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16篇

时间:2022-11-12 15:4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16篇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中,运用中国传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16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16篇

篇一: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更能够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知礼、懂礼、重礼、行礼,显示出中国新一代青年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关键词】传统文化礼仪教育运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8-0030-0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和基质,不仅使中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更使中国成为一个文明大国,它不仅包括了一套以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价值观,也包括了一系列以礼节、仪式为内容的风俗习惯,这些礼节仪式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结晶的标志,是中国一份特别厚重的文化遗产。许多传统礼仪经过改造后,仍能为我们所借鉴,如吸收其重教化、讲道德的精华,摒弃旧礼中维护等级、束缚个性、不思进取的糟粕,使它更合乎国情,合乎世情,这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高等学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应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讲授具体的礼仪文化,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营造一种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以实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塑民族精神的目的。作为高等学校,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现代人,更要通过传统文化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还要懂得交往的礼节,引导学生学会在人际交往中知礼、懂礼、重礼、行礼。

  一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礼仪教学内容中

  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接受不够,新鲜的、外来的文化更容易被他们认同与接纳。大学生表现出对于外来文化全面接触、快速适应、积极迎合的态度,但由于盲目热衷于西方,出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被西方的礼仪所取代的现象。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如果趋之若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就会被淹没。现在大学生热衷举行教堂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这些都是外来礼仪文化有力冲击的证明。

  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其自身素质的必要手段。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不仅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对礼仪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是当代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桥梁,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非常重要。为此,目前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了礼仪类相关课程。高校的礼仪教学让当代大学生掌握基本社交礼仪规则、知识和技巧,增强相互尊重、诚实守信、平等友爱的意识,不仅可以建立起和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与生活上营造团结互助的氛围,而且也能显示中国新一代青年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范。

  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开设的礼仪课程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个人礼仪,包括着装、表情、站姿、坐姿、行姿、蹲姿等;(2)社会交往礼仪,包括介绍、握手、拜访、接待、座次等;(3)涉外礼仪,了解各个国家的基本礼仪规则和禁忌等;(4)各行各业的职场礼仪,阐述各行业的不同礼仪要求;(5)介绍各个民族不同的礼俗文化等。不可否认,对于高校礼仪课程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这样的选择,对当前社会交往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教材多以介绍西方的、受到国际认可的规则为主。西方礼仪的特点是强调个性、崇尚个性自由,平等、自由、开放,当然还有对妇女的尊重、女士优先等。西方礼仪不强调尊卑等级,讲究人格平等,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崇的。西方礼仪的许多仪式,例如尊重他人、握手、行注

  目礼,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道德等,多是今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礼仪规范,对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而来的礼仪规则却很少提到,更没有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去汲取礼仪知识的精髓,没有挖掘它深刻的文化背景和道德内涵,背离了礼仪的宗旨。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许多独具特色的礼节、仪式、风尚、习惯、规章、典制等礼仪文明,形成了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许多有关礼的经典、诗文、格言、故事、音乐等,都是丰富礼仪教育的文化资源。优秀的礼仪文化传统主要包括:重礼讲仪的良好风尚,以知书识礼为美德,礼仪价值的正确思想,把明礼事礼作为立身处世的根本;中国传统礼仪规范的合理内容,吸取了人类千百年的精粹,成为礼仪修养的先进典范,作为学习、践行礼仪的榜样。现代礼仪教育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将修身作为礼仪教育的基础和目的。古人强调礼一定要与修身相结合,如果离开修身,行为即使中规中矩,也不能称作礼,而只能叫“仪”,就是徒具形式的虚礼罢了。

  如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教学内容的基础,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明,通过开展礼仪教育,可以了解我国的民风民俗,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哲学、宗教、语言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陶冶性情,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中华民族礼仪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足以让我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心。高校礼仪课程所选取的现代礼仪的内容应该是在传统礼仪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去粗存精、去恶存善,并符合时代和文明要求的礼仪规则。在进行中华礼仪的良好风尚、礼仪价值的正确思想、礼仪规范的合理内容等礼仪传统教育中,要帮助学生着重领会礼仪的精神内涵。这些传统礼仪勾画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风貌,反映了民族的道德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努力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渗透到每个篇章中,使大学生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那些通行的礼仪规则,优先介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再适当辅以西方的观点,这样就可能会更符合中国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也能够接受。对于那些完全从西方引进的礼仪,也应从传统礼仪文化出发,来探讨它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仪表礼仪》时,通过介绍我国的传统服饰旗袍、马褂、现代“国服”中山装和传统着装礼仪文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就会油然而生,也就自然会接受着装的得体、仪表的端庄观点。仪态礼仪课程中,讲授《站、立、坐、行》的同时讲授中国古人的行为规范,鞠躬作揖的规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好仪态的尺度。讲授《中餐礼仪》,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礼仪习惯时,学生会因为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充满热情地见习这些礼仪。《婚恋礼仪》课程讲授的传统婚姻礼俗让学生认为恋爱、婚姻是人生中很重要、很隆重的事情,不能随便处之。再如,对比中国的“跪拜礼”、“作揖”来看西方的“握手礼”等。因此,礼仪教学不能单一强调那些具体的礼仪规则、约定俗成的程序,而必须挖掘其中的道德依据和文化底蕴,着力挖掘出礼仪规则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这样,具体的规则和一定的程序才能得到受教育者真正的认可,才可能内化为学生潜意识的一部分,完全自觉地遵守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交际中习惯地、正确地表现出来。倘若不能掌握礼仪规则所蕴涵的道德观念、民俗文化等内容,礼仪教育也只能是表面的、肤浅的,而得不到学生的真正认可,更不能主动内化为自身的修养。这样实际上等于进行了无效教育。学习现代礼仪,必须继承我国传统礼仪重德重行的良好传统,这样才能真正把握礼仪的真谛,使自己成为既重内省又重外修的“有礼”人士,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场精英。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礼仪课程的尝试,可以促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更好地把自己塑造成为适应社会和时代前进需要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现代化科技文化的发展关键是具有一批掌握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具有一定道德素质的人才,作为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青年大学生,应该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礼仪教育,可以提高履行通行礼仪规则的认同感。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组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高校礼仪课程教学中,

  如果能够以当前大学生的实际社会交往为出发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根源,适当进行礼仪规则的教育引导,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身心修养。

  通过讲授具体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营造一种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以实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塑民族精神的目的,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思想集中在一节课讲授,学生可能无法完全吸收,融合传统文化,利用礼仪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将自然和谐的理念,克己复礼的谦恭礼让,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精神等,把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渗透到每一节礼仪课堂教学中,使大学生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之,当前高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贯穿始终,理论和实践意义深远。对于广大青年大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帮助其取得传统文化的制高点,深刻认识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将读书和做人、知识和修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深入学习礼仪的过程中体验和践行礼仪,让每一位有志于修身进德的大学生从内心中认识礼仪的真谛,而又行之于外,最终成为彬彬君子。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社交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邓峰.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J].高教研究,2006

  [5]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篇二: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中国传统礼仪在当下的作用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中国人“把宗教、法律、道德、礼仪都混在一起,这一切都是行善,都是美德。有关这四方面的箴规就是礼教”。“文人之用于育人,官吏之用于说教,生活中的一切细小的举动都包罗在这些礼教里边”。中国传统礼仪的意蕴非常丰富,且具有多重功能。深刻认识传统礼仪的意蕴,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传统礼仪的意蕴中国的礼仪不同于西方的礼仪。在西方人眼里,礼仪通常是指一种风俗,是依据民族或地域差异来区别的风俗。而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眼里,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因此,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礼仪的政治意蕴。中国的礼仪源起于政治。古人认为,礼是“国之干也”、“政之舆也”,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的依据,是保持政令通畅的重要手段。倘若没有礼,再好的政令也不可能

  通达四方。可见,中国古人是从治国、行政的视角来倡导与推行礼和礼仪的,将其作为治理国家的方略、统治天下的手段。儒家强调教化,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通过礼和礼仪的教化,达到政令畅通、政治稳定的目标。周公制礼,其所设计改造的一些礼仪与分封制、宗法制相辅而行,作为周王朝最根本的'国家制度,对政治稳定产生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礼、礼仪对于治国、行政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种礼仪、礼节被整合为系统化的礼制,成为一种行为规范。特别是《周礼》、《仪礼》、《礼记》等礼书的出现,使礼和礼仪具有系统的文本形态,从而用来教化人民。由此可以看出,礼仪的政治意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它是一种政治秩序,这种秩序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它是一种政治手段,这种手段有利于保证政令畅通。

  礼仪的道德意蕴。礼仪与道德的结合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礼仪也是一种道德文化,学习和遵守礼仪是达成善良人格的重要途径。“立于礼”是为人之善,即以礼为做人的根本;“行于礼”是处事之善,即以礼为做事的准则;“让于礼”是交往之善,即以礼为交往的准则。古人具体阐述了礼与德的关系:一方面,礼是德的基础。“礼者,德之基也”,“人而无礼,焉以为德”。礼的观念和意识应该是道德行为发生的基础。另一方面,礼是德的规范。“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身有礼则身修”。礼可

  以端正人的行为,懂得和遵守礼就可以使人的行为符合礼仪的规范,从而保证德的实现。可以说,礼是一种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礼仪则是这种意识和规范的外显形式。礼仪属于行为活动的范畴,是一种行为道德,它通过行为来表现礼所蕴含的道德。离开礼所蕴含的道德,礼仪只能是繁文缛节。但是,离开礼仪的行为活动,礼所蕴含的道德又将缺乏实现的载体。

  礼仪的社会意蕴。在中国历史上,礼仪对于整个社会的治理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礼仪调控社会关系的内在机理,主要是通过礼仪所具有的价值导向功能和价值评判功能来调节人的情感和意识,约束人的行为。通过价值导向功能,礼仪引导人们实施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通过价值评判功能,礼仪对人们的行为作出评判,矫正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人通过礼和礼仪,可以增强对自身情感和行为的约束力;人学习礼和礼仪的过程,就是人格完善的过程,也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在中国历史上,当儒家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之后,礼和礼仪就从贵族社会的原则演变为大众生活的准则,从政治统治和思想统治的领域逐步延伸到社会治理等领域,成为实现社会调节和控制的重要手段。礼仪属于社会控制中的文化控制手段和非正式制度,具有非直接强制性的特征。礼仪调节和控制社会主要是通过社会评价和内心反省来实现的,并由此达到群体行为协同和整个社会和谐的目标。

  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从本质上看,中国传统礼仪属于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但是其中也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附带着一种雅致的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汲取传统礼仪中合理的、有益的因素,并且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内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可以使传统礼仪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中国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当前,可以重点发挥其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改善社会调控方面的作用。通过礼仪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国传统礼仪是与道德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虽然当前道德建设的内涵与传统道德的内涵有本质区别,但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传统道德中一些有益的思想和做法,对于加强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还是大有裨益的。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列为基本道德规范,把文明礼貌列为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这都要求我们把传统礼仪中的积极因素同现代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创新公民道德建设形式。目前,尤其可以利用传统礼仪来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社会公德的礼仪,体现了维护社会公共领域和谐秩序的道德要求,主要是协调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作为职业

  道德的礼仪,体现了特定职业的道德要求,主要是协调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我们应发掘传统礼仪中的道德规范,教育广大公民讲礼貌、重礼节,以礼待人;教育各行各业人员爱岗敬业,尊重服务对象,遵守职业道德,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通过礼仪改善社会调控方式。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体现为社会相对稳定而协调的存在状态。制度是约束社会行为、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可以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种类型,而礼仪就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从社会调控方式来看,正式制度采用强制性的调控方式,非正式制度则采用非直接强制性的调控方式。礼仪对社会秩序的调控,往往是通过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文化认同等来实现的,在某些时候这是一种更加有效的调控方式。礼仪强调行为的规范、有序和协调。规范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有序是要求人们的行为有条不紊地进行,协调是要求人们的行为协调一致。这些要求有利于形成严格的秩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深入研究传统礼仪对社会秩序的调控作用,高度重视礼仪在实现社会安定有序中的意义,充分发挥礼仪作为社会关系的润滑剂、人际交往的纽带和化解矛盾的手段的作用,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篇三: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综上所述礼仪在当今社会是一种无限的珍贵的资源它来自于人人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相互遵守和尊重它所能造照的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和重量来衡量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肩负学习和发扬我国优良的传统礼仪辩证看待现代西方礼仪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论礼仪的社会价值

  在每一国度都有不同的社会伦理和法律,它们有的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约定成熟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文件,有的则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自然形成的社会规范和社交形式——礼仪。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一个家庭到整个国家,我们所有的行为准则都是由“礼”来笼罩的。“礼仪”就是一条精神脊柱几千年来它指导着中华文化的前进,形成了中华传统美德,树立了世界的“礼仪之邦”形象。因此礼仪有着无可估量的社会价值。传统礼仪造就中华美德泱泱中国一直秉承礼让和谦逊,在我国古代的王朝有各自的礼仪规范,他们也许是为了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而形成的一种社会伦理,礼仪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祭神敬鬼活动,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演变为社会的行为规范。周公“制礼作乐”,对“礼”做出了创造性发展。由于礼仪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国家的整体利益,在塑造完美人格、协调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礼仪教育受到历代当政者和教育家的重视。中国传统礼仪的精华可以作为当时新礼仪建设的思想资料。比如,行走之礼,见面之礼,入座之礼,饮食之礼以及拜贺之礼各有千秋,但都深含恭敬与谦逊。古代家礼包含许多日常生活中子女的衣、食、居、行、立、坐等各种生活行为和习惯,都有一套礼节规范,不能随意而行。比如,“三德”和“三行”。“三德”,即至德、敏德、孝德。“三行”,即“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日顺行,以事师长”。(注:《周礼—师氏》。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把守礼行礼作为个人立身之本。“礼”主要是关于个人修身养性之道德,强调内圣、内省和自律。孔子曰:克己功夫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视听言动是乃人之具体行为,使之约制于礼教之中,逐步内化,久而成性。通过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行为处处符合礼,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才具有“君子”的风度。可见中国古代圣人非常注重礼节。在古代社会的对外交流中,中华民族也展现出“彬彬有礼”。在史书中记载,中国自秦朝一来就有了对外的交流,由于国家间交流的需要而形成了较为成型的交往之礼。比如,中国以东道主的身份给予了来访藩国和睦邻的最高礼仪接待,互派使者访问,以及在民间交流中都形成了比较广泛的交流等等。在隋唐时期还专门设置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其中礼部则专门从事在内政外交的各种礼节以及制定和监督社会各种礼仪制度和执行,以达到约束人们的行为举止和规范社会秩序从而实现社会安定的目的。以后各朝代基本延续这种制度。再到清朝的鸿胪寺卿主管外宾的礼仪。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礼仪的进步以及各种礼仪机构的设置,我国礼仪逐渐多元化,融合了国内传统礼仪的精髓同时也吸收了国外的优良元素,这些交流元素组合了我国古代礼仪规范,并渐渐形成社会乃至国家间遵守的规则。现代礼仪促进和谐社会

  中国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之邦,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历史,古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谦恭礼让的品质,而礼仪的约定成熟并发扬光大人人遵守就能够造就一个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礼仪文化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同时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的功能,譬如建立规范与秩序、培养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以及通过社会化过程来传递社会文化、内化价值规范、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等。社会规范与秩序礼仪不仅表现为文化现象,而且是实现社会控制和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某些研究显示,非正式约制甚至比正式约制更为有效。礼包括有形部分(仪式)和无形部分(礼仪),事实上,礼仪对于社会秩序的建构需要借助仪式来完成,并通过仪式的不断演练来强化规范,获得认同。它巩固了群体的规范,给个人的行为提供了道德制裁,为共同体平衡所依赖的共同目的和价值观念提供了基础。因而,仪式行为可以被看作是对社会秩序的演练,不断巩固着社会的结构。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礼仪文化使人类的社会交往在一定规范内进行,使社会关系更趋和谐。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方面来看,礼仪文化__在传承的过程中,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微观方面来看,礼仪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符合社会规范与要求的个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任何一个社会,都有独特的礼仪习俗与规范要求,生存在其中的个体都会受到该文化的约束。自觉遵守礼仪文化的人被视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违背礼仪文化的人将受到社会的普遍排斥,以及道德和舆论的压力。因而,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礼仪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过礼仪教育促进个体的道德教化,使之习得社会文明的各种规范,能够增强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从宏观方面来看,礼仪本身具有人际协和功能,能够促使人际关系和谐、家庭和睦、社会祥和,对于造就一个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礼仪文化得以承继和代代相传,由此构成人们交往沟通的共同基础,使得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发展。尽管礼仪规范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形成与发展,在不同的社会中具体的表现形式也存在差异,但从本质而言仍然具有相对的恒定性与持续性,这构成了社会共同的文化基础,并形成较为稳定的社会秩序。中国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要努力构建和谐世界,因此在“现代礼教”方面,我国加大了对学生和各社会人员的教育力度,比如在各企业中开设礼仪班,举办2008年奥运会等礼仪培训活动等。我们正在致力于全民参与,“知礼知节”使我们都能以文明礼貌的姿态立足于21世纪。礼仪的未来价值学习礼仪不仅现在能够体会他的魅力和价值,小学生学习礼仪能够从小养成尊老爱幼的的习惯,中学生学习礼仪能够正面接受我国的传统文化树立一个良好的个性品质,大学生学习礼仪能够更好的开展学术讨论,继承和发扬“大学生之美”。因此,礼仪在过去和将来都是一个璀璨的明珠。礼仪的未来价值也是“价值连城的”。人们在学习各种礼仪,比如,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公关礼仪、职场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有的是职业需要,有的是修身需要,但其目的却是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个人形象。在现在和未来多样的社会中,生存已不是人们首先考虑的问题,人们会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精神需求,这种更高层次的追求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礼仪则是构成这类文化品质的精髓,人无礼则无节也无立,由此可见,礼仪在未来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角色。俗话说,人要立足于当下展望于未来,无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礼仪就当是一支公平的尺度,我们学习礼仪不仅是继承过去,活在当下,更应该放眼未来。礼仪的魅力与价值和它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或是哪个时代都会放出最夺眼的光芒。小孩子“知书达礼”,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后能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树造一个纯净的身心,

  大人们“知书达礼”,则在为人父母或是在其他社交场合“彬彬有礼”不失大方和气质。因此,礼仪不仅是在过去和当下,它也放眼于未来,中华民族从来不失礼节,因为有它全世界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最灿烂的文化传统,几千年的积累,造就了十几亿人的谦恭、礼让、大方和宽大胸襟,造就了一个个礼仪文化象征的活的灵魂。综上所述,礼仪在当今社会是一种无限的珍贵的资源,它来自于人人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相互遵守和尊重,它所能造照的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和重量来衡量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肩负学习和发扬我国优良的传统礼仪,辩证看待现代西方礼仪,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篇四: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在现代企业中建立规范的组织建构明确组织分工具体的岗位职责说明都是企业礼仪的基础没有做好相应的组织准备企业礼仪就会陷入随意性的泥淖在企业发展和日常的工作中就会失去条理和逻辑性就会在日常工作中容易产生大量的工作纠纷进而浪费企业的资源同时不断扭曲工作流程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导致徒劳无功的失败

  中国古代礼仪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礼仪的重要性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礼仪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喜欢。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的影响,其内容深远博大,浩渺无涯。古代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但长期以来,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交融并存的状态,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弃其糟粕,与时偕行,科学利用。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事尚礼则事成。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规范常被视作人生之本,修身立业之基。从现代管理学中延伸出来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礼仪规范,也正在成为众多企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礼仪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必修课,在公共关系、对外交往、商务活动、职场管理、信息沟通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完善的礼仪文化成为企业职业化、规范化管理和国际化程度的标志。礼仪文化建设对企业形象和企业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礼仪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形象和素质。通过礼仪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礼仪文化也是企业形象资产最好的容器。员工通过公司立身处世,成就个人价值。公司通过员工服务用户和社会,成就社会价值。每一个企业的员工在职场上的表现与行为都是企业形象的缩影,社会往往透过员工行为对企业进行评价。因此,建设并不断完善企业的礼仪文化,从而使公司员工了解现代企业活动中的基本礼仪规范,不仅体现了员工自身的素质,也同时折射出公司的企业文化水平和经营管理境界。加强礼仪文化建设力度,可以内修企业素质,外树企业形象,是企业

  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礼者,敬人也,企业的礼就是企业的人文。礼仪文化建设是

  信息时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涉外企业,随着服务领域和业务范围的逐渐扩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交流亦逐步增多,除了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的管理水平,还必须掌握如何与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这就要求企业自身的礼仪文化要有一定的内涵和高度。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在现代生活中,礼仪依旧是每一位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要学习和讲究礼仪。这样,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而且也有助于维护自己乃至所在企业的良好形象。

  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在古代,礼仪主要分为政治礼仪和生活礼仪,其中政治礼仪主要包括祭祀礼、君王的觐见礼、军礼,生活礼仪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飨燕饮食礼,宾礼及傩仪。现代礼仪根据适用范围分为政务、商务、服务、社交、涉外礼仪等几大分支。礼仪文化与企业文化中其他文化系统相比,礼仪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表现在规范性、限定性、可操作性、传承性和变动性。其中相互交错,多元并存。

  针对性强、卓有实效的文化建设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相互沟通技巧的外在表现。除日常的大众礼仪外,不同的企业所属产业不同,对礼仪的要求侧重亦有所不同。

  在古代礼是六艺的构成部分,是“士”修身的基础,也是儒家弟子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首当其冲,礼是儒家思想的基础,在古代,无论是朝廷之上还是民间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依礼而行,不得逾越半步。在古代礼仪上超过标准的用礼称之为逾制,逾制会带来极大的政治风险的,严重的还会犯"僭越"之罪,如果触及君王的权威,还会带来杀生之祸。所以,在古代依礼而行,循规蹈矩是非常重要的。

  “五礼”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治最重要的五个方面的礼仪系统。包

  括:吉礼,凶礼,宾礼,嘉礼,军礼。从周至清,五礼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形式,或因地制宜,或约定

  俗成。两千多年的古代历史,也是五礼的历史。汉族统治者用这个礼的系统,掌管中央政权,管理万千子民。后来少数民族统治者也逐渐引入汉人的礼仪系统来管理百姓。礼的文化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起到了稳定社会,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即使是民国时期,政府也将当时的礼仪制度都纳入五礼分类中。可见礼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生存于中国大地上的现代企业,不可能跳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而独立生存,中华千年文化的孕育,发展,礼的观念早已深深的根植在民众心中,并成为日常行为基本准则。周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讲的这个道理。所以,即使是现代企业,也要融合传统礼仪的元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新常态下的合乎规范的企业新礼仪,并形成自己独有和特色的企业礼仪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对古代基本礼仪的了解,来进一步思考现代企业管理中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吉礼吉礼:五礼之冠,是指祭祀有关的典礼。主要指对天神,地祗和人鬼宗庙(祖先)的祭祀典礼。封禅是历代最大的吉礼。在现代犹如法律和最高道德的要求,在企业中,是基于符合国家法律的企业管理基本制度的表现,是企业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是企业的使命和宗旨。凶礼凶礼: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如:水旱、饥馑、兵败、寇乱等礼。在现代企业中可以演变为企业中的具体管理制度,以及各种具体事件的处理办法和作业流程,并通过流程的管理来应对企业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件,进而通过礼仪(流程)规范企业行为.宾礼宾礼:邦国间的外交及接待宾客的礼仪活动,如:朝拜,会见,会盟。

  企业内部和对外的基本礼仪规范,如上下级沟通的礼仪,跨部门沟通和协作的流程,执行指令和回馈的机制。企业和外部发生业务的商务礼仪规范。

  嘉礼嘉礼:即国家具有喜庆意义和用于亲近人际关系联络感情的礼仪活动。如:登基、册封、婚冠、宴乐、颁诏等。企业特定的庆祝活动,用以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增强影响力。企业中职员的着装,安全防护,身份识别,待人接物语言表达的礼仪规范。岗位培训和表彰的方式。军礼军礼:国家有关军事方面的军武之礼。如:亲征、遣将、受降、凯旋、大射等。依照企业组织架构做出的人员考核和组织任免,同时依照企业绩效考核方案并依照客观的数据和事实做出的考评。在现代企业中,建立规范的组织建构,明确组织分工,具体的岗位职责说明都是企业礼仪的基础,没有做好相应的组织准备,企业礼仪就会陷入随意性的泥淖,在企业发展和日常的工作中就会失去条理和逻辑性,就会在日常工作中容易产生大量的工作纠纷,进而浪费企业的资源,同时不断扭曲工作流程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导致徒劳无功的失败。所以,在现代企业中制定合乎实际的员工行为规范,沟通流程,作业流程,并通过不断的宣导和纠正,努力使企业行为不断的规范,直到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具有企业特色适用的礼仪文化。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随意的偏离企业既定的礼仪规范,以保持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这样企业就形成有章可循的氛围。不因人治而疏乱,不因人情而扰规。所有员工都依照统一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工作,驱力于一处,企业的使命和精神就有了实现的基础!

  

  

篇五: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一直到国家和阶级的出现西周时期周公制周礼内容从军制丧祭冠婚朝聘饮食射御辞让到日用起居的方方面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以礼来治理国家和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开启了以礼治国的时代礼仪也从原始礼仪中简单的宗教祭祀活动上升到道德规范法律制度具有了法的效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

  作者:朱敬连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9期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维护封建社会统治,规范人们行为思想的“礼”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十分突出,无论是大到政治体制上的“内圣外王”,还是小到人们日常行为规范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礼文化都有着具体而明确的内涵。研究传统优秀礼文化对现代社会道德滑坡背景下探索如何构建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礼仪;文化价值;意义

  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及其历史作用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出于对未知的恐惧而产生的在精神层面对“鬼神”等超自然力量的尊敬和服从。一直到国家和阶级的出现,西周时期周公制周礼,内容从军制、丧祭、冠婚、朝聘、饮食、射御、辞让到日用起居的方方面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以礼来治理国家和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开启了以礼治国的时代,礼仪也从原始礼仪中简单的宗教祭祀活动上升到道德规范法律制度,具有了法的效力。后来诸侯纷争,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深感礼乐崩坏,直到汉代建立起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全面复兴周礼,经过后世的发展,最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含人的从生到死各个层面必须遵守的活动准则。正如柳治徵所说“中国古代所谓‘礼’者,实无所不包,而未易以—语说明其义也”。

  对于传统礼仪的历史作用则有“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涉及道德、阶级、入仕、祭祀等各个方面。作为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礼”的体现无处不在,在国家为政思想上“内圣外王”中“内圣”方面,孔子主张“为仁由己”“克己复礼为仁”即通过礼仪教化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圣人从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社会秩序维护上,奉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社会秩序为圭臬,《管子·王辅》“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以及与此相对应而制定的社会规范共同成为维护尊卑等级的思想与法律工具。

  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扬弃”与其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礼治”“礼教”等其本质都是通过克制人的欲望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目的,“存天理,灭人欲”。在民主理念盛行的现代社会下,“三纲五常,三从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德”“君臣父子”等尊卑思想明显与主流文化格格不入,因此我们需要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对中国的传统礼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当下时代特色,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文化。

  第一,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基本思想指导实践。传统礼仪文化中的许多观念已经不再适用于今日,但是根植于其中的思想却是中国传统文化宝贵的财富。“卖子奉母”中的孝悌,“君臣父子”中的家庭关系与尊敬长辈,“修身治国平天下”中的道德,以及诚信,谦和等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礼仪文化提倡人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忠厚、慷慨仗义、乐于助人以及服从大局等等;强调仁者爱人、遵守礼规、止恶扬善。这样的价值取向教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成为人们心目中不成文的评判标准,是非黑白、善恶、价值观、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从而指导人的社会实践,妥善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的关系。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礼之用,和为贵。当今社会日益严重的道德问题下,西方的礼仪明显存在浮于表面的弊端,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人们对法律法规,制度道德的遵守还应该向礼仪内部追寻,向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寻找,诚实守信,以道德,礼仪约束自己,克制自身的负面情绪,对他人,社会谦和尊敬。理解其中的内涵并以身作则,最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与行,知行合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中国传统优秀礼仪文化中的秩序,“和”文化推动个人、集体、社会的和谐相处。

  第三,促进经济与综合国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礼仪文化的发展能反向推动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综合国力的提升。根植于传统礼仪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与经验,如中庸、以和为贵等对企业发展、市场运转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向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华借鉴。如成中英教授在企业管理哲学中引了五行相克相生,与忠义礼智信等传统优秀礼仪文化来探索企业管理的新出路就体现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柳治微:《中国文化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7页.

  [2]孔子,孟了等,《四书五经》之《礼记.曲礼》,上海: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93页.

  [3]张媛、王立东,《中国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法制与社会,2011年版,第284页.

  

  

篇六: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古代礼仪的现代价值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中国人“把宗教、法律、道德、礼仪都混在一起,这一切都是行善,都是美德。有关这四方面的箴规就是礼教”。“文人之用于育人,官吏之用于说教,生活中的一切细小的举动都包罗在这些礼教里边”。中国传统礼仪的意蕴非常丰富,且具有多重功能。深刻认识传统礼仪的意蕴,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一、古代传统礼仪礼仪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祭神敬鬼活动。当人类社会跨入“文明”的门槛以后,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原始礼仪也就逐渐演变成为社会的行为规范体系。西周的周公“制礼作乐”,十分注重以礼教推动礼制,一生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留下“周公吐哺”的美谈,堪称遵礼的典范。特别是到春秋时期,孔子积极提倡礼仪及其教育,儒家十三经中,讲述礼仪的精神实质与行为规范的就占了三部,即《周礼》、《仪礼》和《礼记》,通称“三礼”,成为历代读书人必读之书。在孔子看来,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不学礼,无以立”,而孔子所设定的具有道德理想人格的“士君子”,更是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另一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也非常重视礼仪教育,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豍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在其讲学的白鹿洞书院制定的《白鹿洞学规》中开宗明义地对学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礼仪要求。凡此种种,中国传统礼仪教育有效地实现了礼仪在全社会的推行,使礼仪文化深入人心,同时也保证了礼仪在历史上的连续传衍,“礼仪之邦”的美称也正是由此产生。中国的礼仪不同于西方的礼仪。在西方人眼里,礼仪通常是指一种风俗,是依据民族或地域差异来区别的风俗。而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眼里,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因此,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二、古代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传统礼仪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存在着一些封建性、宗法性、专制性和保守性的因素,但我们仍不能忽视传统礼仪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在塑造完美人格、协调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仪修养不够,不知礼、不守礼和不文明的行为普遍存在,比如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乱穿马路,横行逆行,不按顺序排队上车,乱抢座,不让座,出口脏话,社交场合不会用敬语雅语等等行为,这与我们构建和谐的人文社会极不协调,其原因就在于中华传统礼仪文明的失落以及礼仪教育的缺失。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汲取传统礼仪中合理的、有益的因素,并且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内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可以使传统礼仪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一)加强理论研究,建立礼仪学科体系目前我国礼仪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存在着严重的滞后,传统礼仪更没有在理论上形成一整套的学科体系,无法较好的指导我国的礼仪教育。以礼仪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而论,礼仪学理当成为最热门的学科之一。然而“在那些缤彩纷呈的科学的各门学科中竟难以找到„礼仪学‟的一席之地。不仅全国性的„礼仪学会‟尚未闻名,《礼仪学》之类的刊物也没发现,而且专门从事礼仪研究的机构也极为罕见。”豏因此,应尽快构建礼仪学学科体系,深人系统地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礼仪建设,不仅有学理的研究,更有对礼仪实践的总结和探研,特别是要对建立科学的礼仪教育的体系,包括对礼仪教育的适用范围、内容、模式、途径等进行探讨研究,为现代礼仪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有效指导。(二)完善学校礼仪教育体系学校作为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基地,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也不容忽视。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小学(幼儿园)、中学、大学全过程,根据不同阶段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形成一个循序渐进、有机衔接的完整的学校礼仪教育体系。目前,我国的小学、中学、大学一般是将礼仪教育纳入德育范畴,但都没有专门的礼仪教育内容,地位不突出,内容不明确,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往往出现礼仪教育的缺位。而作为我国高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也没有涉及中国礼仪文化及教育的内容。因此,在学校礼仪教育中,应对其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根据学校礼仪教育的不同阶段,采取分阶段重点教育;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既有传统礼仪文化内涵,又富有时代特征,能被广泛认可的系列教材。(三)大力开展全社会的礼仪教育,提高公民素质礼仪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是每个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都应掌握和遵守的以示尊重的行为规范。通过礼仪教育,提升礼仪素质,涵养温良民风,保证社会稳定。因此,社会各行各业应结合公民道德教育,全方位地开展礼仪教育。如在社区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礼仪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专家及相关人员编写普礼读本;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对全民进行礼仪宣传等等。

  

  (四)重视家庭在礼仪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青少年的礼仪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必须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为基本途径,彼此密切配合。家庭礼仪教育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突出家长表率作用、紧抓日常生活规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强化孩子礼仪意识。总之,家庭礼仪教育立足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从最基本的社会交往方式出发,着眼于从小就培养,从小事、身边、现在做起,培养孩子的礼仪素养。通过礼仪改善社会,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有之义,它体现为社会相对稳定而协调的存在状态。礼仪对社会秩序的调控,往往是通过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文化认同等来实现的,在某些时候这是一种更加有效的调控方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深入研究传统礼仪对社会秩序的调控作用,高度重视礼仪在实现社会安定有序中的意义,充分发挥礼仪作为社会关系的润滑剂、人际交往的纽带和化解矛盾的手段作用,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篇七: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让孩子带着礼仪走向社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当今一种现象却令人担忧: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严重。一些青少年在学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知道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在家里不懂得孝敬长辈……礼仪教育再度引起关注。

  ‘礼仪之邦’的美称,能不能在这一代中传承?一位教育界人士坦言,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孩子,一个孩子的未来在于教育。在所有幼儿的教育中,礼仪、品格、素质教育无疑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然而我国几乎所有幼儿园在儿童教育的黄金期,针对其开设的品格、礼仪素质课程却近乎于零,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关.

  大量事实证明,英语、识字、珠心算,还是钢琴、轮滑、绘画都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学到。上海外国语学院一个博士生导师专门做了一个课题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同等智商幼儿园、小学开始学外语的孩子和初中学外语的孩子到了大学二年级,他们的英语水平几乎就一样了.而良好的礼仪、品格是人一生成功的基础,是人之初的必修课.礼仪、品格教育最适宜在幼儿园开展,因此会得到家长100%的认可.湖南郴州机关幼儿园一班主任就接到家长这样的问询“最近学校开什么课了?我的小孩会跟我说,妈妈请帮我倒杯水,比以前懂礼貌多了„”可以说礼仪品格教育是真正对孩子、家长、老师、幼儿园、政府都受益的教育。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现在好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再看看现在教育出来的孩子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这是结果,原因在哪

  呢?我想很多家长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都把他们服侍的好好的,以至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不会文明接打电话、公关接待中的失礼现象。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不仅老师要教,在家,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给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

  学习礼仪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哪些好处呢?1.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里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2.有利于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的培养:

  安静、安序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基本保障。如果每个孩子学习礼仪。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当他想介入别人的工作的时候就会有礼貌的征求别人意见,比如:“xx,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积木吗?”“xx,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吗?"那么,当幼儿知道别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领域时会很有礼貌的介入。这时候,孩子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那么,当孩子专注了,有秩序了,提高学习质量也是必然的。心里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我身边就有一些家长也在教他们的孩子读诵《三字经》和《弟子规》,这些孩子显然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他们有礼貌,懂得尊敬人,而且学习的能力很强,从不用老师担心,让人看了就会生欢喜心。所以说,从小养成孩子的文明及礼貌习惯,学会说礼貌用语,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当中,家长能与老师密切的配合,做好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孩子。

  3.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情绪对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有极为重要的

  影响的,当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有烦心事时可以和老师或是小朋友倾诉、分享,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正态的心理状况,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一、重视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集万千宠爱一身在家里娇生惯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形成孤僻、任性。害怕困难,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对人没礼貌等性格,于是出现了不少家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的缺失,家里没有大小之分,爱幼之风可是甚之又甚,而尊老不是没有,只是有些老者出于对小字辈的爱而愿意当“孙子",长此以往,对孩子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甚至可能是霸道、专横、唯我独尊,不如意,对长者甚至是拳打脚踢,如果不加制止,便可能后果不堪设想。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细节中教育孩子。例如坐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客人来了又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礼貌和懂事的小孩子。当然这不必要对孩子进行硬式教育,只要回到家,孩子坐到饭桌上,就可以顺带的进行轻松的教育,每天都顺带的进行教育,孩子在礼仪教育方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二、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注意提醒孩子向其他人问好,看到做得好的话,马上给予表扬。给孩子讲德育故事,跟孩子讲礼仪,并让孩子表演给自己看,让孩子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学,而是没有人教,当我在讲德育故事的时候,孩子听的很认真,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当我在给孩子讲礼仪时,孩子们听的也很认真,孩子讲礼貌的习惯就要靠家长坚持不懈的培养。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让孩子得到练习和锻炼,例如可以主动请邻居的小伙伴来家里玩,教他们彼此以礼貌相待。千万不能因为怕孩子没有礼貌,就不带孩子去人家作客,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做起。让孩子做家务,使他学会感

  恩,让孩子学会养成勤劳的习惯,促进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提升孩子的意志力,做事的承担能力,这也是现在社会当中的小孩最缺乏的,所以家长也要在生活中训练孩子做家务。

  三、培养孩子懂礼貌讲文明必须由家长做起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长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向老人请安问好,孩子自然会敬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如果家里有老人,家长可以和老人沟通,告诉老人宠爱孩子的坏处,要有理智的爱孩子,我相信老人会支持年轻父母的教育方法哦,父母平日在家中,无论自己是否喜爱看书,也最好把书捧在手上,养成孩子爱看书的习惯。做到孝敬老人,不说粗语,做到以身作则。流行歌曲尽量不要放在家中,在家中,最好放些古典而优美的钢琴歌曲,或者一些静心的轻音乐,各种民族乐器演奏的歌曲,这样可以陶冶孩子高尚的艺术的情操。所谓教不过,父之过。家长不小心碰了别人,就主动向人道歉,像龙龙这孩子遇到相似的情境,就会模仿这种好习惯.父母日常在家里,应该注意言行举止。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所说,父母所做的一切,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别人说.“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这一张“白纸”画的好还是坏,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孩子若有说粗话的习惯,不要当他只是小孩子说话什么都不懂。虽然他们是小孩子,甚至不知道粗话的意思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的坏习惯就会慢慢的形成。如果发现了孩子说粗话,那么就应当进行思想教育,及时阻止孩子继续说下去,不要就只会对孩子进行打骂。对孩子进行打骂,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孩子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家长也不能用诱惑、强制的手段来要求孩子讲礼貌,例如叫阿姨给你糖吃,不叫叔叔不买玩具等.这样做,只能使孩子一时做出有礼貌的样子而不能持久,更不能使他懂得礼貌的实质。从小养成孩子的文明及礼貌习惯,学会说礼貌用语,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当中,家长能与老师密切的配合,做好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孩子。经调研结果显示:人与人之间说“对不起”“请”等礼貌用语,这些看似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却导致我国每年因琐事纠纷而发生近六十万起刑事案件,占

  全国每年刑事发案总量的85%。也就是说现在的青少年,成人因为从小没有人教他们学会尊重别人,没有教他们做错事要说对不起,没有人教他们在别人做错事时要学会宽容,结果每年都有近百万人因此被关进牢房,被判几年,几十年甚至被执行死刑。同样有近百万人被伤害,有的甚至致残,乃至死亡。我们今天要做的不敢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但我们能保证每个孩子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不会去伤害别人,不会被伤害,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成为优秀但我们能保证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会被他人尊重。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社交场所,我们利用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交往,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示范的方法,使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周围人打招呼;学习如何借他人物品;如何轮流等待;如何观看或参与他人的活动;如何与他人分享食物和玩具等,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环境;使幼儿乐于与他人交流、交往、分享、合作。

  

  

篇八: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什么是礼仪教育?个人礼仪是一种文明行为标准,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

  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这也是一种德,是一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对个人来说,个人礼仪是文明行为的道德规范与标准,就国家而论,个人礼仪乃属一种社会文化,它是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更是一国治国教民的经典。从表面看,个人礼仪仅仅涉及个人穿着打扮、举手投足之类无关宏旨的小节小事,但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文化。个人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事及个人,而且事关全局。若置个人礼仪规范而不顾,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必然授人以笔柄,小到影响个人的自身形象,大到足以影响社会组织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事实如此,绝非无病呻吟,耸人听闻。无数事实证明了个人礼仪对一个社会的净化与美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个人礼仪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较强约束力的道德力量,使每一位社会成员能够自觉按社会文明的要求,调整行为,唾弃陋习,最终将自己的言行纳入符合时代之礼的轨道,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可以说,个人礼仪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由此可见,个人礼仪不仅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而且也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个人礼仪应该以社会主义公德为基础,以个人品格修养、文化素养为基础,如果只是在形式上下功夫,势必事与愿违。因为它无法从本质上表现出对他人的尊敬之心,友好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打动对方,感染对方,增进彼此间的友谊,融洽彼此间的关系。二、幼儿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国内外的不少研究表明: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人是社会的人,这就决定了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智力开发,而是要使人适应社会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

  倡行礼仪教育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特别是在今天,针对“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来说,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往往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也有一些孩子因为不擅社交,孤独无伴,而形成了任性、内向、偏执等不良性格。而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在幼儿园开设礼仪课,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交往、合作,不仅有利于孩子教养的提高及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也有利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礼仪教育,曾经南京一所学校还提出“让女生成为淑女,让男生成为绅士。”的校训,在社会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广泛争论,剔除“淑女绅士”中的封建色彩,毋庸置疑,这个校训中所蕴涵的“有修养、懂礼貌、豁达大度、讲究谦让”韵味是耐人寻味的。三、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功能(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识

  幼儿由于接触社会外界人士不多,主要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等场所,许多生活常识多比较缺乏,而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使幼儿懂得许多生活常识诸如待人接物方面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知识。在礼仪教育过程中,通过学习进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行走礼仪、交往礼仪,儿童能够懂得如何称呼别人,问候他人,怎么样与别人交谈等方面的生活常识。(二)有利于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礼俗可以保持秩序”礼也是社会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通过礼仪教育,幼儿可以学会尊重长辈,团结同学,礼貌待人,遵守公共场所的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增强道德自律能力,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岁孩儿定八十”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孩提时代开始培养。因为幼儿期正处在个性及品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是发展幼儿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深远。(三)有利于幼儿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九: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学习礼仪的作用和意义

  “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礼仪必须通过学习、培养和训练,才能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学习礼仪、传承礼仪,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民族和团体的一员。个人文明礼仪一旦养成,必然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礼仪是个人心理安宁、心灵净化、身心愉悦、个人增强修养的保障。礼仪的核心是倡导人们要修睦向善。当每个人都抱着与人为善的动机为人处事,以文明市民的准则约束自己时,那么,所有的人都会体验到心底坦荡、身心愉悦的心情。

  2.礼仪是家庭美满和睦的根基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一种社会关系。家庭礼仪可以使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幸福。

  3.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社会是不同群体的集合,群体是由众多个体汇合而成的,而个体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例如:性别、年龄、贫富、尊卑等。礼仪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会使不同群体之间相互敬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4.礼仪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上谋生、立足的一种手段。讲究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理想、走向成功,可以促进全体员工团结互助、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可以增强人们的交往和竞争实力,从而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5.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

  要继承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尚

  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它有三大要素:语言、行为表情、服饰器物。一般地说,任何重大典礼活动都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种要素才能完成。礼仪的分类很多,可以分为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商务礼仪等,还有外事礼仪、习俗礼仪、礼仪文书等等。

  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

  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体现出他的行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礼仪。讲得轻一点,人们之间在相互交往中,特别是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礼仪,会被人家耻笑。讲得重一点,不同民族之间,如果不互相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或礼仪),有可能会挑起民族仇恨和争斗。

  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礼仪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律、制度属于社会规范的底线,虽然重要,但它们毕竟只是社会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规范,而无法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法律规定,盗窃价值超过一定数额时要追究刑事责任,当达不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时,则可依据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治安处罚。但是,如果治安处罚的条件也够不上,比如偷了别人的一件衣服怎么办?如果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会小偷小摸,这个社会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然而,法律却管不了偷鸡摸狗之类事。怎么办?这就要依靠道德来规范。事实上,不偷不窃这既是道德的要求,同时也属于礼仪的要求。因为,小偷小摸行为显然不属于礼貌行为。小偷小摸如此,其他方面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没有规矩固然不成方圆,没有礼仪同样不成方圆。

  从礼仪的现实条件来看,我们必须学习礼仪知识。讲礼仪是有条件的。

  首先,礼仪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就是我们平时所提倡的一些基本礼仪也不例外。如不随地吐痰需要纸巾、污物桶的物质基础;不随地大小便需要完善公共厕所设施。所以,讲礼仪要切合实际,礼仪过于繁琐或超前会成为负担。有钱人参加晚会固然可以穿晚装、礼服,但农民上山砍柴穿西装就没必要了。

  其次,礼仪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多数国家,朋友见面时握握手是礼仪,但到了中东,异性之间随便握手弄不好是要受惩罚的。又如,在西方国家,朋友相见互相拥抱非常正常,但在我国,如果普通的异性朋友之间动不动就拥抱,就会受到人家的耻笑,甚至被对方认为是性骚扰。同样是在国内,在街上随地吐痰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但农民在田间耕作时,如果也要求吐痰入盂则会成为笑谈。所以,讲礼仪要符合国情,不能照搬照抄,要实事求是。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

  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则: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

  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学习礼仪知识,促进礼仪习惯养成,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尚。

  浅谈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具体来说,首先,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礼仪的约束靠道德修养的自律。

  其次,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礼仪的本质。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没有它,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在这方面,它和法律、纪律共同起作用。

  再次,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这是它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礼仪规范就不一定适用了。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礼仪。而且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文明、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体现自己有礼、有节、有度的修养和风度,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考。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礼”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尊重。

  “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礼者敬人就是你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别人也好,尊重自己也好,尊重别人也好,你既有礼,礼就是尊重,又有仪,仪就是表达。没有礼是没有仪的。

  礼仪的几大原则就更充分体现了它的规范和要求:

  律己。律己就是自我约束,按照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礼仪规范由对待个人的要求和对待他人的做法两大部分构成。对待个人的要求,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

  敬人。在礼仪中,有关对待他人的做法,比对待个人的要求更重要,这一部分实际上就是礼仪的重点和核心。而对待他人的诸多做法中最要紧的一条,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掌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

  宽容。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要时常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多理解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

  平等。礼仪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平等的、彼此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的体现,其核心问题是尊重以及满足相互之间获得尊重的需求。在交际活动中既要遵守平等的原则,同时也要善于理解具体条件下对方的一些行为,不应过多地挑剔对方的行为。在礼仪的核心点,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这一点上,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允许因为交往对象彼此之间在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身份、财富以及关系的亲疏远近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给予不同待遇。但可以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

  真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时,务必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运用礼仪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交往对象的尊敬与友好,才会更好地被对方理解并接受。

  适度。这要求在应用礼仪时,为了保证取得成效,必须注意技巧及其规范,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从俗。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礼记》中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俗话说“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些劳动人民有益的格言都说明尊重各地不同风俗与禁忌的重要性。

  礼仪无小事,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礼仪在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一个成功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

  礼仪的主要功作用一是有助于提高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外塑形象美化自身;再者就是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

  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作者:吕涛

  文明礼仪知识

  1.什么是礼仪?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2.礼仪是由哪几项基本要素组成?礼仪是由(1)礼仪的主体;(2)礼仪的客体;(3)礼仪的媒体;(4)礼仪的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3.什么是礼貌?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意、友好、得体的气度和风范。

  4.什么是礼节?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5.什么是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6.什么是仪式?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如发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

  7.礼仪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共同性、继承性、统一性、差异性、阶级影响性、时代发展性。

  8.礼仪的四个原则是什么?(1)尊重的原则;(2)遵守的原则;(3)适度的原则;(4)自律的原则。

  9.礼仪的功能有哪些?(1)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2)它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3)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

  (4)它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0.为什么要讲究礼仪?讲究礼仪并非是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11.礼仪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个人礼仪五大基本要素

  第一,以个人为支点。个人礼仪是对社会成员个人自身行动的种种规定,而不是对任何社会组织或其他群体行为的限定。但由于每个群体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一个社会组织也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组织成员所构成的。因此,个人行为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任一群体、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从此意义看,我们强调个人礼仪,规范个人行为,不仅是为了提高个人自身的内在涵养,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序与文明。

  第二,以修养为基础。个人礼仪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表现,而是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品格与文化修养。若缺乏内在的修养,个人礼仪对个人行为的具体规定,也就不可能自觉遵守、自愿执行。只有“诚于中”方能“行于外”,因此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第三,以尊敬为原则。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诸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还可以避免或缓解某些不必要的个人或群体的冲突。

  第四,以美好为目标。遵循个人礼仪,尊重他人的原则,按照个人礼仪的文明礼貌标准行动,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个人的自身形象,更充分地展现个人的精视风貌。个人礼仪教会人们识别美丑,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引导人们走向文明,它能使个人形象日臻完美,使人们的生活日趋美好。因此,我们说,个人礼仪是以“美好”为目标的。

  第五,以长远为方针。个人礼仪的确会给人们以美好,给社会以文明,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须经过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因此,对个人礼仪规范的掌握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人际交往的阶段性

  尽管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自幼为邻居;有的十年同窗,有的志趣相投;有的同甘共苦……但是,从互不相识到形成友谊,一般总要经历以下三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1.觉察阶段:觉察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谁也不会生下来就有朋友,总是从互相以对方作为知觉和交往对象开始的。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有的对面相逢;有的擦

  肩而过,由于没有交往的动机,没有特别注意,时过境迁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有一方已觉察到另—方的存在,并进行详细的知觉和判断,才说明有了结交的表示,有了面对面的交往。

  2.表面接触阶段:这是人际间最为普遍的关系。如一般同学、同事和邻居,虽然经常见面、经常打交道,但只此而已。来则聚之,去则散之,只是角色性的接触而无进一步感情上的融合。

  3.亲密互惠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交往彼此从熟悉到了解,从了解到主动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对方。这种亲密互惠的关系又可分为三种水平。

  第一种是合作水平。比如科研团体的成员;业余兴趣小组的成员,同班同学;同一教研组的老师,等等。这种以共同行为联结起来的人际关系,感情的依赖性不是很强的,分开后,可能就彼此淡漠了。只是在共同活动过程中,能够互相融洽相处。

  第二种是亲密水平。这时,彼此情感的依赖性较大而内心沟通不足。双方不仅共同活动,平时也常在一起相处,不分彼此,在一块生活、学习和工作感到很愉快;分离时,彼此惦念,久不见面十分想念。

  第三种是知交水平。这时,彼此在对方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无话不谈、相互引为知音、心心相印。双方不仅有着强烈的情感依恋,而且在观点态度、志向目标上都趋向一致。任何外力都难以拆散。正如孟子说过:“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乃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

  人际交往的适度性

  中国人管犯错误叫过失,“过”之有余,“失”则不足,都不可取,应当恰到好处。在成功的人际交往中,十分讲究适度。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看适度性:

  1.“谢谢”这两个字,如果能够被正确地运用,它就会变得很有魅力。只有当你真心有感谢的愿望时,再去说它,才会令人感到亲切。否则,便成了应付人的“客套话”。要直截了当地道谢,不要含糊地小声嘟哝。指明道姓地一一道谢,比笼统地致谢,显得有诚意。

  当你应邀拜访亲朋时,应注意:准时。姗姗来迟,是不尊重主人的表现;提前到达,对方还没作好准备,也会很尴尬。

  跟对方交谈应注意得体。不应抢接别人的话头或连续地追问,也不应独占话题;如果对方比较拘谨,不妨随便谈些琐碎的小事,以便打开僵局。如果觉得对方与自己在情趣上相差较远,话题不可深入,适可而止。

  2.第一次“亮相”不能贸然前往。首次印象往往决定着交际的成败‘出场前必须对交际场所的情景、活动内容和参加的人员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你交际对象的职业、爱好、家庭、气质、性格等尽可能了解得详细些,以此,相应地设计好自己的亮相。这点在

  交际中是不可忽视的。

  3.社交中作介绍时要有分寸。介绍时应先向对方打个招呼,如“请允许我介绍你们认识—下”,介绍名字时,吐字要清楚并作必要的说明。

  4.告别方式也应该适度。如果在宴会里你想早走,不能匆匆离去,应小声向主人表示歉意,对其他客人也要说声再见。

  

  

篇十: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二关注教研博客及时组织教师参加在线研讨网络教研已成为教研的常态本人一直关注xx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和xx省中学语文博客每天都有两次登录博客的痕迹及时了解最新教研动态开展相关工作和在线研讨5日组织全市中学语文教师参加xx省中学语文教研网组织的主题为记叙文写作指导的有效策略的在线研讨参与人数135人评论条数844条

  学习礼仪的作用和意义

  “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礼仪必须通过学习、培养和训练,才能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学习礼仪、传承礼仪,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民族和团体的一员。个人文明礼仪一旦养成,必然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礼仪是个人心理安宁、心灵净化、身心愉悦、个人增强修养的保障。礼仪的核心是倡导人们要修睦向善。当每个人都抱着与人为善的动机为人处事,以文明市民的准则约束自己时,那么,所有的人都会体验到心底坦荡、身心愉悦的心情。

  2.礼仪是家庭美满和睦的根基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一种社会关系。家庭礼仪可以使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幸福。

  3.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社会是不同群体的集合,群体是由众多个体汇合而成的,而个体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例如:性别、年龄、贫富、尊卑等。礼仪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会使不同群体之间相互敬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4.礼仪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上谋生、立足的一种手段。讲究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理想、走向成功,可以促进全体员工团结互助、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可以增强人们的交往和竞争实力,从而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5.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

  要继承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尚

  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它有三大要素:语言、行为表情、服饰器物。一般地说,任何重大典礼活动都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种要素才能完成。礼仪的分类很多,可以分为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商务礼仪等,还有外事礼仪、习俗礼仪、礼仪文书等等。

  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

  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体现出他的行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礼仪。讲得轻一点,人们之间在相互交往中,特别是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礼仪,会被人家耻笑。讲得重一点,不同民族之间,如果不互相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或礼仪),有可能会挑起民族仇恨和争斗。

  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礼仪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律、制度属于社会规范的底线,虽然重要,但它们毕竟只是社会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规范,而无法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法律规定,盗窃价值超过一定数额时要追究刑事责任,当达不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时,则可依据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治安处罚。但是,如果治安处罚的条件也够不上,比如偷了别人的一件衣服怎么办?如果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会小偷小摸,这个社会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然而,法律却管不了偷鸡摸狗之类事。怎么办?这就要依靠道德来规范。事实上,不偷不窃这既是道德的要求,同时也属于礼仪的要求。因为,小偷小摸行为显然不属于礼貌行为。小偷小摸如此,其他方面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没有规矩固然不成方圆,没有礼仪同样不成方圆。

  从礼仪的现实条件来看,我们必须学习礼仪知识。讲礼仪是有条件的。

  首先,礼仪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就是我们平时所提倡的一些基本礼仪也不例外。如不随地吐痰需要纸巾、污物桶的物质基础;不随地大小便需要完善公共厕所设施。所以,讲礼仪要切合实际,礼仪过于繁琐或超前会成为负担。有钱人参加晚会固然可以穿晚装、礼服,但农民上山砍柴穿西装就没必要了。

  其次,礼仪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多数国家,朋友见面时握握手是礼仪,但到了中东,异性之间随便握手弄不好是要受惩罚的。又如,在西方国家,朋友相见互相拥抱非常正常,但在我国,如果普通的异性朋友之间动不动就拥抱,就会受到人家的耻笑,甚至被对方认为是性骚扰。同样是在国内,在街上随地吐痰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但农民在田间耕作时,如果也要求吐痰入盂则会成为笑谈。所以,讲礼仪要符合国情,不能照搬照抄,要实事求是。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

  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则: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

  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学习礼仪知识,促进礼仪习惯养成,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尚。

  浅谈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具体来说,首先,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礼仪的约束靠道德修养的自律。

  其次,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礼仪的本质。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没有它,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在这方面,它和法律、纪律共同起作用。

  再次,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这是它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礼仪规范就不一定适用了。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礼仪。而且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文明、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体现自己有礼、有节、有度的修养和风度,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考。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礼”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尊重。

  “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礼者敬人就是你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别人也好,尊重自己也好,尊重别人也好,你既有礼,礼就是尊重,又有仪,仪就是表达。没有礼是没有仪的。

  礼仪的几大原则就更充分体现了它的规范和要求:

  律己。律己就是自我约束,按照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礼仪规范由对待个人的要求和对待他人的做法两大部分构成。对待个人的要求,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

  敬人。在礼仪中,有关对待他人的做法,比对待个人的要求更重要,这一部分实际上就是礼仪的重点和核心。而对待他人的诸多做法中最要紧的一条,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掌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

  宽容。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要时常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多理解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

  平等。礼仪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平等的、彼此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的体现,其核心问题是尊重以及满足相互之间获得尊重的需求。在交际活动中既要遵守平等的原则,同时也要善于理解具体条件下对方的一些行为,不应过多地挑剔对方的行为。在礼仪的核心点,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这一点上,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允许因为交往对象彼此之间在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身份、财富以及关系的亲疏远近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给予不同待遇。但可以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

  真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时,务必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运用礼仪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交往对象的尊敬与友好,才会更好地被对方理解并接受。

  适度。这要求在应用礼仪时,为了保证取得成效,必须注意技巧及其规范,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从俗。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礼记》中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俗话说“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些劳动人民有益的格言都说明尊重各地不同风俗与禁忌的重要性。

  礼仪无小事,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礼仪在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一个成功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

  礼仪的主要功作用一是有助于提高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外塑形象美化自身;再者就是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

  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作者:吕涛

  文明礼仪知识

  1.什么是礼仪?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2.礼仪是由哪几项基本要素组成?礼仪是由(1)礼仪的主体;(2)礼仪的客体;(3)礼仪的媒体;(4)礼仪的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3.什么是礼貌?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意、友好、得体的气度和风范。

  4.什么是礼节?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5.什么是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6.什么是仪式?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如发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

  7.礼仪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共同性、继承性、统一性、差异性、阶级影响性、时代发展性。

  8.礼仪的四个原则是什么?(1)尊重的原则;(2)遵守的原则;(3)适度的原则;(4)自律的原则。

  9.礼仪的功能有哪些?(1)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2)它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3)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

  (4)它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0.为什么要讲究礼仪?讲究礼仪并非是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11.礼仪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个人礼仪五大基本要素

  第一,以个人为支点。个人礼仪是对社会成员个人自身行动的种种规定,而不是对任何社会组织或其他群体行为的限定。但由于每个群体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一个社会组织也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组织成员所构成的。因此,个人行为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任一群体、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从此意义看,我们强调个人礼仪,规范个人行为,不仅是为了提高个人自身的内在涵养,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序与文明。

  第二,以修养为基础。个人礼仪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表现,而是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品格与文化修养。若缺乏内在的修养,个人礼仪对个人行为的具体规定,也就不可能自觉遵守、自愿执行。只有“诚于中”方能“行于外”,因此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第三,以尊敬为原则。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诸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还可以避免或缓解某些不必要的个人或群体的冲突。

  第四,以美好为目标。遵循个人礼仪,尊重他人的原则,按照个人礼仪的文明礼貌标准行动,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个人的自身形象,更充分地展现个人的精视风貌。个人礼仪教会人们识别美丑,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引导人们走向文明,它能使个人形象日臻完美,使人们的生活日趋美好。因此,我们说,个人礼仪是以“美好”为目标的。

  第五,以长远为方针。个人礼仪的确会给人们以美好,给社会以文明,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须经过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因此,对个人礼仪规范的掌握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人际交往的阶段性

  尽管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自幼为邻居;有的十年同窗,有的志趣相投;有的同甘共苦……但是,从互不相识到形成友谊,一般总要经历以下三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1.觉察阶段:觉察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谁也不会生下来就有朋友,总是从互相以对方作为知觉和交往对象开始的。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有的对面相逢;有的擦

  肩而过,由于没有交往的动机,没有特别注意,时过境迁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有一方已觉察到另—方的存在,并进行详细的知觉和判断,才说明有了结交的表示,有了面对面的交往。

  2.表面接触阶段:这是人际间最为普遍的关系。如一般同学、同事和邻居,虽然经常见面、经常打交道,但只此而已。来则聚之,去则散之,只是角色性的接触而无进一步感情上的融合。

  3.亲密互惠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交往彼此从熟悉到了解,从了解到主动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对方。这种亲密互惠的关系又可分为三种水平。

  第一种是合作水平。比如科研团体的成员;业余兴趣小组的成员,同班同学;同一教研组的老师,等等。这种以共同行为联结起来的人际关系,感情的依赖性不是很强的,分开后,可能就彼此淡漠了。只是在共同活动过程中,能够互相融洽相处。

  第二种是亲密水平。这时,彼此情感的依赖性较大而内心沟通不足。双方不仅共同活动,平时也常在一起相处,不分彼此,在一块生活、学习和工作感到很愉快;分离时,彼此惦念,久不见面十分想念。

  第三种是知交水平。这时,彼此在对方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无话不谈、相互引为知音、心心相印。双方不仅有着强烈的情感依恋,而且在观点态度、志向目标上都趋向一致。任何外力都难以拆散。正如孟子说过:“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乃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

  人际交往的适度性

  中国人管犯错误叫过失,“过”之有余,“失”则不足,都不可取,应当恰到好处。在成功的人际交往中,十分讲究适度。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看适度性:

  1.“谢谢”这两个字,如果能够被正确地运用,它就会变得很有魅力。只有当你真心有感谢的愿望时,再去说它,才会令人感到亲切。否则,便成了应付人的“客套话”。要直截了当地道谢,不要含糊地小声嘟哝。指明道姓地一一道谢,比笼统地致谢,显得有诚意。

  当你应邀拜访亲朋时,应注意:准时。姗姗来迟,是不尊重主人的表现;提前到达,对方还没作好准备,也会很尴尬。

  跟对方交谈应注意得体。不应抢接别人的话头或连续地追问,也不应独占话题;如果对方比较拘谨,不妨随便谈些琐碎的小事,以便打开僵局。如果觉得对方与自己在情趣上相差较远,话题不可深入,适可而止。

  2.第一次“亮相”不能贸然前往。首次印象往往决定着交际的成败‘出场前必须对交际场所的情景、活动内容和参加的人员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你交际对象的职业、爱好、家庭、气质、性格等尽可能了解得详细些,以此,相应地设计好自己的亮相。这点在

  交际中是不可忽视的。

  3.社交中作介绍时要有分寸。介绍时应先向对方打个招呼,如“请允许我介绍你们认识—下”,介绍名字时,吐字要清楚并作必要的说明。

  4.告别方式也应该适度。如果在宴会里你想早走,不能匆匆离去,应小声向主人表示歉意,对其他客人也要说声再见。

  

  

篇十一: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当代价值

  中国被世界称为礼仪之邦。中国的礼仪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礼仪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祭神敬鬼活动。当人类社会跨入“文明”的门槛以后,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原始礼仪也就逐渐演变,慢慢成形成为社会的行为规范体系。在遥远的古代,西周的周公“制礼作乐”,十分注重以礼教推动礼制,他的一生对于礼仪的贡献无法估计,留下“周公吐哺”的美谈,堪称遵礼的典范。在百家争鸣春秋时期,孔子积极提倡礼仪及其教育,儒家十三经中,讲述礼仪的精神实质与行为规范的就占了三部,即《周礼》、《仪礼》和《礼记》,通称“三礼”,成为历代读书人必读之书。在孔子看来,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不学礼,无以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另一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也非常重视礼仪教育,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在其讲学的白鹿洞书院制定的《白鹿洞学规》中开宗明义地对学子提出“父子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礼仪要求。凡此种种,中国传统礼仪教育有效地实现了礼仪在全社会的推行,使礼仪文化深入人心,同时也保证了礼仪在历史上的连续传衍,“礼仪之邦”的美称也正是由此产生。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中,礼仪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范,更是国家治理的根基,古人有言“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在古代,礼仪上升为国家制度,礼制与法制相结合的礼法制度,其成为贯穿旧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主线,其影响渗透到从君王到庶民的一言一行。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到“吃人的礼教”,我国传统礼仪文化随着社会变迁历经磨难。现如今,礼仪是一个人自我约束,待人处事,外出交往,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甚至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交流,和平共处的一种约束。合适的礼仪,正确的礼仪,正确的与他人见面,交流,合作,等等。这都离不开礼仪。礼仪在现代社会没有失去它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礼仪的价值无法衡量。

  现如今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礼仪文化的教育,一个具有良好秩序及人际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具有良好礼仪修养的社会。人民和谐相处,人民和平安康。邻里之间,城市之间,地区之间。良好的礼仪不仅仅有利于人民的文化经济交流,更能促进民族的团结。目前社会中,我们的国民礼仪修养还有很多不足,不知礼、不守礼和不文明的行为普遍存在,比如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乱穿马路,横行逆行,不按顺序排队上车,乱抢座,不让座,出口脏话,社交场合不会用敬语雅语等等行为,这种种行为都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当今社会,礼仪教育的缺失,比如说:在宿舍里,有的学生经常与其舍友争吵,导致不和谐的宿舍关系;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对老师的不尊敬、不听任课老师讲课而一直玩手机以及迟到或者不去上课的现象;在公共场合,放纵自己的行为,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多的麻烦;十分注重个人形象,过分的追求所谓的“大众时尚”,怪发、奇装异服、染发长发等。上述的许多情形将大学生有素质、有教养的形象毁于一旦。导致学生思想向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导致各种各样的事故发生。良好的礼仪,在我看来,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是为人处世,解决人际关系,提升自我素养的重要因素。拥有了良好的礼仪素质教育,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良好的大学生。

  现如今,良好的礼仪是我们工作时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更是我们最基本的

  知识。礼仪是个人、组织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对于个人来说,适当的礼仪既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显真情。对内可融洽关系,对外可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小见大。它从细微处见精神,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推销员的推销效果则以见证。推销高手一定都是从穿着打扮和条例外表着手,从头到脚,处处都要有推销高手的形象。你若看到是位庄重认真,自信十足,而有成就的任务,光看一眼,就晓得他是一位可亲可信的行家。对于每一种职业的人来说,都有特定的,适合的礼仪。这种礼仪包括服装,言语,行为的规范性。与人相处的方式等等。

  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礼仪也是中华民族重要传统美德之一,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自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更应该并且需要有修养,这就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言谈举止中。传统礼仪文化甚至影响着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的外交战略、政策实践。回溯传统文化渊源、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精英人物身上所携带的文化基因,都有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影子。对于全面理解、正确判断一国的外交战略、政策走向无疑具有某种启示作用,从而构成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这与中国的和平观念,和与人为善的的行为等等追求和平共处的行为有巨大的联系。美国学者麦哲认为:“文化,是当前研究著作中最时题的概念。最近发布的大量论文、著作都指出,文化是驱使民族国家、其他机构团体乃至个人采取行动的基本动力。许多著作还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正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学者也意识到这研究路线的重要意义。更有外交官认为“外交行为受领导人思想意识的支配,而领导人的外交思想不仅是在对外部环境长期做出反应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本国家、本民族的政治之化、观念形态的反映。国际政治包含若不同国家利益的协调与冲突,也充满若不同思想原则的相互撞击。因此研究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外交政策,必须联系该国的政治传统、价值观念,以至广义上的文化来进行考察”。另外,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试图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与哲学的视角来解读建国后不同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政策。这些研究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中的和文化。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深深影响着我国的外交文化。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礼仪是个人心理安宁、心灵净化、身心愉悦、个人增强修养的保障。礼仪的核心是倡导人们要修睦向善。让我们提高自身礼仪文化的修养,做更好的自己。

  

  

篇十二: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目前社会中我们的国民礼仪修养不够不知礼不守礼和不文明的行为普遍存在比如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乱穿马路横行逆行不按顺序排队上车乱抢座不让座出口脏话社交场合不会用敬语雅语等等行为这与我们构建和谐的人文社会极不协调其原因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深究中国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就是礼仪文化。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会见美国学者邓尔麟时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中国的礼仪不同于西方的礼仪。在西方人眼里,礼仪通常是指一种风俗,是依据民族或地域差异来区别的风俗。而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眼里,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传统礼仪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历史上对礼仪的批判和对礼仪的推崇总是交错而生,近代以来,礼教更是成为声讨封建文化传统的首当其冲的目标。但不容置疑的是,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对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造就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秩序,对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曾经起过积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精华,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体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传统礼仪礼仪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祭神敬鬼活动。当人类社会跨入“文明”的门槛以后,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原始礼仪也就逐渐演变成为社会的行为规范体系。西周的周公“制礼作乐”,十分注重以礼教推动礼制,一生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留下“周公吐哺”的美谈,堪称遵礼的典范。特别是到春秋时期,孔子积极提倡礼仪及其教育,儒家十三经中,讲述礼仪的精神实质与行为规范的就占了三部,即《周礼》、《仪礼》和《礼记》,通称“三礼”,成为历代读书人必读之书。在孔子看来,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不学礼,无以立”,而孔子所设定的具有道德理想人格的“士君子”,更是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另一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也非常重视礼仪教育,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在其讲学的白鹿洞书院制定的《白鹿洞学规》中开宗明义地对学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礼仪要求。凡此种种,中国传统礼仪教育有效地实现了礼仪在全社会的推行,使礼仪文化深入人心,同时也保证了礼仪在历史上的连续传衍,“礼仪之邦”的美称也正是由此产生。二、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传统礼仪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存在着一些封建性、宗法性、专制性和保守性的因素,但我们仍不能忽视传统礼仪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在塑造完美人格、协调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有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礼仪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我们在评价一个国家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国民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人手。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在于其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要跻身世界之强,一定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和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我国清末思想家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二》中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的这一思想被后人引申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同时,传统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改革开放虽然使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比之下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却在下降。国民在公共生活及私人生活领域的礼仪教养的缺乏,已严重造成国民形象的危机。因此,学习传统礼仪,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第二,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孔子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这点出了“礼”的社会历史价值,即社会和谐之本。“礼”

  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在古代,它作为一种法度,严格维护着社会的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礼仪文化的教育,一个具有良好秩序及人际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具有良好礼仪修养的社会。目前社会中,我们的国民礼仪修养不够,不知礼、不守礼和不文明的行为普遍存在,比如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乱穿马路,横行逆行,不按顺序排队上车,乱抢座,不让座,出口脏话,社交场合不会用敬语雅语等等行为,这与我们构建和谐的人文社会极不协调,其原因就在于中华传统礼仪文明的失落以及礼仪教育的缺失。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汲取传统礼仪中合理的、有益的因素,并且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内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可以使传统礼仪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第三,可以塑造完美人格,激励个体成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对个体具有教导、规范、约束、平衡的作用,影响和造化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促使社会协调、稳定、有序的向前发展,起着准法律的作用。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个体人格修养方面,传统礼仪文化提倡人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忠厚、慷慨仗义、乐于助人以及服从大局等等;在个体价值观定位方面,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强调仁者爱人、遵守礼规、止恶扬善。这样的价值取向教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成为人们心目中不成文的评判标准,教导着人们应该提倡什么、禁止什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而促进个体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往往是具体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见微知著地体现着中国经济发展后的文化价值观,由此表明一个民族的精神取舍,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体,正是无数中国人的言行,塑造了中国的整体形象。三、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聪明睿智的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和宝贵财富,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时至今日,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应当取其精华,摒弃和剔除其糟粕,努力塑造讲求文明礼仪的社会风气,形成人人都讲究文明礼仪、遵守礼仪规则、处处礼让三分、谦逊有礼、祥和融洽的美好社会。(一)加强理论研究,建立礼仪学科体系目前我国礼仪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存在着严重的滞后,传统礼仪更没有在理论上形成一整套的学科体系,无法较好的指导我国的礼仪教育。以礼仪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而论,礼仪学理当成为最热门的学科之一。然而“在那些缤彩纷呈的中国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中竟难以找到‘礼仪学’的一席之地。不仅全国性的‘礼仪学会’尚未闻名,《礼仪学》之类的刊物也没发现,而且专门从事礼仪研究的机构也极为罕见。”因此,应尽快构建礼仪学学科体系,深人系统地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礼仪建设,不仅有学理的研究,更有对礼仪实践的总结和探研,特别是要对建立科学的礼仪教育的体系,包括对礼仪教育的适用范围、内容、模式、途径等进行探讨研究,为现代礼仪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有效指导。(二)完善学校礼仪教育体系学校作为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基地,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也不容忽视。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小学(幼儿园)、中学、大学全过程,根据不同阶段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形成一个循序渐进、有机衔接的完整的学校礼仪教育体系。目前,我国的小学、中学、大学一般是将礼仪教育纳入德育范畴,但都没有专门的礼仪教育内容,地位不突出,内容不明确,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往往出现礼仪教育的缺位。而作为我国高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也没有涉及中国礼仪文化及教育的内容。因此,在学校礼仪教育中,应对其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根据学校礼仪教育的不同阶段,采取分阶段重点教育;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既有传统礼仪文化内涵,又富有

  时代特征,能被广泛认可的系列教材。(三)大力开展全社会的礼仪教育,提高公民素质礼仪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是每个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都应掌握和遵守的以示尊重的行为规范。通过礼仪教育,提升礼仪素质,涵养温良民风,保证社会稳定。因此,社会各行各业应结合公民道德教育,全方位地开展礼仪教育。如在社区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礼仪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专家及相关人员编写普礼读本;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对全民进行礼仪宣传等等。(四)重视家庭在礼仪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青少年的礼仪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必须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为基本途径,彼此密切配合。家庭礼仪教育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突出家长表率作用、紧抓日常生活规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强化孩子礼仪意识。总之,家庭礼仪教育立足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从最基本的社会交往方式出发,着眼于从小就培养,从小事、身边、现在做起,培养孩子的礼仪素养。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聪明睿智的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和宝贵财富。虽然历经千年的风霜,中间被批驳亦被推崇,但时至今日,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贡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唯有不断将其发扬光大,取其精华,摒弃和剔除其糟粕,努力塑造一个时时讲文明、处处讲礼仪,谦逊有礼、祥和融洽的和谐社会,才会有助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柱。

  

  

篇十三: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特别是在今天针对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来说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往往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

  礼仪教育含义及其好处(教育意义)

  精品资料

  一、什么是礼仪教育?个人礼仪是一种文明行为标准,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

  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这也是一种德,是一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对个人来说,个人礼仪是文明行为的道德规范与标准,就国家而论,个人礼仪乃属一种社会文化,它是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更是一国治国教民的经典。从表面看,个人礼仪仅仅涉及个人穿着打扮、举手投足之类无关宏旨的小节小事,但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文化。个人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事及个人,而且事关全局。若置个人礼仪规范而不顾,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必然授人以笔柄,小到影响个人的自身形象,大到足以影响社会组织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事实如此,绝非无病呻吟,耸人听闻。无数事实证明了个人礼仪对一个社会的净化与美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个人礼仪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较强约束力的道德力量,使每一位社会成员能够自觉按社会文明的要求,调整行为,唾弃陋习,最终将自己的言行纳入符合时代之礼的轨道,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可以说,个人礼仪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由此可见,个人礼仪不仅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而且也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个人礼仪应该以社会主义公德为基础,以个人品格修养、文化素养为基础,如果只是在形式上下功夫,势必事与愿违。因为它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精品资料

  法从本质上表现出对他人的尊敬之心,友好之情,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打动对方,感染对方,增进彼此间的友谊,融洽彼此间的关系。二、幼儿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国内外的不少研究表明: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人是社会的人,这就决定了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智力开发,而是要使人适应社会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

  倡行礼仪教育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特别是在今天,针对“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来说,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往往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也有一些孩子因为不擅社交,孤独无伴,而形成了任性、内向、偏执等不良性格。而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在幼儿园开设礼仪课,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精品资料

  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交往、合作,不仅有利于孩子教养的提高及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礼仪教育,曾经南京一所学校还提出“让女生成为淑女,让男生成为绅士。”的校训,在社会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广泛争论,剔除“淑女绅士”中的封建色彩,毋庸置疑,这个校训中所蕴涵的“有修养、懂礼貌、豁达大度、讲究谦让”韵味是耐人寻味的。三、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功能(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识

  幼儿由于接触社会外界人士不多,主要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等场所,许多生活常识多比较缺乏,而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使幼儿懂得许多生活常识诸如待人接物方面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知识。在礼仪教育过程中,通过学习进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行走礼仪、交往礼仪,儿童能够懂得如何称呼别人,问候他人,怎么样与别人交谈等方面的生活常识。(二)有利于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礼俗可以保持秩序”礼也是社会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通过礼仪教育,幼儿可以学会尊重长辈,团结同学,礼貌待人,遵守公共场所的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增强道德自律能力,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岁孩儿定八十”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孩提时代开始培养。因为幼儿期正处在个性及品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是发展幼儿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深远。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精品资料

  (三)有利于幼儿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我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有着注重礼仪的传统美德。从孔子时代的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举案齐眉”“让枣推梨”“虚席以待”“倒履相迎”“三顾茅庐”“程门立雪”,以礼待人的案例层出不穷,数不胜数,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秩序的维持,人们的相互诚信和互相尊重仍然呼唤礼仪教育。通过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幼儿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礼仪、遵纪守法、顾全大局、尊敬师长、待人真诚有礼,做到“诚于中而形于外”。(四)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幼儿教育未来方向的报告,即幼儿的“四个学会”:学会认知(learntoknow)、学会做事(learnto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tolive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tobe)。在21世纪的今天,幼儿就真的应该学会四个方面,特别是在国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四个学会尤其重要。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幼儿怎么样学会与其他个体、其他群体进行交流、沟通,可以培养幼儿的EQ(情商),让儿童能够更好的生存。“不知礼,无以立也。”幼儿通过学习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能够知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他者。从而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五)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社会环境,更需要教育的作用。“礼借助于普遍性来控制人,并通过教育使礼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幼儿的社会化离不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精品资料

  开礼仪教育的干预,“知书达礼”就是对幼儿社会化的一种表征。通过对幼儿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社会公德的礼仪教育如公共场所不得乱扔垃圾等,幼儿获得了社会习惯,逐步趋向社会化。所以说,礼仪教育在幼儿的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六)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发展礼仪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去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优雅的穿着仪容,优美的走姿、站姿、走姿不无渗透着美,这种美不仅净化了社会环境,而且也感染着幼儿个体。通过礼仪教育,幼儿能做到知礼、达礼、崇礼、用礼,塑造出全新的自我,它能够充分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在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绅士教育”的时候就开启了幼儿的礼仪教育这个话题。在今天,特别是我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的时刻,交往礼仪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那么礼仪教育问题也逐渐引起广大社会人士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幼儿的礼仪教育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话题,不仅应引起广大家长的注意,更加需要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去实践。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篇十四: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浅谈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学校也不能忽略对老师的礼仪教育。礼仪代表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思想修养、交际能力等。本文阐述了青少年和老师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青少年;老师;礼仪教育;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尊敬师长是中华传统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对教师的尊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知书达理,传道授业,是社会各个阶层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历史发展到今天,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和加强,礼仪修养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礼仪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若要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礼仪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样作为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之前,必须特别注重自身的礼仪修养。礼仪教育在教师和学生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中小学生的礼仪常识教育成了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概括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行为养成强调的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操作性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的知识性传授多,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少。使得一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在中学生中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例如,屡禁不绝的课桌文学;在卫生间、校园里、教室的墙壁上随处可见的污言秽语;上课迟到早退;讲粗话、乱扔纸屑果皮等。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中学生把无视校规校纪,行为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有个性;有的学生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人为何物,难以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才质量,已经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尽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的学校德育过大、过空、过泛,质量不高,效果不尽人意,难以“入耳、入心、入脑”不无关系。把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从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入手,引导学生在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可以有效地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解决知与行不统一,学与做两张皮的问题。

  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维护

  学校的平安稳定、树立窗口学校的新形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领导和教师可以在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把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摆上日程,作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八荣八耻”的具体举措去落实,确立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突破口,树立实验新形象,努力建设和谐校园”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召开由全体教师和学生参加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校长对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作了具体周密的部署。各班级可以根据学校的工作部署,从班级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确保活动顺利、持续、深入开展,为打造文明和谐校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对教师的礼仪教育

  礼仪是一种文化,礼仪文化是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它构成了一个人的形象的重要侧面,是其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及素质的综合表现。课堂犹如演出的舞台,教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要角色,教师的整体形象集语言、形体表演、手势造型于一体,必须以其非凡的吸引力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对学生知识吸收、情操陶冶和思想教育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礼仪修养水平高低,是决定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教师礼仪修养十分必要,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时刻注意加强自身的礼仪修养,有关部门特别是师范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该把教师礼仪修养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有关部门和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

  教师礼仪课的教学应从塑造教师个人形象入手,联系教师切身利益,使每一个正在从事以及将要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真正懂得,教师礼仪修养不仅是教师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影响教师本身的事业发展以及自我实现,而且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学校应该定期开设礼仪修养课,安排所有教职工参加,保证必要的教学课时。同时,教学手段可以多种多样,如通过录象设备录下教师讲课的语言及举止等,自我纠正不足;在平时学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和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内容;通过请专家作报告或看录象等形式,经常地、反复地向在职教师灌输有关教师礼仪方面的知识,使礼仪意识自觉贯彻到教师的日常行动中去。

  (二)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和氛围。

  在文明礼仪方面,学校每个教职员工都应当为人师表。然而,实际情况是,有的教职员工不修边幅,蓬头垢面,出口成“脏”,好着奇装异服,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和教育效果。因此,学校教职员工的基本形象和言行要求应以适当的制度和纪律的形式加以规范,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对学生的在校形象和言行也应有必要的文明规范,以净化校园风气。

  三、微笑是最好的礼仪

  著名特级孙双金老师说:“教师灿烂的笑脸是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你笑脸面对学生,学生才会笑脸面对你。你给学生一缕阳光,学生会还你一个太阳!”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你对他们微微一笑,请他们坐下。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这样是学习氛围是多么美妙,学习效率一定会得到提升。看在微笑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礼仪是一门必修课,也是对民族和后代负责的表现,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礼仪观念滋润心灵,用礼仪准则规范言行,加强礼仪上的学习,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篇十五: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地发展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精华,对于改进和加强当代青少年的文明礼貌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中国是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本质特征而言,属于礼仪文化。这与中国古代的当政者以及思想家、教育家重视礼仪的制定及其教育是分不开的。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地发展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精华,对于改进和加强当代青少年的文明礼貌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历史溯源中国自古就有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据记载,尧舜时期就有了礼乐教育的先例。《尚书?舜典》就有舜命契、夔以“礼乐”教育百姓、胄子的记载:“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1]“五教”即礼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人伦教育。通过乐教,使人们正直而温和,宽厚而谨慎,刚毅而不妄为,简朴而不高傲;从而达到“神人以和”的境地。夏商周时期,用“礼乐”教育世子成为传统。

  西周时期,礼仪就已经成为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大宗伯的主要职责是掌管“五礼”之事,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等五礼。通过这“五礼”实现对民众的教

  化、国家的治理。按照《周礼》的记载,西周治国有“六典”,其二为“教典”,为地官所掌。通过社会方面的礼仪教育,从而达到教化民众、治国安民的目的。西周学制分“乡学”与“国学”,予以实施礼仪教育。“乡学”中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德”“六行”和“六艺”。六德是指六种品德,即知(智)、仁、圣、义、忠、和;六行是指六种善行,即孝、友、睦、姻、任、恤;六艺是指六种才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国学”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三德”“三行”“六仪”和“三乐”。三德指三种品德,即至德、敏德、孝德;三行是指三种善行,即孝敬父母、尊敬贤良、顺从师长;六仪指六种重要场合或事件的礼仪,即祭祀礼仪、宾客礼仪、朝廷礼仪、丧纪礼仪、军旅礼仪、车马礼仪;三乐指三种乐教,即乐德、乐语和乐舞。通过学校礼仪教育,目的是为了“节民性”“兴民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可见,西周的礼仪教育实质是以道德伦理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范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西周的礼仪教育主要针对贵族及其子弟,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孔子在对西周的礼仪教育进行借鉴反思的基础上,把礼仪教育从贵族的狭小范围推广到平民社会,使礼仪教育成为提高普遍人性和个体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孔子强调,通过礼仪教育,不能使人们仅停留在知礼、识礼的层面,而是引导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使人们明礼知耻,自觉修正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礼仪规范,不做与社会规范相违背的事,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实现“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3]的和谐局面。

  继孔子之后,荀子更为重视礼仪教育。从其性恶论出发,更加强调礼乐教育的现实意义,即通过“礼”调节人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乐”的感染熏陶,使人们认同并自觉遵循礼仪规范,也即“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4]242荀子强调,通过礼仪教育,人人都可以成为像大禹那样的圣人。

  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罢黯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五经成为官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学校教育也就成了经学教育,礼仪教育受到了格外的重视。此后,历朝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教育家,大多也重视礼仪教育。宋代张载特别推崇“礼”,认为学礼、崇礼、从礼、守礼,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基本途径。朱熹著有《家礼》一书,主要介绍家庭生活方面所行的礼事,包含饮食、起居、丧葬嫁娶、祭祀等日常应用家庭礼仪;同时,他为白鹿书院制订了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提出了学生在修身、处事、接物方面的基本礼仪要求。

  二、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实践价值中国传统礼仪教育之所以被当政者和诸多文人重视,原因是其在教化民众、涵养德性、治国安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礼仪是一种文明行为标准,是个人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也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通过礼仪教育,使青少年了解立身处世中个人应遵循的准则和规范方面的基

  本知识,并鼓励、督促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反复体验、感受并践行这些礼仪规范,日积月累,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随之养成。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现为非常具体、细致乃至繁琐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几乎覆盖社会中每个人人生中的每个阶段,弥散于生活实践中的每一个场景,蕴含于每一个或盛大隆重或简单朴素的礼仪活动之中,使人无时无刻不处于礼仪规范的浸染之中,经过长期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内化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模仿、掌握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处事原则。可见,中国传统礼仪教育通过实践养成、榜样示范、环境熏陶等方式,把外在的礼仪规范内化为素质修养和文明教养,使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心的自觉,从而使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有助于提升人的道德素质

  中国传统礼仪浩如烟海,表面上是规定人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具体内容,但实质是以涵养人的良好德性为旨归,使人做出更多的道德行为。孔子认为,礼仪的本质(核心)是仁爱,不只是表现为人际交往的仪式和形式。通过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特别是各种重要的仪式活动,使受教育者领悟、体会、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道德要求,并自觉的认同和践行,从而逐渐内化为个人品德。中国古代众多礼仪活动的举行,除了表达人们的情感之外,主要目的是给人以教化,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素质。例如,作为众礼之始的冠礼,中国古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是非常重视的。因此,通过冠礼的各种仪

  

篇十六: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学习礼仪的作用和意义

  “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礼仪必须通过学习、培养和训练,才能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学习礼仪、传承礼仪,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民族和团体的一员。个人文明礼仪一旦养成,必然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表达;礼仪是个人心理安宁、心灵净化、身心愉悦、个人增强修养的保障。礼仪的核心是倡导人们要修睦向善。当每个人都抱着与人为善的动机为人处事,以文明市民的准那么约束自己时,那么,所有的人都会体验到心底坦荡、身心愉悦的心情。

  2.礼仪是家庭美满和睦的根基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一种社会关系。家庭礼仪可以使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幸福。

  3.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根底

  社会是不同群体的集合,群体是由众多个体集合而成的,而个体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例如:性别、年龄、贫富、尊卑等。礼仪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会使不同群体之间相互敬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4.礼仪是各项事业开展的关键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上谋生、立足的一种手段。讲究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理想、走向成功,可以促进全体员工团结互助、敬业爱岗、老实守信,可以增强人们的交往和竞争实力,从而推动各项事业的开展。

  5.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

  要继承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气

  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它有三大要素:语言、行为表情、服饰器物。一般地说,任何重大典礼活动都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种要素才能完成。礼仪的分类很多,可以分为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商务礼仪等,还有外事礼仪、习俗礼仪、礼仪文书等等。

  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

  .

  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表达出他的行为是否文明,是否符合礼仪。讲得轻一点,人们之间在相互交往中,特别是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礼仪,会被人家耻笑。讲得重一点,不同民族之间,如果不互相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或礼仪〕,有可能会挑起民族仇恨和争斗。

  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礼仪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它是人们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气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律、制度属于社会标准的底线,虽然重要,但它们毕竟只是社会的一些最根本、最重要的标准,而无法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方法律规定,盗窃价值超过一定数额时要追究刑事责任,当达不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时,那么可依据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治安处分。但是,如果治安处分的条件也够不上,比方偷了别人的一件衣服怎么办?如果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会小偷小摸,这个社会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然而,法律却管不了偷鸡摸狗之类事。怎么办?这就要依靠道德来标准。事实上,不偷不窃这既是道德的要求,同时也属于礼仪的要求。因为,小偷小摸行为显然不属于礼貌行为。小偷小摸如此,其他方面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没有规矩固然不成方圆,没有礼仪同样不成方圆。

  从礼仪的现实条件来看,我们必须学习礼仪知识。讲礼仪是有条件的。

  首先,礼仪需要一定的物质根底。就是我们平时所提倡的一些根本礼仪也不例外。如不随地吐痰需要纸巾、污物桶的物质根底;不随地大小便需要完善公共厕所设施。所以,讲礼仪要切合实际,礼仪过于繁琐或超前会成为负担。有钱人参加晚会固然可以穿晚装、礼服,但农民上山砍柴穿西装就没必要了。

  其次,礼仪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多数国家,朋友见面时握握手是礼仪,但到了中东,异性之间随便握手弄不好是要受惩罚的。又如,在西方国家,朋友相见互相拥抱非常正常,但在我国,如果普通的异性朋友之间动不动就拥抱,就会受到人家的耻笑,甚至被对方认为是性骚扰。同样是在国内,在街上随地吐痰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但农民在田间耕作时,如果也要求吐痰入盂那么会成为笑谈。所以,讲礼仪要符合国情,不能照搬照抄,要实事求是。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

  .

  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标准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那么上进行人际交往,辞别不文明的言行。

  那么: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根本的礼仪原

  一是敬人的原那么;二是自律的原那么,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那么,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那么,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学习礼仪知识,促进礼仪习惯养成,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气。

  浅谈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标准,也是交往的艺术。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那么和标准的总和。

  

推荐访问: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中国传统 礼仪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