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故事心得感悟精选10篇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感悟精选篇1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感悟精选篇2
“黄沙大捷,战胜强敌。万众一心,三军奋力。冲锋陷阵,斑斑碧血。红军英名,永垂日月。”这是肖克将军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天宝乡黄沙村留下的亲笔题名。黄沙是红色革命根据地,肖克将军指挥的著名黄沙大捷所在地。自2021年黄沙列入市级红色名村创建名单以来,天宝乡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抓落实活动年“三拼三促”工作要求,全方位开展创建工作,奋力描绘“红色黄沙”新画卷!
巧妙设计布局,让红色名村“画面美。
名村建设,策划先行,黄沙红色名村总体围绕“一心两线”展开建设。“一心”为:建好一栋红色教育中心大楼,作为接待服务、研学教育、功能拓展的综合大楼。“两线”为:从广场至纪念碑再到山顶旧战场遗址再到下山,形成一个不走“回头路”的循环路线。在建设过程中,黄沙村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以红色故事为主线,通过环环相扣的红色小故事,让广大游客在游览寻觅中引发共情共鸣;以红色场景为支点,用场景讲述故事,让游客身临其境、切身感受;以遗址史迹为宗旨,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故,对历史遗迹做最大程度保留,让历史自己“说话”;以黄沙精神为灵魂,重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红色精神,让黄沙精神在和平时代熠熠生辉。
讲好红色故事,让游客朋友“情感美”。
讲好红色故事,才能让红色精神看得见、记得住、传得下。建立“红色故事宣讲志愿服务队”,培养一批年轻红色讲解员,传承红色基因;策划“民间红色故事演出”,组织抗战老兵、人民群众等参与,通过民间小故事、民俗情景剧等形式开展演出,在充满趣味性的同时兼具教育意义。打造全乡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创新实施以“聆、观、悟、演”等多感官结合的体验式教学。重点研发《黄沙大捷》《“黄沙大捷”历史意义及其时代价值》等精品党课,将传统的课堂理论说教转化为情景模拟、互动研讨、故事宣讲等多种形式,使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党爱国情怀。
发展红色产业,让人民群众“生活美”。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加强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把黄沙红色名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打造过程中,将红色资源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融合,加大红色旅游开发力度,精心设计“红色+古色+绿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发展“乡村旅游+果蔬采摘”绿色休闲农旅产业,建蔬菜大棚基地200亩,带动30余户8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发展民宿民旅,利用村民闲置房屋,实现20余户农户固定资产增收致富。黄沙红色名村在“红色+古色+绿色”的有机结合下,走出了一条“红色党建+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使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感悟精选篇3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感悟精选篇4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心得感悟精选五篇。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感悟精选篇5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中央会议上、在调研考察中,他多次就“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此次集体学习前两个月,书记就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定战略、明思路、论办法,主席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为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是关乎中国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家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下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正逐步成为现实,一步一步的向着目标迈进。
振兴乡村,聚焦三农,需要解决面对的问题很多,这时候就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上抓起,严格落实《乡村振新战略规划(20__-2022)年》的行动纲领。实施乡村振新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显著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呼唤,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说,就是要切实把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应认识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十分关键的,要想让农民提高收入,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打开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同样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
国家重视农民,特设了农民丰收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为了农民的丰收带来了许多好的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保留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此同时,农村也要大力引进发展需要的人才,引入资金,大力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的特色农产品。同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开拓网络市场,将市场扩大化。
要以科学、全面、实用、精准为原则,大力发展乡村事业,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落实好乡村振兴的计划,未全面实现小康生活努力,为了让乡村城镇共同发展努力。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感悟精选篇6
近年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领袖的号召,投身于乡村建设。在我看来,这体现的是新时代青年们的热血赤城与责任担当。
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最具有活力和富有责任担当的群体,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富则国富。领袖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当代青年正生逢最伟大的时代,该勇担重任,志存高远,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奋斗中释放出具有时代价值的青春激情。
也许有人认为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机会,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但在我看来,“事业靠人,业由人兴”,在农村,在基层,有着更广阔天地,更大的舞台。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正是有理想、有本领、有眼界的青年人大展拳脚,建功立业的时候。廖俊波为官一方,脚下有泥土,心间有真情,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海归学子秦玥飞放弃优渥的工资待遇,回到乡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一批批青年教师支教一乡,为闭塞的乡村带来朗朗读书声;一批批大学生村官回到基层,为乡村振兴带来新鲜血液。领袖16岁到乡村插队,与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他曾说,在他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在沃土上施展才华,在基层一线挥洒汗水,投身乡村,大有可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的青年们,让我们将责任握在手中,担当放在心头,用赤城热血浇灌出一片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感悟精选篇7
毕业时,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我和所有毕业生一样彷徨迷茫,面对就业不知所措。学院老师给了我就业方向的指引,“你是党员,选调生是个很好的选择,基层是锻炼和磨砺年轻人的好舞台”。经过层层测试、选拔、考察,我很幸运地成为了一名选调生。己亥年9月根据组织安排,我带着懵懂青涩和兴奋期盼,背起行囊、揣着选调生录用通知书,来到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新渡村报到。两年多的光阴已逝,从初识新渡村的陌生新奇,到村情村貌的脱口而出,我钟情于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热血与汗水,感慨于遇到的每位同事乡亲、每段平坦或崎岖的人生经历,都是沉甸甸的收获。
“千磨万击还坚劲”,初心如磐再出发。刚到村,由于是中共党员,被任命为村书记助理,同时也分配了5户包保的贫困户,让我顿感使命神圣、责任重大。为了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我积极主动开展走访调研,尽力做到走遍村里的每一个角落,认真了解村情概况、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基本情况,积极协助村书记抓好乡村振兴以及村级事务管理工作,并与当地村干部、驻村队员以及村民们打成一片,大家习惯喊我“小胡”,我的选调生活也从此刻拉开了帷幕。“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这两年多,远离了城市的繁华喧嚣、告别了校园的宁静无忧,在基层一线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练本领,敢啃“硬骨头”,勇接“烫山芋”,始终做到坚守初心、筑梦前行。
“绝知此事要躬行”,认真细致勇担当。己亥年12月2日,组织部门安排我们到安徽省行政学院参加选调生初任培训,这21天的学习经历让我受益终身,“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的精神深深刻进了我的骨髓里。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加强政策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能力。我注重学习中央和省市区关于乡村振兴等相关政策文件和规范的基层党务知识,同时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禁烧、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在为人民服务中挥洒青春汗水。此外,我也注重提升个人综合文字能力,努力做到静下心、肯钻研、勤练笔、多实践,在共产党员网、人民网、新华网、半月谈、学习强国等国家、省、市媒体发表信息80余篇,着力讲好乡村振兴的“基层故事”,用奋斗之笔绘就最美画卷。
“梅花香自苦寒来”,点滴认可暖人心。刚到村里时,在工作生活上都还是有些不适应,与村书记到各片的农户家里走访,考验的不仅仅是体力,更是与群众交流的真心与智慧。从事公务员这份职业,要以民意为“导航”,以群众满意度为“标杆”,以群众的认可为“荣誉”。基层事务繁琐复杂,大到政策的落实推进,小到家长里短的调解处理,我们要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干活认真,挺实在的小姑娘。”“踏实肯干,挺值得信赖的小姑娘。”每每听到乡亲们的夸赞,字字温暖着我的心,但“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只有在继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中才能收获更大的成长。
生逢伟大时代,作为新征程下的选调生,要继续以归零之心对待成绩,以居火屋、行漏船之心对待挑战,以夜不能寐之心对待短板,以起而行之、生龙活虎的果敢姿态走好“奋进”青春路,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怀揣着玫瑰色的梦,一路奔涌而上,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感悟精选篇8
近年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乡村的发展和振兴逐渐成为新的时代热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顺应时代潮流,以己之力,振兴乡村。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作为中坚力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拘小我成就大我。新时代的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社会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当今时代冉冉升起并在国家政策的领导下逐渐散发光芒的时代新星,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担当。
前辈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所留下的印记,并向之学习致敬,是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精神寄托与支柱。越来越多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服务乡亲,20__年有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一线;在这里不得不提到苦干实干的人民好公仆廖俊波同志,他念念为民,与人民群众走得最近,将言语落实在振兴乡村的实际行动上,“脚下有泥土,心间有真情”。前辈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挥洒下如此之多的汗水孕育着乡村这颗种子,我们新时代青年更应以前人为榜样,用自身的辛勤与努力将这种子培育为参天大树,努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乡村振兴梦,无悔于责任与担当。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无论是坚守在国内还是留学于国外,青年们都应心怀祖国,心系
人民,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当今选择出国深造的人逐渐增多,但无论身在何方,只有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充盈自己,才能为建设更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道路,作出更大贡献。“乡村振兴”是国家实现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强国的首要任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应当响应时代的召唤,运用自身的满腹学识,循序渐进地让乡村变得兴、富、强,使亿万的基层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并在实现乡村振兴之梦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矢志不渝地稳步前行,尽己之力,振兴乡村。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感悟精选篇9
公路不断延伸向前,为在公路上行进提供了便利条件,四通八达的公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缩影,见证了中国巨大变化,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沿着公路看中国,看到的是时代变革。“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出自《故乡》的话语,我们耳熟能详。从坑洼泥泞的土路、砂石路,到平整干净的水泥路、柏油路,从可简单出行的田间小路,到可快速观赏的“旅游公路”……再到经纬纵横的高速公路,路的故事一路延续。修路从人力开辟到机械开路、路况从晴灰雨泥到路景交融、路边从黄沙漫漫到绿荫习习,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日益精进、人们出行日益便捷,路见证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致富,先修路”永远不会过时,“公路通、百业兴”永远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风劲潮涌,千帆竞发,公路谱写了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和跌宕起伏的历史变革。
沿着公路看中国,看到的是幸福生活。深山里的“乌托邦”随着公路的延伸,“人间仙境”不再难以抵达;人迹罕至的古老村庄随着公路的延伸,以清新的空气和甘冽的山泉迎接八方来客;落后的小乡村随着公路的延伸,敞开胸怀迎接村容村貌的变迁改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公路建设已实现由“初步连通”向“覆盖成网”的跨越,遍布全国的公路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脉,更是人们探寻与发现美好故事的旅途;不仅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来往的车辆更为乡村增添了无限活力。一幅幅绿色生态、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在公路两旁展开,看到的是朝气蓬勃的生活、可知可感的民生福祉,感受到的是交通基础设施巨变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
沿着公路看中国,看到的是民族复兴。路从脚下铺展,向远方延伸,一路行一路看一路思,风土人情、奇观美景、岁月变迁和温暖故事在车轮的行进中缓缓展开,呈现了人民的坚守和信仰,更是呈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达四方的公路不仅是便捷出行之路,更是开拓之路、探索之路、发展之路,为中国梦实现汇聚起强大力量,提供强大保障。沿着公路,看今日中国,行程万里初心并未忘却;沿着公路,看百年风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念越走越坚定;沿着公路,看新的征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越来越自信。
从古到今,路都有丰富内涵的隐喻,“路在脚下,行将致远”,沿着公路看中国,坚定前行,我们的步子越来越稳,中国走向未来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感悟精选篇10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推荐访问:振兴 乡村 感悟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感悟精选范文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感悟精选作文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感悟精选短句 乡村振兴故事作文 乡村振兴奋斗故事 乡村振兴人物故事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故事怎么写 乡村振兴故事500字 乡村振兴故事事例