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5篇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稳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调整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为了避免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师有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课堂导入环节,营造有趣开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之中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讲解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时,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让学生分析和讨论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某些创造来自直觉思维,有时心血来潮,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而更多的想法是在热烈地互动氛围中和相互议论的启迪下迸发出来的,它是一种群体共生效应的产物。我在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合作的精神。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猜一猜探索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三角形按课本三个层次要求分别拼图操作,再讨论书本上的三个问题。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学生自己发现了结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乂高,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2。操作可加深理解公式中为什么"除以2"的道理。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动脑去思考,动口说过程,使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获得圆满的成功。这样的操作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进程,既使有效课堂落到了实处,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教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与在预习中以弄懂的内容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理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
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以先合
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
“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
加强对课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教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
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来的原
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
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
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
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
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教
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
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数学教师今后发展的方向。在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
应是综合的。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在探究性课
题上的合作者,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教学过程,让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满足其自我探究的
内在需求,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在
教学过程中,借助正确的数学论证手段,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数学概
念的内涵与外延,并最终形成数学思维模式。
高中数学教
学必须树立个性化的思维,使数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
化的创造过程,一方面,使绝大多数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另
一方面,使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够找到满足其需要和层次的个性化素材。
篇二: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体现与落实核心素养
摘要: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数学的教学之中,是对现有数学教学模式的补充和修正,更是新时期下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体现并落实核心素养的理念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想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充分体现和落实核心素养,首先要把握高中数学的学科素养,它是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集中体现,也是核心素养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由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以及数据分析六种基本素养组成,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接下来,笔者将从这六大素养出发,举例说明高中教师要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
1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数学抽象思维
数学抽象思维指的是通过一些抽象的数学符号,将研究对象的关联关系予以表征,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转变过程。以“椭圆轨迹方程”类问题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函数图像绘画软件,通过调试数据影响图像的变化情况。学生在观察椭圆与圆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到方程的变化情况,形成化抽象为形象的思维方式。
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思维要求学生积极发现、主动建立不同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它与抽象思维同为高中数学必备的思维模式。在逻辑思维的培养上,教师要积极创设易于
学生理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清事物的逻辑。例如,在学习“反证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道旁李苦”的故事。该故事的主人公王戎,在观察到“李子还在树上,没有人摘”后,反推“如果李子不是苦的,则早就被大家摘光了,不应该全在树上”,并最终得出“李子都是苦的”这一结论。通过聆听这个故事,学生可以快速了解到反证法的意义和具体方法,并模仿王戎的做法,将这种逻辑思考方式带入自己的生活之中,实现了对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
3创设建模主题活动,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是指将现实问题以数学模型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为导向,开展有关数学建模的主题活动,通过切实解决某一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活动应按照“选题,开题,做题,结题”的流程展开,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完成的同时,时刻关注学生的进度完成情况,并对产生问题的小组进行提示和解答,帮助他们完成建模过程。
4利用数形结合思维,培养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解决几何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它借助几何图像的直观形态,结合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对具体的数学问题予以解答。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例如,在刚刚接触“集合”的相关知识时,部分学生并不了解其中包含的概念和数学符号,此时,教师可以利用“韦恩图”、“数轴”等直观表现形式,对具体的集合问题进行形象化的解释,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集合的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开发并利用这种数形结合的模式,对其他知识点进行补充,以此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5设计融合性习题,培养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是指结合多种运算法则,解决综合类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研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求得运算结果等。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融合了多个知识点的习题,或是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解题方式对其进行解答,以此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元二
次方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组内同学共同探讨这道方程有多少种做法,在学生积极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通过运算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6取材生活中的数据,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包括数据的收集、整合和综合处理几个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自主分析和处理。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等差数列数据,如衣服的尺寸、商品的价位等等,用学生熟悉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建立理解知识的桥梁。紧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这组数据的规律,并提示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字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自我国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之后,各级、各段、各科目的教师纷纷认识到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将这一理念引入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作为高中必修科目之一,数学要紧靠这一教育原则,立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做好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落实工作。
参考文献:
练育宏.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关注的焦点在哪里——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追问[J].数学教学通讯,2020(03):19-20.
邵立元.经由体验感悟,走向核心素养——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落地的初步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0(03):70+79.
陆婷婷.探究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基于对数学学科活动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0(09):56-57.
2017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8(01):7.
篇三: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所谓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知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数学信息交流、创新意识等。青少年们是全能型人才的后备军,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教育青少年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尤其是从小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是他们能否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关键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核心素养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主动发现问题,渗透核心素养
原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结果,而新课标的改变,却将过程与方法放在重要位置,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享受成果。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有位名人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数学使人精细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外在表现。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学生不但能够独立思考,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时,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清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后出示题目:25+47+75、69+47+53、68+32+49…..小组轮流答题,答到第3题时,先答题的小组的同学马上提出了问题:“老师,第三组的同学做的题目简单,不公平!”这时老师问:“为什么不公平,你来说说。”接着学生就顺其自然地说到问题的本质:“第三组所做题目前两个数相加得100,算起来简便。”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本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加法结合律的内涵。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
二、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的修订,对数学教育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如今的启发教学。新颖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新课改的提出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发展并提高,并将学科更加贴近生活,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认识是从动手能力开始的。作为教师应该注意:首先,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通过摆一摆、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从中学到新知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其实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从内心来讲我觉得数学其实是一门比较有意思的学科,数学在小学阶段几门学科中也是比较贴近并走进生活的,儿童的学习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例如最近在学习的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体验分月饼(把一块月饼,如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会分到多少?如果给咱们班每人都分呢?)这样设计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我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这一道理。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孩子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这样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新知识,并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即使遇到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调皮等现象,老师也应保持冷静的头脑,要善待学生,耐心教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另外,课堂上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
三、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由于陈旧的教学观念和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学会动手以及动脑能力,这就是一个本质的改变。这就是为什么老师却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助,而不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改变使学生更加对学习感兴趣,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合作交流的、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发展、提高。使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孩子以下习惯:多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多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创造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多思,通过自学、操作、尝试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提高。在探索过程中还将动手操作与观察、思维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如在三年级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节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体验、猜想、发现、验证等活动去认识、归纳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同的获取信息的经历,有了不同的学习收获,同时更有了不同的学习体验,他们个个都对数学表现出了无限热爱,个个充满信心。
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数学教学应从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相联系的素材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例如: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得到大致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数据,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因此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于学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有着积极意义。比如估算到超市买东西大概需要带多少钱?布置会议厅大概需要多少把椅子?估算给桌布做花边要多少材料?……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生才能将估算内化,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又如:学习“平移和旋转”这一课,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案的美,并体验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小小设计师”是在欣赏了各种漂亮图案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学生创造出的图形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数学离不开,数学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小学数学教学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景,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数学分析,寻求数学解决。只有这样的数学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并逐渐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
篇四: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衡阳市雁峰区飞雁学校刘春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四基”,即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即通过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是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最好的落实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以下是我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发现问题,把握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着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它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标、指挥棒,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例如,初中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距的距离为①;②;③8cm,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这是一道常规性题,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改造为一道开放式问题:据气象部门预报,一台风中心在直径是60千米的某城市正南50千米处,以北偏东30°方向前进,问该城市是否会遭受台风的袭击?并说明理由。通过这样的改造,常规性题目便具备了开放题的形式,更加具有挑战性。学生在这类问题中能主动发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转化成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来解决问题这个本质,达到了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这个目标。
二、合理提炼,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
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构建面积公式这个数学模型时,首先应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探究图形面积的一种简单方,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这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量进行分析,并初步得出:当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时,这两个的图形的面积相等。于是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底乘相应底上的高。接着提出如果要去测量现实生活中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田地,你认为数格子的方法合适吗?从而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计算。又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当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规律后,教师提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纷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并重点提出a+b=b+a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讨论a和b可以是哪些数,这样不仅关注学生了运算定律的形式化表达,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
三、夯实“四基”,有效落实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四基”可以看作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数学教育的集中体现,关系到学生的当前学习和长远发展。“四基”应当成为贯穿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一条主线。核心素养与“四基”有密切关系,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离不开核心素养,基本技能的提升也体现核心素养,特别是数学基本思想更是具体在基于核心素养之中,基本活动经验的目的也在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要将“四基”目标的达成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机结合,在具体的知识技能的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相关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样,使“四基”目标获得有效实现,使核心素养有效落实。比如,基于“四基”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悟:从一些结果出发得到一般结果的过程,从低维空间的结果推断高维空间结果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思维的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合理的思维方法。这样的教育模式可能是全新的,既是一种挑战,也给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了施展智慧和才能的舞台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绝不只是上述所见。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更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渗透和提升,真正做到“数学育人”这个终极目标。
篇五: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新时期教师在探索数学教学改革措施的过程中应该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需要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将形成性评价动态评价静态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评价方式相结合保证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做出客观的评价为学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提供相应的指导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如何实施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一)积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逐步提升学生妥善解决各项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基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需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索的欲望,有效发挥数学教育的价值。(二)积极倡导引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式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将不同的学习方式应用到学习实践中,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对自身综合素养的培养。(三)逐步改进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新时期教师在探索数学教学改革措施的过程中,应该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需要,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将形成性评价、动态评价、静态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评价方式相结合,保证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做出客观的评价,为学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提供相应的指导,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课堂心理氛围的创设1、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认知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既反映了师生关系的性质,又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发展。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以情感为纽带的,只有师生之间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才能和谐、愉快。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的体验与发展,要真正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放下知识占有者的架子,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师生互教互学的共同体。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我们在
平时多了解学生,理解他们,与他们交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从而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后,你就会发现课堂活跃了,有什么问题也愿意和你交流,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
2、变换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变化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探究愿望,一成不变的事物则使人厌倦。教学过程也是这样,枯燥的教学方法,单调的教学手段,会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分散。1)开课十分钟,创造一个诱人入戏的序幕一个精彩的开头,会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通过故事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一位教师在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一开始讲了一个小熊分饼的故事,熊哥哥把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给熊弟弟,熊弟弟嫌少,然后又将饼平均分成四份,将其中两份给熊弟弟,还是嫌少,然后将饼平均分成八份,把其中四份给熊弟弟,这时熊弟弟才满意。接着教师出示“1/2=2/4=4/8吗?大大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2)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心灵潜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圆的认识》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运用了启发式教学。上课伊始,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见到过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齐答是圆形的。接着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的好奇心一下就激发了出来。他们互相讨论、争辩,最后得出答案:圆形的车轮,车子走得稳。教师继续问:“圆形的车轮为什么会走得很稳呢?”这一下可难倒了学生,大家面面相觑,但此时,教师却抓住这个机会引导他们从实际的车轮中找到答案。这位教师的启发式教育给人的感觉是舒缓的,没有紧张,没有急迫(下转256页)(上接255页),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切入正题,犹如春风拂面,令人心醉。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励措施要量适当,并且多样化1、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经常表扬。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哪怕
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不吝表扬。比如一个学生的字进步了,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解题的方法新颖,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2、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以表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3、把个人荣誉和集体挂钩,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小组都有一架模拟的“梯子”,“梯子”的顶端是一面小红旗,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他们小组的梯子上就会多一个脚印。哪组最先攀上梯子他们就获得胜利。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快快爬到最高处,摘得小红旗。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1、让学生“进入”课本中的练习题。我在让学生练习时,喜欢让学生把书本中出现的人物当作自己。因为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好象这道题目更贴近自己,感觉更亲切。2、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如何实施】
推荐访问: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素养 落实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