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19篇

时间:2022-11-11 17:10:10 来源:网友投稿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19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党的十二届六小全会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明确表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19篇,供大家参考。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19篇

篇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党的十二届六小全会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明确表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而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党的十三届四屮全会以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屮央领导集体提岀屮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总体布局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周振2120142922

  “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内容是什么?谈谈你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解。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位一体是党的十八大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确定的新举措之一。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大建设一起抓,并列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这一重要政治表述,透露出重大政治信号,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明确表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总体布局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思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一项重要内容确立下来,使总体布局发展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党在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民主法制的健全、文化艺术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环境的优美等,五者相辅相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时代召唤、实践推动、理论创新的结果,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略更加完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五位一体总体布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周振2120142922

  局的形成,为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放眼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也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响亮回答。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但也付出能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由于一些地方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已经让老百姓不堪重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已经成了老百姓的迫切期盼。十八大报告中表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的这种观念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始终,体现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里面。我们要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是得民心顺民意的科学判断和决策。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作为这一整体组成部分的五大建设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经济建设方面,应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最核心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紧紧抓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不放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扩大内需、优化结构、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应坚持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周振2120142922

  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在文化建设方面,应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自觉、更加自信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社会建设方面,应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多更丰富的物质成果,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三个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推动消费观念转变、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篇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与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关于总体布局,由最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到后来增加的政治文明建设,再到增加文化文明建设的四位一体,最终在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然而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充分强调,强调它重要的战略地位,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方法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都表明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是有其重大意义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在提出推进四大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已经蕴含着“五位一体”的格局的形成。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党的理论体系的一次重大创新,是对科学发展认识的又一次深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指导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即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以民生为重点;在生态建设方面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应有的战略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文明来推进,才能使社会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得到可持续利用。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建设“五位一体”当中的具体体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表明党在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方面进一步成熟”。因为在物质需求满足以后,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把生态文明建设单独提出来作为五位一体建设重要部分,实际上就是顺应民心、顺乎民意,是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这体现我们党在认识规律方面又有了新的提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选择。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将会造成环境恶化,付出更大代价。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工作指引。总布局的提出,表明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臻成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指针。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顺应了人民的新期待。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顺应民生的需要。(4)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新选择从世界范围看,人类社会正在跨入生态文明时代。众所周知,工业革命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解放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关注的大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或中期,亦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挑战。当务之急是如何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加紧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大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体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要保护环境,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会或多或少地制约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促进永续发展。政治建设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条件。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深刻影响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也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是相互支撑的关系。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障民生,而生态环境质量是最基本的民生。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作为基本民生需求的环境权益就维护得好。另一方面,社会建设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公众更好地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应有的战略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文明来推进,才能使社会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得到可持续利用。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建设“五位一体”当中的具体体现。

  

  

篇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一、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以民为本;2、市场经济;3、共同富裕;4、中华文化;5、民主政治。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以官为本",又不同于“以人为本”。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还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所以,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是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我们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是广大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因此必须受人民的监督。必须转变法治理念,从以法治民、以权治民转向依法治官、以法治权。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二、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局布局中的地位和意义。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出我们党对制约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关键问题的深刻认识。长期以来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和唯GDP论英雄等现象,已使资源环境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制约瓶颈。固守片面发展观和错误政绩观,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各地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领域仍存在一些急需克服的深层次问题。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打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经济总量虽位列世界第二,但产业水平总体上较低,污染排放多,对环境破坏大。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构筑统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做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的出台,使经济社会建设逐步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然而,当前在发展决策、政绩考核、民生改善等方面,仍有一些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需要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把环境、资源等生态因素纳入决策考虑范畴。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估体系,把生态建设、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范围。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氛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经济的健康高效,离不开制度的科学完备,也离不开文化的凝聚与弘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继承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倡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培养生态伦理,弘扬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形成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改善民生的社会保障。近年来,由水、空气、重金属、化学品污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区污染排放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发动公众广泛参与,妥善解决环境问题,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具有普遍联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搞好五大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当前,我们应全面理解“五位一体”内在联系,从全局出发,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就要从战略层面,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搞好顶层设计;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来进行谋划;从环境的角度,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质量标准。

  人民不仅要富裕的生活、富强的中国,还要美丽的家园、美丽的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蓝天、碧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将不再遥远。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的重大意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党在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民主法制的健全、文化艺术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环境的优美等,五者相辅相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时代召唤、实践推动、理论创新的结果,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略更加完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为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放眼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水平。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趋势,是人类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保障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篇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精品好资料——————学习推荐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视域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构途径对策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①,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②,这充分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就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③,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休布局中重要地位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

  建设互为条件彼此形成内在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④。(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转型的方向之一

  我国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载《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②赵伟宁:《谈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3、4页。③方世南:《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学习论坛》,2013年1月,第48页。④吴瑾菩,祝黄河:《“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1期,第157页。

  -1-/6

  精品好资料——————学习推荐

  比2005年有显著的下降;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生态文明建设将推动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

  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①

  目前,生态环境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一些群体事件由环境污染事件转化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政治决策的不满。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在生态环境领域进行突破改革阻力小,却能受到群众的重点关注。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先进文化的题中之意

  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是说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四)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入,群众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不再单纯是“吃饱穿暖”,而是更高层次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其中,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很多富裕人员移民海外的重要原因之一②。因此,建设好生态环境,对于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构建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实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涉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费观念、提高全民参与意识等多个方面。中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所作为,必须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健全完美相关法律规章,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一)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政策引导1.明确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强化政府的干预职能③。具体举措包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合理规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用可再生资源和研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无污染的新兴行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资源立法,建立完备的环境保护体制,明确各方面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义务,

  ①郭婷,张文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人“五位一体”格局的路径思考》,《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5页。②徐晓霞,易春秋:《“五位一体”国家战略新布局初探》,《社科纵横》,2013年10月,第25页。③刘传祥等:《论“五位一体”布局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6月,第7页。

  -2-/6

  精品好资料——————学习推荐

  有效地管理环境①。2.设立生态文明管理科研机构,确保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目前的环保部门的职能有限,

  难以从源头上控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要确保以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一是要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承担生态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决策。二是要积极稳妥地发展民间生态环保组织,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信息知情权。三是要创办能够指导生态规划和发展的科研院所,专门负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3.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是要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由工业文明的黑色产业结构向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着力推进能源经济结构由高碳黑色能源结构向低碳与无碳绿色能源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由工业文明的最高代价生态外生模式,向生态文明的最低代价生态内生模式的根本转变;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篇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五位一体的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是什么五位一体具体内容是什么经“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报告对全面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认真落实相关部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五位一体总布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亿万人民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后,不仅对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

  1

  民主权利、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期待.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就一定能推动当代中国全面发展进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生机勃勃.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深刻理解五大建设的丰富内涵。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报告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落实这些新要求,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加倍努力.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相关部署.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

  2

  义法治国家,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约束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方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五位一体总布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是当代中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积极应对新矛盾新问题,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宏伟目标鼓舞人心,美好前景凝聚力量.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必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位一体,这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是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重

  3

  大发展的总结。过去党的自身建设是按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位一体"进行概括的,“反腐倡廉”放在作风建设中。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从作风建设中分出来,专门作为一部分,形成“五位一体”布局,并在党建总体布局关于加强党建的要求中,除了过去强调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外,特别增加了“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使用

  4

  

  

篇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十七大上中共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最后到五位一体的新布局党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刻转变这是科学发展观孕育的新生儿是一种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

  科学把握“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必须牢牢把握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认真落实相关部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五位一体意义建设

  一、“五位一体”总布局内容

  总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五项建设是环环相扣,息息相关的。经济建设是根本,奠定坚实的物质生活基础;政治建设是保障,建设一种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文化建设是灵魂,营造一种丰富多彩的新生活;社会建设是条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其他领域提供幸福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

  “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中共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十七大上,中共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最后到“五位一体”的新布局,党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刻转变,

  这是科学发展观孕育的“新生儿”,是一种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

  三、把握好“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不是抽象、孤立的人,而是指现实的、具体的、社会中的个人,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客观需求,必然包含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以及人与自然的活动中,直接体现在“五位一体”的总体框架内。

  第二,它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水平。从最初的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五位一体,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且对于保障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第三,它是人民多样化需求的集中回应。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不断增强。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除了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外,人民的政治、文化等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和社会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民的需求种类和程度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正好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它就是对人民多样化需求的集中回应。

  第四、它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民主法制的健全、文化艺术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环境的优美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略更加完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为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放眼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四、如何把握好“五位一体”总布局

  五位一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作为这一整体有机组成部分的五大建设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第一,在经济建设方面,应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实践中要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扎扎实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扩大内需、优化结构、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等的基础上,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在政治建设方面,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使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

  国家;要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第三,在文化建设方面,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下,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

  活力,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自觉、自信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在社会建设方面,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因此,在实践中必须继续加强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多更丰富的物质成果,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第五、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应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深刻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涵。在实践中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三个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推动消费观念转变、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着力推进绿

  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五、总结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工程。在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85mar2014no3chinesetimes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与意义张永红摘布局由最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到后来增加的政治文明建设再到增加文化文明建设的四位一体最终在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与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关于总体布局,由最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到后来增加的政治文明建设,再到增加文化文明建设的四位一体,最终在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然而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充分强调,强调它重要的战略地位,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方法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都表明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是有其重大意义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在提出推进四大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已经蕴含着“五位一体”的格局的形成。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党的理论体系的一次重大创新,是对科学发展认识的又一次深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指导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即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以民生为重点;在生态建设方面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应有的战略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文明来推进,才能使社会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得到可持续利用。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建设“五位一体”当中的具体体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表明党在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方面进一步成熟”。因为在物质需求满足以后,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把生态文明建设单独提出来作为五位一体建设重要部分,实际上就是顺应民心、顺乎民意,是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这体现我们党在认识规律方面又有了新的提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选择。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将会造成环境恶化,付出更大代价。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工作指引。总布局的提出,表明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臻成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指针。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顺应了人民的新期待。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顺应民生的需要。(4)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新选择从世界范围看,人类社会正在跨入生态文明时代。众所周知,工业革命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解放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关注的大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或中期,亦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挑战。当务之急是如何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加紧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大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体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要保护环境,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会或多或少地制约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促进永续发展。政治建设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条件。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深刻影响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也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是相互支撑的关系。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障民生,而生态环境质量是最基本的民生。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作为基本民生需求的环境权益就维护得好。另一方面,社会建设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公众更好地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应有的战略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文明来推进,才能使社会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得到可持续利用。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建设“五位一体”当中的具体体现。

  

  

篇八: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与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关于总体布局,由最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到后来增加的政治文明建设,再到增加文化文明建设的四位一体,最终在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然而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充分强调,强调它重要的战略地位,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方法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都表明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是有其重大意义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在提出推进四大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已经蕴含着“五位一体”的格局的形成。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党的理论体系的一次重大创新,是对科学发展认识的又一次深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指导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即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以民生为重点;在生态建设方面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应有的战略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文明来推进,才能使社会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得到可持续利用。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建设“五位一体”当中的具体体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表明党在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方面进一步成熟”。因为在物质需求满足以后,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把生态文明建设单独提出来作为五位一体建设重要部分,实际上就是顺应民心、顺乎民意,是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这体现我们党在认识规律方面又有了新的提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选择。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将会造成环境恶化,付出更大代价。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工作指引。总布局的提出,表明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臻成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指针。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顺应了人民的新期待。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顺应民生的需要。(4)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新选择从世界范围看,人类社会正在跨入生态文明时代。众所周知,工业革命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解放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关注的大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或中期,亦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挑战。当务之急是如何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加紧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大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体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要保护环境,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会或多或少地制约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促进永续发展。政治建设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条件。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深刻影响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也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是相互支撑的关系。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障民生,而生态环境质量是最基本的民生。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作为基本民生需求的环境权益就维护得好。另一方面,社会建设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公众更好地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应有的战略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文明来推进,才能使社会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得到可持续利用。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建设“五位一体”当中的具体体现。

  

  

篇九: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视域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构途径对策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①,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②,这充分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就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③,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休布局中重要地位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互为条件彼此形成内在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④。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转型的方向之一

  我国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的下降;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载《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②赵伟宁:《谈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3、4页。③方世南:《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学习论坛》,2013年1月,第48页。④吴瑾菩,祝黄河:《“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1期,第157页。

  -1-

  加13亿立方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生态文明建设将推动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①

  目前,生态环境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一些群体事件由环境污染事件转化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政治决策的不满。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在生态环境领域进行突破改革阻力小,却能受到群众的重点关注。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先进文化的题中之意

  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是说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

  (四)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入,群众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不再单纯是“吃饱穿暖”,而是更高层次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其中,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很多富裕人员移民海外的重要原因之一②。因此,建设好生态环境,对于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构建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实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涉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费观念、提高全民参与意识等多个方面。中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所作为,必须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健全完美相关法律规章,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一)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政策引导

  1.明确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的干预职能③。具体举措包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合理规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用可再生资源和研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①郭婷,张文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人“五位一体”格局的路径思考》,《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5页。②徐晓霞,易春秋:《“五位一体”国家战略新布局初探》,《社科纵横》,2013年10月,第25页。③刘传祥等:《论“五位一体”布局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6月,第7页。

  -2-

  升级,鼓励无污染的新兴行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资源立法,建立完备的环境保护体制,明确各方面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义务,有效地管理环境①。

  2.设立生态文明管理科研机构,确保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目前的环保部门的职能有限,难以从源头上控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要确保以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一是要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承担生态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决策。二是要积极稳妥地发展民间生态环保组织,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信息知情权。三是要创办能够指导生态规划和发展的科研院所,专门负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3.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是要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由工业文明的黑色产业结构向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着力推进能源经济结构由高碳黑色能源结构向低碳与无碳绿色能源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由工业文明的最高代价生态外生模式,向生态文明的最低代价生态内生模式的根本转变;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确立生态文明规章制度,完备环境保护体制。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首先是建立完善的有助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并使之能够得到贯彻落实;二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三是建立完善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机制,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的知识与理念,使生态文明的理念走进每一个人的内心,并转化为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二)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才会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才会拥有源头活水,发展成果才会真正惠及人民。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要求我们不仅要在资源环境的保护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更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领域进行全面转变、深刻变革,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中国特色

  ①陈忠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系统性特征的几点思考》,《生产力研究》,2013年第8期,第1页。

  -3-

  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倡导公民转变传统消费观念,践行绿色消费模式。传统的消费模式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拜金主义、铺张浪费、追求面子工程,过度消费,这种消费模式严重浪费资源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持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模式,倡导一种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既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观念。以“3R”消费模式(Reduce、Reuse、Recycle)①为基础,逐渐使公众养成绿色的消费新观念,将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内化于心,促使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新模式。

  3.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生态建设。②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离不开公民的广泛参与,形成“全民环保”的局面,进一步明确政府、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首先,要尽量避免拘泥于形式的作风,环保不只是在环境保护日简单地敷衍了事而应是立足于全民的、持续的、稳定的、渐进性的工作,我们不仅要环保日还要环保周环保年,切实将环境保护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在生活中将社会大众的环保力量发挥到淋漓尽致。其次,加强基层宣传与交流,发挥公众的影响力,公众是一个潜在的环保主力军,但作为环保主体力量的我们对于环境保护还有很多认识欠缺,这就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与交流。只有公众积极主动,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将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牢记于心,广泛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那么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势必瞩目。

  (三)克服传统观念束缚,强化创新观念

  1.利用网络时代服务生态文明。网络时代极大加快信息的承载与传播、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一是利用网络加快信息传递,促进知识更新。网络的出现还打破了地理隔离,通过网络电视,人们见到了许多从前即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可以迅速从网络上准确知道相关的生态信息,可以对不熟悉的动植物名称及时查询从而迅速了解,更可以成为讨论环境的公共平台,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事件。二是减少资源消耗,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网络改变了人们获得知识的方式,手机报、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实现了新闻的实时传递,减少了报刊的印刷量,带动了传统平面媒体的革命,进而减少了对纸浆、油墨、燃料和电力的消耗,从而减

  ①吕华君:《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3月,第9页。②祝黄河,邱向军:《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求实》,2013年7月,第47页。

  -4-

  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对森林的破坏①。三是提高了环境保护的决策水平。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过网络可以实现濒危物种保护的个性化管理。例如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将能够将每一株濒危植物精确定位,并遥测其生长情况;通过视频和遥感对自然保护区实现精细化管理等等。随着现代网络接入大数据时代,研究者将有可能开展大规模的模拟分析,监测物种个体的实时分布、分析种群的基因流、植被的演替过程、监测生态系统的能流,模拟分析大气污染物与水体污染物的扩散,从而提升环境保护的整体决策水平。

  2.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西方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例如德国注重环境教育,为资源立法提供法律保障,发展环保产业,超额完成国际环境条约的义务;日本把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严密立法明确责任主体,采用综合性的调整机制促进国民循环型生活方式的建立;美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治理环境工作注重多元的区域规划,保护大面积国家森林公园和恢复森林②;其他国家如法国禁止采挖原煤、北欧国家积极推行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等举措,这些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积极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结语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小康社会建设的系统整体性,用统筹协调的方法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整体进步。与此同时,必须在探索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发展规律以及这些规律的交互作用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通过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转变观念,探寻生态文明的建构之路。

  ①欧阳娟:《论文化建设在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月,第2页。②包双叶:《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原点》,《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第24页。

  -5-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王宏斌.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3]包双叶.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原点[J].广西社会科学,2013[4]方世南.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J].学习论坛,2013[5]陈忠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系统性特征的几点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3[6]赵伟宁.谈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吴瑾菩等.“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8]郭婷等.将生态文明建设融人“五位一体”格局的路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吕华君.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徐晓霞等.“五位一体”国家战略新布局初探[J].社科纵横,2013[11]祝黄河等.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J].求实,2013[12]欧阳娟.论文化建设在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1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6-

  

  

篇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的内容和关系

  五位一体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胡锦涛说。此间专家指出,中共党代会报告首次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并列,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党建专家指出,“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中共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邓小平首先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此后,中共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后,中共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五年前的十七大上,中共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五位一体’的新布局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产生的,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许耀桐说。五位一体,这是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是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重大发展的总结。过去党的自身建设是按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位一体”进行概括的,“反腐倡廉”放在作风建设中。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从作风建设中分出来,专门作为一部分,形成“五位一体”布局,并在党建总体布局关于加强党建的要求中,除了过去强调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外,特别增加了“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差异化营销思想、一体化导购、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一体。化安装、一体化售后服务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之间的关系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五位一体”协调推进才能建设“美丽中国”。

  经济建设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文化建设是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大国的崛起,必定伴随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笔者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包括:理想信念、爱党爱国、勤劳致富、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守法修德、幸福安康。政治建设是保障。“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党的政治建设,以及在党领导下的政府政治建设。因为唯有政治建设,才能保障“五位一体”建设的顺利实施。中国的富强要靠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要靠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要靠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要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要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建设是条件。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的报告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增加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中,把“社会体制”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全新表述中,“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把、“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等列入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阐述、强调、谋划,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美丽中国,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每一个中国人无比向往、充满期待。只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建设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一定可期。

  班级:11航材1班学号:19号

  姓名:李生海

  

  

篇十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农信社强化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思考住宅小区业主概念与权利探讨实施土地流转加快烟叶规模化种植分析思考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烟草商企业自主创新思路谈围绕四坚持四必须加快烟草企业发展思考谈烟草工企业品牌形象提升电子结算率是卷烟上水平有效途径思考稳定卷烟零售价格重要必要性思考建议着力基础提升烟草商企业软实力思考烟草集团强化分中心班子能力建设分析建议2009上半年烟草重点骨干品牌发展分析探讨pdca模式在卷烟上水平中应用分析探讨浅谈金融危机下卷烟上水平有效思路浅谈连锁经营烟草企业行政处罚与取消经营资格标准化市场部建设提升烟草软实力思考探讨提升农村j卷烟总结报告演讲致辞领导讲话心得体会党建材料用范文论文中心应用文档免费阅读下载

  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考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最新最全的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

  中国共产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回溯历史,中国29年改革开放成就以及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雄辩地证明党的建设成果辉煌;展望新的事业起点,中国共产党正“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总体部署和总体布局。总体部署指“一条主线、一个目标,五个重点、五大建设,六项任务”。总体布局则专指五大建设,即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是第一次提出,也是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本文试就这一理论问题做一些探讨。一、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提出背景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与党的总纲领和工作总要求息息相关,它集中反映党在自身建设中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脉络和实践成果。党的建设各个时期的工作布局都回答了各个历史阶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则更加完整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新的历史性课题。它的提出,使党的建设的发展战略和总体部署更为清晰与明确。1、世情变化是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是一个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国与国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际交往愈益频繁的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更加明显。全球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的深刻变化,引起世界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

  化。在这种情形下,任何政党和国家,无视时代潮流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因循守旧、畏葸不前,必然落伍甚至被时代所淘汰。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多方面的建设,提出加强自身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正是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时代要求和世界大势、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抉择。2、国情变化是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29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着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方面创新。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社会主义的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使中国成功实现“两个转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出了富裕安康广阔的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个宏大的社会转型和国情变化推动着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和世界视野中自觉审视自身的变革,从而不断在改革创新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3、党情变化是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已成立86年,执政58年,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和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但审视党情,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拥有3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7300多万名党员,新党员数量逐年增加,党员成分有所变化,新老队伍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增添了活力和新鲜血液,也使党的教育管理和建设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执政日久,又没有在野党和反对党,极易使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产生涣散和惰性倾向,在思想上脱离人民,与群众离心离德。目前党内消极和腐败现象仍很严重,党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课题

  和挑战。十七大报告将反腐倡廉建设从作风建设中单列出来,反映党对自身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消除党内腐败现象的果断决心。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包括了党的建设方面的理论创新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和形成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这一总体布局的鲜明特点是,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今后五年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任务都将融入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中。这是中国共产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1、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党的总体布局是党的建设的枢纽。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有着历史性的意义。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把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一起称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第一次将党的建设确定为一个伟大工程,并总结为党的思想建设、组流,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建设,最终形成了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体布局的这一新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形成的最新成果。2、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对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具体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85周年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这一概念,用以统括党的建设中的多方面内容和要素。这就要求不论是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还是其他方面的建设,都不是孤立的,必须融会贯通,相互联系,既展示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又呈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完整结构和框架。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党提出在原有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基础上,增加新的建设内容,扩展了党的建设的层面,厘清了各方面建设的内在联系。从总体上把握党的建设新特点,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一样,党的建设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等多个层面构成,它是一个有机整体。依据党的历史传统和按照新的发展要求,十七大将党的建设部署为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为基础,最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这种对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进行部署,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而非人为设计,是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必然。准确概括和科学表述党的建设新布局,有助于厘清党的各方面建设工作相互关系和内在结构,引导全党自觉遵守党的章程和方针,也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具体贯彻落实。3、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与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紧密联结形成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对于推进党的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事业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强党的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在实践中出现过“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失误,以至邓小平同志多次语重心长地提醒,“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现实中一些地方党委领导仍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建”现象。这些都说明正确处理党的事业与党的建设关系的重要性,党的建设是联结党的各项事业的枢纽。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提出了两个新的“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融为一体。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要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五大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辟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新境界。三、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逻辑关联

  党的各方面建设,因各自的内涵、目标、任务有所不同,在党的建设全局中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亦有区别,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党的五大建设则具有专项性、具体性和针对性。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重要的前提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键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重点是改革和完善党的体制机制,基础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明确党的建设多层面的这些逻辑关系,并切实全面推进,就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完成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全新课题。1、思想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必须牢牢坚持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和理论创新的历史。思想上建党的学说,在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坚持和倡导中不断完善。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思想上建党仍然处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全体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重要地是思想上入党,党的一切工作服从于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坚持思想建设的首要地位,在今天就是要求全党普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只有保持政治上的坚定,维护全党的思想统一,才能推动伟大事业前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必须切实加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有组织的队伍,它自上而下建立各级组织建设和领导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把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组织起来,构成了严密的组织系统,形成了坚强的战斗集体。从根本上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先进性,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在党的总体布局中,党的组织建设是最基础的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十六大提出,党的各级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十七大指出,马克思

  主义政党的生命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才能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3、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标志必须大力弘扬作风建设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而言,是一个事关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对此,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一再要求全党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强调作风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新时期加强作风建设,要求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把党的各项方面的建设落实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根本上。目前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焦点不在于外来侵略,也不在于政党之争,关键在党的作风建设是否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建设作为一个专门章节来论述,并提出以民生为重点,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更多地体现在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方面。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党的先进性的检验,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4、制度建设作为党的综合性建设必须不断强化健全的制度是正确路线形成的基础,也是正确路线得以贯彻的保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进入新世纪,党把制度建设纳入党的基本建设中。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制度建设作为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从六个方面强调推进制度建设的规范化、程序化。在思想、组织、作风等项建设中,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的综合性功能,注重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建设的全部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经验总结,又是党的建设的现实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全面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走综合创新之路;紧密结合党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确保制度内容更加民主,制度要求更加科学,制度实施更

  加权威。按照总体布局要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才能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3、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新建设内容必须加快推进十七大报告提出“一个坚决、三个更加”,把惩治腐败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表明有效预防腐败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以往把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总体上纳入党的作风建设之中。实际工作中,作风建设内容较宽泛,有很大的包容性。廉政建设的要求和内容不是作风建设可以完全涵盖的,将廉政建设内容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用反腐倡廉建设来表述,等于成为一项独立的建设内容,具有特殊意义。反腐倡廉工作提升为“反腐倡廉建设”,这是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定位,表明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反腐倡廉理论的重大创新,体现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适应了反腐败斗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将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顺应了当前反腐倡廉建设新形势,更能加深全党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必将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顺利开展。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点举措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随着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构建,党不断改革创新领导体制、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政治优势、优良传统和体制机制,不断赋予党的建设以新的内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新谋划,推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同步发展,也突出了各项建设的重点,有利于实践中的创新。1、党的思想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全党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基本条件。党的十七大强调以理想信念为重点,抓住了思想建设的根本。思想建设源于理论的创新,依靠信念的力量。科学理论引领各方面的创新,必然要建设一个学习型政党。十六届中央政治局5年集中学习44次,

  为全党做出了表率。思想建设要求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全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人人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2、党的组织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党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骨干力量。组织建设以造就高素质队伍建设为重点,要求党的组织建设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努力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按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这样,才能使全体党员真正作到“三个代表”、“两个先锋队”,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3、党的作风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十七大报告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党的优良党风的保持和弘扬,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文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

  费,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作为一种情操、境界、品格,就能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4、党的制度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民主集中制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制度建设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要求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鼓励和支持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扩大党内民主多种实现形式,为党的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按照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的要求,在发展基层党内民主方面积极探索。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等,这样才能切实把制度建设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环节。5、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中央成立预防腐败工作机构,是一个重要的讯号,要求全党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关系到人心向背和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任务。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以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为重点,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有效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完善巡视制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以确保中国共产党永远红旗高举,不变颜色。党的建设是一个包含着多种要素和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主线地位,使党的各项建设按照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去开展,实现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

  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总目标。这一总体目标和总体布局顺应时代潮流和全党同志意愿,符合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党的要求,符合党的自身建设的实际需要。中国共产党坚持这一总体目标和总体布局,不断与时俱进、团结奋斗,一定能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胜利。

  阅读相关报告总结文档:农信社强化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思考住宅小区业主概念与权利探讨实施土地流转加快烟叶规模化种植分析思考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烟草商企业自主创新思路谈围绕四坚持四必须加快烟草企业发展思考浅谈烟草工企业品牌形象提升电子结算率是卷烟上水平有效途径思考稳定卷烟零售价格重要必要性思考建议着力基础提升烟草商企业软实力思考烟草集团强化分中心班子能力建设分析建议2009上半年烟草重点骨干品牌发展分析探讨PDCA模式在卷烟上水平中应用分析探讨浅谈金融危机下卷烟上水平有效思路浅谈连锁经营烟草企业行政处罚与取消经营资格标准化市场部建设提升烟草软实力思考探讨提升农村j卷烟【总结报告】【演讲致辞】【领导讲话】【心得体会】【党建材料】【常用范文】【论文中心】【应用文档】免费阅读下载

  

  

篇十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五位一体的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是什么五位一体具体内容是什么经“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报告对全面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认真落实相关部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五位一体总布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亿万人民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后,不仅对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

  1

  民主权利、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期待。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就一定能推动当代中国全面发展进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生机勃勃。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深刻理解五大建设的丰富内涵。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报告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落实这些新要求,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加倍努力。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相关部署。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

  2

  义法治国家,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约束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方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五位一体总布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是当代中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积极应对新矛盾新问题,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宏伟目标鼓舞人心,美好前景凝聚力量。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必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位一体,这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是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重

  3

  大发展的总结。过去党的自身建设是按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位一体”进行概括的,“反腐倡廉”放在作风建设中。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从作风建设中分出来,专门作为一部分,形成“五位一体”布局,并在党建总体布局关于加强党建的要求中,除了过去强调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外,特别增加了“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使用

  4

  

  

篇十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大棋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摆脱积贫积弱走向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振兴,这是多少代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目标,先辈们为此不惜千辛万苦、英勇奋斗,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经验和教训,直到新中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这个伟大目标才真正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就是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地进行总体布局。这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智慧的中国人民为提振自身命运的空前壮举,堪称人类发展史上一盘前所未有的大棋局。

  与当年毛泽东提出全党要重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相比,应该说今天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已经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和提出以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历程就是最有力的佐证。实践没有止境,认识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实践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一定会进入新的境界。

  总体布局的提出和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间虽然遇到了困难,遭受过挫折,但也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

  这一时期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有两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一是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12月,由毛泽东建议,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在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目标;二是提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多处讲到了这个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它的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思想。这一时期我们党能形成这个总体布局的重要思想得益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后,邓小平一直在思考中国怎么发展的问题。他先后提出了小康社会、翻两番、人均八百美元和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就指出,毫无疑问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动摇。但是不能把现代化建设理解得过于狭窄。邓小平指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因此,“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

  也就在这一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邓小平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邓小平的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讲的“两点论”。即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不能忽

  略甚至忘记次要矛盾。在抓重点时不能忽略甚至丢掉非重点。在邓小平上述战略思想指导下,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思想,并在不断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发展这一总体布局。

  在党的文献中,最早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是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一决议开宗明义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由此形成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带动作用。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六大,历次党代会对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改革与发展的安排都是依据这一总体布局来部署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并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充实这个总体布局。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有机统一上,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江泽民还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从而充实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要实现党领导的伟

  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相互促进,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具有指导意义。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没有止境,因而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标志,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胡锦涛同志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党的十七大就是从新的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了。

  总体布局的科学内涵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很多方面,应着重从制度、方向、战略重点和理念上来加深认识和把握。在经济建设上,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个体制、两个制度”。“一个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这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两个制度”,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政治建设上,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个统一”、“四个制度”,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在文化建设上,最重要的是“把握一个方向”,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一个体系”,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达到五个目标,即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使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在社会建设上,最重要的是“抓住一个重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突出“一个重大任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达到“五个有”的目标,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

  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像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把生态文

  明建设提升到治国理政的理念层面来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理念的高度,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要落实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坚定不移推进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所作的总体部署,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经济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实践中要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扎扎实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

  体发展新活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在政治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实践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实践中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

  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在实践中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创造性回答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出了正确的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在实践中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伟大事业,新时期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党的建设是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实践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

  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篇十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一、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以民为本;2、市场经济;3、共同富裕;4、中华文化;5、民主政治。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以官为本",又不同于“以人为本”。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还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所以,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1/5

  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是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我们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

  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

  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是广大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因此必须受人民的监督。必须转变法治理念,从以法治民、以权治民转向依法治官、以法治权。孟子说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二、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局布局中的地位和意义。

  答: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

  2/5

  界。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出我们党对制约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关键问题的深刻认识。长期以来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和唯GDP论英雄等现象,已使资源环境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制约瓶颈。固守片面发展观和错误政绩观,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各地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领域仍存在一些急需克服的深层次问题。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打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经济总量虽位列世界第二,但产业水平总体上较低,污染排放多,对环境破坏大。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构筑统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做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的出台,使经济社会建设逐步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然而,当前在发展决策、政绩考核、民生改善等方面,仍有一些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需要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把环境、资源等生态因素纳入决策考虑范畴。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估体系,把生态建设、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范围。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氛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经济的健康高效,离不开制度的科学完备,也离不开文化的凝聚与弘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继承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倡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培养生态伦理,弘扬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3/5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形成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改善民生的社会保障。近年来,由水、空气、重金属、化学品污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区污染排放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发动公众广泛参与,妥善解决环境问题,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具有普遍联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搞好五大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当前,我们应全面理解“五位一体”内在联系,从全局出发,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就要从战略层面,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搞好顶层设计;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来进行谋划;从环境的角度,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质量标准。人民不仅要富裕的生活、富强的中国,还要美丽的家园、美丽的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为中国到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蓝天、碧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将不再遥远。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的重大意义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党在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民主法制的健全、文化艺术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环境的优美等,五者相辅相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时代召唤、实践推

  4/5

  动、理论创新的结果,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略更加完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为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放眼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水平。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趋势,是人类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保障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5/5

  

  

篇十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五位一体布局

  ThelatestrevisiononNovember22,2020

  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大棋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摆脱积贫积弱走向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振兴,这是多少代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目标,先辈们为此不惜千辛万苦、英勇奋斗,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经验和教训,直到新中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这个伟大目标才真正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就是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地进行总体布局。这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智慧的中国人民为提振自身命运的空前壮举,堪称人类发展史上一盘前所未有的大棋局。

  与当年毛泽东提出全党要重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相比,应该说今天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已经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和提出以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历程就是最有力的佐证。实践没有止境,认识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实践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一定会进入新的境界。

  总体布局的提出和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间虽然遇到了困难,遭受过挫折,但也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

  这一时期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有两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一是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12月,由毛泽东建议,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在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目标;二是提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多处讲到了这个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它的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思想。这一时期我们党能形成这个总体布局的重要思想得益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后,邓小平一直在思考中国怎么发展的问题。他先后提出了小康社会、翻两番、人均八百美元和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就指出,毫无疑问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动摇。但是不能把现代化建设理解得过于狭窄。邓小平指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因此,“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

  也就在这一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邓小平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邓小平的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讲的“两点论”。即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不

  能忽略甚至忘记次要矛盾。在抓重点时不能忽略甚至丢掉非重点。在邓小平上述战略思想指导下,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思想,并在不断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发展这一总体布局。

  在党的文献中,最早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是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一决议开宗明义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由此形成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带动作用。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六大,历次党代会对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改革与发展的安排都是依据这一总体布局来部署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并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充实这个总体布局。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有机统一上,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江泽民还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从而充实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要实现党领导

  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相互促进,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具有指导意义。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没有止境,因而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标志,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胡锦涛同志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党的十七大就是从新的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了。

  总体布局的科学内涵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很多方面,应着重从制度、方向、战略重点和理念上来加深认识和把握。在经济建设上,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个体制、两个制度”。“一个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这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两个制度”,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政治建设上,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个统一”、“四个制度”,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在文化建设上,最重要的是“把握一个方向”,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一个体系”,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达到五个目标,即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使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在社会建设上,最重要的是“抓住一个重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突出“一个重大任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达到“五个

  有”的目标,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像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治国理政的理念层面来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理念的高度,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要落实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坚定不移推进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所作的总体部署,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经济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实践中要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扎扎实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在政治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实践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实践中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

  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在实践中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创造性回答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出了正确的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在实践中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伟大事业,新时期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党的建设是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因此,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实践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篇十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

  是十八大报告作出的新论断。它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了新的高度。1986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即“三位一体”。2006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中增加了社会建设,因此,“三位一体”拓展为“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期待,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纳入总体布局,至此,“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在国家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各行各业都有所突破,国家政治体制改革逐渐步入正轨的当代,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特别是城市的生态环境,有些地方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已经十分严重了。一些大城市经常出现酸雨,北方的一些地区还时常出现沙尘

  暴。这对于人民的正常生活和一些产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而对于这样的现状,许多人已经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了解,人民已经对改善生态环境有了自己的期许和愿望。而此时,国家在力抓经济,确保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到生态环境的变化,从人民的反应中感受到了人民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希望。因此,国家回应人民的期待,在十八大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重要的位置,确立了新的、更科学的前进道路。

  现在国家正致力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朝着建成和谐社会的目标前进。然而面对告诉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和资源锐减问题,国家的这一决策显然是正确而明智的。将“生态文明建设”归入国家发展的总布局中,并将其放在突出的地位上,让其能够融入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建设的各反面中去,既符合中国的发展现状,又符合国家一直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人民的愿望,能回应人民的期许,这也为相关措施的推行减少了阻力。

  中华文化的传统便是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特别是新拓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恰好是中华名族和谐发展的当代彰

  显。中国的发展应该是和谐的,人与自然的相处也应该是和谐的。人类依靠自然的无私奉献达到了今天的繁华,但却给地球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创伤,现在,应是人类不久的时候了,在晚就来不及了。

  中国还在发展中,但对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也应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中国要建设的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政治清明,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的社会,还应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一个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美好光明的未来的伟大决策。

  

  

篇十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对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刻而具体的阐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阐述,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性实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造性解决。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新问题,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趋于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期,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他在深刻反思新中国成立30年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改革开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明确提出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重大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新要求在提出推进四大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已经蕴含着“五位一体”的格局的形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不

  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这些认识深化的结果就是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例如,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之间就存在着辩证关系: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会充满活力;离开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会是一句空话,或者走向反面。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样,我们也会看到,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在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撑力量。“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五大建设的联系是双向的,是相互作用的,不是单向度的。例如,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就是相互的:社会建设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反过来,生态文明建设也影响到社会建设。近些年来,由企业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以及垃圾焚烧等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但是,我们党意识到这类问题的严重性,努力采取措施,使这类群体事件得到了有效遏制。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就会不断减少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群体事件,就会更加顺利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因此,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意义重大,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五大建设要协调推进,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单兵突进。胡锦涛同志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79年-2011年GDP年均增长9%以上,我国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但我国单位GDP的能耗高出经合组织30个国家平均值的20%。我们必须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角度来看待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问题,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从而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基础。

  其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是一种辩证的思想,它告诉我们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就经济建设谈经济建设、就政治建设谈政治建设、就文化建设谈文化建设、就社会建设谈社会建设、就生态文明建设谈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政治建设方面的问题,需要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有利于政治建设的开展;解决政治建设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与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生活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在为政治建设打基础。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运用经济建设的方法,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作用,就应当创建生产和再生产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生产方式当中,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各个方面。再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意义重大。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曾经讲: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同样,我们也可以认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提供切实保障,也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梁靖雪)

  

  

篇十八: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绿色发展”、“美丽中国”……随着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崭新的提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词语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生态文明独立成篇,五位一体协调推进从十六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并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再到十八大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党的理论体系不断继承创新、科学发展的过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展示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开辟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广阔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先导,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坚持和实现科学发展,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融合相协调,赋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生态尺度。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五大建设的联系是双向的,是相互作用的,不是单向度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意义重大,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五大建设要协调推进,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单兵突进。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是一种辩证的思想,它告诉我们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就经济建设谈经济建设、就政治建设谈政治建设、就文化建设谈文化建设、就社会建设谈社会建设、就生态文明建设谈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实践的创新。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五位一体”的新布局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产生的,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阔步前进。当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这五大建设既然是“五位一体”,就必须要协调推进,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单兵突进”。比如,要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角度来看待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问题,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为发展方式的转变奠定基础。另外,要“五位一体”地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需要第六大建设——党的建设——这是关键。执政党要首先把自身建设好,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领导干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建设。否则“五位一体”就有可能落空。

  

  

篇十九: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网络的出现还打破了地理隔离通过网络电视人们见到了许多从前即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可以迅速从网络上准确知道相关的生态信息可以对不熟悉的动植物名称及吋查询从而迅速了解更可以成为讨论环境的公共平台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事件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视域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构途径对策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①,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②,这充分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就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③,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休布局中重要地位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互为条件彼此形成内在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④。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转型的方向之一

  我国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的下降;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载《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②赵伟宁:《谈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3、4页。③方世南:《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学习论坛》,2013年1月,第48页。④吴瑾菩,祝黄河:《“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1期,第157页。

  -1-

  加13亿立方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生态文明建设将推动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①

  目前,生态环境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一些群体事件由环境污染事件转化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政治决策的不满。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在生态环境领域进行突破改革阻力小,却能受到群众的重点关注。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先进文化的题中之意

  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是说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

  (四)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入,群众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不再单纯是“吃饱穿暖”,而是更高层次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其中,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很多富裕人员移民海外的重要原因之一②。因此,建设好生态环境,对于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构建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实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涉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费观念、提高全民参与意识等多个方面。中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所作为,必须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健全完美相关法律规章,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一)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政策引导

  1.明确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的干预职能③。具体举措包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合理规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用可再生资源和研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①郭婷,张文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人“五位一体”格局的路径思考》,《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5页。②徐晓霞,易春秋:《“五位一体”国家战略新布局初探》,《社科纵横》,2013年10月,第25页。③刘传祥等:《论“五位一体”布局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6月,第7页。

  -2-

  升级,鼓励无污染的新兴行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资源立法,建立完备的环境保护体制,明确各方面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义务,有效地管理环境①。

  2.设立生态文明管理科研机构,确保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目前的环保部门的职能有限,难以从源头上控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要确保以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一是要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承担生态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决策。二是要积极稳妥地发展民间生态环保组织,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信息知情权。三是要创办能够指导生态规划和发展的科研院所,专门负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3.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是要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由工业文明的黑色产业结构向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着力推进能源经济结构由高碳黑色能源结构向低碳与无碳绿色能源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由工业文明的最高代价生态外生模式,向生态文明的最低代价生态内生模式的根本转变;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确立生态文明规章制度,完备环境保护体制。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首先是建立完善的有助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并使之能够得到贯彻落实;二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三是建立完善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机制,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的知识与理念,使生态文明的理念走进每一个人的内心,并转化为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二)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才会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才会拥有源头活水,发展成果才会真正惠及人民。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要求我们不仅要在资源环境的保护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更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领域进行全面转变、深刻变革,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中国特色

  ①陈忠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系统性特征的几点思考》,《生产力研究》,2013年第8期,第1页。

  -3-

  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倡导公民转变传统消费观念,践行绿色消费模式。传统的消费模式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拜金主义、铺张浪费、追求面子工程,过度消费,这种消费模式严重浪费资源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持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模式,倡导一种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既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观念。以“3R”消费模式(Reduce、Reuse、Recycle)①为基础,逐渐使公众养成绿色的消费新观念,将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内化于心,促使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新模式。

  3.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生态建设。②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离不开公民的广泛参与,形成“全民环保”的局面,进一步明确政府、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首先,要尽量避免拘泥于形式的作风,环保不只是在环境保护日简单地敷衍了事而应是立足于全民的、持续的、稳定的、渐进性的工作,我们不仅要环保日还要环保周环保年,切实将环境保护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在生活中将社会大众的环保力量发挥到淋漓尽致。其次,加强基层宣传与交流,发挥公众的影响力,公众是一个潜在的环保主力军,但作为环保主体力量的我们对于环境保护还有很多认识欠缺,这就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与交流。只有公众积极主动,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将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牢记于心,广泛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那么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势必瞩目。

  (三)克服传统观念束缚,强化创新观念

  1.利用网络时代服务生态文明。网络时代极大加快信息的承载与传播、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一是利用网络加快信息传递,促进知识更新。网络的出现还打破了地理隔离,通过网络电视,人们见到了许多从前即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可以迅速从网络上准确知道相关的生态信息,可以对不熟悉的动植物名称及时查询从而迅速了解,更可以成为讨论环境的公共平台,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事件。二是减少资源消耗,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网络改变了人们获得知识的方式,手机报、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实现了新闻的实时传递,减少了报刊的印刷量,带动了传统平面媒体的革命,进而减少了对纸浆、油墨、燃料和电力的消耗,从而减

  ①吕华君:《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3月,第9页。②祝黄河,邱向军:《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求实》,2013年7月,第47页。

  -4-

  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对森林的破坏①。三是提高了环境保护的决策水平。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过网络可以实现濒危物种保护的个性化管理。例如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将能够将每一株濒危植物精确定位,并遥测其生长情况;通过视频和遥感对自然保护区实现精细化管理等等。随着现代网络接入大数据时代,研究者将有可能开展大规模的模拟分析,监测物种个体的实时分布、分析种群的基因流、植被的演替过程、监测生态系统的能流,模拟分析大气污染物与水体污染物的扩散,从而提升环境保护的整体决策水平。

  2.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西方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例如德国注重环境教育,为资源立法提供法律保障,发展环保产业,超额完成国际环境条约的义务;日本把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严密立法明确责任主体,采用综合性的调整机制促进国民循环型生活方式的建立;美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治理环境工作注重多元的区域规划,保护大面积国家森林公园和恢复森林②;其他国家如法国禁止采挖原煤、北欧国家积极推行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等举措,这些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积极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结语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小康社会建设的系统整体性,用统筹协调的方法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整体进步。与此同时,必须在探索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发展规律以及这些规律的交互作用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通过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转变观念,探寻生态文明的建构之路。

  ①欧阳娟:《论文化建设在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月,第2页。②包双叶:《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原点》,《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第24页。

  -5-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王宏斌.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3]包双叶.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原点[J].广西社会科学,2013[4]方世南.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J].学习论坛,2013[5]陈忠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系统性特征的几点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3[6]赵伟宁.谈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吴瑾菩等.“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8]郭婷等.将生态文明建设融人“五位一体”格局的路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吕华君.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徐晓霞等.“五位一体”国家战略新布局初探[J].社科纵横,2013[11]祝黄河等.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J].求实,2013[12]欧阳娟.论文化建设在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1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6-

  

  

推荐访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于重要地位 体总 五位 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