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19篇

时间:2022-11-17 13:25:09 来源:网友投稿

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19篇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分数除法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分数除法人教新课标  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19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19篇

篇一: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分数除法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分数除法人教新课标

  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透切理解这类型的应用题,就要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运用转化、比照,使学生了解这类分数应用题特征,再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规律。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组织教学:

  一、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一开始我这样安排:同学们都知道节水广告中有这样一句话:"水是生命之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体内水分占我们体重的4/5,有谁知道自己的体重说出来让大家帮他算一算他体内水分有多少,这一谈话过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纷纷参与计算,复习了旧知.老师知道自己体内有44千克水分,谁有方法算出老师的体重?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例题的呈现很自然,使学生感觉到是在帮老师算体重,不只不觉中学会了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学生从中了解到更多人体构造,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成心用乘法应用题与例题作比拟,让学生从中发现与乘法应用题的区别,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比照,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也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再列出方程,也可以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解。

  三、寻找多种方法,开拓学生思维能力。

  在解容许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尽量找出其它的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

  第2页

  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3页

  

篇二: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例1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学数学。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改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二、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让学生通读题目、细读题目,圈出题目中的重要词句,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中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教师分析讲解相结合。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毕竟是初学者,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肯定是不全面的,各种水平的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所学的层次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尤其是概念性的知识,可以为学生节约许多时间。但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帮助优生建构知识结构,帮助一般学生理解题意掌握知识。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注意启发学生从例题中抽象概括数量关系,总结经验规律。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的数量就是作单位“1”的数量,画线段图就先画作单位“1”这个数量,再画与之对应的数量的线段图;“知“1”

  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例2

  一些老教师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这些方法看似行之有效,在一定意义上也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帮助。但长此以往,学生便走上了生搬硬套的.模式,许多同学在并不理解题意的情况下,也能做对应用题。然而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下获得的知识是僵化的,许多学生虽然会熟练的解答应用题,但却不会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原因在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是以标准形式的应用题出现,在这里找不到“是、占、比、相当于”,也就找不到标准量,学生因此无从下手。

  而我教学时,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谁能说出这一题的数量关系式?”“谁会解答?”“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教师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当学生一次听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我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我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我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我决不插手。由于我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中的例题与“试一试”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我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我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

  在巩固练习中,我通过鼓励学生根据条件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看图列式、编题,对同一个问题根据算式补充条件等有效的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篇三: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1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分数除法例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100×3=300(g)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300÷3=100(g)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300÷100=3(盒)归纳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4/5÷2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也就是2/5。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4/5÷2=4÷2/5=2/5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4/5÷2=4/5×1/2=2/5归纳总结: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并且这一节课的学习将要为后面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解决问题;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等。本单元的内容和学生前面学习的很多知识具有比较直接的联系。如分数除法,除了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有联系外,还与整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解方程的技能有关。而比的初步知识,则要用到分数和除法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系统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对分数除法的意义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展开类比思维,以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实际上,这也是本单元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数形结合,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讨论、交流,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算法,进而掌握算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2

  本单元是对分数除法这一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把前面分散学习的知识加以梳理,整出头绪,加以归纳,提出要点。

  成功之处:

  1、在复习概念方面,主要复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比的意义。通过式子b×3/4=a,明确b的3/4等于a,由b×3/4=a得出a÷3/4=b;a÷b=3/4,a与b的比是3:4,使学生更清晰地感悟乘法与除法,分数与比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在复习计算方面,先让学生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不管被除数、除数是整数(0除外)还是分数,都可以把除转化为乘,即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在复习比的化简方面,通过让学生说出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化简比的依据,然后完成第3题,结合题目对常用化简方法加以概括总结。

  前后项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整数比最简单整数比小数比前后项的小数点右移动相同位数重点强调了化简比和比值的区别:化简比是以比的形式出现,而比值是一个数。4、在复习比的应用方面,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变换条件让学生感受到分数乘除法形变神不变的内涵。六年级有男生60人,女生有多少人?(1)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3(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3)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3(4)男生人数比女生少2/3(5)女生人数比男生多2/3(6)女生人数比男生少2/3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式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只要掌握住数量关系,就能解决问题。不足之处:1、复习中只注重了基本的练习,但是题型千变万化,学生灵活解题能力欠缺。2、对于实际数量和分率的区别,学生容易出现混淆。再教设计: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夯实数量关系的分析,用“单位1”已知和未知来进行乘除法的检验和验证。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3

  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一、从生活入手进行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本课教学的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二分之一,男生有27人,六年级有多少人?让学生简单计算。然后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自编类似的应用题,交给另一部分同学解答,引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其乐无穷!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我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偏差。教师往往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部分,无为地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起不到好的效果。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的教育思想。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启发不够到位。教学过程中学生时有答非所问和不知怎样答的情况,如归纳本节课中的应用题特点时,由于没有引导学生分析数量。

  

篇四: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总1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分数除法》教学反思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教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测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这说明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所以,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有意设计了两道除法计算题:8÷9=4÷7=学生一看是这样两道除法算式,都松了口气,说:“这么简单的两道题啊!”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男女两组比赛,男生算第一题,女生算第二题。一声令下,男生埋头算起来,思维敏捷的胡雯欣早就知道了答案,根本没有动笔,我示意她不要说出答案。我转了一圈,大部分学生在已经做好的学生的提示下都已经有了答案,只有个别男生还在计算。汇报后,我引发学生思考:8÷9=……和8÷9=8/9有什么区别?学生最直接的回答是:用循环小数表示没有用分数表示快捷、简便。这个导入使学生明白两个数相除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为进一

  2

  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打下基础。之后,再出示两个数相除的算式,学生都能够很快地用分数来表示商。

  本节课,对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但是它们之间还有哪些区别却并没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归纳。除法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一道算式,而分数是一个数。这说明课前我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还没有把握住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同时要多查阅资料,以便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2分数与除法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中的内容,是建立在除法意义的平均分和把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看做单位“1”进行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加深和扩展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从解决简单问题入手,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把6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张饼把一张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张饼把1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张饼在此基础上,观察三个算式和得数,得出结论:一张饼的1/3是1/3张饼。为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了一个思路引领。其次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在这里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把3张饼平均分给4位同学,每人分

  3

  到几张饼怎样列式结果每人分到几张饼呢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拼一拼,看看到底每人分到多少张饼呢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拼一拼,并让学生展示分的过程和分得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分法和结果。我在这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交流中,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分饼的方法展开交流,引发学生不断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思考中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已有的知识结构,加强了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在教学新课时,学生说的很好,我应该最后再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每人分到这张饼的1/4,3张饼的1/4就是3/4张饼,即3张饼的1/4展开后就是一张饼的3/4。而我在课前的预设中是有这个环节的,结果在教学中,把这个环节落下了。

  在今后的教学质量中,应尽量把数学课上的更扎实有效,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3本课是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在教学时我是从先把4个饼平均分给四人,每人可以分得几块再把三个饼平均分给四人,每人分得几块让学生分别列式。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结果。学生很自然就发现一个可

  4

  以得到整数商,一个不能。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不能得到整数商的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呢自然的导出分数。我觉得这样处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正产生学习的需要,体会到用分数表示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是以具体可感的实物、图片为媒介,充分使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完善自己发现的结论,从文字表达、到文字表示的等式再到用字母表示,经历从复杂到简洁,从生活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经历了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4“分数与除法”这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第一小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的产生等知识,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假分数以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所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二,要让学生了解两种分法。让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全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从解决简单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把6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把1张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把1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学生分别口答每人分得2张、张、1/3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

  5

  观察三个算式和得数,学生很快得出一个结论:两数相除,商可能是整数、小数或是分数,以此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

  让学生明白1张饼的3/4相当于3块饼的1/4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通过让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可以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张饼的3/4以及3块饼的1/4,同时让学生明白1张饼的3/4相当于3块饼的1/4,也就是3/4张饼。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3/4的算理。

  以上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励性的语言还有些欠缺,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主动。性格内向的学生占绝大多数,部分学生害怕在众老师面前出错,而显得有些胆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道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差。课堂上不能用较为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今后应予以加强。3、教学时间安排欠合理,课堂练习太少。针对以上存在的几点不足,提出自己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6

  今后要多研读课标,熟读教材,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真备课。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5有了分数乘法的学习基础,学生们能够很快适应这一课的学习方式,我从现实中的分数乘法问题和找一个数的倒数引入,帮助孩子们复习前知,当学生体会到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后,由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除法计算的必要性,为后续的学习架好了阶梯。本课如果仅仅关注学生是否会算了,那是不够的,在设计中,还应有另类关注。如:学生们对算理理解了吗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到增进他们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态度等等。因此,在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我的着眼点是不仅使学生会算,更是通过对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们深刻认识这样算的道理,突出“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涂一涂、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态度,获取一种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经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充分借助图形语言,将抽象变直观,帮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以及“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方法的合理性。

  7

  接着变换探索的角度,呈现一组算式,在运算、比较的过程中再次使学生验证操作活动中发现的规律。给学生表达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的空间,如: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法是怎样的你的想法是怎样的学生在自主表达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原始体验,再通过教师的适度点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为了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成功之处: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8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前我曾有幸听过几个老教师的分数除法的课,他们对于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是特别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

  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解决此类应用题:

  1、找单位12、画线段图3、列等量关系式4、列方程或数学算式解决。

  9

  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足之处:1、时间掌握不够好,由于前面用的时间较多,导致了后面的练习时间已经不够了。2、在课堂评价方面还需加以改进,当学生回答正确或解答出现了错误,没有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学生很在乎老师的评价,这方面稍微欠缺了一些。3、整节课,我表现得太多,学生的表现弱了一点,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4、练习设计没有体现较强的针对性和拓展性。改进:1、对于学生每次做题的结果应该及时进行评价,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在学生自己独立猜想方法尝试解决了分数除以分数的题目之后,应该重点鼓励,让他们感受快乐,增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2、教学中引导的语言如果能注重一些细节,效果就会更好一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要注意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

  10

  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快乐。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7今天的教学与分数意义的学习在孩子们头脑中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前几天的分数都表示谁占谁的几分之几(即分率),可今天求的却是具体数量。特别是例2,虽然运用学具让所有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但仍旧感觉推进艰难。学生困惑点主要在以下两方面:1、为什么把3块月饼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1份不是1/4?2、通过操作,结果明明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12块,取出其中的3块,为什么不能用3/12块表示呢?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策略:1、复习环节巧铺垫。在复习导入中增加一道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练习。其中一幅图是圆的3/4,另一幅图是圆的3/12。这样,当学生困惑于例题3/4块和3/12块结果时,就能通过直观图,前后呼应,使学生豁然开朗。2、审题过程藏玄机。在教学例2请学生读题后,首先请学生思考“3块月饼4人平均分,每人能得到一整块月饼吗”然后用语言暗示“每人分不到一块月饼,那到底能分得一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用圆形纸片代替

  11

  月饼,实际动手分一分,看看分得多少块”有了每人分不到一块月饼的提示,又有了“到底能分得一块月饼的几分之几”的暗示,学生探索的落脚点定位到了以一块月饼为单位“1”,且初步理解了问题是求数量“块”而非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述改进措施,学生理解3/4相对容易一些。《分数除法》教学反思8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突出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如在本节教学中,,我先请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再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汇报结果时,有的小组说因为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都是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他们认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也等于乘以这个数倒数。通过交流讨论,最后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再和前面学的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联系起来,得出统一适用的分数除法的法则是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乘以乙数的倒数。很自然地复习了旧知识,再结合具体的算式强调转化的过程,特别是除号要变为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两个要同时变。由此推导出分数除以分数也是这样的,并且归纳其中的联系,发现其中不管是怎么样的分数除法都是一样的,这样就可以只用甲数和乙数来区别。根据学生的分析,我及时把统一的计算法则板书在黑板上,并把变化的和不变的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

  12

  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并总结出计算法则。而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老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

  13

  

篇五: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分数除法问题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的内容这单元的知识的学习应该以分数乘法的知识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比较难理解在教学中我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第一步所做的事情调动的方式主要以鼓励为主精简课程当中所学的内容减轻课后作业在课程当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尽量让学生感觉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自己是主人老师只是来帮助自己学习来的学习任务是自己的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

  。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周攀

  分数除法问题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的内容,这单元的知识的学习应该以《分数乘法》的知识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比较难理解,在教学中,我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第一步所做的事情,调动的方式主要以鼓励为主,精简课程当中所学的内容,减轻课后作业,在课程当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尽量让学生感觉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自己是主人,老师只是来帮助自己学习来的,学习任务是自己的,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在此基础上,我充分的备课,认真的批改作业,做到上课之前心里有充分的把握,胸有成竹,对知识点有整体的把握,并且对重点知识能够通过深思熟虑,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上课的过程中尽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进行对话,让学生感觉有启发性,上课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启发学生,用身边非常熟悉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新的知识点,有时学生会出现思维短路的情况,我不着急,尽量耐心的引导学生来进行思考,不及不燥,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健康运行的状态。

  在上课的时候,我采用线段图和教师讲解,学生自学为手段,通过读题和思考,来绘画线段图,我带领学生总结出这单元中的几类典型的问题,并逐类进行思考讲解,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在思考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结合图形来进行思考,通过逐类的讲解思考,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我在此也感谢同学们,通过教他们学习,让我在教学方面又有了一些进步。

  课后我认真的批改作业,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找到学生的容易犯错的地方,并且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之处,也帮助学生找到思维上的短处,争取在下节课,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解决上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时一个数乘分数的应用。他是分数乘法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展开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在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因此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1)认真审题,找准单位“1”(2)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3)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4)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的不同。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右面的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提议、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沟通练习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教学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于:1、练习题与例题、在同一题的不同解法的多重比较中,比较得到的结论还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归纳,还应更深更全面的概括。2、在学生表达解题思路时,不宜集体讲,更应注重学生的个体表达,并且不必一定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差。3、对于学困生要加强怎样找单位“1”的训练,并加强根据关键句说出对应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训练。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篇六: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初步学会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具准备:多媒体,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你能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吗?(1)428+63÷9―17×5(3)75+360÷20+5(2)1.8+1.5÷4―3×0.4(4)3×49÷72、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学生列式计算:8÷2/3=8×3/2=12(朵)(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例4在上面的第2个问题的后面增加"她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还剩多少朵花"(增加问题后就成为例4)(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思考:要求还剩几朵花,应该先求什么?再算什么?(3)小组交流: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4)学生汇报: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每朵花用2/3m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8÷2/3=8×3/2=12(朵),再算剩下多少朵:12-4=8(朵)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再求还剩多少朵:

  8÷2/3=12(朵)12-4=8(朵)(5)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8÷2/3-4=8×3/2-4=8(朵)小结:通过解决例4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的计算.2、教学例5.让学生独立思考,明确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3、师生共同小结: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34页的做一做。2、练习九的1、2、3、4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说一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2,这节课你有什么发现吗?有什么想要告诉老师和同学的吗?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反思:本堂课虽是应用题形式的例题,但实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课,因而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现分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习加强计算的训练。

  第二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明确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关系,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能运用所学的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陈爷爷每天绕操场跑6圈,2分钟可以跑半圈。照这个速度,陈爷爷每天跑步要用多少时间?学生解答:6÷(1/2÷2)=6÷1/4=24(分)师:这就是我们学过的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相应的练习。(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练习九的第1题,。提示:对于三步计算的题来说,如果选择比较合理的算法,也只要两步就能完成计算。2、计算下面各题2/9x0.375÷6/74÷8/3–0.6引导学生注意:遇到小数计算,要先化成分数再进行计算。3、解下列方程5X=15/192/3X÷1/4=124、这篇文章太长了,3小时才录入了1/3。照这样的速度,李叔叔工作8小时,可以录入这篇文章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没有完成?(对于本题来说,如果学生列成8÷3×1/3也是对的。)5、练习九的第10题。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程序计算,再通过比较,有所发现并作出解释。如果计算正确,就能发现得数等于原来的数。其原因是2/3、3/4的倒数与1/2的积正好是1。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出示检测题卡,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纠正。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2、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写成一篇周记的形式。

  第三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小黑板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5(2)5×6+7×3(3)15×(34-27)

  2、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遇到有括号的该怎么来计算?、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8+6×4(2)0.5×6-1.2(3)65-8×7(4)3.6×1.2+32.56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0.36×101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

  

篇七: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关于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短短的40分钟的课上完了,但是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却是很多,这从侧面也显现了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还是不成熟,仍然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首先,从整体上来说,这堂课还不够完整。一堂课应该由问题引入新课探索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所构成。但是我的这堂课在小结后就匆匆结束了,并且小结进行的也是相当的.仓促。显然,在整体布局和时间的分配方面仍需要加强。

  其次,在这堂课中,或许是学生的紧张,或许是学生的确掌握的不够,导致出现了很多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我的应变的能力就显的很薄弱,有些问题我不明白该如何的处理,因此只能草草的让其他学生报了正确的答案后囫囵带过而已。而这个问题恰恰是需要自己去着力解决的。学生产生了问题本是展现老师水平的时候,针对错误的答案,可以让学生们讨论错误的原因,正确的该是什么等等;在措词上也应该尽量避免对吗?,正确吗?等等看似疑问实则否定的话,而应采取还有其它答案吗?之类的语句,让其它学生去思考。因此,对于这个问题需要更加详细的备课,更加巩固的考虑

  再者,在概念的引出之前事实上我只采用了一个例子。但事实上,一个例子,是不具代表性,相反,应采用更多的例子,正例,反例等等,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创造一些错误的题目来让学生判断。而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晰,更透彻的理解这个概念,方便学生最后自己概括出概念。因此,张波老师也建议将概念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上来,放在概念形成之前,作为辨析进行。

  另外,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是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引导。我们需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通过老

  师设计好的有层次的阶梯一步一步自己发现,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做数学。而不是老师灌输学生接受。

  这是一堂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课,课堂上暴露了相当多的问题,其他老师也给我指出了各种有效的改进方法。相信通过这次机会我会得到很大的进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5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识字5蜡梅翠竹苍松蟒蛇蚂蚁刺猬一、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羽字头”。2.通过看图、识字认字、诵读词串来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的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词义。教学难点:体会“岁寒三友”不畏严寒的品质,感受冬天特有的情趣。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详案)一、情境导入。二、看图说话学词串。出示投影,看图指导:1.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通过看图,让学生感受:冬天到了,天气变得很冷,都下起了大雪。指导学生说一说“鹅毛大雪”。)(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冬天到了,寒流来了,……

  (2)相机板书,让学生认读:寒流、大雪、北风。

  (这样设计,能唤起学生对已知的回忆,让学生感受到冬天来临后的变化,为下一步的学习体会“岁寒三友”的品格做好参照。)

  (1)引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表达。

  (4)看图,这么冷的天气里,这岁寒三友生长得如何呢?

  蜡梅开花了,黄黄的,散发出阵阵清香,多么诱人啊!

  翠竹还是那样的绿,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青松挺得直直的,丝毫也不怕冷……

  (5)教师补充《青松》,你瞧,这青松在大雪中依然挺拔苍翠,一点儿也不怕冷,听听陈毅元帅对它的赞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你听明白了什么呢?(学生能大概知道:青松不怕大雪压,更不怕寒冷……)

  (6)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这几位不怕严寒的好朋友吧!齐读。

  (1)引导学生看图,认识这些动物朋友。

  (2)相机板书词语:蟒蛇、蚂蚁、刺猬

  (3)你对这些动物熟悉吗?能介绍一下吗?

  A.对于蚂蚁,学生比较熟悉,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引导:到了冬天,你还能经常看到蚂蚁吗?很少很好,几乎看不见了,因为它们躲到洞里去睡觉了。

  B.关于刺猬:我们这一带虽然属于城乡结合部,但是还是很少见到刺猬,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介绍一下刺猬:它是要冬眠的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遇到敌人会——全身缩成一个刺球,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很可爱哦!)

  那你了解“蟒蛇”吗?(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蟒蛇的了解,教师再补充蟒蛇的特性,并简要告诉学生遇到蟒蛇袭击的解救方法——到水中,蟒蛇喜欢水,遇水会游开。)

  (4)这些动物怎么过冬呢?(让学生说一说,应该都冬眠了,好好睡一觉了)指导学生大概了解“冬眠”。(因为天气温度低,为减少消耗,有些动物就冬眠了,大部分冬眠的动物属于冷血动物。)

  (5)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要冬眠的?(松鼠、青蛙、狗熊……)

  (6)小结:这些动物可真会享受啊,这么冷的天,索性大睡一觉,啥都不用操心。咱们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认识一下这些可爱的动物朋友。

  (1)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冬天到了,小朋友在开展各种活动呢,有的溜冰,有的滑雪,有的跳绳,玩得真开心啊!)

  (2)出示板书词语:滑雪溜冰跳绳

  (3)指名读正确,齐读。

  (4)说话训练:冬天虽然很冷,但是小朋友们很勇敢,大家一起开展这么丰富多彩的活动,那你最喜欢什么活动?能说说原因吗?

  我最喜欢(),因为()。

  5.借助图画,看拼音读词语。自由读、齐读。

  四、归类学韵文。

  2.交流确定。(分行写了冬天的特点)板书:天气、植物、动物、活动

  3.读韵文。

  (1)自己练习读。

  (2)指名读,要求能读准确、流利。

  去掉生字注音读韵文。(看黑板读)

  五、指导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请你说一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生字,已经会写哪几个字了?(雪、蜡、翠、蛇、刺、滑、冰、绳)

  2.重点指导生字:刺、翠、蜡、滑

  刺:左边部分是“棘”的一部分,棘是指长满刺的枝条,刺是其中的一根,注意左边这部分与木有关,中间不封口,背诵口诀“刺字中间不封口,封口不成刺”

  翠:指导学习新的偏旁“羽字头”,注意“羽字做部首,没有两个勾”,记字口诀“小卒子头上插羽毛”。

  蜡:与“蜡烛”一同记。“虫字后边一个昔”。

  

篇八: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分数除法应用题(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课题

  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7页的内容(例4、例5及“做一做”),练习八的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5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体内水分的重量5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授

  1、教学例4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体内水分的重量5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x,列方程来解决问题)(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

  5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4=小明的体重)

  52、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三、练习:1、练习8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五、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应用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45

  ,

  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小明体重是多少?

  教学反思:

  小明的体重×4=体内水分的重量5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为了更好

  到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

  数量关系。因而在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

  过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转化,使学生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并借助线段图,

  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通过迁移、类推、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的区别和联系及解题规律。

  一、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

  明,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

  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

  学效率并不高,是因为大多数时间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自己省心、学生省力,往

  往避重就轻,草草带过,舍不得把时间用在过程中,总是急不可待,直奔知识的

  技能目标,究其根由,在于教师的课堂行为,我缺乏必要的耐心。或者把学生本

  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因此在今年整体的教学中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尤其在本节课上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标,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发展。

  二、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尽量找出其它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说课稿

  一、说教材教材简析:1、内容: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的教学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从而产生了新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2、学法: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3、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

  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篇九: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反思

  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反思5篇第一篇: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反思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反思(二套)目录: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反思一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反思二二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反思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为了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在学校第19个“中小学教学常规月”听评课活动中,我组织了一堂数学分数除法的公开课,过后对这堂课的反思如下:成功之处: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

  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前我曾有幸听过几个老教师的分数除法的课,他们对于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是特别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解决此类应用题:1、找单位“1”,2、画线段图,3、列等量关系式,4、列方程或数学算式解决.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

  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足之处:1、时间掌握不够好,由于前面用的时间较多,导致了后面的练习时

  间已经不够了.2、在课堂评价方面还需加以改进,当学生回答正确或解答出现了错

  误,没有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学生很在乎老师的评价,这方面稍微欠缺了一些.

  3、整节课,我表现得太多,学生的表现弱了一点,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4、练习设计没有体现较强的针对性和拓展性.改进:1、对于学生每次做题的结果应该及时进行评价,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在学生自己独立猜想方法尝试解决了分数除以分数的题目之后,应该重点鼓励,让他们感受快乐,增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2、教学中引导的语言如果能注重一些细节,效果就会更好一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要注意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快乐.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反思二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

  的自主学习过程.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快乐.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反思《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一、教学情况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30页,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教材例1通过折纸实验,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从中悟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2.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计算。

  (2)经历折一折、涂一涂的操作过程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计算技能。

  (3)在数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学生感受转化的魅力。教学重点: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倒数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六年级的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仍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利用数形结合直观形象地解题,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为接下来分数除法的学习做铺垫。4.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方法、谈话法学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5.教学准备课件,纸二、教学进程分析(一)复习旧知,激活经验1.复习分数乘法计算直接计算2.复习倒数

  直接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0.61(二)呈现新知,探索算法1.出示例题,列出算式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列出算式:÷2=(为什么用除法?)2.探索算法,想象猜测(1)借助白纸折一折、画一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方法,小组内交流想法。预设:①画图:借助图形描述求解过程②分数的意义:把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个,就是;用算式表示是:。③转化思想: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的,就是;用算式表示是:。(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3)观察算理,想象猜测①: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②: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为分数乘法。3.举例验证,感受算法

  (1)变式问题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列出算式:÷3=(2)学生折一折、算一算预设:①画图:借助图形描述求解过程②分数的意义:感知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③转化思想:把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的,即。(3)发现规律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预设:①分数除以整数,如果分子能被除数整除,那么计算方法是分子除以除数的商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那么转化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来计算。②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也就是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相比这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三)巩固深化,拓展练习1.应用计算方法(针对性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意义,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2.深入感知除法和乘法的关系①根据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②先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再根据左右两题之间的关系,写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3.实际应用,解决问题芳芳将m长的丝带剪成同样长的8段,每段丝带有多长?学生通过画图验证自己的结果。三、板书设计第三篇: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反思爽爽文库汇编之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计算(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其中一个因数是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整数份,求其中的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1)用分子和整数相除的商做分子,分母不变。(2)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练习:1.填空(1)根据和分数除法意义可得:(),()。(2)把m长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每段是m的()。(3)打字员打一份文件,打了20分钟后还剩,平均每分钟打这份文件的()。2.列式计算。(1)一个数的6倍是,这个数是多少?(2)的是多少?3.看图列式计算。(2)一个数除以分数知识点一: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知识点二: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知识点三: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0除以任何数商都为0.练习:1.算一算2.填空。

  (1)的是(),它和÷()得数相同。(2)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转变成乘()的倒数。4.判断。(1)两个真分数相除,商大于被除数。(2)一个数除以假分数,商一定小于被除数。(3)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2.解决问题知识点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解法列方程解题的关键: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用算术法解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找准已知数量对应的单位“1”的几分之几。解简单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方程解法:(1)找出单位“1”,设未知量为x;(2)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式;(3)列出方程。算术法:(1)找出单位“1”;(2)找出已知量和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3)列除法算式。即已知量÷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知识点二: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1)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特点:题中有3个数量,两个单位“1”,都是未知的。(2)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①方程解法:设所求单位“1”的量

  为x,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即__=已知量。②算术解法:用已知量连续除以它们所对应的单位“1”的几分之几。即已知量÷÷=另一个单位“1”的量。

  (3)解题关键:找准单位“1”,求出中间量。练习:1.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并写出等量关系式。(1)鸡的只数是鸭的。(2)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妈妈给小林一些钱买衣服,小林买毛衣花了90元,买裤子花了60元,买这两样衣物花的钱是妈妈给小林钱数的,妈妈给小林多少钱?3.赵老师的讲桌上有红粉笔16支,白粉笔的支数是红粉笔的,又是蓝粉笔的。蓝粉笔有多少支?4.一袋面粉,用去它的,还剩20kg。剩下的面粉是这袋面粉的几分之几?这袋面粉重多少千克?5.截止2009年12月22日,世博会门票已经售出1200万张,超出原定计划的,原定售出多少万张?知识点三: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法(1)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单位“1”是未知的,已知的比较量与所给的几分之几不对应。(2)解题方法:①用方程解:找到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设未知量为x,列出方程。②算术法解:找到题中单位“1”,计算出已知量占单位

  “1”的几分之几,利用已知量÷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标准量)列式解答。

  (3)解题关键:找准单位“1”,弄清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谁比谁多几分之几,计算出已知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

  练习:1.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并写出等量关系式。(1)杨树比柳树少。(2)柳树比杨树多2.六(2)班的人数是六(1)班的,六(2)班比六(1)班少5人,六(1)班有多少人?二、基础练习:(1)寻找单位“1”(先说出表示单位“1”的量,再说出另一个量所对应的分率)1、男生是女生的2、女生是男生的3、男生比女生多4、女生比男生少5、一条路修了6、今年比去年增产7、一条路,修了50米,还剩8、一件衣服降价9、看了一本书的10、一批青菜,其中是白菜11、四月份比三月份节约用电12、水结冰体积膨胀(2)寻找分率对应量例:看了一本书的。全书的()和()相对应。全书的(1-)和()相对应。①育才小学全校共有学生1500人,五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六年

  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求五、六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②仓库里有若干吨化肥,第一天运出总数的,第二天运出总数的,还

  剩49吨,仓库里原有化肥多少吨?(3)训练写等量关系式:常用的等量关系的标志词有:“是、为、占、相当于、等于、得、

  比、共”①桃树棵数是梨树的②一班的得分为二班的③五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④甲相当于乙的⑤a的2倍与b的的和等于5⑥a的2倍与b的的差得5⑦今年比去年增产⑧美术小组和舞蹈小组共30人(4)变换单位“1”①梨树48棵,桃树的棵树是梨树的,又是苹果树的,苹果树有几

  棵?②学校田径队有队员20人,是合唱队人数的,合唱队人数是舞蹈队

  的,舞蹈队有多少人?③食堂有大米吨,第一天用掉,是第二天用掉的,第二天用掉多少

  吨?三、解决问题(一)量率对应直接解决问题:1.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__台,相当于去年产量的,去年生产多

  少台?2.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__台,比去年少生产,去年生产多少台?

  3.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__台,比去年多生产,去年生产多少台?4.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__台,去年产量是今年的,去年生产多少台?5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__台,去年产量比今年少,去年生产多少台?6.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__台,去年产量比今年多,去年生产多少台期中测试卷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知识技能(72分)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8分)1.修一条长9km的公路,如果12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全长的(),平均每天修()km。2.()的是27;60kg是()kg的;300t比()t少。3.()没有倒数;()的倒数是它本身;1.5的倒数是()。4.()∶7==9÷()=5.一项工程,甲队独做要10天完成,乙队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比是()。如果两队合做,()天就能完成工程的。6.下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与阴影部分的面积之比是()。7.在里填上“”“第四篇: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反思

  六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应用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大部分学生最怕学的内容。当然也一直受到教师们的重视,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要学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更是重中之重。今年是我第一年教六年级数学经验比较少,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方法,得出一套较粗浅的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比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知道“1”求另一个量就用乘法,要求“1”就用除法”等等。这些方法看似行之有效,在一定意义上也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帮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便走上了生搬硬套的模式,部分中下生在并不理解题意的情况下,也能做对应用题。并且,许多学生虽然会熟练的解答应用题,但却不会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原因在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是以标准形式的应用题出现,在这里找不到“是、占、比、相当于”等字眼,也就找不到标准量,这样他们也就无从下手了。我在教学时,当然少不了“谁能说出这一题中的单位‘1’是哪个量?”“谁能说出这一题的数量关系式?”“谁会解答?”“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当学生一次听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我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叫一个学生来讲解,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我常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例题时,总与“试一试”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对比等,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省去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在巩固练习中,我通过鼓励学生习惯地先根据条件,把单位“1”用线画出来,并写出数量关系,能画线段图的就尝度地画一画,并鼓励学生分析问题、进行列式解答时,要习惯地运用现成的数量关系来分析,别把数量关系抛开一边。通过多练,大部分学生基本都能运用这个步骤去解答应用题。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反思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分数的乘法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填空题21%(每格1分33⑴5×20表示:___。20×5表示:_____。729×3表示:。⑵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12①8千米=(米②4时=(时(分1⑶在括号里填上“>”、“<”或“=”符号:__139

  ①32×15(32②29×16(29③37(11×__⑷18×(=(×3=0.1×(=(×12=11⑸“九月份用电量比八月份节约4”,这句话是把(看作单位“1”,表示1(是(的4。222⑹“今年总产量比去年增产7”,这个7表示(是(的7。22⑺3米铁丝,用去3米,还剩多少米?列式是(;3米铁丝,用去全长的3,还剩全长的几分之几?列式是(。514⑻甲数是7,乙数是甲数的15,乙数是(,丙数是甲、乙两数的积,丙数是(。1

  7⑼男生占总人数的12,女生占男生人数的

  。二.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4%(每题1分⑴如果A是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111①A是倒数②A和A互为倒数③A和A是倒数15

  ⑵5米的8(1米的8。①大于②小于③等于⑶两个真分数的积是(。①真分数②假分数③整数⑷一个数(0除外乘以真分数,所得的积与被乘数比较(。①积大②被乘数大③相等④不一定三.计算题36%⑴直接写得数。12%(每题1分__①4×16=②5×4=③21×28=④2-6=__⑤7×7=⑥0×13=⑦2+2=⑧2×2=__⑨16×3=⑩11×6=⑾1×13=⑿0.125×8=⑵计算。24%(能简算的要简算(每题3分__10①39×26②45×19③15×21__④3×6×8⑤9×7×102__77121⑥(20+9×10⑦20×8+20×8⑧8-(8+13四.应用题:39%㈠只列式不计算。9%(每题3分5⑴工程队计划修公路12千米,已经修了6千米,还剩多少千米没修?

  5⑵工程队计划修公路12千米,已经修了6,已经修了多少千米?5⑶工程队计划修公路12千米,实际修的比原计划多6,实际比原计划多修几千米?㈡解答下列各题。30%(每题5分7⑴东村今年植树24公顷,去年植树的面积是今年的8。去年植树多少公顷?1⑵机床厂七月份生产机床245台,八月份比七月份增产5,八月份比七月份增产多少台?12⑶一堆货物60吨,第一次用去总数的3,第二次用去总数的5,两次共用去多少吨货物?4⑷某工厂有职工616人,其中男职工占7,这个工厂女职工有多少人?215⑸操场上有学生144人,其中跳远的占总人数的9,打球的人数是跳远的16。打球的有多少人?

  

篇十: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新课标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新课标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学尝试: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往分数

  第2页

  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

  第3页

  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快乐。

  第4页

  

篇十一: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反思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快乐。

  1/1

  

篇十二: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新课标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时期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明白得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截了当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形,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周围,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躯体验。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有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觉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觉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在教学中努力表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缘故,要紧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爱重语琐碎地分析,喜爱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差不多明白得的地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明白得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如此就白费了宝贵的课堂时刻。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

  也”。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在运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舞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确实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明白得,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预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关心者,促进者显现在他们的面前。如此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欢乐。

  

篇十三: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第一课时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本课时是在学习了倒数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因此学生差不多明白得了倒数的意义。实验教材与老教材比较,关于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有所弱化,不再要求学生讲清晰每道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改为利用除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相对来说,降低了本节课的难度,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情形。依照以上情形,本节课把重点定在明白得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运算方法上,其中,明白得算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本节课时,我第一出示4/52,直奔主题。利用例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他们先说说解题设想,包括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等方式。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通过摸索后,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多种解答方法。尽管有些方法差不多上不恰当的,然而学生积极主动的摸索,使我感到最快乐的事。有些学生的每种算法把算理都说明得专门清晰。然后引导然后学生说说3份或其他几份如何算。运算:4/53。最后引导归纳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确实是求那个数的几分之一。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代替学生发言,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说出结论,这全然不能表达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会慢慢抹煞小孩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代替学生去思维。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奇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存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如此,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锤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成效。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

  “记死”的缘故。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在运算教学中,一些教师怕学生摸索,会显现思维分散,偏离重点,专门是一些公布课,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摸索。这实际上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导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最后只能自己替学生摸索、归纳、总结。运算教学要表达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鼓舞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摸索的空间留给学生。在本课中,我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体会,去查找解决的运算方法,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已能通过各种思维去查找解决的方法。每种方法都能够看作是一种创新意识的表达。我认为如此的思维活动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明白得数学是专门重要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取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评判,力争做到评判及时、准确。促使每个学生自主地进展,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素养。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篇十四: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例题4》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重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分数除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都存在着“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量”这样的数量关系,因此在探索新知之前,精心设计找单位“1”和写数量关系式练习。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旨在让学生自主找出题中的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复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为新知的探究铺路搭桥,为学生更好地从旧知迁移到新知做准备,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从本节课的教学反馈来看,学生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掌握情况不错,能够独立完成类型题,但在看线段和画线段图时不熟练,这是接下来我要补充教学的内容。

  

篇十五: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学尝试: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快乐。

  

篇十六: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分数除法人教新课标

  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透切理解这类型的应用题,就要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运用转化、对比,使学生了解这类分数应用题特征,再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规律。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组织教学:

  一、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一开始我这样安排:同学们都知道节水广告中有这样一句话:"水是生命之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体内水分占我们体重的4/5,有谁知道自己的体重说出来让大家帮他算一算他体内水分有多少,这一谈话过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纷纷参与计算,复习了旧知.老师知道自己体内有44千克水分,谁有办法算出老师的体重?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例题的呈现很自然,使学生感觉到是在帮老师算体重,不只不觉中学会了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学生从中了解到更多人体构造,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用乘法应用题与例题作比较,让学生从中发现与乘法应用题的区别,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也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再列出方程,也可以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解。

  三、寻找多种方法,开拓学生思维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尽量找出其它的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

  1/2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篇十七: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分数除法例6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能仅仅提供前人的思维结果。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气氛,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探究是感悟的基础。没有探究就没有深刻的感悟。教学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题方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分数除法问题”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不足之处:1、对单位“1”的理解在课堂上渗透还得加深理解。2、巩固练习不够趣味性,缺少层次性。在巩固练习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应多安排一些数学游戏,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娱乐中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3.多交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画一画线段图。4、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3x-7错写成3(x-7),结果比原来(

  )。

  A.多43

  B.少3

  C.少14

  D.多14

  2.a的倒数大于1,那么a是()

  A.真分数B.假分数C.非0的整数

  3.把24分解质因数是()

  A.24=2×3×4B.24=2×2×3×3

  C.24=2×2×2×3

  4.买鞋的学问:如果鞋子是a码,也就是b厘米,它们有这样的关系:a=2b﹣10.小明要穿40码的鞋

  子,也就是要穿()厘米的鞋子.

  A.35

  B.30

  C.25

  D.40

  5.10层楼大概有()

  A.30m

  B.10m

  C.300cm

  D.30m2

  6.把一个圆柱体木材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须削去圆柱体的(

  )

  A.

  B.

  C.

  7.甲数的4等于乙数的2(甲数、乙数不为0),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5

  3

  A.2∶435

  B.6∶5

  C.5∶6

  D.4∶253

  8.小红用彩色纸剪了一个半圆,半径是6cm,求周长。列式是(

  )。

  A.3.14×6×2÷2

  B.3.14×62÷2

  C.3.14×6×2÷2+6×2

  D.3.14×6×2÷2+6

  9.如图,两条虚线相互平行,从左往右,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标记为①-④,则(

  )

  A.全部相等,都是2h平方米

  B.④的面积比的③面积小

  C.③的面积比②的面积大18平方米

  D.③>④>①=②

  10.下面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

  A.8:3和16:6二、填空题

  B.5:3和:

  C.:3和:

  11.(______)分=2时40分=(______)时;7900mL=(______)L=(______)m3。12.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5.7分米,则这个半圆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分米。1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5,甲数是乙数的________,乙数占甲、乙总和的________,甲数比乙数少________%。14.1.08吨=________千克15.一条绳子长ɑ米,用去后,余下_____米.16.数一数,图中有____个直角三角形.

  17.甲三角形与乙三角形的底边长的比是2:1,高的比是1:3,那么甲三角形与乙三角形面积的比是(____)。18.分别求出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填在相应的括号里(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9.一根长方体的木料,横截面的面积是0.4平方分米,截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________平方分米.

  20.小明家在学校的东偏南30°方向上,我们也可以说学校在小明家的(_____)偏(_____)(_____)

  方向上。

  三、判断题

  21.某城市一天的气温是-7℃-5℃,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2C。(____)

  22.李宁每天沿着固定的路线上学,行走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______)

  23.因为3=75%,所以3千克等于75%千克.

  4

  4

  24.钟表上分针转动的速度是时针的12倍。

  (_______)(______)

  25.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约是4.20,这个数最小是4.201。(_____)

  四、作图题

  26.用你喜欢的图形表示×

  五、解答题27.两辆汽车分别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75千米/时,经过1.2小时两车共行了全程的。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8.下图是4×5×6正方体,如果将其表面涂成红色,那么其中一面、二面、三面被涂成红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

  29.对六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一次“我最喜欢的文艺节目”小调查,统计结果如图.喜欢歌曲的比喜欢相声的人数多多少?

  30.看图提出问题,并解答.(单位:厘米)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31.一个圆锥形稻谷的底面周长是6.28m,高是1.8m,现在把这些稻谷全部装入一个底面积是6.28m2的圆柱形粮囤里,可以堆多高?32.六(1)班第一小组六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每人做对的题数如表:

  学生姓名

  李启芳

  李铭迪

  冯缘

  陈珈怡

  章永涛

  俞华丽

  平均数

  做对题数

  11

  7

  8

  14

  10

  用正负数表示

  ﹣2

  +2

  0

  (1)根据数据,将表格中的两个空格补充完整.

  (2)这组同学投中个数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33.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1)

  (2)

  (3)

  (4)

  六、计算题34.简便计算(要求写出简算过程).5,65﹣2.71+5.35﹣6.291.25×32×2.535.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5%+×2.2﹣0.25

  25,04+24.96÷4.8-4.8

  ×7.2

  32×12.5×25%

  ÷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CCACCCBC二、填空题

  11.27.90.007912.25

  13.

  

篇十八: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教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测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这说明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所以,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有意设计了两道除法计算题:8÷9=4÷7=

  学生一看是这样两道除法算式,都松了口气,说:“这么简单的两道题啊!”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男女两组比赛,男生算第一题,女生算第二题。一声令下,男生埋头算起来,思维敏捷的胡雯欣早就知道了答案,根本没有动笔,我示意她不要说出答案。我转了一圈,大部分学生在已经做好的学生的提示下都已经有了答案,只有个别男生还在计算。

  汇报后,我引发学生思考:8÷9=0.88……和8÷9=8/9有什么区别?学生最直接的回答是:用循环小数表示没有用分数表示快捷、简便。这个导入使学生明白两个数相除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为进一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打下基础。之后,再出示两个数相除的算式,学生都能够很快地用分数来表示商。

  分数与除法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中的内容,是建立在除法意义的平均分和把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看做单位“1”进行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加深和扩展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从解决简单问题入手,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把6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张饼?把一张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张饼?把1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张饼?在此基础上,观察三个算式和得数,得出结论:一张饼的1/3是1/3张饼。为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了一个思路引领。

  其次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在这里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把3张饼平均分给4位同学,每人分到几张饼?怎样列式?结果每人分到几张饼呢?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拼一拼,看看到底每人分到多少张饼呢?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拼一拼,并让学生展示分的过程和分得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分法和结果。我在这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交流中,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分饼的方法展开交流,引发学生不断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思考中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已有的知识结构,加强了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在教学新课时,学生说的很好,我应该最后再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每人分到这张饼的1/4,3张饼的1/4就是3/4张饼,即3张饼的1/4展开后就是一张饼的3/4。而我在课前的预设中是有这个环节的,结果在教学中,把这个环节落下了。

  在今后的教学质量中,应尽量把数学课上的更扎实有效,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本课是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在教学时我是从先把4个饼平均分给四人,每人可以分得几块?再把三个饼平均分给四人,每人分得几块?让学生分别列式。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结果。学生很自然就发现一个可以得到整数商,一个不能。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不能得到整数商的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呢?自然的导出分数。我觉得这样处理,一方

  面可以让学生真正产生学习的需要,体会到用分数表示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是以具体可感的实物、图片为媒介,充分使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完善自己发现的结论,从文字表达、到文字表示的等式再到用字母表示,经历从复杂到简洁,从生活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经历了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分数与除法”这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第一小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的产生等知识,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假分数以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所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二,要让学生了解两种分法。让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全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从解决简单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把6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把1张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把1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学生分别口答每人分得2张、0.5张、1/3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和得数,学生很快得出一个结论:两数相除,商可能是整数、小数或是分数,以此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

  让学生明白1张饼的3/4相当于3块饼的1/4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通过让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可以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张饼的3/4以及3块饼的1/4,同时让学生明白1张饼的3/4相当于3块饼的1/4,也就是3/4张饼。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3/4的算理。

  以上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篇十九: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分数除以整数时,课堂上,我帮助学生首先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着出示一道:把9/10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学生列出算式后,接着探究9/10÷3的算法。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经过思考后,争先恐后地说出了5种算法。学生的每种算法把算理都解释得非常清楚。我也被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对他们的每种算法不由得说:“你的想法真独特”。学生也被他们自己能够想出多种算法所鼓舞着。我接着让他们继续计算7/8÷5,使他们发现上述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计算题目。像7/8÷5只适合于用乘倒数和商不变的性质解决。通过讨论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是最具普遍性的方法。学生获取的这个结论是在自己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得出的:他们通过计算实践,逐步明确通用的方法只有两种(即乘倒数和运用商不变的性质)。下课以后,我回忆这一节充满了学生思维智慧的数学课,使我感悟颇深。《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代替学生发言,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说出结论,这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会慢慢抹煞孩子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有”三不”意识。

  1、不代替学生重复能学会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一种现象,教师能让学生去探索,但不等学生去完全解释探索的过程。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迫不及待得讲了起来,使学生的探索流于形式。这样确实可以减少很多时间,但抹煞了学生去探索、去体味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只会成为计算的机器。对于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探究计算方法是本课重点。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画图,假设、推理等方法可以探究出多种方法,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并且让学生自己展示探索过程,即使展示出来说不清楚,教师也决不能代替学生发言,教师可以通过指导、点拨让学生去尽量说清楚,从中体会研究数学的乐趣,增强成功的自豪感,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坚持下去,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不代替学生说出探究的结论。就计算课而言,因为计算课的算理、算法早有定论,许多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出来的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往往不能说清楚算理算法,在表述上有欠缺之处。这时教师不能怕学生说不清楚而断然否定,可以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加以指导。例如:教学9/10÷3,过去直接讲述9/10÷3就是求9/10的1/3是多少。计算方法是9/10÷3=3/10×1/3=3/10。教师的讲述省略了学生探索过程,同时也剥夺了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以上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更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在分数除以整数这一节课中,虽然乘倒数这个结论是最具有普遍性的方法,但对于有些题目就不是最简便的,如9/10÷3就可以用9/10÷3=9÷3/10=3/10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如果教师代替学生直接出示结论,讲给学生结论,学生只会停留在机械记忆,成为做题的机器,而不能灵活用知识解答问题。在这里教师扮演了“教”的角色,而《标准》赋予了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在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本节课我帮助学生从已探究的多种方法中找到最具普遍性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易接受,记忆也更深刻,从而体会了学数学的过程。

  

推荐访问: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除法 反思 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