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4篇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 关于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 略 摘要:初中是一个锻炼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培养高标准的道德观念的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
关于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摘要:初中是一个锻炼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培养高标准的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是建立并完善“三观”的关键期。初中生,刚脱离了熟悉的小学环境,来到了在家时间少,在校时间多的中学阶段,学生还沉浸在脱离家长束缚的喜悦或者苦闷于面对独立生活的处境中。这是一个新的阶段,自然也就有更高的要求,无论是课程的安排还是学习任务的繁重,都对学生来讲是一个更大的挑战。“立德树人”进入课堂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给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一个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前言: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并且他们所处的时代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信息量,这些信息自然是有好有坏,在这种多元文化和庞大信息量的冲击下,初中生还未完全建立起来的“三观”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在这一阶段,学校增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这就有利于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健康且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杜威说过:“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的”,道德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累积的传统美德以及教育的必然要求。一。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重视程度不足目前,初级中学都普遍重视参加中考的科目,虽然“道德与法治”也纳入了中考考试科目,但纳入的时间短,而老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纳入中考后是否要改变教学模式,如何改变,这些都还在探索之中。但较之之前的教学模式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对比来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没有试验,没有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相较数理化来讲也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教学任务轻,所以得不到老师的特别重视,也得不到校领导的特别关注。大家也都是把眼光和精力着重放在重难点科目上,因而这门课得不到学生和老师的重视。任课老师也会觉得这个科目只要背一背就会了,注重考试结果,忽略了教学过程。并且初中生也没有“挂科”一说,没有那么大的任课负担,所以就会降低重视程度。随着老师重视程度的降低,学生也将降低对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甚至将这些觉得简单的课程当成休息时间,自动减轻学习压力,课堂比较放松。(二)学生参与度不足初中只有三年,相比小学来说短了很多,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就更重,面临着求学路上的一个重要抉择,学生在学习上也就有了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科目。那么相对于这些学习科目来说,学生就很容易忽视文科的重要性。那么在这种文科课堂,即便老师很有教学热情,学生也比较低迷,配合度比较低。在有课堂活动和课堂回答时,学生的配合度比较低,就会影响老师的教学情绪,老师的教学情绪低,课堂效果就会不好,如此循环往复。(三)课程教授方面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大多都是以课本上有趣的事例来带入所要教学的内容,但是内容比较枯燥,形式也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进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学习效果差。在教学形式上,主要以文本教学为主,在这一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要进步,要鼓励老师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将多媒体应用与文字授课相结合,多加入声色影视类教学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门课。二、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教学的策略?
(一)挖掘材料资源将立德树人纳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已经势在必行。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德”排第一,可见品德对一个人的影响力,无论是以后的人际关系,还是当下的学习要求,都对品德有很高的要求,而学校,本来就是立德树人的地方,在学校这个大环境范围内,我们都要做一个文明人,立德树人要从小事做起,从榜样做起。道德与法治的课本主要以道德与法治为主,但整个知识框架偏理论化,这还需要在进行改善,将这些大道理融于小故事,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从小故事讲大道理,告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需要怎么做。深度挖掘教学材料,从社会上的各个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剖析。从社会新闻、娱乐、体育、等学生们容易关注的社会问题挖掘材料,将课堂与实际联系起来,将立德树人融于小事,形成一个潜移默化的存在。(二)改善评价体系初中的评价体系是以考试为主,虽然各个省市有自己的制度,但大体上都逃不掉“应试教育”这个怪圈,大家都冲着考试成绩向前奔赴,忽略了一些对自己很重要,但又不是中考科目中的难点学科。改善评价体系也能很大程度的增加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但如何改,怎么改,改了有没有用,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首先要让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每个学科的安排都有他的道理,都应该得到重视。再者是要让老师改变上课的形式,普通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要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最后是学校以及其他教学部门,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能只盯着考试的重难点科目,不能一味的盲目追求升学率。(三)创新教学理念和手段以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就是普及知识,科普法律,主要的教学手段就是课堂教学,对于当代社会来讲,这些理念与手段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学生,社会的飞速发展让学生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们的知识面广,已经很难对枯燥的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观看影片、体验VR参与、角色扮演、实际探索,这都是新时代的新方法,作为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当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对课本上的故事进行演绎,让学生自己加以发挥,即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也能让他们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与此同时,还能让学生对学习提起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再加上现在小视频比较大众化且非常流行,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故事演绎将课本内容自编自演,几人一组,拍成小视频放在网络上。这样在学生关注的潮流下进行学习,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更高,而老师和家长也都能看见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掘一些其他方面的天赋。结语:立德树人一直都是学校不可推脱的责任,将立德树人纳入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将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虽然目前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上有一些发展空间,但是在实践中,老师和学生都在不断的调整,最终将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参考文献:[1]叶德元.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策略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9.[2]韩丹.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语文教材作业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3]姚进.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篇二: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
摘要:对于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这个时期,正处于正确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与此同时,也是其思想品德观念得以正确形成的关键。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初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念渗透,让学生能够在教材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有一个新的认知,新的学习、新的观念形成。本文主要是根据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的渗透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策略
引言
之所以要强化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价值观念,始终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思想,始终跟着党的领导和方针政策进行相关活动的开展。在对立德树人内容讲述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的运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而在此基础之上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一、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力度
(一)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学习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各种关系的发展,比如说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必须要紧扣当前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根据立德相关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关注社会中的一些热点,对于生活中的道德知识和一些相关事件进行了解。就理想信念方面的教学内容拓展的过程中,可以去学习中国梦的相关知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相关内容,充分的去吸收和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对这些内容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政治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吸收和学习,在充分掌握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知识的拓展和信息的分享。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一定要进行分析,强化学生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能够对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确思想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
(二)合理利用教材栏目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制度这本教材来说在,整个栏目中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除了教材的主体部分,还有诸多的附件素材,比如说序言、引文等。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的情况和每个知识点板块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理清,进而在充分分析这些板块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正文的阅读和浏览。通过不断的加工和重组,进而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去应用于实践,凸显当前教材的设置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解答。在学习《友谊的天空》这一板块中,教师就可以去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案件,对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对同伴之间的深厚友谊进行思考,强化对友好同伴关系的初步认识。在这基础之上去引申师生情等,进而强化学生对该板块的阅读感悟。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阅读技巧方面的分析和指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渗入,比如说设问的方式、复述的方式、批注的方式等。总而言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层层推入,对教材中的理解能力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发现自己》这一课时为例,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自己的闪光点有哪些?如何去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如何找到自信。通过这种方式的提问,让学生能够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强化学生道德学习能力[1]。
二、重视知行合一
(一)优化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学习的知识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相关概念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更加直观和全
面的认识,教师在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再次加工,再次优化,进而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调动感觉器官,然后主动去感悟去分析[2]。在《少年有梦》这一小节里,教师在进行讲述的过程中,可以在上课之前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访问,然后在上课期间给学生播放有关黄旭华的相关视频资料,黄旭华不贪图名利,一心钻研,为中国的核潜艇研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进行生产实验期间,虽然年过九旬,但是仍然奋战奋斗在一线。大多学生在观看这些视频的时候会联想到自己,进而从心底里有为祖国做贡献的强烈心情,通过优秀人物事迹的视频引入,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理想信念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无形之中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3]。
(三)活学活用
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说,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去应对考场上的试题,而是让学生通过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在实践生活中去进行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吸收和分析,另一方面,也要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进而在具体的活动中能够实现育人的目的和要求,教师也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选择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进行开展。通过日常教学工作的渗透,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提升。
(三)多方融合
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内容讲述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中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根据相应的教学目的和目标进行设置,优化当前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网络设备、板书设计等方式的引导,进而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吸收。通过正确价值思想观念的深入发展,能够为相关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石,与此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思想情感得到发展。无论是学校的负责人还是代课教师,都应该积极主动去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进而在这基础之上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总结,通过具体的人物事迹进行分析,进而在无形之中实现当前的教学目标[4]。
三、结束语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讲述的过程中,作为初中教师,首先自身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其次,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进而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能够对一些潜在的学习疑问进行合理有效的解答。主动承担立德树人的教学,使命,针对当前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渗透和普及。进而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做出铺垫。
参考文献
[1]杨言香.“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9,17(22):147-147.
[2]陈木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文化精神[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2):19-20.
[3]唐月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敬畏生命》一课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6):220-223.
[4]黄毅菁.小课堂大文化强自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5):149-151.
篇三: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
“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摘要:教育最根本的意义不是在于传递人类现有的文化知识结晶,而是在于通过现有的知识,激发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情感和智慧,帮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长,成为具备社会生活能力的人。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这一类的课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情操,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规则。在现当代的教育改革工作当中,我们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强调立德树人基本理念。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合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实情况,探究如何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在大多数初中阶段的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都会非常偏向于理论层面,为的就是让学生在未来的中考当中能够具备较强的理论性知识,从而适应中考当中的题目。所以说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并没有完全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接下来本文将立足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探究如何进一步促进立德树人理念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2】
1.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现实情况分析
首先从初中阶段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来看: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内容是非常严谨的,相较于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更加要求其专业性和严肃性。并且教师在进行初中阶段的语法教学活动的时候,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自如应对未来的
中考题目。所以说大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工作当中都会非常注重对于学生道德法治成绩的提高。第二,从初中阶段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方式来看,为了进一步强调学生道德与法治成绩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当中过度注重理论性知识的灌输。于是有很多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都会采取高压输出的知识教学模式,甚至强制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不可否认教师这一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期之内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这并不利于真正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实现立德树人,真正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当中的优秀品质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当中。以上提到的这一些都是在初中阶段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无法做到立德树人理念与道德与法治教学二者有机融合的主要原因。下面本文将针对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的现实情况,就如何进一步促进道德与法治,以立德树人的有机融合。【1】
1.如何促进立德树人理念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一)注重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性
立德树人理念最基本的就是强调“立德”,强调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以自身良好德行的确立,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进而促进学生对教师良好行为的模仿,从而真正实现树人这一主要目的。所以说,如果总是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那么学生能够学到的也只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并不能真正对学生自身的德行和行为起到一定的影响。所以说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进一步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质。比如说,七年级阶段的部编版教材当中有这样一个单元:《我们在集体中成长》,主要就是为了教育学生在集体当中生活,要学会遵守规则,并且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相关技巧。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在开展这一单元教学活动的时候,就不要仅仅是引导学生去将教材上的重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相反的,教师可以以班会的形式来开展这一单元的教学。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一些自己与班级内部同学相处的小事件,从这些小事情当中,不论学生感受到的是快乐还是悲伤,学生都能够在这种集体相处当中学到一定的经验和知识。然后,根据每一个学生
所描述的集体生活当中的事件,教师就可以切入到教材当中对于人在集体当中生存的相关内容教学。以这样的形式,就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以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细节。最后教师再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去构建学生学习生活与道德与法治学习之间的桥梁,这将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去不规范自我言行,不断培养自我的良好行为习惯,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是这一主要目的。【2】
1.畅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
立德树人还应当强调教师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行为规范,强调教师对学生所形成的榜样示范效应。因此教师在日常得到的依法治教工作当中不能整体注重知识的输出,还应当注重与学生构建良性的关系,让学生愿意去服从自己的引导和劝解。例如,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事务的管理,针对班级当中说某些学生发生的不良事件,教师可以与这些学生去展开面对面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当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内心当中的真正想法,了解清楚整件事情的原委。然后再与班主任进行合理的协商,对涉事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通过这样的形式,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学生心目当中的印象事实上是能够获得一定改观的。至少在学生的心理层面会认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在遇到任何不良事件的时候,教师都能够以身作则,去亲身了解整件事情原委。并且就是还能够按照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承诺,去完善的解决不同的事件。这样的行为虽然不能直接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成绩,但是却能够让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德行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当中,才会愿意去听从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育和引导。【3】
结语:综上所述,在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想实现立德树人理念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一定要像以往的传统教育那样,去强调各种道德与法治重点知识的落实和灌输。相反的教师可以采用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去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作用。同时教师还应当尽可能的去考虑,与学生之间构建一种彼此信任的关
系,为学生做好表率,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当中进行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卢小平.关于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讨[J].学苑教育,2018(1):11.
[2]潘荣.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思考[J].学苑教育,2017(18):18.
[3]杨秋实.高中政治教学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实践[J].才智,2018(3):74.
篇四: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
立德树人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理念的确立对实践活动的开展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中的融合促进作用,以培养全面的建设性人才为根本教育目标,通过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理念。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得到发展。
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得到发展。德行的具体表现形式都是在思想指导作用下产生的,思想教学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内容,一旦学生的思想出现问题,就会带动他的行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在立德树人理念教学的指导下,应重视学生思想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先进理念的主要发出者,应该以身作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行动传播立德树人的理念,这一点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方法传递公平意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传递公平公正的意识,让学生不以个人喜好对事物妄加评价,体现出对客观事物的尊重
诚信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凸显事物客观性的重要方法,想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就要使他们能感受诚信带来的好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诚信这一问题确立奖惩机制,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为了使这些变革理念得到落实和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授课教师要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将这些教育理念贯穿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正确思想观念的熏陶。青少年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意识强烈。这些特点使其极容易发生道德观念变化。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发挥其塑造学生三观的主要作用,对学生进行身体力行的引导,利用学生可塑性较强的优势,努力让有利的思想观念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同时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自我完善的探索,让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浏览网页、观赏微课等多种形式提高其个人品德修养。
学生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得到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支持,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在这三个领域都展开有效的活动,以此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首先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功能,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丰富学生的道德理念,并有效布置相关的实践任务。家庭应该支持学生实践工作的开展,构建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和谐的家庭环境。
教学本身是项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活动,不应该被局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为使其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筛选,并推动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个人素质能力的提高。
推荐访问: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 树人 法治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