看。增强资金可持续性,建立城乡一体发展机制,落实环境审批。工业带头走。完善区位规划,引入农产品加工,秸秆建材,农村沼气,集中供暖等惠民项目。人才排头走。建立农业大学,农科院等机构与农村合作机制,下乡常态化,完善奖惩制度,鼓励技术员把成绩写在土地上,把荣誉挂在庄稼上。
发展环境现状;发展环境总体水平较低,可持续性差。政策指导性差,农村在彷徨中成长。发展效益低,增收难,增收慢,城乡差距拉大。城市经济辐射不够,发展空间狭小,现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急需改革进化。农村特色不完善,传统民居和农村文化保护力度不够,农村面临过度模式化。短板:宣传短板,有特产没知名度。市场短板,华北总体消费水平低,农家乐不成规模。文化短板,农民文化素质总体较低(道德素质优良),农村文化站,图书馆未普及。工业短板,发展模式水平低,粗放落后,土地利用率低,规划不合理。前景及对策:城市总体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完善。加大宣传力度,广告优惠(cctv7)。电影下乡,兴建农村图书馆等文化措施。建立文化保护专项制度及资金,维护农村特色。联系农业发展银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绿色工业。
篇十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调查报告篇一:农村环境质量状况调查报告辽宁省盘锦市胡家镇农村环境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学校:渤海大学学院:新能源学院专业年级:微电子学12级1班学号:12197学生姓名:孙雨阳辽宁省盘锦市胡家镇农村环境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前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条件”。而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推进农村基础建设和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使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我于2021年8月3日至8月8日对盘锦市胡家镇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坚信“美丽中国,不是梦!”调查时间:2021年8月3日至8月8日调查地点:辽宁省盘锦市胡家镇一、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调查目的:通过走访、实地考察以及大量的问卷调查等,旨在了解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能够更加客观的找出农村环境的问题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二)调查对象:在调查期间,我分别走访了农村村民、返乡学生、农村学校教师以及农村基层干部。
(三)调查方法:走访、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政府提供资料等。
(四)调查表的总体设计:我从个人的角度到社会的角度以及政府的角度来对
调查问卷的问题精心设计,我认为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变化并不是个别人或个别组织能够改变的,而是我们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伴随而来,环境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的共同努力。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的主要结果1、胡家镇概况盘山县辖镇。1958年建东风公社,1961年更名胡家公社,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15公里。绕阳河西岸,西沙河东岸,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2.4万。沟海铁路、305国道过境。辖东胡、西胡、姚家、二夹、毛家、坨子、甜坨、白家、朱家、粱家、拉拉、黑鱼、塘坊、张家、刘家、田家、红星、红蜂、红旗、红岸、园林、种子队2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
企业有商贸、运输、建筑、电器制造、粮食加工和饮食服务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特产绒鳌蟹。
下面这两个图片分别是胡家镇的主产水稻、特产绒螯蟹图1——胡家镇农业主产水稻及特产绒螯蟹2、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10份,回收问卷104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91%。问卷的
图3——空垃圾桶和随处可见的垃圾由这两张对比的图片我们不难发现垃圾桶内空空荡荡,沟渠旁边的垃圾清晰可见,那么村民为什么不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内,而是一如既往的将垃圾随处扔掉?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访了几位村民,通过几位村民的陈述,他们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专班,对农村环境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中发现,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一、目前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垃圾越来越多,没有配套的处理处置办法。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垃圾还出现了毒害化的新趋势。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烂变质的剩菜剩饭、瓜皮菜叶、秸杆等生活类废品,现在又增加了塑料袋、废电池、农用膜、农药瓶、灯管、破衣烂鞋、生活污水、建筑垃圾等有毒有害垃圾混合体,特别是大量使用的塑料袋,随手乱丢,一旦刮风就会满天乱飞,五顔六色,一片狼籍。同时,由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批量产生的禽畜粪便以及宰杀后的废弃物无法消化,也成了有害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农村垃圾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污点”。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垃圾的处理方式采取直接露天集中堆放或简易填埋,不仅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更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即时和潜在的危害。随意堆放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垃圾腐败过程
篇十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通过公开竞聘方式对新一轮保洁员实行竞争上岗对原来保洁工作不积极辖区内环境污染整改不及时的保洁人员实行劝退再通过全村公开竞聘村民自愿报名村民代表评议村两委初审等程序招聘能让群众信任责任心更强的保洁队伍同时保障保洁员工资落实确保保洁员队伍长期稳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共同打造宜居和谐幸福的高川20xx月份乡党委向县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发出调研通知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调查问卷要求每人走访5户以上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4日前由乡人大集中收集走访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答复汇总20xx月11日乡党委组织了部分县乡两代表一委员城建所农业办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通过座谈听汇报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调研农村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五篇
【篇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今明两年“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去年以来,区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我区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区政协组织委员对两个镇乡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查看了刘西村、张丁庄、刘唐保等10个村的人居环境现状,邀请区住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城管等部门参与调研座谈。通过开展座谈、走访群众等方式,对我区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全区两个镇乡共有行政村55个,除去6个搬迁改造村,还有49个村人居环境需要重点治理和改造提升,其中女织寨乡14个,稻地镇35个。近年来,区委政府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清洁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有机结合,采取购买服务、饮水安全工程,通村公路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一系列项目建设,增加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农村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由外包公司对49个村实行全时段、全覆盖清扫保洁,运转三个月共清运生活垃圾4.9万方。污水治理谋划长效措施。大洪桥、刘营庄等6个平改村、城中村生活污水已纳入城镇管网;荷花坑、和平街等4个城中村污水部分纳入城镇管网;今年计划对5个村进行管网改造。境内陡河排污口已封堵50余处,5家涉水企业均配备排污设施。农村改厕有计划推进。2014年以来,分三批次启动41个村12915户10607座旱厕改造工程,完成省、市达任务。乡村绿化硬化初见成效。各村主街道基本硬化,主要道路两侧绿化率达到25%,亮化达到“间距不超过60米”标准。二、存在问题路南作为城市中心城区,与其他县区相比,农村数量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总量不大,但这项工作却远落后于兄弟县区,工作进展迟缓,农村建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群众生产生活观念等方面,是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一)思想认识盲点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工作中,主要还是依靠以上率下、组织推动式展开,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部分村没有将其摆在优先位置,导致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配置的资源、力量相对偏弱,村基建投资、环境整治、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虽然村民热情在逐步增加,但由于理念、传统习惯、技能素养等各方面制约,部分农民认为环境治理是政府的事情,不愿投工投劳投钱,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二)村庄规划编制欠缺。调研发现,农村住房布局凌乱,农村房屋建设存在盲目性、自发性和无序性等诸多问题,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很多环境卫生死角。一是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普遍存在。目前,全区49个村均无完整的规划建设编制,大部分村存在违章建筑、私搭乱建现象。经过近几年拆迁整治虽有好转,但除了“一区三边”、“三改一通”等政策性治理之外的违建还有很多,农村畜禽养殖、门前屋后、沿街商户等违建面积,比目前已拆的20万平米面积要大很多,特别是曹家庄、张丁庄等4个转移支付村,整体布局散乱,环境无章无序,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扔乱倒,人居环境质量处于全区最下游。二是建筑垃圾堆积量巨大且与日俱增。据测算仅稻地镇建筑垃圾堆存量多达7万余方,日均新增建筑垃圾约100方。按外包公司日清生活垃圾200方估算,该镇每天约有1/3的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绝大多数村庄出现建筑垃圾乱堆乱放、围村堵街现象。
(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一是污水处理欠账大。全区需要治理和改造提升的49个村中,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城镇网管的仅2个,仅占4%;部分纳入的4个,占8%,且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稻地镇各村均自排自处,全区近90%的村没有污水管网设施。陡河沿岸6村污水私排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乡村道路破损严重,年久失修。女织寨乡吉越路、警侯路两条道路路面坑洼,警赵路2.3公里路面全线破损;稻齐路翻修工程一年多未竣工,稻胥路修补后出现新破损,老唐柏路路面不平;所有村庄气代煤改造后路面不同程度受损,未能及时补修。(四)农业垃圾日益增多,面源污染严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普及发展,很多群众不再使用传统的农家肥种植,而是完全依靠农药杀虫、化肥催肥养苗、地膜提速增效等短平快的方式。加之环保意识不强,施药后随手将包装物就地乱扔,河道、灌溉沟渠、田边地角农药包装袋和塑料瓶屡见不鲜,化肥农药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对土壤、水源甚至人、畜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隐患。三、原因分析(一)工作机制缺失。一是统筹谋划不到位,综合治理工作难以持久。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量大面宽,成因复杂,绝非易事,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责任不够落实、措施不够经常、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更有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我区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多是遇有上级检查验收时才突击整治,村干部普遍有突击应付心态,措施简单、标准偏低,与省市要求差距较大。当前整治工作大多停留在道路硬化亮化、路面清扫,墙面粉饰层面,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筑垃圾清运、面源污染治理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二是约束激励机制不足,村民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人居环境整治主要依靠政府推动,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缺乏内生动力,自觉参与意愿及能力不足。(二)经费保障不足。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对政府资金依赖性强,去年财政投入的685万元,仅能满足乡镇生活垃圾的治理成本,随着各村建筑垃圾的增多,农村环境治理成本将会更高,目前只靠财政单一投入不能保障农村环境治理的需要,投融资渠道不畅,结构性投资缺口较大。乡镇村在投资治理方面还缺少主动举措,投资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惠民政策方面,稻地镇划归路南后,原有的惠农政策存有一定落差,如每年4万元农村公共运行经费以及土地流转、打井办电等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很大程度影响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积极性,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有规划却无法有效实施。(三)群众意识不强。一是临时应对的思想严重。对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区、镇乡干部热情高,农民“等靠要”,出现“干部进村自己干,农民站在路边看”
现象。极少数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对群众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也不够。村干部责任心强的村内治理得较好,村干部责任心差的村环境卫生状况令人堪忧。二是长期以来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没有养成回收处理垃圾的习惯,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污水乱泼,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四)舆论引导缺失。对农民群众的环保需求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缺乏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缺乏接地气的宣传媒介。比如,群众日常普遍能接触到的电视、广播、手机等媒介,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的相关内容涉及较少甚至没有,群众从思想上就不认为农村环境卫生是大事,进一步加深了农民对农村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在农村没有形成一种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和自觉习惯,加剧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难度。四、几点建议(一)注重科学规划。完善49个村建设规划编制,切实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指导各村认真执行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土地使用、村容村貌、居住环境、活动场所、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方面的整体性长远规划,避免村镇建
设治理的随意性。(二)加快补齐突出短板。要以完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把道路、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让广大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三)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在资金使用上,重点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引导产业发展、支持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同时,财政要逐步增加资金投入,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帮扶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农民投入资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更好。(四)加大环保宣传。群众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垃圾污染环境的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健康教育,使卫生健康理念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动群众自觉投身到环境治理活动中来。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好各种宣传媒介,在舆论引导上下功夫,着力细小,贴近群众,让农村群众天天听“整治”、日日见“整治”,耳濡目染地在整治过程中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篇二】农村环境整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基层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沙柳街道加强村庄
规划布局,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整洁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注重加强农村基础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让群众都参与进来,为沙柳的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街道组织900多名党员积极参与村庄建设、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一、主要做法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方案,从“全域建强、全域提升”出发,深入分析辖区环境现状,探索新的模式,切实发挥每名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和群众的参与热情。(一)抓宣传,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利用节假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多次召开街道党员干部大会,会后发放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13000多份,全街道形成了抓生态环境卫生的浓厚氛围,切实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二)抓整治,促进农村环境转变。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街道主要领导带头,全体机关干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参与活动的党员群众达1万人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集镇范围保洁、清溪公园环境整治实行市场化承包,聘用卫生监管员2名,购置分类垃圾桶1000余只,清运垃圾7000余吨。
(三)抓机制,确保人居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强化对村级组织和保洁员的责任考核,健全长效保洁制度。对辖区17个行政村环境卫生责任考核,落实专人负责,实现门前三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垃圾清运能力。街道垃圾实行循环不停清运,做到日产日清。二、问题分析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目标,要落实这一要求,环境卫生存在群众参与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推进绿色家园建设的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一些村民对“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缺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较差,生活观念依然较落后。(二)农村生活污染增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节假日、农忙期间生活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三)公共设施配套薄弱。大多数村设置垃圾池的标准不高,垃圾桶数量不足,垃圾桶损坏了没有更换导致桶内污水流出这个问题在我街道多数村存在。(四)乱堆放现象依然突出。农村房前屋后、路边随处可见乱推的柴草、农家肥;少数附属设施存在乱搭乱建现象,这
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五)管理机制不完善。村民自治存在薄弱环节,村规民约不够完善或执行不好;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六)环境治理成本高,街道财政压力大。垃圾处理从清扫、收集到运出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要花钱,费用都比较高。街道每天均产生将近13吨垃圾,每吨垃圾从收集、运到县垃圾处置点平均花500元左右,一个月要花1.5万元,村级保洁工资支出42.5万、河道保洁工资10万、公路保洁支出10万,加上相关配套设施投入,街道全年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超过100万元。三、对策建议(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环保意识。一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倡环保工作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清洁村庄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环境保护要从孩子抓起,要教育孩子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行动,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广大农村的环保义务宣传员,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活动为我
们的环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大力实施绿化工程行动计划建设,进一步推进绿色家园建设。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绿色普安行动计划”,实施好退耕还林等工程,切实抓好普安绿色村庄创建计划,保持村庄山水生态格局与自然环境协调,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森林等自然资源,培育和提升农林牧渔田园式生产景观。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绿化美化庭院。在路旁沟边、村庄周围、田间地头造林绿化,减少土壤裸露,真正实现绿化、美化目标。(三)大力实施净化工程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基础上的“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做到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采用政府补助、村集体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三是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每村根据实际至少落实1名以上保洁员专门负责垃圾的收集、清运工作。四是落实河长制,保护河、湖、塘等原有水生态环境。五是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回收
利用,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规范处置农村工业固体废物及建筑垃圾,实行污染物集中处理。六要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内容。【篇三】根据省、市统计局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红安县统计局组成专班,深入到部门、农村和农户进行实地调研,选取七里坪镇的柏林寺村、许张家村、方西河村10户村干部、农村住户进行入户调查问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村基本情况柏林寺村、许张家村、方西河村的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为100%、95%、95%;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为49%、70%、50%;使用卫生厕所的比率分别为51%、75%、65%;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乡级及以上政府,小部分来源于村集体、村民自筹、企业或社会团体;近三年都开展过植树造林等绿化行动,农民建房除许张家村没有统一规划外其余两个都有,柏林寺村是国家级特色村落,是住建部定点扶持的村,许张家村、方西河村都不是特色村落。(二)农村住户调查情况抽中的10户农村住户都是男性,年龄位于35-50岁占70%、50-60岁占20%、60岁以上占10%;文化程度初中占50%、
高中或中专占10%、小学占10%、大专及以上占30%;认为村容村貌的变化很大占100%,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满意占100%,认为近两年本村美的变化主要在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生活污水得到处理、改厕成效显著占100%,乡风淳朴文明、有长远发展规划,治理有效、村里污染源或企业排污治理效果好的占60%;认为家乡生活质量提高最大体现在乡村绿化景观美了的占100%、房子大了占80%、村里道路变好变宽了占80%;认为本村人居环境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村庄建筑布局较乱,农房设计水平低占90%、村内设施没人维护占10%;针对上面的问题,认为本村亟待解决村庄规划布局占90%、增派专人维护设施占10%;为美化环境,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维护公共设施等愿意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占100%,愿意每年付费50-100元占60%,每年100-200元占30%;建议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占60%,提高养老保障水平40%。二、取得的成效和典型做法红安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大会召开后,各地以拆危拆旧为重点,掀起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潮。据初步统计,截至5月底,全县共投工投劳16万余个;拆除危旧房3.3万间,新增土地增减挂钩面积5182余亩;募集资金6400万元;村庄绿化植树近180万余株;整治门前塘610口,新建便民小道668736米,新安装路灯
11066盏;35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全部完成规划设计,成效显著。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做法。(一)整治工作全面“动”起来城关镇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四边四化”行动、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一方面在“治理”上发力,常态化开展农村清扫保洁、河塘沟渠清理、“厕所革命”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另一方面在“增绿”上攻坚,集中购买爬山虎绿化藤对山体进行复绿,购买花籽,在路边、塆边、山边、村部边种植。太平桥镇党委选择“啃最硬的骨头”,将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放在本镇周家田塆召开,迅速促成该塆成立村民理事会,发动全塆捐款10万余元,清垃圾,拆旧屋,修池塘,铺村道,搞绿化全面推进。(二)内生动力快速“燃”起来一是对标先进比着干。二是关键对象带头干。三是村民理事会发动干。四是变换方式创新干。(三)拆危拆旧整体“火”起来一是村组干部带头拆。二是在外能人首先拆。三是以房易房加快拆。四是发动乡邻帮忙拆。(四)资金筹措多途“活”起来资金缺口是本次调研过程中基层反映比较集中的困难之一,部分村组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保证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一是激发群众捐。二是发动能人捐。三是争
取单位捐。四是以建代捐。(五)美丽乡村示范“带”起来城关镇小丰山村整合三个产业特点,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荷花美景为看点,以莲子、红苕为卖点,以采摘、电商等为引点,打造集生产-观光-采摘-购物-电商等多元合一的旅游名村和产业强村。永佳河镇党委、政府通盘布局美丽乡村示范点,持续着力打造叶河村,在“檀八”公路两边打造十里桃花农业观光长廊,融红色旅游、花果采摘于一体,融传统教育和实地体验于一体,通过美丽乡村点打造,带动和辐射周边村的建设,既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又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村民增收致富的目标。三、存在问题(一)整村规划成本较高。县内专业设计公司做整村规划,村平要10万元左右;请县外大专业设计公司一般要花20—50万元,绝大部分村无法承受。(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非建设成本耗费较大。在调研过程中,基层普遍反映项目管理费用较高。如:七里坪镇柏林寺村200万元的美丽乡村共同缔造建设项目,第三方公司做项目实施方案收费约8000元,华信工程造价公司做预决算收费约8万,分七个标段招标支出8000元,工程监理费支出3万元(实际由本村刘教授公司免费完成),纳税支出12万元,其他涉及事项支出4万元,各项费用共计支出28.6
万元,占到项目总费用的14.3%,据我们了解,各村情况基本类似。(三)部分项目奖补标准偏低,缺乏明确资金来源。一是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村里拆除旧房及整理土地的成本约为8000元/亩,县奖补到乡镇、乡镇奖补到村的标准偏低,村实际收益不大,影响了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积极性。二是“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20XX年新建标准为3.5米宽,县级补助资金为每公里20万元,今年新建标准为4.5米宽,县级补助资金不变,据测算,每公里存在缺口资金约16万元。三是村级拆危拆旧。各村拆危拆旧产生机械拆屋清场费用,每间拆除成本约400元,目前,基本上由所在村赊欠记账,对于集体经济薄弱村,拆旧的资金有压力。(四)农村生活垃圾未按要求进压缩站、运力不足。一是各村收集的垃圾没有按要求转运。有的乡镇把转运工作交到各村负责,又没有督办考核的硬措施,导致垃圾长时间堆积、没有统一进压缩站,偷倒乱倒、临时填埋的现象还存在。二是压缩站未全面运行、转运车辆不足。目前,全县建成农村垃圾压缩站33座,其中正常运行的有27座,其余6座未启用,致使部分村垃圾不能就近及时进站压缩;全县目前配备的农村垃圾转运车辆只有6台,平均每车每天要从不同的压缩站到周家凹填埋场跑7个来回,工作时间9小时,运力明显不足,影响压缩站的垃圾及时清运。
四、对策及建议(一)科学制定规划规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自然为美,以修复为主,留住记忆,留住乡愁。整合县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等部门专业设计队伍,以美丽乡村示范点规划为基础,选择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资源禀赋的村先期制定20—30种村庄规划,其它村以此为参照,采取因地制宜,洋土结合的方式,制定各村建设规划,控制规划成本。(二)优化建设项目管理。一要简化流程。适当放宽对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要求,简化项目审批流程,降低相关非建设成本。二要规范监管。建议出台《红安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格承包商遴选办法》,加强对合格承包商施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监管,防止假借资质,层层转包。(三)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一要适当提高奖补标准。建议县级层面加大对农村土地增减挂钩奖补标准,激发基层积极性。适当提高“四好农村路”奖补标准,弥补资金缺口。二要因村制宜发展集体经济。继续统筹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大力度发展集体经济,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村级党组织发展力和组织力。三要鼓励引导撬动社会资本。要持续为人居环境整治造势,力求赢得更多社会人士支持和参与,献计献策、捐款捐物,构建政府
主导、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格局。(四)规范农村垃圾清运。一要鼓励“镇转运”环节引进市场化服务机制。由乡镇统一购买服务,将垃圾转运承包给物业公司,乡镇负责对物业公司进行监督、考核、奖惩。二要进一步细化城管执法局和乡镇的职责分工,村级负责垃圾进各塆垃圾池,乡镇负责垃圾进中转压缩站,城市执法局负责各压缩站垃圾进周家凹填埋场,确保农村生活垃圾能进站,可压缩、运得走。【篇四】据XX县人大代表石鼻代表小组20XX年度活动安排,石鼻代表小组针对石鼻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调研。代表们深入集镇及全镇16个村,通过看现场、问群众、听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仔细分析了当前农村环境的基本情况,广泛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对环境综合治理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评估,研究讨论了整治意见建议。对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20XX年以来,石鼻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美丽南昌・幸福XX”文件精神,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聚焦重点难点,大力开展“美丽石鼻·幸福家园”环境整治行动,投入480万元进行农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镇配置200个钩臂式垃圾箱并遍及国、省道、各村小组,坚持
每周对全镇环境卫生进行“大比武”评比,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地对我镇区域内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构建了镇、村、组、农户四级共抓共建共享的城乡建管格局,全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石鼻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擦亮了“美丽石鼻”名片。(一)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治计划方案,下设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日常工作。同时相应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或部门一把手任组长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的一把手作为卫生综合整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制订环境卫生规章制度,配备卫生专干,各村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其他村两委会班子为成员。(二)建章立制、明确具体责任,严格考核制度一是研究制定了《石鼻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保洁员工作职责》、《门前“三包”责任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细化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具体细致安排各类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职责,制定了农村环卫保洁制度,组建了农村保洁队伍,在全镇范围内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石鼻镇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小组,每周对各村的环卫整治工作进行考核,每周开展一次全镇环境卫生考核评比,由第三方进行考核评分。对考核组巡查到
的问题,各责任村要及时进行整改。(三)宣传引导、提高居民素质农民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体,教育农民树立良好的环境卫生观念,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是环卫整治的关键一环。石鼻镇组织镇领导、蹲村干部深入村组,利用村民大会、村干部会议等有利时机,制作横幅、印刷标语、以及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意义,使其能够主动参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从而营造人人动手,户户整治,村村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统一广大干群思想,形成工作合力。在全镇中小学开设垃圾分类和卫生行为习惯教育课堂,提高中小学生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共知共识,采取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长们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治理。(四)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经费落实情况。按照“以县为主、乡镇为辅、省市奖补”的原则,石鼻镇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投入。县级财政安排300万元用于设施设备建设经费和运行保障经费,镇里也安排18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到农村人口每人每年50元标准。2.保洁员队伍建设情况。目前,全镇共配备农村保洁人员97名,配备比例接近3‰,保洁员统一配发工具,做到每人“统一着装、一把扫把、一把铁锹、一辆保洁车”;保洁区域进
行网格化划分,采取村干部与保洁员共同负责的模式进行管理。3.环卫设施建设情况。目前主要以建设垃圾转运设施和村庄垃圾分类收集、清运设备为重点,全镇共配备勾臂式垃圾箱200个,建设垃圾中转站3座,向全镇农户发放垃圾桶10000多个,基本实现垃圾清转运全覆盖。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一)农民环保意识薄弱,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环保宣传的影响,农民环保意识有所提升,但是总体来说农民群众传统生产生活陋习依然长期存在,部分农民公共卫生意识淡薄,对环境整治工作不重视,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卫生习惯差,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综合整治资金短缺,农村环卫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县、镇都加大了环境卫生治理的投入,但因为原有基础差,很多村只有少数垃圾池,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地区居住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投入大,特别是垃圾分类对基础设施要求高,需要统一配置标准化分类收集桶和户分类小桶,以及垃圾密闭转运需要采用密闭箱体和压缩式中转设备等。村级积极薄弱,工作经费短缺制约着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三)保洁员整体素质偏低。保洁员招聘过程中大多结合扶
贫等公益性岗位,所招聘保洁员很大一部分为五保户、低保户等,甚至有些为残疾人,这些群体整体素质偏低,工作效率较低。三、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建议措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的和谐稳定。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村落后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一是在全镇范围内张贴、悬挂环境卫生保护宣传标语,村口、街道交叉口等显眼地方增设固定性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并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育村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在全镇中小学开设垃圾分类和卫生行为习惯教育课堂,提高中小学生对环境卫生保护、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共知共识,采取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长们自觉参与环境卫生保护。(二)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环卫设施配套。一方面政府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项目的申报力度,多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各村可以以集资、募捐等形式获得
更多的资金和物力的支持,同时也可采取村队或政府出钱,农户出力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加大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三)强化保洁员队伍建设,落实责任。一是加强保洁员岗位培训。安排专业人员对全镇保洁员进行职业道德、垃圾分类处理、卫生保洁、再生资源回收等岗位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水平和责任感。二是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通过公开竞聘方式对新一轮保洁员实行竞争上岗,对原来保洁工作不积极,辖区内环境污染整改不及时的保洁人员实行劝退,再通过全村公开竞聘,村民自愿报名、村民代表评议、村两委初审等程序,招聘能让群众信任、责任心更强的保洁队伍,同时保障保洁员工资落实,确保保洁员队伍长期稳定。【篇五】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共同打造宜居、和谐、幸福的高川,20XX年3月份,乡党委向县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发出调研通知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调查问卷》,要求每人走访5户以上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4月5日前由乡人大集中收集走访、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答复汇总,20XX年7月11日乡党委组织了部分县乡“两代表一委员”、城建所、农业办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通过座谈、听汇报、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月、提升月活动,是县委、县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工作。作为农业大乡,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深感责任重、压力大,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倾全力。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强化措施,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月份以来,全乡在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共发放倡议书6200份,悬挂条幅86条,发动群众义工5830余人次,共出动大中型车辆1328辆,全乡33个村累计清除垃圾55195㎡,累计拆除路障及残垣断壁129处,完成绿化面积2500平米,动用车辆335台次清除12公里长的交通道路垃圾300㎡,动用车辆31台次清除14公里长的河道干渠垃圾4300㎡,共发放垃圾桶1600多个,垃圾中转站已正常运行,村村建立了保洁员队伍,配备了垃圾清理车,全乡有5个村在县级考核验收中评为优秀等次。二是抓住重点,保证乡域环境洁净优美。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抓好宣传工作,利用横幅、标语、宣传单、大喇叭等多种形式,每天不间断地向群众进行宣传和动员。二是坚持分类施治。对全乡33个村采取分类施治、各个击破的办法,在国省主干路沿线的村及307国道、廊泊路沿线、乡域内河流区域实行分片包段责任制,坚
持分工负责,加强综合施策、协同治理,重点打造了闫辛庄、蒲码头等精品示范点。三是严格督导检查。根据《沧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包村干部和包片领导每天驻村督导各村自清进度,每日三点前汇报自清户数、垃圾处理量等工作进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到位。三是建立机制,力促环境整治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我们制定了《高川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了农户环境卫生要求、保洁员保洁标准、垃圾清运员工作标准和乡村干部环境卫生整治职责,用制度来保证环境整治的成果。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垃圾暂存点,由村两委推荐保洁员,经乡政府批准后上岗,并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工资,保洁员负责对村内的所有街道进行日常清扫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二、高川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一)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二)农村基础条件差。一是农村长期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
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二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乡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三是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乡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三)综合整治经费得不到足够保障。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乡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都需要足够资金才能保障正常运转。(四)长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
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三、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一)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第一,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第二,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拓宽宣传途径。可以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细化出以“讲文明,爱卫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将其纳入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日常课程安排中去,让学生充当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让他们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通过他们进而带动父母长辈自觉参与到全乡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第三,以典型促发展。可以在开展农村环境卫
生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和推广典型,促使我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二)科学规划,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村庄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第一,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工作,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乡建设规划,结合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第二,尊重村民意愿,号召全民参与,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性。村庄的整治与规划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使整治规划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认识。在整治规划与方案中,要广泛了解村民的需要。农民是村庄整治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推进村庄整治工程的过程中,没有村民们的广泛参与是难以正常进行的,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设计出村庄整治的最好规划与方案。(三)拓宽资金渠道,建立整治投入机制。在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方面,长效管理要想顺利进行,除了要有完备的长
效管理制度,重要的是要有长效管理的资金来源。为此建议:第一,政府主导。政府对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以填补资金运转难的空缺;第二,部门帮扶。尤其是环境、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提供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第三,村民参与。要想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村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就必须让村民加入到整治的全过程中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卫生保洁费制度,使村民形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保障长效管理走得更远。(四)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又是约束的保证。建立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是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第一,继续强化领导机构管理。在巩固原有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备好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引导村民自觉对门前占道及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保洁。第二,强化考核,实行滚动式管理。要对村建立
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进行考核评比,乡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对各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跟踪互查。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村,由政府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村责令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谈话。第三,设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意见箱”。在乡主干道或者各村垃圾集中处理地段安放意见箱,广集民智,向村民取经,并对能提出实用性意见的村民进行嘉奖表彰,在无形中营造“爱护家园,全民参与”的氛围。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提高对农村垃圾问题的认识,加大投入,同时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建起覆盖农村的良好环境管理体系。
篇十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尽管我乡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要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农村的真正“美丽”,还需下大力气,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
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县垃圾清运工作由专业保洁公司负责总体运行,我乡积极配合,各自然村均设有的垃圾收集箱,有专职保洁员,保洁公司的垃圾清运车按期转运,垃圾清运处理体系日渐完善。过去那种塑料袋,随手乱丢,一片狼籍,刮起风来五颜六色、满天乱飞的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垃圾清理工作初步得到群众认可。随着土坯房拆除工作的全面完成,旧式老式旱厕基本拆除,过去村庄那种随处散发粪臭的情况彻底消失。
二、问题依旧存在虽然近年来我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农村环境卫生总体状况仍然形势严峻,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垃圾处理体系不够科学。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垃圾处理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垃圾清运阶段,缺乏科学配套的垃圾处理体系。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烂变质的剩菜剩饭、瓜皮菜叶、秸杆等生活类废品,现在又增加了塑料袋、废电池、农用膜、农药瓶、灯管、破衣烂鞋、生活污水等有毒有害垃圾混合体,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垃圾出现了毒害化的新趋势,垃圾科学处理势在必行。
2、污水不能集中排放处理。家畜家禽粪便、衣物洗涤废水随意排放,大部分污水挥发、渗透,直至形成沉积,污染周边的水源、土壤、空气,
成为畜禽疫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许多河道、池塘水沟散发恶臭,对农村人居环境依旧造成威胁。
3、散埋乱堆现象依旧存在。农村各种颜色的垃圾不见了,以前一些不经意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以前,农村做饭一般用灶烧柴,而现在许多农户另外添置了液化汽,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减少了用柴量,许多柴草都被闲置,这一根那一堆,零零散散,和杂物一起随意放置,时间久了到处都是;再就随着土坯房工作的整体推进,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堆放在原处,加之时间一久,杂草丛生,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体美观。
4、村庄规划落后。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受项目资金的限制,许多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仅仅停留在村内主干道、巷道、水渠的修建阶段,村庄整洁度不够高,整体形象不够好,整体规划不完美,随意搭建的现象依旧存在,离乡村美丽的标准距离甚远。
三、几点建议1、提升文明新风。从多方面入手改变农村生活不良习惯,一是各村深入各村民小组组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培训动员会,使群众做到自觉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搭乱建,不随意堆放,维护好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二是在春节、“五一”劳动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参与有意义的健康活动,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需求。
3、规范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一严格规范建房审批手续,农民建房要严格按程序申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和宅基地用地手续,未取得建房手续的,不许开工建设。二是全面清理村内废弃建筑、残墙断壁,统一集中处理。三是提高村庄绿化水平。以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村庄周围和农家庭院绿化紧密结合,扎实抓好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绿化。
4、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形成长效机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考核细则,明确具体事宜、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强化督导考核,加大人居环境整治交叉检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科学化,确保脏、乱、差现象不反弹,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
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民众的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形成秀美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
篇十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2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1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各项工作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为引领,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紧紧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重点,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农村面貌较大改观,农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一、基本工作情况1、垃圾治理全面开展。按照农村垃圾治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要求,加大对设施设备的修建投入力度,引进福龙马、首创等环卫公司开展了城乡一体化保洁,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每年累计清理、转运生活垃圾20万余吨,已有效治理行政村282个,占比100%,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同时,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置,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采取“两次四分法”将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垃圾进行初分,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再分,垃圾的产量减少70%,极大地减少了垃圾运输成本和处理成本。2、厕所革命重点实施。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确立政府主导、乡镇规划、农户参与、企业实施的运营机制,走出了一条“政府+企业+农户”的农村改厕新路子。科学选择改厕模式,在污水管网覆盖地区使用完整下水道式水冲厕所,在污水管网覆盖不到的地区推广三格化粪池式厕所,累计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03310户,普及率达到85.2%,实施整村推进改厕123个,占比42.6%。积极开展粪污共治,探索管网终端配备太阳能污水处理设施、砖混大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等无害化处理方式。3、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因地制宜,采取截污纳管、建人工湿地、修生态沉淀池等方式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已建成运营污水处理厂6座,保证了城区、主要集镇及周边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后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进行排放,有效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结合“河长制”推进工作,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强化河道综合治理,不断把污水治理工作引向深入。4、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通过规范建房、硬化亮化道路、绿化田园、净化村庄环境等多种措施协调推进,促进村容村貌改观。积极开展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建设,让村庄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二、存在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系统谋划有待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宽,牵扯部门多,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还不完善,各级相关部门在系统谋划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思维、整体谋划和长远观念。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于历史原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非常薄弱,环境治理设施差,垃圾处理、
1
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开展了城乡一体保洁,基本解决了“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等问题,但现有垃圾处理场处理能力不足,农村垃圾仍存在出口问题;
全县农村污水还存在乱排乱放现象。农村通组入户道路普遍没有硬化,村村通道路路面较窄、建设标准低,急需修复加宽;
(三)群众参与度急需提高。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机制还不健全,农民群众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比如,有的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淡薄,认为垃圾清理是环卫工人的事,存在垃圾随意扔的现象;
有的个别农户对污水处理的意识还不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识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善。
(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当前,在农村普遍存在“上热下凉”问题,县乡干部热情高,农民“等靠要”,缺乏内生动力,不愿投工投劳,动辄向政府索钱索物,出现“干部进村自己干,农民站在路边看”现象。
(五)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很不足,长效保障资金等仅靠政府单方投入压力较大,资金缺口大。近年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了相应设施和人员,但与目前农村的现实状况和工作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农村厕所改造,标准改造一户有墙、有顶、有硬化(含瓷砖)、有门、有窗、有照明、有洗手池的三格化粪池厕所大体需投入3000元;
采用管网水冲式厕所改造模式,村外建设大型砖混三格化粪池进行处理,通过试点每户改厕费用约在8000元以上,改厕成本很高,资金筹措难,县乡财政目前实难承担。
三、下步建议1、进一步强化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建立“三级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各级党政“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促,层层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2、持续统筹谋划乡村建设涉及面广,要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统一谋划,统一建设,统一推进。各部门既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又要加强协同配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3、继续加大投入加强财政资金投入保障,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县乡财政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集中用于乡村建设。4、全面补齐短板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没有全面铺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户厕改造宣传不到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将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2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理念在农村居民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农村居民拥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幸福感的实现载体。年初,中央、省都对此项工作作出了安排,8月份,我市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9月上旬,市政协组织五个调研组,分赴我市八县两区,并到山东、安徽、湖北等相邻省份,深入到乡村一线,通过实
2
地调研、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农村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管护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总体向好,农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一)治理垃圾全面开展。按照农村垃圾治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四个环节的要求,加大了对设施设备的修建投入力度,共配置垃圾桶8万余个,修建垃圾池近2万座,购置各类垃圾收集运输车辆近8千辆。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置,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比如新县在新集金河村、陈店梅花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采取“两次四分法”将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垃圾进行初分,然后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再分,垃圾的产量减少了70%,极大地减少了垃圾运输成本和处理成本。(二)粪污治理分类实施。推进“厕所革命”,排查摸底,建立台账,对验收合格厕所进行补助,引导群众主动改厕。坚决防治畜禽污染,督促环保基础较好的规模养殖场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依法关停不达标的养殖场;禁止农户家庭畜禽粪污随意堆放,做好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场、进入合作社、进入市场的引导工作。(三)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因地制宜,采取截污纳管、建人工湿地、修生态沉淀池等方式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比如,淮滨县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收集县城区及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日处理生活污水4万吨,处理后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进行排放,有效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同时,各县区结合“河长制”推进工作,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强化河道综合治理,不断把污水治理工作引向深入。(四)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通过规范建房、硬化亮化道路、绿化田园、净化村庄环境等多种措施协调推进,促进村容村貌改观。比如,商城县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村容户貌“12345678”集中整治大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在脱贫攻坚为引领下,不断提升工作成效。(五)管护机制逐步完善。各县区均成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督导,乡镇成立专门部门,对接落实工作,有制度、有方案、有队伍、有经费的管护制度正逐步形成。目前,全市通过直接购买或实施ppp模式,每年投资6亿元以上,引进了38家公司,创造了4万多个公益岗位,平均比例约占农村总人口的4‰,基本实现保洁服务全覆盖。二、存在问题(一)要素欠缺,投入不充分。改善人居环境,既要投入大量资金到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又要总体统筹协调各乡村打造自己的特色,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强有力帮助。现阶段,一是缺少建设资金。政府财政投入无法做到全包全揽、面面俱到,各村镇之间竞争激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僧多粥少”的现象;全市统筹宣传不够,没有一个完整的宣传计划,城市投资者对农村现实情况了解不多,环境治理项目吸引力低,社会资本投入有限;农民收入普遍不高,自有资金投入能力不足。二是缺少建设人才。一方面农村很多年轻人为了赚到更多的钱,选择到城市打拼,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生活,适龄劳动力缺乏;另一方面限于公共服务不完善等因素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缺乏对高层次人才
3
的吸引力,农村人才缺失,尤其是污水处理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三是缺基础设施。道路、房屋、排污排水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环保设施、教育设施等各个方面,仍然相对滞后。比如,排污管网配套不足,截污纳管集中处理率偏低,人工湿地、生态沉淀池修建数量较少,部分排水渠设计不合理,排出的污水也是流入农田和村庄外围的宅基地,带来二次污染。
(二)力度不均,推进不平衡。一是党政推进和群众参与不平衡。各地党政能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建立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出台实施方案。但是部分农民群众由于生活习惯,对改善环境参与度不高,维护环境卫生的自律意识不够,爱护村庄的基础设施设备的意识薄弱,存在“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二是具体工作和长效机制不平衡。一些“专项行动”、“重点工程”成效显著,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思路和操作办法,缺乏长效的管护机制,特别是合理的付费机制。三是乡村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原因各村的环境状况不一样,整体来看,南部山区县情况较好,北部平原县问题突出。在行动过程中,基础相似村镇因重视程度不一样,反映在工作成效上也差别明显。有的村工作组织有力、思路清晰、措施得当,亮点纷呈;
有的村工作相对滞后,领导干部重视不够,把此项工作当成临时工作应付检查,推动力度不足,广度深度不够,短板弱项明显。部分村镇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塑料地膜等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逐年积累危害土壤生态环境;
部分村镇把水产养殖作为主导产业,换水清塘时往往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河流和土壤污染;
部分村镇存在大量不按要求治污的散养户,甚至出现“畜进人退”的现象。(三)整合不足,系统不完善。一是缺少科学规划。部分乡镇规划缺乏前瞻性,编制滞后于建设发展的实际,建设项目不在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导致在规划审批中,因缺乏法定依据,制约了项目的后续建设。部分乡镇规范缺乏立体性,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规划和部分村建设规划,但未结合特色产业、山水资源、革命老区等优势制定发展规划。二是缺少部门合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基层不少公共服务部门还属于垂直管理,习惯于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缺乏沟通配合,对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要求不一,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三是缺内生动力。美丽乡村最终需要产业来带动和支撑,如果没有产业带动,那么建到最后也将会是一个空壳村、空心村。目前我市农村普遍都存在着主导产业弱,产业组织化和发育程度低,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四)疏于管理,保持不到位。环境治理改善涉及面广,直接经济效益不高,在长效管理中存在困难。一是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县区还没有完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主要依靠村、镇自行管理,以致出现“中阻梗”。比如随着陈年垃圾清理和日常卫生保洁工作的全面覆盖,乡镇中转垃圾量剧增,由于中转运力不足,处理不及时,垃圾外溢情况突出。二是购买服务岗管理难。政府通过直接购买服务或实施ppp模式,委托企业对农村垃圾治理进行管理过程中,一些乡镇在与中标服务公司签订合同之后,监督、管理和服务没跟上,缺乏督查考评措施。三是动员群众保持难。一些农村地区群众习惯了农村安逸平静的生活,对国家出台政策不够理解,不愿意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配合程度不够。比如,一些农村外
4
出人员返乡后,填塘埋田、大拆大改,修建了一些偏离农村风格的房屋,破坏了村庄原有风貌和自然环境;
一些村镇除了主干公路沿线外,其余地方存在垃圾乱丢、杂物乱堆现象,特别是一些偏远的村落,陈年垃圾处理问题依然严峻。
三、意见建议(一)规划引领、产业支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合理的规划作为指导,规划不仅是长期发展的遵循依据,也是近期投资的成本考量。要立足农村自然文化资源禀赋,随行就市、量力而行,要强化整体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科学确定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方案、投资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同时,要明确乡村环境改善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现实体现,要注重发挥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乡村环境改善并非“烧钱”,农村环境治理带来的良好生态环境,能催生农家乐民宿、养老养生、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等绿色文化旅游活动,推动农村众创空间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动广大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要把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和产业发展协调推进,狠抓“多彩田园”示范工程创建,把投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价值,做好跟进扶持,发展农业保险,为农村产业保驾护航。(二)增强合力,健全机制。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首篇文章,在全域范围内,加大投入,全力推进。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真正让公共财政投入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二是理顺部门责权关系,相关部门应积极整合项目,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健全农村环境投资回报机制,吸纳社会资本。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社会捐资、民间投资等方式,集聚更多的资源、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环境改善中来。将本地区的优势资源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外推广,让投资者清楚地“看”到乡村发展的优势资源,投资乡村建设的经济回报,主动到农村投资建设,形成循环资金链,使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三)明确责任,加强督导。一是进一步强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领导机构。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建立乡、村、组三级卫生保洁网格化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具体责任人和片区责任保洁员,切实加强对各责任辖区的环境卫生日常化监管。并鼓励各中标服务企业乡级办公地点与其同设置,以便于沟通协调和监督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督查、协调、考核工作机制。采取抽查、督查等办法,提升考核实效,加强考核成绩运用,奖优罚劣。建立政府购买岗位激励机制,建议中标环卫企业设立绩效工资,由乡、村两级和中标环卫企业每月对保洁员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评,核发绩效工资,以增强保洁员责任感和积极性。三是进一步明确标准。建议出台《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包括垃圾收集处理标准、污水收集处理标准、村庄环境清洁标准、住房饮水用电安全标准、长效机制建设标准等方面,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更客观全面。(四)提升素质,营造氛围。村容村貌的改善与农民素质提升紧密相连,环境治理需要走入群众内心。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编写宣传材料、书写固定标语等方式,教育和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遵守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应当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采纳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的合理意见,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此外,还建议大力开展帮扶及帮建活动,动员和发动各级部门及各级干部深入村屯、农户家中了解民情民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美丽乡村共享共建的良好格局。
5
推荐访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调研报告 人居环境 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