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心得感悟经典11篇

时间:2024-12-24 11:39:01 来源:网友投稿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心得感悟经典11篇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心得感悟经典篇1

  2022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xx月xx日在线上启动。在当前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深入宣传粮食安全,强化全社会对粮食安全的认识,有利于准确传递政策导向,为保障粮食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近年来,我国全面加强粮食生产、流通、储备能力建设,粮食安全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增强了全社会对粮食安全保障的信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

  我国坚持立足自身,端牢“中国饭碗”,实行增产与减损并重的粮食政策。一方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推进粮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实现粮食“绿色增产”。此外,注重引导粮食消费方式从“过度消费”向“健康营养”转变,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适度进口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受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全球粮食价格高位波动,我国粮食进口呈量减价扬态势。从目前来看,粮食进口减少对国内供应影响不大。

  充足的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目前,我国政府储备规模、品种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中央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地方储备规模进一步充实。政府粮食储备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合理的规模、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增强了政府防范风险的能力。

  提高粮食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粮食应急储运、加工、配送、供应能力持续提升,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粮油应急保供机制不断健全,我国有信心、有能力在重大突发紧急事件中有效保障粮油供应。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我国在立足自身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积极参与粮食安全国际发展合作及全球治理,为推动世界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心得感悟经典篇2

  2022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10月10日在线上启动。在当前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深入宣传粮食安全,强化全社会对粮食安全的认识,有利于准确传递政策导向,为保障粮食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近年来,我国全面加强粮食生产、流通、储备能力建设,粮食安全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增强了全社会对粮食安全保障的信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

  我国坚持立足自身,端牢“中国饭碗”,实行增产与减损并重的粮食政策。一方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推进粮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实现粮食“绿色增产”。此外,注重引导粮食消费方式从“过度消费”向“健康营养”转变,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适度进口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受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全球粮食价格高位波动,我国粮食进口呈量减价扬态势。从目前来看,粮食进口减少对国内供应影响不大。

  充足的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目前,我国政府储备规模、品种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中央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地方储备规模进一步充实。政府粮食储备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合理的规模、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增强了政府防范风险的能力。

  提高粮食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粮食应急储运、加工、配送、供应能力持续提升,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粮油应急保供机制不断健全,我国有信心、有能力在重大突发紧急事件中有效保障粮油供应。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我国在立足自身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积极参与粮食安全国际发展合作及全球治理,为推动世界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心得感悟经典篇3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生在农村,土地是我最亲密的伙伴。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田地里干活是那些最欢乐的时光之一。我喜欢清晨的露水,喜欢微风轻拂铁杆喜欢小虫子在田野间乱蹦乱跳,喜欢淡淡的清香。我喜欢你是我想象中的模样。

  一点点的长大,我发现自己更加喜欢田地。我开始加入到收粮的行列,我好像看到了那些丰硕的果实在相互攀比,只为博农民们会心的一笑。我在丰收的喜悦气氛中睡去,在梦中,我向那些拼了命长大的果实们一一道谢,我们好聚好散。

  后来,我离开农村,离开农田,去城镇里上学。那里绿瓦红砖,多了一丝气派,少了一丝生机。我知道,我可能要永远的离开那片农田,我知道我和它的联系会渐行渐远。但我还是会时常想起我和它的某一次对话。

  城市化不断推进,农田被各式各样的建筑占据,庄稼被连根拔起,我的心被刺痛,我一点点的失去最亲密的伙伴,一声简单的告别也没有。但是我知道,在遥远的某个地方,还有一些我的伙伴,它们被珍视,被依赖,被善待,这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根,没有农业支持的国家会走远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失去农业支持的中国,失去了树立的根基,怎样在如此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披风斩浪?。

  作为一名大学生,特别是__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的一名学生,我们都更应该尊重,以及热爱粮食。粮食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敬佩粮食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在我们目所不能及的地方,依然存在着饥荒,有人在为吃饱肚子而烦恼,有人再为活下去而殚精竭虑。都说人,生而平等,可有人一出生就在为粮食担心,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浪费,还有什么资格不去尊重粮食?

  很幸运,我可以成为一名粮食行业的参与者,很高兴我可以和粮食有更多的亲密接触,很高兴我可以把我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别人,让他们加入的节粮爱粮的行动中去。我们的理念会踏遍祖国的每一片大地,我们永远骄傲自豪。

  如果有来生,我想成为一刻种子,随风起舞,去到那个向往的地方,为世界添一份生机。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心得感悟经典篇4

  总书记指出:“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农田提标准,稳产有保障。从岭南大地到江南水乡,从中原粮仓到东北黑土地,各地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江西提前下达今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2.9亿元、耕地轮作资金4.2亿元;河南省水毁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紧锣密鼓,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广西大力开展“我为农民护良田”行动,大力加强耕地土壤检测、田间试验和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耕地质量。

  农业农村部提出,到今年底,确保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

  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4。保护黑土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2020年7月22日,在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顶着烈日,步入玉米地深处,走到黑土断面观测点近距离察看黑土保护情况,并同在场的农业专家攀谈起来。

  听了保护黑土的梨树模式介绍,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为把黑土地养好用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完成1亿亩黑土地保护利用任务,黑土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10%以上。

  “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针对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等部分区域耕地退化问题,各地大力开展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深挖耕地产能。

  连日来,在山东省东营市牛庄镇穗东家庭农场,追肥拖拉机来回穿梭,复合肥从犁刀中洒入土地。“深松后,土地渗透性好,存住了水分,地力更肥了,粮食亩产从900斤提升到了1100斤。”农场负责人隋延峰说,土地深松让农场盐碱地块比例从20%缩小到5%左右,耕地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心得感悟经典篇5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保持了粮食基本自给,实现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平稳的发展。在国际交流和影响日益密切的今天,如何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全面指导下,保障和扩大粮食生产,应当坚持两个依靠:依靠政策指导,依靠科技发展。

  依靠政策指导,就需要政府在全面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立足国情,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科学政策。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统筹安排,实现科学指导。

  第一,健全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体制,实现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保证土地使用形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坚持和完善现行土地承包和经营体制,必将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科学理论之一。

  第二,保护和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提高粮农收入,带动农民积极性。随着我国国际合作和交流的不断加强,粮食价格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受到很大冲击;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重工轻农的思想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粮价的合理上涨。充分利用国家经济指导职能在市场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粮食价格,稳定粮农信心,提高种粮积极性,是保持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第三,稳定涉农产品价格,加大政府补贴力度,保证各项生产资料价格稳定和市场供应,对设计农民生产所需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基础性生产资料,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通过多种方式保证生产资料价格不上扬,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高种粮补偿,使农民切实感受到政府的优惠,保持粮农种粮的热情,增加收入。

  依靠科技发展。用科学的力量来发展农业,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主要又必须立足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农业领域的科技研发力度,二是培养农业生产的名牌产品,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加大农业领域的科技研发力度,重点在于高效种子、幼稚化肥、环保农药等方面的研发,使国家能够在生产资料领域控制农业生产的主动权,依靠自主科技发展自主农业,巩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培养农业生产的名牌产品,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即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品牌产品,避免走工业生产的高产值、低利润的重复道路。

  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立足国情,坚持两个依靠,无论国内外形势多变幻,都可以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市场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心得感悟经典篇6

  “三心三感”端牢“中国饭碗”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者”。“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永葆为民初心、坚守持久恒心、常怀忧患之心,把粮食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筑牢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根基,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端牢“中国饭碗”,要增强使命感,永葆“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为民初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旗帜上,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到新时代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以百姓心为心,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民之所忧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嘱托,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守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任凭国际形势如何变幻,始终确保14亿中国人民到点开饭,吃得饱、更吃得好。

  端牢“中国饭碗”,要增强责任感,坚守“稳字当头,重农抓粮”的“持久恒心”。“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以食为先,百姓吃饭大于天,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到“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从“四化同步”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1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9年聚焦“三农”,我们党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自觉扛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下好创新先手棋、打好种业翻身仗,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面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餐饮浪费现象,党员干部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厉行节俭,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端牢“中国饭碗”,要增强紧迫感,常怀“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忧患之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粮食产量高位运行,但粮食消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放眼世界,全球疫情跌宕蔓延、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容不得半点闪失,不能指望国际市场,粮食安全花钱买不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对粮食不能犯健忘症”,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是良田,使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守好粮食生产“命根子”,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基。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心得感悟经典篇7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总书记对耕地保护看得很重,深切叮咛,声声在耳:

  “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这是对粮食安全新形势新挑战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严格保护耕地的动员号令。

  新年伊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打造“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优质良田。保护好耕地生态,让疲惫的土地“喘口气”,扎实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一系列“藏粮于地”硬措施落到田间地头,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地为粮之本。“农田就是农田”,要求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到位。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叮嘱,化成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的坚决行动。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田长制压实了耕地保护的责任。”四川省广元市自然资源局昭化区分局局长贺茜介绍,田长实地巡查,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看”,耕地保护监管网越织越密,无论是土地撂荒,还是乱占耕地,都能第一时间发现。

  土地整理是耕地保护的一张“关键牌”。走进云南省双柏县法脿镇铺司村,规整的田块,宽敞的机耕道,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荒坡地。双柏县用好政策,完成土地整理项目4个,新增耕地1500亩,土地利用率由49.06%增加到72.15%。

  强化制度支撑,层层压实责任。严格实行“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的耕地占补平衡,推行“田长制”等耕地保护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建立智能化耕地监测监管机制,各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确保“农田就是农田”。

  “农田就是农田”,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

  时下,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的田间地头,不少农户开始翻耕晒土,五福村一处废弃的池塘处,施工人员正忙着平整土地,不久后这里将重新种上早稻。

  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积极复垦撂荒地,开发冬闲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截至今年1月底,江西全省已翻耕冬闲田约1100万亩;全省早稻意向播种面积1830万亩,比去年增加1.8万亩。农业农村部明确,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6亿亩、力争有增加;确保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能增产。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心得感悟经典篇8

  “三心三感”端牢“中国饭碗”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者”。“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永葆为民初心、坚守持久恒心、常怀忧患之心,把粮食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筑牢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根基,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端牢“中国饭碗”,要增强使命感,永葆“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为民初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旗帜上,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到新时代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以百姓心为心,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民之所忧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嘱托,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守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任凭国际形势如何变幻,始终确保14亿中国人民到点开饭,吃得饱、更吃得好。

  端牢“中国饭碗”,要增强责任感,坚守“稳字当头,重农抓粮”的“持久恒心”。“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以食为先,百姓吃饭大于天,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到“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从“四化同步”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1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9年聚焦“三农”,我们党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自觉扛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下好创新先手棋、打好种业翻身仗,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面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餐饮浪费现象,党员干部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厉行节俭,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端牢“中国饭碗”,要增强紧迫感,常怀“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忧患之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粮食产量高位运行,但粮食消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放眼世界,全球疫情跌宕蔓延、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容不得半点闪失,不能指望国际市场,粮食安全花钱买不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对粮食不能犯健忘症”,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是良田,使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守好粮食生产“命根子”,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基。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心得感悟经典篇9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生在农村,土地是我最亲密的伙伴。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田地里干活是那些最欢乐的时光之一。我喜欢清晨的露水,喜欢微风轻拂铁杆喜欢小虫子在田野间乱蹦乱跳,喜欢淡淡的清香。我喜欢你是我想象中的模样。

  一点点的长大,我发现自己更加喜欢田地。我开始加入到收粮的行列,我好像看到了那些丰硕的果实在相互攀比,只为博农民们会心的一笑。我在丰收的喜悦气氛中睡去,在梦中,我向那些拼了命长大的果实们一一道谢,我们好聚好散。

  后来,我离开农村,离开农田,去城镇里上学。那里绿瓦红砖,多了一丝气派,少了一丝生机。我知道,我可能要永远的离开那片农田,我知道我和它的联系会渐行渐远。但我还是会时常想起我和它的某一次对话。

  城市化不断推进,农田被各式各样的建筑占据,庄稼被连根拔起,我的心被刺痛,我一点点的失去最亲密的伙伴,一声简单的告别也没有。但是我知道,在遥远的某个地方,还有一些我的伙伴,它们被珍视,被依赖,被善待,这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根,没有农业支持的国家会走远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失去农业支持的中国,失去了树立的根基,怎样在如此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披风斩浪?。

  作为一名大学生,特别是xx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的一名学生,我们都更应该尊重,以及热爱粮食。粮食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敬佩粮食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在我们目所不能及的地方,依然存在着饥荒,有人在为吃饱肚子而烦恼,有人再为活下去而殚精竭虑。都说人,生而平等,可有人一出生就在为粮食担心,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浪费,还有什么资格不去尊重粮食?

  很幸运,我可以成为一名粮食行业的参与者,很高兴我可以和粮食有更多的亲密接触,很高兴我可以把我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别人,让他们加入的节粮爱粮的行动中去。我们的理念会踏遍祖国的每一片大地,我们永远骄傲自豪。

  如果有来生,我想成为一刻种子,随风起舞,去到那个向往的地方,为世界添一份生机。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心得感悟经典篇10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保持了粮食基本自给,实现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平稳的发展。在国际交流和影响日益密切的今天,如何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全面指导下,保障和扩大粮食生产,应当坚持两个依靠:依靠政策指导,依靠科技发展。

  依靠政策指导,就需要政府在全面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立足国情,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科学政策。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统筹安排,实现科学指导。

  第一,健全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体制,实现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保证土地使用形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坚持和完善现行土地承包和经营体制,必将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科学理论之一。

  第二,保护和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提高粮农收入,带动农民积极性。随着我国国际合作和交流的不断加强,粮食价格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受到很大冲击;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重工轻农的思想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粮价的合理上涨。充分利用国家经济指导职能在市场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粮食价格,稳定粮农信心,提高种粮积极性,是保持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第三,稳定涉农产品价格,加大政府补贴力度,保证各项生产资料价格稳定和市场供应,对设计农民生产所需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基础性生产资料,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通过多种方式保证生产资料价格不上扬,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高种粮补偿,使农民切实感受到政府的优惠,保持粮农种粮的热情,增加收入。

  依靠科技发展。用科学的力量来发展农业,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主要又必须立足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农业领域的科技研发力度,二是培养农业生产的名牌产品,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加大农业领域的科技研发力度,重点在于高效种子、幼稚化肥、环保农药等方面的研发,使国家能够在生产资料领域控制农业生产的主动权,依靠自主科技发展自主农业,巩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培养农业生产的名牌产品,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即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品牌产品,避免走工业生产的高产值、低利润的重复道路。

  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立足国情,坚持两个依靠,无论国内外形势多变幻,都可以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市场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心得感悟经典篇11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良田配良技,增粮又增效。生产线上,工人忙着给水稻种子包衣;培训班上,农技人员向农民认真讲解绿色种植技术……在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红卫农场,春耕备耕有条不紊。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看全国,农业农村部做好冬春大培训,组织线上线下专题大讲座、专家大连线,启动“小麦促弱转壮夺夏粮丰收培训月行动”“科技壮苗行动”,培训热潮带动春管春耕高潮。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联防联控,一体化监测、一盘棋调度、一张图指挥,力争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科技赋能,粮食丰收更有底气。春耕一线,农技推广人员进村入户,新品种、新农艺落地,广袤田畴,平田整地用上北斗导航,打药施肥用上无人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成了种地的好帮手。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为粮食生产注入源源动力。

  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大江南北,春耕生产“绿”意更浓。甘肃省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相结合,一体推进生态保护、粮食安全、产业升级。四川省在丘陵山区因地制宜开展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推广“粮经”“粮经饲”复合发展模式。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良田里聚集新要素、激发新动能,生产向绿、效益向优,希望的田野上生机涌动。

推荐访问:振兴 乡村 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心得感悟经典句子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心得感悟经典语句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心得感悟经典段落 乡村振兴粮食安全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粮食安全有两个基本底线 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总结 粮食助力乡村振兴征文 粮食生产乡村振兴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