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融合双促进调研报告8篇双融合双促进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振兴工业经济”、实施“工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融合双促进调研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双融合双促进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振兴工业经济”、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按照局的统一安排,本调研组围绕“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现状(一)工业领域信息化加快推进。CAD/CAM技术在制造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90%的工程技术人员掌握了CAD的应用技术。全市建立了80多个工业企业网站。100%高新技术企业和90%以上民营科技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机械行业协会建立了***机械网,为40多户企业建立了网页。机械制造企业购置了大量数控机床等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20XX年获准成立了广东省数字化中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钢、宏大齿轮、新宇建机被列入全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广东鸿源众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被选入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单位。《轴承行业数字化综合集成平台建设与应用》、《南雄精细化工产业园化工产品安全监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7个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二)制造业与信息化结合稳步推进。制造业企业将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加强技术创新,不断研发和改进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机械部件和整机,如带传感器自动增益伺服油缸、水平定向非开挖钻机、电脑控制自动配料混凝土搅拌站、可控硅微机励磁装置系统、高低压配电柜、水力发电机组、智能培养箱、养猪养鸡成套自动化设备、虚拟结直肠镜、电炉专家节电系统、气密检漏仪、税控收款机、智能线路板制作机、智能锁、电子衡、数控电火花小孔机等。
(三)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铝箔、电容器、磁性材料、积层板、电路板、高能电池材料、铟镓锗等半导体材料、ITO纳米粉末、微型马达、数据线、传感器、绝缘胶带、液晶显示器、变压器、电感、光盘、音像设备、电子钟表等电子原材料、元器件产业快速发展,有的成为当地支柱产业。***西格玛技术有限公司的“ITO大尺寸靶材”项目获得广东省发展平板显示产业财政扶持资金5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进入验收阶段。
目前,我市拥有通过认定的软件企业3家(友迪资讯、微智科技、极速资讯),软件登记产品14个。拥有至卓飞高线路板(曲江)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11家,20XX年规模以上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22.67亿元,增加值3.33亿元;
电信企业营业收入15.79亿元,广电业务收入4600万元。(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工程初见成效。***钢精益生
产制造执行系统、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铸电炉控制系统的改造与自制、***液压件厂有限公司液压油缸制造数字化改造、***东阳光精箔有限公司高精铝生产流程信息化改造示范工程等5个项目被列入20XX年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钢荣获20XX年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行业标杆企业称号。高安全性数字化协同开发和管理平台建设、宏大齿轮SG-CIMS系统等2个项目被列入20XX年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候选项目。
二、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市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大型企业信息集成与共享水平不高,离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要求仍有差距。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技术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二)电子商务发展不快。电子商务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融合程度较低。推进企业上网工作亟待加强。通过对我市150家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只有42家工业企业已经应用了电子商务,占被调查工业企业总数的28%,对开设电子商务讲座感兴趣的企业只有106家。
(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既懂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四)政策配套有待落实。扶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资金有较大的缺口。
三、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一)分层次、分类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1、按照行业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形成工业化强大的支柱产业,同时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机械产业。重点是提升产品信息技术含量,推动装备制造数字化,发展工业数控、激光加工、智能化工程机械等技术和设备。钢铁、电力、有色金属、化工、建材产业。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应用,改造优化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推广应用节能控制和污染治理信息技术和设备。玩具、纺织产业。重点是提升玩具、服装设计生产能力,推广应用三维测量、玩具、服装设计和裁剪缝纫自动组合技术及设备,实现玩具、服装设计和制造的集成。食品产业。以推进产品质量控制为重点,在食品加工各环节推广生产过程状态监视、质量控制、快速检测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提高食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制药产业。大力推动制药产品创新,融合运用化学、生物信
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技术对新产品进行分析筛选,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研发。
2、按照企业大中小规模推进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的小型企业。重点引导企业在公共服务平台上收集、发布产品信息和宣传企业形象,开展企业会计财务和办公自动化应用,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逐步开展网上客户服务和网上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处于单项信息技术应用阶段的中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开发的能力,提高生产过程控制水平,推动业务集成与应用集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监控,建立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对处于集成应用阶段的中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实现企业业务的统一集成,开展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等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处于集成应用阶段的大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建立信息共享的集团财务管理、集团控制、结算中心、分销管理、决策分析等系统。对处于信息融合阶段的大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以优化价值链为核心,开展协同设计与制造和支付型电子商务应用,实现商务运营的电子化和管理决策的智能化。处于信息融合阶段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以自身为龙头,实现价值链的全面优化,建立基于标准化的信息开放系统,实现产业链的信息流通和共享,带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对处于国际性
篇二:双融合双促进调研报告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导读:本文是关于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您!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我盟双拥工作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在融合中前进,不断丰富新内容、拓宽新领域、强化新措施、创造新特色,先后开创了共建和谐锡盟、军警民联防、四个一活动、五融合四促进活动、3+2边防帮建工程、随军家属培训安置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工作新路子,2011年,我盟两个市同时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然而,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军民融合式发展指导双拥工作,如何维护北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边防巩固,如何加速推进边疆地区军警民融合式发展再上台阶,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一、当前制约双拥共建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近期,我们深入部分党政机关、驻军部队、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对不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想认识、领导力量、组织方式、制度机制等作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总的来看,当前制约双拥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五个不相适应:一是思想认识与服从和服务的双向要求不相适应。由于长期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的和平环境影响,很多人淡漠了国防观念,对军队的大项任务、战备行动、紧张训练和边防的艰苦工作生活环境缺乏了解和体验,对国防、边防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到位。从部队官兵角度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意识树得不够强,把参加和支援地方建设仅仅作为一项具体工作来完成,缺乏创造性主动性。此外,当前社会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大家对军人牺牲奉献的价值观缺乏认同,对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人民战争思想理解不够深入,不少单位把双拥工作仅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形式上,难以身入、心入,缺少热情,难有成效。
二是组织形式与军地双方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近年来,国家和一些省市相继成立了爱国拥军促进会等民间组织,旨在动员全社会力量掀起双拥共建热潮。我盟也积极协调成立了军警民五融合四促进领导小组、兵妈妈拥军团、送法送医送文化进边关服务组织,创造了不少双拥工作的亮点。但不可否认,多数双拥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倡议号召的多,形成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的少,实践中对双拥工作的主体缺乏约束力。双拥工作范畴和实施对象虽有明确,但参加人员数量、实施规模、资金保障等问题大都由军地双方商定,一旦部队战备训练紧张、地方发展任务较重之时,双拥工作就会缺少领导关注,在落实上打了折扣。长此以往,使大家形成了做与不做、做好与做差一个样的错误认识。
三是检查评估与基层官兵关注的重点不相适应。就现行国家和自治区双拥工作考评机制来讲,地方已将双拥工作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重要内容,具有一票否决权。同时,每4年评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选一次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双拥模范城(县)也对双拥工作是一个有力的促进。但在具体迎检考评中,条件总体上来看仍比较宽泛,追求面上效应的做法很多,在一些关系部队建设的随军家属培训安置、子女入学考学、军用土地征用、军事行动保障、涉军涉法维权、隐蔽保密斗争等涉军敏感问题上持续关注力度不够,考核组成员只吸收省军区、军分区领导,考核结果未经过驻地部队官兵和群众的二次核准,在有效性、人本性上还欠缺分量。
四是现实定位与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目标不相适应。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军民凝聚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而进行的系统工程。从我盟近年来双拥工作实践看,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资源、科技、人才、经费等方面优势明显,但由于受功利主义和政绩观念影响,有的人认为双拥工作应该是一项在不影响主要任务的前提下量力而行的工作,从思想上没有摆正位置,造成在拥军优属上很少用心用力去做。部队相对地方而言,集体优势、过硬作风和牺牲精神依然保持很好,在支援地方建设和抢险救灾中非常管用,但在引入地方先进科技、文化、人才等方面发展自身建设上还存在被动等靠的思想观念,放不开眼界、迈不开步子的吃皇粮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
二、完善新时期双拥共建机制要注重把握好三个结合双拥共建工作的实施主体包括党、政、军、民,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组织,工作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系统,领域广阔、范围宽泛,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广大军民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必须树立强烈的大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双拥观念,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实践上搞好结合渗透,为双拥工作各项制度机制的顺畅运行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让双拥工作言之有物、行之有效。
一是把握好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的结合。双拥共建工作为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服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力物力方面的直接服务,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间接服务。一方面要发挥双拥工作的群体优势,积极发动地方各级从财力、人力、物力、智力等各方面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并注重引导部队搞好反哺和回报,组织官兵直接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直接为市场经济服务,实现促进生产力水平和战斗力水平提升的双赢目标。另一方面要发挥双拥工作的政治优势,充分借助双拥工作加强军地联系,融合军地宣传教育资源,使服务国防建设和服务经济发展成为广大官兵群众的自发行动,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力条件,再以此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实现良性循环。双拥工作可以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促进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通过军地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在各行各业形成热爱本职、艰苦奋斗的良好风尚;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和实行军警民联防联治,促进社会治安的好转,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的功能必须同时发挥好,缺少了直接服务,政治工作优势就成了纸上谈兵,而不注重发挥政治优势的给钱、给物更加无异于冷冰冰的商品交换,失去了双拥工作的根本意义。
二是把握好体力服务与智力服务的结合。目前,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各地都在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步伐,现场会、座谈会、研讨会搞了不少,但真正形成影响、推动工作、牵引发展的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规模行动还不多。在我们调研期间也发现,不少同志片面地认为互办几件实事、帮助搞点建设就算是融合了,这样的观点还不在少数。双拥工作的服务档次普遍还比较低,服务的范围也比较窄,具体工作中常常局限于土建、运输、绿化等单纯体力劳动方面,未能发挥其深层次的服务功能。因此,双拥工作应在坚持传统的服务方式基础上,努力向新的领域拓展。一方面军地双方在不同行业领域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另一方面,立足未来发展,加强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走活军地一盘棋,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军警民在思想、资源、力量、机制、工作等方方面面的真融合。
三是把握好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结合。在双拥活动中,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既要讲无私奉献,也要讲有偿服务,不能把双拥在局部演化为单方索取。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倡顾大局、讲奉献,把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基层官兵和人民群众放在心中。部队要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完成战备训练和执勤巡逻任务前提下,适时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为驻地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一些急难险重任务,部队应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不能一味强调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让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懂得,为部队解除后顾之忧,提供热情服务,是支援国防建设的应尽义务,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多体谅部队的困难,多为官兵办实事。另一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把发展经济与支持部队建设结合起来。如:军民合办菜篮子工程、优抚对象致富工程、军嫂就业安置基地、两用人才培训交流中心等等。办好这些,不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仅可以解决军地双方存在的实际困难,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也能够对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直接的推进作用。只有这样,既发挥提升部队战斗力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溢出效应,又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防和边防建设的注入功能,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三、构建新时期军民融合式双拥共建机制的现实思考双拥工作既不是一时一事的应景工程,也不是一地一人的局部活动,更不是一朝一夕的轰动效应,一味偏重于靠领导重视推动,靠办事机构协调促动,靠军地感情牵动,难以持久。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按政策办事、按规定办事,把认识成果、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才能确保双拥工作走上法制化、科学化、常态化轨道。一是建立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双拥工作作为全局性的一项工作,仅仅依靠少数几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双拥大舞台意识,建立军地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各行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旗县以上党委、政府要成立军地领导参加的双拥共建领导小组,加强双拥办自身建设,落实机构规格、人员编制、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在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建立基层双拥工作站,逐步建强基层双拥组织,实现拥军优属活动常态化。各级党委、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切实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全局、涉及长远的大事来抓,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搞好工作统筹,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力量,落实军事需求。坚持每年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军政座谈会和军地互访等制度,研究解决双拥工作的重大问题。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军警部队要积极作为,主动参与领导,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同时要立足实际规划拥政爱民工作,生态建设怎么搞,扶贫开发如何做,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建设谁去组织等等,都要有一个统一规划和具体措施。军地双方共同搞好总体设计,切实形成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的双拥工作组织网络体系,为实现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建立科学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和优化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依托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建立融合发展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军地相关部门、机构和企业参加,定期报告工作、分析发展形势、总结经验教训、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部署工作任务。地方规划发展蓝图,要充分借鉴部队的意见,兼顾国防需求,在涉及交通、通信、教育、科技等重要领域的研发和建设上,要预留国防端口,同步体现军事功能;部队推进全面建设,也要考虑社会效益,兼顾群众所盼,尽最大努力为地方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特别是在处理各种棘手、敏感和遗留问题上,要积极依靠和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尊重地方的政策决策。通过双向互动、沟通协调、规范程序,形成军地携手、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军民融合式双拥共建工作始终在正规高效的秩序中良好运行。
三是建立全面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把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工作同步部署、捆绑落实。进一步细化落实双拥政策法规的各项猎施,研究制定转业退伍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现役军人权益保障、重点优抚对象自然增长机制等方面的具体办法,明确部队参建重点工程、扶贫帮困、应急处突、抢险救灾等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工作任务,以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双拥政策法规在军地各个层次的落实。着眼于调动融合式发展的积极因素,依据政策法规,制定完善包括市场准入、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投融资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确定奖惩办法,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抓双拥共建、抓融合发展的主动性。
比如,可以参照相关政策规定,把大项军事活动和军事训练保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支出范畴,给予重点保障;建立完善拥军优属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按照上年度当地城乡人均纯收入标准发放义务兵优待金,提高复退士兵补助金标准和自谋职业补助金标准;民兵分队平时参加治安巡逻、执行应急维稳、抢险救灾等任务所需经费,由用兵单位保障;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培训、安置工作,可依据有关政策规定,根据接收安置意象和计划,视情将一部分培训任务直接分解,赋予相关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农村牧区民兵训练经费按《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民兵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9号)规定执行,城市民兵训练经费由盟(市)、旗(县、区)两级财政和企业均衡负担,共同保障。要着眼融合开展双拥工作,坚持军地合力,及时对双拥工作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优先给予处理和保障,全面提高融合的质量效益。
四是建立权责分明的奖惩激励机制。军地双方要自觉把提升共建质量、推进融合发展具体任务纳入科学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纳入党政领导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纳入党委督查和执法检查机关的职责体系,构建权责对称、运转顺畅、激励有效、惩罚有力的运行机制,保证军民融合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各地要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及时制定双拥工作阶段性规划和年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度计划,研究设定边境安全、社会安全和重要目标安全系数,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身上,每年组织一次党管武装述职和拥政爱民工作汇报,定期开展调研征求基层官兵和群众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公开透明地审示和查纠问题,提高双拥工作实效。及时组成军地联合考查组,每年开展一次双拥工作综合考评,并将考评检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作为下一届双拥模范城评选的依据。对执行双拥政策法规、落实共建任务、推进融合发展主动扎实、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消极应付,官兵群众反应较差,甚至发生军民纠纷等问题的,予以通报批评。通过有效的奖惩激励,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参与双拥工作的主动性,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篇三:双融合双促进调研报告
心得体会:党建与业务深融合双促进(最新)由15名党员干部组成的省防办党员队伍,承担着组织指导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省防办党支部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采取开门抓党建、调研促党建、先锋助党建的党建“三招”,凝聚党员力量,抗击洪涝干旱灾害,充分彰显了党员在抗灾减灾中的关键作用。
开门抓党建,推进机关与基层联通。
省防办党支部立足机关党建特点,围绕防汛抗旱中心工作,走出去,请进来,开门抓党建,采取进部队学习抗洪抢险精神、访社区了解城市防洪现状、到前线融合抗灾实践等走出去方式,增强党员干部对应急抢险、工程管理、项目建设的现场感,提升党员干部谋划、研判防汛抗旱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近年来,党支部结合防汛抗旱工作中的重难点,建立了省富水水库管理局、省洪湖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省荆江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等3个基层党建联系点,组织党员赴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工程建设现场参观学习,把主题党日开到闸管分局,交流借鉴
机关党建和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和经验,帮助解决施工物料短缺、临时党组织薄弱等难题。同时,省防办党支部通过联合办会、延请专家授课等方式,主动邀请基层党员到机关结对共建,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以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推进四个伟大”、“为红旗党支部增光添彩”等党课活动,促进机关和基层业务部门的直接联系,起到了互相促进的作用。
调研促党建,推进防汛抗旱难题破解。
省防办党支部坚持走基层、访群众,察实情、听真言、探实招,不断实化、细化党建工作,使之融入防汛抗旱业务决策的过程。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尚不完善、分蓄洪区运用难度大、“两队一库”建设滞后、山洪灾害防治难等短板和薄弱环节,省防办党支部组建4个调研小组,采取领导领衔、支委牵头、小组负责、党员参与的方式,分别深入宜昌市五峰县、巴东县、襄阳市枣阳县、荆州市公安县、洪湖市等地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对存在问题的客观条件、主观原因、外部环境等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深刻剖析,形成了内容详尽、思路清晰、意见明确的调研报告,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特别是分蓄洪区运用补偿办法的制定已经列入省政府5年立法计划。
先锋助党建,推进防汛抗旱取得实效。
省防办党员干部始终牢记着党的嘱托、人民的安危,视汛情为警报,暴雨洪水面前总是挺身而出,科学有效应对汛情灾情,真正做到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重大险情灾情发生时,防办党员总是及时指挥抢险救灾。2017年汉江秋汛期间,省防办党支部书记袁俊光带领党员赶赴汉江干堤险情发生地,现场指导险情抢护、抢险救灾。值班值守需要时,防办党员总是坚守岗位、通宵达旦。省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办公楼的灯光昼夜不息,见证了防办党员24小时值班值守、24小时枕戈待发、24小时指挥调度,全力守护江河安澜的繁忙时光。特别是启动应急响应时,防办党员不分节假日、不分上下班,全天候紧盯汛情、跟踪险情、关注灾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对策,提出措施,让处处险情化险为夷、受威胁群众转危为安。融合生合力,合力增成效,2016、2017两年,防汛抗旱减灾综合效益达1374。2亿元,实现了江河干堤未决一口、各类水库未溃一坝、重要设施未失一处的防洪目标。
尊崇党章党规,抓实机关党建工作
一、坚持政治统领,强化学习教育
(一)坚持将支部主题党日锻造成党员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一是年初计划指导。制定了《X年度区直机关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计划》,对活动时间、内容、方式、重点、要求等进行明确,各机关党组织制定落实方案。二是月度督促提醒。每月底拟定下一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内容提示,根据年初计划安排和阶段性重要内容,确定月度活动内容和具体活动要求,下发区直机关各党支部,精准对接学习内容,推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落实。三是季度检查考评。将支部主题党日作为机关党建工作日常检查考评的重点内容,每季度进行检查考评,检查考评组点对点的向各机关党支部进行问题反馈并督促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安排其上级党组织对支部书记进行约谈。
(二)坚持把党务干部能力提升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一是分层次培训机关党务干部。区直工委干部,接受市直工委、区管干部培训班学习,主要在政治引领和党建创新上着力;区直工委举办机关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省直工委廖峰、市委党校杨学文等来区授课,今年已培训522人次,主要在落实主体责任
和规范化建设上着力;区直机关党委(总支)对其机关党支部成员进行培训,主要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开展日常党内活动上着力。二是举办机关党建工作专题讲座。按照年初计划,全年拟定12个机关党建工作专题,每月一题,安排工作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机关基层党务干部授课。专题讲座这种形式接地气,成效明显。三是在党建实践中加强锻炼。工委在季度机关党建工作对标检查评议时,有计划地抽调基层党务干部参加;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党课活动、道德讲堂活动现场观摩会各两次,组织机关党务干部和党员代表现场观摩学习。
(三)坚持以创优争先活动为载体强化机关党的政治引领。一是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活动。在各基层党组织初赛的基础上,组织17个代表队以现场答题方式集中竞赛。二是推进“两会四评”制度化。在区直单位召开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时,严格个人自评、党员互评、书记讲评、领导点评程序,并纳入党建工作季度检查评议,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三是深入开展“星级争创”活动。七月上旬,区直机关党组织根据安排进行了年度初评。
二、突出工作重点,规范党建工作
(一)突出党建工作主体责任的落实。一是落实党组(党委)主体责任。将党组(党委)主体责任纳入机关党建工作季度检查评议,强化党组(党委)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构建工委宏观领导、总体规划、分类指导、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和区直单位党组(党委)具体领导、协同发力、组织落实、直接负责的机关党建工作领导格局,凝集领导合力。二是落实机关党组织组织责任。要求其每月专题研究和部署机关党建工作,书记每月要调研指导机关党建工作。三是落实支部具体责任。印制《机关党支部工作手册》,下发《党员手册》,通过机关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三级联述”和季度考评,推进支部具体责任的落实。
(二)突出党内组织生活的规范。一是对支部工作进行全面系统规范。制发《加强和规范机关党支部建设的意见(试行)》,从强化政治建设、健全组织设置、严格组织生活、强化组织功能,规范支部工作,落实党建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等七个方面,对机关党支部规范建设作了具体规定。二是落实机关党建工作日常考评制度。制定了《区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考评方案》和《考评细则》,每季度对各单位党建工作进行检查考评并在全区进行通报。已累计检查列出问题清单382条,全部予以整改。三是组织开展系列服务活动。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
“双认领”活动,服务社区困难群众“微心愿”。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和“两率一度”评价要求,组织开展精准脱贫攻坚服务活动。
(三)突出党建工作保障制度的建立。一是选优配强机关党务干部。落实《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将“按照机关工作人员的总数1-2%的比例配备专兼职党务干部”要求列入检查评议;坚持机关党组织负责人选任标准和要求,部门党组(党委)、机关党委(总支)分别负责机关党委(总支)和所属支部成员特别是专职副书记的提名把关、任前考察、任职谈话,努力解决机关党务干部“老、弱、边缘化”问题。同时推进党员人数多的单位设置党办等工作机构。二是推进党建工作阵地建设。要求区直各机关党组织创造条件,积极投入,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实用美观”的要求,建设机关党员活动室和党代表工作室,设置党建工作专栏,营造全面从严治党浓厚氛围。三是落实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将“党建工作经费是否列入行政预算”列为检查评议内容,推动党建工作经费保障的落实。
三、狠抓作风建设,激励干事创业
(一)认真开展机关作风日常评议活动。制定《X年度区直单位监督指导类机关科室(基层站所)日常工作作风评议工作方案》和《日常工作作风评分表》,采取日常监督、自查评分、集中检查等方式,从全面从严治党、落实重点工作、服务改善民生、规范权力运行、积极履职尽责等五个方面,对照《日常工作作风评分表》,对区直机关科室进行作风评议,驰而不息狠抓作风建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
(二)努力深化“双万双联”活动。一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处级干部联系服务企业(项目)的通知》,《关于做好“双万双联”留言板关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联系服务的领导干部每月认真走访企业一次,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复杂问题积极发挥部门联动作用精准施策解决。二是发挥涉企部门服务企业的职能作用,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并作为考核指标纳入绩效管理,推进共性问题的解决。三是执行“两率”目标管理,严格企业满意率和问题办结率两个100%的目标要求。
(三)选树“爱岗敬业标兵,创优争先团队”先进典型。印发《关于在区直机关开展选树“爱岗敬业标兵、创优争先团队”先进典型活动的通知》,通过基
层提名、资格审查、组织公示、考察评议、会议审定,培育选树了10位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绩显著、廉洁奉公、群众认可的同志为“爱岗敬业标兵”、10个单位为“创优争先团队”,在X电视台、X报上通报表彰。
篇四:双融合双促进调研报告
双招双引调研报告相城区“双招双引”学习心得
招商三组学习9月份区“双招双引”课件后,有以下心得与大家分享:一、学习工业园区招商经验
苏州工业园自成立之初就实行政府招商与市场化招商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主体——中新集团设立招商部。2000年年底,苏州工业园成立了招商局,与中新集团招商部共同负责区域招商引资工作。从2005年开始,相继组建了科技招商中心、CBD招商中心,同时各大国资公司和科技载体成立了各自的专业招商团队,构建了多部门、多平台、政企校研互动融合、良性循环的招商格局。而相城区的招商工作主要是由区商务局主持,负责招商引资以及后续的投资服务。两区的招商起点不一样,决定了对于工业园区的招商经验,相城区只能学习,不能照搬。
从园区招商经验来讲,一是精准招商、择商选资,摒弃“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理念。二是精细招商,打造专业化、精细化招商体系。三是精诚合作招商,综合运用以商引商、投资代建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及创投参与等市场化招商手段,提高招商成效。
而相城区目前提出发展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数字经济、文化创意5大特色产业的“3+2”模式,围绕“3+2”产业链的延伸,重点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今年,相城区已有福耀玻璃、新松机器人、紫光云引擎、京东云等龙头企业项目签约落户。由此可见相城区在精准招商、精细招商以及产业链招商的定位是正确的,只是可能在招商细节上需要“升级”。
二、如何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一)、招商引资工作
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各地招商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下,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加快发展的压力,如何进一步准确把握时代特点,深入查找自身不足,强化招商措施,寻求发展机遇,对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相城区经济跨越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积极驻点,挖掘优质项目。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西北”设立驻外招商点,根据各驻点区域产业发展状况,结合相城区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拜访客商,推介相城区。
2、明确目标,强化工作实效。明确项目推进具体做法、时间节点,每月每周进行工作汇总,共同商讨工作思路,形成相互促进、错位竞争的良好招商氛围。完善招商引资奖惩办法,促进“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发展。提高招商人员工作效率,挖掘、储备更多优质项目信息。
3、注重实践,总结工作经验。积极参与项目对接,总结招商工作经验,在项目对接中提升实践能力。积极跟踪项目信息,争取与客商见面会谈,推进在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大力开展专项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宣传,推介招引项目,吸引更多投资者目光。(二)、招才引智工作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在相城区未来发展中,人才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目前,苏州工业园区人才总量达30.9万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35人,均居全国开发区首位,人才红利效应
正在逐步显现。相城区要进一步释放人才红利,以人才集聚引领研发集聚、资本集聚和产业集聚,关键要做好“三篇文章”:
1、做好“筑巢引凤”文章。第一,通过院校聚才。苏州工业园积极建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引进了28所中外院校,在校学生规模超7.8万人。第二,通过产业聚才。通过实施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引进具有原创成果、能够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团队。第三,通过平台载体聚才。发挥科研院所、科技载体“磁石”吸聚作用,通过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等创新平台和国际科技园等科技载体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2、做好体制机制创新文章。当前,苏州工业园正积极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探索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让企业有更多“话语权”;创新外籍人才就业创业许可政策,建设多种形式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海外孵化器,促进高端人才“带土移植”;发挥开发区创新资源、科研院校、创投机构集聚的优势,打通科研和市场的“旋转门”,使更多创新资源从实验室流向市场,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做好创新生态优化文章。人才红利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生态。应秉持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完善人才安居、医疗、落户等政策,让人才既引得进,也留得住、发展得好。(三)、加强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
人才的引进特别是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必然离不开地方的产业支持和项目支撑,人才只会在有用武之地时才会流动进来,企
为小镇赖以发展的产业之一,为小镇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魅力也在于“特色”,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太平书镇建设就是抓住了“书”这个鲜明的特色,挖掘深厚历史文化书写一部历史书,发挥葫芦岛地域特色书写一部生态书,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书写一部产业书。
乡土文化是“小镇文化”的内核,也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必须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只有外壳,而没有鲜活乡土文化内涵的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所谓“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只要善于开发、善于利用,就一定能够让小镇散发诱人芳香。
特色小镇建设务求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结合产业规划统筹考虑。一个有活力的产业,能凝聚人气,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同时能促进就业、繁荣市场。太平书镇的打造,把农业、渔业、商贸业、旅游业、饮食业等各类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全面规划,选择适合小镇发展方向的产业做强做大,从而逐步培育成为小镇发展的有力支撑。
1、创新载体,建设书香太平。开展与中国作家协会全方位项目
合作,加快引进凤凰书城、新华书店等一批国内知名出版社,鼓励数字出版等企业外拓。建设散点式精品客栈、书坊、书院、名作家书店、创作工坊、数字悦读坊、亲子互动阅读坊、全民阅读坊及书镇标志性建筑——荻溪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葫芦岛(亲蜜岛)生态旅游项目按照书香生态主题公园的建设标准,规划建设临湖帐篷区、乡野生态园、荻溪人文水街、生态智慧园、水涧养生庄园、彼岸渔村6个主题板块。
篇五:双融合双促进调研报告
双招双引调研报告相城区“双招双引”学习心得
招商三组学习9月份区“双招双引”课件后,有以下心得与大家分享:一、学习工业园区招商经验
苏州工业园自成立之初就实行政府招商与市场化招商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主体——中新集团设立招商部。2000年年底,苏州工业园成立了招商局,与中新集团招商部共同负责区域招商引资工作。从2005年开始,相继组建了科技招商中心、CBD招商中心,同时各大国资公司和科技载体成立了各自的专业招商团队,构建了多部门、多平台、政企校研互动融合、良性循环的招商格局。而相城区的招商工作主要是由区商务局主持,负责招商引资以及后续的投资服务。两区的招商起点不一样,决定了对于工业园区的招商经验,相城区只能学习,不能照搬。
从园区招商经验来讲,一是精准招商、择商选资,摒弃“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理念。二是精细招商,打造专业化、精细化招商体系。三是精诚合作招商,综合运用以商引商、投资代建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及创投参与等市场化招商手段,提高招商成效。
而相城区目前提出发展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数字经济、文化创意5大特色产业的“3+2”模式,围绕“3+2”产业链的延伸,重点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今年,相城区已有福耀玻璃、新松机器人、紫光云引擎、京东云等龙头企业项目签约落户。由此可见相城区在精准招商、精细招商以及产业链招商的定位是正确的,只是可能在招商细节上需要“升级”。
二、如何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一)、招商引资工作
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各地招商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下,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加快发展的压力,如何进一步准确把握时代特点,深入查找自身不足,强化招商措施,寻求发展机遇,对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相城区经济跨越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积极驻点,挖掘优质项目。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西北”设立驻外招商点,根据各驻点区域产业发展状况,结合相城区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拜访客商,推介相城区。
2、明确目标,强化工作实效。明确项目推进具体做法、时间节点,每月每周进行工作汇总,共同商讨工作思路,形成相互促进、错位竞争的良好招商氛围。完善招商引资奖惩办法,促进“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发展。提高招商人员工作效率,挖掘、储备更多优质项目信息。
3、注重实践,总结工作经验。积极参与项目对接,总结招商工作经验,在项目对接中提升实践能力。积极跟踪项目信息,争取与客商见面会谈,推进在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大力开展专项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宣传,推介招引项目,吸引更多投资者目光。(二)、招才引智工作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在相城区未来发展中,人才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目前,苏州工业园区人才总量达30.9万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35人,均居全国开发区首位,人才红利效应
略,将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地区形象,扩大地区软环境影响力,并促进货币资本的净流入,实现二者互动互融。
4、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是破解人才引进瓶颈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实施各类人才引进、培育、资助计划,争夺人才资源。相城区就周边城区而言,区位、环境、经济等方面优势并不突出,创新型、紧缺型人才和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比较困难,关键问题在于缺乏可承载这些人才的产业基础。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紧密结合,通过优质产业和项目的引进实现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将能够从根本上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三、如何开展特色产业招商工作
2016年,太平街道围绕太平老街的保护和开发,以“书”为载体,着力打造“太平书镇”文化品牌,重点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生态旅游开发,打造成历史与现代交融、产业与人文并美的独具书香氛围的特色小镇,入选苏州首批特色小镇建设试点。目前太平书镇正在成长阶段,如何进行特色小镇招商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与传统小镇相比,特色小镇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作为一种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同时还是一种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贸易、休闲、度假的场所。因此,从道路、交通、环境、建筑风貌,到功能布局、各类设施,从休闲、娱乐,到餐饮、商贸,在充分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外,一切要从打造生态旅游小镇的思
路出发,精心打造,务显“特色”,使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成为小镇赖以发展的产业之一,为小镇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魅力也在于“特色”,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太平书镇建设就是抓住了“书”这个鲜明的特色,挖掘深厚历史文化书写一部历史书,发挥葫芦岛地域特色书写一部生态书,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书写一部产业书。
乡土文化是“小镇文化”的内核,也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必须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只有外壳,而没有鲜活乡土文化内涵的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所谓“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只要善于开发、善于利用,就一定能够让小镇散发诱人芳香。
特色小镇建设务求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结合产业规划统筹考虑。一个有活力的产业,能凝聚人气,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同时能促进就业、繁荣市场。太平书镇的打造,把农业、渔业、商贸业、旅游业、饮食业等各类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全面规划,选择适合小镇发展方向的产业做强做大,从而逐步培育成为小镇发展的有力支撑。
1、创新载体,建设书香太平。开展与中国作家协会全方位项目合作,加快引进凤凰书城、新华书店等一批国内知名出版社,鼓励数
字出版等企业外拓。建设散点式精品客栈、书坊、书院、名作家书店、创作工坊、数字悦读坊、亲子互动阅读坊、全民阅读坊及书镇标志性建筑——荻溪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葫芦岛(亲蜜岛)生态旅游项目按照书香生态主题公园的建设标准,规划建设临湖帐篷区、乡野生态园、荻溪人文水街、生态智慧园、水涧养生庄园、彼岸渔村6个主题板块。
篇六:双融合双促进调研报告
产教融合调研报告一、我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一)我市产业发展优势与特色XXX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国民经济41个工业大类中XXX有36个,产业配套能力强。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全市主导产业已由原来的钢铁、煤炭、建材、电力“老四样”,转变为精品钢材、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新六强”。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1:45.1:45.8,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着眼XXX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按照国家和河北省产业发展重点,我市确定了“532”主导产业,“5”就是不断提升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大现有优势产业;“3”就是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就是谋划布局电子信息和网络、安防应急两大未来产业,通过大力发展这10大产业,着力构建优势突出、聚集发展、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教育资源特色与优势XXX市有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省属研究型高校完整的教育体系,在校生14万人。中职学校方面,有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5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0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8所。有12所进入重点发展项目学校,1所职教中心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现
1
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职学校共开设专业15大类73个专业,34个专业被评为省骨干专业,10个专业被评为省特色专业。中职每年招生35500余人,在校生86700余人。高职院校方面,XXX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首批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河北省24个集团化办学院校之一。有55个专业,年招生6300余人,在校生13700余人。应用型本科高校方面,XXX学院是市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建有社科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建有17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实训中心,本科专业48个,涉及9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4790人。省属高校方面,河北工程大学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高校,河北省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二层次高校。有11个学科门类,85个本科专业,在校博硕研究生2086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453人。
(三)产教融合多方对接2018年市政府印发了《转发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18﹞-46),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税务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转发<河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的通知》(邯教﹝2018﹞685号)。2018年5月,由市教育局牵头,召开了由政府职能部门、高校、企业共同参与的政校企联席会议。2018年8月在XXX领创新兴职业实训众创院召开了由教育、人社、工信等有关市直部门、中等职业学校和部分行业企业代表参加的校企合作座谈会。截至2019年9月,16个县(市、区)中已有12个县(市、区)政府(武安、肥乡、馆陶、广平、魏县、
2
大名、临漳、磁县、峰峰、永年、鸡泽、邱县)出台了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全市按照“政府搭台、行业指导、企业主导、院校主体”的原则,搭建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校企合作平台,初步形成了多方联动、共赢的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四)集团办学深入推进2018年,印发了《XXX市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工作实施方案》(邯教〔2018〕590号),组建了七个区域职业教育集团(XXX市武安涉县职业教育集团、XXX市磁县峰峰临漳职业教育集团、XXX市曲周鸡泽邱县职业教育集团、XXX市魏县广平成安职业教育集团、XXX市大名馆陶职业教育集团、XXX市邯山永年肥乡职业教育集团、XXX市主城区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推动我市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协同化的办学道路,逐步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19年,以我市具有省级骨干专业的职业学校为牵头单位,以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校和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为成员单位,组建四大职业教育集团(交通运输职教集团、信息技术职教集团、商贸物流职教集团、现代服务职教集团)。各职教集团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就业体系建设和产教融合信息建设等方面实行统筹育人、统筹建设、统筹管理、统筹安排,实现“四共建”。即: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共建跟岗顶岗实习基地、共建就业网络系统、共建信息分享平台。初步形成了“产业引导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引领产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互动新格局。(五)基地建设不断提升XXX职业教育园区选址在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3
冀南新区,总占地面积2000亩,总投资25亿元左右,总建筑面积80万平米。2019年,冀南技师学院、XXX科技职业学院作为一期项目启动建设,2020年9月将投入使用。职教城项目建设围绕实现“三个对接”的目标(学校与市场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与需求对接),以应用本科、高职为龙头,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劳务输出主导型”向“服务地方产业主导型”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XXX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以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为支柱产业的职业教育特色格局,为XXX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存在问题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引擎和教育名片,但是,“产教融合”如何在“融合”上做文章,如何推动教育与我市“532”产业发展衔接配套,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校企合作“深度”推进难一是“学校热、企业冷”。目前,企业主要满足于就业合作,由于育人过程的合作难以取得直接经济回报,因此合作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现有校企合作政策,如接收实习生减免税收等规定,难以落实,企业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调动和保护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政策措施不健全,导致企业不愿深度参与育人过程合作。二是县域中职学校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比较弱。由于师资、设施设备及产业发展问题,大部分县级中职学校对区域产业发展贡献率有待提高。(二)职业教育体系偏弱
4
我市现有高职院校1所,中等职业院校54所,已初步构建起高职、中职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高职院校偏少,中职学校偏弱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市现有高职院校只有1所,即XXX职业技术学院。与我市相邻的河北邢台有3所,河南安阳3所,山东聊城1所,山西长治3所。中职学校偏弱表现在办学主要指标不达标。按照教育部《中等专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5项主要指标,其中,34所公办学校(有3所无在校生未统计在内)全部达标的有15所;校园占地面积和校园建筑面积不达标的有18所,占53%,在校生不足1200人的有11所,占32%。各县(市、区)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缓慢,职普比很低(2018年县市区职普比平均只有23:77),是造成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2020年至2022年,我市初中毕业生预计分别达到153363人、166267人、169082人,因此,各中职学校扩大办学规模任务还很重,空间还很大,特别是各县(市、区)发展中职学校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职业院校师资短缺现有扩大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政策落实不到位。《X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XXX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的“扩大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允许职业院校依照事业单位招聘规定,在编制内自主招聘教师,并将15%的编制员额按有关规定用于聘请兼职教师,财政按编制内人员经费拨款标准拨付经费”的要求,据初步了解,只有肥乡区等少数县区落实,多数县未能落实。学校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操作能力有待加强。企业能工巧匠难以吸引到职业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仍然是我市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短板。
5
(四)职教资源投入不足一是各级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按照《X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XXX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的“落实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并且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要求,全市职业教育占附加比只有21%。有5个县(市、区)占比达不到要求,相关职业教育投入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主城区对职教资源投入不足。除XXX市职教中心为新建以外,主城区多年来没有新建、扩建职业学校,基本上都是普通中学和企业学校改建改制而来,基础设施不完备。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主城区除市教育局直属四所学校外,市属四所中专和部门行业企业办学校多年来基本上都没有财政专项资金投入。2018年市本级中职教育费附加只有18%。出现这一问题的客观原因是多数市属学校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小,无法进行大的投入,且近几年一直在等待整合,没有大的建设计划。三、推动我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一)XXX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国家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我市既有人才培养供给不足的问题,也有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适应的问题。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改革部署,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是推动我市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实现同频共振、扩大就业创业、增加有效投资、加快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6
(二)XXX职业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直接反映区域产业调整方向和城市定位,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加快和促进产业优化的进程。随着我市产业格局的巨大改变,传统企业面临技术更新、设备升级改造,新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一批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素质全面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市职业教育及时关注产业结构的微妙变化,捕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织教学和实施评价,真正实现产教融合,促进学校和企业共同成长。(三)XXX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职业院校是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培训基地,企业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是否合格的评价者。然而,现实中依然存在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企业参与度不高的现象。职业院校实施产教融合,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工作内容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聘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进校为学生上课,将学生管理与员工管理相结合,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为企业培养实用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学校通过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学校应对市场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提高学校专业与行业发展的贴切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为学校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四)XXX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及大工匠培养方向的需
7
要我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致使传统企业规模、数量逐
渐缩小,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对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开拓的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技术、高尚的职业情操,还要求其具备开拓进取、创造创新、能力迁移等素质。这些素质的培养仅靠职业院校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实现,还需企业、政府、社会等力量的参与。产教融合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在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条件下,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进而提高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培养工匠精神,促进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推进我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建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育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2017年出台了《X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邯政字〔2017〕24号),对职业教育加强统筹规划,落实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今年8月市政府出台了《XXX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邯政字﹝2019﹞15号),明确了新时代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路径和保障措施,为办好我市新时代职业教育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针对我市职业教育特点,对深入推进
8
我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推动教育与“532”产业发展衔接配套,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和资源分布教育方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把握好职业教育改革方向;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鼓励职业院校建设与产业园区建设相互融合,推进职教资源向产业聚集区集中;强化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科学配置职业教育资源,调整优化院校、专业布局。(二)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开展人才质量评价;拓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渠道;大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一批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进一步提高重点关键岗位的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三)降低校企双方合作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搭建产教融合发展交流平台、信息对接平台、成果共享平台。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组建若干实体化运作的产教融合集团(联盟)。教育方面:推动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依托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在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对接受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并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可免试部分内容,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每个高校都建设众创空间,构建高校众创空间与社会孵化器、创业园的有机衔接体系。
9
(四)创新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推动校企深度合作。落实相关政策,按规定享受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发挥标准在人才培养培训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企业岗位标准与职业人才标准对接的要求,培养企业欢迎的适用人才。(五)探索产教融合深度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鼓励企业建设培训中心、职业院校、企业大学,开展职业训练院试点工作。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紧缺职业技能人才的需要。鼓励各高校与企业依法合资、合作设立实体化机构,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推进生产性实训、技术研发项目。
10
篇七:双融合双促进调研报告
市直机关要继续结合实际把创建党建品牌作为推进融合抓党建的有效载体认真贯彻落实xx市直属机关党组织创建党建品牌工作20xx2021三年规划组织所属党组织把助推服务中心工作作为党建品牌设计规划推进的出发点精心创建与中心工作贴的紧与业务工作融合深的机关党建品牌市直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专题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通过调研发现,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市直机关普遍能够正确认识到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破解党建和业务两张皮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积极推动创建党建品牌。今年,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积极推动市直机关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融合抓党建,制定了《XX市直属机关党组织创建党建品牌工作(20xx-2021)三年规划》,积极推进市直机关结合部门业务工作实际创建党建品牌,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成效凸显。截止目前,市直机关XX个直属党组织中已经有XX个党组织向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申报了自己的党建品牌。涌现出市民政局的为民强政、市科协的红色先锋铸科建、智慧科普耀北疆、市委宣传部的高举旗帜、成风化人和市人社局的惠民人社、活力先锋等优秀品牌,围绕中心抓党建氛围日益浓厚。(二)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务干部整体素质,是做好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市委直属机关工委注重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以机构改革为市直机关设置XX个党组织专职副书记岗位为契机,及时考察配备了XX名专职副书记,并注重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同时,为激发党务干部主动性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报告《关于激发党务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推动机关党建》被自治区评为20XX年度XX自治区机关党建研究成果二等奖。在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方面,有的单位注重将年富力强,有能力、有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党员干部充实到党务干部队伍中,使机关党群组织构架更加规范合理,激发党组织的能量与活力。
(三)切实发挥领头雁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往往坐镇中枢、指挥四方,有着不可忽视的带头表率作用。大部分单位能够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格局,着力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引领作用,树立起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的形象,切实将组织生活、党建工作放到更高的位置。如:市发改委领导班子带头参加各类党建活动,同时带头学习学习强国,号召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强国XX学习平台手机APP等加强自学,并定期对先进同志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促进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创新是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动力之源。在破解两张皮问题方面,一些市直机关充分结合单位实际,注重抓载体搭平台,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模式,寻求党建与当前重点工作、业务工作相互融合共同推进新方法。如:市科协创新六结合方法,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改革为动力,智慧科普为目标,全面从严治党为重点,文明机关创建为契机,主题党日为载体,全面推进党建与重点工作、业务工作融合发展。
(五)将党建与为民服务相结合。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市直机关围绕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组织动员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在为民服务上走在前、作表率、打头阵。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着力改进市直机关党员志愿者服务管理模式,建立了总队支队分
队三级管理体制,组建了70支党员志愿服务支队,并通过开展服务慰问边防蒙古包哨所、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队作用。市直各单位也结合实际,按照《开展机关单位进社区双结对、共创建服务活动的通知》和倡议我响应、志愿我行动要求,开展以便民服务、服务创城等活动,使党员志愿者能够在志愿服务中感悟初心、强化担当意识,也让人民群众看到、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
二、存在问题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方面还有着不足,仍需我们去认真研究解决。(一)缺少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潜力。一是有的领导干部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对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等还没有深刻认识,对党建工作缺谋划、欠统筹。二是有的党务干部认为党建与业务不好结合、难以同步,存在畏难情绪。三是有的党务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应付思想,认为只要按要求、步骤和规定开展党建活动就可以了,没有积极主动将党建工作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推进。(二)缺少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能力。一是党务干部多为兼职流动性较大,导致部分新任职和兼职的党务干部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很难把握住党建工作的重点,更难将党建与业务融合起来推进。二是有的党务干部尽管想将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但服务中心的能力不够,使在党建与业务融合时脱离本单位实际,融合推进往往以失败告终。三
是有的党务干部在开展党建工作时,既不宣传中心工作,也不宣扬典型,没有在推进业务工作中将党建工作贯穿其中,增强组织凝聚力,也没有引导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先锋作用,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方面缺少方式方法。
(三)缺少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动力。一方面考核推动机制不健全,党建工作考核与业务工作考核各行其事,没有把破解两张皮问题的内容进行统筹考量。在党建工作考核时,只注重党建本身,不注重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奖励机制不到位,没有建立专门针对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效果评价及激励促进机制,导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缺少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动力。
(四)缺少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活力。一方面统筹规划不够,科学的设定目标和任务的体系不健全,没有从设定任务目标着手推动,各项工作没有联动,缺少促使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形成合力的契机。另一方面,个别领导干部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研究不够深入,不能找准基层党建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模式固化,难以将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缺少活力。
三、对策建议融合抓党建,是新形式下党建的重点工作,针对推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攻坚克难,结合实际,细心研究,着力解决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
(一)在思想认识上下功夫。一是要坚持党建引领,市委直属机关工委要切实履行统一领导市直机关党的工作职责,指导督促部门党组(党委)认真履行党建主题责任。部门党组(党委)要全面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领导,通过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起不抓党建就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理念,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党建工作,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盘棋。二是要积极开展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通过回顾红色历史,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凝心聚力,进一步激发党务干部爱党敬业的精神。三是要继续注重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岗创建工作,在开展业务工作中树立机关党员模范先锋形象,利用榜样的力量,实现机关党建与机关建设的深度融合。
(二)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一是要增强党建队伍实力。让业务水平高、工作成绩突出、有XXX的业务干部承担一定的党建工作,将他们肯钻研、肯吃苦、做事认真的特性发挥到党建工作中来。二是要激发工作热情。将从事党建工作的成绩,也纳入到选拔干部、评定优秀中来,让党员干部从敢于从事党建工作变为愿于从事党建工作,提升党务干部推动党建和业务融合的积极性。三是要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加大对党务干部的培训,特别注重分专项、有针对性的开展党建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党务干部的专业素质,使广大党务干部有能力去钻研推动党建和业务的融合。
(三)在考评机制上下功夫。一是要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以建立科学考核机制作为落脚点,注重和强化过程管理、跟踪问效的力度,健全完善党建考核制度,结合业务工作特点设置考评指标,建立任务清单,量化考评指标,加强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二是要加强考评结果应用。把考评结果与党员干部绩效、奖惩、调整等结合起来,对重视党建工作、履职尽责到位,群众反响好的党务干部要与业务工作优秀的干部同等重视、同等培养、同等使用。三是要强化激励机制。提高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对于在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方面做出成绩的,予以表彰奖励。
(四)在统筹推进上下功夫。一是要协同推进。坚持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行政业务工作在目标上同向一体,推动机关党组织围绕行政业务工作的重点、难点、焦点来确定目标、开展工作,依托年度业务工作会议、述职评议会议、重点任务推进会和学习培训等载体,把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把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中心工作有效统一起来。二是要紧密联系。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同频共振。推进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和各单位党组(党委)的党建资源之间的密切配合,建立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和各单位党组(党委)沟通联系机制,主动形成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与党组(党委)在抓党建上的密切联系。同时,探索建立各机关党组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党员教育培训、党员志愿服务等有效形式,推进直属机关各单位在党建工作上的协作配合。三是要媒体聚合。运用单位网站、机关党建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将党
建与业务工作政策规定、办理流程、动态更新合二为一,实现业务资源和党建资源、业务动态和党建动态全部向一个平台集中,从形式上潜移默化的将党建与业务融合。
(五)持续在创建党建品牌上下功夫。市直机关要继续结合实际把创建党建品牌作为推进融合抓党建的有效载体,认真贯彻落实《XX市直属机关党组织创建党建品牌工作(20xx—2021)三年规划》,组织所属党组织把助推服务中心工作作为党建品牌设计、规划、推进的出发点,精心创建与中心工作贴的紧、与业务工作融合深的机关党建品牌。通过培养品牌典型,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让党建品牌成为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一种精神坐标,来推动党建与业务的不断深入融合。
篇八:双融合双促进调研报告
产城融合调研报告(共6篇)第1篇:产城融合近几十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进展中国家,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以
消耗能源、资源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那时的工厂会产生很大污染,为了保证环境空气质量,只有把工厂区和生活区进行独立分区,这样做的好处是居住区的环境得到肯定保证,不足之处是上下班潮汐式交通,出行耗费了大量时间。
那时的另一个特征是城市规模、面积都不是很大,包括成都在内,中心城区也只在一环路以内,通过自行车、公共汽车,基本可以解决日常出行问题。从这两个特征来看,传统城市功能分区是把“产”与“城”脱离开来,这是符合当时的城市进展需要的。
不过到了现在,随着工业文明的提高,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各个城市都在进展新兴产业。这种状况下,能不能把产业进展与城市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大家的出行距离更短,效率更高,这样,“产城融合”的概念就提出来了。
“产城融合”是适应时代进展的必定选择。我们看今日成都的产业进展,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已经逐步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低污染的高端产业,格外是天府新区,一开头就瞄准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产城融合”
可概括为:以人为本,全面进展——究竟什么是“产城融合”,它又能解决什么问题,给城市建设带来哪些改变?
一个城市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就是产业,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另一个基本要素是人口,有人才能把产业支撑起来。换句话说,产业是
城市进展基础,城市是产业载体,两者不行分割、相互影响。“产城融合”首先是要把产业和人口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让城市里不仅有生产,还有生活。“融合”是把产业和城市看作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简洁来讲,可以把一个组团式区域看作一个复合型社区,除了产业功能外,再加入相关的城市服务功能,使其基础配套设施齐全,有文化设施、消遣设施、生活设施等。融合后,人们的各种需求可以就近解决。城市效率提高了,生活品质也能大大提升。简洁说起来就是八个字:以人为本,全面进展。怎么样才能做到“产城融合”?沈中伟:“产城融合”不仅是简洁地解决产业和人口,还有一个各种设施全面进展的问题。具体来讲,“产城融合”不是规划单一学科的问题,还与社会学、经济学有着亲密关系。城市进展涉及各个方面,并且是动态、不断改变的。除了规划设计师前瞻性的预判,预留出合理的建设空间、配套设施外,产业结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等内容都需要相关专业的参加配合,格外是几方面要形成相互融合的局面。另外,广泛性的公众参加也是很有必要的,天府新区要以人为本,市民在规划建设中也应当提出自己的需求,甚至是城市抱负,从而使
规划建设出来的新区“人性化”。目前有些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存在一种以指标体系建设为标准的
现象。追求修宽公路,现代化的建筑,但最终消失的结果是,公路很宽,汽车开得很快,但行人很少。这就是只顾指标体系,而没有以人的感受、需求来设计,造成区域内人气不够,缺乏活力,甚至影响人身平安。
区建设中要有导则性的要求,不仅是规划,还有建设、城市管理,各方面、多学科的参加,光以规划指标说话不行行。
“产城融合”的将来图景中确定不会缺少这样几个景象:首先是区域内产业发达,人才集聚,这是城市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然后是功能完备、设施现代、环境优美、出行便利,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气息浓郁,社区布满活力等等。第2篇:推动产城融合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动产城融合建设的调研报告——谋事要实之创新横店进展新方式产城融合是指以城市为基础,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活力,和谐进展的模式。我街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优环境、强基础、兴产业、促进展‛的工作思路,以党的群众路途训练实践活动为主线,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主动创新工作机制,脚踏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大力弘扬勇于担当大责任,勇于发挥大作用,勇于作出大贡献的工作精神,不断努力把横店建设成
为‚空港经济的示范区、‘两城’崛起的领航区、产城融合的试验区、美好漂亮的先行区‛。
一、横店街产城融合建设的现状(一)经济进展大跨越经济进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国地税收入11215.4万元,增长19.3%,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0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3亿元,增长34.3%,规模以上企业增加12家,内引外联资金14.3亿元,同比增长45.0%。2014年,横店街连续发扬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廉洁拆迁的胜利做法,基本完成了20.9平方公里、17个自然湾的园区征地拆迁工作,再创新的‚横店速度‛。完成34万平方米还建房的收尾安排工作,空港花园二期18万平方米还建楼基本建成,―1―后湖人家34万平方米还建小区的征地和图审已完成。完成菜鸟项目一期、比亚迪一期、通用航空一期的征地场平工作,天河机场三期横店部分、范泗河改道工程、城际铁路项目有序推动。横店街机场三期的征地拆迁工作获得市委、市政府确定,被评为‚支持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工程建设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跨越。横店工业园在进展目标上定位为市级千亩百亿园示范园区,现规模以上企业共有34家,6家正在申报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34.3%。不断提升机械加工、制造等优势主导产业地位,打造了武汉华力铸造、正通传动等一批明星企业,释放产业集聚巨大潜能。同时,武汉英斯特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峰美斯特科技进展有限公司、中塑联新材料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武汉市丰富城建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纳入了工业园进展规划,多元产业集聚齐头并进进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工业集聚态势明显增加。
(二)现代农业大增效加快培育种养大户、专业户和农民合作社,在浒铺村、光明村和同合村培育进展10余户农业科技示范户种植蔬菜,带动周边农户100余户。稳步进展同合村600亩荸荠基地。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完成无公害农产品样品快速检测60批次720余个样品,抽检合格率达99%。32个村的‚网格化管理‛建设已全部完成,建设7个生态村,栽树近3万株,对―2―12个村、12000米末端渠系进行建设、清淤整治、修理等。主动推广新技术,推广土配方施肥0.8万亩,推广新型农业机械160台套。在寅田村推广优质‚一菜两用‛油菜300亩,在基本不影响油菜籽产量的前提下,既收一茬优质油菜薹作为菜用,又收一季油菜籽,实现油菜‚一种双收‛,大幅度提高油菜生产效益。并成立寅田村优质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较好地将优质油菜生产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延长和壮大优质油菜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2014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94.5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三)城镇环境大提升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进展为抓手,以临空产业园拆迁还建为契机,用足用好增减挂钩政策加快村湾集并和布局调整,在镇区引进中仁集团等资金雄厚金融、商贸、特色餐饮企业,建成定位于原生态民俗时尚街区,传承
推荐访问:双融合双促进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