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关于印发全省高校党支部建设“两化一创”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28篇河南省关于印发全省高校党支部建设“两化一创”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2 #工作计划#导语 大学2022年度党支部工作计划【三篇】 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支部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河南省关于印发全省高校党支部建设“两化一创”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2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河南省关于印发全省高校党支部建设“两化一创”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2
#工作计划#导语大学2022年度党支部工作计划【三篇】
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支部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十x大精神为主线,继续坚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重点提高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加强对支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注重加强和改进自身的修养,严把新党员的质量关,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据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工作要点,结合实际,本支部制定了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思想建设
党支部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本支部这个学期将组织支部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提高党员的觉悟和理论水平。在思想建设方面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组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新党章,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支部内各党员按时向党组织上交思想报告。
2.坚持开展一月一次的组织生活,主要有*生活会,交流读书心得等。
3.组织党员学习理论后,各党员向党组织汇报学习心得体会。
4.通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5.各党员同志在班级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娱活动,在其中起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并积极参加党支部集体活动,比如:党员1+1,党建博客管理。
二、组织生活建设
1.组织建设
(1)由于新预备党员加入,支部将进一步健全支部委员会,做到支部委员分工明确。重设组织、宣传、纪检委员。
(2)支部工作坚持党的*集中制,重要工作坚持集体研究,不搞自由主义,集体决定的事情,支委分头落实,各负其责;
2.按期缴纳党费,及时上交党总支。
3.认真落实“九个一”
4.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四月:支部内部开展“实践*精神,做好学生党员”的集体学习。
五月:以演讲的形式交流读书心得。
六月:每月一日为党员批评日,支部将通过第三次*生活会,针对这一学期各位党员同志的表现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表彰先进。纠正个别党员身上存在的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三、党员发展转正工作
按照《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党员发展流程细则》的日程安排及流程进行本学期的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各项活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抓好08级学生党课教育工作,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党的队伍,为党的发展建设做贡献。
1.为了推优工作的有效进行,实行党员联系班级、党员联系寝室的制度。各班的党代表要对组织负责、对所联系的班级负责。工作中必须履行好工作职责,积极引导、考察所负责班级同学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深入了解所带班级的具体情况,将该班入党条件成熟的优秀同学介绍到党组织中来。
2.及时督促预备党员(特别是毕业班预备党员)递交转正申请和思想汇报,并对其进行监督与帮助。
3.纪律要求。严格按学生党支部党员管理条例进行,期末进行综合评价,不合格则要求整改。
四、支部特色活动
1.组织党员进行一次外出学习。践行党的精神,谨记党的誓言,坚定理想与信念,让学习成为党员生活中的一种风气。目的地:岳麓书院。
2.继续坚持献爱心,每个党员每月一元钱
3.组织一次帮助我校关工委老师出简报,打扫办公室卫生的活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支部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增强支部的凝聚力,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充分发挥本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设一支有活力的党员队伍,特制定本支部xx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届x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为契机,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本着“抓管理、促学习、增活力”的党建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支部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思想建设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本支部将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将组织支部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提高党员的觉悟和理论水平。在思想建设方面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组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新党章,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支部内各党员按时向党组织上交思想汇报;
3.定期召开支部*生活会,组织支部党员交流学习心得或就当前某一个社会热点为主题进行*讨论;
4.组织支部委员参加党员干部培训,并积极督促预备党员认真参加党员预备期培训课程;
5.督促支部党员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在学习上起带动各作用。
(二)组织生活建设
1.完善支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支部委员会,做到支部委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2.支部工作坚持党的*集中制,重要工作坚持集体研究,不搞自由主义,集体决定的事情,支委分头落实,各负其责;
3.定期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力求生活会形式多样化、趣味化,以促进党支部内部交流,增强支部凝聚力;
4.积极开展支部实践活动,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如开展调研学习,督促支部党员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5.按期收缴党费,及时上交党组织。
(三)党员发展转正工作
本支部将按照上级党组织党员发展的日程安排及流程认真进行本年度的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各项活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考察工作,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党的队伍,为党的发展建设做贡献。
1.为了推优工作的有效进行,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了解群众对支部及考察对象的意见和看法,尤其支部委员需在工作中履行好工作职责,积极引导、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党员队伍;
篇二:河南省关于印发全省高校党支部建设“两化一创”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2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10.23•【字号】教社科[2012]1001号•【施行日期】2012.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教社科〔2012〕1001号)
各高等学校:现将《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印发给你
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三日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1〕31号)和《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年)》(豫教社科〔2012〕97号)提升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创新能力,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结合我省高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科创新团队是针对某一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创新研
究群体。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优秀骨干教师为团队成员,能够围绕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具有探索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第三条社科创新团队建设遵循“整合资源,支持重点,突出特色,动态发展”的原则,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以培育和产生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为目标,培养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鼓励大胆探索,倡导学术争鸣,推动学科交叉,促进合作、交流、竞争,营造拔尖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四条社科创新团队要打破学校、学科、院系壁垒,整合高校人才资源,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各个环节相互促进,鼓励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
第五条社科创新团队评审工作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专家评审、行政监督、择优支持。
第六条省教育厅社科处负责“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七条社科创新团队申报条件1.原则上要以教育部社科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或省重点学科为依托,有良好的科研条件、环境和较充足的科研经费,团队首席专家及成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资助的研究任务。2.目标明确、方向凝练、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3.社科创新团队中首席专家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作风正派、治学严谨、善于创新,在主攻研究方向上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并
已经取得较好业绩,在国内外有一定学术知名度。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
社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应是本校在职工作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承担有国家级科研项目,出版或发表过在本学科领域有影响的高水平著作或论文,获得省部级人文社科奖项或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特等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或省重大项目主持人、国家级重点学科负责人或方向负责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省特聘教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入选权。
4.社科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集体,研究方向明确稳定,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创新团队主要研究成员由5-8名构成,原则上不超过10人,所有成员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
第三章申请与推荐第八条社科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由省教育厅下达申报名额。第九条申请建设的创新团队,须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及教育厅年度申报通知要求,认真填写《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申请书》,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由学校社科管理部门统一审核。第十条高等学校根据核定的申报名额进行遴选、推荐。校学术委员会要对申请团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进行初审,签署审核、推荐意见。所在高校要对申请团队配套经费、场地、研究人员等方面签署具体意见。学校社科管理部门审核汇总后,按规定时间将申请书和证明材料报送省教育厅。
第四章评审
第十一条社科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评审程序为形式审查、面试答辩、集中评议、投票评选,省教育厅审定、公示、批准。
第十二条形式审查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不符合申请条件;不属于支持范围;不按规定要求填写申请书;提供的材料不齐全;经费预算不符合规定。
第十三条评审委员会在审阅申请团队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听取申请团队学术带头人演讲汇报、答辩、集中评议等程序,按照规定的支持计划数量进行无记名投票评选。评审结果由评审委员会主任签署意见并签名,由省教育厅批准公布。
第十四条高校社科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行公示制度。评审结果通过互联网或有关媒体向社会公布,自公布之日起10日内为公示期。公示结束后无异议者,省教育厅正式行文公布。
第五章支持措施第十五条社科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建设经费由省教育厅和高校共同解决,教育厅给予适当资助。获准立项团队所在高校须按不低于1:1比例进行配套。对于资助经费不能落实的高校,省教育厅不再支持,经督查仍不落实的将取消其资格。第十六条本计划资助的创新团队,省教育厅优先推荐团队主要成员申报国家、教育部和省级各类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优先支持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第十七条高校要对创新团队成员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出国进修、岗位聘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对创新团队引进高水平人才给予优先支持;支持学术创新团队探索和建立运转灵活、高效有序、效率优先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
第六章管理和考核
第十八条创新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和所在学校、省教育厅签定工作目标责任合同,首席专家如不能完成合同约定的职责,省教育厅和所在学校可提前解除其首席专家资格。
第十九条创新团队成员实行聘任制。由首席专家按任务要求直接与受聘人签订团队成员聘任协议。对不能履行职责或不能按规定要求完成任务目标的团队成员,首席专家有权解除与其签定的聘任协议。
第二十条创新团队实行动态管理。创新团队每3年为一个建设周期。经过评估每次淘汰1/5,落选者进入下一轮创新团队申报。创新团队每年要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并撰写《年度工作进展报告》,所在高校每年要依据其任务目标和工作进度对创新团队进行考核,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创新团队进行复评。对按照计划实施、完成任务目标、成绩突出的创新团队,继续给予支持。对未能完成任务目标和工作进度要求的,终止资助或取消其创新团队资格,并追回已拨经费。
第二十一条获资助的创新团队在建设资助期满时,需撰写工作总结,经所在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查后,报省教育厅。创新团队成员发表、出版与本资助有关的论文、著作、学术报告,以及申报成果奖励等,均应标注“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字样。
第二十二条资助期限结束3个月内,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其计划实施和完成任务目标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团队成员学术职务及学术影响的变化;争取到的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重点项目;成果获奖情况;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及其被CSSCI/SSCI/A&HCI收录情况;科研成果采用情况等。对评估成绩突出,发展潜力大、创新氛围好的创新团队继续给予支持。
第二十三条创新团队所在学校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并落实支持措施。在团队建设期内实行目标管理,协助团队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创新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篇三:河南省关于印发全省高校党支部建设“两化一创”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2
2022企业基层党支部工作计划范文一、加强基层___建设,促使党员更有影响力。根据交通系统党建工作要点的要求,公司党建工作将紧扣工程建设年度工作目标,切实找准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工作的结合点,引导广大党员在保持党的先进性上提高新水平,打造党建工作新亮点。在新的一年里,党总支将认真___党员紧密联系实际,创新工作举措,通过强化党性观念教育,开展学知识,强素质读书竞赛活动,不断激发了广大党员履岗内在动力,达到坚定信念靠得住,服务大局有作为,竭重服务重实效,心系职工零距离,廉洁自律形象好,敬业奉献争一流。以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为切入点,围绕工程建设,把基层党支部建在项目上,充分发挥党支部建设的辐射作用。所属各支部书记要勇挑重担,做勤学习、懂政治、会协调、有思想、善工作的‘领头雁’,不断增强党___的凝聚力,努力提高全体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在党建活动中要切合实际,按照富有时代性、体现实践性的要求,开阔思路,丰富内涵,拓宽领域,提高交通,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创新能力。在党员管理教育中,积极探索机制创新。严格执行和改进三会一课制度,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宗旨、党性、党风教育,力求党建教育工作在提高效果上下功夫,形成工作合力,树立良好交建的形象。二、围绕工程建设重点,开展岗位创优争一流活动。按照局学知识、强素质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使先导工程建设进一步深化。围绕工程建设的难点、重点,发挥党建工作先导工程和党员岗位创优争一流的爱岗敬业带头作用,引领党员立足本职,争做实践___核心价格体系的模范、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___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通过比思想、比工作、比贡献,使广大党员更好地体现五个带头,即政治下带好头,事业发展上带好头,服务大局上带好头,廉洁自律上带好头,在团结上带好头,一句话用党员的先进性,促进任务的完成,通过激发党员活力,履岗尽责,永葆先进性活动。在学习中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干部、职工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坚持固本强基强化党___的自身建设,切实履行教育、管理、协调、监督等职责,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___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政策法规和工作方法,使广大党员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能手。同时建立一支思想好、责任心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干___伍和技工队伍。公司党总支将定期召开___会,开展谈心活动,及时交流思想和看法,把公司班子建设成坚强有力的指挥系统,不断增强基层党___的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文明单位。根据交通工程行业点多、线长的特点,公司党总支将开展道德、讲奉献、讲文明和学先进、比贡献、促发展等活动并作为基层党建与公司发展的结合占。结合公司___年度工程质量创优考核办法,在全公司上下广泛开展精心施工创优质,科学管理树丰碑和敬业在班组,奉献在岗位等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把党的建设渗透、融合到公司发展的方方面面。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弘扬劳模精神,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和文明职工活动。树典型、弘扬正气,用劳模精神激励和鼓舞士气,公司党总支委员将采取分工负责的形式,深入了解一线职工思想情况,及时把握职工脉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努力做到四个
坚持:坚持联系沟通,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思想动太,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持常抓不懈,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工作任务中去;坚持寓教于乐,运用多种形式陶冶情操;坚持以情感人,办好事,办实事,不断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在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到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照、工作上支持,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收集好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在增收降耗上做文章,在确保完成任务中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四、抓好廉政建设,实施厂务公开。根据局党组关于以预防监督为重点,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在工程建设上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共建共廉活动,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上水平。企业搞好廉政建设,将从加强党章学习和法纪教育抓起,推进八荣八耻教育为核心,推行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___体系建设。公司将采取专题学习、___观看廉政教育影视、反而典型现身说法等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在内部管理上推行___,推介厂务公司制度,在工程上继续和上级有关部门,开展廉政建设专题讲座,签订预防职务犯罪责任状,把___领导、责任分解、责任追究落实到位,对廉政建设公司领导要自觉地经常对照检查,主动接受___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五、以凝聚人心为着力点,积极抓好工会、共青团___建设围绕中心工作,针对在新的形势下员工思想特点,深化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要与业务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工会工作要在维护职能、突出监督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寓教于乐等形式陶冶员工情操,加强工会班组建设,搞好民主管
理,深入开展争创创新班组活动,把主题教育,读书竞赛、岗位练兵、素质拓展作为青工成长实践锻炼的平台。
鼓励有志者积极向局有关部门投稿,年终施行有赏奖励。注重创新形式和内容,创设活动载体,采取多种形式与方法活跃工作气氛,做到中心工作在哪里,党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就延伸到哪里,有效地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各类有益的活动,不断丰富干部职工业务的生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为了维护好社会稳定尽力。
___企业基层党支部工作计划【二】___年维保分公司党支部将在排水公司党委的指导下,围绕中央___届___中全会和市委___届三次全会精神,在去年分公司整合的基础上,促进分公司转型发展,密切联系好职工群众,做好排水公司保障和服务工作,抓好维保分公司的和谐稳定,争创城投总公司文明单位。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___大和___届___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紧扣党___和党员创先争优这一主题,贯穿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一精神,按照抓学习、抓规范、抓特色这一思路,坚持抓班子、带队伍、重建设、闯新路的方针,继续巩固并不断深化党员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分公司的各项制度,以制度办事,积极推进维保分公司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分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___保证。二、工作重点:
篇四:河南省关于印发全省高校党支部建设“两化一创”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2
人民政府宝坻区人民政府支持市软件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发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软件行业协利用软件产业专项资金支持我市软件企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政府新区人民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软件产业结构升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滨海新区人民搭建软件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委滨海做好人才培养为我市软件产业发展提供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教委政府西青区人民政府东丽区人民政府津南区人民政府武清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滨海新区人民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工作任务充分发挥软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汇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三年行动计划和三年行动方案
天津市软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倍增器,是信息消费的引擎和重要内容,是未来最具活力和前景的产业之一。我市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对于提升产业层级,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推动美丽天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结合《天津市软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特制定本计划,期限为20XX年至20XX年。一、产业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市软件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强力驱动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实力逐渐增强,优势产品不断涌现,聚集效应日益明显。业务收入从20XX年的370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711亿元,年均增长%,超过全国软件产业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20XX年底,全市软件从业人员达到7万人,软件企业总量超过1500家,其中通过软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件企业认定的企业达到544家,登记软件产品2482件,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848件。
-1-
软件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明显,全市逐步实现了定位明确、分工协作、互补配套的集约发展模式,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软件产业核心区,以周边区县软件园为主体的软件产业辐射区和以中心城区商务楼宇为核心的软件产业特色区。其中,滨海高新区成功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标志着我市软件产业发展水平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也必将带动我市软件产业的整体水平提升。
我市软件产业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是产业规模偏小,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支撑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人才等核心要素缺乏,中小软件企业规模化发展不足;二是重点领域优势还需进一步巩固,骨干企业整合发展资源的能力还需提升,带动产业链的作用不突出;三是产业发展氛围不浓郁,产业聚集区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政策等关键要素配置不足,使得我市对优秀软件资源的吸引力相对不足。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立足基础、龙头带动、发挥优势、载体支撑的产业发展思路,围绕大数据、IC设计、泛娱乐、软件服务外包四大重点领域,优化产业发展载体,着力聚集一批龙头企业,着力壮大一批中小软件企业,着力提升人才支撑能力,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化、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发展水平,推动我市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
发展目标
到20XX年,我市软件产业基本形成结构优、企业强、载体-2-
精的发展格局,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其中20XX年达到1000亿元,20XX年达到1200亿元,平均增长20%左右;软件服务收入占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亿元以上软件企业达到150家,十亿元企业达到25家;软件产业聚集区达到8个,聚集区面积达到1000万平米,将我市打造为京津冀软件产业创新成果转化承接地和中国北方软件产业聚集新高地。
三、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主要任务
围绕支撑软件产业规模发展、高端发展的核心关键要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素,坚持培育和引进两手都要抓,坚持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两端都要硬,着力培育10家左右龙头企业,着力提高中小软件企业业务收入占全市的比重,着力引进5家左右龙头企业,着力提高人才的支撑能力。
1、着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
开展对软件企业的梳理工作,分析企业的成长动力,将总部设立在天津的骨干企业,以及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带动性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软件企业确定为“种子型”企业,建立起对“种子型”企业的及时发现、持续关注、有力支持的机制。建立有效联系机制,确保随时掌握“种子型”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扩张动态,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工作部署,并集中政策、资金、资质和项目等资源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此类“种子型”企业在我市落地生根,并成长为行业的龙头企业,我市乃至全国的标志性企业。
2、着力推动中小软件企业规模发展
-3-
针对我市软件产业以中小软件企业为主的现状,围绕制约中小软件企业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协调和服务等工作。尤其是对掌握具有排它性和不易模仿性技术的中小软件企业,加大项目、融资的扶持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力度,支持企业开发出具有特色和行业竞争力的软件产品。支持和鼓励各类优秀软件专业人才创办和领办中小软件企业。鼓励大企业将部分业务转包给中小企业,鼓励中小微企业联合拓展业务。通过扩大中小软件企业的群体规模和单体规模,壮大全产业规模。
3、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骨干企业
以吸引一批软件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为着力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中科院、工程院、知名高校和中央直属的大院大所等为重点,采取合作成立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等多种形式,积极吸引其先进研发成果到天津转化和产业化;瞄准世界软件500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并把握京津一体化发展机遇,发挥区位和成本优势,积极引进地区总部、研发基地、技术支持中心和外包服务中心等落户,着力支持企业在天津建立新的工作团队;做好落地企业的服务工作,加速产业链条的形成。
4、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以高端、紧缺人才为重点,着力引进海内外优秀软件人才到天津创新创业,面向三北地区知名高校,引进一批优秀软件专业毕业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各类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培训机构为辅助的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的培养。利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天津市高等院校,以及天津市大学软-4-
件学院等平台资源,为产业创新提供持续动力。充分发挥企业培训机构的作用,通过采用“订单式”、“定制式”等培训方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继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发展重点
1.重点发展四大优势领域,构建八大战略共同体
按照突出优势和特色的原则,以重点企业为依托,以市场趋势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重点加快大数据、IC设计、泛娱乐和软件服务外包四大领域的发展。同时,激发企业开拓精神,鼓励行业内企业建立战略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争取项目、技术创新和开拓市场,重点围绕数据库、数据安全、IC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影视、服务外包、金融应用软件、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建设八大产业战略共同体。
大数据领域。紧跟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围绕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服务和数据安全等我市优势领域,重点在数据库、数据仓库、商业智能分析软件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加快高可靠、高性能的大型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积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极拓展专业数据库在政府、电力、电信、信息安全等多领域的应用;着力打造云计算技术中心,着力开发自主可控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产品,加速推进能源互联网等重要领域的大数据的应用,大力推进大数据服务的产业化;加大云安全软件的开发。开展计算机病毒防治应用基础研究,形成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关键技术和成果,促进和引导我国的反病毒行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数据库、数据安全建设2个战略共同体。到20XX年,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550亿元。
-5-
IC设计领域。充分依托国内IT市场,扩大IC设计企业的发展规模,加强企业与新一代终端厂商的合作,在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物联网、三网融合等领域,形成系列化的IC产品,大力发展系统级芯片、通信芯片、物联网传感器芯片、射频标签芯片、数字电视IC设计等。依托重点优势企业,大力开展无线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基带、射频多媒体芯片,数字电视音视频芯片及其应用方案的研发,做好与集成电路制造、封装和测试的衔接,培育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发挥好滨海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将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引领示范区。支持企业建立IC设计战略共同体。到20XX年,IC设计产业规模达到250亿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元。
泛娱乐领域。大力发展影视、游戏、动漫、文学等数字内容行业;加快互联网娱乐平台行业的发展,提高数字媒体内容的传播速度;着力发展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行业。不断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转变企业的经营和赢利模式,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逐步建成我国北方数字出版、在线视频和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心。围绕动漫游戏、数字影视建设2个战略共同体。到20XX年,泛娱乐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软件服务外包领域。围绕ITO、BPO和KPO等关键领域,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促进行业向高端发展,形成若干家规模、能力、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企业。重点发展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租赁、系统托管等信息技术外包,扩大通讯和电力软件研发规模,发展智能电网、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软件研发、信息技术支持等外包业务。壮大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外包,拓展呼叫中心、港口-6-
物流、金融、商务服务、医疗卫生、通讯与公共事业等行业的业务流程设计。鼓励企业聚焦工业设计、研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知识流程外包领域,重点拓展知识产权研究、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测试、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外包业务。支持企业建立服务外包战略共同体。到20XX年,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同时,大力加快汽车、电力、金融、教育等行业应用软件,尤其是把握工业时代机遇,推动功能性工业软件的智能应用和研发;支持内容服务、网络应用服务、电子商务、多媒体、搜索引擎、移动互联网和商业信息服务等互联网业发展;做大做强嵌入式软件。围绕金融应用软件、移动互联网建设2个战略共同体。到20XX年,行业应用软件、互联网及嵌入式软件等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
2.优化八大产业聚集区建设
立足各区域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着力完善聚集区环境,引导软件资源定向聚集,促进软件企业孵化成长和产业规模化发展。
滨海高新区软件园。重点发展软件服务、服务外包、互联网、动漫游戏、IC设计等产业方向。同时进一步完善软件园环境,在居住、交通、餐饮与文化娱乐等方面进行专项提升,将软件园打造为宜居、宜商、宜工作的综合体。
开发区泰达软件园。重点发展数据存储和数据安全、IC设计、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产业方向。适度超前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提高现有IC设计、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效果,完善相关产业政策,通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过软硬完善的环-7-
境加速产业资源的聚集。
保税区空港软件园。重点发展行业应用软件、软件服务、高端制造业嵌入式软件等产业方向。通过强化规划的导向作用,科学制定产业功能区布局,达到最优集聚效应,为发展以软件产业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创造国际化的发展环境。
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重点打造以动漫影视、广告传媒、互联网IT为主的泛娱乐集群,并着力打造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
武清电子商务园。重点打造以电子商务为主导,云计算服务平台、第三方电商支付、服务外包为辅的软件产业集群。为中小电子商务个人与企业打造信息化服务环境和孵化平台,同时融合主流模式,构建综合性的电子商务产业园。
中北高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以手机游戏、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智慧信息、电子商务、可穿戴设备、北斗应用等产业方向。加速招商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生产力促进中心、IDC数据中心等的建设,通过定向聚集打造我市软件产业新基地。
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围绕智慧化、信息化方向,积极承接北京优势资源溢出,重点发展两化融合行业应用软件,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推进天津宝坻智慧云产业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全国性数据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津南海河教育园聚集区。围绕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优秀软件技术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鼓励软件企业向海河教育园聚集,同时支持高校教师和优秀毕业生创办和领办软件企业。
四、保障措施
-8-
加强政策引导和落实
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等国家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用足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市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大财政、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融资担保、信息、技术、创业、培训等服务,扶持企业做强做大。
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多元化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加强本市相关专项资金向项目聚焦,加大对前瞻性、公共性、示范性、协同型、创新型项目的支持力度;创新政府扶持资金支持方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式,通过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服务外包补贴、融资担保等形式,吸引集聚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开展针对软件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信用贷款、信用保险、贸易融资、产业链融资等业务。鼓励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支持骨干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施并购。
强化项目支撑
鼓励大型企业发挥自身基础和优势,瞄准产业重点方向和前沿领域,集成多方资源和技术,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并积极申请国家项目支持;鼓励各领域战略共同体联合申请国家和天津市相关项目;加速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发挥好项目的带动作用,鼓励本土软件企业快速形成配套能力,促进我市整体软件产业总体水平的提升。各主管部门和产业园区做好项目落地、实施的配套服务工作。
-9-
加深开放、交流和合作
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重大项目引进力度。把握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机遇,发挥好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等京津合作示范区的作用,积极吸引北京优秀软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件资源,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积极打造京津冀创新共同体,引导和鼓励京津冀三地软件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强联合攻关。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扩大境外投资,在境外设立研发、市场营销及服务机构,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大力支持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申请国外专利,在海外推广应用。
附表:重点工作任务分工表-10附表重点工作任务分工表序号1总各相关单位落实本行动计划情况。2委、市国税局、市财政局积极推动软件产业载体建设,形成各有优3势、各具特色的软件产业聚集区,实现资源互补和产业结构升级。人民政府、宝坻区人民政府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4智力支撑。5键技术研发类项目合作攻关。6级。7业实施重点项目,壮大产业规模。8桥梁作用,为软件企业做好服务。会支持市软件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发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软件行业协利用软件产业专项资金,支持我市软件企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政府新区人民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软件产业结构升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滨海新区人民搭建软件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委、滨海做好人才培养,为我市软件产业发展提供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教委政府、西青区人民政府、东丽区人民政府、津南区人民政府、武清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滨海新区人民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工作任务充分发挥软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汇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11-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篇五:河南省关于印发全省高校党支部建设“两化一创”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2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学校基本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05.17•【字号】豫教发规[2013]89号•【施行日期】2013.05.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
正文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学校基本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豫教发规〔2013〕89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厅直属学校:
现将《河南省学校基本建设“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教育厅
2013年5月17日河南省学校基本建设“十二五”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教发〔2010〕7号)精神,制定本规划。一、规划基础“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工作,坚持把教育作为提高人口素质、提升竞争能
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重点,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全省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一)学校基本建设状况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14万所,在校生总人数2768.6万人,校园总占地面积53162.5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7724.8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类学校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14.4亿元,与“十五”末相比完成投资增加121.3亿元;竣工校舍面积3494万平方米;新增用地2676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309.8亿元。其中,高等教育完成投资230亿元,竣工校舍面积1372万平方米,新增用地1686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162.9亿元。中等职业教育完成投资19.7亿元,竣工校舍面积177万平方米,新增用地262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17.6亿元。基础教育(含普通高中、幼儿园)完成投资164.7亿元,竣工校舍面积1945万平方米,新增用地728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129.4亿元。(二)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我省人口多,底子薄,教育规模大,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再加上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多种原因,全省学校基本建设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中小学学校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办学条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如一些地方学校校舍面积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部分农村中小学学校功能教室、专用教室以及图书、实验仪器、教学设备缺乏;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条件简陋。二是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不足,“大班额”问题突出。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入城镇学校学习,导致城镇中小学教育资源不足,形成“大班额”问题。三是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简陋,办园水平与城镇相比有较大差距,达不到标准要求。四是中等职业教育用地与校舍面积严重不
足。目前,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用地、生均校舍面积与国家现行建设标准有较大差距。五是高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按照国家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全省普通高校校舍总建筑面积缺口较大;各高校建设用地不均衡,一些高校用地尚未达标;部分学校的教学科研用房以及公共设施建设不能与产学研紧密结合,不能满足优秀特色学科群建设需要。
二、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优先发展。学校基本建设要体现“满足需要、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推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基本建设的投入,实现从“有学校上”到“上好学校”的转变。二是坚持育人为本。学校基本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营造安全可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校园环境。三是坚持尊重科学。学校基本建设要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尊重教育规律,促进学校科学布局,严格执行国家建设标准和规范,保证校园建设规划的完整性。四是坚持实事求是。学校基本建设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现有办学资源,因地制宜,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当前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五是坚持统筹衔接。综合考虑城镇化布局、产业发展及人口分布等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等上位规划有效衔接。(二)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类学校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25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建筑面积2670万平方米。到2015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布局合理,校舍质量和
安全达到国家标准,选址科学安全,教学行政用房及生活设施配套完善,校园周边环境优良,学校基本建设投资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省教育事业呈现健康、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学校布局规划1、幼儿园。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豫政〔2011〕48号)和《河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3年)》(豫政办〔2011〕62号)精神要求,根据城镇化进程、人口出生情况和变化趋势,依据城市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幼儿园发展数量和区域布局。原则上城镇每1万人、农村平原地区每3000-6000人应设置1所幼儿园。大村和新型农民社区独立办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在园幼儿较少的农村地区也可由当地小学(教学点)举办附属幼儿园(学前班)。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住区)学前教育网络。幼儿园选址应本着方便群众接送的原则,靠近居民区。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农村幼儿园建设要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入园。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加快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农村原则上3万人口以上的乡镇至少举办2所、3万人口以下的乡镇至少举办1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公办幼儿园。把民办中小学的发展纳入规划布局。2、义务教育。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0〕143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12〕132
号),结合学龄人口的分布状况、未来发展趋势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要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相适应,合理规划中小学布局。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满足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原则上每个乡镇都应设置初中,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要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
城镇中小学布局调整要重点解决学校数量不足、容量不够、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建设不配套等问题。重点做好城市新建小区、旧城改造、城乡结合部、成片开发的城市新区、城镇化重点地区的学校布局规划。新建和扩建学校要优先安排到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原则上每1万人区域内建设1所24班规模的小学,每2万人区域内建设1所36班规模的初中。城镇中小学布局规划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十二五”期间要基本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
3、特殊教育学校。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基本实现省辖市和县(市)都有一所达到国家基本办学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4、普通高中。立足本地实际,结合人口密度和分布、变化状况,尤其是初中毕业生数量及其增减的发展趋势,适度集中普通高中学校,使其具有较好的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合理设置或调整普通高中学校布局,使学校适应现代教学特点,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普通高中原则上设置在城市市区、县城或重点镇。科学确定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有效发挥集中办学优势,扩大优质普通高中覆盖面。通过布局调整,使各省辖市市区、县镇的普通高中达到24班至60班(1200-3000人)办学规模,除特色高中和少数民
族高中规模可适当减小外,原则上不再设立24个班以下的高级中学和规模过大的学校。
对于布局不合理或城市市区内办学空间过于狭小,以及农村办学条件简陋、规模偏小、生源不足的普通高中学校,可与城市或县镇改造建设相结合,进行调整或改建、扩建。
5、中等职业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产业结构、区域特色、市场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进行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满足不同行业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需要。除主要面向农业的职业学校以外,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建在县镇及以上城市。根据本地区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规划布局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重点的骨干学校和专业。统一规划建设好以促进劳动力就业和提供社会服务为重点,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综合性职业教育机构。在尊重城镇化建设规律基础上,坚持合理布局原则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完善县域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网络。按照科学发展规划职业教育原则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和职教园区规划,新建职教园区要与本区域的开发区、工业园区配套建设,防止盲目建设无产业依托的职教园区,做到职业教育依托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支撑职业教育。推进职教园区集团化建设,建立职教园区资源共享机制。把民办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纳入职业教育布局规划。
6、高等学校。围绕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需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严格控制高等学校的设置数量,逐步调整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其他省辖市合理布局,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等教育体系。每个省辖市原则上集中力量办好1至2所高等学校。要结合城市发展和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建设,完善高教园区的功能和布局。
(二)加强校园建设规划1.合理制定校园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是学校建设和投资的基本依据。各
级各类学校要按照学校的定位、功能、特色和发展任务制定校园建设规划,做到学校基本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一是选址科学安全。规划保留学校和新建(迁建)学校选址时,各地要组织专家对校址周边交通、能源(水源、电源等)、地质、环境、气象等外部条件进行安全评测。二是严格建设标准。校园建设规划应严格贯彻有关建筑法律法规和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标准、建筑设计规范、抗震设防要求等规定,确保工程质量与校舍安全,把学校建成最牢固、最安全和最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地方。严禁建设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严禁过度装修。三是体现先进教育理念。学校基本建设要坚持育人优先、学生优先,重点满足学校育人的功能要求,合理区分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和生活区,同时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和校舍建筑的育人作用。四是分步实施规划。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建设的要求,科学规划建设项目的优先顺序。鼓励各地创新教育基本建设的投资融资机制,增加对教育基本建设的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负债建设,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严控债务规模。建立健全稳定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2.抓好校舍建设。学校校舍建设坚持勤俭节约、经济适用、安全环保的原则,重在安全可靠、功能完善。重点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建设,全面消除学校危房和抗震不达标校舍,基本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和县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各级各类学校的建筑要重视教学功能的完善、卫生环境的改善、节能环保的应用和消防、防雷设施的完善,并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文化等因素,构建具有区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学校建筑风格。对于不安全的校舍应立即采取有效安全措施,D级危房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限期拆除。
3.重视配套设施和校园绿化建设。配套设施和校园绿化是校园基本建设的重要部分。现有学校要按照有关标准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学校要按照有关标准将配套设施建设列入规划。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要求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和保
证校园绿化面积,因校制宜地加强校园绿化美化,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校园。
4.统筹规划建设项目。各地要在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初步完成区域内“十二五”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建设项目储备库,列出项目建设的优先顺序。进入储备库的项目,都要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和沟通,统筹规划中央和地方的项目建设资金,制订安排年度投资计划。新建项目要注重与师资的配备、学校运行保障经费的落实、中央教育专项的安排等各项工作的衔接,确保校园建设规划有序实施。
(三)各级各类学校建设内容、目标任务1、学前教育。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积极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重点建设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600所,其中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00所,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更好地满足城乡适龄儿童的入园需。完成投资40亿元,竣工园舍面积260万平方米。2、义务教育。以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城镇学校扩容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校舍安全达标,解决中小学功能教室不足、生活设施简陋、大班额现象严重等问题。“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110亿元,竣工校舍面积910万平方米。3、高中阶段教育。加强普通高中建设,重点改造县城(市区)普通高中,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使其校舍用房构成达到普通高中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解决普通高中大班额问题,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50亿元,竣工校舍面积350万平方米。4、特殊教育。继续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基本实现省辖市和县(市)都有一所基本达到国家办学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支持特殊教育
师范院校建设,着力改善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办学条件,扩大特殊教育师范培养培训规模,逐步形成特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支持残疾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重点改善教学、教学实训及生活用房设施等办学条件,满足残疾人教育教学需要。“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5亿元,竣工校舍面积20万平方米。
5、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扩大实训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设;继续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完善教学用房功能,为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保障。“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20亿元,竣工校舍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
6、高等教育。高校校舍建设以完善教学功能为重点,加强教学科研用房以及图书馆、公共实验室建设等。“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300亿元,竣工校舍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
四、重点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学校基本建设坚持与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相结合,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公平为重点,着力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有效解决学校数量不足、校舍面积不够及“大班额”等问题,并组实施以下重点工程。(一)学前教育扩容工程规划投资75亿元,扩充幼儿园学位约122万个,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实施范围包括国贫县、革命老区县以及经济条件较差的县,重点支持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适当支持人口较多行政村幼儿园建设,规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323个,建设规模约268万平方米,解决约37万儿童入园问题。规划投资35亿元,争取中央投资27亿元。--农村闲置中小学校舍改建幼儿园工程。主要利用闲置中小学校舍改扩建3619个幼儿园,解决约32万儿童入园问题。规划投资18亿元,争取中央投资10
亿元。--农村小学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工程。主要利用农村小学或教学点现有富余
校舍增设附属幼儿园6734所,解决53万儿童入园问题。规划投资22亿元,争取中央投资13亿元。
(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规划总投资111亿元,解决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和薄弱学校建设问题,基本消除“大班额”和“择校热”现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计划完成1200所学校改造任务,重建约145万平米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计划投资20亿元,争取中央财政投资12亿元,省财政投入7亿元,地方政府投入1亿元。--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支持41个县(区)农村初中食堂、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建设规模228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20亿元。--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支持国家试点地区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附属生活设施建设;支持县镇学校扩容改造,解决教学实验用房不足问题。计划投资26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13亿元,省财政投资13亿元。(三)普通高中改造工程支持每个县(市)重点改造1-2所普通高中,五年内计划完成200所学校的改造任务,重点建设教学和教学辅助用房以及学生生活用房。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省级财政适当予以支持。(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100个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扩大实训设施,改善办学条件。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省级财政适当进行支持。
--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建设1个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覆盖通信与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制造技术、机电技术、现代汽车服务业和创意技术等6大专业群。计划投资1亿元,以省级财政投入为主。
(五)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支持连片特困县、国贫县、革命老区县等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重点解决特岗教师、交流支教教师以及交通不便、距家较远的教师居住问题,建设规模约100万平方米,解决5万余名教师入住。计划总投资15亿元,以中央投资为主。(六)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支持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和残疾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重点改善教学、教学实训及生活用房设施等办学条件,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建设规模11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7亿元,争取中央资金2.1亿元。--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建设规划,加快完成规划内建设项目;支持国家特教工程未覆盖的市、县(区)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解决残疾儿童入学问题。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规模10万平方米,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地方财政予以适当支持。(七)高校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程--支持高等学校省重点建设项目,支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联盟研发中心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计划投资50亿元,以学校自筹为主,省级财政予以适当支持。--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强本科院校教学实验用房建设,主要支持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综合实验训练中心、图书馆等基础办学设施建设。争取中央资金10亿元,省级财政投入7亿元。
篇六:河南省关于印发全省高校党支部建设“两化一创”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2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全省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工作方案》的通知
正文: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全省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省辖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我省《2009年下半年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增加中原崛起新的动力,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支撑中原崛起的新优势,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工作,并制定了《全省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工作方案》。
现将《全省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联系人:陈懋
联系电话:*************
二○○九年七月二十日
附件
全省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工作方案
为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增加中原崛起新的动力,贯彻落实我省《2009年下半年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围绕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通过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支撑中原崛起的新优势,为促进全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以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展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工作,推动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高校和500强企业等的科技合作,积极承接境内外高新技术及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新兴战略支撑产业;以大型引进先进技术活动为平台,项目对接为重点,做好省内、省外、境外重要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工作。
三、方法步骤和进度安排
全省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工作分为信息采集、征集合作伙伴、对接洽谈及活动内容落实四个阶段具体实施。
(一)信息采集阶段(7月20日至8月20日)。主要任务是围绕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线,重点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和重大科技需求。
1.对承担省重大科技专项单位、创新型试点企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省属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团队及省重点服务企业,主要了解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高校和500强企业等开展科技合作方面的情况(正在进行且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的项目;拟开展合作活动的项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和急需的先进适用技术、高新技术等重大科技需求情况;
2.对产业集聚区及科技园区(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民营科技园区、节能减排产业基地)等,主要了解园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领域、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需求和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高校、500强企业等开展科技合作方面的情况(正在进行且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的项目;拟开展合作活动的项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和急需的先进适用技术、高新技术等重大科技需求情况;
3.了解央企及军工(集团)产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和在河南生产基地布局情况,央企及军工(集团)河南生产基地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需要提供的相关服务;
4.国家有关机构拟在我省建立分支机构及相关活动情况。
任务分工:
1.省科技厅:负责对省属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团队及央企及军工(集团)等单位信息的采集、整理、审查、汇总;国家有关机构拟在我省建立分支机构及相关活动情况。
2.省辖市科技局:负责本地区产业集聚区、科技园区和承担省重大科技专项单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省重点服务企业及央企(集团)河南生产基地等单
位信息的采集、整理、审查、汇总。
3.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负责本系统内各相关单位的信息采集、整理、审查、汇总。
要求于8月10日前完成上报工作。
(二)征集合作伙伴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主要任务是针对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和急需的先进适用技术、高新技术等,通过新闻媒体或互联网寻求合作伙伴和对接单位。
由科技厅负责对上报的科技需求项目进行汇总、分类,建立河南省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信息库;组织在新闻媒体或河南科技信息网上发布寻求合作伙伴和对接单位的信息。
(三)对接洽谈阶段(9月10日至10月20日),主要任务是组织落实提出科技需求和活动的单位与相关单位进行对接洽谈,并收集整理反馈信息;确定开展活动的单位,同时拟定具体活动方案。
鼓励以省辖市、产业集聚区、科技园区等为单位统一组织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专项活动。
任务分工:
1.科技厅:负责活动项目及内容的审核工作;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领域的单位与有合作意向的单位进行对接洽谈,确定开展的活动并拟定具体活动方案。
2.各省辖市科技局、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农业科技园区配合科技厅组织有关单位做好活动的对接洽谈、拟定具体活动方案等工作。
(四)活动内容落实阶段(10月下旬至11月底)。主要任务是活动内容的落实,组织与相关单位签订引进先进技术活动内容的目标任务书。
重大活动由科技厅牵头组织。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科技厅成立全省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各省辖市科技局、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农业科技园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负责本地区内所属各类企业的信息采集工作、会同科技厅相关专业处室开展活动内容对接洽谈、拟定具体活动方案等工作。
2.制定政策保障措施。根据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研究制定开展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工作的支持和激励性政策意见,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3.加强活动成果的落实。已签约并经过认定的引进项目优先列入省科技发展计划,省科技厅将衔接相关各类计划统筹安排,给予支持;对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的给予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对列入省重大科技项目的给予50万元至200万元的经费支持。各省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各单位也要加大对引进先
进技术活动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全社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4.建立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工作督查催办制度。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督察小组,在活动每一阶段工作基本结束后,对工作的进度、任务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督查,并通报督查结果。
5.实行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引进先进技术活动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有关单位,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好引进先进技术的项目征集、对接洽谈、活动内容落实等各个环节上的工作。
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工作基本完成后,将进行认真总结、绩效考核和评比。对在引进活动中组织得力、成绩突出的单位将给予表彰奖励。对组织不力、未完成任务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压缩其承担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减少资金支持。
——结束——
篇七:河南省关于印发全省高校党支部建设“两化一创”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2
推动工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3年)(2022-2023年)
一、工作目标紧扣高质量进展主题,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带动、行业对标、新产品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创新载体培育等行动,支持企业加速提升装备水平,优化工艺流程,加大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度,扩大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工业迈向产业链高端、价值链顶端、技术链尖端。到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35%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工业创新力量明显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加,逐
步构建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特色鲜亮的产业体系。
技术改造年度目标2022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30%以上。2022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32%以上。2023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35%以上。二、重点任务(一)重点项目引领行动。
时间节点:每年滚动实施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工业投资稳步回升,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
实施重点:发布《自治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进一步明确装备制造、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医药、纺织等行业领域的技术改造重点和方向。建立重点技改项目协调推动机制,发挥技改贴息和综合奖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自治区层面重点推动投资在1亿元以上(含1亿元)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各地市重点推动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200个左右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各县(市、区)重点推动其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进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宁东管委会,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二)对标提升行动。
时间节点:到2023年树立10家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行业标杆企业。
实施重点:推动对标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绽开。修改完善《自治区对标嘉奖管理方法》,围绕自治区确定的重点特色产业,推动对标工作由普遍掩盖向重点深化转变,组织开展对标力量提升示范工程,引导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绿色食品等领域企业找准对标对象、对标要素和对标方法,每年树立5家左右国内领先的行业标杆企业并赐予嘉奖,示范带动更多企业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上取得突破,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宁东管委会,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三)创新力量提升行动。时间节点:2022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培育1家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
5家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到2023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00家以上,国家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0个以上,工程(技术)讨论中心50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3-5家,各类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20个。
实施重点:梯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每年培育3-5家具有持续创新力量、自主学问产权、引领行业进展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讨论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讨论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鼓舞行业骨干企业牵头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知名院校合作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围绕产业进展重点,在各工业园区布局建设若干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
产业可持续进展供应质量牢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与检测、计量检测、认证认可关键技术、产业信息、学问产权等基础支撑和公共服务。支持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单位,组建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每年培育1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进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宁东管委会,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四)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时间节点:攻克一批先进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卡脖子'技术,开发一批具有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到2023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5项以上,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40项以上,争取20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列入国家名目,一批产业创新短板和难点得到突破,并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实施重点:聚焦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每年实施5项左右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和15项左右关键共性技术揭榜攻关。鼓舞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开发具有自主学问产权、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在高端装备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提升我区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鼓舞企业担当国家工业强基工程。(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宁夏银保监局,宁东管委会,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五)行业标准提升行动。时间节点:到2023年,新增主导制(修)订3个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重点领域打造3个左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准化试点示范区(项目)。实施重点:围绕制造业基础、智能制造、资源综合开发
利用、新兴产业、制造平安与服务、绿色制造、现代煤化工七个方面,构建系统协调、需求导向、创新引领的先进制造业标准体系,提升企业产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创新力量。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构建宁夏煤化工产业标准体系。建立宁夏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智能刮板输送机、焊接机器人等一批具有智能化要素产品的团体标准,在高端轴承、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制定若干"领跑者'标准。鼓舞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争创中国工业大奖、中国质量奖、国家级质量标杆。(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市场监管厅,宁东管委会,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六)服务型制造转型行动。时间节点:2022年培育和认定国家、自治区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15个、工业设计中心3个。到2023年,培育和认定国家、自治区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项目、平台)50个,工业设计中心10个。实施重点:推动创新设计进展,鼓舞、引导企业加大对
设计的投入和应用,重点强化创新设计对绿色食品、纺织、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的服务支撑,鼓舞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建设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鼓舞引导工业企业以价值链延长与再造为重点,从供应产品向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增加询问设计、项目承接等系统解决力量,面对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承揽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EPC)和交钥匙工程。鼓舞行业龙头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中小制造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金融等各环节有机融合,推广集中选购、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精益供应链等模式和服务,提高供应链的市场响应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稳定性。(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进展改革委、商务厅、市场监管厅,宁东管委
会,各市、县〔区〕人民政府)三、保障措施(一)强化优待政策落实。仔细贯彻执行进口设备免
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强基等政策。落实自治区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的各项政策,确保"要素跟着项目走',协调解决重点项目用水、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问题。发挥制造业高质量进展专项资金引导作用,主要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有力撬动企业扩大投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二)鼓舞"零增地'技术改造。鼓舞企业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建立工信、发改、住建、环保、应急等领域"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审批名目清单,对清单以外的技术改造项目不再审批,实行承诺制。鼓舞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符合规划、不转变用途的前
提下,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三)强化技术改造服务指导。加强政务公开,建立健全技术改造工作管理和服务各项制度,优化办事流程,加快办理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相关审批手续,为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供应优质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各类中介机构在技术改造中的作用,支持引导信息服务、评估询问、招投标、融资担保等相关业务机构乐观为技术改造工作服务。
篇八:河南省关于印发全省高校党支部建设“两化一创”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2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施行日期
文号主题类别效力等级时效性
2012.08.062012.08.06
高等教育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的通知各省辖市教育局、财政局,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我省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有机结合,密切高等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多方合作,引导高等学校紧密围绕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需求,积极面向产业发展,自觉对接产业技术,主动服务各类企业,有效解决高等学校创新资源分散、运行体制封闭和服务社会低效等问题,逐步构建要素完备、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切实增强高校创新和服务能力,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决定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简称“协同创新计划”)。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重要意义。积极推动和高校同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国内国际创新要素以及高校之间开展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是有效破解高等学校与经济社会需求脱节,创新力量分散、创新要素缺失,体制机制不活、服务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巩固高校科技主力军地位,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和资源优势,发挥育人、创新、集聚和服务高地作用,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导高校注重内涵发展,增强办学活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基本思路。按照“河南需求、国内一流”的标准,瞄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和科技需求,以破解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问题为出发点,以做强学科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以政策、项目为支撑,以构建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以显著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服务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教育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三)发展目标。从中原经济区建设急需的重大技术瓶颈出发,通过建立30个左右的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集聚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承担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以科技创新引领学科发展,以技术突破支撑产业结构调整,以成果转化和推广促进高成长性和先导产业加快发展,使之成为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行业产业技术研发基地、新兴战略产业和高新技术引领阵地、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术高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促进高校实现集聚、开放、高效发展,推动我省知识、技术和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在我省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高校,要认真按照协同创新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求,力争在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实现突破,并实现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特色鲜明的行业高校,要紧紧跟踪行业和新兴产业的科技需求,积极创建区域性协同创新中心,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实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加速发展。
--一般院校,要积极贯彻协同创新的要求,着力探索协同创新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新模式,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四)建设原则。一是突出需求导向:支持高校紧密围绕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研究和解决中原急需的行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战略新兴产业科技问题、国计民生与社会发展重大公益问题、学科发展基础与前沿问题和中原文化传承与华夏文化传播问题。二是突出要素优化:鼓励高等学校与省内行业企业、政府(部门),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密切合作,形成集聚、开放、高效的组织运行模式。三是突出体制创新:引导高校探索创新要素融合的新体制,创新任务引才聚才的新形式,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创新优质资源配置的新方式,创新质量贡献为评价导向的新机制,促进创新要素的充分互补、创新链条的畅通运行,加快学科交叉融合,推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有机结合。四是突出示范带动:通过实施“协同创新计划”,引导高校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改变考评方式,以协同创新集成高等学校学科、平台、人才优势,引领高等学校实现科学发展、增强服务能力。
(五)构建平台。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优势,着力推进高等学校与各类创新要素的广泛、深度融合,要逐步建立适应于中原经济区建设不同需求、多学科交叉、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平台。面向行业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要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平台;面向区域国计民生与社会发展的,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与辐射的协同创新平台;面向学科发展基础与前沿的,要建立融合国际国内创新要素、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创新平台;面向中原文化传承创新的,要广泛联合创新主体、建立有利于彰显河南特色、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中原文化传承创新平台。
(六)创新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高等学校与其它创新要素密切融合,围绕协同创新,遵循目标引导、自愿合作、优势互补、合约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构建持续创新的组织管理体系;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形成以创新质量和绩效
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通过系统改革,充分释放人才、学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活力,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学术氛围。
(七)强化培育。高校要紧密围绕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承接产业转移以及产业集聚区发展等需要,结合高校自身人才队伍、学科基础、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与特色,在充分征求行业主管部门、当地政府和行业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确立协同创新方向,选择协同创新模式,组建协同创新载体,制订支持政策,营造推动环境,加大培育力度,促进校内协同创新,为创建省级以上协同创新体奠定基础。
(八)组建要求。申报河南省“协同创新计划”,其创新方向要符合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牵头高校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组织协同创新的能力;协同创新模式选取合理,协同创新体的组建成熟,各方任务明确,职责清晰,已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体制;牵头高校在该方向的主体学科须为省级以上(含省级)重点学科或省级以上(含省级)科研平台;围绕选取的协同创新方向,已经聚集一批国内外优秀团队,并具备解决重大需求的能力和水平,建立相应的人才聘用和管理制度,形成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已具有较强的资源汇聚能力,形成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相关部门、地区、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方面的支撑落实到位;前期培育效果明显,改革计划全面系统,措施切实可行,改革工作进展顺利。
(九)组织领导。成立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参加的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省教育厅),作为“协同创新计划”的执行机构。成立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计划推进和管理提供咨询。建立第三方评审机制。
(十)周期管理。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从2012年开始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实行公开申请制、中期评估制和期末验收制。强化目标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公开承诺运作,申请牵头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的依托单位,要在资源汇聚、政策支持、机制推动、目标完成等方面做出承诺,签订目标责任书。
(十一)经费引导。为保障“协同创新计划”的有效实施,省安排协同创新专项资金,针对不同需求和不同模式,采取相应支持措施,建立多元化支持方式。经批准认定的“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给予财政引导性和奖励性经费支持。同时,发挥“协同创新计划”的聚集作用,充分利用现有各类资源和条件,广泛吸纳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
(十二)项目支持。对建有省级及以上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牵头学校,优先支持其承担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鼓励取得优异成绩的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带头人申报省部级以上人才支持项目。优先支持协同创新中心与产业集聚区和大中型企业共建省级及以上工程化平台。
(十三)政策保障。为积极推进“协同创新计划”的实施,省直有关部门将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支持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在招生指标、人才培养、人事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对于在协同创新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者给予表彰奖励,形成有利于推进协同创新的政策汇聚特区。
(十四)加强监管。经批准设立的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其依托高校要自觉加强管理。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在计划实施、绩效评价和经费管理等方面创新管理办法,强化计划监管,加强绩效评价,并按照进度开展定期检查。中期检查时,凡未按进度开展工作并取得相应成效的要限期整改;期末验收时,凡未完成目标任务、质量效益较差者,将取消中心牵头依托单位资格,收回支持经费,并限制依托单位申报其它协同创新体。
大力开展协同创新,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一个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各高等学校必须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的机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不断扩大的机遇,积极谋划,理清思路,深化改革,开拓进取。要通过开展协同创新,把高校蕴藏的巨大知识和人才优势不断转化为国家的利益、社会的财富和人民的实惠,使全省高校在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中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形成高校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局面,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河南振兴和中原崛起的目标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
二○一二年八月六日
——结束——
推荐访问:河南省关于印发全省高校党支部建设“两化一创”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2 党支部 河南省 关于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