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18篇

时间:2022-11-14 16:50:09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18篇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心理现象曾被恩格斯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但进入本世纪以来,与之相连的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1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18篇

篇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心理现象曾被恩格斯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但进入本世纪以来,与之相连的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更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研究学习的问题。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但据调查表明,小学生中,有近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等。时下,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这种过度焦虑,往往年级越高,情况越严重。但现在也出现了向低年龄、低年级发展的趋势,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全班第一,甚至全年级第一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连打带罚,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宽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小学生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之后,更加突出,使他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社会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很大,如享乐主义等思想的蔓延,渲染暴力的书刊和影视等。另外,遍布城乡的游戏厅、网吧等也成了诱发其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2)家庭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也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不管是“溺爱型”、“高压型”,还是“放任型”的家庭教育,都极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出现各种问题。

  (3)学校教育影响

  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致使学校生活单调、乏味,许多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心理恐慌,信心不足。

  (4)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的成长环境,经历,性格特点,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之间反差的增大,思维的片面性,主观性,感情上的冲动性等,也都易形成心理问题。

  三、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对策:

  要解决好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必须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活动,因此,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心理学原理则是指导我们开展工作的方法论。

  1、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优化成长环境。要大力提倡讲文明,树新风,积极营造适合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要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远离游戏厅、网吧等不宜进入和涉足的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同时,学校应认真落实素质教育,积

  极开展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活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开展指导和训练。一方面要让家长懂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懂得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符合学生心理规律。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对教师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训练。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3、建立科学的学生心理档案。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时的需要,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科学的学生心理档案不仅可以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能让我们及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以立足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而且还可以作为评价学生身心发展和学校教育效果的可靠指标。

  

  

篇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三)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1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五)意志障碍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六)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

  2

  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七)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八)依赖心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九)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篇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阶段性总结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

  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二)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三)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

  1

  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1、遗传因素在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2、气质类型

  2

  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如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老师批评而服毒自杀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的关系。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1、父母的溺爱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

  3

  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1、学习负担过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

  4

  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学校应采取的对策小学心理健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为有心理问题需要矫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二)家庭应采取的对策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教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5

  

  

篇四: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

  实用文档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中小学生一些心理问题如下:〔一〕厌恶学习由于有的父母存在着“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拿着棍子逼孩子拼命地学习;教师存在“严师出高徒〞的愿望,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没完没了地考试,使他们那稚嫩的心灵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重重压力,难免会出现心理上的困惑与创伤。这种“过度的教育〞使他们在小小年纪就“透支着生命〞。没有游戏和交往的时间,没有自己开展兴趣爱好的自由,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不知摧毁了多少天才少年。结果,有的学生发出了“上课劳累过度,回家作业无数,实在支撑不住〞的哀叹;有的离家出走;有的沉溺于游戏机和网吧里。〔二〕情感脆弱情感脆弱是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经不住一点点挫折,特别是在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中尤为突出。这些学生总是喜欢受到表扬、获得奖励、享受种种荣誉和“光环〞,对被批评或失败往往没有心理准备,难以接受。当这些小学生受到挫折时,就会做出压抑性的、消极性的反响。〔三〕逆反报复一些中小学生因为在学校表现不好而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指责,心理就会产生偏差。他们常常听到的是挖苦、挖苦的声音,看到的是冷假设冰霜的面孔,认为这些老师和同学是成心刁难自己,因此,产生了憎恨、仇视、逆反的心理,千方百计找时机对批评过他的老师和同学进行报复。二、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我们在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采取以下策略:〔一〕必须帮助学生确立奋斗目标,培养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解个人阶段性的奋斗目标,用不断取得的小小成绩来鼓励他们,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恢复自信心。题海战术只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疲劳与学习效率降低的并发症。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应当适当控制作业量,突出重点和难点,精心选题,做到精讲精练,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二〕必须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培养他们的自强精神老师要帮助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他们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

  实用文档

  经受挫折是在现实生活、学习中不可防止的正常现象,使学生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老师还要教育小学生将个人理想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结合起来,培养学

  生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对待升学、社会舆论、个人成败、荣辱,使小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通过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境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从而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三〕必须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在学习中,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屡次失败那么会使中小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消极逃避等。自卑感就是产生于失败之后的体验。因此,老师要有针对性地为中小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时机,以敏锐的洞察力,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在实践中体会和享受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四〕必须使学生消除逆反心理,建立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表现不好的学生对待老师一般都有逆反心理,他们总觉得老师是管他们、治他们、与他们作对。他们疑心周围的一切,甚至对好话也不轻信,似乎有点“铁石心肠〞。因此,老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用铁杵磨针的精神去保护、关心他们,期望他们变好,同情他们的处境,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切感,自觉地接受教育和管理。要多鼓励、少批评,培养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遵纪守法,为中华崛起而刻苦学习。

  .

  

  

篇五: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今天我把参加心理安康培训学到知识与自己一点心得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各位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安康工作都有自已实践经历与独特理解、做法。所以我讲不妥地方还请各位教师给予指正。小学生身上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其中或多或少存在常见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心理敏感、容易自卑、孤独,焦虑等,这些极不利于孩子学习与安康成长。

  现在农村小学生随着现代教育开展与物质生活提高,他们思想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电视、游戏影响……使有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与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难以处理矛盾,进而产生各种各样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安康成长与开展,它既然有形成开展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与矫治方法与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安康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安康问题与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展心理安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并采取积极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与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

  第1页

  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就像我校六〔3〕班陈小龙同学,由于他妈妈改嫁了,他觉得他妈妈遗弃了他,全世界都亏欠了他,小小事情就大发雷霆。有一次,他疑心别人讲他闲话,就拉那位同学到厕所“算账〞,打了那位同学一顿,教师批评了他几句,他就把教师办公室所有书本撕破、灭火筒也仍掉,玻璃也打碎,好似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搞到整个办公室乱七八糟,制止他搞事男教师也被他打伤。班主任也给他吓哭了,校长在几十公里外开会也赶回来处理。这样事情不下十屡次,经常疑心别人对不起他,然后就生气闹事。

  〔二〕自卑:它是一种过多自我否认而产生自惭形秽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例如我班小杰同学,他个子矮小,经常在叹气,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与同学一起玩耍,独来独往。我同他谈话中知道他喜欢打篮球,就鼓励其他男同学带他去打篮球,挖掘他优点,让他找回自信,并向他解释,男孩子一般到中学才慢慢发育,就会长高了,到时可能你比其他男生还要高大英俊。

  〔三〕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就如我们班小容同学,她承受能力比拟差,根底知识不好,班上许多

  第2页

  同学都不愿意与她做朋友,从而使她也失去了自信心,不敢接近同学。但我发现她在劳动方面较积极,做起班务事都很好,我便“聘请〞她当我“小助手〞,每天帮我收拾讲台,放学后锁门等。让她觉得“我是教师得力助手,是教师好帮手。〞然而她做每件事情都很认真,都完成得在非常好。一段时间下来,让她重拾了信心,她开场走进人群,从“听〞到“讲〞到“谈〞了,同学们也开场改变了对她看法。慢慢地她成绩也有了进步。

  〔四〕冷漠:通过对本校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受到重大刺激、不流泪〞一项中,38%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响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情感体验与表情,表现出冷漠。如前两年我教一位学生王健强同学,他学习成绩很好,但他就是不爱说话,班里同学想跟他说几句话,却总是受到他冷眼还击。甚至是教师表扬他或者批评他,他总是向别人投向冷漠眼神,真让人对他捉摸不透。

  〔五〕焦虑:小学生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低年级小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说明,小学中、高段学生面对不同外界因素,焦虑程度有显著差异。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适当调节学生心理,作业要适量布置,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关心下身边事情,例如看电视新闻、与家长聊天,帮家长做力所能及家务等等,松弛白天紧张学习心情,明天才有精神再继续奋斗。

  第3页

  三、学校应采取对策〔一〕小学心理安康教育原那么。开展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原那么: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安康教育就难以进展。心理安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安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二是要有长期规划与打算,要明确心理安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一局部,伴随整个小学阶段。〔二〕学校心理安康教育具体途径与方法1.端正办学思想,坚持素质教育。学校领导办学思想要科学合理,不以分划线,重视素质教育,这样小学生心理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2.创设良好心理环境。通过优美干净校园环境,到达有德气氛、智启迪、体设施、美情趣等根本要求。以团队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科技文体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在学习文化知识与根本技能同时,还必须有方案、有目地举办一些集体活动与社会交往,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更好地培养多样兴趣与爱好,活泼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组织以心理安

  第4页

  康教育为主题团队及班会活动,既进展心理疏导与心理卫生知识传授,又进展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与思想品质教育。创造一种与谐生活学习环境,师生之间友爱团结,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任课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小学生良师益友。通过以上活动,使小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其保持积极向上良好心态。

  3.开设心理安康教育课。面向全体小学生开展心理安康教育课,采取情境导入,讨论辨析、传授训练等方法,循序渐进,系统传授初步心理卫生知识。有针对性地围绕小学生关注热点、焦点问题灵活进展,重点突破疏导,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指导小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对全体小学生进展正面心理安康教育,促进身心与谐开展。

  4.开展心理咨询效劳。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订阅有关报刊,购置有关书籍,学生自由阅读,自我寻求答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定期心理检查及咨询效劳。购置常用心理训练、测试仪器设备,提高小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协助教师科学准确地掌握心理问题。有方案地组织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面向全体小学生,加强心理指导。总之,通过咨询活动使心理安康教育因人疏导,因材施教。

  5.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高尚品质是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安康开展保证。能否培养出身心安康,个性

  第5页

  开展全面与谐跨世纪人才,学校教师将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教师承当着“传道、授业、解惑〞职责。教师衣着、表情、言谈举止风度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可能直接给小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高素质教师在教育中,能给小学生创造一种与谐温馨气氛,使小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教师无声语言悄悄打动小学生心,到达效仿疗法目。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安康地成长。

  心理安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安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学生都要心理安康开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心理安康教育进展矫正。使他们初步形成安康心理,为孩子未来打下坚实根底。

  第6页

  

  

篇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现在绝大多数小学生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对学习、考试、人际交往、家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理上准备不够,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小学生心理问题已非常迫切,不容忽视。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1.家庭原因。(1)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从一些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使他们养成了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2)家长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的父母对自己的言行不检点,造成负面影响,带坏了孩子。不少家庭不懂得小学生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孩子没有耐心;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或者见识面狭窄,教育方法难于奏效,致使学校教育的成果付之东流。2.学校原因。(1)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太大。有的学校“应试教育”主宰、统揽一切,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频繁的考核、竞赛,以及同学间的“不健康竞争”等,势必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网”。(2)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有的教师一味抓所谓“教育质量”,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不能张扬,能力、特长无“用武之地”,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少数教师歧视、羞辱差生,对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常常为学生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大动肝火,甚至去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学生神情恍惚、精神紧张,给学生心灵造成了严重伤害,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胆小、恐惧等心理障碍。3.社会原因。主要是不良社会风气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尽人意,歪风邪气尚有一定市场。影视、网络的普及,给部分儿童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文艺出版界鱼龙混杂,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拳头+枕头”,学生接触多了会起到负面作用,玷污孩子纯洁的心灵。另一方面,不良的社会环境,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庸俗的思想,贪污腐败、不公平竞争等丑恶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形成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所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尤为重要。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以便取长补短,并根据这些心理特点予以启发、化解或引导训练,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2.重视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使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和生存辅导三个方面。3.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学

  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引路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要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也将初步得到开发。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七: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

  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横向比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横向比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横向比较家长的思维是家长的思维是家长的思维是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刺激孩子上进刺激孩子上进刺激孩子上进开动他的开动他的开动他的学习马达实际上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只能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因为孩子学习马达实际上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只能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因为孩子学习马达实际上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只能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因为孩子都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都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都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孩子不是不想努力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为各种达不到家长所期望的而是因为各种达不到家长所期望的而是因为各种达不到家长所期望的目标目标目标拿孩子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拿孩子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拿孩子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来抬不起头来抬不起头来极大极大极大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以至于以后做什么事都是顾虑以至于以后做什么事都是顾虑以至于以后做什么事都是顾虑重重对自己毫无信心于是便产生了自卑心理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依赖依赖是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依

  靠别人而不能自立的心理特征。它是一帖消蚀自己意志的“麻醉剂”,是“窒息人类生存能力的城堡”,一个人如果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就会成为软弱无能的人。

  (2)自私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

  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3)自卑自卑也称“自卑感”,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无法达到目的时的无力感、无助

  感及对自己失望的心态。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4)孤僻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

  产生压抑、苦闷。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5)焦虑各种可以引起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压力的学习、生活事件都可能诱发过度焦

  虑。

  (6)妒忌妒忌是对他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也是不

  甘心自己比不上别人而烦恼的不愉快情感,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相应行为。

  (7)逆反“逆反心理”是指小学生在受教过程中以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

  生活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这种消极的心理品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8)厌学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

  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1)依赖如今,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依赖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多地摆在家长和教

  师面前的。它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与长辈的溺爱。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孩子受一点儿累,受一点儿委屈,怕孩子被别人欺负,上学、放学都有专人接送,他们把孩子完全“囚禁”在自认为很“舒适”的环境里。这样做的后果有两种,一种孩子像蒋雅菁一样胆小、恐惧、焦虑和自卑,另一种则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和自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小皇帝”。这两种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不自觉地都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小伙伴交往,因而大家不欢迎这样的孩子,也从而影响了这种学生的全面发展。

  (2)自私引起学生自私的原因在于缺乏正确教育子女的原则和方法。有的父母强调

  忙,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家长对孩子要求不严格,溺爱袒护孩子,不管要求合不合理,“一切从孩子”。另外则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如今社会上“一切向钱看”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人比比皆是。党内腐败分子也层出不穷。这就给儿童提供了直接仿效的坏榜样。

  (3)自卑自卑感是幼小时在家庭里就开始形成的,所以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重要。相当

  一部分家长只会批评不会表扬,或说批评与年龄成反比。孩子越大,家长越挑剔,早就没有了孩子学走路时的赞赏心态。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横向比较,家长的思维是,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刺激孩子上进,开动他的学习马达,实际上,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只能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因为,孩子都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为各种达不到家长所期望的目标,拿孩子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来,极大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以至于以后做什么事都是顾虑重重,对自己毫无信心,于是便产生了自卑心理。

  (4)孤僻在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当下教师对学生要求

  过高是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往往以成人或者班中优秀生为标准向学生提出要求。在这高标准、严要求之下,使大部分学生过早地承受了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学习压力,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体验到的是失败的焦虑和苦闷,从而引起“低人一头”的心理。每个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是否能公平对待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另外,还有那些总挨老师批评的学生也容易变得自卑;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如果被老师同学看不起,甚至受到歧视与嘲讽,他们便会感到自卑,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如果老师不主动与他们交流,对他们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更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值得老师注意,因而在同学中不被接受,于是不合群导致更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

  健康发展。因而,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爱者和他们的心理健康咨询师。

  (5)焦虑从当前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看,过度焦虑主要来自学习方面,是学习压力过大、

  精神负担过重的结果,主要有学习任务过重、考试不理想,参加辅导班过多。当然也有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其他方面的事件的影响:同伴矛盾、师生冲突、家庭不和、亲子关系不良等。譬如,亲子关系不良,如果小学生在幼年或童年遭受亲子分离,使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安全感,或者父母对孩子过度干涉,过多批评、指责,都容易形成小学生的焦虑情绪。

  (6)妒忌小学生年龄小,知识较少,认知水平较低,喜欢表现自己,而自我控制能力

  又不足。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好,希望得到家长、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当看到别的同学得到表扬或超过自己时,内心就会一时失衡,但又不能理性的对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便产生了妒忌。家长和教师错误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也是触发孩子妒忌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教师过分强调分数,在班级中按分数排队,把学生的“升降进退”与其他同学对比,使学生感到其他同学对自己是一种威胁;某些家长在生活上一味攀比,“气人有笑人无”等等。

  (7)逆反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而有益的补充。由于小学生善于模仿、可塑性强,

  他们常常模仿电影电视或生活中的人物,而这些人物的个性与学校教育有很大的

  差异,与在校所接受的教育相左,形成反差,而滋生逆反心理。家庭教育是学生

  成长的摇篮,可为学生素质发展奠定基础。家庭教育还可对来自社会的种种影响

  起到“过滤”作用,通过合理的抵制与积极地吸收影响学生的成长。当然家庭教育

  也有其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家长的知识素养、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上。比如

  说:同样是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受到他人欺负,有的家长要求子女去告诉教师,

  也有的要求子女“以牙还牙”,还有的家长会主动上阵,去教育“欺人”的孩子,以

  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说法……另外,家长的一些诸如抽烟、赌博这类的陋习对学生

  逆反心理的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对学

  生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替代也是不容忽视的优势.因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影响,

  学生个体间总存在着差异。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视和认真思考的

  问题。但在教育教学中总有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身心发展与智力水平上的差异,而

  试图以统一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学生,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还课以一定量的惩罚,

  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厌恶感,因而事事与你作对。有些教师不学无术,

  缺乏教育方法,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既无新鲜感,又无针对性,对学生缺乏应有

  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腻味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将逐渐失

  去权威性,进而与之对立,产生逆反心理。

  有关部门一再呼吁减轻学生

  负担,但在实际中却从未根本解决过这个问题。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主要来自几个

  方面:第一,受以考试成绩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拼命灌输,

  课外则布置大量的作业,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应付考试,学生一写作业

  就头疼。一次去朋友家,只因朋友对正在吃饭的孩子说了一句:“赶快吃完写作

  业去。”孩子一碗饭吃了半个小时。第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大,教育不得法。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应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家长不同意。为了自己孩子能“多学知识”,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还要布置额外的作业让孩子做,有的则硬性规定每天作业时间必须达到2小时或3小时。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如此大量的、长时间的作业必然给他们心理上带来负面作用。小学生长时间从事作业,往往导致注意力转移,做错题是常事。做错题对小学生的作业行为是一种负强化,使学生越来越害怕做作业,厌烦作业。第三,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有些家长甚至不让孩子有一些其他感兴趣的活动。除了少数简单的学习课题之外,若要求牢固掌握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知识,多次重复又是不可缺少的。这里就存在一个作业适量的问题。

  (8)厌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做父母的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是

  因为不用功,贪玩,作业老不做。教师评价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时,也常说这个学生又笨又懒,不喜欢学习,经常不做作业。实际上,有一些学生正是因为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而越发助长了厌学情绪。心理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人的评价和自我估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或其他有威信者的评论。当成人把儿童学习成绩的不理想简单地归究于儿童的懒惰、厌学时,儿童大多会接受,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懒。这就要求成人特别是教师,在对儿童的学习结果寻找原因时,一定要慎重。有实验证明:当学生有进步时,如果把原因归于他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一定要把它归因于某一外部因素时,那么他的进步将会是持久性的。当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应尽量避免在儿童身上找原因并严加指责。

  (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1)依赖指导学生主动创造克服“依赖”的条件,给自己施加必要的压力,迫使自己

  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学会自立,如:可以说服爸爸妈妈,给自己规定一定的家务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尽量别让爸妈担心。与同伴发生了冲突,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要急于报告;摔倒跌伤了,自己爬起来去包扎伤口;乘车自己买票;钮扣掉了自己缝……让学生明白也许,在这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出洋相。但是,不必后悔,这是学会自立必须付出的代价“吃一堑”,才能“长一智”!(2)自私

  首先,应该端正办学的思想。克服学校、家庭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认真落实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对少年儿童这方面教育的重视程度。其次,要找到切合实际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小学生的自私心理都很强,对他们的教育不能粗暴和强制,而应建立在尊重、理解、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采用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榜样示范法、行为训练法、自我教育法等。最后,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优化学校环境。可利用班级的板报多介绍一些大公无私先进人物的事迹,在走廊的墙壁上可贴一些大公无私人物的画像。在学生中开展“奉献爱心”活动等。优化家庭、社

  会环境。需要舆论的大力宣传,长辈、成人的榜样效应等,从而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教育氛围。

  (3)自卑

  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抵制自卑。教师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让他知道比自己差的人还有,自己不是没有希望的,暂借用一下阿Q精神。不过要注意的是:防止后遗症的发生,不可以帮助了这个同学又打击了另一个同学。也可以通过优点来纠正缺点。例如:一个体育很好的学生因自己的成绩而自卑,教师就让他做了体委,并且鼓励他参加体育训练。结果运动会时,他多项得冠,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从此以后,他的学习像体育运动一样,成绩很快上升,自卑心理也自然消除了。

  (4)孤僻过度焦虑的产生原因不同,每个学生自身情况的异同,都使矫正的方法不能

  千篇一律。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产生过度焦虑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分而治之。对于哪些平时情绪较稳定的学生,如果突然出现过度焦虑的某种表现,要及时查清病因,对他们要特别的关注爱护,适时调整措施。像由于学习成绩差,遭到老师和同学严重歧视的原因造成的,要立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向学生讲清道理,平时做到多鼓励、少批评,改变他的境遇,调整他的心态,从而消除其心理负担。而对于长期存在过度焦虑表现的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应制定一份有针对性的改造训练计划,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主,客观判断方面的能力。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对好的方面应及时的给予鼓励,在倍加的关爱下,帮助他们找回成功的感觉,激发他们克服焦虑的勇气,使其在充分展现自身潜能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意义。通过长时期的帮助,来逐步改造。在此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及时反省自己,付出更多的细心、耐心、爱心才能奏效。

  (5)焦虑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教师要以新课标的实施为契机,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教师的评价方法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不合理的评价方法。如期末评奖时不能只评几个三好生、优秀干部,而要给予每位同学某个方面的奖励。如从特长方面、品德方面、个人发展方面、行为习惯方面等。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实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干部轮换。给每位学生表现自己、展现才华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价值,都有超过别人的能力。从而正确认识到别人超过自己是正常的,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开展经常性的集体

  活动,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经常性的集体活动中互帮互助,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成绩都是集体的荣誉,别人取得成绩应该由衷地祝贺别人。

  (6)妒忌

  (7)逆反教师要绝对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智力、体力、文化基础、学习环境、条件、学习动机、意志等都各有差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训练。给每个学生发挥自己能力,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教师要努力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这样,在积极向上的班级里有健康的舆论,同学间团结友爱,自尊自重,有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8)厌学1、老师和家长要默契合作,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教师利用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并常与家长联系,共同培养孩子健康美好的心灵。因此老师要与家长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严厉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攻小学生,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比读书考试更重要。

  2、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3、减轻学业负担,要使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只能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通过适当降低要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

  总之,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探讨,找出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对学生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必将得到矫正和克服。

  

  

篇八: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应对举措心理健康是指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欢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环境具有高效、欢乐的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的人应坚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让我为你的心灵插上一双放飞的翅膀.1、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1)学习焦虑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2)人际交往焦虑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无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3)自责倾向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我不好,对自我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构成自责倾向.(4)挫折感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我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见不得别人比自我好,觉得自我才是的.

  (5)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梦想,期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局部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异常是自我表现好却得不到教师的夸奖,便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6)自卑胆小、不敢表现自我、对自我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我的本领过低评价,心理承受本领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⑺孤独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我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我,不接纳自我.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2.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身心成长的失衡: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缺乏,熟悉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开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的误区: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无视品德开展、人格教育、实践本领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测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开展、交往本领、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标准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我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学校教育的误区: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本领上下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教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构成心理障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不一样地区的开展很不平衡,异常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资料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构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构成的原因之一.

  3.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预防举措

  学习焦虑: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休息是消除疲惫的重要举措.睡眠不但能够消除疲劳,恢复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并且也是保证儿童正常发育异常是神经精神发育的必要条件.注意营养问题.经过增加营养来改善大脑的活动机能,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是很有必要的.研究证实,蛋类、鱼类、奶类、豆类、瘦肉、小米、玉米、花生、黑芝麻、核桃、金针菜、枣类、杏仁、栗子、松子、葵花子、海藻等食物中,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健脑益智的优良食品.呼吸练习减轻脑力疲劳.下头就介绍一种丹田呼吸法.吸气时双手〔可握空拳〕沿胸部向上,同时用鼻徐徐吸气,充分扩展胸腔.呼气时徐徐将气呼出的同时,力入心窝,双手静静下落至心窝位置,力入于下腹丹田.缓气,每深长呼气后,再转入下一次的呼气,此时应进行三次简便呼吸,用以放松和调整全身.

  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要有一个正确的人际交往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诚相待,关心他人这些良好的交往品质也是不可防止的.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我不好,对自我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构成自责倾向.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4.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构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可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进取的成效.在实践中,不妨试试采取以下方法:

  消除逆反心理一一沟通与交流:我们首先培养自我的社会适应本领,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我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奉献的人才;其次是从进取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教师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正确熟悉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我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篇九: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五个不同地区的16472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

  精品文档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一)国家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199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条意见。2002年9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与目标、途径与方法、以及组织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不仅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还具有可操作性。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二)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与国的竞争将主要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然要考虑面向21世纪教育怎么办?长期以来,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学业成绩、思想品德问题上,而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的教育任务之一应注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对以往只注重学生的智力素质,体力素质和思想素质进行纠正。我们教育工作中,应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它素质的中介,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品质。没有健康心理,人是不可能充分、全面发展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