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两则文档(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第一课《新闻两则》导学案 (两课时)
年级:
学科:
编写:
审核: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准确掌握新闻文体常识。
2、 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了解新闻特点。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理清文章层次,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学习重点:
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
2、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3、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自主学习):
1、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
2、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法指导:
学习新闻,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了解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第二步,重点掌握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语。按照结构特点,理清层次,掌握文章内容,了解各部分联系。
第三步,细读消息,考虑作者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安排新闻内容?新闻中的议论性语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资料助读
1、简介“新闻” :
(1)定义:新闻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有教育、认识、移情作用)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2)特点:真实性、时效性,语言简明准确性。
(3)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结构:
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5)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2 、背景简介:
1949 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苦心经营之后,于 4 月 20 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 月 21 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 日 2 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 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第一则新闻:
(1)新闻结构分析:
电头:是发布消息、电讯的固定格式,具体交待发布消息的单位、发电时间和地点。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简练、准确地概括了这则新闻的内容,即反映了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经面临彻底崩溃。“百万”“横渡”写得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导语:文章的前两句。第 1 句紧扣标题,写出了新闻的主要内容。第 2 句是对第 1 句的补充说明。
(本文导语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下文;
它气势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洋溢着胜利豪情。)
主体:第 3 句至文末,具体叙述了渡江战斗的战况。从东、西、中三路军锐不可当的渡江气势及敌军的纷纷溃退两方面,重点展示了我军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
背景:融在叙事和议论中,安排巧妙,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更显示出新闻的战斗性。(2)新闻六要素(即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整体感知第二则新闻:
(1)找出本新闻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 年 11 月 4 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2)找出本新闻导语、主体:
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其余部分为主体。
(3)
问题探究:
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守敌为什么弃城南逃。
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
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1)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导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声情并茂地朗读毛泽东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学案自学:
(教师寄语:细心 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
1、查阅有关新闻的知识。
A.定义: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B.特点:
、
、简明性。
C.要素:新闻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人物、
、
、事件的原因、
、
。
D . 结 构 :
新 闻 的 结 构 一 般 包 括 五 个 部分:
、
、
、
、
。其中
、
、
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2、查阅有关解放军渡江作战和南阳解放的背景资料。
3、字词积累:
(1) 给下面带点字词注音。
鄂.(
)
豫.(
)
荻.(
)港
芜.(
)湖
溃.(
)退
歼.(
)灭
要塞.(
)
锐不可当.(
)
星宿.(
)
绥靖..(
)
阌.(
)乡
杜聿.(
)
明
阻遏.(
)
(2)解释词语意思
锐不可当:
。
业已:
。
绥靖:
。
溃退:
。
阻遏:
。
要塞:
。
排山倒海:
。
气势磅礴:
。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新闻内容 自由快速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并写在下面,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
经过与结果:
。
三、小组合作:文本探究(教师寄语:我学习,我充实;
我探究,我快乐!)
(一)摘读五部分 标题:
电头:
追问:电头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导语:
追问:①导语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
②“导语”在文中的作用?
③导语部分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主体:
追问:主体部分可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的内容?
背景:
结语:
(二)摘读三特点
真实性:
及时性:
准确性:
2、品味语言 :
用“从
我听出了
”的句式说话,评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四)、质疑探究。(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教师预设:
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五)整理归纳。(教师寄语: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
请根据本节课的要点独立完成下面表格
三路大军 作战时间 兵力 渡江战况
20 日夜——21 日夜
西路军
至发电时止,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35 万
五、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
导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案自学,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理清结构,需要划分层次。
三、小组合作
1、文本探究:
文章题目是“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但主体报道的却是我军近一年来取得的成绩,这是否矛盾?
2 2 、品析语言
(1)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①②两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
(2)“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这句话中的“逃窜”能不能改成“逃跑”?
四、质疑探究:学完本文之后,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吗?
我的疑难:
五、自悟自得: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感悟,请写出来。
六、小结
战争的本身是残酷的,战争的教训是沉痛的。阅读正义的战争是畅快淋漓的。我们反对战争,我们崇尚和平,但是,当战争强加于我们头上的时候,我们将以英勇的气概去捍卫我们的领土主权,捍卫生命的尊严。
七、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