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演讲稿(10篇)《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演讲稿 政协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阅读学习,深刻认识到人民情怀是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领会到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加强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演讲稿(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演讲稿
政协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心得体会通过认真阅读学习,深刻认识到人民情怀是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领会到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更好地把握和履行党的意识形态重镇职责使命。
从学习中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政治能力,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丰富人生经验、提高工作本领。要深刻领会心系人民、情暖民心的赤诚情怀,持续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在工作中要时刻秉承全心全意忧民、爱民、为民、惠民的情怀,树立光辉的榜样。真正把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厚值为民情怀,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努力让群众获的解决,幸福感更可持续有保障。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中要深入群众、带着诚意去、带着问题回,带着解决问题再去。
篇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演讲稿
医生读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有感我是xx医院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为民情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百姓吃饱肚子,他勇于担当、顶住压力减征购,实事求是反映人民心声:为乡亲致富,他不断找寻让群众生活好起来、富起来的路子,解决群众卖奶难、卖菜难的问题;为了正定的未来,为中小学校舍破败发火,要求每个村庄最好的房子是学校:为了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试点推行改造连茅圈,从细微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也正是他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实践源头,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正所谓“不忘初心,为了人民”。
我们的职业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工作对我们的要求是苛刻的。白大褂一穿,什么情绪和烦恼都得抛得远远的。在医院消毒水的气味中,我们走过了清纯的少女时代。从血淋淋的伤口边我们走过了炙热的青春年华。在白色的氛围中送走了无数个宁静的夜晚。在爱人的期待和孩子的埋怨中把自己奉献给了一个个伤痛病人。众所周知,我们的工作辛苦,没有固顶的节假日。没有固顶休息时间。工作琐碎,责任重大。我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了很多。然而我们却经常遇到委屈和误解。但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深知服务对象是一个个需要人帮助和同情、在病痛中苦苦挣扎的病人。
医生职业看似平凡,但要做好却很难,很不容易,就像一位老医生说的那样,职业没有贵贱高低,平凡与不平凡的差别是在于它们的目的是否高尚。尽管我们没有惊天动地丰功伟绩,只有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我在血液科工作已有5年,在医院的时间,四年之久,这个日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我成为医生的日子里,我感受过拯救生命的辉煌,也感受过生命失去的悲痛,经历过疾病所带来的痛不欲生。我看过长期反复住院却始终如一照顾病人的子女。也看过太多冰冷的眼神,家人为了逃避责任,说了声“家里没钱”就将病人扔在医院。
医院这个特殊的场所,每天都上演着世间百态,让我们感动或心冷,太多的悲欢离合与不解人意,生命就在这的聚聚散散中悲悲喜喜。在血液科病房工作中,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始终站在生死边缘的人,是饱受疾病折磨与摧残的人。每当看到他们那一个个痛苦而又无奈的表情,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责,感到自己是那样的渺小与无能为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当时我就想,我虽治不好他们的病,但是我一定要尽心竭力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人活在世上,总要有个人生目标,总要有个发展方向,再说得朴实点,就是要有个谋生的依托。既然把护理作为终身职业,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这庄严的选择,就像鱼儿爱大海,就像禾苗爱春雨,就像蜜蜂爱鲜花!怎样才能体现这份
爱,怎样才能表达这种情呢?我们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敬业。有句口号说得好:不爱岗就会下岗,不敬业就会失业!爱岗敬业说得具体点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做好每一项服务,填好每一项记录,算准每一个数据,写好每一个护理记录。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就是敬业,这就是爱岗!
篇三:《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演讲稿
让群众过上好日演讲的题目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演讲相关题目:听民意,察民情,悉民困,惠民生,解民忧,谋民意,暖民心,纾民困,重实际,察实情,讲实话,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出实绩,做实事,亮实招,下实功,施实策,见实效,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心贴心,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融入群众,融化冷漠,融通隔阂,提高幸福指数,关注衣食住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抓好基本民生,关爱生老病死,保障底线民生,关切安居乐业,强化热点民生,勤思富民之策,笃行利民之举,致力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凸显民生厚度,持续改善民生,要树立为民情怀,以民评民说为标准、民心民力为依靠、民意民生为依据、民愿民盼为目标、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职责。
篇四:《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演讲稿
申学风:带群众过上更好日子作者:暂无来源:《民生周刊》2020年第24期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现在是想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民生周刊》记者畅婉洁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现在是想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申学风说。
申学风,是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庄村,位于九曲黄河的最后一弯东4公里处。“晴天一脸土、雨天一地泥”,是2014年以前张庄村真实写照。如今的张庄村,村集体经济从0元发展到现在的50余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也从2014年的3000元涨到2019年的13100元。
这一切的改变,还要从申学风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说起。
产业兴旺
张庄村下辖4个自然村,有1025户,共328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9户818人,是一个数得上的大贫困村。
在没有担任村支书记之前,申学风在周边村是一位有名的致富能手,每年仅开办的预制板材厂,年收入就在20万元以上。
2015年初,申学风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和群众一样心里存着疑惑:张庄村是这么大的一个贫困村,没有产业,农业发展难,能搞好吗?
决心大干一场的申学风为了专心干好村里的事儿,把自家的预制板厂关了。关了厂,这等于切断了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家人很不理解。
为了发展村里的产业,2015年3月,经过县乡领导的努力,将新三板奥吉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张庄。申学风为了企业的落地,动员群众土地流转、迁坟。
迁坟,在农村是一件天大的事儿,为了让户主同意,他挨家挨户地跑,吃了一次又一次闭门羹,依然苦口婆心地劝说。最终,村民们被申学风感动,迁坟的事情顺利解决了。
厂房盖起来,正式投产后,看着生产出的第一批褐菇,申学风感慨万分:“这一切都值了!”
生态宜居
“以前的张庄‘雨天一地泥,刮风一脸土’。这几年来,我们以打造美丽乡村为工作重点,村里修了路,通了下水道,还对道路进行了美化绿化,对残墙断壁进行了修复,现在我们村非常漂亮。”申学风说起如今的张庄,十分高兴。
“张庄村对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视,我们成立了领导工作小组,对村里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排查。我们发现村里的文化建设十分薄弱,连文化广场、农家书屋都没有,宣传也只是靠一
个又破又旧的大喇叭。文明村镇首先得是文化村镇。”针对这些问题,在申学风的带领下,村里陆续修建了文化广场。另外,还建起了老年戏院,成立了梦里张庄艺术团,组建了盘鼓队、秧歌队以及广场舞队。
美丽乡村建设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空心院的整治,很多人外出工作基本也就不回来了,老宅子、老院子都放那没人住,空心院占到村内所有房屋的三分之一。这些院子没人管理没人打扫就荒废,又脏又破。
“一个村庄想要美丽整洁,空心院必须要整治。”申学风下定决心要整治这些空心院,“我们把这些空心院都租过来,打造成了文化书屋。这样一来,一方面替外出的村民管理了院子,另一方面老百姓也有了可以读书看报的地方。目前,我们的书屋有藏书一万多册。”
家家户户的小环境好了,全村的大环境才会更美。张庄村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建设,聘请专业团队对农户的庭院进行公益性再设计,在不改变结构的基础上对院落进行简单美化,打造花园式庭院,按照“五净一规范”要求,即院内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和房前屋内摆放规范的标准,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目前,张庄村已经评选出县级“美丽庭院”385户,形成了“农村不比城里差,美丽庭院靠大家”的效果。
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而乡风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积淀。每周五晚7点半,村子里还会举办“幸福家园大讲坛”活动,通过活动传达党的方针政策、脱贫攻坚的最新指示。同时,还开展了以孝文化为主题的评选活动,通过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美丽庭院”,拉近邻里之间的关系,促进乡风文明。“从2017年3月到现在,我们已经举办了41期这样的活动。”申学风说。
“张庄村最有意思的创建活动是四星文明户评选,评选涵盖4个类别,达标一项挂一颗星,每家每户门前都钉个牌子,如果在哪个方面做得不够,这颗星就得不到。如果四星都满了,就证明这户人家在各方面都不错。”自从创建活动开始,村民们越来越在意自己的星级,“谁家要娶媳妇,女方都会看他家门口的牌子,一看星挂得多,证明这一户非常好。星少,证明问题多,女方就不愿嫁。”群众自发地开始“自治”。
家家户户有了良好风气,申学风又向农村陈旧的思想观念“开刀”。以前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结婚彩礼攀比严重。有些家庭为了讲排场,办红白喜事时,几十桌大鱼大肉,喝着各种好酒,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为了杜绝这一现象,我们在群众中推选出德高望重的群众,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红白理事方式,制定《张庄村红白理事操办标准》。比方说红白喜事待客最多不能超过20桌,用菜不能超过8个,烟一般不超过15块钱一包,酒不超过30块钱一瓶等等。每一家办事,必须申报红白理事协会,我们会去现场拍照片、做记录。谁超标,处罚谁。这样一来,红白喜事有了操办标准,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陋习得到了改善。”
“张庄离优秀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下一步我们会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努力拼搏,补齐短板,让我们的美丽乡村越建越好、越建越美。”申学风期望着。
篇五:《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演讲稿
09年4月思想汇报:发展就是让群众过好日子尊敬的党组织:
最近轰轰烈烈的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热潮吹便了每一个角落。我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让自己有一个质的飞跃。希望自己能够从各个方面更加接近一名真正的党员。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中,“人民群众得实惠”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和要求。“发展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人民的期盼,这是党的宗旨,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发展就是让百姓过好日子”,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这也应该成为党委政府、党员领导干部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内在要求,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迫切需要,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
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发展就是让群众过好日子”的思想,就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就能将有限的生命奉献给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就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实事项目上,就能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党员干部坚持“发展就是让群众过好日子”,并为之不懈努力,始终做到惠民、利民、富民、安民,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就必然能赢得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就必然能激发、焕发群众不竭的智慧和动力。
温总理说过,“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这不仅是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更是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推动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一种清醒
认识。温总理还说过,“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公仆没有任何权力”。“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让人民幸福快乐地过得更好,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赢得应有的尊严,我愿献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我希望这样的民本思想和民生理念、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能够真正入党员之心、践党员干部之行。我会努力的,请党组织放心。
汇报人:朱正
2009年4
篇六:《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演讲稿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一行来到永定区高坪村,看望了村教学点的师生,了解爱心食堂运行情况,为孩子们送上书籍、文具等,勉励他们好好学习,早日成长为有用之才。随后,走访慰问了低保户家庭和“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生产生活、享受国家政策等方面情况,实地察看金丝楠木群、红军路等文旅资源,深入了解高坪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
调研座谈会上,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详细了解高坪村的基本情况和乡村振兴规划,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乡政府民政干部座谈后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广大群众过上好日子。我们要坚定不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履行好民政工作的职责与使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关爱一老一小特殊群体,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养尽养。乡村要振兴,关键看产业,高坪村发展要结合实际、用好资源,统筹推进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民俗风情、康养休闲等各类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发动社会力量,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篇七:《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演讲稿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这段讲话,朴实亲切、饱含深情,温暖了亿万人的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不断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的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样的发展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实现两者良性循环。一方面,经济发展是前提,离开经济发展谈改善民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民生改善既能有效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要通过发展经济、做大“蛋糕”,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同时又通过持续不断改善民生,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2.社会政策要托底群众对生活的期待是不断提升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而我们的国力财力是有限的。因此,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是发挥好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也就是说,要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满足人们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同时对特殊困难人群进行特殊扶持和救助,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3.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二〇一三年四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事关国家未来。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是最有竞争力的。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广大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家贫子读书”,治贫要先治愚,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搞好,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要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扶持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鼓励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做好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加强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要深化收入分配
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居者有其屋,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个传统,也是群众的迫切期盼。要尊重规律,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从我国国情看,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同时,总有一部分群众由于劳动技能不适应、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临住房困难,政府必须“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
均衡配置等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还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加强社会救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4.创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艰巨,社会管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
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健全以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等为基本内容的公共安全体系。要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稳定是根本的大局,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一切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再好的规划和方案都难以实现,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要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既不能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也不能管得太松、波涛汹涌,重视疏导化解、柔性维稳,发动全社会一起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各项工作。要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建立健全反恐工作格局,完善反恐工作体系,加强反恐力量建设,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要推进平安建设,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要深化平安中国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
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态势,坚决遏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确保网络正确运用和安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实。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要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狠抓城市管理顽症治理。要加强人口服务管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促进人口有序流动,控制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结构。
篇八:《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演讲稿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心得体会优秀2篇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心得体会篇一最近,组织发了一套书。这两天读了一本《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读过之后,最大的感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真正与群众在一起,才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整整40年前,一个不满29岁的年轻人,主动要求从北京的中央机关到一个河北的18线小城市任职。他的解释是:“在北京,在中央机关,在领导身边高度有了、视野宽了、信息多了,可离社会、人民群众以及火热的社会实践却有点远了,不接地气了。只有到基层去,到群众身边去,才能真正为他们做一些实事儿。”虽然是个18线小城,毕竟也是个城市;他还是副书记、书记,也是个挺大的官儿。读书过程中,一直有一个非常有画面感的镜头,在脑海里闪耀。一个年轻的大个,穿一身旧军装,骑一辆二八大自行车,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到一个公社大门口,或者一户百姓家中。这好像我们小时候过门走亲戚的镜头,可这是当时的县委(副)书记。农业大户家、科技能手家、文学作家家、致富能手家、困难户家……都有这辆自行车和这个穿军装大个的身影。他的到来不是光带着问候“辛苦啦!”“好好干”来的,而是带个问题“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来的,带走的是问题,下次来带回的是解决了的问题。走村串户还是太慢了,受众面太小了,那就在县城大集上摆桌子,听取群众意见。一切可以走进群众的方法,都是他的工作方法。一个县城、一个乡镇、一个村庄、一个单位,领导经常深入群众,带着诚意去,带着问题回,带着解决问题再去,带着成绩和问题回……再去再回,再去再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看起来是行动上的事儿,实际上是思想上的事儿。当前,“嘴上把群众放在心里,心里把群众放在嘴上”的现象比比皆是。只有
亲自“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不是层层过滤来的“群众”,才能真正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心得体会篇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殡葬服务工作作为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不简单,要求很高,是一项需要认真严肃对待的工作。作为一名殡葬服务工作者,要明白殡葬服务的工作理念。真正做好殡葬服务工作,应该落实到自身实际工作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殡葬服务的一言一行都有规可依,工作中必须做到得体入时,在仪态、行为及语言上做到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有效避免因服务行为随意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和事故的发生,让家属产生信赖感和尊敬感。保持严谨细致的作风,努力做到零失误。二、服务温情化。殡葬活动中,怀念、悲痛是家属情感释放的自然体现,殡葬服务工作者应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充分地善待、尊重逝者,接待家属要态度亲切、语言温和、解说耐心、服务周到、用温情暖化心灵。三、总结工作经验,提升业务能力。服务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在相对单一的工作氛围中保持心态的正能量,保证工作的积极性。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老百姓是否真正满意认可。对于老百姓来说,事大莫过于生死,一个出生,一个死亡,牵动民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端提升,老百姓对殡葬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质量化、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能力和水平,抓住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为殡葬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篇九:《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演讲稿
申论范文: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推进。这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致力于改善民生,一项项民生举措不断出台,一个个政策礼包不断送出,一批批惠民工程不断实施,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后,必须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完善配套措施,健全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扎实稳步地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关系老百姓的“饭碗”,是天大的事,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一方面,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就业“需求”,又推行终身技能培训,改善劳动力“供给”,化解“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强化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另一方面,继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搭好创业平台,强化资金扶持,彻底打破就业、创业市场上的壁垒与身份歧视,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教育乃民生之基。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政策
措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千家万户。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同时,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收入乃民生之源。“不患寡而患不均。”贫富差距太大,不仅拖慢全面小康进程,甚至还影响社会稳定。事实上,也只有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才能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缩小收入差距,必须在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条件下,通过“扩中、提低、限高、打非”,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完善个人税收制度,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分配格局。社保乃民生之依。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网,但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问题依旧比较突出。“十三五”时期,我们将在这方面作出更大努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统筹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相关制度的整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健康乃民生之向。“奔小康,盼健康。”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与农村流动,鼓励
社会力量发展健康服务。此外,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做大“蛋糕”,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持续不断改善民生,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篇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演讲稿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科学发展富民兴渝,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作者:《当代党员》编辑部来源:《当代党员》2012年第08期
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气泡。
杨兴春将一把菜放进盆里,淘洗起来。
屋外院坝里,传来七嘴八舌的讨论声——一大早,十余位村民邀约到杨兴春家,一起收看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开幕式电视节目。
“兴春,开始了哟。”屋外喊。
炒好菜,杨兴春端着碗,蹲在院坝里吃起来。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的报告,通过电视直播,清晰地传送到现场。
杨兴春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硬生生地撞击了一下。在场的村民,全都安静下来。
6月18日上午,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就这样进入南川区南平镇景秀村14组村民的心里。
这一天,在巴渝大地,3300万重庆人民都在关注这次会议,众多的“杨兴春”,都在收看这个报告。
从初稿到定稿,十余次易稿,30多次较大修改……三个多月时间里,党代会报告起草组的同志们没有一个休息日,他们跋山涉水、熬更守夜、广纳意见、逐字推敲,目的只有一个:一定要把中央的要求落实到位,一定要充分体现中央的重托,充分体现人民的期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报告提出以“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为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到2017年直辖20周年时,力争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再经过10年左右的奋斗,到直辖30周年前后,重庆现代化建设大步迈进,一个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新重庆一定会崛起在祖国的西部大地!
具体的目标,清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既为全市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也为老百姓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致富路线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求科学发展之真,务富民兴渝之实
【报告摘要】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为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力争2017年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代表热议】
以“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为总任务,既吃透了中央精神,又顺应了时代要求;既吃透了重庆市情,又体现出新形势下的与时俱进;既吃透了老百姓的心愿,又与直辖以来历届市委工作方针一脉相承。
——武隆县羊角镇党委书记谢俐俐
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发展、富民为本”;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富民兴渝、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次党代会提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是对前三次党代会精神的深化和发展,是重庆科学发展的历史演进和传承。
——彭水县中学校副校长龚瑶
【权威解读】
报告提出的总纲、总任务、战略和目标,是对指导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贯彻落实,相互之间紧密关联、逻辑演进、递延拓展。总纲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给重庆作出的“314”总体部署。“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是“314”总体部署内容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紧紧围绕总纲,是落实总任务的工作抓手和工作路径。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直接来源于总纲,是总任务体现在2017年的阶段性目标,目标与战略相呼应,并依托战略的实施得以实现。
战略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战略,而是一个战略体系。“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不但内含了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战略、工业化战略、城镇化战略、农业现代化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战略,涵盖了经济、社会、区域、城乡等主要发展领域,而且体现了内在的逻辑关系和集成一体的协同配合。实施“一统”战略,必然会逐步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这对于“三化”战略的顺利推动意义重大;反过来,实施“三化”战略,必将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从而为实施“一统”战略创造条件;实施“两转变”战略,必将直接推动产业转型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级、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社会管理方式创新,从而推动“三化”战略向纵深推进,并为“一统”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目标分为两个层面,是一个目标体系。第一层目标是对“314”总体部署的直接反映:到2017年直辖20周年时,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基本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第二层目标是对第一层目标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建成“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实现“三个领先”——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重要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内陆开放高地;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社会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人民生活水平在西部领先。两个层面的目标相互照应,各方面目标相互衔接,共同支撑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中共重庆市委研究室副主任文良印
【贯彻落实】
市人大:落实党代会精神要做到“四个结合”。把学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及市委四届一次全会精神,与落实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相结合,并将其纳入工作目标任务,加强督促检查,注重工作实效;与深入调查研究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围绕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为人大立法、决定和监督等工作打下基础;与人大代表培训工作相结合,将党代会精神纳入县镇(乡)两级人大代表学习培训重要内容,不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与机关建设各项工作相结合,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大工作者队伍。
市政府:将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八个方面。一是金融中心。围绕金融中心的基本定义和基本功能,构建具有重庆特色的金融中心,以促进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和“三农”发展。二是商贸物流中心。加快构建航空枢纽、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枢纽和长江航运枢纽,做大做强商贸流通,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业、贸易市场、会展中心等。三是科技教育中心。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完善产学研体系,推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竞相发展,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产业集群。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深入研究我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五是城镇集群。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深入研究增强千万人口特大城市的集聚辐射力,联动周边六个大城市、20多个中等城市和一批中心镇一起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齿轮啮合”、城市群带动大农村的格局。六是内陆开放高地。依托保税港区和渝新欧铁路,进一步发挥口岸功能,以及外资利用、进出口贸易、海外投资等,确定具体目标和实施路径。七是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因地制宜发展效益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等。八是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涉及综合配套改革、“一圈两翼”协调发展,以及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
推荐访问:《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演讲稿 过上 好日子 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