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14篇

时间:2022-11-13 16:05:06 来源:网友投稿

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14篇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以北方农民为主体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它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和世界,体现了我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14篇,供大家参考。

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14篇

篇一: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以北方农民为主体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它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和世界,体现了我国人民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民族反抗精神。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和团原叫义和拳,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主要在山东西部秘密活动。义和拳信神练功,其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它的活动一直受清政府的查禁和镇压。1898年以后,义和拳改称义和团,他们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集中打击外国教会侵略势力。1900年6月13日,义和团运动揭开序幕,迅速发展壮大,势如燎原烈火,很快掀起了一场席卷中国北部,震撼全世界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和总和。从19世纪开始,随着列强势力向中国扩张,宗教成了他们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外国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势力。随着传教士日益专横跋扈,人民的反抗也愈来愈强烈。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夺中国沿海军港,并深入内地掠夺铁路、矿山权益,企图瓜分中国。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越来越猖狂,他们收罗土豪劣绅、流氓恶棍入教,作为教民,霸占土地,欺压百姓。清朝官吏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庇护教士、

  教民,压制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老百姓纷纷加入义和团。

  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坛”,每坛25人,设有坛主。入坛的人都要焚香宣誓,并严格遵守“不扰民、不贪财”等戒条。他们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仇恨外国侵略势力带来的铁路、轮船、洋货、教堂,见到这些必毁之而后快。随着义和团反帝斗争声势日益壮大,帝国主义十分惊慌,不断催促清政府采取措施镇压义和团运动,还公然干涉清政府内政,责令清政府派袁世凯到山东镇压义和团。随后帝国主义又组成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义和团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奋起反抗,给了侵略者沉重打击。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义和团运动在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篇二: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

  第8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8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阅读材料:早在鸦片战争前,西资本主义国家就叫嚣用“十字架征服中国”。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西方来华传教士达3300多人。传教士以传教为名,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急先锋。美国驻华公使田贝承认“这些先锋队所搜集有关民族、语言、地理、历史、商业以及一般文化的情报,将其送回国内,对于美国的贡献是很大的。”请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列强对中国进行宗教、文化侵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在中国获得宗教特权的?▲过《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和《天津条约》获得;总结过渡:面对西方宗教侵略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此起彼伏,到了19世纪末达到了高潮——义和团运动爆发。一、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之因※阅读下列材料: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天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由材料信息分析可见,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在于:(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具体原因: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高涨:★背景:①西方传教士充当侵略中国的侦探和元凶;②教会势力猖狂,人民与教会之间矛盾激化;③官府“袒教抑民”,以至于民冤难伸,积怨成仇;★实质: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v:imagedatatitle=义和团旗src="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jpg"cropb★焦点:德国强占胶州湾,刺激了山东各地人民反洋教斗争风起云涌;2、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标志:冠县起义;(1)时空:1898年秋;山东冠县蒋家庄;

  (2)首领:鲁西北义和拳首领赵三多;(3)影响: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口号:扶清灭洋;如何评价“扶清灭洋”这一口号?请阅读下列材料:☆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势力萧然,一切鬼了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1)具有反帝爱国性质:①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最主要矛盾;②打击对象是帝国主义,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2)具有局限性和落后性:①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又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②灭洋:有利于动员群众,却又笼统盲目排外,混淆了西方科技与西方列强侵略;3、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山东义和团的转移:★原因:1899年底,山东巡抚袁世凯血腥镇压义和团;

  ★方向:转到直隶,开展联合斗争;(2)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阅读材料: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请回答:◎材料中“因而用之”表明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有何变化?为什么?▲变化:由“镇压剿灭”到“招抚”;原因:1900年春,山东、直隶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危及清朝统治。◎材料中“徐图挽救”反映了什么实质意图?▲企图控制利用义和团,等待时机再行剿灭,以维护清朝统治。◎清政府政策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清政府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促使义和团发展壮大,达到高峰;(3)北京战斗:☆背景:1900年6月中旬,外国侵略者枪杀义和团

  战士;☆事件:义和团与爱国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影响:标志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4)抗击八国联军侵略:廊坊狙击战;天津保卫战;4、义和团运动的失败(1)清政府政策转变:由“招抚”转变为“铲除”;☆政策演变:剿灭招抚铲除;☆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2)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标志:1900年8月,慈禧太后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原因: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政党的领导和科学理论作指导;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5、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分析其表达的含义:瓦德西在写给德国皇帝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各国、日本,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设问:◎从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回答:▲①列强看到了中国人的不屈斗志;②中国人民的反抗粉碎了帝国主义的瓜分计划;③列强对华侵略采取“以华治华”政策;(2)作用:①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②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直接作用)③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浪潮中继续沉沦;④打击动摇了清王朝,加速了其灭亡;二、八国联军侵略华战争1、战争爆发:★时间:1900年6月初;★统帅:西摩尔(英)瓦德西(德);★原因:(1)根本原因:夺取更多的侵略权益;(2)直接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侵华特点:(1)近代史上第5次,规模巨大的武装侵华战争;(2)主要目标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消灭中国人民革命;3、军民抵抗:★廊坊狙击战:

  (1)爱国清军配合义和团在廊坊、杨村一带重创八国联军;迫使其逃回天津租界;(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第一次重大战役;★天津保卫战:(1)义和团与清军配合作战,清军将领聂士成阵亡;(2)天津陷落,联军成立“都统衙门”,实行殖民统治;4、北京沦陷:(1)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实行分区占领;(2)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荆城设立司令部,统治北京城;5、八国联军的暴行:三、《辛丑条约》1、签订:1901年9月,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比、荷、西11国;2、内容:主要内容严重危害巨额

  赔款

  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空前大勒索,人民更加贫困,社会更加凋敝;划使

  馆界

  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使馆界”实际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的大本营拆毁

  炮台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

  对清政府进行武装监督,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禁止

  反帝

  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说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设外

  务部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反映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修订商约

  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

  便利了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链接高考:◎(06,全国文综Ⅰ,12)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答案:B)◎(06,江苏单科,7)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①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外国军队驻守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答案:B)◎(06,广东单科,9)“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07江苏单科6)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07全国文综Ⅰ19)图5是北京某街道老路牌照片,路牌外文是“RUEHART”,RUE是街道的意思,HART指担任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此路牌设立的时间应该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八国联军占领时期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07上海A组7)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是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中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A、顽固派B、洋务派C、太平军D、义和团

  3、影响:(1)这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2)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其“以华治华”的代理人;(3)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特征);

  

  

篇三: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

  教学目标

  义和团运动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义和团的成员、组织形式和活动地区。平原大捷。扶清灭洋&rdquo;的斗争口号。义和团势力在京津地区的发展。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外反动势力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通过义和团扶清灭洋&rdquo;口号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因此口号的核心是灭洋&rdquo;,是义和团反帝爱国性质的具体表现。扶清&rsquo;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反映了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习、分析《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波澜壮阔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是使中国免于沦为完全殖民地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它沉重地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活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是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英勇表现,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重点分析:

  义和团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是本课重点之一。这是认识义和团运动性质的重要依据,义和团运动始终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是义和团反帝斗争的具体表现,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另一重点内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

  难点分析

  扶清灭洋&rdquo;口号的提出,是本课难点之一。它涉及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19世纪末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扶清灭洋&rdquo;口号的含义学生也不易理解。这一口号的提出,正是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能够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但这个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也导致义和团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清政府同义和团的关系是另一个难点问题。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政策,从镇压&rdquo;到招抚&rdquo;再到镇压&rdquo;,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控制、利用,最终消灭义和团,只不过是手段不同而已。而义和团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一开始就提出了扶清灭洋&rdquo;的口号,对清政府放松了警惕。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1.导入新课:可以联系所学知识提问。让学生回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然后教师指出,紧接着农民阶级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2.义和团的兴起:

  ①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结合课本内容和多媒体课件,讲清义和团的活动地区、组织形式和主要成员,指出平原大捷是义和团从兴起到壮大的转折点。

  ②扶清灭洋&rdquo;口号的提出:这是本课的难点之一,首先教师要讲清扶清灭洋&rdquo;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特别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而扶清灭洋&rdquo;口号的提出正反映出中外民族矛盾异常尖锐,这一口号的核心是灭洋&rdquo;。最后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这一口号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这是本课重点之一,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多媒体资料,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①帝国主义为什幺要侵略中国?其目的是什幺?与以前的侵华战争相比有何不同?

  ②义和团在天津、北京地区的英勇斗争。

  ③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引导学生了解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策略上的变化,认识到:不管采取何种策略,清政府的目的是要控制、利用直至消灭义和团,充分暴露出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④八国联军的暴行:通过教学,是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4.《辛丑条约》:这是本课另一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帮助学生从经济、政治、军事等几个方面掌握条约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逐条分析条约的危害性;最后得出结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教法建议

  本课学习完以后,学生完整地学习和认识了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这个过程用一种方式简单的

  展现出来,可以以列表、图示、问答、列举等各种方式。内容应该包括历次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等。主要想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单元小结的意识。示例如下:

  教学目标

  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rdquo;;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教学建议

  百日维新&rdquo;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首先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主要围绕: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来设问。然后指导学生回答书上的思考题。从而得出变法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篇四: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

  义和团运动最终引发八国联军远征。在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一定的打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作用,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人民群众的觉醒。但是由于具有笼统排外色彩和愚昧与残暴,也使得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较差。义和团运动:(一)爆发原因:1、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2、义和团爆发的根本原因: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边疆和邻近国家,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政治上则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在文化上他们通过教会深入中国城市和乡村进行侵略活动,使民族危机愈加严重,终于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3、导火索:1899年10月上旬,山东省平原县杠子李庄,因教民欺压群众,义和团便冲击当地的教堂。知县蒋楷派

  

  兵前往镇压。朱红灯率团民二三百人(一说近千人)与清军进行战斗,将其击败。至今在平原乡间还流传一句谚语“义和团起平原,不到三月遍地传”。(二)失败原因:1、义和团运动本身的缺陷性和盲目性。①义和团作为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②义和团本身具有巨大的破坏性。2、义和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3、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4、清政府和外国势力的联合镇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三)历史意义:1、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2、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在华侵略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之野心。3、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1、相同点:①所处时代:都发生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前期;②运动主体:都是以农民群众为主;③领导者:农民阶级;④斗争方式:斗争武装斗争为方式的农民革命运动;⑤组织形式:都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群众,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⑥结果及原因:都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失败的。⑦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不同点:①时代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其爆发的根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是其

  根本原因。②矛头所向:太平天国要推翻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矛头指向帝国主义。③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义和团运动持续时间14年(1851—1864),波及范围大半个中国,转战18省;义和团运动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主要在山东、京津地区活动,时间和范围不如太平天国运动。④组织的严密性:太平天国有严密的组织(拜上帝会和太平军军事编制),有公认的领袖,组成领导核心;义和团组织松散,没有公认领袖,缺少统一指挥。⑤斗争水平:太平天国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斗争水平高,其《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革命的思想结晶。义和团没有纲领,斗争水平低,被清政府利用。⑥对外关系上:太平天国领导人吸收基督教的合理成分,形成拜上帝教,组织动员群众,太平天国有平等的外交思想,有灵活的外交策略,主张向西方学习,《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义和团盲目排外,不能区分资本主义侵略和外来的先进文明,具有明显的反资本主义的落后性。⑦指导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借助西方基督教理论,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义和团信封神袛,持符念咒,设立神坛拳厂,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

  

  思想意识:1、爱国思想义和团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对外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十分痛恨。他们表示:“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还有些义和团组织更希望能使国家从屈辱的境地摆脱出来,如当时的红灯照就宣布要以法术“远赴东洋,索还让地并偿二万万之款”。2、排外思想与爱国思想相对应,义和团也存在一些排外的思想与举动。这些行为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应当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不能简单化处理。3、迷信思想义和团存在大量的迷信思想,这是由于构成义和团员主体的中国农民在当时缺乏先进的思想武器,只能以落后的迷信思想来解释外国侵略者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当时的义和团普遍认为中国的灾难是遇上了“劫运”。称“劫运到时天地愁,恶人不免善人留”(《庚子大事记》)。这些迷信思想在义和团运动的初期起到了一定作用:共同的迷信思想成为联结各个义和团组织的纽带,使义和团在组织松

  散的状况下仍能坚持斗争。4、忠君思想由于封建思想的毒害,许多群众都有传统的忠君思想,在义和团运动中的“扶清灭洋“口号就是一个表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一些群众认清了清廷的本质,不再对其抱有幻想,转而提出新的“扫清灭洋”口号。

  

  

篇五: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

  一、简介:义和团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

  民间秘密会社,义和团原称,其参与者被称为“”,贬称则为“拳匪”。清人有人认为与白莲教等传统民间秘密团体有关,这一观点为现今大多数人所接受;然而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源于一种勤王的民团组织。

  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其中掺杂有大量教授信众“刀枪不入”的愚昧成分。

  最初义和拳同当时清朝大部份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随着中国近代史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

  二、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就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1、白莲教说,这一看法的代表是劳乃宣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认为义和团起源于白莲教。白莲教是中国民间宗教。渊源于中国佛教净土宗。北宋时,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主持者既有僧侣,亦有在家信徒。南宋绍兴(1131~1162)间,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昭)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

  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而后劳乃宣所着《义和拳教门源流考》一卷,《庚子奉禁义和拳汇录》一卷,《拳案杂存》三卷合为《拳案三种》。

  2、大刀会说,大刀会是清代华北由贫苦农民为主的一个团体,成员演练“金钟罩”,认为可以刀枪不入,也被认为是义和团的起源之一。

  3、乡团说,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起源于民间的乡团组织。4、拳会说,在清代有许多传播武术的民间团体,如义和拳、梅花拳,特别是义和拳在长期发展中蒙上了浓厚的民间宗教色彩。被认为是义和团的前身

  三、义和团运动经过:义和团运动起初与其他秘密团体无异,打着“反清复

  明”的大旗,反对满清的统治,政府也不断镇压。然而随着中国近代史的推进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

  1897年,山东冠县梨园屯村民与教堂因历史上的土地纠纷引起冲突。威县梅花拳师赵三多应村民阎书勤等的邀请,前往援助。后赵三多将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

  1898年6月,山东巡抚张汝梅上奏朝廷,认为义和拳本属乡团,建议“改拳勇为民团”。并明确说义和拳就是“义和团”,在清朝官员中首次提出了“义和团”的概念。

  同年10月赵三多等人在冠县蒋家庄竖起“扶清灭洋”的旗帜“起义”,遭清军镇压而失败。

  次年(1899年),山东平原县知县蒋楷镇压义和团,当地义和拳首领李长水请求荏平、高唐等地的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支援,朱红灯在杠子李庄整齐队伍正式竖起了“天下义

  和拳兴清灭洋”旗帜。10月11日,蒋楷率领勇役数十人前来镇压,被义和拳打败。这次事件后来被称为“平原起义”。

  后来清廷加派袁世敦等人前来镇压,在森罗殿战斗中击败义和拳。其后清军游击马金叙活捉义和拳首领朱红灯、心诚和尚等人。

  当时的山东巡抚是毓贤,他仇视外国侵略者,对民众反洋教斗争比较同情。他罢免了蒋楷、袁世敦等,对义和拳采取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措施,有说法指出正是毓贤改拳

  为团,还向朝廷上奏将民教矛盾的责任归结于教会一方。1899年冬,山东肥城发生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卜克斯被杀案件,在西方各国连续抗议后,毓贤被清廷免职。新任巡抚袁世凯带领北洋新军在山东大力镇压义和团。

  毓贤离职后到北京觐见慈禧太后,向她提出招安义和团;之后获得调任山西巡抚,戊戌政变后完全控制朝廷的慈禧,对西方反对她废黜光绪感到十分不满。

  1900年1月,慈禧不顾西方外交人员的抗议,发布维护义和团的诏令。直隶总督裕禄于是由本来剿灭义和团,转变成扶助义和团。除了向团民发放饷银外,裕禄还邀请义和团的首领大师兄到天津开坛聚众。于是山东的拳民涌入直隶。由天津至涿州、保定都有拳民起坛请神、烧教堂、杀洋人、杀清军、并到处毁坏铁路及电线杆等洋物。涿州知府更被三万名拳民占据。慈禧派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刚毅和顺天府尹赵舒翘到涿州调查。结果刚毅回京后,向慈禧报告“拳

  民忠贞,神术可用”。朝中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亦主抚义和团,向洋人开战。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去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兵伏击,酿成战争的导火线。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发布《对万国宣战诏书》,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

  事件最终演变为国际军事冲突,在事件平息之前,约有45,000名来自日本、美国、奥匈帝国、英国(英军中包括英在威海卫训练的由中国人组成的中国兵团)、法国、德国、意大利及俄国的八国联军以及反抗拳乱的中国军队与义和团拳民对战。

  1900年7月14日,联军占领了天津,1900年8月14日凌晨,联军来到北京城外,经两天的激战,到15日逐步攻占了北京各城门,随即与清军在京城各处展开巷战。1900年

  8月16日晚,八国联军已基本占领北京全城。慈禧及皇室在北京陷落之后立即仓皇离开,逃到西安。而清朝皇室逃往西安途中,就已命令各地官兵剿灭义和团。1900年9月7日,清廷发布上谕,称“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中外势力的联合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同时,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匡及李鸿章为全权特使,与各国和谈。慈禧在出走时发布上谕,将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头上,并命令各地清军予以剿杀。义和团迅猛的发展部分得益于清廷的支持,在清廷态度变化后,许多义和

  团组织迅速消亡。

  

  

篇六: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

  义和团的起源和爆发原因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比义和团运动更加持续时间长,褒贬辩论激烈,评价不一,纷争不断,总是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和新的分析而引发问题不断的历史事件。义和团洋教案真正起于1872年山东冠县梨园屯(值得注意的是,梨园屯并不在山东冠县范围之内,而是处于山东直隶交界的留边地)教案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出逃途中将战争罪责推到义和团身上,命各地清军对其进行剿灭,虽之后仍有义和团余部进行小范围内的抗争和战斗,但总体来说,曾经席卷了山东直隶以及北京的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已然趋于没落,毫无死灰复燃之迹象,那么,这前后长达18年之久的义和团运动以及洋教案运动,若究其真正的起源,则要追溯到更久远的范畴,其原因则更加复杂。一、义和团的起源

  在说明义和团的起源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义和团团员的构成以及“义和团”这个名称的演变,义和团在称之为义和团之前,分散在各地曾有过很多名称,例如,以山东曹州府曹县的烧饼刘庄为核心的大刀会,红拳会;还有以东昌府冠县梨园屯为核心的梅花拳;还有在以荏平高唐为核心的神拳,之后又叫做义和拳,还有就是河北境内的梅花拳,义和拳,由此看出各地名称不一致。在这些之中,山东曹州府曹县的大刀会入会有一条规定:自行购买武器。就当地的农民生活水平,这一点显然把普通百姓排斥在外,也就是大刀会基本组成人员是富户,目的很简单:防御盗贼,保护资产。而到了梅花拳,则基本面对对象转化成了广大的劳苦大众,这样,受众层面就扩大了,而到了梨花屯教案时候,赵三多(梅花拳第14代传人)则为了给梅花拳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则改运动中的队伍梅花拳为——义和拳,他也成为义和拳的首领,要注意,赵三多此举意在将教案中的队伍与梅花拳撇清关系(毕竟,在梨花屯教案中,破坏教堂,与教民起冲突最后多多少少在一定程度上与官府发生了一些摩擦)。而位于鲁西北的朱红灯的大刀会他则直接改名为“义和团”,并宣扬“刀枪不入”“助清灭洋”。所以说,整体来看,义和团在形成这个名称之前,各地曾用过各种各样的不同称呼,梅花拳、义民会、神拳、神团、义合团等等,最终,各地汇成了一个形式上统一的名称:义和团。关于义和团起源,目前学界有两种不同说法,一是当时时任直隶吴桥县令的

  劳乃宣所著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在书中说“义和拳一门,乃白莲教之支流,为离卦教之子孙卦党也”“其为邪教,行迹显然”的义和团起源于白莲教之说,一是明恩缚(A.simth)①和G.N.师达格②最早提出的“团练起源”说,近年来又逐渐发展为是民间文化的作用下,由乡团逐渐发展为义和团。我们首先来看第一种说法,首先应该明确劳乃宣的立场,劳乃宣是封建官僚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对于义和团拳民的态度,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定义拳民为逆民邪教,要求坚决镇压,代表人物就是袁昶,袁世凯,在地方上就是劳乃宣;二是把义和团当做义和团,允许其发展;三是区别对待义和团中的“良”和“莠”,剿抚并用,当时山东地区的大部分官员都是持此种态度,比如山东巡抚李秉衡,张汝梅,以及后继者毓贤,还有当时平安县令蒋楷。虽然说从情感态度上讲师认可第二种看法的,但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话考虑,不得不说,态度三才是最明智的,当然前提是利用得当的话,这其实也是义和团最终悲剧的原因所在,从一开始,义和团本身的命运就不曾在发起运动的平民百姓手中,而是在于统治阶级的态度。但应该明了的是,第三种态度在倾向于剿的时候就和一站在了一起,其实镇压的态度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占很大比例的,一向习惯了顺民,当遇到敢于找麻烦的逆民(也应该叫做义民),姑且不论逆民这称呼是否正确,反正最终是给统治阶级找了麻烦,那么,他最大想做的事无可厚非:镇压他。这也是劳乃宣所想到的,决不能在自己的境内,在自己的统治范围之内爆发教案,不能沾染外国教会问题,谁都明白,那是在1840年之后最敏感的神经了。所以,很明了,立场产生偏见,劳乃宣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看到的拳民就是闹事的逆民,所以,在他的著作中就会有很明显的偏见和对于义和团的污蔑轻视。我们再从劳乃宣的书中所记叙的内容来看,劳乃宣判定义和团是白莲教支流,是邪教,主要是两则依据:《仁宗圣训》③卷99“嘉庆十三年七月戊寅上谕军机大臣”全文和嘉庆二十年十一月初三日的文毅公那彦成④的奏疏。第一则嘉庆十三年圣谕中提及“义和拳”并有奉旨查禁的明文,第二则文毅公奏疏内记载了义和拳教派源流以及历次拿办成案。此两则材料仅能证明嘉庆年间的“义和拳”是邪教,但更无直接材料证明光绪年间的义和拳民就是由嘉庆年间的“义和拳”发展而来,也不能直接证明这两处的义和拳是同一源流,而劳乃宣显然是附会之词,将二者混淆。再者,我们单纯分析白莲教和义和团。闻香教、八卦教、红阳教、白阳教、红莲教、青莲教、

  黄莲教、天理教等等都是白莲教的别名或演绎,白莲教是假借“弥勒下生”的民间秘密宗教团体,这句话要值得注意,一是它的信仰是单一的弥勒佛,二是它是秘密的组织。这两点是白莲教的根本特点,我们再来看义和团,义和团的信仰并不单一,与白莲教相反,它的信仰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包括四类,一类是道家神仙,例如玉皇大帝、八仙等等;一类是忠义之士,例如关羽、孔明;一类是小说中除暴安良的侠客,例如黄三太、黄天霸⑤;一类是英勇的武将,例如西楚霸王、托塔天王。这四类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并不信仰弥勒佛。义和团从产生到逐渐发展壮大,从没有丝毫的隐秘性,与白莲教的“秘密”性完全不符,白莲教的秘密性在于它是反对政权的,它是具有政治野心的八卦团体,他的目的是夺取政权,而义和团则大大不同,他的政治口号:扶清灭洋。宗旨开始是保卫身家,防御盗贼,守望相助到后来的辅助政府,反抗外人。而且,由义和团所信仰的神仙和人物就可看出,其大多是忠义人士,丝毫没有反抗当权政府的忠义之士。其次,就义和团的组织来讲,义和团,团有团首,或称会首,练习义和拳者称大师兄、二师兄、三师兄,管事者称大先生、二先生、三先生,并且,他们定期公开亮拳,约期聚会,叫做“亮拳”,所以,很明显,义和团是一个公开的团体。再者,我们看白莲教讲究八字真言:真空家乡,无生父母⑥;而义和团是讲究降神附体,刀枪不入。最后我们看白莲教教主是世袭的,而且白莲教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聚众敛财,这些都是义和团没有的。所以,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信仰还是组织结社还是仪式宗旨上白莲教都和义和团有着很大的不同,或者可以说截然相反的区别,所以,二者的传承关系基本可以说是否定的。所以,劳乃宣的义和团来源于白莲教之说纯属附会之言。那么,义和团是怎么来的呢?刚刚在上面已经叙述了义和团名称的由来,义和团最初只是以保卫身家为宗旨的松散的各地单独存在的乡团组织,而随着列强侵略压迫的刺激,教民的欺凌,天灾不断加剧了矛盾,政府在最初对于民团的鼓励,种种因素,最终都促使了义和拳正式成为声势浩大影响逐渐扩大的义和团。我认为,在这里面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统治阶级也就是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可以说是导致之后洋教案频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之后义和团遭到扼杀的悲剧所在,但归根结底,统治阶级发展到19世纪末已经趋于没落,对于民间力量,既不能好好利用来抵御外敌,又不能完全控制达到三方平衡的状态,

  

篇七: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义和团的兴起与谣言的煽动或19世纪末华北地区遭受自然灾害有着密切关系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教案,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早已从中国获得了传教的权利,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已具有了一定规模。但是部分传教士或教民依仗列强的支持,在中国横行霸道,拆民房、修教堂、霸占中国平民的财产,甚而干涉中国的司法行政,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加之在教案的处理过程中一些官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更引起民众不满,因而自发采取行动对抗教会。各地此起彼伏的反洋教斗争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前奏。根本原因:19世纪末期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直接原因:清朝末年,中国境内基督教教会与民众的冲突。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历史意义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义和团运动是通过拳民的英勇战斗,在瓜分危机三次缓解的基础上才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这三次瓜分危机的缓解是:1900年6月20日联军《大沽宣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一次缓解;7月3日美国《海约翰通牒》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二次缓解;10月16日《英德协定》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三次缓解。三次缓解的过程从所谓有限的军事行动到“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从“利益均沾”到不利用中国形势“获得领土利益”等,都是一次比一次更加具体明确,并使个别具有领土野心、企图趁火打劫的帝国主义强盗也终于没有达到目的。因此,通过义和团运动中三次瓜分危机的缓解,结果就起到了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作用。义和团运动以其英勇战斗的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不得不来一个紧急刹车,中止他们的瓜分罪行。单凭事业的正义性,而不靠英勇的战斗去把它付诸实践,最后也必是一番空话,一事无成。帝国主义列强根本不会因为他们掠夺殖民地的强盗行径的非正义性而停止其疯狂罪行的;不然的话,何以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沦为他们的殖民地了呢?这种人们所谓的“一种可怕的真理”(anawfultruth),在世界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义和团运动之所以能起到阻止列强瓜分中国的作用,乃是由于它是一次民族起义运动,是一场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这种运动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军事力量所镇压不了的。数十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史证明,它虽屡经镇压,却此伏彼起,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更加茁壮成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它具有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性质的缘故。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义和团运动,它的这种性质就更明显了,规模也大得多了。

  保存了中国的文化和文明义和团运动既然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它就相应地保存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悠久的文化,使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文明古国得以在这个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中存在下来,中国悠久的文化和文明之保存乃是中国在政治上没有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直接后果。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发展本来是互相影响,彼此渗透,互相补充的。毋庸讳言,中国近代由于西方产业革命没有波及到中国,它是落在文化发展的后面了,但是,它是可以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急起直追。迎头赶上的。正像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等代表中国文化的四大发明,曾经有助于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之结束一样,中国文化和文明在将来也是很可能对世界文化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在义和团运动中,英勇的拳民敢于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号称“八国联军”的“挑战”(challenge)作出“应战”(response),就把所谓中华民族是“一个未开化的群体”,“一批没有活力的群众”,“一群没有民族热望的东亚病夫”,所谓中国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病人”,是“一个垂死的国家”等种种诬蔑,一扫而光,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它的文化并未衰老,而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没有像挑战一样的应战,就不会产生创造性的火花”。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瓜分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中国的挑战所作出的应战证明,中国文化和文明是有其生存的价值和权力的,而中国几千年来的悠久文化和文明并借此得以保存,义和团运动的功绩是不朽的。

  遏制了一场可能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1900年全面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如果说它曾经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话,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就曾经相应地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瓜分中国领土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如果说义和团运动不曾阻止列强瓜分中国的话,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后来为了争夺我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尚且不惜一战。不过,这时发生的帝国主义战争多半不会是日俄战争,却很有可能是英俄战争;也有可能不只是两个国家,而是两个国家以上参加的帝国主义战争。当然,也有通过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协商来进行和平瓜分中国的可能性,虽说这种可能性很难实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除了用实力来解决矛盾,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试问,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消除生产力发展和资本积累同金融资本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分割这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状况,除了用战争以外,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呢?”正是在义和团运动前后,如1898年的美西战争(thespanish-americanwar),1899—1902年的英、布战争(theanglo-boerwar)已经表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是可以,而且在事实上也是通过战争来解决的。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从“扶清灭洋”到“扫清灭洋”这个政治口号的变更上,我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们看到了义和团运动曾经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1900年1月到5月31日以前,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发展很快,

  但在这段长时期内都没有一个外国人或外国传教士在直隶曾被拳民伤害过一事,便可为证。至于“扶清灭洋”口号的正式提出,它在当时是适应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特别是农民的认识水平,并且它在客观上也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因为当时瓜分危机迫在眉睫,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这个口号的提出有助于联合清政府的爱国官兵,共同抵抗外国侵略军,这已经为历史事实所证明。当然,这个口号有局限性,它使拳民丧失对清政府背叛义和团运动的警惕,因而在背腹受敌的形势下京、津沦陷。中国人民正是在义和团运动中,亲身经历到了清政府的可耻背叛和出卖,亲身经历到了中外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亲身经历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它作为帝国主义列强的走狗的事实,大大提高了觉悟,才最后打出“扫清灭洋”的旗帜的。

  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义和团运动不仅在当时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保存了中国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和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并且还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周恩来于1955年12月《在北京各界欢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是这样地把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同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联系起来观察并从这个角度来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功绩的。他在《讲话》中说:“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受尽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压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迫、掠夺和屠杀。中国人民在这个时期里,不断地为争取自己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英勇地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一九○○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篇八: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

  第15课义和团运动【教学目的】基础知识:义和团的组织形式、活动地区。平原大捷的时间、地点、领导人。义和团为什么提出“扶清灭洋”的斗争的口号。义和团势力在京津地区的发展。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中外反动势力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八国联军的暴行。《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思想政治教育:1.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掠夺空前残暴和野蛮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国耻与国难。2.义和团与爱国清军的坚决反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能力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辛丑条约》主要内容的学习,说明《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辛丑条约》【教学难点】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倍受列强屈辱,沦为半殖民地。特别是甲午战争后,瓜分狂潮使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救国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戊戌变法刚刚失败,分散在各地的反侵略星火形成燎原之势,汇合成义和团运动的熊熊大火。讲述一义和团运动的背景: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二义和团运动的经过(一)兴起(阅读教材P87大字第一段,让学生找了义和团的原名、活动地区、组织形式、主要成员。)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民间秘密的反清组织。它设坛口(拳场),由祖师、师兄收徒,传授拳棒武术。拳民把神话传说、小说、戏曲中的人物当作崇拜对象,如:以侠义著称的关羽。在反清斗争中,他们分送传单约请其它拳场支援作战,‘传单一出,千人立聚’。(“活动地区”落实在地图上。)随着外因侵略势力的深入,洋人在能商口岸、势力范围内修铁路、架电线、办工厂、倾销产品,清政府为支付臣额赔款,加紧搜刮,大批农民、手工业者、小商贩、运输工人等贫苦群众破产失业。他们亲身体验头列强的压迫,把斗争矛头指向外国侵略者。山东、河南、直隶

  的农民参加义和团的最多。(看教材三幅插图)(二)转折:“平原大捷”(1899年)

  “扶清灭洋”为了变中国为殖民地,列强重视控制中国人的思想,派传教士在中国各地建立教堂、教会,传播基督教,扶植自己的势力。入教的中国地痞、恶棍仗势欺人。清朝地方官不敢治罪。教会还霸占中国人的土地,破坏民间风俗习惯;教士往往充当本国间谍。中国人民纷纷加入义和团,开展反洋教斗争。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爆发。他们战胜清军取得“平原大捷”。(指导学生看彩色地图册P13“义和团运动形势”,找到平原大捷发生的地点平原县、山东义和团领导人朱红灯、发生时间1899年。阅读教材P88关于“平原大捷”的小字。)“平原大捷”后义和团力量越来越强。他们提出“扶清灭关”的口号。提问:“扶清灭洋”是什么意思?这个口号是否符合当时的形势?为什么?在当时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才的矛盾,所以“扶清灭洋”的口号符合形势的需要。这时,慈禧越发不得人心,她想废光绪另立傀儡的事也遭到列强反对。慈禧决定利用勇猛的义和团报复洋人,承认他们是“自卫身家”的合法组织。“义和拳”正式改名为“义和团”。这为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发展壮大开辟了道路。(三)壮大:廷进京津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像不可阻挡的洪流一般,大举挺进清朝统治的心脏(京津地区)。他们张贴文告,号召人民起来反侵略;向群众传

  授武艺。京津地区大批贫民、手工业者、部分爱国清军踊跃加入义和团。家家户户铸造兵器的丁当声此起彼伏。义和团的文告道出了人民的心声:“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指导学生看教材两幅插图)(四)高潮:反抗八国联军,保卫京津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局面。眼看列强在华利益将不保,列强决定直接出兵中国,扑灭义和团运动的烈火。(八国联军的组成、指挥官、让学生在书上找。说明“奥”是“奥匈帝国”。)1900年5月31日——6月2日八国联军450多人先后开进北就。6月10日,八国联军2100多人由英国军官西摩尔带领,从天津进犯北京。17日早里,敌海军攻陷在沽炮台。(指导学生看彩色地图册“义和团运动形势”中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展示投影片“八国联军在大沽登陆”(见下图))。八国联军由当时世界最强的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组成,装备着洋枪尖炮、兵舰。义和团虽然士气高昂,但毕竟只有长矛、大刀、棍棒之类原始的武器。怎样对待与敌方的巨大差距呢?指导学生看彩色地图册“京津地区义和团反帝斗争形势”地图)西摩尔想率部乘火车从天津前生育北京。义和团和部分爱国清军拆毁沿途铁轨,拦击敌人。廊坊是天津到北京铁路线上的必经之站。八国联军一面修复铁路,一面前进,并占领廊坊车站。义和团的“廊坊大捷”就发生在此时此地。(请学生阅读教材关于“廊坊大捷”的小字。展示投影片“廊坊大捷”)提问: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义和团在对敌作战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是什么?(勇猛,不怕牺牲)1900年6月12

  日—18日义和团在廊坊狙击敌军长达6天,趁着敌军修铁路、筑炮楼的时候,他们凭着大刀、长矛和血肉之躯,迎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耗光了敌人的子弹就进行肉搏,只要有一息尚存就继续战斗,不惜以个人生命的牺牲换取全民族的继续生存。西摩乐带领的这支八国联军在铁轨处处被拆,突袭防不胜防,伤亡不断增加的窘境下,决定放弃去北京,逃回天津租界。事先,八国联军做梦也没有想到会遇到中国人的抵抗,而且抵抗得如此顽强。他们梦想的是旅游一般乘火车到北京,召开瓜分中国的盛宴。“廊坊大捷”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阻止了西摩尔部队对北京的进攻。天津是华北最大的通商口岸,也是列强侵略势力在北方的基地。(指导学生看彩色地图册“天津反帝形势”地图,找到老龙头车站、紫竹林租界的位置。)义和团和部分爱国清军从6月中旬起就投入保卫天津的战斗。海河东岸的老龙头车站是铁中交通枢纽,连接大沽、北京。控制了这里就切断了援救西摩尔的敌军西去之路。1700多名俄军盘踞在车站,常袭击义和团。双方战斗不断。1900年6月18日,一支联企图从铁路前支救援西摩尔。曹福田率义和团几千人在清军炮火配合下将车站包围。清军射击瞄得很准,义和团奋不顾身地冲锋,像一条长链困住车站中的敌军。战斗持续了一天。俄、日、德、英、法国全部驻防天津的军队都投入战斗。他们被义和团耗得精疲力尽,正打算放弃车站,退回租界,敌援军赶到。义和团和清军缺乏后援,最后被迫撤退。这一战使援助西摩尔的联军放弃了西去的计划。西摩尔最后也只好返回天津。

  海河西岸的紫竹林租界有英、法、德、日等国列强建立的码头、银行、工厂、教堂等,大批外国官员、商人、传教士集中在这里。租界还是侵略军的军事基地。(进攻紫竹林租界的故事,请一个课前准备的学生照稿朗诵,配上一段其他学生选的音乐。稿子可根据课文内容加工充实,朗诵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提问:这个故事反映出义和团对敌作战中除了勇猛,还有一个优点,是什么(机智)在北京,自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京效、直隶各县义和团纷纷进京。他们手持大旗,队伍整齐,驻守官署,传授武艺。北京城成了义和团的天下。八国联军的入侵燃旺了义和团仇恨的火焰。他们大举烧毁城内的教堂。当时法国天主教在北京最大的教堂是西安门内的西什库教堂。6月15日,义和团向西什库教堂发起进攻。堂内有坚固的防御墙,法国、意大利海军士兵在此防守,是北京较强大的侵略势力堡垒。17日,清军也参加围攻。炮火把钟楼顶部掀起,击落正堂顶上的白色十字架。义和团还射火箭、挖地道、埋地雷,围攻长达63天之久。可是由于清军将领暗中勾结法国教士,甚至在激战中竟然不打敌人而向义和团放冷枪,这座教堂始终未能攻克。由于敌人的挑衅,义和团还进行了围攻外国使馆的战斗,长达8星期。(五)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7月中旬天津陷落。慈禧见势不妙,派人与洋人求和。8月4日,八国联军2万多人沿大运河进犯北京。慈禧任命李鸿章为全权代表,加紧求和。8月14日,英军攻破广渠门入城,八旗军溃败。其它各国军队相继杀进北京。8月15日凌晨,慈禧挟光绪逃往西安。她当初

  宣布义和团是合法团体,不过是为了利用义和团报复洋人;现在见义和团已没有利用价值,就在太原发布上谕,命令清军求助八国联军,将义和团“严行查办,务尽根株”。她的手段千变万化,目的只有一个:保住自己在中国的统治地位。(指导学生看教材P91插图:清军、八国联军逮捕义和团战士)提问: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公开烧杀抢掠,把辉煌的帝王之都变成了人间地狱。他们甚至拍卖赃物,按官职高低瓜分赃款。抢劫过的官署、民房、店铺往往被烧毁。文物、图书等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惨遭劫难。《永乐大典》几乎丧失殆尽,17世纪古天文仪也被德国强盗运到柏林。在东北,沙俄以报复义和团拆毁铁路为名制造了海兰泡和江东64屯惨案,强占中国领土。(请学生新闻记者教材P91——P92小字、P92大字第一段。)提问:重温这段国难、国耻,怎样才能使这样的悲剧不再在祖国的土地上重演?(六)历史意义:击碎“瓜分”梦,唤醒中国人义和团的英勇战斗使列强认识到:瓜分中国,把中国完全变成外国的殖民地是不可能了,只能利用慈禧为首的清政府来统治中国。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它的失败也唤醒了更多中国人的觉醒。他们意识到:要想振兴中国,必先推翻腐朽的清政府。三《辛丑条约》(一)签订时间(1901年)(展示投影片“双方代表的合影”)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英、

  法、美、德、日、意、奥、比、西、荷十一国签订条约。这一年是中国农历“辛丑年”,故称“辛丑条约”。条约内容十分苛刻,可是慈禧仍乐于接受,因为她重新被列强选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二)主要内容、严重危害(先让学生在书上找到“主要内容”,划重点)提问: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赔款数目是多少?中国有哪些主权上的损失?对比《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哪个对中国危害更大?为什么?无论从赔款的数字还是从主权丧失的程度来看,《辛丑条约》都是空前丧权辱国的。此后,清政府完全投降帝国主义列强,成了他们的傀儡。中国彻底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小结】以义和团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坚决抵抗八国联军的侵略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垮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也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过了半个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义和团运动正是这伟大斗争成果的奠基石之一。【作业】P93一、二、三【板书设计】

  第15课义和团运动一义和团运动的背景:

  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二义和团运动的经过(一)兴起(二)转折:平原大捷(1899年)

  “扶清灭洋”(三)壮大:挺进京津(四)高潮:反抗八国联军,保卫京津(五)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六)历史意义:击碎“瓜分”梦,唤醒中国人三《辛丑条约》(一)签订时间(1901年)(二)主要内容和严重危害

  义和拳朱红灯

  曹福田张德成

  

  

篇九: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

  ---------------------------------精选公文范文--------------------------

  第15课义和团运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知识归纳1.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扩大侵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也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又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2.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河南、直隶一带民间秘密组织。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还有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1898年秋,义和拳首领赵三多在山东冠县竖起“扶清灭洋”的大旗,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序幕。随后,义和拳改名义和团。1900年,义和团的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迫于形势,清政府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3.1900年6月,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英、美、俄、日、法、德、意、

  ----------------精选公文范文----------------1

  ---------------------------------精选公文范文--------------------------

  奥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遭到义和团的狙击。与此同时,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天津义和团首领曹福田率领战士收复老龙头车站。另一位首领张德成指挥战士猛攻天津紫竹林区的外国租界。正当义和团在天津与侵略军鏖战时,北京义和团向帝国主义盘踞的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发动了猛烈围攻。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在逃跑途中,她下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要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运动在中外xxx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

  4.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意、俄、德、美、日、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它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学法建议要掌握本课知识,需要掌握以下关----------------精选公文范文----------------2

  ---------------------------------精选公文范文--------------------------

  键问题:1.运用整体认知的方法,逐步掌握

  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本课内容时,必须掌握义和团

  运动的兴起是帝国主义扩大侵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而导致的,这是一个知识难点。突破了这个难点,就不难理解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扶清灭洋”的历史背景。通过这个口号,我们还能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和反帝爱国的性质。因为义和团运动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在客观上还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由于清政府后来同八国联军相互勾结,使义和团处在内外夹击的不利形势下,所以,义和团最终被中外xxx势力联合绞杀了。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八国联军侵华时,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精选公文范文----------------3

  ---------------------------------精选公文范文--------------------------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最终形成。学习本课内容时,如果我们简要地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作一小结,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我们应牢记这段历史,勤奋学习,为了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正确认识《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学习这部分内容,应根据条约内容进行逐步分析。从经济上看,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此条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从政治上看,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这样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从军事上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由此可以看出:《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精选公文范文----------------4

  ---------------------------------精选公文范文--------------------------

  深渊。潜能开发[例1]清政府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

  体的原因中,不包括()A.利用义和团抵抗外国侵略者B.试图削弱义和团的力量c.义和团“扶清灭洋”,不反对清政

  府的统治D.义和团势力发展迅速,难于控制。思路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

  力。要求学生分析清政府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的原因,强调的是对事件的理解。回顾课文内容可知:A、B、D三项都是课本内容,容易理解。c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直到1900年,清政府才迫于形势,承认其为合法团体。后来,又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下令剿杀义和团。因此,c项不是这个历史事件出现的原因[答案]c

  思维诊断本题在解答时容易误选B项,产生----------------精选公文范文----------------5

  ---------------------------------精选公文范文--------------------------

  这种误选的主要原因是对义和团运动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导致思维障碍。

  消除思维障碍的办法是:(1)审清题干要求。(2)回忆题干中所涉到的历史事件的具件内容,分析选项,确定正误,同时,还要注意到选项间的联系。(3)结合分析的情况,确定正确答案。[例2]简要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策略变化。思路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从课本内容可知,清政府的策略总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因此,可根据形势的变化来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策略变化。[答案]①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策略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②义和团运动初期,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对义和团采取了剿灭的政策。③义和团----------------精选公文范文----------------6

  ---------------------------------精选公文范文--------------------------

  运动发展起来后,清政府感到一时难于控制,同时又想以此来对抗外国侵略者,所以承认义和团合法,企图加以控制利用。④随着八国联军的大举入侵并逼近北京后,清政府感到义和团再没有利用价值,于是,采取剿杀义和团策略,试图用镇压人民的反抗运动来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谅解。由此可见,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策略的变化始终是以维护其切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

  思维诊断本题要求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的变化,对于这一点,我们要认真分析其历史背景,找出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所以,解答此题时,必须做到:(1)全面理解和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和失败的历史过程。(2)充分认识清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妥协的xxx本性,以及剿灭义和团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明确清政府的策略总是围绕其切身利益而变化的。----------------精选公文范文----------------7

  ---------------------------------精选公文范文--------------------------

  智能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义和团的主要活动地区是()

  A.广东沿海B.山东、河南、直

  隶

  c.河南、河北浙江

  D.山东、江苏、

  2.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3.1900年6月,八国联军的统帅是()

  A.戈登B.西摩尔c.克林

  德D.瓦德西4.义和团的口号是()

  A.“均田免粮”B.“自强求富”

  c.“扶清灭洋”D.“师夷长技以制

  夷”

  5.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叙述

  ,其中错误的是()A.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B.是一次反帝爱国

  ----------------精选公文范文----------------8

  ---------------------------------精选公文范文--------------------------

  运动c.清政府承认过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D.义和团运动席卷了全国6.天津义和团的著名首领是()①赵三多②曹福田③张德成④朱红

  灯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

  太后慌忙向外国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①以上材料反映了义和团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看,义和困失败的原因是_____和_______联合剿杀。

  ②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指哪些国家?它们何时开始侵略中国?

  ③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带来了什么后

  ----------------精选公文范文----------------9

  ---------------------------------精选公文范文--------------------------

  果?

  三、问答题

  8.《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

  综合能力训练

  一、综合题

  .通过本课及前面课文的学习,你

  能归纳出加速中国半殖民化进程的重大

  历史事件吗?第15课一试

  义和团运动这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精选公文范文----------------10

  

  

篇十: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

  一、简介:义和团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

  民间秘密会社,义和团原称义和拳,其参与者被称为“拳民”,贬称则为“拳匪”。清人有人认为与白莲教等传统民间秘密团体有关,这一观点为现今大多数人所接受;然而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源于一种勤王的民团组织。

  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其中掺杂有大量教授信众“刀枪不入”的愚昧成分。

  最初义和拳同当时清朝大部份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随着中国近代史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二、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就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1、白莲教说,这一看法的代表是劳乃宣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认为义和团起源于白莲教。白莲教是中国民间宗教。渊源于中国佛教净土宗。北宋时,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主持者既有僧侣,亦有在家信徒。南宋绍兴(1131~1162)间,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昭)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

  而后劳乃宣所着《义和拳教门源流考》一卷,《庚子奉禁义和拳汇录》一卷,《拳案杂存》三卷合为《拳案三种》。2、大刀会说,大刀会是清代华北由贫苦农民为主的一个团体,成员演练“金钟罩”,认为可以刀枪不入,也被认为是义和团的起源之一。3、乡团说,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起源于民间的乡团组织。4、拳会说,在清代有许多传播武术的民间团体,如义和拳、梅花拳,特别是义和拳在长期发展中蒙上了浓厚的民间宗教色彩。被认为是义和团的前身三、义和团运动经过:

  义和团运动起初与其他秘密团体无异,打着“反清复明”的大旗,反对满清的统治,政府也不断镇压。然而随着中国近代史的推进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

  1897年,山东冠县梨园屯村民与教堂因历史上的土地纠纷引起冲突。威县梅花拳师赵三多应村民阎书勤等的邀请,前往援助。后赵三多将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

  1898年6月,山东巡抚张汝梅上奏朝廷,认为义和拳本属乡团,建议“改拳勇为民团”。并明确说义和拳就是“义和团”,在清朝官员中首次提出了“义和团”的概念。

  同年10月赵三多等人在冠县蒋家庄竖起“扶清灭洋”的旗帜“起义”,遭清军镇压而失败。

  次年(1899年),山东平原县知县蒋楷镇压义和团,当地义和拳首领李长水请求荏平、高唐等地的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支援,朱红灯在杠子李庄整齐队伍正式竖起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旗帜。10月11日,蒋楷率领勇役数十人前来镇压,被义和拳打败。这次事件后来被称为“平原起义”。

  后来清廷加派袁世敦等人前来镇压,在森罗殿战斗中击败义和拳。其后清军游击马金叙活捉义和拳首领朱红灯、心诚和尚等人。

  当时的山东巡抚是毓贤,他仇视外国侵略者,对民众反洋教斗争比较同情。他罢免了蒋楷、袁世敦等,对义和拳采取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措施,有说法指出正是毓贤改拳为团,还向朝廷上奏将民教矛盾的责任归结于教会一方。1899年冬,山东肥城发生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卜克斯被杀案件,在西方各国连续抗议后,毓贤被清廷免职。新任巡抚袁世凯带领北洋新军在山东大力镇压义和团。

  毓贤离职后到北京觐见慈禧太后,向她提出招安义和团;之后获得调任山西巡抚,戊戌政变后完全控制朝廷的慈禧,对西方反对她废黜光绪感到十分不满。

  1900年1月,慈禧不顾西方外交人员的抗议,发布维

  护义和团的诏令。直隶总督裕禄于是由本来剿灭义和团,转变成扶助义和团。除了向团民发放饷银外,裕禄还邀请义和团的首领大师兄到天津开坛聚众。于是山东的拳民涌入直隶。由天津至涿州、保定都有拳民起坛请神、烧教堂、杀洋人、杀清军、并到处毁坏铁路及电线杆等洋物。涿州知府更被三万名拳民占据。慈禧派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刚毅和顺天府尹赵舒翘到涿州调查。结果刚毅回京后,向慈禧报告“拳民忠贞,神术可用”。朝中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亦主抚义和团,向洋人开战。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去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兵伏击,酿成战争的导火线。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发布《对万国宣战诏书》,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

  事件最终演变为国际军事冲突,在事件平息之前,约有45,000名来自日本、美国、奥匈帝国、英国(英军中包括英在威海卫训练的由中国人组成的中国兵团)、法国、德国、意大利及俄国的八国联军以及反抗拳乱的中国军队与义和团拳民对战。

  1900年7月14日,联军占领了天津,1900年8月14日凌晨,联军来到北京城外,经两天的激战,到15日逐步攻占了北京各城门,随即与清军在京城各处展开巷战。1900年

  8月16日晚,八国联军已基本占领北京全城。慈禧及皇室在

  北京陷落之后立即仓皇离开,逃到西安。而清朝皇室逃往西

  安途中,就已命令各地官兵剿灭义和团。1900年9月7日,

  清廷发布上谕,称“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

  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中外势力的联合导致了义和

  团运动的失败。同时,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匡及李鸿章为全权

  特使,与各国和谈。慈禧在出走时发布上谕,将战争的责任

  推到义和团头上,并命令各地清军予以剿杀。义和团迅猛的

  发展部分得益于清廷的支持,在清廷态度变化后,许多义和

  团

  组

  织

  迅

  速

  消

  亡

  。

  

  

篇十一: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

 事件最终演变为国际军事冲突在事件平息之前约45000名来自日本美国奥匈帝国英国英军中包括英在威海卫训练的由中国人组成的中国兵团法国德国意大利及俄国的八国联军以及反抗拳乱的中国军队与义和团拳民对战

  一、简介:义和团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义和团原称义和拳,其参与者被称为“拳民”,贬称则为“拳匪”。清人有人认为与白莲教等传统民间秘密团体有关,这一观点为现今大多数人所接受;然而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源于一种勤王的民团组织。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其中掺杂有大量教授信众“刀枪不入”的愚昧成分。最初义和拳同当时清朝大部份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随着中国近代史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

  二、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就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1、白莲教说,这一看法的代表是劳乃宣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认为义和团起源于白莲教。白莲教是中国民间宗教。渊源于中国佛教净土宗。北宋时,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主持者既有僧侣,亦有在家信徒。南宋绍兴(1131~1162)间,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昭)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

  而后劳乃宣所著《义和拳教门源流考》一卷,《庚子奉禁义和拳汇录》一卷,《拳案杂存》三卷合为《拳案三种》。

  2、大刀会说,大刀会是清代华北由贫苦农民为主的一个团体,成员演练“金钟罩”,认为可以刀枪不入,也被认为是义和团的起源之一。

  3、乡团说,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起源于民间的乡团组织。

  4、拳会说,在清代有许多传播武术的民间团体,如义和拳、梅花拳,特别是义和拳在长期发展中蒙上了浓厚的民间宗教色彩。被认为是义和团的前身

  三、义和团运动经过:义和团运动起初与其他秘密团体无异,打着“反清复明”的大旗,反对满清的统治,政府也不断镇压。然而随着中国近代史的推进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1897年,山东冠县梨园屯村民与教堂因历史上的土地纠纷引起冲突。威县梅花拳师赵三多应村民阎书勤等的邀请,前往援助。后赵三多将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

  1898年6月,山东巡抚张汝梅上奏朝廷,认为义和拳本属乡团,建议“改拳勇为民团”。并明确说义和拳就是“义和团”,在清朝官员中首次提出了“义和团”的概念。

  同年10月赵三多等人在冠县蒋家庄竖起“扶清灭洋”的旗帜“起义”,遭清军镇压而失败。次年(1899年),山东平原县知县蒋楷镇压义和团,当地义和拳首领李长水请求荏平、高唐等地的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支援,朱红灯在杠子李庄整齐队伍正式竖起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旗帜。10月11日,蒋楷率领勇役数十人前来镇压,被义和拳打败。这次事件后来被称为“平原起义”。

  后来清廷加派袁世敦等人前来镇压,在森罗殿战斗中击败义和拳。其后清军游击马金叙活捉义和拳首领朱红灯、心诚和尚等人。当时的山东巡抚是毓贤,他仇视外国侵略者,对民众反洋教斗争比较同情。他罢免了蒋楷、袁世敦等,对义和拳采取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措施,有说法指出正是毓贤改拳为团,还向朝廷上奏将民教矛盾的责任归结于教会一方。1899年冬,山东肥城发生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卜克斯被杀案件,在西方各国连续抗议后,毓贤被清廷免职。新任巡抚袁世凯带领北洋新军在山东大力镇压义和团。

  毓贤离职后到北京觐见慈禧太后,向她提出招安义和团;之后获得调任山西巡抚,戊戌政变后完全控制朝廷的慈禧,对西方反对她废黜光绪感到十分不满。1900年1月,慈禧不顾西方外交人员的抗议,发布维

  护义和团的诏令。直隶总督裕禄于是由本来剿灭义和团,转变成扶助义和团。除了向团民发放饷银外,裕禄还邀请义和团的首领大师兄到天津开坛聚众。于是山东的拳民涌入直隶。由天津至涿州、保定都有拳民起坛请神、烧教堂、杀洋人、杀清军、并到处毁坏铁路及电线杆等洋物。涿州知府更被三万名拳民占据。慈禧派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刚毅和顺天府尹赵舒翘到涿州调查。结果刚毅回京后,向慈禧报告“拳民忠贞,神术可用”。朝中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亦主抚义和团,向洋人开战。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去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兵伏击,酿成战争的导火线。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发布《对万国宣战诏书》,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事件最终演变为国际军事冲突,在事件平息之前,约有45,000名来自日本、美国、奥匈帝国、英国(英军中包

  括英在威海卫训练的由中国人组成的中国兵团)、法国、德国、意大利及俄国的八国联军以及反抗拳乱的中国军队与义和团拳民对战。1900年7月14日,联军占领了天津,1900年8月14日凌晨,联军来到北京城外,经两天的激战,到15日逐步攻占了北京各城门,随即与清军在京城各处展开巷战。1900年8月16日晚,八国联军已基本占领北京全城。慈禧及皇室在北京陷落之后立即仓皇离开,逃到西安。而清朝皇室逃往西安途中,就已命令各地官兵剿灭义和团。1900年9月7日,清廷发布上谕,称“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中外势力的联合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同时,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及李鸿章为全权特使,与各国和谈。慈禧在出走时发布上谕,将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头上,并命令各地清军予以剿杀。义和团迅猛的发展部分得益于清廷的支持,在清廷态度变化后,许多义和团组织迅速消亡。

  

  

篇十二: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

 义和团是怎么兴起的最早出现在什么地方

  本文导读:

  有的人觉得这是一场自发的,奋起反抗殖民者侵略的悲壮的爱国主义运动;不过更多新时代的聪明人认为那就是愚民,邪教徒的闹剧,阻碍了西方先进文明的传播,更是愚昧无知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淹没在历史中的真相无人知晓,也不用作为后来人的先知先觉,只想大家比较客观的去看待下这个历史事件。

  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再次引起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当时的中国能够进入内陆地区的只有传教士,而义和团运动仇恨的一个重要目标正是教会组织。教会在中国吸纳教众引起了当地人的很大不满,这里面固然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传教者中间良莠不齐,不过就以几个传教士的能力,又

  能做出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来呢,为何能够掀起这么一场巨大的排洋风潮?

  回顾当时发生的“教案”,绝大多数既有一定的利益冲突,但更多的是思想冲突,中国古代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的对立是造成后来仇洋情绪泛滥的根源。除此之外,当时人们的无知和愚昧也是造成这种敌视情绪的重要因素。当时的中国人指责洋人的宗教是宣扬“无君无父”,还有妇女若是信教则被视做“伤风败俗”之事。比如1875年元月,荆州教案,旗营妇女诵经,被其夫逼杀。

  据统计,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全国发生大小教案八百余起,其中较大的有“天津教案”“长江暴动”及四川余栋臣起义等。其发动与参与者有地方官员、土豪乡绅、普通农民、民团会党、城市贫民、流氓无产者……十分复杂,规模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激烈,但基本诉求仍是“崇正避邪”“忠君卫道”的封建性。在当时广为流传的义和团揭帖中记

  载了众多类似这样的控诉洋教的文字,经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人们不会相信这一套,不过当时的义和团自己也到处开坛做法,人们自然深信不疑。

  义和团运动于90年代后半期起源于山东和直隶,以“练拳”为名组织起来,攻打教堂,反洋教。1898年10月下旬,山东冠县梨园屯拳民起义,使义和团运动迅速兴起,从山东发展到直隶,并于1900年夏进入北京天津。义和团的口号虽不统一,但主要是“顺清灭洋”“扶清灭洋”“助清灭洋”,并明确表示“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爱国性与封建性混为一体。对一切与“洋”有关之人和物,义和团则极端仇视,把传教士称为“毛子”,教民称为“二毛子”,“通洋学”“谙洋语”“用洋货”……者依次被称为“三毛子”“四毛子”……直到“十毛子”,统统在严厉打击之列。

  秘密宗教和民间文化是义和团组织、发动的重要工具。流行乡间的小说中的人物和戏曲中的角色如关云长、姜子牙、

  黄天霸、孙悟空、猪八戒、二郎神、樊梨花等,都成为义和团所信奉的新神的共同来源,秘密宗教与民间文化就这样紧密结合起来。教门首领的降神附体、撒豆成兵、呼风唤雨、画符咒水等“邪门歪道”与农民大众的迎神赛会、祈丰求子、祛灾祈雨等渐渐融合。而义和拳的拳师们吸取了地方文化中不同来源的多种因素,如降神附体、刀枪不入、喝符念咒、治病祛灾等。这些招数为广大农民熟悉,极易为他们接受。

  而与以前各种秘密宗教非常重要的不同一点是它降神附体的群众化,即不单是教门首领有权躬代神位,所有练拳者只要心诚都可祈神降身,保证自己刀枪不入;而且,这些神都是历史上流传已久、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英雄好汉而不是一般宗教所独尊的神祇。这些都使义和拳的感召力更强,更易发动。在义和拳的传播过程中,民间社戏也起了重要作用,义和团的不少神祇都来自这些社戏,许多拳民自称关公、张飞、赵云、黄飞虎……当拳民被某神附体时,其行为便与他所看到的戏台上的这个角色的动作一样,在言语上摹仿戏上的说白,行动摹仿戏上的台步,状甚可笑。陈独秀当年在《克林德碑》一文中即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戏,乃是造成义和拳的第四种原因”。

  观察义和团运动的兴衰史,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汉人督抚多主张对拳民采取强硬手段,满人督抚则给予义和团非常明显的“怀柔”。发生拳乱的直隶、山西、河南、内蒙、东北,当时都是满人当政,如这一年的直隶总督为裕禄,山西巡抚为毓贤,河南巡抚为裕禄的哥哥。

  面对如此巨大的社会运动,清王朝中央政府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竟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政策,往往由各级官员自行决定。由于中央官员内部和地方各级官员对义和团的态度非常不同,有的支持,有的反对,中央政府也深受影响,摇摆不定,时而主剿,时而主抚,但总的倾向是主抚。而最终决定明确支持义和团,则是要利用义和团根绝维新隐患。

  对守旧派来说,光绪的存在确是潜在的巨大威胁。他们知道自己没有力量,便想依靠义和团的“民心”“民气”,同时又相信义和团的各种“法术”真能刀枪不入,打败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洋人,于是决定用义和团来杀灭“洋人”,达到废立的

  目的。而义和团本身的封建性、落后性,也为这种利用提供了基础。

  由于有了政府的明确支持,义和团情绪高涨,迅速向更极端、更非理性的方向发展,对传教士和教民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打杀。1900年春夏义和团进入京津后,情形更为恐怖,许多传教士和外国人、中国教民被杀,甚至“夙有不快者,即指为教民,全家皆尽,死者十数万人……婴儿生来迎月者亦杀之,残酷无复人理”。他们要消灭一切带“洋”字的东西,铁路、电线、机器、轮船等都在捣毁之列,因为“机器工艺”为洋人“乖戾之天性所好”。有用洋物者“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士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甚至有“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者”……对开明官绅、维新派人士,义和团更是明言打杀,要“拆毁同文馆、大学堂等,所有师徒,均不饶放”,明令要“康有为回国治罪”,在一些顽固派的指使下还一度冲入宫禁要捉拿光绪皇

  帝,外国使馆和外交人员自然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势下,西方列强以“保护使馆”的名义组成“八国联军”发动又一次侵华战争。

  6月19日清廷决定“向各国宣战”,给北京义和团发放粳米二万石、银十万两,并命令清军与义和团一同攻打使馆区,义和团更加斗志昂扬。经过两个月的激烈战斗,中方终因武器落后而不敌八国联军,义和团所有的神功怪术在现代化的枪炮面前统统失灵,北京城于8月14日被攻破,第二天慈禧太后携光绪等向西仓皇出逃。就在八国联军血洗北京、残酷屠杀义和团团民之时,西逃途中的慈禧已开始与列强议和。为尽快与列强达成和议,清廷从9月7日起连续发谕,下令剿杀义和团:“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经过清政府地方官的严剿,一些零星小股义和团也被最后扑灭。

  历史从不问对不对,而只问为什么。破产的农民,虚弱

  的官府,可疑的洋教,互斗的群众(教民与非教民),无所事事的青年,失控的基层,四散的流言。在这时候,没有什么比排外更能成为这一盘散沙的凝结核。作为一个历史现象的义和团无法用对错来评估。

  义和团运动本身倒是没有什么稀奇。如白莲教,黄巾道教起义等中国传统宗教运动一样,每到乱世都会出现保守宗教势力。义和团真正的可悲之处在于被统治者利用!作为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慈禧等人,绝对不可能不知道义和团所说的刀枪不入,请神上身是假的。也不可能不知道手持冷兵器的义和团绝对不是装备机枪和火炮的列强军队的对手。统治者中利用狂热的人民,目的只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废掉自己不喜欢的挂名皇帝,中国历史的悲哀就在于此。外国历史学家说过:中国享受自由和有变化的只是统治阶级,而下层民众几千年来没有变化。而中国历史上的统治阶级着眼的只是在于自身的统治地位。只要能够维持自身的统治地位,至于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旺,他们是不关注的,也没有必要关注。

  实际上,专制政府由于根本上的缺陷,不可能得到国内绝大部分民众的真心支持,所以它的绝大部分精力必须用作对国内民众的控制和镇压,哪还有对外用兵的余力。所以,内残外忍就是中国古代政府的显著特点。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专制政府也不敢向外用兵,因为一旦对外用兵失败,政府军力和实力受损,民众就很容易推翻它。比如对朝鲜用兵失败的隋炀帝,对满清用兵失败的大明崇祯。以满清为例,为了保住自身的统治地位,其压住各种进步势力半个多世纪。它让中国从一个世界一流的大国变成一个残缺不全,人人可欺负的弱国。

  百年过去了,与其去嘲笑这些数代文盲们为什么会如此迷信而残忍,不如去思考一下我们今天是否面临类似的问题。今天基层的失控,城乡文化的对立冲突,以及贫富分化这个老问题,这些矛盾都从哪里去排解呢?谁看不到义和团行为

  的正义性,谁就是没血气的好奴才;谁看不到义和团行为的愚昧性,谁就是活到今天也还记吃不记打。

  

  

篇十三: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

 第八章义和团运动第一节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宗教文化侵略的斗争一、帝国主义的宗教文化侵略在近代,传教士是伴随着西方殖民势力一起打入中国境内的。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更加腐败,传教士的活动也就日益嚣张,竟然公开叫嚷:“如用低声下气的请求,我们必将一无所有,倘若我们希望同中国缔结一项条约,就必须在刺刀光下命令它这样做,用大炮的口来增强辩论。”鸦片战争后,各国传教士欣喜若狂,纷纷来华,到处建立教堂、教会,进行所谓的“布道”工作,贩卖精神鸦片来毒害中国人民。到19世纪末,欧美的天主教、基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先后向中国派遣的传教士已达3300人,来华的天主教、基督教的修会、差会约80个。仅山东、直隶、山西、河南4省属于天主教的会所、大小教堂有4000余处;基督教各差会设立的总堂,全国也超过500处。到1898年,美国传教士就已在中国建立了150多个教会和800多个分会。教会势力深入中国许多省份,这些佩带着十字架的“上帝使者”在“传布福音”、“劝人为善”的幌子下,把布道、文化教育、医疗、慈善事业融为一体,为“基督征服世界”而效力,更有许多人直接为帝国主义侵华服务或直接参与策划对华的侵略。教会除布道外,在中国设立了不少学校。1840——1860年,外国教会在中国设立了约50所学校,学生约千人,大部分是小学教育,学校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和附设在香港的教堂等处。1860——1875年,设的学校约800所,学生达20000余人,以小学为主,出现了部分中学。1875——1900年,学校增至2000余所,学生达40000多人,中学占10%左右,还出现了个别大学。与此同时,也开始在中国吸收少量的学生留学国外。1877年,基督教各派在上海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推举考狄文、韦廉臣、林乐知为委员,负责编审、组稿、出版各种教科书,编辑方针强调贯穿宗教精神于整个编审过程中。韦廉臣明确地提出:“中国的青年是我们的希望”,“如果我们忽略或是不把上帝的存在和属性所显示的神奇事实传授给他们,感动他们的良知,净化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我们将失去一切。”这就暴露了传教士利用文化教育活动,企图争夺毒化中国青年一代。该委员会成立后13年间,共出版了教材59种,约30000册教科书和图表,大部分是宣传和贯穿宗教思想的宣传品或教材。此外,他们还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主要有1843年在上海创办的墨海书馆,1878年成立的圣教书会,1887年改组的广学会(初称同文书会)。外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杂志有1874年基督教在上海创办的《万国公报》,1878年天主教在上海创办的《益闻报》。报纸有1861年发刊的《上海新报》、1872年创办的《申报》,1886年在天津出版的《时报》。教会在中国还兴办了许多“慈善事业”,包括医院、育婴堂、聋哑学校、社会救济等,尤以医院为主。把医疗事业“作为福音的使女”,是基督教早已确定的方针,利用行医来促使其传教事业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前,教会在中国设立的医院有19家,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教会在中国创办的“慈善”机构,至今无确切统计数字。法国天主教在上海、天津、南昌、青岛、武汉、广州、重庆、长沙、贵阳等地都办有较大规模的育婴堂或孤儿院。社会“救济”事业也始于19世纪70年代,1878年1月,上海成立了“中国救灾基金委员会”,它是以传教士为主体的一个机构,有些不法传教士,借救济为名,深入中国内地从事非法活动。如美国的李提摩太曾借口“救济”,深入山东、山西境内,搜集情报,绘制地图,借薄施恩惠之机大力发展教徒,一年之中召收基督教徒2000余人。传教士与西方殖民主义者沆瀣一气,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法国的天主教士、英美的基督教士和俄国的东正教士,就开始侵略活动。一个美国传教士胡说:“鸦片无害于中国,

  像酒无害于美国人一样。”英国传教士则说:“欧洲本国各会,尤须知资遣教士,实无异于发强军深入人地,徒从其后而遥制之。”他们一些人公开为列强侵华活动张目,疯狂地鼓吹对华战争,许多传教士还直接参与对中国的军事侵略。英国传教士郭士立、马儒翰直接参与英军侵华活动和《南京条约》的签订。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一直鼓吹用武力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打开中国门户,并参加了中美《望厦条约》的订立,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一些侵略活动。法国传教士孟振生、董若翰,在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充当法军翻译时,利用清朝官僚的昏庸,竟私自在中法《北京条约》中文约本上私增:“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购买田地建造自便”的条文。总之,外国传教士在西方列强武装侵华、强订不平等条约的罪恶活动中,充当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中关于中国地方官对于教士、教民要矜恤保护的特权,无视中国法令,包揽词讼,无恶不作。平民与教民发生争讼案件时,“各主教辄向各衙门陈说干预,„„凡系奉教之人,理屈者不以为屈,杀人者亦不抵罪,„„凡有词讼,教则必伸,非教必屈。”他们不仅肆意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而且无视中国政府,甚至于凌驾中国地方官吏之上。有些传教士自己捏造官阶头衔,同各省督抚抗衡。山东的德国传教士还自称巡抚,无理要求中国地方官员要服从教堂的“指令”。贵州的法国传教士保举媚外官员,要求撤换不顺从教会的地方官吏,甚至还“出示谕令各属办团”,竟于末尾注明督抚同阅字样,自居于总督、巡抚之上。一些传教士还搜集情报,进行特务活动。美国驻华公使田贝供认:“这些先锋队(指美传教士)所搜集的有关(中国)民族、语言、地理、历史、商业,以至一般文化的情报,将其送回国内,对于美国的贡献是很大的。”在一本名为《拳祸记》的书里,记载了一个曾荣获法军“显职”的军官,充当天主教神甫的经历。此人经过法国耶稣会5年的训练,派到中国直隶东南境内传教,利用其宗教身份进行政治、军事情报活动。外国传教士还与各国在当地的领事馆密切联系,听从其指挥,为其政治、经济利益效劳,因而外国在华教会,有许多实际上成为侵华的谍报机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借口中法《北京条约》内规定,发还过去被没收的天主教堂一款,在各地强指会馆、庙宇,甚至民房、官衙为当地教堂,强行霸占。有的还到处强占田地,一些外国教会通过强占、霸占、购买等方式获得大量土地、房产。如四川彭县白鹿场天主堂占有土地达10000亩。传教士在内盟还占领垦地,召佃开荒。1871年,天主教士在乌兰察布盟四子旗的乌尔图沟一带,一次就占垦地4500亩,1873年,又把萨拉齐小把拉周围10000亩土地夺归己有,直接向农民收租取税。19世纪80年代,一些传教士又在城市出租房屋。据北京教区主教樊国梁的收租帐单记载,仅北京西单牌楼以南,宣武门内外,就有130家店铺为天主教房产。1900年,仅天主教的地产(房产价值未计)价值3700万法郎(约合当时美元540万)。外国教堂更有甚者还擅自修筑堡垒,暗搞武装,并搜罗一些土豪劣绅、流氓、地痞为心腹,依为爪牙。这些人得到教会的庇护,仗势欺人,胡作非为。例如1869年,四川酉阳州一些教民在教堂的支持下,强迫一平民退婚,激起公愤,群众起而焚毁了教堂,传教士聚集教民杀死平民200余人,内有肢解、轮奸、点人蜡等,惨不忍睹。教会的侵略罪行势必激起人民群众的反抗,从19世纪60年代起,群众性反洋教斗争此起彼伏,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连绵不断的反洋教斗争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60年间,由教士引起的教案达400余起。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后30年。当时一些地方官吏和乡绅,看到外国教会肆意干涉地方行政,诋毁孔孟,从维护封建统治利益和思想文化方面出发,也参与了反洋教的斗争。1861年,法国天主教主教胡缚理

  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威胁官吏,欺压人民,违反中国法令,激起了广大群众以及官绅的公愤。贵州巡抚何冠英、提督田兴恕,联合发出致全省官吏一封公函,指出“省中天主教„„近乃肆行无忘,心实叵测”,为“力挽颓风”,要求各级官吏留心稽查,随时驱逐。候补道缪焕章编印的《救劫宝训》,号召“屏黜异端”。1861年6月,贵阳附近青岩地方人民按照传统习惯过端午节,到街上游走,同教民发生冲突,青岩团丁焚毁教堂、学校,处死教民4人。第二年2月,开州(开阳)又展开反对外国教会的斗争,地方官吏逮捕教士文乃耳,处以死刑。在19世纪60年代,在湖南、安徽、江西、四川、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台湾、湖北等许多省区都发生了群众性的反教会斗争。1870年6月,天津天主教育婴堂死去婴儿30——40个,同时又不断有拐迷幼儿事件发生,拐犯供词中无不牵涉教堂,于是反洋教的揭贴贴满大街小巷,天津群众纷纷向教堂质问。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嫌清廷镇压不力,向清北洋大臣崇厚咆哮,说“闻乱民欲得吾命,你当先吾而死。”即向崇厚开枪,未中,又向天津知县开枪,击伤天津知县刘杰的随从。愤怒的群众忍无可忍,立即殴毙了这个无视中国主权的强盗。随后天津群众鸣锣聚众,抢出育婴堂幼儿,焚毁法、英、美在天津的教堂,并及法国的领事馆,打死外国传教士20余人。这一事件使中外反动势力非常恐慌,清政府急派曾国藩处置。曾国藩在外人的压力下,先向侵略者保证杀人数目,然后开始审理这一教案。曾国藩对天津教案的是非曲直是明了的,他在慈禧接见他时向慈禧说:“教堂近年到处滋事,教民好欺不吃教百姓,教士庇护教民,领事官庇护教士。”“凡教中犯案,教士不问是非,曲庇教民,„„遇有民教争斗,平民恒曲,教民恒胜„„平民愤郁愈甚,郁极必发,则聚众而思一逞。”可见,曾国藩对天津教案的原因是“百姓积不能平”,这一点是有明确认识的。他也公正地分析过天津教案,“实缘丰大业之对官放枪,仓猝至变。”对拐卖儿童之事,则含糊其词,“津民之所以积疑生愤者,则亦有故”。但在实际办理中,曾国藩置事实于不顾,囚拿80余人,无辜的20人被戮,25人被充军;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撤职,交部议罪,而对丰大业开枪之事不敢置一词,并为法国天主教堂涉嫌拐迷儿童一事辩护,说:“彼以仁慈为名,而反受残酷之谤”。并与崇厚会衔上奏,说法人育婴堂并无拐迷之事。曾国藩的做法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立刻成为众矢之的,其门生左宗棠也指出,“虽拐迷无据,而幼童百许,童贞女若干从何而来?王三虽未承招,武兰珍则生供俱在,不得谓无其人无其事。若果王三、安三等本与教堂无关系,法国公使何必“索之甚紧”。曾国藩本人也深感此事“既无以对百姓,又无以谢清议”,在事后5天又上一折说;“臣前奏力辩洋人之诬,„„故于迷拐儿童一节,言之不尽不实。”“迷拐人口,实难保其必无。„„供词牵涉教堂,在在可疑。”天津教案就是这样,曾国藩在外人的压力下,屈服于外国强权,用中国老百姓的性命和财产(赔款497285两白银)换取所谓“和局”。中法战争后,由于外国侵略者对中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反对外国教会侵略斗争的规模越来越大。1886年,重庆3000多群众,捣毁英、法两国教堂,驱逐教士。1887年,福建福安县30多乡农民组织“义军”,提出为国复仇的口号,向传教士和教民展开斗争。接着各省爆发了许多反教会的斗争。1890年和1891年,终于爆发了四川大足、长江中下游和热河朝阳三个地区为中心的大规模反教会斗争,民间秘密结社,会党开始成为斗争的核心力量。1890年8月,四川大足法国天主教教士威胁地方官吏,严禁迎神赛会,打伤居民,并烧毁了教堂附近的民房。广大群众义愤填膺,顷刻间击毁教堂。由余栋臣领导的大足煤窑、纸厂工人、苦力、挑贩发动起义,手持大刀长矛攻入龙水镇,杀死教民10余人,焚毁教堂。他们发布檄文,怒斥官吏、豪绅“助纣为虐”,并历数外国侵略者欺侮中华的“八大骇天大罪”,号召群众起事驱逐外国传教士。大足、铜梁等县群众纷纷响应,清政府派兵镇压,起义军转战铜梁、大足等地,1892年起义不幸失败。

  1891年,长江中下游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浪潮。江苏扬州会党发布揭贴,约期拆毁教堂。地方官出告示禁止,即刻被人撕毁。5月,当地群众5000——6000人打毁教堂。安徽芜湖也爆发了10000多人的打教堂、海关的暴动。短短几个月内,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都发生了反教会的暴动。湖南还大量印发反教会侵略的各种宣传品,如《齐心拼命》、《鬼教该死》、《灭鬼歌》等等,“通传各省”,大大推动了反教会侵略的斗争,使中外反动势力惊骇不已。英、美、法、俄、德、日等国联合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英、法等国公然出动军舰到长江一带示威。清政府秉承侵略者的意志,进一步加强对各地人民反教会斗争的镇压。1891年11月,热河朝阳的金丹教发动起义,“仇杀天主教,仇杀蒙古王公,仇杀贪官”。起义军所到之处,击毁官署,打开囚狱,焚毁蒙古王公府第,驱逐蒙古兵丁。热河奉天交界地区的人民群众纷纷响应,一个月内队伍发展到数万人,清政府派直隶、奉天的军队镇压。经过两个月的浴血奋战,起义被镇压了下去。十九世纪后半期兴起的反洋教斗争浪潮虽然被清政府镇压了下去,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得斗争仍在继续,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第二节义和团兴起及清廷的宣战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更加深重,资产阶级的变法维新运动,在慈禧为首的反动势力镇压下,顷刻间灰飞烟灭,民族灾难依然如故。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广大农民又登上了反帝爱国斗争的舞台,掀起了规模巨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挽救民族危机斗争的继续,也是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大汇合。帝国主义往往把教会作为自己的重要侵略工具,一些教会、教士又充当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先遣队。有的外国传教士披着慈善家的外衣,在传播福音的幌子下,到处搜集情报,为帝国主义侵略出谋划策,甚至干涉中国内政,强占各种侵略权益。正如美国一传教士狄考文供认:“基督徒的工作目标,„„不单在尽量招收个别使徒,乃在征服整个中国。”此外,外国传教士还到处鱼肉百姓,包揽诉讼,早就激起了整个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怒,终于在1900年爆发了规模巨大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首先起于山东,主要是由于山东在甲午之战中惨遭洗劫,战后不久,德国又强占胶州湾,英据威海卫,后德又把山东变成它的势力范围,山东人民被置于德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其次,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开始大肆对华进行资本输出,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铁路修建和海轮通航,使得大批原依赖运河航运为生的船工失业,同时也加速了洋货在北方的倾销,从而使更多的农民、手工业者破产,大量的船工、农民、手工业者,在帝国主义侵略下失去了自己谋生的手段,因而对帝国主义侵略恨之入骨,铤而走险。第三,教会在山东相当猖狂,外国人所办的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及其它教会机构,仅在山东全省就有1000多所,传教士、教徒达80000多,他们横行霸道,欺凌百姓,官府畏惧洋人而护教抑民,所以民冤难伸,民气难平,这样就进一步激化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矛盾。加之,黄河连年溃决,山东大部地区遭灾。1898年山东有50余州县涝灾,淹死人口十六七万,广大人民流离失所,各地教堂乘机囤积奇居,哄抬粮价,高利盘剥,这样广大劳动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激愤便通过反洋教的形式喷发了出来。1897年,在直鲁交界的冠县梨园屯(今河北威县),村民在阎书勤领导下拆毁教堂,反抗外国传教士和教民压迫,拳师赵三多也率众在梨园屯亮拳设厂。1898年,赵三多在冠县将家店(河北威县)竖起了“助清灭洋”的旗帜,义和团运动拉开了它的序幕。义和团源于义和拳、梅花拳、大刀会等民间秘密结社,他们原本是不同的派别分支。如义和拳、梅花拳是流行在山东、直隶一带的以设坛传技为手段的民间组织,是为了“保卫身家,防御盗寇”。而大刀会则是原清嘉庆初白莲教里的八卦教的一个支派。后经过长期演

  变,互相渗透融合,到19世纪末,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汇成了反帝斗争的洪流。1898年6月,山东巡抚张汝梅将他们统称为“义民会”,1899年,继任山东巡抚毓贤出示明令将义和拳和许多反帝组织统称为“义和团”,同年10月清政府也称其为“义和团”。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境内蔓延开来,各地声气相通,互相联络支援。1899年,平原县杠子李庄教民地主李金榜仗势欺压拳民李长水,引起了冲突,而知县蒋揩则抑民护教,山东的拳民首领朱红灯和心诚和尚,率众前去支援打败了蒋揩,并攻打了恩县教堂。朱红灯打出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的大旗,蒋揩向山东巡抚毓贤告急,毓贤对教会也很不满,又看到拳民声势浩大,因而请清王朝撤了蒋揩,但又逮捕杀害了朱红灯、心诚和尚。但义和团势力仍然很盛。1899年12月,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撤换了镇压义和团运动不力的毓贤,改派袁世凯为山东巡抚,袁一上台便大肆屠杀拳民,以博得帝国主义洋主子的欢心。在袁世凯的武力镇压下,山东的义和团运动进入了低潮,许多人转入秘密活动,还有些转到了邻省直隶。直隶也是帝国主义教会势力很强大的地区,全省有教堂2200多所,人民反洋教斗争从未停止过,在直鲁交界和南部地区也有义和团活动。当山东义和团进入直隶南部后,“一倡即和”,当地义和团也迅速发展了起来。1900年4——5月间,义和团已遍及全省,并控制了省城保定,接着又向北发展,进入京津,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义和团斗争中心。义和团在北京出现后,许多北京居民也纷纷加入义和团。清政府起初对义和团运动是采取镇压措施,“严拿首要,解散胁从”。但并未能制止住义和团的发展,帝国主义列强对此惊恐异常。1900年4月6日,英、法、美、德4国公使分别照会清政府,“限两个月内将义和团剿除干净”,否则他们就要自行平乱。4月12日,又再次照会清政府,清政府命直隶总督裕禄镇压。裕禄派重兵沿铁路线“随时弹压”,但义和团的势力很大,同前来镇压的清军发生了一系列激战。1900年5月,义和团在涞水县焚毁教堂,惩办了20多个为非作歹的教士和教民,接着又打败了裕禄派出的会剿清军,副将杨同福也被击毙。5月27日,义和团又占领了涿州,破坏了涿州到长辛店的铁路、车站、桥梁、电线等,逼近北京。随着义和团运动的高涨,清政府内围绕镇压还是招抚问题发生了争执。慈禧此时一方面慑于义和团声势浩大,一面又怕得罪帝国主义列强,想和平解散义和团了事。清政府在给军机大臣荣禄的命令中说:“此等拳民,虽属良莠不齐,究系朝廷赤子,总宜设法弹压解散,该大学士不得孟浪从事,率行派队剿办,激成事端,是为至要。”并派军机大臣赵舒翘、刚毅去涿州察看。而刚毅是有名的顽固大臣,对排外很热心,因而力主招抚,向慈禧报告:拳民“诛不胜诛”,“断无轻于围剿之理”。清政府鉴于此,便默许了义和团存在的合法性,因而各地的义和团得以大批地开进北京,许多清军也都加入了义和团。6月下旬,北京全城已有千余个坛口,团民10万余人。与此同时,天津也涌入了大量的义和团,裕禄向清廷报告:“天津义和团民,近已聚集不下3万,日以焚教堂、杀洋人为事”。义和团声势浩大,迫使裕禄不得不向清廷建议,“势不得不从权招抚。”义和团运动在全国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特别是当义和团进入京津地区后,对中国的北方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东北、山西、内蒙、陕西、河南、甘肃等地都有义和团活动,他们从捣毁教堂开始,发展到武装打击外国侵略者。南方各省也在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纷纷掀起了反对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在长江流域直到福建东南沿海,各省都有义和团活动,在福建义和团揭贴中更有光复台湾的要求。但由于南方诸省义和团活动比北方要弱得多,没能展开像北方那样大规模的群众活动。二、八国联军侵华和清政府宣战面对迅猛发展的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列强除了继续威胁清政府外,开始准备进行武装干涉。1900年4月,在英、德、美、法4国公使联合向清政府发出照会后不久,俄、美、

  英、意、法等国家军舰陆续开到大沽口,声言要派兵入京,保护使馆。5月28日,各国驻北京公使举行会议,决定调兵入京,“保护使馆”,并将他们的这一决定通知了清总理衙门。5月30日至6月2日,各国侵略军400多人陆续由天津乘车到北京,进驻东交民巷。而此时聚集在大沽口外的俄、英、日、美、法、意等国军舰有24艘,兵士2000多人。6月6日,驻华公使们议定的联合侵华政策得到了他们本国政府的批准,10日,就由英、俄、日、美、法、意、德、奥八国拼凑了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向北京进犯。帝国主义列强从此开始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了。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沿途遭到了义和团的袭击,群众不断拆除铁路、进行了阻击,侵略者费了4天时间才走完从天津到北京的一半路程,到达廊坊。6月14日,侵略军第一列火车从廊坊开出10多里,第二列还在加水,义和团300多人冲进了廊坊车站,同联军相对阵,同时,义和团又对落垡车站的联军发动进攻。16日,西摩尔被迫率部奔向杨村。18日,联军两列火车后撤在廊坊再次遭到义和团的袭击和董福祥甘军的进攻,义和团和甘军直追到杨村,包围和袭击了杨村车站,西摩尔只得率联军沿北运河逃向天津。但沿途又遭义和团阻击和清军袭击,直到26日,才在沙俄增援部队的帮助下逃向天津租界,死伤了300多人,廊坊阻击战打退了各国侵略军向北京的进攻。在北京的帝国主义分子听到他们的联军北上,气焰非常嚣张。6月11日,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前往车站去迎接他们的联军,被守卫在车站的甘军杀死,帝国主义分子以此为借口,在东交民巷使馆附近建筑工事,分兵驻守,经常枪击团民和巡街的清军,更加引起了广大群众和清军的愤恨。6月14日,德国公使克林德率军外出,开枪打死了在练武的团民20多人,6月20日,克林德又在东单牌楼附近向中国士兵开枪,触犯众怒,被当场击毙。西摩尔率领的联军被阻,帝国主义列强又集结兵力,准备再次发动进攻。6月16日下午,联合舰队向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限令守军于17日凌晨两点交出炮台。在遭到罗荣光拒绝后,联合舰队于17日零点10分向大沽炮台发动了猛攻,守军立即反击,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战,联军损失了130多人,大沽炮台失陷,天津门户被打开。清王朝此时内外交困,一边是义和团的威胁,一边是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面对此种局面,清政府已必须做出决策。但在和、战问题上清政府内部意见产生了分歧,这种分歧又是与怎样对待义和团问题联系在一起。吏部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等人主张镇压义和团,使洋人不再派兵入京,光绪支持这一派主张;端亲王载漪、协办大学士刚毅等则主张利用义和团与列强对抗。慈禧在“剿抚”问题上支持顽固派,因而在“和战”问题上就赞成主战了。6月16日起,慈禧连续召开了御前会议讨论和、战问题,在第一次御前会议上,慈禧又接到了顽固派的谎报,说列强进京,要强令她交出政权,归政光绪。在戊戌政变后,慈禧就曾多次密谋废除光绪帝,另立端亲王载漪儿子溥儁为“大阿哥”,但遭到列强阻挠,慈禧就怀恨在心。此次又让她归政,她嫉恨愈深,令荣禄和罗荣光“万勿任其长驱直入,贻误大局”。6月19日,慈禧又向荣禄下达了作战命令,说:“事机紧迫,兵衅已开,该督须急召义勇,团结民心,协助官兵节节防护抵御,万不可畏葸瞻顾。”6月20日,大沽炮台失陷后,慈禧又急忙召集了第四次御前会议,决定对各国宣战了。6月21日,清政府正式发布了宣战上谕,声称:“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慷慨以示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熟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但这份慷慨激昂的上谕并未送达任何国家,也未说明向谁宣战。“宣战”实际上是清政府在帝国主义进攻和义和团运动威胁下被迫采用的一种手法,一则可以缓和国内人民的反清情绪,减轻义和团运动对清王朝的威胁,一则可借义和团向帝国主义发泄她的不满,还可借刀杀人,让帝国主义列强来镇压义和团运动。所以慈禧虽发布了宣战诏谕,但只是个应变手法,她从来也未真正准备同外作战。清政府在颁布宣战上谕的同时,还颁布了正式招抚义和团的上谕,在上谕中清政府称赞义和团在抵抗列强的战斗中,“以血肉之躯与枪炮相搏”,“杀敌不少”,“不用国家一

  兵,不糜国家一饷,甚至髫龄童子,亦复执干戈以卫社稷。”但随着八国联军大量增兵,清政府很快又改变了态度,在6月25日,慈禧太后指示荣禄,派人与使馆议和,并向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袒露心迹:“尔督抚度势量力,不欲轻构外衅,诚老成谋国之道。无如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数十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敌,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生灵涂炭,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希望他们体谅“朝廷万不得已之苦衷。”29日,慈禧又给驻各国的公使发电,请他们向各列强解释她被迫宣战的苦衷,并明确向列强表示:“现仍严饬带兵官,照前保护使馆,惟力是视,此种乱民,设法相机自行惩办。”7月3日,清政府又直接向俄、日、英、法等国发出国书,乞求他们“暂弃小嫌,共维全局。”这些上谕进一步说明了清王朝招抚义和团是别有用心,对外宣战只不过是个花招而已。在义和团期间,拥有实力的地方洋务大官僚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清政府对外宣战前始终主张严厉镇压义和团,并直接与帝国主义侵略者勾结。6月16日,英国驻上海领事霍必澜在取得英国政府同意后,向刘坤一、张之洞表示,如果他们采取维持秩序的办法,将受到英国海军的协助。显然英国是想通过刘坤一、张之洞来控制与他们利益最为密切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刘坤一、张之洞表示赞成,并要“不惜代价”采取“有力”的措施,以保护英国在他的辖区内的利益安全。清政府对外宣战后,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扣压了宣战上谕,拒绝执行清政府发布的招抚义和团、暂停认还洋款的诏令,越过清政府直接与帝国主义相勾结。6月26日,刘坤一、张之洞委托督办铁路事务的买办官僚盛宣怀,指示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上海领事制定了《东南保护约款》,《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主要内容是:“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此后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闽浙总督许应骙等都参加了这一条约,同帝国主义密切合作,实行所谓“东南互保”。“东南互保”解除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后顾之忧,集中全力在北方,发动侵略战争,并且“东南互保”阻止了义和团运动的向南发展,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的反帝斗争。清中央政府对外宣战,而地方督抚却与外敌订立条约互保,表面看来相互是不相容的,但实际上内容是一致的。慈禧在接到东南督抚的奏折后,非但没有指责他们,而且表示朝廷“屡次明降谕旨,总以保护使臣及各口岸商民为尽其在我之实,与该督等意见正复相同。”由此可见,他们在对义和团进行镇压和对外妥协的根本方针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手法而已,一个直接对义和团进行血淋淋的屠杀,一个先欺骗,后屠杀。第三节义和团失败及《辛丑条约》订立一、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与清王朝的对外投降妥协相反,京津一带的义和团和清军的爱国官兵,英勇地抵抗着外国侵略者。天津义和团和驻地清军在6月17日大沽炮台失陷后,即开始围攻位于天津东南的紫竹林租界,反击联军进攻,进行天津保卫战。在紫竹林租界东面的武备学堂,和东机器局,北面的老龙头火车站都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武备学堂是清军培养军官的学校,当时该校总监廕昌躲到租界中去了,而大部分教职员工也逃散,几十名支持和参加义和团的学生则开枪轰击租界。17日下午,英、德军队向学堂发起了进攻,学生英勇奋战,敌军久攻不下,便放火焚房,引起了军火库大爆炸,几十名学生全部牺牲。在东机器局当时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东机器局本是清政府在华北最大的兵工厂,当时在此地设有义和团的坛口,驻防清军中也有许多人加入了义和团,他们扼守着从大沽到天津的要道,又威胁着整个紫竹林租界的安全。6月23日俄、英军队600人进攻东机器局,被守军和义和团击退。27日,联军再次出动了2800人围攻,守军和义和团进行了顽强抵御,在激战中枪弹落入该局炸药库,引起爆炸,联军乘势攻占了东机器制造局。

  老龙头火车站是交通枢纽,又是当时租界与外界联系的要地,有1700名俄军驻守此处。6月18日,义和团首领曹福田率团民数千人与清军进攻老龙头车站,俄军很快被包围在火车站,死伤500多人,义和团和清军几度攻入车站,但都被敌人打退。7月2日,张德成率领的号称“天下第一团”的义和团,从正面攻击紫竹林租界,与敌人激战5个多小时,为了冲破敌军的“雷区”,大摆“火牛阵”,在几十头牛尾巴上捆上蘸油的棉絮,点燃后火牛狂奔,踏毁了敌军所布地雷,义和团乘机一拥而进,但遭到敌军死命反击,被迫退出。7月6日,直隶提督聂士成率领武卫前军两营从天津城南迂回到租界西南面,从城墙上开枪轰击租界跑马场一带,并挑选营勇潜至跑马场向敌军发动突袭,7日,聂士成军沿跑马场进攻,直逼租界边缘的小营门。列强不断增兵天津,这时联军总数以达18000余人,7月9日,联军向天津城西南角进攻,包抄义和团和清军,在纪家庄同韩以礼率领的义和团守军发生激战,后因寡不敌众,韩以礼战败,联军攻占了纪家庄。同时联军又分兵6000出大营门直扑小营门外的聂士成军,聂士成率部退到八里台,被联军包围,聂士成指挥突围,在突围中不幸中弹牺牲。在清政府宣战后,聂士成指挥的武卫前军,奋战杀敌,聂士成本人也阵亡,他们不愧为爱国的官兵。八里台之战后,联军攻占了海光寺的西机器局,天津危机,清政府忙派帮办北洋军务的宋庆到天津主持战局。7月13日,联军两路大举进攻天津,一路由俄、德军组成,一路由英、日、美、法、奥军组成。俄、德军攻东北角水师营炮台,英、日、美、法、奥军攻天津南门。守南门的清军发炮还击,战斗激烈进行到第二天早上,毙伤敌军800多人,这是中国军民在抵抗八国联军战斗中,歼敌最多的一仗。14日,日军用炸药轰塌了城墙,清军和义和团与侵略军最后展开了巷战,清军和义和团失利,天津城陷落。在天津保卫战的同时,在北京的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围攻了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从6月20到8月14日,义和团和清军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达56天。在宣战前夕,慈禧为了向抵制她废立计划的各国公使报复,令荣禄率清军和义和团围攻使馆区。义和团和部分爱国官兵只凭一股朴素的爱国之情,没识破慈禧的阴谋,更不懂得各国使馆应受驻在国保护的国际公法,给侵略者造成了扩大战争的口实。由于侵略者凭借坚固的工事和优良的装备,顽强抵抗,而清军统帅荣禄又一再坚持“主和”,暗嘱诸将“不可力攻”,义和团群众只凭刀矛相撑,且又迷信所谓“刀枪不入”,结果使馆未攻下,却遭到重大损失。后来慈禧发觉帝国主义侵略者并无什么要她归政的照会,此不过是一些盲目排外的顽固派大臣们所编造的,随着“归政照会”查无实据,慈禧开始由“宣战”变为“乞和”了。荣禄在她的指挥下,对使馆区名为进攻,实为保护,清军依仗着“刀枪不入”的义和团打头阵,他们则在后面不进攻使馆,反而看到后退的团众便开枪射击,义和团在前有外国侵略者,后有清军的夹击下,伤亡惨重,落入了慈禧借刀杀人的圈套。在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同时,6月15日到8月16日,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达62天之久,打死打伤了一些敌军,但始终也未能攻下教堂。8月4日八国联军20000人,以英、日、美为左翼,俄、法等国家军队为右翼,从天津沿运河北犯。8月5日进攻北仓,义和团和清军奋力抵抗,伤毙敌军400余人,敌军很快得到增援,北仓失守。8月6日联军进犯杨村,清军应战失利,裕禄自杀,宋庆、马玉崑率军北逃通州。8月7日,清政府下诏调两广总督李鸿章北上向侵略者乞和,侵略军不予理睬,继续北进,清军这时军心涣散,不战而溃,临时调来帮办武卫军事务的大臣李秉衡无力约束部队,退到通州张家湾自杀。八国联军长驱直入,12日占领通州,13日直抵北京城下,当天午夜俄军抢先攻入东便门,接着日军向东直门,朝阳门发动进攻,北京的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抵抗,打死打伤侵略军300人,由于大队清军赶去支援朝阳门,东便门,英军乘广渠门守备空虚之机攻入城内,14日北京城失陷。八国联军入北京城后,义和团和部分清军仍在抵抗,进行了一两天的巷战,15日凌晨,慈禧带着光绪和少数亲贵、臣仆仓皇逃离北京。

  二、清政府的妥协投降帝国主义侵略军在其进行侵略战争的过程中,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侵略军在攻陷大沽后,在附近地区连日纵火焚烧,使繁华的市区夷为平地。在天津,侵略军在位于市中心的鼓楼上架起火炮,对准拥向北门逃难的群众“连放排枪,每一排必倒毙数十人;又连放开花,其弹于人丛中冲出城外,死者益众”,在帝国主义大屠杀下,天津城“自城内鼓楼迄北门外水阁,积尸数里,高数尺。”联军在天津还大肆抢掠,日军从长芦盐务署抢走200多万两白银,接着,美、俄、英、法也先后到这里洗劫,抢走了大量银两。而俄军在占领制币厂后,抢走了几吨存银。这些侵略者还对天津居民进行抢劫,金银财宝、毛皮、古玩概没能免。八国联军在占领北京后,大量屠杀北京居民和义和团,仅在庄王府一处,就屠杀烧死了1700多义和团团民,很多地方“尸骨堆积如山”。八国联军还特许军队在北京公开抢掠3天,洗劫了堆满金银和历朝珍宝的皇宫、颐和园等地,并抢劫官库,各地库款损失达6000万两左右,明代的《永乐大典》和其它珍贵图书被毁达46000余册,还有许多珍贵文物。经过此次浩劫,中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家珍奇,扫地遂尽。”八国联军还在北京城划界驻军,设立殖民统治机构——“北京管理委员会”,对北京人民实行残酷的压榨和屠杀。并在北京四郊搜捕义和团,“冤死居民无算”,抢劫更为普遍。帝国主义列强还肆意继续扩大侵略战争。首先是野心勃勃的沙俄,以保护东北铁路为由,7月上旬动员约18万军队,兵分7路入侵我国东北,想借机实现其沙皇“黄色俄罗斯”梦,只用两个多月便占领了东北三省的主要城市。东北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沙俄则凭借其优势的军事力量大肆屠杀中国人民,并制造了一系列残案,对手无寸铁的居民进行屠杀。在海兰泡,俄国将中国数千居民赶到黑龙江边刀砍斧劈,绝大多数被杀。在江东六十四屯,沙俄将六十四屯居民驱到江中,溺死7000多人,强占了六十四屯。在瑷珲沙俄军队纵火焚城,烧死数千中国居民。沙俄在中俄边境枪杀、水淹、火焚的中国人不下20万。八国联军也在关内扩大战果,相继占领了山海关、秦皇岛、保定、张家口,并向山西进犯,慈禧闻讯又逃往西安。在帝国主义武力打击下,慈禧太后又屈服于洋人的淫威,以屠杀义和团取悦于洋人。在慈禧逃亡的途中便下令,要官兵对义和团“非从严剿办,不足以惩凶顽。”同时命令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为议和大臣,与帝国主义列强接洽。李鸿章立即下令“不准华军接战”,要礼迎侵略者。清军按照李鸿章指令,一面屠杀义和团,一面后撤,把大好河山出让给侵略军。李鸿章从广州赶到北京后,即开始了谈判,各列强在进攻北京前,由于他们的侵略利益是一致的,因而暂时勾结到了一起。但北京被攻克后,各列强都心怀鬼胎,矛盾日益尖锐。沙俄表示赞同李鸿章出任和谈代表,支持慈禧继续掌权,并主张从北京撤军,开始议和,条件是中国承认他独占东北。英国则坚决反对,企图扶植光绪帝上台作傀儡,拒绝承认李鸿章的和谈代表资格。日本则因与沙俄争夺东北的矛盾,坚决支持英国。法国则因在两广与英有矛盾,则一定程度上支持沙俄。德国则继续调兵,妄图武力占领烟台,进一步抓紧时机,扩大在华的势力范围。而美国又第二次提出其“门户开放”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议,最后对华政策趋于一致,形式上仍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继续让慈禧充当他们的统治工具。1900年12月24日,美、英、俄、日、德、法、意、奥、比、西班牙、荷兰共同提出了《议和大纲》12条。慈禧此时正在西安惶惶不安,不知主子要怎样处置她,看到这个大纲并未将她作为祸首加以惩处,如获大赦,“诏报奕劻、鸿章尽如约”,并向列强表示一定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1901年9月7日,清王朝与这11个国家订立了《辛丑条约》。条约共12款,19个附件,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清政府向各国赔款4亿5千万两,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一共98000多万两,各省还有教会损失赔款约2000

  万两,总数超过10亿。(二)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单独设立使馆区,中国居民不许在此区域内居住。(三)拆毁大沽炮台及北京到大沽沿线的所有炮台,天津周围20里不许驻扎中国军队,准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的12个战略要地驻军。(四)清政府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与洋人为敌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加入各种反帝性质的组织。(五)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以办理对外适宜。《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用暴力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枷锁,是清政府对国家主权的一次大拍卖,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驯服工具,成为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刽子手。巨额的战争赔款,严重地危及到清政府的财政,加重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负担。在北京划立使馆区,造成“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了清王朝的太上皇。拆毁炮台,外国军队占领要害,解除了清王朝的防卫,使北京大门洞开,随时可遭到帝国主义军事威胁和控制。惩办排外官吏和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派使节向德、日道歉,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助长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显然《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的进一步半殖民地化。中国人民在清王朝向帝国主义屈膝投降后,仍然坚持反帝爱国斗争,在东北掀起了抗俄斗争的怒涛。1901年初,各地抗俄武装已达10多万人,其中“忠义军”发展最快。1902年时曾达20万人,先后攻克通化、新宾、海龙、怀仁、安东等城镇,收复了大片国土。在京津等地义和团当清王朝下令“痛剿义和团”后,他们放弃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继续坚持同帝国主义侵略军和前来“围剿”的清军作战,但在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终于被镇压了下去。义和团运动,虽然被中外反动派绞杀了,但是中国人民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打乱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义和团运动在打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同时也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削弱了他的统治力量,并使广大人民进一步从血的教训中看清了清王朝的反动本质。此外,义和团运动同当时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一起严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扩张活动,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一页。义和团运动,毕竟是农民阶级的自发斗争,它身上刻有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依然带有许多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它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更没有统一的组织,也无法提出正确的斗争口号和策略。在反帝斗争中,有很大的盲目性,笼统排外。在反对封建压迫、打击封建势力时,又对清王朝幻想很大,最终上当受骗。在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斗争中,用神鬼迷信来鼓舞士气,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这都是导致它最终失败悲剧的主要因素。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在中国此时,旧式的农民战争是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的,它必然要为新的斗争所代替。

  

  

篇十四: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

 一、简介:义和团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义和团原称义和拳,其参与者被称为“拳民”,贬称则为“拳匪”。清人有人认为与白莲教等传统民间秘密团体有关,这一观点为现今大多数人所接受;然而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源于一种勤王的民团组织。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其中掺杂有大量教授信众“刀枪不入”的愚昧成分。最初义和拳同当时清朝大部份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随着中国近代史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

  二、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就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1、白莲教说,这一看法的代表是劳乃宣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认为义和团起源于白莲教。白莲教是中国民间宗教。渊源于中国佛教净土宗。北宋时,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主持者既有僧侣,亦有在家信徒。南宋绍兴(1131~1162)间,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昭)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

  而后劳乃宣所著《义和拳教门源流考》一卷,《庚子奉禁义和拳汇录》一卷,《拳案杂存》三卷合为《拳案三种》。

  2、大刀会说,大刀会是清代华北由贫苦农民为主的一个团体,成员演练“金钟罩”,认为可以刀枪不入,也被认为是义和团的起源之一。

  3、乡团说,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起源于民间的乡团组织。

  4、拳会说,在清代有许多传播武术的民间团体,如义和拳、梅花拳,特别是义和拳在长期发展中蒙上了浓厚的民间宗教色彩。被认为是义和团的前身

  三、义和团运动经过:义和团运动起初与其他秘密团体无异,打着“反清复明”的大旗,反对满清的统治,政府也不断镇压。然而随着中国近代史的推进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1897年,山东冠县梨园屯村民与教堂因历史上的土地纠纷引起冲突。威县梅花拳师赵三多应村民阎书勤等的邀请,前往援助。后赵三多将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

  1898年6月,山东巡抚张汝梅上奏朝廷,认为义和拳本属乡团,建议“改拳勇为民团”。并明确说义和拳就是“义和团”,在清朝官员中首次提出了“义和团”的概念。

  同年10月赵三多等人在冠县蒋家庄竖起“扶清灭洋”的旗帜“起义”,遭清军镇压而失败。次年(1899年),山东平原县知县蒋楷镇压义和团,当地义和拳首领李长水请求荏平、高唐等地的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支援,朱红灯在杠子李庄整齐队伍正式竖起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旗帜。10月11日,蒋楷率领勇役数十人前来镇压,被义和拳打败。这次事件后来被称为“平原起义”。

  后来清廷加派袁世敦等人前来镇压,在森罗殿战斗中击败义和拳。其后清军游击马金叙活捉义和拳首领朱红灯、心诚和尚等人。当时的山东巡抚是毓贤,他仇视外国侵略者,对民众反洋教斗争比较同情。他罢免了蒋楷、袁世敦等,对义和拳采取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措施,有说法指出正是毓贤改拳为团,还向朝廷上奏将民教矛盾的责任归结于教会一方。1899年冬,山东肥城发生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卜克斯被杀案件,在西方各国连续抗议后,毓贤被清廷免职。新任巡抚袁世凯带领北洋新军在山东大力镇压义和团。

  毓贤离职后到北京觐见慈禧太后,向她提出招安义和团;之后获得调任山西巡抚,戊戌政变后完全控制朝廷的慈禧,对西方反对她废黜光绪感到十分不满。1900年1月,慈禧不顾西方外交人员的抗议,发布维

  护义和团的诏令。直隶总督裕禄于是由本来剿灭义和团,转变成扶助义和团。除了向团民发放饷银外,裕禄还邀请义和团的首领大师兄到天津开坛聚众。于是山东的拳民涌入直隶。由天津至涿州、保定都有拳民起坛请神、烧教堂、杀洋人、杀清军、并到处毁坏铁路及电线杆等洋物。涿州知府更被三万名拳民占据。慈禧派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刚毅和顺天府尹赵舒翘到涿州调查。结果刚毅回京后,向慈禧报告“拳民忠贞,神术可用”。朝中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亦主抚义和团,向洋人开战。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去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兵伏击,酿成战争的导火线。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发布《对万国宣战诏书》,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事件最终演变为国际军事冲突,在事件平息之前,约有45,000名来自日本、美国、奥匈帝国、英国(英军中包

  括英在威海卫训练的由中国人组成的中国兵团)、法国、德国、意大利及俄国的八国联军以及反抗拳乱的中国军队与义和团拳民对战。1900年7月14日,联军占领了天津,1900年8月14日凌晨,联军来到北京城外,经两天的激战,到15日逐步攻占了北京各城门,随即与清军在京城各处展开巷战。1900年8月16日晚,八国联军已基本占领北京全城。慈禧及皇室在北京陷落之后立即仓皇离开,逃到西安。而清朝皇室逃往西安途中,就已命令各地官兵剿灭义和团。1900年9月7日,清廷发布上谕,称“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中外势力的联合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同时,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及李鸿章为全权特使,与各国和谈。慈禧在出走时发布上谕,将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头上,并命令各地清军予以剿杀。义和团迅猛的发展部分得益于清廷的支持,在清廷态度变化后,许多义和团组织迅速消亡。

  

  

推荐访问: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经过 义和团运动 简要 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