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十四五规划16篇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近期国土空间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贵州省十四五规划1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近期国土空间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4.16•【字号】黔府办函〔2021〕30号•【施行日期】2021.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近期国土空间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
黔府办函〔2021〕3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有关意见,切实保障“十四五”近期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多规合一”加强过渡期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黔府办函〔2019〕72号)已失效。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之前,各地不再新编和报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
二、各地要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近期国土空间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183号)及自然资源部第五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推进视频会
议的要求,聚焦过渡期建设用地需求,以市辖区和县(市)行政区域为单元,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阶段性成果,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编制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案,拟订“十四五”近期重大项目清单。省自然资源厅要将经市(州)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作为各类开发建设用地审批和规划管理的依据。
三、各地要抓紧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各项工作,确保2021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县级以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4月16日
篇二: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统筹区域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贵州省十二五规划全文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结合贵州实际,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就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提出以下建议。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1、"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2006年以来,全省上下奋力克服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的影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年均经济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翻番,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特色优势产业实力增强,农村贫困面貌明显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第一步战略目标提前实现,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面向未来,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跑线上。2、"十二五"时期贵州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十二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相对有利。世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有利于我们更好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发展;国家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企业加速扩张,东部产业加快转移,有利于我们争取中央支持、借助省外力量加速发展;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贵州2010年经济总量将突破43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可达到1700美元,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基础条件改善,内生动力增强,有利于我们遵循经济成长规律、顺应社会前进趋势加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较多。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仍是贵州的基本省情和面临的主要矛盾,工业化水平
1
低、城镇化进程慢、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贫困程度深、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仍将非常突出,思想观念陈旧、办事效率低下、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创新乏力、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体制机制转换滞缓等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十二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不小。西部大开发十年以来,全国呈现出东部率先发展、中部迅速崛起、西部竞相开发的格局,纵向比贵州发展明显加快,横向比多数省区市的发展速度更快。贵州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在很多方面还在继续扩大。进入"十二五"以后,全国各地特别是西部地区将在前十年蓄积能量的基础上继续加速,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压力。贵州如不加速发展,就会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丧失机遇,就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拉大差距。综合判断,"十二五"时期,既是贵州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贵州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准确把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性任务,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缩小在"好"的方面存在的差距,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解决"慢"这个主要矛盾,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推动"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3、"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制定和实施贵州"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统筹区域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贵州经济社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欠发达状况,发展是解决全省所有问题的
2
关键,是人民群众最为迫切的共同愿望。我们一定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真正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贯穿于"十二五"的全过程,落实到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各领域,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切实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加速发展,就是要创造条件,奋力拼搏,使贵州经济发展速度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西部地区同期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转型,就是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向全覆盖、社会化转变,推进社会形态由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推动跨越,就是要推动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推动经济总量登上新的重要台阶,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由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基本要求是:——必须把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积极扩大消费、出口需求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积极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在保持投资合理较快增长的同时,围绕科学规划实施重大项目,依托重大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必须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毫不动摇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积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优势互补。——必须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不断增强科技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必须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
3
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人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青山绿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必须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按照行政干预最少、发展环境最优、服务质量最好的目标,在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在重点领域扩大开放,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对内对外开放环境。4、"十二五"时期要努力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确保实现8000亿元,力争翻一番、突破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有效转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物耗水平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提高,人力资源和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下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拓展,
4
开放型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使贵州综合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登上一个新的重要台阶,力争在西部地区实现赶超进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条件更加充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二、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完善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把贵州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优质轻工产品基地。5、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煤炭、化工、冶金、有色、建材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是贵州工业的重要基础,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快发展成为重要的资源节约型产业。把煤炭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基础产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环境保护,积极发展煤炭精深加工,提高煤炭工业总体水平。按照大型化、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多联产的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推动化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环保全面达标、资源综合利用。以调整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合理布局、重组发展为重点,加快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推进贵州冶金工业做大做强。以精深加工、技术改造、节能环保为重点,推动铝钛产业调整结构、扩大产能和优化升级。按照淘汰落后、调整结构、加强研发、增加品种、产业升级、扩大规模的要求,提高传统建材技术含量,大力发展新型建材。6、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立足于贵州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继续壮大电力、烟酒、装备制造、民族医药等支柱产业,通过支柱产业的市场扩张推动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坚持扩大省外市场与保证省内用电并重,调整优化电力结构,深入实施"西电东送",积极发展新兴能源,巩固壮大电力支柱产业。发挥"贵烟"和"茅台"的名牌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精细制造和市场建设,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整合资源,调整存量,做大总量。依托军工基地的技术优势,依托市场壮大企业实力,发展一批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以中药现代化为抓手,以民族药为重点,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把民族医药产业建设成为与贵州中
5
药材资源相匹配的现代产业。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依托贵州优势农产品资源,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区和优势行业流动,形成一批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7、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发展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是改变贵州工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要依托贵州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尽快形成一批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发展就业面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规划指导,完善配套设施,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以贵阳和遵义国家新材料基地为依托,加快发展以高强度铝合金、钛合金、锰合金、镁合金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挥贵州生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生物育种、生物医药为重点的生物技术产业。建设好安顺市国家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和航天高新技术园区,发展以通用飞机整机研发生产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8、有序发展产业园区。制定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编制全省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科学确定总体布局、产业导向、功能区块,提升一批、整合一批、新建一批示范工业园区。优先保证重点工业园区用地指标,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平台、高效的管理服务平台,进行统一的规划环评和总体环评,有效解决企业入驻园区发展的各种前置条件。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机制,鼓励设立工业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广泛吸引外来投资者领办、创办工业园区,推行园区经营性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按照"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运作模式,鼓励各级政府联合进行工业园区的建设。按照优化结构、合理承载的原则,围绕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统筹配置土地、厂房、能源等要素资源。三、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增强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优化要素资源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推进城镇化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加快城镇化步伐。9、建设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发展黔中城市带,以贵阳为中心,以
6
贵阳-遵义、贵阳-安顺、贵阳-都匀和凯里为轴线,以六盘水、兴义、毕节、铜仁为极点,全面强化城镇集聚与辐射能力,形成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集约发展态势。大力发展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节点上的中小城市。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突出自然、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努力建设一批交通枢纽型、旅游景点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移民安置型城镇。10、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完善城市功能分区,有序推进"退二进三",强化城市产业功能。坚持城市综合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优先发展城镇公共交通,促进城市公交向郊区和邻近乡村延伸。增强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加强教育、卫生、环保、文化、体育、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和社区转移。建立健全应急安保体系,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保证城市正常有序运转。11、创新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城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运用信息化、现代化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统筹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城市人口管理,放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乡建设,多渠道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积极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切实消除阻碍城镇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扶贫开发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12、合力推进扶贫开发。把到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一半以上、2020到年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作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坚持党政领导,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大力推进集团帮扶,积极构
7
建"大扶贫"格局。坚持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乡(村)推进、连片开发,以编制和实施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含麻山、瑶山地区)区域扶贫专项规划为重点,加快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步伐。坚持实行分类扶持和统计监测,统筹采取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对鳏寡孤独、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给予长期社会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完善扶贫开发的激励机制,研究制定"摘帽不摘政策"的办法措施,鼓励有条件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脱贫致富步伐。1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科技进步、提高单产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保证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水平和推广水平,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结构调整,规划建设一批专业乡、专业村和产业带,提高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和生态畜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加快山地农机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14、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广泛推广订单生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产品规范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链条,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水平。改善农村商品贸易条件,降低农村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农村市场分工与生产合作水平。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入股、鼓励龙头企业牵头领办、补助资金扶持农民兴办和广泛动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加入等措施,大力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15、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建设一批农民创业基地和创业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探索农村集体和
8
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16、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期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继续发挥供销社在农产品生产、流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工作保障机制。五、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大提高,加快把旅游和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扩大服务业总体规模,拓宽服务业服务领域,提升服务业技术层次,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全面提高服务业的总量、质量和素质。17、大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建设连接长江上游和南中国两大区域金融中心的金融枢纽,打造一批骨干物流企业和大型物流园区,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农业服务业。全面发展面向民生的生活性服务业,切实提高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休闲养老等产业发展水平。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济。18、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大省。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按照把贵州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吸引力的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贵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多渠道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重
9
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和酒店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贵州旅游接待能力。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加强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加快发展一批专业旅游城市、旅游村镇、旅游文化商品集散地,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规模化发展。制定出台促进度假酒店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有序推进旅游度假区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扶持培育一批旅游骨干企业,推动涉旅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融资。大力开拓客源市场,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全面优化旅游环境。19、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全省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规划发展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扶持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六、以黔中经济区为龙头,促进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全面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黔中经济区作为"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积极争取国家指导和支持,科学制定黔中经济区总体规划,准确定位区域功能,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中部崛起、带动全省和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20、规划建设黔中经济区。以贵阳为中心,统筹推进区域发展,把黔中经济区建设成为全省工业化的带动区和城镇化的核心区。根据黔中经济区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及河运码头、机场等大型交通设施为依托,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带,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建立健全黔中经济区领导、协调、合作机制,协调解决各种利益关系和重大问
10
题。搭建多种形式的投融资平台,积极筹集开发建设资金,统筹布局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市政工程。制定支持黔中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赋予黔中经济区先行先试的权利。21、统筹推进不同区域协调发展。制定遵义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方案,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坚持共建黔中、融入成渝、参与泛珠,努力把遵义市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产业扩散转移的重要辐射区。根据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州的资源条件和区位特点,细化和完善"毕水兴经济带"规划,形成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统筹黔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地区的相关区域,规划发展"东南部特色综合经济区"。继续支持毕节试验区和安顺试验区加速发展。抓好贵阳生态文明城市、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和铜仁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在贵州建立内陆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试验区。22、鼓励县域经济发展。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布局、土地供给等政策措施,鼓励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提高经济强县发展水平。按照"责权统一、重心下移"的原则,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推进强镇扩权。制定和实行优惠、灵活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与邻省接壤的县市加速发展。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把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努力建设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切实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改善通信设施条件,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23、加速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全面发展铁路、公路、民航和水运,加快建设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管理现代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以通道、枢纽建设为主要任务,以增建复线、客货分流、提高速度为重点,建设全国通往东南亚国际通道和西部通往沿海出海通道的陆路枢纽。按照骨架畅通、干支协调、形成网络的要求,大力实施"六横七纵八联"高速公路网络规划。尽快完成"一干十支"机场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省的干、支线民航机场体系。改造提升一批航道,提高北进长江、南下珠江的能力。24、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水利是支撑一个地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
11
础,直接决定一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要按照发展现代水利的要求,坚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以重大水利枢纽工程为龙头,以大中型水利工程为骨干,以小型水利工程为基础,以微型水利工程为补充,逐步建立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和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以水源工程、灌区工程、"五小"工程为重点,加快建成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规划布局、启动建设一批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加快水管理体制改革,走水务一体化的发展之路。25、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贵州"建设,围绕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等未来网络建设重点,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力争全省互联网普及率、电话普及率、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加强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提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地理信息、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全省经济社会运行的智能化程度。推进物联网和云计算研发应用。加快"金盾工程"、城市报警监控工程建设,提高政法工作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八、以改革促创新、以开放促开发,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把深化改革作为创新之源,把扩大开放作为开发之路,采取更加过硬的措施推进各项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强化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构建有利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26、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采取优惠政策,配置资源条件,以重大资源深加工、精加工项目为载体,大力吸引中央企业和省外优强企业到贵州投资发展、合作开发。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国有资产证券化改革。加快国有企业的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推进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间通过股权并购、股权置换、互相参股等方式进行整合重组,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定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和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及工作方案,通过资源优先配置、项目优先规划、政策优先扶持和兼并重组、产能扩张、技术改造等措施,培育更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新增一批上市公司。
12
27、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扶持成规模、上水平的非公有制企业和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大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制定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产业目录,引导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投资建设铁路、公路、水运、民航、水利、电力,参与土地整治、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特色经济发展,进入市政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领域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28、深化重点领域各项改革。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税分配关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29、全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优化结构、丰富方式、拓宽渠道、提高质量,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财团等战略投资者,迅速扩大直接利用外来投资规模。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资源禀赋的互补性,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区和深圳、宁波、青岛、大连等对口帮扶城市以及苏州市的交流合作,规划建设一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吸引更多省外企业来黔投资。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扩区调位升级。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争取国家赋予贵州"口岸签证权",支持贵州建立"综合保税园区"、"出口加工区"和"无水港",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贸和教育、科技、文化合作。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不断扩大外经贸规模。30、下硬功夫改善投资软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下沉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改革绩效评估监督体系,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营造亲商、爱商、敬商、安商的
13
发展环境和创业、创新、创优的良好氛围。面向社会全面公开申办事项的前置条件、办理流程、审批环节,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结,缩短办事期限,节约时间成本。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对投资软环境的监督监察,定期曝光政府不诚信、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公正的典型事例,严厉查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吃拿卡要等行为,建设"诚信贵州"、"法制贵州"。九、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努力把人口压力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逐步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源和科技进步。3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巩固"两基"攻坚成果,推动实施万名校长培训工程、城市优质基础教育拓展工程和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房宿舍建设工程,按照新标准抓好一批试点县义务教育提高工作。坚持自办和引进名校办分校相结合,合理配置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加快普及城镇高中教育。在巩固、提高现有省属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基础上,把扩大办学资源与教育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创建适应贵州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需求的高等院校和学科专业。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大力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度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民族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深入开展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实施重大教育改革和发展项目。32、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贵州改革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广泛引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项目急需人才。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培养和使用环境,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建立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竞争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33、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
14
跨越,围绕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实施一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省重大科技专项,增强科技对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实施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提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强化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十、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牢固树立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4、坚决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严格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深入推进人口文化建设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综合协调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继续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整合计生、妇幼资源,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关注婴幼儿早期教育,全面提高新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35、深入开展生态建设。围绕"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林业特色优势资源建设、森林公园建设、速生丰产林建设、湿地保护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按照先急后缓、分期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切实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文化遗产和重要水源地。全面保护重要天然湿地,推进重要人工湿地建设。推进城镇公共绿地、环城林带、交通沿线绿化带建设。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利益补偿机制,引导各类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3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和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
15
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培植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重点抓好六盘水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单位)工作。以铝及铝工业、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一体化为重点,加强煤矸石、粉煤灰、磷石膏综合利用,积极推进重点循环经济基地建设。推进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促进产品生态设计,不断降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37、扎实推进节能降耗。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实施节能减排工程,严格监管重点能耗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实施清洁生产。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面实行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完善节能政策,健全协调机制,深入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形成共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强大合力。38、切实加强保护环境。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保护,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切实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实施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依法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发展环保产业,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抓好气象预警工作,加快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和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十一、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加注重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发展,大力实施民生工程,逐步完善符合省情、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39、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在贫困地区大力实施乡村道路、水利建设、农网改造、危房改造和中低产田土改造工程,为贫困人口增收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和各类社会扶贫行动,实现培训一个、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广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深入实施山地农业扶贫工程、林下经济增收工程、生态扶贫产业建设工程,为稳定脱贫提供可靠的增收保障。对生活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继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16
40、大力实施就业和创业工程。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促进就业机制。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逐步形成城市平等就业的环境。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自主择业提供服务。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41、大力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制定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大发展大提高的政策措施,迅速扩大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加快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大力推进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全面实施职业能力建设工程,努力使城乡劳动力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培养劳动者的创新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42、大力实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应保尽保。力争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统筹层次,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社会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43、大力实施"一危三棚"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坚持从最困难的农户和最危险的农房改起,大力实施整县推进,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加快城市棚户区、林区棚户区、煤矿和其他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加快公共租赁房建设,解决城镇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探索廉租房建设的有效办法,切实解决好城镇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逐步治理采煤沉陷区,尽快搬迁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房和学校。44、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向县以下延伸工程。继续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切实解决商品运输难、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加快民生水利建设,
17
搞好城乡水源工程,全面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搞好农网改造升级,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加大农村地区网络建设和改造力度,积极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加快农村"三电合一"工程和互联网建设,提高信息进户率。45、大力实施生活环境改善工程。2015年3万人以上的城镇都要实现雨污分流,实现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城镇天蓝、地绿、水清。深入开展"整脏治乱"行动。认真实施水、电、路、气、房、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加快村庄道路硬化,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支持和引导农村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开展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和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四在农家"的典型经验,因地制宜建设山水田园村寨和民族特色村寨。46、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47、大力实施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程。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增加公共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重大疾病防控,抓好重点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48、大力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体制、能力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抓好便民利民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站、点)和综治工作中心(站、点)建设,创建一批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示范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
18
益保障渠道,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和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大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整治力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点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严格公正廉洁执法,大力构建"平安贵州"、"和谐贵州",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十二、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努力奋斗49、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的领导作用。实现"十二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把中央的精神与贵州的省情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推动发展中解放思想,在服务发展中转变观念,在实现发展中提升素质,鼓励闯、鼓励试、鼓励干,形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创先争优的干事氛围,调动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以干事识人才、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评优秀,重用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担当责任、善于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领导班子。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建设项目调查研究,多到条件差、矛盾多、发展难度大的地方破解难题、推动工作。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完善决策执行机制和跟踪督办机制,建立贯穿省、市、县、乡和覆盖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目标分解机制、工作落实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建设目标一致、行动协调的执行文化,形成一抓到底、层层见效的工作链条。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
19
系,牢固树立勤政、廉政、善政、优政意识,严格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健全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纪律保障机制,确保政令畅通。50、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证立法、监督和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贴近民生、体现省情。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制定和落实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切实做好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发展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5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群众,进一步巩固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和"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为共同创造美好家园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52、共产党员要充分发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先锋模范作用。全省广大共产党员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积极落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部署和要求。党的基层组织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建立促进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长效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全省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发展的旗帜、团结的旗帜、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奋勇当先,为全面完成贵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实现赶超进位、富民兴黔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20
篇三: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南州加强财源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0.08•【字号】黔南府办发〔2021〕17号•【施行日期】2021.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
正文
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南州加强财源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黔南府办发〔2021〕17号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黔南州加强财源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试行)》经州委、州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0月8日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算编制第三章预算执行第四章绩效与监督管理第五章附则
黔南州加强财源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中央和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促进全州“十四五”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黔府办发〔2020〕18号)精神,把财源培育作为推动全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培育可持续财源,壮大财政实力,增强财力保障,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加强财源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以下简称“财源建设奖励资金”)是指由州级财政预算安排,对地方财源总量提升快、结构优,对全州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有突出贡献的各县(市、区)、州级相关产业主管部门、各企业等进行奖励扶持的奖励资金。第三条财源建设奖励资金的管理应当遵循“目标明确、择优奖励、突出重点、规范透明、注重绩效”的原则,切实促进全州地方财源持续增长,优化完善产业结构,推动全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州委州政府确定的财源建设奖励资金的管理。
第二章预算编制第五条根据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强财源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相关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以及税务部门提供的近年重点企业纳税情况、全州经济发展及企业税源增减变化趋势、国家税收政策及财政体制调整等相关因素,州财政局结合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财源建设工作目标以及州本级财力状况等,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各项奖励资金额度测算,提出资金预算安排建议,并将奖励资金纳入州本级专项资金预算。
第六条按照年度预算编制工作要求,相关产业主管部门负责牵头提出各奖励资金申报建议,编制支出预算绩效目标报州财政局,州财政局对各奖励资金支出绩效目标及预算安排建议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审核、修改、完善,依法报州人大批准后执行。
第三章预算执行第七条州财政局负责制定财源建设资金奖励方案;州财政局、州税务局制定县级财源建设奖励子方案和企业财源建设奖励子方案;州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制定新型工业化财源建设奖励子方案;州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制定新型城镇化财源建设奖励子方案;州农业农村局负责制定农业现代化财源建设奖励子方案;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制定旅游产业化财源建设奖励子方案;由州财政局汇总后报州委州政府审定执行。第八条州财政局、州税务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部门根据当年度各财源建设奖励方案提出资金分配意见及兑现名单,报州委州政府审定执行。第九条企业财源建设奖励中,对拟奖励企业要征询企业所在地政府意见,由所在县(市、区)政府进行核实查验,并签署审核意见加盖公章后,按要求及时报送州财政局。第十条州财政局负责奖励资金的预算管理、资金拨付,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跟踪监控、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州税务局负责提供全州各县(市、区)税收收入完成情况,以及对企业年度纳税等情况的核实和确认;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各主管行业产业的企业规模、性质等事项的统计、认定、审核、资金兑现等工作。第十一条州财政局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联合下达各县(市、区)财源建
设奖励资金指标文件,明确奖励资金额度、奖励主体,各县(市、区)财政部门按照州财政局下达的指标文件及时下达资金支出预算。
第四章绩效与监督管理第十二条各产业奖励资金兑现后,州直负责部门会同县(市、区)负责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做好资金绩效跟踪监控自我评价,跟踪了解财源激励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分析激励政策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为政策优化提供可靠依据。第十三条强化财源建设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按照《黔南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规定,州财政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取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的方式,组织开展财源建设奖励资金重点绩效评价,客观反映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绩效评价结果与下年度专项资金安排挂钩,对于评价结果不好的政策采取督促整改、调减预算、调整投入方向等方式加以完善优化。第十四条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奖励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支持财源建设做大做强做优。第十五条建立健全财源建设奖励资金责任追究机制,在资金申报、分配、管理、使用等环节,如有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规定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处罚;对截留、挪用、挤占、骗取财政资金等失信失范行为的,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处理,情节严重的移送纪检、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办法由州财政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附件:黔南州加强财源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奖励方案附件黔南州加强财源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奖励方案为贯彻中央和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促进全州“十四五”经济高
质量发展,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黔府办发〔2020〕18号)精神,把财源培育作为推动全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优化经济结构,重点培育可持续财源,壮大财政实力,增强财力保障,特制定本《方案》。
一、奖励对象全州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州级相关产业主管部门,各纳税企业。二、奖励措施州级财政统筹资金每年预算安排5000万元,设立全州加强财源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财政奖励资金(以下简称“财源建设资金”),奖励范围为全辖13个县(市、区),相关重点产业,各纳税企业。(一)县级奖励资金2500万元。根据各县(市、区)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序排名。具体为:第1名奖励1200万元、第2名奖励800万元、第3名奖励500万元,其余县(市、区)不予奖励。(二)产业奖励资金1800万元。聚焦贵州省“十四五”规划“四化”建设发展战略思路,分别设立新型工业奖励资金、新型城镇奖励资金、农业现代奖励资金、旅游产业奖励资金。奖励额度如下:按照单项产业各200万元的标准设立基础奖励资金,剩余1000万元按各产业税收在全口径税收总额中的占比进行切块分配,具体分配方案由相关州直产业主管部门另行制定。(三)企业奖励资金700万元。1.“纳税明星”设立奖励300万元,单个企业奖励30万元,不设奖励名额上
限。2.“纳税新星”设立奖励200万元,单个企业奖励20万元,不设奖励名额上
限。3.“纳税新秀”设立奖励200万元,单个企业奖励20万元,不设奖励名额上
限。三、奖励资金使用和管理要求(一)县级奖励资金。由各县(市、区)统筹用于本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
标,强化财源建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可把财源建设奖励资金纳入本地区目标考核奖励内容,具体分配方案由县(市、区)自行确定。获得奖励资金的县(市、区)要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二)产业奖励资金。由州级相关产业主管部门统计本产业当年度全口径纳税总额,经州税务局书面确认后,由州财政局汇总测算各产业税收在全口径税收总额中的占比,州财政局根据占比切块分配各产业奖励资金,并下达至州级相关产业主管部门。州级相关产业主管部门根据切块分配资金情况制定细化分配方案,重点扶持对本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县(市、区)和企业,重点扶持产业发展,培育优化产业财源,引导产业内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三)企业奖励资金。由州税务局按照本《办法》奖励方式确定“纳税明星”“纳税新星”“纳税新秀”奖励名单,经州财政局复核,报州委州政府审定后予以兑现奖励,奖励资金可用于企业生产设备更新、企业管理层奖励等方面,具体用途由获奖企业自主决定。
(四)本方案暂定2021年试行一年,奖励兑现为下一年度。(五)本方案由州财政局负责解释,执行期间若中央、省、州相关政策发生变化,州财政局将适时调整完善奖励内容。
附件:1-1.县级财源建设奖励方案1-2.新型工业化产业财源建设奖励方案1-3.新型城镇化产业财源建设奖励方案1-4.企业财源建设奖励方案附件1-1县级财源建设奖励方案为促进我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县级可持续财源培育,根据《黔南州加强财源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奖励方案》,特制定本方案。一、奖励对象全州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二、奖励资金州级财政统筹资金预算安排2500万元。三、奖励措施根据各县(市、区)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序排名。具体为:第1名奖励1200万元、第2名奖励800万元、第3名奖励500万元,其余县(市、区)不予奖励。四、奖励内容及标准分为七项指标(100分),分别从税收收入增速、税收收入增长额、税收收入预期目标完成率、可持续税收增速、可持续税收增长额、财政收入质量、纳税企业培育等七个方面予以认定。(一)税收收入增速。(20分)(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口径,下同)税收收入增速=(本年税收收入完成数-上年税收收入完成数)/上年税收收入完成数×100%(二)税收收入增长额。(20分)税收收入增长额=本年税收收入完成数-上年税收收入完成数
说明:基础分10分,税收收入与上年同比每增加1000万元得1分,最高加10分。每减少1000万元减1分,最低减至0分。
(三)税收收入预期目标完成率。(10分)税收收入完成率=税收收入完成数÷经同级人代会通过的税收收入预期目标数×100%说明:完成100%及以上的得10分。完成100%以下的,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减0.1分,最低减至0分。(四)可持续税收增速。(10分)可持续税收增速=(本年可持续税收完成数-上年可持续税收完成数)/上年可持续税收完成数×100%(五)可持续税收增长额。(10分)可持续税收增长额=本年可持续税收完成数-上年可持续税收完成数说明:基础分5分,同比上年每增加1000万元得0.5分,最高加5分。每减少1000万元减0.1分,最低减至0分。(六)财税收入质量。(10分)1.财税收入质量(税收占比)。(5分)财税收入质量(税收占比)=当年税收收入完成数/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数×100%说明:税收占比达75%以上得5分,低于75%的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减0.2分,最低减至0分。2.可持续税收占比。(5分)可持续税收占比=当年可持续税收完成数/当年税收完成数×100%说明:可持续税收占比达75%以上得5分,低于75%的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减0.2分,最低减至0分。
注:可持续税收指标指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车船税、契税、烟叶税、环境保护税等十项税收。
(七)纳税企业培育。(20分)1.纳税100-1000万元企业数量增加值。(10分)纳税100-1000万元企业数量增加值=本年纳税100-1000万元企业数量-上年纳税100-1000万元企业数量。说明:纳税100-1000万元企业数量增加值每增加1户得0.5分,最高加10分,最低不得分。2.纳税1000万元以上企业数量增加值。(10分)纳税1000万以上企业数量增加值=本年纳税1000万以上企业数量-上年纳税1000万以上企业数量。说明:纳税1000万企业数量增加值每增加1户得2分,最高加10分,最低不得分。五、奖励要求受奖县(市、区)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如未达到以下条件,则相应奖励空缺,不予递补。(一)当年税收收入增速同比上年为正增长。(二)当年纳税1000万企业数量同比上年为正增长。附件1-2新型工业化财源建设奖励方案为促进我州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鼓励工业领域可持续财源培育,根据《黔南州加强财源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奖励方案》,特制定本方案。一、奖励范围对符合下列条件,为新型工业化财源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予以奖励:
(一)年度实际入库税收收入达50万元以上,在州内进行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税务申报、税款缴纳,并实行独立核算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数据软件及服务业企业。重点对工业七大产业(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健康医药、特色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能源)企业给予倾斜。实际入库税收仅核算工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部分,不含企业代扣代缴、先征后返、税收抵扣、减免的税收,具体入库金额由税务部门认定。
(二)工业领域财源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市)相关部门。二、奖励原则(一)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由州人民政府进行资金奖励;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年度实际纳税总额前10名的分别授予“黔南州财源建设突出贡献企业”称号。(二)绝对额与增长率相结合的原则。执行年核算奖励制,既考虑每年度的纳税绝对额,同时考虑纳税的增长幅度。(三)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凡是企业年度发生偷税、漏税、逃税行为或未缴纳税费统征各项规费的,取消其当年评奖资格。三、资金来源根据当年加强财源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奖励方案规定,由州级财政统筹安排新型工业化财源建设预算资金额度,不足部分纳入下年度奖励资金统筹安排。四、奖励办法(一)突出贡献奖。1.纳税明星奖。获奖条件:按规上工业企业纳税总额进行奖励。(1)年入库税收1000万元(含)—5000万元(含),且当年纳税额为正增长的,每户奖励5万元。
(2)年入库税收5000万元—1亿元(含),且当年纳税额为正增长的,每户奖励10万元。
(3)年入库税收1亿元以上的,且当年纳税额为正增长的,每户奖励15万元。
2.纳税新星奖。获奖条件:按纳税100万元以上,且当年纳税额为正增长的规上工业企业,年入库税收同比增速排名全州前10名的,每户奖励5万元。3.纳税新秀奖。获奖条件:按当年新成立工业企业纳税总额排名进行奖励,年入库税收在100万元以上且纳税额排名前10名的,每户奖励10万元(上限10名,纳税额相同的,以当年工业增加值较高者为获奖企业)。(二)快速成长奖。获奖条件:按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的纳税增速进行奖励。1.以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年平均纳税额为基数,企业年入库税收同比增速超过10%,按当年州级留成税收(增值税和所得税均按照8%计算)较三年平均数增量的10%给予奖励。2.以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年平均纳税额为基数,企业年入库税收同比增速超过20%,按州级留成税收增量的15%给予奖励。3.以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年平均纳税额为基数,企业年入库税收同比增速超过30%,按州级留成税收增量的20%给予奖励。享受快速成长奖的企业仅限于2019年及以前年度注册并已实质运营的企业,与突出贡献奖可重复享受。县级可参照州级奖励办法,结合实际,出台县级工业领域财源建设奖励方案。(三)工作成效奖。
获奖条件:按县(市)工业产业纳税增速排名情况,对工业领域财源建设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市)工信、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奖励。年工业税收增速实现正增长的县(市),第1名的县(市)奖励40万元,第2-3名的县(市)奖励30万元,第4-6名的县(市)奖励20万元。
五、奖励程序(一)企业类奖励。1.确定申报企业范围。企业奖励每年进行一次,于每年12月企业税收征缴期完成后的15个工作日内,由税务部门负责筛选、提供初选奖励企业名单及入库税收金额,州工业和信息化局下发申报通知、指南,启动申报工作。2.企业申报。名单内企业对照奖励标准和条件,提交有关申报材料,自愿申报。3.县市审核。各县(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当地财政、税务部门,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出具审核意见。4.州级复核。根据各县(市)审核意见,州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州级财政、税务部门,对相关企业财税贡献情况进行综合审核,并提出初审意见报州人民政府审定,确定奖励企业名单。5.资金兑现。奖励企业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州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州财政局按要求兑现奖励资金。(二)县(市)类奖励。1.评审程序:一年一评,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对税务部门反馈的各县(市)上一年度工业税收完成情况、增长情况等进行相关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后报州人民政府审定。2.资金兑现:奖励资金由州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州财政局按相关规定拨付。六、资金用途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奖励资金可安排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具体分配由企业自主决定;民营企业奖励资金由企业自主安排使用;县(市)级奖励资金可用工业发展、税务征管等部门补充工作经费,以及财源建设、招商引资等相关工作。
附件1-3新型城镇化财源建设奖励方案为促进我州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鼓励建设领域可持续财源培育,根据《黔南州加强财源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奖励方案》,特制定本方案。一、奖励对象全州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我州范围内进行工商注册登记,且取得资质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二、奖励内容及奖励标准奖励内容以培育持续稳定财源为主,奖励方式实行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并行,具体如下:(一)对各县(市)人民政府和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财源培育情况进行奖励的内容和奖励标准(详见表1)。1.建筑施工企业税收收入奖励设置。工商注册地在本县(市、区)范围内的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总包资质和专业分包资质)当年纳税总额超过上年纳税总额的,每超500万元(超额部分不足500万元的不作为奖励基数),奖励相应县(市、区)0.5万元,单县(市、区)最高奖励不超过10万元。对建筑施工企业纳税额在全州排名前3位的县(市、区)住建部门,由州税务局、州财政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授予“建筑业纳税培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收入奖励设置。工商注册地在本县(市、区)范围内的资质以上房地产开发企业当年纳税总额超过上年纳税总额的,每超过500万元(超
额部分不足500万元的不作为奖励基数),奖励相应县(市、区)0.5万元,单县(市、区)最高奖励额不超过10万元。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纳税额在全州排名前3位的县(市、区)住建部门,由州税务局、州财政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授予“房地产业纳税培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奖励办法:由州政府办公室组织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财政局、州税务局等单位组成奖励小组,根据税务部门提供的当年度和上年度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收入等数据进行认定和排名,结果报州人民政府审定。
4.奖金使用:各县(市、区)的奖励资金,可用于补充住建等部门办公经费不足,不得用于对集体或个人的奖励。
(二)对全州范围内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纳税情况进行奖励的内容和奖励的标准(详见表2)。
1.奖励标准:建筑施工企业纳税贡献奖:年纳税额500万以上,建筑业产值完成1亿元以上(统计口径为准),纳税额最高的前5位企业(纳税额相同的,以当年纳税额同比增幅较高者为获奖企业)。其中:第1名为一等奖、第2-3名为二等奖、第4-5名为三等奖。建筑施工企业纳税进步奖:年纳税额500万以上,建筑业产值完成5000万元以上(统计口径为准),较上一年纳税额同比增幅最高的前5位企业按从高到低进行排名(增幅相同的,以当年纳税额较高者为获奖企业)。其中:第1名为一等奖、第2-3名为二等奖、第4-5名为三等奖。
2.奖项设置:一等奖奖励50万元,并由州税务局、州财政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授予“××年度建筑施工纳税贡献明星企业”“××年度建筑施工纳税进步明星企业”;二等奖奖励30万元,并由州税务局、州财政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授予“××年度建筑施工纳税贡献先进企业”“××年度建筑施工纳税进步先进企业”;三等奖奖金10万元,并由州税务局、州财政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授予“××年度建筑施工纳税贡献新星企业”“××年度建筑施工纳税进步新
星企业”。3.奖励办法:由州政府办公室组织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财政局、州税务局等
单位组成奖励小组,根据当年度和上年度建筑施工单位纳税情况、增长情况等进行奖励,提出拟奖励名单报州人民政府审定后执行(同时满足两个奖项的企业按“就高不就低”原则确定奖励标准,不得重复享受奖励政策)。
4.资金兑现:由州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同州财政局按要求兑现奖励资金。(三)对全州范围内资质以上房地产开发企业纳税情况进行奖励的内容和奖励的标准(详见表2)。1.奖励标准:房地产业纳税先进奖:年纳税额1000万以上,商品房销售完成5万平方米以上(统计口径为准),当年纳税额较上年增长幅度最高的前10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增速相同的,优先考虑采用黔南州范围内建筑施工企业的房开企业;上述条件相同的,以当年纳税额较多的为获奖企业。第1-2名为一等奖、第3-5名为二等奖、第6-10名为三等奖。2.奖项设置:一等奖奖金50万元,并由州税务局、州财政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授予“××年度房地产开发纳税明星企业”;二等奖奖金30万元,并由州税务局、州财政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授予“××年度房地产开发纳税先进企业”;三等奖奖金10万元,并由州税务局、州财政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授予“××年度房地产开发纳税新星企业”。3.奖励办法:由州政府办公室组织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财政局、州税务局等单位组成奖励小组,根据当度和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纳税情况、增长情况等进行奖励,提出拟奖励名单和奖项排名,报州人民政府审定后执行。4.资金兑现:由州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同州财政局按要求兑现奖励资金。(四)其他参评标准。1.参与奖励评比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奖励当年度不得发生死亡1人以上的安全
生产事故;不得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不得发生偷税漏税行为;不得出现受相关职能部门行政处罚的情形;不得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不得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
2.参与奖励评比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奖励当年度不得发生偷税漏税行为;不得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不得出现信访维稳问题;不得出现受相关职能部门行政处罚的情形;不得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
三、奖励资金来源根据当年加强财源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奖励方案规定,由州级财政统筹安排新型城镇化财源建设预算资金额度,不足部分纳入下年度统筹安排。四、工作要求(一)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稳定财源的重大影响。严禁有关单位、企业弄虚作假,骗取套取奖励资金。一经查实,立即收回违规所得,并由相关部门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二)本方案由州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解释。(三)本方案暂定2021年试行一年,奖励兑现为奖励年度的下一年度。执行期间若省、州相关政策发生变化,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将适时调整完善方案。附件1-4企业财源建设奖励方案为进一步完善全州企业考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示范效应,引导企业创先争优、做大做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营造活力迸发、跨越赶超的浓厚发展环境和氛围,特制定本方案。一、奖励对象在我州注册登记,企业生产地、经营地在我州,在我州纳税且经济指标纳入我
州统计范围,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经营、独立纳税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二、奖励措施州级财政统筹资金每年预算安排700万元,设立企业奖励资金。(一)“纳税明星”设立奖励300万元,单个企业奖励30万元,不设奖励名
额上限。(二)“纳税新星”设立奖励200万元,单个企业奖励20万元,不设奖励名
额上限。(三)“纳税新秀”设立奖励200万元,单个企业奖励20万元,不设奖励名
额上限。三、奖励内容及标准企业奖励分为纳税明星、纳税新星、纳税新秀进行奖励。(一)“纳税明星”,对年度纳税总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纳税企业进行授
牌奖励,对年度纳税总额达到1亿元以上的纳税企业奖励30万元,不设奖励名额上限。
(二)“纳税新星”按企业纳税增速进行奖励,对连续三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且每年纳税增速达10%以上的纳税企业奖励20万元,不设奖励名额上限。
企业纳税增速=(本年企业纳税额-上年企业纳税额)/上年企业纳税额×100%。
(三)“纳税新秀”按当年新成立纳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20万元,不设奖励名额上限。受奖条件:指当年在州内新成立注册,且当年在我州纳税额总量达500万元以上的新增纳税实体企业。以上纳税金额以州税务局的实收当年度税金为准,对安排国家退税政策纳税后又退还企业的部分不予计入。
四、约束事项评选年度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参与奖励:
(一)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二)有严重涉税违法行为的。(三)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四)发生重大影响突发公共事件的。(五)受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各类县级以上行政处罚的。(六)发生到州或州级以上集体上访的。(七)因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五、奖励方式由州委、州政府发文公布获奖名单,召开表彰大会颁发奖金和奖牌。
篇四: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教师个人十四五发展规划贵州省镇宁民族中学
何应强
2021年1月26日星期二
为适应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不断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争做学生欢迎的教师,特为自己制定2021--2025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切实减负增效。真正做到学有目的,教有计划。二、自我剖析1、要继续探究新课程理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同时要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能够简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能为教学服务。2、参加教师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3、关注教育教学网站,提高利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多阅读各类书籍,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三、个人专业成长要阔步前进.
终身乐教,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要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要具备备较高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成为一名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四、个人专业成长阶段目标.1、职业道德目标:提高个人修养素质,遵循教育规律,关爱每一个学生,尽职尽责,搞好本职工作。2、个人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提高普通话水平,教育理论水平,文化知识水平,课堂教学水平。3、班级管理目标:做好班级管理的日常工作,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和品行教育,形成的良好班风。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集体。4、学科教学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帮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不断探究教学规律、方法、技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五、具体措施.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业务学习,提高自身能力。2、爱岗敬业,努力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时时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积累经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到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3、利用网上资源向全国名师学习,通过参加培训、观摩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参加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听评说课,听讲座等方式,向安顺市经验丰富的教
师学习。每字期认真打磨一节教研课,通过备课、上课,听评课、写反思、改进教学时的不足,促进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5、对所教的课程进进行深入研究,课前精心准备,灵活驾驭课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把学生始终摆在主体地位,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注重情境体验和情感熏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6、加强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7、为人师表。重视和关怀每个学生,多鼓励少训诫;处事有民主性,公平而不偏私:言出必行,行必果。六、具体目标第一阶段:(2021--2022)自主学习提升理论水平。第二阶段:(2022-2023)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第三阶段:(2023-2025)以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品质专业化为主的目标,力争达到研究型教师。
总之,我想通过五年的拼搏,来完善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我肯定会走许多的崎岖的弯路,但只要沿着目标前进,时刻对照目标,扬长避短,不断进步。我坚定我能够更上一个台阶的。
篇五: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三篇记者近日从区发改局了解到,该局把谋划储备重点工程项目贯穿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全过程,编制了新区《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清单》(以下简称《清单》)。截至目前,已征集梳理十四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325个,投资规模达7606.6亿元。
据了解,《清单》紧盯国内国际双循环、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及国家级新区十四五时期的宏观政策导向和重大战略布局,牢牢抓住国家启动新基建项目、六个领域项目建设等重大机遇,围绕数字技术、交通、能源、水利、市政、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16个重点领域,引导各功能区、各镇街、各部门精心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强、辐射区域广、惠及范围大的重大工程项目,推动形成更多精准有效投资。
下一步,区发改局将持续做好项目梯次接续、滚动储备工作,细化责任落实,加强部门联动和上下衔接,切实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优结构的重大项目纳入十四五重点项目储备库,争取更多工程项目纳入上级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为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宜居幸福新典范提供有力支撑。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2
27日中午,市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多个重点领域加强合作,进一步做强做优我市石油化工产业,共同把天津南港工业区打造成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中国石化北方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和化工产品物流、销售中心。
中国石化在津企业现有资产700多亿元,根据协议,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再规划投资700亿元的重点项目。双方将共同推进天津石化南港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中国石化天津LNG三期扩建及冷能综合利用项目、中国石化北化院中试基地项目、中国石化润滑油基地项目以及中国石化氢能产业培育和应用项目建设,进一步促进天津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双方将积极研究探索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开展原油、天然气、化学品等大宗产品贸易业务;共同推进中国石化在津天然气业务,地热、余热等新能源开发
利用,以及成品油管道建设及销售网络建设;共同保障中国石化在津管道储运设施安全平稳运营;依托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共同推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主要面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行业开展早期、中期创新类投资,同时投资中国石化科技成果在津转化项目,为中国石化在津重点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支持;共同做好中国石化驻津单位人才保障工作,中国石化将积极吸引高级管理人才来津工作等。
我市与中国石化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在炼油及化工产业发展、成品油(天然气)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3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为编制十四五规划紧锣密鼓地展开调研。记者日前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地相关部门获悉,研究推出一批重大项目成为规划编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刊发署名文章表示,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科学制定目标指标,其中就包括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项目。
一位国家发展改革委所属的智库专家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按照惯例,每次规划都要研究提出一批重大项目。
各地也在紧锣密鼓地行动中。9月初,贵州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少波主持召开贵州省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谋划工作专家座谈会。会议要求,各研究机构和规划设计单位要在已研究提出的重大工程项目基础上,深入研究谋划一批利全局、开新局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全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还将安排经费对谋划的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并按照实施时序将项目纳入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21年省重大工程项目名单。
8月底,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召开各市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工作座谈会,要求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抓紧谋划一批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意义重大而深远。发展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共同的行动纲领。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体制政策研究室主任吴亚平说。他正在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忙碌地进行调研。他认为,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
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会是十四五时期明确的投资方向和重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两新一重,引发广泛关注。专家认为,两新一重不
是应对疫情提出的简单措施,而是从现在开始的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投资的重点,必然是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十四五规划的重点。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在8月上中旬召开多场十四五规划编制调研座谈会,明确要求谋深谋实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特别是要加强对两新一重、创新平台、数字革命等领域重大项目的区域性、系统性谋划。
篇六: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ppt“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ppt
篇七: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2021年贵州茅台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所属领域:酱香型白酒)
目录一、行业发展态势..............................................................................................1二、未来发展战略..............................................................................................2三、2021年经营计划........................................................................................2
1、全力抓好生产质量................................................................................22、持续做好市场营销................................................................................23、做优做强品牌文化................................................................................24、大力夯实主业基础................................................................................35、加快推动绿色发展................................................................................36、提升安全管理水平................................................................................37、加强治理能力建设................................................................................38、坚持创新驱动发展................................................................................39、始终彰显茅台担当................................................................................4
一、行业发展态势2020年,白酒行业虽受新冠疫情影响,但白酒行业具有强大的抗压性、生命力和恢复力,白酒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市场活力有序释放、科创动能有效转化、产品品质稳步提升,发展质量和韧性显著增强。一是产销稳中微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规模以上白酒
企业产销量略有下降;二是效益进中向好。在转型升级背景下,行业提质增效成果显著,高质量发展基础牢固;三是格局不断优化,市场份额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
二、未来发展战略“十四五”规划期间,公司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聚主业、调结构、强配套、构生态为发展思路,筑牢“质量、安全、环保”三条生命线,推进品质茅台、绿色茅台、活力茅台、文化茅台和阳光茅台建设,巩固茅台酒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地位,推动茅台高质量发展、大踏步前进。三、2021年经营计划1、全力抓好生产质量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强化“视质量为生命”理念,以更严标准、更硬举措,把牢产品质量每一道关口。以优秀传统工艺为本,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强数据科学分析和过程精准管理,确保持续优质稳产。2、持续做好市场营销巩固深化营销体制改革成果,加强渠道建设和管控,提高市场扁平化程度,构建完善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的营销新体系。持续强化经销商管理,维护茅台酒正常市场秩序。3、做优做强品牌文化聚焦战略定位和市场需求,加强品牌顶层设计,扎实推进产品结
构优化升级。围绕河谷文化、传统文化、匠心文化、红色文化,统筹推进品牌文化建设,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更多文化展示平台,讲好“品牌故事”,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4、大力夯实主业基础稳步推进xx万吨酱香系列酒及配套项目建设;建好管好茅台酒用高粱种植基地,加强茅台酒用小麦采购管理,确保原料供给和质量。开工建设“十三五”中华片区酒库续建工程建设等项目。5、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绿色交通”,严控机动车辆污染排放;实施生产区域绿化修复,改善厂区空气质量,切实保护酿造生态环境。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积极推进“酱香酒生产保护区”建设,全力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6、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全面开展“安全攻坚年”行动,持续推进酒库、电气设备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隐患排查治理,切实防范重大安全风险。加快推进“安消一体化”,提升应急保障能力。7、加强治理能力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组织机构改革,优化功能定位和职能职责,提高组织运转效率;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健全完善法人治理,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依法治企水平,全方位提升企业治理能力。8、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扎实推进“智慧茅台”建设,实施产供销协同、智慧安防等重点项目。加强与知名高校院所联合联动,加快专业领域研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形成更多有意义、高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9、始终彰显茅台担当坚持开展公益助学活动,不断扩大公益品牌影响力;继续出资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发挥茅台领航优势,全力推动打造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
篇八: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批复制定机关公布日期施行日期
文号主题类别效力等级时效性
2021.06.252021.06.25黔府函〔2021〕77号气象综合规定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批复黔府函〔2021〕77号省气象局、省发展改革委:
你们《关于报请审批贵州省“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请示》(黔气呈〔2021〕7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贵州省“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由你们印发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围绕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主线,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技创新,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战略任务,聚焦气象改革发展、业务关键技术突破、资源优化配置等,着力构建现代气象服务体系、气象业务体系、人工影响天气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管理体系,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持续提升气象服务质量,不断增强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三、省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帮助地方政府完善项目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协调解决《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四、省气象局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抓紧建立《发展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和评估制度,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重大情况及时报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
2021年6月25日——结束——
篇九: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作者:赵勇军来源:《老区建设》2021年第03期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
站在“两个五年”的交接点,贵州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三五”收官,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十四五”开局,如何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新开局,新征程。贵州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坚决把来之不易的成果巩固住、巩固好,全面推开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谱写贵州“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四个不摘”“五个体系”——机制衔接扶上马送一程
“新年快到了,多赚点年货钱!”1月25日,望谟县蟠桃街道平郎社区扶贫车间望发皮具手袋有限公司内,搬迁户杨秀妹干得起劲。以前在老家种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不仅住上了新房,一个月还能挣3000多元,“日子好过得很哩!”
扶上马送一程。望谟县统筹抓好“新市民”后续保障服务工作,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立创业就业孵化园,吸引了19家加工企业、民族刺绣等各类劳动密集型企业设立扶贫车间,持续推动“两业”(产业、就业)长足发展。目前,可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
“新的一年,我们要争取实现新突破,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让扶贫车间成为群众增收的好渠道,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建设美好新家园。”望谟县创业就业孵化园负责人冉光龙说。
黨的十八大以来,贵州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人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省委主要领导强调,全省上下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
持续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贵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突出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督管理。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省委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李建表示,“十四五”时期全省脱贫摘帽地区仍要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乡村振兴重点,要做好思路、产业、机制、政策、工作等多方面衔接,确保脱贫人口和摘帽地区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
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产业衔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2018年初,贵州省委在全省兴起“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选准茶叶、蔬菜、食用菌、水果、生猪、辣椒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12位省领导领衔高位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
实践证明,农村产业革命不仅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75.59亿元,比上年增长6.3%,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3%,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
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省人大代表、关岭自治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罗红介绍,近年来关岭大力发展黄牛产业,积极构建种养一体化、屠宰加工标准化等体系,促进了关岭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让关岭黄牛走向更广阔市场。
“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这是接下来我们要努力的方向。”罗红说,关岭黄牛、关岭花椒都是大有可为的产业。要按照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从规模化生产、市场拓展以及小型山地特色农业机械的运用等方面着手,增强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内在活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持续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
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十四五”时期,贵州将聚力推进农业大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乡村治理,构建高质量发展乡村建设体系。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规划衔接全面推开乡村振兴
今年是衔接乡村振兴的第一年。
开好局、起好步。立足省情实际,贵州根据不同村寨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分类推进。抓住国家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机遇,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以点带面,全力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
“下一步,将为乡村振兴谋好篇、布好局。除牵头做好全县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外,还将指导好相关部门制定《晴隆县乡村振兴人才规划》《晴隆县“十四五”时期推动山地特色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规划》等与乡村振兴有关的规划。”晴隆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刘远斌信心满满地说。
试点示范,有效推进。2019年以来,贵州大力推动“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推进余庆县、盘州市、福泉市3个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市)建设,抓好凤冈县琊川镇、纳雍县厍东关乡、惠水县好花红镇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建设,抓好花溪区龙井村等32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建设。
“下一步,要在推进“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基础上,按照‘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田园建筑、田园生活、田园风光,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要求,重点打造
一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示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抓好村庄规划编制、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育新机、开新局。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贵州必将行稳致远,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来源:贵州日报)
篇十: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交通运输部关于贵州省开展交通运输投融资模式创新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0.04.26•【文号】交规划函〔2020〕291号•【施行日期】2020.04.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
正文
交通运输部关于贵州省开展交通运输投融资模式创新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
的意见
交规划函〔2020〕291号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审批〈贵州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送审稿)及试点任务申请书的请示》(黔交呈〔2019〕105号)收悉。为重在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相关领域的目标任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交规划函〔2019〕859号)要求,经研究,主要意见回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在交通运输投融资模式创新、智慧交通建设、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山区公路建设运营安全风险管控等方面开展试点(具体要点附后),请进一步细化试点任务、落实具体举措,明确阶段目标和时间进度,并及时向我部报备。
二、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上下联动,强化协同配合,鼓励各方积极参与。
三、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力争在投融资模式、智慧交通应用、交旅融合发展路径、“四好农村路”管养体系、山区公路安全风险管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四、加强跟踪、督导和总结,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功经验模式及时报告我部和你省人民政府。每年12月之前向我部报送年度试点工作总结。
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单位、专家对试点工作积极指导,在相关“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工作中加强支持。适时开展跟踪调研、监测评估和经验交流。在试点任务实施完成后组织开展考核、成果认定、宣传推广等工作。
交通运输部2020年4月26日附件交通强国建设贵州省试点任务要点一、交通运输投融资模式创新(一)试点单位。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财政厅。(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1.研究提出贵州省交通运输省市(州)县等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案、改革路径和保障措施。2.以“沪昆国家高速公路安顺至盘州(黔滇界)段扩容工程PPP项目”“贵州省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升级改造PPP项目”为依托,探索“经营性公路+公益性交通
项目”实施方式可行性和路径,形成与宏观政策相适应的高速公路PPP项目的合理回报率、合作模式、项目收益评价指标及操作流程、风险识别和分担及补偿机制等重要成果。
3.探索利用经营性公路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信托基金(REITs)、TOT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管养效率。通过市场化方式对全省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改造,降低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成本。
4.以贵阳至龙洞堡机场、贵阳至黄果树等政府转让经营权高速公路项目为案例开展项目后评价,探索研究降低政府债务以及企业负债率,提高企业融资评级。利用省级交通建设专项资金和省属交通企业自有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设立贵州交通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预期成果。通过1—2年时间,形成经营性公路PPP模式的系统性研究成果,指导经营性公路PPP模式实施,同时基于贵州发展特点,总结形成《贵州省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方案》《盘活交通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的路径和方法》《交通产业基金创新实践应用》等一整套政策研究成果,并出台相关政策。通过3—5年时间,利用出台政策,推动一批高速公路PPP项目落地,全面盘活交通基础设施存量资产,优化交通产业基金模式,形成具有“贵州”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投融资新模式。二、智慧交通建设(一)试点单位。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1.全面构建智慧高速公路技术体系,推动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加速智能化与运营业务深度融合,推进人车路网云协同化,促进互联网与公共服务深度融
合,推动高速公路大数据融合和新技术集成应用创新,实现对高速公路透彻全面、实时智能的感知和趋势预测。
2.以构建“大平台、大数据、大应用”为途径,打造贵州省交通运输行业“聚通用”升级版,建设交通建设质监平台、交通建设工程投资和建设预警监督平台、新农村交通综合服务开放生态平台、综合交通出行平台,形成以“一张网、一朵云、一中心、一平台”为载体和以“统一基础条件、统一门户入口、统一信息资源、统一地图服务、统一安全防护、统一标准规范”为支撑的“4+6”新格局。
(三)预期成果。通过1—2年时间,完成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质量监管、投资预警监督、农村综合服务、交通综合出行服务四个平台建设,发布四个领域交通运输大数据建设应用指南,提升交通大数据治理能力,促进交通大数据创新应用;完成贵安复线智慧高速建设方案,发布贵州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通过3—5年,建成智慧高速公路工程,即构建一张智慧高速车路信息感知交互网,构建一套智慧高速大数据支撑平台,构建分别面向管控决策、出行服务、建设养护、车路协同的智慧高速公路应用系统;编制贵州智慧高速公路设计、建设、运营、养护技术标准体系,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路协同和北斗定位等新技术与高速公路治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安全、效率、效益及服务水平,为全国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可借鉴的范本。三、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一)试点单位。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1.创机制。研究出台省市县三级财政支持政策,设立旅游公路建设专项资金池,研究制定相应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建立“交通+旅游”融合发展领导小组,推
动成立社会化管理机构,统筹旅游公路的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2.连区域。结合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旅游公路道路体系,推动公路与核心
景区、旅游资源有效串联,形成主题突出、特性鲜明、快进慢出的旅游交通快进慢游网络。
3.提服务。充分整合交通运输与旅游、气象、餐饮、住宿等服务资源,大力发展共享交通。增加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旅游公路等旅游服务设施,完善交通运输车辆服务,信息服务等内容,全面提升交通服务旅游能力。
4.树品牌。依托贵州荔波、梵净山和交通特大桥梁等精品资源,建设精品旅游公路。探索开发旅游航道、低空飞行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丰富旅游交通产品。
5.引资本。打通旅游与交通的共建共享融资渠道,将旅游资源与道路捆绑开发。逐步培育交通、旅游综合性开发企业,鼓励交旅投企业分别投资道路建设和景区建设,形成多方投入、社会融资的多元化融资模式。
(三)预期成果。通过1—2年时间,完成《贵州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制定,出台《贵州省旅游公路设计导则》,有序指导荔波喀斯特、铜仁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等旅游风景道项目建设,推动平罗高速平塘特大桥(世界最高混凝土桥塔)“桥旅融合”服务区项目建成,同时打造一批精品旅游路线,旅游交通经济带初显成效。通过3—5年时间,完成贵州省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贵州省山地房车旅游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建立健全相关网站、移动平台等信息服务,打造“山地房车”等旅游品牌,旅游交通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一)试点单位。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制定顶层设计。系统研究农村公路在建设、管理和养护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构建符合山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出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技术指南、工程导则等。
2.实施重点工程。以镇宁县、从江县县乡公路为工程试点载体,在贵州省农村“组组通”硬化路监管平台的经验上,启动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研发“四好农村路”综合系统管理平台。
(三)预期成果。通过1—2年的时间,全面完成各项试点任务。出台符合山区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建设工程技术导则、设计标准、建管养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成“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平台,精准确定建设管理养护质量回访项目,形成贵州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经验和模式,为全国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五、山区公路建设运营安全风险管控(一)试点单位。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公安厅、自然资源厅、应急管理厅、消防救援总队。(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1.开展山区公路建设运营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研究,制订和完善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构建质量安全关键参数采集和使用体制机制。2.开展山区运营公路长大桥梁、高边坡等特殊结构物健康监测与管理体系研究,加强风险防范顶层设计,制定管控措施,健全标准体系,实时掌握长大桥梁、高边坡的安全运营状况。(三)预期成果。全面形成在工程建造、技术装备、运营维护、公路地灾及桥隧病害防治、应急管理等方向的成果,构建适应新时代贵州公路建设、养护发展需求的山区公路建设
运营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全面提升山区公路建设运维水平。通过1—2年时间,实现试点工程风险管控的全面覆盖,同时出台关于公路工
程建设质量管控、运营养护管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制度和技术标准。
通过3—5年时间,在交通基础设施品质、科技创新、安全保障、行业治理等四个战略方向上,形成包括管理制度、核心技术、集成应用与标准规范在内的成果体系,及时印发相关政策性文件,不断推进精品建造和精细管理。
篇十一: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2018年初贵州省委在全万方数据省兴起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选准茶叶蔬菜食用菌水果生猪辣椒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12位省领导领衔高位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
衔接
作者:赵勇军来源:《老区建设》2021年第03期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
站在“两个五年”的交接点,贵州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三五”收官,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十四五”开局,如何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新开局,新征程。贵州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坚决把来之不易的成果巩固住、巩固好,全面推开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谱写贵州“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四个不摘”“五个体系”——机制衔接扶上马送一程
“新年快到了,多赚点年货钱!”1月25日,望谟县蟠桃街道平郎社区扶贫车间望发皮具手袋有限公司内,搬迁户杨秀妹干得起劲。以前在老家种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不仅住上了新房,一个月还能挣3000多元,“日子好过得很哩!”
扶上马送一程。望谟县统筹抓好“新市民”后续保障服务工作,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立创业就业孵化园,吸引了19家加工企业、民族刺绣等各类劳动密集型企业设立扶贫车间,持续推动“两业”(产业、就业)长足发展。目前,可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
“新的一年,我们要争取实现新突破,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让扶贫车间成为群众增收的好渠道,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建设美好新家园。”望谟县创业就业孵化园负责人冉光龙说。
黨的十八大以来,贵州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人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省委主要领导强调,全省上下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
持续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贵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突出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督管理。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省委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李建表示,“十四五”时期全省脱贫摘帽地区仍要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乡村振兴重点,要做好思路、产业、机制、政策、工作等多方面衔接,确保脱贫人口和摘帽地区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
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产业衔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2018年初,贵州省委在全省兴起“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选准茶叶、蔬菜、食用菌、水果、生猪、辣椒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12位省领导领衔高位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
实践证明,农村产业革命不仅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75.59亿元,比上年增长6.3%,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3%,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
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省人大代表、关岭自治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罗红介绍,近年来关岭大力发展黄牛产业,积极构建种养一体化、屠宰加工标准化等体系,促进了关岭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让关岭黄牛走向更广阔市场。
“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这是接下来我们要努力的方向。”罗红说,关岭黄牛、关岭花椒都是大有可为的产业。要按照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从规模化生产、市场拓展以及小型山地特色农业机械的运用等方面着手,增强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内在活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持续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
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十四五”时期,贵州将聚力推进农业大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乡村治理,构建高质量发展乡村建设体系。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规划衔接全面推开乡村振兴
今年是衔接乡村振兴的第一年。
开好局、起好步。立足省情实际,贵州根据不同村寨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分类推进。抓住国家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机遇,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以点带面,全力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
“下一步,将为乡村振兴谋好篇、布好局。除牵头做好全县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外,还将指导好相关部门制定《晴隆县乡村振兴人才规划》《晴隆县“十四五”时期推动山地特色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规划》等与乡村振兴有关的规划。”晴隆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刘远斌信心满满地说。
试点示范,有效推进。2019年以来,贵州大力推动“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推进余庆县、盘州市、福泉市3个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市)建设,抓好凤冈县琊川镇、纳雍县厍东关乡、惠水县好花红镇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建设,抓好花溪区龙井村等32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建设。
“下一步,要在推进“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基础上,按照‘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田园建筑、田园生活、田园风光,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要求,重点打造
一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示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抓好村庄规划编制、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育新机、开新局。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贵州必将行稳致远,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来源:贵州日报)
篇十二: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近期国土空间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施行日期
文号主题类别效力等级时效性
2021.04.162021.04.16黔府办函〔2021〕30号
土地资源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近期国土空间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
黔府办函〔2021〕3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有关意见,切实保障“十四五”近期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多规合一”加强过渡期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黔府办函〔2019〕72号)已失效。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之前,各地不再新编和报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二、各地要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近期国土空间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183号)及自然资源部第五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推进视频会议的要求,聚焦过渡期建设用地需求,以市辖区和县(市)行政区域为单元,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阶段性成果,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编制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案,拟订“十四五”近期重大项目清单。省自然资源厅要将经市(州)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作为各类开发建设用地审批和规划管理的依据。三、各地要抓紧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各项工作,确保2021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县级以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4月16日
——结束——
篇十三: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贵州省煤炭工业“十四五”发展思路(word模板)贵州省煤炭工业“十四五”发展思路
一“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绩在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和市场的作用下,贵州省煤炭工业在煤炭地质勘探、煤炭生产和建设、煤炭产业组织及企业改革、煤炭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煤炭安全生产、矿区生态环境治理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煤炭地质勘探
“十三五”期间,完成煤田地质勘查钻探工程量70万米以上,共提交地质报告、总体地质报告约83件;共获得升级(普、详、勘探)储量100亿吨左右。
2.煤炭生产和建设
2015年首次突破1亿吨,同比增长3.4%o"十三五”期间共计生产原煤总量3.725亿吨,到2015年底止,全省共有大中小型选煤厂104座,原煤入选能力达2467万吨/年。2004年全省煤炭产销基本平衡,全年完成煤炭销量9566.12万吨,同比增34.77%0
规模以上在建矿井(含扩建)14处,生产能力844万吨/年。其中,新建矿井10处,生产能力730万吨/年。“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新建(扩建)矿井井巷总进尺40.54万米,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9.69亿元。
贵州省煤炭工业“十四五”发展思路(word模板)
3.技术进步
采掘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全省大型煤矿普遍采用了综采、综掘和锚杆支护技术。国有重点和省属国有地方煤矿的全员效率平均已达2.07吨/工。乡镇小煤矿的采煤方法已有改进,50%采用了壁式采煤。
4.结构调整
煤炭生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国家大型煤炭基地云贵基地建设进展迅速,完成了基地范围内尚未进行规模开发的各主要矿区(片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对盘县、水城两个老矿区的技改、挖潜和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基地内一批大型现代化煤矿正在建设或已开始前期准备工作。全省煤矿平均生产规模首次达到6万吨/年以上。
5.企业改革
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加快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原盘江、水城两“统配”矿务局先后改制为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六枝矿务局因地质结构复杂、灾害严重、煤质差,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而破产重组为六枝工矿(集团)公司。
山东兖矿、枣矿、淄矿,江苏徐矿和河南永煤等省外优强企业参与贵州煤炭开发,先后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兖矿贵州能化有限公司、枣矿贵州能源公司、贵州淄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和徐矿贵州黔源能发公司和永贵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6.综合利用
贵州省煤炭工业“十四五”发展思路(word模板)
在“十三五”期间累计排放歼石约5500万吨。共有煤歼石电厂5座,总装机容量7.95万千瓦,发电38263万千瓦时,利用低热值煤(主要是洗歼和脏杂煤)78万吨;现有煤泥歼石电厂1座,利用低热值煤8万吨;利用煤歼石生产水泥的水泥厂11处,利用歼石15万吨;利用煤歼石制砖的砖厂1处,利用歼石2万吨。
瓦斯抽采和利用有了较大进步,贵州省瓦斯资源初步测算储量达3.15万亿多立方米,瓦斯利用率11.40%0
7.煤矿安全生产
2016年全省共发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577起,死亡894人。事故次数同比减少41起,提前两年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百万吨死亡率降到10人以下的目标。
8.
矿区生态环境治理
省内大型国有煤炭企业所属的煤矿,多数设置了矿井水处理设施,治理率为87.4%,达标率为92.9%,综合利用率为41.8%,处理后的水主要用于井下防尘洒水。盘江煤电、水城矿业集团内新建和经技改的洗煤厂洗煤煤泥水基本实现了闭路循环不外排,其他老矿井选煤厂还不能实现或稳定实现煤泥水闭路循环。已建有废水处理站和环保在线监测,处理后达标排放。盘江、水城和六枝3个大型煤炭企业所属的煤矿锅炉基本都安装了除尘设施。六枝歼石电厂对现有锅炉进行了技术改造,达到了脱硫效果。
二贵州省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贵州省煤炭工业“十四五”发展思路(word模板)
(一)勘探开发任务艰巨
2020年前是火电机组投产的高峰期,2015〜2020年间新增机组容量1620万千瓦,2020年,除去退役机组,总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需电煤7790万吨。由于新增新型煤化工的发展,加上其他各行业煤炭需求及省外调出煤量,2020年煤炭需求量为16130万吨。而现有生产煤矿和在建煤矿同期的煤炭供应能力为1.8亿吨。缺口为4330万吨。导致煤炭勘探开发任务的艰巨,需要新建和改扩建一批规模以上矿井来保证产需的平衡,从而产生了以下主要矛盾需要解决。
(1)煤田地质勘查工作跟不上煤矿建设的需要,主要为新井
建设需要的精查勘探、老矿扩建需要的补充勘探以及开发规划和资源战略储备所必需的详查、普查工作,勘查工作量巨大,与勘查工作程度偏低和勘查力量不足的矛盾。
(2)煤矿建设(新建及改扩建)任务艰巨,特别是煤矿建设滞后于电厂建设的矛盾更显突出。
(3)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开发布局要求加大对地方小煤矿调整改造加大力度,煤炭供应紧张的矛盾在2018年前将比较显著。
(二)生态环境制约加剧
贵州省人口较多,资源相对不足。全省国土面积约97%为山地,73%为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石漠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6%,土地明显侵蚀(水土流失)的面积占41.62%,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十三五”以后,全省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
贵州省煤炭工业“十四五”发展思路(word模板)
发展阶段,引起了新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环境保护面临很大压力。
从煤炭行业来说,目前大规模的煤炭资源开发,尤其是大量小煤矿生产,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煤矿生产所带来的污染物排放、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及建设用地增加等问题,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的任务艰巨。随着煤炭开发范围迅速加大,强度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明显加剧,由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煤炭开发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也越来越大。
篇十四: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贵州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胡高英;林玲;陈丽华;戈弋
【期刊名称】《理论与当代》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贵州正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城镇化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现代服务业来吸收.而贵州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低,行业低层化、企业內向化等问题突出.本文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说起,探寻贵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总页数】6页(P8-13)
【作者】胡高英;林玲;陈丽华;戈弋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
【相关文献】
1.农业现代服务业大有可为--评《中国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J],汪时珍2.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研究——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J],王晓东;李珊3.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批复[J],;4.贵州省福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J],陈洪升;许玉凤
5.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批复(黔府函[2021]104号)[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十五: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贵州发展前景国际农业合作成为沿线国家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农业合作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各方利益,得到了政府、企业、民众的广泛认同,具有广阔的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将帮助各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制。我国一批海外农业园区、跨国科研项目扎实展开,海外农业科技合作网络越织越密,农业对外开放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贵州省“十四五”时期,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的特色林业是贵州大力发展的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借助贵州独有的生态资源,坚定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之路”。变生产优势为经济优势以工带农、以工促农。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延长产业链,从种养向初加工、精深加工延伸,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如今,贵州涌现出一批食品生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及园区,同时,也创新探索出一条条组织化、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并在广泛实践中结出累累硕果——贵州贵茶;麻江县明洋食品有限公司改良传统加工工艺;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公司通过一体化发展模式,让“老干妈”辣椒酱风靡全球。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贵州建设提供了更多载体和平台,以品牌提升市场、以市场稳定规模、以规模促进效益,推动黔货出山风行天下。齐配套——余庆县“全国绿色食品(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树品牌——威宁苹果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炭山红”和“黔山红”两个农产品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搭平台——在贵阳,集中力量建设以茶叶加工为主的开阳台湾农产品加工园区、以食用菌加工为主的清镇农业加工园区、以猕猴桃加工为主的修文果蔬加工园区、以奶制品为主的清镇奶产业园区。2019年完成农产品加工总产值870亿元,加工转化率为51.5%,预计2020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将达900亿元。畅渠道——关岭供销社主动出击拓展销路,以市场为导向,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模式引入农业,用现代理念来引导农业,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从而提高农业竞争力,贵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积蓄起磅礴力量。贵州这样一个“不沿江、不沿边、不沿海”的西部内陆省份凭借农业优势,在“一带一路”和“四角战略”对接视角下参与到柬埔寨农业方面的建设,根据柬埔寨农业机械发展实际,结合农业生产、发展、管理经验以及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相关制度等,帮助柬方制定符合当地发展情况的规划、制度和管理措施,帮助柬埔寨打造现代农业,提升农业发展水平。逐渐打开内陆省份了对东盟、对世界的大门,贵州的“朋友圈”越来越国际化了。在一带一路与柬埔寨四角战略对接视角下,贵州省的积极参与为西部内陆地区全力提速创造新空间,使得西部由资源输出地向输入地转变,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具有开创性意义。《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
贵州省将一如既往支持“一带一路”的教育合作发展,积极搭建对话交流平台。贵州参与到柬埔寨教育方面的合作有着先天的优势,在贵州举办的中国—东盟交流周就是其优势,交流周也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东盟国家的企业“走进来”搭建了交流平台,也为贵州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条件。除了贵州政府的大力支持,还有贵州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都深深吸引着东盟国家。另外,贵州教育的对外开放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这年来,贵州着力推动与东盟的教育合作,贵州大学等36所高校与东盟85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来黔留学生人数从2008年的数十人发展到2018年的4000余人,其中70%以上为东盟国家留学生。当前,贵州省的十四五也把教育文化放在了重点发展的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的价值越发被政府肯定,各国政府非常重视大数据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作用,积极利用大数据发展经济。习近平主席曾强调,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我国大数据产业的走出去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给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也为我国的大数据产业走出去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柬埔寨政府2004年提出以优化行政管理为核心,加快农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投资和开发人才资源的“四角战略”。柬埔寨经济社会发展的“四角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也是相通和契合的,其中柬埔寨“四角战略”
中的第二个战略发展能源和输变电网的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发展电网和能源领域是高度重合。
因此,中国和柬埔寨在“一带一路”和“四角战略”的对接视角,可以从发展电网和能源领域出发。于此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下,“默默无闻”的贵州一夜之间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贵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大数据的硬件基础设施,是大数据产业走出去的核心省份,也是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和柬埔寨“四角战略”对接的核心省份。贵州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为了寻求更广泛的发展空间,贵州省内企业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贵州部分企业也开始尝试建立世界品牌,有些已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从开展国际化业务的企业构成来看,主要集中在资源和制造类。例如:贵州瓮福集团的磷化工产品、遵义钛厂的金属制品、七冶集团的工程业务等。仅有少数的快速消费品及食品通过品牌效应实现了国际化进程,其中声名远播的有贵阳“老干妈系列辣椒产品。全球化的国际市场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贵州企业应该尽早塑造自己的世界名牌并积极登陆国际市场,全面提升品牌竞争力。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内的市场竞争已逐步呈现国际化态势。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时,单纯依靠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已无法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质量和价格竞争已转变成品牌间的竞争。贵州不具备区位优势,贵州企业要实现国际化道路更加依赖于品牌塑造的独特性。对贵州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可行的品牌国家化策略,实现贵州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最终目标。“一带一路”不仅是商品经济贸易,还涉及多种人类活动,包括海陆交通、国家关系、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宗教信仰、人口迁徙等,领域广泛,内涵丰富。沟通艺术交流,承载文化输出,是坚持中国道路、塑造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建设亚太、亚欧乃至人类命运公共同体的优化发展平台。通过“一带一路”战略部署,提高人才素质、推行科学理念、以特有的智慧境界,设计、凝聚、升华“中国制造”的内在精神品质,使“工匠精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一加一大于二”的双向整合效应,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灿烂艺术文脉,促进区域文化和区域艺术间的交流对话,为东西方设计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在竞争合作中互促发展,于交融借鉴里协同创新,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为“匠心筑梦”及“品质革命”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
“四角战略”在许多领域和“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发展理念对接促成很多重要合作项目取得进展,如暹粒吴哥国际机场、金边至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桑河二级水电站等能源项目以及柬埔寨首个洲际海缆项目等。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柬埔寨四角战略对接视角下,给“贵州工匠”品牌出海提供了许多机会。树立“贵州工匠“品牌,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做到”承包一个工程,树立一个典范”,让贵州名片“风行天下”。
篇十六: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调研报告一、企业基本情况(一)历史变革xxx农业发展水平、农民生活质量、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态环境,曾经存在4块短板。其一是,富饶的贫困。xxx的黔中重镇区位优势地位没有改变,全省坝子地块最多的农业资源优势地位没有改变,交通条件在贵州最好的通达优势地位没有改变,然而,2014年下滑为贵州省6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全区有9个贫困乡镇,占全区乡镇和郊区办事处总数的56%,有134个贫困村,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52%,贫困村普遍存在,贫困人口基数大、数量多,2014年末贫困发生率达6.7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7314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5.7%。其二是,滞后的产业。历史上曾为“黔中工商业重镇”、“黔中商埠”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贵州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的xxx,到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在贵州仅排位,其中,农业产业的分散化、碎片代、粗放化、无序化矛盾突出,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短板。其三是,萧条的农村。大部分农村还保持着“烂田烂坝”的景象,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留守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无法满足村民正常生活。2014年,全区全区140775户农民中10.6%的农户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石漠化地区以及危房之中。0个村没有硬化或油化道路,9个村没有自来水,7个村不通
-1-
电视(电话),占全区140775户农民家庭总数10.6%的农户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石漠化地区以及危房之中。其四是,退化的生态。曾经“几多蓑草铺满地,无数好山高入云”,林多景美生物多样的xxx,2015年的森林覆盖率仅为35%,在贵州各县区中垫底,成为国家滇黔桂石漠化片区重点县。
针对上述现状,xxx委、人民政府在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地进行研究后认为,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矛盾法则已经昭示,对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错综复杂的矛盾,有主次之分,抓住了主要矛盾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xxx发展慢、短板多、“三农”问题矛盾突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最根本、最本质的原因是城乡分割、产销脱节,以至失灵的市场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紊乱的农产品产销关系损害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政府“有形之手”没有在调节农产品利益分配格局中发挥引导作用。必须科学运用政府“有形之手”,引导生产和消费,确保农业发展有后劲,产业发展有质量,农民生产有预期,市场消费有温度,生产关系有理性,经济关系有规矩。破解的路径,就是严格按照习总书记“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靶向施策破解“二元结构”,经充分研究后,于2017年1月成立公司,以此为纽带,发展脱贫产业、调节生产关系,改善供给结构、优化利益格局。
(一)组织架构及管理层级
-2-
(三)法人治理结构xxx公司高级管理层和法人治理结构由区委、区政府根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相关规定和《公司法》选派,公司分决策层、管理层(经理层)、执行层三级结构治理。决策层由党委会、董事会组成,经理层由公司领导班子组成,执行层由公司各职能部门组成。公司党委、董事会成员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通过建立健全公司议事决策制度,从而规范公司所有重大决策,为公司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四)薪酬情况公司制定《xxx公司薪酬标准暂行规定》,公司内部中层
-3-
及普通员工严格按照《xxx公司薪酬标准暂行规定》进行执行,
公司领导层薪酬根据《中共xxx区委办公室关于印发<xxx区管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待遇和人事关系有关规定>的通知》(区办发﹝2015﹞5号)、《关于对xxx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有关薪酬事宜的通知》(西区国资﹝2016﹞35号)文件精神执行,暂时按照《关于xxx国有企业薪酬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精神执行。
(五)改革情况根据省委、省政府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的要求,公司于2018年4月建设xxx一二三产业融合10万吨辣椒加工项目,占地200亩、建设面积12万㎡、总投3.5亿,项目主要加工辣椒制品,还可加工贡菜、南瓜、金刺梨、玫瑰花等农产品,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辣椒烘干项目。公司根据市场调研,结合我区实际情况,选择辣椒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在全区进行布局生产,于2018年开始布局辣椒产业,并持续发力,2019年公司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精品带动、要素保障、抱团发展”为产业发展模式,在全区16个乡(镇、办)大力发展精品辣椒种植。一是持续推动辣椒产业发展。2019年完成辣椒种植共10万亩,亩产达2000斤,年产量达2亿斤;二是依托“xxx果蔬工坊”加工优势,加强与四川翠宏辣椒、海底捞及本地一些中小辣椒制品生产企业合作,向其稳定供应辣椒制品、原材料(干辣椒),遵循市场规律,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良性发展。(六)党建情况
-4-
部门工作职责囊括了公司党建办、纪委办、共青团工作职责,统筹公司党建工作、反腐倡廉工作、信访举报工作、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共青团管理等工作。目前部门工作人员共4名,其中一人借调区纪委监委民生办协助工作。
公司党委设立以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加强公司党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丰富党建载体,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一是完善阵地建设。建设党员活动室,挂党旗,上制度,规范学习资料、会议记录,严格党务公开,向党员干部和群众开放,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党建工作,将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作为党建工作经费,真正把活动阵地建设成为政治学习、思想教育、议事决策的场所;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将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坚持党组织领导科学决策,把党组织集体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探索开展党务、企务一起学、一起议、一起讲的“双学双议双讲”模式;三是创新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党建“五个一”活动(办好一个读书会、研好一道调研题、做好一件创新事、树好一面模范旗、比好一场团队赛),用“读书会”拓展视野,用“调研题”助力发展,用“创新事”提高效率,用“模范旗”示范引领,用“团队赛”凝聚人心,通过丰富多彩的党组织活动激发公司全体员工干事热情;四是建立功能性党小组。在产业链各个重点环节上,选派业务骨干党员深入一线进行磨炼,建立基地种植、分拣包装、物流配送、市场销售四个功能性党小组,精准对接贫困群众的种植技术、产品包装、物流配送、市场销售,
-5-
做到环环相扣、严格把关,发挥好党小组“神经末梢”的基础作用。
二、十三五以来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一)经营情况一是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与区内外学校、机关食堂、商超、高校食堂等xx余家农产品消费单位签订食材供应协议。截止目前,公司累计销售农产品亿斤,销售额达亿元;二是打通大流通渠道。公司多渠道开拓省内外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广州江南市场、深圳海吉星市场、东莞润丰市场、重庆双福市场等多个大型农批市场达成合作意向,建立农产品销售档口,通过联系省内、外大宗批发商多渠道帮助合作社销售农产品。目前通过大流通渠道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近亿斤;三是强化东西部协作发展。2019年1月在青岛市成功举办“青岛年货节”,2019年8月成功在青岛市北区、莱西市举办农产品订货会。同时与青岛市市北区、莱西市签订价值万元的农产品采购协议。截止目前,与市北区总工会等家单位、企业合作,通过消费扶贫方式,销售各类农特产品达万元,下一步公司将加强对接,早日完成销售目标。(二)财务状况一是资产状况及资产变化。公司本期的资产比去年同期增39%.资产的变化中固定资产增长最多。说明企业将资金的重点向固定资产方向转移。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变化不大.在流动资产各项目变化中,货币类资产和短期投资类资产的增长幅度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说明企业应付市场变化的能力将增强;二是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及变化。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
-6-
益的比率为45%.说明企业资金结构位于正常的水平。本期和上期的长期负债占结构性负债的比率分别为82%、91%,该项数据比去年有所降低,说明企业的长期负债结构比例有所降低。
(三)业务板块情况公司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水产品、鲜肉销售;农业产业基地开发建设,农业交易市场的培育、开发、管理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扶贫项目开发等业务。(四)地区、行业布局情况公司业务涉及区内外学校、机关食堂、商超、高校食堂等单位,其中覆盖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是xxx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三、存在主要问题一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案,导致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积极性不够、主动性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拓展方法不多、市场渠道单一等现象,导致业务开展进度缓慢;二是人力资源利用率不高,没有形成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在公司内部存在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导致内部人员配备不合理、人员补充不及时、人员使用不高效、人员培训不到位。三是缺乏快捷精准农残检测仪器、手段,传统农残检测,时间长、精度差,在日愈重视食品安全的今天,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三是随着公司业务量不断增大,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现有冷链物流已无法满足业务需求,无法完全保障我区农产品种得出来、能储存保鲜、能快捷运输、能卖个好价,导致农产品在运输、销售过程中抗风险能力较弱。
-7-
四、十四五发展思路及措施建议一是加强装资产、融资力度,积极对接区国资局,及时划拨良性资产到我公司,进一步降低公司负债率,便于公司融资到位,解决资金缺口问题,确保公司正常运转;二是分类开辟区域产品市场。紧紧围绕“安顺市场全覆盖、贵阳市场半覆盖”战略目标,持续推进“区领导带头跑市场”工作模式,积极打通销售环节,力争突破家消费单位;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有效弥补发展资金不足。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邀请上级部门指导,对公司现在实施项目进行包装、编报,尽量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各口政策资金支持,增强企业资金实力,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精品示范带动,推动全区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真正实现“地产省销”、“省产国销”的目标;五是继续夯实现有供应链业务,加快、加深与华夏仲景公司合作力度,不断提档升级,按照“主攻毛菜、延伸净菜、开发成品菜”发展思路,做好供应链业务;六是抓住发展新机遇,实现转型发展,公司通过运营好“果蔬工坊”,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扩宽公司业务,创造更大效益;七是建立健全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公司绩效考核方案、人力资源规划方案,让物尽其用、人尽其能,充分激发人员积极性、主动性,为公司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