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13篇

时间:2022-11-12 11:25:05 来源:网友投稿

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13篇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第二章进行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现状调查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分析了现行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13篇,供大家参考。

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13篇

篇一: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第二章进行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现状调查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分析了现行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旨在明确现行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的发展状况为后半部分论文的研究找到现实依据指引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是指由教师依托《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设计,为拓展学习的空间、深化学习的内容,践行认知的情感,在课后通过多样的实践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回归生活,走出教室,走出课本,走进社区,走进自然,使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获得的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亲身感受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然而在现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还没有专门针对课后实践作业设计和应用的部分,作业布置依然延续传统的书面练习。课后作业是学生课堂以外重要的学习来源,对作业的改革与设计,也应该成为当代教师应该追寻的一种教学理念,而课后实践作业更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所以本文本着生活德育的理念,遵从品德课的社会实践属性,坚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材课后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应用。

  论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论述《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的内涵、功能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课后实践作业的设计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第二节主要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研究的价值;第三、四节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进行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现状调查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分析了现行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旨在明确现行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的发展状况,为后半部分论文的研究找到现实依据,指引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第三章进行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的设计,这是本课题的重

  点研究部分,首先明确课后实践作业设计是坚持实践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从做中学理论的指导;其次,实践作业设计要坚持知行统一、求真务实、全面渗透、对话导引、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的原则;再次,在实践作业设计上注重主题上坚持多样化和开放性、内容上契合学生需求多种形式并存、形式上注重类型的多样化的方法,最后设计出四个单元教材实践作业案例。

  第四章论述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的应用,这是本课题的难点,首先论述实践作业应用的主体要有全面性,目的上要实现三维目标,应用的布置上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应用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要开展及时有效的点评反馈。其次论述实践作业的应用效果检验,坚持短期与长期检验、定性与定量分析、校内与校外结合、自评与他评对比;最后展示了五个实践作业应用的案例以及实践后的理论反思。

  

  

篇二: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给道法作业添“油”加“醋”——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作业布置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封闭僵化,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与其他学科也少有牵连。作业方法、手段单调,关注作业形式的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评价对个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也少有提及和表现。这种有应试教育时代烙印的教学实践严重背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无视人的主观作用,缺乏学生、教师与作业等教学相关因素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这种态势下的作业,无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自然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失去了作业存在的教育意义。

  道法作业布置需要我们改革创新,去除那种沉重、重复、单一的现象,给作业添"油"加"醋",让作业变得多姿多味,架起道法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

  一、精选题目,从形式上创新

  新课程的道法作业在于增进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作业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形式、层次上进行优化设计。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满足学生生活的各种需求。

  (一)设计实践性作业

  学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好。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亲身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新课程的作业应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为原则来设计。

  如我在教《爱在家人间》时,我布置了一项德育作业:五个一工程。包括: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帮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做一次家务,了解父母的生日,买一份简单而又有意义的礼物给父母。并且让学生记录下的自己当时的感悟。学生作业收上来后,从中看到了父母的喜悦,看到了学生内心的惭愧。这学期我将继续布置一些德育作业,围绕"感恩亲情""成长勿忘父母恩"等展开,德育作业,让学生学会了关爱,懂得了感恩,认识了自我,在体验与感悟中成长。这样的作业不仅让学生知行统一,而且充分地整合了家校资源,更好地加强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二)设计反思性作业

  设计和安排反思性作业,是品德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作业设计的又一大特点。反思性作业总是指向作业者自身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的监控能力。

  例如上完《诚实守信》后,我布置了2道作业:

  现在的我:(请给自己的诚信打分)

  1、不想参加体育课的长跑,是否曾借各种理由逃脱。()

  2、和同学相约游玩,是否按时赴约。()

  3、作业未完成,是否曾对老师撒过谎。()

  4、是否曾编排借口,不做课间操。()

  5、是否曾经抄袭别人的作业。()

  6、答应父母的事情,是否做到。()

  7、答应朋友的事情,是否做到。()

  8、考试中是否曾经作弊。()

  9、未经别人同意,是否拿过别人的东西。()

  10、默写的时候是不是抄袭过书本或同桌()

  未来的我:第一大题的10道题目,如果你再次碰到,是否依然,哪些题你会改变,为什么?

  学生通过回味、沉思和思想过滤,"自己对自己谈话,拷问自己的诚信",较好地完成了作业。反思性作业,能促进个体对已有经验的改造,实现对原有品质的重建,有利于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从而提升道德境界。反思性作业的操作,实质上是学生追求高尚和完善,彰显生命成长价值的过程。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如此,"才能为自己的心灵吸取宝贵的东西"。

  (三)设计热点性作业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设计热点作业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又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关注今日的社会、现在的世界,当然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和要求也是特别感兴趣,也特别愿意去做,所以我在教学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每天抽一点时间看一看新闻报道、热点透视、今日关注等电视节目,鼓励他们与家长、同学以及老师谈论自己所了解到的时事。

  二、注重学科联系,从内容上拓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蕴涵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并挖掘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成分,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也是今后道德与法治课改革的努力方向。初中各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学科的学习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启发,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实践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双赢的结果。

  学习《创新驱动发展》后,把视野拉回到我们身边,审视本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名为《我镇社会发展现状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策略》的探究活动。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归结出主要的探究议题并制定相应的探究计划和实施策略。再根据个人条件和意愿,划分学习小组,分组展开活动,或收集资料,或调查访问。最后进行材料汇总,撰写探究报告。学生从本镇当前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案。虽然学生的认识有些片面和肤浅,但通过本次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关注现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的每一个学生都受益匪浅。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我比较多的运用了史地、科学、语文等学科的知识进行渗透,知识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领域是相互关联的,道法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潜心挖掘,有机整合,借助其他学科知识,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轻松掌握本学科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突出个性发展

  新课程环境下,关注的是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因此作业在容量上一定要考虑量力性,要提倡"少而精";反对重复性、机械性地累加。"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差异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需要、兴趣、个性和特长,赋予作业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

  

篇三: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道德与法治作业评价方式初探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了,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同理,如果学生对评价感兴趣,那么,评价以及使用了评价的道法作业,会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礼物。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发展性作业评价,改革作业评价的单一化方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道法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鼓励、自我调整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思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关键词】:作业评价方式道法集章卡符号和言语评价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提倡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评价目标,是道德与法治老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学生发展的多元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也应当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反馈学生发展的信息。而单一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探索与多元的目标相一致的评价方法,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和道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

  一、要善于抓住第一次批阅作业的契机。优化评价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积极进取的力量,感受到被尊重和被赏识的快乐。

  学生对第一次作业都比较重视,新学期,新起点,他们非常渴求把全新的形象留给别人。作为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尊重学生的作业成果,详细、认真、负责地批阅,借助一些语言文字、符号等评语方式,给学生以正面、积极、肯定性的评价。2020年暑假,有机会邂逅古茗奶茶,发现奶茶店经营甚好,其中有一种奶茶集章卡十分有趣,集满十个印章可以免费任选一款奶茶,顾客很是兴趣!基于此,我引申到道法作业当中,集章卡的形式对孩子们的道法作业进行评价,集满六个印章可获得一份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小小奖励。孩子们非常兴趣,道法集章卡的使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重视他、尊重他、期盼他,在集章过程

  中,每每获得一次印章都能洋溢着孩子们的感动,都能给学生带来心灵的滋养,正是这微不足道的表扬和肯定性评价也许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集章卡图片附文后)

  二、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渗透人文关怀。评语的内容多一些名言警句,多一些鼓励性话语,多一些心灵的温暖和关爱。

  批改道法作业是教师对学生学习道法效果的评价,也是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控的先决条件。所以,有效的道法作业评价,应该是教师在作业批改中用良好的人格、认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用恰当、贴切的符号或语言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信心,并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使用道法集章卡的同时,可以在学生的作业上及时进行符号或语言的评价,评语的内容可以多一些名言警句,多一些鼓励性话语,多一些心灵的温暖和关爱,因为他们在老师的表扬、赞许、关爱、尊重下找到了学习道法的感觉,体会着被赏识的快乐,感受着被肯定的欣喜,唤醒了自信的力量,找到了进步的支点。如这样的评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想成功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成功其实很简单,每天都要追求新的进步;你真棒,真为你骄傲,相信在文字、符号、数字、字母的世界里,你会获得更多的快乐,去享受学习吧……根据不同主题要求,恰当地使用不同的作业评语,当你再次批阅这些同学的道法作业时,能明显感受到他们成长的积极态势。

  三、强调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在老师的评语背后写上一句自我鼓励的话语。

  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评出好学生和差学生。道法作业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做道法作业,而不是评出好作业和差作业。提高道法作业评价的有效性,需要我们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亲情、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道法作业当作与道法老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既能引导学生对老师评语的关注,又能体现学生在评价中做出的选择和判断,从而使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前进。为了使评语发挥更好的效果,在学生拿到作业后,组织学生感悟评语,并且要求学生结合老师的评语,对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增强自我评价意识,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作业的质量和水平。实践证明,在老师评语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评价意识,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

  四、把评阅作业的方式与过程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

  教师把平时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与学生的过程评价标准统一起来。根据综合素质实施方案,特别是把综合素质评定中关于学科教学评价结合起来。把综合素质评定进行学科细化,特别是把学生的过程学习和成长记录结合起来。把学生作业的管理作为过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在过程学习中,给出一种积极的引导,让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行为,关注平时的成长点滴,把成长的过程纳入到学期终结性评价中来。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他们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把作业当成学习的成果,进一步增强了学习自觉性。因此,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评价方式。

  总之,在新课程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新课程下学业评价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课改的漫漫征途中,还需要大批德法老师继续探索、耕耘和大胆实践、创新。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让我们都来做德法课改实践的有心人,共同努力、共同收获吧!

  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

  编号:QJYKT2020—161

  

  

篇四: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如何进行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74-01

  教学中不少老师都遇见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交或者收不齐,有的敷衍应付,有的干脆不交。怎样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设计好道德与法治作业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如何布置道德与法治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一、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在作业形式上体现多样性。

  道德与法治的作业分为两种:背诵作业和书面作业。学生最怕的就是背诵,枯燥无味,背了就忘。其实,背诵也可以形式多样。可以采用填空法,把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挖空”,让学生当堂训练和竞赛。也可采用列知识树的方法,让学生创新思维,整合知识,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成功的实践是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采用的“我和道德与法治”活动,把九年级的知识整合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板块,每个板块由十张图片(当年各个领域的重大时政新闻)组成,每幅图片链接一道精心设置的题目,让学生分组竞赛,记忆需要

  背诵的内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背诵道德与法治核心内容的积极性,又温习了当年的热点新闻,可谓一举两得。

  书面作业不能局限于让学生做某本资料上的习题,而应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符合青少年的特点。例如,学习过九年级第三课第一节“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后,我布置了制作一份手抄报的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并配以图片和解说。结果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制作的手抄报远远超出我的预料,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后来,学校还专门设计了宣传专栏,展示同学们的作品,受到家长和其他学科教师的一致好评。除了手抄报外,还可以灵活采用网络搜集资料、观看视频、走访调查、提出建议、朗诵比赛等多种形式布置道德与法治作业。这样,既复习了课本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陶冶了高雅的生活情趣。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作业鲜活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当然乐意完成,喜欢做道德与法治作业了。

  二、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在作业内容上体现时政性和综合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设计时政热点作业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过九年级第三课第三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后,结合在贵州省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我布置了作业:“请关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相关情况,了解一到两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并说说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有何意义。”关注最新时政热点,不仅能够复习巩固课本基本理论,又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特点和中招考试的命题趋向,重要的是,打破了呆板的作业套路,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知识面得以拓展,潜能得以挖掘,创新思维得以激发。

  三、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次布置作业。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和特长,赋予作业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在学习《感悟青春》时,我有感情地朗读:我们因

  青春而奔放,青春因梦想而精彩。青春是一首歌,唱出的是歌声,放飞的是梦想。有人说,青春是一颗划破天宇的流星,虽然绚丽却很短暂,也有人说,青春是一颗常青树,永不凋零。那么,你说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接着续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用诗词、散文、歌曲、小品等来表达对青春的解读,抒发心中的感悟,书写胸中的情怀。

  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还要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具有层次性。比如,将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必做题”一般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选做题”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只要求部分学生完成。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此外,不同的学生可能欠缺不同的能力。比如,有的学生缺乏发散性思维,不能多角度思考问题,组织答案时写了很多条,其实是一个角度,得分不高;有的学生回答问题随意性太强,口语化、生活化太浓,不能运用教材语言和学科术语;有的学生组织答案缺乏逻辑性,没有条理,让人看不出来写了几个方面、几个角度;有的学生看见辨析题就晕,不知所措,胡乱作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来训练、弥补、提高学生所欠缺的能力。

  四、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加强方法指导。

  做到有收必改,每周至少批改一次作业。要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既指出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作业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注意分析,做好记录,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讲评,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指导学生总结规律。例如,学生在回答“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应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这个问题时,学生基本能够从知识广度上分析出需要国家、生产者、消费者各方面共同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但不能挖掘出每个角度的深度,如国家应完善法律、加强监管、严格执法等;生产者应从道德和法律两方面规范自身行为;消费者可以在消费前练就一双慧眼,消费中不给不法经营者可乘之机,消费后依法维权等方面来分析。教师要及时点拨,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调动其求知的欲望。对于个别学生的错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单独辅导。

  总之,通过优化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使作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作业变得生动、活泼、有趣,有针对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由认知上升到能力,学以致用,而且使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作业,爱上道德与法治学科。

  

  

篇五: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2016年8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正式更换为《道德与法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仍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师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多少的反馈和评价,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素质的重要方式。在传统教学中,作业设计更多地是从知识掌握的维度来考虑,较少考虑学生作业中的心理感受,而这种课程作业设计方式陈旧低效,逐渐被学生边缘化。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发展,如何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引起教师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本文就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优化进行研究,依据笔者的教学实习经历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来分析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优化的相关内容。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优化研究”为研究对象,首先,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通过资料和相关文献的分析整理,明确了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其次,分析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存在的弊端及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优化提出相应对策。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概述了作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作业设计以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的内涵。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优化作业设计有利于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利于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弥补传统作业的缺陷,拓展作业

  资源;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提升教学实效。第二部分,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教师对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高;作业设计内容封闭,缺乏时代性;作业设计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作业评价方式简单化,缺乏发展性等问题。根据以上问题得出教学设计主要存在的原因是受作业观的束缚;教师自身能力的局限;教师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受教学评价机制的影响。第三部分,根据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优化对策:更新作业设计的传统观念,挖掘作业设计的重要价值;明确作业目标,精选作业内容;依据学生兴趣需要,丰富作业形式;注重作业反馈,倡导发展性评价体系。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是课程教育的关键一环,优化作业设计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应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以帮助学生转变对作业的消极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篇六: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单元整体作业设

  计创新和优化措施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通过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有所提升,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作业作为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设置单元整体作业,以此更好的提升作业的有效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具有的联系,进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本文重点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创新和优化的相关措施,进而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作用设计;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教育教学中,也不断地改革创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话题。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当中,所以应该必备的品格和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之外,也要让学生具备核心素养。通过作业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从而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而单元整体作业的设计,则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从而促进知识的完善,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现状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中,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作业,而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的情绪,并不利于发挥作用的效果。在当前的作业设计当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学中的理论知识理论非常的多,但是这一学科也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结合。但是在当前的作业设计中过多的是让学生进行背诵和抄写,实践性的作业非常的少,最终作业效果不甚理想。另外,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也相对比较单一,并没有融入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并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业当中,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作业的开展都是不利于的。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作业设计中问题的存在,以此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关措施,更好的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创新和优化措施

  (一)体现灵动性,强化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作业缺乏热情,主要是因为很多作业的设计相对比较机械单一,面对机械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并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能够以单元为整体对作业进行设计,提升作业设计的灵活性,进而激发学生参与到作业当中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网络生活新空间》相关知识内容时,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计出具有趣味性以及灵动性的作业,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讲解有关网络的知识内容,如网络聊天、日记等。要注重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讨论主题。并将其拓展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对网络现象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发言的机会和平台,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也可以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拓展,也可以多个主题单元相似的内容相互整合,设计作业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在作业中的积极主动性,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学习所具有的趣味性,并灵活的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加深知识认知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理论知识内容相对比较多,但是实践理性的内容去相对比较少。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能够以单元为整体提供更多的实践性的作业,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将知识和自身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在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单元知识内容时,可以为学生设置实践性的

  课后,如:在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记录不遵守规则以及遵守规则的现象,并对人群进行采访,了解其不遵守规则以及遵守规则的心理状态,这对于学生对理解知识内容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在作业中灵活的应用知识,深化知识认知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趣味性,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学习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能够在挖掘单元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三)创设情境,开展多元化作业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要注重设置多元化的作业内容。为此,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创新教育教学形式,要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如作业设计可以采用手抄报、编排话剧等方式来完成作业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基于自媒体的方式发表自己对某些事件的看法。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认知能力,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如在学习《诚实守信》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在教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作业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设计与诚信守信主题的相关内容,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其中,要能够基于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构思和排练。最后,由小组为单位上台进行展示成果,最后进行评价交流,评选出本节课最优秀的作业内容。通过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融入其中,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道德与法治作业所具有的趣味性,深化对知识的认知,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学中,要能够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单元为载体设计相关的作业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构建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中,要注重其趣味性,同时,也要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强化学生参与到作业当中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还要不断的探索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创新的相关措施,以此更好的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喻素珍,彭清.巧设假期实践作业兼容学科活动课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6):50-52.[2]全敏,王玲,陈朝晖.主题性作业设计——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听身边人讲述‘我与党的故事’”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1(24):9-14.[3]袁长惠.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88.[4]薛莉.单元教学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探索[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6):229-232.

  

  

篇七: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化作业的设计与研究》课题工作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课题的提出新课改的背景下减负增效已成为社会热点.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我认为优化作业设计至关重要。作业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它是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道德与法治作业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它对养成学生某些优良品质有独特功效。从目前作业的现状来看:作业内容封闭你化,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方式单一;作业目标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据调查:约50%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布置作业只是考虑考试题型;约30%的思想品德教师布置作业照搬教材或教参;约10%的思想品德教师布置作业带有随机性或盲目性;只有10%的思想品德教师布置作业会考虑学生及课标,进行较合理的设计。学生是作业的主体,在作业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感兴趣,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究的成功享受。但在传统的作业模式中,学生面对作业感到的是压力是困惑,学生敷衍作业照抄作业或者干脆不交作业的现象极其普遍。据调查:大约20%的学生表示讨厌写作业,因而经常完不成作业;60%%的学生是在敷衍作业,因而作业出错率极高;只有20%的优秀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为了考个好成绩而已。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种种弊端,影响到了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质量,优化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势在必行。通过认真思考,我校提出了“多元化作业”的作业设计策略,要求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激发学生学

  习的热情,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打开师生的创新思维,活跃课堂,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真情实感的人,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收获到了知识,还能够快乐的成长,充实自己所走过的生命历程。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有关专家对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现象进行调查和统计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有约50%的课堂存在着无效或低效劳动的现象。这一现象,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尽管推行素质教育多年,但由于受初中升学考试制度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和束缚,素质教育流于形式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结合我校的教学现状,应该说大部分教师是很敬业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起早贪黑,不得偷闲。可是,每次考试结束,却又使老师们大失所望。而且,还经常听到老师这样讲:“这个问题我都讲了多遍了,你们还是不会。这种类型题我都讲烂了。”诸如此类,不绝于耳。同时,随着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入和学习科目的增加,掉队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普遍。这个问题也引起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几年来,我们也做过很多的尝试和努力,但上述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学习一些名校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论,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样,学生思考的空间少了,勇于探索的精神没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就微

  乎其微了。长期下去,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学习,也不愿学习,都是一群懒虫。鉴于此,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不改革,学校就不能更好的发展,不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就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为此,学校班子成员通过学习,进行反复研究,探讨与论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决定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来一次深刻的变革,即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多元化作业的设计”(“多元化”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设计差异性作业、趣味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数字化作业、生活型作业)的课题,并在七八九年级进行试点,为了更深入全面推进“多元化作业的”教学模式,特制定《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化作业的设计与研究》课题实施操作方案。三、课题界定:作业设计是指教师科学挑选、合理编制、精心组织布置给学生作业。对学生而言,作业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和运用,能充分针对当堂或一单元内的重点和难点,落实三维目标;对教师而言,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是有效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进程和方法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全面实践优化作业设计,借助学校的整体推进,以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显著的改善,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的减负增效.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的学习机会,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作业的乐趣,改变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

  展。调查作业现状:了解学生的作业态度、完成质量和负担等。优化作业主体的研究,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设计差异性作业。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趣味性作业。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设计个性化作业。优化作业内容的研究,本着“少而有效”的原则,改变目前量多质低的现状。要根据不同的知识水平,设计差异性作业,要根据不同的兴趣,设置趣味性作业,要根据不同的情感体验,设计实践性作业,要根据时代特征,设计数字化作业,要根据学科特点,设置生活型作业。优化作业形式的研究,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有文字式、口头式、网络式,可以有调研式、实践式、反思式等形式。作业设计的参与者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师权威,可以有教师布置作业、学生供题教师择题布置、学生自主布置、学生互编作业等。对象:七、八、九年级学生。进程:2019年6月---2020年2月

  (一)准备阶段1.实施时间:2019年6月一2019年8月2.实施目标:初步了解道德与法治课“多元化作业的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熟悉“多元化作业的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完成实施前的准备工作。3.实施内容

  (1)由负责人组织相关年级组学习,学习相关资料,改变观念,“多元化作业”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以学为主,同时基于我校

  学生的基础,教师要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与长期性;(2)了解和熟悉“多元化作业”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程序;积极探讨

  

篇八: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高效的道德与

  法治作业

  摘要:本文基于2021年云南省中考改革,按照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探讨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高效的道德与法治作业。本文分别从道德与法治学科在中考重要性的逐渐提升、如何充分落实“双减”“五项管理”政策、设计高效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旨在课堂上全面落实国家“双减”、“五项管理”政策,打造高效的道德法治课堂。

  关键词:双减;五项管理;道德与法治作业

  2020年初云南省中考改革,从2023年开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分值计算方式较之前有所变化,其中道德与法治科目由满分10分提升至满分40分,无论是对孩子将来的人格、性格的培养,还是学业考试来说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本文围绕“双减”、“五项管理”的国家政策来探究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作业如何能够让孩子学习的更高效,还能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从学生学习、生长发育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将是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一课。初中生处于身体、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信息流入巨大的时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将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学习的基本措施。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对世界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但是认知不够完全,需要有正确、健康的人去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

  从云南省初中升学考试的分数占比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学习时更加的重视。2023年开始云南省道德与法治科目由满分10分提升至满分40分,可见国家对该科目的重视性。加强学生对道德法治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爱国、法治、互助等良好的道德环境中成长,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二、利用高效的作业落实“双减”与“五项管理”政策

  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知识点更多的需要学生背诵与记忆,随着其在初中学业考试中的占比提升,学生必将花更多时间在这门学科中。但是这与我国“双减”、“五项管理”政策的初衷相违背,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对义务教育中学生作业有了明确的规定,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作业在我校一周只能布置30分钟的作业,想要在一周内复习到所有的知识点就需要高效的作业,利用高效的作业来落实“双减”与“五项管理”政策,既满足了国家的政策,也满足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要求。

  高效的道德与法治作业需要既满足时间不超过一周30分钟,又需要满足能够包含所有的知识点与考点,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又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发挥作业应有的教学作用。

  三、“双减”、“五项管理”政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

  本文基于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为例,结合理论与实例设计符合“双减”、“五项管理”政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作业,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分别设计课堂作业和周末作业。

  (一)课堂作业以“框”为内容

  “双减”、“五项管理”政策背景下,每周的课后作业时间有限,想要在一堂课之后学生对新学习的知识基本掌握就需要通过选择题及时的课堂作业来检验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接受质量,一般我会设计为3道选择题。

  以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为例,根据“考纲”:第二框“以礼待人”。这一框的“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的考试层次要求为C,为此,在设计这“框”的课堂作业时,必须突出这个知识点。

  例1:西班牙谚语说:“礼貌周全不用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这句话让我们懂得:()

  A、礼貌礼仪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只要讲文明讲礼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功C、讲文明有礼貌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D、讲文明有礼貌,需要从小事做起例2: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文明有礼是一个立身处世的前提。下列语句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2.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3.不学礼,无以立4.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例3:下列不利于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的是()1.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跨行。(二)周末作业以“课”为内容

  “双减”、“五项管理”政策背景下,我校每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只能有30分钟的周末作业,一份高质量的周末作业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还能帮助孩子形成知识点的逻辑体系,让孩子将一周内学习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一般为5个选择题、2个问答题。

  以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为例,根据“考纲”:第一框尊重他人。这一框的“学会换位思考”的考试层次要求为C,而“平等待人”的考试层次要求为B。第二框以礼待人。这一框的“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的考试层次要求为C。第三框诚实守信。这一框的“诚信的重要性,做诚信的人”的考试层次要求为B。为此,在设计第四课的周末作业时,必须把考试层次要求落实到作业的布置中。

  例1:小刚和同学约定好了周六下午14点一起去踢球,但是小刚没有按时到,同学批评小刚,小刚还不以为然,对此认识错误的是():A、不能用“善意的谎言”为自己辩解B、虽然不是犯法行为,但会失信于人

  1.不必小题大做,小事失信没问题D、要勇于承认错误,做诚实守信的人

  例2:每天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是国际“聋人日”。面对生活中的听力残疾人,从尊重的角度,我们应该()

  ①平等的对待听力残疾人②处处可怜、帮助残疾人③积极关注他们、重视他们④学会将心比心,理解他们

  1.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例3:雨天,我们会碰到这样的开车人,开得很快,导致水溅了行人一身,这种现象,以下评价正确的是()

  ①缺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质②缺乏尊重他人的意识③没,有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④是违法行为.

  1.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例4:“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句话告诉人们()

  ①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②文明有礼是个人的事,跟国家无关③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④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1.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例5: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对于诚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④是一项民法原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例1:根据新闻记者报道,A公司以小王怀孕为由,将其调入复杂、带有尘埃的工厂车间工作,小王不同意,A公司以小王不能胜任工作为由开除在孕期的小王。

  请问,A公司的做法体现了哪种不公平现象?其危害是什么?

  例2:孔子曾说:“尼无信不立”,韩非子也说:“巧诈不如拙诚”,无论是个人、企业不是国家,家都离不开诚信。请问:

  1.为什么说“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离不开诚信?

  2.作为青少年,如何践行诚信?

  ”减负的政策背景下,利用高效的作业能够有效的帮助孩子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还能符合国家的政策,对于培养孩子健康的身心、快乐成长都颇有成效,这也是国家教育大背景下所提倡的,日后这也将成为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武龙宝.问题化教学的问题设计——以思想政治课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5(08).

  2.陈建荣.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中华少年,2019(19)

  

  

篇九: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精彩高效源于精心准备--浅谈“双减”

  政策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有效

  设计策略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而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渐落实,加强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也成为了推动其教学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双减”政策展开研究,总结“双减”政策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新要求,并从多个方面,总结出“双减”政策下小学与法治课外作业设计的相关策略,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设计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有效设计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外作业设计中,必须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和要求,保证课外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强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精神,实现“五育”并举,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实现“双减”政策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以推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发展。

  一、“双减”政策概述

  “双减”政策是国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1]。而归结来说,就是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做到减少校内作业、减少校外补课,以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及课外培训负担,以此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双减”政策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新要求

  现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外作业需要践行的要求与规范,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一)作业量设计要求。“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设计中,必须要严格控制作业设计总量,以现代化分层、灵活以及个性化的课外作业设计,实现对传统大量课外作业设计模式的革新,以此全面降低课外作业设计带给学生的压力。

  (二)课后作业服务要求。相较于传统固化的课后作业服务模式,“双减”政策对于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服务水平要求也愈加严格,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后作业的服务模式,或者能享受到更多的体验式课后作业。这需要充分调动周边社会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或者移动客户端平台,实现对学生的课后在线作业或体验式实践服务,并充分保证服务的多元化和自愿选择性,以“菜单式”的服务模式,全面提升课外作业设计以及服务的灵活性。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设计的实际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共同着手,以充分提升“双减”政策下课外作业设计的整体科学性,具体包含以下方面:

  (一)实施阶梯作业,优化作业内容

  “双减”政策下,在教研工作开展的作业内容优化设计实践中,可以采用阶梯作业的内容设计方案,将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达成目标按照难易程度进行上、中、下三类的布置,以此能够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选择,使学生能够优质的完成自身所选择的作业,全面提升课外作业设计的灵活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作业减量不减质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中,需要高度重视作业的减量问题,但减量的同时,也必须保证课外作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提升教学效果[2]。这就需要在实际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

  情”“家情”“社情”,保证课外作业设计能够学生的实际选择和需求为基础,以此实现课外作业的科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三)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开展作业设计实践活动

  现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设计的实际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实践活动注重跨学科渗透,利用道法课增强学生学业素养。

  融入各学科知识设计道法作业,如人文方面的“语文、数学、英语”知识,自然方面的“科学、物理、地理、生物、化学”知识等,既丰富作业的知识认知量,又减轻学科学习压力,实现减负提质的学习要求。

  1.利用“校社共建”,创建道法学科学习实践基地。

  社区文化,特别是社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小学道法课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将社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法课教学,把它打造成抵御西方意识形态轻视与渗透的精神力量与思想武器,能够使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可以进一步整合学校周边社区的优秀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社区标志性的红色文化设施,利用“学校--社区”合作推进课程(活动)实践基地的创建,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社区优秀文化的积极导向作用,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从而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实现小学道法教学目标。

  3.作业设计多元融合,创新道法学习形式。

  “双减”政策下,鼓励道法作业走出课堂,增强实践能力,真正做到愉悦孩子的身心。鼓励学生深入社区,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作业设计思路。运用优秀文化的书籍、影视剧、革命歌曲和革命故事,开展教育教学多样化,直观化的作业完成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思想道德品质。

  (四)优化作业评价,激发学生动力作业评价是课外作业设计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教师进行作业设计优化与改革的重要指导,对于学生本身而言,作业评价也是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因素[3]。因此,现代双减政策影响下,也必须注重对道法学科作业评价工作的优化,在作业评价的过程中,要综合多方面的考虑,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法,如社会实践活动积分、作业“闯关”考核、学科知识竞赛(答辩)、游戏过关......保证针对每一个学生自我选择的课外作业内容都能够进行客观评价,以此激发学生动力。总结: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有效设计策略的研究对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改革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工作水平,满足“双减”政策对学生作业减负要求的同时,通过课外作业设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发展。参考文献:[1]吴丹慧."双减"政策下例谈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关联策略[J].好日子,2021(35):1-1.[2]苏培园.优化作业设计评价助力生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性作业的应用策略[J].福建教育,2021(12):4-4.[3]姬长省.优化教学策略,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21(12):1-1.

  2

  

  

篇十: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背景下,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新课改理念的核心作用,对初中英语教学进行创新性尝试,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对于英语教学,教师更应该首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设计,转变师生关系,从而使课堂更有活力和魅力。以下将探讨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方法很多,但是怎样才能乂好又快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利用情境教学法是一条捷径。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英语考试只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而不检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形成了“哑巴英语”。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摆到了核心位置。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方面着手加强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例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编排对话。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原课文中的对话,要求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来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场景。通过表演对话把“死”的书本知识重新回归到“活”的现实生活中。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重要的是,表演对话可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高要求,给学生提供内容梗概,让学生自己编排情节。设计场景,组织语言,安排细节。这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因而能有效地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学生自编对话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二、深入研究教材和教法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是根据英语新课标编写的,编写的原则是“题材、功能、结构、任务的整合”,而不是以语法为线索进行编写的。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深入研究和专研整套英语教材,对于教材的整体结构体系和编写脉络,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搞清楚,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语境和教学活动,以达到英语新课标规定的要求。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可以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

  学习兴趣。比如,可采用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视听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进行教学。但是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授课,都要考虑到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使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能否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全面改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针对不同的学生教育,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学生对教学方法不适应,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重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如果教师统一教学尺度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很难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重视和学生的情感交流,重视和学生倾心交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采取分层次教学模式,为全体学生着想,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获得不同层次的收获和进步。课堂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多采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共同交流,因材施教,根据人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而进行不同的训练,将学生的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结合起来,将全体学生带进学习情境中,实现学生学习能

  力的提升,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过程的改进,学生更容易掌握新句型,巩固知识出新,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加强了学生之间密切配合和积极参与的群体意识,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的幸福感和成功感,感受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注重兴趣培养1.重视直观教学。教师要加强英语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表的运用来突出学生直观形象学习的优势,通过实物图的运用、教学挂图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通过地图来让学生掌握句型,运用直观教学法来让教师运用单词,提高教学效果,巩固单词教学和句型教学。2.实施交际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新颖有趣的对话和话题来让学生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表演课堂对话,参与课堂讨论,扮演英语短文里的各种角色,尝试各种句型、各种情景应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营造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五、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英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紧密相连。学生课堂上学到的英语知识,不仅要在课堂上用,

  课后也要用,这样才能养成使用英语的习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英语课外活动可以采用组织兴趣小组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如开辟“英语角”,组织观看英语节目和英语电影,进行对话表演、演讲比赛等方式。英语课外活动不但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有助于巩固、扩人课堂上学到的英语知识,增长、丰富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教师要重视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英语教师要重视自主学习,积极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习负责,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民主平等合作,相互鼓励和启发,提升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管理设计的探索与思考

  作业管理是教学常规管理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加强作业管理与设计对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近年,XX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智慧教育推进为抓手,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为依托,积极探索作业管理与设计,构建了区域作

  

篇十一: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

  作者:花韡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2017年第6期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需求出发,创新设计各种类型的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如实践型作业、探究型作业、阅读型作业、自主型作业等,可以巩固教学成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创新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巩固运用道德知识,提高思辨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增强法治意识,落实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布置道德与法治课作业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与教材配套的辅导练习,其一般以书面作业形式呈现。此类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主要依据考试形式进行设计,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和解题能力提高有一定帮助,但忽视道德与法治课是注重体验和实践的课程,作业对象面向全体学生,缺少对个体差异的关注,有着明显的应试痕迹。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遵循学生思想品行发展的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需求出发,创新设计各种类型的作业,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实践型作业

  道德与法治课实践型作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行为的重要途径。实践型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结合所学知识,深入实际生活,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品德情感,培养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增强实践能力。实践型作业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在实际生活中,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例:请每个学生按照学号次序,每天利用晨会时间,轮流到讲台前大声地用“虽然……但是……”表述自己。

  解析:这是学习《悦纳自我》(苏人版七年级)后的实践型作业。作业看似简单,但是对有严重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来说,完成这样的作业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意志。通过这样的尝试和体验,学生有了面对自身缺陷与不足的勇气,告别自卑,走向自信,在生活中能够逐渐做到悦纳自己,这正是道德与法治课作业所要实现的目标。

  二、探究型作业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由接受型学习转变为探究型学习。探究型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自身活动或社会生活中的已有知识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收集材料信息,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对学校围墙外的河流进行污染调查,查找污染严重的原因,寻找解决污染问题的途径,形成调查报告。

  解析:此项作业是学习《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苏人版八年级)后的探究型作业。学生从已发现的问题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学生在享受完成作业乐趣的同时融入生活,了解社会,锻炼实践能力。

  三、阅读型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型作业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文本、音像、网络信息等学习资料,以深化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法律情感的作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掌握的知识,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基础、文化积淀,解释和建构阅读的内容。

  例:请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登录土豆网观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并撰写500字的观后感。

  解析:学生在学习《爱我中华》(苏人版七年级)这一单元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因此当学习内容涉及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时,感到乏味、吃力。学生通过阅读,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新的了解,对中国发展道路抉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新的认识。

  四、自主型作业

  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各种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的学习。”教学行为应该建立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和起点上得到最优、最大的发展。因此,作业不能是统一的要求和任务,教师更不应该是作业的主宰者,作业不能只体现教师个人的意志和行为。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主体意愿,设计自主型作业,力争让每一个学生轻松地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满足。

  例:运用所学知识,找出自己身上的几种学习习惯,并分析这些习惯对自己的影响和作用。设计良好习惯养成计划表,张贴在课桌上,一段时间后比照检查习惯养成状况。

  解析:学生在学习了《好习惯重在养成》(苏人版七年级)后,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完成一项作业来落实习惯养成任务。有的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深刻分析后制订了习惯养成计划表,每天对照执行。有的学生请求同学经常提醒、监督自己,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自主型作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个性思维的展示平台。

  (责任编辑袁妮)

  

  

篇十二: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创新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综合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成为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精神文明工作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生活也面临了不少道德和法治的问题,处于普法教育和道德教育并行的大环境中,中学时期有效开展道德和法治教学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案进行创新和优化,尤其是相关的作业设计更应当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践,以激发初中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升实践活动能力为目标,从而开展创新设计,让学生在作业实训中不断总结反思,提升学科成长能力,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法治观念,构建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

  关键词:道德法治;初中作业;创新设计;具体分析

  一、引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要设置创新型课程作业,教师就需要从多元化、实效性、创新性、开放性等方面展开思考,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要求,从社会实践生活出发,利用课程作业对教学成效进行检验,引导学生在作业训练中强化对道德法治课程的认知深度,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学生适应社会交往的能力。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创新课程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更多地去思考社会生存法则,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思维,促进学生构建道德认知体系,形成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的高效课堂注入学习活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创新设计方案

  1.深度挖掘课程案例材料,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教师在完成教材内容的授课后,可以结合教学任务和教材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后收集和单元课时相关的案例材料,并带来课堂和师生一起分享。案例收集就可以作为作业设计的一种形式,在案例收集和分享中,可以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学

  到的知识内容进行加工利用,并能及时反思总结,大胆说出自己的思想和启发,这会使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力。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教材第一课《理解权利和义务》为例,在讲述“公民权利”的内容时,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模块中编排了有关未成年学生小斌经常纠结其他学生一起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实施抢劫行为,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结果。根据该案例,教材中也给出了让学生从中得到警示的思考。教师可以该模块为作业素材,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演绎以上案例,在案例表演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讨论如果作为受害者,应该寻找哪种途径来保护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危险,应当如何合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在案例演绎中,由学生对于危险行为的甄别,并合作寻找救济的途径,避免自己遭受类似的威胁,结合自己从课本中学到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通过演绎案例,分析处理方案。来提高学生对社会生存的适应能力,并将法律知识作为有力武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以案例设计为创新形式的作业设计中,教师选择案例时,也要结合案例的实效性来考量,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案例设计须具备教学目标性,设计案例、演绎案例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表演,而是通过案例设计和演绎的方式,培养学生在亲身演绎中分析案例背后的法律知识点。鼓励学生在演绎案例中学会分析案例背后原理,学会如何结合案例分析实际问题,并从中获取一定的启发,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提升学习效果;第二,案例设计须有鲜明性,人教版道德法治教材中编排了不少案例,但并不是可以将每个案例都用来作为作业素材,只有结合课时重点和教学任务,针对重要知识点去找代表性的案例才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可以作为素材,将其设计到作业计划中;第三,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启发性。案例作业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案例中得到启发和反思,从而激发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在案例中自主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形成自己的自主学习探索模式,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设置实效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在青春期发育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敏感,性格内外向的都有,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化差异恰

  恰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在作业设计中,也是需要给予充分的考量。根据班级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案和作业设计作出适度调整,提高作业适用范围的全面覆盖性,强化作业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在作业锻炼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对此,教师首先要对作业的内容反复审视,引导学生自觉结合教材内容展开作业锻炼,然后,教师要对作业的形式进行反复设计推敲,并从中融入创新度和趣味化元素,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最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做出教学评价,改进完善作业设计方案,增强作业锻炼的实效性。

  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中阅读感悟中,编排了《鲁班的创造》的小故事,本章知识点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到,青春的创造就要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青少年更应该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探索、实践,通过勤劳改变自己的生活,影响世界发展。在拓展空间中也给出了作业任务:以小组合作,结合身边的生活环境,提出不太满意的地方,并提出相关改造的建议。结合以上的作业素材,教师可以小组形式,展开相关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来阐述自己的不满和改造意见,这样的讨论作业在课堂中即可完成,并可以形成主动探究学习的氛围,有个性的学生特别喜欢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是教师针对个性学生给予的互动机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动态和生活认知基础来展开作业设计,并融入一定的趣味生活化元素,使得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作业设计的实效性得到实现。

  3.借助信息化元素,完成多元化的作业设计形式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的关注非常密切,教师抓住初中学生的探究性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程度,从学生的关注点出发,对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展开创新性思考,特别是处于信息化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将信息化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中,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比如在人教版教材“新风险、新挑战”的探究分享模块,教材中给出了2004年—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图,下面的作业要求中给出了“让学生根据上述的生产总值增长图,观察自己的新发现,并谈谈自己的认识”,由于经济知识的图表对初中生来说抽象难懂,在进行相关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图标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其转化为简洁的分解图来读懂图表内容,并完成相关的作业设计和锻炼。

  因为融入信息化元素,学生对此类作业也会非常新鲜,具有吸引力,自然会对他们完成作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图文分解、各抒己见的作业形式,这是信息化的作业创新形式,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的深度思考能力。

  三、结束语

  德育教育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中愈来愈重要,在初中阶段开展相关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教育也显得格外重要。根据初中道德法治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当在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突破,特别是在作业设计中,更应立足于教学实情,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为学生设计目标明确、实效性强、创新度高的作业特征,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知,促进学生在学科能力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劲梅.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作业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7)

  [2]孔钰.道德与法治多元化作业应用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06)

  

  

篇十三: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

  教学实践—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为例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质增效优化作业设计,已形成共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在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率,杜绝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必要的作业压力,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在“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和教学实践的现状,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为例,探究开展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可实施发展路径。

  关键词:“双减”背景;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教学实践

  作业是巩固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高效的作业设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题海”作业形式,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和教学实践,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将作业设计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创设高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现状

  (一)作业单调枯燥,设计形式单一

  在当前的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和家长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在大多数情况下为学生布置书面作业。书面作业成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主要方式,不仅能够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成绩量化,还能够方便教师的作业检查。但是,长期的抄写知识点,学生面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业,会感到单调枯燥。作业设计的形式单一,教师仅仅利用书面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

  实践的片面性。在长期单一的作业设计下,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配套练习题产生抵触甚至厌恶的情绪,缺乏作业完成的内驱力,无法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在布置书面作业的基础上,丰富作业形式,发挥作业巩固知识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利用作业的完成过程,积极的运用知识[1]。

  (二)作业负担过重,设计内容过量

  “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中经常使用的作业设计方法,部分教师认为作业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题海战术”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由量变达到质变,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布置课下作业时,教师为学生留下大量的作业,不仅包括复习性质的知识巩固内容,还包括预习性质的新授课知识。繁重的作业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在面对无法完成的作业时,心理压力过大,从而产生暴躁、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无法有效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还容易导致注意力不易集中。学生在面对大量的作业内容时,容易对教师布置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厌倦心理,在损害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同时,还无法实现“双减”政策的教学目的,无法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不利于当代小学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教学实践

  (一)合理控制作业数量和作业难度

  在我国中小学深化发展“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着重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将作业内容容量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使得作业设计简洁化,从而达到优化作业设计的效果。作业设计不仅仅控制作业的布置数量,还应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控制作业的难易程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能力,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达到提升作业完成效率的作业设计目的。合理的作业数量和难度,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已学习的客养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摆脱繁重作业压力的[2]。

  例如,在学习《应对自然灾害》这节课时,教师应有规划的设计作业,在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在大局上把控学生的作业总体数量,根据道德

  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对本学科的作业合理安排。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合理设置作业的难易程度。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现有的教学材料和生活材料,模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可以将木板假设为山坡,将沙子放在斜坡的上端,并观察沙子和水相遇时产生的阻力,总结沙子和水混在一起对山坡上物品的破坏程度。该作业设计贴合本节课“自然灾害”的主题,符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没有过量的书面作业,还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发展。

  (二)分层设计作业,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受性格特征、家庭环境、学习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业设计有着差异性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作业完成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差异性的作业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形式和不同难度的作业,使得作业设计与教学实践合理化,从而避免“一刀切”的作业形式。在进行作业布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作业难度,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节课时,教师应围绕本节课中的重难点知识,为学生设计三种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后进生,教师应强调公民的内涵,让学生掌握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内容,夯实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优等生,教师应坚持“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原则的原则,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作为公民的权利,并履行作为公民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权利和义务的内涵。

  (三)丰富作业形式,创新作业设计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探索欲,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完成效率和完成质量,让学生乐于课业,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成熟。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丰富作业形式,不断创新作业设计和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完成作业,从而满足学生在

  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求知欲,并在作业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法治素养[3]。

  例如,在学习《多元文化多样魅力》这节课时,教师应组织学生了解认识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在把握我国古现代文化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世界文化视野,向学生布置了解多样文明的作业,可以采取书面作业或者筛选视频的方式,以新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趣味性作业兴趣。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应采取鼓励教育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业成果予以肯定,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帮助学生树立对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自信心。

  在“双减”背景下,综合作业设计与教学实践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还能够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坚持“减负增效”的教学原则,合理控制作业数量和作业难度,分层设计作业,丰富作业形式,创新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质量,在优化作业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柳鹃.如何让“道德与法治”不再纸上谈兵——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2021(50):18-19.

  [2]王蔷薇.实践作业设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20(21):259.

  [3]黄春桂."双减"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优化[J].新课程研究(下旬),2021(12):94-95.

  备注:此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名称:借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冲突”,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20-654

  

  

推荐访问: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作业 法治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