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总结范文多例6篇

时间:2024-12-12 09:26:01 来源:网友投稿

2023年工作总结范文多例6篇

2023年教育局工作计划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动“北转型”的奋进之年。2023年,**区教育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和扩大宝教品牌影响,以实际行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生动实践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务实举措。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年工作总结范文多例的文章6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2023年工作总结范文多例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xx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今年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马鞍山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新时代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0万元,同比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60元,同比增长8%。长岗村入选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太湖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经济态势稳中向好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推动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重要抓手,积极引进光乾纺织、顺发科技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个。紧盯项目开竣工关键环节,全力推动合普机电、国宏三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项目5个,竣工项目2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成长型企业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县第一。持续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力度,强化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清理闲置低效土地155亩用于新上工业项目,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力推进“两强一增”行动,推动牛屯河、裕溪河流域圩区作为粮油生产基地,实施“小农水”项目进一步提高水利条件,年种植优质水稻面积近4万亩。大力推进农田“四变”,超额完成秋冬种工作,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积极探索“小田变大田”和农田“大托管”,推动旅游大道沿线耕地流转,打造“含山大米”高端生产基地,鸭西村托管农田1000余亩。太湖村主题创意休闲农业园成功入选市级主题创意休闲农业园,获得20万元资金支持。投入抗旱资金300余万元,清淤渠道139公里,清淤塘坝37座,修复使用28座抗旱站,调配262台水泵投入使用,有效缓解旱情。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7500亩,推动牛屯河防洪治理等水利工程实施,持续夯实水利基础设施。

  全域旅游渐入佳境。组建全域旅游发展工作专班,明确16项重点任务,先后编制《铜闸镇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塔岗至老鹅汤美食村沿线节点规划和太湖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加快发展民宿群产业,青舍民宿成功申报省级疗休养基地和省级丙级旅游民宿,任荣同志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青舍民宿二期项目主体施工已基本完成,即将开始内部装潢。老鹅汤美食村入选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积极实施老鹅汤美食村改造提升工程,一期项目12月底基本完工。凌家滩征迁工作稳步推进,完成房屋征迁16户、土地征迁123亩、迁坟155处,全力保障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二)持之以恒抢机遇、强支撑,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认真落实国家考核评估、省成效考核和市县暗访反馈问题整改,镇村两级共梳理问题384个,全部完成整改。常态化进行信息档案资料核对纠错,持续开展“三保障一安全”问题排查整改,针对问题举一反三、立行立改。组织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全面推进动态监测“应纳尽纳”。精准制定帮扶方案,户均落实帮扶措施达9.7条。完成危房改造4户、教育资助110人次5.35万元、“雨露计划”补助30人次4.5万元、医疗保障537人次,医保补偿比例达85.55%。继续实施特色种养业、资产收益等增收项目,出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5万元。申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27万元,新建长岗中庄路、塔岗韦咀路等6条乡村振兴道路已全部完工。针对疫情、旱情等影响,及时兑付理赔资金1.45万元。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有机结合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稳定高效的投入产出机制,通过资本运营、资产盘活、物业经营等模式大力发展集体产业,太湖绞股蓝、鸭西金秸秆、长岗白茶等项目建设有序、收益成效明显。全镇4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村均经营性收入突破65万元,其中长岗村级集体经济突破130万元。全面消除30万元以下村,村级集体经济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发展要素集聚生效。完成土地增减挂27.18亩,找回耕地409亩,补充耕地195.66亩,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0%、153%、109%。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2060户,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效益。积极谋划争取“两山理论样板区”等项目资金,申报高标准农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道路建设等30余个项目,资金量近1.5亿元。中干路、小朱路、铜溪路等一批道路项目顺利完工,林运路升级改造项目基本完工,G329通景道三期工程将于近期完工,27条乡村道路总投资1000余万元已挂网招标,实现要素资源有效整合。

  (三)对标一流优环境、提内涵,城乡面貌焕发新颜

  生态环保持续向好。高质量完成环保整治,中央环保督查件“回头看”全面验收通过。完成太湖村10个自然村污水整治,总投资630余万元的环巢湖流域农村污水整治项目竣工验收。加快大马村7个自然村污水治理,总投资934万元,预计年底完工。稳步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利用中央预算项目资金,完成太湖村民宿等5个污水处理项目建设。集镇污水治理一期项目加快实施,新老街路灯安装、雨污水及自来水管网改造完成,铜溪社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建立秸秆禁烧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离田秸秆跟踪管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完成造林300亩、森林抚育700亩、退化林修复300亩,绿水青山底色更加靓丽。

  人居环境扎实提升。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成大马村马庄等8个精品村打造,评选“最美庭院”“文明家庭”300户。太湖村、塔岗村创建市级村庄清洁行动示范村。改造提升铜闸镇垃圾中转站。投资1000余万元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已完成标前公示。积极谋划建立铜闸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污水管网建设、美丽生态宜居自然村等3个项目库,统筹各类项目资金用于道路建设、环境整治、污水治理等,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新一轮保洁清运县级招标工作全面完成。全域环境整治年度综合考核等次位列全县前列。

  文明创建亮点纷呈。成功举办含山县第二届凌家滩文化旅游节暨“庆丰收、迎盛会”乡村欢乐行第八届老鹅汤美食节。大力实施“凌家滩文化+”行动,以2023年安徽省暨马鞍山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为契机,着力加强文化队伍和文化阵地建设,建成9个镇村综合文化服务站点。组织开展宣讲宣传活动80余场,送电影、送戏下乡30余场,发展120余名文化志愿者。完成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入选含山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先进集体,文化氛围日趋浓厚。

  (四)用心用力补短板、惠民生,人民生活日益美好

  疫情防控更加有力。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加强重点人员排查、健康监测和重点区域管控,织密群防群控网络。充分运用好基层网格力量,摸排中高风险地区(重点地区)来返乡人员,严格落实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健康监测等措施。快速周全应对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疫情外溢等突发情况,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大力推进新冠疫苗病毒序贯接种工作,全镇60岁以上人群第一针、第二针、第三针分别完成6939人、5933人、5214人,做到“应接尽接”,尽快构建全民免疫屏障。

  民生保障更加完善。认真实施18项省定民生实事,完成就业促进、老年助餐服务、便民停车、文明菜市等暖民心行动。铜城玉苑安置小区加快建设,集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工,铜溪社区农贸市场挂网招标,长岗村、鸭西村、庆广村、铜溪社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加快推进,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增长机制,发放低保、五保资金1023.3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率达99.2%。全面开展医疗征缴与退费工作,完成参保缴费28442人,参保率达99.28%。新增城镇就业817人。高标准建成铜闸镇社会工作站(未保站),积极推进铜闸敬老院改制改革。开展民生“三公里”就业圈,“万名大招工”任务完成率达144.7%。完成庆广村、鸭西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搬迁,镇安息堂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社会治理更加顺畅。全力推进信访积案攻坚和清仓行动,对重点矛盾隐患,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定期调度研判,全力落实好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信访安全保障稳控工作。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定期开门接访制度,在长岗玉龙水岸小区和太湖八姓村建立村民评理说事点,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和规范信访秩序。全年受理和依法分类处理各类信访事项68件,一批历史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实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持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此外,共青团、妇联、工会、残联等工作积极推进,老年教育、关心下一代、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均得到新提升。

  (五)坚持不懈转作风、抓落实,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政府班子普法教育制度,带头学好法、用好法,定期参加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把《宪法》等法规制度作为重点学习内容,法治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持续开展阳光政务。完善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73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严格执行预算,严控一般性支出,从严监督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公务租车、公务接待全年费用分别同比下降7.9%、2.3%。

  不断深化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提高纪律规矩约束力。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深入。坚决整治“庸懒散拖”等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今年以来共办结问题线索11件,党纪处分11人,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2份。加强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推广运用,公开五保低保、危房改造、乡村振兴资金运行等信息2800余条,及时办理群众投诉件,推动镇村干部廉洁公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各位代表!奋斗伴随艰辛,收获凝结汗水。我们面对经济建设的复杂形势、改革发展的风险挑战,全镇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拼搏出了全镇经济社会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这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镇人大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铜闸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向各位代表、向所有关心支持铜闸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二是产业结构单一,引进工业企业不多,文旅融合不够;三是发展不够平衡,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领域还存在短板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更加精准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新一届党中央的工作元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指示要求,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综合考虑,2023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县级下达任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县下达指标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在促进产业发展上构筑新优势

  紧盯项目谋划落地。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让项目进得来、放得下、留得住。坚持“每月会商调度、季度考核点评”的项目制度,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对光乾纺织等落地项目的土地使用、手续办理、项目推进等工作全程跟踪服务,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围绕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环境整治等领域,进一步谋划项目,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以项目落地推动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招商是第一要事”理念,大力吸引优质企业落地投资。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创新推动产业招商,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持续完善招商项目会商机制,招引符合园区定位和文旅发展的产业项目,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在谈项目落地,全力跟进江苏新烜公司年产30万吨精密金属材料项目等重点线索,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不少于2个。

  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责任,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田“大托管”,继续实施12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把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放在重中之重,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农业产量增长步伐。持续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加快推动玉龙风景道建设,稳步高效推进长岗集整体征迁工作,充分挖掘展示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着力创新特色产业,在推进乡村振兴上绘就新画卷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围绕“民生发展、社会保障、设施齐全、配套完善”出发点,加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项目的谋划落实。聚焦农村发展薄弱环节,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整合850万元实施长岗区域农村道路改造提升,加快推进长岗下洼路、神龙大道支线、鸭西路等30余条乡村道路建设项目。依托玉龙风景道建设基础,加大镇区环路改造力度,打通镇域交通循环卡口和节点,提升城镇建设品位。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对突发严重困难户、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摸底核查,及时发现问题,跟进帮扶措施,实现动态清零。扎实稳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利用乡村振兴在资源、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利好政策,加快实施太湖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逐步致富。

  激发经济组织活力。多措并举摸底盘活资源,谋划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全面消除40万元以下村,争取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万元、强村突破150万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继续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农户土地向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流转,激发新型经济组织活力,使新型经济组织成为调动农民、联动产业、推动发展的生力军。

  三、着力治理优化环境,在厚植绿色生态上释放新魅力

  全面巩固环境整治成效。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行动,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重点加强生活垃圾保洁、生活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完成塔岗小马等7个自然村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启动实施长岗村20个自然村污水治理项目。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提升环境生态内在美。

  持续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作理念。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乱排乱放垃圾污水等整治力度,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行全时段秸秆禁烧,确保全年零火点。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常态化开展巡察检查,强化禁渔监管,促进水质改善提高。

  加快推进生态宜居建设。强化集镇规划设计,实施集镇建成区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增强载体功能和承接能力。加快集镇雨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完善集镇功能配套。完成铜城玉苑安置小区建设,谋划启动长岗集征迁安置小区建设,大力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水平。持续做好凌家滩文旅小镇等项目地方工作,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积极争取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编制完善村庄布局规划,挖掘乡村自然生态和旅游休闲潜力,逐步实现空间重构、资源重组。持续推进“最美庭院”“文明家庭”等评选,切实提高群众参与度、增强幸福感。

  四、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在共享发展成果上实现新突破

  倾力优化基本民生。认真抓好养老、医疗、教育、生育等社会保险体系政策落实。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和困难群众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建设,发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深入实施暖民心等民生工程。实施特困群体托底保障工程,对五保、低保、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实施专项帮助和医疗扶持,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努力完善公共服务。更好应对疫情形势发展,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扎实推进暖民心行动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好敬老院改制改革和改造升级,争取镇幼儿园改扩建和铜闸卫生院搬迁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好生活需求。提升“四好农村路”创建水平,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不断提升农村路网覆盖范围和路面等级。畅通建房审批渠道,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加强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升便民服务,坚持“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快速办理、服务群众”的原则,实现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受理办结。配强配齐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致力加强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一线工作法”,着力提高矛盾问题“早发现、早处理”能力。严格按照“三到位一处理”要求,健全完善“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倒查+问责”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继续做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工作,严厉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努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我们将始终保持高的站位、严的标准、实的作风、廉的底色,以奋斗成就使命,用实干托起梦想,努力建设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建设,提升忠诚履职能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伟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中央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强化法治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坚持把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穿政府工作始终,坚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做到依法、民主、科学决策。主动接受镇人大法律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全面提升政务公开标准化水平,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确保政府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作风建设,提升高效执行能力。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发扬“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心无旁骛谋发展,扑下身子抓落实,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迅速落地生根。坚持目标任务化、任务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强化跟踪问效、行政问责,确保政令畅通。

  强化廉政建设,提升干净干事能力。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变异反弹。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持续压减“三公经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公共资源用于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完善权力运行监督体系,持续加强审计监督和廉政风险防控,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的务实举措、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奋力谱写铜闸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奋斗!

2023年工作总结范文多例篇2

  一、指导思想

  2023年,全市教育技术工作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要求、国家和省市教育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教育技术年度工作要求,对照浙江省的“重要窗口”定位、“两个先行”和建设xx教育高地的目标,紧密围绕《xx市创建国家“智慧示范区”实施方案》,坚持品牌意识积极推进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和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坚持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适应教育改革,开展研学实践基地及教育装备建设;坚持优质服务做好网络支撑、装备标准和采购的优化提升;坚持安全底线思维,确保网络、数据、危化品和采购收费安全。

  二、任务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品牌意识,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

  1.县县试点,智慧教育全域均衡推进。聚焦共同富裕,各县(市、区)均有省、市智慧教育试点任务,开展定期区域视导、结对帮扶和智慧教育发展指数评定工作,全域推进智慧教育发展,培育市级智慧教育示范区x-x个。建成xx未来教育数智空间,打造智慧教育决策、研究和展示中心。完成智慧教育示范区三年创建任务,区域智慧教育相对均衡发展,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居全省第一方阵,承办全国性智慧教育论坛,发布《2022年xx智慧教育发展报告》,提升xx影响力。

  2.数改引领,数字大脑赋能有品牌。推进省、市“数改”试点项目申报、建设和应用,将教师队伍建设、校园安全、艺术互联网学校、劳动教育和综合评价等项目列入重点培育对象,推动体制机制变革和育人模式改革,争取x个项目在全省有影响力。支持“三朵云”“校企汇”“精准教学”等项目推进。优化“好学xx”应用端界面,培育x-x个赋能学校教育教学的数字工具或应用,建成x-x个数据赋能教育决策应用场景,建立“好学xx”应用准入考核与退出机制,加快实现各应用统一入口单点登录,举办第三届市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应用大赛,开展校园数据集成模式的研究并取得可推广阶段性成果。

  3.应用为王,数字资源建设出成效。出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实施方案》,瑞安、洞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省级试点出成果,做好国家、省和市级资源平台推广和优秀应用案例评选,以用户思维做好应用推广。构建xx地方特色智慧教育资源库,建设整理xx乡土课程资源和非遗文化资源等,优化“云图”“xx教育影院”“云阅卷”等xx特色资源平台。做好全市师生数字资源和空间应用调查分析,在市直学校开展数字资源应用和空间常态化备授课试点工作,全市中小学教师利用空间常态化开展备授课教学活动达到xx%以上。推动家校共育,数字家长学校比例达xx%以上;积极参与开发精品数字资源,征集各类微课程xxx个、微电影xxx个以上。

  4.区校联动,智慧校园创建有特色。优化智慧校园x.x创建标准,完善线上评估系统,开展过程指导,做好验收工作。开展智慧校园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推进数字教育试点,发挥区域数字赋能、CIO微团队和智慧校园x.x先行校的示范作用,每个区域均召开智慧校园建设推广会,开展复制和重构的推广行动。创建智慧校园达标校xxx所,智慧校园x.x学校xxx所,市直学校绝大部分参与创建并培育若干所有影响力的学校。

  5.示范引领,人工智能教育推进有路径。开展人工智能实验校申报和标杆校培育工作,做好省市人工智能教育试点的指导工作。做好师资培训,研发人工智能师资培训课程,开展人工智能名师工作室活动,进行人工智能合格教师考核认证。研发小、初、高x门xx市本地人工智能普适性课程。持续开展“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创客文化节”“科创春‘玩’”等活动。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的普及率达到xx%,创建人工智能实验校xxx所,示范校xx所。举办人工智能教育推进会,并联合腾讯等企业与中西部地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输出xx人工智能教育做法并扩大影响力。

  6.能力提升,数字素养培训成体系。打造xx市未来教育技术学院品牌,建立运作章程与管理规范,初步形成信息化“四能力”(领导力、应用力、指导力和研究力)培养路径,重点做好领导力内涵与标准的制定和培训课程的开发。做好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与指导,完善“三大”信息素养问卷内容,开展问卷调查和研究,发布区域智慧教育发展水平指数报告。做好数字素养培训,开展不少于x场“送教下乡”等活动。组建智能化教育骨干校长和教师队伍,举办“瓯越教育论坛”信息化领导力专场和信息化在教学中应用专场,举办智慧教育学术沙龙,举办智能化教育领航校长和教师培训班,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校长和教师。

  (二)坚守底线思维,确保技术支撑有力与全面安全

  1.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召开网络数据服务及安全年度工作部署会。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xx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检查工作,举办全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攻防、渗透测试、可信众测等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和网络钓鱼演练。继续推行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以“好学xx”平台为核心持续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深化各类应用系统IPVx改造,推进校园全光网络新建和改造工作,推进市直学校统一网络运维试点工作,同时探索wifix、xG、物联网等应用融合研究。优化教育数据中心网络结构,建立视频直播、大并发应用、云端服务响应等网络技术服务保障机制,规范流程,提高用户体验。严格执行《xx市教育系统数据安全暂行管理办法》,促进教育系统数据的共建共享。出台《xx中小学网络数据安全教育指导意见》和《xx市教育系统反诈教育指导意见》,助力网络安全教育。提炼教育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xx模式,打造xx教育网络区域联防联控新机制,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保驾护航。

  2.构筑危化品安全和校园保险管理闭环。全市所有中小学校落实《xx市中小学校危险化学品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督促各地各校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开展危化品安全专项检查。出台新一轮校责险承保方案,开展新一轮承保和经纪机构招标,举办校园风险防控培训及安全主题活动,构筑学生保险底线。

  3.规范安全提高采购质量。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发布和实施《2023年xx市教育部门集中采购目录》,开展全市政府采购工作的调研、指导和培训。指导市直学校完善采购内控制度,组建市直学校采购标准专家库并赋能学校,优化教育装备标准,提高采购质量。严格落实移动终端和教育教学应用(APP)进校园管理规定,开展市直学校采购巡查和监督。修订项目专家库遴选标准、优化专家库,开展评审专家培训监管,落实采购监管责任制。开展校服与学生床上用品管理采购和质量管理“规范年”建设,落实抽查监管工作,试点区县校服管理平台建设。

  (三)推进劳动教育,构建研学实践生态圈

  1.推进“行走瓯越”研学带建设。编制全市研学基(营)地一张图,完善升级儿童友好研学导图。争创省级中小学实践基地x个以上,市级儿童友好实践基地xx个,推进龙港市劳动研学实践综合基地建设。启动全市普通学校劳动实践教室配建工程,创建省级特色劳动实践教室xx间,创建市级特色劳动实践教室xx个。

  2.做好规范管理和推广应用。开展劳动研学实践课程指导评选工作,开展“数学家之乡”等研学精品线路评选。推进研学实践智慧平台和移动端应用,探索“云研学”、基地直播等新型研学方式,发挥平台在社会类基地星级评价和动态化管理中的作用。出台《xx市校外劳动和研学实践教育实施方案》,召开全市研学实践现场推进会,力争全市研学实践百万人次。

  3.加强队伍建设和品牌辐射。定期开展基地校长和师资队伍教研培训,完善研学指导师执证上岗制度。指导国家、省劳动教育试点区域工作,推动劳动教育评价成为省级试点。发挥xx研学旅行协会、xx研学旅行教育研究院作用,开展公民办基地结对帮扶,开展长三角研学实践教育的互联互通研究探索,办好“少年行智慧实践”微信公众号,打响“少年瓯越行”xx研学品牌。

  (四)加强教育装备,奠基教育现代化发展

  1.全面提升教育新基建。推进新型教学空间应用场景开发和常态应用,保障xx所小规模学校乡村美育“空中飞课”顺利开展,支持教共体xxx位结对教师线上教研活动。支持全市中小学校校园数学文化厅建设,在“数学家摇篮工程”领军学校推动校园数学教育馆建设。深化书香校园建设,依托“云图”实施纸质图书馆校互通方案和教科研、爱阅读等活动,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配备达标率。继续推进幼儿园教育装备达标园建设,开展幼儿园专用活动空间优秀建设案例评比,承办浙江省幼儿园教育装备论坛。

  2.需求导向,精准服务。开展市直学校装备现状调研,出台市本级学校(单位)教育技术项目实施办法。依托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的全生命周期系统,建立项目预算审批、执行、招标和验收入库的闭环流程。持续加强与兄弟部门的合作,协助开展新改扩建学校的智能化建设工作,确保瓯海二高、温职专、温二职等学校的装备配置、智能化设计更符合学校的实际需求。开展实验教学调研,启动新一轮的实验室迭代升级试点行动,开展中小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和新课标实验教学研究活动。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优秀自制教具评选,在xx教育影院设专栏进行优秀案例展播,并探索研究建立个人专利申请机制。开展市明眸民生实事工程实施工作回头看专项调查工作,督促做好延伸服务工作。

  3.观摩学习,迭代装备。组织参加全国教育装备展示会观摩交流活动,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学校的设备配置提供参考指导。加强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企业互动,开阔采购视野和采购行为,及时迭代教育装备。

  三、深化双融双促,做优做强党建工作

  1.深化党建引领。全面深入开展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蓝海先锋、技术引领”党建品牌特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度融合党建与中心年度工作,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教育数字化改革等各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2.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按照xx市教育局全面推进“清廉教育”建设的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与企业开展合作坚守“亲”“清”原则底线,构建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3.塑造新时代中心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管理数字化、工作创新化、服务人性化,打造具有中心特色的组织文化。定位梳理中心的核心价值追求、组织建设目标,工作作风和技术中心人的精神追求。建设两条文化走廊,全面提升中心的对外形象。组建宣传队伍,办好xx教育技术公众号。

2023年工作总结范文多例篇3

  一、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风景区中心工作,持续推进基层基础夯实、全域环境整治、居民素质提升三大攻坚任务,统筹推进旅游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维护大局和谐稳定。

  1.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培训活动。坚持学习+交流研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举办培训班,对党员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和社区“两委”班子进行集中培训。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为民办实事,激励全镇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活动,召开党代会、人代会例会,驰而不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

  3.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落细防控措施,按照“镇包居、居包组、组包户”的网格化要求,层层落实包保责任,积极发挥网格员作用;联合公安部门加强疫情防控检查;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坚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核实情况,全面细致开展排查,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有效处置有关情况。

  4.牢牢守护安全底线。加强森林防火,分片、分线路落实网格包保,常态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同时加大人员在岗在位督查力度和防火宣传力度;严格野外火源管理,设置森林防火检查点,提供打火机存放处,坚决制止流动吸烟、野外用火等行为,严禁携带火种上山;加强野猴管理,增加野猴伤人温馨提示牌和语音播报器,及时有效处理游客投诉,树立景区良好形象;强化安全生产,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的监督检查力度,教育引导居民注意用火、用电、用气安全,及时做好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强化地质灾害防范,制定应急预案,入户发放“明白卡”,及时转移安置人员,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改工作。

  5.严格规划管理。严管严控居民个人住宅建设管理,落实党政班子成员居民房屋维修加固包保巡查责任制;加大控查违工作力度,发现一起,拆除一起,违法建设拆除率继续保持100%。

  6.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实施全域环境整治。常态做好已完工的xx园、xx区域、xx公路沿线等处环境整治和提升工程的管护,稳步推进xx老街风貌整治提升、原交通局宿舍沿线、灯塔垃圾中转站环境整治工程,完成肉身殿xx沿线、聚龙寺沿线亮化工程,做好大集体景区检票口、索道下站、x等处商货棚改造工作,持续推进2022年摸排的环境“脏乱差”问题整改,常态开展“最美庭院”“最美民宿”“十佳民宿”等评选活动,打造白云民宿集聚群,以点带面,积极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共建共创美好家园。

  7.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开展“八五”普法宣传,坚持法律“八进”特色做法;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压实信访接待,落实班子成员接访制度,做实主动上门接访,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坚决做到“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镇”,全力维护核心景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23年工作总结范文多例篇4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极不平凡、极其艰难的一年。面对各种困难,我们迎难而上,紧紧团结和依靠全镇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逆风前行,统筹推进稳增长、保生态、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在一些工作上取得了进展,在部分领域实现了突破,完成财政总收入297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3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2442.45万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309万元,增长139.78%;招商引资2452万元,粮食总产14115万吨。

  一年来,我们在持续发展中造生态建设之势

  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实现“双推进”。洱海保护治理“6个两年行动”硕果呈现,诗意田园、唯美稻园、乡愁家园更加深入人心。投资1175万元建设苍山保护中心管护房,修建防火水池30座,铺设管网20公里,花甸坝禁牧成果显著,源头治理持续巩固,截污治污体系稳定运行,海西尾水应急转输工程顺利实施,流域综合执法队伍不断加强,执法体系不断健全。引入市场责任主体,环卫、绿化、市政及水管滩地库塘田间管护实现一体化运营管理。通过第三方考评机制,规范一体化项目高质高效运作。生态库塘管护运行持续优化,洱海保护精细化管理持续加强,有序开展“清塘腾库”“清沟理渠”工作,腾出水量79万立方,清理杂草浮萍4125吨,清理淤泥2624方,清理垃圾26吨。完成“苍山卫士”35人,“洱海卫士”30人队伍组建。结合实际深入推进“林长制”工作,出动巡山护林5.98万余人次,开展入山登记2.57万人次,收缴火种3123个,实现连续17年无森林火灾。

  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实现“双增效”。全面落实三级“河长制”,镇级河长共巡河702次,发现整改问题90余项,洱海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完成4条主要入湖河道、31条主要入湖沟渠的清淤、杂草垃圾清除工作,清理清运杂草、垃圾漂浮物等9775吨。常态化开展“三清洁”整治工作,整治污染源15处,开展巡查督查395次,清理清运垃圾3650吨。统筹推进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化行动,严格控制高水高肥农作物种植,加强农资监管,实施农业蔬菜大棚专项整治,宣传动员种植户自行拆除蔬菜大棚5357.63平方米。

  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实现“双提升”。稳步推进绿美喜洲建设工作,以“田园、文化、乡愁”为特点,坚持规划先行,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喜洲绿化美化改造,依托现有资源,采取“见缝插针”方式,保障现有绿化用地增加绿量,实现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持续增长。完成大凤路与大丽路之间土地集中流转6092亩,对“喜林苑”片区生态种植进行土地轮种。在永兴村上兴庄种植滇青岗2000棵、黄莲木100棵、冬樱花1140棵,打造“绿美山谷”。在棕树河种植旱冬瓜620株、滇合欢1870棵、香樟130棵、冬樱花260棵,打造“绿美河道”。开展“田园变公园”提升改造,打造“绿美田园”。实施政府院内风貌整治,推进“绿美机关”创建。完成海舌路三角梅主题景观路建设。开展绿美喜洲“最美庭院”评选活动,通过社会公众参与评选,民主投票选出“最美庭院”10户,其中,经营示范户和居民示范户各5户。

  一年来,我们在拼搏奋进中务干事创业之实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深入开展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严格落实防返贫致贫分析研判制度,召开镇级分析研判会12次,村级分析研判会156次,结合年中年底两次大排查工作召开村小组分析研判会并集中入户排查680户2273人,新纳入监测对象5户15人,风险再标注1户4人。完成转移就业5052人,其中脱贫人口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020余人。

  乡村振兴持续发力。投入资金960万元实施喜洲镇中和邑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项目,环境综合整治、照壁修复、环村栈道、党建长廊以及庭院经济示范户建设有序推进。按照市级批复的《喜洲镇寺里村中和邑自然村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方案》,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引入社会资本100万元启动中和邑三弦传习所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积极争取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00多万元,实施喜洲镇产业发展项目3个,建设完成寺里村集体经济项目,加速推进沙村集体经济项目和喜洲镇“五朵金花”产业示范项目,通过优质资源整合和衔接资金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探索走出新路径。

  村庄建设持续规范。借助“干部规划家乡”人才优势,完成周城、文阁、庆洞三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评审工作,完成作邑、河矣江、寺里、永兴4个村的村庄规划初步设计。严守耕地红线,发现并制止处理土地违法行为23起。持续开展临建违建整治工作,开展综合执法101次,排查临建违建41户,整治拆除面积6349.75平方米。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建设462户,拆除违章建构筑物面积488.62平方米。联合办理三级区农村建房联审联批456户,协助市级部门完成二级区农村建房审批185户,缓解释放乡村建房需求压力。全面完成“5·21”漾濞地震修缮加固和拆除重建308户。以“7个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全镇环境卫生得到质的提升,镇容镇貌干净整洁。

  一年来,我们在抢抓机遇中行富民强镇之举

  绿色产业创新发展。始终坚持产业强镇发展思路,引进多家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观光农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水稻-油菜-大麦生态有机循环种植,延伸拓展“喜文化”品牌打造,形成“喜产业”生态产业链,提炼农业产业附加值。以大本农业、大理市花语牧场、大理旅游古镇喜洲田园开发有限公司、大理市海川农业开发公司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绿色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全新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格局,打造喜洲镇高原特色农业品牌,促进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结合喜洲田园综合体建设,通过调整种植大麦、彩色稻田等,延长景观期,拉长产业链,描绘海西乡愁田园美丽图景。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深化“喜洲之问”项目谋划成果,以项目推进年为契机,谋划项目405项,计划投资60.3亿元。喜洲镇2020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项目总投资1347万,完成投资1317万;大理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总投资1650万,完成投资1650万;喜洲镇老水厂博物馆项目总投资595万,完成投资521万;喜洲镇中和邑重点示范村建设项目总投资960万,完成投资212万;喜洲镇永兴村美坝村清真寺大殿重建工程项目总投资590万,完成投资513万;喜洲镇峨崀哨清真寺大殿重建工程项目总投资620万,完成投资479万;喜洲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总投资575万,完成投资130万;完成喜洲镇“24小时城市智慧书屋”的建设工作;深度谋划实施喜洲镇乡村振兴生态慢行交通系统项目,计划投资7.04亿打造特色轨道和公交系统,优化游客和居民的各类机动车交通组织,构建快达慢游、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漫步苍洱”的交通格局,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旅游产业逐步复苏。用活非遗文化资源,助推当地传统工艺保护与发展,打造以匠志集为代表的文旅融合项目。用好本土自然资源,稼穑集、喜林苑、稻田公园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彰显活力,成为田园休闲的“健康生活目的地”、文化创意的“网红打卡集聚区”、教育研学的“‘喜’字文化实践地”。2023年共接待游客约13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1.44亿元。

  服务水平明显优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推行“惠企窗口”服务,强化助企纾困工作。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开放合作深化拓展,积极推动田园小火车、农村书屋、中和邑示范村建设、慢行交通系统等项目谋划和精准招商,对接服务喜洲电影院恢复重建、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服务站、喜洲·九坛神院文旅项目等投资企业,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一年来,我们在践行宗旨中收造福人民之效

  用社会保障换取幸福指数。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2181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115人次,开发乡村公岗9人,办理“贷免扶补”13户。夯实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基础,认真采集核实1200名未制卡人员信息。强化落实治欠保支工作属地管理责任,开展企业用工督查,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完成2023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3453人、缴费19652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2848人、缴费58398人。按时足额发放民政事业费179.68万元,发放优抚资金416.03万元,全方面保障改善民生福祉。

  用精准防控换取健康指数。严格落实落细上级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源头管理,适时优化调整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及时排查各类重点人员。设置启用健康驿站和两个核酸采样点,日均采样3231人次,做到精准防控,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全镇60岁以上人群镇内接种10028人,镇外接种1339人,接种率达94%。

  用民生实事换取惠民指数。完成寺里村西迁纪念馆段道路提升改造,充分整合资源资金,完成仁里邑村卫生室建设,通过“协商在基层”推进周城中心幼儿园建设验收,顺利保障开园。2023年入选全省政协系统“协商在基层”典型案例。加快实施上关村老214路段道路提升改造,克服资金短板,完成沙村海心亭村道建设,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展永兴菜市场建设。此外,全镇粮食、烟草、侨务、保密、档案等工作有序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老协等群团组织作用巩固提升,安全生产、应急处置、民族宗教、国防动员、计生等工作全面加强。

  一年来,我们在知行合一中创社会治理之新

  政务服务水平不断加强。整合游客服务、便民服务和党群服务公共资源,投入130万元,提升改造并完成搬迁镇为民服务中心。公布政务服务事项65项,完成扶贫、重大建设项目等15个领域政务公开规范化编制工作,强化“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应用。妥善应对6起行政诉讼,办结行政复议1件,真正实现依法行政“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通过“古韵喜洲”公众号加强正面宣传,强化舆论引导,发布各类政策宣传、工作动态等信息702条。自觉接受镇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受理和办复镇人大代表意见建议49件。

  群众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共受理来信来访反映问题85件,受理办结旅游投诉24件,按期办结率100%;每月定期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60余起,调处率达100%,充分运用联席会议制度、研判预警机制和跟踪督办机制,加强对社会治理隐患排查、分析和化解。逐人帮教、加强管控社区康复吸毒人员和在矫人员,严格落实命案防控工作机制,结合金融服务和疫情防控,全面开展“敲门行动”,全覆盖入户宣传电信诈骗防范。接办12345投诉件394件,认真答复信息咨询,及时处理问题反映。

  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健全。开展“四名一文一传”消防安全检查工作,督促整改液化石油存放使用、电动车充电停放、电气线路等问题经营场所63家,督促整改消防安全隐患20处,新建消火栓2个,组建微型消防站15个。出动45人次开展旅游船、渡船消防、救生、超载、证照等检查6次。完成全镇1306户经营性自建房排查,下发《安全生产整改建议书》13份。进行农机安全生产及操作规范培训50余人次,组织专题宣传3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多份。

  平安喜洲建设不断深化。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为契机,创新推行“一三五七”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扎实推进综治服务中心建设、运行和管理,全力开展平安喜洲建设,实现组织体系“一网”统筹、阵地功能“三项”联建、社会治理“五治”融合、资源整合“七部”联动。投资85万元建成喜洲镇综治中心,同步完成辖区13个村级综治中心建设。投资35万元完成喜洲镇法治广场建设,投资3万元建成文阁村法治广场建设。桃源村被评为“大理市2023年护航二十大先进集体”。喜洲镇在全州率先完成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实体化运行,科学精准划定88个全科网格,543个精细网格,高质量完成543名基层网格员选聘,搭建完成市镇村三级智慧系统建设,成就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局面。

  执法队伍整合不断优化。强化执法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喜洲镇综合执法队伍、古镇管理中心城管队伍和洱海流域综合执法队伍进行整合,成立喜洲镇行政综合执法队,下属规划执法中队、秩序中队和洱海流域执法中队,创造性的施行“大执法”工作格局,实现执法力量统一调度、执法资源统一配置。

  各位代表,在奋进中感悟,在总结中提升,我们通过一年的努力在思想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基层治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总的来说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生态文明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守苍山洱海生态保护红线,污染防治抓铁有痕,林长制工作有声有色,“绿美喜洲”建设行动实现高质量开局。喜洲镇被评为“大理州2021年度洱海保护治理先进集体”,2023年被省农业农村厅授予“云南省绿美乡镇”称号,永兴村委会上兴庄自然村获得省级“绿美村庄”称号,寺里村委会珂里庄等14个自然村获得州级“绿美村庄”称号。

  为民服务已优化更新系统升级。镇级便民服务中心重装升级,结合政府职能对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更新升级,紧扣党群服务理念,积极探索基层便民服务新方式、新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打造办事放心、便民服务“零距离”,环境舒心、党群氛围“零违和”,事后安心、服务过程“零失误”,评价称心、服务结果“零差评”的优质服务,创新开启办公环境优化、业务窗口便民、办事效率提升的政务服务新格局。

  乡村振兴已谋篇布局接续奋进。通过念好“强、优、牢、精、佳、实”六字经,使全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居环境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实现重塑,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发展活力更加激发,公共保障更加有力,努力打造成为全州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中以产兴镇、产村融合、城乡一体发展的“喜洲样版”。喜洲村、寺里村被评为2023年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精品村。

  产业转型已思路清晰蹄疾步稳。按照“守住绿水青山、留住美好乡愁、实现利益共享”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施策,以“中国白族风情第一镇”的内涵积淀,在苍山洱海间打造“喜乐山水、农耕岁食、乡土院落、耕读传家、乡邻亲和”的美好“喜生活”。以项目化工作思路推进产业发展,解密历史文化之美,成就“匠志集”文旅融合项目新典范;破解田园乡愁之美,巩固“喜林苑”田园休闲旅游新样板;重塑古建街巷之美,雕琢“中和邑”乡村振兴新势力。

  社会治理已改版升级智慧启航。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为契机,打破固有治理体系,重塑村组空间格局,织牢织密基层治理“防护网”,融合“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础,贯彻落实“1+7”工作理念,实现镇级吹哨、部门报道协作机制,依托市域社会治理智慧系统,完成网格员信息采集,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化调度、科学化处置、信息化管控。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这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大,挑战比预想的多,既要应对世纪疫情带来的共性影响,又要化解喜洲长期积淀的个性难题。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做大总量、不失时机夯实基础、千方百计完成目标,我们获得了“云南省绿美乡镇”、州级“洱海保护先进集体”、市级“先进基层武装部”和市级“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也是实至名归,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也是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全镇人民团结奋斗、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各位人大代表,向所有关心支持喜洲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族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望奋斗路、眺看前行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洱海水环境不稳定,龙湖湿地紧邻洱海,末端尾水水质亟待提升,存在较大水质隐患和内涝隐患。二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经济总量较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尚需时日,新兴业态布局不够合理,农文旅融合发展产值不高。三是项目要素保障瓶颈制约突出,资金筹措难、审批事项多、周期长、成本高、长效管理运行难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基层“三保”任务艰巨,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压力较大。历史拖欠土地流转、征地款兑付、工程款拖欠影响政府公信力。五是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洱海流域一二级保护区农民个人住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六是部分干部“两个革命”落实不到位,思想格局、工作作风、工作效能、创新能力与转型蝶变关键时期的要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深刻检视剖析,正视困难、直面问题。以更加坚定的决心、精准务实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镇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23年工作意见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治理,把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有机结合起来,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力发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努力在“两城一区”样板田、漫步苍洱核心区战略目标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以不负韶华的奋进姿态,不畏险途的勇气担当,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喜洲新篇章团结奋斗。

  今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以一以贯之的政治意识强化思想引领,树立新形象走好新征程。一是强化政治意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准确深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牢记“三个务必”,胸怀“国之大者”,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强化理论武装,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全面准确深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把对创新理论的学习当作长期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并作为干部职工理论学习中心组以及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强化人民至上,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在行使职责职能的同时,要立足人民的根本利益、站在全镇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处理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事宜。

  (二)以一绘到底的毅力严守“红线”,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一是严控乡镇建设用地规模,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制度,严控村庄无序外延,严格准入条件,强化农村建设行为监管。二是持续抓好“三清洁”工作,巩固“三禁四推”成果,持续开展截污治污体系排查,提升日常管理运营水平。及时收割、打捞死亡水生物,持续开展封湖禁渔,落实落细保水质、防蓝藻核心任务。三是持续抓好绿美喜洲建设,大幅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持续扩大区域影响力,按照“突出特色、保护优先、循序渐进、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原则,全力打造生态丰美、环境优美、人文醇美、建筑韵美、生活恬美的绿美喜洲。四是抓好新修订的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苍山保护管理条例、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贯彻实施,持续开展违章建筑专项整治,统筹协调“1806”小镇喜洲片区建设管理工作,统筹推进完善城乡统供水和生活污水付费机制。

  (三)以一日千里的气势大干项目,跨过新沟壑迈上新台阶。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妥善处理已流转土地和群众利益诉求关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确保乡村振兴取得新亮点。二是以乡村振兴战略衔接为支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发展战略,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突破,以打造“两城一区”样板为目标,为“漫步苍洱”核心区建设做出喜洲示范。三是以古院落保护性开发利用为切入点,加大对老院落活化利用和招商引资,根据院落特色进行业态布局,把沉浸式的旅游商业模式植入古建民居,把“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成喜洲特色的知名品牌。四是以精雕细琢的态度,全面细致加强对古镇的梳理,通过整治、整改、整合,对古镇范围基础设施进行重塑改造,使古镇服务品质提档升级。五是以“演绎乡愁,田园喜洲”为主题,瞄准文旅融合发展版块,锁定田园经济,做实乡愁文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土地资源,争取土地指标支持,加快推进规划建设用地报批,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六是以挂图作战的态势,形成项目推进计划表,督促各类在建项目加快实施进度,全力保障服务企业的合理诉求,确保项目尽快落地收效。七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特色小镇项目“建管运”工作机制,实现增收创汇,互利共赢的管理模式。

  (四)以一夜十起的精神大力攻坚,拼出新图景成就新喜洲。一是全力提高办学品位和水平,打造海西教育高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落实好“控辍保学”措施和动态监测机制。二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切实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服务水平,逐步消除找不着、看不了的就医心态。三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抓实禁毒防艾工作,严防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实体化加强镇村两级综治服务中心运行管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度推进平安喜洲创建走深走实。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提高应急管理能力,落实信访处理责任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面推广“枫桥经验”喜洲示范。四是加强公益性公墓、骨灰灵堂等殡葬设施建设,健全殡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关爱老年人、保障残疾人和救助困难群体的工作水平。五是全力聚焦村集体经济建设,探索经济发展思路,筑牢经济发展基石,让基层组织有钱为民办事。六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大力包装并争取农村道路、集贸市场、停车场、三线入地、人居环境提升等项目,逐步提升和改善生活环境。

  各位代表,奋进新征程、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持续提升履职能力和治理效能。

  坚决做到立场坚定、对党忠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忠诚核心、紧跟核心、捍卫核心体现到实际工作中、体现到具体实践中、体现到一言一行中。自觉对标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谋深谋实谋细贯彻落实的方法路径和工作举措,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喜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决做到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切实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提升政务公开质量和实效。依法接受镇人大的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宣传教育,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决做到勤政为民、实干担当。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突出重点、讲求细节、压实责任、形成闭环,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

  坚决做到作风过硬、廉洁从政。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严明纪律要求、弘扬新风正气。保持反腐败政治定力,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切实以好作风好形象奋进新时代。

  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历史从不等待犹豫者、观望者和懈怠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喜洲篇章需要我们全镇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力谱写。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努力奋斗,共同绘就新时代喜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蓝图。

2023年工作总结范文多例篇5

  2023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有担当、有品味、有温度的人民满意教育。

  1.坚持举旗扛魂,筑牢发展根基。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宣讲,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阵地。高标准高要求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强化队伍凝聚力。坚定不移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教育行风建设,着力形成“干部清正、教师清廉、校风清朗”的良好育人环境。

  2.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教育质量。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推进思政教育、教研教改、招生考试、质量监测、教育督导等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提高立德树人质量。抓实教学常规,落实“双减”增效,广泛开展素质教育各类活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确保高考、初中学考在全市保持领先。

  3.坚持优质均衡,推动硬件升级。立足长远规划、高位布局,有序实施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持续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推动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重点抓好一中扩建、职中改扩建、芙蓉学校二期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拉动城区学校整体优化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学位需求,着力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压力。

  4.坚持师德标准,建强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常态化管理机制,强化师德考核评价及运用,坚持示范引领,树立和宣传优秀师德典型。推进教师评聘等用人评价改革,建立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实施“四名”工程,建好名师工作室,抓好教师培养、培训,着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局面。

  5.坚持依法办学,优化发展环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两法一办法”,在人大监督下依法依规办学,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做好教育汇报、沟通、协调工作,争取党政部门和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强化教育发展保障,全面推进教育公平,着力形成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合力。

2023年工作总结范文多例篇6

  2023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行流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二十大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聚焦“党的建设、产业发展、农业农村、民生改善、安全稳定”等方面,对标对表抓落实、结合实际造亮点,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党的建设,稳定基层组织“根基”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压紧压实党建主体责任,专题研究部署党建工作11次,深入谋划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左右协同、充满活力的组织体系。

  1.坚持把锤炼政治素养作为首要任务。旗帜鲜明讲政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坚定执行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作为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具体检验。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思想政治建设,锻造过硬政治素质。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

  2.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举。压紧压实各支部书记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各支部书记对抓好党建工作的职责感、使命感。坚持开展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有效推动工作落实。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整治,及时制定冯杨村软弱涣散整治方案,不断完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情况“四个清单”和“一村一策”表,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冯杨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工作。积极开展152“双培一树”行动,严格党员发展程序,累计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2人,发展对象15人,发展对象21人。切实做好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排查党员465人,认定违反“四大类”问题45人,全部完成整改。充分发挥远教站点的阵地作用,加强对“万村网页”定期维护更新,不断扩大农村普通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基础理论和创新理论的覆盖面。加强党费收缴管理,上级下拨疫情防控、“七一”慰问等专项下拨资金9.7万元发放使用到位。加强对辖区内8家非公企业党支部党建业务指导,定期对非公党建指导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3.坚持把锻造过硬队伍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部署要求,调整镇作风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成立效能办,完善作风效能建设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作风效能专项监督检查,开展镇村干部在岗在位及午间饮酒督查3轮,发出通报5份,对作风不严不实的人员严肃处理。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严把思想政治关,确保干部队伍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引导干部拓宽视野、增强本领。加强对选派帮扶干部管理,召开第八批选派干部工作座谈会和专题培训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行流镇第八批选派干部管理的工作提示单》,严格落实驻村制度。

  4.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永恒课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及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认真组织开展津补贴或福利、公务接待及公车管理使用突出问题专项检查,安排镇直各单位对照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制度建设,扎紧“不能腐”的笼子。持续重拳惩治腐败。持续强化信访和案件查办力度,2023年镇纪委共受理、处置问题线索9件,办结问题线索7件,立案2件,初核了结4件,函询了结1件,诫勉谈话5人,约谈提醒10人次。

  (二)聚焦产业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引擎”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夏收9.6万亩小麦,亩产量约600公斤,完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3500亩任务,示范推广种植高油酸花生(花育51号)1500亩。加快促进村级产业发展。研究出台《行流镇推进1+N产业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实施办法》,推介三类六种产业发展参考模式,加强对土地新增规模流转、村集体经济增收等指标进行考核奖励。目前12个村2000亩的“订单农业”合作项目已签约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4000余亩种植蔬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动特色产业扩规增效。以菊花、蔬菜为主导产业的行流镇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市级考评中荣获第二名。推动颍菊与南京农业大学园林学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引进推广菊花新品种,总投资2000万元菊花水饺项目即将竣工投产。山羊养殖、朗德鹅养殖、菊花育苗基地、粮食仓储烘干基地等村级特色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乾丰茶业有限公司与阜阳农科院合作的菊花叶秆有机肥研发项目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生猪规模养殖场52家,现有存栏生猪31766头。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省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5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稳步提升工业产业规模。加大培育规上企业,行流镇现有规上工业企业8家,上半年总产值达4.3亿元,新培育规上企业阜阳市乾丰茶业有限公司。行流镇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行流镇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园、舟子湖高端鲜切花卉培育基地稳步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为企服务水平,开展“新春走万企”“营商环境大起底”等走访活动,走访企业310家,通过为企服务平台共为企业解决问题146个。深化创业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大普惠性政策支持力度,助力企业“纾困增效”。开展金融助企纾困工作摸底排查小微企业1100家,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贷款超500万元。

  (三)聚焦成果巩固,筑牢返贫致贫“防线”

  始终坚持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巩固脱贫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积极开展防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开展2023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共完成走访27590户104732人,其中脱贫户4466户、监测户461户、一般农户22663户,并对排查筛查的3191户九类重点人群,每一户均已建立台账。精准开展常态化防返贫监测。在构建三级网格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网格员自主排查与农户主动申报相结合,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本辖区内村民可能存在的返贫致贫风险。同时依托“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充分运用技术手段,与医保、残联、民政等部门开展数据比对,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消尽消”。 实施到户特色种养业项目1157个,累计发放项目资金327.725万元。全镇已完成新识别监测对象12户。全镇共摸排符合小额信贷条件并且放款成功的脱贫户和监测人口共487人,成功放贷金额为1604万元。深入推进“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监测对象务工人数416人,落实跨省务工就业交通补助867人,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增强脱贫稳定性。扎实做好反馈问题整改。完成市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巡察整改。针对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反馈问题,举一反三,认真查摆,共认领39条问题,制定104个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整改时限,确保整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开展光伏扶贫大排查“回头看”,发现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省暗访组调研问题整改,认领问题6个方面,12个类型,12条问题,制定帮扶措施28条,目前已全部完成问题整改。

  (四)聚焦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颜值”

  全面巩固生态文明成效。牢固树立“两山”理念,积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行流样板。坚决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紧盯全年禁烧总目标,持之以恒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空气质量明显提升。全面推行“五长制”落实,推进河流“乱占、乱堆、乱采、乱建”专项治理行动常态化,实施大中沟流域环境和近岸水域综合治理,创建省级森林集镇1个、森林村庄2个,完成集镇森林公园建设20亩,实现全镇河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稳步改善美丽乡村面貌。加快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实施2021年美丽乡村项目李集中心村,提升基础设施,开展移风易俗,评选文明创建先进典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整治违法建房乱象,坚持政策宣传与严厉打击并重,加强对农民自建房屋联合审批,全年审批426户,农村建房秩序持续好转。坚持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坚持把群众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主体和重点,充分利用党员群众代表会、庭院会等方式,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动员。印发农村人居环境宣传彩页8000余份、评比与表彰“清洁农家”2007户、“美丽庭院”1263户,形成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坚持开展环境整治观摩评比,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开展三轮17次观摩考评调度,乡村面貌持续改善。全面开展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对全镇216个自然庄进行全面排查,发现有垃圾杂物、黑臭水体村庄数39个。排查农户27295户,有住房安全、“四净两规范”问题户数2323户,基本完成整改,并制定长效常态维护管养机制。

  (五)聚焦民生改善,织牢民生保障“网底”

  推动社会保障服务提质增效。精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社会保险最广泛覆盖,城乡居保缴费完成38640人参保任务(其中特殊群体参保2352人、到龄享受人员17957人)。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专项清理工作。全面推行“老来网”APP认证,做好离退休人员待遇社会化发放、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档案管理、信息查询等服务工作,实现“免跑认证”和“无感认证”。强化特殊群体帮扶提标扩面。充分发挥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严格落实落细兜底保障帮扶政策,做到有困必救、有难必助、应保尽保,现有低保人员5729人,发放最低生活保证金2674.8万元。聚焦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困难家庭,统筹推进“临时救助+急诊救助”体系建设,批准临时救助238人次,发放资金36万元。常态化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定期探访和关爱帮扶工作,落实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各类补助资金234.99万元。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提速争先。建立健全就业帮扶车间监管机制, 畅通公益岗位劳务输出,现有扶贫车间2个,带动脱贫户就业14人,实现公益性岗位上岗258人。以就业失业登记为基础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精准实施开展“2+N”主题招聘系列活动,让群众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全力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快公共文化建设提档升级。坚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开展送“福”字下乡、“我们的节日”、文化“三下乡”、非遗进学校等活动,让基层文化阵地用起来、活起来。实现2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全覆盖。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契机,打造20个独具风格的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站,通过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将线下活动与线上信息有效对接,探索建立“点单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实现供需互动、精准服务。

  (六)聚焦平安建设,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疫情防控常态推进。2023年两次规模性疫情以来,镇疫情防控指挥部高度重视,组织全镇262名镇村党员干部、636名志愿者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坚持推进新冠肺炎疫苗应接尽接,落实全员核酸检测“全覆盖、无死角”,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安全态势平安平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创建安全乡镇为目标,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基础,建立健全“一单四制”长效监管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消防)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合用场所、自建房消防安全消防安全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加大治理安全隐患力度,全镇安全发展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信访秩序不断好转。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重视初案初访、积案化解,成立镇信访工作矛盾调处专班,充分整合发挥妇联“村嫂”家务调解和“五老”调解机构作用,助推信访维稳,确保全镇大局稳定。2023年以来,我镇共接待信访人276人256批(其中包含镇领导批示信访件134件),已化解247件,化解率96.4%。社会治理卓有成效。安装“雪亮工程”等视频监控点超过2000个,全镇各村主要路口基本实现全覆盖。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平安六进”、“无传销村”、“平安校园”等平安创建活动。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规范政府权力运行,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治镇水平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持续转变。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带头过“紧日子”,政府系统“三公”经费支出只减不增。扎实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联”活动,政务服务大厅共接受企业和群众各类咨询403件次,收到办件申请3277件,受理3277件,办结3275件,办结率99.97%,按时办结率100%,现场办结率100%。积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凝聚力不断提高,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指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镇域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传统种养殖比重较大,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后备项目储备不足;依法行政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新要求还有差距,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夯实党建基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坚持领导班子决策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有关论述的制度机制,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把牢意识形态方向。创新完善各层面理论学习活动加强村网络舆情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网上重要情况、重大事项报告机制和工作预案,进一步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水平,创新宣传模式,让新思想在群众中广泛传播,弘扬正能量。提升党建工作成效。坚持落实月考核、季督查、年总评的管理模式,不断深化和创建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把“党建+网格”工作模式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创新、共推互促,为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基层组织保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吸收更多有干劲的青年人到党员队伍中,加大基层党务工作队伍的教育力度,提高党务干部的工作能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加强对“关键少数”干部的监督,切实增强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规范“微权力”,整治“微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三不腐”,坚决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提升综合实力。持续推进耕地保护,鼓励土地流转,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和质量。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擦亮菊花、草莓特色品牌,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优势效益和产品附加值。科学指导20个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每个村至少培育出1个特色支柱产业,力争实现村集体经济超过50万元村4个。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扶持农业种植大户,拓宽销售渠道,确保农民增收。抓好农业新技术推广培训、新品种引进等工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发挥创业先进个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三)持续整治人居环境,着力绘就美丽乡村。坚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切实保护良好生态。持续开展人居环境评比活动,在全镇上下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坚持落实垃圾收储转运全覆盖,针对环卫设施进行提质升级,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巩固森林集镇创建工作成果,扎实推进造林绿化、生态公益林保护、公路绿化。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高质量建设省级美丽乡村李集中心村。坚持规划引领,全面实施乡镇村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乡村空间布局。

  (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着力构建平安行流。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积极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理顺群众情绪,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突出抓好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坚决防范和遏制特重大事故发生,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环境。强化“村嫂”“五老”调解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五)积极回应民生关切,着力完善民生保障。重点关注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用实际行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认真用好民政政策,为民生兜牢网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开展防范返贫网格化监测帮扶,加强对突发严重困难户、大病户的重点帮扶,及时消除风险。积极推动“132”工程实施,落实就地就近就业工程,致力群众增收。扎实做好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夯实为民服务基础。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范文 202o年的工作总结 2021年工作总结 2028工作总结 2029年工作总结 2o20年工作总2o20年工作总结 22020年工作总结 3030年工作总结 2030工作总结 2022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