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13篇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 某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报2017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1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
某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报2017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16n加快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某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
2017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1+6+N”,加快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一、主要成效(一)经济建设实现新发展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17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完成国、地两税共1500万元,圆满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二是产业优势不断凸显。结合我县成功获得“京州荔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xx荔枝作为我镇一镇一品的优势产业,至2017年底,全镇水果种植面积已达2.2万亩,其中荔枝种植面积1.8万亩,总产量9000吨,总产值达5300万元,荔枝种植业已成为我镇农业的支柱产业。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以和一村作为县新农村示范村的契机,积极开展“三清理三拆除”工作,共拆除危房旧房、牛栏、猪舍等面积34000
平方米。积极做好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及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目前省定贫困村(xx、xx、xx)污水处理设施均已完成前期工作将于本月底开工,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均已开工建设。(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新改善一是街镇面貌明显改观。镇文化广场、镇水果市场、街镇路灯升级改造、街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项目顺利投入使用,镇敬老院建设加快推进,进一步提升了街镇形象和宜居水平。二是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赣深高铁xx段征地、环镇公路省道骆米线群丰至雪峰道路改造工程顺利推。具体目标:新发展大樱桃等果品种植2000亩以上,其中大棚樱桃种植1500亩以上;新建标准示范区3个、市级以上示范专业合作社5家,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村16个,带动农民就业2万人以上,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二、具体措施(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一是抓好3个示范园区建设。以月庄大樱桃基地为龙头,以月华、樱冠、福润源等大樱桃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规划建设千亩大樱桃生态示范园区,实现农业经济与旅游观光的协同并行发展;依托高效节水项目区建设,加快推进衡里炉周边3500亩的樱桃示范园区建设,普及智能微喷灌技术,提高樱桃的产量和品质;立足西山优
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建设1000余亩的大樱桃、山楂、苹果等果品采摘园。积极与济南果品研究所合作,建设200亩的优质果品示范园,推广和引进国内外优良果树品种,进行新品种苗木培育和丰产栽培技术咨询服务。二是抓好生态旅游区建设。在抓好中华文化雕塑园和石门坊改造提升的同时,加快千亩樱花谷项目建设,完善水系配套,栽植樱花上万株,形成春夏花海、秋季红叶的景区新特色,提升全域旅游的规模和档次。积极推进凤凰万亩小流域治理项目,提升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加快付家峪流域土地整理项目的推进,栽植桃树上万株,与桃花峪连为一体,把农业生产和休闲旅游有机融合。三是抓好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投资6800万元,规划建设150亩的西朱封丹朱田园综合体,打造集餐饮住宿、种植采摘、娱乐垂钓、健康养生等于一体的现代农家庄园。(二)抓好农贸市场建设。加快北江·鲁中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通过精准对接种植户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现农业生产的期货化、订单化,提升农产品品质,拉动全县农副产业发展;规范月庄、篦子庄2处大樱桃市场的管理,建设1.3万平米的电子商务楼,与阿里巴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解决好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特色农产品销售的专业化和信息化。(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充分发挥伊利乳业的龙头带
动作用,有效拉动周边地区奶牛养殖、物流、包装和服务业的发展。依托岩头、纸坊、柳家圈工业园,打造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园区,助力小微企业发展,释放企业活力,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立足产业特色,结合景区建设开发,连片打造付家峪、寨子崮、谭马等高品质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以“特而强,小而美,新而活”为特质,高标准规划建设面积4平方公里,具有特色文化、特色功能的红叶小镇,集约土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更好引领西部村庄发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持续开展“清河行动”,积极推进黄龙沟流域综合治理,营造生态宜居的良好环境。三、五年发展规划(一)致力于打造农业特色园区,培强做大优势支柱产业,推进“互联网+”发展模式,实现品牌农业新突破,进一步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二)集中要素资源,全力推进红叶小镇建设,加快西部新城建设步伐。(三)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积极引导更多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引进大樱桃、柿子等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培育发展新兴业态,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不断提高农业创新
力、竞争力。乡村振兴,事关发展全局。城关街道将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优势,培育产业支撑,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富强城关、美丽城关、创业城关、宜居城关建设再上新台阶。
篇二: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
镇党委副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按照会议要求,现将xx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xx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通过今年换届,23名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实现“一肩挑”。党委、人大换届全部达到组织意图,选举成功率达100%。同时镇党委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全面落实省、市、区各项部署要求,着力打造“产业优、颜值高、底蕴厚、秩序好、保障强”的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脱贫成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累计投入1699余万元扶贫资金发展特色产业,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及贫困户分红203.9万元,保持贫困群众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今年以来,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30万元发展西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主要依托湿地公园、东孟民宿、唐宋湖畔特色餐饮等产业基础,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扩大产业规模,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继续发展壮大碾山特色种植产业园等扶贫项目,加大对碾山多肉、香瓜、西红柿等特色产品的扶持力度,带动全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千村示范持续创建。示范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农村工作累计投入资金5800万元,新修农村公路36公里、桥涵7座。其中两个示范村创建累计投入1500万元,修建道路6.021公里;墙体改造1800米;围墙砌筑1500米;新修边沟20余公里,挡墙450米;清理村屯垃圾1350吨,拆除违章和废弃建筑物80处,整治卫生乱象120处,打造8个景观小品,为村内基础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三)集体经济不断升级。年初以来,镇党委始终坚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载体,逐村研究村集体经济项目,逐步形成了新力、大房等村的肉牛养殖;东孟、丰收等村的休闲旅游餐饮;高古、太和等村的规模种植新局面。持续推进“三资清查”,盘活集体资源,镇域内2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底前全部突破5万元,预计较去年增收110万元,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村村能造血、村村有提升”。
(四)乡风文明不断提升。xx镇积极创建文明村镇,依托特有的文化底蕴,大力推进好人评选活动,“新力好人村”、“家规家训一条街”等特色文化品牌成效显著,新力村被评为全市唯一的省级文明标兵村。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累计投入5万余元,打造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平台和科普宣传阵地,围绕“移风易俗、助力疫情防控”主题,开展“同心
抗疫,志愿者在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年初至今,已累计劝阻红白喜事20余起。以乡风文明引领农村精神文明风尚。
(五)秋季整治效果明显。秋整工作开展以来,总计投入资金40余万元,投入机械设备100余台次,人工300多人次,围绕主干线高标准修整路肩、路边沟、植树台76公里,太和、成山、碾山、高古闭环初步形成,富强丰收仙人河线提升明显,正风、古洞、龙背线,全康、英华、金河线变化巨大。秋整工作的开展,改变了xx农村环境面貌,为实现乡村振兴、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农村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存在问题
(一)入股脱贫产业项目的扶贫资金存在风险隐患,禹然农业、忆丰袜业发展受挫,不能及时为村里分红;梅香曲酒业、元丰农业面临破产,扶贫资金回笼出现问题。
(二)镇政府累积欠债较多,逐年递增,资金压力极大,严重制约了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产业步伐。
三、下步工作
(一)依托资源优势,谋划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持续关
注西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大棚、民宿、餐饮等设施建设。围绕老龙头水库2000亩水面及周边山体、湿地、水田打造水上乐园、休闲垂钓、冬季冰雪、特色餐饮、绿色稻米等综合体项目。抓住我省“秸秆变肉”政策机遇,强力推进谦和村肉牛养殖项目,加快土地流转、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等工作,全力争取专项债支持。
(二)紧盯目标任务,壮大集体经济。严格按照市里下发的集体经济指标任务,有针对性地引领各村确定目标,2022年引领东孟村、高古村流转土地,力争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推动碾山、新力、龙背等村发展特色种植业,力争集体经济收入实现30万元;带动其他各村根据村情实际,挖掘资源、超前谋划,力争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
(三)对标“九有六无”,持续推进示范村创建。按照区委“逐年打造、滚动提升、全域推进、连点成线”的创建思路,我镇立足实际,突出示范村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两线一点”规划图:沿仙人河流域重点打造“东山—富强—丰收”自然风光郊野线;围绕老龙头水库周边重点打造“成山—碾山—龙头水库”亲水旅游线;以“美丽庭院,干净人家”为切入点,进一步做实“一村一年一景一小组”工作,打好“xx镇春季整治”攻坚战,逐步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农村。
(四)严格落实政策扶持,全面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作为过渡期重点工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做好脱贫攻坚后评估迎检工作,按照后评估准备材料清单进行查漏补缺,对各村完善材料进行细致指导,定期入村入户自查,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国检、省检不出问题。
各位领导、同志们,面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好发展机遇,我们要把目标刻在心上,把执行落在脚下,憋足一口气,卯足一股劲儿,做强产业、做美环境、做实民生,聚焦五区战略新目标,争当转型发展排头兵,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共同开启和见证一个崭新的xx。
篇三: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
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就该项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确定为年度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陈震宁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的省人大代表建议作为重点处理建议,牵头督办,并多次带队开展专题调研。6月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汇报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国强听取了省政府及省发改委、农委等15家部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随后,带队赴徐州、南通、盐城等地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人大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了邳州市、如皋市、建湖县农业农村发展、镇村建设情况。7月11日,带队到省农委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如何做好专题询问工作开展了走访调研。同时,13个设区市和26个县(市、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开展了上下联动调研,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39份调研报告。此外,我委还赴湖南省、广东省开展了调研;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在江苏人大网、中国江苏网设立征求意见专栏,全面征集代表、网民对专题询问的建议;创新调研方式,与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道设计针对工商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各级人
大代表四类主体的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提出的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示范引领的要求,研究谋划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并逐步付诸实施,各项工作推进有序、开局良好。(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全面落实职责任务。以思想解放提升谋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明确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徐州市贾汪区建立了党委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研判工作会议。二是细化实施方案。出台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新增万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方面5年的量化指标和政策措施。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了全省重点工程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行动计划,形成了任务分解表。连云港市构建了市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二)加大推进实施力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加大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
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制定专项计划。编制全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打造优质稻麦、绿色蔬菜、休闲观光农业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逐个细化实施方案。泰州市下发《农产品品牌建设三年(20XX-202__)行动计划》,着力培育省内外有影响的泰字牌绿色农产品。二是开展专项活动。举办农村公路创意设计大赛,推动打造溧阳旅游1号公路、睢宁淘宝小镇产业路等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开展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农产品电商双万人培训行动,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举办新农民新技术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三是注重典型选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采集、分析、研究典型案例,深入挖掘乡村振兴中整合人、地、钱等资源的典型模式,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和经验,编印成册供各地学习参考。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重点解决长期以来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的问题。加强财政支农。20XX年,省财政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233.78亿元,同口径增长7.1%。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着手推进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合理确定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注重金融惠农。无锡市级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各县(市、区)也给予专项
财政支持,对符合政策的工商资本投农项目可优先获得富农贷、金农贷、新农贷等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同时在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开展人才认定。着手建立乡土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开展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定。将乡土人才纳入国家和省特贴专家、大工匠等重点人才项目的评选表彰范围,组织认定省级传统技艺技能大师。
(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以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为重点,推进涉农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统筹协调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覆盖、深度融合。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台关于深化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召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议,推进整省试点工作,部署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三是探索农村综合改革新路径。邳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全市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决定》,动员全市深化对农村道路、河道、集体资产资源等公共空间治理。对梳理出的集体土地进行统一发包,进入产权交易平台成交总额6.2亿元,进而有效激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
稳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增速良好。围绕产业兴旺,启动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和主体创意农园建设,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布推介制度,上半年休闲观光农业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推进一村一品一店示范和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建设,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网络营销额235亿元。围绕生态宜居,推进全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省推进工作,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各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力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今年全省实施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新增1200多个,开展50个左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省级试点镇建设。围绕乡风文明,总结推广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经验,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组织实施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升行动,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申报和保护工作,已确定28座村落为中国传统村落,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围绕治理有效,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为完善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重要遵循。围绕生活富裕,大力实施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持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提高到1.91万元,今年上半年为11192元、同比增长了8.9%。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中,省各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及部分县(市、区)结合工作实际,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基层干部群众也通过座谈、邮件、电话等形式反映了一些关于多规合一、要素下乡、环境整治、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一是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还不够,特色不够鲜明。不少设区市及县(市、区)的调研报告中提出,镇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规划之间相互衔接不够,缺少一县、一镇的总体规划整合。现有村庄规划编制进展缓慢,特色不够鲜明,融合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人文资源、建筑风格等要素,进行区域功能、居民住宅、产业发展、休闲旅游等发展定位不明确,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不够鲜明。规划在引领村庄合理布局、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发挥不够,现有的省级规划保留村庄数量太少,很多有历史文化传统特色的村庄未能作为保留村庄纳入规划。苏北一些县(市、区)在调研中反映,农村房屋多是砖木结构,构架相对简单、功能单一,安全舒适性差,改建住房势在必行,但现在政策对农民自建改建住房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高度都控制太严,不利于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和乡村面貌提升。二是本乡本土人才不足,引进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基层普遍反映,缺人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产业发展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少。从农村技术支持看,缺少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很多县(市、区)及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多年没有新人补充,面临断层的困境。农村教育、卫生等人才也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从农村有效管理看,大部分村(居)的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后备干部不足。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选调的大学生村官流动性较大,稳定性不够。从乡村人才提升看,现有农村人才、乡土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农业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工作在基层一线,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而评定职称要考核论文发表数量,要进行英语能力测试,影响了基层人才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
三是建设用地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还要加强。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政策将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按照农业用地管理,但这一政策没有完全落地,一些地方还是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对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等项目建设,应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但由于地方有限的用地指标基本上用于县城房地产、开发区或其他非农产业,政策实施不到位。基层普遍反映,村庄综合整治、集中居住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
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获得的收益,村里得到的很少。部分设区市反映,产权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资源变资产、变资金的通道还未真正打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和住房等改革试点还在进行中,推广试点经验的步伐慢,盆景变风景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有些基层干部反映,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但目前省级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实际操作难。
四是财政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有待加强,金融产品支农作用发挥不够。财政涉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还不健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县(市、区)财政支农投入有所下降。各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方向规定过于具体,缺乏灵活性,地方无法统筹使用。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省级农业开发、粮食产能规划等涉农项目资金分散、多头管理,部分项目存在建设重叠。财政投入道路、住房、环境等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也较为分散,多个部门各自为战。部分省人大代表指出,有些类似送电影下乡这样的支农做法是流于形式,基层群众看的不多,认可度不高,造成财政资金投入浪费。部分省级贫困县反映,扶贫资金使用对时效兼顾不够,扶贫项目精准落地慢。家庭农场主、创业大户普遍反映,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难。大部分农户反映小额贷款额度偏低,规定单户原则不能超过2万元;期限偏短,
一般不超过1年,满足不了农户发展农业项目的需要。基层干部反映,农业保险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覆盖不够,不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足够的风险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代办机构存在办事拖拉、勘灾理赔不及时等问题,有的农户反映,春节前大雪压倒蔬菜大棚,到5月底赔偿还没有到位。
五是农村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带动农民致富作用发挥不够。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科技、装备等基础条件较好,但农村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结构相对还比较单一,粮食等传统产业占用全省80%的生产资源。新型职业农民少,大部分农民创业致富能力不强,农村创业创新氛围不浓。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够,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加工转化效率不高,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品牌,支撑和带动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还处于培育阶段,且大部分是工商资本创办,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带动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的办法不多。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映,创办民宿存在消防设施审批门槛高、审批难的问题。
六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环境治理层次水平还不高。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多,大部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
相对落后,农村道路、供排水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是农村发展短板。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政策不活,办法不多。农村河道管护资金来源单一,特别是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河道还大多停留在以河养河阶段,管护保障严重不足。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村庄污水治理全面覆盖推进难度很大,县级财政压力大。另外,农村居住分散,水系发达,沟塘众多,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高,管网建设难度大。基层干部反映,部分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收集不到污水,设施难以运行。有些县(市、区)在调研报告中指出,环境整治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杂物乱堆放、垃圾乱抛洒等现象给黑臭水体整治、美丽村庄建设、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三、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书记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为了更好地推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国前列,提出以下建议:(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
化考核,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统筹整合各类要素和政策,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强化对乡村组织振兴的支持和引导。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培养,选优配强工作力量,提升乡镇干部整体能力水平。建立健全抓镇促村机制,强化对市、县、乡党委的指导考核,督促基层党委聚焦主责主业,抓好乡村组织振兴。关心关爱乡村党员干部,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顶层设计。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主动适应新变化新形势,尽快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牵头部门,建立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协调领导小组制度。一是尽快出台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22年)。科学谋划,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职责和政策措施,形成今后五年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政策框架。规划编制要注意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二是全面开展镇村规划编制。赋予设区市及县(市、区)更多镇村规划自主权,科学合理地确定一般村、
重点村、特色村,稳妥推进乡村人口集中居住、项目集中落地、土地集中经营。尽快研究出台镇村规划编制指导性意见,并对规划编制费用提出解决办法。三是加快新一轮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明确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优化细化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城与乡、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四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区分村(居)的资源禀赋、地域差别,率先形成以村(居)为单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等不同指标在内的评价考核标准。制定评价标准过程中,应坚持系统化,全面反映五个振兴情况;坚持标准化,全面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情况;坚持人性化,充分考虑群众的获得感。
(三)进一步优化结构,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按照高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积极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优化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装备补贴,形成专项工作实施意见。推动更多种植大户、农业企业主动参与绿色蔬菜、应时鲜果等高效作物生产。尽快出台产业兴村强县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加快引导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二是加大品牌农业培育力度。支持大品牌建设,对销售额超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产品品牌给予资金
扶持。设立农业大企业培育基金,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对外合作。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政府性基金投资推动一批农业中小企业做精做专。三是加大科技兴农支持力度。形成具体实施办法,推动企业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创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制定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具体办法,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向企业流动,促进我省更多科技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四是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制定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生、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大丰区恒北村,以梨为媒,不仅梨产品网上销售红火,还给村里带来了温泉度假村、精品民宿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相关经验值得省级层面总结推广。吴江区在调研报告中建议,出台省级消防等专项审核办法,对农村闲置房、农民空心房等有规划、有条件改建为民宿的给予支持。
(四)进一步育才引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纳入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制定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一是注重本土人才培养。依托基层党校、成教中心、远程教育站点、职业院校等教育平台,立足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展系统培训。尽快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重点围绕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及有创业计划的大学毕业生、退伍返乡军人等分类开展订单式线上、线下培训。二是注重专业人才培育。加大财政对有涉农专业
高等院校、大中专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引导其扩大招生规模。总结推广部分设区市及县(市、区)开展的农业人才定向委培模式,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尽快制定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取得合理报酬的指导性文件,为基层农技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农技推广提供政策支持。三是注重服务人才引进。把地方引进农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学历人才纳入人才工作考核体系,把农业人才指标纳入地方发展指标。近年来,宿迁市遴选1324名本乡本村的创业型大学生(平均年龄29.7岁)到村挂任副书记或副主任,进一步增强了村支两委发展活力,缓解了大学生留不下来的问题。要总结相关做法,研究鼓励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返乡就业的财政支持办法。制定公职人员回乡到村任职实施办法,发挥省、市、县各级机关干部懂政策、会管理的优势,提升村(居)发展水平。
(五)进一步用足用活政策,推动更多要素下乡。以推进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在政策制定上为乡村发展松绑,在激活要素上为乡村注入活力。一是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形成省、市、县各级涉农财政资金可整合目录,切实落实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开展分散在各部门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权下放到县级试点,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落实到县,推动各地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总结盐城市阜宁县等地整合资金投入康居工
程的有效做法,全面推动乡村居住条件改善。二是落实好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建议对各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促相关政策执行到位。出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政策,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单独选址的农业休闲旅游设施等有预留规划建设用地。三是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形成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扩大财政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投入规模,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切实缓解三农领域的融资难题。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根据各地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开发符合适度规模经营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四是妥善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以现代农业园区、特色田园乡村、特色小镇为载体,引导支持工商资本、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乡村发展。总结无锡市开展百企建百园工程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推动更多工商企业建设农业园,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投入农业领域。
(六)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乡村生产生活水平。一是高标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庄布局优化,把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供水供电、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与重点村、特色村打造相衔接。二是统筹建立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预留一定比例的管护经费,并形成制度性规定,确保基础设施建好、用好。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过程
中,提留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长期管护。将乡镇、村(居)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管护等岗位设置与促进失地农民、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就业结合起来。三是高质量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瞄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形成推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农村养老等服务进村的实施办法。建立教育、卫生人才在县城与乡镇、村(居)之间定期流动机制,提高在镇村工作人才的待遇。四是注重乡村环境的长期维护。加大对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的保护,重点是加大破坏环境行为的检查和打击力度。围绕5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的目标任务,制定年度河湖联通和疏浚清淤工作计划。出台农村环境管护实施意见,形成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的管护办法。总结推广邳州市开展公共空间清理方面的有效做法,对河道护坡乱耕乱种、道路两侧乱搭乱建、村庄内乱堆乱放等加大治理力度,切实打造农民认可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五是更加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定期不定期抽查兜底保障的公平性与覆盖面,督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措施落实情况。
(七)进一步强化农村治理,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一是加强涉农法制建设。坚持法规立改废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制保障。今年内,省有关部门要对涉农法规和规章进行一
次统一梳理,逐条逐项进行研究,对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一些条文进行修改。各级人大要继续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发挥乡村振兴立法方面的主导作用。二是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宣传推广徐州、南通、淮安等地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助力脱贫奔小康的有效做法,动员更多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倾听意见,参与到项目推动、政策制定中来,通过人大代表之家等多种载体,搭建法律法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平台。三是完善自治机制。引导村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开展农村道德宣讲活动,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最美乡贤选树、表彰等活动,充分发挥乡贤在矛盾调解、民情联络、敦风化俗中的作用。四是培育特色文明乡风。制定农村健康、科普、法治等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快推进运动健身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评活动,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五是激发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细化针对基层干部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形成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具体办法,加大工资及考核奖励向基层干部倾斜的力度,形成选拔任用优先考虑基层干部、涉农干部的良好氛围。
篇四: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
二各点的推动状况2021年我镇申报6个秀丽宜居村庄点位以现有的屋场分布地形地貌特色文化为基础以长沙市秀丽宜居村庄创建45条验收指标为指导组织召开村支两委会户主会进行动员宣扬商量商量确定点位实施范围铺排建设项目内容制定实施打算邀请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屋场规划设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主动性筹资筹劳并将住户房屋分布图规划设计图户主明细表创建项目铺排表住户筹资筹劳打算明细表创建项目实施打算表公示在屋场的核心位置接受群众的监督XX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两篇)
某某镇乡村振兴情况汇报(两篇)2022年,我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今年以来,某某镇凝心聚力抓产业,迈出了乡村振兴的新步伐。
(一)利用三个闲置。利用老旧的学校、村部等闲置资产,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租用闲置的农房集中发展云芝、羊肚菌、食用菌等现代农业,增加村民收入;引导一批妇女和中老年闲置劳动力参与技能培训,投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热潮。
(二)坚持三个培育。培育加工产业。有效引进电子、鞋业、饮用水生产等产业,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培育高效农业。鼓励发展羊肚菌、云芝、魔芋、稻鱼轮作等高效农业产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飞跃;培育种养大户。构建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三)把握三个重点。实现产业转移承接。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做好产业承接,引导制鞋、电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我镇转移,努力发展镇域内工业企业。实现资本转行衔接。通过乡村振兴的带动,引导房地产、工业资本等投资到农业产业,给乡村振兴带来活力和希望。实现产业链延伸对接。对接经开区美妆谷和现代农业园,积极承接其原材料的种植和加工,发展黄桃、迷迭香、魔芋等种植业,提高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提升产业经济效益。
(四)引领三支力量。“党建+能人”治乡。吸收本地能人进入党组织队伍和“支村”两委队伍,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带领群众致富。“乡友+资源”回乡。发挥在外乡友的资金、资产和人脉优势,引导回乡创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资本+项目”下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将是经济发展的大舞台,引导转型企业在镇域内扎根,运营项目建设,壮大产业资本,服务广大农村。
二、各点的推进情况2022年我镇申报6个美丽宜居村庄点位,以现有的屋场分布、地形地貌、特色文化为基础,以长沙市美丽宜居村庄创建45条验收指标为指导,组织召开村支两委会、户主会进行动员宣传、研究讨论,确定点位实施范围,铺排建设项目内容,制定实施计划,邀请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屋场规划设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筹资筹劳,并将住户房屋分布图、规划设计图、户主明细表、创建项目铺排表、住户筹资筹劳计划明细表、创建项目实施计划表公示在屋场的核心位置,接受群众的监督。
为推动创建点位的施工进度,我镇建立联村、联点、驻点工作机制。联村领导统筹协调所联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全面工作。联村干部联点,督促创建申报、实施进度等。驻村干部及一名村干部驻点,负责每个美丽宜居村庄的具体实施和建设,帮助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和筹资筹劳等具体事宜。现将我镇6个美丽宜居村庄推动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某某桥村石坝湾美丽宜居村庄。位于某某镇某某桥村二组,共52户,181人。计划投入220万元,已动员群众筹集资金125500元,完成水沟护砌、清淤、安装护栏;山塘护砌、清淤、护栏安装;公路拓宽;苗木栽培、修剪;节能路灯安装、维护;广场提质改造、安装健身器材;垃圾分类场建设;石友元、胡泽良危房拆除;墙面美化;水稻、油茶、魔芋种植;各类文化宣传栏安装;群众议事厅建设。
(二)某某桥村安家湾美丽宜居村庄。位于某某桥村九组,共54户,254人,计划投入260万余元,已动员群众筹集资金395280元,已完成山塘护砌、清淤、安装护栏;水渠护砌、清淤;公路拓宽;苗木已栽培,修剪;安装节能路灯;广场提质改造、安装健身器材、群众议事厅、娱乐活动中心建设;杆线移除;公共设施整治已完成;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胡普如危房拆除;墙面美化;水稻种植;各类文化宣传栏安装。
(三)某某社区景德观美丽宜居村庄。位于某某社区二十组、二十一组;共126户,541人,计划投入180万余元,已动员群众筹集资金20000余元,已完成黄桃基地等产业项目建设,完成绿化、亮化、健身广场建设;拆除破旧烤烟房,正在进行标准化停车坪建设。
(四)某某村湖竹塘美丽宜居村庄。位于某某村湖竹组、毛咀组,共66户,328人,计划投入180万余元,已动员群众筹集资金50000余元,已完成鱼塘护砌、部分公路护砌,广场清基整平,完成约1公里道路黑化及两旁绿化、亮化,推进小微水体建设。
(五)某某村排门美丽宜居村庄。位于某某村十三组,共57户,273人,计划投入180万余元,已完成楚之源农副产品加工厂、长沙隆隆食用菌种植基地等产业项目建设,已完成部分绿化、亮化、生态停车坪、仿古城墙等建设。
(六)某某村朝阳湾美丽宜居村庄。位于某某村四、五组,共72户,338人,计划投入280万余元,已完成“稻鱼共生”等产业项目建设,启动了文化广场建设,河道护砌和两旁景观道、步道建设已完成征地。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产业发展受限。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产业带动。农业主导产业和完整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
缺乏,产业结构分散单一,没能形成规模化,“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特色不明显。缺乏龙头项目,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容易导致动力不足。
(二)基础设施落后。历史遗留债务繁重,财政增收乏力,各村(社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困难,导致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进度迟缓。
四、下阶段工作打算(一)发展优势产业。与湖南农大合作,建设云芝大棚20亩,种植40万个菌包,预计产量8万斤,预计实现盈利80万元左右。建设羊肚菌标准大棚200亩,预计实现盈利400万元,通过培养本地人才、市场引导和企业带动,逐步实现稳妥推广。发展羊肚菌200亩,逐步做大优势产业,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从而带动和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二)快速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进一步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组织外出观摩、召开户主会等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让群众成为美丽屋场的“缔造者”。群策群力、筹资筹劳,积极参与“院美”“室美”“人美”“厨厕美”“村庄美”的美丽屋场打造,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着力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培育。突出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工匠等领军人才培育,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
(四)深入挖掘革命传统文化。某某镇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散葬烈士73处,市级红色资源点12处,深入挖掘革命传统文化,建设红色文化纪念馆和文化广场,让广大党员、群众在潜移默化的革命思想文化熏陶中受到启发教育,内化成自身的优良品质。
某某镇乡村振兴先导示范工作汇报2022年以来,某某镇在新沂市委市政府带领下,紧扣全市“两城一地”战略部署,有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围绕高书记为我们定下的“打造新沂第一强镇”这一总目标,在小城市创建这一总抓手下,始终坚持“南农北工、产城融合、三化互动、错位发展”的发展路径,以主导产业发展为关键点,以城镇功能提升为发力点,强产兴城、产城融合,着力打造宜商、宜居、宜业的苏北最美生态田园水乡。1—8月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47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0.68亿元;工业应税销售收入3.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49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4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数31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23个、5000万元以上的1个、亿元以上的7个。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推进情况和主要措施一是产业集聚态势不断增强。围绕北片工业“三大产业”集群培优和南片高效现代“农业+”示范融合两大产业重心,努力培育形成产业优、集聚高、带动力强的镇域产业发展“洼地”。在工业上,某某镇现有企业40余家,其中工业集中区企业28家、规上工业企业16家。我们主攻健康食品、高新科技等主导产业,伊例家、沂岸花卉、华洋金属、元祥机电等企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集中区支柱性企业,古法酿造产业园、菊花深加工研发中心等产业延伸型项目基本完工。今年以来,着力推进标房建设工程,在建的13万平方米标房已有5万平方米主体完工,同时,大力实施“水、路、景、房”四项提升工程。在农业上,以渔业养殖、花卉、鲜食毛豆等现代农业板块为依托,整体策划、节点实施,通过土地流转、大户引入等方式,高效农业1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家,重点培育的百花谷、四水农业、渔夫乐园等“农业+”项目初见成效,沂岸花卉成为徐州市唯一一家乡镇农业龙头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全镇土地流转1.5万亩。
二是宜居家园功能日趋完善。补短板,用三年时间建设总投资26亿元的56个小城市创建项目,目前已开工40个,已竣工22个,建成区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促进城市规模与产业高地同步扩张、良性互动。强宜居,推动建设以2个市场化运作和3个搬迁安置小区为主的镇区“2+3”新型农民集居区,同时在全镇打造以“3+3+4”为格局的新型农民集居区,金桥佳苑、湖滨佳园等2个集居区下半年将投入使用,以人口集聚反哺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76个自然村已整治完成64个。重点实施主要交通干线综合环境整治,完成42公里“四好”农村路网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优服务,新建2个村部,堰头、陈圩等一批村级综合服务“样板工程”打造完成。新沂河湿地公园全面开工建设,311国道生态景观走廊建设形象显现。农贸市场、“三中心一广场”、医养结合体等功能性项目有序推进。
三是富民增收步伐持续有力。公共治理增资产,全面开展公共空间治理,先后清理近500份,新增空间近1000亩。产业支撑促增收,聚合多元主体,大力发展宠物电商、毛豆收储等庭院经济,预计今年鲜食毛豆交易量达8万吨,鲜食毛豆产业园正在规划设计。精准扶贫带致富,常态化开展扶贫信息核查、一对一脱贫动态政策制定,带动扶贫对象实现由底线脱贫到全面富裕的转变。全镇1913户、4780人脱贫任务,还有156户、383人未脱贫。
二、存在问题一是小城市创建问题。某某在徐州市“8+1”小城市创建试点镇中处于基础较为薄弱的镇,小城市创建作为徐州考核县(市、区)的重要板块,我镇将汇集全镇之力,确保高质量完成小城市创建工作。小城市创建以来,已投入征地清表拆迁资金3500万元,为了保证项目按序时推进,近期还需征地300多亩,资金压力较大。
二是产业集聚问题。某某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3000亩“六大工业产业园”,启动实施了用三年时间新建30万标准厂房的计划,在现有40余家企业基础上,每年努力培育6家以上规上企业,同时外招内引,强化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但仍然与乡村振兴发展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对此,建议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
三是现代高效休闲农业发展问题。某某镇正在围绕“八大园区”,在产业集群与旅游发展互动融合中,努力把某某建成苏北最美的生态田园水乡。为此,我们2022年实施了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今冬明春50万株绿化专项行动,推动稻鸭养殖面积突破3000亩,四水农业、云花谷等高效农业园区建成开园,成为新沂示范性节点。建议从市级层面能够在农业产业扶持、资金倾斜、项目支持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予以一定倾斜。
三、下一步打算一是聚焦规划蓝图实现功能增新。在全市“1+5+8+N”的城镇空间总体布局下,我镇将进一步优化小城市发展格局,在镇区,加快补齐功能短板,到2022年完成56个小城市创建项目建设,实现建成区面积新增1.8平方公里;在镇域范围内,着力打造“一城两片区”,即在我们一个小城市镇区总体发展规划下,重点培育打造南北两大振兴片区,南片以古镇大道为中心打造形成集水产养殖、花卉销售等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北片以东产西城、产城融合为基本框架,着力打造小城市功能核心区。
二是深挖优势资源实现产业增强。建标房、引项目、提质量,着力推动三大产业集聚升级,按照三年新建50万平方米标房、招引落地10家龙头企业的计划,做精健康食品、高新科技等主导产业链条,同时每年培育
新增3-5家规上企业,加快实施中酱集团三年上市计划,力争3年内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亿元、规上工业纳税销售10亿元,推动形成镇域产业集聚高地。围绕全市“一带十园”的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做特古镇大道沿线高效农业观光带,做足强村富民文章,深入推进鲜食毛豆、鲜切花、稻麦、稻鸭等特色农产品一三产业融合,在沂岸花卉、四水农业、云花谷等龙头企业带动下,打造“生态+旅游”高效现代农业集群。
三是树立振兴品牌实现乡村增靓。我镇将对照“4+1+7+2+0”集居区和村庄规划,用三年时间着力打造“3+3+4”新型农民集居区格局,其中今年已经在建1个、计划开工3个,2022年开工4个,2022年开工2个;高标准推进徐州市唯一一家全域化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有序实施311国道、迎宾大道、十里生态长廊等生态水环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生态水美乡村;充分挖掘弘扬十人桥精神,加快完成十人桥烈士陵园续建工程,做精万福家园、坝头、陈圩等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打造形成乡风文明新平台;通过综治信息平台、网格化管理体系、村民善治等元素融入,着力打造秩序某某、文明某某。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迅速贯彻落实徐州、新沂两级市委市政府精神部署,立足“乡村振兴先导镇”的定位,进一步凝聚全镇干部精气神,努力将某某打造成为苏北最美的生态田园水乡小城市!
篇五: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评报告(镇乡)2022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某镇立足区域特色,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推进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某镇委员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制定出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先后组织乡村乡村振兴主题讨论某次,听取乡村干部及外出先贤开展思路。同时,召开某镇“乡村振兴〞专题学习会,邀请乡村振兴研究专家讲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议题与实际。2.健全工作机制。实行镇党委统一领导、乡村组织实施、镇直单位合力共为、责任层层压实的工作机制。制定重点工作跟踪落实制度,成立某个专项工作,分别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推进会,每半年组织一次专项工作检查。制定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各专项小组、各村每季度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每年向镇党委、政府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
((二))。
招商引资方面。2022年共签约落地工程某个:安徽奥明通信科技在开发区落地,总投资约某万元。
((三))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乡村。1.生态环境保持向好。大力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建的某处污水处理设施已完成总工程量的某%,已
建的某处人工湿地和某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转顺畅;严格履行河长责任,落实河长办职责,定期对河道清理整治,辖区流域断面、沟渠考核居全县前列,河道水质长期保持I类标准;将“天蓝、水清、岸绿、村美〞打造成某名片,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开展。2.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分步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扫盲点整治。今年,某村被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省级重点村,屡次接受各级领导调研考察。推行“乡村垃圾袋装不落地〞改革,提升垃圾分类治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庄卫生长效保洁,垃圾收集率和处理率均到达某%以上。
((四))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镇风。1.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完成一个“家风家训馆〞建设,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镇风;2.文化事业蓬勃开展。推动乡村体育文化事业开展,成功举办镇广场舞比赛,组队参加县乒乓球比赛;春节、中秋等传统佳节期间,组织各村开展文艺汇演,举办拔河、羽毛球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文娱活动,丰富农村文体活动,营造文明健康的良好气氛。努力传承发扬忠谏廉洁、忠孝礼义信等优良传统文化,为乡村文明“强根铸魂〞。
某人,排查行政案件和信访件某件,上报问题线索某条,查处行政案件某起、刑事案件某起,未发现涉黑涉恶以及“保护伞〞问题。
((六))有效激发农村开展活力。1.标准农村集体资产运作。借助土地确权、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村级离任审计等契机,摸排梳理村级“三资〞情况,盘活村办企业、闲置资产、被占农田,通过经营、出租、回收发包等形式,实现村财保值增值。2.工程扶持助村财创收。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开展茶厂升级、红色旅游、造林绿化、投资固定资产等方式开展村集体经济,通过出台《某镇促进乡村旅游开展奖励暂行方法》《某镇农家乐、渔家乐、民宿扶持奖励暂行方法》,探索餐饮费提留开展模式,来人接待
通过经济联社统一安排、统一结算,餐饮费按照某元/人标准进行提留作为集体资金,实现村财创收。
二、存在问题
〔一〕设施薄弱问题。某镇是我县较为偏远的山区镇乡,受自然环境、经济根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根底配套设施比拟薄弱。
〔二〕产业开展特色不明显,农业、旅游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打造特色产业力度不够,农业转型升级速度偏慢,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展仍未形成产业价值链。
〔三〕干部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主要原因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作用发挥缺乏,一线抓工作落实力度不够,争先创优气氛不浓。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一〕坚持产业振兴,培育新兴业态。围绕茶叶、泉水鱼、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实行抱团开展,采取“农业+〞模式,开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电商科技等新产业经济,打造科技兴农工程,引办和扶持合作社开展,依托合作社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提高产量、提升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深化“生态+现代农业+乡村游〞开展模式,发挥山清水秀、楼古石奇、土壤富
硒等生态优势,推行“一片叶,一条鱼〞,把某建设成为可欣赏、可采摘、可休憩的美丽休闲乡村。同时,以某红色旅游景区为主线,重点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公社文化、全力支撑自然禀赋的镇土特色文化,推进生态农业、特色文化、观光旅游深度结合,努力把某建设成为“文化生态旅游名镇〞。通过连续举办油菜花节、庆丰节、摄影比赛等活动,提升名气、聚集人气、增长财气,唱响“生态某〞的主旋律。
〔二〕强化人才振兴,增强引领示范。出台政策积极吸引优秀的人才回镇效劳创业,壮大实用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展战略,引进和激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热情,效劳农村、帮助农民,推进农村群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探索推行“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开展模式,鼓励村干部带头投资,村集体资产入股,合作社经营开展路子,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返镇经济能人积极对接社会慈善组织,通过“爱心人士+贫困户〞结对帮扶模式,鼓励贫困户自行创业,开展产业。
〔三〕坚持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活力。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镇愁〞的要求,依托红色文化底蕴,认真进行文化挖掘与定位,提升文化内涵,促进乡村文化兴盛。一要传承好红色文化,积极开展弘扬革命精神主题宣讲、重走红军路、走访五老人员、烈士遗属等活动,推行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第一堂课,讲好革命故事,锻造和平特色红色文化品牌。同时,增加投入,完善根底设施效劳,修复红军廊桥、红军鱼塘、红军游击队会议中心等红色遗址,把各个革命遗址打造成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新平台,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红色文化,在交流互动中弘扬革命精神,全方位打造“红色文化小镇〞;二要保护好镇土文化,利用“稻草龙〞等民俗文化资源,打造地方文化品牌,让镇土文化之根扎得更深,传播得更广;三要弘扬淳朴镇风,开展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立活动,坚决遏制农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现象,抵抗封建迷信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开设
篇六: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
1.202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报告去年以来,我县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多措并举,多点发力,科学编制《全县乡村振兴三年工作意见》《某某县乡村振兴五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五个振兴《工作方案》,努力打造具有鲁西南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方面:第一,坚持把做强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打开通道,夯实基础。一是项目招商成效显著。产业振兴,项目是基础,我县把农业项目招商放在首要位置,全力引进大企业,落地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一批大型企业相继来我县投资“三农”项目,投资规模、质量水平均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3月份,我县集中开工乡村振兴项目8个,总投资62.7亿元,业态新、规模大、前景好,致力于打造百亿级新六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的肉鸭产业。其中,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投资13.5亿元的丝路东方田园综合体项目,实际投资规模名列山东省前三位,力争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样板。由江苏益客集团投资20亿元的益客产业园项目,围绕肉鸭生态养殖和食品加工两大主业,与我县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有机融合,鼓励引导养殖户发展生态肉鸭养殖,致力于打造全国的肉鸭生产专业县、羽绒加工和食品深加工基地县。今年4月份,经益客集团研究决定,将迁往江苏10年的集团总部再迁回山东,落户某某,引凤回巢。二是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大力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2万亩,划定粮食功能保护区75万亩、重要农作物保护区3.7万亩。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余亩,发展专业村37个、专业户2360个,大型中药材种植基地17处,年产中药材3.5万吨,产值达到14亿余元。大力发展毛木耳种植,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农产品”的经营模式,建设大棚3200个,栽培毛木耳1.08亿袋,年产值过亿元,成为全国毛木耳四大产区之一。三是农村电商提质增效。目前,全县形成淘宝村18个、淘宝镇3个,电商企业1100家,互联网品牌企业达到200余家,全县拥有活跃店铺1.2万个,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直接或间接受益人口超过25万人。依托阿里巴巴集团橙色培训基地作用,举办各类电商培训100余期,参训人员2万余人次,开启新零售时代,设立京东便利店22家、开设天猫优品店8家。利用京东中国某某馆积极宣传推介我县农特产品,目前已上线企业32家。1
开辟了我县传统特色农特产品商品的销售新渠道。“舜之药”中药材专业电商平台健康运行。全县形成由传统企业家、返乡大学生和当地青年农民为主的新兴电商创业群体,初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局面。
第二,坚持把推进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进一步释放农村的发展活力、改革红利。一是全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指导意见和股权量化指导意见等,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环节、实施步骤、组织领导作出部署。目前,我县全面完成了清产核资并录入省清产核资系统,对集体资产进行了量化,核实资产总额11.58亿元,集体土地面积145.56万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567个,量化资产4.76亿元,量化股数85.2万股,完成率100%。基本建立健全村级会计账簿,实行了全县村集体三资代理,并逐步实施了会计电算化。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民摸清了“家底”,明晰了产权,逐步实现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唤醒沉睡多年的农村土地资产,促进了农村土地市场的有序发展。二是全力做好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县委、县政府成立“双组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按照每个乡镇的试点村不少于本乡镇辖区内行政村总数的10%,每个乡镇选定了不少于3个班子强、经济基础好、村民素质高的先行试点村庄,全县选取的52个试点村。研究制定了《某某县农村宅基地资格认定试行办法》和《某某县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指导意见》,去年10月份,为AAA村部分村民颁发了不动产证书,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坚持把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作为乡村振兴的大事来抓,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努力让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一是村镇建设不断提质。我县被列入省级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县、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县。AAAA被纳入全市“两新”融合发展试点乡镇。与鲁商集团、省土地集团、水发集团等大企业合作,新启动7个高标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美丽乡村A类村庄覆盖率达到14%以上。尤其是阎什镇舜耕历山社区,按照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的原则,与省土地集团合作,把17个村庄分期、分批拆迁,
2
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鲁西南样板。依托鲁望农业集团,以土地入股的形式,集中打造1.2万亩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高标准建设集特色种植、优质粮食生产、农产品加工、双创基地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区。二是公共服务不断加强。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6.05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舍37.56万平方米,全县98%以上的农村中小学校实现了楼房化。在某某广大农村,“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已成为群众公认的事实。全县设有乡镇卫生院15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处,卫生室(卫生服务站)394处,其中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208处,卫生院被国家确定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全力做好免费向全县城乡居民提供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县共建立电子健康档案64.9万人。
篇七: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
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20xx年3月28日至4月18日,对石堆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石堆镇位于安丘市东部,面积67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1.06万户,人口3.9万,耕地面积6.4万亩。今年以来,石堆镇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着力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为主线,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基本情况(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摸清每个村底数,包括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村规民约制定、在外能人、矛盾纠纷、村霸村痞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四个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二)突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一是产业兴旺方面。开展“带富增收富民”活动。1、培育一项致富产业。各村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确定一项或多村确定一项能够有带动性的增收产业项目,增加群众收入。2、培训一套致富技能。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举办种养业、务工知识等培训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培训达到90%以上,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各村帮助留守人员联系工艺品加工、农产品粗加工等项目,最大可能的增加家庭收入。3、探索一条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金融信贷单位,对有意向发展项目缺少资金的家庭,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复退军人、回乡创业大学生创办项目,帮助落实贷款方案,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务。二是生态宜居方面。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活动。1、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和卫生整治,通过落实门前三包,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环境的意识,确保村庄环境卫生长期清洁。坚持“应绿尽绿,能绿则绿”,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绿化、亮化,房前用竹篱、围栏围起,房前屋后规范栽种瓜果、绿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乡土浓郁”的景观。2、加快美丽村庄建设,全镇打造西莲池、前留晃、阿洛、西河洼、董家下坡、马家亭子、梯门、娄戈8个示范村。3、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镇驻地村、社区中心村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农村居民向镇区、社区集中居住。三是乡风文明方面。开展“倡树新风正气”活动。1、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每月确定一个评选主题,在“阳光议事日”活动中开展“移风易俗标兵”“石堆好青年”“种养殖能手”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利用电视、报纸、微信等形式,对先进典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激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目前已评选巾帼标兵117名、移风易俗标兵121名、石堆好青年92名。2、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增强群众简办婚丧嫁娶事宜、远离不良习俗的自觉性。
3、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消夏晚会、农民趣味运动会、书画展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4、每村打造1条文化长廊,重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知识,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引导观念,让大家感受到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
四是治理有效方面。1、开展“街头巷尾平安”活动。每村配备1名警务助理,每村建立一支治安巡逻队伍,警务助理牵头开展治安巡防,信息收集、矛盾化解工作。每村建成一套“天网”监视系统,连接派出所治安监控平台。每村组建一个警民微信交流的群,提供警务服务、典型案件和安全防范等信息,随时随地与群众进行互动、交流。2、开展“全民参与调解”活动。每社区聘请1名法律顾问,在阳光议事日组织法律咨询和宣传,让法律咨询服务形成常态化。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由支部书记任主任,由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优秀村民和评选出的先进典型组成,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力求“小事不出村”。每村建立一处“听证室”,对家长里短、邻里争吵等简单矛盾纠纷实行村级听证。五是开展“干部能力提升”活动,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保障。制定了《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村干部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每月召开一次“阳光议事”会议,组织学习农业技术、法律常识、健康保健等知识,充实阳光议事内容,增加阳光议事日的吸引力。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确定一个净增收不低于3万元的致富项目。发展村庄集体经济,在盘活资源、招商引资、土地流转上下功夫,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确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低于5万元。(三)打造示范点,进行典型带动。重点打造步云岭休闲生态园、莲池高效农业示范园、亭子高效农业示范园、沃奇文冠果主题公园四个示范点。其中,步云岭休闲生态园,规划面积3500亩,已建成1500多亩,是集观光旅游、户外运动、休闲采摘、餐饮娱乐、农事体验、延伸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综合体。目前,已发展阡陌人间、步云山庄、云岭人家、环秀山庄等11家休闲农庄和1处步云赛鸽文化交流中心。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发展大樱桃、草莓、蔬菜等高效种植大棚80个,发展西瓜、大桃、黄金梨等1500亩。莲池高效农业示范园,规划面积2200亩,已建成1100亩,已发展百汇紫苏庄园、东顺蒜黄种植基地、华仔蔬菜种植基地、田硕洋葱种植基地、孟戈有机蔬菜合作社种植基地等5家。亭子高效农业示范园,占地150亩,已建成高效种植大棚45个。沃奇文冠果主题公园,占地面积358亩,以生产生活生态、健康文化旅游为主题,建设木本粮油博物馆、文冠果加工和旅游综合体、文冠果健康体验展示中心,打造文冠果种植、选育、高产示范、集散、加工、营销一体化的全国木本粮油谷。目前,已经栽植文冠果210亩。全部建成后,带动就业人数300余人,年可实现利润2900万元,利税700余万元。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对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教育引导不够。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尤其在发展产业方面,目前大部分产业项目主要以工商资本下乡的方式建设,通过引导群众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难度很大。(二)缺乏政策、资金扶持。在基础设施提升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镇级财政不足,单凭县、镇、村三级财力,很难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人才匮乏。目前,广大农村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大学生及高层次人才不愿到农村创业。回来的也只有在外能人到村担任村干部。三、意见建议(一)建议加大对群众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培训力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建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医疗、教育、文体等设施,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三)建议加大政策扶持、项目扶持、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建设田园综合体、郊野公园和休闲农庄,打造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区。
(四)建议上级职能部门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各类支持,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曾经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潜能,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农村面貌。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老化和减少,农村土地零散化、碎片化,土地产出低效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并逐步滞后于现代农业的要求,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坎。近年来围绕落实农业农村改革部署,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经营体制的方式,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现状及难题街道村地处街道北面,距离城区2.5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19户,农业人口1781人,现有耕地面积1947亩,人均耕地约1.09亩。在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将耕地分级搭配,整田整土划割为若干小块分到农户,导致每家每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零散分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的“留守农户”接手耕种承包地,使地块分布更加零散。如村5组其中一户农民3.5亩旱地被划分成10余块,最小的一块地只密植了3株柑桔。分散的土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一是难以进行机械作业,耕作效率低;二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相互掣肘;四是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难以有效运行;五是对外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难以协商一致;六是地块分割产生了较多不能耕作的边界,浪费了耕地资源。围绕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通过承包权入股、土地预流转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耕地的“团聚”和适度规模经营,劳动效率和经营效益也相应提升。二、土地股份制的探索及构想在村调研发现,虽然群众意识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种弊端,也有将土地“集零为整”的愿望,但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具体路径,缺乏组织者。如农户间相互可以进行土地调换,但各怀心思,效果有限;外部业主整体流转集约经营因农户意见不一难以达成。鉴于此,我们在广泛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试点的构想:以生产社为单位,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户的耕地承包经营权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对农田进行集中整理,引进专合社、龙头企业进行成片经营。在具体探索过程中,我们分别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经营试点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流转协议》等,组织街道及村干部成立了工作小组,通过宣传动员并与村民们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情况下,以书面协议形式,每户农民将所有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所在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和村集体资产公司完善入股相关手续,实现土地标准化整理和规模化经营。三、土地股份制的实践和成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街道以村为试点村,通过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吸引民间投资,以村集体资产公司为主要载体,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民”的互利共赢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血橙基地,切实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一)落实三权分置。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后,推进土地股份制改革,要坚持推进“三权”分置并行,落实好集体所有权,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这是开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实践中,稳定农户承包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权权能;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行由农民一次性出租让渡土地经营权向入股经营、合作经营等共享土地经营权方式转变,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
(二)规范资源管理。街道村20xx年注册成立市区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现有山坪塘、渠道、提灌站、村道、村级公益性房屋等集体资源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通过回收分散的集体资产,对村级“三资”开展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对村集体经济共有人进行确认,为下一步村集体收益分配提供依据。按照“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思路,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公司,集体公司聘请专合社和农村经纪人负责生产经营,通过把村集体资源资产折股量化组建村集体公司,并整合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和吸收民间资金,实现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三方合作和互利共赢。(三)培育主导产业。一是以区大规模绿化行动项目(混交林)为支撑,通过新栽苗、嫁接等方式,规范化种植塔罗科血橙1000亩。注入社会化资本,完成“伙儿山牌”血橙商标注册,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前期市场拓展、销售。二是林下种植蔬菜、芽菜等,并与公司签订蔬菜订单收购合同,培育近郊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三是发展特色水产和肉牛生态养殖,利用嘉隆竹木专业合作社竹笋加工废料为牛饲料,牛的粪便作为种植血橙有机肥,实现种养结合、种养循环。四是培育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结合血橙、蔬菜种植、有机草莓等产业,融合新村发展和七洞湖休闲体验,打造村田园综合体品牌,建立1-2家星级农家乐、农业公园,形成轻纺园区和南观路农业旅游示范点。(四)优化利益机制。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对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村集体公司争取区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90万元投入血橙种植项目,专合社吸收民间资金和技术,通过采取“村集体资产公司+专合社+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导农户、村集体公司和参与“三变”改革的新型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联结和合作机制,确定村集体与合作社共占4成、入股农户占6成的初次收益分配方案,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股权收益分配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拟实施经营收益二次返利,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股东权益。同时,聘请本村种植大户、贫困户进行长期或临时性工作,以工资收入的形式回馈种植大户和农户。(五)开展新村建设。加快“四好村”创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着力实施农村房屋改造、风貌改造、环境整治、洁净亮化工程;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示范区内农房、道路及沿线人居环境改善逐步提升,适度统一,彰显特色;推进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完善“一约三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反黑会),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院落等评比,开展法律明白人、法律进乡村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十年前,四都乡作为松阳县整乡搬迁的下山脱贫乡镇,不少农户下山搬迁到县城周边生活,村里的房子、田地、山林被大量闲置,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十年后,四都乡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一些贤才能人返乡创业,乡村重新焕发新活力。调研组针对四都乡基层党组织如何利用民宿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课题,展开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四都乡是松阳典型的山区乡镇。20xx年以来,该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生态资源和乡村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精品民宿建设。截止目前,全乡共有中高端民宿、农家乐27家,床位283张,餐位1500余个,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四都山居民宿的集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
一、四都乡民宿经济发展的成效与启示(一)品质引领,政府主动作为。一是高起点,开展规划设计。引进国内外知名团队参与规划建设,先后与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团队开展紧密合作。如平田村26幢民居由多个知名学院的团队联合设计施工。在政策处理之初,村两委干部主动参与难题破解,村民思想不通,实行党员联系户包干制度落实;村庄建设进度延缓,村两委干部齐上阵,确保按时完工。又如,20xx年8月第一家精品民宿“过云山居”试营业,三年多入住率稳定在90%以上。业主与村集体良好互动,多次参与“主题党日”志愿者服务,为村民送上寒冬里的暖阳;20xx年以来,南京先锋书店、云夕酒店、榔树民宿综合体等先后入驻四都,期间,村主要干部全程参与,营商环境和谐。二是强整合,建设基础设施。四都乡统筹整合,全域谋划,结合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整合资金,在道路建设、村庄环境整治、自来水提升、污水治理等方面优先考虑民宿发展村的配套建设,加大政府投资力度。20xx年以来,共投入政府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村庄和民宿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三是优保障,提供高效服务。如何利用民宿发展助推村集体增收,四都乡陈家铺村、西坑村、庄河村走出了一条盘活存量资源的道路,将村闲置房产、土地、山林等统一租赁到村集体,为客商提供优质资源。做好政策处理和要素保障工作,主动对接民宿项目建设各阶段存在的难题破解,形成乡、村、民宿三方联动模式,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二)内涵发展,民宿共建共享。一是立足当地,深挖特色。坚持高品质的规划设计,现已营业的过云山居、云端觅境等除了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也充分展示了在地文化,挖掘和突出当地文化元素,乡村特色,在保留中创新,在创新中显品质。二是发挥优势,融入乡村。一方面通过举办萝卜节、乡村音乐节、乡村论坛、艺术沙龙等风格各异的活动以及与村民共过传统节庆等形式,进一步融入农村、农民。另一方面村两委邀请设计师、专家等参与村庄建设,为村庄发展把脉,聘请了王维仁、张雷、叶胜海等7人为乡村振兴顾问。三是注重长效,打造品牌。重视民宿自身文化品牌的建设,积极研发符合民宿特色的logo、伴手礼等,开展员工服务、礼仪等培训,组织参加管家、厨师比赛等。(三)强村富民,助推乡村振兴。一是民宿带动“双增”。四都民宿已初步形成了以江苏、温州、上海、杭州等城市为主的客源市场,民宿经济进一步壮大,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500余人,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1000余人,村集体年增收40余万元。二是民宿促进产业。通过民宿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新成立香榧、番薯、果蔬等村级合作社4家,全乡生态循环农业、文化产业、全域旅游等发展势头良好。三是民宿改善乡风。随着优秀人才的乡村回归和深入参与,“乡村振兴”讲习所孕育而生,社会治理格局发生新变化,文化修复、人心修复于无声处改变着乡风民风。调研组也发现四都民宿发展存在一些短板,如民宿的融合度不高,“民宿+文化”、“民宿+农业”等深度挖掘不够,功能比较单一,缺乏与生活习俗、生态资源、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民宿的同质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然景观类似,文化特色相同,不能充分体现民宿主人独特气质、内涵,“故事分享”不多。二、四都乡民宿经济发展的建议根据四都乡民宿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发展策略。一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乡村民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应始终放在“乡村振兴”和“三农”战略的大背景下谋划,否则就丧失了生命力。下一步,要树立与村集体、村民共融共生的发展意识,最终
于村集体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二是深化一二三产融合。要鼓励民宿业主树立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行业特色、空间要素、民俗文
化的深度融合意识;要加强对当地原汁原味的人文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做好“民宿+文化”、“民宿+农业”等文章。
通过五年的探索和发展,四都乡在民宿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坚持以党建引领村庄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文化复兴、生态环境保护、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治理有效等方面走出了乡村振兴的“四都模式”,为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迈出了新步伐。
东方红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3.4亿元,其中设备投资1.64亿元,建设一条年产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余热发电系统、配套建设自备矿山开采工程。
项目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新型干法工艺技术,实行计算机网络集散控制,装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环保投入达总投资的26%左右,能源消耗指标最先进,粉尘排放量控制在30毫克/立方米以内的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建设不破坏原有水系和植被,按照花园式工厂布置,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2154万元,税收1605万元。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和谐发展。
一、政策优势明显水泥行业为高污染行业,近年来,国家为治理水泥行业的小、散、乱及污染严重的问题,采取了严格的行业准入政策。四川省相应采取了淘汰落后产能,以大换小,产能等量置换的行业政策,基本不新批、新增水泥产能。坚决杜绝重复建设及严格的行业准入政策,为资中县东方红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日产2500吨水泥项目竣工投产后的正常生产经营奠定了政策基础。四川省资中县东方红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为了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上大压小”的战略方针和提高旋窑水泥比重的产业政策,实现水泥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决定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资源,在位于距资中县约13km处的兴隆街镇三皇庙村11社,紧邻东方红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老厂区建设一条2500t/d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时,为了充分利用25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废气余热,还建设一座额定功率为4.5mw的纯低温余热电站。这项目得到了资中县委政府、内江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将项目列为市重点项目,推荐为四川省重点项目,将项目的建设写入了两会的工作报告。二、市场优势突出(一)内江水泥行业现状与趋势现状:水泥的供求基本平衡。从市场需求与设计产能看:截止20xx年,内江市全部水泥企业总设计生产能力1154万吨,其中旋窑生产能力760万吨,立窑生产能力394万吨,水泥的供求基本平衡。从市场价格与库存情况看:价格走势平稳,水泥企业基本没有库存。目前,资中几家水泥公司所有水泥现款现货,无滞销,无欠款。趋势:将出现供小于求的现状。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供给不足。到20xx年,内江地区将要淘汰的立窑设计产能达394万吨/年,而实际产能在600万吨以上。四川省要淘汰的落后产能为4500万吨/年。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需求增加。gdp的增长与水泥需求具有正相关性。如20XX年,四川省1万元投资需要消费水泥1.2吨。十二五期间,我们周边的几个地方的gdp仍将是两位数的增长,其增长仍将是靠投资拉动。内江、资中等加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投资,尤以是城乡住房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的大量动工,带来巨大的水泥需求。(二)优质水泥供小于求从川南地区水泥供给的现状来看,一是优质水泥产量低。大型水泥厂和新型干法生产线生产的水泥不能满足本地区对优质水泥的需求量。二是销售价格上优质水泥、品牌水泥价格每吨要高出几十元。三
是东方红公司生产的干法水泥质量很好,只是生产时间短,还没有形成品牌优势。(三)东方红水泥公司的主要用户及用量东方红公司有二十多年的水泥经营历史,具有成熟的销售市场,生产的水泥主要销往成都、资阳、
内江、泸州、宜宾、永川、遂宁等地。所有销售现款现货,主要用户为各地房地产开发商和道路桥梁建筑公司,东方红公司一直以来库存无积压。
(四)全省的干法水泥亟待大力发展四川省新型干法所占的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总体上看,四川省水泥工业总量基本平衡,但旋窑水泥所占比例不大,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更小,水泥工业结构很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优质旋窑水泥,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亟待大力发展。东方红公司投建的'生产线,在内江以至周边城市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三、矿山资源充足(一)资中石灰石资源优势突出资中具有丰富的水泥资源优势。县委政府依托资源优势,把资中水泥行业的建设融入四川全省的产业大格局中,发挥优势,振兴资中的水泥产业。县委政府提出了建“年产1000万吨的水泥生产大县”的奋斗目标。据地质勘查成果和估算,资中的石灰石资源总储量在30亿吨以上,可利用资源储量约10亿吨,正常情况下,能满足年产1000万吨水泥的原料供应30年以上。资中的石灰石资源开发利用,始于上世纪60年代(烧石灰),到目前已形成年400—500万吨的生产能力,支撑县内形成了近3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直接创税约XX万元。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众劳务收入超过XX万元。加之,以资中为中心的有效运输半径内,仅资中拥有相对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周边有的市、县甚至根本没有这种资源,这是资中提出在四川盆地中心区域打造年产1000万吨水泥生产基地的重要依据。(二)自备矿山资源充足白石为水泥的主要原料,资中县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储量398亿吨。资中县人民政府将兴隆街镇红庙子、金星、三皇庙、高峰、华光五个村6个矿山的石灰岩矿产资源挂牌拍卖给予项目业主做自备矿山,用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正式采矿权按照法定程序已办理三个,另外三个正在办理之中。为新项目的建设提供给了充足的资源,可供该项目建成后使用1XX年以上。四川省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备矿山,周边城市大多缺乏石灰石矿山资源,东方红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三)自备矿山勘察结果项目拥有自备矿区,经四川省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二0二地质队地质勘察,普查面积5.4平方公里。在现探矿权内获得内石灰岩矿资源量(333+334)类为24932万吨,其中推断的(333)为15781万吨,(334)为9151万吨。平均剥采比为0.9:1。其中0.5:1以上的为底下开采,0.5:1以下的为露天开采。露天开采中可利用的砂岩、页岩有8-10米,年用石灰石200万吨,可满足年产100万吨水泥的企业开采石灰岩矿资源1XX年。矿区矿石质量很高。含钙达50%以上,比其他矿石高出3-5个白分点。含硅在20%以上。充分保证了水泥生产的高质量、高品质。为产品赢得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自备矿区距离生产车间平均为2.8公里,运输成本极低。生产车间距离兴隆街镇约1公里,距离资中县城约12公里,距离内江市区约40公里,矿区内有三级公路和乡村简易公路穿叉,交通运输十分方便。一、进一步端正指导思想:学校一班人要进一步端正指导思想,提高思想认识。xxx中学作为完全中学,初中部与高中是一个有机地、紧密相连的整体,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要平衡投入,平衡管理,一样的重视,
一样的支持,综合协调,全面发展,整体提高。尽管该校是教育局直管的副科级事业单位,但是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初中的管理事宜当地政府管理为主,直接接受乡镇中心学校的管理与指导,这是一种特殊的管理体制,大家要理解,要清楚。初中的考核结账算在xxx镇中心学校,但成绩首先是xxx中学的,如果考核算账成绩不理想,对xxx中学、对xxx镇中心学校都不利,教育局、镇党委政府、xxx的老百姓也有想法,这一点大家心中要明确要有数的。
二、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要按照县教育局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划分来,xxx中学和镇中心学校要相互理解、支持、配合,形成合力,为了振兴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作出共同的努力。一是形成有初中管理特色的管理模式。初中与高中的教育规律不尽相同,教育教学管理也不一样,各有各的特殊性和规律,所以,初中不能完全照搬、套用高中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要根据全县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和中考的要求形成适合初中的管理模式。二是加强初中部的管理力量,要让有事业心、有能力、公道正派的人担任管理岗位的工作,要明确岗位目标任务与工作职责,平衡分配管理岗位任务,加强履职考核,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三是完善初中部内部的管理机制,对初中要明确责任和工作目标,要适当授权和放权,要加大必要的经费投入。四是制定明确的管理考核方案。镇中心学校对x初的要有一个明确的考核方案,明确目标任务。x中要在学校层面对初中部明确目标任务,初中部对个班级、教师也要制定明确的考核评比方案,把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的班级和教师身上。三、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考核奖惩政策,建立一套适合初中实际情况的以教育教学奖惩为主的激励机制,健全各种管理与奖惩激励制度,完善各种考核考评方案和操作落实的办法。二是学校指定的各种政策、方案、制度、办法、机制要公正公开公平,要以调动学校干部、教师、职工、学生等不同层面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主要目的。三是要树立他们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四是通过制度管人、管事,通过狠抓过程的管理来抓落实。五是学校干部要期带头示范作用。要做到吃苦、吃亏在前,享受在后,在经济待遇的分配、各种荣誉的评选、教学任务的落实上要先顾一线的业绩突出的教师,不能是先顾领导自己,不能在一些小事的不当处理上对教师产生挫伤感,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总目标总任务、阶段性的目标任务要具体,要落实。考核激励要公正要严格,要体现出干的多与干的少、干的好与干的差、干的效率高与低,干的成本的高与低的差别来,只要起点一致、程序公正、考核评价科学、多沟通多交流多联系。四、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由于是完全中学,管理体制、分配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不同,这是事实,也就产生了教师待遇上的客观的不平衡,初中教师在思想上有时不平衡,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心势必受到了影响,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初中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初中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初中教师的认识,转变初中教师的思想,调动初中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性、敬业奉献精神,提高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保证队伍内部的和谐,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要通过教育引导教师端正思想认识,从实际出发,从国家的政策,从全县同类初中相比较来看待待遇问题,不能形成一种偏离教育价值观的导向。待遇问题很重要,但是待遇首先受国家的分配政策指导,还要受当地的财力与消费水平的制约,三是与工作量的多少、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的复杂程度、投入的工作成本的多少等因素密切相关的,收入与付出总是程正比的。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大学校的德育工作力度,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树立明确的理想和学习目的,养
成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和吃苦精神,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依靠长期的坚持养成的,所以要迫切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树立学生的理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的的管理,不在于防和堵,关键在于教育和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在于班主任的工作,及其他科任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形成教育合力。
六、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明确教学中心地位,规范教学过称管理,教学管理要务实,要有针对性,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的引导作用,要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教学过程管理要从针对上面的要求出发,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改一年备考为三年备考,该单科备考为全科备考。在教学管理上,要摸索出一套性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特别强调要注重教学管理过程的落实,不能水面一棍,光搞形式不注重实效。七、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阶段目标。具体来说:一是要完成中考的目标任务,以县录取重点高中的平均比率为标准,即2%的人数为重点高中录取目标。重点高中的指标分配一般参考当年的中考成绩、办学规模人数、历年办学效益、日常教学管理水平、三年前升重点高中学生今年的升造率等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出,每年分配重点高中人数的既要参考当年中考的直接结果,还要参考平时的学校管理工作的水平。二是要完成普高上线率,普高上线越多,就相应的减轻了当年的中职招生任务,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三是提高各学科中考的人均分、降低低分率。四是巩固直升率,对于各种转出的学生要及时办理学籍异动证明,避免流失,保证直升率,不能摊空头人数。五是要完成好中职春招任务,完成春招任务的人数在最后算中考成绩时,将这部分人数从应考人数中剔除的,这样,既完成了中职招生任务,又提高了直升率,相应的提高了人均分、降低了低分率,这样做对于提高中考的综合成绩有较多的好处。所以初中要掌握这计算成绩积分的要领。六是要提高各种学生竞赛的获奖人数与级别,各种竞赛获奖的人数与级别将作为提前预录分配指标数的重要参考依据。七是要对平时的各种检查视导要高度重视,平时的检查视导情况的好坏将作为办学效率。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将作为重点高中录取分配指标的重要参考依据。八、进一步改善学校社会形象xxx中学这几年发展变化进步较大,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较好,需要继续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与联系,积极改善初中外部发展环境,改善社会对初中的舆论影响,让当地群众满意。九、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一是加强教育与引导,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重点是要抓好责任心、责任意识、增强教师的集团荣誉感、危机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素质。要以校本研训作为教师学习的主要活动载体与形式,鼓励教师自觉的学习提高,要学习最新的教育科学理论、学习理论、学科新知识、学生管理理论等,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提高认识,扩展视野。三是加强能力锻炼,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特别是要加强新理念下的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辅导、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学生心理辅导等基本的教师业务能力建设。十、进一步端正领导工作作风。学校领导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要带头示范,处事要公正公平、要提倡多吃苦,要淡泊名利,要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一、乡村旅游开发的发展现状近五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扩大,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一大亮点。中国的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并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养、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当前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休闲光观、农事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且乡村旅游开发已经是我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扶贫作为新时期旅游扶贫工作重点之一,充分体现了“造血式”扶贫方式。乡村千亩基地的打造更大程度也是为了响应当前脱贫攻坚的号召,以农旅融合发展的方式,带领群众持续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幅员面积2.3373平方公里,全村10个社,总户数459户,总人口1296人,人均纯收入1500元左右,村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以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目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人数有41户112人,以疾病、缺乏劳动力、缺乏资金为主要致贫原因。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贫困人口旅游参与意愿强,希望通过旅游改变现状。在旅游开发扶贫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这部分有意愿、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扶贫。村千亩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但在发展中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二、基地打造存在的问题(一)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基地的旅游基础设施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旅游可进入性较差。村基地距离县城区车程约1个小时,公共交通工具班次少,如遇梅花观赏旺季日均上千人无法满足游客需求。而基地现有停车位规划有限,自驾游的游客有时候无法找到停车位而导致小汽车占用公路停车,从而进一步导致出入基地交通不畅通、摩托车横冲直撞乱停乱放等交通秩序混乱现象。二是基础设施与游客需求不配套。基地内公共厕所、饭店等基础配套几乎没有,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不利于及时解决。三是休闲设施尚未配套规划。旅游是一项耗体力的活动。游客在长时间的步行观赏美景或参加活动后需要有一个短暂的休息,而在基地环线暂未规划适合歇脚的长椅、长凳或休息区。这对于老年人、孕妇和小孩等弱势群体来说十分不方便。(二)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乡村旅游开发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导致农村金融滞后城市金融的非均衡局面出现,缺少投融资渠道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基地主要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业主参与土地流转、提供梅花苗木,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可使用的资金量较少,后续的配套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但融资力度和吸收社会资本较难,申请项目支持资金力度也不够,这严重影响了基地的打造。(三)品牌效应不显著。目前基地的目标客源主要是县本地居民或者相邻县居民及部分学生,均以散客居多。基地还不具备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并没有做过多的宣传。游客出游的目的以消遣性旅游为主而且购买旅游消费品的意愿并不强烈,梅花本身经济效益也未凸显,除了季节性观赏外,没有打造系列梅花产品供游客购买。三、千亩基地打造的有效措施(一)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乡村旅游基地基础设施功能要尽快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要配套,并且提高周边村的可进入性,改善村现状交通条件,通过加宽提高现有道路等级、修建景观大道等,从交通上贯穿周边村,提高村庄可进入性,达到“进的来、散得开、出的去”的效果,加大旅游景观交通的规划力度,实现“行路亦观景,观景亦行路”。从而充分发挥其地理位置优越性,依靠德遂高速建设契机带来的游客促进村旅游业发展。(二)加大融资投入力度。尽快制定整体规划,可行性方案,按照“多渠汇流”的原则,多渠道解决乡村旅游融资难问题。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根据政府投资走向,明确重点,做好配套工作,积极筹划符合上级投资方向,又能体现地方特色项目规划。二是积极引导当地群众投资,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动员当地群众参与投入。三是积极招商引资,与实力雄厚的业主合作,吸收社会资本参加项目开发。
(三)打造品牌形象。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必须要认清并解决现存的问题。对内积极加强旅游配套建设,提升旅游档次,对外加大宣传力度。可制作宣传手册从源头上保护环境,拒绝乱折枝、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为基地打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态环境。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媒体集中宣传扩大知名度吸引更多新鲜的客源市场,打造品牌生态旅游村,同时政府部门加强指导力度和管理作用,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发展生态旅游,切实保障他们的利益,提高并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四)统一规范管理模式。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基地作为村乡村旅游打造的重点对象,在统一规划上,既要体现梅花元素,又要融合当地特色文化“巴蜀养生太极”,在环线配套设施建设风貌上应保持一致,避免建设风貌多样化,做到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旅游创收等方面能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同时要注重多样性和特色性相结合,如可围绕文化开发景观、太极表演、太极创意体验等,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为充分了解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以及村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度,5月21-25日,市统计局组织力量对全市乡村振兴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抽取了梁子湖区梁子镇沙湾村和沼山镇湖瓢村。调研采取实地调查和交流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56份。按照性别分类,男性33人,女性23人;按年龄分类,50岁以下22人,50岁及以上34人;按照文化程度分类,高中以下40人,高中及以上16人;按照调查对象的身份分类,村民44人、村干部8人、乡镇干部3人、其他1人。从调研结果看,全市乡村变化明显,乡村振兴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反映出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相关问题,须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一、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的关注点(一)期盼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被问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有关乡村振兴的选项中最感兴趣的部分”时,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23人选择“生活富裕”,占41.1%。(二)期盼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24人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虽然近年来我市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然而,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依然较大,需要多方合力来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期盼资金、人才、技术向农业农村流动。在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是资金、人才、技术的,分别有42人、35人、37人,分别占75.0%、62.5%、66.1%。在问到“您认为乡村振兴的因素有哪些”时,沙湾村六组龙群莲回答说“当然是资金、人才、技术了,没钱,怎么搞好农村,有钱,没人才和技术也搞不好农村啊”。资金、人才、技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大家的共识。(四)期盼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在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期盼的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分别有32人、20人,分别占57.1%、35.7%。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医疗的有20人,占35.7%。希望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是村民的共同心声。二、乡村振兴的有利因素(一)产业发展逐步壮大近年来,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组织不断壮大,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105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2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1573家,同比增长10.77%。同时,全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武昌鱼、蓝莓、沼山胡柚、梁道大米等特色产业,打造本地农产品品牌。2017年底,全市共有“一村一品”点308个,示范点45个。全市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有效品牌88个,总数达204个,同比增加40个,增长24.39%。(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鄂州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调查中发现村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道路变好了变宽了、房子变大了、村子变干净了”。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2017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60万吨,综合使用量达57.7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6.2%,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乡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市处理”的模式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指数达到100%。全市有600多座污水处理设施对乡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指数达到90%以上。
(三)乡风建设基础扎实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村卫生室、图书室、体育健身场所、村民活动中心等基础公共服务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为乡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市对乡风建设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注重以乡村文化为载体,在尊重原有乡村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元素。在进行农村旧房改造时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四)乡村治理有序推进鄂州市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途径,整合面向农村的各种管理服务资源,建立全域覆盖的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每个村都有配备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监督环境卫生、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网格化的服务管理体系不仅降低了乡村治理成本,而且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现阶段,随着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更加科学高效。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一)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一户农民种植0.8亩地的小麦,产量320斤,毛收入330元,投入成本335元(整地90元、种子60元、化肥80元、收割85元、农药20元),人工未计,亏本5元。据调查,今年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价格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上涨,全市化肥价格按简单平均,平均涨幅22.8%。同时,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不断增长。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二)乡村特色产业不强。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生产特色农产品的企业规模小、生产链短,产业集群度低。以湖北省梁子镇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为例,基地负责人表示铁皮石斛种植、加工技术要求高,其中从鲜品烘焙成干品这一环节目前依赖于浙江的同行,其原因是这一环节技术要求高,如果在本地培训工人,由于是临时作业,难以留住工人,所以宁愿将鲜品运往浙江同行那里进行烘焙处理。(三)技术人才支撑不足。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50岁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较少。务农人员文化程度一般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推广难,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调研过程中,部分村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做农活了,希望政府供养他们。一些人觉得医疗费用太高,政府最好全部报销费用。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遇到困难和问题习惯于等政策、靠扶持、要条件,过度依赖政府,缺乏艰苦奋斗、积极的精神。四、几点建议1.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共治共享。一是加强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基层干部要解决好农村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不断增强乡村治理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在面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问题时,切实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实处,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大对基层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民主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三是加大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向村民宣传国家各项政策时,进行合理引导,让群众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实现生活富裕。2.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一是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力争聚集一批特色产业创新性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加快升级。三是以品牌意识拓展市场。做响“武昌鱼”、“梁子湖”两大品牌。
用“一条鱼”、“一个湖”带响“梁道”、“梁心”等一批产品品牌。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增加民生投入,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
通等方面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美化村容村貌。在生产绿色安全农产品的同时,注重发展农耕文化、乡愁等精神产品,打造生态宜居的好环境。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农业新业态的投入,推动农业多功能拓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农业、快乐农业等,使农业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的新产业新业态。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振兴技术人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是加强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二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鼓励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三新”农民创新创业,使他们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同时,进一步细化扶持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篇八: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
乡村振兴落实情况报告5篇乡村振兴落实情况报告1一、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项目内容围绕服务“三农”和“五个振兴”,以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路径,发挥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作用,通过“一个库、一个平台、多个应用”建设,形成乡村振兴“一张图”,助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主要内容是一是更新我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我市涉及乡村振兴的专题数据,形成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数据库。二是建立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三是聚焦乡村振兴“五个振兴”开展典型应用示范。聚焦产业振兴,开发生产园区信息服务系统和惠农信息服务“一点通”;聚焦生态振兴,开发自然资源与生态景区信息服务系统;聚焦文化振兴,开发美丽乡村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一点通”;聚焦人才振兴,开发乡村人才信息服务“一点通”;
聚焦组织振兴,开发生活社区信息服务“一点通”和提升对接我市党务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专家先后来我市进行了五次调研,广泛征求镇街(园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及社区群众意见,不断丰富完善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总体设计方案,使其更加切合诸城市实际,突出诸城特点。8月29日下午省厅测绘处曲伟刚处长带队,来我市进行了建设内容深度对接,会议梳理核实了各部门单位数据清单83项,增加了社区、景区、园区“三区共建”和“诸城模式”内容,增加了208个社区全景影像制作。第二天又分三组展开调研,一组召集社区办、农业局、经管局等单位详细调研数据提供、内容采集和系统建设等问题。另两组深入南湖区、龙都、枳沟三镇街(园区),走进社区,同社区干部、群众及田园综合体企业等面对面交流,补充完善了总体设计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我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桑书记、刘市长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提出了指导意见。成立了刘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局。近日,市政府又专门组建了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班子,承担部门单位工作协调,参与“一张图”建设。所有参与的部门单位及镇街(园区)都落实了一名科长或分管领导作为工作联系人,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其中智慧办、农业、畜牧、人社、文广新、旅
游、国土七个部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全程参与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办公地点在国土局。
三、下步工作打算一是尽快完成项目立项、招标。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需市政府批准项目实施,采取单一****采购技术服务,项目总预算1750万元,建议尽快落实立项招标,批复拨付项目配套资金。二是每周与省国土厅对接一次,汇报工作进展,接受省厅指导,加强协调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列出推进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
乡村振兴落实情况报告2为全面推进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县城管局围绕“城乡统筹、源头减量、分类处置、系统治理”的思路和目标,精心谋划、精致组织、精准发力、精细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一、加强城镇统筹。(一)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为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出路,我县于20__年投资1800万元在
垃圾填埋场西侧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大型垃圾中转站,20__年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县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盱眙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现库区内全面停止填埋生活垃圾,经统计,20__年全年共外运全县城乡生活垃圾量达63810吨,降低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
(二)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20__年11月我县环卫体制调整,将城区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以及经济开发区的道路清扫保洁全部纳入了环卫规范作业,现有环卫人员458人。同时每个镇也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保洁人员配备原则上按照集镇每千人配3名、每个村配4-5名的标准配备到位,并相对保证卫生保洁专业队伍的稳定。截止目前,全县农村环境保洁员已达1158名。
按照省里提出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建设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四步”变“两步”,采取县包到镇(垃圾转运、处理由县负责)、镇包到村组的两级统筹运行管理模式(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由各镇负责)。目前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达9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20__年县财政将农村环卫方面的奖补资金提高至128万元,较20__年相比增长率达12.8%。大量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城乡清洁
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立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提供了经费保障机制。
二、推进垃圾分类。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明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即县城“细化三类、三分法”,农村“定点投放、二分法”,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城垃圾分类试点,金水湾、金采新村等试点小区开展“分类换积分”活动,引导居民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推进机关单位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吕良镇率先启动农村分类试点工作,投放三分类果壳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处理站,所辖村垃圾分类试点实现村域全覆盖,村民参与率达80%。
强化宣传教育,硬化工作措施。广泛深入宣传,以推动垃圾分类实质运作为基本目标,通过设立宣传栏、投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增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力争做到将垃圾分类投放与宣传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加强垃圾治理,加快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垃圾压缩处理中心,加快推进城东、城西垃圾中转站建设,逐步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同
时,统筹做好生活垃圾分流外运处理工作,力争垃圾不落地、不积压,不断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乡村振兴落实情况报告3时光飞逝。回首这一年的工作,紧张而又平淡,但就在这一个个紧张平淡的日子里,我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稳健地走来。我积极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负责完成好班组布置的各项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年的工作做一简要的汇报总结。一、思想方面我忠诚党的事业,深知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热爱我的工作,更应踏实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积极参加车间组织的政治学习。以此主动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始终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来。二、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组织纪律性强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继续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配合支部的组织生活计划,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
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今年是奥运年,这给了我们中国人无限的信心的同时。时刻提醒着我注意,什么是一个党员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更促进了我的进步。首先,我深刻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在生活中循序渐进地改善,一个人改正错误和缺点的过程我想不会再一朝一夕。所以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尤其,在组织生活会上,同志们再次提出了我的不足之处,这使我感到自己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是要学,当然自己的努力是少不了的。我有信心明年总结的时候可以完全改正一些不足和缺点。因为我是一名党员了,就应该拿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连自己的缺点都不能克服还谈什么先锋模范作用。这一年里,我积极响应配合车间组织的多次党员活动,配合当前的理论前沿,为自己补充新鲜血液。
当然,加强理论学习仍将是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项主要的内容。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学习刻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作为新世纪的化工工人,我很骄傲,当然压力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突然感觉自己好像有好多东西需要学习,所以我不敢放
松学习,希望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更多地学到点东西,为将来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作准备。
在去狼牙山党员学习活动中,不但认识了不少老党员,也给了我一个锻炼自己交际能力的场所,。自己从这次活动中收获不少,就是从这次活动中,我知道了,只要有决心,没有做不到的事。
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当然,这一年还留给我一些缺点和不足。首先,在思想上,与新时期党员的标准之间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领会,并坚持作到身体力行。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以更加积极的精神面貌,开展工作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理论水平。不断加强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其次是工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也是我的近期目标和努力方向。通过多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我想会有明显的改善,这也能增加自己的群众基础,更广泛地投身到工作中,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最后,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要发挥带头作用,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注意生活中的细节继承发扬好习惯,坚决摒弃坏习惯。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衡量自己,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在向周围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乡村振兴落实情况报告4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商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三保一弘扬”讲话精神,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地抓产业转移对接、坚定不移地推动外贸出口和扩大消费,全省商务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逆势增长,外贸出口逆势进位,国内消费继续扩大,“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口岸平台建设持续提升,较好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一、20__年各项商务指标好于预期20__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40.25亿美元,增长11.68%;利用省外资金1367.13亿元,增长24.18%;外贸进出口总额126亿美元,其中出口73.68亿美元,同比下降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0亿元,增长18.5%;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7.56亿美元,增长34.4%;境外投资中方投资总额4.11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全省口岸进出口货重152万吨,同比增长43.39%;进出口集装箱11万重标箱,同比增长24.69%。
二、商务工作主要亮点
(一)招商引资成果显著。一是利用外资再上新台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40亿美元,利用外资5年再翻一番,外资总量继续保持中部领先。二是大项目增多。全年新引进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重大外资项目94个,同比增加11个,引进省外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351个,同比增加59个。三是14大重点产业招商全面铺开。光伏、铜加工、LED、电子信息、锂电、服务外包等重点产业相继引进了一批链式化项目,南昌市确定为全国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四是港台投资江西势头强劲。全年引进港台投资项目677家,占全省新批项目的82.3%,实际利用港台资26.62亿美元,增长10%。五是引进跨国公司、大型央企、国内500强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引进跨国公司、央企和国内500强投资项目31个,其中,跨国公司4家,央企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9个,引进国内500强企业8家。
(二)外贸发展逆势进位。一是外贸出口总额全国位次前移2位。中部前移3位,排全国第17位、中部省份第3位。二是发展速度位次前移。由全国第8位前移到第4位,中部地区由第3位前移到第1位。三是单月出口连创历史新高。11、12月单月出口分别达9.52亿美元、10.92亿美元,比20__年8月单月出
口最高值高出1.12亿美元和2.52亿美元。四是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升,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1-11月,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3.96%,占全省外贸出口比重25.62%,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2.37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比重19.72%,同比上升0.45个百分点。五是出口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发生出口实绩企业402家,新增出口8.72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出口总额的13.9%。六是我厅和贸促会组织千家企业闯市场成绩斐然。企业参加12个国内展会、39家国外展会,组织700家企业加入电子商务平台。省贸促会获“全国贸促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三)国内消费持续扩大。一是至11月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出全国平均增幅3.6个百分点。二是家电下乡使家电销售量比上年高出66个百分点。家电下乡备案网点数、产品销售额和补贴兑付率均在全国第三批启动的19个省份中排名第三。我省“家电下乡”农户消费贷款业务被商务部称为全国农村消费信贷的创举。三是下半年开始连续多月农村消费增速高于城市。四是汽车以旧换新位列全国第三位。
(四)“走出去”步伐加快。一是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合同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增长34.4%,比上一年净增近2亿美元。二是对外投资取得新突破。新批对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4.11亿美元,将我省对外投资推向历史新高。
三是对外援建工作不断发展。全年新获外援项目12个,总金额1.24亿元,援多哥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进展顺利,在全国14个同类项目中走在前列。
(五)口岸通道和对外开放平台快速提升。一是主要出海货运通道全面打通。新增吉安至深圳、吉安至厦门、南昌至宁波3条铁海联运线路,全省铁海联运通道增至9条,我省主要出海货运通道全面打通。铁海联运货物运输成本降低了30%,货运量增长了40%。二是通关效率在全国位居前列。在中部地区率先建成江西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和门户网站,并在空港系统投入使用。三是新开通了仁川至南昌的定期包机、南昌至台北的空中直航。四是全省科技创新基地数量居全国前列。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鹰潭市分别被商务部和科技部授予电子信息、新材料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全国科技创新基地58个我省占5个,数量全国第一。五是建立了首批7个省级区域出口基地和5个产业出口基地。
(六)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创新高。全年争取到国家各类商务支持资金总额达4.11亿元。一是争取到外经贸区域发展资金、外贸保增长资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外贸担保专项资金等外经贸资金1.92亿元。二是争取促进服务业发展资金、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资金和中小商贸企业发展资金等内贸资金2.19亿元。
(七)对口援助和区域合作有序开展。一是资金援助力度更加有力。对口援疆资金三年援助规划比上批增加三分之一,援助重庆武隆县增加15%,对口支援小金县灾后重建三年援建款物13亿元,项目总数48个。二是援智工作更加扎实。对新疆援智工作一年的培训人数达到上一轮三年培训人数总和,并招收克州大学生140名。三是区域合作交流更加有效。省际间交流、参与CEPA、泛珠区域合作更加紧密。
(八)服务创新力度前所未有。一是成立了“两个百人团”。在省领导的倡导下,由我厅牵头,先后成立了“百人产业招商团”和“百人服务团”,开展产业招商和对全省千家出口企业及招商项目进行一企一策帮促服务。二是建立优惠政策宣讲团。我厅联合省直有关部门组建政策宣讲团,向省内2400多家企业宣讲了国务院、商务部以及省委、省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帮助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建立和完善协调磋商机制。先后建立了开放型经济调度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用地协商机制、进出口协调推进机制、扩大开放调度会、开放型经济紧急磋商会议机制等多项协商磋商机制,定期开展调度磋商。四是充分发挥省政府驻外办事处招商引资窗口作用。直接牵线搭桥引进招商引资项目79个,总投资368.96亿元,招商引资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九)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一是迅速完成了“三个到位”。按照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我厅由原省外经贸厅、省合作办、省内
贸办组建而成,在省政府批准“三定”方案4天内,我厅就实现了职能、人员、工作交接的三个一次性到位。二是快速实现了“四个对接”。机构改革到位后,迅速实现了与商务部、省直有关部门、市县商务主管部门以及企业的快速对接。
(十)商务自身建设卓有成效。一是党建工作获省直机关单位特优奖;二是在机关效能建设中,发展环境满意度测评全年综合排名全省第二,“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综合管理类我厅对外贸易处获第一名;三是获得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称号。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乡村振兴落实情况报告5
根据区委确定的“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国土分局立足自身职能,根据区委《20_年_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计划》的安排部署,立即行动,落实责任和研究制定措施,大力开展了乡村振兴工作。
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规划引领,超前安排。按照调整完善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重点围绕土地整治和特色农业,加强了对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的管控。
二是实施“土地整治+”惠农工程。发挥土地整治的平台性、综合性作用,规划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改善项目区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打造田园综合体,让农民在土地整治中受益。
(1)黄旗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完成,新打机井37眼、输水管道22246米、出水口509个、排气阀门井36个、泄水井36个、排水沟22670米、过路管涵15座、桥涵2座、闸房36座、变配电室1座、低压电缆14213米、塔杆组立架线300米、变压器1台、过路顶管69米、修建硬化路18961米、标志牌2座。该项目已完成区级初验,正准备市级评审。
(2)去年已完成的12个土地整治项目共新增耕地1077.05亩,其中4个项目新增占补平衡指标500.6565亩,已完成省厅内业报备入库,正在进行外业核查。8个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76.39亩,正进行报备入库。(主要用于北斗科技园、老龄产业园、中基食品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帅天科技等园区用地)
(3)20_年度共实施16个土地整治项目,拟新增耕地1434亩,涉及5个街道及发展区。其中11个小项目已经区政府批复,7个项目开始施工,1个项目完成施工,1个项目需重新招标,2个项目正安排前期工作;
1个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与预算;
4个项目已论证通过。
三是科学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市国土资源局下达20_年土地利用计划后,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在安排时积极向农村倾斜,主要用于农村社区和农村产业园区,根据坊子实际科学安排确定了拟征收的相关地块,其中用于九龙街道下房社区8.2亩、坊安街道葫芦埠社区6.93亩、辛冬棚户区安置用地56.56亩、坊安西曹庄机械加工项目15.8亩。
四是加快推进征地供地力度,做好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村生态宜居的土地保障。按照棚户区改造进度要求,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征地和供地。召开专门会议予以安排部署,突击决战,确保了凤凰辛冬片区、柳沟棚改片区等18个拆旧村庄土地征收报批进度,棚户区改造安置供地5宗,面积444.6915亩,成交价款6.6803亿元,确保了村民安置的顺利落地。在供地政策上打破工业用地低于15亩的不予供地的限制。今年在智能装备园供应低于15亩的地块3宗,坊安街道供地2宗。
五是积极推进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基础上,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从人员、设备、资金上全力支持不动产登记网点向基层延伸,目前九龙街道已经具备受理登记条件。其他镇街正在积极筹备中。
六是扎实推进第三次国土调查。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查清街道、村庄内部商服、工业、仓储、住宅等地类的土地利用状况。汇总形成各类自然资源数据,开展综合分析,为农村规划、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今年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坊子区第三次国土调查的通知》、成立了区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开展了第三次土地调查宣传月活动,适时开展坊子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作业队伍招标工作。
二、下步工作打算
在振兴乡村战略方面,下步我们拟有效运用以下政策措施:
1.因地制宜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对具有资源优势和突出特色的村庄,统筹城乡规模,因地制宜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住建部门村庄规划衔接,优化村庄布局,强化用途管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适时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预留5%的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乡村振兴用地空间。
2.加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优先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鼓励利用村庄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对急需落地的重点项目,实行评估认定制度,纳入优先预支计划指标范围,给予重点保障。
3.深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优先保障农民权益。按照比例探索建立新增计划指标、增减挂钩节余指标配比使用制度。积极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增减挂钩,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升项目质量。
篇九: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
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实施进展情况总结汇报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实施进展情况总结汇报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二十字总要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整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农牧村三变改革等重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推动农牧业转型、农牧村开展、农牧民增收,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研究部署。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开展,及时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先后制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全县农牧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在调整优化XXX个联村单位的根底上,着力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选派XXX名年轻后备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示范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及后进村第一书记〔其中乡村振兴试点村X名〕,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组织根底。
二是紧盯脱贫攻坚,全面落实一户一策。用过筛子的方法对XXX个村〔社区〕开展困难户摸排工作,完善贫困户根底信息,标准建档立卡村贫困退出的相关资料,围绕产业增收、根本医疗、平安住房、兜底保障等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潜在返贫风险的困难户全部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方案,并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方案与三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和联村单位
1/6
帮扶方案有机衔接,确保了帮扶措施有工程支撑、有资金保障、有专人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到达退出验收标准。
三是注重规划引领,有效整合工程资金。在全面落实五个倾斜的根底上,将县财政结转结余资金50%用于扶贫,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进一步加大工程资金整合力度,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全力破解水、电、路、房、网等制约开展的瓶颈问题和农牧村环境不美的问题。统筹整合资金XXX万元,编制完成了XXX个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及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规划》工作,确定了X个开展条件好、班子建设强、群众居住集中的村,启动了XXX项农牧村根本公共效劳能力建设工程、XX个富民产业培育工程、XX个省市县美丽乡村及万村整洁示范村工程,确定的XX个工程预计XX月底全部建成。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多城同创、全域无垃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配齐配全城乡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设备,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网络,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亮化、老旧楼房风貌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推动全县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了大变样。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壮大开展特色产业。以绿色有机为主攻方向,加大细毛羊两年三产、黄牛冻配改进、牦牛复壮改进等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复壮改进牦牛XX万头,冻配改进黄牛XX头,细毛羊穿衣XXXX万只以上。大力开展肉苁蓉、文冠果等沙产业,种植梭梭XXXX余亩、肉苁蓉XXXX亩、文冠果XXX亩、锁阳XXX余亩、藜麦XXX亩,落实测土配方施肥XXX万亩。由县财政专列XXX万元资金,引领扶持和培育壮大一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积极谋划建设鹿文化产业园,加快XXX等系列生物保健产品的升级换代研发,精心组织开展互联网+农牧业和休闲农牧业开发等工作,推动绿色有机畜产品进城上网,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2/6
五是全面推进三变改革,着力激发开展活力。选择根底条件较好的6个村先行开展试点,以农牧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稳步推进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颁证、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资源评估等工作,加快构建以农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产业为平台、企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开展模式。至目前,我县土地〔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三资清产核资根本完成,制定出台《肃南县农牧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方法》《农牧业设施确权登记管理方法》等标准性文件,开通了县级农牧村产权交易平台,为三变改革奠定了坚实根底。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变+乡村旅游等新途径,有效推动了集体经济开展壮大、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
六是培育文明乡风,优化治理体系。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创立活动,强化宣传引导和示范引领,对XX名第三届XX典范的力量典型模范和XX户第一届文明家庭进行了表彰奖励。全县XX个农牧村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借助善行义举榜孝道红黑榜、好人墙等,表扬好人好事、鞭笞丑行陋习,通过道德约束的力量,有力提升了农牧村的文明程度。
乡村振兴是一次战略上的转型和升级,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包括经济、社会转型,还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复兴,广阔群众的期待很大。就目前而言,我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规划引领作用缺失。目前,除制定了XX个村的乡村建设规划外,涉及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内容的农牧、民政、司法、爱卫、文明等相关行业部门和责任单位及各乡镇还没有完成相应的专项规划或方案制定,在引领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中缺乏统一性,对指导农牧村经济社会开展和乡村振兴不全面准确,缺乏前瞻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3/6
二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部门较多,各部门工程安排时序、渠道不同,很多工程缺乏有效的沟通衔接,使工程资金在方案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整合发挥综合效益。
三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局部部门单位、乡村干部及农牧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既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也还有等、靠、要依赖思想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承接主体不强。全县涉农龙头企业缺乏,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层次低、带动作用发挥不强、农牧户与企业对接合作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比拟突出。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新部署新要求,认真学习借鉴各地好做法好经验,完善县委负总责、乡村抓落实、X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三级书记一起抓的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主动对表、积极作为,把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效劳上优先安排,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四个优先具体要求贯穿于思路确定、政策出台、责任落实、措施落地等方面,着力推动农牧业全面转型、农牧村全面开展、农牧民全面进步。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布局。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开展、村民实际需要等,严格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总体规划,充分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历史古迹、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真正表达个性特色。坚
4/6
持分类推进,对于人口相对集中、布局较为合理的中心村,在壮大富民产业的同时,加快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步伐,完善公共效劳设施,建设美丽宜居中心村;对于城郊村,按照城市标准改造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开展;对居住相对分散的行政村和随着人口转移迁出逐步萎缩的行政村,以环境修复治理为重点,全面打造农牧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紧紧围绕市委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部署,先期启动实施农牧村根本公共效劳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根底支撑和保障能力,着力打造民俗风情体验带、生态旅游观光带、效劳产业融合带、避暑休闲度假带,以四带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开展优势产业,因村施策强化各方协作,把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供给作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以高山细毛羊、牦牛、马鹿、小杂粮为主的特色产品体系,将三品一标农产品比重提高到50%以上。按照区域型和产业型两个类型,大力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大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培育力度,持续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给链,加快推动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开展。借助创立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开展乡村旅游,集中培育XX个景区依托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养生型、红色教育型、传统村落型、民俗体验型的旅游示范村和专业村,打造XX家乡村精品民宿,开展XX户以上品牌农家乐。
三是坚持高标准整治城乡人居环境。以垃圾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改圈改厕、绿化保洁为重点,推动环境整治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加快XX个集镇和XX个农牧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及XX个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方案3年内新、改建厕所XX座〔A级厕所XX座、其它厕所包括农牧户早改水厕所XX座〕,其中20XX年新、改建旅游厕所XX座,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和游客效劳的短板。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统筹,结合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建设,每年建成一批环境美、田园美、
5/6
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力争20XX年实现全县美丽乡村全覆盖,省级示范村到达XX%。
四是坚持高质量推进乡村治理。着眼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修养文明乡风,坚持把抓基层打根底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严格落实基层X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推开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广泛开展以创立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主要内容的八城同创活动,切实加强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推动完善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格局。
6/6
篇十: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
街道上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按照一体即以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为主体两翼即干部扶贫和行业扶贫为两翼的战略支撑体系全面落实两级责任制即街道和村两级党组织书记负责的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机制推进解决四个问题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分类实施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现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如期高质量通过脱贫摘帽国家抽查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乡镇街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对策建议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专题调研的工作方案》,x月x日-x日,x街道组成视察调研组,由X带领街道人大代表调研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X村,X景区项目和x路、历史文化中心等项目,并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听取村支两委干部、人大代表、x露营地等经营业主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全面落实职责任务。一是细化实施方案。紧扣《中共x市委、x市人民政府乡村振兴战略(x-x)实施意见》,结合街道实际,出台了街道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明确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新增万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方面量化指标和政策措施。二是强化组织保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健全街道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街道与村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每季度召开一次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研判工作会议。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二)集中力量抓好试点示范建设,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x街道先行先试,集中力量抓好x村试点示范建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试点工作。x村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
有x个村民小组,人口x户x人。x村地域位置优越,位于xx南面x公里,地处x国家森林公园脚下。资源丰富多彩,拥有耕地面积x亩,林地面积x亩,库容x万方水库x个,林场x个,茶场x个。x村试点示范建设以生态、宜居、旅游、文明为基础,以xA景区建设和x运动休闲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的康庄大道。
x.引入社会资本,助推产业振兴。街道引进x自驾友x露营旅游有限公司、碧桂园专业合作社、伴山湾生态农庄等全域旅游专业团队,引导和鼓励当地群众将残次林、低产田进行流转,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林业。目前,x村已成功流转农田x亩,林地x亩,总投资x.x亿元建成自驾友x露营公园,致力打造成五星级标杆营地,打造了森林康氧基地、标准游客服务系统、房车木屋、地方特色美食、特产集市、生态观光、丛林探险、峡谷溯溪、青少年课外教育等项目,让x景区跃位于“x房车露营第一环线”,成为湘西南品牌性突出的综合型旅游区。投资x万元成立伴山湾生态农庄,建有大片果木林、大型餐厅、会议室。建成碧占地x亩桂生态园碧,绿色的桂花一年四季飘香。以此为基础,x村着力推进农家生态旅游项目,鼓励村民开办家庭旅馆、家庭民宿。
x.发挥特色优势,推进产业振兴。发展特色农业,构建产业支撑。近年来,x村充分利用近郊地域优势,结合传统
优势产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调优调精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发展瓜菜、养殖产业。目前,x村的西瓜产业已打响品牌,“x西瓜”闻名全市城乡。环保绿色有机蔬菜产业也初成规模,产品供不应求。结合旅游打造了大型花卉观赏基地x亩,供游客长年观赏。建有x头以上养猪场x家,x头以上养牛场x家,规模牛蛙养殖场x家。初步形成了特色比较鲜明,市场优势比较科学合理的种植、养殖业发展格局。
x.培育文明新风,推进文化振兴。x村在村民中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一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召开党员、组长、群众代表会议,评选道德模范,并对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模范予以评定,并加以表扬。在全村开展了“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修订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三是抓风气,推进移风易俗。村支两委先后出台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赌博酗酒、不得参与迷信活动等一系列规定,并纳入村规民约。利用好红白理事会,由村里的老干部和有威望的族长担任红白理事会会长和会员,全村统一标准,不准大操大办,白事
不成席,一个白事的花销不能超过x元。党员、组长、村干部以签名的方式向全村人民承诺,带头遵守有关规定,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
x.夯实绿色理念,推进生态振兴。x村以“一源”(污染源)追溯、“三生”(生活、生产、生态)治理为切入点,以“一造五治”(植树造林、治河治水、治脏、治污、治乱、治超)为抓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确定了“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的工作目标,先后制定了《环境整治与建设方案》、《村规民约》、《责任区负责人职责》、《农户卫生评比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将垃圾污染、餐饮油烟污染截断在源头,做到卫生不留死角,无有色垃圾,家禽圈养,房屋无乱贴乱挂,家具摆放整齐。突出“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山头”的造林绿化。同时实施“六化工程”,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一是围栏艺术化。统一规划围墙、围栏,拆除x进山公路沿线违章建筑,修建竹篱笆艺术围栏x多米。二是道路硬化。全村硬化村级道路x米,乡村道路畅道无阻。建设了x进山公路路面加宽工程,路基宽度x.xm,路面宽度x.xm,建设了排水沟。修建了x进山公路至x市第三自来水厂x公里砂石路。三是房屋美化。x进山公路沿线房屋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根据x城市学院规划设计,进行了立面改造。四是院落亮化。共安装太阳能路灯x基,每晚x—x点使x村成为
“不夜村”。五是庭院美化,因户施策进行了庭院美化。六是街路绿化。各户、各院落都绿树成荫,鲜花怒放。
x.培育吸纳并举,推进人才振兴。推进强农富民工程,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近年来,利用项目实施契机及产业发展机会,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等实用人才及致富带头人x余人,同时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新创业x人,为x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现今的x村,整洁的村道、洁净的院落,清澈的溪河,恬然的风光,如织的游人,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x.健全治理体系,推进组织振兴。街道把x村班子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突破口,整体提升了村级组织建设水平。建立健全了村级管理制度,实行党务、村务全面公开制度,公开内容包括村级财务、五保、低保、贫困户对象名单,村里重大事项、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等。让群众了解政策和村级情况,充分享受应有的权利,村民对村干部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得到明显提升,村民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社会稳定和谐的局面得到巩固。完善以各类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的
村务监督组织,加强“党支部领导、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委会执行、村民组织监督”的自治模式。推行“四议两公开”的民主议事理财制度,充分发挥党员、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的作用。
(三)加大推进实施力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加大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x.坚定不移抓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坚持优势互补与产业共建原则,借力x门户、千年王城区位优势和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优势,培植新的产业支柱,突出抓好三产联动发展,一产以抓特色农业为主,二产以抓农产品加工为主,三产以抓乡村旅游业为主,加强跟踪服务。形成以x、落子铺为核心的特色种植业,以珍桂园为代表的苗木产业带,以x、落子铺、资南、城南为主线的牛蛙养殖、生态养鱼等水产养殖业,以落子铺、x、革新、资南为基础的蔬菜种植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将产业集群发展成为拉动x经济的有力支柱。积极培育经济发展龙头。瞄准能够落地生根的企业,用好用活“一乡一商会”“一村一产业扶持基金一致富奔小康产业”政策,全面培育产业发展龙头。各村(居、社区)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以引进能人的力度和帮扶能人的深度,争取更多能人回故乡、建家乡、富老乡。重点把规模大、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农业龙
头企业引进x街道。x.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打好乡村振兴的首要关键战役。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街道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贯穿到乡村建设发展的各方面。广泛动员各方力量,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加快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人居环境问题,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把治垃圾、治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空心房”、治污水、治厕所、提升村容村貌的“五治一提”工作作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任务。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措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第一,生活污水处理—水更清,村更美。坚持高位推动和整体联动相结合,强化街道主导地位,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程度差异,做到治污用地和环境优美和谐统一。第二,垃圾治理—“三清一改”。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方式。全面清理
农村生活垃圾、村内塘沟、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使乡风文明、村规民约落到实处,提升村容村貌。第三,“空心房”整治—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加快推进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两规合一”,实现村级规划全覆盖。遵循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建新必须拆旧”政策,依法依规对拆除“空心房”、退出宅基地复垦适当给予补偿,对拆除后的宅基地依照村级规划和“宜耕则耕、宜绿则绿、宜建则建”原则进行开发利用。第四,“厕所革命”—小厕所,大民生。科学制定改厕计划,合理选择改厕模式,严格执行改厕流程,确保“厕所革命”能够顺利实施。建立完善政府引导、村级组织和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第五,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畜牧与环境协调发展。狠抓“禁养区”的退养和监管,抓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抓实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推广。大力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因地制宜,多种方式并举,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第六,提升村容村貌—建设好美丽宜居乡村。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工程,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最美庭院创建活动,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x.做强乡村旅游,注入经济发展新活力。把乡村生态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依托xx门户、千年
王城的悠久文化底蕴,全力打造x街道乡村旅游文化品牌。规划x自驾友露营基地、x欢乐海岸文化旅游度假区、伴山泄洪渠徒步观景线和伴山花海欣赏特色观景线,逐步实现休闲运动、自驾宿营、农家住宿、民俗体验、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城郊乡村旅游模式,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结合三堂院水果采摘、落子铺草莓采摘、南门口油粑粑、发糕、米粉及凉伴粉等特色小吃,做强“x慢生活”系列活动,做到“以名气聚人气,以人气引商家”,助推x餐饮业、住宿业、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把历史博物馆、x新区、x重点街区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优势,促进街道产业优化升级。
x.锲而不舍抓脱贫攻坚。摆脱不了贫困,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目前,街道已有x户x人稳定脱贫,还有x户x人没有脱贫。街道上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按照“一体”即以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为主体、“两翼”即干部扶贫和行业扶贫为两翼的战略支撑体系,全面落实“两级责任制”即街道和村两级党组织书记负责的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机制,推进解决“四个问题”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分类实施“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现“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
准,如期高质量通过脱贫摘帽国家抽查,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x.持之以恒抓文明创建。传承街道传统文化。x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脉厚重,乡村振兴,要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和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提升文明程度。集中开展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城市管理整治,深化“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创建,开展家风评议、家风交流等活动,按“一村一部、评选到户”要求,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按月开展主题活动,严格实行量化管理,强化乡风文明和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大力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评选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精心组织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打造先进典型宣传阵地,倡导文明新风尚。
x.抓住农业生产这个支撑点,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抓手,确保街道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走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之路,通过招引业主,培育大户,提升效益。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开发了优质稻面积x亩,其中订单农业x亩,超级稻x余亩,“单改双”示范片x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x亩,实现总产x.x万吨。在多种经营方面,种植杂交玉米x亩,大豆x亩,特
色红薯x亩,油菜x亩,新扩蔬菜基地x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完成药材开发x亩。药材种苗基地一个。推进“一村一品”建设,落子铺、x村葡萄、西瓜基地;资南、城南村养鱼、养猪基地;x、城南、革新村蔬菜基地;城南、落子铺村药材种植基地等初具规模。畜牧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新增生猪规模养殖场x家,生态土鸡养殖场x家,肉牛养殖场x家,养羊场x家。全年累计出栏生猪x万头、仔猪出栏x.x万头、肉牛出栏x头、肉羊出栏x头、家禽出笼x万羽,水产养殖x公顷,产量x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还不够,特色不够鲜明。现有村庄规划编制进展缓慢,特色不够鲜明,融合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人文资源、建筑风格等要素,进行区域功能、居民住宅、产业发展、休闲旅游等发展定位不明确,“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不够鲜明。规划在引领村庄合理布局、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发挥不够。革新、城南是重点项目建设村,村民建房一直冻结,村民住房屋多是砖木、土砖结构,构架相对简单、功能单一,安全舒适性差,改建住房势在必行,但现有政策对村民自建改建住房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高度都控制太严,不利于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和乡村面貌提升。
(二)建设用地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还要加强。现有政策将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
仓储等设施建设按照农业用地管理,但这一政策没有完全落地,一些地方还是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对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等项目建设,应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但由于地方有限的用地指标基本上用于房地产、开发区或其他非农产业,政策实施不到位。比如今年x月,大棚房整治时,x村村民曹亮三兄弟多年辛苦经营的休闲采摘伴山湾农庄,因多年申请,但一直没有办好建设用地手续,被拆除。产权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资源变资产、变资金的通道还未真正打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和住房等改革试点还在进行中,推广试点经验的步伐慢,“盆景”变“风景”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大。
(三)本乡本土人才不足。缺人才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从农村产业发展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少。从农村技术支持看,缺少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村教育、卫生等人才也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从农村有效管理看,村支两委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后备干部不足。从乡村人才提升看,现有农村人才、乡土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健全。
(四)主体作用发挥差,农村环境污染重。生活污水、
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街道各村均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乱排乱倒现象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危害人居生存环境。环境整治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杂物乱堆放、垃圾乱抛洒等现象给“六治一提”管理带来一定困难。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有限、村民素质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街道办事处的事,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主人翁意识,参与热情不高,出现了“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
(五)农村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带动农民致富作用发挥不够。x街道农业生产自然条件虽然优越,但农村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结构相对还比较单一。新型职业农民少,大部分农民创业致富能力不强,农村创业创新氛围不浓。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够,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加工转化效率不高,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支撑和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还处于培育阶段,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带动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的办法不多。
三、今后的工作建议。(一)切实增强推动乡村振兴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一是持之以恒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学
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细化实化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乡村振兴持续推进、逐年见效。二是层层落实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完善乡村振兴的领导责任机制,明确街道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乡村振兴战略千斤重担众人挑,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村和相关职能部门,将五年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度,通过定期分步督查和工作实绩考核,推动建立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三是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先点后面、示范引领,从不同村的实际出发,明确不同村庄、不同阶段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和具体目标,分梯次、有重点、多样化推动乡村振兴。
(二)进一步完善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一是健全乡村振兴稳定投入保障机制。依法落实农业投入总量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法定要求,把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的经营性、准经营性项目,推动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二是创新乡村振兴项目审批管理方式。不断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放管服”改革,研究制定适合农村实际的项目审批和资金使用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和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统筹协调分属不同部门和领域的项目、试点和考核要
求,加大项目和资金整合力度,提高项目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率。三是提高乡村振兴用地保障。通过预留部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盘活使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并给予新增建设用地奖励指标、简化现代农业发展所需配套设施用地审批程序等方式,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将宅基地复垦、耕地占补平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所在村乡村建设需求,推动节约指标跨省流转,交易资金全部用于支持乡村振兴。
(三)着力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是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乡村振兴的基本出发点。把增加资产性收益作为下一步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点,积极推动农村“三块地”转化为农民可经营、可收益的资本,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以提升小农户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为目标,明确将带动小农户发展、农民增收作为工商企业进入乡村的条件,给予优先准入和政策支持。将建立与农民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作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享受优惠扶持政策的前提,通过保底收入、股份分红、利润返还、品牌溢价收益等方式,推动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二是将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服务水平作为改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优先选项。在配备常规医疗诊断设备、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的基础上,将解决必要运转经费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推动建立以病种为基础的基层首诊制度,通过对首诊病种给予医保报销倾斜,
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乡村。三是将补齐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短板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攻方向。加大对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厕所革命”的财政支持,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投入,积极推行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行。探索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护的“受益者付费”制度,推动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和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试点,研究制定农村水污染排放、污水处理分级分类标准,研发推广经济实用、符合农村实际的污水处理、改厕技术。四是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在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着眼于绝对贫困消灭后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出台相对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农村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的政策意见,确保扶持政策在x年后一定时期内稳定不变,解决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发展问题,同时将新发生的返贫人口纳入帮扶体系,推动建立脱贫刚性保障机制,提高普惠性社保标准,增强社会保障的财政刚性支出。
(四)进一步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一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以特色种养殖业为基础,推动与之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生产经营服务业发展,通过农村二三产发展推动一产提升发展质量,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区域性特色明显的乡村产业体系。二是推动多规合一规范引领
产业融合发展。将乡村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考核,推动产业发展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有机衔接。在各专业规划编制中,协调安排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生态要求,统筹推进乡村旅游、生态养生、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各地乡村旅游特色发展、集点成线,引导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形成品牌,培育好稳定市场。三是通过科技创新和市场化建设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支撑。不断优化乡村投资和营商环境,破除政策壁垒,鼓励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通过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推进农业品牌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建设,通过给予信贷、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做精做专、做大做强,特别是要确保农民分享流通环节增值收益。
(五)进一步发挥农民推动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一是不断完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以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为重点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推动乡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将组织和工作覆盖向下延伸至自然村和村民小组,推动自然村和村民小组设立村民理事会,配合村委会开展村民自治和农村公共服务。二是倡导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将大力弘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作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广大农民群众创新创业,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精神动力。
三是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坚持农民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和治理主体地位,积极推行一事一议、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方式,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对财政支持的小型项目,优先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建设管护主体,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四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村组两级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纳入统一管理,推动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造,夯实乡村自我发展的经济基础,增强村级集体经济投入乡村公益性设施建设的资金实力。鼓励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扶持资金等,通过入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企共建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五是有效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健全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以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实用技能人才为切入点,将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关的专项技能培训纳入补贴范围,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
(六)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参照近几年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助力脱贫奔小康的有效做法,动员更多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倾听意见,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主体作用、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学习工作的表率作用、社会进步的带动作用,将人大代表锻造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力量。
(七)进一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整治。
一是统筹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资源合理利用。加快划定乡村生态功能保障基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明确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不得触碰的生态红线。在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乡村生态资源,推动将山水林田湖草、农耕文化、康养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点。二是强化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支持保护政策。加大对农村生态清洁流域治理的财政支持,完善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病死畜禽等农业废弃物多元化利用的财政补贴制度,对在乡村投资绿色产业比照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在落实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基础上,尽快确定投入品减量使用的行动目标和时间表,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和废弃物回收等相关规定。三是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健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篇十一: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
建立综合考评体系研究出台xx镇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xx镇村干部底线管理办法xx镇村级班子管理考核细则等多项制度文件村级建立了民情日志各站所社区设立了村级动态管理薄对乡村基层组织及其带头人进行全方位监督和考核努力打造纯洁的农村干部队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关于XX镇乡村振兴情况的调查报告
XX镇位于XX东部山区,镇域面积142平方公里,共有56个行政村,4.4万人。XX镇是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XX省卫生镇、XX省花卉苗木百强镇、XX省旅游强乡镇、XX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XX省特色畜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XX战役指挥所遗址和牟国遗址所在地,是“XX三黑”原产地和主产区,是XX区最为重要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全镇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
一、发展现状
(一)完善农业产业布局,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市民菜园、都市花园、乡村果园、农家乐园、养生药园、畜禽牧园六个生态农业示范园,每个产业园都引进了一批富民增收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种植业方面,全镇以景观松为主的花卉苗木面积达15000亩,以红心猕猴桃、草莓、榛子、苹果、西红柿等为主的果蔬面积达4000多亩,以白花丹参、金银花等为主的中草药面积达3000多亩。畜牧业方面,
充分发挥辛庄“XX三黑”原产地优势,努力打造“XX黑猪黑鸡黑山羊,研发养殖基地在辛庄”品牌,成立了嬴牟现代农业与食品工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XX三黑”产业发展规划,全镇初步形成了集“XX三黑”原种培育、幼仔繁育、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XX黑猪、黑鸡、黑山羊被列为国家优质畜禽种质资源名录。成功引进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新上生猪养殖、饲料加工等多个优势项目,不仅大大提升了全镇畜牧养殖整体水平,更极大的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按照“三点一线·红绿相间”的旅游总体规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深度发掘XX战役指挥所红色旅游资源,积极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和康养休闲景点、基地建设。XX镇先后被评为XX省花卉苗木百强镇、XX省旅游强乡镇、
(二)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助推乡村“生态振兴”。
大力实施农村净化、绿化、硬化、亮化工程,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相继投资3400多万元,实施以“三清四改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连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和厕所粪便生物处理一体化工程。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实施农村道路建设、小街小巷治理、农村垃圾卫生清理等环境整治工程。统筹推进水源地整治、违法违规建筑物拆除、小散乱污企业关停、水源地保护区内养殖场取缔等专项行动,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全镇先后有4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有5
个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个村被省委省政府列入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实施名单,1个村被评为美丽乡村创建A级示范村。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助推乡村“组织振兴”。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作为村支部书记选拔的重要标准,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并强化执行农村政策、引领经济发展、服务农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等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同时,健全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根据村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任期目标、年度要完成的工作目标,报经镇党委审核同意后由村支部书记向党员和群众公开作出承诺,公示上墙,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建立完善农村干部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建立综合考评体系,研究出台《XX镇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XX镇村干部底线管理办法》、《XX镇村级班子管理考核细则》等多项制度文件,村级建立了《民情日志》,各站所、社区设立了《村级动态管理薄》,对乡村基层组织及其带头人进行全方位监督和考核,努力打造纯洁的农村干部队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大力实施“党建+产业”双轮驱动战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模式,抓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挖掘乡村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打牢产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规划,搞活乡村产业,让广大农民通过产业兴旺致富,收获乡村振兴的发展红利。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尽管我镇相继引进、培育了包括温氏畜牧和景观松种植等在内的多个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
镇财政可利用资金少,对农业农村投入不足,尤其是好的农业项目因为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缺少扶持资金等原因而难以落地。同时,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
一方面,同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医疗、卫生、教育、休闲、娱乐等资源匮乏,且个人就业机会少、发展空间小,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很多家长不愿自己的子女务农,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子女留在城里工作和生活。因此,导致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到城里,影响和阻碍了农村、农业发展。
四是生态治理任务艰巨。
XX镇境内有鹏山泉地下饮用水水源地和乔店水库、杨家横水库两个地表水水源地,还有辛庄河与盘龙河两大河流,是XX区重要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砂石资源丰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XX镇承担着繁重而又艰巨的水源地生态保护治理及砂石资源监管压力,不仅每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占用了镇村干部大量干事创业和为民服务的时间和精力。
五是乡村治理体系不健全。村级组织事务处理能力弱化,村民自治参与度低,乡村治理事务仍主要依赖镇党委政府,村务自我管理、村民自主服务、村民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传统乡土文化断层,道德伦理约束式微,以宗族观念、乡村习俗、村规民约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受到市场经济“利益至上”等价值观念冲击,乡土秩序传承日渐中断,传统道德和伦理观念的约束力渐失,党的基层组织功能有待强化,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三、工作建议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高质高效现代农业,积极对接文旅XX、康养XX建设,发挥利用好辛庄水源地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特色农业发展迅速的优势,研究制定设施农业扶持政策,培育壮大农业“新六产”,
打造精致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肉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XX三黑”为重点,搞好配套服务,依托产业链带动,进一步提升全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
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污水处理、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开展“清脏治乱”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努力争创全国卫生镇。三是加强水源地生态保护。严格落实镇级和村级“河长制”、“湖长制”巡查制度,加快推进乔店水库上游农村旅游环境治理工程、辛庄河综合治理提升工程、蟠龙河上游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四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XX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加快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一是全面提高乡村自治水平。坚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形成组织健全、自治有效、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完善村民议事会和监事会制度,指导做好村务、政务、财务公开,切实保障村民的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民主权利,支持村民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促进政府治理和村民自治良性互动。二是全面提高乡村法治水平。坚持把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健全乡村调解、仲裁、司法保障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大乡村法律“供给”,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法律援助进村等活动,降低群众用法成本,满足农村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营造遵守法律、依法维权、遇事找法、公正用法的良好氛围。同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击农村涉黑涉恶霸痞和非法宗教活动,全面开展“雪亮工程”农村大数据综合运用平台建设,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深化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三是全面提高乡村德治水平。充分发挥德治礼序、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教化作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宣传教育,让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四)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强化职业农民培养。灵活运用镇村干部大会、党校培训、外出参观学习、请专家培训等方式,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在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和大学生村官等重点人群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二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年内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实现翻番的目标,巩固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充分发挥和利用各村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加集体收入,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三是强化产业扶贫。积极对接XX脱贫标准与工作要求,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巩固产业扶贫成效,抓好扶贫资金整合,规范扶贫项目产权和收益权,集中发展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增收能力强的扶贫项目,提升低保保障和临时救助水平,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生活质量。
篇十二: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
XX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两篇)某某镇乡村振兴情况汇报(两篇)2022年,我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今年以来,某某镇凝心聚力抓产业,迈出了乡村振兴的新步伐。
(一)利用三个闲置。利用老旧的学校、村部等闲置资产,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租用闲置的农房集中发展云芝、羊肚菌、食用菌等现代农业,增加村民收入;引导一批妇女和中老年闲置劳动力参与技能培训,投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热潮。
(二)坚持三个培育。培育加工产业。有效引进电子、鞋业、饮用水生产等产业,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培育高效农业。鼓励发展羊肚菌、云芝、魔芋、稻鱼轮作等高效农业产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飞跃;培育种养大户。构建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三)把握三个重点。实现产业转移承接。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做好产业承接,引导制鞋、电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我镇转移,努力发展镇域内工业企业。实现资本转行衔接。通过乡村振兴的带动,引导房地产、工业资本等投资到农业产业,给乡村振兴带来活力和希望。实现产业链延伸对接。对接经开区美妆谷和现代农业园,积极承接其原材料的种植和加工,发展黄桃、迷迭香、魔芋等种植业,提高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提升产业经济效益。
(四)引领三支力量。“党建+能人”治乡。吸收本地能人进入党组织队伍和“支村”两委队伍,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带领群众致富。“乡友+资源”回乡。发挥在外乡友的资金、资产和人脉优势,引导回乡创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资本+项目”下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将是经济发展的大舞台,引导转型企业在镇域内扎根,运营项目建设,壮大产业资本,服务广大农村。
二、各点的推进情况2022年我镇申报6个美丽宜居村庄点位,以现有的屋场分布、地形地貌、特色文化为基础,以长沙市美丽宜居村庄创建45条验收指标为指导,组织召开村支两委会、户主会进行动员宣传、研究讨论,确定点位实施范围,铺排建设项目内容,制定实施计划,邀请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屋场规划设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筹资筹劳,并将住户房屋分布图、规划设计图、户主明细表、创建项目铺排表、住户筹资筹劳计划明细表、创建项目实施计划表公示在屋场的核心位置,接受群众的监督。
为推动创建点位的施工进度,我镇建立联村、联点、驻点工作机制。联村领导统筹协调所联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全面工作。联村干部联点,督促创建申报、实施进度等。驻村干部及一名村干部驻点,负责每个美丽宜居村庄的具体实施和建设,帮助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和筹资筹劳等具体事宜。现将我镇6个美丽宜居村庄推动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某某桥村石坝湾美丽宜居村庄。位于某某镇某某桥村二组,共52户,181人。计划投入220万元,已动员群众筹集资金125500元,完成水沟护砌、清淤、安装护栏;山塘护砌、清淤、护栏安装;公路拓宽;苗木栽培、修剪;节能路灯安装、维护;广场提质改造、安装健身器材;垃圾分类场建设;石友元、胡泽良危房拆除;墙面美化;水稻、油茶、魔芋种植;各类文化宣传栏安装;群众议事厅建设。
(二)某某桥村安家湾美丽宜居村庄。位于某某桥村九组,共54户,254人,计划投入260万余元,已动员群众筹集资金395280元,已完成山塘护砌、清淤、安装护栏;水渠护砌、清淤;公路拓宽;苗木已栽培,修剪;安装节能路灯;广场提质改造、安装健身器材、群众议事厅、娱乐活动中心建设;杆线移除;公共设施整治已完成;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胡普如危房拆除;墙面美化;水稻种植;各类文化宣传栏安装。
(三)某某社区景德观美丽宜居村庄。位于某某社区二十组、二十一组;共126户,541人,计划投入180万余元,已动员群众筹集资金20000余元,已完成黄桃基地等产业项目建设,完成绿化、亮化、健身广场建设;拆除破旧烤烟房,正在进行标准化停车坪建设。
(四)某某村湖竹塘美丽宜居村庄。位于某某村湖竹组、毛咀组,共66户,328人,计划投入180万余元,已动员群众筹集资金50000余元,已完成鱼塘护砌、部分公路护砌,广场清基整平,完成约1公里道路黑化及两旁绿化、亮化,推进小微水体建设。
(五)某某村排门美丽宜居村庄。位于某某村十三组,共57户,273人,计划投入180万余元,已完成楚之源农副产品加工厂、长沙隆隆食用菌种植基地等产业项目建设,已完成部分绿化、亮化、生态停车坪、仿古城墙等建设。
(六)某某村朝阳湾美丽宜居村庄。位于某某村四、五组,共72户,338人,计划投入280万余元,已完成“稻鱼共生”等产业项目建设,启动了文化广场建设,河道护砌和两旁景观道、步道建设已完成征地。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产业发展受限。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产业带动。农业主导产业和完整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
缺乏,产业结构分散单一,没能形成规模化,“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特色不明显。缺乏龙头项目,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容易导致动力不足。
(二)基础设施落后。历史遗留债务繁重,财政增收乏力,各村(社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困难,导致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进度迟缓。
四、下阶段工作打算(一)发展优势产业。与湖南农大合作,建设云芝大棚20亩,种植40万个菌包,预计产量8万斤,预计实现盈利80万元左右。建设羊肚菌标准大棚200亩,预计实现盈利400万元,通过培养本地人才、市场引导和企业带动,逐步实现稳妥推广。发展羊肚菌200亩,逐步做大优势产业,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从而带动和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篇十三: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
镇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镇立足区域特色,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总要求,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宗旨。现将我镇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中几个方面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乡村环境整治(一)以“三清三拆”为抓手开展乡村风貌提升镇总面积39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63个自然屯、20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312户,总人口3.51万人。在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坚行动中,镇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以“六个一”工作法(一个集中整治日、一张工作任务表、一版整治工作地图、一个曝光台、一封信、一评比)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据统计,“三清三拆”百日攻坚活动期间,全镇共投入资金25万元,清理村庄垃圾206吨、清理乱堆乱放1931处、清除池塘淤泥等149处91吨、拆除乱搭乱盖370处2701㎡、拆除广告招牌34个、拆除农村危旧房37栋1246㎡、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00处、废弃建筑残垣断壁3处。(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情况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和安排,我镇列入基本整治型村庄数量为13个屯,分别是杏花村百罡屯、那腾村塘江屯、那腾村那耀屯、宝达村那午屯、宝达村民锦屯、群敏村塘达屯、群敏村百最屯、村子贡屯、南立村那朝屯、六羊村岩乐屯、那娄村作月屯、灵龙村街上屯、灵龙村拾拉屯。截止目前13个都已经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13个屯的“三清三拆”工作已经完成,11个屯已经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剩杏花村百罡屯、南立村那朝屯2个村庄规划也已经上报住建规划部门。在工作中,我镇围绕“一户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二、乡村自治建设(一)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我镇始终把建设好的村委会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坚持依法办事,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开展工作有领导、有组织地实施开展并抓出成效,镇村分别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领导负责、落实各项工作职责。(二)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通过开会研讨,进一步完善我镇各村屯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三)加强村组干部管理一是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力树新形象,展现新作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健全机制,培养后备力量,尽量吸收农村优秀人才,壮大村级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的运行模式。(四)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各村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求公开的内容全面、形式规范、程序合法、档案齐全。三、乡村法治建设(一)以人为本,树立乡村法治思维加强村级党员干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群众法制意识。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集中开展法制学习,通过宣传引导,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二)依法治村,规范乡村法治行为一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管理。加强监督各村落实党建制度,确保村级党组织运行规范化;二是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镇班子成员加强对联系村党建和法治工作的指导,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三是严格执行“四民主三公开”。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制度,促进村干部的依法办事的执行力。(三)普治共举,优化乡村法治环境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治理防线,深化网格管理工作实效。同时优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警民联调工作室建设,定期开展村级人民调解业务培训。二是深化普法教育,建设乡村法治阵地。积极推广“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力争实现“民主法治村”全覆盖。三是贯彻落实“七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提高普法教育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实效性。四是村级法律顾问进村入企,延伸农村法律服务触角,满足村民的法律需求。(四)完善机制,强化矛盾纠纷化解一是调处组织网格化建设。严格要求网格中各相关部门、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协同配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时效性和成功率。二是排查工作制度化。坚持调处会议制度常态化,定期召开调处工作例会、培训会和推进会,对排查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梳理、上报。三是完善逐级调处制度。从村级开始逐级调处,层层上报。对依法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事项,转司法部门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四是完善调处排查制度。排查方式采取拉网式、排雷式、布控式的“三排”方式。排查效果以查得准、排得快、上报及时为标准,真正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保证了矛盾纠纷信息准,情况明,底数清。四、乡村德治建设一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整合相关资金,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保障了群众的文化需求。二是着眼乡风文明,留住乡愁记忆方面的建设,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的淳朴民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集中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推动优良民风、和谐村风、文明乡风发展。三是加强村级文艺骨干业务培训,我镇先后派出3名文艺业务骨干参加县文化馆举办小品、声乐、嘹歌、舞蹈业务培训班,有力提高我镇今后文艺创作和各类表演的指导工作。五、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薄弱问题。镇是我县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2、资金制约问题。3、群众环卫、法制、自治等意识不强、还存在不少封建陋习。六、下一步工作方向1、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依托脱贫攻坚战加快产业转型,引导扶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2、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立足区域特色,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堤岸截污、生态水系等治理和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3、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
推荐访问:关于镇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 振兴 乡村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